标准问题分析

2024-09-20

标准问题分析(精选12篇)

标准问题分析 篇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 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1] (以下简称《大典》) 是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编制并于1999年正式颁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在职业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能满足市场和人才培养需要。药学是生命科学中比较特殊的学科, 它具有社会福利性, 与服务对象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 又在经济领域中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特征。本文依据《大典》对药学专业就业岗位的分类, 分析目前药学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存在的问题, 旨在为《大典》修订提供有益参考。

1 药学职业分类

依据《大典》, 药学职业分类见表1。由表1可知, 药学职业岗位覆盖范围较广, 除职业大类的第三、第七、第八大类外, 其他大类均有分布 (共8大类) 。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知识产权部门、高校或中职学校、药物研究院 (或研究所) 、医院药学部门、制药企业、药品批发或零售企业、中药材种植企业、食品药品检验所等。

2 药学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分类未体现药学专业的特殊性

《大典》的职业分类未体现药学专业的特殊性。例如, 医药代表只能纳为《大典》职业细类中的营销师, 属于全国统考职业。但显然, 销售药品需要专业知识, 普通商品销售与药品销售间存在很大差异。业内达成的共识认为, 一个合格的医药代表至少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掌握医学和药学基础知识及相关新药知识;二是要深刻理解和遵守药品推广行为中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和行为准则。再如, 药学研究人员只能纳为职业细类中的医学研究人员, 而QA专员、学术经理 (或产品经理) 、临床监察员 (或临床专员) 按照《大典》的分类方法, 无法纳入任何职业。

2.2 药学职业分类未及时更新

现行的《大典》于1999年颁布, 将我国社会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 1 838个细类。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 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例如企业质量受权人、临床药师等近年来出现的新职业, 并不在《大典》药学职业分类中。2011年, 广东省作为全国试点省率先启动了质量受权人制度, 质量受权人是指具有相应资格技术和工作经验, 经药品生产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 并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全面负责药品质量管理的关键人员。2011年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临床药师。临床药师应当全职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 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 指导患者安全用药。三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5名, 二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3名。

中药炮制技术是中药制剂、中药饮片等生产的核心技术, 药品质量的好坏、疗效的高低, 关键在炮制。目前中药材真伪鉴别问题十分突出, 一些常用中药出现了伪品、混淆品或掺伪品, 使药材质量大打折扣。因此, 中药炮制、中药鉴定对中药质量影响较大。但高水平中药鉴别人才并不多, 近年来社会对中药炮制师、中药鉴定师的需求增加, 但《大典》里尚未有上述职业。

2.3 药学职业标准缺乏

国家陆续颁布的职业标准有5个分册, 其中, 药学职业标准颁布及修订时间见表2。由表2可知, 仅有7个药学职业颁布了职业标准, 其他职业标准缺乏, 直接导致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途径不明确。

2.4 药学职业分类未与国际接轨

医药代表资格认证制度早就存在于许多国家和地区, 如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菲律宾、印尼、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 虽然名称不完全一样, 但它们都是医药代表资格认证相关制度, 有的历史较长, 认证体系较完善[2]。2006年,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 (RDPAC) 率先在会员公司实施医药代表资格内部认证项目。在我国《大典》里, 目前还没有医药代表这种职业。

药学咨询师源自美国[3], 经发展, 目前在国外已遍布医院药房、社会药房、社区医院、康复中心等机构。药学咨询师为患者提供药品相关信息, 以患者为中心建立用药管理系统, 实现个性化的用药、健康状况评估。2007年, 国资委商业技能鉴定与饮食服务发展中心和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联合设立药学咨询师考评专业委员会, 该委员会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药学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评鉴定工作。而在我国《大典》里, 同样没有药学咨询师这种职业。

摘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对药学专业就业岗位进行分类, 分析目前药学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存在的问题, 旨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修订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药学,职业分类,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EB/OL].http://ms.nvq.net.cn, 2014-02-10.

[2]张旭.医药代表资格认证的价值[N].中国医药报, 2009-10-09.

[3]石翔.提供个性化药学服务, 药学咨询师应运而生[EB/OL].http://health.sohu.com/20070604/n250384286.shtml, 2007-06-04.

标准问题分析 篇2

其中前三项是软件标准,后三项则是硬件标准,没有了硬件,一篇文章的得分不会太高。

作文想得高分需具备的6大特征:①醒目、新颖的标题,这要求学生大胆创新了;②意味深长的开头③生动的画面,要求使读者在读该篇文章时能清晰想见文章所描述的画面;④优美的文面,卷面很重要,字可以写得不漂亮,但要保证卷面干净整洁;⑤发人深思的结尾,能给人以联想的空间;⑥经典的语言,这就要看学生平时的积累了。中考作文要避免四种毛病

另外,平盟要提醒您关注一下中考作文试卷中常暴露出来的一些让阅卷老师很头疼,也使不少考生成绩下降的问题。看看您或您的孩子是否存在类似问题。

一、字迹潦草,卷面太乱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①有些同学由于平常没有注重练习,写出来的字东倒西歪,无法辨认;②一部分同学字写得不错,但书写时缺乏耐心,字迹潦草。从评分看,书写分一般占4分,但它给作文带来的损失远不止这个分数,阅卷老师反映,对于无法看清的文章,评分是同类文章中最低的,60分作文评分一般在20—30分之间。相反,少数书写美观的作文,文章没有太大的特色,但评分往往比同等文章要高出2—4分。

二、文体不清

近年来中考试卷要求有所降低,除诗歌外,考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但是有好多同学误以为 “文体不限”就是取消文体,致使所写的文章文体特点特不清晰,显得不伦不类。

三、开头冗长,切题太慢

一些同学总想把最好的内容、最美的句子在第一段全写下来以吸引阅卷老师,这出现了词语堆砌、拖沓冗长的问题。

四、真实情感不会表达,虚假造作

标准问题分析 篇3

摘 要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我国重要的体育制度。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认识状况和开展状况,包括开展时间、开展范围和效果,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措施。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实施情况 问题分析 建议

一、引言

从2007年开始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以党中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为指导,是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健康第一”方针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的教育手段。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的有关要求及精神,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于2013年4月22日发函《关于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上报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司函[2013]13号)》的要求,2013年全国统一了测试项目及测试相关要求,拟根据各地测试结果重新修订《标准》,并按新的标准评定各地学生體质测试成绩。

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直接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的使命。《标准》是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所提出的“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根据目前新一轮《标准》的具体实施,对泰安市高校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泰安市高校在校学生。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理论分析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认识状况

为了解泰安市高校《标准》的开展状况,对师生对《标准》的认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知,18.29%的教师对《标准》“非常了解”,24.39%的教师对《标准》“比较了解”,36.59%的教师对《标准》“不清楚”,20.73%的教师对《标准》“不知道”。16.29%的学生对《标准》“非常了解”,20.77%的学生对《标准》“比较了解”,35.13%的学生对《标准》“不清楚”,27.18%的学生对《标准》“不知道”。这说明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标准的认识程度还不深刻。

研究进一步分析了泰安市高校师生对《标准》认识的差异状况,结果发现(见表2)Pearson Chi-Square系数为0.544>0.05,表明泰安市高校师生对《标准》的认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数据可知,泰安市高校教师对《标准》的认识稍微好于学生,但是总体来讲,“不清楚”、“不知道”《标准》的教师超过55%以上,而“不清楚”、“不知道”《标准》的学生更是高达62.94%,表明了泰安市高校师生对《标准》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对《标准》的执行具有重大的影响。

(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状况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时间

图1显示的是教师对《标准》开展时间的反映。结果表明:24.39%的教师反映学校开展《标准》的时间在1年以下,42.68%的教师反映学校开展《标准》的时间在1-3年之间,21.95%的教师反映学校开展《标准》的时间在3-5年之间,另有10.98%的教师反映学校开展《标准》的时间在5年以上。《标准》在2002年在全国开始试行,至今已有11年的时间,但是仅有不到11%的教师反映泰安市高校《标准》开展的时间超过5年,由此可见,虽然所调查的泰安市高校都启动和实施了《标准》,但是启动和实施的时间历程较短,没有与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相符。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范围和效果

通过图2可知,87.80%的教师反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的范围是全体学生,12.20%的教师反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范围是部分学生。由此可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开展在部分学校还存在没有普及到每名学生,还存在一部分学生没有接受相应的体质指标测试,从而无法科学的获知自身体质状况,对学生针对性的科学的体育学习和锻炼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研究通过调查82名教师和1449名学生对《标准》的效果的反映发现:47.56%的教师认为《标准》的效果“好”,21.95%的教师认为《标准》的效果“一般”,30.49%的教师认为《标准》的效果“差”。22.15%的学生认为《标准》的效果“好”,36.30%的学生认为《标准》的效果“一般”,41.55%的学生认为《标准》的效果“差”。由此可知,总体来讲教师认为《标准》的实施效果要比学生认为的效果好,也说明了教师作为主导和学生作为主体对《标准》实施的不同理解和感受,正面提示了泰安市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必须立足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感受,不能够脱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的开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泰安市高校启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时间短,开展范围还没有普及到每一位同学。从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反应来看,接近一半的老师认为效果较好,而学生认为效果好的人数很少。

(二)建议

1.提高宣传效果,提高重视程度,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

学校实施《标准》是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应向学生广泛宣传实施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是能否贯彻实施的关键因素,学校实施领导小组每年至少不得少于一次,向有关部门汇报工作,检查、督促及总结《标准》实施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每年应对贯彻《标准》取得突出成绩的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并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他们的成绩和所取得的经验。

2.促进积极参与,完善体育教学,丰富课外体育

要在合理、科学的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实施《标准》,不得对《标准》的内容擅自进行修改和变更,导致《标准》开展轨道的偏离,使《标准》得不到科学的发展,自然学生的参与倾向就不高。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体育锻炼中。课外体育也是阳光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提高指导的质量,应配备专门的教师指导以提高学生课外体育参与的动机和课外体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健全学生体育竞赛体制,引导学校合理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积极鼓励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群众性体育活动。

3.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师资力量是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工作力量,教师队伍和教师个人的状况决定着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状况,完善的师资力量能够有效的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而较差的师资力量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极为不利。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Z].国办发[2012]53号

[2]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Z].

[3]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上报工作的通知[Z].教体艺司函[2013]13号.

[4] 黄勇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出台背景及实施意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6(5):70-72.

标准问题分析 篇4

当前, 作为高职教学主战场的日常教学质量始终难以有实质性的突破, 究其原因在于, 职业教育体系的缺失导致日常教学和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始终难以进行深度融合, 双方缺乏科学、合理的对接口径,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课程标准形同虚设。

我国的课程标准与国外的职业能力标准较为相似, 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挥棒功能, 但从效果上看, 我国的课程标准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其制定多数是因上级文件要求而制定, 且多由高职院校独立完成, 无法体现行业企业的专业优势;课程内容的划分模式不够科学, 课程考核标准缺失, 难以真正做到培养模式的突破。老师不确定该教什么, 学生不确定考什么, 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脱轨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

二、国外职业能力标准的构建模式分析

国外发达国家在经历几十年的探索之后, 都形成了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 这其中起着支柱性作用、也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由行业主导的统一职业能力标准体系。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澳大利亚TAFE体系中的培训包, 美国主评价体系和辅助性评价体系、英国BTEC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和德国和欧盟评价标准体系等。虽然具体形式各不相同, 但其构建模式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职业能力标准评价体系的层次、主体和责任归属清晰, 分别由政府、行业和高职院校三大主体各司其责、分工明确。

(一) 政府教育部门负责制定人才培养层次 (学历/ 证书等级) 划分及判定的指导性标准

对于不同人才培养层次, 其职业能力的广度和深度要求是不一样的, 这涉及到学历、学位、证书和学生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的对接。这个层面需要政府基于整个系统进行学历划分和对接设计。

以澳大利亚为例, 由国家培训局制定的国家资格框架 (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简称AQF) 里面详细规定学历教育的十级证书及相对应的知识、技能、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及学习时间, 作为培训包开发及职业院校开设和组织教学的依据。

在国家层次, 美国政府在1994年颁布了《国家技能标准法案》 (National Skill Standard Act) 来规范专业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 同时成立了国家技能标准推进委员 (简称NSSB) 推进法案实施。

(二) 由行业主导并制定专业和课程职业能力标准

在具体的专业和课程的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层面, 发达国家均采取了由行业主导的构建模式, 从而能够保证课程标准与行业最新动态保持密切互动, 又能发挥行业无可替代的专业优势。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规定, 由行业及协会根据AQF框架负责制定行业和课程的具体职业能力标准, 集成为培训包 (training pack- age) 。培训包主要包括认证部分和非认证部分。认证部分包括:本行业应具有的职业能力标准、根据不同课程组合成的资格证书类别和针对受训者和评估考核人的资格要求。非认证部分主要包括学习方法指导、 评估材料和发展材料三方面组成, 非认识部分供高职院校在评价时参考和选择。

美国国家技能标准推进委员会成立了五个机构直接负责国家技能标准的组织与实施工作, 该委员会在全国又设立了5个称为“自主联合体 (Voluntary Partnership) ”的产业联合组织, 这5个自主联合体除了负责开发各自的技能标准外, 还负有协调各有关方面在其职业领域中达成对标准的认同和理解, 制定技能认证方案、实施技能认证等职责。从整体上看, 美国的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主体较为分散, 把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进行分开评定考核, 虽属于不同机构, 但形式上却更加灵活, 亦都涵盖了职业能力评价的各个方面。

(三) 由高职院校负责课程教学组织和课程考核的具体实施

在国外, 高职院校承担的主要职责是:根据行业主导并制定的专业和职业能力标准 (包括课程教学/考核内容、职业能力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指导) , 制定课程教学大纲, 落实教学资源, 确定教学方法, 选择合适的校企合作方式, 组织日常教学, 并根据指导性评价方法具体确定考核方法。这样可既发挥行业的专业优势和指导, 同时在具体教学中和考核方法上, 又能够给高职院校应有的灵活度, 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

三、我国高职课程标准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

下面针对我国高职课程标准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 国家层面人才培养层次的指导性标准缺失

当前, 我国的学历体系仅区别出中职、高职和普通高等教育三个层次和类别, 且对其标准的规定十分笼统, 比如高职层次主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 但这个高技能人才究竟如何评判就非常的模糊, 从而导致下一级别职业能力标准 (由行业主导的专业和课程职业能力标准) 的广度和深度界定没有了依据。

(二) 行业主导专业和课程职业能力标准的研究和实践较少

从国外经验来看,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主导制定专业和课程职业能力标准, 一是在教学层次参与实践教学。当前校企合作方面的实践很多, 行业和企业也越来越多的愿意参与职业教育活动, 但大多集中在第二个层次, 而对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更加重要的第一个层次的研究和实践都较少。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政府层次的推动力度和应给予行业权责不足, 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我国课程标准构建的模式还不成熟, 企业即使愿意参与, 也无从下手。

(三) 课程标准的制定主体单一, 课程标准务虚不务实

我国课程标准的常规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课程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与标准、课程教学资源及使用要求、课程实施建议及其他说明。

从课程定位上看, 虽然表面上看它详细说明了课程出台的背景和原因, 但由于国家层面人才层次标准的缺失, 使其很难对不同人才培养层次及岗位进行准确、清晰的界定和阐述, 而这本应是课程定位重点说明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上, 国内学者在课程理念上的改革多已达成共识:即要打破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设置, 构建面向实践的课程内容 (能力模块) 。 但由于制定主体单一, 当前这些工作多由高职院校来进行, 缺乏了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指导, 就如无源之水, 无法保持课程标准与社会经济的动态一致性。

在考核方式成标准上, 当前各高职院校的课程标准几乎都是一笔带过, 或简单述及, 如: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没有就课程内容 (各能力模块) 进行更加详细的职业能力标准的界定。 这样, 老师在把握教学内容以及技能的广度和深度时仍然是无章可循, 这是当前高职日常教学难以有实质性推动的主要原因。虽然有些学者提出毕业生评估或企业主导为主的人才评价体系研究, 这些评估和反馈有助于促进教学改革, 但这些都属于事后评估, 对教学过程中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引导力度明显不够。

四、对我国高职课程标准改革的研究、实践和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 下面提出对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 政府要着力推动课程标准体系的构建

高职课程标准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 政府、行业和高职院校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和职责, 政府应明确分工并推动课程标准的构建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明确并加大行业的职责和权限。政府应明确并加大行业的职责和权限, 由行业主导并与教育专家及高职院校进行协调, 构建各自行业领域专业和课程标准, 政府本身不应干涉或介入这些标准制定工作, 因为政府没有这样的优势。

2.细化并科学构建我国的人才培养层次指导性标准。教育部门应从系统角度构建我国的人才培养层次, 设计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环节的衔接方式, 从而为不同层次/级别的职业能力范畴的界定提供依据。

(二) 行业主导并与教育专家和高职院校协调, 结合课程改革理论, 深入研究我国课程标准的构建模式

借鉴国外经验, 在国家人才培养层次框架下, 由行业组织主导, 结合教育专家和高职教育院校, 构建课程各能力模块的职业能力标准。下面以《市场调查》 为例说明主要过程:

1.按照课程在实践中的工作过程将《市场调查》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能力模块:“市场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市场调查执行与数据整理”和“市场调查报告写作与汇报”。

2.针对四大模块, 制定从中职到高职 (及高职本科和研究生) 的整体职业能力标准。

3.结合国家的人才培养人才标准划分和能力模块职业能力标准, 确定不同 (证书/学历/人才培养层次) 等级应达到的具体标准。此外, 考虑到对全日制学生而言, 学分制和证书制并无区别, 然而对企业而言, 证书制有助于用人单位识别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也使得继续教育有了和普通职业教育有了合理的对接口径, 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构建, 因此建议对不同级别的课程采用证书制进行评定。

4.行业应参与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行业应参与制定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以及对高职院校的评估。

(三) 高职院校庆精心组织教育和考核评价, 从日常教学过程切实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虽然高职院校是高职教育教学实施的主体, 但在专业层面, 其没有行业企业的专业优势;在资源层面, 其不能督促行业企业的参与。因此, 政府应务实而客观地明确其主要职责:配合行业和教育专家制定课程标准, 根据行业制定的课程标准制定具体的教育大纲、教学资源保障和实施课程评价和考核。

摘要:高职课程标准有着对接行业优势、明确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指挥棒功能。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成果和我国的实际情况, 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促进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具体建议。

面试问题及评分标准 篇5

1、请你举1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你是如何设定1个目标然后达到它

2、请举例说明你在1项团队活动中如何采取主动性,并且起到领导者的作用,最终获得你所希望的结果。

3、请你描述1种情形,在这种情形中你必须去寻找相关的信息,发现关键的问题并且自己决定依照一些步骤来获得期望的结果。

4、请你举1个例子说明你是怎样通过事实来履行你对他人的承诺的5、请你举1个例子,说明在完成1项重要任务时,你是怎样和他人进行有效合作的6、请你举1个例子,说明你的1个有创意的建议曾经对1项计划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7、请你举1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你是怎样对你所处的环境进行1个评估,并且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最重要的事情上以便获得你所期望的结果

8、请你举1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你是怎样学习1门技术并且怎样将它用于实际工作中

9、我们为什么要雇请你呢

10、你认为自己最大的弱点是什么?

11、你最喜欢的大学课程是什么?为什么?

12、你最不喜欢的大学课程是什么?为什么?

13、你在大学期间最喜欢的老师是谁?

14、你能为我们超市带来什么?

15、最能概括你自己的三个词是什么?

16、你为什么来应聘这份工作?

17、你对加班有什么看法?

18、你对我们超市有什么认识?

19、你怎么知道我们招聘这个职位的?

20、除了工资,还有什么福利最吸引你?

21、你参加过什么业余活动?

22、你参加过义务活动吗?

23、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谁?

24、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们吗?

25、你最近看过的电影或者小说是什么?

26、你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27、你怎么看待要向比你年轻的人或女性汇报呢?

28、有想过创业吗?

29、卖张桌子给我。

30、作为被面试者给我打1下分

31、告诉我三件关于公司的事情。

标准问题分析 篇6

关键词:完善措施;水文监测技术;问题;标准

一、简析水文测验技术

水文测验技术是一种能够对水文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的技术总称,它的实现原理是:应用水文测验取得各種水文要素的数据信息,在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和综合后,为水资源的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运行、防汛和抗旱等提供主要依据。

二、 试析水文测验技术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水文测验出现困难。目前,我国水文测验站在进行具体测验工作的过程当中,都出现了难以测验的现象,究其原因,也主要是因为:

1、 每条河流的特点都是不尽相同的;

2、 不同测验站对水文进行测验所运用到的设备是不同的;

3、 不同测验站的条件千差万别;

4、 测验人员的测验技术普遍偏低。

总而言之,上述几个因素的出现,无一不加重了我国水文测验工作的困难程度。其次,因人们对困难度比较高的测验站无法进行合理的精度控制,使得测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了较大的反差。这样一来,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测验工作的准确性。

(二)测验人员对水文进行测验时的要求不同。在水文测验的工作当中,会经常运用到水文资料,但由于人们对水文测验的要求存在着不同,使得他们在对同一流域中的水文进行测验的时候,其得出的结果也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别,比如:水情测验,它需要具有比较高的精确度,但测验人员在对水情进行测验时,因其对精确度要求的不同,使得他们测验出来的水情状况出现了较大的反差。

(三) 水文测验技术标准的局限性。一般来说,测验人员在对水文进行测验的过程当中,都必须要考虑到:水文的循环规律、水文要点的关联度、水文测验的时间和次数以及人们对水文测验的实际要求等。然而,在实际测验的工作当中,测验人员却并没有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使得水文测验的过程没有落实完全,继而导致测验结果缺失了客观性和有效性。

(四)水文测验技术标准的可用性较低。虽然,水文测验技术标准已经把原来具有冗余性的基础概念统一了起来。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水文测验站所具有的水文测验技术标准依旧存在着比较多的漏洞,这就使得其可用性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从而导致测验人员的测验工作无法顺利实施。

(五)水文测验技术标准不具备实时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水文测验站在进行具体测验工作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合理的运用水文测验技术标准,并在测验结束之后,还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复审,以保证水文测验技术标准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其次,如果在复审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存在着问题的内容,那么就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修订。但是,由于目前使用的水文测验技术标准绝大部分是在上世纪末期出台的,且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水文测验技术标准也有了新的要求,这就使得传统的标准已经很难满足国家对其的需求了。倘若,测验人员依旧还是采用这些标准来对水文进行测验的话,那么不仅会降低测验结果的准确性,还会让整个测验的过程缺失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 探究水文测验标准的可靠性技术标准的完善措施

(一)提高标准的可靠性。水文测验技术标准的形成,来自于人们历年来对水文进行测验所得的成果,且它也是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而逐渐成长直至成熟的。其次,现代社会中的水文测验技术标准,也是人们在对其进行客观和全面的分析后,所挑选出来的具有高水平的测验成果。因此,当进行水文测验的时候,测验人员就应当吸取测验过程中的经验,并结合测验的实际情况,对测验的成果进行合理的总结,以从中获取到最新的数据信息,然后利用这些数据信息,对现有的水文测验技术标准进行有效的改进。这样一来,也就可以大大提高水文测验标准的可靠性。

(二) 合理确定测验时间及次数。从测验站的成本上进行考虑,并结合水文的实际情况,对测验的次数以及时间进行合理的确定,比如:恰逢汛期时,测验人员就应该适当提高对测验精度的要求,同时也要增加对同一流域进行测验的次数,这样才能够更有利于防汛工作的实施。

(三)建立精度指标。精度指标是衡量测验效果的主要依据。因此,测验人员在进行具体的测验工作之前,就应当建立起一个具有科学性的精度指标,这样才能够让测验结果更具备准确性和客观性。值得提出来的是,测验人员在建立精度指标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到以下几点:

1、 已有水文测验技术标准资料的精确度要具备可行性;

2、 精度指标的建立要契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3、 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看,精度指标必须要成为可以推动水文测验技术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完善现有的水文测验技术标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一些具备高科技效力的技术相继出现,并被广泛的应用在了我国的各个领域当中。然而,现有的水文测验技术标准,因是上世纪末制定出的,再加上那个时期的技术以及设备的效能都比较低,这就使得水文测验技术标准根本达不到国家对其的要求。因此,测验人员就可以把当今社会中最先进的技术作为主要手段,对水文测验技术标准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整改,使其能够体现出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协调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文测验技术标准应用的效能,不仅可以让防汛工作得以正常实施,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水文测验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面对水文测验技术标准中存在着的问题的时候,测验人员就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整改。与此同时,测验人员还必须要在现有水文测验技术标准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其能够契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唯有这样,才能够让水文测验技术标准在不同的时代中,都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参考文献:

[1]谢伟,艾赛都·阿尤甫,廉燕. 水文测验技术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01:59-60.

[2]王海龙. 探究水文测验技术标准的适应性[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4:201-203.

[3]薛金城. 试论水文测验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04:168-169.

标准问题分析 篇7

近年来, 伴随着全社会标准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和民政事业各领域业务工作标准化需求的不断扩大, 民政事业标准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民政范围标准化认识不断深化, 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依然存在。

2 问题与不足

2.1 管理机制尚未理顺

目前, 民政事业标准化工作由民政部人事司牵头各业务司局统筹管理, 同时成立了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标准化技术组织, 标准化工作构架初步成形。但与之相匹配的规范化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因此造成标准项目立项论证不够充分、协调困难的情况时有发生。

2.2 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标准体系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石, 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是有效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基础。目前, 民政事业各领域尚未建立完善、统一、协调、科学的标准体系, 标准化工作者难以从总体上把握标准化建设的总体方向, 难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

2.3 领域发展水平不均

囿于历史与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 民政事业各领域标准化工作水平悬殊。就总体而言, 康复辅具、地名管理等领域的标准化建设成果突出, 有些已达国际水平。就具体领域内部而言, 以社会福利领域为例, 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势头迅猛、成果众多, 发布了数十项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标准体系与标准化发展规划亦已基本成形;相较而言, 妇女儿童福利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则略显逊色。

2.4 标准结构不够合理

现有标准覆盖领域不全面、标准结构不平衡是民政事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一大问题, 也是民政事业标准化工作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从分布领域来看, 康复辅具领域标准数量较多;就标准类型而言, 现有标准以设施设备、辅具仪器、机构建设标准为主, 管理和服务标准较为欠缺。总体而言, 民政事业标准现状与巨大的管理与服务标准化现实需求严重不符, 难以适应民政事业的快速发展。

2.5 标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 我国在民政事业标准化基础理论和工作方法、重要领域国际标准跟踪、标准实施推广机制等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由于民政事业领域广泛、内容多样、标准化关键技术较为复杂, 因此现有研究水平难以满足民政事业标准化工作的需求, 已成为制约标准化工作开展的瓶颈, 造成一些已立项标准研制进展缓慢, 个别标准标龄较长、针对性不强的现象。

2.6 专业队伍亟待建立

作为新兴标准化领域, 民政事业标准化工作具有工作领域繁杂、业务类型众多的特点, 虽然民政部历来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但目前的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无论是数量还是专业化程度都尚不足以满足民政事业标准化工作的需求, 难以有效支撑民政事业标准化工作。因此, 急需进一步壮大民政事业标准化专业队伍, 培养一大批既熟悉重要领域专业知识又精通标准化原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3 政策建议

3.1 深化创新民政事业标准化管理机制

3.1.1 建立健全民政事业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协调机制

协调统一是标准化的重要内涵。对于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我国而言, 民政事业标准化工作覆盖面广泛、参与方众多、利益相关人群数量庞大, 且内容繁杂, 因此相较于其他标准化领域, 在标准化活动过程中, 需要交流、沟通、协调的内容更多。此外, 由于民政事业标准受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地区差异以及生活习惯、民族风俗等因素影响较大, 相关要求与指标又与广大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因此协调难度更大。

在此背景下, 民政事业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应建立起由民政部标准化主管部门牵头组织, 相关业务司局协同支持,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支撑, 相关事业单位、行业协会、企业以及地方民政厅 (局) 积极参与的高效运转的标准制修订协调管理机制, 形成“单一归口管理+广泛征求意见”的标准化协调机制, 将有效避免民政事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重复立项、内容交叉。标准制修订协调管理机制图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 在民政事业国家、行业标准立项阶段, 首先由相关单位 (包括民政部标准化主管部门与其他业务司局、领域内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地方民政主管部门等) 提出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

如果该标准项目所处领域已成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建议应首先上报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 通过后上报民政部标准化主管部门进行立项审查;如果该标准项目所处领域未成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建议应直接上报民政部标准化主管部门进行立项审查。

在上报至民政部标准化主管部门进行立项审查并获得通过的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中, 行业标准项目由民政部标准化主管部门直接下达立项;国家标准项目由民政部标准化主管部门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批, 获批立项后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至民政部标准化主管部门。

根据所在领域是否已成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所下达的标准项目分别由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民政部标准化主管部门组织研制, 在向各利益相关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分别组织审查。其中由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审查通过的标准应上报民政部标准化主管部门审查。

在民政部标准化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标准中, 行业标准由民政部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发布;国家标准项目由民政部标准化主管部门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批, 获批后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3.1.2 建立健全民政事业标准化动力机制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下, 来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政服务市场化的推动力, 来自政府、民政服务提供者、社会公众的支持力, 都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民政标准化的动力。其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政服务市场化是民政标准化动力机制的外部动力要素。政府、民政服务提供者、社会公众的支持是民政标准化动力机制的内部动力要素。

建立起涵盖所有动力要素在内的一整套有机联系相互补充的动力机制, 将有效推动民政事业标准化活动顺利开展, 保障社会公众尤其是特定人群的切身利益;此外, 包括标准研制与实施在内的一系列的标准化活动又将反作用于民政事业标准化动力机制中的内部和外部动力要素, 激发出新的创新需求, 形成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良性循环。

民政事业标准化动力机制如图2所示。

3.1.3 建立健全民政事业标准化保障机制

民政事业标准化的健康发展, 离不开标准化主体各方面的协同推进。在此背景下, 民政事业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做好宏观统筹, 创造有利于民政事业标准化工作的条件和环境, 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 提供有效政策指导, 逐步建立起由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包括政策和制度保障机制、组织保障机制、人才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知识产权保障机制等在内的民政事业标准化保障机制, 为民政事业标准化提供物质、技术、人才与环境保障, 不断提升民政事业标准化建设的广泛性、有效性。

3.2 继续完善民政标准化顶层设计

3.2.1 细化健全各领域标准体系

在《全国民政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确立的民政标准体系总框架下, 深入开展养老服务、优抚安置、减灾救灾、社会救助、社区服务、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福利彩票、康复辅具、婚介婚庆、殡葬服务、地名、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民政事业各领域标准体系研究, 明确建设原则与依据, 在兼顾各领域实际需求与未来引领的基础上, 建立一批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分类科学、开放兼容的民政事业各领域标准体系, 明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布局和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分布构成, 同时为地方标准留足对接空间, 为民政事业各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整体依据。在标准体系运行过程中, 应随时根据民政事业各领域工作发展的现实问题和需求, 及时对标准体系框架及具体内容予以调整完善, 为民政类社会服务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2.2 制定各领域标准化工作规划

制定标准化工作规划, 对标准化工作进行整体部署, 有利于切实凝聚合力, 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民政事业各领域可依据《全国民政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在民政范围内推进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方案 (试行) 》、《民政部关于开展民政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 (地区) 创建活动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以及各领域构建的标准体系, 结合民政事业各领域工作特点与现实需求, 确定一段时期内的标准化工作目标, 细化工作内容, 分解重点任务, 安排进度要求, 提出资源配置要求和保障措施, 在此基础上严格筛选出本领域标准制修订项目, 明确标准名称、性质、级别与责任单位, 从宏观角度对我国民政事业各领域标准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发展路径, 这将有效提升民政事业各领域标准化建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为各方工作提供系统指导, 从而推动民政事业各领域标准化工作快速稳步开展。

3.3 进一步加大民政事业标准研制力度

3.3.1 组织开展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

在民政事业各领域标准体系内, 本着“急用先立、需求导向、效果优先”的原则, 以助推行业规范化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民众生存和生活质量为落脚点, 依据各领域标准明细表, 制定标准制修订计划, 有计划、有步骤、有侧重地开展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研制工作, 为全国范围内民政类社会服务各领域民政事业规范化建设提供总体依据与共同规范。

3.3.2 引导鼓励地方、企业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

在开展国家、行业标准研制, 从国家或行业层面对民政事业各领域提出统一要求的同时, 对于现阶段因地域文化、习俗等不同而形成差异较大, 或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差距较大的民政事业的具体业务板块, 应引导、鼓励地方根据辖区内实际情况与现实需求分别开展民政事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促进民政标准化地方实践有效开展。同时, 应鼓励民政类社会服务各领域优秀企业建立内部企业标准体系, 在相关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基础上, 研制并使用更精细化、更体现企业特点的企业标准。

3.3.3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密切跟踪国际国外相关领域标准化进程, 根据我国实际需求, 及时引进、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 提升我国民政事业标准水平。同时, 在康复辅具、殡葬服务等基础较好的民政标准化领域以及养老服、等社区服务国际标准化重点领域, 密切关注、积极参与民政事业国际标准研制活动, 增强我国在世界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化事务中的话语权。

3.4 不断强化民政类社会服务标准宣贯实施

3.4.1 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标准宣贯活动

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以及民政范围管理标准化建设试点框架内, 继续大力开展民政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 通过示范辐射作用, “以点带面”地全面带动我国民政事业标准化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与此同时, 通过编写标准化培训专业教材、召开动员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 提高民政事业各领域工作人员标准化意识;同时加大标准化对外宣传力度, 提高全社会对民政事业标准化的认识、理解与支持, 为标准的宣贯实施、切实落地奠定群众基础。

3.4.2 深化创新标准宣贯实施制度与机制

研究制定民政事业标准实施情况与标准化建设情况监督检查和评估管理办法, 完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 探索建立标准化工作奖惩机制, 同时按照“分类推进”的原则, 鼓励各级地方民政事业主管部门依靠当地政府制定地方奖励办法, 其中对于政府主导提供的民政业务工作与服务,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对于市场化民政服务项目, 充分发挥协会、企业作用, 广泛开展测评、达标、等级评定等活动, 以此不断提高标准实施积极性, 确保民政事业各领域各层次标准的实施效果。同时, 在民政部及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民政厅 (局) 网站合适位置增设标准化栏目, 实时发布国内外 (及辖区内) 民政事业标准化最新动态, 形成民政事业各领域标准研制、宣贯、信息发布和工作交流的综合平台, 促进政府、公众、研究机构与企业间的标准化信息沟通与交流。

3.5 持续加强民政事业标准化队伍建设

加强民政事业标准化专兼职人才队伍建设, 将标准化列入民政事业各领域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及服务人员的培训内容, 针对民政服务末端服务人员普遍知识水平不高的现状, 想方设法开发通俗易懂的标准宣贯教材, 培养民政事业自己的标准化人才队伍。同时积极引进一批既懂标准化、熟练掌握外语又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建立民政事业各领域标准化工作专家库, 组建一支覆盖面广、业务水平高的专家队伍, 为民政事业标准化战略推进、技术标准审定、标准化科研项目审查、标准制修订指导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具体措施可包括:

——选择一批基础好、实力强、以民政服务与管理为专业亮点的高等院校, 在相关专业中开设标准化课程, 为民政事业标准化工作打造贮备力量。

——相关管理机构、行业协会等要加大对民政事业标准化的宣传力度, 普及相关知识, 并重点对具有专业技术背景和一定管理经验、水平的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

——进一步完善民政事业各领域的标准化专家委员会, 视工作需要进一步吸纳相关领域的专家, 科学规划民政事业标准化建设的发展, 加强重点民政事业标准制修订的指导协调, 提高民政事业标准化工作科学决策水平, 进一步推进民政事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

——以民政事业标准制修订项目为核心, 不断壮大相关标准化专家队伍, 形成标准化专家网络和信息库。

——通过政策引导, 使民政服务提供者中的技术人员, 以及科研机构和相关行业协会的研究人员逐渐成为民政事业标准化工作的主力军。

摘要:作为现代民政的重要构成, 近年来民政事业标准化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文章在现状梳理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 参考国内外标准化管理先进做法和良好经验, 从管理机制、顶层设计、标准研制、标准宣贯实施和队伍建设五维度提出了民政事业标准化工作政策建议, 为落实民政事业标准化战略任务、提升民政事业标准化整体水平探索现实路径, 可为民政部门制定民政事业标准化相关法规、政策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标准问题分析 篇8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标准及标准化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公平贸易等方面的作用愈发突出。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水平, 而由构成的条款形成了一组相关的规范性文件, 此文件经公认机构发布后即成为标准。轻工业业已发布了《轻工业质量检验大全—皮革行业卷》[1]与《轻工业质量检验大全—毛皮行业卷》两本汇编, 其将毛皮与皮革分开进行了阐述, 名义上使得标准分类清晰明了, 但在标准制定上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相似的基础性标准重复制定, 同时在部分检验项目上又共同采用了同一方法标准, 例如毛皮的气味测定项目就采用了皮革的检验方法标准QB/T 2725-2005《皮革气味的测定》, 这导致标准使用上的不宜;同时, 这种情况还会由于皮革、毛皮两套体系修订频率差异使得两套标准严重不对等, 从目前标准使用情况来看, 毛皮行业标准落后皮革行业较多, 例如收缩温度、挥发物测定等项目上, 皮革2005版标准已实行了较长时间, 而毛皮对应的标准直到2012年才将1991版标准修订完成并实施, 1991版标准的使用已逾20年之久。作者试图从标准中部分典型的问题上进行分析, 结合标准体系研究及多年一线检测实践尝试对典型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及途径。

1 典型问题分析

1.1 标准体系性问题

说到标准的体系性问题, 不得不提的就是行业标准主管部门的历史变迁。以前述的毛皮收缩温度标准即QB/T 1271-1991开始分析, 该标准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批准发布。轻工业部在1965年时改名为第一轻工业部, 后与第二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合并为轻工业部。而QB/T 1271-2012发布机构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纵观《轻工业质量检验大全—皮革行业卷》[1]标准发布机构可谓纷繁复杂, 有轻工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员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等等, 由上述发布机构可见, 皮革行业标准涉及面广, 归口部门不统一, 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标准体系建立思路及途径不甚清晰, 这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原因, 更有职责不明确、执行不严格等等问题的原因。

1.2 典型标准中描述模糊不清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是标准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然更主要是那些过程复杂, 涉及仪器多, 设备先进等原因造成的。同时, 也有标准宣贯等方面的问题。谈及此点的一方面原因是这种情形会造成不同机构、不同人员对标准认识理解的不统一, 即造成数据结果的不一致, 甚至差异巨大。第二个原因会造成检验的偏差, 甚至差别较大, 例如禁用偶氮染料检测中造成的检验中“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结果, 更为严重的是此种情况可能会对客户造成巨大、不可弥补的损失, 毕竟现在的技术仍无法去除皮革、毛皮中的禁用偶氮成分。张文军, 等[2]在《皮革中2, 4-二氨基苯甲醚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一文中提到的分析纯的甲基叔丁基醚会造成2, 4-二氨基苯甲醚检验结果的“假阴性”结论。这方面,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标准, 即GB/T17592-2011《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3]对关键试剂乙醚的使用 (使用前必须重蒸) 进行了严格规范。另外, 涉及到毛皮检测中关于是否去毛的问题, 行业中存在着争议, 而且现实的做法不统一, 这给检验数据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QB/T1272-2012《毛皮化学试验样品的准备》[4]中对去毛与否提出了原则方案, 但仍需要在相关的方法标准中对其予以明确。而对于皮革、毛皮六价铬、甲醛等检验中深色毛皮对检验结果产生干扰的问题, 袁绪政[5]系统介绍了固相萃取技术的相关应用, 解决了产生问题的理论依据。另外, 采用C18小柱对深色萃取液进行萃取测定的方法[6]得到了实际试验的验证, 解决了深色毛皮中六价铬颜色干扰问题。以上种种, 可以看做是对标准中技术的补充说明。

1.3 标准制定的滞后性问题

标准制定的滞后性问题可以说是各个行业的通病, 但皮革行业部分方法标准年代太过久远 , 例如1999版皮革厚 度的测试 标准 , 即QBT3813-1999《皮革成品厚度的测定》, 截止目前, 该标准已实行15年之久;而又如皮革表面颜色摩擦牢度的试验方法, 该标准现行有效版本为1991版, 即QBT1327-1991《皮革表面颜色摩擦牢度测试方法》, 该标准执行长达近23年。由上可见部分标准执行年代太长, 一直没有相关的标准审定会进行符合性审定, 这给当下新工艺、新技术生产出的产品的质量检验的有效性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1.4 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有效性问题

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一般要成立标准起草小组, 而起草小组在起草阶段会收集相关信息、技术资料、实际测试、验证等方面的过程, 之后形成标准讨论稿, 此过程可循环数次, 成熟的标准讨论稿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并下发进行意见征集阶段。整个起草流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例如试验验证方面的问题, 大多数标准制定过程仅在少数几个实验室进行, 很少进行较大范围的验证试验, 这给标准的适用性提出了挑战, 毕竟标准的施行是在行业乃至全国范围内使用。2012年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其行业内实行标准验证实验室首次尝试, 首批5家验证实验室多次圆满完成了标准制定中相关参数的验证工作, 为标准的有效性进一步夯实了基础。皮革行业相关技术委员会、协会可借此参照进行。

2 解决思路的尝试

2.1 归口机构的统一、明确, 承担机构职责明晰、执行到位

针对归口机构的问题, 没有别的捷径可走, 只有国家层面上进行系统梳理, 恰当且简明的规定标准发布的归口机构以及制修订的主导机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明确机构的相关职责以及验证、考核等相关工作。例如皮革行业协会与全国皮革标准化委员会的职责剥离应更加明确。另外, 全国皮革标准化委员会应组织行业技术骨干对标准进行有效、可控的跟踪, 并及时的向主管部门提交制修订的意见、建议, 部分年代久远的标准应及时召开评审会讨论修订的必要性, 其中简单明了的标准可通过函审的形式进行简单评审, 由于特殊原因 (例如禽流感疫情) 部分行业就采用了此等变通的方式进行评审。

2.2服务企业、充分做好风险监控的预警职能

目前, 检验机构自身一直在不断的改革, 已不再仅仅承担检验的职责, 尤其针对政府主导的检验机构, 另外还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提升企业质量水平的重任。脱离仅仅出具数据, 判定是否符合标准或规范, 更加注重结合地方服务需要 (例如浙江省的“五水共治”) 为不符合查找原因、追根溯源等方面。同时, 积极参与相关贸易壁垒的预警、研究工作, 例如欧盟生物灭杀剂法规, 即 (EU) No 528/2012的实施, 一定程度上对皮革、毛皮及纺织品行业出口产生影响, 检验机构首先分析需要检验的相关物质, 形成能力匹配程度的分析报告, 积极配合地方行业协会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对企业进行宣贯、培训等服务工作。

另一方面, 检验机构通过不断丰富检验项目, 不断提高检验水平, 配合地方政府做好风险监控工作, 特别是可能涉及区域质量问题的行业, 例如2012年浙江一检验机构承担70批次的毛皮围巾或披肩中有害物质的风险监控检查工作, 为地方特色产业保驾护航。

2.3 转变角色、由单一的标准执行者向制定者迈进

转变角色, 这里指的是两个方面。即包括第三方检验机构, 也包括相关企业。从检验机构角度讲, 上述已提及了部分转变职能的相关措施, 这里重点说明的是检验机构应从被动变为主动的角度出发。例如注重规避技术贸易壁垒, 以往我国行业总是在国际出现问题, 并形成技术壁垒后才寻求解决方案, 如欧盟禁止含有富马酸二甲酯的皮革制品进入欧盟市场, 随后我国检验方法标准才相继出台。变被动为主动的事例我们行业已有发生, 如苯乙酮检测标准[7]的出台, 苯乙酮是一种半挥发性物质, 主要对于眼睛和皮肤产生刺激作用, 可导致皮肤局部烧伤, 该物质的毒性等级为4级。我国行业主管部分分析其可能作为存在风险的化学物质, 组织了相关技术力量进行攻关。该标准填补了国际空白, 获得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 已于2013年7月1日实施。

另一方面, 企业在标准化方面也应该积极地从幕后走到台前, 从单一的标准执行者向标准的制定者转变, 党传升[8]等认为, 我国技术标准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在标准制定上起绝对的作用, 而企业几乎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故应该引导企业投入到参与起草, 甚至主导起草标准的大军中来, 这对于企业自身产品质量水平的控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 皮革行业标准更新的及时性、有效性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 只有当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检验机构及企业通力合作, 行业标准化才会愈加规范、正规, 而当下国家放权减负将会成为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轻工业质量检验大全·皮革行业卷[M].北京:光大出版社, 2008:1-260.

[2]张文军, 李晓龙, 袁绪政, 等.皮革中2, 4-二氨基苯甲醚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J].中国皮革, 2013, 42 (13) :6-9.

[3]GB/T17592-2011,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S].

[4]QB/T1272-2012, 毛皮化学试验样品的准备[S].

[5]庄莉, 袁绪政, 张文军, 等.皮革和毛皮检测样品的固相萃取技术应用[J].皮革科学与工程, 2011, 21 (5) :61-64.

[6]袁绪政, 庄莉, 姜苏杰, 等.皮革和毛皮六价铬检测过程中脱色技术研究[J].中国皮革, 2012, 41 (23) :36-39。

[7]QBT4555-2013, 鞋类化学试验方法苯乙酮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S].

标准问题分析 篇9

1产品标准的结构组成

标准的结构由资料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组成。

资料性要素包括封面、目次、前言、引言、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和索引等。

规范性要素包括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般要素) , 术语、定义、符号、要求、规范性附录 (技术要素) 。

标准的结构性要素中封面、前言、名称、范围为必备要素, 其余为可选要素。

2资料性要素的编写

2.1封面 (可选要素)

封面要素内容如下, 封面实例如图1所示。

(1) 标准类别:国、行、地、企; (本文主要针对制药机械行业标准)

(2) 标准的标志:GB、JB、DB、Q;

(3) 标准的编号:由标准代号、顺序号、年号组成, 如JB/T×××××—200×;

(4) 替代标准的编号:修订标准才有, 如代替YY/T××××—1995;

(5) 国际标准分类号 (ICS) :ISO组织编写, 编号从“国际分类法中查找”;

(6)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制剂机械为C92, 从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中查找;

(7) 备案号:编号+年号均由备案部门给定, 如:16959—2008;

(8) 标准中文名称;

(9) 标准英文名称;

(10) 标准发布及实施日期;

(11) 批准发布部门或单位。2.2目次 (可选要素)

2.2目次 (可选要素)

目次的作用表明标准的层次结构、引导阅读、便于检索。

目次的内容: (1) 前言; (2) 引言 (可选要素) ; (3) 章的编号、标题, 带有标题条的编号标题 (需要时才列) ; (4) 附录编号、标题、性质, 附录章条号、标题 (需要时才列) ; (5) 参考文献、索引、图的编号 (需要时才列) 、表的编号 (需要时才列) 。

图2为目次示例。需说明3点: (1) 标准篇幅不多的话, 5.1~5.6和6.1~6.6条目可不编入目次; (2) 目次中的章、条号、标题和文本中的章、条号、标题应该一致。“术语和定义”章的“术语”不应在目次中列出; (3) 目次虽为可选要素, 但一般建议列入标准。

2.3前言 (必备要素)

前言由特定部分和基本部分组成。

2.3.1制订标准前言的特定部分内容

2.3.1.1对系列标准或多个标准 (部分) 组成的标准给出标准组成结构

例:JB/T×××××《超声提取设备》分为2个部分:

(1) 第1部分:超声提取设备的术语、要求和试验方法;

(2) 第2部分:连续逆流超声提取机。

本部分是JB/T×××××《超声提取设备》的第×部分。

2.3.1.2写出与之对应的国际标准、导则、指南或其他文件 (包括编号名称) 的一致性程度

例:本标准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版、JB 20067—2005《制药机械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通则》和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求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而制定。

2.3.1.3说明标准与其他标准或文件的关系

例:本标准是JB/T×××××《超声提取设备》系列标准之一。

2.3.1.4说明标准中的附录哪些是规范性附录, 哪些是资料性附录

例: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2.3.2制药机械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前言特定部分存在问题的分析

(1) 把产品的营销宣传资料或编制说明中的内容写进前言。

如:产品研制过程、专利技术、用户反映和企业形象等。

(2) 把企业标准的发布当成行标的第一次发布。

如:新制订的标准写成第二次发布。

(3) 规定标准使用期限。

如: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3年, 到期复审。

(4) 把编制标准的目的写进前言。

原因分析:起草单位主要是想借制订标准的平台宣传本企业的形象和产品质量, 而对标准的编写规范没有进行仔细研究。其实标委会的征集标准提案的通知中已明确规定了行标起草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1) 重视并积极支持和参与标准化工作; (2) 了解并掌握国内、国外同类产品市场信息及先进技术与发展状况; (3) 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及质量相对领先。这些条件已初步树立了起草单位的产品品质和企业的良好形象。企业一旦获得标准起草权后, 企业形象也就得到确认。其实作为起草单位, 考虑的应该是如何代表行业把产品标准制订好, 反映行业最先进的技术水平, 推动制药机械的技术进步。特别是那些申请了专利技术,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我们不要把专利技术当成保密技术对待, 专利技术是公开的, 但所有权属于你, 别人不可侵犯。制订标准时要研究把专利技术转化为先进的技术质量指标, 而且这个质量指标只有你的专利技术才能达到, 这就是对想侵权的人所设置的技术壁垒。如果能做到这样, 你的产品就能垄断市场, 给企业带来无穷的效益, 专利、标准化效益双丰收。

2.3.3修订标准前言的特定部分

2.3.3.1修订标准前言的特定部分内容

在制订标准的前言基础上增加下列内容:

(1) 说明标准代替或废除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

其中, “代替”是说明前一版本在其他标准、合同或协议中已经引用, 双方新签合同、协议同意引用情况下继续使用, 鼓励采用新版;“废除”是表示新版发行后旧版不能再用。

例: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或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JB×××××—××××同时废除。

(2) 说明与标准前一版本相比的重大技术变化。

2.3.3.2修订标准前言的特定部分编写格式

对原标准所作修改:废除了原标准的哪些条目 (只写条目号) ;修订了原标准的哪些条目 (只写条目号) , 内容也可以概述修改的主要内容。

增加了下列条款, 写出条目号 (修订后标准的条目号) 和内容:

2.3.4制 (修) 订标准前言的基本部分内容

标准的提出、标准的批准、标准的归口、标准的起草单位、标准主要起草人、标准所代替的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修订标准才有此内容) 。

正确示例:《制药机械术语》标准前言的基本部分。

2.3.5小结

有些单位的标准征求意见稿没有封面、目次、前言, 也没有编制说明。可以说, 其是一份不完整的标准资料。

2.4引言的编写 (可选要素)

引言的编写目的: (1) 说明促使编写该标准的原因; (2) 对有关标准技术内容的特殊说明。一般在制药机械行业标准中很少编写引言内容。

例:本标准的目的是尽实际可能协调适用于超声提取设备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 以使相应范围内的产品术语和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获得一致, 避免同类产品标准在应用中产生混淆。 (说明编写该标准的原因)

本标准中包含了超声提取设备各类产品标准中共有的术语和定义, 并规定了各类产品标准中必须规定的要求, 以及这些要求的试验方法, 编写产品标准过程中, 可采取直接引用的方法, 避免重复编写。 (对有关标准技术内容的特殊说明)

2.5资料性附录 (可选要素)

资料性附录是给出了对理解或使用标准起辅助作用的附加信息。附录的性质通过下列几种方式表述: (1) 目次中:附录A、标题; (2) 前言中:说明标准中的附录是资料性附录; (3) 条文中:提及时的表述方式“参见附录A” (如果标准编写了附录, 标准条文中应该提及, 即说明附录的去处。有的标准编写了附录, 标准条文中却没有提及, 读者不知附录用在何处) 。

2.6参考文献 (可选要素)

参考文献处于最后一个附录之后。

2.7索引 (可选要素)

索引是标准的最后一个要素, 不作为附录形式出现。一般都出现在术语标准。

3规范性要素的编写

3.1名称 (必备要素)

名称的结构:引导要素+主体要素+补充要素。其中, 引导要素表示标准所属的领域 (可选) ;主体要素表示在上述领域所要论述的主要对象 (必备) ;补充要素表示主体的特定方面, 或给出区分该标准与其他标准的细节 (可选) 。

例1:只有主体要素, 如中药汤剂包装机。

例2:主体要素+补充要素, 如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例3:引导要素+主体要素, 如制药机械术语 (注:名称是必备要素, 置于正文首页和标准封面。名称应有英文名称, 首页标准名称为3号黑体) 。

例4:《PP塑料输液瓶拉伸吹塑成型机》修改为《聚丙烯输液瓶拉伸吹塑成型机》的原因为:PP是聚丙烯塑料的代名词, 而PP材料做成的塑料输液瓶在药包材行业已定名为“聚丙烯输液瓶”。我们制订《PP塑料输液瓶拉伸吹塑成型机》标准时也引用了《聚丙烯输液瓶》标准。这种情况下, 制药机械产品名称用词应与药包材行业一致。体现用词的一致性, 即对同一事物或客体应形成一致的概念。

3.2范围 (必备要素)

范围的文字应简洁, 以便能作内容提要使用。

一般格式为:

本标准规定了……

本标准适用于…… (或……可参照执行, 或不适用于……)

正确范例:

本标准规定了××机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机 (以下简称××机) , 食品机械的同类机器可参照执行。

3.3规范性引用文件 (可选要素)

3.3.1 GB/T 1.1—2000规定的统一引导语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 编排格式:

标准代号不顶格, 缩进2个字;标准编号与标准代号空半个字;标准名称与编号或年代号空一个字。

(2) 引用的要求:

引用文件中不包含非公开的文件;前言、引言、资料性引用文件中出现的标准文件;标准编制过程中的参考文件。标准条文中只引用标准代号和编号, 不应写出标准名称, 是否写年代号应该与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致。

(3) 引用的范围:

标准条文中 (即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储存章节、规范性附录) 出现的所有国标、行标、地标、国内有关法规文件……

(4) 排列顺序:

国标、行标、地标、国内有关文件、ISO标准、IEC标准、ISO或IEC有关文件、其他国际标准或其他国际有关文件。GB、ISO、IEC按标准顺序号排列, 由小到大。行业标准、其他国际标准先按标准代号的字母顺序排列, 再按标准顺序号排列 (如JB应排在YB的前面) 。

(5) 引用的方式:

注日期引用和不注日期引用两种。其中, 注日期引用的情况, 只适用本版本, 只适用本版本的某些条款;不注日期引用, 跟踪引用, 即无论如何更新都适用。

3.3.2引用标准中容易出错的情况

(1) 起草标准参考过的标准、文件; (2) 标准前言和引言中提及过的文件 (如GMP规范、通则等) ; (3) 标准条文中的注、图注、表注中提及的文件; (4) 标准中资料性附录提及的文件; (标准中的示例所使用或提及的文件) (5) 在“术语和定义”一章中, 标示术语所出自的标准。 (如GB/T 16952的术语及下列术语适用本标准, 这里的GB/T 16952就不应引用。)

3.3.3案例分析

例1:分析示例中引用、排列顺序、编排格式中存在的错误。

对例1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 (1) 编排的格式不对; (2) 标准排列顺序不对, 应该按修改的顺序 (如上→ (1) 、 (2) 、 (3) ……) ; (3) 引用了前言中的文件; (4) 漏编了条文中引用过的文件; (5) 多编了条文中没有引用的文件; (6) 重复编写同一引用文件。

例2:条文中的引用标准不应引用标准名称。

微波设备的辐射卫生标准应该符合GB 10436—89《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中第2章的规定。

例3:不应引用标示术语所出自的标准。

GB/T 4122.2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而在引用文件中出现了GB/T 4122.2包装术语机械, 标示术语所出自的标准不应引用。

3.3.4引用标准时应注意的问题

(1) 起草单位应对所引用的标准进行认真研究, 特别是关系到成品质量的标准, 如药典、包材标准等。

(2) 有些标准包括范围很广, 引用时研究具体引用的条款和相应的试验方法, 如压力容器、电气、气动、易燃易爆标准等, 要体现可操作性。

(3) “要求”条款引用了××标准, 试验方法最好也引用或参考××标准中对应的试验方法。

3.4 术语和定义 (可选要素)

“术语和定义”的给出是为理解标准中易产生困惑、歧义、误解、混淆的专用词所必须的定义, 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和执行标准。也是对同一事物或客体形成一致的概念。定义应用言简意明的文字 (包括图、公式等辅助说明内容) 进行描述。

3.4.1术语和定义的目的

“术语和定义”的给出是为理解标准中易产生困惑、歧义、误解、混淆的专用词所必须的定义, 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和执行标准。也是对同一事物或客体形成一致的概念。定义应用言简意明的文字 (包括图、公式等辅助说明内容) 进行描述。

3.4.2术语编排格式

条目编号顶格占一行 (黑体) ;术语另行, 缩进2个字 (黑体) , 其后空一个字编写对应的英文名称 (黑体) ;定义又另起一行, 用宋体缩进2个字与术语并齐编写。

例1:半自动硬胶囊充填机 (英文名称)

自动完成空心胶囊送囊、定向播囊、真空分囊、定量充填药物、人工辅助完成合囊的机器。

定义修正:人工辅助完成合囊的机械。 (分析:硬胶囊充填机已有定义, 本术语的核心是“半自动”)

例2:储液桶liquid reservoir

连接于药液输送管路上的用于储备药液的容器。

定义修正:用于储备药液的容器。

例3:包容物fill material

封装在软胶囊壳内的液体 (含混悬性药液) 、稠膏、颗粉粒状或片状固态物料等。

定义修正:封装在软胶囊壳内的物料。

3.4.3术语定义时需注意的问题

(1) 术语定义时应查明在其他标准中是否已经定义, 避免重复和矛盾。

如:在位清洗和在位灭菌, 行业内的基础标准JB20067—2005《制药机械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通则》和GB/T 15692—2009《制药机械术语》标准都已定义, 但我们有些产品的行业标准还在定义中。建议:对制药机械产品及相关术语定义时请先查看GB/T 15692—2009《制药机械术语》标准, 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

(2) 术语定义时只针对术语自身的含义和它的功能, 不要与前后相关的结构或工艺要求连在一块。

3.5 分类和标记 (可选要素)

3.5.1分类

3.5.1.1产品分类的内容

产品品种、型式、规格的划分及其系列;产品代号或产品标记和编码体系。

3.5.1.2产品分类的原则

不要分得过细, 满足用户需要的必要产品;最能反映产品个性、特点, 便于用户选择产品;按产品性能、参数 (主参数) 、状态 (静态、动态) 、结构 (指整体, 不是组成部分) 、型式、规格等划分。

3.5.1.3产品分类案例分析

软胶囊压制机标准的分类:软胶囊机由成形系统、输送系统、干燥系统、供料系统、供胶系统等组成。

分析:分类是按产品品种、形式、规格划分, 而不是表述产品的结构组成部分。

建议:软胶囊机的分类以明胶膜的冷却方式划分为风冷型和水冷型 (即分类是对整机而言) ;特征代号以软胶囊包容物种类划分, 如液体、稠膏、干燥粉粒、片剂几种类型。

3.5.2标记

产品标记按YY/T 0216—1995《制药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标准进行。此标准正在修订中, 修订前仍按原标准执行。

3.5.2.1案例1分析:滚模式软胶囊压制机型号编制

图3为滚模式软胶囊压制机不规范的型号编制及分析。

标记示例:包容物为油性液体, 单个注塞最大供料量为2 ml, 单边共6个柱塞, 滚模长度为172 mm, 滚模直径为103 mm, 经一次改进的滚模式软胶囊机型号为RGY 172×103—6×20A。

分析:型号一般由功能代号、型式代号、特征代号和规格代号组成, 改进顺序号规定不写。上述型号编制既不规范, 又没有突出主参数, 还把改进顺序号写进了型号编制。修正后的型号编制如图4所示。

示例:RFY172/103表示滚模长度为172 mm, 滚模直径为103 mm, 包容物为液体的风冷型滚模式软胶囊压制机。

3.5.2.2案例2分析:软胶囊机的滚模标记

软胶囊滚模的型号由4部分组成, 如图5所示。

示例:压制公称装量为8量滴 (0.493 ml) 圆柱形软胶囊, 滚模上孔位分布为6排, 每排23个孔的滚模代号为:08#OB/6×23。

分析:产品型号编制是对产品而言, 不是产品结构的某个部分。“滚模标记”在标准正文中应取消。即使要保留, 也只能作为资料性附录编写且在标准条文中要提及。

3.6要求 (可选要素)

要求是规范性技术要素的核心内容, 在产品标准中以单独一章列出。包括3方面的内容: (1) 给出标准所涉及的产品、过程或服务方面的所有特性; (2) 可量化特性所要求的极限值; (3) 对每个要求, 可引用测定或检验特性值的试验方法和测量方法, 或者直接规定试验方法和测量方法 (此条在药包材标准中用得很多, 制药机械标准一般不采用) 。

3.6.1名词解释

(1) 产品:过程的结果。

如:机械零件、计算机程序、服务中的运输、润滑油等。

(2) 过程:

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系统。

(3) 服务:

无形产品, 在供方和顾客接口处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如产品的交付 (运输) 。

(4) 特性:

区分的特征。

(5) 极限值:

保证符合预期用途必须规定最大和 (或) 最小的值。

3.6.2选择技术要素的三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保证产品的适用性, 促进相互了解;保证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保证接口和互换性, 实现产品简化等。

(2) 性能特性原则:

应该用性能参数来表述而不是根据设计或描述性的特性来表述。标准中通常不包括对产品生产过程的要求, 如生产工艺要求 (采用氩弧焊、酸洗、钝化、抛光等) ;又如零部件的制造装配精度要求 (尺寸公差、形状位置公差、装配精度等) , 而是对最终产品的检验。压力容器产品除外。

(3) 可检性原则:

标准中只列入能被检验的技术要求。

3.6.3产品标准“要求”章节的内容

应反映产品应达到的质量水平。着重规定产品的性能, 包括产品的功能、可靠性或寿命以及安全、电磁兼容性等技术指标要求。

3.6.3.1电磁兼容性

电子产品不能对环境中的任何事物造成不允许的电磁干扰能力的确定。 (一般制药机械产品不含此条)

3.6.3.2材料要求

一般材料不列入产品标准。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要求必须时才列入, 如为符合GMP或压力容器要求指定的材料。常用的编写方法是“凡与药物或有要求的工艺介质直接接触的零部件材质均应无毒、耐腐蚀、不脱落, 不发生化学反应或吸附”、“受压元件用材应符合GB150标准规定”。

3.6.3.3外观和感官

对整机表面缺陷、颜色, 以及味觉、嗅觉、视觉、手感等做出规定。不应把零部件的表面质量要求包括在内。

3.6.3.4性能要求

性能要求包括结构性能、使用性能、安全性能、成品质量等内容。分层次编写, 让标准的内容思路明确, 条理清晰。

3.6.3.4.1结构性能

对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必备结构做出功能特性值的规定。

实例分析:制药机械标准中对结构性能的编写很多都是采用设计或描述性的特性来表述。如“吹塑机”征求意见稿的“结构要求”。具体表述如下:

3.6.3.4.2使用性能要求

使用性要求包括:生产能力、功率、效率、运转率、速度、灵敏度、寿命、接口和互换性等。性能条款建议编入如下内容: (不是每项标准全选, 根据实际需要选取)

(1) 结构性能: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必备结构做出特性值的规定。 (2) 运转性能:空运转平稳、无异常声响;负荷运转程序控制正确、介质温度、压力控制正确;噪声达标等。 (3) 密封性能:液、气、润滑系统不漏。 (4) 控制和显示:产量、速度、时间、温度、压力、工作周期等。 (5) 安全互锁:保证设备、环境、成品质量和人身安全的联锁控制。 (6) 压力容器 (管道) :对产品的设计 (依据、资格) 、制造 (材料、焊接、探伤、压力试验等) 、检验 (第三方监检) 做出规定。 (7) 健康、安全、环境保护:对电气性能要求、气动性能要求、易燃易爆产品的安全要求、防污染防辐射的要求、排污要求等做出规定, 并规定极限值。遵守有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

3.6.3.4.3安全性能

电气安全性能一般在下列条款中选取: (1) 电气系统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应符合GB 5226.1—2002中8.2.3的规定。 (2) 电气系统的绝缘电阻应符合GB 5226.1—2002中19.3的规定。 (3) 电气系统的耐压应符合GB 5226.1—2002中19.4的规定。 (4) 电气系统的按钮应符合GB 5226.1—2002中10.2的规定。 (5) 电气系统的指示灯和显示器应符合GB 5226.1—2002中10.3的规定。 (6) 电气系统的配线应符合GB 5226.1—2002中第14章的规定。 (7) 电气系统的标记、警告标志和项目代号应符合GB 5226.1—2002中第17章的规定。 (8) 电气控制系统采用PELV作保护, 应符合GB 5226.1—2002中6.4的规定。

气动安全性能按GB/T 7932—2003规定选取。如: (1) 气动系统中气动阀的安装应符合GB/T 7932—2003中7.2的规定。 (2) 气动系统中过滤器和分离器的安装应符合GB/T 7932—2003中8.1.5.规定。 (3) 气动系统中管路的安装应符合GB/T 7932—2003中9.1.4的规定。 (4) 气动系统的安全性应符合GB/T 7932—2003中4.3的规定。 (5) 气动系统的系统保护应符合GB/T 7932—2003中10.2的规定。

防爆安全性能按相关标准的规定选取。如: (1) 微波干燥箱的微波辐射卫生标准应符合GB 10436—1989的规定。 (2) 微波干燥箱微波泄漏的防护应符合GB 5959.6—2008中第6条的规定。 (3) 微波干燥箱开门联锁装置应符合GB 5959.6—2008中第6.4条的规定。

3.6.3.4.4成品质量

成品质量指标应该是产品标准的精髓, 缺了它就不能称之为标准。成品是实现产品功能的产物, 也可以说是产品服务的最终对象。制造产品的成败就由成品是否合格来决定。因此, 成品的质量指标应做到既先进又可靠。

成品质量的内容:诸如, 吹塑成型的聚丙烯输液瓶质量要求;装量和装量误差;轧盖外观和牢固度;贴签位置准确误差、牢固度和外观质量;熔封质量要求;干燥强度和干燥物料的质量要求等。总之是产品服务的最终对象的质量标准, 是对需方选购产品起决定作用的质量指标。

3.6.3.5其他要求

对于包装、运输、随机文件、使用说明书等, 我们在编写行业标准时都统一编入单独章节中。

3.6.4要求章编写要点

3.6.4.1要求条款的排序

尽量与检验程序协调一致。按照制药机械行业标准的习惯排序如下:

(1) 材料; (2) 外观; (3) 性能:这是“要求”章节内容最多的一块。一般载运转试验中能得到检验的条款排先, 需要在负载运转试验中得到检验的条款排后, 最后是电气、气动、防爆安全等条款。注意要充分考虑与检验程序同步; (4) 成品质量:单列条款, 排列在性能要求的最后。即把对机器的质量要求编写完了, 最后编写机器服务对象的质量要求。

3.6.4.2重申编写“要求”章应注意的问题

(1) 要求的条款中不应包含有关合同的条款, 如索赔、担保、费用计算、售后服务等内容; (2) 要求的编排程序与质量评定 (即试验方法) 程序尽可能协调一致; (3) 要求中的各项指标一般应给出定量数值, 便于验证; (4) 其他章的内容如有需属要求章内容的还应在该章中列出, 不能漏。因为, 质量的评定只对“要求”项目; (5) 制造过程的要求一般不列入; (6) 一般的原材料要求应不列入; (7) 一般产品的工艺要求应不列入; (8) 试验方法简单时允许并入该章, 标题为“要求与试验”, 但制药机械行业标准一般不采纳。

3.7试验方法 (可选要素)

试验方法是测定标准化对象特性值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方法。试验中要对测试的条件、设施、方法、顺序、步骤以及抽样和对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的统一规定。

3.7.1制药机械行业标准在负荷试验中常用的试验方法的编写内容

(1) 试验条件:水、电、气、环境要求;空载实验合格。 (2) 试验介质:指定试验介质及要求。 (3) 包装材料:符合的包材标准或指定的要求。 (4) 试验设施:辅助设施或设备。 (5) 试验仪器、计量器具名称、精度等级。 (6) 试验程序:试验操作步骤。 (不应引用产品的操作规程) (7) 抽样:规定抽样地点、时间、抽样方法、数量。 (需要时说明保存方法) (8) 检测、计算、质量评定。

3.7.2试验条件、试验介质、包装材料、试验设施编入负荷试验条件中的重要性

前一段时间, 对“机器工作条件”编入要求章节分歧很大:正方认为, “工作条件”是供需双方的一个接口, 配合不好, 影响机器使用性能;反方认为, “工作条件”不是机器本身的要求, 编入要求章节, 增加试验成本且不是制造厂管辖的范围。

在争论中找到了解决的办法:目前基本都把机器的工作条件编入了负荷试验的要求中, 笔者认为这是标准编写的一个进步, 因为工作条件是机器要达到使用性能必须具备的外部条件, 其重要性可能成为影响产品能否正常使用的决定因素, 因此它也是供需双方对成品质量仲裁的依据之一。它是制约制造单位与使用单位相互配合, 达到产品使用的最佳状态的接口。也是设备安装确认时验证的主要内容之一。它能指导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时正确选用和设置介质进入设备的接口和管道连接方式;确定介质通过的腔室是否属于压力容器部件, 并按相关规范设计;正确布局主机与辅助设施的位置;同时根据包装材料标准的规格尺寸、形状设计相应的合理结构。但它确实不是机器自身的组成部分, 编入要求章节欠妥。编入试验条件较为合适。

3.7.3编写“试验方法”的注意事项

(1) 有专门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直接采用; (2) “要求”章中的每项要求均应有相应的试验方法, 试验编排顺序应尽可能相同; (3) 一项要求原则上只规定一种试验方法; (4) 试验仪器、设备只规定精度和性能要求, 有效检定周期内使用。但不要规定制造厂或其商标名称; (5) 试验结果数据应与技术要求量值一致; (6) 对有害物质的试验和有某种危险的试验应加以说明并规定防范措施; (7) 对试验用的标准样品应提出检定和保存方法的规定; (8) 试验方法中不应引用合同、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的内容。

3.7.4标准与合同、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的关系分析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以质量为中心的技术基础工作。标准要求的内容至少应是代表行业的先进技术水平, 提出明确的质量指标规定。标准“要求”的内容不能含糊或模棱两可。要求条款规定的内容应该且必须能做到并能验证。

合同是一个独立的法律文件, 产品合同依据产品标准签订。合同另有约定的内容是标准之外的要求, 是供需双方的约定。

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是产品的随机文件, 是制造厂编制的供用户作业的指导书, 是一份技术文件, 不是法规文件。其中的每一个条款、每一个步骤必须有详细的说明, 安全注意事项必须交代清楚。它只有在使用者违规操作造成不良后果时才有可能产生法律效应。

标准是法规文件, 是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发布、实施的。它对产品的技术、质量做出定性定量的规定, 无需说明理由。标准是设计交流的平台、生产贸易的依据、产品质量的保证、经济运行的基础。因此, 不能把合同和使用说明书以及操作规程的内容搅和在标准条款中。也就是说合同、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可以引用标准, 反之则不成立。

3.8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是技术要素, 属标准的一部分。

附录性质的表述方式与资料性附录表述不同的地方是:条文中提及时的表述是“按 (或见) 附录A”。其余与资料性附录相同。

4 标准的层次及章、条、段的编排

(1) 部分:

部分的排序是按阿拉伯数字1、2、3……的顺序进行。部分的引导要素和主体要素是相同的, 而补充要素应不同。部分不应再分分部分。

(2) 章:

章是标准内容划分的基本单元。按阿拉伯数字1、2、3……的顺序编号, 编号从“范围”开始。每一章应有标题。

(3) 条:

条是章的细分。条在章的基础上可增加5个层次, 如5.1.1.1.1.1。同一层次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条时才设条。第一层次的条宜给出标题, 在某一章或条中, 同一层次的条, 有无标题应统一。在我们的征求意见稿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章中常出现不符合的标题条。

(4) 段:

段是章或条的细分, 段不编号。

5 对编写标准存在问题的探讨

(1) 对国外信息跟踪不灵, 采标率极低。有的在竞争环境中, 即使采集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和管理信息, 也不外传, 作为“保密”资料。实际上是自闭, 给自己的产品走出国门设置障碍;

(2) 产品的专利技术不能很好地转化为技术质量指标, 即专利与标准化结合实现双赢, 提升产品品牌;

(3) 有些同行参加审标, 不愿意标准的质量指标订得太高, 担心自己的产品被淘汰。变相地保护落后, 阻碍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4) 生搬硬套标准格式, 没有需要定义的术语也要硬拼凑几个来定义。术语的定义不是言简意明, 而是与前后关联的内容扯在一起。术语应只对自身定义;

(5) 同一用语前后不一致;

(6) 把对产品宣传的广告语编入前言;

(7) 把产品样本上的基本参数表编入“分类和标记”章;

(8) 规范性引用文件不规范, 有的可能是抄袭其他标准的引用标准, 对标准内容全能不知。如有的标准修订后, 名称变了。引用中年代号按修订版改了, 而名称还是原版的;

(9) 对结构特性用设计或描述性的特性来表述, 在标准中是常见现象;

(10) 条理紊乱。主要体现在要求内容与实验方法条款的对应上;

(11) 语句不精简。要求条款是对某项内容做出应该怎么做的规定, 不需要说明为什么;

(12) 没有成品质量指标, 主要体现在一些药用罐类设备上;

(13) 试验方法中有引用合同、说明书、操作规程的现象;

(14) 滥用目测方法, 如设备的变形、提升链条的强度试验也采用目测;

(15) 试验方法规定不具体, 操作性不强;

(16) 把制造和工艺过程的要求写进标准;

标准问题分析 篇10

关键词:农家乐,标准化,问题,策略

1 农家乐简介

在行业标准SB/T 10421-2007《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中,这样来定义农家乐:农户利用乡村资源、农家庭院为载体,为消费者提供具有乡村情趣和农家生活为特色的餐饮、住宿以及劳动体验、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等服务的经营实体。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农家乐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经过2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经颇具规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发展农家乐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协调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关系;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活;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2006年,国家旅游局提出的主题是“中国乡村游”;2007年,国家旅游局又提出了“中国城乡和谐游”的主题,这些都显示了国家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对农家乐的发展也是难得的机遇。

2 农家乐与标准化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即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来实现建立最佳秩序、取得最佳效益的过程。标准化应用于农家乐活动之中,就形成了农家乐标准化。开展农家乐标准化可以规范和引导农家乐发展,解决出现的一些问题,因此制定和实施农家乐标准、推进农家乐标准化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农家乐标准是监管的依据。管理部门依据标准进行监督,以保证农家乐经营户在经营条件、环保、消防、安全、卫生等方面满足基本要求,从而保证旅游者的安全与健康,保护环境;其次,农家乐标准是保护旅游者权益的工具。依据标准,旅游者可以判断产品或服务是否达到规定要求、自身权益是否受到侵害,必要时可以据此主张自己的权利;再次,农家乐标准是提高服务水平的指南。通过开展标准化活动,可以规范经营户的管理活动,提高服务水平。总之,农家乐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标准的规范。

3 农家乐标准化现状

为规范农家乐发展,国内众多省、市都先后出台了农家乐地方标准:2003年,上海市发布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标准;2004年,成都市发布了《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成都市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标准;2005年,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之后的几年中,北京、江苏、安徽、青岛、长沙等多个省、市陆续出台了以农家乐开业条件和农家乐服务质量评定为内容的地方标准。2007年,商务部发布了SB/T 10421-2007《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行业标准,这一标准的发布,突出了开展农家乐标准化的重要性,标志着农家乐标准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农家乐标准的发布实施,对规范和引导农家乐发展、提高农家乐经营服务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农家乐标准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行分析和改进。

4 农家乐标准化中的问题分析

4.1 农家乐经营户对标准缺乏了解,参与度低

统计资料显示,农家乐标准化呈现“两极分化,中间滑坡”的态势:极少数以企业模式经营的农家乐,其规模较大,管理规范,标准化工作开展得很好,甚至通过了标准中规定的最高级别的星级评定,如五星级农家乐。而有些家庭经营户,完全不了解农家乐标准的规定,甚至不知道农家乐还有标准。与这两个极端相比,大部分经营户对农家乐标准有所了解,但认识程度不高,实际开展效果并不理想。

4.2 标准内容不能完全满足实践的需要

从现有农家乐标准(包括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来看,其核心内容基本包括两部分:一是农家乐经营的基本条件(通常包括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二是以住宿、餐饮、娱乐项目等为评价对象的星级评定内容。但是在农家乐发展实践中,一些问题日益突出,而标准中均没有涉及,主要包括:一,环境容量问题。受自然条件制约,农家乐目的地接待能力有一定限度,过多的游客涌入会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加剧,服务质量明显下降等问题,这一点和城市旅游有所不同。科学合理的评估农家乐目的地的旅游环境容量,这对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二,整体规划问题。由于农家乐的经营主体以农户为主,在开发、建设等过程中缺乏整体性,忽视“乡村意象”的保持,因此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建筑城市化、经营商业化,严重影响了旅游者对乡村性的美好认识,不利于农家乐的长远发展。三,环境保护问题。农家乐标准中一般只规定了经营场所的环保要求,对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的规定很少(甚至无规定),完全没有涉及公共资源与环境的保护,这导致部分农家乐旅游区资源破坏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4.3 标准体系不够完善,配套标准不够健全

吃、住、行、游、购、娱被称为旅游六要素,涵盖了旅游活动的主要过程,应当针对这些活动,制定全过程标准,形成一个标准系统。但是,目前相关标准数量还较少,不能构成完整的农家乐标准体系,因此影响了标准实施的效果。此外,在农家乐标准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生活垃圾处理、公厕卫生、饮食业油烟排放等方面标准,而现有标准都是针对城市情况制定的,缺乏针对农村具体情况制定的标准,造成农家乐标准配套实施困难,特别是在涉及环境保护方面,要么没有标准,要么根本达不到要求。

4.4 误解标准,造成环境与服务趋同

在针对农家乐旅游实践的研究中,很多学者提到了农家乐中环境与服务趋同问题,即各地的农家乐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中,在建筑风格、材质、装饰等方面雷同,而提供的服务项目也出现雷同的情况。环境与服务趋同,抹杀了不同地区独特的“乡村意象”,造成乡村旅游吸引力下降,旅游者失望的局面。

有学者认为,是标准化抹杀了农家乐的个性,造成了环境与服务的趋同。实际上,这是由于误解标准造成的。在现有农家乐标准中,除个别地方标准规定较为细致外,大部分规定的只是农家乐经营中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要求,不会束缚农家乐的发展,也不会造成个性化的缺失。正是由于对标准内容不够理解,不清楚如何满足标准规定,加上经营户之间的盲目模仿,过于注重经济利益,才导致了环境与服务的趋同。

5 推进农家乐标准化的策略

5.1 做好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

农家乐标准化中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从事农家乐经营的以农民为主,通常旅游专业知识欠缺、服务理念落后、对标准化缺乏了解,这对农家乐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各地旅游、质监部门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讲座等方式,对农家乐经营户进行旅游知识、标准化知识的培训,以提高从业者的知识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如,浙江省多次通过送教下乡、短期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积极推进了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的开展,有效促进了本省农家乐的发展,提升了浙江旅游大省的形象。

5.2 适时更新标准内容

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发生地域限于乡村,其核心吸引力在于其“乡村意象”等。由于这些特殊性的存在,使农家乐标准不适合直接套用其他相关标准,如星级饭店标准等。农家乐实践的发展需要新的标准与之相适应,因此要适时更新标准内容,推出新的标准。针对日益突出的诸如环境容量问题、整体规划问题和公共环境破坏问题,要通过详细调查论证,提出可行的意见或方法,经过协商一致后,由主管部门发布,以标准的形式来规范现实的和潜在的问题。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家乐发展存在很大差别,同时,乡村旅游实践发展迅速,这就要求各个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行业标准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地方标准。

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经济活动的维持与乡村环境吸引物的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保证不能损害其赖以生存的乡村景观和旅游吸引物,因此,必须在这个前提下,不断充实和完善农家乐标准的内容。

5.3 积极健全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是由一系列标准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发挥标准化作用的有效方式。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积极制定有各地旅游特色的地方标准,实现旅游全过程标准化,同时要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处理、污染物排放等相关标准,使农家乐活动的相关标准构成一个结构合理、覆盖广泛、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从而有利于标准化效果的发挥。

5.4 做好标准实施的指导和监管

受到自身水平制约,农家乐经营户在实施标准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管理部门要运用技术优势指导经营户做好标准实施工作。通过指导,使经营户明确标准实施的过程,明确农家乐活动中哪些需要标准化、哪些提倡个性化,避免出现趋同问题,同时要帮助农户做好星级评定工作。在指导和服务之外,管理部门也要做好标准实施的监督,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要及时查处并做出处理,以保证标准化活动顺利开展。

5.5 做好管理机构的协调

从各地农家乐实践来看,农家乐存在多头管理情况,农业、工商、旅游、质监、卫生、环保、行政执法等部门都是农家乐的管理单位。由于管理职能存在部分交叉,这也给标准化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如,农家乐标准的发布,既有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也有当地旅游管理部门、甚至农业管理部门发布的;在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时,不同管理部门也是各管一块,部门之间配合不好。协调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理顺标准化活动的管理关系,对推进农家乐标准化顺利开展也是很有必要的。

6 结论

农家乐标准化是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做好标准实施的指导和监督工作等措施,可以解决目前农家乐中的一些问题,推进农家乐标准化的开展。同时应该注意的是,标准化不是目的,只是规范农家乐发展的手段,农家乐不能停留在满足标准的这个状态,而是应通过发掘文化内涵、创造独特的品味,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昆欣,周国忠.乡村旅游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朱姝.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 何景明.成都市“农家乐”演变的案例研究[J].旅游学刊,2005(6) .

[4]. 安应民.关于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的思考[J].标准科学,2009(1) .

[5]. 纪根立.《浙江旅游2006年年度报告》.

信息资源整合中标准问题探讨 篇11

【关键词】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化 标准化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通过信息化手段在行业信息系统中积累的信息资源呈爆炸式的增长,但是在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大量按条线以部门为单位建设,由于在系统建设初期,缺乏统一规划,系统大都是分散、异构和封闭的,系统间缺乏有效的关联,信息无法有效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没有发挥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优势。为解决企业内部系统林立、资源无法共享、数据在多部门重复录入、企业利用数据效率低等问题,特别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今天,各企业内部纷纷通过整合资源提高数据共享,加强资源分析挖掘,让数据为企业提供更多帮助,因此资源整合在现代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多部门的资源整合中,只有制定严格的标准才能达到资源高效整合、有效利用。

二、资源整合中的标准化问题

(一)编码标准缺失导致资源含义识别困难

不同厂家开发的信息系统,对同一个枚举属性的描述会采取不同的代码进行标识,如最简单的对性别的描述,“男”这个属性在有的系统可能会用代码“1”标识,有的系统可能会用“M”标识;特别在对部门代码的表示上,通常各部门对企业整个的机构编码通常在各系统中均不一致,如对“采购部门”,可能会用“01”也可能用“05”表示,部门人员的所属关系也会在各系统中产生不一致,种种情况均会导致在资源整合后:一是无法准确统一识别代码所代表的含义;二是在进行数据关联分析和挖掘中,会极大的增加分析难度;三是在进行部门间业务协同过程中,会导致数据流转的不准确,致使业务出错。

(二)时间戳标准缺失导致资源一致性汇集困难

资源在进行整合中,通常会采用操作、维护较简单的ETL工具进行数据汇集,由于各系统间时间戳标准不一致如源系统无标记数据新增、修改、删除的单独时间戳,则会导致数据无法及时获取新增、修改、删除的数据,导致数据汇集后源端与目标端数据逐渐不一致。

(三)数据元标准缺失导致资源分析挖掘困难

数据元标准的建立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没有一个标准化部门来进行搜集、制定数据元,很难在企业内部开展数据元标准化工作,数据元标准的不一致,如对同一个数据项“身份证号”,在不同的系统中可能会出现“SFZH”(身份证号)、“ZGSFZH”(职工身份证号)、“GMSFZH”(公民身份证号)、“YHZH”(用户账号)等不同的表示方法,会导致在资源进行集中后,对数据项含义、关联关系的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极大增加分析工作量。

(四)时钟同步标准缺失导致资源可追溯性差

系统服务器的时间通常不会与标准时间相一致,在许多对时间精度要求高的企业,就必须要建立时钟同步机制,确保每条数据的变化历史可以追溯,这在对企业业务分析和人员问责管理上都非常重要,标准时钟的缺失,会导致在时间顺序上有关联的业务在运行过程中产生错误,企业对数据的精确分析、追溯数据运行的客观规律会产生误差。

(五)元数据标准缺失导致资源管理和利用效率低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是当前信息化建设各类信息系统和网络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是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归档、查询不可缺少的工具,元数据的标准化将有效地促进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可大幅度降低信息化的成本。但是由于缺乏元数据标准,在对资源进行描述时,各部门站的角度不同,会侧重于资源的不同方面进行描述,描述的详细程度、描述的对象级别也会有所不同,导致资源在整合后,对资源的管理缺乏统一标准,资源的高效利用也带来很大难度,需要重新制定统一标准的元数据框架。

三、资源整合中标准化建议

资源整合的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需要用严谨的态度来对待,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企业必须要从整体来提高标准规范意识,在全范围内加强标准化的宣传工作,提高各部门人员的认识,统一思想,切实认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响应标准化建设,确保整个企业信息化环境的组成部分都能按标准规范进行建设。但是在当前, 许多人包括一些领导把信息化标准化仅仅看成是技术层面的内容, 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够,过于简单地、想当然地看待企业信息化标准化, 将其等同于标准文本的编写, 似乎组织专家突击制定一些标准就算完成了这项工作。事实上, 企业信息化标准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标准的形成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反复修改和完善, 需要由标准化部门牵头、信息系统管理、开发和应用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来完成。

(二)成立標准化部门,领导挂帅,统筹推动标准化工作

要在企业内部推动各部门的标准化,必须成立公司高层参与牵头的专门的标准化部门,只有企业高层领导的亲自参与,才能有效推动各部门按要求执行标准,只有成立站在全局视角的专门的标准化部门,才能整合各方需要,制定符合实际的标准规范,推动标准化工作的落地执行。

(三)以问题为导向,建立信息资源标准体系

在企业的资源整合应用中,必定会产生诸多问题,以上已对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举例,因此在整合过程中,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从全局角度建立信息资源标准体系,从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目录、存储和服务等环节入手, 包括数据元、元数据、信息分类及编码、业务文档/媒体格式、数据库、资源服务目录等, 加强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的规划、设计、建设、测评、管理。并根据现行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逐步按标准规范进行改造,逐步推进企业整体信息资源标准化工作。

(四)建立采标检测机制,配套奖惩措施

标准化的推进从问题发现、制定标准、执行标准、采标检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缺少任何一环,一个标准的产生执行都不可能完整,因此针对每一个标准的执行情况必须要有一个检测的手段来确保正确的执行,在企业内部可以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来保证标准的执行力度。

四、结束语

标准问题分析 篇12

企业安全标准化是指为了使企业的各项生产能够安全有序的进行,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 通过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使企业的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人、机、物处于良好的运作状态。加强对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建设,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自国家提出安全生产标准化以来, 很多企业对安全标准化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企业在安全标准化工作中的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显得愈发重要。然而, 在各行业企业在不断加强安全标准化工作建设的同时, 化工企业作为一类特殊的企业, 在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建设中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的, 本文将对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然后提出对策建议。

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展

首先, 建立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机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的通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评审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的先后发布, 对化工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建设和深入开展提供了制度上的制度和制度依据。

其次, 形成了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标准架构体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结合不同行业的生产特点, 不断总结相关规范的应用情况, 研究了建立了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标准体系。比如, 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的要求, 对化工企业中的高危行业———氯碱和合成氨两大行业制定了安全技术标准, 对这两类化工企业制定的安全技术标准对于其它类化工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工作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第三,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先后举办多次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工作, 对化工企业的相关安全负责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水平和相关人才的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

三、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自我国对化工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以来, 对于提升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规范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 实际上在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实施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 那么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很难持续进行, 经过对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进行调查研究, 我们主要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化工企业和安全监管部门对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认识不足。

对于企业来说, 有些企业领导者加强安全标准化工作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的检查, 把它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 并不是从思想上自发的重视对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建设,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 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建设质量和进度不高;对于一些安全监管部门, 一些基层安全监管部门对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为还没有形成专门的国家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和限制, 所在, 在实际中安全监管部门并没有把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2. 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当前, 部分化工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安全事故给其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这引起了很多化工企业对安全工作的重视, 但是在实际中, 这些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只是停留在安全管理部门, 与其他部门无关, 没有做到化工企业各部门共同加强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 这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的不到位给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 安全标准化的咨询工作有待规范。

在实际中有些安全标准化咨询单位对安全标准化工作内涵和要求没有确切的理解, 为化工企业提供的安全标准化咨询工作不够, 不能有效的帮助化工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 这不利于提升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四、对策建议

针对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化工企业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化工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工作将会很难持续进行, 也不利于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降低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率的发生。可见, 提出解决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建议十分必要。

1. 从思想上引导化工企业和安全监管部门对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视。

这需要化工企业领导者和安全监管部门要从思想和行动上积极参与到安全标准化工作中去, 而不是带有任务性性质去对安全标准化工作进行足够重视。

2. 化工企业要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这需要化工企业对安全的管理要贯穿到企业的各个部门, 加强企业各个部门对化工企业安全的协调管理, 提升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水平。

3. 加强对安全标准化咨询单位的培训, 规范安全标准化的咨询工作。

安全标准化咨询单位要对安全标准化内涵和要求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对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提供咨询服务, 提升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质量。

五、结论

总之, 加强对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建设对降低当前社会上诸多化工企业在生产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化工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 体现了“以人为本”, 而且对于化工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提升化工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降低高危化工企业进入的市场的难度, 帮助化工企业立于社会, 得到社会的认同。此外, 加强对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社会的意义重大, 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同时, 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回顾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情况, 并结合实际情况, 指出了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解决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上一篇:多层建筑结构下一篇:建筑结构与电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