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标准分析(共12篇)
应用标准分析 篇1
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进步, 人们对于建筑内的系统也愈加重视。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用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 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标准是设计者进行生产和设计的主要依据, 合理应用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是设计人员能够设计出符合建筑要求质量产品的前提, 是系统能够达标的关键。因此, 我们一定要加强技术的革新和改进, 设计生产出合格的给水排水系统, 促进建筑质量的提升。
1 给水排水系统的含义及其设计标准存在的问题
建筑的给水系统是由取水、输水、配水和水质处理等设施以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一个总体。是指通过管道和一些辅助设施, 根据用户的生产、生活需要有组织的运输到用水目的地的网络。电厂给水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能够保证连续的向锅炉供水, 它主要是由水泵、给水管道和阀门组成的。排水系统则是排水的收集、输送、水质的排放等设备根据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整体。用于仿渍、防盐的各级排水管道和建筑物的总称。
据统计, 建筑给水排水技术有几百种, 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往往不能明确把握这些标准, 在填写设计依据的时候容易出现漏写某些重要规范、编制的规范与本工程无关、错把技术措施当做设计依据、规范制度老旧等问题。还有的人员无法理清楚规范的层次和地位, 不理解条文规范的内容, 导致设计依据混淆, 影响给水排水系统的整体设计质量。
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体系
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标准主要有三类, 即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顾名思义, 基础标准是被广泛应用的, 是其他标准的基础, 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术语、符号、图形、基本原则等的标准。建筑给水排水的基础设计标准有《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和《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通用标准是针对某一标准化的对象制定的覆盖面比较大的共性标准, 它通常是专用标准制定的参照。我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通用标准比较多, 主要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专用标准是指针对某一具体标准化对象或作为通用标准的补充、延伸制定的标准, 其覆盖面不大, 例如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 某个范围的安全等。
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的应用
3.1 以标准的规范作为设计依据, 明确标准体系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现如今, 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依据种类繁多, 除了规范的标准外, 还有各式各样的设计手册、技术指南、技术措施等等, 许多设计人员容易把技术措施当做设计依据来加以运用。“工程建设标准是从事各类工程建设活动的技术依据”, 根据条文规定, 设计依据包括依据性资料和工程建设标准, 一旦发现某些设计手册或者技术措施与标准条文存在差异, 一律以标准条文为主, 不能擅自进行更改。当然, 设计人员如若对某些规范标准存有疑问或者认为其规定不合理的时候, 可以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反映。
建筑给水排水标准体系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三类, 设计人员一定要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 了解上一层标准的内容会包含下层的某些方面, 并且对下层标准起到指导的作用。因此, 在进行设计的时候, 首先要满足较高一级的要求, 之后在逐渐统一下层的技术指标, 当条文的内容出现冲突的时候, 要以上级的标准为主, 最好能够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在进行设计依据填写的时候, 也应该分清主次关系, 按照上层规范在前, 后层规范在后的格式来写。
3.2 明确对标准适用范围的界定
由于标准的内容只是针对符合该标准的使用范围内的工程项目设计所提出的技术要求, 因此设计者必须要理解掌握标准界定的适用范围, 否则就会出现越界的现象。例如,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两个规范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适用范围就存在着差异, 根据城市居住规划的内容分析, 人口为七千到一万五千的居住区被称为小区, 所以只能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来进行设计, 其他两项规范不适用。此外, 由于一些特殊工作的高规格要求, 使得标准的适用范围界定显得更加重要, 例如在进行消防设计的时候, 很多规范制度是不相容的。
3.3 要准确把握好条文规定的用词, 保证设计满足新规范的要求
国家制定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针对不同的规章和应用范围会有不同的用词, 这样做可以便于专业人员在执行规范标准的时候做到区别对待, 从而加强和完善设计, 保证安全生产。例如“必须”和“严禁”代表很严格的意思, 是不能违反的, 必须做的;“应该”、“不应该”、“不能”是代表严格的意思, 通常在正常的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都要这么做;“适宜”、“不宜”的意思则稍微委婉, 表示选择, 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可以做。另外, 消防方面的要求相比其它的规范会显得更加严格, 例如“应”、“不应”这样的字眼通常就不仅仅代表严格, 而是非常严格的意思, 一定要按照规范进行办事。所以, 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更应该加强注意, 反复进行研究, 仔细专研,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有理有据。
近年来,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对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的重视, 以往的老式规范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要求, 因此, 新政策的出台就势在必行。面对新阶段, 设计人员要及时更新观念, 掌握标准的动态方向, 根据新的标准规范和内容的更改, 适时地作出调整, 保证适用于新的设计理念, 完善工程设计产品、此外, 还要注意新规范的实施时间, 一旦设计的产品与新规定发生矛盾, 要看具体的时间视情况而定, 设计时间在新规范出台以后, 则必须严格根据新的标准进行执行。
3.4 注意区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我国的法律规定, 涉及安全、环保、卫生方面的标准是强制性的执行标准, 其余均为推荐性标准。顾名思义, 强制性标准是必须执行的, 不容商量的准则, 推荐性标准是自愿采纳的, 但是在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程建设具体项目的合同中给予严格规定后, 就带有强制性。此外, 虽然推荐性标准是自愿建立的, 但是由于严格程度的不同, 企业和设计者也应该对具体的条文进行仔细考量, 区别对待。
4 结束语
现如今, 我国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在建筑业整体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了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 在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上都做了大量的研究探索, 适应了建筑产品的发展要求, 在建筑节能、节水和环保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创新,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者和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进行了专业技术的培训, 加强了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 及时的更新了新观念, 并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得到了体现, 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益。面对这样的情况, 我们更应该不断完善各项标准, 从而更好的把握标准, 提高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玉珠, 王峰.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的应用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 2012, 28 (10) :29-31.
[2]兰志强.刍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的节能节水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13) :63-64.
[3]徐越群, 刘娟江, 谭伟.浅谈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34-36.
应用标准分析 篇2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简介„„„„„„„„„„„„„„„„„„„
三、工艺应用策划„„„„„„„„„„„„„„„„„
四、措施和控制要点„„„„„„„„„„„„„„„„
.(1)阶梯基础施工„„„„„„„„„„„„„„„..(2)基坑回填„„„„„„„„„„„„„„„„„(3)角钢铁塔分解组立„„„„„„„„„„„„„(4)导地线展放施工„„„„„„„„„„„„„„(5)导线耐张管压接„„„„„„„„„„„„„„„(6)导线接续管压接„„„„„„„„„„„„„„„(7)地线耐张管压接„„„„„„„„„„„„„„(8)地线接续管压接„„„„„„„„„„„„„„(9)铝包钢绞线耐张管压接„„„„„„„„„„„(10)导线弧垂控制„„„„„„„„„„„„„„„(11)地线弧垂控制„„„„„„„„„„„„„„„(12)均压环、屏蔽环安„„„„„„„„„„„„„(13)导线防振锤安装„„„„„„„„„„„„„„(14)地线防振锤安装„„„„„„„„„„„„„(15)OPGW弧垂控制„„„„„„„„„„„„„„(16)OPGW悬垂串安装„„„„„„„„„„„„„(17)OPGW防振锤安装施工„„„„„„„„„„„„(18)铁塔OPGW引下线安装„„„„„„„„„„„(19)光纤熔接与布线„„„„„„„„„„„„„„(20)接头盒安装„„„„„„„„„„„„„„„„(21)余缆架安装„„„„„„„„„„„„„„„„(22)接地引下线安装„„„„„„„„„„„„„„(23)接地体制作„„„„„„„„„„„„„„„„(24)塔位牌安装„„„„„„„„„„„„„„„„(25)相位标识牌安装„„„„„„„„„„„„„„(26)警示牌安装„„„„„„„„„„„„„„„„
五、准工艺宣贯和培训„„„„„„„„„„„„„„„
六、技术措施和控制要点„„„„„„„„„„„„„„
七、基础施工„„„„„„„„„„„„„„„„„„„„
八、铁塔组立„„„„„„„„„„„„„„„„„„„„
九、存在问题„„„„„„„„„„„„„„„„„„„„
一、编制依据
(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优质工程评定管理办法》(基建/3)182-2015
(2)《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基建/2)112-2015.(3)《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基建/2)186-2015.(4)关于应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的通知(基建/【2006】135号)(5)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深化“标准工艺”研究与应用工作重点措施》的通知(基建质量【2012】20号)(6)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
(一)施工工艺示范手册、(二)施工工艺示范光盘、(三)典型施工方法国家电网基建(2011)板】
(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基建【2010】19号.(8)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0】250号)(9)本工程建设管理单位《标准工艺应用总体策划》.(10)与本工程有关的现行国家标准、规范及行业标准.二、工程简介
三、工艺应用策划
为深入推进“三通一标” 研究成果的应用,进一步统一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全面提升施工工艺水平,提高电网发展质量和工程建设水平,国网公司基建部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 应用基础上,组织编制、下发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库》 系列书籍、光盘,作为“标准工艺”培训教材。
施工项目部组织召开了“标准工艺”应用策划会议。施工项目部相关人员30余人参加了会议。
施工项目经理于燕燕明确了此次策划贯会的目的:严格按照“标准工艺库”的工艺标准进行施工,全面提升工程的
工艺水平,为隆达电厂—谷庄Ⅱ回220千伏线路工程创国网公司优质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各施工队要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落实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网公司“标准工艺”等政策法规,以及行业、国家电网公司工程建设有关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强化工程参建单位质量意识,规范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全面提升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
施工队负责人作了表态发言:严格施工工艺,按照“标准工艺库”的标准工艺施工,全面提升工程的工艺水平,争创国网公司优质工程。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分7个专辑,分别是: 变电站土建工程房屋建筑专辑、变电站土建工程附属建筑专辑、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电气一次安装专辑、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电气二次安装专辑、送电线路工程基础施工专辑、送电线路工程架线施工专辑、送电线路工程高压电缆施工专辑。
“标准工艺库” 以实物图片、视频、动画等表现手段,对输变电工程主要施工工艺进行直观、形象的展示,重点对各项工艺施工流程、工艺控制要点、工艺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进行统一和规范。
为了迅速将“标准工艺”内容落实到工程各级项目部、作业现场,确保标准工艺应用率达到95%。施工项目部经理于燕燕还要求隆达电厂—谷庄Ⅱ回220千伏线路工程各施工人员在认真学习应用好标准工艺,加强学习与研究,增进理解的基础上,在施工作业指导书以及创优规划和细则中必须体现标准工艺相关内容,将标准工艺应用情况纳入工程安全质量日常监督检查的内容中去。
四、措施和控制要点(1)阶梯基础施工:
1、地脚螺栓及钢筋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制作工艺良好。
2、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一次成型。(2)基坑回填:
1、基础坑回填宜优先利用基坑土及黏性土,但不应含有有机杂质,不宜使用淤泥质土,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2、基础坑口的地面上应筑有防沉层,防沉层应高于原始地面,低于基础表面。其高度视土质夯实程度确定,基础验收时宜为300~500mm,工程移交时坑口回填土不应低于地面,防沉层的上部边宽不得小于坑口边宽,平整规范。保护帽浇筑:
1、保护帽宽度宜不小于距塔脚板每侧50mm。高度应以超过地脚螺栓50~100mm 为宜并不小于300mm,主材与靴板之间的缝隙应采取密封(防水)措施。(3)角钢铁塔分解组立:
1、塔材无弯曲、脱锌、变形、错孔、磨损。
2、螺栓的螺纹不应进入剪切面。
3、螺栓应逐个紧固,扭力矩符合规范要求,且紧固力矩的上限不宜超过规定值的20%。
4、自立式转角塔、终端塔应组立在斜平面的基础上,向受力反方向预倾斜,预倾斜符合规定。
5、铁塔组立后,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度不得超过1/800。
6、每腿均设置接地孔,接地孔位置应保证接地引下线联板顺利安装。
7、螺栓穿向应一致美观。螺母拧紧后,螺杆露出螺母的长度:对单螺母,不应小于两个螺距;对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螺栓露扣长度不应超过20mm或10个螺距。
8、杆塔脚钉安装应齐全,脚蹬侧不得露丝,弯钩朝向应一致向上。
9、防盗螺栓安装到位,扣紧螺母安装齐全,防盗螺栓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4)导地线展放施工:
1、导地线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同一档内连接管与修补管数量每线只允许各有一个。且应满足放线段内无损伤补修档比例大于85%,放线段内无损伤压接档比例大于90%。
3、导地线接续管位置与耐张线夹、悬垂线夹、间隔棒的距离满足规范要求。
4、在不允许接头档内,严禁接续或补修。(5)导线耐张管压接:
1、耐张管、引流板的型号和引流板的角度应符合图纸要求。
2、导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
3、铝件的电气接触面应平整、光洁,不允许有毛刺或超过板厚极限偏差的碰伤、划伤、凹坑及压痕等缺陷。
4、压后对边距最大值不应超过尺寸推荐值。
5、压后弯曲度不能大于1.6%,否则应校直,校直后的耐张管不得有裂纹。
6、握着强度不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6)导线接续管压接:
1、耐张管、引流板的型号和引流板的角度应符合图纸要求。
2、导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
3、铝件的电气接触面应平整、光洁,不允许有毛刺或超过板厚极限偏差的碰伤、划伤、凹坑及压痕等缺陷。
4、压后对边距最大值不应超过尺寸推荐值。
5、压后弯曲度不能大于1.6%,否则应校直,校直后的耐张管不得有裂纹。
6、握着强度不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7)地线耐张管压接:
1、地线耐张管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2、地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连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
3、热镀锌钢件,镀锌完好不得有掉锌皮现象。
4、耐张管压后应平直光滑。对边距最大值不应超过推荐值尺寸。压后弯曲度不能大于1.6%,否则应校直,校直后的耐张管不得有裂纹。
5、握着强度不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8)地线接续管压接:
1、地线耐张管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2、地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连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
3、热镀锌钢件,镀锌完好不得有掉锌皮现象。
4、耐张管压后应平直光滑。对边距最大值不应超过推荐值尺寸。压后弯曲度不能大于1.6%,否则应校直,校直后的耐张管不得有裂纹。
5、握着强度不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9)铝包钢绞线耐张管压接:
1、耐张管、引流板的型号和引流板的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压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
3、铝件的电气接触面应平整、光洁,不允许有毛刺或超过板厚极限偏差的碰伤、划伤、凹坑及压痕等缺陷。热镀锌钢件,镀锌完好不得有掉锌皮现象。
4、压后对边距最大值不应超过尺寸推荐值。
5、压后弯曲度不能大于1.6%,否则应校直,校直后的耐张管不得有裂纹。
6、握着强度不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10)导线弧垂控制:
1、导线弧垂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110kV 线路允许偏差≤+4%,-2%;220kV 及以上线路允许偏差≤±2%。2)跨越通航河流的大跨越档弧垂允许偏差≤±0.8%,其正偏差≤0.8m。
2、各相(极)间的相对偏差最大不应超过下列规定:1)一般情况下,110kV 线路相间弧垂允许偏差值≤150mm,220kV 及以上线路相(极)间弧垂允许偏差值≤250mm。2)跨越通航河流大跨越档的相间弧垂最大允许偏差≤400mm。
3、同相(极)子导线的弧垂应一致,其相对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安装间隔棒的垂直双分裂导线,同相子导线间的弧垂允许偏差≤+100mm。2)安装间隔棒的其他形式分裂导线同相(极)子导线的弧垂允许偏差应符合:220kV允许偏差 ≤80mm,330~500kV允许偏差≤50mm。
4、架线后应测量导线对被跨越物的净空距离,计入导线蠕变伸长换算到最大弧垂时必须满足安全要求。(11)地线弧垂控制:
1、挂线后应随即在观测档检查弧垂,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110kV 线路允许偏差≤+4%,-2%;220kV 及以上线路允许偏差≤±2%。2)跨越通航河流的大跨越档弧垂允许偏差≤±0.8%,其正偏差≤0.8m。
2、当线路上方有电力线时,地线与导线的净空距离,应符合规程规定。
单联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安装:
1、绝缘子表面完好干净。在安装好弹簧销子的情况下,球头不得自碗头中脱出。绝缘子串与端部附件不应有明显的歪斜。
2、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
3、球头和碗头连接的绝缘子应装备有可靠的锁紧装置。(12)均压环、屏蔽环安:
1、均压环、屏蔽环的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2、均压环、屏蔽环不得变形,表面光洁,不得有凸凹等损伤。
3、均压环、屏蔽环对各部位距离满足设计要求。
4、均压环、屏蔽环的开口符合设计要求。软引流线制作:
1、柔性引流线应呈近似悬链线状自然下垂。
2、引流线不宜从均压环内穿过,并避免与其他部件相摩擦。
3、铝制引流连板的连接面应平整、光洁,并沟线夹的接触面应光滑。
4、引流线间隔棒(结构面)应垂直于引流线束。
5、引流线安装后,检查引流线弧垂及引流线与塔身的最小间隙,应符合要求。
6、如采用引流线专用的悬垂线夹,其结构面应垂直于引流线束。(13)导线防振锤安装:
1、防振锤安装距离要符合设计要求。
2、导线防振锤应与地平面垂直,其安装距离允许偏差≤±24mm。
3、安装防振锤时需加装铝包带。
4、防振锤分大小头时,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应符合图纸要求。(14)地线防振锤安装:
1、防振锤安装距离要符合设计要求。
2、地线防振锤应与地平面垂直,其安装距离允许偏差≤±24mm。
3、防振锤分大小头时,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应符合图纸要求。(15)OPGW弧垂控制:
1、紧线弧垂在挂线后应随即在该观测档检查,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110kV线路允许偏差≤+4%,-2%;220kV及以上线路允许偏差≤±2%;2)跨越通航河流的大跨越档弧垂允许偏差≤±0.8%,其正偏差≤800mm。
2、当穿越电力线时,在被穿越导线最大弧垂状态下,OPGW对被穿越导线的净空距离,应符合规程规定。
3、挂线时对孤立档或较小的耐张段及大跨越耐张段等的过牵引长度不得超过设计值。
4、OPGW架线施工必须采用张力放线。(16)OPGW悬垂串安装:
1、金具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
2、悬垂线夹安装后,应垂直地平面。
3、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接地引线应顺畅、美观。(17)OPGW防振锤安装施工:
1、防振锤安装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2、安装OPGW地线上的防振锤应与OPGW平行,并加装预绞丝,其安装距离允许偏差≤±24mm。
3、防振锤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应符合图纸要求。(18)铁塔OPGW引下线安装:
1、用夹具固定OPGW引下线,控制其走向,OPGW的曲率半径不得小于设计及制造厂家的规定。
2、夹具安装在铁塔主材内侧引下,间距为1.5~2m。
3、安装时要保证OPGW顺直,耐张线夹OPGW引出端应自然、顺畅、美观。(19)光纤熔接与布线:
1、剥离光纤的外层套管、骨架时不得损伤光纤。
2、接头盒内应无潮气并防水,安装时各紧固螺栓应拧紧,橡皮封条必须安装到位。
3、光纤熔接后应进行接头光纤衰减值测试,不合格者应重接。
4、雨天、大风、沙尘或空气湿度过大时不应熔接。(20)接头盒安装:
1、OPGW接头盒安装在铁塔主材内侧,安装高度宜8~10m,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
2、接头盒进出线要顺畅、圆滑,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设计及制造厂家的规定。(21)余缆架安装:
1、余缆紧密缠绕在余缆架上。
2、余缆架用专用夹具固定在铁塔内侧的适当位置。
(22)接地引下线安装:
1、接地引下线材料、规格及连接方式要符合规定,要进行热镀锌处理。
2、接地引下线连板与杆塔的连接应接触良好,接地引下线应平敷于基础及保护帽表面。
3、接地引下线引出方位与杆塔接地孔位置相对应。接地引下线应平直、美观。
4、接地引下线与杆塔的连接应便于断开测量接地电阻。接地螺栓宜采用可拆卸的防盗螺栓。(23)接地体制作:
1、接地体连接前应清除连接部位的浮锈,接地体间连接必须可靠。
2、水平接地体敷设宜满足下列规定:1)遇倾斜地形宜等高线敷设;2)两接地体间的平行距离不应小于5m;3)接地体铺设应平直;4)对无法满足上述要求的特殊地形,应与设计协商解决。
3、垂直接地体打入深度应满足要求,应垂直打入,并防止晃动。
4、接地体焊接部分应进行防腐处理。(24)塔位牌安装:
1、塔位牌的样式与规格,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定。
2、安装在线路铁塔小号侧的醒目位置,安装位置尽量避开脚钉,距地面的高度应统一安装位置。
(25)相位标识牌安装:
1、相位标识牌的样式与规格,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定。
2、安装在导线挂点附近的醒目位置。(26)警示牌安装:
1、警示牌的样式与规格,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定。
2、警示牌距地面的高度对同一工程应统一安装位置。
五、准工艺宣贯和培训
为进一步统一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全面提升施工工艺水平,提高电网发展质量和工程建设水平,施工项目部对标准工艺进行宣贯。
项目部组织召开了“示范光盘”宣贯会议。项目经理于燕燕,各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宣贯会由项目经理于燕燕主持。
于燕燕明确了此次宣贯会的目的:严格按照“示范光盘”德工艺标准进行施工,全面提升周口供电公司的建设管理水平,荷花-谢安110kVⅡ回线路工程创国网公司优质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各施工单位负责人作了表态发言:严格施工工艺,按照“示范光盘”的标准工艺施工,全面提升工程的工艺水平,争创国网公司优质工程。
项目经理于燕燕对施工技术措施和控制要点进行学习并作了总结性发言:要求各施工队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落实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网公司“示范光盘”等政策法规,以及行业、国家电网公司工程建设有关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强化工程参建单位质量意识,规范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全面提升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此次宣贯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技术措施和控制要点
1、阶梯基础施工:
1.1、地脚螺栓及钢筋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制作工艺良好。1.2、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一次成型。2.基坑回填:
2.1、基础坑回填宜优先利用基坑土及黏性土,但不应含有有机杂质,不宜使用淤泥质土,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2、基础坑口的地面上应筑有防沉层,防沉层应高于原始地面,低于基础表面。其高度视土质夯实程度确定,基础验收时宜为300~500mm,工程移交时坑口回填土不应低于地面,防沉层的上部边宽不得小于坑口边宽,平整规范。3.保护帽浇筑:
3.1、保护帽宽度宜不小于距塔脚板每侧50mm。高度应以超过地脚螺栓50~100mm 为宜并不小于300mm,主材与靴板之间的缝隙应采取密封(防水)措施。
4、角钢铁塔分解组立:
4.1、塔材无弯曲、脱锌、变形、错孔、磨损。
2、螺栓的螺纹不应进入剪切面。
3、螺栓应逐个紧固,扭力矩符合规范要求,且紧固力矩的上限不宜超过规定值的20%。
4、自立式转角塔、终端塔应组立在斜平面的基础上,向受力反方向预倾斜,预倾斜符合规定。
5、铁塔组立后,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度不得超过1/800。
6、每腿均设置接地孔,接地孔位置应保证接地引下线联板顺利安装。
7、螺栓穿向应一致美观。螺母拧紧后,螺杆露出螺母的长度:对单螺母,不应小于两个螺距;对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螺栓露扣长度不应超过20mm或10个螺距。
8、杆塔脚钉安装应齐全,脚蹬侧不得露丝,弯钩朝向应一致向上。
9、防盗螺栓安装到位,扣紧螺母安装齐全,防盗螺栓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5、导地线展放施工:
5.1、导地线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同一档内连接管与修补管数量每线只允许各有一个。且应满足放线段内无损伤补修档比例大于85%,放线段内无损伤压接档比例大于90%。5.2、导地线接续管位置与耐张线夹、悬垂线夹、间隔棒的距离满足规范要求。
4、在不允许接头档内,严禁接续或补修。
6、导线耐张管压接:
6.1、耐张管、引流板的型号和引流板的角度应符合图纸要求。6.2、导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6.3、铝件的电气接触面应平整、光洁,不允许有毛刺或超过板厚极限偏差的碰伤、划伤、凹坑及压痕等缺陷。
4、压后对边距最大值不应超过尺寸推荐值。
5、压后弯曲度不能大于1.6%,否则应校直,校直后的耐张管不得有裂纹。
6、握着强度不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
7、导线接续管压接:
7.1、耐张管、引流板的型号和引流板的角度应符合图纸要求。7.2、导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7.3、铝件的电气接触面应平整、光洁,不允许有毛刺或超过板厚极限偏差的碰伤、划伤、凹坑及压痕等缺陷。7.4、压后对边距最大值不应超过尺寸推荐值。
7.5、压后弯曲度不能大于1.6%,否则应校直,校直后的耐张管不得有裂纹。
7.6、握着强度不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
8、地线耐张管压接:
8.1、地线耐张管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8.2、地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连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
8.3、热镀锌钢件,镀锌完好不得有掉锌皮现象。
8.4、耐张管压后应平直光滑。对边距最大值不应超过推荐值尺寸。压后弯曲度不能大于1.6%,否则应校直,校直后的耐张管不得有裂纹。
8.5、握着强度不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
9、地线接续管压接:
9.1、地线耐张管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9.2、地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连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9.3、热镀锌钢件,镀锌完好不得有掉锌皮现象。
9.4、耐张管压后应平直光滑。对边距最大值不应超过推荐值尺寸。压后弯曲度不能大于1.6%,否则应校直,校直后的耐张管不得有裂纹。9.5、握着强度不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
10、铝包钢绞线耐张管压接:
10.1、耐张管、引流板的型号和引流板的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10.2、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压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
10.3、铝件的电气接触面应平整、光洁,不允许有毛刺或超过板厚极限偏差的碰伤、划伤、凹坑及压痕等缺陷。热镀锌钢件,镀锌完好不得有掉锌皮现象。
10.4、压后对边距最大值不应超过尺寸推荐值。
10.5、压后弯曲度不能大于1.6%,否则应校直,校直后的耐张管不得有裂纹。
10.6、握着强度不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
11、导线弧垂控制: 11、1.导线弧垂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110kV 线路允许偏差≤+4%,-2%;220kV 及以上线路允许偏差≤±2%。2)跨越通航河流的大跨越档弧垂允许偏差≤±0.8%,其正偏差≤0.8m。
11.2、各相(极)间的相对偏差最大不应超过下列规定:1)一般情况下,110kV 线路相间弧垂允许偏差值≤150mm,220kV 及以上线路相(极)间弧垂允许偏差值≤250mm。2)跨越通航河流大跨越档的相间弧垂最大允许偏差≤400mm。
11.3、同相(极)子导线的弧垂应一致,其相对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安装间隔棒的垂直双分裂导线,同相子导线间的弧垂允许偏差≤+100mm。2)安装间隔棒的其他形式分裂导线同相(极)子导线的弧垂允许偏差应符合:220kV允许偏差 ≤80mm,330~500kV允许偏差≤50mm。
11.4、架线后应测量导线对被跨越物的净空距离,计入导线蠕变伸长换算到最大弧垂时必须满足安全要求。
12、地线弧垂控制:
12.1、挂线后应随即在观测档检查弧垂,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110kV 线路允许偏差≤+4%,-2%;220kV 及以上线路允许偏差≤±2%。
12.2.跨越通航河流的大跨越档弧垂允许偏差≤±0.8%,其正偏差≤0.8m。
12.3、当线路上方有电力线时,地线与导线的净空距离,应符合规程规定。
13、单联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安装:
13.1、绝缘子表面完好干净。在安装好弹簧销子的情况下,球头不得自碗头中脱出。绝缘子串与端部附件不应有明显的歪斜。
13.2、绝缘子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
13.3、球头和碗头连接的绝缘子应装备有可靠的锁紧装置。
14、均压环、屏蔽环安:
14.1、均压环、屏蔽环的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14.2、均压环、屏蔽环不得变形,表面光洁,不得有凸凹等损伤。14.3、均压环、屏蔽环对各部位距离满足设计要求。
4、均压环、屏蔽环的开口符合设计要求。
15、软引流线制作:
15.1、柔性引流线应呈近似悬链线状自然下垂。
15.2、引流线不宜从均压环内穿过,并避免与其他部件相摩擦。15.3、铝制引流连板的连接面应平整、光洁,并沟线夹的接触面应光滑。
15.4、引流线间隔棒(结构面)应垂直于引流线束。
15.5、引流线安装后,检查引流线弧垂及引流线与塔身的最小间隙,应符合要求。
15.6、如采用引流线专用的悬垂线夹,其结构面应垂直于引流线束。
16、导线防振锤安装:
16.1、防振锤安装距离要符合设计要求。
16.2、导线防振锤应与地平面垂直,其安装距离允许偏差≤±24mm。16.3、安装防振锤时需加装铝包带。
16.4、防振锤分大小头时,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应符合图纸要求。
17、地线防振锤安装:
17.1、防振锤安装距离要符合设计要求。
17.2、地线防振锤应与地平面垂直,其安装距离允许偏差≤±24mm。17.3、防振锤分大小头时,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应符合图纸要求。
18、OPGW弧垂控制:
18.1、紧线弧垂在挂线后应随即在该观测档检查,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110kV线路允许偏差≤+4%,-2%;220kV及以上线路允许偏差≤±2%;2)跨越通航河流的大跨越档弧垂允许偏差≤±0.8%,其正偏差≤800mm。
18.2、当穿越电力线时,在被穿越导线最大弧垂状态下,OPGW对被穿越导线的净空距离,应符合规程规定。
18.3、挂线时对孤立档或较小的耐张段及大跨越耐张段等的过牵引长度不得超过设计值。
18.4、OPGW架线施工必须采用张力放线。
19、OPGW悬垂串安装:
19.1、金具串上的各种螺栓、穿钉,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
19.2、悬垂线夹安装后,应垂直地平面。连续上、下山坡处杆塔上的悬垂线夹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规定。
19.3、接地引线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接地引线应顺畅、美观。20、OPGW防振锤安装施工:
20.1、防振锤安装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20.2、安装OPGW地线上的防振锤应与OPGW平行,并加装预绞丝,其安装距离允许偏差≤±24mm。
3、防振锤大小头及螺栓的穿向应符合图纸要求。
21、铁塔OPGW引下线安装:
21.1、用夹具固定OPGW引下线,控制其走向,OPGW的曲率半径不得小于设计及制造厂家的规定。21.2、夹具安装在铁塔主材内侧引下,间距为1.5~2m。
21.3、安装时要保证OPGW顺直,耐张线夹OPGW引出端应自然、顺畅、美观。
22、光纤熔接与布线:
22.1、剥离光纤的外层套管、骨架时不得损伤光纤。
22.2、接头盒内应无潮气并防水,安装时各紧固螺栓应拧紧,橡皮封条必须安装到位。
22.3、光纤熔接后应进行接头光纤衰减值测试,不合格者应重接。22.4、雨天、大风、沙尘或空气湿度过大时不应熔接。
23、接头盒安装:
23.1、OPGW接头盒安装在铁塔主材内侧,安装高度宜8~10m,全线安装位置要统一。
23.2、接头盒进出线要顺畅、圆滑,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设计及制造厂家的规定。
24、余缆架安装:
24.11、余缆紧密缠绕在余缆架上。
24.2、余缆架用专用夹具固定在铁塔内侧的适当位置。
25、接地引下线安装:
25.1、接地引下线材料、规格及连接方式要符合规定,要进行热镀锌处理。
25.2、接地引下线连板与杆塔的连接应接触良好,接地引下线应平敷于基础及保护帽表面。25.3、接地引下线引出方位与杆塔接地孔位置相对应。接地引下线应平直、美观。
25.4、接地引下线与杆塔的连接应便于断开测量接地电阻。接地螺栓宜采用可拆卸的防盗螺栓。
26、接地体制作:
26.1、接地体连接前应清除连接部位的浮锈,接地体间连接必须可靠。26.2、水平接地体敷设宜满足下列规定:1)遇倾斜地形宜等高线敷设;2)两接地体间的平行距离不应小于5m;3)接地体铺设应平直;4)对无法满足上述要求的特殊地形,应与设计协商解决。
26.3、垂直接地体打入深度应满足要求,应垂直打入,并防止晃动。26.4、接地体焊接部分应进行防腐处理。27塔位牌安装:
27.1、塔位牌的样式与规格,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定。
2、安装在线路铁塔小号侧的醒目位置,安装位置尽量避开脚钉,距地面的高度应统一安装位置。
28、相位标识牌安装:
28.1、相位标识牌的样式与规格,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定。28.2、安装在导线挂点附近的醒目位置。29警示牌安装:
29.1、警示牌的样式与规格,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定。29.2、警示牌距地面的高度对同一工程应统一安装位置。
七、基础施工
1、地脚螺栓及钢筋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制作工艺良好。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一次成型。
2、基础坑口的地面上应筑有防沉层,防沉层应高于原始地面,低于基础表面。其高度视土质夯实程度确定,基础验收时宜为300~500mm,工程移交时坑口回填土不应低于地面,防沉层的上部边宽不得小于坑口边宽,平整规范。
3、保护帽浇筑:保护帽宽度宜不小于距塔脚板每侧50mm。高度应以超过地脚螺栓50~100mm 为宜并不小于300mm,主材与靴板之间的缝隙应采取密封(防水)措施。
八、铁塔组立:
1、塔材无弯曲、脱锌、变形、错孔、磨损。
2、螺栓的螺纹不应进入剪切面。
3、螺栓应逐个紧固,扭力矩符合规范要求,且紧固力矩的上限不宜超过规定值的20%。
4、自立式转角塔、终端塔应组立在斜平面的基础上,向受力反方向预倾斜,预倾斜符合规定。
5、铁塔组立后,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度不得超过1/800。
6、每腿均设置接地孔,接地孔位置应保证接地引下线联板顺利安装。
7、螺栓穿向应一致美观。螺母拧紧后,螺杆露出螺母的长度:对单螺母,不应小于两个螺距;对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螺栓露扣长度不应超过20mm或10个螺距。
8、杆塔脚钉安装应齐全,脚蹬侧不得露丝,弯钩朝向应一致向上。
9、防盗螺栓安装到位,扣紧螺母安装齐全,防盗螺栓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九、存在问题
应用标准分析 篇3
【关键词】 JCL标准;药学保障;服务管理;实践及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8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22-02
目前基于JCI标准的药学保障和服务管理体系,是现代医疗药学保障和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对基于JCL标准的药学保障和服务管理体系的实践及应用进行综合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 基于JCL标准的药学保障和服务管理体系
1.1 基于JCL标准下药学保障组织结构的建立 基于JCL标准,建立药学保障的组织结构,是保障医疗机构持续运行的基础。药学保障的组织结构,通常包括:药检室、制剂室、门诊药房、住院部药房、临床药学室等。
为了确保各个医疗科室的各项工作均顺利高效的完成,药品保障服务中心在基于JCI标准上,进行药学保障组织结构的严密架构。通过这种严密型组织结构的架构,保证药学保障中心的各项工作得到迅速落实与及时反馈,使医院各治疗及服务部门间的工作有序、协调的开展。
1.2 基于JCL标准下各项药学保障组织制度的完善 在基于JCL标准建立了药学保障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各职能部门要明确本部门的职责,完善药学保障组织的制度。药学保障中心应该在以往经验与成就的基础上,去健全医院药学保障科研、考评等方面的组织管理制度。通过药学保障组织制度的不断完善进行医院的高效管理,还可以对医药质量进行持续性的改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1.3 基于JCL标准下药学服务管理体系的建立 基于JCL标准,对医药药学服务管理体系的建立,是现代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性要求。医药保障中心除保障供应药品职能外,还包含提供技术服务的职能。基于JCI标准的药学服务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对药学服务管理理念的完善,同时它规定药学服务工作者的职责,以及药学服务管理的原则、要点和服务内容等。并且使药学服务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寻,有据可依,进而提升药学服务管理的整体水平[1]。
1.4 基于JCL标准下药学服务管理流程的完善 基于JCI标准下药学服务管理流程的完善,要结合药学服务的各项要求与内容。如药品服务管理中心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24项服务标准的工作流程,细化补充药学服务管理的流程。包括药品采购、验收、入库,以及药物的调配、用药指导、用药咨询、药品监测等各类具体的工作服务标准流程与服务操作规程。基于JCL标准下药学服务管理流程的完善,保障了药学服务管理的质量,降低有关药学服务方面的医疗纠纷发生率。
2 JCI标准应用于医院药学服务中的优势
2.1 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的管理 JCI标准重在对患者提供优质和细致周到的服务,也就是提高药学的服务质量。要求药师进行知识结构的调整,以便能适应患者提出的药学服务要求。药学保障与服务管理体系提出医院需按照设立的管理和业务岗位,制定岗位结构图或者关系图,从而了解岗位人员的基本情况。药学保障与服务管理体系规定,医院需定期实行年度的量化考评,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的管理,确保了药学的服务质量。
2.2 规范医院药品的标识 JCI标准能规范医院药品的标识,药品标识指的是药品放进货柜之前,粘贴于药品前部的标签。其主要作用是提示药品的各项信息,包括药品的名称、规格、生产地等基本的信息。医院药房需按照药品保障中心的要求,对药品标识的格式进行统一,以便进行药物调剂、分类等管理,使药品管理更标准化和细节化。同时需要对近效期的药品标识进行统一的规定,保障药品的质量安全。
2.3 提高药学的服务水平 JCI标准在提高药学的服务水平这方面,主要表现为对临床药师进行培养。临床药师是药学服务核心,药学保障与服务管理体系规范临床药师全面的工作,如患者用药的教育和咨询等,使其工作步骤更明确化,同时监测药品的不良反应,点评病历用药和处方,对药学保障与服务管理体系的规范。达到病人为主、合理用药为辅的优质服务,给患者提供一套安全性高、经济性高、合理有效的药学服务,在患者面前树立专业性的药师形象。
2.4 加强了医院药品的安全性管理 JCI标准加强了医院药品的安全性管理,对药学保障与服务管理体系中各个药房做出药品的分类目录,对药房中高风险、特购、毒麻精和抢救等药品进行具体的分类,加强医院药品的安全性管理,从而避免了药品安全隐患的发生,根本上确保了药品的质量安全。同时药房还需制定易混淆、内避光、易潮解、易破碎等药品的目录,有目的、有条理地对药品进行管理。
3 讨 论
国际医院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是目前医院管理中质量最高的一种标准,是医院服务和管理处于国际水平的标志[2]。JCI的核心价值表现为降低药品风险,保证药品质量安全,不断改正医疗的质量,规范医院的管理,为患者提供一套完善、安全统一的医疗服务体系。
药学保障与服务管理体系不但对药师的工作要求作了规定,而且确定了考评机制。讓药师制定药学保障和服务管理体系,并将其应用于药师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药师的责任和管理意识,培养药师的自觉精神,强化了药师的队伍素质。另外,制定药学保障与服务管理体系,能规范科室各种的制度文件、药品目录、标签标识以及工作流程,使药师的工作流程整齐统一,并明确了职责,明确降低了用药差错的概率,提高用药的质量安全[3]。
综上所述,药学保障与服务管理体系将JCI标准作为指南,以强化药学的服务质量、提高药学工作的管理水平为目的,让药房工作整齐有序地进行,提升药师的专业形象,提高了医疗的整体质量,促进了医院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磷.基国际医院管理标准(JCI)[J].中国医院实践指南,2008,3(4):124.
[2] 孙艳,徐元杰,等.基于JCI标准的药学保障与服务管理体系的实践和应用[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2,9(3):166-168.
应用标准分析 篇4
1 机车轮缘润滑的有效方式
机车通过轨道时,轮缘与钢轨发生相互摩擦,减少接触面摩擦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是加大润滑钢轨与轮缘的接触面。这关系到机车牵引能量消耗、行车安全、轮轨材料消耗及维修成本等一系列重要问题[1]。目前,对机车轮缘润滑的方式如下。
1.1 定位润滑
轮缘上贴靠一个润滑器,润滑剂经短距离即到达轮缘。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它只适用小半径曲线(弧度较大)的特殊轨道情况,因此使用程度存在一定局限性。
1.2 钢轨自动润滑
钢轨自动润滑装置安装于机车上,通过曲线时给钢轨内缘以自动润滑。这与在线路上固定的润滑装置相比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它能使整个列车轮连续不断地得到润滑。但其投入成本较高,多使用于发达国家[2]。
1.3 轮缘润滑
对轮轨轮缘相接触部位的摩擦面,通过润滑处理提高其抗磨性。目前铁路线上广泛使用的轮缘润滑,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喷脂润滑、涂油润滑和石墨碳棒润滑,优点是润滑装置直接装在轮缘上,能快速的作用于轮缘磨耗部分,起到润滑效果。其缺点是喷油器远离轮缘,紧接后面的轮缘得到的油较少,且易出现甩油、漏油、油楔现象,造成环保污染,基于以上不足,轮缘润滑的技术手段亟待提高。
2 轮缘润滑存在的问题
轮缘润滑虽有效的减少了钢轨、轮缘磨耗,降低了物料消耗及配套维修工作,但存在以下问题。
(1)检修难度大,易出现甩油、漏油现象,污染踏面而诱发空转,对机车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出现刹车失灵的事故。
(2)污染机车、造成沿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不利于环保。
(3)过量润滑油产生的油契效应加速钢轨疲劳,造成钢轨表面出现大量微裂纹和大小不等的凹坑,从而加速了钢轨的报废。
3 新型轮缘润滑器的应用效果
3.1 新型轮缘润滑器的产生
现有轮缘润滑产品中运用最广泛的是喷脂润滑,其突出特点为润滑效果直接,但喷脂润滑设备对机车轮缘起到润滑的同时,出现甩油、漏油、油楔现象,故障率高、检修难度大,易造成环保污染等不足,成为喷脂润滑的突出问题。目前针对喷脂润滑的缺点,市面上优化技术,出现了一种机车轮缘固体润滑棒及配套的轮缘润滑的新型轮缘润滑器,改善效果明显。
(1)轮缘固体润滑棒。固体润滑棒以高分子材料为基体,通过简单的装置使其直接作用于轮缘与踏面之间的过渡弧上,轮缘运动通过摩擦自动被涂覆一层固体润滑保护膜,所形成的保护膜又转移到轮轨上,起到降低摩擦磨损的作用。它具有无流动性、不污染机车和线路;润滑膜粘附性好、适应环境性强,不产生“油楔”作用,长效性突出,减磨效果好的特点。
(2)轮缘润滑器加装改造装置。该装置由安装板、导管、弹簧盒、牵引钢丝绳及推料杆等组成,安装在机车轮缘部分。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推料杆传递给润滑棒,沿导管方向压靠在轮缘部位,通过轮缘运动自动被涂覆,达到减磨目的。该润滑器装置的具有少维护、涂敷位置准确、成膜能力强、不受天气的影响特点,能克服液体对高速的不适应性,所形成的保护膜又转移到轮轨上起到降低摩擦磨损的作用。
3.2 新型轮缘润滑器与喷脂润滑对比试验
为验证新型轮缘润滑器的润滑效果,特根据同期的机车行走环境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试验结果数据分析:
(1)减磨效果分析。从以上试验数据结果可知:加装新型轮缘润滑器的机车轮缘平均磨耗减少了40.95%,最小磨耗减少了69.79%,最大磨耗减少了34.51%。
(2)减磨材料消耗。根据统计:在试验初期,加装新型轮缘润滑器的机车,使用一根长150毫米长的润滑棒平均约行走0.24万公里后使用,期间发现,轮缘根部形成了一层减磨涂层,轮缘根部表面改变为光滑层,再次加棒一根150毫米的润滑棒周期亦延长至平均0.48万公里左右。
(3)对钢轨的保护作用。根据夏季四个月的试验和观测发现,该润滑棒在使用时不但能在表面形成润滑膜,而且可以从轮缘表面转移至钢轨上,使钢轨侧面也形成一层保护膜,以提高钢轨的使用寿命。
(4)采用新型轮缘润滑器的投资及效益预测。一台轮缘润滑器的均价为500元,润滑棒料200元/根,每次使用需安装润滑棒料4根,预计可满足2个月的润滑需要,且形成润滑膜后消耗将逐月降低,预计润滑材料消耗4000元/年。
预计投用后的效果:
(1)机车轮缘的打磨频率将从原来的每半年一次减少到每年一次且打磨量为原来的50%,使轮箍寿命由3年延长为12年,按每个轮箍8000元计算,每年可以节约轮箍费用约2700元。
(2)以铁路轨道距离3.6公里为例,就单根铁轨而言,每12年更换50%计算,现使用寿命提高1倍,可实现钢轨换新率降低50%,长度为12.5米的钢轨费用1万元/条,每12年可以节约钢轨1.8千米钢轨,即每年节约钢轨消耗12000元。
(3)投用新型轮缘润滑器后,有效的润滑将降低机车的燃油成本,实现每台机车使用燃油3吨/月降低至2吨/月,现柴油市场价9500元/吨左右,亦节省了相关人工、运营费用。
预投用一台新型轮缘润滑器改造需投资4000元,每年可实现节约轮箍耗费2700元、钢轨消耗12000元、燃油成本9500万元,合计节约24200元/年。
4 结论
(1)采用喷脂润滑操作系统繁杂,加脂程序缓慢,润滑脂粘度较高造成喷脂口易堵塞且日常系统故障率高、维护不便,已无法适应当下机车轮缘润滑要求。
(2)对比喷脂润滑和加装新型轮缘润滑器的机车磨耗结果对比,加装新型轮缘润滑器后轮缘平均磨耗减少了40.95%,使钢轨侧面也形成保护膜,使轮箍寿命平均提高3倍、钢轨使用寿命提高了1倍,对延长关键摩擦磨损件的使用寿命有明显的效果。
(3)使用新型轮缘润滑器后,轮箍使用由每3年更换延长至12年,每年可节约成本2700元左右,钢轨换新率降低50%,即每年节约钢轨消耗12000元,节约燃油成本9500元左右及节省相关人工、运营费用。
摘要:本文结合某企业铁道机车轮缘、轨道磨损的现状,阐述了提升机车轮缘润滑的重要性,对现使用的机车润滑系统与新型轮缘润滑器系统磨耗数据进行了比对,表明采用新型轮缘润滑器在润滑效果、降低损耗方面产生的显著效果,加装新型轮缘润滑器需投资4000元,每年可实现节约成本24200元。
关键词:轮箍,轮缘,钢轨,摩擦磨损,降耗
参考文献
[1]孙竹生,鲍维千.内燃机车总体及走形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63~76.
标准路面谱重构及其应用 篇5
采用谐波叠加法对随机路面进行数值模拟,用AR模型求取模拟出的随机路面功率谱密度并与理论功率谱密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者吻合很好,表明该方法可行.用MATLAB编程输出ADAMS路面文件数据,据此修改路面文件并进行整车单移线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可实现整车仿真并进行性能评价.
作 者:邸长俊 阮米庆 郝鹏飞 DI Chang-jun RUAN Mi-qing HAO Peng-fei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车辆工程系,南京,210016 刊 名:机械工程师 英文刊名:MECHANICAL ENGINEER 年,卷(期):2010 “”(1) 分类号:U461.1 关键词:谐波叠加法 路面不平度 ADAMS★ 浅析举重战术的特征与应用
★ 地震信号谱分解匹配追踪快速算法及其应用
★ 复杂的反义词是什么
★ 复杂的反义词
★ 结构复杂说课稿
★ 网络具备的消费特征及营销策略论文
★ 村史 修谱范文
★ 红旗谱读后感
★ 红旗谱观后感
新版《中国标准书号》应用问答 篇6
问:新旧版本《中国标准书号》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答:最大的区别是中国标准书号(以下简称“标准书号”)的结构变化。2002版的10位数字标准书号由四部分组成:ISBN 组号、出版者号、书名号、校验码。其中组号、出版者号两部分合称为出版者前缀。2006版的13位数字标准书号由五部分组成:ISBN EAN·UCC前缀-组区号-出版者号-出版序号-校验码,其中EAN·UCC前缀、组区号、出版者号三部分合称为出版者前缀。
问:在10位数字的标准书号前加上3位数字“978”就是13位数字的标准书号吗?
答:不是。10位和13位数字的标准书号校验码的计算方法不同,正确的方法是去掉10位数字标准书号的校验码,在组区号前加978,以新的模数公式重新计算,得出新的校验码。
问:2007年1月1日后,10位和13位数字的标准书号可否同时使用?
答:不可以。2007年1月1日以后,所有使用标准书号出版的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都应使用13位数字标准书号。
问:已经出版的库存产品是否需要使用新的标准书号和条码?
答:不用。但应该在书目信息及征订目录中将10位数字标准书号转换成13位数字的标准书号。
问:出版者已领取但尚未使用的标准书号和条码该如何处理?
答:出版者可以将这些书号转换为13位数字格式继续使用。已经制作了标准书号条码软片的,可以凭原条码到新闻出版总署条码中心免费换领新的条码软片。
问:在我国标准书号系统中还有许多10位数的标准书号,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升位呢?
答:中国标准书号作为国际ISBN系统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和组成部分,所分配的ISBN号是建立在国际统一规划基础上的。为保证ISBN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的正常运转,需要对国际ISBN系统进行扩容,增加整个系统的编码容量,所以国际ISBN中心决定使用13位数的ISBN号。中国标准书号则根据国际ISBN中心的规定,与全世界同步使用13位数的标准书号。
问:我国可以在现有的10位数字标准书号上使用979前缀吗?或者说能否在新的979范围中得到与我们在978范围中相同的前缀?
答:未来“979”前缀内的ISBN分配将会遵循一个新的标准,我国现在使用的组区号“7”在“979”前缀编号方案中可能归其他组区使用,所以不能在现有的10位数字标准书号上使用979前缀。
问:出版者与另外一个出版者合作出版,是否需要在合作的产品上标识两个出版者的标准书号?
答:两个出版者均有权在该产品上标识自己的标准书号,并在标准书号后注明对应的出版者。但只能有一个标准书号以条码形式显示。
问:出版者是否可以把已使用过的标准书号重新分配给其他的产品,因为以前的产品已经不再印刷(制作)了?
答:不可以。一个标准书号始终只能标识一个出版物的某一版本或某一产品形式,即使该出版物不再印刷(制作)。
问:多卷册出版物应如何使用标准书号?
答:由多卷册组成的出版物,应为整套出版物分配一个标准书号。如果该套出版物的各卷可单独出售,则每卷都应有自己的标准书号。即使每卷不单独出售,也建议每卷分配一个标准书号,以便于发行和处理退货。
问:13位数字标准书号条码的印刷位置有新要求吗?
答:对于印刷形式的出版物,标准书号条码应印刷在封底(或护封)的右下角;对于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及其他非印刷形式出版物,标准书号条码应显示在外装帧面和载体标识面上。
问:当一个出版者接管了另一个出版者,原出版者已有自己的ISBN前缀。以后所有的书将用新出版者的名字出版,是否需要将原出版者的所有图书都重新编号?
答:不需要。当新的出版者使用自己的名称和版权标记重印图书时,才需使用新的标准书号。
问:如果出版物无论内容、载体或装帧形式都没有改变,只是改变了出版者,是否还要申请新的标准书号?
答:由其他出版者重新印刷或制作的出版物,或使用不同出版者的出版标记再版的出版物,应该使用新的标准书号。
问:标准书号后面的图书分类及分类种次号是否需要标出?
应用标准分析 篇7
1 WAPI技术的背景
WAPI (Wireless 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 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 本质是一种安全协议, 同时也是中国推出的无线局域网安全强制性标准。
为何中国会推出强制的安全标准:的原因是现行的无线网络产品采用WEP、802.11i、WPA等作为无线传输安全协议, 其核心技术掌握在别国手中, 因此, 安全方面成了中国政府、金融和商业用户使用WLAN的隐患。若能推出并使用中国掌握着加密的核心安全技术, 可有效保护无线数据的安全, 同时, 中国还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在芯片等方面无需看国外厂商的脸色。WAPI在WIFI国际公认有缺陷技术上进行改进修正, 实现了设备的身份鉴别、链路验证、访问控制和用户信息在无线传输状态下的加密保护, 并可解决各类兼容性问题, 具有比WIFI更高的安全性。因此, 我国强制性要求中国各商业机构必必须执行WAPI标准要求。
2 WAPI技术的原理
2.1 API技术的工作原理
WAPI技术采用公钥密码技术, 实现了无线接入点AP对无线客户端的安全接入控制, 完成了对无线客户端密钥的集中管理, 保障了无线客户端的安全接入与无线链路上数据的高保密通信。WAPI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整个系统由移动终端MT (Mobile Terminal) 、AP和认证服务器AS组成。其中, 认证服务器AS的主要功能是负责证书的发放、验证与吊销等;移动终端MT与AP上都安装有AS发放的公钥证书, 作为自己的数字身份凭证。当MT登录至无线接入点AP时, 在使用或访问网络之前必须通过AS进行双向身份验证。根据验证的结果, 只有持有合法证书的移动终端MT才能接入持有合法证书的无线接入点AP。这样不仅可以防止非法移动终端MT接入AP而访问网络并占用网络资源, 而且还可以防止移动终端MT登录至非法AP而造成信息泄漏。
2.2 WAPI的工作过程
(1) 认证激活:当移动终端MT登录至AP时, 由AP向MT发送认证激活, 以启动整个认证过程。
(2) 接入认证请求:MT向AP发出接入认证请求, 即将MT证书与MT当前系统时间发往AP, 其中系统时间称为接入认证请求时间。
(3) 证书认证请求:AP收到MT接入认证请求后, 向AS发出证书认证请求, 即将MT证书、接入认证请求时间、AP证书并利用AP的私钥对它们签名构成证书认证请求报文发送给AS。
(4) 证书认证响应:AS收到AP的证书认证请求后, 验证AP的签名及AP和MT证书的合法性。验证完毕后, AS将MT证书认证结果信息 (包括MT证书、认证结果及AS对它们的签名) 、AP证书认证结果信息 (包括AP证书、认证结果、接入认证请求时间及AS对它们的签名) 构成证书认证响应报文发回给AP。
(5) 接入认证响应:AP对AS返回的证书认证响应进行签名验证, 得到MT证书的认证结果。AP将MT证书认证结果信息、AP证书认证结果信息及AP对它们的签名组成接入认证响应报文回送至MT。MT验证AS的签名后, 得到AP证书的认证结果。MT根据该认证结果决定是否接入该AP。
(6) 私钥验证请求:AP和MT都需要确认对方是否是证书的合法持有者, 私钥验证请求包含实时产生的随机数, 请求对方对其签名, 以验证对方是否拥有该证书的私钥。该请求可由AP或MT发起。
(7) 私钥验证响应:包含对私钥验证请求中随即数据的签名, 提供自己是证书合法持有者的证明。
至此, MT与AP之间完成了证书认证过程。若认证成功, 则AP允许MT接入, 否则解除其登录。
在证书双向认证结束后, 若AP和MT可以利用合法证书的公钥进行会话密钥的协商, 上述的私钥验证过程也可省略, 实现密钥的集中、安全管理。
3 WAPI行业支持情况
中国WLAN在笔记型计算机及消费性电子的应用日渐普及, 因此, 各大厂商莫不将中国视为极具潜力的WLAN市场, 也不得不对中国的WLAN新安全标准展现出配合的态度, 此情况于市场机制下特点明显。
飞利浦、朗通环球、汤姆森等欧洲厂商, 纷纷向中国政府示好, 表示“将会理解和支持中国WLAN新国家标准”, 并称尽快推出符合标准的产品。随着多家芯片大厂正面表态后, 部分WLAN厂商也开始推出WAPI产品。在市场利益考量下, 只要有厂商愿意妥协, 其他厂商很快就会跟进。
通过京东网上商城进行市场分析 (见图2) , 以评估现国内市场WAPI应用状况, 可发现宣传支持WAPI的手机已超过600 款, 超过15 个品牌支持, 并覆盖国内、国外的大部份主流品牌。
但在平板电脑市场, 由于平板电脑起步相对较晚, 现支持WAPI功能的品牌和型号均相对较少, 远远不能满足WAPI技术市场的应用需求。但是, 随着平板电脑整体行业的发展, 支持WAPI的品牌与产品会逐步增多。
4 WAPI技术的行业应用
WAPI技术由于在信息安全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同时得力于国家工信部的大力支持, 因此, WAPI在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商用化、国际化、未来化等方面取得了大规模的进展和突破, 在政府、金融、运营商、教育、企业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 在金融行业, 银行业是安全敏感型行业, 由于WLAN本身的实现机制, 需要以电磁波为传播介质, 具有空口令开放、容易受到监听等缺陷, 必须采用有效的手段, 建立无线安全策略。既要保留WALN网络的灵活、移动特色, 又要保障WLAN网络的安全高效。而WEP和WPA、802.11i技术除自身技术缺陷外, 关键技术也受限于人, 因此, 关全水平优于WEP、WPA和802.11i的WAPI技术成为最合适的选择。
在行业用户使用过程中, WAPI认证和无线主流的webportal认证融合成为首要关注的问题。在技术实现上, WAPI认证可以和WEB认证进行叠加, 即在WEB认证前叠加WAPI的证书认证, 认证成功后建立安全的WAPI无线链路, 然后使用传统的WLAN的WEB认证, WEB认证成功后, 用户就可以像以前一样正常上网。
在其他行业中, WAPI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市场潜力, 覆盖“上网卡、电子书、家庭网关、黑白家电、MID、游戏机、相机、摄像机、音视频终端、SIM卡, 行业终端”等方面, 目前, 全球已有100 多家国内外厂商发布了千余款WAPI产品。
5 WAPI技术的发展前景
有了政策方面的大力扶持, 再加上本身技术的高安全优势, WAPI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推进WAPI的过程当中, 比如, 用“双模”来兼顾两大技术, 进一步加快WAPI的产业化, 让更多厂商选择WAPI。随着一线厂商的纷纷涉足, WAPI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为了使WAPI在国内市场能有更好的发展, 还需要从以下几点重点突破。
(1) 扩大宣传。目前, 运营商对WAPI的宣传力度不大,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用户, 对WAPI都比较陌生, 对其应用价值也不知晓。在中国WAPI市场发展的现阶段, 有效的宣传不仅可以提高用户认知度, 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 还可以调运产业链各方主动性, 加速WAPI商业化进程。
(2) 着力探索盈利模式。盈利问题一直是困扰WAPI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 势必不能将前期通过技术优势和政策优势开拓的市场进一步扩大。因此, 探索和推广良好的盈利模式不仅是运营商的关注重点, 更是产业链各方需要齐心协力发力的着力点。
(3) 加强产业链合作。WAPI产业链包括运营应用、标准研发、芯片设计、生产制造、终端及解决方案、网络设备、增值服务以及标准检测等多个环节, 各环节应用应紧密相连、互为促进。
6 结语
WAPI产业联盟宣布, 将开展无线局域网产品互操作认定, 即对符合国家标准GB15629.11 系列及相关标准的无线局域网产品进行互操作检测及认定。2009 年, 基于市场和用户的需求WAPI率先在中国起航, 至今具有WAPI能力的无线局域网芯片出货量累计已超过40亿颗, 然而, 绝大多数WAPI的应用却处于睡眠状态。因此, 唤醒并挖掘WAPI应用, 是体现标准价值、保持产业持续发展、满足用户需要的关键。然而市场不能强制, WAPI需以更多柔性来撬动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l5629.11-2003, 无线局矗域网标准 (WAPI) [S].
[2]卢开澄.计算机密码学: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保密与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3]张浩军, 祝跃飞.WAPI数字证书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 2005 (12) .
[4]张帆, 马建峰.WAPI认证机制的性能和安全性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2) .
标准物质在煤炭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篇8
1 标准物质的基本特点
在煤炭检验中, 标准物质的实质为一种剂量标准, 也就是指煤炭检验的依据和标准, 同时标准物质也可以作为煤炭检验精确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我国煤炭检验将标准物质主要划分为一级和二级。
一级标准物质:稳定性较高, 并且其准确度基本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水平, 其主要应用于煤炭的检验以及冶金行业中。
二级标准物质:稳定性能基本满足实际检测的要求, 但是精密度和准确性远达不到一级物质的标准水平。 因此在煤炭行业的检验中主要应用到一级标准物质。
2 煤炭检验中标准物质的选择
2 . 1 标准物质的选择和采购
在煤炭检验工作进行过程中, 选择合理的标准物质是检测前期必须要进行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如果标准物质不合理, 将严重影响到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和真实性。在选择和采购煤炭检验标准物质时, 要根据煤炭的应用目地、 应用要求以及测量的范围来合理选择煤炭标准物质, 然后根据这些相关要求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申请书, 经过审管部门进行进一步的审核。在采购时尽量选择一些信誉较高并且质量供应安全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正确认准标准物的型号、质量以及代号等, 做到采购精确、合理、适用为宜。
2 .2 严格对采购标准物质进行验收和保管
在对采购的标准物质进行验收时, 要对其外观包装、 合格证、 有效期等进行仔细检查, 只有满足条件的标准物质才能按照特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入库保管。 在存放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保管要求进行保存。控制好保管室内的温度、 湿度以及光照强度等条件, 同时还要排除保管室内能够影响或干扰存放条件的一些因素, 并实时对保管室内进行监控, 一旦发现问题即刻进行处理, 避免造成严重损失或影响标准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 从而影响到煤炭检测结果。标准物质的保管必须由专人进行妥善管理, 记录好进出保管库的标准物质的数量, 从而达到精细化管理效果。
3 标准物质在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 标准物质样品的选用需要符合实验室检测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标准偏差, 保证检测结构的准确性。
(2) 标准物质在使用时, 要确保环境符合检测条件。 其主要是要控制好空气中的水分、温度以及光照等。
(3) 标准物质可以反复使用, 因此为了保证检验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 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对这些标准物质进行检验, 做好标准物质的稳定性和标准型的追踪控制[2]。
4 标准物质在煤炭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4 . 1 在测血仪器自校中的应用
测血仪器在煤炭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极为严格。 尤其是在煤炭的温度测定及检验过程中, 必须要按照规范检验项目来进行检验。 当电阻炉炉膛恒温区温度不够准确时,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将无法得以保证。
为此, 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电阻炉定期进行检验, 同时要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检定。 在检定过程中需要保证炉内温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同时表盘的温度与实际温度差别范围也需要符合规定的要求, 另外还需要按照检验要求对设备进行自校。例如, 在对煤炭的挥发性检验过程中, 要根据严格的控制仪器温度, 同时去掉仪器自身具有10 ℃的温度分辨力, 并促使温度误差≤ 10 ℃。
4 . 2 在煤质分析标定时的应用
(1) 测热仪器热容量的标定。在检测煤炭的发热量中, 需要首先严格的对测热仪器的热容量进行标定, 在标定过程中需要依据已知的数据量值, 并按照规范要求处理的苯甲酸对仪器的热容量进行标定。 然而如今, 一些生产厂商为了提高测热速率, 设计了多种按照不同的升温范围的热仪器来标定热容量, 而这会导致热仪器测量值具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 在标定时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标定方法进行严格标定, 从而提高测量精确度。
(2) 测硫仪器的标定。同测热仪器的标定准则相同, 在对测量煤炭中硫含量进行标定时, 必须按照合理的标定条件和程序进行。在标定过程中应科学选用与被测物质的样品量值极为接近的物质进行标定, 并且要对库轮椅实施准确无误的科学测定, 保证标定参数符合规范, 从而提高标定的精确度。
4 . 3 对检验过程中评价的应用
对煤炭的检验过程包括:实际测量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在测量的评价过程中主要利用标准物质对测量过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做出科学的评价。 当对煤炭的质量检验结果出现一定的争议时, 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 评定出煤炭的真实质量, 并尽量提高检验结果, 从而提高测定结果的可靠性[3]。
5 结语
在煤炭的检验中, 标准物质是否符合检验标准是直接影响到结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提高对煤炭检验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就需要对标准物质进行严格控制, 并且做好保管的相关工作。
在应用时, 要重视应用时的相关注意事项。 在进行检验过程中还需要按照标准应用方法进行应用, 从而有效地提高煤炭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宋吉利, 苏丽清.标准物质在煤炭检验中的应用与探讨[J].煤质技术, 2009, S1:14~15+18.
[2]姜国玲.探讨标准物质在煤炭检验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 2014, 08:210.
应用标准分析 篇9
Energistics(前身是POSC)是一个全球性的、非盈利、会员制的中立组织[1],其职责是开发、管理和推广石油和天然气上游业务数据交换标准。Energistics针对不同的技术领域建立SIGs(特别兴趣团体),团结全球的领域专家和标准爱好者来促进本领域技术标准的开发。Energistics的会员包括石油公司、服务公司、软件提供商和监管机构的代表,目前已有100多个,包括Shell、BP、Chevron、Total、ExxonMobil、Halliburton、Schlumberger、Weatherford、Microsoft、Baker Hughes、Paradigm、PPDM、CMG等国际著名公司。
1.1 E&P业务标准模型
Energistics在某大型能源公司现行的业务流程基础上,抽象制定了E&P业务标准模型[2],它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组织架构或技术工具。制定该模型的目的是帮助分析业务领域内的通用业务流程、概念、词汇等,进而开发和应用一致的行业标准。该模型具有通用性和稳定性,其优点是:(1)不用再为每项标准的研究来定义业务流程,从而节省标准研究的时间;(2)这种关于业务流程、概念、词汇等的明确的、通用的定义,有助于促进标准的开发、理解和实际应用;(3)可作为定义新业务流程(如基于internet新技术产生的新业务)的基础;(4)可作为应用软件需求分析的基础;(5)可促进行业以及跨行业业务标准的形成。
该模型将石油的勘探开发业务过程分为5个阶段:勘探(Explore)→评估(Appraisal)→开发(Develop)→生产(Produce)→废弃(Abandon)。每个阶段又包含若干业务过程,每个业务过程可在不同的阶段中重复存在。这些业务过程的定义是相对独立的,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它们灵活“组装”起来形成每个业务阶段的完整业务流程。这些业务过程主要包括:(1)井设计与管理(E);(2)测量(F)-井位测量、地球物理测量、测录井等;(3)开发规划(G)-处理解释评价;(4)油田基础设施设计与管理(H);(5)物资供应(I);(6)后勤服务(J);(7)金融服务(K);(8)取得或出让资产(L);(9)石油与天然气销售(M);(10)人力资源(N);(11)IT服务(O);(12)实验室(P);(13)生产(Q);(14)维护(R)。
1.2 Energistics标准体系
根据业务模型所识别的业务领域,Energistics目前已经制定了WITSML、PRODML、RESQML、Asset&Data Management、Industry Services、Geophysics、eRegulatory等SIG[3],并相应建立了7大标准的路线,各标准发展状况如表1所示。
近几年在钻完井、油田生产和油藏3个领域形成了基于XML的标准,其它标准尚无最新成果。其中WITSML是与钻井、完井以及修井相关的标准,PRODM是以WITSML为基础延伸的与油井生产相关的标准,RESQML是与油藏相关的标准。以WITSML为例剖析其内部结构、应用情况以及前景。
2 WITSML标准剖析
WITSML(井场信息传递标准标记语言)是一种数据传输标准,旨在促进井场和基地之间钻井数据的有效传输。WITSML标准由WITS(井场信息传输标准)开发而来,其目的是创建一种统一的XML格式标准实现井数据的传输,以便能够集成不同服务商的信息。标准数据传输机制可以整合新的工具和流程,这使得地质学家和工程师可以在他们熟悉的桌面应用程序中使用实时数据。
2.1 WITSML标准的内部结构
WITSML标准包括2个可独立版本化的组成部分:数据模型和应用程序接口(API)。最新的v1.4.1版本(2011年发布)数据模型定义了27个对象[4],如表2所示。
这些数据对象中,wellbore是well的子对象,而其它绝大多数对象又是wellbore的子对象,changeLog对象可作为其他对象的子对象(记录该对象的变化情况),CRS是一个独立对象(坐标系),对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注:带“●”的是正式的研究团体,带“○”的是研究分支。
WITSML基于XML文件格式,一个数据对象定义了一组数据,可以用一个单一的XML文档传送,代表了一个领域(domain)逻辑模型内的一组紧密相关的数据子集。比如,“井”这个逻辑模型包括井、井筒、钻机等数据子集。数据对象包括属性、元素和子组件(component sub-schemas)。子组件是XML结构,但不能代表完整的数据对象,而且可以属于多个数据对象。一个子组件通常只定义一类数据,并且在这个类型名前面加上“cs_”作为这个子组件的文件名。比如,cs_drillingParams.xsd里面仅仅包含钻井参数,而且它同属于bhaRun和opsReport这两个数据对象。WITSML还定义了大量常量数据类型和单位制符号。
2.2 WITSML标准的典型应用架构
利用WITSML标准实现井场数据交换的典型架构如图2所示,其中WITSML服务器是核心部分,它将传入的其它各类格式数据进行转换之后,可向网络上任何地方提供WITSML标准格式的数据服务。比如油公司、工程服务公司等相关各方可实时获取这些数据,进而开展数据展现、分析等应用。
3 WITSML标准在国内外的应用
3.1 国外应用情况及效果
多年来,很多地方的不同作业者都见证了FEWD数据在远程钻井地点和中央基地之间实时传输的价值。在过去,这类传输的问题之一就是在众多的数据传输方法中,有一部分是具有专利的,这使得终端应用程序的数据传输很不标准而且非常耗时。有了WITSML之后,可通过WITSML服务器直接将数据发送到客户端应用程序上,这意味着作业者不再依赖于应用供应商或服务商就能得到现场传回的数据,进而针对这些数据开展工作。因此,在世界各地,使用这项流程的作业者正变得越来越多。数据传递和传输方式的标准化使得作业者可以从众多供应商中获得最佳服务和软件解决方案的时候,还能保持数据的有效流动。
目前,大多数世界知名的外国石油公司、油田服务公司、仪器供应商和软件开服商均已应用WITSML标准。以Statoil、Schlumberger为例介绍WITSML的应用情况及效果[5]。
(1)实时作业支持与协同决策。Statoil公司基于WITSML建立了实时支持中心(RTS)小组。该小组负责世界各地所有Statoil作业钻机和平台的实时数据传递。该小组通过内部工程数据库,集中管理来自现场工具和传感器的地面和井下随钻地层评价(FEWD)数据,使得每个工作组都可访问任意时间的数据,及时作出钻井施工决策。同时,WITSML的应用大大强化了地质和地球物理(G&G)与工程团队之间的交叉学科协作能力。例如,可利用WITSML标准中的风险(Risk)数据对象将钻井风险同地质模型有效融合,可以将一个学科中已知的问题更好地与井设计和执行情况相结合,从而对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更有效地管理。
(2)从实时监测到实时控制。虽然WITSML并不一定能够直接实现实时控制,要实现实时控制更多的还得依靠远程控制和监测工具的开发,但实时控制还是和WITSML关键工作流程的发展结合到了一起。过去的几年,Statoil各资产小组与其他作业者中的MWD和LWD工程师以及泥浆录井工程师已经可以在远离现场的地方进行工作了。这不仅具有明显的质量健康安全环保(QHSE)管理体系优势,而且也可以让个人与提供服务的资产小组进行直接互动。
(3)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WITSML支持更广泛的数据类型,使得服务公司快速推广应用新型的工具和测量方法。
统一的数据源类型可以缩短为了获取和传输数据而进行软件升级的时间。比如Schlumberger已经采用了统一的WITSML客户端软件,只需要在软件中更新WITSML发布的新标准代码,即可立即实现对所有客户的应答升级,大大降低了软件开发成本和时间,还有助于处理“方言问题”。现场多专业、多来源数据的合并传输,使得服务公司可以通过内部作业支持中心监测这些数据,同时还可以使远程工作人员获得集中的支持,提高了服务质量。
3.2 国内应用情况
与国际发展现状相比,国内石油企业对于WITSML标准的研究和应用明显滞后,且主要限于少数软件或仪器开发商[6]。尽管WITSML是个开放的标准,但要真正应用它需要做很多细致的研究工作。比如,分析每个数据对象里面包含的所有数据项,从而与现有数据存储模型进行对应,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加入Energistics组织,参与该标准的研究,使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数据转换服务平台。而目前,国内仅有北京怡恒阳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家单位加入了该组织,并在其软件中部分应用了WITSML标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三大石油公司均未正式参与该标准的合作,但在接受国外公司(如Schlumberger)的技术服务时,间接使用了基于WITSML标准的数据服务。
3.3 应用WITSML的风险与对策
实时数据可以使员工在基地就能完成原来需要在现场才能完成的工作,从而减少了现场总人数。但是,这种工作模式增加了对实时数据的依赖性。一旦钻井数据传输中断,现场作业很可能必须终止,从而造成非工作时间的损失。因此,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是WITSML推广应用的最大风险。
为了规避或降低这个风险,Schlumberger公司的Deeks和StatoilHydro公司的Halland提出了一种“WITSML服务关键绩效指标(KPI)”的量化考核做法[5],见表3。KPI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KPI不仅应能度量WITSML服务器的可用性,还应能度量服务器上高质量实时数据的可用性。
4 结论与建议
(1)以WITSML为代表的系列数据交换标准,重点关注于不同合作方、不同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成功回避了数据存储模型难以统一的问题,使得该标准具备推广的可行性,已被业界广泛认可和采用,越来越多的石油公司、服务公司、软硬件供应商和相关研究机构加入到Energistics组织。
(2)石油公司可实现从平台到数据库到公司总部的实时数据共享,强化运营商支持与决策;服务公司能够更大程度地简化不同源数据的整合过程,提升数据处理效率;软硬件开发商在开发新软件时,可简化数据结构分析环节,从而显著减少从设计到交付的时间。
(3)国内石油行业的信息化已经到了整合集成阶段,迫切需要WITSML这种应该尽快加入到国际信息标准的合作中来,制定企业内部甚至整个行业的井场信息交换标准,进而消除信息孤岛,消除目前存在的“现场采集数据标准不一,只能利用录井仪服务商的特定软件才能传输展示该井实时数据”等顽症,实现大范围的信息共享,减少重复开发,简化应用流程。
参考文献
[1]Energistics.About Energistics[EB/OL].http://www.energistics.org/about-energistics,2011-8-13.
[2]Energistics.E&P Business Process Reference Model[EB/OL].http://e-and-p-business-process-reference-model,2011-8-13.
[3]Energistics.Special Interest Groups[EB/OL].http://www.energistics.org/special-interest-groups-sigs,2011-8-13.
[4]Energistics.WITSML Standards[EB/OL].http://www.energistics.org/witsml-standard,2011-8-13.
[5]N.R.Deeks,Schlumberger,and T.Halland,StatoilHydro.WITSMLChanging the Face of Real-Time[C].Paper SPE 112016 presented atthe 2008 SPE/DOE.
应用标准分析 篇10
1 分析我国汽车运用工程标准的现状
1.1 汽车行业中的一些名词
现在我们国家的一些汽车方面的标准主要有GB2-1996这一种标准。按照我们国家的国家标准能够对空车的载重量和一些专业的名词进行定义, 而且对不同型号的汽车质量和载重量进行规定, 不仅如此, 国家标准还能够把汽车的承重分成是汽车本身的质量和载货重量。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同一型号的车辆在公路上行走, 每百公里的耗油量很可能会不同, 虽然相关标准中对汽车的耗油量有一个明确的标示, 但是每辆汽车和每辆汽车都不可能会完全相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 每当汽车刹车之后, 汽车再启动的过程中, 就会消耗相对较多的油, 这时候如果再去进行汽车耗油检测, 汽车的耗油量肯定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升高。
1.2 汽车的具体使用过程
在我国的相关标准中, 有一些是专门针对汽车使用而制定的标准。其中对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的量进行名为规定的一些标准就指出了, 汽车排放出来的尾气应该用什么方式去进行检测, 这样才能够把测量汽车尾气的方法设计的更合理。如果在进行车辆维护或者是质量验收的时候, 需要进行单独的设计,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使用汽车, 给汽车更好地维护, 这样不仅能够延长汽车的使用年限, 最重要的是能够让汽车更环保。
1.3 管理与维修
在一九九零年三月的时候, 我们国家出台了交通部门的第十三号命令, 在国家的这一指令中, 有非常明确的规定, 在进行车辆管理的时候, 一定要以预防为主要的管理方式, 这样才能够对汽车进行综合性比较强的管理。在这项规定中, 对汽车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比较常见的故障进行了说明, 而且还把出现故障之后应该如何去解除故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这么详细的指令, 但是在一九九五年和一九九七年这两年中, 还是出现了很多的汽车管理和维修故障, 这就迫使国家对已经出台的指令进行了修改。经过修改之后的标准是非常详细的, 但是这样也增加了国标的执行难度。不过, 自从国家标准重新改善之后, 我们国家汽车在管理和维修方面出现的问题就少了很多, 也就是说这些标准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
1.4 汽车用到的燃料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更换车辆成了很多人会面临的一个问题, 而且现在的汽车燃料也在进行不断的变化, 已经朝着国际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了, 而且在汽车燃料方面我们国家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在汽车刚进入人们视线的时候, 这些标准还是非常适用的, 但是, 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 对汽车燃料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2 汽车标准的一些具体应用
2.1 基础的标准应用
而二零零一年的时候, 我们国家出台了几项有关汽车应用方面的新标准, 这些标准实行之后, 我们国家就取消了原来一直在使用的分类方法, 并且在对汽车进行分类的时候, 这时候再进行汽车分类的时候, 主要应用的是一些国际上的标准, 分为商务用车和客车这两大部分。这里的商务用车主要分为大型货车、中小型火车以及半挂牵引车等, 而客车则分为普通型客车、旅行车、多用途型以及短头型等。由于车辆的种类以及型号比较多, 因此汽车种类以及类型的划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为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这就要对汽车类型进行合理的应用, 这样就把汽车的混乱局面解决了。
2.2 汽车燃料的一些标准
现在, 我们国家的一些汽车燃料方面的标准也是比较完善的, 而且主要包括下面的这几个方面:第一, 有关汽车的无铅汽油方面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在刚开始实行的时候是一个强制性的标准。我们能够从一些相关的研究了解到, 我们可以通过汽油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含油量把汽油分成是九十号汽油、九十三号汽油和九十七号汽油这三种, 并且开始对汽油中的铅含量进行明确的规定;第二, 有关轻柴油的一些标准。在这些标准中, 其主要内容是对九十四号汽油进行了分类取消, 并且按照一个档次来规定轻柴油的质量水平, 此时对柴油中硫含量进行明确的规定。与此同时在这一标准中, 开始增加5#的轻柴油, 然后用柴油中的一些型号进行了凝固点分类;第三, 《车用汽油辛烷值测定方法》。与此同时要运用树立统计方法来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要使用一定的仪器, 从而能够得出车用汽油介电常数与其辛烷值具有密切的联系, 这样就可以对汽车常用的一些燃料进行常数测定了。
2.3 有关汽车维修和具体使用的一些标准
和原来的那些标准比起来, 新的标准有着一些不同之处:在新成立的标准当中, 对原来的那些标准进行了一些数值方面的确定, 这些确定主要表现在对时间、温度以及其他一些特定的方面进行的数值表达,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确定最终把压差范围缩小了, 对汽车轮胎的使用和日常维护方法做了进一步的规范除此之外还对汽车的维护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在这些规程当中, 对汽车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处理, 并且对汽车中的一些部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这些部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处理, 这样不仅能够预防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延长汽车的使用年限, 对车主和我国的能源都有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
近几年来, 为了能够使得车辆的技术管理强化起来, 此时国家开始不断加强车辆技术管理标准化的工作, 此时技术标准修订以及更新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现阶段, 汽车运用工程的标准化也是对生产、教学以及科研的规范, 我国要不断规范管理汽车的具体行为, 最终能够促使汽车运用工程的顺利进行。
摘要:我们这里提到的汽车运用工程指的是一项比较复杂而且系统化非常强的工作, 而且在具体的汽车工程运用过程中不会和相关的国家标准出现冲突, 这里的标准完全是在行业内部应用的一些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可以分为强制性的标准和以推荐为主的标准这两个方面的标准。上面提到的强制性标准是每个汽车用户都必须要遵守的标准, 常见的强制性标准有GB、SH等。推荐性质的标准通常是用来参照的。比如GB/T、JT/T、SH/T等。主要分析了汽车运用工程的新标准以及目前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汽车运用工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郭春, 王明年, 李玉文, 田尚志, 周仁强.公路隧道通风CO、烟雾基准排放量折减率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2010 (10) :90-92.
[2]陈宝, 黄泽好, 富丽娟, 杨英.基于现行法规标准的汽车试验检测类课程教学体系研究[J].教学研究, 2012 (3) :45-46.
排放标准应符合微车应用实际 篇11
排放标准不符合微车特性
最近,笔者在微车开发过程中发现了若干微车独有的现象,与目前微车执行的排放法规内容不相匹配。其中,微车的使用特征及动力匹配与法规要求出入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1)微车很少能够达到排放法规要求的驾驶动力性和最高加速度,不能在标准要求的时间内加速到规定速度;2)微车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速度分布特性显著区别于排放法规规定的速度分布,即微车实际使用以中、低速为主,而排放法规规定的测试工况以中、高速为主。目前,在全球的排放法规体系中,有相对独立的美国、欧洲与日本三大排放法规体系。我国汽车排放法规的建立与实施起步较晚,自1994年5月,我国开始实施汽车排放限值法规。在制定排放法规方面,全面借鉴ECE(欧盟经济委员会)法规,相继出台了国家标准和一些城市的地方标准,在排放限值指标上逐渐向国际新标准靠近。
微车,既通常意义上的轻、微型商用车和微型轿车,是改革开放后以“面包车”、“面的”等面孔最早介入百姓生活的车型之一。在法规中定义为基准质量低于1305kg或6座以下的四轮卡车或客车。据有关部门统计,即使到2010年,轿车迅猛发展,全国汽车总销量突破1800万辆,这一类微车迄今为止仍然是销量最大的车型,2010年总计销售接近300万台。微车生产制造也相对集中,仅上汽通用五菱和长安汽车二家就共计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行业的发展和竞争的白热化,微车市场利润越来越低,客户市场也逐渐下移,深入广大农村乡镇和边远地区,竞争的要点也有所变化。
中国微车使用现状
作为多年从事汽车环保与排放控制的专业人员,在对比分析以下三方面因素后,依照中国目前的现状和汽车产业特点,提出若干建议,希望藉此与业内专家讨论,推动对未来微车排放标准的讨论与修正。
其一,现有的国家排放标准与微车的使用特征不符。现有国家排放标准中,对汽油机微车的型式核准试验项目要求中包含I型至VI型试验,其中I型试验即常温下冷启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主要测量室温状态下汽车从启动,经历一段典型驾驶工况的过程中的排气污染情况,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及氮氧化合物(NOx)。而VI型试验即为低温-7℃时冷启动后排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CO和HC)排放试验。I型与VI型试验的测试工况循环沿用了欧盟经济委员会(ECE)的NEDC工况循环(俗称28工况,其时间-速度曲线要求如图一所示),其基本特点是模拟欧洲,特别是欧洲发达国家驾驶者的使用环境与习惯,加速快,平均速度高。该排放试验循环的28工况反应了欧洲顾客的驾驶特点和道路情况,即加速快(最高加速度达到1.04m/s ),巡航速度高(最高时速达到每小时120公里),平均时速达到33.6km/h,其中4、5挡测试驾驶时间超过27%。
但微车在实际使用中,是以中低速为主。在一项研究微车使用特性产品适用性的项目中,项目组跟踪了重庆地区一批共20辆微车典型客户的使用情况,使用行驶记录仪记录客户使用工况,数据包括车速、油门踏板开度、负荷等详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客户的驾驶工况确实包含市区和城郊或高速路段,但绝对多数工况以中、低速为主,如图二所示。客户96%以上的时间是以低于60km/h的速度在行驶,超过80km/h时速的行驶时间不足2%,而在10km/h以下速度行驶的时间接近五分之一。这与当前重庆市区的交通情况及微车作为短途、区间客运车辆的使用性质很吻合。在接近一个月的跟踪时间内,还没有发现时速超过100km/h的驾驶工况。事实上,很多微车的技术参数表中明确显示最高时速为100km/h,在目前的城市和城郊高速交通的车流密度条件下,不仅微车受自身动力及负荷限制,无法高效加速,即使是普通轿车,也很少能维持100km/h以上的行驶速度。
由于微车动力配置一般较低,不仅无法达到排放法规标准要求的120km/h的时速,也无法满足其加速要求。在一次配置1.0L排量发动机的微车排放试验中,虽然发动机的额定功率可以达到53kw,但在排放试验的最后一段加速过程中,即从100km/h加速到120km/h的时间内,车辆加速完全不能达到法规要求的加速度,速度曲线明显偏离,如图三所示。直至排放试验工况中120km/h巡航阶段结束,车辆实际速度仍然无法达到120km/h。
尽管目前国家排放法规标准考虑了这种特殊情况,在不能满足标准要求的速度时,允许车辆按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和加速度进行排放试验,但从技术角度而言,在这种工况条件下,考虑到排温过高的风险和加速动力的需求,通常会通过电子控制策略对发动机喷油加浓,即额外过量喷油,预留动力提升的潜力,并保证排气温度不至于过高,对排气系统,特别是排放后处理的三元催化剂造成损害。但这种策略的不良后果就是,过量喷油的不完全燃烧导致排气污染物和油耗显著增加,并且还会由于燃油与空气进气量比例持续失衡,导致排放后处理的三元催化剂的转化能力显著降低,超出车辆系统的设计处理能力范围。
微车,特别是微型商用车(小皮卡或小面包车)根据其车辆基准重量分类,几乎都划分为与普通轿车一类,执行相对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但绝大多数微车是作为基本生产资料,从事货物或人员的运输工作,负荷大,车速慢,起停频繁,车辆损耗严重。微车市场也相对集中在广大农村及中小城市,道路条件更加恶劣。客户以收入有限的小业主、个体经营者为主,维修、保养基本由客户自费,对油耗、维修、保养成本十分敏感,与拥有普通家轿的相对富裕客户区别明显,与轿车的家用、代步、休旅的使用性质也截然不同。
其二,目前的中国微车排放标准与国际通行标准有差异。众所周知,中国的排放法规对微车执行的排放试验方法、检测内容、分类与规范要求都与欧洲轿车排放标准或完全相同,或十分接近。但是,欧洲市场的微车份额十分有限,特别是作为生产资料性质的微车市场更小。欧洲发达国家的排放标准对微车的特点未加区分就很自然。而中国引进欧洲排放标准来规范微车时,就忽视了这一类车型与普通轿车的差异,也无法预料到目前微车市场的巨大发展和在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反,日本是一个微型轿车、微型商用车(面包车)比重很高的国家,道路交通条件与拥挤程度总体比中国要好,但日本的排放法规标准所采用的测试工况循环很少有高巡航速度和高加速度的条件。正在执行的11工况法(图四)和10-15工况法最高速度分别为60km/h和70km/h。即使在即将使用的JC08工况(图五)中最高速度也只有80km/h,平均时速只有22.4km/h。
其三,微车将面临更加实用化、简单化的市场竞争。从2011年起,微车市场已颓式尽显。自主品牌所受到的伤害大部分来源于微车市场的不景气。可以预见,未来微车市场的份额与成本竞争将更加白热化,也迫使微车市场随经济水平的发展逐级下移,更多地面向农村和乡镇,实用化、简单化的要求愈趋明显。但是,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又迫使微车使用复杂昂贵的排气后处理系统,不但成本显著增加,而且复杂的排气后处理系统同时增加了背压,降低了车辆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市场的下探也会使微车市场面临农用车、低速车等竞争,受到乡村道路条件的挑战。而农用车与低速车等目前所受到的排放标准的约束却很小,微车在这一细分市场中,比竞争产品额外增加了因排放法规要求带来的动力性制约与成本负担。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微车企业都能够按照国家法规要求达到国Ⅲ、国Ⅳ阶段排放限值要求,
但在实际使用中,道路条件、使用工况及油品都严重制约了微车的排放一致性、耐久性及真实的环保效果。与其企业、客户都对此勉为其难,环保排放要求与现实差距又非常明显,不如就此修订、讨论一些更科学合理、更可操作,并能真正体现环保效果的环保标准和执行的方式方法,同时也促进微车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五种修订方法可行性分析
因此,建议对现有标准进行充分讨论,为未来新的标准法规的修订做准备,笔者以为有以下可行的标准修订方法,供参考。
一、改变标准要求的限值数量。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修改目前的微车排放限值指标。这种修订虽然能让微车达到排放标准限值的压力减少,增加微车与其它车型在市场竞争中的成本优势,但并不能改正问题的关键所在,不可取。
二、减少测试工况或排放计算方法。目前的国家排放标准中的I、VI型试验,其测试循环借用了欧洲标准中的NEDC测试循环,其中包括城市和郊区道路循环二大部分。如果从简,考虑微车的动力性特征,去除NEDC测试循环的第二部分:郊区工况条件,保留第一部分的原欧Ⅱ排放阶段使用的EUDC市区道路循环,也可能会更接近微车的实际使用工况。另外,也可以借鉴美国排放标准中FTP联邦道路测试程序中的权重计算方法,对微车排放,给市区、郊区工况分别赋予不同的计算权重。为此,需要根据实际统计数据,分析推算二种工况的权重因子。
三、微型商用车与微型轿车的标准分开。考虑到微型家轿与微型商用车的使用性质、客户群特点的不同,将微型商用车(即通常意义的小面包车与小皮卡)单独列出,并相应地修改其排放限值与测试程序,降低微型商用车在测试循环中的加速度和最高速度要求,这是操作性较高并且科学合理的选择之一。
四、改变测试循环与流程。既可以通过积累微车使用条件下道路和速度特性的记录,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微车排放测试循环,也可以借鉴日本已有的测试循环,参照现有的国Ⅲ、国Ⅳ阶段排放限值,制定新的排放测试循环下的微车排放限值标准。如果要科学严谨地制定该标准,建议国家环保部门组织产学研相关单位专门论证,将排放耐久性要求、OBD监测要求一并予以考虑。在以后的国Ⅴ排放实施计划中,也结合微车的速度与驾驶特性,充分考虑排放耐久的快速老化验证程序和测试要求。
五、将微车的经济性要求进一步提升。以上建议,表面看似放松了对车辆排放控制标准的要求,但如果调整适当,却更具可操作性,更体现微车的真实使用排放水平。同时,微车作为细分市场用户最大的车型,其经济性要求是国家推进节能减排战略和满足客户期望的最佳契合点和最有效的节能减排方法。因此,建议国家法规部门将微车经济性、动力性与排放性能要求,统筹考虑,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法规标准,如果能在此基础上,保障车辆排放标准的一致性要求得到严格执行,其节能环保效果就会更加显著。
应用标准分析 篇12
1 电子技术标准及应用领域
1.1 电子技术标注概念要素分析
电子技术标准属于宏观概念, 其应用领域是随着技术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变化而变化的, 上个世纪70年代后, 数字电子技术的信息处理精确度、逻辑性越来越高。目前已成为电子行业的主导技术。电子技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数字电子技术, 以集成芯片为载体, 利用逻辑门电路、集成器件的应用功能, 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 组合、设计电路的。该技术的功能优势明显, 如能处理容量大、种类复杂的信息, 传输效率恒定、数据处理有效率高等, 另一类是模拟电子技术, 以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为载体, 通过功率、运算、反馈放大电路, 运算、处理信号数据。模拟电子技术常被用于高端设备中, 因为它能够抵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稳定、完整、高效传输信号信息。
现阶段, 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优势依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仍需不断完善和探索。与数字电子技术不同, 模拟电子技术更具功能优势, 因为它可以将多个信号、功能处理器结合在一起, 形成集成化高端信息处理系统, 操作者通过操作系统, 以改变传输设备、信号处理器的使用功能。
1.2 电子技术标准的应用领域
电子技术标准能影响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 改变其技术应用内容, 但是因为电子技术是以数字形式计算信息, 接收、传输、处理信号, 所以其逻辑精准度、传输精度更高, 更符合现代高精度生产理念。因此, 现阶段, 一些需要加密的电子设备经常会选择使用数字电子技术, 该技术可以增强信号对设备的依赖性, 维护设备信号安全。大到航海天文领域, 小到工业领域与生产领域, 只要涉及到信息安全、信号控制的电子设备无一例外, 都必须引入不同模式的数字、模拟电子技术。本文针对电子技术的发展特点, 提出相关的技术标准, 对于电子技术以及其设备的应用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下文将进行深入研究。
数字、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原理大体相同, 都是通过优化手段提高处理、运算、控制信息的功能, 不同改良技术, 得出的效果不同。在未来几年, 电子技术会侵入各个高新科技生产行业, 应用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在网络环境下, 电子设备的智能化、远程化应用模式会变得更加科学、高效, 无论是数字电子技术, 还是模拟电子技术, 它们都将成为主导高新科技的先进技术, 决定未来电子产品、电子设备、机械工具的生产方向。设备技术标准是电子技术规范发展的必要保证, 与其他技术项目不同, 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对电子设备的功能影响作用极大, 如电子设备超出技术规范要求, 则设备很容易在日常生产中出现安全、技术等问题, 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电子技术应用领域中, 市场只会影响电子设备的定价、销售、功能, 而技术标准的影响作用更加多样、全面, 它影响着电子设备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功能, 还是技术。
2 电子技术设备技术标准的分析
2.1 数字化特征
创建设备技术标准的目的在于维护电子行业规范, 使其能够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中发展。在众多技术标准中, 数字化特征最难控制, 因为它是依附于模拟体系存在的, 模拟信号一旦发生偏移, 数字化势必会受到影响。数字电子技术赋予信号“数字”的价值, 利用这一特征表象计算信息数据, 发送信号指令。模拟技术与其不同, 它是独立于人们生活、自然界之外的一个信号集合, 其信号容量越小, 传输速度越快、传输能力越强。围绕数字化特征, 技术科研人员创建了以“数字符号”为主要内容的设备技术标准, 其主要目的是帮助技术行使者, 量化任务信息, 实现快速处理、高速传输。在电子设备生产中, 随处可见设备技术标准的“痕迹”, 它以精度、高度、温度为基准, 设置生产参数, 评估信号传输质量、效率。通过精密运算的技术参数, 可以被更好的应用到相关电子设备的生产过程中, 发挥显著价值。客观上讲, 数字化在技术应用方面各功能要由于模拟化, 因为它能够控制, 可以按照设备技术标准制定生产、设计方案。此外, 在识别精度、显像能力等方面, 模拟电子技术仍不成熟, 存在诸多问题障碍, 如:无法满足电子设备的常规应用要求、成本高、精度控制操作繁琐等。综上所述, 要想让设备技术标准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 技术研究者们必须根据电子设备的运行机理, 电子技术的功能优势, 以满足用户功能需求为首要任务, 积极改革、升级、优化数字、模拟电子技术, 不断完善设备技术标准内容, 以促进电子行业各项技术的发展, 达到降低电子设备成本造价的生产目标。
2.2 环保化特征
受市场经济影响, 地球的环保能力越来越差, 电子技术如何导入环保节能工作, 减轻、消除电子设备的污染影响, 是本文要考虑的重要课题之一。无论是哪种功能的电子设备, 都需要拥有一定的环保自净能力, 一方面节省不可再生能源, 一方面切断设备污染源, 降低技术的“污染特性”。近年来, 电子技术科研专家们首次提出了电子技术的“环保功能”理念, 受该科学思想的影响, 各大电子设备企业、生产者纷纷响应了号召, 在电子设备生产中禁用、少用大功率、高污染、高耗能的设备。电子设备消耗的主要能源是电能, 因此在设备技术标准中, 应该对电子技术应用设备的能源消耗标准予以明确的规定, 保证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率, 或增设环保因素, 或通过约束手段降低设备多余功能耗能, 总之, 一定要在最低档节约能源指标的基础上, 研发电子技术。不但如此, 为促进设备电子设备的“统一节能”, 设备技术标准还规定:“任何损害社会能源的“节约”行为都应经过严格考察和审核, 一旦多余耗能超过了限值范围, 则生产企业和技术研发机构都应做出相应的生产、研究方案调整。
2.3 高效化特征
电子技术的更新速度极快, 尤其是数字技术。从效益特征上看, 电子技术的集成化功能越全面, 采集、储存、运输信号的种类便越多。为此, 设备技术标准在电子设备功能应用效率方面做了明确“指示”, 不能一味追求模块化设计, 应突出设备的功能交互思想, 充分发挥集成化设计理念优势, 按照功能需求, 设计集成电路。在目前的电子技术应用设备的发展过程中, 保证电子设备设计与应用的高效化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 设备技术标准在电子技术应用、分析过程中, 应重点考虑技术的高效性特征, 在传统的电子技术基础上, 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其进行改善, 保证电子技术应用设备逐渐朝着模块化的方向发展, 从而有效的促进其应用效率的提升。电子设备常用于工业化生产, 其工作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 采用高效化的设备技术标准, 可以帮助企业创建集约化的生产工艺, 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的高效、准确传输。由此可见, 电子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更离不开集合发展, 因为在高速运转环境下的社会, 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传输、处理平台, 它的工作质量、效率对经济市场的影响至关重要。
3 结论
通过上文对电子技术应用领域设备技术标准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可知, 在电子技术领域中, 设备的发展、更新与技术标准的优化、改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设备的更新速度极快, 但是无论其技术怎样改变, 技术标准始终都是电子技术、设备研发的基本依据, 不会改变。因此, 要想让技术在电子技术应用领域设备中发挥良好影响, 技术标准必须提高理论依据的探究性价值, 因为它可以影响每个电子技术, 改变电子设备的应用功能。总而言之, 电子技术应用领域设备正朝着数字化、环保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在电子技术应用设备的设计与应用过程中, 对其设备技术标准进行有效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相关企业和研究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
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电子技术的应用形式、种类变得丰富, 其发展空间持续加大。作为高新科技, 电子技术除了要拥有稳定、坚实的实践经验之外, 技术标准也应不断更新、升级, 只有这样, 电子技术应用领域设备才能更快、更好、更稳定的发展。技术标准是电子技术原理的核心, 直接影响着电子设备的应用价值, 研究地位突出。基于此, 本文将结合技术标准相关内容, 深度解析其在电子技术应用领域设备的主要应用问题。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领域,设备,技术标准,研究与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建平, 张海宁, 董建宇.基于电子技术发展问题和发展前景探究电子技术应用系统的发展历程[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11 (105) :112-125.
[2]陈晓东, 王海峰, 张振宁.设备技术标准在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相关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11 (181) :113-127.
【应用标准分析】推荐阅读:
应用标准体系06-23
标准应用接口09-29
OPC标准应用研究05-09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09-02
标准管理的信息化应用07-21
(项目01)Office高级应用评分标准10-12
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应用论文09-05
《微课程的应用实践与思考》标准化测试题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