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的应用实践与思考》标准化测试题

2024-05-31

《微课程的应用实践与思考》标准化测试题(精选8篇)

《微课程的应用实践与思考》标准化测试题 篇1

《微课程的应用实践与思考》标准化测试题

1.班级授课制产生的原因是: *

 A 班级授课制的高效率和规模化特点能够满足工业时代对大量人才的需求

 B 因材施教的需要

 C 孩子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正确!D 孩子探究性学习的需要

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

A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相互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B 班级授课制大大加强了学校工作的计划性和实际社会效益,使更多人接受教育;

C 便于教师管理

正确!D 便于因材施教

3.从“我们不需要工人有什么头脑,我们只要求他们听话,把我们指令的工作尽快地干好。”以及“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是原材料,教师是加工者,学校是加工厂”等话语中可以发现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

A 它只注重学习过程的第一步--“信息传递”,但他们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

(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中)

B 学生被统一对待(都被放在一起,同一个学习计划,同一种学习方法,同一个学习曲

线),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C 学生出于被动状态,缺乏创造性和个性化

正确!D 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4.你认为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有什么不同 *

A 对于翻转课堂来说,知识传授在课堂外,内化吸收在课堂内;而传统课堂则相反

B 翻转课堂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选择学生学习薄弱和易错点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

解;传统课堂则是教师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进行讲解

C 翻转课堂可以使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激发学生积极性;传统课堂上

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和发表学习心得的机会很少

D 翻转课堂需要教师了解学生预学习情况,同时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学生敢于积极发

言的课堂环境;传统课堂则需要教师讲解清晰流畅

正确!

5.本系列微视频中,主讲教师总结出来的可汗学院的讲课特点有 *

A 讲解像兄长

B 教师不出镜

C 内容为核心

正确!D 视频短而精

6.本系列微视频中,主讲教师第二次提出的三个微视频的要求是 *

A 激发学生兴趣,视频要有故事有情节

B 追求简约,把一个知识点讲深讲透

C 形成个人风格

正确!D 以上皆不是

7.真正做得好的微视频要达到 *

 A 知识与技能之获得

 B 过程与方法之掌握

 C 情感态度价值观之共鸣

正确!D 以上三者的结合8.翻转课堂的主要特点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此说法是否正确? *

 A 是

正确!B 否

9.上海市北海中学数学四驱学习模式(翻转课堂的模式之一)的顺序是()1主题探究 2预学习交流 3即时监测 4自主学习*

 A 123

4 B 421

3 C 341

2

正确!D 2413

10.下面描述的是网络学习的平台提供的服务,其中普陀J课堂可以实现的有 *

A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问、讨论

B 教师回答学生疑问,并可以添加疑难问题、易错点、重难点等

C 学生学习完成后可以得到自己学习情况的反馈、可以看到推送给自己的练习题和将要

学习的后续内容

D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可视化图表,了解到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以及

全班的易错点,教学可以更有针对性。

正确!

《微课程的应用实践与思考》标准化测试题 篇2

一、回归生活:让微课设计资源丰富

陶行知说过:“我们要活的书, 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 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 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 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 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 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传授知识, 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环境, 就会让学生对高中政治课提不起兴趣。教师在微课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 如果能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 把生活中的小现象、小事件、小故事作为切入口, 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整合起来, 将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如在教学《经济生活》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我制作了这样的微课:

班上几个好朋友的生日快到了, 小雯开始为送什么样的生日礼物而烦恼。

烦恼一:小琪买东西喜欢追赶潮流, 最近流行的什么才是她喜欢的呢?

烦恼二:小铭他这人挺怪的, 与众不同, 买个牛仔裤上面还得带洞洞的, 买什么才能让他感觉突出个性呢?

烦恼三:小昊这人买东西不喜欢合适的, 只喜欢贵的, 我买什么才会让他觉得有面子呢?

烦恼四:小菲喜欢物美价廉的商品, 不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她最近需要什么呢?

问题探究:分别是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影响了小琪、小铭、小昊、小菲这四位同学的消费行为?你赞成谁的消费行为, 请说出你的理由;你不赞成谁的消费行为, 也请说出你的理由。根据学生的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四种消费心理, 并链接到表格, 分析四种消费心理。

以学生身边常见的小现象为抓手设计微课件,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引领学生讨论、分析、总结, 在微现象中学, 在微现象中悟, 能让学生在真实典型的案例中理解“显性知识”, 关注“隐性知识”、“默会知识”, 进而帮助学生获取信息, 提升能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创新形式:让微课设计精彩呈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 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某著名特级教师也提到“审美感受的愉悦, 影响着儿童的想象、联想、情感及行为动作。因此一切教学活动中, 美无处不显示出一种积极的驱动, 无处不产生对儿童智慧的启迪, 对儿童心灵的润泽。”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五种感官中, 就学习效率而言, 最高的是视觉 (占83%) , 其次是听觉 (11%) , 所以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电教手段最具视觉冲击力, 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微课具备图文并茂的特点, 这一特点与高中生的视觉驻留规律、认知特点、兴趣特长有着较高的契合度, 教师可充分挖掘微课这一优势, 用形象、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呈现, 让学生在美中感悟。如在教学《文化生活》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 图片演示 (背景音乐为《爱我中华》) : (1)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千变万化的“龙”字;汉字的演进图示; (2)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四大名著、国画、戏曲、舞蹈; (3) 名扬世界的工艺:中国瓷器、四大发明、园林设计。这样, 用丰富绚丽的图片和文化辉煌的历史感染学生, 图片演示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花》, 问题设计: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 为什么?试着将这首诗翻译成英语, 看看能否有诗中的意境?试比较这首诗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感情有何不同?教师总结:同样是写菊, 在不同文人的笔下, 在不同的文章里, 所渲染的色彩不同, 情感的浓淡不同, 内涵的分量也不同。可见, 中国文学凸显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独树一帜。

三、凸显主题:让微课设计准确定位

微课不同于传统课堂, 时长一般为5~10分钟。微课虽简短, 但对“精”的要求很高, 它要以最短的时间、用最有效的方式讲透关键问题。在制作微课时必须主题突出, 指向明确, 结构紧凑。一节微课只需透彻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或技能, 围绕这个问题讲明、讲细、讲透即可。微课的主题可以是:设计新颖的案例用于新课导入;对重点难点疑点做点拨;总结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等等。如在总结主观题典型例题时, 教师可以将微课设计划分为这样几个模块:体现类、反映类、因果类、措施类、意义类、认识类、启示类、依据类、图表类、综合探究类。以图表类为例, 先展示例题以及学生的解题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 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图表题的解答规律, 即要做到“三看”:一看图表标题, 标题中心词往往是本题要分析的主要问题;二看图表内容, 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三看表注 (备注) 。表注使图表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 而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要做到“两比较”:“横向比较” (通常比差距) 、“纵向比较”。解答规律揭示后, 再展示相关联的同类型例题进行进一步分析, 以引导学生探究提升。

《微课程的应用实践与思考》标准化测试题 篇3

关键词: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探究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虽然到了近代乃至现代,化学的飞速进步已经产生了各种新的研究方法,但是实验方法仍然是化学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

一、新一轮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已启动实施,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几个转变

1.从只注重实验操作能力向培养实验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并重改变,改变以往“教”设计实验变为“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这就是所谓化学实验的探究法。转变教材中引入设计了许多贴近现实生活、语言通俗易懂、启迪学生思维的有趣化学问题,创设了生动形象的化学

情景。

2.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要求,旧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大多数变为学生探究性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开拓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眼界;同时增加了“思考与交流”栏目,以及许多取材容易、简单易操作的课外小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拓展了实验的空间,使得这些实验的开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开出率。这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了他们探求未知世界奥秘的兴趣。

3.从只注重理论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转变,更加重视化学实验与生活与技术的联系,注重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课内学习转变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模式,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生活化,进一步加强了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欲望。

4.教材中还设计了许多“资料卡片”及“科学视野”,其本质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科学的化学学习方法,使他们从小就树立学科学、用科学并为科学献身的

精神。

二、新化学教材的设置编排特点

1.栏目设置丰富多彩。主要有实验探究、学与问、资料卡片、课外实践活动、习题设置与归纳整理等多个栏目,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材料多样性、实践探究性、实验开放性以及思维拓展性。

2.新教材化学知识学习图表众多,实验构图清晰准确、科学规范,充分体现了化学这门学科的直观性与严谨性。

3.教材具体教学内容的主要大标题都以醒目的蓝色标示,给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觉,既体现了编者的精心设计,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思维变化结合得更加紧密,又突出了化学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思维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从以上对化学新编教材的编排特点分析中可以看出,新教材的确突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凸显了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拓展了化学实验的内容与范围,实现了化学实验由传统的课内既定内容实验向课外开放的、具有探究性、创新性的“大实验环境”的彻底转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有效地渗透了多种化学学习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指导学生做好课外探究实验,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作为教学中起引领作用的教师,要用心体会教材编写的意图,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扎实做好教材要求的必做实验,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探究实验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以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这是化学家解决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也是中学生解决化学问题常用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仅凭教材中编排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时间、实验量毕竟有限,还因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智力差异、动手操作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使所有学生都能准确有效地完成实验要求,达到实验的真正目的。其次,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验仪器、实验药品、实验场地(实验室)都是由专人保管、按定额配置的,不便于个别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实验探究。从这一点来看,化学课外探究实验正好弥补了上述实验仪器、药品、场地问题带来的不足,化学课外探究实验具有取材容易、时空应用灵活便利、能有效拓展思维的优点,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而要真正做好课外探究实验,在实际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切实做好对学生实验方法的指导。学生在实验时,由于自身知识以及实际操作经验有限,实验过程中难免有不够正确的实验操作甚至有不成功的地方,这时教师要适时地给予点拨、指导,否则不仅会造成一些意外的实验操作事故,还可能极大地打消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

2.充分加强对课外探究实验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力度。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有布置,还得有检查,对每个学生的课外实验活动要予以准确的评价,既要充分肯定做得好的学生,每个学生做得好的地方,也要及时对学生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予以纠正,但绝对不能挫伤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

3.课外探究实验活动的形式要多样丰富。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利用课外探究实验,在课余时间也要多举办课外实验探究比赛,并把其中好的探究实验作品推荐给实验室陈列保管,并鼓励做得好的学生多参加学校、县、市、省级科技局举办的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这既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我校在这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每年由市、省科技局举办的科技创新大赛,我校师生不仅参赛作品多,每年获奖人数也是不少的。

四、设置实验习题,拓展化学课外实验渠道

一般化学习题的解答都是学生充分运用所学化学概念、规律分析推证出来的,但对于比较复杂的一些问题,学生对分析推论的结果存有疑惑,不是十分确定。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借助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肯定的答案、正确的结论。比如,在讲到碱金属时,先叫学生写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般学生都能正确解答,然后再要求学生写出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果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写错,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实验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潜意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兴趣。

总之,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的内涵是丰富的,范围是广泛的,意义也是深远的。新编初、高中化学教材为我们开展这一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实际上就是对学生探究实验、科技创新能力的多角度、深层次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在这些方面既不能要求过高,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把它与学生的实际实验操作能力、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陈懿.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育,2012(10).

(作者单位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微课程的应用实践与思考》标准化测试题 篇4

正确

2、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要对大小、多少、长短、早晚等进行计量,从而产生了„结绳记事‟、„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谓之掬,两手谓之溢‟、„迈步立田‟等一些最简单的计量标准。

正确

3、人类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的制作,都会有“操作规程”,各个部落都会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神话传说”,这些都是长期实践过程中,人们在对世界和自身的探索中形成的。

正确

4、谈到现代标准,则更多人会认为那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是要通过规模化生产以解决“短缺”的问题。零部件标准化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奠定了基础,“福特制”为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的管理制定了基本规范。错误

5、“标准”作为一种“产品和服务”需要遵从市场规律,在如何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上,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标准化”是一个具有需要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和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有机系统,任何违背其中基本规律的“标准化”都难于取得实效。

正确

6、世界各国越来越意识到,标准对于提升本国竞争力的重大意义,“规则的制定权和话语权”往往决定着市场的走向。这是一个进步。但,“标准的双刃剑”性质往往会使得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以“标准”为手段,谋取“超额利润”,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盘剥。从大的方面说,这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秩序和规则的制定(也是一种标准)更多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协商一致”愈加困难。不过,“多赢”理念,已经为更多有理性的人们所接受。正 确

7、如果说“现代标准”是为了适应机械化大规模生产,以解决“短缺”问题的话,那么“后现代标准”就是为了适应“智能制造”、“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生产方式以解决“过剩”的问题,或者说在“统一之中的多样性问题”。用标准引领人类高质量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正确

8、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标准化领域最重要的拓展一是在服务领域,二是在社会责任领域。

正确

9、从ISO的角度看,ISO26000的制定促进了社会责任领域共识的形成,包括对社会责任定义、理解、原则、核心主题等的理解和认识,并开创了ISO标准制定史上新的篇章,将标准从技术领域扩展到人权、劳动标准等社会领域,为统一全球社会责任的定义及其理解搭建平台,并扩大其在社会责任领域标准制定的影响力。

正确

10、标准化工作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问题。

正确

11、在标准体系上,逐步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正确

12、标准系统建成之后不能一劳永逸,需要通过人对它进行管理和调整,才能使它保持同环境的适应,离开了人的管理,标准系统是不可能存在和发展的。

正确

13、标准系统的管理主要应用以下几个原理:系统效用、结构优化、有序原理、反馈控制、PDCA循环、持续改进等。

正确

14、英国标准化专家桑德斯认真总结了标准化活动的过程,将其概括为制定、实施、修订、再实施标准的过程,同时提炼了标准化的7项原理。正确

15、桑德斯原理明确地提出了标准化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秩序规范有序。

错误

16、松浦四郎在1972年出版的《工业标准化原理》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他的理论观点,提出了19条标准化原理。

正确

17、标准化不仅是经济活动,更需要政府主导。错误

18、我国标准化专家提出了四项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即系统效应原理、结构优化原理、有序发展原理和反馈控制原理。

正确

19、标准系统的生命力就在于持续改进,不管是系统优先、优化结构、发展有序还是循环控制,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都需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正确

20、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日本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标准化管理,即按照计划(P)、执行(D)、检查(C)和行动(A)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下去的科学程序。

错误

21、标准化方法与标准化对象的性质关系不大,某种意义上无论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标准化对象,标准化的方法是基本不变的。

错误

22、参数的选择与分级要依据标准化对象自身的特性、技术继承性、使用方便性、综合经济性等确定。正确

23、“数据采集、处理、解释”是一切标准制定的基本技术路径和方法,依据“标准化对象”的不同而不同。正确

24、企业标准体系以技术标准为主体,还应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正确

25、团体标准是由团体按照团体确立的标准制定程序自主制定并由权威机构批准发布,由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

错误

26、企业标准要求低于国家标准。

错误

27、模块化主要是针对复杂系统(产品或工程)开展的标准化形式。模块化通常包括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生产和模块化装配。

正确

28、选择并确定综合标准化对象是综合标准化工作的首要环节。在选择和确定对象时通常要从“是否有意义”、“是否必要”、“是否可能”等方面认真权衡,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

正确

29、GB 13016—2009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中指出:“标准体系表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排列起来的图表。”

错误 30、产品标准是从制定标准的客体——产品而定义的,企业标准是从指定标准的主体——企业而定义的。产品标准和企业标准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容的关系。

正确

31、产品标准中的规范性技术要素一般包含: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要求、抽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和标签等方面的要素。

正确

32、服务标准是伴随着“服务经济”时代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标准类型。正确

33、“标准化+”政务服务模式,将标准化“精简、统一、协调、优化”的特点与政务服务管理所要求的“公平、规范、高效”等理念有机贯穿起来,让抽象的行政行为具体化、模糊的过程明晰化,为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提供了易操作、可管控的方式和手段,防止了行政行为的随意性,保证了各项工作不因环境的变动导致服务质量改变,不因服务对象的不同造成工作质量的降低。

正确

34、“人”的标准,首先是“人”作为标准化对象的界定。他(她)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具有“职业属性”的人。标准化的目标不同,标准的制定也就不同。

正确

35、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是一种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职业行为的规范化,它反应的是具体工作事项的工作标准。

错误

36、GB6565-1999《职业分类与代码》中,为每个职业的大、中、小、细类建立了代码,用GBM表示。

正确

37、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正确

38、职业资格标准在整个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中处于龙头位置,起着导向作用。它引导着职业教育、职业培训、鉴定考核、技能竞赛等活动,其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一个统一的、符合劳动力市场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的职业标准体系,对国家职业技能开发事业的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和影响。

正确

39、组织应提供安全的环境,组织的安全系统应有效开展事故预防、检验、故障根源分析和恢复等活动。

正确

40、以卓越绩效准为例:组织标准技术要素包括体现在7个类目之中的11个核心价值观。其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包括必须下级服从上级。

错误

41、现代标准体系诞生以后,开始关注的是产品、产品质量,后来随着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标准组织开始关注服务标准的标准化工作。再后来,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不仅关注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问题,也开始关注这些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组织的质量和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可以说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业务领域随着“社会需要”而不断拓展。

正确

42、标准最重要的是要落实,而在执行中就涉及奖罚机制和制度的配套。正确

43、标准主要用于考核。

错误

44、ISO在综合提炼当代质量管理实践经验及理论分析基础上,确立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正确

45、完整的产品质量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个方面。正确

46、社会责任标准的适用对象为“企业”。

错误

47、社会责任的核心主题包括:公民和政治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民主管理和集体协商等。

正确

48、政府—市场—社会是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主线,各国有不同的做法,但总的趋势是政府引导、监督与市场为主和社会参与。

正确

49、要建立全社会的标准体系,单靠哪一方面都不行,必须把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比如美国是以自愿性标准为主的国家,但其国内原来有600多个民间标准化机构,在参与国际标准竞争时,难以形成共同声音,于是由政府出面整合了这些机构,组成了美国标准化协会,形成了美国国内标准化的合力。正确

50、在标准制定环节,标准作为一种产品,其消费者的参与度不高,不会影响标准的质量和标准的执行。

错误

51、认证认可是合格评定的两项基本活动。认可是认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第三方合格评定机构的实施能力予以确认,认证有效性控制是认可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

正确

52、通过建立全球协调一致的质量标准、合格评定标准以及互认协议,可为国际贸易中的各方提供方便。正确

53、认证是与产品、过程、体系或人员有关的第三方证明,认证适用于所有合格评定对象。

错误 54、2016年9月9日到14日,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在北京召开,这个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国际标准化机构的全体大会时隔15年再次走进中国。

错误

55、国际标准被视为世界通用的“技术语言”,已成为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有力工具。

正确

56、标准的制定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以前是先有成熟技术,在该技术的基础上制定标准。现在是标准先行,通过标准来引领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正确

57、各国和地区均把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作为一个重要目标,都在争取标准化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正确

58、各国和地区均把加强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作为战略措施的重点。

正确

59、各国和地区都十分重视科技研发中的标准化建设。科技研发与标准化建设联系十分紧密。在制定具有引领性的国际标准和促进研发有效展开方面,标准化的政策、研发人员的意识都十分重要。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均出台了鼓励科研人员参与标准制定的政策措施。

正确

60、各国和地区均合理安排财政资金投入,以支持标准化工作。

错误 61、我国标准化活动的资助模式主要依赖于政府经费,未来的标准资助模式可借鉴美国模式,即强调标准资助模式的多元化,促进标准资助的市场化。

正确

62、各国和地区均强调“事实标准”的重要性。“„事实标准‟是在产业发展领域通过市场的竞争而形成的标准,它虽然没有法定标准那样的形式和行政的权威性,但它却是在竞争中通过控制市场来确立技术主导地位的,因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灵活性。”

正确

63、伴随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企业IT系统的云化将成为大趋势。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应用需求对厂商提出更多开放、合作的要求。

正确

64、深圳市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形成技术标准联盟。

正确 65、“标准孵化工程中心”已纳入到北京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创新技术支撑工程,通过构建标准、专利、人才的孵化机制,集成标准化、知识产权、检测、认证等服务,为深圳企业提供高端集成式服务平台。

错误 66、2013年新年伊始,一个与标准化工作相关的议事协调新机构在上海市诞生了,这就是全国首个由地方政府设立的标准化委员会。

错误

67、某种意义表明“标准化”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对“秩序”和“规则”的要求,也是世界“本质存在的秩序和规则”的必然反映。

正确

68、需要对“标准化的基础理论”加以扩展——由技术层面扩展到公平与效率层面。正确 69、经济层面的标准化,简言之是对效率的关注。社会层面的标准化,简言之就是对公平的关注。正确

70、从技术层面看,基础性、公益性、保障性的标准应当多样化。

错误

71、过去标准制定更多是政府的事,现在则更多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要面向市场,标准也像商品一样,多品种,多规格地适应市场需要,市场的选择成为标准这个产品的生命力和价值的体现。

正确 72、标准化与创新的关系是标准化是创新的重要条件之一,正确地理解和实施标准化不仅不会妨碍创新,恰恰会促进创新。

正确

73、知识产权中的()版权和商标权与标准有着密切的关系。B:专利权 74、标准与专利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标准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标准的内容涉及()的问题; C:专利 75、为谋求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专利技术的整体构成及相关参数确认,成为与其相适应的产品或服务的新技术标准,是一个重要的()。A:发展方向 76、到了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第二个10年,由于软件技术、电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使得互联网()在建立时无法回避专利技术,几乎所有的技术都被专利所覆盖。B:相关标准

77、标准化组织本身也意识到,综合运用()对科学地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例如,加强对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各种文件的版权管理,不仅有利于标准化组织以更多的形式(包括互联网)宣传其工作成果,更能获得一定的财政收入,以支持标准化组织实现其各项工作目标。A:知识产权政策 多选题

1、质量标准技术要素包括:()()()。答案是“ACD”

2、标准的标准就是标准制定的依据和制定标准要达到的目标。以服务标准为例,服务标准的编写要符合()、()、()和(),还要符合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答案是“ABCD”

3、按标准的强制性分类,标准可以分为()()。答案是“AC

4、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标准可以分为()()()。答案是”ABC“

5、按标准的适用范围分类,标准可以分为()()()()。答案是”ABCD“

6、标准化的方法原理有()()()。答案是”ABC“

7、标准化的管理原理有()()()。答案是”BCD“

8、标准化基本方法包括:()()()()。答案是”ABCD“

9、采标的方法有:()()。答案是”AC“

10、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分为:()()()。答案是”ABD“

11、标准参数的制定方法主要有:()()()。答案是”ABC“

12、综合标准化的基本原则包括:()()()()。答案是”ABCD“

13、产品标准编写的依据:()()()答案是”ABC

14、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编写企业产品标准:()()()。答案是“ABD”

15、服务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及相互关系:()()()()。答案是“ABCD”

16、职业标准体系一般有:()()()的层次划分。答案是“ABC”

17、人员标准编写技术过程包括()()()()。答案是“ABCD”

18、企业中广泛采用的通用型体系标准主要包括:()()()。答案是“ABC”

19、以卓越绩效准为例:组织标准技术要素包括体现在()个类目之中的()个核心价值观。答案是“BD” 20、管理与工作标准技术要素包括:()()()()等。答案是“ABCD”

21、工作标准的内容和制定方法有:()()。AB

22、技术标准又可以分解为:()()()。答案是“ABD” 23、015年6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社会责任系列国家标准。系列标准包括:()()()。答案是“ABC”

24、中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参与和协同推进的特点。答案是“BCD”

25、国标适合()、()、()的标准制定。答案是“ACD”

26、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对应关系一般包括:()、()、()()答案是“ABCD”

27、《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提出:企业根据需要自主制定、实施企业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答案是“AD”

28、合格评定制度是()和()为主要形式的制度。AC

29、合格评定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检测、认证、()等或它们的组合。答案是“AB 30、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战略全面实施,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标准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标准服务发展更加高效,基本形成市场规范()、公共利益()、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新局面。„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力大幅提升,我国迈入世界标准强国行列。答案是”ABCD“

31、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企业标准()的作用充分发挥,在技术发展快、市场创新活跃的领域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团体标准。答案是”BCD“

32、通过改革,把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由6类整合精简为4类,分别是()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分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答案是”ABCD“

33、ISO标准文件类型主要包括国际标准(IS)、()、技术规范(TC)、可公开提供的规范(PAS)、()和国际研讨会协议(IWA)。答案是”BD“

34、在ISO制定的《ISO战略规划(2005-2010)》的标题为“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标准”其战略目标包括:()()、()、()。答案是”ABCD“

35、IEC在《IEC标准化战略(2008-2011)》的总体目标是:IEC标准是开启全球贸易的金钥匙。其战略目标包括:()()、()、()答案是”ABCD“

36、经济层面的标准化,简言之是对效率的关注。还包括更广泛的意义,如:公平性、可持续发展性,用现在的表述就是五大发展理念:“()()()()”。答案是”ABCD

37、按照制定标准的宗旨和标准制定机构的权威性不同,标准可以分为()和()。答案是“AC”

38、公标准也称(),是政府标准化组织、政府授权的标准化组织或政府缔约形成的超政府标准化组织制定、颁布或认可的标准。公标准的制定需要满足(),往往可以向任何标准相关方开放。答案是“AC”

39、公标准属于公法()调节的范围,私标准属于私法()调整的范围。答案是“AD 40、从理论和政策实践角度看,标准体系基本上有两大主线:一是()主线、二是()主线。价值性主线涉及的是标准体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科学性主线涉及的是如何提高效率 答 案是”BC“

4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标准体系可以分为:()()()()。答案是”ABCD

42、为确保国际标准在保证()、()和()等方面的作用,要求国际标准化机构指定大量产品标准,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标准,信息技术标准以及管理标准。这些标准被各国广泛采用,有效地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良好秩序。答案是 “ACD”

43、目前ISO认可的其他国际标准组织共有49个,其中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计量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等。答案是“AC” 44、44、我国于198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进一步确定了我国的标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框架。

45、B:标准化管理体制 46、45、2015年3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提出:“加快()建设,做好标准化重大改革与标准化法律法规修改完善的有机衔接; ——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工作,提出法律修正案,确保改革于法有据。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47、A:标准化法治 48、46、我国标准化管理实行由政府主导的()和分工协作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49、C:统一协调 50、47、《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提出: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51、A:市场自主制定 52、48、()是由团体按照团体确立的标准制定程序自主制定发布,由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定义中的团体是指具有法人资格,且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能力、标准化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

53、B:团体标准 54、49、按照国务院授权,在()管理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C:国家质量监督检验

55、检疫总局 56、50、在标准管理上,对()不设行政许可,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B:

57、团体标准 58、51、认证是由()对产品、服务或体系符合特定要求而做的书面保证(即认证证书)。

59、C:独立第三方机构 60、52、《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 61、A:基础性 62、53、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新增500个以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新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质量及效益评估的比例达到()以上。63、B:50% 64、54、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数量持续增长,参与和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数量达到国际标准制修订总数的()。65、B:50% 66、55、新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质量及效益评估的比例达到()以上。67、B:50% 68、56、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标准互认工作扎实推进,主要消费品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以上。69、A:95%

57、制定和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深圳市实施()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一项重要举措。C:自主创新 提 交

58、《深圳市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纲要(2011-2015年)》,这是国内首部标准化与()结合的战略纲要。该纲要明确了下一阶段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的各项任务和措施。B:知识产权

59、《深圳市企业标准联盟管理办法》。该办法为企业标准联盟的发展提供了指引。目前我市先后组建了“新能源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电子商务企业标准联盟”、“数字对讲机企业标准联盟”、“LED产业标准联盟”等9家产业标准联盟,制定了100余项联盟标准,其中上升为()、行业标准的29项。A:国家标准

60、北京市大力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不断创新,发挥标准对()的“硬约束”作用,引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向高质量。B:质量

61、首标委的设立,是北京市落实()和首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北京市在标准化工作机制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创新。A:《质量发展纲要》 62、2015年10月,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筹建工作通过国家标准委组织的专家验收,成为全国首个完成筹建的基地。D:(中关村)

63、标准化的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通过建立最佳秩序来实现效益最大化。A:最佳秩序

64、标准化是一项活动、一个过程,包括标准的()、发布、实施,以及标准制定前的研究和标准实施后的修订。A:制定

65、标准化的对象是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的条款。B:重复使用

66、标准与法律法规同属于()。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首先,标准的制定不应与法律法规相冲突,这是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之一。其次,标准是对法律法规的补充。第三,标准与法律法规相辅相成。第四,标准的编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五,强制性标准是技术法规的主要表现形式,技术法规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A:规范性文件

67、问题意识和顾客导向是标准化原理的重要原则,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它可以避免“()”的倾向。A: 为定标准而定标准

68、标准化工作的激励机制关键在于“(),并且增进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B:标准有用 69、2008年出版社的《标准化与经济增长——理论、实证与案例》:近30年来,我国标准数量每增加1%,经济增长()%。C:0.79 70、日本标准化以()为主导,政府部门组织管理国家标准化工作,实行政府引导、有计划地与市场相结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国家的标准化机构就是政府,一方面直接组织技术委员会制定标准,另一方面委托民间标准化机构组织制定标准。A:政府

71、美、英、德的政府不主导()的制定,不操控任何一个民间标准化组织,但积极支持民间标准化的发展。政府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对民间标准化活动进行间接监控。例如:制定政策,签署合作协议;政府参加民间组织的标准化活动;政府立法中引用民间组织制定的自愿性标准。C:自愿性标 72、标准化作为创新的平台集中体现在:技术积累的平台、提高创新效率的平台和()。C:创新扩散的平台 73、知识产权中的()版权和商标权与标准有着密切的关系。B:专利权 74、标准与专利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标准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标准的内容涉及()的问题; C:专利

75、为谋求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专利技术的整体构成及相关参数确认,成为与其相适应的产品或服务的新技术标准,是一个重要的()。A:发展方向 76、到了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第二个10年,由于软件技术、电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使得互联网()在建立时无法回避专利技术,几乎所有的技术都被专利所覆盖。B:相关标准

77、标准化组织本身也意识到,综合运用()对科学地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例如,加强对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各种文件的版权管理,不仅有利于标准化组织以更多的形式(包括互联网)宣传其工作成果,更能获得一定的财政收入,以支持标准化组织实现其各项工作目标。A:知识产权政策 多选题

1、质量标准技术要素包括:()()()。答案是“ACD”

2、标准的标准就是标准制定的依据和制定标准要达到的目标。以服务标准为例,服务标准的编写要符合()、()、()和(),还要符合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答案是“ABCD”

3、按标准的强制性分类,标准可以分为()()。答案是“AC

4、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标准可以分为()()()。答案是”ABC“

5、按标准的适用范围分类,标准可以分为()()()()。答案是”ABCD“

6、标准化的方法原理有()()()。答案是”ABC“

7、标准化的管理原理有()()()。答案是”BCD“

8、标准化基本方法包括:()()()()。答案是”ABCD“

9、采标的方法有:()()。答案是”AC“

10、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分为:()()()。答案是”ABD“

11、标准参数的制定方法主要有:()()()。答案是”ABC“

12、综合标准化的基本原则包括:()()()()。答案是”ABCD“

13、产品标准编写的依据:()()()答案是”ABC

14、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编写企业产品标准:()()()。答案是“ABD”

15、服务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及相互关系:()()()()。答案是“ABCD”

16、职业标准体系一般有:()()()的层次划分。答案是“ABC”

17、人员标准编写技术过程包括()()()()。答案是“ABCD”

18、企业中广泛采用的通用型体系标准主要包括:()()()。答案是“ABC”

19、以卓越绩效准为例:组织标准技术要素包括体现在()个类目之中的()个核心价值观。答案是“BD” 20、管理与工作标准技术要素包括:()()()()等。答案是“ABCD”

21、工作标准的内容和制定方法有:()()。AB

22、技术标准又可以分解为:()()()。答案是“ABD” 23、015年6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社会责任系列国家标准。系列标准包括:()()()。答案是“ABC”

24、中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参与和协同推进的特点。答案是“BCD”

25、国标适合()、()、()的标准制定。答案是“ACD”

26、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对应关系一般包括:()、()、()()答案是“ABCD”

27、《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提出:企业根据需要自主制定、实施企业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答案是“AD”

28、合格评定制度是()和()为主要形式的制度。AC

29、合格评定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检测、认证、()等或它们的组合。答案是“AB 30、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战略全面实施,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标准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标准服务发展更加高效,基本形成市场规范()、公共利益()、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新局面。„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力大幅提升,我国迈入世界标准强国行列。答案是”ABCD“

31、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企业标准()的作用充分发挥,在技术发展快、市场创新活跃的领域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团体标准。答案是”BCD“

32、通过改革,把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由6类整合精简为4类,分别是()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分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答案是”ABCD“

33、ISO标准文件类型主要包括国际标准(IS)、()、技术规范(TC)、可公开提供的规范(PAS)、()和国际研讨会协议(IWA)。答案是”BD“

34、在ISO制定的《ISO战略规划(2005-2010)》的标题为“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标准”其战略目标包括:()()、()、()。答案是”ABCD“

35、IEC在《IEC标准化战略(2008-2011)》的总体目标是:IEC标准是开启全球贸易的金钥匙。其战略目标包括:()()、()、()答案是”ABCD“

36、经济层面的标准化,简言之是对效率的关注。还包括更广泛的意义,如:公平性、可持续发展性,用现在的表述就是五大发展理念:“()()()()”。答案是”ABCD

37、按照制定标准的宗旨和标准制定机构的权威性不同,标准可以分为()和()。答案是“AC”

38、公标准也称(),是政府标准化组织、政府授权的标准化组织或政府缔约形成的超政府标准化组织制定、颁布或认可的标准。公标准的制定需要满足(),往往可以向任何标准相关方开放。答案是“AC”

39、公标准属于公法()调节的范围,私标准属于私法()调整的范围。答案是“AD 40、从理论和政策实践角度看,标准体系基本上有两大主线:一是()主线、二是()主线。价值性主线涉及的是标准体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科学性主线涉及的是如何提高效率 答 案是”BC“

4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标准体系可以分为:()()()()。答案是”ABCD

42、为确保国际标准在保证()、()和()等方面的作用,要求国际标准化机构指定大量产品标准,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标准,信息技术标准以及管理标准。这些标准被各国广泛采用,有效地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良好秩序。答案是 “ACD”

组织部门微博问政的实践与思考 篇5

1、组织部门微博问政的背景

2、组织部门微博问政的有益做法

3、组织部门微博问政存在的瓶颈问题

4、组织部门微博问政的理性思考

写法思考: 背景(1500):

结合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形势,说下网络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点出微博是当今快节奏社会形势的必然产物。

根据微博自身的特点:原创性、碎片性、平等性、直接性、微动力性,说出微博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结合其即是当今快节奏社会形势的必然产物,又对我们生活有着越来越多的影响,切入文章主题:组织部门需要借助网络开展微博问政,进行一种自身宣传、工作交流等。

有益做法(2000):我认为这一块应凸显出官方微博的作用,着重体现我们用这个微博取得的一些成效。

1、宣传政策、工作,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2、服务群众,及时解决群众困难

3、收集民意、沟通、交流的平台

4、组织部门间工作经验交流的一个平台 做法:

1、建立常态的运营维护机制。比如:定人员、设栏目、收集更新信息。

2、政务信息的公开、解答。

3、将民间元素融入到官方微博中。

瓶颈问题:

1、开而不用、利用率不高、用作私人微博

2、正常使用的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唯单向发布观、唯正面发布观、唯有利信息观、唯粉丝数量观

这些问题存在,使得脱离了原先开设官方微博的宗旨。

理性思考:

1、本着开设官方微博是组织部门工作延伸的宗旨,利用这个平台将组工工作进行开展。

2、做好定位。明确组工微博要起到何种作用。

3、运行过程中,要公正客观对待粉丝提出的任何问题。

4、及时自省,检讨工作中存在的遗漏。听取网名的意见,正确的及时整改;不是妥当的意见,我们也要做好及时的相关的解释工作。……

(三)官方微博的价值功能分析

第一,官方微博是政府与公众交流互动的“新桥梁”。

传播的意义在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数字时代,传播开始向其本性回归——回归人权。一种新媒介的形成必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个人生活方式和态度的转变。数字化传播强调了个人的主体性并使传播成为一种主体间平等对应的客观存在。“微博”就是一种能很好满足普通受众传播愿望的载体,而政府通过搭建官方微博这一平台,在民情民意的表达和收集方面,任何网民通过网络都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得人人都拥有了话语权。官方微博的流行,调动了百姓参与公共事务、共商国事的积极性。日前,中国网民人数己接近4亿,网民的声音代表着社会各个层面的意见,反映的问题也汇集了民间智慧。因此,如果更多的政府及部门能开通微博,对社会新事物保持敏锐,及时和公众保持沟通,在管理和执法过程中有效地消除和公众之间的误解,让市民反映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密切关注百姓生活,知民所需,察民所喜,从而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及透明度。自2010年10月20日“厦门警方在线”微博正式开通,在短短半个月里,小到向公安局局长咨询办暂住证,大到提议警务环节改革、举报犯罪集团,警民之间的互动热络展开。在国外,微博也被不少政府和领导人重视,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智利总统皮涅拉等均开通微博问政。上述例子表明,在我国,官方微博正为政府与民众“牵线搭桥”,成为政府与公众交流的一座“新桥梁”。

第二,官方微博是公众便捷表达诉求的“扬声器”。

官方微博作为传递信息的一种载体,在信息传递方面对其他政府媒介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并且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在中国社科院 2009 年 12 月出版的《社会蓝皮书》中,勃兴中的微博被评价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官方微博的迅速传播促进了公众知情权与参政权的发展,开辟了言论自由的新局面。官方微博改变了传统媒介中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缺乏足够主动权的局面,其通过网络提供的交互式人机交流界面和信息超文本链接,为互动传播提供了便捷之路,为公众提供了较大的主动权,任何人都有权利平等地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与传递者,从而充分地保障公众的言论自由权。可以直言,自由的表达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它是社会维持与健全民主政治的必要手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这种思想自由与言论自由将推动知情权与参政权的发展,从而为人类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官方微博的兴起与发展,使得其成为了公众便捷表达诉求的“扬声器”。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治生产、政治运作、政治参与、政治社会化的方式,使政治生活更民主、平等和自由。

第三,官方微博是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进步的“助推器”。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政治发展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中,在政治观念层面,主要表现为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和政治情感的更新变化。如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正义、共和、法治等思想观念的形成、普及和发展,以及人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普遍增强等等。当下,网络日益成为执政者与民众交流互动的言论场。政府作为实现民意和捍卫民权的授权载体,公众有权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各项公职行为进行全面监督。政府只有秉着开诚布公、坦诚相待的态度,认真接受民众的监督,方能彰显出民本政府民主、自由、平等和法治的政治文明。政府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就是必须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颁布实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对于官方微博这一新兴传播载体,也应当在此载体上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具体规定,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通过官方微博这一开放的平台,让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开展有效的参政议政,这种互动式的公共性活动可以有效地防止政府作出违背民意的决策,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官方微博的开通为政府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法治实践,及时了解民

意民愿,采取符合民众呼声的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渠道。官方微博的有效运行,实现了政府与民众双方信息的公开,促进了民众所提问题的解决,彰显了政府的民本形象,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从而成为了政府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进步的“助推器”。

第四,官方微博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稳压器”。

微课程的教学与应用学习心得 篇6

所谓“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程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在学习过程中,微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

尽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经济条件不可能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通过学习,我认识了微课程,知道了微课程具有以下的优势: 1.短小精巧,使用方便:

从微课程的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2.篇幅较短,内容精简:

微课程的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3.目标明确,主题突出、。

在微课程组成上,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4.资源多样,情境真实

微课程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我们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效果。

5.来自教学第一线的研究、原味创作、趣味实施。

对于课程来说,它内容的微小,因而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

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6.学习成果简化,传播多样。

因为微课程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可以在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等。

7.学习成果反馈及时、针对性强。

微课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具有即时性。

《微课程的应用实践与思考》标准化测试题 篇7

一、小学国学教育的意义

1. 传承中华文化, 加强小学生的文化底蕴

国学是从古代庄子、孟子以及孔子等一些重要学说的基础上传承下来的, 渐渐的沉淀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在现代的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国学的一些重要著作而言, 它们所提倡的精神和人类的普世价值是相辅相成的, 而且它们还是中华人民的精神文化遗产, 正是因为这样, 使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重要的价值。在上个世纪的教育过程中, 主要依赖于科学世界, 其教育内容基本上任由科技理性进行支配, 教育人文意义的缺失导致文化化人成为了幻影。而文化化人的关键是知识的文化基础和底蕴,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传承, 从而增加小学生的文化底蕴, 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基础。

2. 弘扬民族精神, 提高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 其传统文化是最重要的标志, 民族与民族间区别的本质就是文化和传统之间的区别。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得知, 如果某个民族丢失了自身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 就会受到其他民族和国家的瓜分, 所以说, 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扬有着直接的联系。上述内容与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开发有一定的关联,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从根本上弘扬民族精神, 而且它并不是在学者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 是基于较强的社会需求而产生的, 提高了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实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新建设。

二、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1. 小学国学课程模式的建设

(1) 分科课程模式的建设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专门开设一门小学国学课, 规定教学课时、教师以及教材等, 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学习, 具体的学习内容可以是国学校本课程中相关内容的诵读。教师在建设校本课程时, 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能力来进行诵读计划的制定, 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在学生诵读时将相关内容在多媒体中呈现出来, 可以插入一定的图片、动画以及文字等, 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使小学生充分掌握国学课本中的相关知识。比如, 某学校的教师在进行《三字经》校本课程的建设时, 就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诵读, 在学生读到“融四岁, 能让梨”时, 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孔融让梨”的画面, 使学生有一宗感同身受的感觉, 进而产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下, 小学生能够非常容易的完成小学国学课程的学习, 而且其阅读量也会大大提升, 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学科渗透模式的建设

在进行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建设时,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每个学科中, 比如, 某学校的教师在美术学科教学过程中, 进行了国画课的渗透, 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 搜索了一些相关的信息和资源, 在美术课中向学生展示, 从而加强了学生的民族思想和精神, 实现了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还有很多传统文化可以在其他学科中渗透, 如体育学科中渗透武术课、音乐学科中渗透舞蹈和器乐课以及思想品德学科中渗透礼仪课等。比如, 某个学校在进行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时, 教师可以在艺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古典乐、传统戏曲以及国际名画的渗透, 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播放一些古典音乐, 进而陶冶他们的情操, 对其产生熏陶作用, 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爱国精神。

2. 课程资源的多样化和实时化

在当今知识快速发展的时代, 小学国学课程的教材内容不断更新, 其课程体系也要及时调整, 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小学国学课程教学资源的多样化。传统的课程资源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而信息技术、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络等, 可以储备大量的课程资源, 促进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进而实现课程资源的多样化和实时化。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资源, 其中可以包括文字、视频以及CAI课件等。比如, 在小学国学《三字经》的校本课程开发时, 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 来刺激学生的感官, 提高小学国学课程的学习效果。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中的信息资源也实现了有效的丰富, 网络中关于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资源的数量有很多, 覆盖了多个区域, 教师可以直接利用网络上面的资源来进行小学国学课程的教学, 实现课程资源的丰富化和多样化。在《弟子规》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 让学生跟随视频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这样不仅实现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还促进了课程资源的多样化和实时化。

3. 小学国学教学课时和梯次的安排

(1) 小学国学必修课的确立

在进行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建设时, 可以将国学归纳到学生的课程计划中, 使其成为小学教学中的正式课程, 从而体现出国学课程的整体性和规范性。学校可以规定小学国学课程每周占据三个课时, 且三个课时为一单元, 而且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时内容的安排, 比如, 某学校的教师在进行小学国学课程的教学时, 将其分为成了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是单元的引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个与本单元学习有关的视频, 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进而展开本单元的学习;第二课时教师带领学生掌握部分的国学内容, 提升学生的知识基础;第三课时引导学生进行诵读、阅读以及写作等, 从而使学生充分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实现对学生情感的熏陶, 充分体现出国学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2) 课余时间的有效利用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来进行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且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不可缺少的。比如, 在每天正式上课之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国学内容的诵读, 课间教师可以在网上找一些有趣的游戏, 使学生一边做游戏一边巩固国学知识, 如在拍手歌游戏中融入《三字经》的学习, 学生跟随着多媒体中的音乐, 一边欢快的拍手, 一边诵读《三字经》, 这样学生既不会觉得乏味, 又掌握了《三字经》的主要内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小学教育中开设国学课程, 是一项非常正确的举动, 小学国学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传承中华文化, 加强小学生的文化底蕴, 还能弘扬民族精神, 提高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因此, 教师应该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引起重视, 充分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从而促进小学国学课程的顺利实施。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在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建设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对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国学课程,信息技术,应用实践

参考文献

[1]田立君, 陈旭远.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价值取向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3, (01) :16-20.

[2]孙娟.浅谈小学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S2) :88-90.

《微课程的应用实践与思考》标准化测试题 篇8

关键词: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块化教学;课程微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5-0092-02

一、课程微化和模块化教学的概念

(一)课程微化

课程微化是指以专业标准为指导、课程标准为基础,将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进行分解、提炼、组合、重构,形成体系化的实习期实践教学要点库,是以提高学习效能为目的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课程微化可与数字化平台相结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机会。

(二)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是指把教学内容按照必需、适用的原则编成若干个教学模块,各个模块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各专业工种根据自己的培养方向比较灵活地采用这些模块或者相应的子模块,像堆积木那样各取所需。

模块化教学有两种主要的模式,其一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即“MES”模式。其二是以执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即“CBE”模式。

模块化教学模式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整合学生的学习内容,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还可分为若干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学习方式相近的学习单元,使一个模块能实现一个教学目标。

二、旅游专业教育课程微化和模块化教学的理论逻辑

(一)旅游专业教育的缄默知识特征需要模块化教学

旅游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本质区别之一是让学习者自己去建构知识,应“不再关注建立在静态学科体系之上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更多地是着眼于蕴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这种特质使旅游职业教育的内容呈现更突出的“缄默知识”的特征。因此,旅游职业教育更多的需要通过“动态”的实践教学的方式,而不仅仅是静态的理论教学去达到教学目标。旅游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所需要的高仿真或者现场的环境,无法依据教材的体系进行教学,而更多的是依据“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的“任务导向”,即模块化教学。

(二)旅游职业教育的人文特质需要课程微化

无论高新科技如何进入旅游业,“智慧旅游”如何深刻影响旅游业,但是旅游服务的本质,始终是人对人的服务。因此,在传授细节庞杂、不确定因素繁复的人对人服务上,旅游职业教育及其教学涉及一个丰富的现实世界和心理世界,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员工,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边界不断的模糊,学生学习的内容呈现“无规律”式的不断扩展。作为人文色彩浓重的学科,这种“无规律”扩展的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原来“学科”的静态的“体系”需要被打破,而且必须被充分细化。这种充分细化,就是“课程微化”。

(三)职业教育拥有“微化”和“模块化”的现实基础

当前移动通讯技术已经高度普及,微博、微信等软件推动了紧张的现代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微化。人们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讯和娱乐,来填补紧张生活之间的缝隙。这些行为,形成网络效应,推动整个社会的行为、思潮的“微”化。中职学生在已经“微”化的当代生活中,需要有“微化”和“模块化”的课程来相适应;特别是在其实习期,兼具学生和职员的双重角色,这一需要更加突出。传统的、体系化的“大”课程需要微化为很多“微小”的要点构成的要点库,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构成的群落,整合为若干模块。这些微化课程要点库的模块,可以通过数字化和网络途径,便利于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

三、基于课程微化的模块化教学在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中的探索

(一)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模块化教学概况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在广州某酒店等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行基于课程微化的模块化教学。其实质是高星级饭店运用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宽基础,活模块”设计原则下的一个“活模块”,而且在该专业中是必备的模块,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等其他专业是非必备的模块。

它既是通过完成一个酒店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锻炼学生酒店服务的实践能力,进而形成对旅游产品的认知和价值的认同,因此同时具备“任务模块”和“能力模块”的性质。其他各专业学生也轮流进入该酒店基地进行“模块化教学”学习,使该酒店模块化教学成为学校各专业学生认识旅游、体验职业、培养素养、锻造能力的一个通用型教学模块。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和某大酒店联合完成了酒店客房服务操作要点库的研究,正在进行前厅、餐厅服务的要点研究,是进行课程微化和数字化的一种尝试,并且取得初步成功。

基于课程微化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之理论思考和实践

(二)模块化教学的教学目标

对于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该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是体验酒店从业职业、锻造能力。对于其他旅游类专业,本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旅游、培养素养。

(三)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企业见习中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分别开展前厅、客房、中餐、西餐四种小模块的模块化教学。由各部门经理(或主管)连同校方实训指导老师一起,在各自对应的工作岗位上按照制定的模块化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培训与指导。

参考文献:

[1] 黄伟钊.论旅游业生态治理:理论与实现[J].咸宁学院学报,2011(7).

[2] 张元智,马鸣萧.产业集群:获取竞争优势的空间[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3]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原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1.

[4] 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教育研究,2005(8).

[5] 赵志群,白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手册[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

[6] 方明.缄默知识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7] 谭笑.默会知识带来的厚实认识论[J].读书,2013(10).

[8] 郁振华.人类知识的默会维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高伟杰个人速写画展赞助策划书下一篇:种子生长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