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项目(共12篇)
试验项目 篇1
密歇根A3C建筑设计公司与密歇根大学可持续设计研究实验室协作, 2008年完成了一个绿色屋面示范/研究项目, 并得到了凡士通建筑产品公司的支持。
该项目采用了3种不同的卷材:屋面的南面和西北角是1.5mm厚的EPDM;东北角是有专门涂层的TPO;中间部分为绿色屋面, 包括1.5 mm厚的白色TPO和1.1 mm厚的防滑/防根穿刺层、1.27 cm无纸石膏产品和11.4 cm闭孔聚氨酯保温材料, 最底层为木屋面板。该屋面的综合R值为R-30, 比现行的ASHRAE对密歇根州的规定高出50%。
西北角上的EPDM分成4条, 最北面为黑色, 相邻的一条涂成灰色, 再往南是浅黄色, 最南面为白色。涂刷屋面涂料的目的, 是使屋面少吸收不可见的近红外辐射和提高对阳光的反射性能。这些冷涂料降低了屋面表面温度, 因而降低了制冷能耗。
密歇根东南部属地域性的大湖性气候, 通常冬季每月只有几天是晴天。2007—2008年冬季比常年来得冷, 下雪也多, 但还是有那么几天晴天。该项目主要是研究各种冷屋面之间的差别以及冷屋面与不同厚度绿色屋面之间的差别。
数据收集
总共安装了18个传感器, 确保每个部分的使用状况都能被检测到。每一部分有一个主要的传感器, 另一个作备份。传感器安装在卷材的下面、屋面板上面以及屋面结构下面有空调的空间内。数据每4 min采集1次, 定期下载下来, 转成电子表格供比较。
数据分析
2008年夏季第1天的数据显示, 室外温度从清晨的15.5℃上升至下午最高温23.9℃。黑色屋面卷材下面的温度比室外温度高出12.8℃, 即从清晨的15.5℃升至下午的36.7℃;灰色和浅黄色部分的温度, 最高分别达到29.4℃和26.7℃, 而白色部分仅升高了2.8℃。
与条形的冷屋面相邻的薄层绿色屋面的温度, 则从清晨的15.5℃上升至20℃, 说明根本不会增加屋面的热负荷, 实际上有助于屋面保“冷”。春季和秋季测得的结果类似, 而冬季的温度变化曲线显示, 绿色屋面要比冷屋面温暖, 部分原因可能是屋面上的积雪, 绿色屋面在雪和卷材之间起到保暖作用。
经过一整年对各种冷屋面和不同厚度绿色屋面使用状况的记录发现, 就制冷而言, 绿色屋面的功能优于白色冷屋面。另外, 考虑到屋面有保温这个因素, 实际上白色冷屋面和绿色屋面在热负荷方面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为什么在经费和结构许可的条件下, 建议采用绿色屋面的原因。再者, 除了热性能这一点外, 绿色屋面还具有更广泛的优点, 包括改善雨水径流的数量和质量, 延长屋面卷材的使用寿命, 还有美观等。
试验项目 篇2
项目试验管理办法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项目试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项目试验工作的管理,规范检测行为,提高试验检测的工作水平,为确保工程质量和争取最佳效益提供技术保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公路、铁路、市政等工程施工项目试验管理,其他土木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公司工程管理部具体负责所属项目经理部试验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 项目经理部应当重视试验工作,根据工程特性,组建满足工程需要和业主要求的试验室。对试验工作应结合质量检查每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第二章 试验机构设臵
第五条 项目试验室是局试验检测中心母体的派出机构,项目试验室负责人由局检测中心授权,项目试验室硬件设施由项目经理部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组建。
第六条 项目经理部的分部(工区)、专业分包队伍和所属劳务施工作业队,可根据工程需要设立试验站(点),试验站(点)是项目中心试验室的派出机构,由项目试验室统一管理。
第七条 项目试验室须经向局检测中心、业主质检部门验收合格,取得工地临时试验室资格,并向当地质监部门备案后方可开展正常的试验工作。
第八条 项目试验室在业务上受局技术发展部和公司的领导,同时还须接受业主、质量监督站和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检查。
第九条 项目中心试验室和试验站(点)的人员配备数量应根据业
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试验管理办法
主和合同要求编制确定,但必须满足施工需要。项目试验工程师(员)应及时向局检测中心申报电子资格文档,由局检测中心统一向北京道路质量监督站注册。
第十条 试验室主任的资质能力应满足招标文件和工程实际需要,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五年以上试验检测经历;试验员,应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三年以上检测经历,且必须取得公路行业试验检测工程师(员)证书。
试验工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应经劳动技能培训合格后上岗。第十一条 设试验站(点)的项目,中心试验室与试验站(点)按下列划分职责,不设试验站(点)的项目,试验站(点)的试验检测工作全部由试验室完成。
中心试验室负责对各种配合比的设计、路基填料标准击实试验、原材料试验、试验检验资料的复核工作和对试验操作层工作的抽查、监督、指导工作。
试验站(点)负责现场压实度的检查、水泥混凝土试块的制作、施工现场砂、碎石(卵石)含水量的测定;水泥混凝土施工中坍落度的检测、各种原材料的取样工作;施工现场检测申请的填写,协助监理、试验管理层的抽检工作。
第十二条 项目中心试验室、试验站(点)试验仪器配臵应符合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及规范要求,仪器配备数量、精度和使用范围由试验室主任提出,并经公司工程管理部向局检测中心申请,须购臵的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申报,由局检测中心统一调配或购买,避免重复浪费。局和公司均鼓励积极推广使用各种先进的试验仪器和试验检测技术,提高试验检测精度和工效。
第十三条 试验室应根据需要,配备必要标准、规范、规程、工具书和应用软件,由项目试验室主任提出,由经理部采购。
第十四条 为保证试验检测工作的有序进行,开工前,根据工程进度需要,由试验室主任负责编制试验检测计划,划分试验室与试验站(点)的职责,并报公司工程管理部初审,再报局检测中心审核,将分
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试验管理办法
项试验检验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章 试验室职责
第十五条 项目经理部试验室职责
(一)熟悉工程合同文件,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的技术标准、施工规范、试验规程和试验管理制度。
(二)对本工程使用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试验,及时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
(三)提供工程所需各种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并对配合比设计进行优化,为施工提供依据。
(四)提供工程所需的各种填料标准击实,为压实度检测提供依据。
(五)对工程实体施工过程和工程竣工的现场检测和试验,实行动态管理。
(六)对本工程的特殊要求的试验检测项目,项目经理部试验室无力完成者,可进行对外委托试验。
(七)编制试验检测计划、试验仪器配臵计划,建立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台帐,组织试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与保管,并按规定周期及时送检。
(八)负责试验记录、报告、台帐的建立,做好试验资料的整理、签认和归档工作,提交竣工资料,参加交竣工验收。
(九)在试验工作中,当发现不符合设计要求或其他问题时,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和质检人员,并提出相应的处臵建议。
第十六条 试验室主任岗位职责
(一)对局检测中心、公司工程管理部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完成并定期汇报本试验室的工作,对试验室的试验、检测及行政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
(二)负责组织编制并完成项目经理各项试验检测任务。为工程的正常施工提供准确的试验检验数据。
(三)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技术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试验管理办法
施工规范和试验规程。
(四)领导和组织试验室的各项试验检测工作,在开工前提出试验检测计划,经局检测中心、公司工程管理部和项目总工审批后贯彻实施。
(五)负责试验记录、报告、台帐的建立,做好试验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按上级要求及时上报的资料,并做好试验室年终工作总结。
(六)领导建立试验仪器设备台帐,组织做好试验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护,并按规定周期及时送检。
(七)组织收集各类试验科技信息,努力学习新技术、新试验规程和新测试方法,做好新技术、新材料的试验和推广应用工作。
(八)负责本试验室试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业务技术培训和思想教育工作。
(九)完成项目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第十七条 试验检测师(员)职责
(一)严格执行试验规章制度,认真完成试验室下达的试验检测任务。
(二)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试验操作规程及合同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
(三)做好试验检测前的准备工作,正确取样、分样和备料,核对仪器、设备量值和运转情况,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试验检测条件的要求。
(四)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实事求是地逐项填写试验检测原始记录,按标准要求准确处理检测数据。
(五)对出具的试验记录、报告的正确性负责,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六)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做到事前有检查,事后有维护、清理、加油、加罩。
(七)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做到文明检验,离开岗位时检查水、电源,防止事故发生。
(八)认真钻研业务,努力学习新标准、新技术、新的检测方法,提高试验检测水平。
(九)完成项目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试验管理办法
第四章 原材料的试验和检验
第十八条 原材料指用于工程形成工程实体的永久材料。项目在采购之前,材料采购部门应填写《材料试验检验通知单》交项目试验室,由试验室主任指派试验人员配合材料采购人员到货源处取样,进行性能试验。经检验合格的材料,方可与供应方签订供应合同。
第十九条 试验室对进场的主要原材料按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批量和项目进行检测试验。对于进场的原材料,试验频次较多,试验站(点)的试验人员按规定频率进行取样送样,取样要有代表性,一旦发现有弄虚作假的,严重惩罚。
第二十条 根据项目试验检测计划,有能力的试验站(点)可进行部分原材料试验。
第二十一条 工厂出产的材料、半成品,要有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等质量证明文件,证明文件中的规格、数量要与所代表的材料相符。
第二十二条 没有出厂合格证明文件或试验单上的材料型号与图纸要求不符的材料,一律不得在永久工程上使用。
第二十三条 构件安装后,要在合格证上注明使用部位,对有缺陷的构件采取废弃或经采取措施可以使用者应在合格加上注明鉴定处理意见。
第五章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试验、检验
第二十四条 试验室在工序施工之前,应完成工序质量控制所必须的各项基础试验,并提出控制参数和数据。
第二十五条 试验室根据施工计划安排,试验人员在工序进行前做好各种配合比(包括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砂浆配合比、压浆配合比、路面基层混合料配合比等)的设计与试验工作。以便指导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对用量较大的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应进行优化设计。
第二十六条 设有试验站(点)的施工项目,业务上受项目试验室
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试验管理办法 的领导,项目中心试验室要对试验站(点)的工作按合同的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二十七条 在施工过程中,试验室应按合同、规范、业主的要求,并按相应的试验规程进行试验检验工作。
第二十八条
试验室对压实度检测、混凝土试件制作、测定混凝土稠度、测定沥青混合料温度等频率较高的检测项目,试验站(点)试验人员按规定的取样地点、时间进行检测试验,中心试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不低于20%频率的抽检。
第二十九条 每道工序完工后,由工段技术员填写《现场检验试验请检单》。项目试验室按检验文件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填写试验检验结果的记录、报告、台帐。检测结果按规定程序上报。
第三十条 工序检验和试验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时,试验室及时按规定渠道将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采取处理措施,并按规定重新检验,直至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第三十一条 在交工验收前,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试验人员参加,依据合同和技术规范的规定,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对工程进行全面检验。
第六章 试验检测原始记录
第三十二条 试验室对试验检测的原始记录和报告应印成一定格式的表格,原始记录和报告要实事求是,字迹清楚,数据可靠,结论明确。同时应有试验、计算、授权人签字及试验日期,并加盖试验专用公章,同时授权人必须拥有检测工程师资格。
第三十三条 工程试验检测记录应使用中性字笔填写,内容应填写完整,没有填写的地方应划“/”。
第三十四条 原始记录是试验检测结果的如实记载,不允许随意更改,不许删减。
第三十五条 原始记录如果需要更改,作废数据应划两条水平线,并将正确数据填写在上方,同时加盖更改人印章。
第三十六条 试验室由于记录类别多,应有专人负责整理记录,规
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试验管理办法
定文件资料借阅、查找制度。对外发出的报告及上报的资料应建立总台帐。
第三十七条 试验室所有的质量记录,根据合同规定要求向业主提供足够份数,其余质量记录由试验室装订成册上交局检测中心。
第三十八条 当所有规定的工程原材料检验、过程检验和试验均已完成,试验室应将所有的试验记录、报告以及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评定结果等资料,按交工验收要求整理成册。准备交工验收。
第七章 仪器设备配备与管理
第三十九条 仪器设备应根据工程项目合同的要求、工程施工内容、工程量的大小、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试验检测的种类及要求来进行配备。一般试验频率较大,对工程质量控制及对检测影响较大的设备必须配备,使用频率很小而且资金一次投入很大的仪器设备,工地无法配备的可通过公司工程管理部向局检测中心申请借用,或者通过外协外委解决。
第四十条 各作业队自带的试验仪器,必须先经当地计量部门标定并到项目经理部备案,由经理部统一建档管理。
第四十一条 项目试验室应建立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台帐(包括试验站、点)。新建项目的在用试验检测仪器,因长途运输在使用前要重新检定。新购仪器,在安装完毕需先进行检定,检定单位应有相应的资质。
第四十二条 试验仪器应按期检定,使仪器在有效期内使用,并进行不定期抽查,以确保其功能正常,性能完好,精度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
第四十三条 试验室对所有仪器设备均应建立档案,档案内应包括使用说明书、检定合格证、装箱单及维修、保养、调用等记录。
第八章 奖惩
第四十四条 按本办法完成试验检测任务,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
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试验管理办法
人,项目经理部或公司将根据有关奖惩办法或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在工作中发生检测事故,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影响局检测中心信用等级评价者,按情节严重程度由项目经理部或公司,依照规定对有关责任人予以批评或处分。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项目经理部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工程特点和业主的要求制定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试验文件技术规范规程管理制度、试验检测记录报告的填写与检查制度、试验室安全制度、试验质量保证制度、试验外委制度、标养室管理制度、试验台帐制度、检测事故分析报告制度等相关管理实施办法。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由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解释。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试验管理办法
附录 试验室管理参考资料
1、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2、试验文件、技术规范、规程管理制度
3、试验检测记录、报告的填写与检查制度
4、试验室安全制度
5、试验质量保证制度
6、试验外委制度
7、标养室管理制度
8、试验台帐制度
9、检测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10、常用试验规程
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试验管理办法
试验室管理参考资料
一 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试验仪器设备均应有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和检验校准时间、记录人及保管人,建立仪器设备台帐和档案。
2、新购的仪器设备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和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正常使用的仪器应定期检查,均应建立检查记录和设备台帐。
3、属计量器具的设备,均应有有效计量鉴定合格证书,严格执行标签管理。
4、压力机、万能试验机等操作复杂的仪器设备,将使用操作规程贴挂在仪器旁边,以便正确使用。
5、试验人员必须自觉爱护仪器设备,经常保持仪器设备整洁、润滑、安全正确使用。
6、试验人员要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会保养、会使用、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性故障。
7、非试验人员不得擅自操作使用试验仪器,特殊情况下,经试验室主任同意后方可使用。
8、不合格无法使用的设备,申请报废要履行报废审批程序。
9、试验设备购臵先要上报计划,履行审批购买程序。二 试验文件、技术规范、规程管理制度
1、对于上级、业主、监理工程师所发的文件,首先进行登记,由试验室主任将文件内容及要求及时送达给相关负责人,并遵照执行。
2、试验室要配齐标书要求使用的所有技术标准、规范、试验规程及与试验室工作有关的管理制度。
3、技术标准、规范、试验规程等公用书籍应登记,按手续借阅归还,不得私人独自占用,调动工作时及时交回。
4、技术标准、规范、试验规程等试验室要有清单,确保试验室使用的是有效版本。
5、作废的文件或规范要及时清理,盖作废章并履行文件和资料销
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试验管理办法
毁规定。
6、试验人员外出学习带回的专业技术性资料,试验室要登记保存公用。
7、实验室要指定专人对试验室的文件、标准规范等登记、发放、借阅、使用、保管、销毁等。
三 试验检测记录、报告的填写与检查制度
1、试验检测记录、报告、台帐等质量记录,采用监理工程师或业主规定的格式。
2、试验检测记录、报告等必须用蓝黑或碳素墨水填写,字迹清晰,内容准确完整,试验结果正确,评定结论明确。
3、所有试验记录项目不能有空白,没有内容的填“—”或“无”。
4、试验报告中的数字保留、修约等要与试验规程要求的一致。
5、试验记录按表格设计要求,签字齐全后方可有效。
6、试验记录更改时,更改人必须在表中备注处或更改内容附近处签字或盖更改人章。
7、试验记录要按试验项目分类,统一编号,做到记录、报告、台帐三统一。
8、试验记录、报告要分类分项存放,便于查阅、上报及归档。
9、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质量记录可供业主、监理和第三方查阅。
10、试验记录由专人专柜保管,防止丢失、损坏、霉变。借阅或发出的报告等要进行登记。
11、试验记录报告的保存期限至项目竣工,所有试验记录报告向业主或三公局移交。
12、项目试验室不得销毁试验记录。四 试验室安全制度
1、试验室主任负责试验室的安全工作,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2、试验人员必须对本岗的安全负责,加强对电、火、水和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安全管理。
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试验管理办法
3、对于化学药品要有严格的发放、使用规定。废液处理不要污染环境。
4、试验室安全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指出,并有权责令停止违章工作。
5、对于试验室所有的电源、火源、电器线路等不得随意变动。
6、有核子密度仪的试验室,要专人使用保管,不要随意安放,以免核辐射造成人身伤害。
7、试验站(点)也应遵照执行。五 试验质量保证制度
1、试验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后,才能在指定岗位上进行试验工作。
2、试验人员要依照标准、操作规程、合同要求等进行试验检测工作,工作要精益求精,数据要真实可靠,对试验数据负责。
3、试验设备要按照设备仪器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4、试验设备有故障或过期未标定不得投入检测工作。
5、保持设备运行完好率,试验室环境,温湿度条件符合检测工作的要求。
6、读取数据与记录数据必须按有关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与步骤进行。
7、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如实准确填写在试验记录中。
8、检测报告是判定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主要依据,要履行审核手续,签字齐全后对外发出。发出后必须留一份存档备查。
9、试验室内设备、安全、卫生等应设专人管理。六 试验外委制度
1、外委试验要委托有资质或监理工程师指定的试验机构进行。
2、外委试验要建立委托试验台帐。
3、委托试验要填写委托检测项目,使用的试验规程和评定的标准。
4、送样的数量、规格、型号、代表的数量、有无监理旁站等在委托试验单内填写清楚。
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试验管理办法
5、取试验报告时,要检查试验报告是否符合委托要求,包括试验数据和试验项目。
6、委托试验要经项目总工批准,试验室予以实施。七 标养室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砼试块、砂浆试块应在标准条件下进行28天的养护,才能测定强度。现制定标养室管理制度:
1、试验室应建立砂浆、砼试块的标准养护室,即温度20±3℃,相对湿度90%以上,标养室的面积满足需求。
2、标养室内应设试块放臵架,试块放在架上彼此间距为10—20mm。
3、标养室内加湿装臵必须保证喷出的水是雾化状态,不能用水直接淋刷试件。
4、砂浆、砼试件标准养护室检验周期为半年。标准养护室检验应满足上述要求,如其不符合应及时调整。
5、标养室(箱)应设专人管理,每天按时进行温度和湿度的测试,并记录。当发现温度、湿度有差异时,应及时进行调整。
6、标养试块注明日期、编号。标养室内不准存放其他物品。八 试验台帐制度
试验室应建立试验台帐,要求台帐编号连续,编号与报告上编号吻合,各类试验台帐每年整理一次,并存档备查。主要台帐有:
1、各类原材料试验台帐。(原材料包括:钢筋、钢铰线、水泥、砂、石子、粉煤灰、沥青、矿粉、外加剂等);
2、各类施工试验台帐;
3、试验委托台帐;
4、各类报告发送登记台帐;
5、不合格试验台帐;
6、有见证试验台帐;
7、各种配合比发送台帐;
8、试验仪器、设备台帐;
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试验管理办法
9、试验仪器、设备标定台帐。九 检测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1、检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按事故处理: 1)样品丢失、仪器零部件丢失; 2)检测报告、原始记录丢失;
3)由于人员、设备、环境不符合检测工作要求,试验方法有误,数据差错,而造成的检测结论错误;
4)检测过程发生人身伤亡; 5)检测过程中发生仪器损坏。
2、凡违反上述规定均为责任事故,按经济损失大小、人身伤亡情况分成小事故、大事故和重大事故。
3、重大或大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场,通知有关人员处理事故。
4、事故发生三天内,填写事故报告单,报告有关部门。
5、事故发生后,负责人召开事故分析会,对事故直接责任人按有关程序进行处理,对事故作善后处理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类似事故发生。
十 试验规程
(1)《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3)《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4)《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5)《公路工程金属材料试验规程》(6)《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
(7)《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8)《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9)《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10)《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试验管理办法
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试验项目 篇3
为扎实推进镇赉县水稻增产能力,提高水稻生产综合效益,满足市场上对优质稻米的强烈需求,镇赉县大屯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开展科研合作,承担了水稻新品种科研项目实验,试验基地种植项目扩大了品种数量。其中包括省水稻所59个品种区域试验,不同密度试验,不同播量试验,为水稻生产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
据省农科院水稻专家介绍,今年省农科院与大屯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实验研究合作,首先在品种筛选和评价方面做了充分准备,筛选30到50份材料,然后选择适宜大屯镇乃至镇赉县盐碱地稻作区域种植的品种,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另外,在栽培技术方面,推广无土育苗营养基质育苗技术、钵体毯状秧苗育插秧技术、一抢双替育插秧技术、氮肥减量后移技术,然后辐射到镇赉县周边的盐碱稻作区,通过水利工程、土地整理,新开的盐碱地辐射区域大概在20~27万公顷。
据省农科院专家刘亮介绍,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从2011年开始在大屯镇开展水稻新品种及栽培技术试验,通过6年的时间,筛选出一部分适合镇赉种植水稻品种,基本上生育期控制在早熟、中早熟。针对镇赉环境特点,5年内示范了30余个品种,筛选出长白19、长白22、长白24、长白25和吉粳301等品种。同时针对盐碱土种稻难问题,推广了无土育苗基质育秧技术、水稻快速拖盐碱耕整地技术和水稻钵式育秧机插技术,解决了盐碱稻区春季取土难的问题,保证水稻育苗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水稻育秧、移栽等生长、管理关键时期,省农科院水稻专家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跟踪技术指导,向社员讲解新品种特征、特性和水稻主要栽培技术,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通过科技创新力量与农业生产实际的密切融合,推动区域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使农业科技推广价值完全发挥出来。
常规电气试验项目的安全要领 篇4
(1) 测量绝缘电阻时, 被测设备上下不得有人 (但测主变压器绝缘电阻可以例外) 。
(2) 对于大电容量的设备, 如电缆、电容器、主变压器等, 测量绝缘电阻前、后要充分进行放电。
(3) 不允许把绝缘电阻表抱在怀里测量。
(4) 测量绝缘电阻一般应由2人进行, 人员之间应分工明确, 测量时应配合默契。
(5) 测量过程中要大声诵唱。
(6) 更改接线要等绝缘电阻表完全停止并充分接地放电后进行。
(7) 尽量避免在强感应电场所测量, 以免仪器损坏。
2 介质损耗角测量
(1) 被测设备均应与其他设备拆离。
(2) 介质损耗的测量应由2人进行, 1人操作, 1人监护。
(3) 操作人必须站在绝缘台上, 并应装设围栏 (遮栏) 。
(4) 试验接线必须经第二人检查后, 方可通电试验。
(5) 测试时, 被试设备上的人员应全部下来 (更改接线人除外, 但必须站在安全的地方) 。
(6) 更改接线时, 加压部位应挂接地线。
(7) 第二次通电测试时, 必须得到更改接线人的同意后进行。
(8) 介质损耗测量仪器必须由熟悉的人操作, 否则应有人指导。
(9) 介质损耗测量仪器外壳必须可靠接地。
(10) 对电压互感器进行介质损耗测量时, 所加电压不得使套管击穿。
3直流电阻试验
(1) 被试设备均应与其他设备拆离。
(2) 直流电阻测试仪器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
(3) 充电过程中, 不得触及测量部位金属部分。
(4) 测量过程中, 不能随意切断电源及拉掉接在试品两端的充电连接线, 以防止反电势伤人和损坏试验仪器。
(5) 试验完毕后, 应对被试设备充分放电。
(6) 放电完毕后, 应先将被测设备绕组两端短接, 然后才可以切断电源及连接线。
(7) 测量无励磁分接开关变压器时, 不得在充电过程中切换开关 (调挡位) 。
4直流泄漏 (耐压) 试验
(1) 被试设备均应与其他设备拆离。
(2) 直流试验装置及放电棒均应可靠接地。
(3) 试验设备的布置要紧凑、连接线要短, 宜用屏蔽导线, 既要安全又要便于操作, 对地要有足够的距离。
(4) 周围应加围栏 (遮栏) , 必要时应挂相应的警示牌。
(5) 操作人员应站在绝缘台上, 并有监护人在场监护。
(6) 试验完毕后, 应对被试设备充分放电, 同时对临近电容量较大的设备也应进行放电。
(7) 对110 k V避雷器的现场试验应由5人配合进行, 不得少于3人, 其中1人监护。
(8) 微安表接在高压侧, 读表时应注意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9) 更改接线时, 必须将地线直接可靠地挂在直流高压的输出端上, 直到更改接线人离开试验线与被试设备。
(10) 拆电缆头应挂相应的相序牌或黄、绿、红标示牌, 以防接错。
(11) 试验电缆时另一端应派人看守, 禁止有人在杆上。
5交流耐压试验
(1) 应将被试设备与其他设备的连接部分全部拆除。如回路出线、主变压器各侧等。
(2) 拆除回路出线前, 应先装临时短路接地线, 然后进行拆除;而装临时地线时, 应先将地线可靠接地, 再装到出线上。
(3) 变压器低压侧及电缆出线均应短路接地, 若分相测试时, 未试两相也应接地。
(4) 合上所有应合的开关装置后, 非试验人员应离开高压室, 与被试设备有关的设备上的工作应全部停止, 人员一律撤离。户外全部被试设备及高压室的大门都必须分别指定专人看守, 防止人员误入。
(5) 试验时必须有工作负责人在场监护。试验接线必须经第二人检查, 试验所加电压必须经过仔细核对 (如电压表分挡旋钮位置是否正确) 。
(6) 试验变压器及操作台 (箱) 的外壳均应可靠接地。
(7) 操作人员应站在绝缘台上, 试验设备周围应装围栏 (遮栏) 及挂警示牌。
(8) 进行不接试品的空载加压试验, 检查试验装置的状态以及校验装置的保护设备 (过流继电器、安全门、调压限位等) 是否可靠动作。
(9) 经检查一切无误, 操作人员得到工作负责人同意后, 应大声发出“现在要加压了”的警告后方可合上电源开关, 开始升压。
(10) 升压必须从零开始, 不可冲击合闸。
(11) 更改接线时, 试验变压器高压侧必须接地。
6 带电检测
(1) 带电检测工作应在良好天气下进行。
(2) 带电检测工作需填写第二种工作票。
(3) 带电检测工作应有专人监护, 监护人在检测期间应始终行使监护职责, 不得擅离岗位或兼任其他工作。
(4) 检测人员进入带电设备区域不得碰触与检测工作无关的运行设备的任何部位。
(5) 在进行带电检测时, 带电检测接线应不影响被检测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6) 检测人员获取电压、电流信号时必须戴绝缘手套, 穿绝缘鞋。
(7) 带电检测仪器应配备正确合理, 使用前检查检测仪器状态应良好。必须对带电检测专用试验线 (电流线、电压线) 进行检查, 确保专用试验线无开断和短路现象。
(8) 应将检测仪器可靠接地。接地不可靠除了对人身安全有影响外, 对检测数据也有较大影响。所以, 测量前应用锉刀锉掉接地部位 (接地引下线) 上的防锈油漆, 直至露出有光泽的金属后再行测量。
(9) 带电检测人员应根据检测方法配备, 确保人员配备合理、充足。
(10) 带电检测时, 检测人员应与带电部位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1) 带电检测只可对在架构上的电力设备进行。对坐落在地面上的电力设备, 原则上不准进行, 如必须检测则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12) 几人同时进行工作又呼应困难时, 应设专人指挥, 并明确指挥方式, 必要时应使用通信工具 (对讲机、手机等) 。使用通信工具时, 应事先检查工具是否完好。
(13) 带电检测在获取电压时, 要仔细查看图纸, 认真核对二次端子编号, 确保接线正确、牢靠 (最好有二次人员配合) 。电压信号只能从计量或测量端子获取, 严禁从保护端子获取, 以免造成继电保护误动作。电压信号还必须在电压互感器熔断器后端获取, 电压线要可靠固定, 以防绊动引起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短路。另外, 试验用的电压引线夹子外表面不能有金属裸露, 必须用绝缘护套包裹, 以防两极短路。
(14) 在电压互感器处布置电压信号线时应注意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布线时不能乱甩线, 以免发生危险, 布线过程中应始终有人监护。
(15) 带电检测在获取电流信号时, 操作员手持引线 (或用绝缘杆) 最高高度不得超过漏电流监测仪顶部。特别是35—110 k V间隔的构架较低, 要注意试验人员和绝缘棒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 防止触电。
(16) 测试完毕后, 拆除信号线时要注意先拆电压线、电流线, 后拆接地线, 否则可能由于存在感应电而造成人员触电。
7 核相作业
(1) 核相时, 必须按规定办理工作票。
(2) 核相前, 应对所用仪器工具进行自检。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杆, 严格检查核相器能否正常工作, 绝缘棒与核相器连接及附件安装是否正确、牢固。
(3) 禁止把核相杆当绝缘杆使用, 接好线后应仔细检查。
(4) 核相仪器表头地线要可靠接地, 测量时注意人与导线、导线与带电部位的距离。
(5) 核相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棉制工作服、绝缘鞋, 使用安全带和戴安全帽、绝缘手套, 在工作现场应设置安全围栏。核相前检查绝缘手套、绝缘鞋是否合格。
(6) 户外核相工作应在良好天气情况下进行, 如遇雷、雨、雪、雾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核相工作。
(7) 核相前, 应认真核对设备、间隔编号是否与工作票相符。
(8) 核相工作应由3人以上进行, 核相过程中设置专人监护并诵唱。
(9) 核相开始前负责人应明确每个人的分工和职责, 并对全体核相人员详细交代工作内容、安全注意事项和带电部位。
(10) 核相工作负责人在确认每个工作人员就位, 安全措施到位的情况下方可下令开始核相。
(11) 核相操作时, 手持位置不要超过绝缘杆警戒位置, 核相器与带电体接触时间应尽量短, 以免发生意外。
(12) 核相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误碰其他设备, 造成其他带电设备开关装置误动作。
8其他
(1) 一切试验必须由2人进行。
(2) 一切试验接线必须经过2人检查。
(3) 表计的量程范围要考虑适当, 不应有损坏表计的可能。
(4) 一切试验, 一人只限读取一块表, 并在发令时同时读取。
(5) 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严防开路, 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严防短路。
(6) 禁止身体不适的人员进行一切高、低压试验及登高作业。
(7) 一切试验中不许开玩笑、吃东西、抽烟等。
桥梁项目试验检测监理方案 篇5
一、试验室工作章程
1、及时为监理工程师提高试验数据,对工程质量提供依据。
2、负责原材料中间产品的抽检,组织单项工程。
3、对承包人工地试验室的设备功能,人员资质,操作方法,资料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检查,监控。
4、合同规定频率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完成各项试验检测任务,包括验证试验、标准试验、工艺试验、抽样试验、验收试验。
二、试验外委制度
1、外委试验要委托有资质的试验机构进行。
2、外委试验要建立委托试验台帐。
3、委托要填写委托检测项目,使用的试验规程和技术标准。
4、送样的数量、规格、型号代表数量有无旁站监理等要在委托单试验单中填写清楚。
5、取试验单时要检查试验报告是否符合委托要求包括试验数据和试验项目。
三、建立试验台帐
要求台帐编号连续,编号与报告上编号吻合,各类试验台帐半年整理一次,并存档备查。
台帐有:(1)原材料试验台帐。(2)各类施工试验台帐。(3)各类报告发送登记台帐。(4)试验委托台帐。(5)不合格试验台帐。(6)各种配合比发送台帐。(7)试验仪器设备台帐。
四、试验检测结果不受任何行政经济或权利其他它方面的利益干预,任何人不得主观改变试验检测结果,保证结论的公正性。
1、抽样检测工作规定:对进场的原材料,施工现场的半成品、成品质量应按规定的频率进行抽样检测,试样抽取后应妥善编号保持并详细注明样品名称、数量、取样位置。
2、试样检测质量控制
试样检测人员接到抽样样品后,应按有关标准规定制备好试样,试验检测完毕应及时对实测数据进行整理,确定无误,出示试样报告单。
3、原始数据处理质量控制
原始记录的格式要统一,内容应填写完整。
4、内业资料控制规定内业资料整理应统一完整,符合标准要求,试验检测报告采用规定的统一格式,应填写完整,文字清晰,数据准确,结论正确,不得涂改,试验检测报告应各单位、分项、分部分别归类存档。
五、试验监理人员的主要任务
1、监督承包人的室内试验,使其操作符合试验规程的要求,检查承包人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对承包人所做的标准试验进行复核性试验包括砼配合比。
3、对原材料和施工过程进行抽样检查,会同现场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有疑问的项目进行采用抽样检测。
六、现场试验监理人员的主要任务
1、与承包人共同进行现场取样,以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
2、随机检查进场材料,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承包人取样试验,并行监理,以确保用与工程中的材料符合要求。
3、对承包人施工控制试验进行监督,确保工序质量符合规范技术设计的要求。
4、对成品或半成品的质量检验进行监督,确保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试验项目 篇6
关键词:检测工作;施组优化;改变检测方案
中图分类号:TU7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3-0137-03
1 概 述
试验检测在项目管理上更多赋予对进场材料,施工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测。主要起到自检、抽检、监督作用。可随着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试验检测已经渗透到,整个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在铁路和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是一项较大的分部工程。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精细的施工管理是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试验室必须利用专业的检测人员,合理的检测方法对水文、地质、气候、填料、取土场和检测设备等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提出详尽数据,确保质量、工期、成本。将试验检测与施工管理相结合,使项目管理向精细化管理逐步推进。
2 原路基施工方案设计
原路基施工方案设计图,如图1所示。
①广西资兴高速公路K61+040~K61+760段路基计划施工日期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止,施工工期210d,共需填筑土方30万m3,分别由K60+740~K61+000、K61+790~K61+830路基取土11万m3,不足土方调大叶岭隧道(中心里程K63+130,运距约1 735 m)弃渣19万m3进行填筑。主要填料为砂类土和碎石类土。
②K61+040~K61+760段路基施工完成后,利用路基沉降期间,在该段路基上建设本标段1#T梁预制场。梁场建设日期2014年11月至12月共60 d,计划2015年1月份生产首件梁片。路基施工和梁场建设周期表,见表1。
3 实际施工情况
由于征拆原因,K61+040~K61+760段路基实际开工日期为2014年10月3日。至2015年12月18日止已填筑土方11万m3,此时当地已开始进入雨季(后期经统计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共只有32 d晴天),无法进行路基施工。此时施工工期已滞后生产计划近一年,这对后期梁片生产、竣工日期及公司声誉产生巨大的影响。
4 施组优化
4.1 K61+040~K61+760段路基具备填石的条件
①根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K63+470~K63+771段路基为深路堑(距K61+040~K61+760路基约2 150 m),需向弃土场弃方约82万m3,其中石方49万m3。
②调大叶岭隧道弃渣与该里程大挖方段石方填筑K61+040~K61+760路基,运距约增加415 m,走施工便道实际运距增加约700 m 。
③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填石路基和中硬、硬质石料土石路堤,施工过程中的每一压实层,可用试验段确定的沉降差指标检测压实质量。
④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中硬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30~60)MPa,硬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60 MPa,代表性岩石有岩浆岩类(花岗岩、闪长岩、玄武岩等)、沉积岩类(硅质、铁质胶结的砾岩及砂岩、石灰岩、白云岩等)、变质岩类(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板岩、片岩)。
⑤经广西力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地质钻探后确定,该大挖方段单饱和抗压强度大于30 MPa石料约有30万m3。
4.2 施组优化方案
①将K61+040~K61+760段路基填筑由土质路堤改为填石路堤。
②原大叶岭隧道弃渣运至弃土场,改调K63+470~K63+771段大挖方段中硬以上石料填筑。
4.3 优化方案的实施
4.3.1 试验段施工
①在原土质路堤上设置不小于400 mm厚的过渡层,过渡层填料粒径应符合D15<4d85要求。以40 cm、50 cm、60 cm三个不同的松铺层厚度,利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使填料达到规范要求的孔隙率。
为保证压实质量,填料粒径应不大于500 mm,并不宜超过层厚的2/3,不均匀系数宜为15~20。对于超过尺寸石料均辅以液压式冲击锤机械解小。填石路堤碾压时,行走时速控制在每小时4 km以内。按照“先压边缘、后压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的操作进行,由外向内、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重叠0.3~0.5 m,前后相邻两区段间纵向重叠0.8~1.0 m。压实时随时用小石块或石屑补平及填满坑洞和间隙。直到在重轮下不出现石块转动,表面平整均匀,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时为止。
②沉降差采用标准:压实沉降差平均值应不大于3 mm,标准差不大于2 mm。
③压实沉降差检测方法。
采用钢球法测定路基的压实沉降差,来检测压实质量:
其一,在检测区段上,每20~40 m选择一个断面,每个断面6个测点,测点呈梅花形布置;
其二,待平地机粗平后,在选中的6个测点上布置钢球(直径不小于5 cm),钢球露出松铺面2~3 cm;待压路机将钢球碾压至与路面平齐,观测碾压钢球的初始高程,
其三,再来回强振,观测钢球高程,观测高程与初始高程点差值即为沉降差。当一个施工段沉降差平均值不大于3 mm,标准差不大于2 mm时,即认为达到压实标准。
其四,水准仪观测与测点(钢球)的距离不小于50 m为宜。
其五,每层填筑完成后测量该层顶面高程,相邻层位的高差就是压实厚度。
④填石路堤试验段总结:
松铺厚度40 cm,碾压遍数为6遍时:松铺系数为1.12,孔隙率检测结果为19.1%。满足规范要求;
松铺厚度50 cm,碾压遍数为6遍时:松铺系数为1.13,孔隙率检测结果为18.7%。满足规范要求;
松铺厚度60 cm,碾压遍数为6遍时:松铺系数为1.12,孔隙率检测结果为22.2%,经再次振压收光后,其孔隙率检测结果为20.7%,满足规范要求。
路堤施工后表面均无明显孔洞,大粒径石料不松动,铁钎撬动困难。
综合考虑施工经济及施工质量,最终选择填石路堤按松铺厚度50 cm进行摊铺,根据填筑上下路堤不同部位碾压5~6遍。在原资源配置基础上增加1台液压式冲击锺机械、5名普工进行较大坑洞的填补。压实沉降量与碾压遍数的关系,如图2所示。孔隙率检测结果汇总表,见表2。
4.3.2 施工记录情况
根据本段施工记录, 1台XG6204M压路机碾压一层需要 4 h,挖掘机一台每小时可装20车,汽车每运一车30 min,一台推土机摊铺一层5h。合理的机械、人员配备为:运距2.8 km,每部挖掘机可配4部自卸车装车,1台推土机摊铺, 1台压路机碾压。每天按此机械配备可完成2 800~3 000方填方。19万方填方70个工作日可完成。
4.3.3 孔隙率及本短路的爆破方案
孔隙率是控制填石路堤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石料的粒径与级配直接影响孔隙率的大小。经查阅资料和与爆破施工队进行沟通了解,使用不同形状药包,选择合适爆破药量,装药方式,起爆位置、炮孔步距和深度,可得到不同料径和级配的填料。
用于本段路基填筑用石料开采的爆破方案:采用松动爆破。药包采用柱状乳化炸药。爆孔位置按网络状布置,最佳排距为三排,长度不限,孔距为(4×4) m。孔深根据设计边坡台阶标高控制在8~10 m。采用环向空气间隔装药(不耦合装药)和填塞间隔装药相结合的装药方式。起爆位置采用正向起爆方式。用药量按瑞典兰格福尔斯公式:
Q=K2w2+K3w3+K4w4
计算后,结合现场地质、孔深等因素,一般药量为(0.3~0.4)kg/m3。间距装药图示,如图3所示,起爆药包位置图如图4所示。所开采的石料试验分析结果,见表3,颗粒级配电线图,如图5所示。
采用以上爆破方法,爆破作用时间延长,降低了爆炸初压,破碎作用均匀,石块尺寸合适,级配较好,对底板和边坡损伤较小,有利于边坡稳定,适合路堑和边坡爆破。可以利用导峒做为药室,节省成本,加快施工进度。
4.4 施工方案优化结果
①填石路堤检测方法简便,检测设备只需水准仪或全站仪就可,不增设备、人员,省时、省力,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短。路基填筑几乎不受天气影响,小雨或阵雨天气均可施工。
②通过试验段确定的工艺参数,填石路堤填层可控制在 50 cm。减少了碾压层次,加快施工进度,工期满足业主及施工进度要求,公司声誉得到保证。
③改填石路堤后,检测人员,检测费用,检测时间减少,运输设备无需增加,只需增加一台石块解小机械设备。施工工艺较简单,沉降量缩小,提高路基质量。减少了施工管理成本,间接产生经济利益。
5 结 语
填石路堤、土石路堤施工技术的完善对于广西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和硅化岩、页岩、碎石类土分布较广的区域在建筑施工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土石路堤压实质量的控制应通过室内大筒重型击实试验确定不同含石量(20%~70%)填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施工中应注意区别软质石料与中硬以上石料在压实质量上不同控制方法和检测手段。充分了解、熟悉不同路基的施工方法与质量要求,灵活运用于路基填筑施工。
参考文献:
[1] 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S].
[2] 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
[3] JTG 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
[4] JTG 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S].
[5] 赵殿涛.高速公路路基填筑施工技术[J].交通标准化,2014,(12).
[6] 尹力新.石质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3,(6).
[7] Q/CR 9602-2015,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S].
[8] TB 10102-2010,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S].
试验项目 篇7
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通过试验及时发现电气设备绝缘内部隐藏的缺陷, 通过检修加以消除, 以免运行中设备的绝缘在工作电压或过电压情况下击穿, 造成停电或设备损坏事故。在我国, 各种高压电气设备要按预先的“规程”定期进行绝缘预防性试验, 因此对常规试验项目及其在现场的应用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
1 绝缘电阻
1.1 测量绝缘电阻能够发现的缺陷
测量绝缘电阻是一项最简便而又最常用的试验方法, 通常用兆欧表进行测量。根据被测试品1min时的绝缘电阻的大小, 可以检测出绝缘是否有贯通的集中缺陷, 整体受潮或贯通性受潮。设备的绝缘整体受潮后其绝缘电阻会明显下降, 可以用兆欧表检测出来。
但只有绝缘缺陷贯通于两极之间时, 测量绝缘电阻才会有明显的变化, 即通过测量才能灵敏的检出缺陷。在葛洲坝换流站测量避雷器备品的绝缘电阻时, 有一个避雷器的绝缘电阻通过反复测量后与同类相比明显偏低, 这就说明该避雷器的两极之间有了贯通性的集中缺陷。若绝缘只有局部缺陷, 而两极间仍保持有部分良好绝缘时, 绝缘电阻降低很少, 甚至不发生变化, 因此不能检测出这种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再通过其它灵敏度更高的试验项目来确定其绝缘状况。
1.2 绝缘电阻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绝缘电阻的测量中BM11D数字摇表比较常用, 这种摇表在测量中应注意的是摇表与被试品的连线不能绞接或接地, 否则对所测值的误差较大, 在测量龙泉换流站备用平抗末屏对地的绝缘电阻时, 由于现场因素, 将加压线悬空较为困难, 之后采用将加压线拉直的方法将其悬空, 在观察表记35s后, 摇表读数突然有所降低, 将测量暂停后找其原因, 发现本是悬空的加压线由于支撑点松脱以至搭到了套管的升高座也就是“地”上, 等值电路图如图1。
若图1中的Rx为试品绝缘电阻值, R1为单根导线的绝缘电阻值, 则可得出当R1趋向与无穷大时实测绝缘电阻R等于Rx, 但实测值R总要比Rx略小, 所以在绝缘电阻的测量中, 测试线的绝缘电阻值越大越好。
温度对绝缘电阻也有影响, 因为电力设备的绝缘材料在不同程度上都含有水分和溶解于水的杂质构成电导电流。温度升高, 会加速介质内部分子和离子的运动, 水分和杂质沿电场两极方向延伸而增加导电性能。因此温度升高, 绝缘电阻会显著下降。
设备表面上污垢对绝缘电阻的测量结果也有影响。在对葛洲坝换流站备品做试验时, 由于备品放置较久, 试品表面上的污垢和灰尘累积较多, 在没有清灰前对其测量所得绝缘电阻比清后的数值要小, 说明试品表面的泄漏电流不容忽视, 测量前应先清灰。
1.3 电力设备的吸收比
对电容量比较大的电力设备, 在用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时, 把绝缘电阻在两个时间下的读数之比, 称为吸收比。规定的吸收比是指60s与15s时的绝缘电阻读数的比值。测量吸收比可以判断电力设备的绝缘电阻是否受潮, 这是因为绝缘材料干燥时, 泄漏电流成分很小, 绝缘电阻由充电电流所决定。当摇到15s时, 充电电流仍比较大, 所以这时15s时的绝缘电阻读数R15就比较小, 根据绝缘材料的吸收特性, 这时的充电电流已较接近饱和, 60s时的绝缘电阻读数R60就比较大, 所以吸收比就比较大。而绝缘受潮时, 泄漏电流分量就大大的增加, 随时间变化的充电电流影响就比较小, 这时泄漏电流分量和摇的时间没有什么关系, 这样R60与R15就很接近, 换言之, 吸收比就降低了。这样, 通过所测得的吸收比的数值, 可以初步判断电力设备的绝缘受潮。
总之, 绝缘电阻是检验电力设备绝缘受潮和缺陷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但同时它也是最直接直观的测量方法, 是预防性试验中的基本项目。
2 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的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在测量电力设备介质损耗因数 (以下简称介损) 及电容量时, 高压引线与试品的夹角应尽量接近90°, 见图2。
高压引线与试品的杂散电容对测量的影响不可忽视。在图2中, 高压引线与试品间存在杂散电容C0, 当瓷套表面存在脏污并受潮时, 该杂散电容存在有功分量, 使介质损耗因数的测量结果出现正误差。为了测量准确, 应尽量减小高压引线与试品间的杂散电容, 在气候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犹为重要, 所以当高压引线与试品夹角为90°时, 杂散电容最小, 测量结果最接近实际的介损tgδ。
在介损及电容量的测量中有三种接线方式:正接法, 反接法和自激法。对一般的电力设备通常采用正接法和反接法, 但是对同一设备用这两种方法所测的电容量是不能互相比较的。龙泉换流站的电流互感器在出厂时, 出厂试验采用的是正接法方式测量, 因为可以在其下面垫上绝缘材料。而安装后由于这种进口电流互感器的末屏与外壳相连, 也就是直接接地, 所以在做预防性试验时只有采用反接法来进行测量, 而反接法所测得的电容量比正接法测得的要大, 这样就更应测量到最接近实际的数值。
测量介损及电容量还应注意电力设备绝缘表面的脏污, 电场干扰和磁场干扰, 温湿度, 周围环境的杂物等。
在对葛洲坝换流站备用换流变套管做介损及电容量时, 测量发现该套管的tgδ均为负值, 后来查明其原因是由于旁边的清换线带电, 而该备用变离线路较近, 故电场干扰较为强大, 所以使测量值受到了严重影响。
大气的湿度对tgδ的影响是很大的, 测量电力设备tgδ时, 如果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大会使绝缘表面有低电阻导电支路, 对tgδ测量形成空间干扰。这种表面低电阻的泄漏对tgδ的影响, 因不同试品, 不同接线而不同。一般情况下, 正接线时有偏小的测量误差。由于加装屏蔽环会改变测量时的电场分布, 因此不易加装屏蔽环。为保证测量tgδ的准确度, 一般要求测量时相对湿度不超过80%。
测量介质损耗因数能够发现电力设备绝缘整体受潮, 劣化变质以及小体积被试设备贯通和未贯通的局部缺陷。是绝缘预防性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泄漏电流的测量
3.1 测量泄漏电流的特点
测量泄漏电流的原理和绝缘电阻的原理本质上是相同的, 而且能检出缺陷的性质也大致相同。但由于泄漏电流测量中所用的电源一般均由高压整流设备供给, 并用微安表直接读取泄漏电流。因此, 它具有以下特点:
1) 试验电压高, 并可以随意调节。测量泄漏电流时是对一定电压等级的被试设备施以相应的试验电压, 试验电压比兆欧表额定电压要高的多, 所以容易使绝缘本身的弱点暴露出来。因为绝缘中的某些缺陷或弱点, 只有在较高电压下才能暴露出来。
2) 泄漏电流可由微安表随时监视, 灵敏度高, 测量重复性好
3) 根据泄漏电流可以换算出绝缘电阻值, 但用兆欧表测出的绝缘电阻值则不可换算出泄漏电流值。
可以用i=f (u) 或i=f (t) 的关系曲线并测量吸收比来判断绝缘缺陷。泄漏电流与加压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3。
在直流电压作用下, 当绝缘受潮或有缺陷时, 电流随加压时间下降的比较慢, 最终达到的稳态值也较大, 即绝缘电阻较小。
对于良好的绝缘, 其泄漏电流与外加电压的关系曲线应为一条直线, 但实际上仅仅只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才是近似直线的。如图4。
OA段中基本保持直线, 但超过此范围后, 离子活动加剧, 此时电流比电压增长快得多, 如AB段, 到B点后, 如果电压继续再增加, 则电流将急剧增长, 产生更多的损耗, 以至绝缘破坏, 发生击穿。
在预防性试验中, 测量泄漏电流时所加的电压大都在A点以下, 所以对良好的绝缘, 其伏安特性i=f (u) 应近似于直线。当绝缘有缺陷 (局部或全部) 或受潮的现象存在时, 则漏导电流急剧增长, 这时其伏安特性曲线就不是直线了。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泄漏电流来分析绝缘是否有绝缘缺陷和受潮。
3.2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泄漏电流
在换流站中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是较为常见的高压电气设备, 同时也是预防性试验的重要对象。由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没有放电间隙, 氧化锌电阻片长期承受运行电压, 并有泄漏电流不断流过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各个串联电阻片, 这个电流的大小取决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热稳定和电阻片的老化程度。如果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动作负载下发生劣化, 将会使正常对地绝缘水平降低, 泄漏电流增大, 直至发展成为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击穿损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质量如果存在问题, 那么通过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阻片的泄漏电流将逐渐增大, 因此可以把测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泄漏电流作为监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质量状况的一种重要手段。
3.3 影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泄漏电流的几种因素
在测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泄漏电流时, 是在0.75U 1mA直流电压下读取的, 因为0.75U 1mA直流电压值一般比最大工作相电压 (峰值) 要高一些, 在此电压下主要检测长期允许工作电流是否符合规定, 因为这一电流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寿命有直接关系。
1)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外表面污秽的影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外表面的污秽, 除了对电阻片柱的电压分布的影响而使其内部泄漏电流增加外, 其外表面泄漏电流对测试精度也有影响。污秽程度不同, 环境温度不同, 其外表面的泄漏电流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阻性电流的测量影响也不一样。由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阻性电流较小, 因此即使较小的外表面泄漏电流也会给测试结果带来误差。
2) 温度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泄漏电流的影响。由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内部空间较小, 散热条件较差, 加之有功损耗产生的热量会使电阻片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这些都会使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阻性电流增大, 电阻片在持续运行电压下温度会升高, 而实际运行中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阻片温度变化范围是比较大的, 阻性电流的变化范围也很大。
3) 湿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 一方面会使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瓷套的泄漏电流增大, 同时也会使芯体电流明显增大, 尤其是雨雪天气,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芯体电流和瓷套电流会大幅度增加。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泄漏电流的增大是由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存在自身电容和对地电容,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芯体对瓷套、法兰、导线都有电容, 当湿度变化时, 瓷套表面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 瓷套表面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内部阀片的电位分布也发生变化, 泄漏电流也随之变化。
4) 测试点电磁场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测试点电磁场较强时, 会使测得的阻性电流峰值数据不真实, 给测试人员正确判断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质量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测量泄漏电流能发现电力设备绝缘贯通的集中缺陷、整体受潮或有贯通的部分受潮以及未完全贯通的集中性缺陷, 开裂、破损等。
4 结束语
定期对各种高压电气设备进行绝缘预防性试验是保证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设备容量的增大、电压等级的提高、绝缘材料及结构的改进等, 对常规试验项目仍有必要进一步积极进行研究。同时要积累试验数据, 并结合现场情况做出综合分析来判断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精确度, 从而对电力设备的好坏得出正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陈化钢.电力试验预防性试验方法及诊断技术[M].重庆 (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 2009.7.
[2]尚勇, 杨敏中, 严璋, 张银庆.高压电力设备绝缘状态检测判据选择[J].中国电力, 2001, 4..
试论台阶试验不适合作为中考项目 篇8
一、台阶试验的基本内涵
(1) 意义。台阶试验指数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数。台阶试验指数值越大, 则反映你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越高, 反之亦然。经常参加有氧代谢运动, 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 其表现为在完成台阶试验定量负荷工作时脉搏搏动次数下降, 在试验结束后脉搏的搏动次数恢复到安静状态所用的时间缩短, 台阶试验指数增高。有氧代谢代谢运动是指运动时人体需氧量和摄氧量达到动态平衡的运动。做有氧运动时, 体内不产生乳酸堆积, 心率和呼吸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因而持续运动时间长, 安全性高, 脂肪消耗多, 有利于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2)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心血管机能。
(3) 场地器材。台阶或凳子、节拍器 (或录音机) 、台阶实验仪。
(4) 测试方法。男台阶高度为40cm, 女台阶高度是35cm, 根据男女身高的不同, 台阶还可做适当的调整。受试者站在台阶前方, 按节拍器的节律做上、下台阶濒率30次/min。即从预备姿势开始, 听到第一响声时, 一只脚踏在台阶上;第二响声时, 踏台腿伸直, 另一脚跟上台并立;第三响声时, 先踏台的脚下地;第四声时, 另一只脚也下地还原成预备姿势。用每两秒上、下一次的速度 (按节拍器的节律来做涟续做3min。做完后, 立刻坐在椅子上测量运动结束的lmin至lmin 30s、2min 2min30s、3min至3min30s的三次脉搏数, 填入相应的方格内。如果受试者在运动中坚持不下去或跟不上上下台阶的频率3次者, 要立即停止运动, 并以秒为单位记录运动持续的时间。同样测试3次脉搏数, 也填入相应的方格内。在使用电子台阶指数测定仪测试时, 则在连续做完3min台阶运动, 受试者静坐在椅子上, 立即戴上指脉仪 (中指) , 使手心向上, 放置在桌面上, 持续3min即显示台阶运动指数, 将此结果直接填入表内。
二、台阶试验不适合作为体育中考项目
尽管台阶试验是通过规定时间内上下台阶次数的方法判定一人的耐力与肺活量。但这种实验并不适合中考项目。这是因为:
首先, 不同时段测试的结果不一致。通过本人对固定学生在不同时间段, 对学生的台阶测试指数进行测试, 反映出在不同时间段对固定学生的测试结果均不同。测试结果如下 (注:前四名是男生、后四名是女生) :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不同时间段, 对同一个学生进行测试, 台阶试验指数测试结果不同, 从而导致在不同时段对同一个学生进行台阶测试的中考的体育分数就会不同。台阶试验指数的不稳定, 导致作为体育中考分数的不稳定, 从而使体育中考变得不公平, 所以我认为它不适合作为中考项目。
其次, 我们的体育中考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中级性评价, 促使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已应该是中考的另外一个目的。作为台阶试验, 经常参加测试锻炼的学生, 他的台阶试验指数不一定高、不参加锻炼的学生、他的台阶试验指数未必底、台阶测试指数的不稳定, 释放给学生这样的一个信息、锻炼和不锻炼没区别, 所以, 它起不到促进学生进行锻炼的效果, 还有可能误导学生、不参加锻炼。再看我们的其它考试项目, 体现的都是运动能力, 而台阶测试体现的是心系血管的状况和心肺功能适应水平, 它同样推动不了学生参与运动。所以我认为它不适合作为体育中考项目。
再次, 台阶试验给学生打分是9-15分, 而800米和1000米给学生打分是1-15分, 从分值上就体现出不公平。
最后, 台阶实验还需要注意一些具体事项。一是心脏有病的不能测试, 这样测试的就对有心脏的学生没有实际意义。二是按2秒上、下一次的节律进行。当受试者跟不上节奏时应及时提醒, 如果三次跟不上节奏应停止测试, 以免发生伤害事故。三是上下台阶量, 膝、髋关节都应伸直。四是被测试者不能自己测量脉搏, 必须测试时找一个同伴, 他将帮助你保持适当的踏跳节奏。五是如果受试者不能完成3 min的负荷运动, 以实际上、下台阶的持续时间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和方法同上。
另外, 还与学生的个体身体特征有关, 如, 又如, 如果个子高腿长, 自然占优势, 上的容易下的容易。如果非得想提高, 当然就等于练你耐力了, 练习那种测试是毫无意义的, 不如跑步、游泳这种既能练身体耐力又能调整呼吸频率的运动。目前, 有的城市就已经在中招考试里取消了这个项目。
试验项目 篇9
最近, 受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的委托, 连云港市农机局组织有关专家对赣榆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牵头承担的省农机三项工程“热泵干燥技术与装备引进试验”项目进行验收, 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 经讨论, 认为该项目验收材料齐全, 经费使用合理, 组织管理规范, 圆满完成了合同书规定的各项任务, 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同时与会专家还为热泵干燥技术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
项目通过引进广东省农机研究所生产的RG-185s型热泵干燥机在该县进行干燥生产试验, 考察热泵干燥技术在江苏省沿海地区, 对多种海产品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 探索分析热泵干燥技术在我省各类海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应用的干燥工艺及操作注意事项, 总结形成可用于指导面上推广的干燥工艺与技术规范或操作规程, 加速热泵干燥技术在我省的推广, 使热泵干燥技术在我省海产品生产中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试验表明热泵干燥加工经济效益较传统加工方式的经济效益提高20.8%以上。
水稻膜下滴灌项目引进试验与分析 篇10
南通市通州、海门、启东等地多为砂石土壤, 历来以旱地作物为主, 为改变上述地区作物种植模式, 保证稻米自给及食物安全, 南通市与新疆天业公司进行技术合作, 引进水稻膜下滴灌技术, 并落实田块进行水稻膜下滴灌技术试验示范。
1 确定总体方案
南通市农业委员会对新疆天业公司及其水稻膜下滴灌技术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提高了感性认识, 并对南通地区实施水稻膜下滴灌技术可行性方案进行论证, 确定引进全套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根据配套农艺技术要求, 水稻种植采用旱地直播方式进行, 选用2BMK系列铺膜播种机, 设计基本技术参数:膜宽90 cm, 作业幅宽2 120 cm, 铺膜幅数2幅, 每幅播种4行, 平均行距为25.6 cm, 穴距10 cm, 每穴播量5~8粒。
2 滴灌系统总体规划设计
整个滴灌系统由泵站、过滤装置、各管路及控制阀门等组成, 滴灌水在整个系统输送情况如下:
水源 (河水) →取水池 (前置滤网) →离心式清水泵→砂石过滤器→网式过滤器→主干管 (地埋PVC管Φ110 mm) →分干管 (地埋PVC管Φ90 mm) →地面出水竖管 (地埋PVC管Φ75 mm) →地面PE管→滴灌带→滴头。
同时在滴灌系统中加配施肥控制装置, 在离心泵前放置施肥罐, 施肥罐底部有软管通过球阀与离心泵进水管相连, 平时球阀关闭, 需要施肥时, 将施肥罐与离心泵进水口管道上的阀门打开, 可溶性施肥液进入滴灌系统后可对作物进行施肥。
系统采用单翼迷宫式滴灌带, 为减少滴灌水沿程损失, 降低能耗, 管道系统中主干管与分干管采用梳齿型布置, 滴灌带与支管采用鱼骨型布置, 达到操作管理方便、系统投资和运行费用最低的效果。
2.1 首部及泵站设计
泵站建于河边, 分内外两室, 内为值班室, 在滴灌期间供值班人员休息, 值班人员通过内外室间观察窗随时了解泵站运行情况。沿河面一侧建取水池, 取水池与外河相通一侧设拦污网, 将河水初步过滤 (如图1所示) 。
南通地区河网密布, 水中含有藻类及悬浮泥沙两种主要杂质。当水中杂质含量超过过滤器的处理能力时, 网式过滤器和砂石过滤器将不能正常工作, 进而影响整个滴灌系统正常运行, 因此需借助取水池对灌溉水进行预沉淀处理。取水池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大量的泥沙, 使取水池处理后的水质符合滴灌系统对悬浮泥砂含量的要求。取水池根据离心泵流量大小设计规格, 同时根据正常年份丰枯水位设计挡水墙高度, 保证泵站运行期间正常供水。取水池四周安装围网, 防止异物进入池内。取水池分内外池, 底面为坡面, 外池角落建有集沙坑, 内外池间用挡水墙相隔, 挡水墙底部留有流沙口。池内侧建有台阶, 供进入池内清理人员上下。
2.2 离心清水泵选择
2.2.1 流量选择
离心清水泵流量选择根据灌溉面积、需水量、灌溉时间等因素来确定。根据当地实际:
泵站灌溉面积为6.67 hm2;
每次轮灌面积为1 hm2;
每次轮灌时间为4~6 h;
初定流量为40 m3/h。
2.2.2 扬程选择
选择扬程时, 根据水源水位高低和所需压水的高度, 初定扬程为26 m。
根据以上条件, 选用KYW80-160A型离心清水泵, 同时, 选用智能控制系统对离心清水泵进行自动控制。滴灌系统运行时, 由压力传感器连续采集供水管网中的水压及水压变化率信号, 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传送至供水专用型变频控制柜, 供水专用型变频控制柜将反馈回来的信号与设定压力值进行比较、运算, 并根据状况进行动作如此循环, 直至管网压力恒定在设定压力范围内, 保证滴灌系统正常运行。
在过滤器出口安装水表、单向逆止阀, 在砂石过滤器和网式过滤器的前后分别设置水压力表, 观察其压力变化。
2.3 干管及滴灌带设计
试验点地块形状及设计系统布置 (见图2) , 设计条田分东、西10个地块。泵站位于地块中间北面。由泵站沿地边向南引出一条主干管, 并在田块北边沿东西方向布置。南北方向与主干管垂直布置五条分干管, 主干管和分干管选用PVC管材, 管径分别为φ110 mm、φ90 mm, 管路安装蝶阀, 地面出水竖支管与分干管及地面垂直且高出地表约30 cm, 地面PE管垂直于分干管, 两边布置, 便于双向控制。主干管埋于地下, 埋深50 cm。为梳式布置, PE管、滴灌带铺设在地面, 均是鱼骨式布置。地面PE管选用φ63 mm黑管, 由一个球阀控制, 便于轮灌区管理和划分。选用单翼迷宫式滴灌带, 为冲洗管道的淤积物及冬季到来之前排干管中的积水, 在分干管的末端 (较低处) 布置排水井, 可开阀放水。
3 拖拉机轮距改装联接法兰设计
膜下滴灌用铺膜播种机由中型拖拉机牵引, 在田间进行铺滴灌管、铺膜、播种、覆土等作业。拖拉机行走时后轮会在地面留下凹槽, 后轮轮距160 cm左右, 相应凹槽位于膜下位置。膜下土层不平整, 影响滴灌效果, 为此对牵引拖拉机后轮进行改装, 加配轮距改装联接法兰, 将拖拉机后轮轮距变为212 cm。改装后牵引拖拉机作业时后轮行驶在两播种行之间, 避免影响膜下土层。拖拉机使用轮距改装联接法兰后取得良好的播种作业效果 (如图3所示) 。
4 制定泵房操作规程及管理员守则
为确保水稻生产期间滴灌系统正常进行, 我们根据新疆天业公司泵房运行情况和当地实际, 制定了适宜的泵房操作规程, 供三地水稻膜下滴灌试验基地泵房管理员参考, 为泵房正常运行、过滤器清洗及施肥操作提供规范。
5 试验情况分析
5.1 膜下滴灌技术采用铺膜播种机, 该机集铺膜、铺滴灌带、播种、覆土等功能为一体,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滴灌用铺膜播种机对整地要求较高, 要求田块平整, 且田表无留茬。
5.2 膜下滴灌技术将水稻种植与膜下滴灌技术相接合, 采用机械直播种植方式, 地表无水层, 与漫灌水稻相比, 田块四周不筑田埂蓄水, 不用建引水渠, 节本增效, 且抗倒伏。但田间有杂草生长时, 化除较难进行。
5.3 滴灌带及薄膜一次性使用, 作物收获后, 需对田间进行清理工作。
6 结语
试验项目 篇11
盐湖化工产业。建成盐湖集团综合利用一期、青海锂业和中信国安西台盐湖碳酸锂及硫酸钾镁肥、青海碱业一期、盐湖海虹10万吨联二脲配套ADC发泡剂等产业项目,主要产品产能大幅上升。其中,钾肥产能650万吨、纯碱产能130万吨、硫酸钾镁肥产能70万吨、氯化钙产能30万吨、碳酸锶产能3.5万吨、碳酸锂产能3.3万吨。察尔汗、东西台、马海、大浪滩、大盐滩、茶卡等盐湖开发规模和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开发培育了氯化钙、联二脲、硫化碱、氯酸钠、氢氧化镁等一批新的工业产品和经济增长点。盐湖资源开发由单纯采盐提钾向规模化、产业化、精细化、综合开发、集约开发方向发展,盐湖化工业产业步入成长期。
油气化工产业。建成青海油田公司30万吨甲醇、150万吨炼油厂扩建升级改造,中浩天然气化工公司60万吨甲醇,格尔木30万千瓦燃气电站项目,使原油产能达300万吨、天然气85亿立方米、油气当量800万吨,原油加工150万吨、甲醇100万吨、柴油70万吨、汽油50万吨、液化石油气10万吨、聚丙烯树脂2.5万吨,配套天然气管输能力达93亿立方米、石油管输能力达300万吨,基本形成以油气开采为龙头的油气化工产业。
煤炭及煤化工产业。建成鱼卡、大煤沟两个90万吨、高泉45万吨、木里聚乎更210万吨煤炭开发项目,乌兰300万吨洗精煤、100万吨焦化,鱼卡6000万块煤矸石烧结砖,德令哈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动力煤产能达350万吨、焦煤产能达1200万吨、焦化产能达100万吨、煤矸石烧结砖8000万块、粉煤灰开发产能5万吨,煤炭综合开发产业基本形成,为试验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原料支撑。
金属冶金产业。建成滩间山15万盎司黄金配套5万吨硫酸、肯德可克250万吨铁矿开发、西豫有色金属矿业10万吨铅冶炼、都兰黄龙沟红旗沟岩金开发、尕林格250万吨铁矿选矿、锡铁山铅锌选矿尾渣综合开发12万吨硫酸项目,粗铅冶炼达16万吨、铁矿开采及选矿能力达500万吨,铅选矿能力(金属量)10万吨、锌选矿能力(金属量)10万吨,硫酸产能达15万吨,为加快构建金属冶金产业奠定了基础。
新能源开发产业。大力引进和实施新能源项目,全州已开工建设新能源项目44项。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乌兰地区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及土地、电网、道路区位优势,吸引了大批光伏企业,已形成格尔木东出口、德令哈西出口、乌兰老虎口及大柴旦锡铁山四大光伏产业园区,共建成国电龙源、国投华靖、华能、省发投、中国协合、中节能等40个光伏发电项目,已形成近1吉瓦并网容量。
特色生物产业。积极推进枸杞、马铃薯、城郊果蔬种植基地和牦牛、高原淡水养殖基地建设,建成27.3万亩枸杞、1万亩高原青稞繁种基地、格尔木市工厂化蔬菜育苗基地、德令哈市万头仔猪繁育基地、8000吨沙棘浓缩汁、2000吨枸杞干果加工生产线及乌兰县5万吨有机肥项目,枸杞、中藏药等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开始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其他产业方面。建成格尔木玉珠峰500万箱矿泉水、德令哈200万吨废渣干法水泥、德令哈2000万条编织袋、华汇装备制造等产业项目。
卫生项目评价中的群随机试验设计 篇12
群随机试验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s) 是指在有些试验中, 由于研究的选择或必要, 将一些完整的社会群体, 而不是单个的观察个体随机分配到不同干预组和对照组中的研究方法。这种试验有时候也被称组群随机试验 (Group randomized trials) 或整群随机化试验。在这种设计中, 群随机的单位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包括家庭、学校、工厂, 村庄、城市以及地理位置等, 这种设计被广泛用于评价健康行为、健康教育、 卫生保健制度等非治疗性干预措施的效果[3]。 采用这种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群内个体由于某些共同的特征很可能有相似的结果, 这种数据间的相关性会导致研究有效样本量的减少, 使统计效能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常用分析方法中数据独立的假设不成立, 使用常用的统计方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错误的[4]。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将群随机试验设计应用在卫生项目评价研究中的适宜性和优缺点, 并根据群内相关系数推导出设计效应 (方差膨胀因子) , 并给出应用群随机试验设计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1 卫生项目评价中群随机试验设计的引入
由于社会项目的干预一般都是以群体为单位进行的, 故在评价某些干预措施时使用群随机设计是更为合适的, 主要包括以下2类情况: (1) 试验的干预对象是以群为单位, 主要包括以家庭、学校或社区等为单位的干预项目, 群内数据相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个体间地理位置相近或有共同的生活环境等因素导致的, 例如评价以社区为单位的某项健康教育措施的效果; (2) 干预措施是提供给独立的个体的, 但评价的资料却是来源于与这些个体有关的另外一群人, 主要包括一些对卫生服务提供着的教育和培训项目, 群内数据相关主要原因是受到服务提供者的个体特征的影响, 如服务提供者的知识、技能、工作经验等因素, 例如从服务利用方的角度来评价对产科医生进行技能培训以提高服务质量的效果[5,6]。
1.1 群随机试验的优点
1.1.1 社会项目干预措施的执行在多数情况下是以社区为单位的, 出于项目资源有限和社会结构的原因, 在实际研究中, 干预的执行在多数时候都是以群为单位, 所以群随机试验更适合于这种研究。例如对社区医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服务质量, 由于接受同一个医生服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医生本身的一些特征的影响, 例如个人的知识、技能、工作经验等因素, 故同一个医生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是相关的[5]。
1.1.2 我们一般是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effectiveness) , 而不是效力 (efficacy) 。这两者的区别是, 效果是指干预在实际情况下所获得的效果, 对研究的条件没有太多的限制;而效力是指试验在理想条件或最佳条件下所获得的效果, 它对研究的条件有着很严格的要求, 药物临床试验一般属于这种研究, 而卫生项目评价的目的一般是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故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使用群体水平的随机, 这种研究设计得出的结论的外部效度要高于个体水平的随机对照试验。
1.1.3 干预措施的效果可能会有集群效应, 即干预措施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个体水平上, 还体现在群体上, 例如评价用于控制某传染性疾病的疫苗的效果时, 当群内接受疫苗注射的比例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时, 就会出现群体免疫的效应, 即使群内部分个体未注射疫苗, 这种疾病也不会在群内出现流行, 以个体水平的随机来进行这种评价研究是明显不合适的[7]。
1.1.4 能强化个体的依从性, 在社区试验中, 我们的干预措施一般是做不到双盲的, 由于人有社会性, 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如果在一个群内对所有的人都实行一样的干预措施, 人们对干预措施的接受性就会比较高。
1.1.5 控制干预措施的污染, 如果在群内既有干预组又有对照组, 这可能会导致对照组也可能会接受到干预的影响, 从而产生污染效应, 问题可能来自研究者或研究对象, 如果群内的干预措施都一样的话则可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已有的文献中可以看出, 控制试验污染是最主要的原因。当然, 采用群随机设计并不能保证完全消除实验污染, 但是要比以个体水平的随机污染效应要小得多[8]。
1.2 群随机试验的缺点
1.2.1 在样本量相同的情况下, 群随机试验的统计效能低于个体随机试验, 其原因是群内个体的反应比群间个体的反应有更大的相似性, 即存在群内相关, 这就使研究的有效样本量减少, 从而使研究的统计效能降低, 其降低的程度与群内相关系数的大小有关。
1.2.2 群随机试验的设计和分析要更为复杂, 由于群内数据的不独立, 这就使我们不能够用常见的方法计算样本量和来进行统计分析, 如果方法用得不太合适的话会导致研究的效能不足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1.2.3 基线协变量不平衡的现象可能产生, 在群的数量较少时, 由于群间自身基线协变量情况的不同, 这会使这些群在研究初期就存在不平衡, 这种现象在群随机设计中更可能会出现。
1.2.4 由于群随机设计的项目评价很多都是开放性的, 在研究中很难做到双盲, 再加上我们还需要获取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这会导致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事先都已经了解了我们的干预措施, 这两方面的原因都可能导致我们的研究出现选择偏倚[5]。
2 群随机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Fisher创立试验设计理论时的假定就是被随机的单位就是分析的单位, 然而在群随机试验中, 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传统的统计模型的估计方法是建立在个体观测值相互独立的假设上, 当假设不成立时, 模型中各参数估计值的有效性和统计特性均会受到影响, 从而使最终的统计推断可能产生偏倚。
2.1 群内相关系数 (ICC)
研究开始前, 由于群内个体的相关性要高于群间个体的相关性, 故χij=Ai+Eij, Ai指群间的变异, Eij指群内个体间的变异。
个体水平的变异=群水平间的变异+群内个体水平的变异, 即σundefined=σundefined+σundefined。
群内相关系数 (Intra-class correlation, ICC) :反映同一个群内个体间的相似程度, 用ρ表示, 解释为:群间变异占总变异的比重;undefined, 当 ρ=0时, 群间没有变异;当ρ=1时, 群内没有变异。
undefined为总的样本量, k为群数, m为每个群内的个体数)
在一组内, undefined是指没有群内相关时的方差, 1+ (m-1) ρ是方差膨胀因子, 指在有群内相关时方差变化的系数。
2.2 设计效应 (Design Effect, DEFF)
设计效应, 也称方差膨胀因子 (Variance Inflammation Factor, VIF) , 是指在群随机试验设计条件下的方差与个体随机试验设计条件下的方差的比, 即DE=1+ (m-1) ρ。由于群内相关, 故我们估计的样本量需要在个体随机的基础上乘上1+ (m-1) ρ这个因子。
当每个群内的样本量不相等时, 常用的设计效应为undefined指群内个体的数量, Sundefined指群样本大小分布的方差, undefined。
3 群随机试验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1 样本量的问题
首先, 群随机设计的样本量的计算不同于个体随机, 如果忽略方差膨胀因子 (VIF) 容易导致样本量的估计过低, 从而使研究的效能不足, 甚至不能发现本来存在的差异, 这是在群随机设计中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8]。其次, 计算样本量经常考虑的问题也不要忽略, 例如是做等效性检验, 优效检验还是非劣效检验、临界值的选择、单侧还是双侧检验等问题[10]。
3.2 分析方法
群随机设计的分析方法分为两类, 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的分析。较多的是进行个体水平的分析, 在应用时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忽略了群间效应的变异, 从而导致I类错误的增大[8]。
3.3 失访问题
任何一个随机试验都可能出现失访, 对随访时间较长的试验更要注意失访的问题。在群随机试验中, 除了个体观察对象失访外, 也可发生整群失访。如果失访与干预无关, 则采用过量样本的方法即可弥补这种类型的失访。如果组间的失访不是随机发生的, 特别是当干预效果与参与程度密切相关时, 则对干预效果的估计时容易产生偏倚。
3.4效能问题
相同的研究中, 在样本量相同的情况下, 群体水平随机的研究设计的效能要低于个体水平的随机, 故能用个体水平的随机就不要用群体水平的随机[11]。
摘要:探讨在卫生项目评价中应用群随机试验设计的适宜性和优缺点, 然后根据数据的群内相关系数推导出设计效应, 最后给出了应用群随机试验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卫生项目评价,群内相关系数,群随机,设计效应
参考文献
[1]龚幼龙, 冯学山.卫生服务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246-250.
[2]WilliamF.Rosenberger, John MLachin.Randomization in ClinicalTrial[M].NewYork:AJOHNWILEY&SONS, INC, 2002:6-9.
[3]David M.Murray, Sherri P.Varnell, MS, and Jonathan L.Blit-stein.Design and Analysis of Group-Randomized Trials:A Reviewof Recent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J].Public Health Mat-ters, 2004, 94 (3) :423-428.
[4]刘沛, 王灿楠, 杨向东.群随机试验与传统随机试验统计方法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 2000, 17 (4) :200-202.
[5]杨珉, 李晓松.医学和公共卫生研究常用多水平统计模型[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1-3.
[6]Marion K Campbell, Jill Mollison, Nick Steen, et al.Analysis ofcluster randomized trials in primary care:a practical approach[J].Family Practice-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0, 17 (2) :192-195.
[7]R J Hayes.Design and analysis issues in cluster-randomized trialsof interventions against infectious diseases[J].Statistical Methodsin Medical Research, 2000, 9 (2) :95-116.
[8]George F.Borm;Rene J.F.Melis, Steven Teerenstra et al.Pseu-do cluster randomization a treatment allocation method to minimizecontamination and selection bias[J].Statistics in medicine, 2005, 24:3535-3547.
[9]刘沛, 孙宁生, 王灿楠, 等.群随机试验重复横断面抽样的费用效益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 2000, 17 (6) :38-39.
[10]Sandra MEldridge, Deborah Ashby, Sally Kerry.Sample size forcluster randomized trials:effect of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clustersize and analysis metho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06, 35:1292-1300.
【试验项目】推荐阅读:
项目试验管理办法09-29
钢管试验检测项目12-01
变压器的试验项目09-18
高压电气预防性试验项目目录01-23
项目施工试验室个人工作总结07-13
项目部试验室相关规章制度11-22
项目部试验室主任事迹演讲稿09-08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12-02
土工试验三轴试验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