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断块油田

2024-07-21

复杂断块油田(共8篇)

复杂断块油田 篇1

随着勘探技术和开发技术的不断提升, 人们发现的复杂断块油田数量也明显增多, 但是复杂断块油田的开发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亟待提高对地震信息、钻井等各种资料的综合研究, 加强对地质技术精细设计和处理运用。

一、复杂断块油田主要地质特征分析

在对复杂断块油田的分析后可以发现, 它的复杂性主要在于, 断层多且密集, 且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因此不容易识别。例如我国渤海西部油田群, 其生产层多在2800-3400米, 且埋藏很深, 我们对地震资料的了解都比较陈旧, 分辨率大大降低, 所以认识具有反复性特征。通过对东辛复杂断块油田和富林油田等综合分析可知, 复杂断块油田主要地质特征有以下四点:第一, 不同级别的断层构成了复杂的系统, 多种复杂断裂系统产生较多各自独立的断块油藏, 每一个独立的断块油藏都可以成为单独的开发单元;第二, 从平面来讲, 由于断层的切割, 使不同的断块具有不同的油层物质, 原油的性质和各个油层的产能也相差较大;第三, 即使在同一块断层, 其纵向上含油井段长, 储存量的分布也区别较大;第四, 复杂的断层结构使得油藏类型各种各样, 例如图 (1) 中渤海湾任丘油田就是由断层油藏和岩性油藏等多种油气藏所组成的。而图 (2) 中富林油田表现出断块的支离破碎, 数量较多, 断距较小, 就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

二、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内容有:储层对比、自然断块的划分、微型构造等内容, 精细油藏描述运用的技术手段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划分类型不同的精细油藏, 建立三维模型。本文以储层对比、自然断块的划分两项稍加浅析。储层对比, 是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目前, 普遍存在以下4种常用对比方法:一是根据小层、小小层划分;二是以沉积的时间来划分;三是单砂体划分;四是储层层序划分。在生产实际中, 这四种方法都被广泛运用, 但是无论运用哪种方法, 都要体现“精细”。

而在自然断块的划分中, 要充分考虑断层的分级。正常情况下, 一级断层掌握一片断块油田, 二级断层掌握一个断块区, 三级断层掌握一个断块组, 四级断层掌握了整个自然断块的划分。在精细油藏描述中, 对断层尤其是三、四两级断层的解释, 要完全利用地震资料、钻井资料、相应数据库。在实践中, 精细油藏描述对不同层级的断层, 描述重点也各有千秋。

三、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方法

复杂断块油田因具有构造、储层等因素的特殊性, 所以, 对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时, 应从构造、油藏等几个方面入手。

构造描述, 即以地震地质详细资料为基础, 运用物探技术, 对复杂断块的分布等情况进行重新核实。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一是分析断层曾因, 研究断块的受力状况, 测绘断层分布, 确定断块整体形态;二是落实断块构造。积极利用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动态资料等, 来标定层次, 解释成图。三是校正误差。在初步测绘出断块成图, 利用人机联作解释系统, 进行断块内部校正。

油藏描述, 主要工作内容有:一是确定该断块的油藏类型及油水分布情况;二是利用钻井资料, 结合地震资料, 测绘出油砂体构造图。

结论

对于复杂断块精细油藏描述的首先要对地质特征进行分析, 进行自然断块划分, 这决定着复杂断块精细油藏描述内容的开展, 油藏描述的最终研究对象是储层空间封闭单元, 同时成为地质模型的基本单元。在对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方法进行介绍时, 从构造、储层、油藏三方面进行分析, 对于油田滚动开发和挖潜、提高采收率都是极具指导意义和实际利用价值的。

摘要:在对油田的开采过程中, 复杂断块油藏因地质情况特殊, 开发效果不甚理想。在对我国各个地区的油田群进行分析后发现, 内部断层发育, 含油层系较多, 隐蔽性较强, 故而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精细油藏描述的方法。

关键词:复杂断块,构造,精细油藏描述

参考文献

[1]曲宁, 孟瑞刚, 杨佩峰.针对复杂断块油田二次开发阶段油藏的精细描述[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 (13) .

[2]杨小升, 喻高明, 刘启伟, 王科, 周灿.古城油田B124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数值模拟[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 (11) .

[3]周海燕, 王为民, 刘春艳, 杜娟.渤海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挖潜的实践与认识[J].海洋石油.2012 (01) .

复杂断块油田 篇2

泌阳富油凹陷北部斜坡带浅层复杂断块群油气勘探

泌阳凹陷经过30年的`勘探,“九五”末根据油田勘探形势做出勘探思路的重大调整,重返老区坚持富油凹陷勘探.通过深化地质研究认识到北部斜坡带浅层复杂断块群油气成藏条件好,勘探潜力大.针对北部斜坡带油层埋藏浅、断块构造复杂的特点,采用保护浅层反射信息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同时通过热力试油解决稠油开发经济评价问题,均收到显著效果.发现一大批含油圈闭,新增较大规模整装储量,该带成为河南油田“十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

作 者:邱荣华 Qiu Ronghua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 刊 名: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ISTIC PKU英文刊名:OIL & GAS GEOLOGY 年,卷(期): 27(6) 分类号:P61 关键词:浅层复杂断块群   勘探思路调整   北部斜坡带   泌阳凹陷  

极复杂小断块油田稳产技术研究 篇3

1.1 地质概况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是由五星集断层、石家集断层和长垣断层等断层形成的东倾断阶带, 庆祖集油田就位于石家集断层和长垣断层南延收敛部分, 北接胡状集油田, 南至庆祖集油田的庆11块, 南北长约30~40km, 东西宽约3~6km, 面积约120km2, 是NEE-SWW展布的长条形, 北宽南窄。油藏埋深2400~3100m, 平均埋深2700m。沙三中6-10、沙三下1、3、5、6、14-18砂组为主要含油层系。庆祖集油田平均孔隙度一般在17.9%, 平均渗透率69.8×10-3um2, 原油地面密度一般在0.833~0.861g/cm3, 粘度7.4~24.8m Pa.s, 庆祖集油田油藏类型属于中低渗极复杂断块油藏。

1.2 区块开发历程

庆祖集油田于1984年开始投入勘探, 1986年10月底, 庆6井试油投产沙三下, 射孔后自喷, 初期日产油19.1t, 揭开了庆祖集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的序幕。通过滚动开发由南向北逐步探明了庆11、庆6、庆19、庆25、庆21、庆85等区块, 至1992年年产量达到7.15×104t, 采油速度达到2.13%。1993年以后随着完善区含水上升, 复杂不完善区能量下降, 产量呈逐年递减趋势。2001~2006年, 积极进行增储扩边研究, 发现庆11西块、庆98块等两个含油条带, 实现了庆祖集产量的提升。2007年~目前, 重点开展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滚动增储力度;二是在构造精细研究的基础上, 加大平面完善力度, 通过以上工作, 油田日产油水平实现持续稳定。

2 存在问题

2.1 局部区域注采井网不完善, 水驱控制程度低

庆祖集油田平面注采不完善的区块:庆25块S3下7层系、庆85块北区、庆19块、庆21块等5个单元。该类区块注采井网不完善, 致使该区块水驱控制程度较低, 覆盖地质储量83.7×104t。

2.2 部分区块储层非均质严重, 水驱动用差异大

通过近两年持续的精细注采调整, 大部分井组已见效, 2013年对已见效井组进行层间调整, 由于层间差异大, 造成潜力层水驱动用程度低。

3 油田稳产技术

3.1 精细构造研究, 挖掘剩余油潜力

精细构造是油田开发后期调整井位、挖掘剩余油、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基础, 只有进行了精细的微构造研究, 才能为后期调整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进一步完善部分注采井网, 提高采收率。通过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小断层识别技术等技术手段, 结合剩余油分布研究, 努力提高油藏开发水平, 按照剩余油成因, 将剩余分为五种类型:主要包括井网控制不住型、构造型、成片分布相对差油层型、滞留区型及层内未水淹型 (表1) 。

3.2 进行注采关系调整, 提高水驱动用程度

(1) 平面调整, 通过部署高效新井、转注等措施完善注采井网。

对于有条件进行平面完善的, 通过油井转注、老井利用等措施进行平面完善;对于目前暂时不能完善的, 通过打新井、侧钻井进行平面注采完善。2013年完善了3个区块的注采井网, 提高水驱动用储量17.6×104t。下一步继续对庆祖集油田不完善的区块逐一进行完善, 实现“块块注水、块块完善、块块见效”。

(2) 层间调整, 通过挤堵、打塞等措施, 实现井组的持续稳产层间调整。

庆祖集油田储层非均质严重, 层间差异大, 储量动用不均。通过采取油井堵水、补孔, 水井分注、调剖、酸化等措施, 改善层间矛盾, 。

3.3 精细制定水井注水方式, 实现油井的增产稳产

针对庆祖集油田构造复杂和非均质严重的特点, 在注水开发阶段, 积极开展注水研究, 针对不同的油藏、不同的储层在不同的阶段所采取不同的注水方式, 理论计算结合注水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庆祖集油田的注水方式;同时, 针对不同的开发时期, 采用不同的注水方式, 多种注水方式相结合保证区块的稳产。

3.3.1 超前注水, 合理补充地层能量, 提高油井生产能力

超前注水, 即先注后采的开发方式, 可以合理补充地层能量, 提高地层的压力, 实施保压开采, 使油井保持较高的生产能力。采用超前注水, 在超前的时间内, 只注不采, 提高了地层压力, 当油井投产时, 可以建立较高的启动压力, 当超前时间达到某一值后, 便建立了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 提高油相相对渗透率, 并避免因压力下降造成的原油性质变差, 从而提高单井产量。超前注水地层压力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的110%左右, 对应油井产能明显得到提高。

3.3.2 周期注水, 增大水驱油体积, 提高油藏采收率

对于高含水井组, 由于高渗通道已建立, 靠实施常规技术手段调控, 其效果、效益有限;而通过周期注水, 提高注水压力和注水强度、同时增加关井和开井的频次, 不但可以提高水驱油体积和驱油效率, 而且还可以增强低渗层和低渗部位的水驱动用。庆98块, 对3口水井采取周期注水, 对应4口油井实现累计增油397t。

3.3.3 温和注水, 控制注水强度, 延长井组稳产期

对于低含水井组, 由于油井都处于见效初期, 见效时间较短, 且产量相对较高, 通过采取温和注水, 注水井保持相对稳定的注水强度, 以延长井组见效期和稳产期。其中庆28-1井组, 对应油井QC11-1连续5年稳定在4.0t以上, 稳产期得到了大幅度延长。

4 认识

(1) 精细构造研究, 准确刻画断层形态是提高复杂断块油藏开发水平的基础, 结合储层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努力提高油藏开发水平;

(2) 及时有效地进行注采关系调整, 实现产量有序接替, 保证区块的开发效果稳中有升。

(3) 积极转变思路, 强化注水理念, 针对不同的开发时期, 采用不同的注水方式, 多种注水方式相结合保证区块稳产。

摘要:庆祖集油田是一个极复杂断块油田, 通过不断深化认识, 挖掘油藏潜力, 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本文总结了庆祖集油田不断深化油藏认识, 通过精细构造研究、注采关系调整和精细制定注水方式等有效手段, 最大限度地挖潜油藏剩余油, 提高开发水平, 确保了庆祖集油田的持续稳产。

关键词:复杂断块,精细研究,注采关系,注水方式,稳产技术

参考文献

复杂断块油田 篇4

1 油藏地质特征

东庄油田整体构造形态为一个被断层复杂化了的背斜构造, 受南部新野北掉边界断裂控制, 主断裂带与北部补偿的南掉正断层相交, 构成多个断鼻断块, 断裂系统复杂。

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核桃园组, 岩性主要为粉细沙岩为主。主要沉积环境为滨浅湖沉积, 物源来自西北方向的沙堰三角洲, 砂层厚度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薄。

储层以粉细砂岩为主, 结构成熟度中等, 物源单一, 主要矿物为石英。地层有较为明显的弱亲水等特点, 水敏程度为中偏弱。本区砂岩储层总体上属于中低孔、低渗透储层。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4.27~15.38%, 平均空气渗透率为10.57~27.76×10-3μm2。

油层薄、埋藏深, 油层埋藏深2183~2732m, 油层分布井段长达549m, 各断块具有自生独立的油水系统。

东庄油田原油含蜡高, 凝固点高, 含硫低。地面原油密度0.7421~0.8957g/cm3, 粘度 (70℃) 为7.21~270.91m Pa·s, 含蜡量41.27~53.86%, 胶质沥青质含量8.2~17.59%, 含硫量0.02~0.19%, 凝固点44~57℃。

2 开发历程

从1971年油田发现, 东庄油田先后经历初探、详探、一次评价开发、二次评价开发、注水开发等五个开发阶段, 目前处在综合治理、完善开发阶段。

3 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边水能量不足, 压力保持水平低;

2) 局部井网不完善, 储量动用程度低;

3) 含油层段多, 含油面积小, 油层埋藏深;

4) 原油含蜡量高, 凝固点高;

5) 地层供液能力差, 单井产量低。

4 采取的综合开发对策及效果

4.1 进行注水实验, 恢复地层能量

东庄油田由于天然能量不足, 地层压力下降较快, 油井产液、产油能力低。2005年8月为给东庄油田注水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在东14断块和东18断块利用4口老井转注, 注水后见效油井4口, 平均单井日产油由4.9吨上升至23吨, 油井东14井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由26.2%回升至54%, 证明了注水开发在东庄油田的有效性。截止2008年4口注水见效油井累计增油6429.4吨。

4.2 全面实施注水开发, 完善注采对应关系

2009年后通过老井和排液井转注增加注水井点, 在平面上完善注采井网, 改善油井低产低能的状况。投转注水井10口增加23个注水层段, 日增注水285立方米。通过完善井网, 油水井层段对应率由2008年的30.7%提高到2013年的54.2%, 油水井平面上分布更加合理 (见图1) 。注水见效明显的油井有3口, 初期增油效果明显较好, 截止2014年10月累计增油4043吨。

4.3 深化油藏认识, 实施局部井网完善

在对东庄油田开发潜力和地质构造进行了大量研究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2006年实施了第一次井网完善工作, 投产油井投产8口, 日增产能32.5吨, 全年累积产油2667.6吨。2008年对东12—东17断块实施了第二次井网完善工作, 投产油井10口, 日增产能23.9吨, 全年累积产油845吨。2012年对东14断块部署完善油井3口, 投产初期日增产能45.9吨, 全年累积产油1054吨。

4.4 小泵深抽, 放大生产压差

东庄油田单井产液量低, 一般低于15吨/日, 饱和压力低为2.3~3.5M Pa, 地饱压差高达20.0M Pa以上, 因此通过小泵深抽尽量放大压差生产, 提高单井产量。目前已有15口井的下泵深度接近油层顶界附近。

4.5 配套举升工艺保证正常生产

东庄油田原油含蜡高达53.86%、凝固点高达57℃, 生产过程中原油在井筒易结蜡和凝固, 结蜡凝固深度在1300~1500m之间。常规举升工艺易造成原油结蜡凝固导致抽油机负荷加重油井启动困难、杆管断脱、泵效降低等系列问题, 使油井无法正常生产。

针对东庄高凝油举升存在的问题, 配套空心抽油杆集肤电加热管柱或双空心杆热水循环管柱, 提高井筒流体温度, 改善原油的流动性。

4.6 低能油井合理间开节能降耗

针对东庄油田低能井多的现状, 根据液面、功图的变化情况, 摸清13口低能井液面恢复规律, 在产液量不变的情况下, 实施抽油机分段开抽生产 (见表1) 。

4.7 取得的效果

东庄油田为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 边水能量不足, 弹性能量小, 加之注采井网不完善, 导致油井在天然能量开采状况下单井产量低, 递减快。

2005~2012年间通过实施局部注采井网完善对5个主要断块实施了有效注水开发, 同时对部分断层走向进行了落实和重新刻画;在油藏开发管理上通过适时动态调整及配套开发工艺等措施, 保证了东庄油田产量呈逐年小幅度上升的趋势, 开发形势整体运行平稳 (见图2) 。

5 结论

1) 通过局部注采井网完善对主要断块实施了有效注水开发。

2) 通过深化地质认识为井网完善提供依据, 井网完善进一步落实局部构造指导下步完善。

3) 在油藏开发管理上通过适时动态调整, 采取相关配套开发工艺措施在技术上解决了东庄油田的一些特殊问题。

4) 对于东庄油田这样的低品位油田只要有科学合理的油藏和工程配套技术可以得到有效开发和动用。

摘要:东庄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油田, 由于地质构造复杂, 长期以来对构造展布、储层发育、油气层分布规律认识不清, 加之原油含蜡高, 凝固点高导致开采工艺复杂, 长期无法系统开发。直至2004年后通过油藏开发认识的突破和开发配套工艺的完善才纳入系统开发使储量得以动用。

关键词:东庄油田,断块,开发,实践,认识

参考文献

[1]万仁溥.采油工程手册 (上册)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2.

复杂断块油田 篇5

东辛油田断层多, 不同级别断层共存, 共有二级断层4条, 三级断层52条, 四级断层152条, 主要断层有四条, 这些二级断层控制着构造的形成和形态, 控制着二级构造带构造格架和地层发育, 对油气聚集起明显控制作用。二级断层均为东西向延伸, 落差一般200-500m, 最大可达770m。

根据断裂发育的特点结合区域应力场的特点分析:东部辛镇平行式断块群、西部东营放射状环状断块群是在区域性南北向拉张应力及局部拱张应力作用的结果, 而该区南部现河庄帚状断裂带是右旋扭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 因此, 该区构造是南北向区域性拉张和右旋扭张应力场联合作用的结果。

二、技术路线

辛68块地震资料的频率较低, 不能达到精细准确描述的要求, 研究设计的主体思路就是通过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处理, 再精确描述断裂系统和储层精细构造成图,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 利用谱兰化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能力, 提高层面构造描述和低序级断层的识别能力;

2. 通过断层边缘强化处理手段强化骨架断层, 提高地震资料的骨架断层分辨能力

3. 利用相干体处理技术协助构造解释, 采用先确定骨架断层、再描述低序级断层的构造解释程序, 准确描述构造断裂系统;

4. 多体联合解释技术三维空间内解释构造断裂系统, 精细构造成图。

三、层位、断面精细解释

1. 合成记录标定

辛68块T2、T4标准层反射同相轴是这次合成记录标定的主要参考标志, 在地震剖面上为稳定的强反射。通过合成记录与地震剖面对比, 结合自然电位、声波等测井资料, 将目的层位标定到地震剖面上, 共精心制作了40口井的合成地震记录, 对沙一段Es11—Es16、沙二段Es21—Es215共21个砂层组进行了精细的标定。

2. 砂层组及断层面的追踪解释

在合成记录标定的基础上, 进行砂层组底界及断层面的追踪解释。对于复杂断块油藏, 构造解释的难点和重点是断层的解释, 断裂系统确定了, 断块分布和相互关系也就确定了, 断块中的层位按照合成记录标定结果进行追踪解释即可;同时, 层位的解释结果也是断层解释的重要参考, 特别是标准层 (如本区的T2、T4) 的解释, 可以对断层解释起到指导作用。所以层位和断层解释不是完全分开的两个步骤, 而是互为指导、紧密结合的。

为了提高断层解释的合理性和精度, 采用多体联合解释的技术思路。与常规构造解释主测线和联络线闭合解释不同, 是利用断层边缘加强数据体 (变面积前景显示) 及其相干体 (变密度背景显示) 叠合剖面进行层位和断层解释;在相干体时间切片上解释断层, 与剖面上的断层解释闭合, 落实断点, 综合剖面与切片特征, 使断层解释合理, 并在空间闭合;断裂系统精细解释, 利用高分辨率数据体在骨架断裂系统的约束下精细刻画层间断层和微细断层。

由于本区断层复杂, 给构造解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 在地震解释过程中, 充分利用井资料, 将工区内所有井的地层对比数据加载到解释软件, 并根据合成记录得到的时深关系将所有的砂层组数据和断点数据显示到过井地震剖面上, 根据地层对比结果进行精细的追踪解释。同时, 在解释中也发现部分井的地层或断点数据与地震剖面的地层特征及断层位置不符, 地层对比存在一些问题, 对此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地层对比人员, 对发现问题的井进行重新对比。这样, 地层对比与地震解释紧密结合, 互相验证, 使解释结果更加合理可靠。通过反复对比修正, 完成了21个层位的构造解释。

3. 断裂系统平面组合及构造成图

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 进行各砂层组断裂系统平面组合及构造成图工作。断裂系统的组合参考沿层相干属性图进行, 使断层走向和断层之间的交接关系合理。同时, 断层组合过程中要同时兼顾上下层, 以保证各层构造的一致性, 或变化符合地质规律, 且相互之间没有矛盾。断裂系统组合完成之后进行构造成图, 根据合成记录层位标定的时深关系, 制作了各砂层组底面构造图。

4. 断裂系统描述

本工区断层非常发育, 根据地震、地质资料共解释断层39条, 全为正断层。

四、构造形态

辛68断块平面上断层呈近东西走向, 组合方式平行式组合, 断层倾向主要为南倾和北倾;剖面上呈“莲花瓣”式。构造形态纵向上具有继承性。地层为受一组南倾断层控制的反向屋脊, 平面上呈近东西向展布, 北倾, 倾角10-17o。

参考文献

[1]夏义平、徐礼贵、刘万辉, 等.地震解释及综合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增刊:1-5.

[2]李玉新, 地震相干技术在断层与沉积相解释中的应用[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6, 26:67-71.

复杂断块油藏滚动勘探主要做法 篇6

关键词:东濮凹陷,滚动勘探,复杂断块,研究思路

东濮凹陷属具有构造破碎、埋藏深、渗透率低等地质特点。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 油田的滚动勘探及油藏评价难度逐年加大。剩余未探明储量主要赋存于中深层构造圈闭, 深层洼陷带虽发育岩性油气藏但埋藏深, 储层普遍致密、产量低, 经济效益差。

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为基础, 应用人机联作解释等新技术, 研究构造、储层发育规律和油气运移、聚集规律, 近三年来, 每年上报探明储量1000万吨左右, 有效缓解了中原油田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

1 平面选带选区整体评价, 寻找成群成带油藏

在断裂带评价过程中, 突出整体研究, 理清断层发育规律及切割关系, 总结区带的油气聚集规律。对油田周边展开地质调查基础上, 明确了选带选区的基本思路, 根据老区分布规律找富集的, 根据构造带分布找浅的, 根据断块分布找成群成带的, 根据有效储层分布找优质的, 根据动静态资料找效益好的。

制订了操作的规范, 主力构造带包括中央隆起带北部南部, 濮卫构造带, 西部断阶带。主力层系以沙三段, 沙二段为主。埋藏适中, 深度在2000—3500米;有一定圈闭规模, 要求5个断块以上, 有一定储量规模, 周边井有较好产能和动用效果。在基本思路的指导下, 深化老区周边挖潜研究, 上报探明地质储量3075万吨, 动用地质储量1573万吨。

2 纵向细分层组立体解剖, 寻找优质动用储量

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 确定了研究内容:地质目标优选, 分层系精细评价, 概念设计风险分析, 一体化方案部署。确定研究技术流程:在区带、有利目标优选的基础上, 开展分层系评价, 通过地层精细对比研究、构造精细解释圈闭评价、沉积微相储层分布研究, 明确油藏富集规律, 部署一体化方案并对其优化, 评估实施风险。

刘庄地区位于北部隆起带的倾末端, 夹持黄河-梁庄断层之间, 转换带东西断块倾向相反, 反向断块为主。2011年依托高精度三维, 以分层构造、沉积微相、油藏特征立体评价刘20块, 勘探开发一体化部署3口滚动井、3口油藏评价井, 进行老区滚动扩边、新层系探索及开发动用。为实现郎中集-刘海构造带含油气连片, 2012年继续向西南滚动解剖, 部署滚动井刘9-6、刘16-3井及开发井刘9侧、刘侧5井。10口井平均单井钻遇油气层22层43.2米, 投产平均单井日产油7.3吨, 平均单井日产气1.15万方, 目前已累积产油8827.3吨, 累积产气1869.36万方。10口井的钻探证实了“一把刷子”的成藏特征, 分别在刘20块落实新增探明油气当量211.37万吨, 刘9断块区落实油气当量143.59万吨, 刘16-3落实油气当量31.98万吨。通过勘探开发一体化实施, 形成了郎中集-刘海构造带油气连片的场面。累计探明储量480万吨, 已动用161万吨。

3 局部精细刻画复杂单元, 落实低幅度小断块

在同区带、同构造带油藏类型综合认识基础上, 运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 HDT及R F T等动态资料对断裂带连片分层解释, 立体解剖, 落实有利目标。

文25西块位于文西地垒带北部, 为文15块与文25块结合部的油气富集区块, 是由文东断层和文25断层所夹持的断阶带, 内部发育低序级断层使构造复杂化并控制着油气分布。由于受文23盐影响, 地震资料品质较差, 构造落实程度低以及油层分布规律不清等原因一直难以动用开发。2010年依托文北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 对该断块区进行整体连片解释, 精细刻画该断块区构造, 进一步深化文东断层及补偿断层的认识, 理顺了该块的构造格局, 落实多个有利断缝。2010年实施的油藏评价井文25-106在沙二下1-3砂组钻遇油层19.9米/9层, 投产沙二下3砂组8.6米/5层, 初期日产油10吨, 充分展示了该区良好的滚动勘探开发潜力。2010年在文25西块实施评建一体化部署, 动用含油面积0.4平方千米, 石油地质储量50万吨, 新建产能0.84万吨。实施新井6口, 油藏评价井2口, 平均单井钻遇油层28.7米/11层, 投产后平均日产油13.3吨。其中文25-107井钻遇沙二下1-4砂组油层21.2米/12层, 投产沙二下1-2砂组9.7米/6层, 初期日产油11.7吨。

近几年通过对黄河断层、文东断层等断裂带深入解剖, 在断缝带文15东、文25西等区块实施滚动井4口, 油藏评价井6口, 新增探明石油储量81万吨, 落实石油储量231万吨, 累计动用石油储量231万吨。

4 结论

通过东濮凹陷复杂断块的研究, 形成了平面选带选区整体评价, 纵向细分层组立体解剖, 局部精细刻画复杂单元等工作流程,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规范及具体的技术指标, 为寻找优质可动用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谷维成, 莫小国, 贾志滨.东濮凹陷滚动勘探开发效果及潜力分析[J].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18 (06) :26-28[1]谷维成, 莫小国, 贾志滨.东濮凹陷滚动勘探开发效果及潜力分析[J].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18 (06) :26-28

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技术综述 篇7

1 研究区域地质概况

王102断块不仅处于断裂带上, 还位于缓坡地带, 具有较强的刚性和较浅的基底埋藏, 地质特点相对复杂, 沉积具有较多的类型, 也具有较多的含油层系。因其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而且在进行开发时, 上下层产生的互相干扰过多, 给剩余油的分布状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储量的动用受到了约束。另外, 这一断块具有较为复杂的构造形态, 断层分布较广, 具有非常复杂的切割关系, 而且构造格局十分复杂。

2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技术

2.1 网格合理划分技术

网格是作为一种赋值单元, 在建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其数量进行分析可以得知模型的精度。其方向对模拟运算流体的流动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要切实保障模型的构建, 就要对网格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首先, 在确定网格方向时, 应充分全面的对物源的方向进行考虑, 并严格参照主渗透率的方向, 努力保持这方向的统一性, 同时保障网格呈现正交的状态。

其次, 在划分平面网格时, 其边界应该设置为尖灭线以及断层。在一些特定的区域应该针对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密网格。除此以外, 还应重视井距以及井网的大小, 使生产井与生产井间的距离超过三个网格, 生产井以及汪水井的距离超过六个网格。

最后, 在划分纵向网格时, 隔层的网格系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性, 以尽量的规避由于粗化造成的网格规模的损失。

2.2 精细构造建模技术

复杂断块油藏地质经过仔细的勘探后, 我们可以知道其面积在平方千米上时, 断层长度一般会超过十五千米。所以, 一些断块区由于地质条件相对复杂, 构建复杂断块油藏构造模型时, 断层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参考依据。构建的构造模型的精准度与断层的描述精细度、空间定位息息相关。准确地描述构造的目的主要为促进断层解释精度的大大提升, 更加熟悉以及了解断裂组合规律, 能够实现断块地区产状的有效识别。通过地震解释度的相关数据以及单井资料, 可以对断层的倾向和断面进行明确的确定, 经过对比地层后, 可以匹配断面以及断点, 并随之进行锁定, 从而实现断层之间搭线关系的确定, 不断地完善断层控制线, 使断层模型更加精准以及科学。

2.3 沉积微相建模技术

由于在沉积相微的控制下, 我国油藏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地下油的流动也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就河流沉积储层而言, 注入水的突进方向一般情况下深受河道方向的影响。要构建精准的沉积微相模型, 就要对砂体的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 详细的探究沉积环境。王102断块沉积砂体具有较大的厚度, 而且其分布也具有较大的变化, 所以, 应通过各种相关的数据以及分布概率进行研究, 对砂体进行更加精准的预测, 为沉积微相模型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变差函数分析技术

变差函数能够度量物性参数在空间方面受距离影响而存在的差异性, 其数据构型是在三维空间上的, 能够对变量的特性进行描述。通过对井点的物性数据的求解可以得出准确的变差函数, 同时能够有效地在储层属性参数模型的构建中将其加以利用, 在构建砂岩油藏相控随机模型时, 这也是非常关键的重要步骤。变差函数图中的特征值可以利用理论模型来求得, 变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其大小能够表现出区域变量的变化情况, 并对砂体的延伸尺度进行反映, 能够对砂体的规模进行有效的精准的预测。王102断块在进行属性模拟时, 一般是采取以下步骤:第一, 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 使测井曲线呈现出离散型特征。第二, 根据部分砂体层的变化情况来分区, 同时分析其变差函数。

3 结语

总而言之, 在构建复杂断块油藏地质模型时, 应该实现对其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的严密掌控, 努力通过网格设计的合理规划促进建模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通过仔细的识别以及描述低序级断层来达到对复杂断块油藏的精准认识的目的。除此以外, 在构建复杂地质体模型时, 还应合理的解决断层之间的搭接关系。总之, 在建模过程中应积极合理的运用各种技术, 以提高模型的可靠性以及精准度, 为油田的开发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

摘要:复杂断块油藏不仅具有较多的断层, 其断块也相对较小, 断裂系统比较复杂, 给人们正确认识油水层分布状况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油田的开发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在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过程中, 应正确认识并重视对地质基础的相关研究, 通过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实现对剩余油的深入开发以及充分利用。本文将选取王家岗油田王102断块为具体的研究对象, 希望对地质建模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 也为相关的工作者提供一定意义上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技术

参考文献

[1]刘滨, 石晓燕, 何伯斌等.复杂断块油藏建模技术在丘陵油田的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 2010, 31 (5) :548-550.

[2]李宗阳, 王夕宾, 孙致学等.相控地质建模技术在复杂断块油藏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2, 26 (1) :4-7.

复杂断块油田 篇8

1. 构造复杂

该区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披覆背斜构造。内部主要发育4、5级断层, 一般断距比较小15-25m, 延伸距离0.9-2km。按断层走向, 断层划分两组, 即北东向和北西向, 以北东向断层发育, 断距大、延伸长、甚至控制地层厚度;其次是北西向断层。自下而上断层由少变多, 馆Ⅱ组5条断层将二区切割成4个自然断块。明Ⅰ底9条断层自然断块增加到7个, 因此二区明化镇组构造比馆陶组复杂。

2. 储层变化快, 非均质性强

该区主力含油砂体的非均质程度较为严重, 砂体钻遇率低, 各砂体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比较严重, 平面上存在很大差异, 垂直顺流的侧向延伸距离较短、连通井少。明化镇组渗透率变异系数大于0.7, 突进系数大于1.79, 层内级差最大达108。

3. 油水系统不统一

该区纵向上油气水层间互出现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明化镇油水关系复杂, 连片分布砂体少, 透镜体多, 同一层具有不同的油水界面。

4. 原油性质差异大

原油相对密度为0.89-0.97, 粘度110-2410m Pa·s。纵向上原油的密度、粘度、胶质、沥青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平面上受构造和水的氧化作用原油性质西重东轻, 构造边部重, 中部轻。

5. 油藏类型多

该区按圈闭划分有以下四种油气藏类型:即断层—构造油藏、岩性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及断块油藏。据区内220个含油砂体统计, 断层~岩性油气藏、断层~构造油气藏分布广泛, 其次断块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1. 地质模型建立

该区断层多, 地层厚, 油水界面不统一。经过40多年的开发, 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时期, 油水关系相对复杂, 建模时选用petrel软件运用目前已有测井等资料, 在纵向上粗化后输出数值模拟静态模型网格步长为30m, 在ECLIPSE软件中并选用比较灵活的角点网格, 和比较成熟的黑油模拟器进行研究。为了准确反映垂向上的非均质性, 根据地层沉积旋回、主力和非主力油层的分布特点, 在纵向上以单砂体小层作为一个数模层, 将该油藏划分为89个模拟层, 总网格数为148×50×89=288600个。

2. 动态历史拟合

本次研究历史拟合期为1965年3月至2010年10月, 时间步长为1个月。拟合方法为首先对原始地质储量进行了拟合, 然后对单井产油量、含水率、井底流压、注人水等参数进行了拟合。在整个历史拟合过程中, 主要通过调整局部渗透率或方向传导率拟合井间注采关系, 调整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形状或水相曲线末端值拟合单井含水, 调整局部有效厚度拟合单井压力和单井含水。

经过历时拟合计算的地质储量为830万吨, 误差为1.22%, 拟合储量满足精度要求, 此次数模共拟合生产井119口, 其中采油井3口, 单井历时拟合结果表明, 拟合较好的井有102口, 拟合程度为85.7%, 符合工程精度要求, 通过区块历史含水拟合情况和日产油速度 (图1、图2) 看出区块拟合情况比较理想, 表明所建立的地质模型可作为开发方案模拟预测的基础 (全区含水拟合曲线) 。

3. 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挖潜对策

该区剩余油的分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种类型。

(1) 主力油砂体水淹严重, 剩余油饱和度较低。

该区主力层系的主体部位因常年多次调整与完善, 水驱开发相当对完善, 实采出程度一般在35%~50%之间, 平均含水达90%, 剩余油饱和度在0.3~0.37%之间, 这类油藏的挖潜, 需结合大剂量的深部调驱或其他三次采油技术来实现。

(2) 断层边部控制剩余油

在断层附近, 由于断层的封闭遮挡作用, 注入水只能沿某一方向运动, 往往会形成注入水驱替不到或水驱很差的水动力滞留区, 沿断层方向易形成面积较大的条带状油区, 在断块的高部位往往会有剩余油的分布。这类油藏可结合新井来进一步挖潜。

(3) 油砂体岩性边界区控制剩余油

(4) 非主流线形成的剩余油。

(5) 零散小砂体控制剩余油。

(6) 稠油底水油藏未动区控制剩余油, 这部分剩余油结合分层系和水平井进行综合挖潜。

三、成果应用

在剩余油分布特点指导下, 编制了该区调整挖潜方案, 调整方案共实施新井36口, 新建产能6.99×104t, 平均单井日产油由2.88t/d提高到3.76t/d, 综合含水下降了6.95个百分点, 自然递减由18.53%下降到8.66%, 采油速度由0.69%提高到0.75%, 水驱采收率提高了6.05个百分点, 水驱开发效果进一步改善。

四、结论

1.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该区断数值模拟研究明确了剩余油分布确立了挖潜对策。

2.在剩余油分布研究基础上, 进行了方案编制, 实施后注采对应率、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等开发指标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实现了油田的增产、稳产。

摘要:港西A区为复杂断块油藏, 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时期, 通过建立该油藏的数值模拟地质模型, 进行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确定了剩余油分布的主要类型, 提出剩余油挖潜的对策, 有效指导了方案编制, 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历史拟合,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韩大匡.油藏数值模拟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0.

[2]刘晨, 孟立新, 黄芳, 陈淑芹, 朱红云, 田菲.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后期的应用.[J].录井工程, 2011 (6) :65-69.

上一篇:活塞缸套摩擦副下一篇:接受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