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食品包装监管

2024-05-19

加拿大的食品包装监管(精选3篇)

加拿大的食品包装监管 篇1

加拿大的医疗器械监管制度无论是从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监管部门的组织架构还是注册管理程序和申请文件要求等,都比较完善,值得我国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学习和借鉴。笔者对加拿大医疗器械法规的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了研究,在医疗器械上市前的管理、质量体系审核和临床评价、上市后的监督等方面作了简要阐述。针对加拿大的管理特点,做了重点介绍和评价,对完善我国医疗器械监管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医疗器械监管部门

如图1所示,加拿大监管部有着比较细化的层级结构,分为卫生部-健康产品和食品分支-治疗产品委员会-器械局-处-组。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是加拿大医疗器械主管部门,对加拿大境内医疗器械的广告、生产和销售进行监管。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下属健康产品和食品分支(Health Products and Food Branch)的治疗产品委员会(Therapeutic Products Directorate)负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上市前审查。治疗产品委员会(Therapeutic Products Directorate)下属的医疗器械局(Medical Device Bureau)具体负责医疗器械的上市前审查,医疗器械局(Medical Device Bureau)下面还有具体的部门,分为器械评估部门(Device Evaluation Division)、器械监督部门(Device Surveillance Division)和质量体系部门(Quality Systems Section),分别负责医疗器械的上市前审查和特别申请项目、医疗器械标准和ISO13485质量体系要求。健康产品和食品分支(Health Products and Food Branch)的检查委员会(Inspectorate)负责检查产品上市后生产质量检查、调查、许可证和生产地址许可证。

2.法律法规

加拿大联邦议会于1985年通过了《食品药品法》,建立了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和天然健康产品等的管理。1998年5月27日,加拿大官方公报公布了《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并于1998年7月1日开始实施。《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分为5部分,有3个附表,对如何管理医疗器械的销售、进口和广告做出要求,旨在确保加拿大境内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符合质量标准。

3.医疗器械定义和分类

3.1医疗器械定义

在加拿大,对器械的定义:指任何材料、器具、装置和设备用于:

a)对人体疾病、紊乱和非健康状况和症状的预防、诊断,治疗、缓解;

b)修复和治疗人体的组织或功能;

c)对人的妊娠诊断;

d)对于人在怀孕期间、分娩的治疗和对婴儿的监护。医疗器械是不涉及用于动物的器械。

3.2医疗器械分类

根据《加拿大医疗器械法》附表1的分类规则,加拿大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管理,分为I、II、III、IV四个类别,依次依据风险大小,如I类器械为最低风险,IV类器械风险为最高,产品注册要求也是逐级参加,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是愈加详尽。

如表1所述,I类产品豁免注册,包括可重复使用的外科手术器械、绷带和细胞培养介质,这类产品约占全部医疗器械的40%。II类产品具体有血压监测仪、电极、矫正型隐形眼镜、早早孕试纸、一次性使用外科手术器械、导管,约占40%。III类产品约占15%,包括呼吸器、心脏监护仪、髋关节植入物、膝关节植入物、激光、衣原体诊断试剂、血糖仪等。IV类产品包括除颤器、起搏器、冠状动脉支架、HIV检测试剂盒、神经外科分流器等,这类产品约占5%。

4.上市前审查要求

4.1基本情况

加拿大的医疗器械管理实行产品注册制度,对境内的医疗器械颁发注册证。不同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政府一手抓到底即政府的产品注册加上政府质量管理体系现场检查(QSR检查),亦不同于欧洲的完全第三方公告机构(Notified Body)检查制度(CE认证),加拿大实行政府注册结合第三方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查。关于注册主要就是两部分,一部分是政府的要求,另一部分是安全有效基本原则。治疗产品委员会(Therapeutic Products Directorate)的医疗器械司(Medical Device Bureau)具体负责监管和审评诊断和治疗性的医疗器械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分管医疗器械注册有5个小组,共70人左右。

I类医疗器械豁免注册,但是医疗器械需要取得许可证(Establishment Licenses)后方可在加拿大境内销售。II类进行形式审查,注册时限15个工作日,III类产品的注册时限是75工作日,IV类产品的注册时限是90个工作日。

4.2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4.2.1 I类产品要求

I类医疗器械豁免注册,但需申请医疗器械许可证,医疗器械许可证申请书应由生产商以卫生部规定的形式提交给卫生部,申请书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a)器械的名字;

(b)器械的分类;

(c)器械标示码,包括系统内,试剂盒,医疗器械组,医疗器械系列或者医疗器械系列组系列中的每一个医疗器械的标示码;

(d)标示在标签上的生产厂商的名字和地址;

如果生产该器械的工厂名称和地址不同于(d)条中所标示的内容,则在申请书中标出该工厂的名称和地址。

4.2.2 II、III、IV类器械的注册要求如下

(一)通用注册资料:

(1)器械的名称;

(2)器械的分类;

(3)器械的标识;

(4)产品标签上出现的制造者名称、地址;

(5)若制造地点与(4)不同,则在申请书中标示该制造地名称、地址;

(二)II类器械注册附加资料:

(1)所制造、销售或代理的器械关于医用条件的目的及用途的描述;

(2)为满足安全和有效性要求所符合的标准的清单;

(3)由制造者的高层主管作的安全有效性符合声明;

(4)由制造者的高层主管作的器械标签符合加拿大医疗器械法规的声明;

(5)若是近病人体外诊断设备(即不在医院而是在例如家庭使用的设备),制造者的高层主管应声明已用代表预期使用者的人体物质在与预期使用条件类似的条件下进行了研究性测试;

(6)由CMDCAS认可机构颁发的CAN/CSA-ISO 13485:2003体系证书。

(三)III类器械注册的附加条件。相比于II类器械注册申请材料,III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材料需额外提交以下材料:

(1)器械及在其制造及包装中所用材料的描述;

(2)除加拿大外的器械获准销售的国家清单、售出数量以及报道的问题及召回情况;

(3)如果是以无菌出售的器械,则无菌方法描述;

(4)制造者为安全有效而进行的研究描述,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5)器械标签/复印件;

(6)如果为近病人体外诊断设备,用代表目的预期用户的人体物质,以在使用条件类似的条件下的研究测试的情况;

(7)所有与使用、安全和有效有关的公开发布的报告的文献引用;

(四)IV类器械注册的附加条件。相比于III类器械注册申请材料,IV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材料需额外提交以下材料:

(1)风险评估情况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评价风险的满足安全有效的措施;

(2)与器械有关的质量计划,如特定的质量实践,资源及行动的程序;

(3)制造和包装中使用的材料的参数;

(4)设计、制造中为满足安全有效要求而采用的标准清单;

(5)制造者为证明满足安全有效要求而进行的所有研究的详细情况,包括:i)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ii)过程验证研究;iii)适用时,软件验证研究;iv)文献研究;

(6)若非体外诊断设备、取自动物组织或组织衍生产物的器械,其客观生物安全证据;

(7)若为近病人体外诊断设备,针对代表预期用户的人体物质且在相似使用条件下进行的研究测试的详细情况;

(8)制造者依据(5)款研究得出的结论;

(9)制造者依据(6)款研究的总述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4.3加拿大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报告

加拿大医疗器械审评报告是对产品注册申请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和风险收益评价后,做出上市许可批准决定的综合性审查意见文档。技术审评报告概述了对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收益评价,和对监管、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方面的评价。加拿大审评报告主要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

4.3.1产品和产品注册信息

此部分包括受理号、产品名称和预期用途、生产企业名称、申请注册类型、注册证颁发日期和注册证号。

4.3.2决定告知书

决定告知书是篇幅约一页的小结,概括了该产品批准上市信息(日期、注册证和上市后的对企业的要求),递交申请的详细资料概述和批准决定的详细依据。

4.3.3批准产品上市许可的科学和法规依据

这部分包括产品介绍、产品的具体信息、安全性和有效性(包括产品标准、生产质量和控制、非临床研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风险研究评估和建议。

(一)产品介绍和产品的具体信息

此部分描述了包括产品名称、组成部分、作用原理、批准的预期用途和禁忌证说明、材料(是否含生物材料)、药用成分和要求(如包含药物等材料)。这一节中主要是加拿大卫生部评估项目的摘要。

(二)安全性和有效性

(1)生产和质量控制

这部分包含对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各种试验的总结,还有加拿大卫生部的评估。这可能包括加拿大卫生部对以下几个事项评估的描述,有质量计划、质量手册、质量体系证书、相关标准符合性以及生产过程等。

(2)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资料、临床前研究资料是加拿大对批准产品注册申请的两个方面的科学依据参考。

(1)临床资料。这部分包括一系列临床研究来支持产品注册申请,包括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和其他方面。这部分主要是加拿大卫生部对临床研究结果的评价,这些评价对于加拿大卫生部做出批准产品上市许可的决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这可能包括产品相关临床试验的描述和分析,特殊人群的临床研究,病患面临的风险,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事件,以及实验室结果。这部分给出产品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总结意见,包括标签中载有的预防措施和禁忌症。这部分会描述减少风险的方法大纲、风险管理计划或者过程等。如果上市后安全的相关信息也被纳入到这部分,也会被提及。

(2)临床资料的数据局限性也会被讨论,加拿大卫生部会对生产企业提交的用于解决相关问题的材料进行评估。如果是有条件允许注册,需要进一步提供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材料。如果在注册申请过程中,生产企业改变了产品的适应症范围,仍然会按照这个根据进行讨论。此外,如果此次递交的注册申请在之前被拒,那么在此次申请中会讨论之前不予批准决定的依据,以及在此次申请中生产企业如何解决了上次申请中出现的问题。

(3)临床前研究资料。这部分包括临床前研究结果分析的概括以及加拿大卫生部的评估。标签上涉及临床研究的评估的概括分析,也会包含在这部分中。

4.3.4产品注册各阶段的具体时间表

该部分包括受理时间、资料核查时间、资料分发时间、资料审评、补充资料审评、审批时间。

5.临床试验要求

根据加拿大医疗器械法规规定,生产企业需经授权的相关医疗机构实施涉及人体样本的临床试验,应按照医疗器械法规第十二节(第一部分)规定取得临床有效性证据。生产企业需提供风险评估报告和详细的临床协议,且须符合ISO14155临床试验规范。对于I医疗器械,不需要申请临床试验,生产企业只需提供拥有该器械的证明文件。对于II类、III类、IV类医疗器械,需要提供书面授权书和申请。

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

经了解,加拿大医疗器械主管部门在实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时,是结合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查。即第II、III、IV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申请注册时,需提交加拿大医疗器械认证认可机构(CMDCAS,Canadian Medical Devices Conformity)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CAN/CSA–ISO 13485:2003体系证书,作为注册申请材料之一。对于第IV类医疗器械,除了提交相应体系认证证书,还需提交与器械相关的质量计划,如特定的质量实践、资源和行动的程序,以供审查部门审查。因此,对于拟在加拿大注册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在注册前接受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然后才可以申请注册。

7.上市后监管

加拿大医疗器械法规实行上市后监测体系,包括:(1)许可证;(2)自愿和强制的问题报告。自愿性报告主要来自于医院,专业的医护工作者;加拿大卫生部将审查这些报告并且将有效控制风险。强制性报告主要来自于生产商,加拿大卫生部会审查并且评估企业的行为,并且进行适时的跟踪。强制报告不良事件的目的是通过对所报告事件的评价,以及发布可用于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或减轻其后果的通告来减少与医疗器械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再发生的可能性;(3)检查;(4)召回;加拿大卫生部对生产商、进口商进行的召回进行监控;(5)依从性审核及调查;(6)危险性信息交流。上市后监测体系要求包括:上市后程序/记录和向卫生部报告严重问题和召回两方面。其中,上市后程序/记录确保了生产者、进口企业和经销商及时发现并处理上市后医疗器械出现的问题。对严重问题和召回向卫生部报告可以确保加拿大卫生部保持警觉性和帮助其建立监督机制。

8.结语

加拿大的医疗器械监管制度无论是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监管部门的组织架构还是注册管理程序和申请文件要求等方面,都值得我国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学习和借鉴。对加拿大医疗器械监管制度的研究,有利于今后我国医疗器械法规的制修订,提高我国与国际的趋同性,促进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与国际接轨。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1)关于I类产品注册

加拿大医疗器械分为4类,其中I类产品不需注册,但需取得许可证。许可证可以使进口商、经销商以及不通过获准注册的进口商或经销商在加拿大境内经营I类医疗器械,I类产品包括可重复使用的外科手术器械、绷带和细胞培养介质,这类产品约占全部医疗器械的40%。我国医疗器械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第二类是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第三类是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2012年,国家局批准境内第三类、境外(含港澳台)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和变更项目8000多项,其中I类医疗器械注册数量约占总数的1/3左右。I类产品种类繁多,例如血压计、体温计、模型材料、手术器械、一般医用器械等的,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程度也因产品的种类而不同。我国现正进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建议对I类器械实施备案制度。笔者建议对我国境内I类和境外I类产品中的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分为Ia类和Ib,Ia为风险较低产品。对Ia类器械实施备案制,对Ib类器械,借鉴和参照加拿大的做法实施许可证的方式。这样一来,可以实现I类医疗器械由上市前注册转变为备案制度的相对平稳过渡。

(2)关于质量体系认证和注册

在加拿大申请医疗器械注册需提交加拿大医疗器械认证认可机构(CMDCAS,Canadian Medical Devices Conformity)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出具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CAN/CSA–ISO 13485:2003体系证书,作为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材料之一,质量管理体系证书的有效期限不超过3年。对于第IV类医疗器械,除了提交相应体系认证证书,还需提交与器械相关的质量计划,如特定的质量实践、资源和行动的程序,以供审查部门审查。因此,对于拟在加拿大注册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在注册前接受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然后才可以申请注册。

我国医疗器械的质量体系认证主要由各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来负责,境内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材料仅要求提供产品生产质量体系考核(认证)的有效证明文件,根据对不同产品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质量体系考核报告。质量体系对于产品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所以质量体系的认证是一个重要步骤,是做出医疗器械注册批准的重要决定性材料。建议对我国境内第III类医疗器械,除了提交相应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对与器械有关的质量计划,如特定的质量事件、资源和行动的程序也应提出相应要求。

(3)关于申请资料和技术审查

加拿大对注册申请资料的要求较为详细,是为了对产品安全、有效性实施充分审查。对产品质量跟踪报告、不良事件分析汇总报告的审查力度更为完善。加拿大审评报告是对申请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和风险收益评价后,做出上市许可批准决定的综合性审查意见文档。技术审评报告概述了对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收益评价,和对监管、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方面的评价。加拿大审评报告主要包括产品和产品注册信息、决定告知书、批准产品上市许可的科学和法规依据、产品注册进度表,建议我国借鉴加拿大的经验,对技术审评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予以完善和补充。

参考文献

[1]Medical Device Regulations of Canada

[2]Health Canada http://www.hc-sc.gc.ca

[3]《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4]《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5]Canada Medical Device Regulations http://www.emergogroup.com/resources/regulations-canada

[6]Medical Device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for Canada

加拿大的食品包装监管 篇2

关键词:食品与农产品,品牌加拿大计划,国际竞争力,政府资金与政策支持

加拿大实施的食品与农产品国家品牌战略, 即品牌加拿大计划 (Branding Canada, 全称Branding Canada for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Sector) , 实际上是“加拿大可持续发展计划” (The Sustainable Canada Project)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国家品牌战略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消除市场对于加拿大的负面认知。尽管市场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是一个可以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及农产品的供应商, 也是值得信赖并且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但同时也表明加拿大人是传统的、缺乏足够的创新和商业动力。实施国家品牌战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些负面的认知。另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促进食品及农产品的出口, 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这也是加拿大实施国家品牌战略最为重要的意义所在。

一、品牌加拿大计划的实施背景及基础

农业和农业食品业是加拿大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据2004—2008年AAFC的数据显示, 农业和农业食品业对加拿大GDP的贡献率约为8%, 提供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1/8。但是, 由于加拿大的国内农业生产产能远远大于其国内需求, 出口成为支撑加拿大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1994年加拿大的农产品出口额为155亿加元, 到2004年增长了约71%, 达到了265亿加元。受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2005年加拿大的食品与农产品出口额有小幅下降, 为262亿加元;2006年, 出口额为280亿加元;2007年出口额为316亿加元。2008年出口额更是增加到了428亿加元。据统计, 加拿大的食品与农产品中仅有约1/2的产品是在国内被消费掉的, 其余全部出口, 出口额约占其国内食品与农产品生产总额的45%。

加拿大是世界食品与农产品主要贸易国之一, 在全球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 加拿大食品与农产品出口额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2001—2003年, 受干旱、蝗虫灾害、疯牛病、加元升值及油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 加拿大的食品与农产品出口占全球的份额有所下降。2004年开始复苏, 当年加拿大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球农产品出口额的3.4%, 仅次于欧盟、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位居世界第五。2006年, 占全球农产品出口额的3.5%, 仅次于欧盟、美国、巴西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 占全球农产品出口额的5.6%。

国际市场的开拓和竞争力的保持对加拿大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包括美国、墨西哥、日本、欧盟在内的几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家进行市场调查, 结果发现加拿大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加拿大被各国的进口商和消费者认为是值得信赖的、出色的国家, 拥有纯朴自然的、生机勃勃的、没有污染的土地。加拿大所生产的食品和农产品也被认为是安全的、新鲜的、天然的。在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后, 加拿大相关行业与州政府及联邦政府一起在食品与农产品领域开始实施品牌加拿大计划即国家品牌战略, 希望通过此项措施进一步促进加拿大食品与农产品的出口。

二、品牌加拿大计划的实施

品牌加拿大计划旨在让消费者一看到或听到加拿大的食品或农产品, 就会直观地认为该产品能够达到或超过他们的期望。希望“加拿大”品牌可以成为良好形象和声誉的代言, 根据该品牌消费者就可以确信: (1) 产品是优质的; (2) 作为一个多文化融合的国家, 加拿大时刻关注的是消费者并力求满足国际客户的需求; (3) 作为一个产业, 我们致力于不断地进步。

该品牌战略希望吸引已建立良好品牌形象的组织或企业参与, 并将“加拿大”品牌融入到其自身的品牌形象中。通过行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打造能够体现优质形象的国家品牌, 以促进食品及农产品行业的发展。

(一) “加拿大”品牌的适用范围

原则上, 食品与农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服务机构都可以申请使用加拿大国家品牌。但为了保护加拿大品牌的价值, 政府机构也设定了一些条件: (1) 使用“加拿大”品牌的食品及农产品必须是在加拿大种植、饲养或收获的; (2) 最终的实质性加工发生在加拿大。实质性加工是指使产品发生质变、成为消费者所熟悉的产品的生产过程。在一些具体的法规中对于实质性加工过程都做出了规定, 如《肉类检验法案》 (the Meat Inspection Regulations) 和《加工产品法案》 (Processed Products Regulations) 。仅仅对产品进行包装不能视作是实质性加工。

满足上述条件的加拿大机构可以向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以下简称AAFC) 提出使用加拿大国家品牌的申请, 审查合格的机构一般可以获得为期一年的使用许可。除非在到期前两个月由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或取得使用许可的机构做出书面的通知, 否则相关机构可以获得新一年的使用许可。如果被许可方违约, 则AAFC可以单方面终止其使用权。

一般情况下, 被许可方无权允许国外的合作者使用加拿大国家品牌。但是, 如果被许可方所生产的产品不符合上述两项要求, 而是出口到国外由国外的客户继续用于产品生产, 则被许可方可以在满足下述条件的情况下, 允许国外客户将加拿大国家商标与被许可方自有商标一起使用在国外客户所生产的产品上 (这种做法被称为联合商标) : (1) 在授权其国外客户使用商标之前, 必须要征得AAFC或其指定的机构或协会的认可。被许可方必须遵守AAFC或其指定机构、协会的规定, 并保证其国外客户也能遵守; (2) 被许可方有义务监督国外客户的促销策略和联合品牌策略以保证他们能够树立和加强加拿大的品牌形象并遵守AAFC《品牌战略实施指导书》的规定; (3) 被许可方应该保证使用任何加拿大品牌的外国商品质量必须达到AAFC《品牌战略实施指导书》中规定的加拿大食品和农业产品所一直追求的标准; (4) 被许可方必须向AAFC提供国外客户的详细信息

(二) 参与品牌加拿大计划的机构可以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为了促进其国家品牌战略的顺利实施, 加拿大农业及农业产品部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帮助本国食品及农产品行业的组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现差异化的一系列营销策略。取得使用“加拿大”国家品牌的资格, 就可以获得这些具体的信息和帮助。

在对日本、墨西哥、英国、美国等主要出口市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AAFC在网站上为注册的用户提供各种图形和照片及其使用方法。参与的机构可以使用这些图形或文字组合, 以借助良好的国家形象和信誉增强其产品的竞争力并扩大出口。

参与的机构必须按照AAFC要求的图形或其他创意要素复制商标, 并能随时根据要求的变动而做出相应的修改。取得使用资质的机构都会拿到AAFC提供的一本《品牌战略实施指导书》, 或从网站上下载电子版。该指导书明确了加拿大食品及农产品的品牌承诺、树立品牌形象的策略及使用加拿大国家品牌的相关规定, 被许可方应该严格执行该指导书内包含上述规定在内的所有要求。

参与机构还要保证使用加拿大国家品牌的产品必须符合所有相关的安全与质量标准和法规, AAFC有权向加拿大食品检验机构 (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 “CFIA”) 求证。

如果被许可方需要将商标用于特定的服务, 则该服务必须是与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加拿大食品及农产品紧密相关的。

被许可方每年4月30日前应向AAFC提供一份固定格式的报告, 以便AAFC跟踪被许可人及其国外客户的商标使用情况。

(三) 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作为2001年5月启动的加拿大品牌项目的一部分, 食品与农产品业能够从该项目中取得的资金支持占该项目下总资金预算的12%, 仅次于信息技术通讯行业位居第二。

Source: Brand Canada Program Secretariat

2006年6月在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的圣约翰召开了由加拿大各联邦、省及地区农业部部长参与的农业年会。会上来自各级政府的农业部官员对包括2006年初启用的新品牌标识在内的品牌加拿大战略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全面了解。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地让农业及农产品出口相关的所有行业机构和组织参与到这个战略的实施过程中。

作为农业弹性基金的第三个项目, 2009年加政府为品牌加拿大战略注资3200万加元, 支持参与该战略的加拿大农业机构进行市场调研和广告宣传, 以求在国际市场上争取更多的机会、推广加拿大安全高品质的产品。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部长格里·瑞兹 (Gerry Ritz) 于2009年11月亲自走访日本会见新当选的官员, 以100万加元的初始投资解开了在日本实施品牌加拿大计划的序幕。

为了使食品与农产品业更好地实施加拿大品牌战略, 在国际市场上建立一个更为强大的品牌, 2009年AAFC还启动了“加拿大品牌支持计划” (the Canada Brand Advocacy Initiative) 。这个计划的宗旨就是帮助该行业应对市场挑战和机遇, 开展一系列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活动, 如广告宣传、零售店内销售活动以及餐馆和食品服务领域的促销等。

参考文献

[1]GOVERNMENT OF CANADA INVESTING IN CANA-DA BRAND MARKETING INITIATIVE[DM/BL].http://www.agr.gc.ca/cb/index-e.php?s1=n&s2=2009&page=n90917c, 2009-09-17.

[2]An Overview of the Canadian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System (2006) [R].AAFC, 2006.

[3]An Overview of the Canadian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System (2007) [R].AAFC, 2007.

[4]An Overview of the Canadian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System (2008) [R].AAFC, 2008.

[5]Exports-Agri-Food and Seafood for January to De-cember 2008[R].AAFC, 2009.

[6]Overview of the Canadian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Sector[R].AAFC, 2007.

[7]Canada Brand International[EB/OL].http://www.marquecanadabrand.agr.gc.ca/intro/index-eng.htm.

加拿大的食品包装监管 篇3

从运行实践来看,在市场监管体制下的食品安全工作还有存在诸多问题:改革不到位,食品安全重心不突出。按照中央的改革精神,综合设置的市场监管机构要确保食品监管能力在监管资源整合中得到强化。但是,从职能整合、机构设置等方面来看,我市食品监管并未得到明显加强;权责不对等,基层监管力量不足。在机构改革后,基层监管要同时面对三个“婆婆”,多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层层下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尤为突出。监管分局作为最基层的监管力量,市场监管工作繁杂,加上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性不够等原因,许多工作顾此失彼、不堪重负;技术支撑不足,食品监管手段落后。现今互联网时代日益发达,网络监管、技术支持、创新手段对于提高监管效能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市未对食品检验检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新组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也无专业检测能力,加上缺乏信息化建设、电子溯源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等创新平台,食品监管只局限在传统的原始手段,停留在巡查、整治等老套方式,技术短板明显,监管效能低下;全民参与度不高,社会共治不完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生产问题、监管问题,还涉及到产业结构、城乡关系、市场治理、法治建设、信用评价等诸多问题。食品安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配合,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综合治理及信用评价体系健全等综合调控手段,因此,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也就尤为重要。

针对目前食品监管体制上的问题,根据国家关于加强食品监管体系建设的部署精神,故提出以下强化的工作建议。一是加强食品监管科室配置。建议全面清理市场监管职责,制定职责目录和责任清单,将简政放权、弱化监管的领域和职能进行调整,针对源头性、任务重等不同特点,力争细化食品科室,分为食品综合协调科、食品生产流通监管科、餐饮消费监管科,将化妆品监管职能并入药械监管科。二是加强综合协调职能。建议高配市食安办,设置专职副主任,专门负责全市食品综合协调工作,完善各项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牵头抓总作用。三是做实食品专业监管机构。建议食品安全监督所独立运行,确保编制和人员满足高风险行业监管、重大活动保障、事故应急处置等重点工作的需要,将食品专业监管机构与综合市场监管分局有机结合。四是合理调配基层分局规划。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所建设的同时,根据辖区人口、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较大乡镇建立监管分局,在较小的乡镇派驻食品监管人员。

强化人才培养,充实基层监管力量。一是引进专技人才。通过招录、划转等手段,配足编制。二是加强基层力量。建议参照国家食药总局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每个基层分局按照至少0.11人/千人口比例配备食品监管人员,确保有职责、有岗位、有人员、有手段。三是健全考核机制。认真开展绩效考核,对照结果兑现奖惩。为风险高、责任大的监管执法岗位提供政策支持,作为重点培养和优先提拔的重要对象,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

强化装备建设,创新“人防加技防”监管模式。一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大市场”资源优势,逐步建立基础数据库、信用征集库、移动执法等系统,建立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信息化平台。二是改善执法装备。借助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的契机,在经费、装备上向食品监管方面倾斜,达到国家总局基本装备配备指导标准的70%以上。三是提升食品检测水平。整合现有全市的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加快建设全市食品检测中心和基层食品快筛室,从“土”办法向技术手段转变。

强化齐抓共管,构建社会共治体系。一是做强各级政府食安办。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构建“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市镇村三级联动”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的作用,强化风险交流、执法互助、司法衔接等工作,实现资源共享、监管合力。三是加强企业自律。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媒体舆论等重要社会力量的参与监督作用,明确社会责任,推动行业自律,加强舆论引导。四是构建信用评价体系。组建由政府主导,征信办、监管部门等共同参与和广泛认知的信用评价平台,形成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的良好局面。

上一篇:固定资产下一篇:新闻娱乐化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