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计划书及附件材料

2024-09-01

商业计划书及附件材料(通用8篇)

商业计划书及附件材料 篇1

商业计划书编制提纲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成立时间、注册地区、注册资本,主要股东、股份比例,主营业务,过去三年的财务状况。

(二)主要管理者情况

主要管理者基本情况,行业从业年限,主要经历和经营业绩。

(三)产品/服务描述

产品/服务介绍,产品技术水平,产品的创新性、先进性和独特性,产品的竞争优势。

(四)研究与开发

已有的技术成果及技术水平,研发队伍技术水平、竞争力及对外合作情况,已经投入的研发经费及今后投入计划,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

(五)行业及市场

行业历史与前景,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行业竞争对手及本公司竞争优势,未来3年市场销售预测。

(六)项目目标概述

项目目标的确定及其主要依据;(含项目知识产权获取目标、种类和数量。)

项目主要考核技术指标;

(七)营销策略

在价格、促销、建立销售网络等各方面拟采取的策略及其可操作

性和有效性,对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

(八)产品制造

生产方式,生产设备,质量保证,成本控制。

(九)管理

机构设置,员工持股,劳动合同,知识产权管理,人事计划。

(十)融资说明

资金需求量、用途、使用计划。

(十一)财务预测

未来3年或5年的销售收入、利润、资产回报率等。

(十二)风险控制

项目实施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拟采取的控制措施。

(十三)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详细列明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并注明起止时间。

(十四)其他

为补充本项目计划书内容,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有关问题

(十五)附件材料(复印件有效)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2、项目知识产权归属及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如专利授权证书(须附专利权利要求书)、专利受理通知书、软件登记证书、新药证书、临床批件、产权使用授权书、产权使用认可书、技术合同等;

3、申报单位有关的证明文件 :如各种行业准入资质证书、高新

技术企业认定证书、双软认定证书等;

4、项目进展的证明文件:如技术报告、检测报告、行业准入证、以及用户使用报告等;国家专卖专控及特殊行业产品,应附相关主管单位出具的批准证明;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的有关批准文件、名牌产品证书、环保证明、奖励证明;

5、申报日上一月的财务报表(能够反映本财务状况)。注册未满一年的企业须报送企业注册时的验资报告和当月的企业会计报表。

6、项目或产品销售合同及发票;

7、其它表明单位特点的资料:如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的立项批文;出口创汇合同和结汇证明等。

注意事项

(一)《商业计划书》一定要严格按照编制提纲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进行编制,且各种附件材料齐全。

(二)应突出写明项目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创新实质是什么(例如是原理创新、结构创新、应用创新等);写明每一点的主要内容(如技术要点、主要考核指标等)。

(三)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产品的技术比较,可用文字或表格的形式叙述。

(四)撰写要求明确、真实,各栏目内容应完整,尽量使其丰富;不得随意空缺或省略,不能有缺项。

商业计划书及附件材料 篇2

关键词:非洲青年;商业教育;日本;教育援助

20世纪80年代,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高等教育是日本对非洲教育援助的两大支柱。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ll)和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的影响下,日本国际教育援助的重心从高等教育转向基础教育。日本政府开发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对非洲的教育援助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2013年召开的第五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he Fifth Tokyo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frican Development)提出,日本以增加非洲私营部门的援助为战略导向,重新关注非洲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强高等教育合作是应对知识经济发展和创新的需求,同时是提升国际社会教育话语权的关键因素。[1]

一、日本的非洲青年商业教育政策

(一)政策出台背景

利用自然与人力资源的优势,从2000年起,非洲国家不断扩大贸易投资,经济取得了稳步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估计,非洲的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5.4%,这一势头将持续到2016年。非洲国家希望通过中小型企业大力发展工业,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是,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数据显示,非洲的青年失业人数约达750万,几乎占整个地区青年人口(2000万)的三分之一[2]。鉴于非洲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与非洲青年高失业率的强烈反差,日本适时调整对非洲高等教育的援助政策。2013年,第五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日本对非洲的援助从侧重基础教育变为加强高等教育,主要体现在非洲青年商业教育计划(African Business Education Initiative for the Youth)这一政策之中。该计划推出一项全新的奖学金计划,提出在2014-2019年为1000名具有学士学位水平的非洲青年提供来日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并安排其在日本企业实习。对非洲青年的商业教育计划是日本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项目,通过为非洲青年创造就业机会,吸引具有发展潜力的非洲青年。

(二)政策目标和管理机构

通过该计划,日本将建立一个高校、企业与非洲人力资源相联系的网络,发展非洲青年的知识和技能,有意识地促进优秀非洲青年对日本社会的了解和认识,熟悉日本企业制度,开发非洲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此外,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日本企业参与和推动非洲工业发展,在非洲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方面取得更多话语权。

为实现预期目标,在日本高校的配合下,日本政府设立了筹划指导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日本国际合作机构(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JICA)。筹划指导委员会设立在与日本有密切经济联系的非洲国家,代表日本政府批准参与非洲青年商业教育计划的候选人,参与选择申请者的部分程序;咨询委员会监督计划的进展;日本国际合作机构对整个计划进行统筹和安排,督导委员会运行,选择并实施程序,负责非洲青年到公司参观和实习;日本高校教授硕士课程,在这个计划中主要承担对申请者的筛选工作,包括第一次数学和英语笔试、最后的面试、教育和指导候选人。

(三)政策的实施

1.参与对象的遴选

非洲青年商业教育计划主要吸纳并培养三类人才:民间人才(在民间机构进行经济活动的年轻人才),政府人才(在政府部门从事产业政策制定的行政管理人才),教育人才(在非洲高等教育及培训机构中从事未来产业人才培养的教育人才)。参与对象须符合以下条件:54名非洲国家公民(第一批主要招收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南非的应征者);22~39周岁;已获得学士学位;教育人才和政府人才须有半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并得到所属部门的许可;英语能力强(雅思考试成绩5.5以上者优先);清楚地了解计划的目标,决心为本国工业发展作出贡献,毕业后能加强本国和日本之间的联系;目前未申请其他机构提供的奖学金项目;健康状况良好;非军人。[3]

2.计划实施安排

非洲青年商业教育计划分4批实施:第1批来自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和南非的159名青年(其中,有44人由日本23个企业推荐)[4],已于2014年到达日本;第2批从54个非洲国家选拔出350名青年,于2015年9月到达日本;第3批共300名青年,2016年到达日本;第4批共100名青年,将于2017年到达日本[5]。他们最多可在日本学习三年:前6个月主要通过参加讲座、接受教授的指导进行预科学习,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若考试失败,则被遣送回国。考试通过者将学习两年的研究生课程,毕业后可在日本企业进行半年的实习。[6]

3.申请的程序

申请者需提供申请书、本科毕业证书、学术成绩单、身份证复印件和照片、推荐信。日本对申请者进行筛选,经过4轮严格的筛选后才能确定名单和资格。第1轮为数学和英语的书面考试,旨在评估申请者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第2轮为指导委员会面试,审核申请者对本项目的理解,并对申请者进行优先排序,决定申请者参加第3轮的优先顺序,对项目目标不理解的申请者将会被取消资格。第3轮由日本高校筛选,参照第一轮书面英语和数学的考试成绩,对申请者所选的大学和专业进行匹配。经过筛选和匹配,确定多于大学招收人数2~3倍的侯选人。第4轮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面试,确定最后的候选人。通过4轮筛选的申请者将获得督导委员会的正式批准,作为正式派遣学生向日本国际合作机构提交正式的手续。[7]

(四)日方所提供的费用和实习安排

日方对留学生的资助项目多、资助力度大,各资助项目的资助金额都有明确规定。由于日本为参与非洲青年商业教育计划的人员提供了包括学费、生活费、机票等在内的所有费用(详见表1),故实习期间,日方不再为该计划人员支付报酬。

工程、农业、经济和工商管理是这个计划的重点领域。所有参与者在暑假或研究生课程结束以后,必须参加日本公司的实习,原则上对实习者没有奖励或补偿。被私营部门推荐的参与者在毕业以后不能直接回到原公司,应该服从实习安排。

二、日本对非洲青年商业教育政策的特点

(一)政府指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

日本政府在第五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中强调,要关注非洲高等教育的发展。紧随其后,日本政府出台了非洲青年商业教育计划。非洲青年商业教育计划在政府及筹划指导委员会、咨询委员会、日本高校和日本国际合作机构的密切配合下开展。日本政府分析了非洲发展的现状,权衡现实利弊,有意识地引导非洲优秀青年了解日本文化和社会制度,制定了以开发非洲人力资源为直接目的,以争取日本在非洲取得高等教育话语权、赢得国际社会认同为战略目标的政策。

日本高校和筹划指导委员会参与对非洲优秀青年人才的选拔,符合要求的候选人在严格的入学考试之后,可以学习研究生课程。日本国际合作机构在统筹整个项目的同时负责学生实习。计划实施的各个环节由日本咨询委员会监控,防止人才选拔的不公正和经费利用的不合理。

(二)高校积极参与选拔优秀人才

日本高校在非洲青年商业教育计划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选拔人才的环节,日本高校严格把关,除了对第一轮数学和英语成绩进行评定以外,还要通过面试环节,为申请人匹配合适的学校和专业,使来到日本深造的非洲青年定位更加准确、选择的专业和学习的知识更加明确,而不是凭自己的意愿选择大学和专业。高校积极参与优秀人才的选拔,可以保证来日留学生的质量,有利于大学自身的交流和发展。同时,高校面向非洲留学生设置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工程、农业、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非洲非常缺乏这些领域的人才和技术。除了大科目之外,下设的科目也非常详细,例如,在工程大科目下有制造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和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化学工程、地质和矿业工程等。详细的课程设置有利于非洲学生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三)资格要求全面,选拔程序严格

非洲青年商业教育计划的申请比较严格。参与对象主要包括私人企业员工、政府工作人员和教育工作者,愿意宣扬日本社会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的优秀人才,并且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更多非洲人。同时,对申请者的国籍、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英语水平、对该项目的理解等方面的资质也有明确的规定。

该计划的申请者要经过4轮严格选拔,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接受日本奖学金的非洲青年都是优秀人才,确保非洲青年商业教育计划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全面的资格要求和严格的选拔机制保证这个项目的质量,也保证日本政府的投资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学有所成的优秀非洲青年回到本国,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能创造出品牌效应,吸引更多自费留学生到日本深造。

三、日本非洲青年商业教育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十分重视与非洲国家的友好交流和合作关系,中非已经建立多层次、多主体、多领域、多形式的教育合作关系[9]。中国对非洲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从政策方面讲,来华留学生的政策、法规并不完善,中国迄今没有负责发展援助事务的专门机构,涉及对外援助工作的部门之间出现职能交叉甚至工作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10];从高校方面来说,没有充分挖掘其在科研和长期发展中对中非所起的重要作用,国内高校也没有充分发挥中非合作的企业在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中的实践实习和就业基地作用[11];从非洲来华留学生的层次讲,由于对来华留学生的选拔并不严格,来华留学的非洲青年并不是最优秀的。

借鉴日本对非洲青年的商业教育政策,我们一定要吸取经验,抓住机遇,不断扩大我国在国际社会的教育话语权、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同,通过促进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教育软实力。

(一)政府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完善来华留学生政策

针对非洲青年商业教育计划,日本政府出台了比较完善的奖学金政策,从战略分析、人才筛选,再到学生实习,以及整个过程的监督都有条不紊,这些都得益于政府制定完善的政策,组建相应的机构,明确不同机构的职责。对于我国来说,政府应充分认识非洲高层次青年教育培养的重要作用。选拔并培养非洲高层次青年,有利于我国与非洲的交流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扩大在国际社会的教育话语权;有利于非洲国家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科研创新。

我国政府首先应制定和完善吸引留学生来华的政策,并且组建相关机构,明确不同机构在对外交流中的职责和功能,保证留学生的选拔和实习工作顺利开展。其次,政府应当鼓励高校参与留学生的选拔工作。发挥不同高校的学科优势,针对非洲国家急需的人才,如工程、农业、商业等方面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最后,要选好重点国家,有侧重地培养人才,同时,要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非洲国家发展所急需的领域,以及我国具有优势、特色明显的领域,对学成回到非洲的留学生要加强沟通联系,使其为我国教育的良好形象形成品牌效应作贡献。

(二)高校积极参与人才选拔,打造高质量特色项目

日本高校在非洲青年商业教育计划中积极参与选拔人才,这是为本国、本校发展负责的表现,选拔优秀人才不仅能够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还能够起到宣传日本高等教育水平的作用。

高等院校作为中非教育交流的承载者和执行者,有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我国高校应该参与选拔优秀的非洲青年学生,保证招收学生的质量;了解来华留学生的发展方向,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优势和来华的非洲留学生的专长,以中国在非洲的企业或是非洲国家的企业为着眼点,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吸引企业、政府和科研机构都参与其中,培养出非洲所急需的人才,提升高校的吸引力。

(三)遴选优秀的来华人才

日本政府设立的对外交流机构和高校相互配合,经过4个严格的环节,考察申请赴日的非洲学生,并且只要求申请人来源于企业、政府、教师队伍,这样从源头上保证了项目的质量和申请人的层次。日本还要求申请人指出对该项目的理解,足以说明他们对所选非洲青年的质量要求严格。

我国的来华留学事业发展过程中也应严格遴选来华学生,培养高质量人才,这些青年学成回国分布于政府、企业、学校等部门起引领的作用,才能够真正为非洲发展作出贡献。也只有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打造我国高等院校的品牌效应,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从而吸引更多优秀非洲青年来华留学。

参考文献:

[1]Japan and Africa: A Post-2015 Education Perspective? Discontinuities and Continuities[EB/OL].http://www.norrag.org/en/publications/norrag-news/online-version/education-and-skills-post-2015-and-the-global-governance-of-education-agendas-and-architecture/detail/japan-and-africa-a-post-2015-education-perspective-discontinuities-and-continuities.html, 2015-07-16.

[2][5]Master’s Degree and Internship Program of the African Business Education Initiative for Youth (ABE Initiative)|Countries & Regions|JICA[EB/OL].http://www.jica.go.jp/english/countries/africa/internship.html, 2015-07-18.

[3][6]アフリカの若者のための産業人材育成イニシアティブ(African Business Education Initiative for Youth、ABEイニシアティブ)「修士課程およびインターンシップ」プログラム | 各国における取り組み – JICA[EB/OL].http://www.jica.go.jp/regions/africa/business/internship.html, 2015-07-20.

[4]アフリカの人材育成のための「修士課程およびインターンシッププログラム」が始動[EB/OL].http://www.jica.go.jp/topics/news/2014/20141007_ 02.html, 2015-07-20.

[7]JICA Long-Term TRAINING 2014-2015[R].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2014: 10.

[8]国際協力機構.アフリカの若者のための産業人材育成イニシアティブ[EB/OL].http://www.jica.go.jp/regions/africa/business/ku57pq00001jwm0b-att/about.pdf, 2015-07-20.

[9]牛长松. 中国与非洲教育合作的新范式[J].比较教育研究, 2010(04): 22-27.

[10]贺文萍. 中国援助非洲:发展特点、作用及面临的挑战[J].西亚非洲, 2010(07): 12-19.

[11]程伟华,董维春,刘晓光. 非洲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问题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2(08): 54-58.

商业计划书及附件材料 篇3

一、创刊目的:

此方案是喀什地区建筑装饰材料行业协会在专业性媒体上进行宣传的策划。喀什地区建筑装饰材料行业协会成立不久,广大商家并不是十分了解该组织,同时,入会会员也需要协会这样的组织宣传自己,协会也可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与凝聚力,发挥协会平台作用,给会员以及非会员商家提供专业性的行业信息,因此,特制订该方案,通过在专业媒体上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优秀企业,优秀商家,优秀产品,并让商家感受到协会的行业领导作用,以达到提升协会整体形象,提升行业竞争力的目的。

二、创刊宗旨:

传递建材行业最新供求信息,营造和谐健康行业环境,构建行业规模发展平台,寻求自身生存发展空间。

三、市场分析:

喀什地区现阶段大力建设新型特区,地产行业蓬勃发展,对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喀什拥有开源市场、曙光国际建材城等众多大型建筑装饰材料行业市场,但是由于市场区域分散,商户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行业市场没有统一有效的管理,致使市场存在恶性竞争,运转混乱的情况。此时,我们喀什地区建筑装饰材料行业协会可以通过有效的宣传整合喀什地区建筑装饰材料行业,促进行业市场的良性运转,带领商家合理利用资源,更加有效的获取经济利益。

四、战略规划:

1、战略目标:将喀什地区建筑装饰材料行业协会月刊打造成行业乃至南疆地区的知名内刊品牌。

2、战略优势:

(1)专业的家居装饰知识团队,专业的外贸操作团队

(2)稿源多元化,开放稿源,通过专业撰写,网络筛选,市场收集等多种渠道整合最优稿源。

3、战略发展:

(1)培育阶段:市场培育阶段。月刊初创,知名度、信誉度和传播效果都未建立,广告主无论是商会会员还是非会员,在这里投放广告和宣传都存迟疑态度,只有随着月刊带来的营销效益日益显著,广告投放或赞助才会逐渐增加。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

(2)成长阶段:月刊站住了脚跟,有了一定的品牌信誉度,企业乐意在月刊做营销宣传推广,那么月刊就可以增加栏目和版数,扩大发行范围,承接更多的推广业务,本身也可以扩展栏目提升品质,处于快速的成长期。

(3)扩展阶段:月刊进入成熟期,刊印规模、发行覆盖面、行业美誉度等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商业模式获利稳定,这时候就可以考虑向更高层面的发展,将月刊转型为正规发行刊物。

五、读者定位:

家居装饰业、上下游的行业、咨询机构、院校及研究机构、流通领域,这些群体也应该是本刊的读者群。另外是扩大读者群,通过定向赠阅扩大到政府部门及人大、政协、工商联等社会团体,媒体,加大上下相关行业企业的投放。

六、市场定位:

喀什地区建筑装饰材料行业的综合性刊物,涵盖服务于政府、建筑装饰材料行业、会员企业的经济类专题及包含家居装饰相关的文化生活方面的生活类专题,暂以月刊形式制作。

七、风格定位:

版面现代、稳重、大气、典雅、亲和,视觉上以大图片小标题和短篇文章灵活排版,层次分明,重点明确,突出视觉美感。尽量避免冗长大块文章。

八、栏目规划: 特别策划——对重点动态趋势、思想观点、商家、品牌、人物等进行报道、评论或推介,3个分栏。

(1)、文章的重要内容作为首页设计的要素。可作为有偿推广操作。

(2)、卷首语。对行业有重要启发的文章。

(3)、特稿,就与行业有关突发重大事件、政策调整、新闻人物进行的报道和评论。每月视点——为商家经营和营销提供对行业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参考信息,5个分栏。

(1)、本地动态。基础栏目,报道协会、本地政府新闻事件,发布协会信息、本地政府行业相关政策信息。商家信息和报道可以作为有偿推广操作。

(2)、行业新闻。基本栏目,报道国内行业重大新闻事件。(3)、国际焦点。基础栏目,刊发国际影响建筑装饰材料行业的短讯和流行情报。

(4)、行业会展。常设栏目,刊发建筑装饰材料行业会展信息。(5)、行业数据。常设栏目,刊登建筑装饰材料行业相关调查数据。3 建材百业——基础栏目,不设分栏。

每期针对建材行业不同类别进行专业性分析,刊发建筑装饰材料行业重大政策调整及影响的深度分析和报道,对建筑装饰材料行业大型展览、论坛的专题制作、建筑装饰材料行业营销管理热门话题进行深度分析与阐述。4 企业之窗——基础栏目,不设分栏。

主要是对本地在建筑装饰材料行业做出突出贡献、对行业有深远影响的行业领导、专家、企业家、设计师以及有突出贡献的营销人员进行采访报道。对企业家的采访报道可以作为有偿推广操作。经营谋略——对古今中外的成功商人、企业家的经典言行进行评论、推介,引为当今企业经营管理者榜样。

(1)、经营有道。基础栏目,着重为人处世、职业道德、情商智慧、心灵境界。

(2)、管理有方。基础栏目,着重制度规范、方法技巧等。(3)、成长故事。常设栏目,成功商人、企业家创业历程、传记、传奇故事。6 科技论坛—— 对建筑装饰材料行业的新型材料进行分析报导。7 外贸论坛——针对地区的外贸形势进行分析,发布周边国家建筑装饰材料行业供求信息,介绍相关外贸政策及流程,刊登外贸服务公司及物流公司信息(可做有偿推广操作)。案例分析——基础栏目,不设分栏

对企业案例、经销商案例、营销策划案例、企业管理案例、品牌建设案例等进行深度分析与思考,为企业、经销商、加盟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家装文化——关注行业消费热点和趋势,探求消费心理和行为,为建筑装饰材料行业企业深刻、准确把握市场走向提供参考。可以设临时栏目。潮流家装——发布世界潮流装修元素理念,引导广大消费者对新型建材的认可,发布家装小常识。

九、发行渠道: 向全市各大建筑装饰材料行业市场直投;

2向全市各大建筑装饰材料行业的经营业户派发; 3向本协会的所有会员企业直接派发; 4 各大建筑装饰材料行业展会赠送派发; 由协会向喀什地区工商联、上级顾问单位、兄弟商(协)会、院校及研究机构、机场、市内主要宾馆酒店、汽车4S店等单位直投;

十、发行推广:

(1)、发行范围。先本地区为主,其他地区为辅。在月刊完善稳定后,以本地区为中心,发行逐步扩大到周边地区,距离更远的地区根据目标客户需求定向发行。各种条件具备后,月刊升级改版,扩大范围发行。

(2)、发行方式。免费发行为主,自办订阅为辅。月刊上发布发行部门联系信息。

(3)、发行数量。创刊期,在一定发行范围内确定一个能够吸引广告主的发行量,然后根据需要增加发行量,即有效发行,灵活定量。

十一、财务分析:

商业计划书及附件材料 篇4

编号:2011年沂州中银贴字第003号

贴现申请人(下称甲方):山重建机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签字人):江奎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号码:37***68 开户银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临沂分行

帐号:22730239686

5贴现人(下称乙方):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临沂沂州支行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签字人):周茂霞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充分协商达一致,达成如下协议,以资共同遵照和履行。

第一条贴现金额 甲方提供银行承兑汇票(大写)柒张,合计票面金额人民币(大写)贰仟伍佰叁拾肆万元整,(小写)RMB 25,340,000.00,向乙方申请办理贴现。

经乙方审核,同意对上述银行承兑汇票办理贴现。

第二条甲乙双方商定:

1、甲方办理贴现北京银行济南分行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大写)拾张,合计票面金额人民币(大写)壹仟万元整(小写)RMB 10,000,000.00的银行汇票贴现利率为8.46%,中国民生银行北京亚运村支行承兑汇票(大写)贰张,合计票面金额人民币(大写)贰佰叁拾肆万元整(小写)RMB2,340,000.00的银行汇票贴现利率为8.16%,招商银行光谷支行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大写)壹张,合计票面金额人民币(大写)壹仟万元整(小写)RMB 10,000,000.00的银行汇票贴现利率为8.16%,中国光大银行合肥分行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大写)贰张,合计票面金额人民币(大写)叁佰万元整(小写)RMB 3,000,000.00的银行汇票贴现利率为8.16%,2、贴现期限从本协议生效之日起至票据到期日止。贴现之日为本协议生效之日。实付贴现金额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前1日的利息计息计算;期限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为最后一日;承兑人在异地的,贴现的期限以及贴现利息的计算应另加3天划款日期。

3、本合同实付金额为(大写)人民币贰仟肆佰捌拾伍万玖仟零陆拾叁元柒角叁分,(小写)RMB24,859,063.73。

第三条甲方的声明和承诺

一、甲方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具备所有进行经营活动必要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并已得到充分和合法的授权签署和履行本协议。

二、甲方保证申请贴现的商业汇票及票据上的签章真实、有效。甲方保证其商业汇票取得行为是合法、善意的。

三、甲方保证申请贴现的商业汇票的取得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所提供的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或普通发票等相关资料真实、合法、完整、有效。

四、甲方自愿将本协议项下的商业汇票向乙方贴现,乙方一经贴现,即拥有该汇票的一切票据权利。

第四条贴现资金的追索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汇票退票或乙方不能按时收到汇票款项的,乙方对甲方享有追索权,并有权自票据到期之日起就汇票未如期清偿的款项按同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计收利息。在此情况下,甲方同意乙方从甲方开立在乙方的账户中扣收未付的汇票金额及延误收款期间的利息和有关费用。

第五条协议的解除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发生下述事件之一的,乙方有权解除本协议,并要求甲方立即返还贴现资金、利息和有关费用;在此情况下,甲方同意乙方从甲方开立在乙方的账户中扣划上述款项:

一、甲方违反本协议的约定;

二、贴现商业汇票承兑人财务状况恶化,将无力履行其付款义务;

三、承兑人被解散、撤消、关闭或发生破产;

四、承兑人主要财产发生毁损,或者被查封、扣压、冻结、没收、拍卖、变卖或征用。

五、承兑人涉及重大诉讼或仲裁案件,可能影响乙方的债权安全。

第六条协议附件

下列文件为协议的组成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一、贴现的商业汇票;

二、贴现凭证(代替贴现申请书);

三、真实贸易背景资料;

第七条修改、补充和解除

本协议经双方同意,可进行补充、修改或解除。本协议的任何补充和修改构成本协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八条法律适用、争议解决及司法管辖

(一)对本协议的订立、效力、解释、履行及争议解决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二)在合同履行期间,凡因履行本合同所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纠纷,双方可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双方中任何一方均可依法直接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九条 其他 本协议一式贰份,甲方执壹份,乙方执壹份,均具有同等效力。本协议自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签字人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

贴现申请人:(公章):贴现人:(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签字人)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签字人)

安全汇报材料附件 篇5

大准铁路增二线安全隐患整改及工程进展情况汇报

一、5月31日安全会诊提出的隐患整改情况

5月31日—6月2日,集团公司组织开展了在建铁路工程的安全会诊活动,对大准铁路增二线工程7个工点共提出了22项安全隐患,相应的提出了整改建议和要求。准能公司对此非常重视,分管领导立即部署了整改工作,要求将此项工作作为提高铁路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契机,针对龙王渠隧道锚段地段二衬由于台车尺寸不满足要求未施工的隐患,准能公司与施工单位专门邀请隧道专家拿出方案,及时进行了整改。对黄河桥及其它整改项目,我们对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下发整改时间表,要求按照五定原则进行专项整改,目前已全部完成了整改。

二、大准铁路增二线工程概况及进展情况

随着神华集团及地方煤炭产量的大幅增加,现有大准单线铁路已不能满足大运量运输要求,神华集团及准格尔能源公司决定实施大准铁路增二线工程建设,整体思路是“分段实施、整体推进”。建设分为三阶段(点岱沟——二道河、二道河——九苏木、九苏木——丹洲营)最终形成大准线与准池线、新巴准、大秦线相连的运输网络。目前正在建设的是第一阶段——点二段,二九段已经完成施工图设计,即将 进入招标阶段,九丹段也已进入可研设计阶段。

1.大准铁路增二线点岱沟至二道河段进展情况 目前在建的大准铁路增二线点二段于2008年1月7日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核准,同年6月开工建设。全长59.138公里,按Ⅰ级电气化铁路设计,项目概算投资178771.90万元。主要工程包括:路基土石方657.9万方,特大桥1891.18延长米/2座,大桥2390.32延长米/10座,隧道12180米/14座,房屋24975平米,电力线135.93公里,接触网145.83条公里。

由于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设计配合、征地拆迁政策性调整,老百姓诉求提高等诸多困难,工程进展比较缓慢。截至10月22日,点二段累计完成投资75533.06万元,完成合同总价的66.20%,主要工程形象进度如下:

路基土石方:路基土石方完成550万方,占设计的83%,一标段22.3公里、二标段3公里、四标段6.3公里、五标段0.2公里路基已基本成型,一标及五标范围内已经开始铺架施工。

特大桥:特大桥折合完成1754延长米,占设计的90%。田家石畔特大桥(1254m)下部结构完工,黄河特大桥(636m)目前正在进行悬灌梁施工,已完成两节。

大桥:大桥折合完成1818延长米,占设计的76%。浑河大桥、清水河大桥、沙背沟大桥、龙王沟右线大桥等4座大 桥下部结构已完工。窑沟大桥、龙王渠大桥等6座大桥正在施工。

隧道:隧道折合完成8053延长米,占设计的66%。清水河、言正子1#、言正子2#、小鱼沟等4座隧道已完工。

原控制性工程中,龙王渠隧道折合完成1186延长米,占设计的76%。脑包上隧道完成1390延长米,占设计的70%。由于征地原因,三标段还有4座隧道尚未开工,已成为新的控制性工程。

房建:房建折合完成15625平米,占设计的63%。运转综合房、办公楼等17栋房建工程已完工。

四电工程:变电所及分区所等完工,电力电缆敷设20公里,占设计的47%,敷设通信光电缆31.56公里,完成设计的50.85%。

铺架工程:目前已完成正线铺轨3.127公里,站线铺轨2.67公里,铺设道岔15组,制梁73孔。二道河站改已完成。

按照准能公司2011年重点工程进度安排,增二线点二段年内完成路、桥、隧等线下工程的90%,房建工程完成100%,电力及电力牵引工程完成60%,实现二道河至黄河桥段30KM的铺轨任务,原计划2012年6月底实现工程竣工投入试运营,由于黄河桥悬灌梁施工工期及三标段征地问题限制,目标工期预计将顺延至2012年9月底。

为绕开黄河桥这一控制性工程,满足工期要求,我们对 铺架方案进行了优化,不再采取二道河向点岱沟方向单向铺架的方案,而是采取由二道河至黄河桥及点岱沟至黄河桥相向铺架的方案,最后在黄河桥实现合拢,完成铺架施工。

同时,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控制性工程对目标工期的影响,准能公司决定对西哈拉1#、西哈拉2#、龙王渠隧道、脑包上隧道等7座隧道采取冬季施工,力争在明年六月底前具备铺架条件。

2.大准铁路增二线二道河至九苏木段进展情况 大准线增二线九苏木至二道河段工程,起自大准线的九苏木站外(K101+500),经缸房夭、外西沟、鸡鸣驿、大红城至二道河站(K201+300),线路全长99.8Km,按Ⅰ级电气化铁路设计,集团批复设计概算投资为228514.97万元,工期16个月,计划于2013年6月底竣工。

集团公司已于9月26日批准二九段的初步设计及概算,线下施工图已于10月21日正式出图,四电施工图将于10月底出图。标段划分及招标方案也已上报集团公司。目前已着手进行控制价编制及招标公告发布工作。同时,为了确保二道河至外西沟段与准池铁路同步开通运营,经集团公司批准,二九段控制性工程——全长2207m的鸡鸣驿隧道已委托中铁十一局施工,目前已做好进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施工安全管理及重大风险源管控情况

在大准铁路建设过程中,一直坚持即“没有安全的进度、没有质量的进度是毫无意义的进度”这一指导思想。重大施工方案必须经基建中心及相关单位审定后才能实施。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单位提交的处理方案组织施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确保干一点,保一点,成一点,尽量避免由于组织无序、施工不当、措施不力而引发安全问题并给施工造成损失和新的工期延误。

受客观条件影响,大准铁路增二线工程参建单位资金压力较大,造成安全投入不足。因此,越是这种困难的局面,潜在的安全隐患也越多,越是要抓住安全管理不放松。大准铁路增二线工程作为既有线扩能项目,与既有线交叉结合部多,运营与施工交叉进行,因此我们一直把重大风险源管控作为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是加强对隧道施工管理,隧道施工必须坚持“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衬砌”的原则,并及时监测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针对设计深度不够,围岩与设计不符等情况,我们首先从保安全角度出发,不计成本投入,在围岩软弱段增加钢架支护及超前导管注浆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按照铁道部关于隧道施工的规定,控制二衬、仰拱与掌子面的步距,保证初喷厚度,加强钢架施工质量检查。对围岩较好地段,加强光面爆破质量控制,减少超欠挖的现象。

二是加强火工品管理,严格领用、消耗、退库管理,制定有力的施工安全措施;电气化施工重点加强高空作业和传 递料具管理,确保施工的绝对安全等。

三是加强临近既有线的路基爆破管理。在k223+900—k225+629、k239+000—k240+700等爆破施工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对不具备爆破条件地段,不计施工成本,以保证既有线安全运营及施工安全为本,对岩石软弱地段,采取破碎锤施工代替爆破。对坚硬岩石地段,采取搭设双层排架的方式,加强防护措施,采取预留隔离墙,松动爆破与预裂爆破结合的方式,要求爆破后的岩石达到“碎而不抛”、“松动而不散”和“预裂无飞”的效果,最大限度的保证运营安全,实现施工与运输的双赢。

四是从制度上加强重大危险源管控工作,定期详细排查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比照集团安全会诊管理模式,将新出现的危险源逐一建立台账,按五定原则来落实定期检查结果,使重大危险源随时处于可控状态。

四、将专家论证会制度化,实现施工及决策科学性 在逐步提升自身管理能力的同时,针对一些重难点施工难题,从2010年开始,开始借助外脑辅助进行科学决策,通过聘请设计、施工、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专家对难题进行会审,确保了安全措施的合理化与技术方案的最优化。2010年对黄河特大桥基底溶洞处理问题,聘请专家进行了方案论证工作。今年以来,已陆续组织召开了4次专家论证会,分别是对黄河桥悬灌梁施工方案等重点技术难题进行了专家论 证工作,对井沟隧道爆破方案及隧道冬季施工方案进行了论证审查,对黄河桥悬灌梁进行风荷载检测评估,10月21日刚刚组织进行了二九段铺架方案审查。

针对2008年大准增二线工程招标时未开展隧道风险评估及超前预报工作的情况,我公司借鉴巴准铁路公司等兄弟单位经验,决定对增二线点二段6座隧道进行超前预报及仰拱物探工作,进一步确保施工及运用安全,目前检测队伍招标工作已完成,月底前进场展开工作。

对二九段隧道工程,准能公司聘请科研院的专家进行了风险评估工作,并将第三方检测作为独立标段进行招标,在施工阶段对桥隧施工过程全面进行第三方检测工作。通过风险评估及第三方检测,将桥隧工程施工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以达到保障安全、保证工期、控制投资和提高效益的目的。

五、为确保工期目标实现而采取的措施

大准增二线工程点二段受征地拆迁工作及设计配合工作制约,工期已滞后2年,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我公司迎难而上、积极组织。确保增二线点二段2012年9月底通车。为此,我们一直在积极解决制约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争取支持,尽快彻底解决征地拆迁问题,点二段红线范围内征地已基本解决,目前正在 协助施工单位进行临时征地工作。在总结点二段在土地征用方面的经验基础上,准能公司通过协商,将二九段征地拆迁工作打包给凉城及和林县政府,由政府出面实施,加快了征地进程,目前红线范围内征地已基本解决。

二是增加对施工单位支持力度,今年以来,准能公司针对增二线建设存在的问题专门召开了两次党政联席会及若干次专题会,加大对二线建设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对部分资金需求较大的标段增加预付款拨付比例。对已确定的新增及变更工程,在审批程序未履行前,先行拨付40%的进度款。承担了三标段为赶工增加的施工便道修建费用,对遭受洪水损失的标段进行了补偿,缓解了施工单位的资金压力。针对施工单位窝工损失较大的问题,准能公司准备针对合同工期外的材料涨价及人工等进行调差,目前调差基础工作已基本完成。三是加强施工组织工作,对重点控制性工程,如黄河桥、窑沟1#、2#、3#等3座隧道等重新优化了施工组织,对铺架方案进行了优化,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运输的影响。

四是加强与设计的设计协调,今年准能公司领导多次对铁三院进行走访,召开了三次设计协调会,就设计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了前期由于铁道部对神华铁路的限制政策导致的设计配合问题,为施工创造条件。

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铺架施工对运输影响较大,施工与运输矛盾突出。2.三标段隧道工程由于征地问题解决较晚,工期压力较大。

3.施工单位资金周转困难,安全投入不足并影响施工进度,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商业计划书及附件材料 篇6

西格P225-A1自动手枪

P225-A1手枪是2016年西格-绍尔美国分公司推出的最新一款P225系列自动手枪,是P225自动手枪的升级版。相比于原型枪,P225-A1手枪缩短了扳机行程,加工制造更加精密,使其质量及可靠性更高。西格P225-A1仍是一款9mm口径的紧凑型自动手枪,握把护板上密布防滑纹,握把护板中间嵌有带“SIG”图案的亮银色金属片。套筒后部两侧制有斜线形防滑纹。P225-A1手枪全枪长175mm,枪管长91mm,全枪高132mm,全枪厚32mm,空枪质量0.9kg,发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弹匣容弹量为8发。该枪售价为1236美元。

美国柯尔特公司柯尔特比赛型手枪

众所周知,2015年6月美国柯尔特公司因出现财务问题而申请破产保护,但这个老牌公司并没有消失,在新的一年里推出了M1911系列新品,这就是柯尔特比赛型手枪(Colt Competition Pistol)。该枪经精密加工而成,专门用于射击比赛,有9mm和0.45英寸两种不同口径型号。该枪最大特点是采用双复进簧设计,有效缓解了后坐冲击,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其采用蓝色光纤管准星,照门后方设有氚光管,方便光线昏暗条件下瞄准。该枪的握把护板很有特色,由聚合物制成,主体色调为蓝色,表面加工有细颗粒状防滑纹,左侧握把护板上部加工有大拇指凹槽,方便握持,左右握把护板表面浮雕有“COLT”字样。该枪售价为899美元。

美国金伯公司K6S转轮手枪

美国金伯(Kimber)公司在本次展会上推出了其研发的第一款转轮手枪——金伯K6S转轮手枪,采用不锈钢打造而成。这是一款针对家庭防卫的9mm口径隐蔽型转轮手枪。该枪设有内置击锤,故发射机构为纯双动式。握把有橡胶材质和木质两种不同材质可选,握把颜色也有几种可选。该枪枪管长51mm,空枪质量0.7kg,发射0.357英寸马格努姆枪弹,转轮弹膛容弹量6发。该枪售价为899美元。

美国克里斯公司

Vector Gen II第二代9mm卡宾枪

该枪是克里斯(Kriss)公司在2016年推出的新一代改进型Vector系列卡宾枪。Vector Gen II第二代9mm卡宾枪重新设计了握把、扳机和保险杆,增强了人机工效,并将原枪的折叠式L型枪托换成了AR系步枪的伸缩式枪托或三角形折叠式枪托,仍采用格洛克21手枪的弹匣。这款半自动卡宾枪枪管长406mm,发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完全符合法律要求,可以在民用市场上进行销售。该枪可加装消声器,实现微声射击。

意大利齐亚帕公司“双獾”组合枪

齐亚帕公司的“双獾”组合枪(Double Badger combination gun)其实是一款枪管上下排列的双管枪,主要用于狩猎。其上面的枪管发射0.22英寸LR枪弹,下面的枪管发射41号霰弹。该枪采用双扳机结构,两个扳机分别控制一根枪管。该枪采用撅把式结构,按压解脱卡笋,可将枪托向下折开露出弹膛,分别向弹膛装入相应口径的枪弹,再将枪托复位。其枪托较长,握持部位向下弯曲,枪管后部上方设有觇孔式照门,与枪管前部上方的片状准星配合瞄准。该枪枪管长483mm,全枪长910mm,空枪质量2.5kg。

美国Kel-Tec公司RDB-C猎手(Hunter)半自动步枪

该枪是Kel-Tec公司在RDB半自动步枪基础上研制的,仍发射5.56×45mm北约制式枪弹或0.223英寸雷明顿弹。相比于RDB半自动步枪,该枪内部结构无变化,但外形上有很大改变。该枪取消了小握把,并将扳机及扳机护圈后移,同时为方便握持,其弹匣座前方形成一个弧形面,相应地,弹匣插入弹匣座时也向后倾斜,而不是像RDB步枪那样,弹匣插入后向前倾斜。弹匣采用更小容弹量的10发弹匣,插入弹匣时,弹匣底部比枪托托底板底部略向内,故不会突出于枪身,便于携带。该枪整体外形显得与众不同。其有两种颜色可选,分别是沙漠色与军绿色。该枪完全针对狩猎市场。

西格-绍尔美国分公司

克洛(KILO)2000手持激光测距仪

这是西格-绍尔公司在光学领域的一大突破,是公司推出的第一款激光测距仪。该激光测距仪从外表看很像一个黑色的盒子,长107mm,宽76mm,高33mm,仅有手掌般大小,设计十分小巧。其测距距离可以达到3.1km,制造精密,售价却只有499美元。

美国联邦公司

美国鹰新泰克枪弹

美国鹰新泰克枪弹是一款新型枪弹,其弹头外表是醒目的红颜色,会令人以为是非致命弹。实际上红色部分是被覆在弹头表面的聚合物材质,这样的设计可以保持枪管内部的清洁,并且这款枪弹的底火采用了无铅设计,非常环保。公司共推出9mm巴拉贝鲁姆枪弹、0.40英寸S&W枪弹和0.45英寸ACP枪弹三种类型,每盒价格分别是19.95美元、26.95美元和33.95美元。(待续)

高企认定附件材料清单 篇7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国、地)*

2、近三年授权的知识产权证明(专利授权证书、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 或 独占许可合同)*

3、近三经审计过的财务报表 *

4、产品检测报告 *

5、与高校、企业的技术合作协议(产学研合作证明)*

6、环境保护证明(环评报告 或 排污许可证)*

7、公司内部项目研发立项报告 *

8、研发设备清单(盖公章)、研发机构组织机构结构图(电子版)*

9、研发机构(研发中心)负责人任职文件(以前发布的,有公章)*

10、公司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研发投入财务核算制度、与研发有关的管理制度或程序文件 *

11、所申报的研发项目(RD)和产品(PS)的销售合同(或销售凭证)和 用户报告*

12、企业及高新技术产品照片或图片(电子版)*

13、国家科技计划立项证明(如:火炬计划、创新基金、支撑计划、863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等)

14、国家其他部委(发改委、经委、铁道部等)项目立项证明

15、省级、市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证明

16、生产批文、许可证、特殊行业生产资质等

17、查新报告(近几年的)、科技成果鉴定证书(科技或行业鉴定均可)

18、本企业参与编写的国家(行业)标准(完整版),企业标准(封面即可)

19、原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20、荣誉证书(与生产、质量、研发、专利、环境等有关的)、ISO体系证书

21、专利如果是转让而来的,请提供全套转让合同备案材料。

商业计划书及附件材料 篇8

资本计量高级方法验证要求

一、总体要求

1.商业银行采用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的内部模型法、操作风险的高级计量法,应当按照本附件的要求建立验证体系,对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及其支持体系进行持续检查,完善自我纠正机制,确保资本充分反映风险水平。

2.对本办法实行前已投产的资本计量模型和支持体系,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附件要求评估投产前全面验证工作情况,补充相应文档,并证明其定期持续监控和投产后全面验证已达到本附件有关投产前全面验证的要求。

3.银监会应当定期评估商业银行验证工作以及针对验证工作的内部审计工作,商业银行验证或审计工作不充分、存在缺陷或未能达到监管要求的,银监会有权要求商业银行进行进一步验证或审计。

(一)验证目标和范围

1.商业银行对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验证承担主要责任,并通过建立完善的验证体系实现以下目标:

(1)增强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稳健性和可靠性。

(2)建立纠正机制,改进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风险预测能力,促进方法和体系的持续改进。

(3)增进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和相关人员对计量模型的理解,充分认识模型的局限性,完善模型结果运用,确保资本准确反映风险水平。

2.商业银行对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验证包括对计量模型及其支 持体系的验证。

3.商业银行对计量模型进行验证时,应当重点关注对模型开发样本数据、模型方法、重要假设和参数、模型开发过程和模型结果应用等方面的审查。商业银行应当对自行开发模型和外购模型进行验证,确保模型适用于本银行实际资产组合和风险状况。

4.商业银行对支持体系进行验证时,验证范围应当包括但不限于计量模型使用政策和流程、数据、信息系统、模型应用和用户反馈信息,以及相关文档记录等方面。

5.商业银行应当同时采用定量和定性的验证方法。定量验证主要通过返回检验和基准测试等方法,运用数理统计工具对模型的准确性、区分能力和稳定性进行验证。定性验证主要通过专家评估等方法,检验计量模型和支持体系相关治理结构、政策、流程、控制、文档管理和模型结果运用等情况。

6.商业银行的验证工作应当关注模型结果在业务部门的表现和使用情况,验证结果和其他反馈信息应当及时提供给高级管理层和模型用户,以推动计量模型及其支持体系的持续完善,推动模型结果的深入应用。

(二)验证阶段

1.商业银行的验证工作是一个持续、循环进行的过程。验证可分为投入使用前全面验证(以下简称投产前全面验证)、定期持续监控和投入使用后全面验证(以下简称投产后全面验证)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验证结果应当作为启动下一阶段验证以及改进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重要依据。

2.商业银行计量模型和支持体系正式投入使用前,应当进行投产前全面验证。验证包括对计量模型开发工作的验证,重点验证计量模型方法的合理性、关键定义的合规性及可操作性、数据的真实 完整性和风险量化的有效性等。验证还应涵盖模型和相关政策、流程、数据、信息系统和文档记录等方面,确保对计量模型和支持体系的稳健性、可靠性和合规性做出全面评估。

3.商业银行应当对资本计量高级方法进行定期持续监控,及时了解计量模型的表现,分析模型运行环境或假设条件发生变化对模型结果的影响,监测支持体系的运作状况。

4.商业银行进行投产后的全面验证,应当针对已投产的计量模型和支持体系进行全面检验和测试,形成综合评估结果,为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改进提供依据。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不同特点确定全面验证的频率。

(三)验证治理结构

1.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验证治理结构,确保验证工作持续、有效、独立地开展,并为持续改进资本计量高级方法提供依据。

2.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经董事会或其授权委员会批准的验证政策,确保验证工作的规范性和独立性,并有效融入风险计量和日常管理体系中。验证政策包含下列内容:

(1)明确董事会及其授权委员会、高级管理层、验证主管部门、审计部门、模型开发团队、应用团队以及各个验证职能在验证工作中的职责,明确验证结果达到设定标准是资本计量高级方法获得内部批准的前提条件。

(2)明确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验证范围和基本方法,建立定期评估、更新验证工具和方法的机制。

(3)明确投产前全面验证、定期持续监控和投产后全面验证的职能和主体认定原则,确保验证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4)明确投产前全面验证、定期持续监控和投产后全面验证的流程管理及结果运用政策,确保建立纠正机制,对计量模型和支持 体系进行持续改进。

(5)明确验证报告体系要求,确保报告信息与报送频率满足本附件和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需要;根据验证类别、频率、重要性和报告用途的不同,报告体系应明确各类验证报告的要素、格式、发送范围、报告内容、详略程度、报告频度及批准权限。

(6)建立并持续改进文档管理要求,确保验证过程能够被独立第三方检验和复制。

3.董事会及其授权委员会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1)对本银行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体系框架和特点有概括性了解。

(2)审批或授权审批验证工作相关政策,每年听取一次验证政策执行情况的报告。

(3)监督高级管理层建立健全验证政策和执行机制,确保本银行有足够资源独立、有效地开展验证工作。

(4)确保内部审计部门采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对验证过程进行独立和客观的监督。

4.高级管理层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1)深入了解本银行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体系框架和特点,了解影响计量模型的主要风险因素。

(2)组织制定本银行验证工作相关政策,建立健全验证流程和管理制度,确保验证工作在合理运用模型结果和改进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

(3)组织开展本银行的验证工作,明确各阶段验证主体,界定计量模型设计开发主体、模型应用主体和数据提供者等各相关方职责,配备足够的人力和信息科技资源,确保验证工作的独立性。

(4)定期听取验证工作的详细汇报,评估验证方法、工具及内 部设定标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每年至少听取一次有关投产后定期持续监测和全面验证的情况报告,在新的计量模型上线使用之前,听取投产前全面验证情况的报告。

(5)清楚了解现有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存在的缺陷对风险计量、业务活动和资本充足性的影响,负责审批重大修改或重新开发建议,向董事会及其授权委员会汇报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修改情况。

5. 商业银行应当指定验证主管部门,负责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验证工作,并组织开展本银行不同层面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验证工作。验证主管部门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1)负责验证政策的组织落实,统一验证工作框架和理论方法,规范验证工作流程。

(2)组织开展全面验证工作,负责重要风险资本计量方法的投产前和投产后全面验证。

(3)协调开展风险计量高级方法的验证工作,明确各阶段的验证主体。

(4)撰写验证报告,确保董事会及其授权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和模型应用主体了解集团和各层面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验证情况、主要验证结果和改进建议。

(5)向计量模型设计开发主体、政策制定主体、模型应用主体反馈验证信息,提出改进建议。

6.计量模型设计开发主体应当负责提供验证工作所需建模数据样本、模型方法、重要假设、建模过程、使用说明以及模型局限性等方面的文档资料,并承担模型的上线测试工作。

7.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不同的验证主体,以满足相应的验证需求,包括:

(1)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模型验证主体,承担对计量模型的投产 前和投产后全面验证。

(2)商业银行应当建立风险监控主体负责计量模型运行情况的日常监控工作并形成监控分析报告。

(3)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支持体系验证主体负责支持体系的验证工作并形成支持体系验证报告。

8.验证主体的职责设定应满足独立性要求。投产前和投产后全面验证的模型验证主体应与模型开发主体和模型应用主体保持独立,定期持续监控主体应与模型应用主体保持独立。验证主体不应从模型应用主体的业务活动直接获益。

9.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本银行资本计量高级方法验证工作进行监督,评估验证政策、管理架构、组织流程、实施重要环节和报告机制等的适用性、独立性和有效性,确保商业银行能够对模型和支持体系进行独立公正的查验。

(1)内部审计应当至少每年开展一次,涵盖验证工作的全过程,内部审计部门应及时向高级管理层反馈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定期向董事会或其授权委员会报告审计结果。

(2)内部审计部门发现重大问题时,应向银监会报告相关情况。

(3)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本银行验证工作政策、流程和方法。

(四)验证流程和方法

1.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投产前、持续监控和投产后验证的程序,明确验证范围和内容,选择合适方法,制定详细操作规程,合理安排各项工作的顺序与频率,确保验证工作按计划运行。

2.商业银行的验证流程应包含验证触发机制,确保验证过程能够及时捕捉计量模型表现和支持体系的变化,适时启动验证工作。3.商业银行的验证流程应包含应变机制,确保验证对象或验证工作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而导致重大调整时,可及时记录和检查验证工作的变化,做好应对变化的工作预案,确保变化不阻碍验证工作的顺利实施。

4. 商业银行应当充分了解资产组合风险特征和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特点,对不同资产组合的风险设计相应的验证工具和方法,确保验证技术手段能有效实现验证目标。

5.验证人员应当充分了解不同模型方法的局限性,针对计量方法的特点进行重点验证。

6.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自动监测系统,确保定期持续监控工作流程和标准的一致性。

7.商业银行应当对验证过程进行全面记录,形成文档。文档应至少包括验证范围、内容、方法、步骤、结果、报告、已识别的缺陷以及整改措施和改进情况评估等。

(五)验证的支持体系

1.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验证数据管理流程,确保验证工作基于准确、适当和完整的数据。

2.商业银行应当具备能够有效支持验证工作的信息系统,提高验证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提升验证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内部控制要求应满足银监会的有关规定。

3.验证数据管理流程应包括以下方面:

(1)建立支持验证工作的数据集,能够完成输入数据的清理筛选、逻辑检验和后台不同来源的数据对账等功能,确保用于验证数据的准确性。如需建立验证样本数据集,应明确抽样标准。

(2)制定数据存储的管理办法,确保数据长期存储的安全性,满足验证工作对数据观察期的要求。(3)制定手工录入数据规则,为数据输入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减少数据手工输入错误。

(4)定期对验证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

4.商业银行应当保存与验证工作相关的各类重要文档,详细记录验证工作的全部内容,确保验证工作能够被检验和复制,包括:

(1)高级计量方法开发技术文档。

(2)各阶段验证工作的分析文件和报告。

(3)政策和流程的形成依据,对相关风险计量的影响。

(4)根据验证工作采取改进纠正措施的记录。

(5)向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的汇报材料。

(6)内部审计报告。

(7)其他有助于第三方了解验证合规性的文档。

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验证

(一)基本要求

1.内部评级体系验证应评估内部评级和风险参数量化的准确性,包括:

(1)非零售风险暴露的评级和零售风险暴露资产池划分按照设计要求得以实施。

(2)内部评级能够有效区分风险。

(3)非零售风险暴露的评级迁徙符合相应的评级方法论。(4)零售风险暴露的风险分池体系能准确将风险暴露划分到相应的资产池。

(5)每个等级或资产池的实际违约率、损失程度和风险暴露与所估计的风险参数一致。

2.内部评级体系验证应评估内部评级和风险参数量化的稳定 性,即:在风险不变的情况下,所采用政策和标准能够保持评级与所估计的风险参数总体上不发生变化,但不排斥评级体系的调整。

3.内部评级体系验证应评估内部评级和风险参数量化的审慎性,即:所采用政策与标准能够辨别内部评级、风险分池和量化估值的数据来源不确定性程度,以及内部评级和风险参数量化的保守程度,以保证实际结果不明显超出风险参数的估计值。

4.内部评级体系的验证频率应能够保证内部评级和风险参数量化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商业银行内部评级风险参数量化的方法、数据或实施发生重大改变时,相关验证活动应及时实施。

5.内部评级体系验证应包括投产前全面验证、定期持续监控和投产后全面验证三个阶段。

实施内部评级法初期,如缺乏足够的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商业银行应主要依靠对开发依据的验证、过程核查和基准测试等验证手段,保证内部评级结果和风险参数估值的准确性。早期阶段的验证活动应包括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对评级体系运作的有效性的判断,不能仅依靠实证方法。

6.商业银行应当对内部评级体系进行投产前全面验证,确保内部评级模型具备投入使用的基本条件,内部评级体系满足本办法附件5的最低要求。

7.商业银行投产前全面验证报告应作为内部评级体系投入使用的审批依据,验证结果应作为确定持续监测指标阈值的依据。

8.商业银行应当对内部评级体系进行定期持续监控,通过一系列监测指标评估计量模型和评级体系的表现,确保评级体系得到合理应用,有关计量模型的风险区分、校准能力和稳定性达到内部设定标准。

9.当设定监测指标突破阈值时,商业银行应当适时启动投产后 全面验证。

10.商业银行应当结合评级体系有效性检查,对内部评级体系进行投产后全面验证,为内部评级体系继续使用或全面优化提供依据。当商业银行资产组合、授信政策及流程发生实质性变化,或经济周期等外部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影响评级体系运行环境时,商业银行应当及时启动全面验证。

11.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参数量化模型的特点,采用不少于两种方法验证模型的风险区分能力、稳定性以及风险参数量化的准确性。验证人员在了解模型逻辑和局限性的基础上,应当能说明所选用验证方法的依据及适用性,并了解这些方法的局限性。

12.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基准测试评估现行评级体系与其他评级结论的差异。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评级模型特征和评级体系选择合理的基准,对模型结果和评级结果分别进行基准测试。如商业银行使用外部评级结果支持验证校准,则应当了解外部评级工具考虑的风险因素和评级标准,确保外部评级的结构与内部评级保持一致。

13.实施初级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可将实际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与监管标准进行比较。实际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值应构成内部经济资本评估的重要因素。

(二)投产前全面验证

1.投产前全面验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工作:

(1)对风险参数量化模型及其他评级相关模型进行开发阶段验证,涵盖风险量化的数据选取、参数估算、映射和参数应用四个阶段,包括对风险参数量化政策、流程、关键定义、建模数据和模型基础假设及方法论等的验证。

(2)对评级治理结构、评级体系设计、评级流程以及支持内部 评级的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进行验证。

2.商业银行应当评估支持内部评级和风险参数量化模型的开发依据。开发依据是内部评级体系以及风险参数量化设计和构建的基础,包括研究文献、实证基础、统计模型技术逻辑,证明所采取的方法及选定变量合理性。评估开发依据应满足下列要求:

(1)内部评级体系能够准确评估债务人及债项风险。(2)风险分池体系能够准确衡量不同资产池的风险情况并衡量风险池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风险参数量化能够准确估计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违约风险暴露。

3.若内部评级体系或风险参数量化模型发生重大改变,商业银行应当重新评估开发依据。

4.投产前全面验证应包括比较现行的内部评级体系以及风险参数量化方法与其他备选方案之间的优劣。对于零售资产组合,评估开发依据应包括采用实证经验对不同风险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和选择。

5.商业银行采用以模型为基础的内部评级体系,验证应包括分析支持模型运行的数据质量和统计模型构建技术;分析评级体系运行的历史经验数据,确保结果与开发样本最大程度的吻合;通过时段外和样本外数据测试验证统计模型的适应性。

6.商业银行采用基于专家判断的评级体系,验证可以包括对评级体系采纳专家经验的依据进行检查,并对模型的最终表现进行评估。

7.商业银行采用专家判断的评级体系,并以模型估计值作为输入参数时,验证应对所包括的财务比率指导值或打分模型分值体系进行检查,包括对历史违约和损失情况的比率值或分值的逻辑与实 证的描述。

8.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样本对内部评级体系进行基准测试,即用替代方法或数据得出推论,在模型得出结果之前,评估内部评级结果以及风险参数估计是否可靠。基准测试应检验现行评级方法与其他评级方法在评级结论方面的差异;对于零售风险暴露,基准测试应检验其它风险分池方法是否得到相似的风险驱动因子和组合分布。

基准测试方法包括:

(1)评级审核人员对专家判断体系中评级人员的评级结果进行重新评级。

(2)运用内部开发的模型对基于专家判断的风险暴露进行评级。

(3)专家根据长期经验对模型评级的风险暴露进行评级。

(4)比较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的结果。

9.商业银行对风险参数量化进行基准测试,可视不同情况对本办法附件5描述的量化过程四个阶段进行测试:(1)比较样本数据集和其他数据源。

(2)使用另一种方法对相同样本数据计算风险参数。(3)使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映射。

(4)使用另一种方法对实施阶段数据进行调整。

10.基准测试与实际采用的内部评级和风险参数量化结果之间存在误差时,商业银行应调查原因,确认内部评级结果或风险参数估计值是否存在错误,分析误差是否可以接受。

(三)持续监控

1.商业银行应当对内部评级体系进行持续监控,确保内部评级和风险参数量化按照本附件设定的要求有效运行。定期持续监控包 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评级治理工作情况。

(2)评级系统运作情况,包括评级流程、评级推翻情况。

(3)评级政策执行和调整情况。

(4)评级结果的准确性。

(5)评级使用情况。

(6)数据存储、管理、维护情况和数据质量。

(7)评级指标或风险变量的稳定性和预测性。

(8)评级模型的稳定性。

(9)评级分布和评级迁徙情况。

(10)评级模型使用环境的变化情况。

(11)前一验证阶段发现的风险点。

2.商业银行应当从模型上线运行之日起对上线模型开展持续监控工作,直至模型下线或模型结果不再进入风险加权资产计算引擎之日停止。

3.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不同资产特点结合客户履约表现更新情况确定合理的监控频率,形成监测分析报告。遇重大市场变动时,商业银行应当及时调整监控频率。

(四)投产后全面验证

1.商业银行应当进行返回检验,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内部评级结果和风险参数的估计值。商业银行应当对返回检验使用的方法和数据形成专门的文档。返回检验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返回检验是比较内部评级体系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对内部评级确定、风险池划分以及风险参数估计的准确性进行实证分析。

2.商业银行应当对内部评级计量模型和支持体系进行投产后全面验证。对计量模型的验证应至少达到本附件对数据、评级模型、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的验证要求,对支持体系的验证应至少达到本附件对信息系统、政策流程的验证要求和验证是否达到本办法附件5对治理结构、数据管理、文档化管理和内部评级应用的要求。投产后全面验证还应覆盖对支持体系的过程核查。

3.过程核查包括对内部评级以及风险参数量化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运作、监控和更新评估的一系列活动。过程核查包括确定数据的质量、评级流程的合理性等活动,并应确保查明的缺陷得到纠正。

4.对于不同的内部评级法和风险参数量化方法,商业银行可以采用相应的过程核查方法:

(1)商业银行采用基于模型的内部评级体系,过程核查应包括评价自动分配过程,如核查电脑编码模式和数据输入是否正确,评估模型运用是否符合本办法附件5规定的要求等。

(2)商业银行采用基于专家判断的内部评级体系,应要求独立检查人员评估评级人员是否执行现有的评级政策。验证的最低要求应包括透明的评级过程、评级人员使用的信息数据基础、评级决策的记录等。

5.商业银行的验证政策应对内部评级结果、风险参数估计值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设定容忍度,并规定差别超出容忍度情况下应采取的补救措施和处理流程。

(五)对数据的验证

1.商业银行应当对评级体系所用数据进行验证,包括对模型开发样本数据和评级运行实际业务数据的验证。

2.商业银行进行投产前全面验证时,应对数据的完整性、全面性、准确性、一致性、数据质量和缺陷处理进行验证。

(1)验证样本数据完整性时,应重点评估样本数目、观察期、满足建立评级模型基本要求的情况,分析样本数据的选取数量、选 取时间段和采集频率对风险参数估计值准确性的影响。

(2)验证样本数据全面性时,应重点评估样本选取方法与步骤对样本数据代表性的影响,评估样本数据反映本银行信用风险暴露特征、信贷政策及外部经营环境的能力。

(3)验证样本数据准确性时,应审核模型输入数据是否真实可靠,避免数据输入出现重大偏差。验证人员应当审核数据清洗方法与过程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并全面校验违约客户和违约债项的标识情况。对于需采用抽样方法验证准确性的风险暴露,应分析抽样方法的代表性。对输入数据的例外情况,应详细记录并进行审查。

(4)验证样本数据一致性时,应审核模型自动输入数据和人工补录数据的采集范围是否适当,采集标准是否一致;应对评级体系所使用数据和会计数据进行对账,评估数据一致性程度。

(5)验证数据质量时,应运用勾稽检查、横向比较和趋势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质量分析与检查,验证数据在单一时点上经受逻辑检验的能力,以及多时点上连续性和一致性经受业务检验、统计检验与逻辑检验的能力。验证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数据中的缺失值、异常值和极端值及其处理方法。

(6)验证数据缺陷处理时,应审核模型开发团队对样本数据缺陷的理解和处理方法,评估上述处理对模型开发的影响。

3.使用外部数据进行内部评级体系设计及验证时,商业银行应重点检验外部数据与内部数据之间的可比性、相关性和一致性。

商业银行应当每年对继续使用外部数据的恰当性进行评估。

(六)对评级模型的验证

1.商业银行应当对评级模型关键定义的合规性和持续有效性进行核查,主要包括违约定义、损失定义、主标尺定义、长期中心违约趋势及经济衰退期定义。(1)审查违约定义与损失定义的界定与标识是否符合本办法附件5的要求,违约定义的客观标准与主观认定是否合理。

(2)审查损失定义及实际执行是否持续涵盖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等具体内容并反映时间价值,在业务实践中是否具有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3)审查主标尺定义,其中评级级别和标准是否合理、直观,且能够有效区分风险,描述是否详细、可操作。不同业务条线、部门和地区的评级级别标准是否保持一致。

(4)审查长期中心违约趋势的计算方法和实际执行是否真实地反映了银行的历史违约情况,是否采用了最保守的加权方式进行长期违约趋势的估计,是否反映了经济周期的特点。

(5)审查经济衰退期的定义是否合理并且可操作,是否能够真实代表经济低迷时期的违约损失率特点,审查经济衰退期界定与压力测试情景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

2.商业银行应当评估模型细分的依据和合理性,确保模型能够准确反映风险暴露风险特征。

3.商业银行应当对评级方法论进行验证,评估所选模型的内在逻辑、合理性、适用性与局限性,同时应能证明所选评级方法论能够准确反映评级对象的风险特征和周期特征。

商业银行应当评价不同评级方法论对风险估值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4.商业银行应当评估模型参数和基本假设是否与实际资产组合的风险特征和外部经营环境持续保持一致,在经济环境发生改变时,相关假设和参数是否持续合理。

5.商业银行应当检查建模过程的合理性,包括样本选取逻辑和依据、数据清洗方法与过程、模型参数选择、单变量分析、分数转 换、多变量分析和样本与总体的映射依据等。建模及模型优化过程应当有专门文档,确保能被第三方复制。

6.商业银行应当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并关注不同评级方法论下评级结果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1)对债务人评级模型和主标尺,结果验证包括长期平均违约趋势的合理性分析,模型输出结果与人工干预最终结果的关系,以及等级与违约概率对应的合理性等。

(2)对债项评级模型,结果验证包括不同种类债项的债项级别或违约损失率确定过程与结果的合理性,债项评级模型输出结果与人工干预最终结果的关系等。

(3)对于零售风险暴露,应检查评分与风险参数对应关系、实际结果与风险参数估计值的合理性,检查风险分池的逻辑、结构是否合理,基于风险划分的风险参数计量结果是否准确,资产池是否符合池内同质性和池间异质性要求。

7.商业银行应当对每年重新确定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和合格循环零售风险暴露存量客户的分池进行验证,并对每年重新确定归入零售风险暴露的小企业名单进行验证。

8.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实际业务数据对债务人评级模型的区分能力进行验证,以确保模型能够按照债务人风险大小有效排序。模型区分能力应采用不少于两种方法进行检验,包括监测累积准确曲线及其主要指数准确性比率、ROC曲线及AUC系数、Somers’D和KS检验结果等。

9.商业银行应当检查并文档记录模型的使用测试结果与实际业务的吻合性。

10.商业银行应当选择适当方法对低违约资产组合的评级模型进行验证,可使用的方法包括:(1)将内部评级和迁徙矩阵与第三方的等级和迁徙矩阵相比较,如评级机构、共同数据库或其他内部模型所得到的评级及评级变动情况。

(2)将内部评级与内部和外部不同专家的判断相比较。

(3)对具有相同等级风险暴露的风险特征进行分析。

(4)将整个资产组合的平均等级与该资产组合的实际情况相比较。

(5)对评级模型采纳专家判断的依据进行检查,并对模型的总体表现进行评估。

(6)采用自行验证方法,并充分考虑数据不足的影响,采取数据加强方法来弥补数据的不足。

(七)对违约概率的验证

1.商业银行应当对违约概率估值进行验证。

2.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实际违约频率对违约概率估值的准确性进行验证。验证人员应当采用不少于两种方法分析实际违约频率与违约概率估值的吻合程度,包括二项检验、卡方检验、正态检验、红绿灯方法、赫芬达尔指数和条件信息熵等方法。

3.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实际业务数据对债务人评级模型的稳定性进行验证,检验违约概率估值在时间和客户群变动情景下是否具有稳定性。

(1)商业银行应当分析不同评级方法论对评级稳定性的影响,设定内部稳定性监测指标。

(2)商业银行应当对不同时间段模型区分能力的稳定性进行验证,确保模型的区分能力至少在三年中满足内部设定的稳定性要求,并确保模型区分能力超过设定时限后随时间段长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而非骤降。(3)商业银行应当评估经济和法律环境等模型使用前提条件发生变化对违约概率估值稳定性的影响。

4.对于零售风险暴露违约概率稳定性的验证,除满足上一条规定外,还应验证资产分池的稳定性,评估新增客户在不同资产池之间的分布比例与原有客户的分布比例的一致性。

5.如果零售风险暴露的违约概率考虑了成熟性效应,商业银行应当评估成熟性效应对违约概率估值稳定性的影响,包括:

(1)债项的成熟时间是否发生了变化。

(2)债项的账龄分布比例是否发生了较大变化。

(3)未成熟零售风险暴露的违约概率调整参数是否恰当。

6.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实际业务数据对债务人违约概率估值的审慎性进行验证。审慎性验证可通过统计方法比较违约概率估计值与实际违约频率,确保统计结果满足内部设定标准。

(八)对违约损失率的验证

1.商业银行应当参照对违约概率的验证的相关要求,对违约损失率估值的风险区分能力、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

2.商业银行应当验证违约损失率估值考虑经济衰退的方法和程度。

3.如运用清收违约损失率方法估算违约损失率,验证应包括对清收结束时间、可收回金额评估方法、成本评估方法和折现率选择等的验证。商业银行应当重点评估下列内容:

(1)账龄分布的变化是否对清收时间与回收金额产生明显的影响,折现率是否包含了对于回收现金流波动性所采取的溢价。

(2)折现率是否与回收现金流之间存在期限错配。

(3)清收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是否得到了合理考虑。4.商业银行应当审阅违约损失率估计程序是否合理,即是否按照构建开发数据集、评估违约债项的已实现违约损失率和估计非违约债项的违约损失率等程序进行。

(1)验证开发数据集时,商业银行应当评估违约债项样本是否有偏,是否包含违约情况相对较多和已实现违约损失率相对较高的数据,风险因素与评级或分池时所用风险因素是否有实质性差异,是否与违约概率所用违约定义保持一致。

(2)计算样本违约债项的实际违约损失率时,应评估经济衰退对违约损失率的影响。

(3)估算非违约债项的违约损失率时,应基于实证研究分析与其类似的违约债项已实现违约损失率的分布情况。

第一,使用模型(如回归模型)直接得出或调整得出违约损失率估计值时,验证应通过样本外检验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

第二,运用专家判断对违约损失率估计值进行调整时,验证应重点检查调整依据和程序透明度,并检查调整政策执行情况的一致性。

5.商业银行可运用基准测试和返回检验的方法对违约损失率估值的准确性进行验证。进行基准测试时,商业银行应当重点考虑违约定义差异、数据样本差异以及有关贷款收回、损失和折现率评估方法差异对基准比较结果的影响。商业银行可采用与其自身资产池相近的外部数据(如第三方评级机构)为基准。如未使用外部数据,商业银行应当能提供充足的理由以及补偿性措施,如较高频率的返回检验。对于无法获得外部基准的估值,如零售风险暴露,商业银行可设定内部基准进行测试。

6.对零售风险暴露的违约损失率估计值进行验证时,应涵盖违约损失率池内债项同质性、池间异质性以及违约损失率参数设定的 准确性。

(九)对违约风险暴露的验证

1.商业银行应当参照对违约概率的验证的相关要求,对违约风险暴露估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

2.商业银行对违约风险暴露验证应侧重于对估计程序的评估。

(1)商业银行评估违约风险暴露估值样本数据时,应关注数据的完整性,包括违约后被收回的债项。

(2)商业银行应当审核违约风险暴露估算驱动因素的合理性,关注风险暴露估值过程中是否考虑到以下因素:影响借款人要求获取资金的因素、影响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因素、可能作为借款人的其他资金来源的第三方态度和特定债项的性质等。

(3)运用专家判断对违约风险暴露估计值进行调整时,验证应重点检查调整依据和程序透明度,并检查调整政策执行情况的一致性。

3.商业银行对非衍生工具的表外项目使用100%的信用转换系数或整项债项的使用率,对表内项目使用当前未偿还余额时,应评估风险暴露估计值的保守程度。

(十)对信息系统的验证

1.商业银行应当审核内部评级信息系统数据内容的全面性、完整性与有效性,建立的数据仓库与风险数据集市是否符合本办法对内部评级信息系统的要求,内部评级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是否达到有效整合、数据口径是否达到统一等。

2.商业银行应当审核内部评级信息系统是否能有效支持评级运作、评级模型开发、评级模型的验证与优化、内部评级数据管理和风险报告等,数据采集、数据清洗、存储、备份、业务数据的定期加载、数据取样和数据分析等功能是否完善。3.商业银行应当审核内部评级信息系统是否经过功能测试、集成测试以及用户确认测试。

4.商业银行应当审核内部评级信息系统是否具有可靠性与安全性,对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是否进行过测试,是否具有相关政策与措施控制数据的存取,是否有完整备份、恢复、回退计划以及业务持续性计划,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免受危机或灾难事故的影响。

5.商业银行应当审核内部评级信息系统是否具有灵活性及可扩展性,能根据需要及时改进并升级信息系统,充分满足内部评级体系以及模型开发、运行对信息不断增加的需求,确保信息系统在扩展过程中不发生信息丢失的风险。

(十一)对政策和流程的验证

1.商业银行应当对风险计量体系中的政策和流程进行验证,确保模型计量结果能够得到合理运用。

2.商业银行应当对政策和流程进行定性验证,包括:

(1)政策和流程的合规性,评估相关政策是否符合本办法附件5的要求。

(2)风险计量政策和流程设臵的依据和合理性。依据包括模型特点、评级方法论和评级独立性;合理性包括评级更新频率和评级人员的专业资格等影响模型结果质量的重要因素。

(3)政策和流程是否合理界定了风险计量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4)违约定义的完整性和维护及时性,包括技术性违约确定依据和合理性。

(5)评级发起、认定、推翻和更新等政策和流程的依据和合理性,检查推翻政策执行过程中是否主要依据模型未涉及的相关信息,是否有对同一风险因素重复考虑的情况等。商业银行应当重点监测评级推翻的情况,检查是否建立了监控评级推翻的规范与流程,是 否制定了针对人工推翻模型评级、参数排除或者修改模型输入等情况的判断条件。

(6)集团客户评级政策的合理性。

3.商业银行应当对政策和流程进行定量验证。

(1)通过实际数据分别检验模型计量结果和评级体系认定结果的吻合程度,评估政策和流程对风险计量区分能力的影响程度,应特别关注违约定义的完整性维护和技术性违约的处理对区分能力的影响、评级推翻政策对区分能力的影响。

(2)验证政策执行的一致性,评估和计算同一政策在商业银行内部不同部门和人员的理解、执行差异,特别关注基于专家判断的评分卡在执行中的一致性。结合对准确性和区分能力的验证结果,评估政策在不同区域和层次中的效果。

(3)评估政策和流程以及模型对风险计量影响的相关性,对于发生高相关性情况时,应特别关注政策和流程制定的合理性。

4.商业银行应当监测和分析评级推翻的情况。对评级推翻的验证可从推翻性质、授权人员和频率等维度进行。推翻验证应对照风险计量模型结果,审查不同推翻环节的推翻决定和程度对评级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推翻政策和授权的合理性。

(1)应分别对评级人员推翻模型结果、评级认定人员推翻评级发起人员评级结果分别验证。

(2)如果存在评级推翻过于频繁的情况,商业银行应检查内部评级体系相应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从以下两个角度评估评级推翻情况:

第一,推翻比例检验,分析推翻比例是否高于内部设定的容忍值。

第二,推翻程度检验,检验推翻等级跨度大于内部设定级别的 现象在所有推翻中所占比例是否高于内部设定的容忍值。

三、市场风险内部模型验证

(一)基本要求

1.商业银行应当对用于市场风险资本计量的风险价值模型以及与之相关的产品定价模型进行验证。

2.商业银行引入新模型计量新产品或新业务的风险价值并纳入市场风险资本计提前,模型应经过投产前全面验证,确保模型对该产品或交易的估值和风险计量达到内部模型法的要求。

3.商业银行投产前全面验证报告应作为模型应用于新产品、新交易的审批依据。

4.商业银行应当每日通过返回检验等手段对投入使用的市场风险计量模型进行持续监控,监控过程及结果的文档记录应确保独立第三方可据此充分了解持续监控情况。

5.如返回检验结果突破次数超过设定阈值,或其它定期监控指标突破设定阀值时,应及时书面报告商业银行负责市场风险管理的高级管理层,并适时启动投产后全面验证。

6.商业银行持续监控结果表明需对内部模型进行全面验证或市场风险内部模型出现如下变更时,应验证模型对风险变化的反映能力:

(1)当内部模型的假设、计量方法或所使用的市场数据类型、数据加工方法发生重大改变时。

(2)当市场发生显著结构性改变或商业银行业务组合发生重大改变,并可能使内部模型不再适用于实际业务组合时。

(3)当增加新的模块及功能或系统升级时。

7.除出现上述情形外,商业银行应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市场风 险内部模型的全面验证,以确保模型可满足市场及业务发展的需要。

8.市场风险验证主体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1)从银行实际情况出发,对模型的逻辑及概念的合理性进行独立评估,评估产品录入是否准确,对有分拆录入的交易,评估分拆方式是否合理。

(2)通过模型复制、建立平行模型或对比业内其他基准模型等方法,对定价模型或定价引擎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

(3)比较平行模型或基准模型计量的结果与内部模型计量结果,分析差异原因,提出相应验证建议。

(4)撰写模型验证文档,向高级管理层提交模型验证报告,并将验证结果反馈至负责模型开发、维护和使用的相关部门。

(5)对于在模型验证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9.商业银行市场风险验证的文档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

(1)商业银行自行开发模型,模型开发团队应提交开发过程文档,具体包括:模型理论推导、编码说明、程序源代码、开发过程测试及验证文档、使用说明等,以确保独立的模型验证主体可根据文档完成模型验证工作。

(2)商业银行外购模型,模型采购部门应要求系统供应商提供充分的模型使用手册及技术文档,以确保模型验证主体可根据文档完成模型验证工作。

(3)模型验证主体应当建立完整、充分的验证文档,包括模型理论说明、定价算式推导、数据来源、平行模型结果对比等。模型验证人员还需在验证报告中对模型的有效性及局限性进行评估,并说明原因。

(二)对输入数据的验证 1.商业银行应当确保市场风险内部模型输入数据准确、完整、及时。模型输入数据可分为交易及头寸数据、市场数据、模型的假设和参数,以及相关参考数据。

2.交易及头寸数据包括手工输入或由系统接口导入的数据。商业银行应当确保其市场风险内部模型中的交易及头寸数据传输顺畅、准确有效。模型初建时,商业银行应选取验证时点,对该日的新增交易数据、持仓数据与其他来源的交易数据进行核对;对于模型变更等其他类型验证,商业银行可采取抽样方式进行输入数据的验证。

3.市场数据是指由外部第三方机构提供的、用于产品估值及风险价值计算的收益率曲线和汇率等数据。商业银行可通过选取时点,比照多个外部机构提供的数据进行交叉验证,或者可以通过自行编程、EXCEL计算表等方式处理原始数据并与之前加工后的数据进行比较,以确保市场数据的准确性。

4.商业银行采用自行采集或计算所获得的投资组合、交易对手等市场数据作为内部模型输入数据时,应向银监会提供自行采集或计算市场数据的方法说明及技术文档,并说明其选择的合理性,并经银监会批准。

5.对于参考数据,如交易对手信用评级等数据,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相应的验证机制,包括验证方法、频率、报告机制等,确保参考数据有效支持定价模型和内部模型的运行。

(三)对计算处理过程的验证

1.商业银行应当对风险价值系统中的单个产品定价和估值模型进行验证,以掌握模型定价方法,避免由“定价黑匣”带来的损失。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模型开发文档,对不同产品定价模型进行逐项推导,评估其准确性和合理性;还应通过自行建模、平行计算或提取 第三方机构公布的定价数据等方式进行验算,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单个产品定价和估值模型验证可根据产品类型及特征,抽取一定数量的产品或交易样本进行。

2.商业银行应当在单个产品定价和估值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对模型输出的风险价值进行验证。商业银行可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交易,按产品类别建立平行的风险价值模型,并将结果与内部模型计算产生的风险价值结果进行对比。对于持有头寸较大、产品较复杂的商业银行,风险价值模型复制难度较大,商业银行可采用基于理论损益的返回检验,将内部模型计算得出的风险价值与当日理论损益进行对比。商业银行应当记录返回检验的结果,并参考本办法附件11关于返回检验突破次数及所属分区的相关规定对模型进行相应处理。

3.商业银行采用基于理论损益的返回检验验证风险价值时,还可以根据自身风险和组合结构特点,采取以下验证方法作为补充。银监会可以要求商业银行采取以下方法作为常规验证方法的补充。

(1)通过延长基于理论损益的返回检验时间提高检验的效力,如对三年的历史数据进行返回检验;如果商业银行的内部模型或市场状况在所选历史区间曾出现重大变化或历史数据无法适用,无需采取该方法。

(2)按照高于99%的臵信度进行基于理论损益的返回检验。

(3)对商业银行的子组合进行基于理论损益的返回检验。

4.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日常风险管理的经验及需求,预先确定合理的容忍度水平,并将验证过程中出现的差异与容忍度水平相比较。如果差异超过容忍度水平,模型验证主体应根据问题类型及时将问题反馈给模型开发主体、外部模型提供商或市场数据提供商,并报知高级管理层。同时,模型验证主体需与开发主体、系统提供商或 市场数据提供商共同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尽快进行模型、市场数据或参考数据的修正和完善。如果问题是由系统提供商或市场数据提供商造成的,商业银行还应及时报告银监会。

(四)对市场风险报告的验证

商业银行应当对由市场风险内部模型产出的市场风险报告进行验证,以确保模型结果的准确传递及合理应用。市场风险报告应包括模型输出概要、模型运行结果、重要的模型假设和参数和模型局限性等关键要素,以及定期的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结果等补充信息。

四、操作风险高级计量体系验证

(一)基本要求

1.对操作风险高级计量体系的验证应涵盖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的重点领域,包括对高级计量法和支持高级计量法相关体系的验证。

2.商业银行应当对高级计量模型进行投产前全面验证,重点对模型重要假设、输入数据、参数设臵、建模过程和试运行效果进行全面检验,确保高级计量模型具备投产条件。

3.商业银行应当对影响系统运行和结果的相关基础设施的支持性功能进行验证,确保相关基础设施支持计量模型的运用。

4.商业银行应当持续监测高级计量体系的运行状况,确保高级计量体系的运行符合相关政策、流程要求,并在需要时及时进行局部修正。

5.商业银行应当至少每两年对高级计量体系进行一次全面验证,为其继续使用或全面优化提供依据。当操作风险状况、操作风险计量方法论或假设、业务经营环境或内部控制要素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发生重大的操作风险损失时,商业银行应及时启动全面验证。

6.商业银行应根据业务性质、规模、产品复杂程度和风险管理 体系以及高级计量体系(试)运行情况选择合适的验证方法,验证方法应考虑市场和操作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可根据需要综合采取多种验证方法,如基准测试、返回检验、压力测试等。商业银行应当定期评估验证方法的适用性。

7.商业银行无论选择何种验证方法,都应通过对高级计量体系政策、流程、数据、模型假设、参数以及建模过程的验证,确保高级计量体系的准确性、稳健性和灵敏性。

(1)准确性验证,验证计量结果反映实际结果的准确程度。

(2)稳健性验证,验证计量结果的稳健程度,模型臵信度至少为99.9%。

(3)灵敏性验证,在业务经营环境和内部要素发生变化时,比较前后计量结果的差异,确定该计量体系风险敏感性。

8.商业银行应当对使用不同技术的高级计量法采用相适宜的验证指标。

(1)商业银行使用打分卡计量操作风险资本,应重点验证专家的主观判断、定性评估数据、映射逻辑关系等。

(2)商业银行使用内部计量法计量操作风险资本时,应重点验证风险暴露指标、损失概率与事件损失值设臵的准确性和稳健性。

(3)商业银行使用损失分布技术计量操作风险资本时,应重点验证内部损失数据和外部数据清洗与混合使用、损失概率的分布函数与事件损失强度、不同业务条线的损失分布的重要统计特征,包括时间差异、异质性和相关性等;应验证内部数据、外部数据、情景分析、业务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等要素的权重。

9.内审部门除履行本附件前述一般性职责外,还应在日常业务和功能单元检查中关注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报告以及损失监控、归并和报告流程。

(二)验证程序

商业银行应当对每一阶段验证建立相应的程序,规范关键风险要素识别、核验、持续监测、变化控制、结果分析、校准和批准、报告及整改、文档化等工作步骤。

1. 确定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和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系统所有关键风险要素定义,明确验证范围,列出需验证的关键风险要素清单。2.选择验证方法,配臵充分的验证资源,制定验证规程,合理安排各项验证工作的顺序与验证频率,对不同模型或关键风险要素进行独立核验。

3.对内部验证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动态持续监测,当业务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要素或其他关键风险要素发生重大变化时,要及时进行重新验证。

4.当验证工作因被验证对象或验证工作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而出现重大调整时,应及时记录和检查验证工作的变化,做好相应的工作预案,确保变化不阻碍验证工作的顺利实施。

5.根据验证情况选择适当的基准对计量结果进行校准,确保计量结果符合设定标准。

6.及时向高级管理层报告验证结果及整改建议。

(三)对数据的验证

1.数据验证包括对内部数据、外部数据、情景分析数据、与业务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要素有关数据的验证,应重点考虑以下内容:

(1)内外部数据标准化方法。

(2)外部数据使用条件的确定流程。

(3)生成情景分析数据的标准以及本银行数据精细度的合适水平,情景数据假设的合理性。

(4)业务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要素选择的适当性及整合到计量 系统的方法。

2.商业银行应当定期检查业务部门或支持部门提交的损失数据。检查流程应要求业务条线负责人或操作风险负责人确认报告数据的完整性,并识别损失报告中存在的不足。

3.商业银行应当确保在风险和控制自我评估程序中能对报告事件的周期样本测试进行检验,如可能,还需在损失数据库和相关的子系统中进行比较,该子系统可监控第一手损失数据。

4.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数据收集系统应涵盖损失结果,为事件成因的调查提供支持,并支持相应的文档化工作,以生成可追溯的记录,使事件按适当的授权处臵并在对应的总账或子系统中得以处理。

5.商业银行应当对不同业务、不同部门及不同地域的损失趋势做比较分析,并通过设臵合适的转换因子以确保定性评估的合理性、可比性和有效性。

6.商业银行应当验证阈值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损失数据的阈值设臵应考虑计量模型的敏感性和管理评估的有效性,保证阈值以下损失事件不会对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及相应的监管资本产生重大影响,也不会削弱本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7.高级计量模型输入数据应设臵合理,覆盖主要风险,收集方法一致,并能支持业务管理等。商业银行应当对高级计量模型输入数据的清洗和持续验证建立明确标准。

(四)对模型验证

1.商业银行应当确保模型的输入参数和输出结果之间的关系稳定,概念、假设和参数设臵合理可行,包括操作风险暴露、数据生成模型和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等所含假设,相关技术透明直观。

2.商业银行应当检查内部数据、外部数据、情景分析数据、业

务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因素在操作风险计量系统中所占的权重,确保该权重的合理性。

3.商业银行应当检查分布函数的选择,不论分布函数是由历史数据导出还是模拟生成,应确保分布函数符合本银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操作风险损失分布状况。

4.商业银行应当检查高级计量模型对低频高损事件反映的充分性,特别是检查本银行操作风险压力测试结果反映低频高损事件的稳健性和敏感性。

5.商业银行应当检查操作风险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计算的准确性。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之间的逻辑应直观合理。

6.商业银行应当检查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确保相关系数假设合理,确保历史数据或情景数据的相关系数符合实际情况。

7.商业银行应当检查各条线资本要求加总的合理性。确保高级计量模型对各条线资本要求加总考虑了不同分布、相关性以及时间差异等因素。

8.商业银行应当检查模型输出结果,分析模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及原因。

(五)对政策和流程的验证

1.对高级计量体系政策的验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是否制定了明确的高级计量体系政策并在全行有效推行。

(2)是否明确规定了有效的公司治理、计量流程、计量方法与模型、计量结果及应用、计量报告等内容。

(3)是否涉及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的有效性,是否包括对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的检查和更新程序,并要求操作风险管理标准、政策和程序的合规性。

(4)是否要求高级计量方法在不同业务条线的一致性。

2.对高级计量体系流程的验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是否制定了高级计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流程并在全行有效推行。

(2)管理流程是否明确包括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和缓释以及报告等环节。

(3)识别环节是否明确包括对业务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要素等关键风险要素的评估;是否明确定义风险计量的范围;是否明确内部和外部数据源及其收集程序和存储;是否制定了损失数据标准等。

(4)评估环节是否明确包括对数据输入标准设定及数据清洗、模型假设和参数、建模过程、结果输出的评估;是否明确对操作风险资本要求估值调整的测试和核查,包括操作风险暴露及其所含假设、高级计量模型和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等。

(5)监测环节是否明确包括定义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监控的操作风险范围;评价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是否监控所有重大活动和风险暴露;关键风险要素、损失数据、合规报告以及风险估值是否与定性自我评估结果相一致;监测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的表现和稳健性,并对系统内含的统计关系和假设进行检查等。

(6)控制环节中,当业务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要素发生重大变化、模型假设和参数进行重大调整、出现新产品和新业务等情况时,是否有包括控制标准和控制流程等的应对预案。

(7)缓释环节中,业务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要素重大变化、模型假设和参数重大调整、新产品和新业务等出现时,商业银行应急预案是否涵盖缓释措施以应对残余风险,包括暂停某些业务、实施特定的投保安排以及适当提高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等。

(8)报告环节是否包括明确书面程序以记录风险量化分析模型的开发、运行等情况;文档化工作是否完整;是否有明确的报告路

上一篇:警务实战技能训练班管理规定下一篇: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