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合作项目介绍

2024-12-10

政府合作项目介绍(共8篇)

政府合作项目介绍 篇1

投资彩色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主题公园

与各市政府投资合作:彩色生态农业旅游度假公园、文化旅游休闲主题公园,结合当地文化风俗、历史典故、名人名家等各类型的旅游休闲元素,投资建设以文化旅游为魂、建筑为形、游园观景与文娱演展相结合的主题公园。同时围绕景区建设宾馆、度假村,形成农业观光、休闲娱乐、旅游度假、新农村建设和园林景观于一体的集群产业链开发项目。

提升当地投资和生活环境。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我司进行项目策划、园林景观设计、投资建设施工及运营。

联系人:姚先生

杭州号:***

上海号:***

邮箱:11920058@163.com

QQ:124561840

实业投资 农林业 园林绿化 市政 道路小区绿化 规划设计 新农村

政府合作项目介绍 篇2

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之一, 地方政府行为的根本动机在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益的契合点是地方政府合作关系的基础, 因此有必要分析地方政府的利益构成。在我国, 地方政府是特殊的活动主体, 具有多重使命, 扮演着多重角色。因此, 地方政府的利益构成也比较复杂, 其利益倾向和利益目标也表现出多重性的特征,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地区经济发展的利益。作为地方经济活动的调控者和监管者, 地方政府的使命是谋求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区资源的最优配置及本地利益最大化。为此, 地方政府必须履行经济管理的职能, 维护地方市场竞争秩序, 并对资源配置进行调控, 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此外, 地方政府还应发挥其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功能, 注重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二, 地方政府机构利益。地方政府在追求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从自身出发, 谋求本部门和本单位利益的最大化。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 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和税收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地方事务和公共服务任务没有减少反而增加的情况下, 地方的可支配财力却又受到很大的削弱; 强大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划分的模糊性共同强化了地方政府的利益主体意识, 迫使地方政府努力实现本部门利益的扩张。这就造成地方政府千方百计谋求地方财政收入的扩大, 谋求机构规模的扩大和部门预算的增加。

第三, 政府官员自身利益。作为社会个体, 政府官员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生存发展的需要, 也都有自己的利益取向, 具有利益最大化的本能欲望, 时刻考虑自身的私人利益。我国地方政府官员同时处于两种竞争之中, 既有为本地区经济发展而进行的竞争, 同时又为各自的政治晋升而竞争。地方官员在进行竞争与合作策略选择时不仅要计算经济效益, 还要计算其自身的政治晋升利益。在实行领导干部选拔和晋升标准与地方经济发展绩效挂钩后, 地方政府官员在地区经济活动和管理本地经济事务中的行为逻辑发生异化, 企图通过推动本地经济快速增长来达到自己快速晋升的目的。

二、地方政府利益博弈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 不同地区地方政府的利益存在矛盾和冲突, 但是各地区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并不是此增彼减的关系, 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博弈关系实现共赢。在地区关系中, 某些地区的行动将给其他地区带来收益或者损失, 各个参与者依据自己获益或损失大小来权衡博弈的策略。

第一, 如果一个参与合作的地方政府的先发行动 (如设置贸易壁垒) 既不能带来区域整体福利的增加, 也不能带给其他地区额外的收益, 那这种行动肯定要遭致其他成员的强烈反对。

第二, 如果某地区的先发行动在给自己带来收益的同时还给整个区域的利益带来" 溢出效应", 但是, 其行动可能给其他参与者带来直接或间接损失 (或对其他参与者的收益没有明显影响) , 则其他地区的地方政府将采取消极对抗的方式, 合作关系难以达成。

第三, 如果某个地方政府的先发行动不仅给整个区域的利益带来" 溢出效应", 而且给其他地方政府带来某种形式的收益 (或者其带给其他参与者的间接受益大于直接损失) , 则其他地区政府会选择合作的态度来接受其行为, 这样, 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就得以达成。

第四, 如果博弈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 参与合作的地方政府的利益分配额度低于他们的预期, 或者小于其投入的成本, 那么合作均衡将被打破, 地区之间退入非合作与竞争的状态, 进而可能产生地方分割和恶性竞争局面。

第五, 如果利益分配机制比较健全, 地方政府在参与合作后能获得预期收益, 并且合作收益能在各地区之间进行比较公平合理的分配 (相对弱势的参与者还能得到相应的损益补偿) , 那么地方政府之同的合作博弈就能顺利进行, 地区之间就能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有助于推动合作各方博弈均衡的达成, 加快利益共享机制的建设将成为区域经济实现长足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必然要求。

三、政府间合作模式创新——利益共享机制设计原则及基本框架

利益共享机制是利益共享的制度化形式和运作规则, 即在合作主体之间达成利益分配和协调的契约, 通过制度化手段明确界定各合作方的经济权利, 规范合作收益的分配方式, 合理分配合作成果, 分摊合作风险, 补偿合作损益, 从而实现合作主体的互利和共赢。

设计利益共享机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公平、平等协商原则

公平、平等是利益共享合作机制的首要原则。利益共享机制需要坚持公平平等的市场原则, 各参与合作的地方政府无论行政层级高低, 不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在合作中的地位和追求本地利益的权利是平等的。公平原则有助于凝聚各地区的经济利益, 能有效减少区域合作的障碍和阻力。

(二) 激励相容原则

激励相容即合作各方追求本地及自身利益的行为应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相吻合。坚持激励相容原则要求协调各个博弈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 使各方都意识到合作的预期收益必然大于非合作的收益。激励相容原则是设计利益共享机制的本质要求, 也是地方政府进行合作的共同目标。

(三) 投入与收益成正比原则

投入与收益成正比是投资的一般原则, 也是解决利益分配问题的普遍原则。区域合作既是参与各方项目和产业上的合作, 又可以看作各地政府作为地区经济的投资人与其他地区进行的合作投资。因此, 其利益分配也应该遵循投资的一般原则, 各地从区域合作中获得的收益要以其投入资源 (包括资本、土地、能源、人力资源、高新技术、管理经验等) 的价值为依据, 合作收益的分配要与各地投入的资源成正比。

(四) 风险共担原则

风险共担是利益共享机制中利益补偿的进一步体现。地方政府合作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区域合作投资, 既然是投资行为, 必然会面临投资风险。合作收益的分配要坚持风险共担原则, 将各成员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考虑在内。合作成员共同承担风险, 并对遭受风险和损失较大的地方政府成员进行适当的补偿, 有利于降低合作成员个体的风险, 减少不确定性, 从而消除合作成员的种种顾虑。

依据上述原则, 利益共享机制基本框架的建立主要应考虑以下方面:

第一, 建立统一的合作规则和激励相容的分配机制。目前地方政府的合作普遍缺乏统一的合作规则, 迫切需要健全和完善地方合作的规则。在统一规则的框架下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 并尽早建立激励相容的合作机制, 使合作各方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相吻合。

第二, 地区之间利益协商机制不健全, 地方政府的利益构成难以明晰, 各地不同利益不能得到充分有效表达, 因此有必要尽快建立制度化的利益协商机制, 在政府间合作时实现公开透明、公平协商, 综合考虑各方多元化的不同利益。

第三, 由于尚未形成规范的合作协调机构, 地方政府合作往往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 这就需要专门成立制度化的区域合作管理机构和具有约束力的地方利益协调机构, 充分履行统筹规划与协调利益矛盾的职能。

第四, 利益补偿机制不完善, 财政转移支付不健全也是削弱地方政府合作动力的重要因素, 建立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对于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和弥补合作各方的利益损失至关重要, 有利于真正实现风险共担。

第五, 配套的人事组织制度与有针对性的政绩考核制度是地方官员重视区域合作的推动力, 革新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与晋升制度, 建立与区域合作绩效挂钩的政绩考核新机制。

综上, 要建立政府合作的利益共享机制, 应该制定统一的合作规则, 建立激励相容的分配制度; 建立制度化的利益表达和协商机制; 成立有约束力的利益协调组织和机构; 完善利益补偿机制, 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来实现利益转移和利益补偿; 革新政绩考核与评价制度, 建设有利于推进地方合作的政绩考核体系。同时要积极推动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把其主要职能转变到承担政治责任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促成各级地方政府立足于区域整体利益加强协作与配合, 促进资源要素的区际流动, 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局面, 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摘要:地方政府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独立利益主体, 其行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文章在尊重地方政府独立利益诉求的基础上研究地方政府行为动机及利益博弈, 探讨政府间合作模式, 以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政府合作项目介绍 篇3

主持人:首先,我们来看两个数据:在2010年财年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投资移民申请占美国移民局全年发放的EB-5签证总数的41%,共计772人;2010年,美国投资移民的最后一步由临时绿卡转正式绿卡申请的批准率为83%。谢总,您如何看待这两个数据?

谢炎武:美国投资移民项目是2004年开始在中国大陆推广,我们澳德华公司也是首先在深圳独家代理。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咨询的人多,实际做的人少。在2010财年达到了772人,是实现了比较快的增长。

我们再来解释临时绿卡和正式绿卡。美国投资移民的核心是通过资金的引入创造就业,而创造就业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美国的融资企业能否达到移民局的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的要求,需要一个观察期。因此,投资者的资金到位后,首先获得的是临时绿卡,21个月后,即可申请正式绿卡。只要融资企业实现了就业规划,投资者就可以获得正式的绿卡。

2010财年,临时绿卡转正式绿卡申请的批准率为83%,临时绿卡转正式绿卡的申请中,有一部分是美国投资移民中的主动投资类别,即投资100万美元在美国创建生意,并在两年内直接创造10个就业机会,与目前在国内推广的投资50万美元的被动投资类别相比,这种主动投资的方式难度较大,因而成功率也低些。

再有就是,国内一些申请人挑选的5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并不是很好,这些申请人在申请正式绿卡时的获批率也就不高了。

因此,关键在于挑选优质的项目,就我们澳德华公司来说,我们挑选的项目,申请人在申请正式绿卡时,都是100%成功的。

主持人:谢总说到挑选好的项目,那么我们就请John Shen先生为大家再介绍一下美国就业发展借贷中心项目,很多听众可能是第一次听我们的节目,对这个项目还不了解。

John Shen,首先,我想对2010财年获批EB5签证的中国大陆申请人达到772人这个问题作一个补充。这个数字表明美国投资移民对中国申请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刚才主持人谈到,其他一些移民国家都有政策收紧的情况,而这两年来,美国投资移民却是放开的趋势。

首先是2009年6月,美国移民局采取了新的弹性审批政策,申请人在由临时绿卡申请正式绿卡时,如果融资企业没有达到间接创造10个就业机会的要求,但是,只要其创造就业的机能在延续,那么,就可以给予申请人正式绿卡。

第二,2009年12月,美国移民局通过允许第三方担保的政策,因此,有一些区域中心投资项目有第三方提供投资担保,这是合法的。以上两个变化,使得申请人对美国投资移民更有信心了,可以预计,今后办理美国投资移民的投资者更多,最终获得正式绿卡的申请人也会更多。

回到美国就业发展借贷中心这个项目上来。这是个很特殊的项目,特殊在于它利用了美国政府为中小企业504贷款特别提供的一项担保政策。我们知道,美国投资移民是不允许有直接的担保回报的,这个项目是巧妙地利用了美国经济复苏法案中对贷款的担保,申请人的投资款是以贷款的方式借给美国的中小企业,按照该法案,美国政府就对这笔贷款提供85%的担保。

主持人:那么,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得到贷款呢?

JOhn Shen:美国政府会指定非营利的机构认证发展公司对借款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批,每家通过审批的企业将提供给投资人,投资人对贷款与否拥有最终选择权,如果其不同意贷款,就可以等下一家通过审批的企业。不过,可以明确的是,所有通过审批的企业都是有很强的还贷能力和创造就业能力的。

主持人:美国投资移民的关键在于创造就业,这个项目创造就业的前景如何?

John Shen:这个项目的核心不是建立在移民的要求上的,而是建立在中小企业管理局对于贷款的特殊要求上的。中小企业504贷款是专门给予正在快速扩张的企业用于购买固定资产的,这种贷款的对象本身就是有强烈的雇人需要的企业。中小企业管理局要求这些企业每贷款6.5万美元,必须至少创造1个直接就业,在这一点上,它比移民的要求更严格。

我们在把这个504贷款项目申请成为移民项目时,发现其实移民对于创造就业的要求更松,贷款企业本身要完成比移民局要求更高的就业标准。因此,投资人更有保障。

主持人:请问谢总,办理这个项目的流程是怎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证投资款不失控?

谢炎武:接着John Shen的话题,我想补充说明,这个项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安全。在申请人最后转正式绿卡这一步,如John Shen所说,这个项目满足就业规划的能力很强,申请人获得正式绿卡是很有保障的。第二,这个项目有85%的政府担保,这比其它区域中心投资项目的由某些公司来提供第三方担保更有保障。

在操作流程上,这个项目也与别的项目不同。申请人在和我们签署委托协议后,是在美国的东亚银行开一个自己的账户,50万美元的投资款是打入这个自己的账号,然后挑选借款企业,这样,钱的去向就很清楚。而别的项目是把投资款打入第三方的监管账户。

投资者与借款企业不是股权的关系,而是债权关系,其不参与借款企业的日常管理。但是,投资者可以监督该企业的运作情况,比如查看其是否按要求履行雇佣责任。与别的项目的又一个不同点是,申请人是一个人成立一个有限合伙公司,与借款企业是一对一的关系,借款企业需要定期向投资者通报运营状况。

主持人:该项目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它为投资者提供综合的后续服务,在节目的最后,请John Shen先生介绍一下是什么样的服务?

JOhn Shen:这个项目最有特色的、也是别的项目没有提供的服务,是给申请人的子女上美国的大学提供全额的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服务。

美国1965年的高等教育法规定,所有美国公民和绿卡居民就读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学费和生活费,都可以申请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我们这个项目和美国专门做助学金、助学贷款的基金会合作,提供这项服务。不管申请人家庭收入如何,都可以帮助其拿到全美任何学校的每年2万美元到7万美元的助学金和助学贷款。

政府单位介绍信例文类 篇4

?【篇一】政府单位介绍信范文类 ?

现介绍我单位前往贵处办理宜,身份证:,请接洽。

此致 ?

敬礼 ?

xx 公司 ?

年 月 日 ? ? ?【篇二】政府单位介绍信范文类 ?

xx 市 :

兹本单位 xx 有限公司,介绍 同志,前往贵处办理 事宜,敬请接洽并予以协助。

此致 ?

敬礼!?

xx 有限公司(公章)?

xx 年 x 月 x 日 ? ? ?【篇三】延伸阅读 ?

一、介绍信的概念 ?

介绍信是介绍派出人员的身份和任务的专用信件。

二、介绍信的作用

?

1.介绍信主要用于联系工作、洽谈业务、参加会议、了解情况时的自我说明。

2.对于持信人而言,介绍信具有介绍、证明双重作用。

三、介绍信的种类 ?

介绍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便函式的介绍信,一种是带存根的介绍信。

四、介绍信的结构和写法 ?

(一)便函式介绍信。

用一般的公文信纸书写。包括标题、称谓、正文、结尾、单位名称和日期、附注几部分。

1.标题 ?

在第一行居中写“介绍信”三个字。

2.称谓 ?

另起一行,顶格写收信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姓名后加“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再加冒号。

3.正文 ?

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一般不分段。一般要写清楚:(1)派遣人员的姓名、人数、身份、职务、职称等。(2)说明所要联系的工作、接洽的事项等。(3)对收信单位或个人的希望、要求等,如“请接洽”等。

4.结尾 ?

写上表示致敬或者祝愿的话,如“此致 敬礼”等。

5.单位名称和日期 ?

6.附注

?

注明介绍信的有效期限,具体天数用大写。

在正文的右下方写明派遣单位的名称和介绍信的开出日期,并加盖公章。日期写在单位名称下方。

(二)带存根的介绍信。

这种介绍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由存根、间缝、本文三部分组成。

1.存根 ?

存根部分由标题(介绍信)、介绍信编号、正文、开出时间等组成。存根由出具单位留存备查。

2.间缝 ?

间缝部分写介绍编号,应与存根部分的编号一致。还要加盖出具单位的公章。

3.正文 ?

本文部分基本与便函式介绍人相同,只是有的要标题下再注明介绍信编号。

五、介绍信的写作要求 ?

1.接洽事宜要写得具体、简明。

2.要注明使用介绍信的有效期限,天数要大写。

3.字迹要工整,不能随意涂改。

政府合作项目介绍 篇5

一、发展历程

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建设任务,正式决定由国办牵头组织实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工程,会后印发的中办发〔2002〕17号文件提出“近两年重点建设并整合中央和地方的综合门户网站”。2003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3次会议再次要求,“由国办牵头,加快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温家宝总理也多次强调指出,要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为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领导同志的指示,国务院办公厅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国办起草了《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总体方案》。2003年8月,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次秘书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该方案。根据会议精神,国务院办公厅着手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项目管理程序的要求,报发展改革委审批。2004年7月,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由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立项,同年11月,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总理温家宝,国务委员华建敏多次对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副秘书长徐绍史同志对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工作靠前指挥,亲自抓落实,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直接作出指示,提出具体要求。

2005年10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成功试开通。

2005年12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听取了国办关于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情况的汇报。同意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开通。会议指出,建设并开通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是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

二、顺利开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后,访问量大幅增长。据国际网站排名权威机构Alexa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国际排名从正式开通前的第1720位上升至第744位,仅次于加拿大联邦政府网,居世界国家级政府网站第二位。

2005年12月28日及3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的情况作了报道,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各省级政府及国务院各部门网站在显著位置对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链接。22个省级地方政府及55个国务院部门通过本单位网站对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顺利开通表示祝贺,22个驻外使馆通过电子邮件发来贺辞。国内外多家媒体刊登了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的消息,部分报纸发表评论,对这一举措给予高度评价。2006年1月2日,焦点访谈就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开通制作了一期介绍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情况的专题节目,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广大网民也纷纷通过网上留言及热线电话等方式对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开通表示祝贺。

网站开通后,我们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及时收集各方反映,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网站的功能设计,制订了内容深化方案,优化了技术平台。目前网站发稿量已由启动时的50—80条/天提高到目前的500条左右/天。

在确保信息及时更新的同时,我们还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等,进一步挖掘政务信息资源,扩大专题服务,调整改进栏目,深化内容建设。我们加强了国务院和国办上网信息的组织工作,使可公开的文件等有关内容及时上网。2005年10月19日、11月28日和12月27日,分别组织对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电视电话会议、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总结表彰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了网上图文直播,被公认为开政务公开之先河,获得了好评。2005年11月下旬,网站开通了英文版,打破语言屏障,让中央政府的权威信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更广更远。

总体来看,网站正式开通安全顺利,运行平稳,网站内容更新实现了日常化,发稿量和访问量稳步增长,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实现了良好开局。

三、内容框架

根据“面向公众发布政府信息、开展网上公共服务、听取社情民意、接受公众监督”的功能定位,按照一期建设以“突出政府特色,以政务信息发布为主,实现有限互动,方便检索,确保安全”的要求,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设置了政务信息区、办事服务区、互动交流区和应用功能区等4个区域,“今日中国、中国概况、国家机构、政府机构、法律法规、政务公开、政务互动、政府建设、工作动态、人事任免、新闻发布、网上服务”等12个一级栏目。

政务信息区主要是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公布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行政法规、规范性公文以及工作动态。政务信息区分为资料概况类栏目和动态信息类栏目。资料概况类栏目有:中国概况、国家机构、政府机构。动态信息类栏目有:今日中国、法律法规、政务公开、政府建设、工作动态、人事任免、新闻发布。办事服务区主要是整合各地区、各部门网上办事服务项目,面向公民、企业和外籍人士提供网上办事服务,共链接了58个部门的1000余项服务项目。互动交流区主要是建立方便、高效的渠道,增进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交流,方便公众建言献策,便于政府直接了解社情民意。互动交流区开设了政务互动栏目,设有政策解读、权威访谈、建言议政、意见征集等子栏目。应用功能区主要包括检索、电子邮箱、导航等网站辅助功能。网站英文版主要开设了“今日中国、中国概况、外籍人士服务、商务中国、政府出版物、法律法规、专题专栏”等7个栏目。

四、内容保障

按照国务院第9次秘书长办公会议精神,为做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在征求地方和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领导同志批准,国办于2005年6月2日正式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31号),对各地区、各部门保障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网站初步形成了国办牵头并负责内容规划、组织和综合协调,新华社负责运行维护、内容发布更新和技术建设及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共同进行内容保障的运行机制。

(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服务,为公众服务。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要及时公布国家重大决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实施政务公开;增进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交流,接受公众监督;充分发挥网站的功能和作用,积极开展网上公共服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合力共建,资源共享。

二、及时准确,公开透明。

三、强化服务,便民利民。

(二)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内容保障方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主要来源于国务院办公厅和地方政府网站、部门网站,采取网上抓取、信息报送、网站链接、栏目共建等方式保障。

(三)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的审核管理

1.国务院办公厅负责网站内容建设规划、内容保障协调和信息更新维护的督促检查工作。

2.各地区、各部门办公厅(室)是本地区、本部门信息提供的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各单位向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提供有关信息并负责信息的审核把关。各地区、各部门办公厅(室)应明确一名负责人作为责任人,并指定专人与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联系。

(四)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的措施

2005年8月份以后,国办秘书局内容建设小组同志坚持每天与内容建设单位、技术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一起,集中办公,及时沟通情况,抓紧进行页面审看工作,对网站各栏目及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和建议。同时,组织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做好网站栏目内容集中审核把关、英文版内容和中文版简介报送工作。对各地区、各部门在审看过程中提出的意见,进行汇总梳理,据此对网站栏目内容进行相应调整。

为落实网站内容保障工作,国办秘书局根据网站现有栏目整理出新版网站栏目框架,并对照国办发[2005]31号文件重新梳理了各栏目的保障方式和保障部门,研究提出了调整后的栏目保障方案,先后印发了国办秘函[2005]112号、115、134号等文件,对内容保障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措施和要求。

(五)建立健全监督考评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我们将逐步建立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的督查和考评机制,防止应上网信息缺失和滞后。定期对地方政府网站、部门网站内容保障情况进行督查和通报,促进政府网站信息和服务质量及水平的提高。

五、未来设想

(一)加强政务信息发布工作,进一步突出网站政府特色

1、做好可公开的国务院文件和公报上网工作。电子政务中心与国务院办公厅各相关单位紧密配合,组织文件、公报及时、准确地在网上发布。

2、做好会议、活动的报道。做好可公开的国务院会议的网上直播工作,同时统筹考虑部门重要会议的网上直播工作;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及时组织领导同志活动的相关信息,适当增加新闻通稿外的独家信息。

3、加强专题专栏建设。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规划和国务院2006年重点工作,结合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不断推出具有鲜明政府特色的专题专栏,计划每月推出2-3个专题。

4、改进报送系统,做好报送工作。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信息报送工作的指导和内容保障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报送信息的针对性,提高网站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制订内容保障工作的绩效考核机制。

5、办好英文版。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加强英文译审工作,逐步减少英文版的差错率;与有关部门沟通、配合,做好法律、法规、条例等政府文件的英文版上网工作。

(二)不断增加网上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1、开展网上服务事项的调研工作。目前,还有不少事项没有上网。需组织各部门共同进行服务内容的调研和梳理工作,统计行政许可和其他服务项目的名称、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等。

2、建立网上服务分类目录体系。在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国务院行政许可事项,组织有关单位,就政府网站的政务服务分类目录体系进行研究,按照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类别进行科学规范的分类,确保分类合理、名称规范、检索便捷,提高网站的易用性和服务性。

3、整合服务信息,提供服务导航。目前在现有服务栏目的基础上,对各部门不断新增的服务信息进行充实完善。根据政务服务分类目录体系,调整网站服务栏目设置,全面展现服务内容,提供清晰的服务导航。

4、完善在线查询和服务。目前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有查询系统链接70余项,文件下载近300项。下一步将进一步梳理各地区各部门政府网站不断增加的在线查询、表格下载等服务事项。

5、启动交互式服务试点工作。选择试点,为在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实现在线办理和“一站式”服务奠定基础。

(三)逐步增强网站互动性,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交流

1、做好在线访谈。结合专题和时政热点开展专访栏目建设,每月邀请1-2位部级领导进行在线访谈;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流程,确保在线访谈收得住。

2、开展在线调研。借鉴较成熟的政府网站经验,探索在线调研的模式,做好有关政策、条例出台前的公示,政策的咨询等在线调研工作;定期整理分析调研结果,及时向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反馈。

3、开设留言板。按照“撒得出去,收得回来”的原则,制订留言板管理办法,确保留言板的安全;制订方案报批后开设征求意见、建议和访谈问题的留言板,在运行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留言板功能和管理办法。

4、开展设立领导信箱的调研。为建立政府与网民沟通的渠道,与国家信访局等单位密切配合,开展设立领导信箱的调研工作,设计工作流程,分析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为开设领导信箱作好准备。

5、加强网站建设的意见征集和反馈工作。多渠道收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纳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意见的轻重缓急,在网站上不定期以公示的形式反馈处理结果。

(四)继续改进网站内容和形式设置,提高公众满意度

1、优化网站栏目设置。调整政务信息、服务、互动、专题专栏等四个版块以及今日中国、中国概况等独立栏目。争取12月底前网站有一个新的面貌。

2、调整完善网页界面。在网站运行中,注意收集整理网民对网页的修改建议,吸收国内外优秀政府网站的长处,每年作一到两次集中修改;优化首页布局,统一网站模板风格,突出政务信息、互动服务等项目。

3、启动政府网站标准规范体系课题研究。会同有关单位启动对政府网站域名标准体系、政府网站建设规范、政府门户网站的数据交换标准、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业务流程规范,以及政府网站政务信息和服务分类目录课题研究。

(五)加强技术建设与安全保障工作

政府合作项目介绍 篇6

【发布文号】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50号 【发布日期】2004-06-01 【生效日期】2004-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北京市

北京市职业介绍管理规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50号)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对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规范职业介绍活动,促进本市职业介绍工作的开展,根据《 北京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办职业介绍机构以及进行其他职业介绍活动,均须遵守《条例》和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职业介绍是指为满足求职者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所提供的中介服务以及相关服务的活动,包括介绍家庭服务员、介绍医疗陪护、劳务派遣以及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业务。

第三条第三条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劳动保障局)负责本市职业介绍机构以及其他职业介绍活动的管理、监督工作。

市和区、县劳动保障局应当加强对职业介绍机构开展职业介绍活动的监督检查。

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各类职业介绍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第四条 法人、其他组织和公民可以依法开办职业介绍机构。

第五条第五条 开办以职业介绍为主营业务的职业介绍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职业介绍服务对象、方式、内容等业务范围;

(二)有与业务范围相适应的使用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的固定场所和办公设施;

(三)有不少于10万元的资金;

(四)有不少于5人的专职工作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具备的条件。

兼营职业介绍业务的机构除应当具备规定的条件外,申办的职业介绍业务范围应当与主营业务相关。

第六条第六条 开办职业介绍机构的单位或者公民应当向市劳动保障局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资料:

(一)开办职业介绍机构申请文书;

(二)开办职业介绍机构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实施方案;

(三)职业介绍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

(四)办公和服务场所证明。自有场所,应当提交房产证明;租赁场所,应当提供不少于1年租赁期的租赁协议和出租方的房产证明。

(五)有关部门出具的开办职业介绍机构必备资金的出资、验资证明。

(六)工作人员的相关资料和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任职证明。

(七)市劳动保障局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非本市的法人、组织在本市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还应当提供当地省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批准证明。

第七条第七条 市劳动保障局自接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予以批准,发给《北京市职业介绍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告。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予批准,并说明理由。

第八条第八条 申办者取得《许可证》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证照后,方可从事职业介绍活动。

职业介绍机构申请开办分开支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送相关资料。

第九条第九条 职业介绍机构变更经营地点、业务范围等应当报市劳动保障局批准,并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条第十条 职业介绍机构中从事职业介绍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市劳动保障局组织的资格考核,取得全市统一的《北京市职业介绍员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职业介绍业务工作。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市劳动保障局对《许可证》实行年审制度。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职业介绍机构举办招聘会应当由主办单位向市劳动保障局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两份):

(一)主办单位的《北京市职业介绍许可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二)组织招聘会的申请书;

(三)主办单位与合办、协办单位的合作协议;

(四)举办招聘会地点的租用合同、协议或其他证明招聘会期间合法使用场地的文件;

(五)招聘会的组织方案和会场平面图;

(六)主办单位介绍信及经办人员身份证明。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市劳动保障局自接到主办单位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批准的,发给《职业招聘洽谈会批准书》(以下简称《批准书》);不予批准的,说明理由。

主办单位持《批准书》向市公安部门报送安全保卫方案。市公安部门自接到安全保卫方案之日起10日内,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拟发布的招聘会广告内容应当包括:

(一)招聘会主办单位、协办单位;

(二)招聘会名称及举办的时间、地点;

(三)招聘会的规模(如展位设置情况、参会单位数量等);

(四)招聘会的服务内容;

(五)参会办法;

(六)报名地点及联系电话。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获准举办招聘会的单位,擅自变更招聘会内容的,视同未经批准举办招聘会。如确需变更有关内容,应当向市劳动保障局提出申请,说明变更项目及理由,并附有关证明材料。

招聘会内容变更或因故不能如期举办的,主办单位必须提前发布启示声明,并负责妥善处理有关事项。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招聘会举办单位应当对参会的招聘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审查的材料包括:

(一)招聘单位法人营业执照;

(二)招聘单位法人代表签署的招用人员的批件及招聘简章;

(三)招聘单位介绍信和办事人员的身份证明。

招聘会举办单位应当保障参加招聘会的招聘单位和求职人员的合法权益,对招聘中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

招聘会举办单位应于招聘会结束之日起5日内,将招聘会情况报告交市劳动保障局备案。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招聘会场外进行招聘活动。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在固定地点举办日常定期小型招聘会(参展单位200家以下),应当向市劳动保障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举办。

定期小型招聘会的主办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准的规模、时间、地点、频率举办招聘会,未经市劳动保障局许可,不得擅自更改。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市劳动保障局对招聘会的组织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凡未按组织方案实施的,视同未经批准举办招聘会。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职业介绍机构及用人单位发布、刊播、张贴招工、招聘广告,需经市和区、县劳动保障局核准后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的,依据《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政府合作项目介绍 篇7

关键词:NGO,政府,扶贫,博弈

秦巴山区是我国贫困的聚集地区, 其贫困的面积大、人口多、交通不发达。随着NGO (非政府组织) 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 在贫困地区存在着两种扶贫的执行主体:一个就是不断执行我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地方政府, 另外一个就是NGO组织。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办公室, 主要资金来源是中央或者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或拨款;NGO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际组织、社会企业、各基金会的捐赠与奖励, 还有可能来自政府的拨款, 这主要在香港、美国等国家或地区表现得非常明显。国家的扶贫资源有限, 加之政府的项目操作能力有限, 扶贫项目越来越多的以NGO与政府的合作的形式出现, 如世界银行秦巴扶贫贷款项目 (世界银行, 1996) 、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在四川通江县的扶贫实践等。

扶贫领域NGO与政府的合作是近年来讨论逐渐增多的话题, 因为NGO与政府都有彼此的优势和资源。如政府的财政能力、相对较完善的技术人员编制, 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度等等;而NGO也有其获得资金支持的能力, 还有项目管理的一系列方法, 参与式的先进理念与操作模式, 以及不断扩大的影响力。

这里讨论的不是依赖地方政府财政的NGO组织, 而是具有自我吸收资金渠道的更类似于草根的民间组织、国际组织, 或者像中国扶贫基金会、红十字会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组织, 这是本文能够进行博弈分析的重要前提。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一个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主体选择的影响, 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主体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 ……一个参与者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他自己的选择, 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其他参与者选择的函数, [1]由于扶贫资源存在稀缺性, 这种资源包括资金、技术, 还有受助者的信任和参与度等, NGO与政府都有彼此的优势与缺陷, 这就构成本文进行博弈分析的理论基础, 政府与NGO的扶贫是在存在相互外部经济条件下的选择问题。早期的学者认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在公共治理领域是一种对抗关系, 其结果是零和博弈, 这里则是从资源稀缺与绩效要求双重约束下考察NGO与政府合作的博弈选择。

一、扶贫项目的博弈理论模型

作为扶贫项目, 首先需要的是资金的支持, 只有资金获得了, 才能够配备相应的人力与物力;其次就是项目管理和发展项目的支持;最后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受援户的信任与参与的积极性, 这些就是项目能够运行的投入要素。这里从项目的投入要素出发, 构建博弈的理论模型。为了讨论的简化, 常见的项目产出评估指标中包含贫困发生率的降低、受益人数、人均收入增加量等, 此处将其统一用一个因变量来表示, 如y;将扶贫项目的投入要素、项目的设计、管理操作能力系数, 政府记作g, 非政府组织记作n, 也可以称作扶贫效果的技术指数;资金的支持记作M;诸如农业发展以及养殖项目的技术人员类似的人力要素记为T;被扶贫对象的参与度与信任度记作C, 可以理解为权威指数, 政府记作Cg, NGO记作Cn。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g、n、C都是难以量化的指标, 无论是政府项目还是NGO项目获得成功都难以脱离这三个要素。从这个基本出发点开始, 考虑三要素很显然的相互替代能力, 如充足的资金可以购买到良好的技术服务, 精彩而有魅力的项目促进技术可以提高受助者的参与度等。借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f (X1, X2, …, Xn) =AX1a1X2a2…Xnan}的表达方法, 将项目的产出看做是资金M、技术T和参与度C的函数, 即{y=f (M, T, C) =BMαΤβCr}, 且不过多考虑这三个要素的相互替代性。由于资源的有限满足, 未能得到利用的资源会造成参与主体 (自己或者其他参与者) 的成本增加或者资源浪费, 在资源最优化的约束下, 我们来讨论这里的制度安排 (即博弈的游戏规则) , 这里的三个参与主体是地方政府、NGO、受援者。为了简化讨论, 下面给出政府与NGO的参与模型。

1.政府模型

地方政府的扶贫为了达到两个重要的目标:一是减少贫困人数与增加人均收入等, 即扶贫所能惠及的人群和效果, 反之理解就是获得帮助的人越多, 民众的支持力度将越大, 官员的口碑越好, 这里将这一目标记作Pg;另外一个就是上级政府 (若是中央直接划拨的资金, 对应就是中央政府) 对项目成果的评估, 也可以理解为对地方政府政绩的评估sg, 这就是第一个等式的意义。这两种目标的达到, 是政府通过在M、T、C三要素作用下的扶贫项目产出, 即G=G (M, T, C) 。从道式函数导出政府扶贫效果技术指数g, α、β分别表示M、T二要素在扶贫产出的贡献率。

undefined

2.NGO模型

与上述的政府模型推理相似, NGO也有其项目目标, Pn是项目减贫人数与收入增加等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 Sn是资助方, 如基金会、国际组织、企业等的评估与绩效评价;n是NGO扶贫技术效果指数, Cn是NGO的权威指数, α、β分别表示M、T二要素扶贫项目产出的贡献率。

undefined

一个人更接近我国现实的NGO扶贫模型, 在我国NGO数量少, 影响力非常有限, NGO与政府的合作仅局限于在NGO获得固定规模资金支持下向政府寻求合作, 即NGO的资金M是常数undefined则公式 (1) 中的nMα可以简化为公式 (2) 的n*。

undefined

二、模型的均衡

在政府和NGO执行扶贫目标函数都已经很明确的条件下, 很显然, 他们二者都在寻求最大化实现自己所要完成的目标。作为地方政府获得政治资本, 无论是从其辖区的人民得到支持, 还是得到管理他们的上级政府的高度评价;而NGO则为了完成扶贫考核指标, 以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持续资源, 还有受助者的认知度、信任度C等, 甚至可以说是政治保障。在资源稀缺的约束下, 也就是资源可获得能力越差, 那么无论是政府还是NGO选择合作的可能性越大。即使某一方占有绝对的优势, 例如资金充足、技术人力充足、受助者参与度高, 只要存在比较的优势, 二者合作仍然要比不合作能够优化产出。

1.参与者双方具有各自绝对优势条件下的情形

模型原理:NGO与政府两个参与者并不是M、T、C都大于0, 要素缺乏导致合作。

命题1:在政府资金相对匮乏的条件下, 人均可获得的资源极其有限, 为了获得更多辖区的支持与上级良好的政绩评估, 政府会更主动寻找与有资源的NGO合作, 以实现其政治目标, 不至于使得G=0或者很低, 但不得使NGO负担超支成本, 这种状况比较符合我国长期被定为国家级贫困的地区。同理NGO面临资金不足, 要寻求政府资源达到其项目的目标, 但不能使得政府项目产出下降, 或者说不使政府承担超支成本。在这种约束下, 显然, 合作成为了最优均衡解。

2008年9月19日, 中国国务院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提供技术援助和赠款。同时, 又可以看到像中国扶贫基金会这样的NGO是不断从政府获得资金、人力支持来从事扶贫开发工作的。NGO与政府都会面临资金缺乏的问题, 合作有利于二者目标的实现。

命题2:在复杂技术要求下, NGO需要与政府的技术合作。由于项目可能存在的技术性要求较高, 参与者的任何一方都难以满足要求, 则需要二者的合作。这样可以较好地降低项目的运作成本, 不依靠要素的边际替代作用, 有效节约资金支出。但这需要援助方有闲置人力资本。

国际小母牛组织 (Heifer, 美国) 的扶贫经验中基本都是采用和地方政府合作, 如寻求畜牧局的技术服务。小母牛中国项目建立管理和实施模式相结合, 调动小母牛中国办事处、各级畜牧局、地方扶贫办和其它政府机构、农学院和研究所的资源, 通过资源的全面利用来实现项目目标, 而且还帮助当地畜牧局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项目。

命题3:在NGO不被人了解的情况下, 借助政府的权威性与可信度, 可以增加受助者参与NGO扶贫项目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也就是提高了C的值;可以有效降低NGO的活动成本, 提高项目成功率。同理, 在政府权威度差的地方, 借助NGO、草根组织, 或者宗教组织、宗族长辈等非正式组织, 来提高受助者的参与度, 有效增加项目的产出, 也就是C值增加。

2.相对优势条件下的情形

命题4:参与主体中若有一方的资源禀赋远远大于另一方, 那么双方合作的可能性将非常小, 但只要有相对优势, 仍然有合作的好处, 可以增加扶贫的成果, 扩大社会的总福利。理论证明:假设M、T都大于0, 相同要素的扶贫贡献率相等, 则NGO与政府的α、β值相同, 若g*Cg

现代政府组织在科层制原则的控制下展开统治与治理活动, 其对公共事物的治理呈现程式化、指令化的特征, NGO组织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科层制固有的弊端, 更加有效灵活的服务于公共治理当中。[2]在扶贫领域, NGO与政府战略合作可以提高扶贫效率, 由政府委托NGO组织从事部分扶贫工作, 可以引入竞争机制, 节约扶贫资源,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实现NGO的组织使命。[3]江西省于2006年、2007年先后实施了两批扶贫招标试点项目,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非政府组织参与实施政府资助的村级扶贫规划项目, 创建和示范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扶贫项目的机制和模式, 并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中国扶贫基金会, 2006) 。这也是对命题4的有力证明。

3.一个被忽略了的均衡

受助者的均衡并不能十分简单的被认为是接受帮助, 受助者有合作与不合作两种选择。受助者决定C值的大小, 受助者的均衡目标并不一定是脱贫, 所以C值不一定是固定值, 即使政府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受助者也可以选择不合作, C=0, 则G=0, 意味着项目的失败。

在藏区, 通常人们更重视保护环境, 如神山的保护, 扶贫项目的实施有时会因为破坏环境而失败。这里引出了一个被隐含的项目成功因素, 如何最大正数化C值。

三、大巴山区扶贫的实践证明: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的项目运行模式

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 (以下简称研究会) 是四川省通江县成立的第一个NGO组织, 它先后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福特基金会、Heifer、PCD、SEE等国内外的组织进行合作, 整合四川通江县各级政府部门 (如扶贫办、畜牧局、民政局等) 和事业单位 (如防疫站、妇幼保健院、人民医院、项目点村小等) 的资源从事扶贫、健康促进、环保方面的工作。

我们通过研究会的实践证明上述命题, 为了论证的客观性, 主要引用相关的评估与报告等资料。

2004年4月9日开始的通江县板桥口乡人畜引水项目, 乡政府官员与村委会成员在项目中起了参与、带头、协调、实干作用, 弥补了研究会人员不足的问题, 改善了其形象, 提高了可信任度, 项目成功树立了当地社会对NGO组织的信任, 为研究会在当地开展更多的项目奠定基础, 研究会与政府合作, 取长补短, 是实现双赢的理想选择。《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评估小组, 中国扶贫基金会:国务院扶贫办亚行支援项目 (ADB-TA4200) , NGO扶贫效果评估通江调查报告》)

在中澳巴中农村卫生促进小额赠款项目与政府合作上, 政府主要起监督、传递资金作用, 责任明确, 配合默契, 价值传递通道畅通, 大大降低了项目成本, 减少了资源和价值损失, 官员们的作风、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受到社区赞同。《中澳巴中农村卫生促进小额赠款项目评估报告》 (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 2005年10月)

研究会与Heifer合作时间较久, Heifer的项目主要是通过畜牧养殖增加农户收入并改善社区环境, 由于研究会缺乏畜牧养殖的相关人力, 需要与畜牧局的合作, 提供咨询、技术培训、防疫等方面的支持, 已经累计超过1000户家庭受益。

这里仅对前述少数命题进行了论证, 类似的案例较为丰富, 但是寻求对命题4的实例论证却显得非常不容易。研究会的实践模式是对本文所述命题的证明, 但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依然比较多。

四、结论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源的稀缺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NGO与政府的关系选择, 资源越稀缺, 合作的愿望会越强烈;通过比较参与主体的产出技术效率选择行为模式将有助于节约资源, 提高效率;扶贫项目并不能忽视受助者的均衡选择。另外, 我们是应用博弈论研究政府与非政府关系的浅尝辄止, 比较静态的方法局限性依然很多。本文没有考虑“负面影响”, 即项目失败以及合作失败对参与主体的影响, 以及还有如何设计政府与NGO的效率而非政治的竞争关系, 如郭小聪教授 (2004) 所言, 在政府与NGO的合作当中构建竞争的新型关系将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4]本文并没有对合作的合理边界进行讨论, 也缺乏实际数据对模型更进一步的论证或者修正;模型系数的确定可以表明扶贫的效率高低, 如何将现实中存在大量的购买服务变成激励服务降低项目运行成本等, 是值得进一步为确定合作策略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2) 王华.治理中的伙伴关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J].云南社会科学, 2003, (03) .

(3) 武继兵, 邓国胜.政府与NGO在扶贫领域的战略性合作[J].理论学刊, 2006, (11) .

政府合作项目介绍 篇8

摘要:本文分析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的政府委托模式,真正使社会审计机构保持独立性,为保证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的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政府委托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投资需求将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而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政府投资项目)则又是投资的主要构成。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力度,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按照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职责,由审计机关承担政府投资审计责无旁贷,但是,当前政府投资审计任务重与审计机关审计资源不足的矛盾异常突出,各级审计机关只能选取重点建设项目开展审计,在政府投资审计监督领域,国家审计缺位明显。

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本质属性,尤其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但事实上,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社会审计的委托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缺陷,导致社会审计机构从根本上丧失了独立性。本文试图探索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社会审计的政府委托模式,真正使社会审计机构保持独立性,为保证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的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一、社会审计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现状

社会审计是指以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注册会计师为主体,接受委托,依法独立开展业务,有偿为社会提供审计服务的职业活动。社会审计机构只有接受委托才能开展审计,受托审计的特征决定了社会审计机构要依委托人的要求来开展审计,在委托协议中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确定审计目标,并按照行业标准向委托方收取费用。在投资审计领域,参与社会审计的人员已不仅仅限于注册会计师,具备执业资格的造价工程师、资产评估师、土地估价师等也已广泛参与;受托审计范围也不仅仅限于工程竣工决算审计,还包括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和结算审计。当前,未纳入国家审计计划的政府投资项目往往由项目法人直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实施。由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相关审计报告,向项目法人收取审计费。

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这种由被审计者选择社会审计机构并为之付费的委托模式,被审计者出于私人或小集体利益,往往利用审计的选择权和支付审计费对社会审计机构施加影响,尤其是在目前审计市场不成熟,社会审计机0构存在恶性竞争的大环境下,社会审计机构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屈从于被审计者的利益,从而丧失职业道德。

这种制度安排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审计机构的经济利益与被审计者的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审计从委托伊始就丧失了独立性,不能保证监督目的的实现。一是不能发现工程价款结算中的高估冒算。在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因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串通舞弊形成的违法违规问题不在少数;审计机关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也对建设方、监理方为施工方代言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不能揭示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社会审计机构出于“为尊者讳”,常常不揭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

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强化社会审计机构的法制建设和职业道德约束来提高其诚信水平,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委托模式的制度缺陷,但是,只要社会审计机构由被审计者进行选择并支付报酬,就无法真正保证其利益的独立性,从而影响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质量。

三、构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的政府委托模式

政府投资项目社会审计应建立科学的政府委托模式,通过在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的机构,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进行委托、监督是一种较为可行和有效的委托模式。

(一)委托机构的设立

对委托机构的设立,一种较为可行的方式是在审计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业务机构,代表政府履行委托权利。有三方面的理由,一是审计机关可从国家审计视角,对社会审计机构提出审计要求,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审计目标,达到审计监督目的。二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核查权,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能够及时发现和防止社会审计机构的不当行为,从而保证审计报告质量。

这种将委托权与监督权集于一身的委托模式,保证了社会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社会审计机构在承接和开展业务时,出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必然会高度重视审计质量,有利于建立起提高政府投资审计质量的激励机制。

(二)委托环节的管理和信息披露

审计机关选择社会审计机构时,应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依据诚信档案和业务能力进行选择,并尽可能实行跨地区选择和定期轮换制。一是设立社会审计机构备选库。采用招标方式选取一定数量的具备执业资质、质量、信用、廉洁等方面条件的社会审计机构,备用候选。二是对社会审计机构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根据社会审计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报告的核查质量,将质量差、信用低的社会审计机构淘汰出局。三是建立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三)审计经费的来源

由于项目投资构成中包括项目审计费,审计费可以从财政投资部分予以解决,按照审计机关签约并最终确认的审计费,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直接支付给社会审计机构。这种方式可以切断社会审计机构与建设单位的利益关系,进一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也规避了审计机关向建设方收取审计费的尴尬行为。

总之,构建科学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委托模式,由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言人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直接参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的委托和监督,是保证社会审计机构独立性,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社会审计质量的治本之举。(作者单位:巫山县审计局)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71-174).

[2]谢大全,朋薇,李迎春.组织利用社会中介力量发挥国家审计监督作用研究[A].重庆审计学会.重庆市审计科研课题成果汇编(投资)[C].2011,(170-173)

上一篇:教材实践科工作职责下一篇:七一讲话研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