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行业核心价值体系

2024-09-04

交通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精选11篇)

交通行业核心价值体系 篇1

《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行业核心价值观、行业使命、共同愿景、交通精神和职业道德。

行业核心价值观: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行业核心价值观是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炼和科学概括,阐明了行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核心价值追求,是制定行业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的本质导向和基本遵循。行业核心价值观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解决的是交通运输行业的基本属性和根本宗旨问题。“人便于行、货畅其流”体现了交通运输的基本功能定位和服务特征。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服务性行业,要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有效衔接的交通运输体系,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交通运输市场环境,提供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优质文明服务,从根本上解决行路难和运货难的问题,使交通运输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体现了交通运输行业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建设服务型政府部门和负责任行业,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诚实守信,无私奉献,大力推进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的高尚品德。1

行业使命:发展现代交通,做好“三个服务”。行业使命是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解决的是服务方向和肩负责任的问题。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是新时期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部署,是推进公路水路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战略,也是交通运输行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三个服务”是对多年来交通运输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是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任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交通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是交通运输工作的根本要求。“三个服务”体现了对交通运输本质属性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交通运输行业神圣使命的高度认同,是交通运输行业基于交通属性对行业使命所做出的价值选择。

共同愿景:建设一个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让人们享受高品质的运输服务,让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让交通与自然、社会更加和谐。共同愿景是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的问题。交通运输发展的共同愿景体现了交通运输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服务型行业的特征,体现了交通运输行业基于

自身使命对未来交通运输发展愿望与发展前景的美好憧憬,以及对未来发展目标与发展效果的理想追求,涵盖了衡量交通运输发展效益的关键指标,体现了交通运输发展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协调关系。“畅通”意味着方便、快捷,要最大程度地提高交通的覆盖率、通达度和机动性;“高效”意味着更准点、更及时,要不断改进组织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客货运输效率;“安全”意味着更少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绿色”意味着要科学规划,科学设计,尽量节约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占用,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人便于行、货畅其流”体现了交通运输的基本功能定位和服务特征;“交通与自然、社会更加和谐”体现了交通运输在发展的同时要着重处理好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交通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风险、默默奉献。交通精神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精神动力和精神风貌的问题。交通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交通实践中的生动体现,是对交通运输行业先进典型精神内核的高度概括,是交通运输行业广大从业人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交通运输行业履行自身使命、实现共同愿景的强大动力,代表了交通运输行业广大从业人员的思想意志和精神风貌。艰苦奋斗是交通运输行业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交通运输行业各条战线广大职工,立足我国建设任务繁重、经济基础薄弱的基本国情,胸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保

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拼搏进取、努力奋斗的优良传统,大力推进交通现代化建设,确保交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效率,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勇于创新是交通运输行业的时代追求。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是交通运输行业在长期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和发展要求,有效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与突破的成功经验。不畏风险是交通运输行业的突出意志。无论是工程施工和抢险救灾,还是海上安全保障和人命财产救助,无不存在一定风险。在本职工作中,交通运输职工时时表现出奋不顾身、顽强拼搏的崇高气节。不畏风险是对广大从业人员精神和意志的精准表达。默默奉献是交通运输行业的真情付出。交通建设、运输和管理大多是在气候恶劣、地形复杂、人烟稀少的特殊条件下展开的,广大交通建设、运输和管理人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在艰苦的条件下,恪尽职守、真诚奉献,保障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大发展。

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道德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交通运输职工行为规范和职业操守的问题。交通运输行业职业道德是与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既是对交通运输职工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交通运输工

作直接面向社会,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交通运输职工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精髓,诚实守信要求交通运输职工做到诚实、诚恳,讲信义、守信用。服务群众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服务是交通运输工作的本质属性,做好服务是交通运输发展的突出主题。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交通运输职工要将奉献社会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交通行业核心价值体系 篇2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有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国物流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我国物流行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物流需求快速兴起,物流企业群体逐步形成、物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物流基础设施得到完善、物流政策逐步落实,物流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可以说,物流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物流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当今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发展处于改革关键时期之际,人社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此表彰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意义重大。希望全国物流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以先进为榜样,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敬业奉献,树立行业核心价值观,为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交通行业核心价值体系 篇3

一、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服务性行业,面向大众,点多面广,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紧密联系,又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交通运输行业的核心价值观,概括起来就是“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十六个字既是对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炼和科学概括,同时也阐明了行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核心价值追求。行业核心价值观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解决的是交通运输行业的基本属性和根本宗旨问题。“人便于行、货畅其流”体现了交通运输的基本功能定位和服务特征。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体现了交通运输行业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践行行业核心价值观,提升服务水平

“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就是要求交通运输行业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为百姓提供“安全、便利、舒适、快速”的优质服务,不断创新交通运输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满足社会公众对交通运输服务的高品质需求。近年来,南召县交通运输局把服务民生、服务基层作为工作的主战场,以村村通水泥路和村村通班车工程为重点,加快农村客运场站建设步伐,努力推进“路、站、运”一体化进程,走出了一条“交通改善农村环境,民心助推交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改革发展之路。“公路修到村里頭,汽车开到家门口,农业机械耕种田,生活过得比蜜甜”成了如今农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是农村公路建设突飞猛进。截止目前,该县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2788公里,其中县道7条113公里,乡道14条334公里,村道149条802公里,通往村组道路1539公里。

二是农村运输场站建设步伐加快。按照“路、站、运”一体化思路,全县运输场站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至目前,已完成项目投资463万元,建成乡镇客运站14个,农村招呼站72个,另外3个港湾站正在筹建中。从而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出行难和乘车难问题。

三是农村客运网络进一步健全。他们依托农村公路网和场站功能,以市场主体公司化、营运车辆标准化、从业人员资格化、经营行为规范化为目标,着力健全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

三、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交通运输发展磅礴正能量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就是要坚持把服务民生作为核心价值的取向,做到民生为先、民生为本、民生为重,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要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观上来,统一到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上来,务求在全社会树立起交通运输行业正形象,传递行业正能量。

1.抓思想,以教育感悟人

践行核心价值观,就要培养和激发全系统干部职工对价值观念的认同和信仰。这就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作为南召县交通运输局党委结合系统实际,不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学习教育培训工作。

2.赋内涵,以文化培育人

对于交通运输行业,要深化公路文化、运输文化、廉政文化、安全文化等行业文化建设,用文化和精神力量凝聚全行业,增强文化影响力,增进文化认同。使之成为教育、引导、鼓舞、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创业建功的行动指南,让交通运输的价值取向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着重“交通文化”建设,实施文化育人。

3.树典型,以先进带动人

我局始终把典型培养作为践行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交通人的共同价值追求的着力点之一,培树一些“群众信服、党员敬佩、组织信赖”的先进个人,打造一批干得实、叫得响、推得开的基层党建创新成果,全方位、多角度、持续性的进行宣传推介,以一个优秀带动一批优秀,用一个创新做法推动整体创新,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学有榜样,干有方向,赶有目标。

4.办实事,以真情感动人

立足于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所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用真诚感动人,用真情温暖人,增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为此,局党委要求局属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把关乎职工群众一枝一叶的细小问题都放在心上,深入到基层、深入到一线生产职工群众中去,多开展一些如基层调研、结对帮扶等有实践意义的活动。今年2月份,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元亮率领局党委部分成员到南河店镇延岭沟村与12名贫困党员群众结对,送去帮扶资金5200元。今年4月份,针对一些车主业户反映的非法营运、群众出行安全等问题,又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集中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专项治理行动。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南召和鲁山相邻两县出现村村通“断头路”现象,又多方筹集资金60万元,修通水泥路4公里,解决了涉及3个乡镇4个行政村近10000名群众出行难问题。

四、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打造“六个交通”

“三个服务”是对多年来交通运输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其中,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是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任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交通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是交通运输工作的根本要求。“三个服务”是交通运输行业基于交通属性对行业使命所做出的价值选择。

要以“三个服务”为基本定位,以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为目标,继承和发扬交通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大力开展宣传引导、学习展示、交流研讨、倡导实践等活动,使交通运输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交通运输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路运并举,建管并重,克难攻坚,务实苦干,努力打造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法治交通、服务交通,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保险行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 篇4

诚信为本、分担风险、服务民生,保障经济。

保障经济安定,分担经济风险。

保险------防范风险的最佳途径

保障安全;维护稳定;促进发展。

保八方百姓;险四面安康。

立足重根本

信义诚为先

厚积欲薄发

生命真无价

尊老真善美

道义永相伴

志比天更高

远望坦途归

本报讯(记者 王雪姣)近日,中国保监会在京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为“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民生保险贯彻中国保监会的要求的同时,以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为指引,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真诚专业的销售、全面高效的服务,为广大客户的美好生活提供坚强保障。

据悉,民生保险广西分公司开展理赔爱心天使探视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深受客户好评。公司相关理赔人员一接到报案后,便会第一时间收集客户相关信息并由专人负责上门慰问。当接到客户住院报案,如正在住院或身故、重疾、高残的客户,爱心天使会在第一时间给予上门慰问,并及时告知客户理赔所需材料,提高理赔处理时效;如果赔付金额在5万元以上(含5万),在理赔手续办理结案后,爱心天使会在第一时间将理赔批单送达受益人,并与保单销售人员及公司领导共同到客户家中进行慰问。

记者了解到,该项工作自实施以来,获得广大客户认可。对被保险人在治疗期间予以的关心、贴心细节提醒等理赔慰问及快速赔付等举措赢得了高度赞赏。

3月21日,中国保监会正式发布了保险监管核心价值理念和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这是保险业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保险文化的建设进入到新的阶段,对今后保险业的健康、持续、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践行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是保险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守信用”是保险企业健康发展的道德保证;“担风险”是保险企业健康发展的责任保证;“重服务”是保险企业健康发展的行为保证;“合规范”是保险企业健康发展的法律保证。我认为,践行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要做好“三个结合”:

首先,践行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也是保险企业发展的指导原则,应该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之中,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

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华保险实施了“二次创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努力把中华保险建设成为一个“业外有影响、业内受尊重的创新型、多元化的保险集团公司”。

交通行业核心价值体系 篇5

答:

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它的基本特征: 首先,具有普遍性。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避免为短期目标服务,同时应当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其次,民族性。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崇高性。崇高性是指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质上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和目标指向。

那么什么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础。

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与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层面,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最高价值,又反映了现阶段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一个包含丰富内容的多层次体系,既有其核心价值,又有其基本价值、具体价值。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既包含着理想性的价值诉求,又体现着现实性的价值要求;既有感召人们不断递升的先进性价值理念,又有大多数人可以接受并实践的广泛性价值体现。它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相应的核心价值和具体价值表现出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相互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因此,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相辅相成、有机

交通行业核心价值体系 篇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础。

韩国“核心素养”体系的价值选择 篇7

一、“核心素养”理论本土化过程中的价值博弈

(一)对“核心素养”教育潮流的接纳与排斥

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简称DeSeCo)中提出学习者素养概念,对世界各国产生较大影响。而自从美国在2002年提出21世纪技能概念以后,韩国国内便开始有学者研究“核心素养”理论并希望以此改革韩国教育。最为代表性的是韩国教育课程研究院的李光愚(音译,Lee Kuangwu,原文为),他在为韩国2009年版初中等教育课程开发提交的相关研究报告中极力主张建立以核心素养为基干的课程标准,提出的理由有三个,第一,美国、新西兰、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已提出本国的“核心素养”体系,韩国也应以核心素养为基干建构新课程方案。第二,未来韩国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应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不只顾及目前阶段的学习。第三,在核心素养体系下加强融合课程的设计,以克服传统教育课程所具有的学科为主、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局限。[2]

但是,2009年课程改革没有将“核心素养”正式编入课程内容中,体现出注重国家意识的韩国面对舶来理论的谨慎态度。但是,对核心素养教育的探索却悄然兴起,各地方政府纷纷开发“核心素养”课程评估体系,一线教师也在中小学教学中尝试“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2014年,在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正在酝酿之际,韩国教育课程评价院再次提交课程改革咨询报告——“国家教育课程标准总论改革基础研究”,重议核心素养体系建构之必要。此次咨询报告特别强调核心素养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潮流,呼吁教育部积极采纳。[3]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出台的2015年新教育课程高调宣布将“核心素养”作为韩国初中等教育课程的设计理念和依据。

韩国经历两轮课程改革周期才完成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在此过程中对核心素养的价值选择过程颇为值得关注。

(二)与既有教育理念的融合

虽然没有明示为“核心素养”,但韩国对“未来社会的韩国人所应具备的核心品质”的探索从未停止。因此,在接纳源于西方的核心素养理念时,韩国需要重新定位原有教育理念,明确这些理念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最为代表性的就是“弘益人间”教育目的、“全人教育”目标和“创造力与人性”核心品质。

1.“弘益人间”教育目的

“弘益人间”为“使天下苍生共同受益之意”,来自古朝鲜的建国理念。①韩国于1948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法的时候就在第一条明示:“我国的教育目的在于,在弘益人间的理念下,使所有国民陶冶其人格,具备自主生活的能力以及作为民主市民所需要的资质,从而为民主国家发展和人类共荣理想做出应有贡献。”[4]直到今天,“弘益人间”仍作为韩国的教育目的和基础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因此,要完成“核心素养”的本土化过程,首先要定位“弘益人间”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不少学者试图重解这个传统的教育理念,给它赋予时代生命力。例如,韩国学者崔奉荣(音译,Choe Bongyeong,原文为)认为,“弘益人间”的时代性毋庸置疑,它有利于培养作为地球共同体的一员所应具备的品质,在今天也仍具有引领地位,是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5]另有郑成植(音译,Jeong Seongsik,原文为)认为“弘益人间”作为自古代流传自今的朝鲜半岛统治理念,主张人、世界、天下万物共同和谐生存,对今天的社会仍具启示意义。[6]

2.“全人教育”目标

虽然“全人教育”思想在不同时代蕴含不同意义,但是直到今天仍被韩国作为教育目标,并且是历次基础教育课程培养目标。该思想始于韩国末代国王高宗在1895年颁布的诏书。在诏书中,高宗意图进行近代教育体制改革,呼吁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韩国人。虽然各时代的内涵有所变化,但“全人”式发展一直是韩国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正如许惠婷(音译,He Hoejeong,原文为)认为,韩国初中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以及包括知识习得在内的和谐、综合性的发展,这正是全人教育浓缩的目标所在。因此许惠婷认为,全人教育才是21世纪教育中应该强调的教育目标。[7]即使是核心素养体系颁布后的2015年,新教育课程也将“全人教育”作为培养目标,足见韩国对该理念的重视。

3.“创造力与人性”培养

培养新时代人才,提高国家的教育竞争力是世界各国角逐的目标。韩国自进入21世纪开始就明确提出“建设人才强国”的设想,决心要在21世纪成为“教育竞争力世界排名前10位国家”。21世纪教育竞争力的核心就是创造力,因此韩国的教育政策始终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2001年,韩国曾集结政府的18个部、厅等机构的人力,先后开发了《第1次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基本计划(2001~2005年)》和《第2次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基本计划(2006~2010年)》,力图汇集全社会的力量进行创新人才培养。至于创新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韩国一直在与时俱进更新其定义和内容,试图探索符合不同时代需要的人才形象。近几年韩国频频提出的包括STEEM教育①、SMAERT②教育等在内的教育改革无一不是指向创造力培养。

总之,这些理念都是韩国历经岁月积淀而成的教育理想和目标。因此,在建构本土化“核心素养”体系过程中继承这些理念是韩国必然的价值选择。

(三)对教育痼疾的反思及对未来教育的设想

韩国核心素养理念的价值选择中,更有对当前教育危机的反思和对未来教育的展望。十数年来,韩国的基础教育在包括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me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在内的OECD国家和地区学生学业评价中成绩不菲,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高投入也颇受世界瞩目。但是,在经济低迷、失业率持续增加的情况下,韩国社会的学历膜拜传统更加剧了教育竞争,中小学生课外补习现象猖獗,成为常年诟病的问题。2007年,韩国的课外补习费规模高达20兆400亿韩元,全国学生的年平均补习费为346万韩元(约17,500元人民币),[8]而据韩国教育开发院公布的统计,2014年高等教育机构毕业生的就业率只达到67%[9]。高昂的补习费、恶劣的教育竞争环境与连年低迷的就业率凸显的是巨大的教育资源损耗和人才浪费。这也是使韩国决定实施“核心素养”教育,力求彻底改变教育弊病的原因之一。2016年,作为教育政策咨询机构的韩国教育开发院对核心素养下的未来教育提出六大展望(如表1所示),核心素养教育正是达到这些目标的途径和方法。[10]

资料来源:根据韩国教育评价院2016年研究报告整理。报告来源:,(5):31-32.

二、韩国“核心素养”体系的价值特征

负责韩国初中等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设计的李光愚认为,“核心素养”(Core competency/Key competency)是指“为有效、合理地解决复杂多样的现象或问题要求学习者形成的知识、技能、态度之总和。该素养,不是特指学习者(或社会人)所具有的特殊能力,而是指所有人通过初中等教育应形成的基本、普遍、共同的能力”。[11]根据该思路,韩国于2015年9月与新教育课程一起颁布的“核心素养”体系由六部分组成:具有明确的自我认同和自信心,具备个人生活和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能力和素养,能够自主生活的“自我管理素养”;懂得处理和运用多领域知识和信息,从而合理解决问题的“知识信息处理素养”;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融合多领域知识、技术、经验来创造新知的“创造性思维素养”;以同情、理解能力及文化感受能力为基础,发现并享有生命之意义和价值的“审美感性素养”;在各种情形下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并尊重和倾听他人想法的“沟通素养”;具有作为地区、国家、世界共同体成员所应具备的价值和态度,积极参与共同体发展的“共同体素养”(如下页图1所示)。[12]

核心素养体系的价值终端就是韩国教育课程中奉行多年的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四大特征之人:以“全人成长”为基干确立自我认同感,主动开拓前途和生活的“自主之人”;具有基本能力,用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和挑战精神创建新知的“创意之人”;在对文化素养和多元价值的理解基础上共享并发展人类文化的“有教养之人”;具有共同体意识,作为与世界沟通的民主市民践行关爱、学会共享的“共生之人”。[13]

基于以上分析,韩国核心素养体系的价值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六大核心素养的价值内核可从三个维度进行重构:个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指向“共同体素养”、“沟通素养”;自身的内涵发展,指向“自我管理素养”、“审美感性素养”;生存技能的习得,指向“创造性思考素养”、“知识信息处理素养”。从这个视角看,这些素养囊括了“弘益人间”(强调入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全人教育”(人的自身发展)、“创造力与人性”(人的生存技能)的核心要素,给原有教育理念注入了新时代的诠释。第二,核心素养体系在基础教育课程框架内提出,成为贯穿教育课程的设计理念,被视为实现“全人”培养目标和“弘益人间”教育目的的途径和手段。这样的定位使核心素养顺利“着陆”于韩国教育,完成与原有教育理念的融合。第三,六大核心素养的选择,反映出韩国对当今社会教育问题的认识和对未来人才的期待,是今天韩国必然的价值选择。

总之,韩国的“核心素养”体系表面上看是对世界教育潮流的反应,但从设计思路上却紧密扎根韩国教育现状,这是韩国的“核心素养”体系呈现鲜明本土特色的原因所在。

三、韩国“核心素养体系”的价值实现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韩国于2015年9月颁布新的初、中等教育课程标准,计划分阶段适用新标准,直到2020年3月覆盖至所有学段。“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新课程将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评价方式、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全方位改革课程设置模式,尽可能打破学科界限,增加“融合课程”比例。韩国的原有课程体系是按照学科划分的,虽然也设有以“裁量时间”(相当于中国的综合课、活动课)为代表的跨学科、综合性课程,但比例少,且地位无法与国语、数学等主科比肩。在核心素养思路下,这次课程改革增加了“融合课程”(综合性课程)的比例并作为正式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例如,将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制度,新设“统合社会”、“统合科学”替代原有的物理、化学等科目。融合课程同样会带来教学方法的变革,通过增加讨论、实验、情节设计和研究课题发表等教学形式使学生有机会自主思考,充分发挥创意。为此,更在教学评价上减少笔试评价,增加叙述式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比例。

其次,在初中一、二年级选出一个学期设为“初中自由学期”。韩国自2013年开始在实验学校试行的“自由学期制”已推行至全国。自由学期制有三大特点,一是在初一或初二的一个学期内实行上午上课、下午参加各类体验活动的学习模式,增加学生的职业体验,给予学生发现和发展自身潜能的机会;二是取消各种形式的考试,让学生在没有学业负担的情况下尝试认识自己和世界;三是彻底改变学习的时间空间概念,增加学校、社会、家庭联系,将学习地点扩展为校外,企业或服务行业等都可作为学生职业体验之所。

在自由学期,各学校将通过四大类活动达到学习目的。一是职业探索类活动,通过系统的职业特性检查、邀请讲座、职业参观、职场体验等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和特点,从而设计自己的未来;二是主题选择类活动,通过宪法、金融、经济、经典讨论、实验性数学、STEAM科学等符合学生兴趣的深度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动机来学习高难内容;三是艺术、体育类活动,通过演出、戏剧、艺术设计、足球等多样化而充实的艺术、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寻找到自己的素养和潜力;四是学生社团类活动,以文艺讨论、科学实验、天体观测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为基础来设计教育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各类潜能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大量增加高中阶段的职业选修类课程,使高中生在自主建立未来职业计划基础上选修课程。为了给应试教育釜底抽薪,让韩国社会根据能力和素养聘用职员而不再一味参考学历,韩国于2013年宣布将制定《全国从业能力资格标准》体系,首先制定出“推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核心能力,然后根据这些核心能力将社会各行业的职业种类分为77种一级分类、227种二级分类和857种三级分类,汇集各行业专家制定从事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及评价标准,并根据该评估标准统一颁发资格证书。该标准颁布以后,陆续替代各行业自行颁发的资格证书,也将根据该标准设置职业教育机构和部分大学的课程体系。在基础教育阶段受到该标准影响最大的就是高中课程,选修课体系中将大量纳入全国从业能力资格标准指导下的课程,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的规划来选修课程,增加职业体验。

第四,建立“先就业、后学习”制度,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所有人在一生中可以反复工作和学习的环境。韩国将更积极打破原有的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之间的课程“双轨”鸿沟,完善职业高中的课程体系,并在高等教育入学选拔过程中增加职业高中学生的入学机会。同时,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增设网络大学、企业内大学,增加企业与大学的联合培养模式,甚至在职业大学内设置硕士、博士阶段课程,使职业高中学生也能拥有无限发展机会,即使在高中毕业即就业也仍有机会随时回到学校进行学习。

为了使核心素养教育真正达到预期目标,韩国于2015年颁布《进路教育法》和《人性教育振兴法》。“进路教育”是指“国家及地方自治体本着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素养和性向理解职业世界并自主设计和探索未来的目的,通过学校和社区的教育项目向学生提供职业指导课程、进行职业性向测试、提供职业咨询、职业信息、职业体验课程,并帮助学生就业的系列活动。”[14]根据该法,韩国教职课程将专设“进路指导教师”资格,将在所有中小学安排相应的进路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及其家庭做出未来选择。《人性教育振兴法》则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人性教育政策,“使学生提高自己内心修为,探索与他人与共同体合作生活所需要的核心素养”。[15]韩国将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各地方的不同特点制定人性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计划。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篇8

关键词 统一战线 根本保证 价值体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每个时期统一战线发挥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目标、任务,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史上和中国发展道路上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统一战线是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推进中国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文化领域中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以及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大联合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其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保证。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统一战线的中心任务、工作内容是紧密联系和辩证统一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指导和发展统战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战略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统一战线工作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而展开。当前统一战线工作重点就是要引导各族群众进一步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所以要大力构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党执政理念与理论创新成果需要提升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稳步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新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面临新挑战

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统一战线的对象出现了新变化,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的任务加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日益突出,统战工作呈现出社会化趋势。

回顾人类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正如自然界动物进化一样,经济社会生活也是不断发生着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并由此决定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人们的观察视野、思考方式、知识结构、观念意识、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也必然日益复杂。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实生活是思想观念的基础。正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使不同社会群体在经济地位、社会角色、职能分工等方面的差异,使人们思想活动越来越表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从而引起人们思想意识和价值追求的日趋多样化。再有就是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既会有价值取向多样化,也会有新旧价值观转变而造成的价值真空,还会出现理想信念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加以引导,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就会乘虚而入。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奉行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有些人推崇官僚主义,有些人迷信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以及经济决定论,有些领导干部迷信所谓的“风水”和“宗教”,有些人迷恋“法轮功”,有些人以善为耻、以恶为荣。错误的思想意识必然导致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正。为弥补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人的价值真空和纠正一些人的错误价值取向,克服信仰危机,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样性、多层次性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但必须要在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的新形势下,使人们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有一个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中国统一战线的特点就是“大”,一是大团结,二是大联合。大团结就是凝聚人心,大联合就是汇聚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保证。

统战工作社会化发展趋势,要求统一战线在思想建设上要做到“固本”。这个“本”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于统战工作是“一”引导“多”的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其中有许多一致的和不一致的、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同时,又必须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实践的坚定源自于理论的清醒,坚定方能不动摇,坚决方能不犹豫,坚信方能不迷惘。

三、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方能实现党对统战工作的“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发展要求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之义。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做好当前统战工作的坚固基石。作为以致力于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为宗旨的统一战线,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发展和壮大,在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汇聚力量、凝聚人心、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作用,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结合新形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统战文化建设,在思想上实现同心同德。在推进统战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来引领、协调、整合统战文化,这样才能保持它的持续性、认同性和影响力。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目标上实现同心同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才能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

推进核心价值体系落地生根 篇9

中铁电气化局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企业,是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的“国家队”。近年来,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改进创新,有效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攻坚克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企业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坚持政治引领,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决策能力。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决策能力,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的根本保证。实践中,我们通过探索政治领导型、决策引领型、协调服务型“三型党委”建设,努力把党组织统揽全局、把关定向、决策引领、协调保障的作用,体现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转化为科学决策能力。

二、坚持筑路育人,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克难能力。实践中,我们全面推进“铸魂、育人、塑形”三项工程,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践行道德规范,构建了具有电气化局特色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传承了“报效祖国、拼搏奉献”的崇高追求和光荣传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铁电气化人四海为家、风餐露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锻造了“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打造了“促创干、争一流”的电气化精神,培育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铁路建设精神。形成了“诚实守信、科学发展”的价值理念和企业宗旨,对内构筑了员工共同精神家园,对外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锤炼了“一呼即起、一战即胜”的企业作风,创造了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史上的数十项第一。彰显了“冲锋在前、勇担大任”的脊梁本色,坚持把充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神圣使命,在抢险救灾、促进就业、扶危助困、维护稳定等方面当先锋、打头阵、做表率。

三、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有效途径,把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践中,我们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根本利益。在权益保障上,建立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民主管理制度,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认真解决与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实际问题。在队伍建设上,努力打造职业素养好、道德品行好、诚实信用好、合作共事好,思想过硬、组织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的“四好四过硬”员工队伍。在人文关怀上,不断加强现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心理疏导,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上桥头、下班组、到宿舍、入人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篇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中共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对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

那么,我们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呢?我认为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扎实推进宣传思想工作。

1、抓住思想信念教育这一重中之重,着力打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引导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政治共识。突出抓好理论的深度引导,注重运用理论文章、通俗读物、理论电视专题片,积极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以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线,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以重大纪念活动、重要节庆日为契机,推动工作不断拓展深化,注重挖掘各类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积极推动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3、抓住公民道德建设这一基础,着力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社会文明风尚,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以诚信建设与公民责任为重点,以宣传教育、社会实践、建章立制为根本方法、积极解决人们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4、深化面向青少年的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到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之中,体现在学生守则、师德规范、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贯穿到青少年学习生活、成长成材的各个阶段。

5、现在是英模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各个方面对典型宣传工作十分关注和重视,我们要继续加强和改进典型宣传工作,多宣传体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多宣传来自基层、贴近群众的先进典型,多开展学习先进、争先模范的群众性活动,让先进典型走进千家万户,引导人们更加自觉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篇11

关键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033-0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任务。这一工程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来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一工程之所以艰巨,是因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不仅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面临着诸多复杂形势。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想道德等领域,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又面临诸多复杂形势。从国际形势来看,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形势来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明显增多。加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必然会出现一些新问题。这一切,无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遇到更多的困难。因此,要卓有成效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键在于全党重视,全社会认同、形成合力、积极实践,核心是要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起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根本要求在于坚持不懈地加强建设、务求实效。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键在于提高全党认识,统一全党思想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全党认识,统一全党思想,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首要条件。提高认识,就是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思想内涵、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及其要求的认识。就是要把党中央近年来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先后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要任务,包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等重要任务和举措的认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认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认识统一起来,理解掌握各方面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间的内在统一关系。统一思想,就是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排除各种思想杂念,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身的价值准则、价值取向,自觉地把思想统一到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来,统一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上来。只有全党的认识明确了,思想统一了,党才能产生凝聚力、战斗力、感召力,才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一道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各级党组织务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艰巨任务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当作大事来抓,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回答和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新问题。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有坚实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几个重要环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价值选择,在全社会树立起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这就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如何加强建设呢?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标指向及其内在要求,主要是通过促进全社会达成思想共识,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凝聚社会发展的合力,才能取得实效。为此,应着重抓好四个重要环节:

1.加强思想宣传阵地建设,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领地位。就是要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宣传贯穿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全方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成为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进步的旗帜和方向。新闻媒体宣传要坚守阵地,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联系实际,紧扣时代主题,弘扬主旋律,注重发挥思想宣传的主阵地作用。使全体社会成员在正确、和谐、生动的舆论氛围和高尚文明的社会生活中通过感受、认同、理解,接受和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准则,从而转化为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严于律己的道德操守,为不断提高全体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2.深入研究,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内涵的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一个新课题,还有许多新事物新问题有待进一步认识,还需要不断开拓新的理论视野,不断解决和回答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与认识论为指导,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为依据,找准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加强理论研究的针对性,提高理论的说服力,不断探索和揭示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当前,应着重研究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着重研究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追求和心理素质状况,着重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着重研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求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监管实施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建设,充分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建设,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各方面,渗透于国民教育的全方位,使之成为贯通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之中,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性质和目标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摆在教育的首位,对于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培育和谐心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坚持对广大群众、学生和不同的社会群体进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中心环节。其次,要下大力气清除文化垃圾、匡正驱邪,坚持净化、优化和美化教育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和作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渗透力、感染力。其三,要加强优良风范和榜样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先进性,使时代风范引领社会文明风尚,使广大社会成员学有榜样,见贤思齐。其四,要在全社会倡导树文明新风、行文明规范、做文明公民,形成全党全民齐动员,共创文明和谐新风。其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级党组织务必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协调运行和整合作用的有效发挥。

4.抓住和谐发展主线,紧扣和谐发展主题,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各方面,贯穿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坚持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各方面,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文化和谐的需要,是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的需要。使和谐文化建设为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培育积极的、富有创造活力的和谐因素。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弘扬主旋律,注重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尊重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不断推进文化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几个着力点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核心,是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起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此,应抓好三个着力点:

1.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旗帜和方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会丧失凝聚力,就不能形成团结统一的局面。要有共同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动力和正确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向导。这一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始终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与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目标的实现统一起来,要始终把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紧密地结合起来。领导干部和全体共产党员务必忠实地把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践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实践高度地统一起来,并以其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而共同奋斗。这样,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通过自身体验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共同理想,从而坚信没有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没有国家的发展就没有民族的振兴,也就没有人民的幸福。全体社会成员就会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就会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这样,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有了切实可靠的基础。

2.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端正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和中心环节。无论任何时候,党的正确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干部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因此,领导干部的作风好不好,素质高不高,有没有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都会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能否顺利进行、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也必然会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就是要根据党章关于领导干部基本条件的要求,根据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根据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大力提倡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来加强建设。根据上述要求,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优化领导干部作风,要着重树立好“五观”,即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群众观、地位观、权力观和荣辱观。领导干部要树立好“五观”,必须切实解决好几个问题:第一,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必须端正理论学习态度,树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在学习问题上,最基本的要求是学懂弄通理论,在真学、真信、真用上下功夫,要力戒“唯理是从”的教条主义、只注重实际而忽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和虚学假用的形式主义。在运用问题上,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深入实际,了解掌握客观实际情况,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领导干部要在新的实践中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领导干部要敢于在实践中追求真理、探索真理和坚持真理,不断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第二,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党的最大优势是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得好不好,能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正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干部是关键。要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领导干部必须牢固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充分认识人民群众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又是服务对象。要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统一起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使他们发挥出聪明才智。领导干部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切实地树立起亲民、爱民、为民、惠民的思想情感,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同呼吸、共命运,真正把自己铸造成为群众所拥护的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领导干部还必须树立起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和荣辱观。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党,领导干部理应而且必须成为人民公仆,形成平等、民主、和谐、友好的干群关系,真正做到为民掌权、为民用权,多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领导干部要知荣辱、明廉耻、辨善恶、识美丑,要时刻敲响拒腐防变的长鸣警钟。同时,领导干部还必须树立好“十种意识”,即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公平公正意识、勤政廉洁意识、大局意识、团结意识、勤俭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把十种意识与上述“五观”有机结合起来,紧密融为一体,这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作风要求,同时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实践要求。领导干部只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优良作风,才能带动和推助良好社会风气的建立,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我们党才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共同奋斗。

3.坚持搞好党员先进性教育,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搞得好不好,能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与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分不开。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对广大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广大党员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员教育最基本的是要坚持学习党章、遵守党章、实践党章,要忠诚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加强党员自身修养,强化党员意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大党员要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的认识,积极实践、率先垂范、争做表率,树立大局意识、表率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团结意识、开拓进取意识切实提高党员自身素质。在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广大党员要提高政治鉴别力,要能分辨是非、识别善恶美丑、知晓荣辱,要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价值取向,始终做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仰不变,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不变。这样,广大党员才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中,以实际行动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影响和带领人民群众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才能促进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形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才有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艰巨任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任务,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才能卓有成效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发挥其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民族学院委员会党校贵州贵阳550000)

上一篇:七年级英语句型练习下一篇:遂宁市中考物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