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字句把字句

2024-06-01

被字句把字句(共11篇)

被字句把字句 篇1

“把”字 句

什么是“把”字句:

1.谓语动词牵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2.“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表示由于某种动作或原因的影响而产生某种结果货状态。(1)我们一定要把海河治好。=治理海河+海河好了(2)你把房间收拾一下吧!=收拾房间+房间状态(3)孩子吃糖把牙吃坏了。=吃糖+牙坏了(4)他把盘子端着。=端盘子+端着状态

3.用介词“把”介引的词语不宜理解分析为动词的宾语提前或前置宾语。因为很多介引成分在一定的句子格式里不能移到动词后面。(5)老张把炉子生上了火。(6)他让买粥大嫂把粥盛在饭盒里。(7)他把草稿纸订成一个个本子。

“把”字句有四个特点

1.谓语不能是简单形式:

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

(1)带不予:把事情搞得一团糟。(2)带宾语:把老虎打断了一条腿。(3)带状语:把毛衣往包里塞。(4)带动态助词:把茶喝了。(5)动词重叠:把情况说说。

(6)动补型双音节词:不要把直线延长。/把战线扩大。2.“把”字宾语的特点:

“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会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1)可以说:把那支铅笔给我。(2)不能说:把一支铅笔给我。

如果用无定、泛指的词语,常是泛说一般的道理。(3)不能把真理看成谬误。(4)把一天当做两天用。

语义上,“把”的宾语主要是动作的受事,也可以是工具、处所、与事、使事、乃至施事。

(5)服务员一不小心把茶杯打破了。(受)(6)涂来抹去,把笔都弄坏了。(工具)(7)他把地面都铺上了地砖。(处所)(8)我还没有把衣服钉上扣子呢。(与事)(9)小伙子一番话,把大娘乐得合不上嘴。(使事)(10)怎么把个小偷跑了。3.构成“把”字句的动词:

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联系动词(有,在,存在,是,像,姓,属于)和感受动词(赞成,知道,同意,觉得,相信,希望,主张,要求,看见)不能构成“把”字句。

即:构成“把”字句的动词一般应该有较强的动作性,能够带表示结果的不予或宾语。没有处置义的动词比较少见。---一出门看,便把稳慰问对象忘个一干二净。---只把目录看了一遍。

4.能愿动词、否定词的位置

“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

---他愿意把青春献给家乡的建设。---他没有把衣服弄坏。---为什么不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熟语性句子有例外。---怎能把人不当人呢?---把这不当回事儿。

“把”字句的语义分析:

(1)把眼睛哭肿了。

(2)我的故事把在座的朋友都讲哭了。(3)汽车把一棵小树撞倒了。(4)我把来信读了一遍。(5)花匠把空地都种上了鲜花。(6)他把一大堆衣服洗干净了。(7)解放军战士把落水儿童救到了岸上。

“被”字句

什么是“被”字句:

1.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货单用被的被动句。2.它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1)树叶被风吹跑了。(2)我被那诚恳的言词打动了。(3)衣服给雨浇湿了。(4)地上的水叫太阳晒干了。

(5)一夜之间,许多座百米以上的沙丘风搬到十公里之外。(6)他的心灵第一次被震撼了,被人的力量震撼了。

“被”的变体:

书面语:

1.“被、所”的格式:

(1)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所战胜。口语:

2.“被、给”的格式:(2)杯子被我给打碎了。

“被”字句的表义:

1.一般是表示不如意、不希望的事情。(1)他被自行车撞了一下。(2)衣服被雨淋湿了。2.现在也用于表示如意的事情。(3)他被选为人民代表。(4)妹妹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被”字句的特点:

1.谓语不能使简单形式:

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1)带补语:苹果被大风吹掉了。(2)带宾语:西瓜被切成四块。(3)带动态助词:敌人被我们消灭了。

(4)补型双音节词(前有能愿动词或时间词语):

---这样免不了被领导批评。---这句话可能被人误解。2.“被”字句的主语特点:

“被”字句的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因此前面会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

---可以说:那支铅笔被我弄断了。---不能说:一支铅笔被我弄断了。

有时候,主语在形式上好像不定指,但在具体的上下文中,仍然可以看出它是定指的。

---张妈买了三株花,一株被孙子折断了。---树上的一支鸟被吓跑了。

“被”字句的主语有时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受事。---教室里被搞得乌烟瘴气。---他被人家剪了辫子。3.能愿动词、否定词的位置

能愿动词、否定词、时间词作状语,只能置于“被”字前。---一切丑恶的现象应该被消灭。---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这件事已经被人传出去了。---他大概让朋友留下吃午饭了。

“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变换关系:

1.经常可以互相变换:

---她把碗筷打破了。→碗被她打破了。

---美国队把巴西队打败了。→巴西队被美国队打败了。2.有些祈使句不能变换。---你把这些东西扔掉。

3.有些光杆双音节动词和感知动词构成的“被”字句不能变换为“把”字句。---你的要求已经被公司批准。---上级的意图被我们理解了。

“被”字句和“把”字句的融合:

(1)老梁被钉子把手扎破了。(2)他被小偷把钱包偷走了。

“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区别:

1.从概念上,如果我们用“甲”代表施事,用“乙”代表受事,“把”字句 的格式是“甲把乙怎么样”;而“被”字句的格式是“乙被甲怎么样”。“把”字句的主语是施事,而“被”字句的主语是受事,当然表义相同也可以互换。

---我们把敌人消灭了。敌人被我们消灭了。---我把那本书弄破了。那本书被我弄破了。

2.从表达意思上,“把”有处置的意味,即动词所表达的动作行为对“把” 所带词语施加影响,使其发生某种变化或产生某种结果或处于某种状态。“被”往往说明主语有什么遭遇,也就是说动词所表示动作行为对主语不利货有所害,或主语不愿、不乐意、不愉快。

3.两种句式强调点不同,“把”字句由于把动词的受事提到动词前,它的强 调点是动作行为的结果,“被”字句由于把受事提到主语后,强调受事。---小孩吃饱了饭。(不是受事)---小孩吃光了饭。→小孩把饭吃光了。饭被小孩吃光了。

练习:

(1)他把剩下的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手里。(2)那个人把嗓子喊哑了。(3)他的自行车被小偷偷走了。(4)我们连队把敌人的碉堡攻破了两个。(5)敌人的三个碉堡被我们攻破了两个。(6)他提的这条意见没有被采纳。

被字句把字句 篇2

居里夫妇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

不少同学会将其“把”字句、“被”字句分别误改为:

居里夫妇毫无保留地把镭的提纯方法公布了。

镭的提纯方法毫无保留地被居里夫妇公布了。

针对这种错误, 我教给了学生一种改写技巧。首先我让学生将这个句子断为三段, 并标上序号。

令我倍感欣喜的是:大家都非常果断地将 (2) “毫无保留地公布了”分在同一组里头, 分别将 (1) “居里夫妇”、 (3) “镭的提纯方法”各分为一组。

接下来进行第二步骤:将以上内容分别代入“公式”: (1) (1) 把 (3) (2) 。 (2) (3) 被 (1) (2) 。

再让学生观察这两道“公式”中的异同, 他们一下子就发现两个“公式”中, (2) 这部分的内容位置始终不变, 互相调位置的只是 (1) 与 (3) 。

把字句宾语分析 篇3

关键词:把字句;宾语;语义特点

对把字句宾语的研究,历来学者都曾提出过不同的观点,我个人比较赞同范晓先生的观点,他认为把后面的名词可以表示动作的施事、受事、系事、动作发生的处所、工具、 材料等等,本文借助范晓的观点,对把字句宾语作分析。

一、宾语的分类

我们可以借助范晓的观点,从语义关系的角度对把字句的宾语进行分类,根据名词和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把字的宾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受事宾语

受事也就是动作所要作用的对象,即动作的承受者,句子格式是把+受事+动词成分,如:

(1)我把黑板上的字擦干净了

(2)小红把碗洗干净了

这两个句子中“黑板上的字”和“碗”分别是“擦”和“洗”这两个动作的承受着,是动作所要作用的对象,表现出动作行为对名词的处置性,所以,把字句又有人称为“处置式”。除此之外,从语义角度分析把字句多表示处置义,这种格式的把字句中动词成分是整个句子的焦点,如:

(3)我把论文写完了

(4)我写完了论文

这两个句子前者强调的是“写完”这一动作,而后者强调的是“论文”一名词性成分。

(二)施事宾语

施事就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句子格式是把+施事+动词成分,如:

(5)这些衣服把我洗的直不起腰

(6)看到这样的结果,把我的心凉透了

这两个句子中“我”和“我的心”分别是“洗”和“凉”这两个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从语义角度分析,这类把字句多表示“致使义”含有使、让的意思,多表示一种不如意的结果,谓语多为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

(三)系事宾语

系事就是与动作相关联的对象,很难看出何为施事,何为受事,如:

(7)期末考试成绩把同学们闹得都没心情玩耍了

(8)这个寒冷的冬天真把他冻坏了

这类句子中谓语动词的动作性很弱,大多表示某种情状。

(四)表处所

处所就是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位置,句子格式是把+处所+动词成分,如:

(9)他把整个教室都翻遍了也没找到那只耳环

(10)小明把上海玩了个遍

这两个句子中的“教室”、“上海”均表示处所。

(五)表工具

工具即动作发生所要凭借的工具,如:

(11)他把粉笔用断了

(12)他把瓶子里装满了水

这两个句子中“粉笔”和“瓶子”都表示工具

(六)无施受关系

这一类名词成分大多与人体和动物有关,如

(13)她把眼睛哭肿了

(14)他把蛇剥了皮

这类句子谓语部分常常会有“着”和“了”。

分析名词与动词成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据此对把字句的类型进行分类,将其分为施事把字句,受事把字句等也不失为一个研究的角度。

二、把字句宾语的理论解释

把字句是常用句式,那么所有常式句的宾语都可以用把字提前转换成把字句吗?答案是否定的,把字句的宾语是有条件的,根据移位理论和语义指向理论,只有那些可以多重移位或补语指向的成分才可以进到把字句中。

(一)依据移位理论分析把字句的宾语

关于把字句的宾语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主语说”,即认为把后的名词成分是主谓结构的主语,一种是“宾语说”,即认为把后的名词成分是动宾结构的宾语 ,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不妥之处。首先来看主语说

(15)a1水喝光了——a2把水喝光了

b1字写在黑板上——b2把字写在黑板上

但看这两个例子感觉“主语说”还是讲得通的,但很多情况下,是不能将主谓结构变成把字句的,如:

(16)a1我们考试——a2*把我们考试

b1墙上破了个洞——b2把墙上破了个洞

这两个句子就不能相互转换了,因此“主语说”是不太准确的。其次来看宾语说,

(17)a1喝水——a2把水喝了

b1扫地——b2把地扫干净

单看这两个例子,似乎“宾语说”也很合理,但是也有很多不符合“宾语说”的例子,如:

(18)a1把他吓得呆住了——a2*吓他

b1把他乐得跟捡了元宝似的——b2*乐他

这两个句子就不能说是宾语提前了。通过对几组例子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线索,

A跟主语有关的几组例子

(19)a把灯关了

b把窗户打开了

c把花浇了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把字后的名词成分可以移到谓语动词的后面,也可以再移回到谓语动词的前面,并且当他重新移回到动词前时才可以加“把”,如:

(20)a1灯关了 a2关灯了 a3把灯关了

b1窗户打开了 b2打开了窗户 b3把窗户打开了

c1花浇了 c2浇花了 c3把花浇了

这是简单的主谓结构中与主语有关的情况,再看动补结构中与主语有关的情况

(21)a把小伙伴都惊呆了

b把孩子都惯坏了

c把我们乐坏了

我们单看谓语动词似乎这些名词成分不能后移,但是当我们把两个动词(包括作补语的形容词)结合在一起作为动补结构这一整体来看,主语就可以后移了。

(22)a1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a2惊呆了小伙伴 a3把小伙伴惊呆了

b1孩子惯坏了 b2惯坏了孩子 b3把孩子都惯坏了

c1我们乐坏了 c2乐坏了我们 c3把我们乐坏了

由此可见,只有特定的动补词组允许主语后移并可以再次移回到动补词组前,当它再次移回到动补词组前时才可以加“把”。

再如,得字结构主语把字句

(23)a把我紧张得吃不下饭

b把她冻得直打哆嗦

c把嗓子干的冒烟了

这类结构中的主语也可以向后移到得字结构的后面,

(24)a1我紧张得吃不下饭 a2紧张得我吃不下饭 a3把我紧张得吃不下饭

b1她冻得直打哆嗦 b2冻得她直打哆嗦 b3把她冻得直打哆嗦

由此可见,所有跟主语有关的把字句后的名词成分都可以多重移位,即简单句中可以后移到动词后面并可以再次前移的谓语的主语,动补结构中可以后移到动补词组后再前移的谓语的主语,得字结构中可以后移到得字结构的后面并再次前移的谓语的主语。

B跟宾语有关的几组例子

(25)a1把孩子吵醒了 a2吵醒了孩子

b1把胳膊累酸了 b2累酸了胳膊

这三个例子看起来似乎都是宾语提前,但动补式结构都是有两个动词或动词与形容词组合起来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把”后的名词成分既不是谓语动词的宾语,也不是补语动词的宾语,而是整个动补结构的宾语,是补语动词的主语。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把后的名词成分是由动补结构强制后移,并前移时才可以加“把”,与前面的主语的情况是一致的,都是把后移的名词重新拉回到动词前边,而且动补式的宾语是补语动词的主语,这两种移位都是后移并再次前移,认为前者的后移是自由的,后者的后移是强制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把后的名词成分都是可以多重移位的主语。

由此可见,把后的名词成分是由“简单句、动结式和得字式中动词或结构决定可以自由后移并再次前移的谓语的主语,以及动结式中由结构决定可以强制或自由后移并再次前移的补语的主语,可变换成,当且仅当“名词n”可能是深层并合结构中后项结构的主语,并且在表层结构中可能多重移位”。

(二)依据语义指向理论分析把字句的宾语

语义指向就是确定句法结构中某个词跟结构内出现或没在结构内出现的某个词有联系的一中方法,它可以用来解释某些句法结构结构形式的变换条件,我们可以用语义指向理论来分析为什么有些动补式结构可以转化成把字句,为什么不能转化,如:

(26)a1*老王把酒喝醉了 a2老王喝醉了酒

b1老王把酒喝光了 b2老王喝光了酒

为什么前者可以转换后者不可以转换呢?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老王喝醉了酒”中的补语成分“醉”是指向老王的,因此我们可以说“酒把老王喝醉了”而不能说“老王把酒喝醉了”,而“老王喝光了酒”中的“光”是指向“酒”的,因此可以说,老王把酒喝光了。由此可见,在动补式结构中把字句中把后的名词成分是补语指向的成分,只有补语指向什么成分,什么成分才可以放到“把”后构成把字句,语义指向确定的是句中的某个成分跟其他两个或多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因此只能用于分析动补式把字句,不能用于简单句和得字句中。

三、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把字句的宾语从语义角度大致可以分为施事宾语、受事宾语、系事宾语、无施受关系的宾语、表工具的宾语以及表处所的宾语。把字句的宾语都是由谓语的主语或者补语的主语多重移位而来的,也就是深层并合结构中后项结构的主语可能多重位移,才可以进入到把字句。动补结构中把字句的宾语都是补语所指向的名词成分,只有补语指向什么成分,什么成分才可以做把字句的宾语。

参考文献:

[1]张伯江.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汉语研究,2000(1).

[2]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把字句和被字句 篇4

例句:

1、乌云把太阳遮住了。

2、妈妈把屋子收拾干净了。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甲把乙怎么样”。

从意义上说,把字句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处置,“把”后面的宾语就是被处置的对象。上面的例句“遮住了”是对“太阳”的处置;“收拾干净了”是对“屋子”的处置。

把句子改为“把”字句。

1、小华拿走了数学课本。

2、蔺相如击败了秦王。

3、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廉颇。

4、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5、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6、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被字句:

例如:

1、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2、屋子被收拾干净了。

被字句有两种基本格式:一种是“乙被甲怎么样”;一种是“乙被怎么样”。

例如:

1、树叶被风吹落了。

2、树叶被吹落了。

3、碗被弟弟摔坏了。

4、他的肩上被打了一拳。

把句子改为“被”字句。

1、蔺相如击败了秦王。

2、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廉颇

3、诸葛亮借来了十万支箭。

4、刘胡兰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我们。

5、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6、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7、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的方法:被字句和把字句从形式上看是对立的。所以把句中的宾语与主语互换位置,“把”改为“被”

将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句或被字句。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3、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4、大雁总是把小雁护在翅膀底下。

5、我洗干净了红领巾。

8、黄鹂吃了卷叶虫。

被字句把字句 篇5

一、认识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结构

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首先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大声朗读这两个句子: 妈妈把屋子收拾干净了。屋子被妈妈收拾干净了。

第一个句子中,有一个把字,这叫把字句;第二个句子中有一个被字,这叫被字句。

2、我们再来读一遍,思考: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句式结构是怎样的。师读:

3、它们的句式结构你分析出了吗? 大家看,(出示课件)把字句的句式结构是:谁把什么怎么样,被字句的结构是:什么被谁怎么样

4、对比这两种句式结构,我们会发现,它们有相同的部分,即:谁是动作的发出者,什么是动作的对象,怎么样的是动作的内容(课件点击,将谁变红,将什么变紫,)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两种句式的转换就是成分的转换

二、学习转换方法

1、我们首先来看把把字句变成被字句的方法:就是将接受动作的对象——什么放在首位,将动作的发出者——谁放到什么的后面,并用被字连接,后面动作的内容——怎么样不变

2、被字句变把字句就是将动作的发出者——谁放到首位,动作的对象——什么放到后面,并以把字连接,后面的怎么样不变

三、应用巩固

1、下面我们通过两个例题巩固应用一下

例题1: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风把树叶吹落了

按照方法,我们要将动作的接受者——树叶放到首位,把字改成被子,动作的发出者——风放后面,动作内容——吹落了,不变

2、例题2: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水被弟弟喝了。我们要将动作的发出者——弟弟放首位,被字改为把字,动作的接受者——水放后面,动作内容——喝了不变

四、总结提升 亲爱的同学们,把字句变被子句的方法你已经学会了吧。老师这里有几天温馨提示,请你认真听

1、转换句子时一定记住“把”字和“被”字的转换

2、句子后面的动作必须要书写完整。

3、如果动作发出者“谁”和动作的接受者“什么”前面有修饰词时,也要跟随他们一起变换位置

五、课堂小测

“把”字句状语的语义指向分析 篇6

一、“把”字句状语的分布情况

(一) 状语在“把”字前面

1. 语气副词、否定副词、助动词充当状语时置于“把”字的前面, 例如:

(1) 难道他把自己的发小都忘了?

(2) 你别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

(3) 你早就应该把真相说出来。

2. 表示时间的副词、名词、词组、介词结构充当状语一般置于“把”字的前面, 例如:

(1) 母亲曾经把我送到很远的地方。

(2) 星期天他会把所有的家具搬到新家。

(3) 今天下午闰土就把活儿全干完了。

(4) 他要在当上教授以前把自己目前的研究项目完成。

3. 表示原因、目的的介词结构充当状语置于“把”字的前面, 例如:

(1) 经理为什么把这个项目取消?

(2) 战士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把生命抛在了一边。

4. 表示方式、条件的介词结构充当状语一般置于“把”字之前, 例如:

(1) 农民们用铁锹把泥土翻起来。

(2) 在全体成员到场的情况下把会议流程宣布一下。

“把”字句大都具有一种处置意义。一般地说, 要说明什么时候处置什么事物, 则先说时间, 后说处置;要说明由于什么原因或为了什么目的处置什么事物, 则先说原因或目的, 后说处置;要说明采用什么方式或在什么条件下处置什么事物, 则先说方式或条件, 后说处置。因此, 表示时间、原因、目的、方式、条件的词语充当状语, 一般要置于“把”字之前, 而不插在“把”字和谓语动词之间, 这样可使被处置的事物和处置的结果二者关系显得更紧密。不过, 基于表达需要, 有些表示方式、条件的介词组成的介词结构充当状语也可置于“把”字之后。

(二) 状语在“把”字后面

1. 表示处所的介词结构充当状语一般置于“把”字的后面, 例如:

(1) 陈老师刚刚把资料从实验室拿回来。

(2) 他最近才把签证在澳洲办好。

有时, 为了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 有些表示处所的介词结构也可以置于“把”字的前面, 用来强调处所。例如:

(3) 谁能从虎口里把丈夫的生命挽救回来?

(三) 状语放在“把”字前后均可

1. 形容词或者形容词性的词组充当状语置于“把”字前后均可, 例如:

(1) 你乖乖地把这些活给我干完!

(2) 你把这些活乖乖地给我干完!

(3) 妈妈让小青好好把房间打扫一遍。

(4) 妈妈让小青把房间好好打扫一遍。

从以上四个例子可以看出, 置于“把”字之前的状语侧重处置的状态, 置于“把”字之后的状语侧重被处置的事物。通常根据表达的需要和侧重点的不同, 确定状语的位置。

2. 范围副词、频率副词充当状语置于“把”字前后均可, 例如:

(1) 你单把这块蛋糕吃了!

(2) 他把这一切都毁了!

(3) 林涵又把钱包弄丢了。

(4) 经理把门口那个小姑娘也带进来了。

3. 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充当状语置于“把”字前后均可, 例如:

(1) 妈妈替生病的女儿把被子盖好。

(2) 女秘书把这个季度的报表交给经理。

4. 数量词组充当状语置于“把”字前后均可, 例如:

(1) 他一口气把这篇文章看完了。

(2) 男人一气之下把妻子一脚踢开了。

从上述状语位置分布的三种状况, 我们可以看出, “把”字句的状语分布情况很复杂, 有必须置于“把”字之前的, 也有必须置于“把”字之后的, 更有置于“把”字前后均可的, 由于句法和语义上的不平衡性, 这些处于不同位置上的状语的语义指向分析更具有难度。

二、“把”字句状语的语义指向类型

(一) 状语语义指向谓语中心语

状语与中心语是处于同一结构层面的两个直接组成成分, 二者之间既有结构关系, 又有语义关系, 结构关系与语义关系相一致。例如:

(1) 他把手里的书重重地砸向地上。

(2) 男子把心爱的女人紧紧地抱住。

这类状语有的是描写性的, 有的是限制性的, 例如:

(1) 她们把船轻轻地划向湖边。

(2) 大风把叶子从河那边吹来。

在结构上, 这些状语紧挨着谓语中心语, 都置于“把”字之后, 谓语中心语之前;在语义上, 这些状语一律指向谓语中心语, 描写或者限制谓语中心语。

(二) 状语语义指向主语

句中状语与主语处于不同的结构层面, 状语与主语在结构上可能不发生联系, 但是有语义上的联系。状语描述主语的情态, 这就是状语同上位结构层面的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例如:

(1) 他喜滋滋地把一盘花生米给炸了。

(2) 林老先生异常敏感地把东西藏起来。

从上述诸例中可以看到, 例句中的状语在结构上与谓语动词处于同一个层面, 在语义上却都是指向主语的。这类指向主语的状语一般都是描写性的, 描述动作施事、受事和当事的状态, 包括内部状态和外部状态 (内部状态即心理活动, 外部状态即外显活动) 。

(三) 状语语义指向宾语

在“状+动+宾”这个结构中, 状语和宾语所处的结构层面不同, 但二者之间也可以有语义上的联系。状语描述宾语的情态, 这就是状语同下位结构层面的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例如:

(1) 小雨把各种书刊杂乱地装在一个抽屉里。

(2) 大风把垃圾漫天飞舞地吹来吹去。

从上述诸例中可以看出, 例句中的状语在结构上还是与谓语动词处于同一个层面, 在语义上却都是指向宾语的。从句法结构上来说, 例一中的“杂乱地”与谓语动词“装”处于同一个结构层面, 但语义上“杂乱地”却指向受事宾语“各种书刊”, 描述宾语遭受动作后的一种状态。

(四) 状语语义指向多种成分

有些状语, 其语义同时指向几个成分, 即一个状语同时表明不同层面上的几个成分的状态, 它不同于上述语义专指一个成分的三类状语, 并且位置不固定。这类语义兼指的状语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 状语的语义兼指主语和兼语结构中的前一个谓语动词, 例如:

工人们客客气气地请两位领导坐下。

2. 状语的语义兼指主语和谓语, 例如:

我们应该选择冰心的文章作教材。

3. 状语的语义兼指主语、谓语和递系结构中的名词性短语, 例如:

年轻人慢慢扶那老大爷起来。

在这里不对各种情况作赘述, 只要了解状语并不是只能指向一个成分, 也可以同时指向多种成分, 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

三、“把”字句状语的语义指向分析

从上述“把”字句状语的复杂性中我们可知, 状语的位置分布与语义指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尽管不是绝对的一一对应, 但是通过语义指向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 当状语的语义指向主语或者“把+宾语+谓语动词”整个结构时, 状语一般放在“把”字之前。例如:

(1) 她故意把门砰的一声关了。

(2) 小李已经把行李都拿走了。

状语指向主语, 在语义上与主语联系最紧密, 相对应的在结构上也紧挨着主语。状语指向“把+宾语+谓语动词”整个结构时, 状语若置于这个结构中任何一个位置都不合适, 既然是指向一个整体, 要么置于整体结构的前面, 要么置于后面, 而在某种程度上, 这个指向整体结构的状语与主语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置于主语之后, 整体结构之前, 是最合适的。

(二) 当状语的语义指向宾语时, 状语一般都放在“把”字之后的谓语动词之前, 例如:

(1) 他把吃的喝的杂乱地摆了一桌子。

(2) 你今天必须把活儿全干完!

状语指向宾语, 在语义上与宾语联系最紧密, 相应的在结构上就靠近宾语, 实际上这类状语都是置于受事宾语之后, 谓语动词之前。

(三) 当状语的语义指向谓语动词时, 状语一般置于“把”字之后, 谓语动词之前, 有时也置于“把”字之前, 所以这种情况比较复杂。例如:

(1) 大家把手上的活儿先暂时放一放。

(2) 他重重地把手里的礼物扔在了地上。

例一中的“先暂时”在语义上指向谓语动词“放一放”, 用来限制谓语。例二中的“重重地”在语义上指向谓语动词“扔”, 描述谓语的动作状态。“先暂时”置于“把”字之后, 谓语动词之前, 状语“先暂时”在语义上指向谓语, 相应的在结构上也靠近谓语, 所以这是一致的。而状语“重重地”在语义上也是指向谓语的, 却置于“把”字之前, 与所指向的谓语有相当的距离, 这就体现出了结构上与语义上的不平衡。所以在进行语义指向分析的时候, 不能认为状语在主语之后, “把”字之前, 就判断状语是指向主语的, 而要仔细分析状语的词性和词义, 根据句子的整体意思再进行判断。另外, 也不要把指向谓语动词的状语同指向宾语的状语弄混淆, 二者的位置有时相同, 都是在宾语之后, 谓语之前, 要根据状语的语义进行分析。

摘要:“把”字句状语的分布和语义指向十分复杂, 本文根据“把”字句的特点对其状语进行语义指向分析, 不仅阐述了“把”字句状语的位置分布情况, 而且结合例句对不同位置的状语的语义指向作了详细的解释, 把形式和意义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揭示了句法成分在语法上和语义上的不平衡性, 指明了句法成分之间的种种联系, 从而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把”字句,状语,语义指向

参考文献

[1]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世界汉语教学, 1995 (3) .

[2]乔芸.“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语文学刊, 2007 (1) .

[3]徐洁.语义指向研究综述.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0) .

现代汉语“把”字句的特点 篇7

一、构成“把”字句的条件

1.“把”字句中的动词一般是指能应用于事物对象的及物动词,能够挟带宾语成分。2.“把”字句中的动词要有行为所造成结果的部分。3.“把”字句中的宾语一般是说话的人所明确行为事物对象。

用“把”字句和不用把字句在表意上是有区别的。如:我高兴把眼睛都湿了。侧重于“眼睛”“我把眼睛高兴得湿了则是重点突出动词“湿了”。“我喝水了”是强调的“水”“我把水喝了”则是重点强调动词结果“喝了”。

二、“把”字句的有关特点

1.“把”字句的谓语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即动词后有别的成分,一般不能单独出现,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或动词的重叠式。如:把衣服给他。把这件事告诉她。或者动词前面有状语,如:别把这件事到处说出去。动词中有一种双音动词,这种动词既有动作行为部分,同时也带有行为结果。可以用“光杆”充当谓语,不用添加辅助成分完成句式含义,比如,“快把作业做完”“把电脑打开”。

2.表处置义的把字句中的“把”的宾语主要是动作的受事,也可是工具、处所。表致使义的“把”的宾语是施事。如:你肯定把父母高兴得说不出话来了。

3.“把”字句中的宾语成分在一般情况下是指已经明确的事物,所以这种句式通常携带“这”或者“那”之类的词语作为修饰。假如把字句中指不明确、泛指的词语,常是泛说一般的道理,如:不能把外人当成自己人看。用介词“把”介引的词语不能理解为动词的宾语提前或前置宾语。“把”介引的成分跟动词的语义联系不大,而是跟整个中补短语有联系。

4.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应该有较强的动作性。所以不能携带结果或者行为方式的动词,比如,不及物动词、判断动词等不可以用作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

5.否定词不能用于“把”字句与动词之间,一般情况下把否定词放在“把”字词语之前,例如,不能说“我把问题没有弄乱”“为什么把事情不告诉我”,强调否定意义,“我没有把作业写完”。不过熟语性句子有例外,如:怎么能把人不当人呢?

6.“把”字句中,“把”字句中动宾关系一般由主要行为动词构成,比如,“拿杯子”“写作业”“穿衣服”等等,但是也存在不能构成动宾关系的动词,比如,“别把眼睛哭肿了”,总不能说“哭眼睛”吧?但是,全部动词短句可以组成动宾关系,比如,不能说“哭眼睛”,可以说“哭肿眼睛”。

7.我们再看这句子:“把门关上!”关门中的“门”,是动作行为的对象,我们就称“门”为受事宾主。“把”后面的部分不仅仅受限于受事,也可以是地方、处所等,比如,“我今天把农田都浇完了”,在这个把字句中,“田地”就是处所,“浇完田地”构成了动宾关系。

8.一般的把字句,主要动词都是及物动词,如上边的“关”等。但是像“千万别把学生打了”。在这句话中,“学生”是施事,不同于前面所讲的受事、处所,动词是不及物动词,这句话表明发生了不太高兴的事件,需要说明的是,就算是能够携带宾语的及物动词,也不是都能够用做主要动词的,比如,那些不表示行为的动词,像“有、姓”等,这些动词不能构成“把”字句。

比如,下面的句式:

我有一个蓝色的外套。(√)

我把一个蓝色的外套有。(×)

还有一些动词,比如“感觉、闻到、见到”等,也不能构成把字句,如:“你把香味问到了嘛”“我没有把疼痛感觉”。

9.把字句中存在一种特殊句式,“把”字词句构成谓语,后面不分动词短句,比如,“我把你这个臭小子(啊)!”不过这种把字句习惯用语口语交流中,逐渐形成了固定句式,“我把你这个xxxxx啊!”,表示说话人的情绪处于责备某人或者没办法。

总之,“把”字句结构句式,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独立的语法,语义单位,它以表达与目的意义紧密相关的语义内容为本质特征。它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把字结构”本身表达目的的意义;第二,“把字结构”表达目的的实现——结果的意义;第三,“把字结构”表达为了特定的目的而执行特定的行为动作——手段的意义。“把字结构”在语用上基本规律是,它始终处于一个明确的因果关系(包括条件关系、目的关系)的意义范畴之中,当人们强调这种因果关系时,便使用“把字结构”的语句形式。

参考文献:

[1]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5.

[2]黄维.动词“告诉”带宾语情况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

[3]金立鑫.“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境特征[J].中国语文,1997,6.

[4]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4.

作者简介:

娜吉达·啊合买提汗(1970— ),女,哈萨克族,新疆塔城市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专业汉语。

“把”“被”字句复习 篇8

2.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3.小华拿走了数学课本。

4.蔺相如击败了秦王。

5.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廉颇。

6.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7.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8.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把句子该为“被”字句。

1.蔺相如击败了秦王。

2.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廉颇

3.诸葛亮借来了十万支箭。

4.武松终于把那只凶猛的大虫打死了。

5.他很快就把从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吃光了。

6.刘胡兰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我们。

7.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8.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9.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把下列陈述句改为把、被字句

1、我们克服了这个困难。

2、大水冲走了八只大铁牛。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把句子该为“把”字句。

9.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10.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11.小华拿走了数学课本。

12.蔺相如击败了秦王。

13.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

动了廉颇。

14.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15.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16.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把句子该为“被”字句。

10.蔺相如击败了秦王。

11.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廉颇

12.诸葛亮借来了十万支箭。

13.武松终于把那只凶猛的大虫打死了。

14.他很快就把从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吃光了。

15.刘胡兰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我们。

16.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17.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18.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把下列陈述句改为把、被字句

1、我们克服了这个困难。

2、大水冲走了八只大铁牛。

把字句教学设计 篇9

——微教学设计

微课内容: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 读读写写

教学背景:本次微课程教学设计是结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

七里面的内容进行的。由于二年级学生初次接受“把字句

和被字句的互换”,有很多知识和方法孩子们不是很懂,为

此,设计了这么一节微课程。

教学目标: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方法,灵活地进行把字句和被

字句的互换。

教学重点:灵活地进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教学难点: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

教学方法: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讲练结合的有效方法很好

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适用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观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您好!这个微课讲的是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方法。以往学生在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中,常常弄出了一些笑话。比如:我把教室打扫干净了,改为:我被教室打扫干净了。我把香蕉吃了。改为:我被香蕉吃了。希望这个微课的讲解对孩子们有所帮助。

二、新授

1、我们先来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组成部分(课件)太阳会把浅水洼里的水蒸干。

这个句子是什么句呢?对了,有把字的句子就是个把字句。

谁把什么怎么样?太阳把浅水洼里的水蒸干。太阳是主动者,浅水洼里的水是被动者,蒸干是动作部分(课件)(也就是)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部分 接下来认识一下被字句。(课件)浅水洼里的水会被太阳蒸干。

什么被谁怎么样?浅水洼里的水被太阳蒸干。

谁是被动者?对了,浅水洼里的水是被动者。太阳是什么?对了,太阳是主动者。蒸干还是动作部分。(课件)(也就是)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部分

2、通过刚才的了解,那么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方法就是:

(课件)首先要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再“主被换位,把被互换,动作部分照抄”即可。

师:弄清了两者之间的互换方法,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3、(课件)改改试试看

他把小鱼捧回大海里。

改为被字句就是:小鱼被他捧回大海里。

三、师:我们再来当一次小裁判,看看你的判断能力吧!

1、例:他把小鱼扔进大海里。

改为:他被小鱼扔进大海里。

()

小鱼被他扔进大海里。

()哪一个正确呢?对了,第二个正确。

第一个为什么错了呢?对了,他和小鱼没有换位。提醒注意的是:主动者和被动者的位置一定要互换。

2、例:炎热的太阳把水蒸干了。

改为:水被太阳蒸干了。

()

水被炎热的太阳蒸干了。

()哪一个正确呢?对了,第二个正确。

第一个为什么错了呢?对了,第一个句子漏掉了“炎热的” 提醒注意的是:在互换中,句子中出现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

3、例:八路军把全部敌人消灭了。

改为 :敌人被八路军全部消灭了。

()

全部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

()那一个正确呢?对了,第二个正确。

第一个为什么错了呢?对了,词语搭配不对。

提醒注意的是: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

四、总结

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下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方法,把字句和被字句互换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希望这个微课对您有所帮助。教学反思:

被字句把字句 篇10

关键词:“被”字句 句法功能 “被” 隐现

汉语“被”字句中,作为标记的“被”字常常是出现在句中的,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被”字有时可不出现。对于汉语“被”字句的使用规则,“被”字出现的条件,以及“被”字句和无“被”字句之间的转换问题,已经有许多学者从语义关系入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们认为,要探究其规律,不能简单地从语义入手,“被”字句作为一种句式具有独立的句法功能,其句法功能也影响着“被”字句成分的隐现。本文从“被”字句的句法功能入手来探究“被”字句中“被”字隐现的相关问题。

一、“被”字的句法功能

我们把“被”字句记作N1+被+(N2)+VP,N1、N2通常为定指的体词性成分,一般情况下认为,N1是广义的受事,N2是广义的施事,其中N2可以不出现。石定栩(1997、2005)主张“被”字句里有两个“被”字:一个是附加在动词上的被动标记,相当于早期生成语法的功能性成分,以动词短语为补足语;另一个是被动标记所带短语中的介词。当介词“被”与被动标记“被”同现时,则与被动标记合并,或者说被删除了。我们认为,石定栩的“标记说”更有说服力,但是他所提出的“双重地位”说,将一个“被”维持介词地位而另一个“被”定为被动标记,藉此来解决“介词悬空的问题”,不仅增加了理解者的困难,而且也增加了学习者的难度。我们认为,“被”字后加施事和不加施事都是同一个“被”,是为了凸显被动关系而存在的标记。理由在于:

(一)在N1+被+VP中,“被”字后面仍隐藏着施事N2

现代汉语“被”字句中,“被”字后面不出现施事的句子占了很大一部分。有的是因为语境因素或经济性原则而省略掉了,有的是因为施事指称不确定或者不便于说出等等。但不管如何,其深层结构里,还有一个施动者的存在。

举个例子说,“钱包被偷了。”在这个句子中,虽然没有N2的出现,“钱包”又只能承当受动者的角色,但“偷”的前面还隐含着一个施动者即“小偷”。

(二)在N1+被+N2+VP中,“被”字也充当被动标记,说明施受关系

当N1在语义上也可以与V构成施动关系时,一定要加“被”凸显施事。此时,“被”字是作为一个被动标记出现的。例如:

(1)她被大家推选为人民代表。

(2)她被旧礼教、旧思想害了一生,始终不能自拨出来。

(3)河水被晚霞照得有些微红。

(三)“被”字与动词组合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把“被”看作一个小句的被动标记成分,就不能解释“被”字后有复杂动词短语时“被”到底与哪个动词共同作用而实现被动意义。比如:

(4)那个书生被官府派士兵打死了。

如果认为“被”是一个被动标记成分,那么为什么“被”不标记“派”为被动化成分,而标记“打死”为被动化成分?这是因为在“官府派士兵”这个小句中,施事受事都已经完整,所以不需要“被”字来标记,而“打死”的后面还缺乏一个受事,而这个受事正是被提到主语位置上的“那个书生”,因此,“被”是作为“打死”的被动标记的。

二、“被”字的隐现与“被”字句法功能的关系

“被”字句中,“被”字的隐现与“被”字的标记被动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无标记的句子N1+VP+N2中,N1一定是施事,N2一定是受事。“被”字句中,N1、N2的格是通过移位以后得到的。以“张三被李四打了”为例,“被”字句的结构可以做如下分析:

“张三被李四打了。”这一句子潜在的深层结构为受动者“张三”从动词“打”后的宾格位置中移出,提升到主语的位置,而施动者“李四”则由原来的主语位置移到动词后的宾语位置,于是生成了“张三被李四打了。”移位一定要有动因,这是一条原则。我们认为,“张三”“李四”移位的动因就是为了凸显被动关系。要重点突出施事N2作为事件诱因即责任者,使得已知的受事N1受到VP的作用而在主观意识上受到某种影响或产生某种变化。因此,当需要凸显被动关系时需要出现“被”字,否则“被”字可隐去。

(一)被动句中若要标记被动关系则需要出现“被”字

Delancey(1981)指出:“施事性(agentivity)是一个典型范畴,在这个范畴中,人>有生物>无生物>抽象物。当N1为“人”,并且在语义上可以与V构成施动关系时,一定要加“被”字凸显被动关系,说明N1、N2的施动受动地位。如何“被”字不出现,在N1+被+N2+VP句式中,两个名词同时占据了主格的地位,共同受另一个动词的支配,造成这个句子不合法。当N2不出现,如果N1具有强施事性时,则容易产生歧义,也需要“被”字来标记被动关系,否则容易产生歧义。例如:

(5)于谦被诬陷的消息传遍了各地。

(6)老郭被骂了几句。

(二)被动句中若施受关系明确,“被”字是否隐去,就看其是否要凸显被动关系来决定

在N1+被+(N2)+VP中,施受关系明确的,“被”字可现可不现。例如:

(7)衣服被弟弟洗了。——衣服弟弟洗了。

(8)妻子的钱被他花光了。——妻子的钱他花光了。

當N1为无生物或抽象物时,其充当施事的能力最弱,不易与V构成施动关系,此时,“被”可现可不现。例如:

(9)饭碗被砸了。——饭碗砸了。

(10)我们对招聘企业的调查结果被普遍认为是可靠的衡量标准。——我们对招聘企业的调查结果普遍认为是可靠的衡量标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V为某些表示状态和心理活动的一价自主动词,如“感动”“吓”“累”“气”“哭”等时,“被”字可用可不用。例如:

(11)他被感动了。——他感动了。

(12)奶奶气着了。——奶奶被气着了。

(13)妹妹吓哭了。——妹妹被吓哭了。

被动句和主动句虽然表达大致相同的意思,但是这中间还是有细微的差别,“被”动句凸显了N1、N2之间的施动关系,突出N1是由于被N2的某种动作所作用而产生了某种影响。

(三)被动句中若不需要标记被动关系则“被”字隐去不现

在一些动词表示[益义]或者动作性不强以及动词为不可控动词时,不需要“被”字来凸显被动关系,因此,“被”字一般不出现。

(14)积极性被扼杀了。——*积极性被提高了。

(15)信写好了。——*信被写好了。

(16)信寄出去了。——信被寄出去了。

(17)钱包丢了。——*钱包被丢了。

(18)*钱包偷了。——钱包被偷了。

三、结语

现代汉语被字句中“被”字隐现规律的研究,对于语言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语言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相辅相成的,本文通过对“被”字句中的句法功能进行分析,认为“被”字在句中是作为被动标记而存在的,是为了凸显被动关系的,以此说明“被”字的隐现规律。被动句中若要标记被动关系则需要出现“被”;被动句中若施受关系明确,“被”字是否隐去,就看其是否要凸显被动关系来决定;被动句中若不需要标记被动关系则“被”字隐去不现。

(本文为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资助课题:现代汉语“被”字的隐现问题与对外汉语教学[编号:YC08A00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丁声树,吕叔湘.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2]邓思颖.汉语方言语法的参数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范晓.被字句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J].长江学术,2006,(2).

[4]陆俭明.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报,2004,(2).

[5]李红梅.最简探索:框架下对“被”字结构的再探索[J].现代外语,2004,(2).

[6]冯胜利.“管约”理论与汉语的被动句[A].中国语言学论丛(第一辑)[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7]吕文华.论“被”字句和无标记被动句的变换关系[A].句型和动词[C].北京:语文出版社,1987.

[8]桥本万太郎.汉语被动式的历史的区域发展[J].中国语文,1987,(1).

[9]杉村博文.论现代汉语表“难事实现”的被动句[J].世界汉语教学,1998,(4).

[10]石定栩,胡建华.“被”的句法地位[J].当代语言学,2005,(3).

[11]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12]吴庚堂.“被”字句的特征与转换[J].当代语言学,1999,(4).

[13]王惠.从及物性系统看现代汉语的句式[A].语言学论丛(第十九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14]王静.从语义级差看现代汉语“被”字的使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2).

[15]王靜,王洪君.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6]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17]熊仲儒.汉语被动句句法结构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3).

[18]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的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1).

[19]Comrie,Bemard.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guistic typolot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1.

[20]Delancey,Scott.An interpretation of split ergativity and related patterns[M].Language,1981.

[21]Rosenbaum,Peter.The grammar of English predicate complement onstructions[M].Cambridge:Cambridge,Mass,1967.

被字句把字句 篇11

语言学家对“把”字句的研究,最早由黎锦熙提出:“把”字句可以理解为“S-把-O-V”句法结构,并第一次提出“提宾”,将宾语前置于谓语动词前。王力从语义学角度分析,将“把”字句视为“处置句”,其中“把”是动作的执行,在英语中将其称为“execution form”。叶向阳认为处置句不能够全面解释该句式现象,认为“把”字句可以通过Talmy“致使义”来分析。从语义学角度出发,Talmy所提出的致使情景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特点:致使事件和被致使事件,并将其分为若干类别:instrument causative(工具致使),agent causative(施动者致使),author causative(起始者致使),event causative(事件致使)等。鉴于agent causative(施动者致使)为汉英口译中较为常见的“把”字句,笔者将从该角度分析口译中该句式的翻译策略。

二、翻译策略分析

施动“把”字句可以将其转化为公式:A+把+B+C,其中A代表施动者,B代表受动者,C为谓语动词(常伴有补语)。因此,“把”字句式在英语中的实现形式可先简单总结为SVO句法结构,例如:

1.共同的目标把我们连接在一起,共同的挑战需要我们团结在一起。

Our common goals have put us all together,and thecommon challenges we face require that we get united.

上述例子,通过将“把”句式中的(谓语动词)提前于B(受动者),将其转化为常见英文句式结构SVO,降低了译员处理该“把”句式的难度,准确地理解了“把”字句的语义,且给出快速的译文。

“把”字句对应的英文句式也可以是SVOA和SVOC,A可以是副词小品词或者介词短语,这类词在口译中无实际词汇功能。将这类英文句法结构可以套用到“把”字句的常见句式:“把……看作”;“把……作为”;“把……叫做”等,在英语中可以找到一致的对应表达如:“regard…as”;“consider…as”;“look upon…as”等,例如:

2.我们将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

We will continue to take development as our top priority,stick to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transform the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at a faster pace,deepen reformand opening-up,and ensure and improve people's well-being.

3.我们准备再用十五年时间,把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到40000亿美元左右,人均提高到3000美元左右,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We intend to bring our GDP up to around $4 trillion andper-capita GDP to around $3,000 within next 15 years sothat we will be able to further develop the economy,improvedemocracy,advance science and education,enrich culture,foster greater social harmony and upgrade the texture of life forthe people.

在第三个例句中,SVOC句式中,C对应的是介词短语“up to”没有实际词汇意义。当然在SVOC句式中,C也可以是形容词,表示施动者行为下的受动者的状态,例如:“把×××变得”,“把×××弄得”,“把×××装扮”等,这些表达中的动词并没有给出受动者的状态,此时需在该句式后加上形容词如“好”,“漂亮”等形容词,作为宾语的补足语,例如:

4.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劳作,把古城南京装扮得面貌一新。

The citizens of Nanjing have been working hard to give thisage-old city town a new appearance.

同时,“把”字句也包括常见句型“A+把+B+C+着/了”,表示动作的完成,这类“把”字句可以套用英文句法结构:“have/get…done”例如:

5.我们把任务完成了。

We have finished the task./ We had our task done.

此外,“把”字句的谓语动词,也常伴有名词性质的补语,如:“我们的目标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中“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为典型的名词性质的补语,对应此句式的英文结构为“NP1+V+NP2+into+NP3”,其该句的译文对应为:“Our goalis to realize modernization by large and turn China into a strongprosperous,democratic and culturally-advanced socialist countryby the centennial birthda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上一篇:在银企对接会上的发言下一篇:去电子厂的实习内容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