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汇报

2024-12-19

经济开发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汇报(精选7篇)

经济开发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汇报 篇1

经济开发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

况汇报

经济开发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汇报

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顺利完成市人民政府于2月与区管委会签订的《萍乡经济开发区“十一五”水污染物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切实做好开发区“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工作,根据我区实际情况通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区减排工作的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目标

二氧化硫

按照市人民政府与区管委会签订的《责任书》要求,我区 so2排放总量控制在600吨以内。我区区本级企业环统排放总量为85吨,区本级企业环统排放总量为251吨,区本级企业环统排放总量为333吨。

我区今年工业新增量为吨,市政府给我区的削减任务为100吨。

化学需氧量

按照市人民政府与区管委会签订的《责任书》要求,cod排放总量控制在700吨以内。、工业cod排放量都未列入环境统计,区本级工业环统排放量为53吨。

我区今年工业新增量为10吨,市政府给我区下达的削减任务为20吨。

二、取得成效

完成了江西省东润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萍乡市丰达电子陶瓷有限公司、萍乡市光华冶化填料有限公司、萍乡市新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萍乡市化工填料厂、萍乡市庞泰化工填料有限公司、萍乡市永顺陶瓷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萍乡市华强瓷厂8家燃煤陶瓷企业的清洁能源改造,拆除了倒焰窑18座。经国家认定,完成so2减排量吨。

1、非电行业二氧化硫减排项目

结构调整减排项目

①关停萍乡市福达涂布纸业有限公司,拆除了该公司2蒸吨的燃煤锅炉1台,减排二氧化硫17吨。

②拆除江西青山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蒸吨的燃煤锅炉1台,减排二氧化硫吨。

③拆除萍乡市圣峰填料有限公司2蒸吨的燃煤锅炉1台,减排二氧化硫吨。

④拆除萍乡市佳瑞环保有限公司90m3燃煤窑炉2座,减排二氧化硫吨。

⑤拆除萍乡市溢香食品有限公司2蒸吨的燃煤锅炉1台,减排二氧化硫吨。

工程减排项目

完成萍乡市富雄食品加工厂锅炉煤改柴的改造,减排二氧化硫吨。

我区二氧化硫累计削减量为吨,超额完

成全年任务的%。

2、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

通过关停萍乡市福达涂布纸业有限公司,减排化学需氧量32吨,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的60%。

三、主要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我区成立了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领导机构,成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减排工作的指导监督,及时研究和解决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减排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落实到位。

落实减排责任

建立层层落实的减排目标责任制,与全区工业企业签订减排目标责任状,将减排目标分解到单位,责任落实到个人。对有减排任务的工业企业要求限期整改,未能在限期内完成整改的企业坚决关停。

强化减排措施

1、加强管理,健全体系。建立政府引

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攻坚战、持久战。建立好减排项目台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增强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加强整治,严把入口。严把新建项目审批关,清理新开工项目,严查环评违法行为,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未履行相关程序而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责令停止建设,依法予以查处。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工业企业。

3、加大投入,推进改革。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清洁能源改造工程建设,减少全区污染物排放量。

4、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加强业务人员的专业与素质培训,认真学习钻研相关技术规范,制定科学的减排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落实减排项目。

四、存在问题

1、随着我区gdp的增长,新增项目的增多,导致新增主要污染物的大量增加,减排量越来越大,减排工作形势日益严峻。

2、减排资金投入大,企业要在短时间筹备资金难度较大。

3、减排项目建设后会增加企业运行成本。

4、目前有些减排项目在技术上存在没有成熟、可靠的技术。

五、今后工作打算

今后我们将对新建项目,以是否有总量指标为项目审批前置条件。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禁止超总量或无证排污。对环境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限制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污染严重的企业申请贷款和项目资金补助,全面促进污染减排工作。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安排部署,打好节能减排这场“硬仗”,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经济开发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汇报 篇2

环境保护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统计局、监察部近日联合完成了2010年度及“十一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五大电力集团公司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的考核工作。结果表明, 国家确定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但也发现个别企业问题严重, 决定实行挂牌督办和进行处罚。

2010年, 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238.1万吨, 比2009年下降3.09%;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185.1万吨, 比2009年下降1.32%。与2005年相比,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2.45%和14.29%, 均超额完成10%的减排任务。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和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五大电力集团公司都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下达的总量控制任务 (结果详见附表一、二) 。

经济开发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汇报 篇3

关键词:总量减排;环境统计;二氧化硫

中图分类号:X-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4-0160-02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节能减排这项约束性指标,地方政府把节能减排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相继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节能减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完成上级政府下发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目标和减排任务,其中环保部门主要负责污染减排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委《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和第50号《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水泥立窑生产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而控制水泥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是实现二氧化硫总量减排的关键,立窑水泥生产线被政策性关停。下面就关停水泥厂简述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与环境统计之间的联系。

1环境统计中二氧化硫污染物的计算方法

1.1用排放系数法计算水泥行业二氧化硫污染物

以华辉水泥有限公司2008年的数据为例,计算二氧化硫排放量,2008年环境统计报表中水泥产量为12.87万t。

(1)工业废气排放量(万标m3)

=水泥产量(t)×5 605÷10 000

=12.87×5 605÷10 000=72 136万标m3

(2)二氧化硫排放量(kg)=水泥产量(t)×2

=12.87×10 000×2=257 000 kg=257 t

1.2实际监测法计算水泥行业二氧化硫污染物

2008年第一季度华辉水泥有限公司监测报告2#立窑烟气排放量平均值为2 529 1m3/h,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值为7.46 kg/h,第二季度华辉水泥有限公司监测报告2#立窑烟气排放量平均值为21 485 Nm3/h,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值为6.27 kg/h,两季度2#立窑烟气排放量平均值为23 388 Nm3/h,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值为6.865 kg/h,华辉水泥有限公司2008年工作时间为3 900 h。

(1)工业废气排放量(万标m3)=23 388×3 900÷10 000=9 121。

(2)二氧化硫排放量(kg)=6.865×3 900=26 774 kg=27 t。

1.3产排污系数法计算水泥行业二氧化硫污染物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第七分册3111水泥制造业产排污系数表续3,产品名称为水泥,原料名称为钙、硅铝铁质原料,工艺名称为立窑,规模等级为≥10万t ——水泥/年,末端治理技术名称为直排,全硫含量少于1的情况下,窑炉的工业废气量的排污系数为2 644 m3/t ——熟料,二氧化硫的排污系数为0.234 kg/t ——熟料,华辉水泥有限公司2008年环境统计水泥产量为12.87万t。

(1)工业废气排放量(m3)=12.87×10 000×2644=34 028万m3

(2)二氧化硫排放量(kg)=12.87×10 000×0.234=34 028=30 116 kg=30 t。

对比以上三种计算方法,华辉水泥有限公司同一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存在较大的差别,实际监测法和产排污系数两种方法计算出的二氧化硫结果较接近,用排放系数法计算出的结果相差较大。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2001年9月编写的《环境统计报表填报指南》的要求,以上三种方法都属于“三废”排放统计计算的基本方法,作为基层统计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但应遵循使用经环保局监测站认定的监测数据计算得出的排污数据,须再与使用排放系数法计算得出的排污数据对照验证,如与排放系数法计算结果偏大,应以排放系数法计算结果为依据进行调整,尤其是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计算一定要以排放系数法计算结果验证。

2总量减排中二氧化硫新增削减量的核算

作为一间结构减排的企业,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由基础性准备工作、数据核查验证工作、总量审核工作三部份组成。也就是说,我们基层环保部门在完成了该企业的取缔关停文件、供电部门下发的停电通知或出具的断电证明,关停照片等相关验证文件及用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后,环保部各督查中心根据上报的资料,抽查验证该企业关停和二氧化硫新增削减量计算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并将经审核认定后的核算结果及其主要参数的取值依据等上报国家环保部。根据国家环保部制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中二氧化硫总量减排量的核算中规定结构调整新增二氧化硫削减量的核算原则中有“纳入上年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按环境统计排放量核算新增削减量,没有纳入上年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按排污系数法核算新增削减量”。以本辖区的高要市华辉水泥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2008年8月31日关闭,其2005年—2008年环境统计SO2排放量分别为512 t、327 t、377 t、257 t,4年的环境统计数据都是采用排放系数法进行统计。2007年水泥产量为18.86万t,2008年水泥产量为12.87万t,按照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中的公式(3-34)核算,2008年我市上报SO2减排量=(G上年-G当年)/G上年×E上年=(18.86-12.87)/18.86×377=120 t,国家环保部核查组核算减排量是以产排污系数计算,只认可减排39 t。

3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减排与环境统计的关系

各地“十一五”期间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管理,排放基数按2005年环境统计结果确定,并综合考虑各地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水平和削减能力,也就是说,总量减排与环境统计是密切相关的,环境统计数据库是核算的基础,作为最基层的总量减排任务的制定是以环境统计为依据,国家环保部对于关停立窑水泥企业新增削减量按产量排污系数法及企业环境统计排放量进行折算。在2008年所属地区结构减排的立窑企业中,有60%的企业减排量的核算是重新以产排污系数来计算,40%的企业减排量的核算认可了环境统计的数据,核查组的核算说明中一部分因环统异常,用产排污系数计算,一部分经过资料核查,予以确认。鉴于国家政策,被关停的水泥企业既要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又须面对生存和债务偿还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政府方面要承受较大的税收损失,上级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市政府和企业以环境保护为重,下大决心关停了落后的水泥企业。对于减排企业的排污量,按照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的要求,不同的核查组有不同的核查结果,但基层的减排任务的制定是以环境统计为依据的,但减排结果又以其他不同方法进行计算,地方关停了计划中的所有落后产能企业,最终还是无法完成减排任务。值得探讨的问题是,能否统一用一个标准,比如直接用关停水泥的生产能力来核算该企业的减排量,这样都是在同一平台上的。另外,最重要的是改进统计方法,完善统计制度,着力做好污染源排污数据的统一采集、统一核定、统一公布。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2001年9月编写的《环境统计报表填报指南》

2 国家环保部制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

3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第七分册

During the Period of “11th Five-Year Plan”,Total amount of Main Pollutant

Reduces and Arranges the Relation Counted with the Environment

Peng Lili

Abstract: Through compare with vertical kiln environment of an enterprise that area under one’s jurisdiction close down this result of calculation and total amount, sulfur dioxide of emission is it arrange sulfur dioxide new result that increment checks and calculates to reduce in counting, sketch the total amount and reduce and arrange the close relation counted with the environment.

经济开发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汇报 篇4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实现“十一五”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按照《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冀政〔2007〕82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冀政〔2008〕11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是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省政府对各设区市政府“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各设区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以各设区市政府制定并报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的辖区污染减排计划或省政府下发的污染减排文件为依据。

各设区市政府对所辖县(市、区)政府的考核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责任主体是各设区市政府。各设区市政府应依据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减排任务,制定本地的削减计划,并于当年2月15日前报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各设区市政府依照省政府发布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以及相关要求,负责建立本地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简称“三大体系”)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台账及减排档案,及时调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数据、主要减排措施进展情况以及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等信息。

第六条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内容:

(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依据国家制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监测办法、核查办法、核算细则以及我省制定的相关规定予以核定。

(二)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依据省政府与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核定。

(三)减排措施的落实及运行情况。依据污染治理设施试运行或竣工验收文件、关闭落后产能时间和当地政府减排管理措施、计划执行情况等有关材料和统计数据,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督查报告进行评定。

(四)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或实施方案制定情况和减排措施的调度情况。根据是否按要求制定污染减排计划、季度调度减排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评定。

(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机构的设立情况,“三大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依据各地有关“三大体系”建设、运行情况的正式文件和有关抽查复核情况进行评定。

(六)减排台账及减排档案建立与上报情况。依据国家和省相关规定,建立污染减排台账、档案以及上报情况进行核定。

第七条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包括减排核查和考核。减排核查结果参与考核。

减排核查分为日常督查和定期核查。日常督查重点督查工程治理减排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结构减排项目的实施情况、监督管理减排措施的落实效果;定期核查采用资料审核和现场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为半年核查和核查。

对在日常督察和核查中,对存在污染减排项目建设滞后,影响减排任务完成的地区,实行预警制度。

第八条对各设区市政府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的日常督查和定期核查工作由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

各设区市政府每半年对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分别于每年7月5日前和次年1月5日前向省政府报告半年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自查报告,并抄送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各设区市政府半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情况进行核查。

第九条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统计部门和监察部门,对各设区市政府上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进行考核。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采用现场核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国家对我省污染减排项目的核查、抽查结果自动纳入省对相应设区市的考核结果中。

2010考核中,未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的,直接定为未通过考核。

未通过考核的设区市政府应在1个月内向省政府作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并抄送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十条经省政府审定后的考核结果,交由组织部门,依照《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设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冀字〔2008〕5号)的规定,作为对各设区市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对通过考核的设区市,省环境保护、发展改革、财政部门优先加大对该市污染治理和环保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考核优秀的进行表彰奖励;对未通过考核的设区市,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暂停该地区所有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并撤销该市的环境保护或环境治理方面的荣誉称号,领导干部不得参加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

对未通过考核且整改不到位,未按国家、省要求建设必需的污染治理设施及采取有效措施减排的,或因工作不力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由监察部门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监察部环保总局令第10号)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对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情况的地方,省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第十二条各设区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数据需报经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统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程序审核确认后方可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评定采用量化计分方法,量化计分方法见附件。

第十四条污染减排考核结合省政府对各设区市环保目标考核进行。

经济开发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汇报 篇5

贵州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实施意见

(2012.8月29日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确保实现全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根据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环境保护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贵州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贵州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134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1]44号)以及省人民政府与各市(州)人民政府签订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以下简称《责任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本实施意见适用于对各市(州)人民政府以及纳入率先建设全面小康县的30个县(市、区)人民政府“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情况的考核。主要污染物是指国家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四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二、“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责任主体是各市、县政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污染减排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下一级政府,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并将其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项目和资金,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三、各市(州)人民政府根据《责任书》,按照总量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减排目标和计划,减排目标经省环境保护厅技术审定、当地政府批准后作为考核依据,每年进行考核。

四、各市(州)要把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纳入经济形势分析,及时掌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数据,根据总量预算和减排计划调度主要减排措施进展情况以及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不断完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做好分析测算,实施预警调控,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台账。

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内容:减排目标完成情况、重点减排工程项目落实情况、减排管理情况和减排“三大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一)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依据国家核算结果以及省减排考核办法等相关规定予以核定。

(二)重点减排项目落实情况。依据污染治理设施试运行或环保验收文件、关闭落后产能时间和减排管理措施、计划执行情况等有关材料和统计数据,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督查报告进行评定。

(三)减排管理情况。依据减排计划或实施方案制定情况和日常信息数据的调度情况、制订总量预算和减排计划或实施方案情况、是否及时准确上报减排信息资料、“三表一档”的执行情况、减排设施监督检查工作情况、排污许可证持证管理情况及对所属建设全面小康县(市、区)减排工作管理情况进行评定。

(四)减排“三大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依据各地有关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建设、运行情况的正式文件和有关抽查复核情况进行评定。

六、考核分值与计分办法。减排目标完成情况40分,重点减排项目落实情况30分,减排管理情况10分,减排“三大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20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90分及以上)、良好(80分及以上,90分以下)、合格(60分及以上,80分以下)、不合格(60分以下)。计分办法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评分办法》。

七、对各市(州)人民政府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由省政府督查室会同相关部门每季度进行督查。各市(州)人民政府于每年6月25日、12月25日前将半年、本行政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的自查报告和工作总结报省人民政府,并抄送省环保厅。

八、省环保厅会同相关部门,对各市(州)人民政府半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进行考核。在国家环保部审定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数据后,于每年8月底、次年3月底前将全省考核结果报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确认后向社会公告。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采用资料审核和现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依据《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评分办法》进行综合评价。

九、考核结果在报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后,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依照《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贵州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办法》及《贵州省节能减排工作行政问责办法》的规定,作为对各市(州)人民政府、建设全面小

康县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十、对考核结果为良好以上的,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和建设等部门优先加大对该地区污染治理和环保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并结合全省节能减排表彰活动进行表彰奖励。

十一、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由省政府通报批评,省环保厅暂停该地区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按照未完成指标数加倍扣减区域建设项目新增总量配额,减少对该地区污染治理和环保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撤消省授予该地区的环境保护或环境治理方面的荣誉称号,并由省政府按照《贵州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办法》、《贵州省节能减排工作行政问责办法》实施问责和“一票否决”。

十二、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市(州)政府应在30天内向省政府作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对未通过考核且整改不到位或因工作不力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重大社会影响的,监察部门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监察部、环保总局令第10号),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十三、各市(州)人民政府需报经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统计等部门审核确认后,方可向社会公布本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数据。

十四、对建设全面小康县的考核,在各市(州)先行考核的基础上,报省环保厅审定。

附件: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评分办法

一、减排目标完成情况(40分)

考核当年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价办法:经省环保厅审核、按照《“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计算并经国家总量减排核查核算认定的各市(州)四项主要污染物实际排放量与各自总量控制目标相比。高于总量控制目标的,每项扣20分,扣完为止。

计算公式:

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得分= MAX(40-高于总量控制目标数×20,0)

二、重点减排项目落实情况(一票否决或20分)

(一)列入国家目标责任书计划减排项目完成情况(一票否决)

考核国家与省政府签订的减排目标责任书中需当年完成项目的完成情况。

评价办法:实行“一票否决”。即存在被国家核查认定并通报的任一不能按时间完成的国家责任书减排项目,则当年考核结果为不合格。

(二)省政府目标责任书的计划减排项目完成情况(10分)考核除纳入国家目标责任书的减排项目外,省政府与各市(州)签订的减排目标责任书中需当年完成的项目和当年减排计划中确定的重点减排工程项目的完成情况,共记10分。

评价办法:按时完成的纳入省市责任书或计划的项目占应完成项目比重。

计算公式:

省级计划减排项目完成情况得分=按时完成的省级减排项目

数/应完成项目总数×10

(三)重点减排项目运行情况(10分)

1、考核重点减排项目稳定达标运行情况。占5分。

评价办法:根据减排年终核查、半年核查、联合西南环保督查中心日常督查、省政府组织的专项督查情况确定。被通报存在问题的项目每个每次扣减0.5分,扣完为止。

计算公式:

重点减排项目运行情况得分= MAX(5-被通报项目问题数×0.5,0)

2、按计划预算指标实现消减的情况。占5分。

评价办法:实际完成的消减量占计划预算消减量的比重。计算公式:

按计划预算指标实现消减的情况得分=实际完成的消减量/计划预算消减量×5

三、减排管理情况(20分)

(一)减排目标责任书、计划、预算及责任落实情况(5分)

1、减排目标责任书、计划、预算逐级分解下达情况。占3分。

评价办法:减排目标责任书分解下达,得1分;当地政府制定、通过省环保厅审核计划,得1分;执行预算制度的,得1分,未分解预算计划的,扣2分。

计算公式:

减排目标责任书、计划、预算逐级分解下达情况得分= MAX(IF(是否减排目标责任书分解下达,1,0)+ IF(是否当地政府制定、通过省环保厅审核计划,1,0)+ IF(是否执行预算制度的,1,-2),0)

2、有关部门减排责任落实情况。占2分。评价办法:减排责任未落实的,不得分。计算公式:

有关部门减排责任落实情况的得分=IF(是否有存在减排责任未落实情况,0,2)

(二)减排政策落实情况(5分)

1、重点减排项目、污水垃圾处理运行经费保障(污水垃圾收费,运行经费政府补贴等)。占2分。

评价办法:出现重点减排项目、污水垃圾处理运行经费不能按时到位情况,导致项目运行不正常的,不得分。

计算公式:

重点减排项目、污水垃圾处理运行经费保障得分= IF(重点减排项目、污水垃圾处理运行经费不按时到位,0,2)

2、建设项目总量核定制度执行情况。占2分。评价办法:执行总量核定制度的项目数占审批项目总数的比例。超过当年新建项目总量预算审批的,扣2分。

计算公式:

建设项目总量核定制度执行情况得分=执行总量核定制度的项目数/审批项目总数×2+ IF(是否超过当年新建项目总量预算审批,-2,0)

3、排污许可证制度执行情况。占1分。

评价办法:出现排污许可证制度执行不到位,超排污许可证排污的,一次扣0.5分,扣完为止。

计算公式:

排污许可证制度执行情况得分= MAX(1-超许可证排污次数×0.5,0)

(三)减排工作执行情况(10分)

1、日常减排工作报表、材料报送规范、及时情况。占4分。评价办法:实际报送的减排预算表、减排月调度预算表,减排设施监测季度表数占按要求报送的报表数的比重。

计算公式:

日常减排工作报表、材料报送规范、及时情况得分=实际报

送的减排预算表、减排月调度预算表,减排设施监测季度表数/要求报送的报表数×4

2、减排组织机构及工作经费保障。占1分。

评价办法:没有减排组织机构及工作经费保障,不得分。计算公式:

减排组织机构及工作经费保障得分= IF(是否存在没有机构及经费情况,0,1)

3、减排调度协调机制运行情况。占1分。

评价办法:减排调度协调机制未建立或运行不畅,不得分。计算公式:

减排调度协调机制运行情况得分=IF(是否减排调度协调机制未建立或运行不畅,0,1)

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台账建立情况,占1分。

评价办法: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台账不完整、不规范,不得分。

计算公式: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台账建立情况得分=IF(台账不完整,0,1)

5、半年和年终上报的减排项目材料准备情况、项目认可情况、削减量认定情况。占3分。

评价办法:按时报送半年和减排工作报告的,得1分;半年、项目档案准备规范,得2分;项目档案不符合要求的,每个扣0.5分,扣完为止。

计算公式:

半年和年终上报的减排项目材料准备情况、项目认定情况、削减量认定情况得分= MAX(IF(是否按时报送半年和减排工作报告,1,0)+ IF(是否半年、项目档案准备规范,2,0)-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档案数×0.5,0)

四、减排“三大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20分)

(一)统计体系(3分)

1、污染减排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占1.5分。

评价办法:污染减排统计制度的执行不力,没有按时报送环统报表的,不得分。

计算公式:

污染减排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得分= IF(是否执行不力、没有按时报送,0,1.5)

2、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占1.5分

评价办法:环境统计数据出现错误,数据明显与实际排放量不符或与核算数据不一致的,一次扣0.5分,扣完为止。

计算公式:

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得分=MAX(1.5-环境统计数据出现错误的次数×0.5,0)

(二)监测体系(15分)

1、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计划制定及培训情况。占1分。评价办法:未制定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计划、未及时开展培训的,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

计算公式:

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计划制定及培训情况得分=MAX(1-未计划、未培训的次数×0.5,0)

2、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与验收情况。占2分。

评价办法:未及时开展动监控系统建设与验收的,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计算公式:

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与验收情况得分=MAX(2-未及时开展动监控系统建设与验收的次数×1,0)

3、自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情况。占2分。评价办法:实际正常自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台数占应正常传输台数比例。

计算公式:

自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情况的得分=实际正常自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台数/应正常传输台数×2

4、自动监控系统运行及数据有效性审核开展情况,占6分。评价办法:实际完成比对监测次数占应开展比对监测次数的比重,全部完成得3分;实际有效性审核工作合格率与90%的指标比较,占3分。

计算公式:

自动监控系统运行及数据有效性审核开展情况得分=实际完成比对监测次数/应开展比对监测次数×3+实际有效性审核工作合格率/0.9×3

5、自动监控系统应用情况。占2分

评价办法:没有应用自动监控系统数据的,不得分。计算公式:

自动监控系统应用情况得分=IF(是否没有应用自动监控系统数据,0,3)

6、能力经费保障情况等内容,占2分。评价办法:经费没有保障的,不得分。计算公式:

能力经费保障情况得分=IF(是否经费没有保障,0,2)

(三)考核体系(2分)

考核各市(州)对下级政府和市(州)有关部门进行严格考核奖惩情况。

评价办法:下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未完成目标又未进行考核的,不得分。

计算公式:

考核体系得分= IF(是否对下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未进行考核,0,2)

五、其他加减分事项

(一)、四项指标超额完成加分

评价办法:单指标超额完成的,按超出比例加分,最多加5分。

计算公式:

单指标超额完成加分= MIN((单项指标实际完成数-单项指标计划完成数)/单项指标计划完成数×10,5)

(二)、被国家环保部通报一次的,扣10分。

(三)、被国家环保部限批的,一票否决。

(四)、被省环保厅通报一次的,扣5分。

经济开发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汇报 篇6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火电厂主要污染物

总量减排考核办法(修改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控制火电厂主要污染物排放,确保实现集团公司火电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考核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二级机构、基层企业所有火电厂(含内部核算、全资、控股企业和委托集团公司管理的企业等,不包括境外企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情况的绩效管理和评价考核。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火电厂主要污染物,是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以下简称总量减排考核)遵循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简便易行的原则。坚持年度考核与日常监督相结合,通过日常监督保障结果目标的实现。

第二章 考核评价主要内容及标准

第四条 集团公司对各二级机构实施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满分100分):

(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按照国家有关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监测办法以及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的总量减排核算细则核定数据予以核定。

(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的建设运行情况。监督考核集团公司所有火电厂监测体系建设运行情况,环保部门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数据和集团公司环保实时监管系统数据核实各二级机构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和主要污染物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监督各单位生产管理环保统计系统建设运行情况,以集团公司日常环保监督情况和环保监督检查情况进行评定。

(三)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据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中重点项目建成投运情况、环保验收和性能验收文件、《总量减排项目完成工程建设工作确认书》,关闭落后产能时间等有关材料和统计数据进行评定。

第五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评价细则详见附件。

第三章 考核程序和方式

第六条 根据总量减排责任书要求及环保部批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计划(以下简称总量计划,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年度计划、重点减排项目年度计划和环保实时监测系统建设联网年度计划),结合各二级机构上报的区域年度总量计划,集团公司每年制定集团公司总量计划,并分解下达给各二级机构,作为总量减排考核的主要依据。二级机构是区域火电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责任主体,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总量计划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所属各基层企业。

第七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环保监督检查工作由集团公司科技环保部负责,会同集团公司火电产业部和水电与新能源产业部联合开展。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减排项目建设滞后、协调推动工作不力、减排设施建成后运行不正常等情况进行预警。监督检查结果作为集团公司核定和评价、考核减排工作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

第八条 总量减排考核采用年度考核的方式,由二级机构组织进行区域内所属火电厂的自查,集团公司组织进行公司系统重点单位的环保监督检查,每半年一次。集团公司科技环保部对各二级机构总量减排情况进行考核评分,提交集团公司绩效管理办公室。集团公司绩效管理办公室汇总考核评价结果,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第九条 总量减排考核工作范围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总量减排情况,年度考核一般在次年一季度完成。年度的考核评分由日常考核评价与年底考核评价组成。

第十条 总量减排考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未通过年度考核,考核得分按零计算:

(一)年度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总量减排目标有一项及以上未完成;

(二)重点减排项目有一项及以上未及时按目标责任书完成;

(三)监测体系建设运行情况未达到相关要求(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75%,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80%)。

第十一条 对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结合集团公司综合类表彰活动进行表彰奖励,并在国家评优中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推荐;在国家或地方获得表彰和奖励的单位,可由二级机构给予相关单位和人员一定奖励。

对考核结果为未通过的责任单位,在集团公司星级企业、先进企业等评定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相关二级机构应在1个月内向集团公司作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工作措施;撤消集团公司授予的环境保护或环境治理方面的荣誉称号,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

第十二条 对考核结果为未通过的和在总量减排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弄虚作假的直接责任人员,由集团公司监察部、人力资源部会同科技环保部,实行通报批评、约谈、诫勉谈话等。

对未通过且整改不到位或因工作不力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科技环保部会同政策与法律事务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经济开发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汇报 篇7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银川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暂行)》、《银川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暂行)》、《银川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暂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八年九月二十二日

银川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考核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和《自治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暂行)》,建立健全市污染减排工作责任制,确保实现“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确定的实施总量控制的两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国家另行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兴庆区、西夏区、金凤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各县(市)区政府)主要污染物总量完成情况的考核以及对列入银川市减排计划的重点排污企业减排项目实施情况的考核。

第四条 对完成污染减排目标并且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部门和个人,由银川市人民政府给予通报表彰;对没有完成污染减排目标和任务的,由银川市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并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第五条 银川市环保局会同银川市发改委、经委、统计局和监察局组成考核组,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上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银川市环保局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列入银川市减排计划的重点企业减排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

第六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采用现场核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二章 考核依据和内容

第七条 污染减排考核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2006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的通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自治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暂行)》、《银川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银川市“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第八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内容包括:

(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及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及自治区、银川市制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办法、监测办法和核查办法的相关规定予以核定;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依据银川市人民政府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的“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核定;

(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监测、考核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依据各县(市)区有关减排指标、监测、考核体系三大体系建设、运行情况的正式文件和有关抽查复核情况进行评定;

(三)各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据污染治理设施竣工验收文件、关闭落后产能时间和各县(市)区政府减排计划、减排管理措施、计划执行情况等有关材料和统计数据、相关证明材料和现场检查结果进行评定;

(四)排污许可证持证情况及总量指标分解情况。要求所有排污单位都要依法申报排污量,按照核定的排污总量持证排污;

(五)脱硫工程落实情况。要求各辖区热电联产机组、综合利用电厂、燃煤集中供热等重点企业都必须建设脱硫工程,在线监测系统必须与环保部门联网并保持正常运行。认真落实拆除燃煤锅(茶)炉及煤改气改造工程;

(六)污水达标排放情况。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要同步进行,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1年后污水处理量不低于设计能力的75%,3年内不低于85%。要求重点排污企业必须完成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对超标排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以及污水处理达标率低的污水处理厂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治理;

(七)列入“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及减排计划的燃煤热电厂脱硫工程、造纸企业碱回收工程、污水处理厂等减排工程必须按期投入运行;

(八)加快产业机构调整工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按照节能减排工作和总量开展要求,落实全市行业废水、污染物排放强度标准,保证单位GDP能耗达到全市行业废水、污染物排放强度标准, 并逐年下降到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废水

序 号

企 业 名 称

按排放标准吨产品最高允许排放量(t/t产品)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0 二

造纸及纸制品业 60 三

食品制造业 150-250 四

医药制造业 750 五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1.5

化学需氧量

序号

企 业 名 称

标准吨产品排放量(t/t产品)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0.0015 二

造纸及纸制品业 0.009 三

食品制造业 0.03-0.075 四

医药制造业 0.135 五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 工业 0.00018

第三章 考核程序和办法

第九条 银川市人民政府按照《自治区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制定全市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和削减计划,并将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以目标责任书(文件通知)的形式下达给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银川市环保局按照《银川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重点排污企业上报的减排计划和减排工程项目,落实主要污染物削减项目,下达给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排污企业、单位,并与承担减排任务的企业、单位签订项目完成期限责任书。

第十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分解落实主要污染物削减指标,制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和削减计划,建立本地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及时调度和动态管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减排措施进展情况以及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档案和台帐。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的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方案和削减计划,应于当年1月5日前报银川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对列入银川市减排计划的重点减排项目进展情况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展减排工作情况,由银川市环保局核查督查,每季度一次。

第十二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学真实的原则,采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查、考核组现场核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于每年1月5日前将上一本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情况的自查报告报银川市人民政府,并抄送银川市环保局和银川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三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和环境质量变化指标为定量考核指标。

(一)主要污染物减排量,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主要污染物减排核算细则》核定;

(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察系数,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察系数核算办法(试行)》确定;

(三)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变化状况,依据银川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认定的数据评定。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按照上述规定,按时上报考核信息,及时准备考核资料。

第十四条 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污染减排工作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后,由银川市环保局负责形成考核报告,于次年5月底前报银川市人民政府,经银川市人民政府审核后向社会公告。

对列入银川市污染减排计划的重点排污企业减排项目实施情况考核后,由银川市环保局负责形成考核报告,于次年3月底前报银川市人民政府,并向社会公告。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视为未通过考核:

(一)未按照银川市人民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责任书以及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的“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完成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的;

(二)未在规定的时限内落实减排工程措施,未完成污染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项目等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的;

(三)未按照《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要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监测、统计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较差的;

(四)未认真履行环境监管职责,城镇污水处理厂、火电厂脱硫设施和造纸厂碱回收设施无故不运行和淘汰关闭企业死灰复燃的。

第十六条 未通过考核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在考核后1个月内向银川市人民政府做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工作措施,并抄送银川市环保局。

未按减排计划规定的期限完成减排项目的企业,应在考核后15天内向银川市环保局说明情况,提出限期完成措施,并抄送所在地区人民政府。

第四章 考核结果与奖惩

第十七条 各县(市)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结果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数据,需经银川市环保局会同发展改革部门、统计部门审核确认,并经银川市人民政府审定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方可向社会公告。

第十八条 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结果经银川市人民政府审定后,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依照《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规定,作为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第十九条 对列入银川市污染减排计划的重点企业减排项目实施情况考核结果经银川市环保局审定后,属于国资委管理的企业,交由国资委依照《自治区国资委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二十条 对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并通过考核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银川市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奖励,银川市环保局会同发展改革部门、经委、财政部门优先加大对该地区污染治理和环保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

第二十一条 对按期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并通过考核的企业,银川市人民政府予以通报表扬。

第二十二条 对考核结果为未通过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干部不得参加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该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向银川市人民政府做出书面检查,银川市人民政府撤销授予该地区的环境保护或环境治理方面的荣誉称号,限期整改。整改期间,银川市环保局暂停该地区所有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暂停安排中央及自治区、银川市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整改不到位或未按规定期限完成整改任务,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由监察部门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追究该地区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 对考核结果为未通过的企业,银川市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扶持资金、国债项目、铁路运输、差别电价等优惠政策支持。该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不得参加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银川市环保局暂停该企业和该企业所在集团所有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限期整改。

未按规定期限完成整改任务或因工作不力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银川市环保局按照《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向银行通报有关信息,暂停该企业所有信贷支持。

第五章 考核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四条 各县(市)区政府要确保上报和提供考核的材料、数据真实、可靠。对瞒报、谎报情况和数据的地区,银川市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取消该地区的考核成绩,并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对已获得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表彰奖励的,撤消表彰,追回奖金。

第二十五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把关不严或弄虚作假的,银川市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在考核工作中徇私舞弊的,由责任人员所在单位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银川市环保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银川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监测办法(暂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及《自治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暂行)》,加强全市污染源监督管理,规范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及质量管理工作,准确核定全市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十一五”期间全市重点污染源(指国控、省控、市控和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监测。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采用污染源自动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包括手工监测和实验室比对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掌握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和数量。

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名单每年调整一次,调整时间和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国控重点污染源名单由环境保护部公布,省控重点污染源名单由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公布,市控重点污染源名单由银川市环保局自行确定。

第二条 银川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及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银川市环保局组织市环境监测站对辖区内的国控、省控、市控以及各县(市)区控污染源进行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和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实验室比对工作。

第三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技术规定(暂行)》、《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质量管理规定(暂行)》、《污染源监测数据报告技术规定(暂行)》等3项技术规定要求进行。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共享使用,不重复监测。

(一)监测项目

二氧化硫(SO2)、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浓度及排放量、燃煤含硫量、废气排放量、废水排放量;调查企业监测时段的工况:产品、产量、用水量、耗煤量等。

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二氧化硫(SO2)、化学需氧量(COD)实验室比对,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SO2)、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废水排放量。

(二)监测频次

二氧化硫(SO2)对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SO2)的监测每季度一次。排气筒中废气污染物的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以连续1小时的采样获取平均值(或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并计算平均值);若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歇性排放,排放时间小于1小时,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在排放时段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并计算平均值);排放时间大于1小时,则应在排放时段内以连续1小时的采样获取平均值(或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并计算平均值)。

化学需氧量(COD)对污染源排放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监测每季度一次。生产周期大于24小时,且连续生产并排污,应进行大于该工艺过程实际需要小时数的过程监测;生产周期小于24小时,且连续生产并排污,应进行大于或等于24小时的过程监测;小于24小时且间歇、不连续生产和排污的,应进行从生产开始到生产结束的全过程监测。大于(或等于)24小时过程监测的采样频次为2小时一次,同步测量流量。小于24小时过程监测的采样每小时一次,同步测量流量。

燃煤含硫量 对燃煤含硫量进行每季度一次的监督性监测,燃煤含硫量监测与二氧化硫同步监测。

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实验室比对 银川市环境监测站对已安装的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应按要求和规范进行实验室比对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实验室比对每季度一次,必须与自动监测设备同步现场采样。

(三)监测分析方法

二氧化硫(SO2)可选择以下监测分析方法。化学法:碘量法自动滴定 碘量法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仪器法:定电位电解法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电导率法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化学需氧量(COD)可选择以下监测分析方法。化学法:重铬酸钾法;仪器法:库仑法快速COD法

燃煤含硫量 将煤堆分为等量的若干份,每份随机布设一个采样点位,每个点位分别采集等量的上层、中层和下层煤样,将采集的所有煤样混合均匀后,测量混合样的含硫量。采集表层燃料时,尽量除尽表层没有代表性的部分燃煤,再进行采样。

(四)监测要求

工况要求 在现场监测期间,应有专人负责对被测污染源工况进行监督,保证生产设备和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工况条件符合监测要求,排污单位人员和实施监测人员不得任意改变当时的运行工况。采样期间的工况应与平时的正常运行工况相同。工业炉窑测试在最大热负荷下进行,当炉窑达不到或超过设计能力时,也必须在最大生产能力的热负荷下测定,即在燃料耗量较大的稳定加温阶段进行;火电厂测试在机组设计运行负荷的75%以上进行。

采样点的设置 各排污单位应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加强排污口的规范化建设、搭建排污口监测工作平台、设置永久性监测孔(口),保证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工作的规范实施。

二氧化硫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按照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规定的要求执行;

COD采样点应设置在排污单位的总排口,若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为不同排放口时,应单独采样进行测定,以生活污水COD排放量与生产废水COD排放量之和作为排污单位COD排放量。

排污单位必须在采样点处设置明显标志。采样点的位置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排污口按《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15562.1)的要求设置。

第四条 银川市环保局具体负责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数据质量和排放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相关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制定本地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案;进行本地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数据质量评估,并报送自治区环境保护局。

第五条 各县(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组织环境监察机构加强对排污单位工况的现场检查、监控。

银川市环保局监督性监测结果和实验室比对监测结果与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检查、抽查监测结果不一致时,由自治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技术规范确认其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实验室比对监测结果表明同步的自动监测的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时,则从本次实验室比对监测时间上推至上次实验室比对监测之间的时段按自动监测系统数据缺失处理,数据缺失时段的排放量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核算。

第六条 国控重点污染源必须在2008年底前完成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和验收,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建设由排污单位和地方财政负责,验收由银川市环保局负责,数据监测由企业负责,日常运行由有资质的运营单位负责。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必须与自治区、银川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并直接传输上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七条 监测数据上报。银川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要建立完整的污染源基础信息档案,建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库(包括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经过有效性审核后的自动监测数据和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数据)。落实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污染源数据库的管理,在每季度的第三个月20日前,将全市污染源的监测数据报至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同时抄送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第八条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申报。各排污单位对污染物排放状况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每月初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并提供当月生产运行工况、主要产品产量等有关资料,建立污染源基础信息档案及污染源监测档案。

对于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的污染源,排污单位以自动监测数据为依据申报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对于未安装自动监测设备或没有联网的污染源,由排污单位提供具备资质的监测单位出具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监测数据,以此申报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对于无法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和不具备条件监测的污染源,排污单位应按环境统计方法计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并依此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

第九条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银川市环境监察支队、各县(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排污单位每月申报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进行核定,并将核定结果书面告知排污单位。

对安装自动监测设备的排污单位,监测设备必须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直接联网,实时传输数据,银川市环境监察支队、各县(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据此数据进行核定。

对未安装自动监测设备或自动监测设备没有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的污染源,银川市环境监察支队、各县(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依据每季度进行的污染源监督手工监测数据或环境统计方法核定排污单位的申报排放量。

第十条 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机构的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设施的建设,形成完整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保证直接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服务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费用、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实验室比对监测费用、补助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费用,保障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银川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统计办法(暂行)

为做好“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和核定工作,确保“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数据真实、准确、及时,为完成银川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奠定基础,依据国务院批转《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和《自治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暂行)》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污染物排放统计内容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两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

第二条 环境统计污染物排放量包括工业源和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COD和SO2排放量的考核是基于工业源和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的总和。

第三条 统计调查按照属地原则进行,即由各县(市)区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完成,银川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应及时反馈给各县(市)区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作为核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的依据。工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根据重点调查单位发表调查和非重点调查单位比率估算;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根据城镇常住人口数(或非农业人口数,以2005年口径为准)、燃料煤消耗量等社会统计数据测算。工业源和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审核、汇总后上报上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逐级审核、上报至自治区环境保护局。

二、污染物排放统计方法

第四条 工业源污染物排放量分重点调查单位污染物排放统计和非重点调查单位污染物排放统计两种。重点调查单位是指污染物排放总量占各市(以县级为基本单位)排污总量(指该市排污申报登记中全部工业企业的排污量,或者将上年环境统计数据库进行动态调整)85%以上的工业企业单位。以现行环境统计报表制度中已确定的重点调查单位为主。重点调查单位统计范围每年动态调整,剔除关停企业,纳入新增企业,不论试生产还是已通过验收,凡造成事实排污超过1个月以上的企业均应纳入统计范围。对当年关停企业按其当年实际排污天数计算排污量,以保证重点调查数据能够反映排污情况的总体趋势。

第五条 重点调查单位污染物排放量可采用监测数据法、物料衡算法和排污系数法进行统计。

监测数据法:重点调查单位原则上都应采用监测数据法计算排污量。凡安装自动在线监测设备(须由银川市环境监测站按照质量控制要求标定)并和自治区、银川市环保局联网的单位,采用实时监测数据。未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的,采用实测法计算全年排放量,监测频次一年不得少于四次。

物料衡算法:物料衡算法主要适用于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测算,测算公式如下: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量=燃料煤消费量×含硫率×0.8×2×(1-脱硫率)

排放系数法:排放系数法主要适用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造纸、金属冶炼、纺织等行业排污量的估算。

以上三种方法中优先使用监测数据法计算排放量。若无监测数据(或监测频次不足),可根据上述适用范围,火电厂选用物料衡算法,钢铁、化工、造纸、建材、有色金属、纺织等行业企业选用排放系数法。监测数据法计算所得的排放量数据必须与物料衡算法或排放系数法计算所得的排放量数据相互对照验证,对两种方法得出的排放量差距较大的,须分析原因。对无法解释的,按“取大数”的原则得到污染物的排放量数据。

第六条 非重点调查单位污染物排放量统计方法。以非重点调查单位的排污量作为估算的对比基数,采取“比率估算”的方法,即按重点调查单位总排污量变化的趋势(指与上年相比,排污量增加或减少的比率),等比或将比率略做调整,估算出非重点调查单位的污染物排放量或采用“总量估算”的方法,参照辖区内当年GDP或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费、人口增减等数据变化情况核定的排污总量,调整调查非重点调查单位的排污量。重点调查数据与非重点估算数据相加,为工业污染排放数据。

第七条 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统计方法。

生活源COD排放量=城镇常住人口数×城镇生活COD产生系数×365-城镇污水处理厂去除的生活COD

其中,城镇生活COD产生系数优先采用各地区的系数或实测数据,但须予以说明。若无符合本地实际排放情况的系数,统一采用我区核算的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产生系数65克/人·日。

生活源SO2排放量=生活及其它煤炭消费量×含硫率×0.8×0.2

第八条 重点源全部发表调查,环境统计数据由企业负责填报,各县(市)区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审核并要求企业改正其不正确数据,并重新填报。对于重点污染源数据,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建立数据会审制度,组成由本部门统计、污控、监督、监测、监察等部门组成的会审小组对重点污染源数据进行审核,对本级环境统计数据负责。上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下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审核。下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按照上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核结果认真复核重点调查单位报表填报数据,并重新评估非重点调查单位污染物排放量。

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制度

第九条 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制度以现行环境统计报表制度为基础,包括季报、半年报、年报和季监测比对制度。

季报:主要统计上季度主要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重点工业污染源基本情况、新增工业污染源情况、城市生活污染源治理情况、重点工业污染源监察情况,并对上季度主要污染物排放及治理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原因,于每季度末30号前必须上报银川市环保局。统计表见附表1~附表6。

半年报:主要统计上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重点工业污染源基本情况、新增工业污染源情况、城市生活污染源治理情况、重点工业污染源监察情况,并对上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及治理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原因,于每年6月30日之前必须上报银川市环保局,并由银川市环保局于7月5日前上报自治区环保局。统计表同季报,变化分析情况附页说明。

年报:主要统计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重点工业污染源基本情况、新增工业污染源情况、城市生活污染源治理情况、重点工业污染源监察情况,并对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及治理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原因。另外,按本办法要求进行核算,核算结果与核算主要参数一并上报。各地快报数据于本年12月30日前上报银川市环保局,经复核后,于3月5日前将年报数据上报自治区环保局相关处室。统计表见附表7~附表9,变化分析附页说明。

季监测比对:结合总量减排监测体系相关要求,各重点工业污染源每季度监测次数不得少于1次,并根据监测计算结果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统计数据进行比对校核,若差异较大需说明原因,随时上报。

四、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数据核算与校正

第十条 在排放强度法中使用GDP核算各地COD排放量时,用监测与监察系数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正;使用耗煤量核算各地SO2排放量时,用监察系数对SO2排放量计算结果进行校正。校正系数数据来源于环境监察系统、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第十一条 COD核算与校正

⑴ 核算方法:

工业COD排放量=上年工业COD排放量+新增工业COD排放量-新增工业COD削减量

其中:新增工业COD排放量=2005年排放强度×上年GDP×扣除低COD排放行业贡献率后的GDP增长率 2005年排放强度=2005年工业COD排放量/2005年GDP

扣除低COD排放行业贡献率后的GDP增长率=〔1-(低COD排放行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量/GDP的增量)〕×GDP增长率

上述增量和增长率均指当年与上年相比。

根据国家低COD排放行业调整原则,我区确定了7个低COD排放行业,包括电力业(火力发电)、黑色金属冶炼业(钢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建材)、有色金属冶炼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七个行业。各市以上述行业为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确定的低COD排放行业需经区环保局认可。

生活COD排放量=上年生活COD排放量+当年城镇人口增长的COD排放量-当年新增生活COD削减量

⑵校正方法:

在排放强度法中使用GDP核算COD排放量时,用监测与监察系数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正:

计算用GDP增长率=当年GDP增长率-监测与监察系数

监测与监察达标率=监测达标企业数/监测企业数×0.5+监察达标企业数/监察企业数×0.5

其中,监测与监察达标率为100%的,监测与监察系数取值为2%,90%及以上的取1.8%,80%及以上的取1.6%,70%及以上的取1.4%,60%及以上的取1.2%,50%及以上的取1.0%,低于50%的为0。

第十二条 SO2核算与校正

⑴ 核算方法:

SO2排放量=火电SO2排放量+非电SO2排放量

火电SO2排放量=上年火电SO2排放量+当年新增火电SO2排放量-当年新增火电SO2削减量

当年新增火电SO2排放量=当年新增电力煤耗量×含硫量×0.8×2×(1-脱硫率)。

非电SO2排放量=上年非电排放强度×(当年全社会耗煤量-当年电力煤耗量)-当年新增非电工业SO2削减量

上年非电排放强度=上年非电SO2排放量/(上年全社会耗煤量-上年电力煤耗量)

⑵校正方法: 在排放强度法中使用耗煤量核算SO2排放量时,用监察系数对SO2排放量计算结果进行校正:

各市SO2排放量=当年核算SO2排放量+Σ企业非正常排放量

企业非正常排放量=企业SO2产生量×脱硫效率×(1-监察系数)

发现被检查企业脱硫设施非正常运行一次,监察系数取0.8,非正常运行二次监察系数取0.5,超过两次非正常运行,监察系数取0。

脱硫设施非正常运行定义为生产设施运行期间脱硫设施因故未运行而没有向当地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时报告的、没有按照工艺要求使用脱硫剂的、使用旁路偷排手段等其他违法行为。

第十三条 环境质量比对校核

银川市环境监测站将利用全市大气监测系统、地表水水质监测的例行监测数据,对各县(市)区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各县(市)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和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逻辑校核。银川市环保局以此为依据,对各市总量减排统计数据和核算参数进行校核,以求正确掌握我市总量减排变化情况。

第十四条 核算说明

⑴核算资料。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耗煤量数据依据上年环境统计资料。上年GDP使用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当年GDP数据以各地区初步数为准。

⑵非农人口增长率:以各县(市)区初步数为准,没有初步数的以5%为依据测算。

⑶削减量核算:当年主要污染物新增削减量,以各县(市)区污染治理设施实际运行时间和削减量为依据测算。

①关停企业污染物减排量:以上年纳入环境统计的企业的排放量减去其当年实际排污量所得。

②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污染物削减量:上年纳入环境统计的企业新建污染治理设施通过调试期并连续稳定运行的,其去除量从通过调试期的第二个月算起,计算当年实际运行时间(扣除停运和非正常运行时间)及污染物削减量。

③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量:新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量的核算方法与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污染物削减核算方法相同。现有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量的,须说明情况,增加量以新建管网的验收报告为依据,核算时间以通过验收的第二个月算起。

④当年新增火电二氧化硫削减量:当年新增的火电脱硫设施、与区、市级环保部门联网的循环硫化床等脱硫措施、关停小火电机组,形成削减量。

⑤如果各市某一类行业工业增加值幅度较大,且该行业的排放强度与上一年整个工业污染源平均排放强度有较大差异,则可以单独测算此类行业的排放量,但须说明原因和依据。

五、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数据核算原则

第十五条 银川市环保局根据实际情况并按照自治区环境保护局最终核定的环境统计年报数据,对年报数据进行校核并及时上报数据库和统计分析报告。

第十六条 各县(市)区环保部门在上报快报数据时,需报送如下核算资料: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耗煤量数据依据上年环境统计资料。GDP、有关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城镇人口增长率使用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没有公布数据的,以各地统计部门初步数为准。以上初步数应与统计部门协商一致后再使用。没有初步数的以上年数据进行预测。

统计分析报告应包括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和采取的主要污染控制措施、各主要工业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变化情况(从关、停、并、转、治、管、迁七个方面分析主要污染物变化情况)及非重点污染物排放量计算说明、生活污染物计算说明。

第十七条 数据质量控制,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主要由《环境统计管理办法》、《环境统计技术规定》、《全国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办法》等系列文件组成。各县(市)区环保部门要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联审制度。数据上报前,要与当地统计、发展改革等部门组成联合会审小组,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和环境质量状况,联合对数据质量进行审核。

银川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逐级上报并经自治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最终核定后,由银川市环保、统计、发改等部门联合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未经自治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最终核定前,各县(市)区不得自行公布。

第十八条 建立完善污染减排工作台帐。各县(市)区要结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污总量控制及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削减量及工程项目台帐(包括企业用煤、用水,发电量、供热量、用煤含硫率等基础数据、环保设施运行台帐记录,环境监测报告和监察记录等),及时掌握老污染削减和新污染增加动态变化情况,对污染物总量实施动态管理。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银川市环保局负责解释。

上一篇:达芬奇素描作品赏析下一篇:我的教师生涯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