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精选7篇)
遵义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篇1
尊敬的王久玲副总经理,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市经贸委向王总一行莅临遵义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对南方电网公司多年来大力支持遵义工业经济发展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遵义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遵义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
(一)基本概况
近年来,我市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的要求,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立足市情,发挥优势,实施项目带动和名牌带动战略,着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规划建设“三六工程”,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水平,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发展速度加快。XX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75亿元,同比增长18%。二是经济效益趋好。规模工业销售收入375.46亿元,同比增长6.69%;利润61.76亿元,同比增长41.37%。三是产业结构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已调整为22.1:43.9:34,工业占gdp的比重达39.2%。烟、酒、电力、煤炭、食品、制药、有色、冶金、建材、化工等十大行业和产品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92.35%。四是科技含量提高。名牌战略工作在全省处于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14亿元。五是能源消耗降低。全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7.48%,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6%。六是对财政贡献突出。全市工业企业提供的税收已占同期财政总收入的85%以上。
2011年,围绕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夯实工业基础,增强发展活力,奋力实现工业经济总量新扩张、生产力布局新优化、发展内涵新提升,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今年1-5月,全市工业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南方电网公司大力支持下,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和战胜严重特大雪凝灾害,积极组织企业灾后重建和发展,工业经济扭转前两月负增长局面,实现两位数正增长。截止5月10日,随着遵义铝厂最后1台电解槽启动,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全面复产、达产,取得抗冰救灾的阶段性胜利。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82.3亿元,同比增长11.3%,高于全省增速3.5个百分点;销售收入161.33亿元,同比增长25.74%;利润37.03亿元,同比增长98.27%。
(二)产业结构
经过多年发展,遵义工业已形成传统优势产业、资源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等三大主导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主要包括“两烟一酒”、机电和化工行业,烟草加工业以遵义卷烟厂为代表;酒业以国酒茅台为龙头;机电工业以贵州江南航天集团061基地、天义厂、长征电器股份公司为代表;化工行业拥有赤天化、遵义碱厂等龙头企业。资源优势产业主要包括能源产业、冶金工业、有色工业。电力行业有遵义电厂、鸭溪电厂、习水电厂三家火电企业和乌江水电厂。冶金工业以遵义铁合金集团、贵州钢绳厂为代表,有色工业以遵义钛厂、遵义铝厂为龙头。特色产业主要包括绿色食品、农产品和现代中药,是遵义工业的新兴支柱产业。XX年,规模以上酒行业增加值57.79亿元,同比增长16.83%,占全市的32.94%;烟草行业增加值19.75亿元,同比增长13.21%,占全市的11.26%;电力行业增加值24.49亿元,同比增长2.41%,占全市的13.96%;冶金工业增加值11.31亿元,同比增长25.38%,占全市的6.45%;有色工业增加值19.52亿元,同比增长22.74%,占全市的11.13%;化工行业增加值10.04亿元,同比增长9.19%,占全市的5.7%。
遵义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篇2
1.基本概况。余庆工业园区县采取“一园三区”的规划, 以位于县境中部两条省道交汇处的龙溪镇10平方公里的工业聚集区为主, 以县城所在地5平方公里的白泥产业园区和 (乌) 江北门松烟的5平方公里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为补充, 形成了“聚集成熟企业, 培育新兴产业, 扶持返乡创业”的“一园三区”发展格局, 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
目前余庆县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2亿元, 引进企业30家, 投产企业12家, 在建企业18家, 园区内涵盖农产品深加工、鞋业、电子、饲料加工、木材加工、烟花爆竹等行业。投产企业实现产值1.5亿元, 实现税收1100万元, 就地就近转移剩余劳动力近2000人。
2.园区产业结构。其中龙溪工业聚集区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高科技企业为主, 松烟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主要以小微企业为主, 白泥产业园主要以农产品加工以及花卉产业为主。其中松烟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已入驻园区创办企业的有7家。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家具、棉纺等行业。龙溪工业园区, 已入园创办的企业已有18家, 其中15家已建成投产。涵盖农产品深加工、鞋业、电子、饲料加工、木材加工、烟花爆竹等行业。白泥产业园区目前还处于建设之中, 尚未有企业实际投产。
从以上三个园区的建设情况, 我们可以看出, 园区内有影响企业的数量少, 多以小微型企业为主, 产业层次还不高, 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的传统加工企业 (产业) , 园区的产业结构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还不强。园区进驻的企业由于建区条件和基础不同, 发展的规模、水平极不平衡。
二、余庆县工业园区发展的推动与制约因素
1.推动因素。 (1) 自身因素。首先是劳动力优势, 余庆劳动力资源丰富, 且相对其他地区廉价, 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次是社会网络关系, 当地政府牢固树立了“输出劳动力, 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 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 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 (2) 发展机遇因素。首先是国际性产业转移和沿海产业转移, 余庆县劳动力优势明显, 应该在产业转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 以及在“国发二号”文件的背景下,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各地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创新型政策。
2.制约因素。 (1) 地区竞争加剧。近年来,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地方政府为追求本地经济增长, 盲目建设工业园区, 往往造成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浪费资源。 (2) 地形、地势不便于开发, 开发成本高。复杂的地形、地势条件使得本县规划工作难度大, 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 (3) 经济社会管理专业人才欠缺。工业人才缺乏。企业家队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工人才比较匮乏。 (4) 交通设施不发达。交通不发达, 余庆境内没有铁路, 缺少与省内外经济联系的高速公路通道, 县城内的陆路交通主干线等级和通达能力也需要提升。 (5) 资源贫乏。余庆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 缺少一些可以开展大型工业产业的矿物质资源。 (6) 土地与资金问题。工业用地指标不足、审批困难;在征地过程中与农民难以达成一致。企业融资难, 融资渠道单一、贷款难、担保难。
余庆县工业园区的发展困境
通过我们的实地调研和分析, 结合余庆县发展中的推动与制约因素, 得出余庆县工业园区目前的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 园区规划不尽合理
余庆县采取“一园三区”的总体规划, 建设规划方面采取的是三点同时开花的策略, 余庆县工业底子薄弱, 资金欠缺, 导致现在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不尽人意, 除龙溪工业聚集区以外, 其他两园均未实际投产, 相反还在基础设施上花费大量闲置资金。
(二) 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工业园区建设融资渠道单一, 资金缺口较大。另外, 入园企业由于先期资金投入大、不能利用土地使用权获得抵押贷款等因素, 也普遍存在资金问题。最后, 由于是政府主导, 导致民间资本很难融入当地工业园区的建设。这些问题, 成为制约余庆县工业园区建设的瓶颈因素。
(三) 园区产业链未形成
工业园区内以主导产业为纽带的产业关系链还没有形成, 并没有优先投入一批主导的产业或企业, 以带来经济上的增长极效应。
余庆县在建设工业园区过程中, 并没有依据产业分工原则与产业关联效应来建立, 只重视引进企业的数量和招商的资金量大小, 而不关心进入园区的企业的产业关联度, 因而导致园区内企业不能形成产业集群网络。大多数企业还是停留在简单扩大规模的阶段, 园区内同一行业的企业数量少, 园区内部企业之间和其他园区之间缺乏合作和沟通。企业的学习与创新不够普及, 企业竞争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信息、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流动缺乏内在动力, 创新主体之间缺乏竞争与合作的动力机制, 无法形成以竞争与协作为核心、以创新和提高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从总体上来讲, 余庆县工业园区内企业之间缺乏必然的产业联系。
三、建议与小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 要切实做大做好余庆县工业园区, 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在思想观念上取得突破。尤其是干部, 一定要树立一种服务、让利、辨别意识。
二是要扫清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建立新的园区管理体制, 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
三是在项目用地、资金、人才上取得突破。
四是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发展农产品特色加工业。
总之, 制约余庆县工业园区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交通和人才为其最大的制约因素。余庆县工业园区的发展本身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工业园区发展水平和质量还很低下。工业经济还没有处于综合经济的主导地位, 落后于其他经济类型。因此, 余庆县工业园区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余庆总体工业经济、余庆综合经济的比重太轻, 没有足够的能量推动余庆县经济的发展, 没有发挥出工业园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吉文.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工业园初探[J].现代管理科学2005 (10)
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篇3
一、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为2009年一季度以来最低增速),增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同比回落3.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3月份比上月增长0.25%。
制造业生产增速明显放缓。分三大门类看,一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增速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2%,同比减缓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3%,增速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
出口形势低迷。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9%,增速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机械、电子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速同比加快;轻工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速同比放缓,纺织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另据海关统计,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额9042亿美元,同比下降6.3%,降幅同比扩大5.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4.7%(去年同期同比下降3.4%);进口下降17.6%(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6%)。3月份,出口、进口同比分别下降15%和12.7%。
结构调整早、转型升级快的地区生产相对平稳,但东北、西北一些省份增速回落幅度较大。一季度,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7.7%和7.7%,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工业大省江苏、山东、广东分别增长8.2%、7.5%和7.4%。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等地保持较快增长,但东北和西北地区受产业结构偏重影响,生产形势严峻。
产销衔接总体正常。一季度,产销率为97.2%,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增速继续放缓。一季度,工业投资3.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同比回落4.3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1438亿元,下降4.1%;制造业投资2.6万亿元,增长10.4%,增速同比回落4.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3413亿元,增长21.4%。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投资同比分别下降5.4%、1.7%和1%。
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37个月负增长。受市场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影响,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5.9%,已连续38个月负增长;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1%,自去年11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负增长。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6%。
企业效益状况不容乐观。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1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增幅同比回落5.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7452亿元,同比下降4.2%(去年同期为增长9.4%)。效益下滑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采掘业和几个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石油行业(包括开采和加工)因油价大幅下跌等原因,减少的利润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减少额的2.2倍;煤炭行业因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减少的利润占工业利润减少额的比重超过四成。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9%,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达到85.55元,同比上涨0.37元。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应收帐款同比分别增长8.5%和10.8%,增幅分别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速5.6个和7.9个百分点。
二、主要工业行业运行情况
(一)原材料工业
一季度,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增速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
冶金:一季度,冶金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增速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粗钢产量2亿吨,同比下降1.7%。
钢材出口量快速增长,进口量同比下降。一季度,出口钢材2578万吨,同比增长40.7%,增速同比提高13.7个百分点;出口均价653美元/吨,同比下跌17.7%。进口钢材323万吨,同比下降10%(上年同期为增长11.3%);进口均价1200美元/吨,同比下跌3%。
铁矿砂进口量明显回落,价格大幅下跌。一季度,铁矿砂进口2.27亿吨,同比增长2.4%,增速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进口均价69.7美元/吨,同比下跌45.1%。3月份,铁矿砂进口同比由1-2月下降0.9%转为增长9%。
钢材价格低位小幅波动。据钢铁工业协会统计,3月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75.43,比上月末上升0.37点,比年初下跌7.66点,同比下跌21.4点。
冶金行业盈利水平下降。1—2月,冶金行业实现利润90.4亿元,同比下降45.1%,降幅同比扩大20.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0.83%,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有色:一季度,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增速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1217万吨,增长7.7%,增速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铜材产量为380万吨,同比增长2.1%,增速同比减缓11.1个百分点;铝材产量1137万吨,同比增长16%,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
铜材进口量价齐跌,铝材出口量增价跌。一季度,进口未锻轧的铜及铜材110万吨,同比下降17.1%(上年同期为增长37.8%);进口均价为6525美元/吨,同比下跌13.3%。出口未锻轧铝及铝材121万吨,同比增长43.4%,增速同比提高35.5个百分点;出口均价2948美元/吨,同比下跌7.9%。
铜价震荡上行,锌价、铅价下跌。3月份,长江现货市场铜和铝现货月度均价分别为42722元/吨和12936元/吨,分别比上月末提高1300元和2元,铅和锌现货月度均价分别为12345元/吨和15828元/吨,分别比上月末下降195元和337元。
有色压延加工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1—2月,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利润206亿元,同比增长1.8%(去年同期为下降11.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2.76%,同比提高0.01个百分点。其中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12.5%。
建材:一季度,建材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增速同比回落3个百分点。水泥产量4.3亿吨,同比下降3.4%(去年同期为增长4%);平板玻璃产量1.9亿重量箱,同比下降6%(去年同期为增长1.7%)。
水泥价格再创新低,平板玻璃价格继续回落。3月份国内水泥价格延续下行趋势,3月末,全国省会城市强度42.5级散装水泥平均价格为305.2元/吨,比上月末下降7元。据建材联合会统计,3月份,重点建材企业水泥月均出厂价328.69元/吨,比上月下跌7.97元/吨;平板玻璃月均出厂价56.19元/吨,比上月下跌0.3元/吨。
建材行业利润增幅明显回落,其中平板玻璃行业出现净亏损。1—2月,建材行业实现利润519亿元,同比增长5.6%,增幅同比回落29.1个百分点。其中,水泥制造业实现利润0.8亿元,同比下降97.4%;平板玻璃制造业净亏损4.3亿元。
化工:一季度,化工行业增加值增长9.1%,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烧碱产量756万吨,同比下降1.2%(去年同期为增长12%);纯碱产量650万吨,增长2%;化肥产量1731万吨,同比增长5.8%。
受油价影响,化工行业价格总水平大幅下降,近期出现触底迹象。一季度,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6.8%,其中3月份下降6.5%。3月份以来部分化工产品价格环比回升。当月,尿素均价为1670元/吨,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6.4%;磷酸二铵均价为2920元/吨,环比上涨1.7%,同比上涨10.6%。天然橡胶(RSS3)均价为13300元/吨,环比下跌0.6%,同比下跌8.9%。
化工行业利润微增长。1—2月,化工行业实现利润470亿元,同比增长0.1%,增幅同比回落10.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3.90%,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
(二)装备工业
装备工业生产增势放缓。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6.3%,增速同比回落5.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1%,增速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主要行业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增速同比回落6.4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9%、1.8%和7.5%,同比回落7个、9.7个和3.8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同比加快5.1个百分点。
汽车产销增速稳中趋缓。据汽车协会统计,一季度,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0.16万辆和615.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3%和3.9%,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3.9个和5.3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7万辆,销售2.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倍和2.8倍。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上升。一季度,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229.22万辆,同比增长20.8%,市场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4.2个百分点。汽车出口同比降幅扩大。一季度,汽车出口18.32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12.3%,降幅比前两个月扩大3.7个百分点。汽车工业利润负增长。1—2月,汽车行业实现利润797亿元,同比下降5.4%(去年同期为增长36.8%)。
高速动车、环保装备等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一些传统机械产品产量下滑。一季度,铁路机车、动车组产量同比增长64.7%和34.4%;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产量增长10.5%。发电设备产量同比增长6.1%,风力等发电设备产量增长较快。机床行业产量出现负增长。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下降1.6%(去年同期为增长7.8%);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增长5.9%。金属成形机床下降8%。挖掘机和装载机产量大幅下降,同比分别下降27.6%和30.2%。
三大造船指标两降一升。一季度,全国造船完工量947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7.5 %,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0.2%;新承接船舶订单量599 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6.8 %,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4.6%。截至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4493 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5 %,比2014年底手持订单下降3 %,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5.7%。
受汽车等行业影响,机械工业利润水平下滑明显,企业亏损面扩大。1—2月,机械工业实现利润1827亿元,同比增长0.9%,增幅同比大幅回落29.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97%,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22.8%,同比扩大0.9个百分点。
(三)消费品工业
消费品工业生产增速波动下行。一季度,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增长0.9%,增速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
轻工:一季度,轻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8%和6.4%,增速同比减缓4.1个和3个百分点;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增速同比加快2.6个百分点。
轻工产品出口低速增长。一季度,轻工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5%,增速同比减缓2.2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轻工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3.3%。另据海关统计,一季度,鞋类和灯具出口额分别为126亿美元和7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29.4%,增速同比分别提高1.6个和3.9个百分点;家具和箱包出口额分别为132亿美元和61.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9%和12.4%(上年同期分别下降8.1%和8.1%);塑料制品出口83.6亿美元,同比增长5.9%,增速同比回落3个百分点。
轻工行业实现利润平稳增长。1—2月,轻工行业实现利润1860亿元,同比增长10.4%,增幅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95%,同比提高0.18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食品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1.5%。
纺织:一季度,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增速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纱产量864万吨,同比增长4.1%,增速同比减缓2.2个百分点;布产量153.8亿米,增长4.1%,增速同比加快1.4个百分点;服装产量66.1亿件,增长3.9%,增速同比加快0.9个百分点。
纺织行业出口交货值降幅扩大。一季度,纺织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2%(去年同期为增长4.4%),降幅比前两个月扩大1.2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纺织行业出口交货值下降4.8%。另据海关统计,一季度,纺织品服装出口598亿美元,同比增长2.87%,增速同比提高2.42个百分点。其中,服装出口358亿美元,同比增长2%(上年同期为同比下降0.6%);纺织品出口240亿美元,同比增长4.2%,增速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3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下降32.6%。
国内棉价跌势放缓。3月末,国内棉花价格指数328级棉价为13475元/吨,比上月上涨26元/吨;钱清市场纯棉纱价格为21600元/吨,比上月末下跌130元/吨。
纺织行业收入利润率水平提升。1—2月,纺织行业实现利润456亿元,同比增长10.7%,增幅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99%,同比提高0.19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实现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8%和10.4%。
医药:一季度,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同比减缓2.2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原药产量70.1万吨,同比下降3.7%(去年同期为增长5.9%)。医药行业实现利润保持较快增长。1—2月,医药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2.1%,增幅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
烟草:一季度,烟草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增速同比减缓2.7个百分点。卷烟产量6718亿支,同比下降3.9%。烟草行业利润下降。1—2月,烟草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0.2%(去年同期为增长1.7%)。
(四)电子制造业
电子制造业生产加快。一季度,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增长5%,同比加快2.1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同比下降9%(去年同期增长161.5%);手机产量同比下降1.5%(去年同期为增长14.7%);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保持较快增长。
电子制造业盈利水平提升。1—2月,电子制造业实现利润301亿元,同比增长48.5%(去年同期为下降14.1%)。
(五)能源保障
煤炭:煤炭进口量明显下降。受国内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一季度,进口煤及褐煤4907万吨,同比下降41.5%(上年同期为增长5.1%);进口均价65.9美元/吨,同比下跌18.8%。煤炭价格继续下跌。3月末,秦皇岛港山西优混5500大卡动力煤中间价为455元/吨,比上月末下降25元。煤炭行业利润大幅下降。1—2月,煤炭行业实现利润82.7亿元,同比下降62.7%,降幅同比扩大20.3个百分点。
电力:发、用电量现负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13103亿千瓦小时,同比下降0.1%(去年同期增长5.8%);其中,火电下降3.7%;水电增长17%。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一季度,全国工业用电量890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7%(去年同期为增长5.2%);其中3月份下降4.1%。制造业用电量同比持平。
石油:一季度,全国原油产量5225万吨,同比增长1.4%,增速同比加快1.2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12739万吨,增长4.2%,增速同比加快3.5个百分点;其中,汽、柴油产量同比增长6.9%和2.3%。
原油进口量增价跌。一季度,进口原油8034万吨,同比增长7.5%,增速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进口均价419美元/吨,同比下跌46.9%。
国际油价震荡调整。3月末,布伦特原油三个月期货收于55.10美元/桶,比上月末下降7.48美元。3月份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55.9美元/桶,比2月份下跌2.21美元/桶。
三、交通运输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一季度,全国货运量同比增长4.5%;其中铁路货运量下降9.4%,公路增长6.4%,水运增长5.2%。
关于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情况汇报 篇4
县工信局
(2011年9月28日)
按照县政府主要领导指示,我局和县经济开发区组成调查组,先后到中泰特装、华润热电、安福气门、湘福建材等规模工业企业进行了专题调查,了解造成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下滑的原因,以及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影响我县部分规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的主要因素
1、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中泰特种装备有限公司: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装备采购量有所压缩,致使国际市场对该公司产品的需求量下降。今年1—8月,该公司的产品出口量较同期减少近10%。此外,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和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对企业出口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今年1—8月,该公司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8.48%、利润下降83.69%、入库税金下降19.57%。天裕纺织有限公司:因今年市场行情不稳定,订单少,加上棉纱价格持续下跌,今年1—8月,该公司利润亏损达287万元,入库税金下降4.11%。安福气门有限公司:因整个汽车产业产能过剩,汽车价格下跌,致使相关零配件价格也随之下跌,今年1—8月,该公司实现利润26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9.03%;入库税金448万元,下降1.1%。湘福建材有限公司:因沿海一带部分客户相继改变了生产工艺,采用脱硫石膏作为原料,天然石膏需求量减少。今年1—8月,该公司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14.92%。天伦精密有限公司:虽然该公司产能不断扩大,但销售市场没有扩大,今年1—8月,该公司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16%,且亏损145万元;入库税金下降8.77%。
2、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今年以来,原辅材料、融资、企业用工等生产经营成本快速上升,直接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赢利下降,有的甚至出现亏损。比如:安福气门有限公司:因原材料上涨,较去年同期多支出240万元;因融资成本上升,银行利息多支出40万元;因劳动力价格上涨,员工工资水平较去年增长10%。华润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价格由37元/吨上涨到50元/吨,带动该公司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今年1—8月,该公司帐面实际亏损77万元,3、其它因素的影响。金健面制品公司:去年该公司预缴了部分税款,今年向税务部门申请减免了这部分税金,导致今年1—8月入库税金较同期下降31.53%。湘福建材有限公司:去年为了运作上市,在收入和利润上均做了部分调整,导致今年两项指标分别下降14.92%和24.08%。中泰特装有限公司:今年因限电全面停产了半个月,减少产值500万元。
二、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融资压力大。今年来,央行频繁动用数量型、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控制流动性,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益,企业融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据调查,目前全县82家规模工业企业有融资需求的达32家,共需贷款2个多亿,如经济开发区,有16家企业共需贷款1.63亿元,但到目前只有7家企业到位贷款0.97亿元,到位率不足60%,致使大部分企业流动资金和技扩改资金短缺。
2、入规压力大。今年统计门槛提高后,只有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或超过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才能申请进入规模以内,并且入规一律由国家统计局审批,审批之前还进行随机抽样现场审核。另外,有些企业对入规不是很积极,一是怕麻烦,认为入规后每月都要上报报表;二是对政策有误解,认为产值报了会增加税收,企业入规的难度较大。今年4月份,全县申报了华海液压、金源车桥、安福粉末冶金3个新投产企业入规,但均未通过。6月份,又申报了金诚工具、金尼兹、华海液压、金源车桥、安福粉末冶金5个新投产企业入规,但到目前,仅有金尼兹、金源车桥2家企业通过。市里今年给我县下达了11家企业入规任务,缺口较大。
3、用工压力大。由于我县的劳动力市场不够健全,而且县内企业又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加上企业或园区的社会配套功能不够健全,致使部分企业存在招工难以及员工队伍不稳定的状况。目前,仅工业园区48家投产企业的用工缺口就达1800多人。
如天裕纺织有限公司,因员工流动性大,纺织挡车工严重缺乏,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不得不放弃部分订单。
三、相关建议
1、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力度,强力推进工业存量发展。一是由县政府办牵头,组织工信、工业园区及有关乡镇,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及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按月掌握和促进工业生产进度。二是因企制宜、分类指导,抓好优势企业增产和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特别是针对负增长和零生产企业,要制定详细的企业台帐,做好原材料、资金、运输等生产要素配臵,提高产销衔接水平,保证企业产值和效益稳步提升,使一批有望恢复生产的企业尽快复工上马。三是对有关重点企业驻点监控,保证运转、强化销售,力争多产多销。
2、着力解决影响工业发展的难点问题。在企业融资方面,主要是协调银企关系,加快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建设,打通企业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合作对接,积极向银行推荐好企业、好项目,争取贷款支持;在企业用工方面,加大用工招聘力度,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用工压力。
涟水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篇5
尊敬的李主席、尊敬的各位委员:
欢迎东海县政协的各位领导来涟考察、调研,根据安排,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汇报一下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一、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着力重抓“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四件大事,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坚持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位任务,坚持工业经济的主体经济地位,各级各部门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突出“工业立县”这一主线,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为突破,以载体建设和强化服务为保障,加快了涟水工业化进程。
2008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5亿元、入库税金5亿元,用电量4.9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28%、33.3%和16.7%,销售超亿元企业达到30户,食品酿造、铜材加工、纺织化纤、化工医药等支柱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食品酿造行业2008年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1.72亿元、入库税金2.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2%、15.4%,占全县总量的17.6%,其中今世缘酒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0.08亿元,入库税金2.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2%、16%,铜材加工行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23.54亿元、入库税金5608万元,占全县总量的35.3%,其中宝怡铜材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0.7亿元、入库税金771.3万元。纺织服装行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1.15亿元,1入库税金5601.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0.1%、19.6%,占全县总量的16.7%,其中妙通纺织实现产值5.1亿元、销售收入5.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1%、51.3%。化工医药行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7.06亿元,入库税金4479.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6%、16.3%,占全县总量的10.6%,其中嘉诚化工实现开票销售收入2.97亿元、入库税金243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8%、55%;制药公司实现产值3.18亿元、销售收入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倍、1.3倍。滚动实施98个投资超5000万元项目,其中超亿元项目76个、超10亿元项目3个;协议利用外资8847万美元,实际到账外资5270万美元,工业利用外资总量和外资企业总数居全市各县之首。
二、今年以来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九届七次全会、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按照“在科学规划前提下全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总体要求,克服宏观环境变化、外部竞争加剧等影响,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工业经济在不利条件下取得了好于预期的发展效果。主要呈现以下六个特点:
1、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面对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增加的不利局面,各企业积极谋化新思路,落实新举措,克服瓶颈制约,抢占销售市场,工业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运行。1-4月份,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52亿元,完成年计划29.2%,同比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亿元,同比增长32%;工业入库税金2.33亿元,同比增长7.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入7.7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1.7%,同比增长57.9%;新增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51个,同比增长50%;4月份当月工业用电量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增幅回升10个百分点。1-4月份,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49423万元,同比增长17.3%,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816万元,同比增长31.6%。
2、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支撑作用越发明显。一是重点行业支撑作用突出。食品酿造业发展势头良好,1-4月份累计实现开票销售7.14亿元,同比增长34.2%,占全县总量的37.9%,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信息电子行业逆势上扬,1-4月份实现开票销售2695万元,同比增长63%;纺织服装业逐月回暖,在1、2月份的低谷情况下,3、4月份开发区内的16家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开票销售30694万元,同比增长14%,其中雪飞制衣等11家企业增幅超过50%。二是重点企业支撑作用突出。今世缘酒业作为全县工业经济的龙头,通过调优产品结构,加强市场开拓,1-4月份实现销售收入8.05亿元,其中开票销售收入6.67亿元、入库税金
1.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2%和22.2%,分别占全县总量的31.4%、78.6%。锦纶化纤、宝怡铜材等重点企业克服宏观环境的影响,积极组织产销,开票销售收入分别达12588万元、15642万元。波伦混凝土、华缘彩印、泰丰针织等企业订单组织有力,抢抓市场有效,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3、招商引资取得新的进展。1-4月份,全县上报市统计项目85个,固定资产协议引资3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6亿元,规模较大的项目有投资2200万美元的云锦水墨科技、投资3亿元的宏达新材料、投资2.5亿元的超高压电缆、投资2.1亿元的华宇
硅钢片;与此同时,今年还有6个项目进入上水创业园,其中富伟服饰、中联机械已经投产。涟城、五港、朱码、成集、浅集等乡镇办事处招商引资成效突出,其中,成集引进江阴两个项目落户经济开发区,总投资1亿元,有望今年年底建成。
4、全民创业取得新的成效。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自主创业与招商引资放在同等位置,作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两只翅膀”,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返乡人士、能人大户、大学生村官创业。1-4月份,全县新办私营企业417个,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824户,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2%、59.3%和610.1%。
5、载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县经济开发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今年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500万元。薛行化工园区,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目前已经铺设了纬一路,污水处理厂及管网、供热项目正在按计划快速推进,区域环评、安评正在开展。全县19个乡镇工业集中区目前在建厂房21.9万平方米,其中今年新开工建设厂房19.4万平方米,竣工11.1万平方米,共实施项目85个,其中当年新开工18个,目前竣工21个。全县78个村级创业点目前在建厂房24.4万平方米,实施项目177个,总投资6.2亿元,1-4月份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8170人实现就近就业,村集体实现收入185.5万元。
6、部门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建立经贸、统计、税务、工商、电力、金融等职能部门组成的规模工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分析,制定相应措施。1-4月份各职能部门共为企
业兴办实事85件,落实贷款6.8亿元,取消、停止和降低收费项目73项,为企业减轻负担200余万元。
1-4月份全县工业经济虽然保持平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指标对照序时进度脱幅较大,个别乡镇、企业对照目标要求,双过半还存在很大压力。二是今年以来在手有价值信息不多,签约和落户项目较少,已经开工的少数项目进展缓慢。三是全县行业之间、乡镇之间、企业之间发展不够平衡。
三、全力保增长,确保实现“双过半”主要措施:
一全力做好企业服务工作。
(一)是健全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着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快工业节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地、办证、审批、融资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加快“扶持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发展意见”、“鼓励企业技改投入的意见”落实力度,推动企业发展。
(二)是认真落实部门帮办、定期会办制度。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帮办扶持力度,实现定期联系、定期走访、定期会办、定期通报,千方百计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制约瓶颈。
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始终坚持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第一要点的意识,主动出击开展招商引资,抢抓珠三角、长三角产业转移机遇,组织精干队伍,广泛收集信息,扎实开展定向招商、驻点招商,对达成意向以及签约引进的项目,全力做好帮办服务工作,推进项目早日落地、早日开工、早日投产达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集中精力加快项目建设。一是抓好老企业技术改造。重点抓好今世缘公司年产2.5万吨优酒酿造及配套设施技术改造、嘉诚化工硝基甲苯、峰达电缆、丰禾化工18万吨合成氨搬迁、联发纺织搬迁项目推进力度,全力做好帮办协调服务工作。二是抓好在建项目推进。加快推进云锦水墨科技、宏达新材料、华宇硅钢片、实全电子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6月底前建成投产一批。
度工业经济情况工作汇报 篇6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抓调控,稳增长,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截止12月底,全县87家规模企业累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140666万元,同比增长12.2%;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2.06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4亿元,同比增长13.1%;完成入库税金12627万元,同比增长4.38%;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4.11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的75.1%;工业用电量29426.8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5%;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3%。
(二)抓机制,强保障,“四百工程”任务全面完成
工业“四百工程”是“兴工强县”的助推剂。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定目标任务,多次开会专题研究,并制定和出台了“四百工程”实施方案及奖惩机制,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场及县直机关相关职能部门。市定我县新开工工业项目10个,新竣工工业项目10个,新招商工业项目13个,新入规模工业企业11家。到12月底,我县实际完成新开工工业项目11个,项目概算总投资8.4亿元,完成投资5.36亿元,资金到位率63.8%;完成新竣工工业项目12个,项目概算总投资5.95亿元,完成投资5.75亿元,资金到位率96.6%;签订正式招商引资项目13个,合同资金27.93亿元;完成新入规模工业企业12家。
(三)抓机遇,赶进度,棚户区改造强力推进
改制国有工业企业棚户区改造工作自启动来,我局高度重视,在棚户区改造工作指挥部的领导下,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与配合,成立了领导小组,分解了工作任务,组织精干力量逐户摸底核实并对相关政策进行宣传教育。截止目前,600余户的参建款全部收缴到位,立项、国土、规划等前期报批工作及项目区内的腾地拆迁工作全面完成,马上进入设计招标阶段。
(四)抓安全,强对接,服务企业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先后4次组织召开政银企洽谈会,协助银信部门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帮助企业落实贷款资金3.5亿元;二是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利用产品展示会、株洽会、中博会、商品出湘交易会,组织县内企业产品参展,签订订单合同13个,合同金额2.8亿元;三是结合“企业安全生产“三大”百日行动等相关专项行动,不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全年共检查企业215厂次,整改安全隐患137处,确保了我县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无事故。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工业产业发展水平低下。在产业机构上,虽然初步形成了水泥建材、机械制造、医药食品、服装鞋业、采掘加工、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刚起步;在产品结构上,初级产品多,高新技术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从园区发展水平来看,园区规模较小,设施配套起点不高,企业布局分散,整体实力尚未形成,产业集聚化程度低;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主体规模较小,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且仍处于产业低端环节;从规模工业增加值来看,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市比重的7.1%。
2、社会化服务平台尚未建立。面向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服务发展严重滞后,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根基尚浅,法律服务、资产评估、知识产权、职业中介等服务体系建设尚未起步。
3、停产关闭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受产业政策及市场疲软等诸多因素影响制约,全县停产关闭的规模工业企业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比重的40%,占全市停产关闭的规模工业企业比重的29.3%。
4、生产要素制约突出。一是资金严重紧缺制约企业扩大生产。县内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通规模偏小,市场稳定性差,资信等级不高,可抵押的担保物较少,致使银行贷款难度大,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二是工业用地紧缺限制企业发展空间,受有限的`可用地资源与紧缩的用地指标双重挤压,工业发展的土地供需矛盾日趋尖锐,致使项目落地难。三是劳动力短缺导致企业开工率普遍不高,企业产能受限。
三、20xx年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兴工强县道路,着力实施园城融合战略,按照“扩量与提质并举、成型与转型并进”的理念,围绕“平台、产业、项目、企业、生态”五个方面,做好“空间拓展、招商引资、创新发展、节能降耗”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夯实工业经济龙头地位。
(二)工作重点。
1、着力加快平台建设。以湘商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按照产城融合、园城互动的园区发展理念,做好“快”、“实”、“新”三字文章,进一步强化集约发展意识,强化投资强度和经济密度,多渠道节约发展空间。进一步理顺园区建设管理机制,确保园区建设快速推进。进一步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和空间软环境建设,在现代物流、科研服务、信息咨询等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设施齐全的园区发展体系,确保园区承载能力快速提升。进一步加大引资争项力度,确保企业入园数量明显增加,园区签约项目快速建设。
2、着力推进项目建设。重点围绕产业政策与信贷、技术改造与创新、财税政策的协调和衔接、生产要素的保障和配置、国家扶持发展项目争取和实施等关键环节,突出抓好油茶产业博览园、石膏矿深加工、风力发电、长阳铺新能源专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帮助在建项目快完工,尽快产生经济效益;努力促成签约项目快开工,尽快培育工业增量;努力搞好意向项目的跟踪服务,尽快促成项目落地。
3、着力抓好政策扶持。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撬动作用,用活用好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激励企业技改扩能、释放产能和品牌创新、挖潜增效,重点扶持一批小微型企业快速成长,不断壮大规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坚持“一事一议”、“一厂一策”议事规则,对制约重点项目入驻和重点企业发展的事项特事特办。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部门办事流程,最大限度地压缩项目审批和手续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4、着力强化生产调度。一是加强规模企业申报。做好全县工业企业的摸底工作及企业相关思想工作,确保该入规的企业一家不漏。二是加强与部门的协调沟通。重点加强与统计税务、电力、园区等相关部门及企业的协调配合。三是定期召开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及时有效地进行预测和预警。
5、着力主攻招商引资。改变招商方式,进一步拓宽信息搜集和发布渠道,充分利用湘商、邵商人脉资源广、信息渠道畅、回家创业多等优势,着力引进与我县产业关联度高,与资源配置衔接度强、与产业链条相匹配的项目。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善待企业,确保项目落地生根,企业安心发展。
遵义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篇7
1.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
1.1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发展迅速,产业集聚效应突显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认真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逐步走上了产业聚集,集群发展,稳步提高的发展之路。2008年经省政府命名的22个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发展迅速。这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原有的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较完备,龙头企业较多,尽管建区时间较短,但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很快,在产品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高。吉林省九台龙嘉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金锣集团实施的“粮变肉”工程,全部达产后可带动发展养殖户5万户。天景集团30万吨鲜玉米扩产项目已发展玉米种植面积3.5万公顷。榆树五棵树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规划在未来的5~10年,打造“一区、六园、五大基地、八大主导产业”。敦化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7亿元,全面完成了土地规划、电力规划、道路、给排水和供热管线以及绿化美化规划。白城市全市上下采取项目资金扶持、外商投资兴建、龙头企业领建、民间出资自建等不同形式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全市投入园区建设资金5.7亿元,新(扩)建农产品加工项目15个。白山市政府启动“6211”工程,推进标准栽培,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其中八道江区以大山合集团白山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计划用3~5年时间,把本区建设成为“长白山地区”香菇、木耳暨林特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吉林省长白山食用菌菌种良繁中心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中心。据初步统计22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销售收入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28.5%。
1.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省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都建立了技术研发或技术创新机构,并且在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这些企业注重依托高校、科研部门,形成联合开发,合作攻关等“产加研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相继问世,科技已成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撑。目前采用的微生物发酵等高新技术,生产出玉米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出的精氨酸盐酸盐、高果糖、淀粉纤维、生化肥料等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有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水稻加工则利用新技术,朝着整粒米、米粉类制品和综合利用展开研发。大豆加工先后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引进了油脂、蛋白、磷脂、豆制食品及副产物加工生产线、组合设备与单机设备。如吉林蛟河豆制品公司利用高新技术使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在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保质期能达到180天,获国家专利,产品供不应求。大成集团、皓月集团、辽源金昌集团等研发技术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据省农科院测算,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贡献率已达到68%,处于全国上游水平。高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延长了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1.3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民数量多,就业难,增收渠道窄,是我们的实际。农产品加工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是扩大农民就业,为农民提供途径宽、成本低、易接受的就地就近就业的主渠道。现在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格局。据调查,仅九台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就带动周边农户1万余户,解决就业3万余人。全省22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解决近28.5万人就业。据统计去年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安置就业253.8万人次,同比增长6.15%,占全省城乡就业人员的20%。农民人均收入中31%来自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的劳动报酬。
1.4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向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正在向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涌现了一批辐射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度较高的名牌产品。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集团的企业85户,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58万户,带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1580元,并且品牌培育,品牌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20个,占吉林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51%。皓月“鲜冻分割牛肉”、吉林裕丰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好雨大米”、延边宇星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海兰江农产品”、吉林省德春米业公司“御泉大米”和吉粮“梅河大米”等7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延边宝祥蜂业有限公司“宝利蜂蜜”、集安市新开河有限公司“新开河人参”、吉林中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梅河中兴松籽仁”等5个产品获中国名牌农产品。吉林省德春米业还围绕杂粮杂豆项目,形成3大系列60多个品种,正在逐步形成品牌效应。这些知名品牌的培育和创建充分证明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体系,竞争能力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虽然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5资金季节性缺口大,影响企业达产达效由于近期国家实行减缓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进一步压缩信贷规模,慎贷缓贷,尤其是缩减对一般性企业的贷款,使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受到较大制约。尽管前期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规模增加,利率下调,但是各银行的贷款门槛没有降低,还是实行抵押贷款,只有少数企业能够享受信誉贷款,门槛高、手续杂、申贷时间长的问题仍很突出,据调查统计平均办理贷款时间65天左右。因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需求季节性强,多集中于季节性原料收购,资金缺口较大,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企业项目建设进度和达产达效。据我们调查统计,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自有资金仅能满足需求的45.6%,还有一半多的资金缺口。
1.6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科技储备不足对农产品加工技术(基础)研究较差,应用高新技术不足,缺乏自主创新技术。总体看,我省农产品加工还处于初加工多,水平低、规模小、综合利用差,消耗高、效率低的初级阶段。由于科技创新未得到充分重视,导致科技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低,科技储备缺乏,使得农产品加工业靠科技创新上水平的动力不足。技术水平不高,以致于市场上的食品等行业均被外省、外国的品牌所占领。此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没有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少数企业虽然建立了研发机构,但受技术人才和研发经费的限制,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由于我省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一直放在农业的产中、产前领域,80%以上的研究力量和科技经费投入农业的产中,致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经费和项目储备严重不足。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创新能力较弱,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发展的科技储备和技术支撑,特别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1.7缺乏必要的产业发展规划,结构性矛盾显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潜在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没有规范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管理部门多头分散,责任不清;企业得不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各地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倾向突出。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据调查了解,目前稻谷、小麦、大豆三大品种的粗加工能力大大超出省内粮源供应能力,平均开工率仅为60.6%;生猪屠宰产能过剩超过50%,如地处九台的金锣集团现有三条生产线,仅能开工一条,猪源还满足不了生产需求。企业盲目抢原料争市场,恶性竞争,引发价格波动,影响市场稳定。二是仍有“两高”项目上马投产。由于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指导,一些不适合国情、省情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投产。例如,在缺水地区建设耗水较多、排放较大的玉米湿法加工项目和已投产的大豆分离蛋白加工项目等。
2.加快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1尽快制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法规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是粮食主产区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是富民强省的主要途径。建议尽快制定强有力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推动其向聚群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加快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制定,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高效发展,而且要限制农产品加工业低水平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2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信贷支持的力度一是逐步建立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通过召开企业贷款现场推进会等载体,向金融机构推荐信用度高、管理规范、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真正解决企业贷款难题。二是增强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创新担保机构的体制机制。我省担保机构大多规模小、担保能力弱,而且机制不活。因此建议成立为农产品加工业担保服务为主的股份制信用担保机构,引入灵活的信用担保机制,真正搭起银企之间的桥梁。三是充分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全力争取国家对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的支持。
2.3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根据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外销减少和部分产能过剩的实际,我们要在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和基地建设上下工夫。一是引导和推进企业联合重组。重点引导和支持机制好、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与农民利益关系密切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的优化重组,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大型龙头企业集团。二是加快品牌整合。农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培育品牌、整合品牌、建设品牌、保护品牌,合力打响品牌,不断提升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各级龙头企业和基地的联结。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省有关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为基地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营销服务。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引导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通过合同连接、服务连接和资产连接等多种形式,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提高产业整体效益,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2.4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粮食、畜产品、林产品、乳产品、特产品等产业集群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但要在此基础上,制订发展规划,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工作,逐步吸引农产品加工及其配套企业向园区聚集,使农产品加工业向产业集群发展,向示范园区集中,向块状特色经济推进。在园区建设中,突出产业特色,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并且与各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力求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产品知名、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集群。
2.5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首先,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设立技术开发基金,提高新产品开发经费和风险调节基金的提取比重,增强企业自主开发、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培养一支自己的研发队伍,建立自己的科技开发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省里有关专项资金向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倾斜,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第三,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鼓励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科技研究与开发中心,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产品加工业创新支撑体系。第四,引进推广新技术。各级农产品加工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为企业搭建信息平台,及时提供技术装备、工艺、成果和政策信息。省里有关专项资金要扶持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装备,大力推广,尽快缩小我省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装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2.6加强领导,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和重统筹、强基础、抓改革、惠民生的重大战略举措抓实抓好。认真研究解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农产品加工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做好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同时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纳入市(州),县(市、区)领导班子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各相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遵义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总结汇报08-28
遵义县乌江中学校园警务室建设工作情况汇报Microsoft Word 文档11-14
市老工业基地建设发展情况汇报10-18
遵义经济发展现状07-18
遵义红色旅游发展11-04
浈江区开展工业经济保增长调研活动情况汇报07-02
工业提速增效工作情况汇报09-06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07-24
镇小微工业企业调研情况汇报09-11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