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视察报告

2024-09-21

市人大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视察报告(共11篇)

市人大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视察报告 篇1

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加快全市工业发展步伐,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安排,2005年9月13日至1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副主任*** ***,秘书长及部分常委组成视察组,在市政府副市长***、市经贸委主任***等陪同下,重点对市直工业经济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市工业流通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到市经济开发区以及临工、鲁南制药等7家企业进行了视察,召集9个主管部门和8家企业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通过实地视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工业经济有了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和掌握。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关于建设“大临沂、新临沂”和“奋战三年过千亿,打好基础翻三番”的总体工作目标,大力实施 “工业强市”战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劲支撑。主要特点是:

(一)思想认识不断统一,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氛围浓厚。近年来,市委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立足临沂实际,确立了实施工业强市、推进工业化进程、打造鲁南制造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从视察情况看,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市委的决策是有力的,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各级干部合力促动、社会整体联动的新的工作格局。特别是通过连续三年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各级加快发展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对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认识更加到位,抓发展、抓工业、抓项目的理念和共识已经形成。另外,通过开展“一创六建”、沂蒙精神晋京展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临沂的知名度,增强了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干事的热情空前高涨,创业的激情充分涌动,形成了全社会抓工业、上项目的热潮。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04年,全市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31.4亿元,增长19.6%,占GDp比重达到52.5%,二产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首次占据半壁江山。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1513.8亿元,增加值437.4亿元,分别增长25.6%和1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72.2亿元,同比增长31.59%。实现利税76.3亿元,同比增长32.7%,其中利润总额44.5亿元,同比增长33.4%。今年以来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77.83亿元,同比增长48.54%;增加值253.76亿元,同比增长36.8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22.65亿元,增长51.7%;实现利税65.84亿元,利润总额40.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07%和67.84%,增幅分别居全省第6位和第3位。县区工业发展势头迅猛。1—8月份,12个县区中有8 个县区工业总产值增幅超过50%,9个县区工业增加值增长40%以上,5个县区的利税增幅超过60%,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工业快速发展。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市政府按照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坚持壮大规模与提升产业层次并重,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是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目前传统产业中已有近40%的企业通过改造得到提升。加强项目建设,注重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江泉碳素、新时代二期药业等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相继建设和竣工,高新技术产品项目投资占全部项目投资比重近30%,二是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市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15个,市级技术开发中心17个。三是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优势产业特色明显。目前,全市已形成食品、机械、医药、纺织服装、建材、化工、木业七大支柱产业。2004年,七大产业完成总产值695.5亿元,实现利税56.8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9.4%和77.4%。各县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发挥市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板材、复合(混)肥、陶瓷等20条产业聚集带,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市政府把培植骨干企业作为促进财政增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骨干企业在用地、并购、融资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推动了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2004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23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金锣集团成为我市首家过百亿元的企业。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00家,过亿元的企业14家。今年1—8月份,全市有112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8家,其中产值过10亿元企业10家,共完成工业总值557.4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3.5%,同比增长46.3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29.89个百分点。73家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其中利税过亿元企业11家,共实现利税4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6.07%,增长50.5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加34.62个百分点。

(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市政府始终把加大投入作为加快工业

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千方百计融通建设资金,大小项目一起上,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民间投资、企业上市融资、争取上级扶持和召开银政企洽谈会吸引银行投资等多种方式,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加快了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发展了5家典当行,审批了13家担保公司,上半年典当贷款6.5亿元,提供信贷担保6.15亿元。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225.9亿元,今年工业投资预计超过350亿元。技改投入创新高。1—8月份全市技改在建项目739个,同比增加173个,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103%。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12个,累计完成投资80.1亿元,同比增长142.4%。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相继建设投产,为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临沂工业发展的后劲。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足。二是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缺乏支撑力强的大产业带、大企业集团。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四是企业发展的环境还不够宽松。五是企业家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视察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指导思想。目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经济仍将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战略指导思想,加强领导,切实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乃至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以更大的精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要加强调度和协调,及时解决工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广泛运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宣传“工业强市”战略思想,使“工业强市”深入人心,进而凝聚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要认真搞好“十一五”工业规划。工业规划是对全市工业经济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和具体安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做好“十一五”工业规划对于我市工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象抓城市规划一样高度重视工业规划的编制,聘请国内高层次经济专家和本地工业专家一起,反复进行论证评估,切实提高规划编制水平。要认真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提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确定全市“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千亿产业、百亿企业集团攻坚计划,实施工业经济的重点突破。

(三)要创造更加宽松的工业企业发展环境。视察中,工业主管部门、企业家们反映我市工业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的呼声比较高。为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规范行政许可项目,减少行政审批程序,提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要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整顿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创造守法经营、平等竞争的良好经济秩序。要坚决清理“三乱”,坚决查处各类影响工业经济发展、损害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对典型案例要追究到底,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强化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尽快研究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进出口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扶持企业加快发展。

(四)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实现我市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最终取决于能否产生区域级、国家级、国际级的企业家团队。要通过组织外出考察、集中培训等途径,进一步解放企业家的思想,开拓企业家的视野,不断增强他们的赶超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做大意识,破除小成即满、小富即安、自我陶醉的思想观念。要帮助企业搞好必要的发展规划,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帮助提高人力资源配置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本扩张能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要不断鼓励引导本地企业家想干大、能干大,勇于领导企业在市场中创一流,在行业中争第一,把企业做大做强。要通过多种渠道,利用优厚的条件引进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不断优化我市企业家队伍结构,造就一支高素质、有魄力的企业家队伍,推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要积极培育大产业带、大企业集团。要把培育大产业带、大型企业集团纳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战略,围绕建设制造业强市目标,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培植一批大产业带、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要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确定优势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可选择十几个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作为重点,市里成立专门班子,实行重点帮扶。要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市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的大型产业带、过 50亿元和10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

市人大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视察报告 篇2

一、高青县工业经济发展状况

(一) 二三产业比例上升, 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经过县委、县政府一届又一届地持续推进工业强县建设, 高青县产业结构逐渐优化:2002年三次产业比例为33.8∶38.8∶27.4, 2004年三次产业比例为26∶47∶27, 2007年三次产业比例为19.4∶49.8∶30.8, 2011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5∶52∶33。产业结构正在步入农业向个位数深度调整、工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服务联动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化完成了起步助跑, 进入全面加速阶段。

(二) 重点骨干企业支撑能力得到加强。

以前, 支柱产业缺乏一直是制约高青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 但从这次调研我们欣喜地看到, 通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 石油化工、食品与生物技术、纺织服装、高新技术等支柱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完全有能力到2016年成为四大百亿产业链。其中, 扳倒井集团成绩显著:扳倒井被国家商务部公示为第六届中国名酒;集团第九纯粮固态酿酒生产车间入选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全国首届品酒招商网大赛冠军、总工程师张锋国成为山东白酒行业第一个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入选全运合作伙伴、被指定为全运唯一指定专用酒。2010年, “国井”被评为“中国酒业新高端品牌”, 成为芝麻香型白酒领袖品牌。国井扳倒井获“中国酒类最佳企业营销奖”, 这是中国酒类营销的最高奖项, 是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等国家有关部门再次对扳倒井企业营销方面的成绩做出的肯定。扳倒井集团在品牌、技术和市场等方面优势突出, 是高青县最有条件率先冲击百亿元的骨干企业。

(三) 工业科技发展较快, 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一是科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2012年上半年, 高青县共申报市级以上各级各类计划项目16项, 其中1项中标国家“863”计划, 1项列入省科技支撑计划, 1项国家富民强县项目获得立项, 2个项目分别获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扶持;二是高新技术企业取得进展。截至目前, 组织了3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材料已全部顺利提交到省里等待评审;三是产学研合作取得实质性效果。2012年, 高青县共申报1家院士工作站, 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 8家企业与中科院和知名高校进行了接触。山东富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食品发酵研究设计院、山东省食品发酵研究设计院、北京工商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牵头组建“乳酸聚乳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四) 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高青县逐步提高了园区入驻门槛, 已经走上了高效生态和低碳循环产业发展之路。2007年以前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007引进和新建固定资产投资2, 000万元以上的县内外工业项目;2009年引进和新建固定资产投资3, 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011年县经济开发区与宏远石化产业园集中布局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 台湾工业园择优布局固定资产投资5, 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 产业招商造就鲜明特色。针对外资进入的新变化, 各开发园区把产业招商放在引资的首要位置, 初步实现了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跨越。

二、高青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生产成本加大, 运营乏力。

受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业用能限制、用工成本增加、物流成本上升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 造成整体工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压缩了企业发展空间, 作为以传统加工制造为特色的工业只能以微利或保本运营, 有些潜亏企业已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二) 产业集聚度低, 提升能力弱。

石油化工、食品与生物技术、纺织服装、高新技术四大产业集群内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关联度较低, 企业之间缺少相互协作配套关系, 产业内的龙头企业还没有发挥好对上下游和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

(三) 企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低。

高青县高新技术产业 (产品) 项目较少, 缺乏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产品, 难以形成有效的科技支撑作用。劳动密集型、资源利用型项目占多数。工业企业规模不大、工艺技术设备落后、资源利用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附加值产品短缺等问题, 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又一障碍。

(四) 高端人才缺乏。

多数企业管理水平偏低, 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企业主不懂科学决策和规范管理, 家族式、作坊型、粗放型管理较为普遍。体制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设备落后、品种单一、人才匮乏问题十分突出。

三、高青县工业经济发展对策

(一)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与邹平、桓台、博兴、广饶相比, 高青县缺少对财政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几家骨干企业、几个优势产业群。县与县的差距就差在3~5个大企业上。过去五年, 高青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 桓台完成了728.6亿元, 接近730亿元了。东岳集团坚持大投入、大发展, 每年都积极上马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好项目、大项目, 年销售收入从2006年的30多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22亿元, 2011年1~11月份实现187亿元;利税从2006年的2.2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5.03亿元, 2011年各项经济指标均创新高, 1~11月份上缴税金13亿元。东岳集团的快速发展成为桓台培植大企业, 扶持大项目的集中体现。高青县要大力推动投入向园区集中、产业在园区集聚, 政府资源向园区倾斜、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倾斜、向对县财政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倾斜。

(二) 利用后发优势, 实施品牌战略, 发展特色产业。

一是要把产品质量搞上去, 把品牌数量积起来。帮助企业关注科技市场, 捕捉科技信息, 主动积极寻找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合作伙伴,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要利用已有的特色品牌资源, 发挥品牌价值倍增作用, 实现品牌扩张;三要抓宣传和服务, 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注重内涵式发展, 突出科技在生产要素中的首要作用。

一是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 加快先进生产工艺设备和高新技术的运用, 加紧淘汰技术含量低、耗能大、产能小的落后产能设备, 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促进节能降耗和提质增效, 走内涵式道路;二是依托本地产业发展特点和区位优势, 推动优势支柱产业集群发展。树立地方化、特色化、差异化战略理念, 培龙头企业带动效应, 促进产业聚集、集中、集约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四新一海”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一条输不起的起跑线, 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海洋开发及高端装备制造“四新一海”项目为主攻方向, 形成对县域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

(四) 强化服务意识, 全面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

市人大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视察报告 篇3

视察组认为,蛟河市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强市富民和县域经济突破的重点,实行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全民创业的战略,不断扩张民营经济总量、优化民营经济结构,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民营经济已经成为蛟河市国民经济的主体、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为保障民营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蛟河市在制定政策优惠、提升服务质量、打造软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视察组同时也指出了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科技含量低、综合运用市场资源能力差、企业内在素质低等问题。为此,视察组建议:一是要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优化民营经济结构。要把握好项目攻关、项目包装、项目储备等重要环节,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经济的重点,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突破点,举全市之力,合力攻关。二是要注重增强民营企业的内在素质,提高民营企业的运行质量,要在扶持现有规模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更新生产方式,拓宽营销渠道。鼓励企业横向联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尽快实现晋档升级,逐步由小群体、内向型和劳动密集型向集团化、外向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提高全市民营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王玉成 柴乃枫)

危难之时见真情

10月22日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顷刻间将76岁的贫困户刘云老人低矮破旧的平a房烧得面目全非。在初冬的寒风中,老人看着烧落了架的房子,看着散落在地上抢救出来所剩无几的东西,眼里含着泪水无奈的叨念着:“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房子烧了,这以后可让我怎么过啊!”

长春市人大绿园区第三小组的代表们得知了这一情况后非常着急,立即组织全组代表为刘云捐款、捐物。10月24日,组长王彦明带领三组的部分代表看望老人,并送去1000元慰问金和许多过冬的衣物、被褥等,并且与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同志一起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了老人的临时住所和重建烧毁房屋等问题。看看漆黑的断壁残垣,再看看身边的好心人,刘云老泪纵横,他紧紧抓着代表们的手说道:“这么多年来你们给了我太多的照顾,我老伴的病就是在你们的帮助下好起来的,在我最危难的时候又是你们帮我,要是没有你们我就得睡马路上了,你们真是人民的好代表啊!”

目前,刘云老人被烧毁的房屋已经开始重建,短期之内就可以入住了。(绿仁)

七年敬老献真情

杨德峰是集安市人大代表,喜利来蛋糕店的经理。别看他今年只有30岁,可在关心太王敬老院孤寡老人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他把爱的雨露洒在了老人们的心田。每到年节,他都带上慰问品去看望她们,在他的台历上还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个老人的生日,每当老人过生日,他都送去一个大蛋糕,老人们都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中秋节快到了,他又把第一批刚刚做好的二十多个品种的月饼亲自送到敬老院,老人们接到月饼,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

关于全市防汛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篇4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汛观念,增强水患意识,确保防洪法律、法规的正确执行和我市安全度汛,6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主任、委员和有关代表对全市防汛工作进行了视察。先后察看了潍河治理、三里庄水库、青墩水库等防汛现场,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并进行了认真审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总的认为,市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群众观,高度重视防汛工作,思路明确,措施到位,围绕河流治理、水库加固、城区防汛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巩固了我市防汛抗洪的基础。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思想重视,责任明确。市政府

及有关部门普遍认识到防汛工作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任务艰巨,责无旁贷。工作中,牢固树立常备无患、常抓不懈的思想,把防汛工作提到重要议程,摆上重要位置。从4月份开始,先后多次召开调度会和专门工作会,超前部署,及时决策,进一步加强了对防汛工作的领导和调度。根据我市病险水库多、头顶塘坝多、河道沿线村庄密集的实际和工作需要,市里重新调整防汛指挥部成员,与各乡镇(街办)签定防汛责任状,确立了以行政负责制为核心,以乡村小水库、塘坝为重点的层级包靠责任制,进一步明确防汛责任,落实防汛措施,为切实做好防汛工作提供了有力地组织保障。

二是投入加大,准备充分。近年来,市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门积极主动地向上开展工作,促使我市逐步实现由自力更生、小打小闹的传统工程水利向争取国家投入为主、地方财政配套辅助的资源水利、生态水利转变。市水利局先后争

取潍坊市以上财政无偿水利资金3100多万元,用于骨干水库的除险加固;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争取世行贷款3375万元,用于水利配套、节水灌溉和标准化生产。去年10月份以来,市乡两级财政投资近亿元对重点水库河道进行除险加固、综合治理,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有关部门不等不靠,在汛期到来前,积极主动地对防洪工程和防汛措施进行拉网检查,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种应急方案和防洪工程预案,采取措施认真落实人、财、物,筑牢了我市防汛抗洪基础。

三是思路创新,依法防洪。为确保我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制定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库河联防,实现洪水资源化”的防汛新思路,突出解决大中型水库洪水调度、河道采砂和民营水利工程防汛监管等新矛盾、新问题。根据防洪法有关规定,划定河道采砂禁采期和禁采区,对大中型水库严禁超汛限水位运行,并根据蓄水情况上泄下拦,调剂余缺,进

一步优化配置水资源,确保了我市有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河道整治虽然得到进一步加强,防洪减灾能力有一定提高,但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麻痹心理在干部群众中一定程度的存在。由于连续几年未出现大的洪水,加上近几年防洪工程建设力度加大,部分干部群众侥幸麻痹思想有所抬头,消极应付、莫然置之现象在一些地方还程度不同的存在,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抗大洪防大汛的观念有些淡化,使防汛工作相对被动。

(二)中小型水库塘坝老化程度较重。部分水库年久失修,防洪抗灾能力减弱,小水库、小塘坝普遍存在坝窄、坡陡,无防汛道路、照明路线、通讯设施和管理人员等问题。这些病险工程质量差、隐患多、管理工作相对薄弱、维

护资金明显不足,已成为当前防汛工作的主要隐患之一。

(三)防洪执法力度不够。一些地方对《防洪法》及《实施办法》等有关防洪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不够,河道管理工作仍较薄弱。象潍河、渠河等河道行洪障碍受历史遗留影响还没有彻底清除,乱挖滥采现象还时有发生,进一步危及防洪安全。

(四)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城区防洪排涝与经济发展不尽适应,排污与排水不分,排污设施不完善,城区排污能力较弱;二是防汛预案与实际防汛有脱节的地方,象防汛物资准备,受经营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限制,向企业筹备有关物资难度加大;三是据福田公司和电视塔工作人员反映,该地段的排水管道疏通不够,影响排水;四是水利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有的水库管理局职工工资3、4个月发不下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三、几点建议

(一)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

防汛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防汛工作事关城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做好防汛工作是落实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观的一项具体工作。防汛的特点就是“准备一年,出事一时”,稍有疏忽,就会使我们的改革成果和富民努力付诸东流,就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就会影响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越提高,对防汛的要求也就越高。当前,我市即将进

工业企业纳税情况视察报告 篇5

县委:

按照政协2011年工作安排,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于8月23日、24日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对我县工业企业纳税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先后深入泉头镇、昌图镇、老城镇三个乡镇,对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亿达节能设备有限公司、九星牧业有限公司、新野蜻蜓针织有限公司五个企业进行视察,实地考察生产运行情况,了解企业纳税情况,听取经济和信息化局、国税局、地税局的工作汇报,并进行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 “工业强县”战略,不断提高工业企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同时增加了我县的财政税收,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劲支撑。1、2010年工业企业、规模企业情况

全县工业企业户数6896户,同比增加1006户;从业人员45828人,同比增加1780人;销售收入240.7亿元,同比增长39.1%;利润实现9.8亿元,同比增长27.3%;税金实现1.5亿元,同比增长36.4%。

规模企业户数298户,同比增加38户;规模企业产值实现300亿元,同比增长63%;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89.7亿元,同比增长64.1%;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60亿元,同比增长39.5%;实缴税金实现1亿元,同比增长53.8%;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完成37亿元,同比增长32.1%;工业用电量达到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6%。

2、2011年1—7月工业企业、规模企业情况

全县工业企业户数6931户,从业人员46828人,销售收

入276.1亿元,利润实现9.9亿元,税金实现1.7亿元。

规模企业户数278户(年销售收入统计口径由原来的500万元以上调整到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产值实现275.7亿元,完成年计划400亿元的68.9%,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67.7亿元,规模企业增加值实现55亿元,完成年计划81亿元的67.9%,税金实现4730万元,完成年计划1.3亿元的36.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4.8亿元,完成年计划76亿元的58.9%,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8.9亿元,完成年计划32亿元的59%,工业用电量达到1亿千瓦时。

3、工业企业纳税情况

国税工业企业缴纳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

税,各税种征收标准按照税收法律、法规、条例规定执行。

2010年1-12月份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12661万元。工

业企业缴纳税收收入5888万元,其中:增值税4863万元,消费税30万元,企业所得税995万元。2011年1-7月份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11133万元,完成县政府计划的62%。工业企业缴纳税收收入2478万元,其中:增值税1616万元,消费税20万元,企业所得税842万元。

我县2011年规模企业共286户,2011年1-7月缴纳税收收入2605万元,其中:增值税1820万元,消费税32万元,企业所得税753万元。

地税主要是以营业税为主,以建安、房地产企业为主导企业。工业企业主要征收的税种有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城建税及附加等相关税种。

2011年1—7月共入库各项地方税收2,500万元。其中:营业税44万元,企业所得税142万元,个人所得税78万元,房产税174万元,印花税102万元,土地使用税1,284万元,城建税92万元,教育附加58万元,地方教育费34万元,耕地占用税451万元,资源税20万元,契税21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工业企业虽然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但在税收征收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1、企业多,税收少,纳税大户更少。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免税政策,加之新型能源政策的调整,税金抵扣,换热基地企业多数刚投产。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中还存在着注

重抓“增量”、忽视抓“存量”的现象,致使个别企业没有得到发展壮大,税收较少。

2、信用评级意识不强,诚信意识和依法纳税意识有待提高。

3、政策因素影响,购买固定资产进项税直接抵扣税收政策。新办企业购买设备等固定资产进项税直接抵扣。个人利息所得税2008年起实行免税。从事农业产品加工企业及复合肥生产企业较多,由于政策影响,国税收入基本为零。

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我县高新技术增加值在起点低、规模小的前提下难以撑起区域经济的一片天地。第二产业的素质不高,传统工业比重偏大,具有较高税收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导致高产出、低创税现象尤为突出。

5、制造业整体素质不高。目前我县行业结构任然以传统行业、加工型行业仍占主导地位。产品的技术含量低,档次质量差,决定了产品市场扩张能力及税源增长潜力均显不足。换热设备产业基地虽然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企业受销售所限,税收收入不高。

6、在当前土地管理十分严格的情况下,土地更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存在已供地未开工的项目,导致资源严重浪费,使得招商引资工作和项目建设步履艰难。

三、建议

1、加强对纳税人税收法律、法规的宣传,使纳税人知

法、懂法、守法,履行纳税人应该履行的纳税义务,全面掌握各种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准确运用税收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依法诚信纳税,加速企业发展。诚信纳税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税的内在要求,也是衡量企业商业信誉、个人道德品质以及对国家对人民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准和尺度。每一位纳税人都应把诚信纳税作为自身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依法纳税,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和企业形象。

3、根据我县当前的财税收入情况,结合当前发展形势和今后的发展需要,我县的财税工作必须以“增加收入、提高质量”为目标,着力在“培育税源、壮大总量、加强管理、服务发展”上下功夫,努力提升财政供给能力。

4、加大税收稽查力度,遏制偷税、漏税、逃税等行为,对偷、逃、骗税行为从重处罚。

5、优质服务,为工业企业提供有力的保障。提供优质服务是税务机关的应尽义务,优质服务与依法纳税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搞好纳税服务是和谐征纳关系,提高税法遵从度的必然要求。

6、积极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引进规模化企业,尤其是那些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拉长产业链,尽快形成市场占有率高的一批企业,从而提高企业对我县的财税贡献。

7、请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税收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税收执法环境更加完善。应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企业发展,培育和壮大税源,不断加大组织收入力度,依法堵塞征管漏洞,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市人大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视察报告 篇6

同时,委托三县一区人大常委会开展调研,并提交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发展,千方百计优化营商环境,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发展。尤其是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切实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强化工业运行调度,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细落实,迅速实现复工复产。

(一)工业经济稳定增长。2017年至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分别为10.4%、11.8%和11.4%,居全省第1位、第1位和第2位。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影响,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增速有所下滑,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居全省第7位。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9家,其中谯城区183家、涡阳县132家、蒙城县137家、利辛县107家、高新区97家、亳芜园区23家。

(二)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的白酒、现代中药、农副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显著、特色鲜明。今年1—8月,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5.9%;

14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4.3%,同比增长9.2%。

(三)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现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新引进项目落地投产,规模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前景更加可期。古井贡酒在2019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价中以1469.8亿的品牌价值排名全国第四、安徽第一,智能化技术改造顺利实施。疏风解毒胶囊荣获国家发明专利金奖;

九方制药牡荆素填补了全省中药一类新药空白、被列为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

“华佗牌救心丸工艺研究及质量标准提升”项目获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天祥药业、强英食品、黑娃炒货等发展形势良好。涡阳盛鸿科技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装配式建筑研发和生产基地;

金沙河集团项目建设顺利。

(四)复工复产扎实有序。疫情发生后,全市上下坚持把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作为全面恢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四送一服”工作的核心任务,成立领导小组,组成工作专班,实施针对性政策,实施精准包保帮扶,有效推动了企业复工复产,一定程度减少了疫情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截至一季度末,全市6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剔除1家倒闭、3家申请退规、5家因环保问题整改限制开工外,其余企业复工率达100%。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规模工业企业虽然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生产有所下滑。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虽然快速实现复工复产,但还没能达产达效。以谯城区为例,8月份,全区183家规模企业中,生产增长的企业96家,仅占52%,生产下滑的企业81家(下滑20%以上的企业有45家),占44.5%,6家企业停产。医药制造、酒及饮料生产、纺织业受影响较大,多数饮片企业未恢复到同期产能。白酒企业错失了春节黄金销售季,生产也出现了较大下滑。

(二)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偏少,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9家,仅占全省18015家的3.8%,与省内其他兄弟市相比差距较大。企业规模偏小,2019年底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6家,数量居全省第12位。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仅有9家,占企业总数的1.1%。其余企业的平均年主营业务收入不足8500万元。我市仅有正宇面粉集团1家入选“2020安徽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综合百强”。

(三)产业层次还不高。目前,全市主导产业仍以资源型、初加工型传统产业为主,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少。作为我市主导产业的中医药产业,主要集中于初加工,结构比较单一。现有中药制造企业203家,饮片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但成药生产企业仅有21家,占企业总数的10.3%。调研中发现,利辛县纺织服装丝网产业链条不完整,缺乏化学纤维材料生产企业,纺织原辅材料主要从福建、浙江购买;

丝网企业大多生产纱门、挡风被、家居服,产品仍以中低档为主,缺少高附加值、功能性、差异性产品;

服装企业主要是针织服装、户外运动服装,上下游配套企业少,产业链短,多以代加工贴牌生产为主,效益不高。

(四)发展要素保障不足。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个别企业原始积累不足,整体实力较弱,货款回笼较慢,部分企业盲目扩张造成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金融部门融资渠道不畅,贷款门槛高,程序繁琐,对企业放贷规模和比重较低,部分金融机构相对基准利率上浮较高,造成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有些企业由于在证照办理上滞后,满足不了贷款条件,只能靠少量的自有资金甚至向私人借贷进行经营运作,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五)企业创新能力不够。大多数企业“商标”、“品牌”意识不强,对产品认证、质量管理的培育重视不够,初级产品、中低档产品多,产品结构单一。多数企业未建立企业研发中心,一些科研平台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优质产品特别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

部分企业对技术或研发中心的资金投入不够,研发能力不足,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部分企业没有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和合格的检验人员,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六)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位于高新区铁路以东位置的部分企业反映,企业已投产,但热力管网一直没有铺设,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企业不得不自建锅炉、自寻出路,增加了企业成本。部分企业反映对扶持工业产业的政策落实不够到位,用电、用汽、用水、用工成本较其他地区偏高。调研中发现,个别人员服务企业的积极性不高,联系服务企业的形式不够丰富,了解企业情况不够深入,政企联系不够密切,存在办事效率低、履职不到位的现象。

三、意见建议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努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健全“服务企业微信群”“四送一服·政企直通车”等政企沟通制度,深入开展“四送一服”“三包三抓”“服务企业年·重点企业(项目)五级包保”行动,切实增强为企服务意识,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引导更多的人敢于、愿意为企业服务、办事、解决问题。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强化贯彻落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落实落细支持企业发展措施,大力开展“五减”行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二)着力加强运行调度。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进一步落实包保责任制,分地区、分行业、分项目、分企业、分重点地分析运行情况,重点关注生产经营存在问题的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增强信心、度过难关。深入重点企业,掌握企业经营情况,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预测研判力度,采取一企一策、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不断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及时性、实效性,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规划等遗留的疑难问题,以及融资、用工等实际困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着力增强发展后劲。继续实施规模企业培育工程,加强指导,促进更多优质企业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列。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挂牌”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促进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加强项目调度,强化“四督四保”,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入库。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力度,实施精准招商,狠抓补链招商、延链招商、强链招商,强力提升招商质量,力争引进一批技术先进、前景广阔的大项目、好项目。

(四)着力推动转型升级。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把传统产业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突出抓好白酒、医药制造、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等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两化融合、品牌升级、军民融合,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水平。

市人大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视察报告 篇7

很荣幸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这次视察活动,这次活动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对自己来说,既是履行职责,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四天时间看的20个重点项目,都是市上和区县的得意之作。明显感觉到,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和市委二届二次、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工作重点进一步突出,工作作风更加务实,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及社会事业建设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大事上,都有新的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重点项目目标定位准,投资规模大,抓建机制好,体现出了关注民生、加快发展的理念和干事创业的拼搏精神。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项目抓建水平高,体现了各级班子敢想敢干、奋力争先的谋略和胆略。一些典型从规划到建设,都体现了高标准、宽视野、大手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平凉城区泾河橡胶坝及泾河大桥项目总投资达万元,是市委、市政府围绕蓝天碧水实施的一项综合建设工程。工程总体规划在泾河城区段建设10级橡胶拦水坝,目前已建成了级坝体。泾河大桥的建成,不仅会给泾河两岸的群众出行带来方便,而且将与泾河橡胶坝、北山公园及滨河北路相得益彰,成为平凉

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平定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达万元,对于改善我市交通状况,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切实关注民生,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各县区抓建的重点项目,都能以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着眼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认真实施“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拥护和称赞。静宁县甘泉调水项目是静宁县有史以来人饮工程建设中跨流域最广、规模最大、自筹资金投入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的调水工程,三期工程建成后,将解决户万人头大家畜和县城5万多人的生活用水问题。灵台县第一中学按照省级示范性独立高中标准和容纳4000名学生的规模设计,整体规划为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三个功能分区,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优化了城区学校布局,满足了县城及周边乡镇学生就读需要。还有东城区开发项目,规划廉租住房

必将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三是立足资源优势抓项目,体现了加快发展的要求。华亭县60万吨煤制甲醇、崇信电厂等能源项目紧紧抓住了本县煤炭资源优势,对于加快资源转化和产业转型,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还有崇信的大柳煤

矿、新安煤矿,全面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大崇信经济发展步伐。崆峒区的宝马纸业、静宁县的通大果汁厂、泾川县的丰泰棉业和雨润食品加工厂、庄浪县的养猪等重点工业项目经济效益不断攀升,必将有力地拉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

市人大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视察报告 篇8

屠宰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的落实情况汇

县人大常委会:

按照沭人发【2009】18号文件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对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要求相关部门组织进行认真学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狠抓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民以食为本,食以安为先。生猪屠宰工作是一项事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大事,是政府责无旁贷的长期的日常行政管理行为。沭人发【2009】18号文件下发以后,经贸局于6月8日专题召开了局党委会议进行学习,并在6月10日召开了全体人员会议进行传达,要求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在学习的基础上,搞好贯彻落实。同时,召开县生猪稽查大队全体人员会议,在会议上要求各执法人员继续高度重视生猪屠宰管理工作,坚持常抓不懈,从执政为民,保障民计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把贯彻实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抓实、做好,推进我县的食品放心工程建设。

二、加强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监管。

按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严格落实全县各屠宰厂(场)的设置条件,规范各屠宰厂(场)的生猪屠宰和检疫工作。充分发挥《条例》的作用,依法治理,做到有法必依,在源头上遏制病死猪、注水猪等进入市场。要求各屠宰厂(场)的屠宰设施、设备和操作工人身体条件按《食品安全法》要求抓好落实;屠宰加工过程严格按照《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生猪屠宰操作规程》、《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操作规程》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和检验,实施同步检疫和检验,实实在在地保证了全县人民吃上“放心肉”。我们还结合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换发证的工作要求,组织有关职能部门,按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关于生猪定点屠宰厂应具备的七项条件,对全县19家生猪定点屠宰厂(场)逐家进行规范完善。目前,全县原19家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有16家通过全市第一批换发证,大兴、石门、周庄三家定点屠宰场已依法下达整改文书,责令对污水处理和噪音污染进行整改,3家企业正在整改之中。

三、加大生猪屠宰的执法力度。

今年年初,国家、省、市相继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打击私屠滥宰和注水肉病害猪肉非法交易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我们以集中整治为契机,责成县经贸局联合畜牧、工商、卫生等相关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认真开展对全县生猪屠宰的清理整治工作,严把生猪进场屠宰、检疫、市场流

通等关口,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及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做到违法必究。对私屠滥宰的黑窝点及时打击,不让其发展,力争消灭在萌芽状态。从6月份以来,已查处注水肉380多公斤,病害猪肉246公斤,打掉黑窝点2个,沉重打击了制售注水肉、病害猪肉的违法行为的嚣张气焰。

四、强化生猪屠宰管理队伍建设。

高度注重县生猪稽查大队队伍建设,确保队伍管理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创新,制定了《##县生猪稽查大队年度绩效考评办法》、《##县生猪稽查大队执法档案管理办法》、《##县生猪稽查大队财务管理制度》、《##县生猪稽查大队考勤管理制度》、《##县生猪稽查大队行政执法办案制度》、《##县生猪稽查大队廉政建设制度》、《##县生猪稽查大队行政执法案件会审制度》、《##县生猪稽查大队行政执法过错追究责任制度》等13项规章制度确保了队员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

市人大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视察报告 篇9

各位代表、各位领导:

苏村镇位于沂南县东北部,东红公路(东营至红花埠)和沂青公路(沂南至青岛)交汇处,东靠兖石铁路,西临沂河,地势平坦,属平原肥沃地带。是一个农业大镇,总面积79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总人口5.6万。现有初级中学1处,中心小学1处,学区小学4处,中心幼儿园1处。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苏村镇各项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财政收入逐年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镇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经过全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苏村教育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教育事业取得了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现将全镇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

1、把教育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

近年来,我们进一步落实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强化“科教兴镇”、“教育强镇”意识,把办好教育作为镇政府工作的重点,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教育,定期召开教育专题会议,认真规划全镇教育发展目标,总结教育经验,使全镇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工作成绩居全县前列。镇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我镇义务教育规范化管理的规定》等文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2、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政策,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镇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坚持做到三个“为本”:“以民为本”,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师为本”,关注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素质。“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深入学校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全镇上下实行了教育工作“双线”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抓落实。推行领导干部联系学校、部门支援教育制度,将教育工作真正纳入了党政领导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教育工作成为全镇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齐抓共管的大事。对教育真正做到了三个到位和三个优先。即思想到位、领导责任到位、措施落实到位;教师工资优先发放、教师住房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提高。学校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自查,并将结果报党委政府,镇政府成立考核领导小组,根据评估方案,对学校自查情况进行复查,写出全镇教育工作自查报告,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考核学校的重要依据。

二、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育发展提供“硬件”支持。

1、确保财政拨款主渠道畅通。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确保财政拨款主渠道畅通。坚持政府对教育拨款的“三个增长”,努力做到预算内公用经费和财政总支出中教育经费逐年提高。

2、及时拨付生均经费。

我们按照县政府要求,按照中学生人均不低于15元、小学生人均不低于10元标准,按时拨付预算内生均经费。

3、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镇政府想方设法,多方筹资,争取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捐资办学,不断加大财政投入,逐步消除学校危房,保障师生学习生活用房的安全。在上级财政的支持下,2007年为苏村中学增建一座办公楼和一座实验楼。2008年为良水联小新建教学楼一座,投资40多万元为苏村中学硬化新楼

前空地,美化校园环境,改善师生学习生活条件。镇政府还投资近10万元硬化了学校大门南主要道路,改善了学校周边环境。2009年争取中央拉动内需资金,为中学新建2400平方米学生公寓楼一座、813平方米学生食堂一座、300平方米水冲式厕所一座。

为适应学生信息技术课学习的需要,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分别投资60多万元为苏村中学和小学建成了微机室,配备电脑100多台。2009年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有对中小学实验室、仪器室、器械室进行了更新充实,配足配齐了各种器械、教学仪器、试验物品,为实验教学、音体美教学和活动课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彻底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为确保我镇教育系统安全稳定,镇政府成立学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落实区域安全负责制。制定实施派出所警员联系点制度,要求派出所、司法所经常到学校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经常组织开展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求学校保卫科配备必要的防爆器械。保证学校24小时有人值班巡逻。

四、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育整体水平。

1、我们坚决按照省教育厅素质教育的有关规定,严格规定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

2、以控辍防流为重点,努力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对《义务教育法》和《扫除文盲条例》进行广泛宣传。强化政府行为,巩固教育成果。

3、严格按照县教育局、物价局有关文件精神进行收费,任何个人不得超出所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严格治理滥发学生用书、学具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辅材料,切实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典型,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5、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研制度、教研机构、教研制度,大力推进教学改革,逐步建立富有特色的育人机制。

6、制定并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建立素质教育工作考核机制。加强教学管理,建立科学的奖励机制。

7、及时解决教师住房、医疗保险等问题,使教师安心教学、乐于教学。

五、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

1、学校危房改造工作还需进一步推进。

目前苏村中学还有D级危房2800多平方米,急需改造。所有师生宿舍都是D级危房,即使新的学生公寓楼使用之后,仍然要有将近300多学生、100多教师住宿在D级危房内。中学急需新建2600平方米学生公寓楼一座。以改善师生住宿条件。小学也有部分危房需要拆除和加固维修。

2、随着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还需对教室、实验室等办学条件进行进一步改善。随着我镇人口的进一步发展,学生数量也将有所上升。目前学生教室以不能满足办学需要。预计近5年内,苏村中学学生数将稳定在1300人左右,但目前只有一座教学楼,还是楼板楼,属D级危房,上级也要求拆除。所以中学还需新建3000平方米综合楼一座,来改善办学条件。

3、教学、办公条件急待改善。

随着现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一些新的教育手段不断进入课堂,这就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办公条件。根据上级要求,学生教室必须配备电脑、投影仪、大屏幕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教师必须配备电脑。但现在大部分教室和大部分的教师都没能配备这些设备。

4、学校校园绿化、美化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今后我镇的发展思路:围绕一个目标,抓住四项重点。围绕一个目标,高标准普及9年义务教育,打造现代化教育强镇。四项重点是:一是尊重教育发展规律,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学校管理以教师为本,教育教学以学生为本,真正使人本理念体现在每一项教育决策中,渗透于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二是合力营造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三是努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四是致力打造精品学校和特色品牌。

2010.5.12

市人大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视察报告 篇10

“中国·威海”政府门户网站weihai.gov.cn2010-10-15浏览次数:116

【字号:大 中 小】【背景色:】【打印本页】【推荐】【关闭本页】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对全市社区建设情

况审议意见的报告

威政字〔2010〕75号

市人大常委会:

2010年6月29日,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民政局局长李富胜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全市社区建设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审议意见。针对会议提出的问题以及工作建议,市政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取得明显效果。现将落实审议意见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社区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为加强对全市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2001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威海市社区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负责委员会日常工作。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街道管理体制的意见》(威发〔2006〕21号)、《关于进一步解决社区居委会人员经费场所问题的实施意见》(威政办发〔2008〕51号)、《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威政发〔2009〕45号)、《关于加强“城中村”改造后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威政发〔2010〕28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地推进了城乡社区建设工作开展。下一步,我市将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工作机制,建立党委政府目标考核、居民群众评议和社会各界参与评议相结合的绩效评估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努力推动城乡社区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今年,重点是对照全省城市示范社区和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考核验收标准,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民主自治、优化社区服务、强化社区工作队伍建设、突出品牌特色等工作。近期,拟召开一次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重点推广环翠区打造精品社区的经验做法,争取每个市区打造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功能

完善,具备“一站式”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医疗卫生室、计生室、警务室、阅览室、健身室、居民学校等场所的精品社区,全面提升我市社区建设的档次和水平。

二、推进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为民服务工作平台

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基本达到规定标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保障了社区活动的正常开展和社区功能的有效发挥。目前,全市旧城区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达到150平方米以上,新建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69个。下一步,我市将统筹规划,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解决社区组织办公、服务用房和居民公共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问题。对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区连片改造居民区的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将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由开发商负责建设,确保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与小区建设、旧城改造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验收、同步使用。按照社区居民活动空间最大化、使用效益最优化要求,充分发挥已建成的各种社区服务设施的作用,使之成为社区居民共同活动的场所。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方面,按照聚集人口适度、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的要求,合理布局,确保农村居民享受到快捷、方便的服务。按照建筑面积一般在500平方米左右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村级组织办公场所或其他闲置场所,建设集管理、服务、活动、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形成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室内外专项设施相配套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体系。对按标准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资金确有困难的社区,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助,努力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到今年年底,荣成市、文登市和经区将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其他市区在2012年前实现全覆盖。

三、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市积极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初步建立起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社区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市将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逐步形成政府公共服务、居民志愿互助服务、市场提供服务有机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一是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进社区。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将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和覆盖到社区,满足社区居民就业、救助、计生、社会保障、卫生等方面需要。二是积极组织居民开展自助、互助和志愿服务。发扬和睦友爱、邻里互助的优良传统,组织社区居民广泛开展扶贫济困、医疗卫生、心理咨询、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活

动,鼓励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群众性自助服务,为居家的体弱多病和身边无子女老人提供应急服务,为优抚对象、残疾人及特困群体缓解生活困难提供服务。三是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鼓励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城乡社区服务业,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托幼、餐饮购物、农资供应、信息查询等便民利民服务。按照有关规定,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业发展,鼓励个体经济参股或兴办社区服务企业,引导社区服务向产业化、网络化、社会化发展。

四、加强“城中村”社区建设,推进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为加强“城中村”社区建设工作,今年6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中村”改造后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威政发〔2010〕28号),对做好“城中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社会事务管理、社区服务等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环翠区和高区、经区积极行动,制定了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确定了试点单位,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下一步,将认真做好村民资格认定、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界定、股权分配等工作。工作中,依据村民自治原则,在重要事项上充分听取和尊重广大村民意见和建议,切实保障村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根据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度,我市将及时做好社区调整工作,条件成熟的成立新型社区,按规定解决好社区居委会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办公和服务用房等问题,确保社区服务工作正常开展。对尚不具备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条件的“城中村”,引导村(居)委会以满足社区居民需要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承担起所辖区域内的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

五、健全完善新型基层管理体制,保障社区事务管理责权利的统一

充分认识和尊重宪法和法律赋予社区居委会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地位和权利,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工作准入机制,凡属于城乡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随意转嫁给村(居)委会;凡依法应由居委会协助办理的事项,应当为居委会提供必要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给居委会办理的有关事项,应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购买岗位”等形式,将有关工作和经费一并交给社区,保障社区事务管理责权利的统一。同时,进一步加强包括社区居民大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在内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慈善协会、社区老年协会、社区志愿者服务协会等社会组织,完善社区综合性功能,逐步形成以社区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决策、社区委员会议事、社区工作者办事的新型居民自治结构。进一步明确社区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地位,完善民主选举、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等制度,大力推进居务公开,畅通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决策与管理渠道,保证居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决策权和参与权。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市人大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视察报告 篇11

“明确一个目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确保完成95亿元,增长34%,力争增长40%;工业增加值确保完成25.8亿元,增长35%,力争增长40%;销售收入确保完成96亿元,增长31%,力争增长35%;实现利税确保完成4.7亿元,增长35%,力争增长38%;工业技术改造投入确保完成25亿元,增长33%,力争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确保完成34亿元,增长15%,力争增长20%;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0个,确保XX公司销售收入过12亿元,16处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确保XX公司利税突破5亿元,15处企业利税突破千万元。

“开好两个会”:一是开好经济专线工作会议,汇报会议精神,研究下一步工作思路。初步定于近期组织城市经济专线、经济管理部门及部分执法部门与乡镇党委书记去苏州、江阴、连云港等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讨论,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结构调整重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全县经济工作在上新台阶。二是召开全县经济工作半年总结会议,进一步落实全市会议精神,全面总结1—7月份的工作,分析形势,落实任务,量化指标,竭尽全力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抓好六项工作”:

一、加强园区建设,打造发展平台。工业园区是项目投资、结构调整的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下一步园区工作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搞好规划,合理布局。改变过去“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局面,积极引导各类项目向园区聚集。大力实施乡镇、经济主管部门千万元项目入园工程,集中开展项目攻坚月活动。二是完善机制,搞好服务。近一步完善、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园区污水处理等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增加园区承载力,同时要搞好园区服务,对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使入园企业享受到零收费管理、零距离接触、零差距办事、零障碍发展的优质服务。对入园项目审批实行一条龙服务,限时办结。通过完善机制和优化环境吸引更多更好的项目入园。三是引导园区企业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发展,在项目如园方面要有所取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即:对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不单独提供土地和厂房,可提供标准厂房,对违反产业导向特别是高污染、高效、低效益的企业不予提供土地。对外资企业特别是世界大企业、县外大型名优企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对行业发展起龙头带动作用的项目优先提供土地。

二、加快培植壮大“三个一批”,做大作强莒南工业。一是培植一批大公司、大集团,增强其对全县经济的支撑作用。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倾斜、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力争年底新增规模企业37个;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的企业3个,过亿元的16个;利税过亿元的3个,过1000万元的10个。重点培植XX公司、橡胶厂等16家利税过1000万元的骨干企业,形成强有力的骨干群体。培植一批支柱产业,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围绕生物发酵、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生物制药、造纸、建材等重点行业,发展主导产品和配套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特色企业群,加快产业集聚。三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十一五”期间,要着力实施名牌战略。本县现有省名牌产品六个,省著名商标五个,两个国家绿色食品和三个“全国免检产品”荣誉称号。今后要大力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品牌认定,争取到2010年,全县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名牌达到10个,省著名商标达到10个以上。

三、加快结构调整,全面推进技术进步。一是坚持大中小并举,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继续扶持四个集团化企业,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在“十一五”末XX公司年销售收入达30亿元,XX公司过20亿元;努力培植XXX公司、XX纸业公司、制约厂等利税过500万元的中等规模企业;围绕农副产品加工、磨料磨具、泡化碱、石雕石刻、柳编加工等行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培植产业龙头,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规模企业群体。二是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并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发挥传统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实现集簇式发展,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围绕产品做文章,形成连片发展的局面。突出抓好生物发酵、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纺织服装、建材等主导产业链,加大投入,着力提升产业链中关键环节的生产技术水平,拉长做大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以生物技术及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经济主管部门要努力为产学研联合牵线搭桥,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联系渠道,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洽谈会,支持企业对关键技术、共性问题组织技术攻关。四是支持鼓励企业,建设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建立企业技术开发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开发的高新技术创新成果,给予税收优惠。围绕XX公司、XXXX公司等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培植一批高新技术支柱行业,企业和产品。

四、深化企业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是加快制药厂等未改制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步伐,实现产权多元化,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激发企业体制活力。二是继续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在完成印刷厂、塑料厂破产终结工作的基础上,年底力争实现化肥厂、水泥厂等几处企业的资产拍卖。三是积极推进XX公司、XX公司海外上市工作,同时选取2-3个企业作为下一步上市资源进行培育。四是推进企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系统化,改变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粗放式管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空间。五是认真细致的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企业改革,为我县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

五、加大资金投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为保持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增强企

业发展后劲,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大投入:一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融资主渠道作用。通过制定实施重点中小企业评估认定制度,建立重点企业、项目精品库,集中资金,重点扶持。继续开好银企合作洽谈会。力争下半年再搞一次银企合作活动,促进项目与资金的对接,提高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继续加大对商业银行向重点企业注入资金到位的考核力度,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二是积极推动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大力培植上市资源,加强培训指导,积极推动企业在境外上市,力争到2010年,我县上市公司达到6家。三是积极扩大民间融资。加强对民间资本的产业政策指导,规范投资行为,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环保要求的民间投资项目,都给予支持。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县里确定的34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力争百谷塑料、宏远包装、兴牧兽药、畅安润滑油、三泰木业项目于8月份完工投产;确保华泰纸业公司高档板纸、浙江胜达有机燃料、龙盛农牧公司饲料、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上一篇:银行实习员工的优秀评语下一篇:2信息加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