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110社

2024-05-31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110社(共9篇)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110社 篇1

【发布单位】81702

【发布文号】湘政办发[1998]20号 【发布日期】1998-06-25 【生效日期】1998-06-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

加强全市110社会联合行动服务工作的通知

(湘政办发〔1998〕20号1998年6月25日)

娄底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机关各单位:

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现将《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110社会联合行动服务工作的通知》转发给你们。

长沙市人民政府根据近年来110报警服务工作深入人心,群众报警救助的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单位充分认识搞好110社会联合行动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搞好全市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明确责任,建立健全110社会联动工作网络;加强领导,确保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顺利进行;规范服务,不断提高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水平;搞好协调,切实解决110社会联动服务中的实际问题;加大宣传力度,营造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的良好环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借鉴他们的经验,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110社会联合行动服务工作,真正做到有警必接,有警必处,有险必抢,有难必帮,打击犯罪,维护治安,保护群众,服务群众,把110社会联合行动服务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

全市110社会联合行动服务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我市110报警服务中心自1996年开通运行以来,由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共同配合,全市110报警服务工作运转基本正常,做到了有警必接,有警必处,有险必抢,有难必帮,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等方面做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随着110报警服务工作日益深入人心,群众报警救助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有关多项通知如下:

一、一、充分认识搞好110社会联合行动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公开向社会承诺,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服务水平的客观需要。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搞好110社会联合行动服务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强和完善以公安110报警服务台为中枢,社会公益部门为骨干,公安内部各警种密切配合,政府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有关方面积极参与的联合行动的服务体系,形成上下协调,左右贯通,反应神速,覆盖全市的110社会联合行动服务工作运行机制。

二、二、明确责任,建立健全110社会联动工作网络

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是一个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和组织社会各部门的力量、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服务功能。因此。凡人民群众通过110社会联动指挥中心的报警、救助电话,属公安职责范围内的,由公安机关快速处理;属其他方面处理的问题,按职责由市政府授权110社会联动服务指挥中心(设在市公安局内)直接通知有关单位处理;重大问题需直接报告市政府总值班室,以便及时组织处理。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和城管委、公安局、工商局、民政局、交通局、卫生局、房地局、电业局、电信局、广播电视局和防洪防汛、收容遣送、卫生防疫、医疗急救、供水、供气、市政、绿化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单位明确为参与110社会联动服务的责任单位。各单位应结合自己的行业特点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置方案,并将单位的值班电话和分管领导的电话与110社会联动服务指挥中心联网,保证在24小时内做到有警必接、有警必处、有险必抢、有难必帮,及时为人民群众排险解危。

三、三、加强领导,确保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顺利进行

为了加强对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梁建强任组长,黄自强、徐哲劲、彭建辉任副组长,各参与联动服务责任单位的分管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指挥中心内),黄自强兼任办公室主任,晏兴辉、彭佑祥、郭绪文任办公室副主任。各区、县(商)政府和市直有关单位也应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随时与110社会联动服务指挥保持联系。110社会联动服务领导小组一般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联动单位联席会议,定期通报情况,交流经验,部署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110社会联动服务机制。

四、四、规范服务范围,不断提高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水平

“有警必接,有警必处,有灾必救,有险必抢,有难必帮,有求必应”和“快速反应,妥善处理”是110社会联动服务的宗旨。

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与各单位日常服务工作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原则区别。平时社会治安、安全防范、基础工作、服务工作搞得好,人民群众遭受的突发性事件的威胁必然会减少。110报警电话一般都是人民群众在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或遇到特殊困难的严重情况下发出的呼救信号。因此,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是一项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安危和切身利益的大事。公安机关要充分履行政府授予的110先期处置权、指挥调度权和执行监督权,完善工作制度和各种预案,保证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作。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所承担的职责与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置方案,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一旦接到110转过来的群众报警求助指令,能迅速赶赴现场,实施有效救援,用实际行动真正取信于民。在社会联动服务工作中,各职能部门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该属于哪个部门的工作,哪个部门就应当主动承担,绝不能互相推诿扯皮。凡遇到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共同解决的群众救助和投诉,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尽快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凡需要多个部门共同救援处置的紧急险情,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迅速组成抢险救援队伍,参与救援行动。对玩忽职守,处理不及时而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要追究单位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五、搞好协调,切实解决110社会联动服务中的实际问题

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直接处理人民群众求助的突发事件,有些甚至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在处理过程个,必须争分抢秒,分秒必争。对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应根据实际情况,迅速采取果断措施,认真进行妥善处理。对于城市紧急医疗救援工作,应遵循“快速救援,就近转送,专科收治,分类收容”的原则,市内各级医院应积极配合,及时做好紧急处理,然后再按医院功能及伤病人情况,由医院或有关部门协商转送处理。在110报警事故处理与有关单位的经济利益关系上,应坚持“先救人、先抢险、先处理,事后按照有偿服务的规定,由受害者单位及其本人承担”的原则。对外地人员或受害者通过社会联动服务后(含无名尸体的打捞火化),其在经济上确实没有能力承担有关费用的,各级政府和部门应于统筹解决、为了保证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转,有关110报警设施、设备及日常维护费用应按照财政管理体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六、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

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是关系全社会的大事,必须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省、市新闻部门要把宣传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规划,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舆论工具,广泛宣传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担负起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责任,进一步增强群众报警意识,引导群众正确使用110报警电话,及时报导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中典型事例,对干扰和破坏110的典型及时进行公开曝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有较大声势的110社会联合行动的宣传活动,以宣传联动责任单位的职责任务、服务范围、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电话、公开服务承诺为重点,普及110报警服务知识,形成全社会了解、关心、支持和参加110社会联动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

附: 长沙市110社会服务联合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110社会服务联合行动工作的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1998年5月1日起建立由市公安、工商、环保、民政、房地产、交通、卫生、电业、电信、广播电视、城管以及燃气、液化气、自来水、消防119、交警122等16个部门与中位组成的全市社会服务联合行动体系。为确保参与110社会服务联合行动的部门与单位按照“有警必接、有警必处、有险必报、有难必帮”的原则,对涉及到本部门、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报警求助,做到快速反应,认真处置,维护“长沙110效应”,特制定本办案:

一、一、接警

110接警、救助电话由市公安局主管并组织运行。对公民通过110电话发出的报警、救助要求,要热情服务,及时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一)凡公民通过110报警电话发出的非公安业务处理范围的救助电话,市政府授权110报警服务中心直接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二)参与110社会服务联合行动的部门和单位必须做到专门电话、专门人员、专门领导“三到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做好110报警接待和处理工作。

(三)制定能迅速调动有关人员、设备进行应急处理的工作方案和运行机制,保证及时、准确处理好110报警电话。

(四)报警电话振铃后,必须马上受话报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卸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处理的报警电话。

二、二、处警

处警原则:有警必处、快速反应、稳妥处置、及时反馈。

(―)实行24小时处警。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做好“全天候”值班备勤工作,保证随时接受110报警服务中心指令,及时处警。

(二)接到处警指令后,要以最快的速度出警,并到达指令地点。

(三)处警队员到达现场后,一切行动听从现场指挥员(或带队领导)指挥,现场指挥员(或带队领导)对现场情况迅速进行了解,并根据情况果断作出处置决定,处警队员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四)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处警完毕后,必须向110报警服务中心反馈信息,重大报警电话的处理情况,110报警服务中心及时报告市政府政务值班室。

(五)对群众的求助已尽全力仍不能达到满意效果的,要热情、负责地向群众解释清楚,让群众充分理解。

三、三、职责

各参与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公安部门:110报警服务中心24小时接受群众关于刑事、治安案件和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治安民事纠纷等方面的报警求助及有关咨询。对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能范围内的群众紧急报警求助,要酌情派出民警进到现场进行先期处置,并负责把群众报警求助的信息迅速传递到有关职能部门。

工商部门:受理工商职责范围内涉及市场交易、管理的矛盾纠纷,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走私贩私、期行霸市、敲诈勒索、坑害蒙骗等不法行为侵犯生产者、经营身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等需要紧急救助的问题。

环境保护部门:接受群众对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固体废弃物污染事故、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和环境污染纠纷的投诉并及时处理、受理有关基建噪声、工业噪声扰民投诉,并妥善处理。

民政部门:积极参与有关自然灾害方面的紧急救助,对110报警服务中心送来的无家可归的弱智儿童和弃婴、盲流人员等经过鉴定后随时收容,妥善处理,对城区无名尸体,经公安部门和法医鉴定后、由殡仪馆配合公安机关进行处理。交通部门:受理群众对交通客货运(包括陆运和水运)等方面的求助和投诉,及时查处多收、乱收票款和宰客现象,对漏乘、错乘或因丢失、被盗钱物无力购票乘车的乘客,帮助其搭乘车归家或抵达目的地。

卫生部门:受理医疗急救、重大疫情、食物中毒和工业中毒事件的求助。各大医院、卫生防疫站、职业病防治所等对120报警服务中心送来的危重病人,实行先救治后收费,并坚持首诊责任制。

房地产部门:受理主宅管理维修、有关征地拆迁工作方面的报警求助和授诉。

电业部门:对110报警服务中心转来的配电变压器、配电线路、电能表故障和供电线路断线倒杆等方面的报警求助,及时派人赶到现场处理确保抢救伤病员、抗洪救灾、事故抢险等重大社会救援活动的用电供应或断电要求。

电信部门:受理电话装机、移机、障碍查修、呼叫查询等方面的群众求助;处理市民有关通信方面的投诉。

广播电视部门受理群众关于广播、电视方面的收听收视投诉,并迅速赶到现场,妥善处理。

城管部门:对110报警服务中心转来的群众反映的有关城市管理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调查,并责成有关部门处理。监督、协调处理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燃气公司:户内一般维修按预约时间进行,紧急维修随报随修,户外煤气管理实行“全天候”紧急抢修。

液化气公司:接受管辖范围内用户有关液化气方面的求助和投诉,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为用户排忧解难。

自来水公司:及时处理群众关于城市供水方面的报警求助和投诉。

四、四、纪律

(一)110报警服务中心应把110报警电话运行情况及时向市政府政务值班室报告。市政府政务值班室应加强对重点报警的督查,重大问题应及时报告市政府有关领导。市政府办公厅每月向全市通报一次110报警电话的运行情况。

(二)对玩忽职守,或因处理不力或延误处理而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追究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责任。

(三)接、处警后,无反馈信息的,由市政府办公厅或市110社会服务联合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予以通报;

(四)公安110接、处警一律不准收费,医疗、电情、供水、供气、供电等部门可以实行有偿服务,收费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110社 篇2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已经省政府同意, 现转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八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为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深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 (人社部发[2011]26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闽政[2011]27号) 精神, 经省政府同意, 现就做好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 工作通知如下:

一、扩大参保覆盖面

(一) 巩固和扩大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

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学校的作用, 采取有效措施, 继续将城镇非从业居民, 包括老年人、在校大学生、中小学生 (含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的学生) 、少年儿童以及其他城镇非从业人员等, 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 努力做到应保尽保, 使2011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

(二) 完善参保个人缴费机制。

积极探索跨年度自动续保机制, 各地应设立灵活的缴费时间和简便的个人缴费方式, 采取委托银行代扣代缴、电话或短信提示缴费、开放日常缴费窗口等多种措施, 方便居民依法主动缴纳和自动续保。

二、落实筹资标准

(一) 提高财政补助标准。

2011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不低于1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00元, 其中省级财政根据各地财力情况, 分档给予补助。具体为:省级财政对原有120元继续按照原财力分档补助, 对新增80元省级财政按照新财力分档补助, 补助比例统一为80%、60%、40%、25%。

在提高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的基础上, 扩大对困难居民参保个人缴费政府补助范围, 将现行规定对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所需个人缴费由政府给予补贴的对象范围扩大到低收入家庭的未成年人。各地要尽快按规定将低收入家庭未成年人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纳入所在地财政补助范围。

(二) 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

在提高财政补助标准的同时, 各地要充分考虑不同参保对象经济承受能力、居民收入增长、待遇水平提高等因素, 分类制定个人缴费标准, 原则上2011年参保居民人均个人缴费不得低于每人50元。积极探索居民医保缴费与待遇挂钩的机制, 鼓励居民多缴费, 享受较高的医疗保障待遇。

三、完善待遇政策

(一)

各设区市应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 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城镇居民医保基金, 稳步提高并均衡医疗保险待遇水平, 减轻参保居民医疗费用负担。

(二) 全面开展门诊统筹。

1. 建立普通门诊统筹。

普通门诊统筹是针对参保居民门诊特殊病种和住院以外的常见病、多发病门诊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和门诊一般诊疗费用, 由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给予一定限额报销的保障制度。力争到2011年底全省所有设区市所辖县 (市、区) 全部开展普通门诊统筹工作。

普通门诊统筹所需资金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中列支, 原则上普通门诊统筹的基金比例占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10%左右。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支出与住院和门诊特殊病种统筹基金支出分别列账, 统一管理。

普通门诊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由设区市确定。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为国家基本药物和我省增补的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费用, 以及符合规定的门诊一般诊疗费用。

按规定应由统筹基金支付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 由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各地要积极探索普通门诊统筹费用总额预付或按人头付费等费用结算办法, 具体结算方式由各设区市确定。

普通门诊统筹的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在已列入定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学校医疗机构中选择, 启动阶段, 参保居民就近选择一所定点医疗机构作为本人普通门诊就医定点医疗机构, 选择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实行一年一定, 中途不予变更。

2011年当年大学生日常医疗继续按照现行办法执行。

2. 扩大门诊特殊疾病病种。

在对部分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费用保障的基础上, 2011年特殊病种的保障范围扩大到苯丙酮尿症、重性精神病人门诊药物治疗费用和城镇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各地要将苯丙酮尿症、重性精神病人门诊药物治疗费用和城镇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纳入门诊特殊病种范围。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提高门诊特殊病种保障水平, 鼓励这部分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就医, 减轻他们的医疗费用负担。

(三) 调整住院报销医保政策。

1.提高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

各设区市要积极引导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住院, 合理调整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 各层级医疗机构支付比例差距进一步拉大到10%以上, 优先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和二级医院住院费用支付比例。2011年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到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 且不低于5万元。

2.全面启动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

2011年各设区市建立城镇居民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制度, 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所需资金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中列支, 原则上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基金比例占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5%左右, 以各设区市为统筹单位。各设区市为城镇居民建立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 可以采取由医保中心经办或委托商业保险办理等多种方式, 帮助解决城镇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 具体报销比例由设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四、加强医疗保险管理

(一) 加强转诊和异地就医管理。

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 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订转诊的支付政策。加强区域间医保经办机构协作, 参保居民在异地务工或随子女异地居住的, 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异地就医办法, 办理异地居住登记手续并享受相关医疗待遇, 做好参保居民异地就医服务工作。

(二) 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各设区市要加快推进基金支付方式改革, 结合门诊和住院的特点, 实行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付费办法, 控制医疗服务成本。要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完善定点医疗机构考核评价体系, 严格控制费用不合理上涨。要充分发挥医疗保险机构的优势, 积极推广使用稽核软件, 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日常诊疗多维数据监督。要加大对欺诈、违规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研究逐步将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行为的监管。

五、加快推进设区市统筹

各设区市必须严格执行闽政[2007]29号文件规定, 落实设区市统筹, 在设区市范围内实现参保范围、缴费标准、待遇水平、经办流程、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 进一步增强医疗保险基金互助共济和抗风险能力, 确保参保居民公平享有医疗保险待遇。实施中退到县级统筹的设区市, 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2011年城镇居民医保工作任务繁重, 各设区市要按照本通知要求, 结合本地实际, 抓紧调整2011年所辖县 (市、区) 统一的城镇居民医保政策, 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设区市在城镇居民医保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请及时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报告。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财政厅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110社 篇3

【发布文号】津政办发〔2003〕057号 【发布日期】2003-10-17 【生效日期】2003-10-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意见的通知

(津政办发〔2003〕05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三年十月十七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的意见

我市自1998年起在全国较早地试行政府采购制度,并将实施政府采购作为推进依法理财、加快财政管理改革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五年来,围绕完善政府采购机制,扩大政府采购规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工作思路,我市逐步建立健全了政府采购的组织机构、制度体系和监督制约机制,采购规模也从最初的每年几千万元,到2002年达到了15亿元。但目前政府采购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机构设置不健全,管理和执行职能有交叉现象,管理部门职责相对弱化;制度体系不完善,不适应政府采购快速发展的要求;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等配套改革尚不到位,制约了政府采购工作的进一步深化;部分采购行为不规范,信息发布公开性不够,选择采购方式随意性大,有意规避公开招标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整改,将严重阻碍政府采购工作的正常发展,有损于政府采购公开透明和公平竞争的良好形象,也容易滋生新的腐败现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的各项规定,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4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政府采购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总体目标和原则

我市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加快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全面贯彻《政府采购法》,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督体系,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合理分工、相互制衡。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要与集中采购机构分开,集中采购机构要与项目需求部门分开。二是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基准,严格采购工作程序,规范采购行为,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三是兼顾效益与效率。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兼顾工作效率,通过改进政府采购管理方式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实现采购效率、采购质量、服务水平与财政支出效益的同步提高。四是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先行规范行政机关、财政预算资金、通用项目的采购行为,再逐步向事业单位、自筹资金、专用设施和工程项目的采购活动延伸,最终建立全市范围内的政府采购大市场。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国内企业发展,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采购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树立依法采购观念,自觉、积极、主动地做好政府采购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领导,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狠抓落实,积极与有关部门相互合作,协调好工作关系,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政府采购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发挥政府采购制度的最大效益。要结合实际,研究制订深化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办法和工作程序,实现政府采购工作的制度创新与规范管理,确保《政府采购法》的顺利实施。

三、依法理顺政府采购组织管理,明确监管职责

(一)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组织领导机构。为加强对全市政府采购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协调各有关部门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监督职能,成立天津市政府采购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主管副市长担任,负责领导、监督和协调全市政府采购工作,研究解决政府采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全市政府采购规章、政策。政府采购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审批政府采购方式;审批、认定政府采购招标代理机构资质;审批供应商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的资格;审核政府采购评标委员会专家资格,统一管理评标专家数据库;考核集中采购机构的业绩;按法律规定权限受理政府采购活动中的投诉事项等。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各区县人民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政府采购组织领导机构。

(二)明确财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市财政局是全市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履行以下职责:制定我市政府采购管理的规章制度;拟定政府采购目录、集中采购限额标准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报市政府批准公布;编制、批复市级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统一管理、集中支付市级政府采购资金;管理政府采购信息的统计和发布工作等。各区县财政部门依法对本辖区内的政府采购工作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

(三)实现政府采购执行机构的独立运行。集中采购机构和具有政府采购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均属于政府采购业务的具体执行机构,不具有政府采购行政管理权。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是市级集中采购机构,主要职责是: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采购计划,组织实施集中采购业务;接受采购单位委托,代理分散采购业务;对具体采购事务进行日常管理等。政府采购中心的工作保持相对独立,接受管理委员会和办公室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经市政府采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批、认定的社会中介机构,负责接受采购单位委托,组织实施集中采购目录以外的采购业务。

四、完善监督机制,构建多层面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

(一)建立多部门共同配合的行政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优势,逐步形成以财政部门为主,监察、审计及其他有关部门共同配合的监督机制。由财政部门依法对采购执行机构和政府采购活动实施综合监督,监察、审计部门对政府采购活动和人员实施必要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司法、公证部门对政府采购招投标过程和结果实施特定监督,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在法律、规章授权的职责范围内对政府采购招投标活动实施专项监督。

(二)强化政府采购社会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事项的公示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政府采购活动的透明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开辟社会监督渠道,实行特邀监督员、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等制度,发挥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三)完善政府采购供应商监督机制。有效发挥供应商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作用,畅通供应商质疑、投诉渠道,明确供应商投诉的条件和要求,建立受理和处理供应商投诉程序,及时对供应商投诉作出处理决定,保护供应商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

五、健全政府采购制度体系,深化政府采购管理

(一)加快政府采购法制建设进程。以《政府采购法》为依据,全面清理现行规章制度,废止、修改与法律规定不一致的内容和文件。拟订《天津市政府采购实施条例》草案,加快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进程。

(二)健全政府采购各项配套措施。以法律法规为准绳,研究制定规范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操作规程和监督机制中的具体配套措施。强化源头控制,研究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和计划实施方案;规范采购行为,制定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投标、信息公告、合同管理等办法;完善监督检查,制定供应商投诉处理、集中采购机构考核等规定;适应信息网络技术发展需要,研究网上采购管理章程;推动采购标准化进程,研究规范相关招标文件的统一格式,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的政府采购文件标准范本等。

六、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推进政府采购协调发展

(一)强化政府采购预算源头管理。以部门预算改革为契机,全面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制度。凡是编制部门预算的部门和单位,必须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汇编政府采购计划。各部门和单位应严格按照政府批准的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分别编制集中采购预算和分散采购预算。加强对采购预算合理性和完整性的审核,提高采购预算的可操作性。按规定程序及时编报采购计划,一经批复的采购计划不得随意调整,维护采购计划实施的严肃性。

(二)扩大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规模。对政府采购资金的管理应率先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凡由财政预算安排和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安排的政府采购资金,其预算指标和支出计划继续下达各部门和单位,但资金不再拨付给各采购单位,由财政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各供应商,实现财政性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统一核算。

七、加强政府采购基础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一)提高政府采购信息的透明度。凡应公开的政府采购信息,包括采购目录、公开招标信息、中标信息、违规通报、供应商和业务代理机构的资格审查信息、投诉处理信息等,按照相对集中、受众合理的公布原则,必须在指定的媒介(报纸、网络)上公开披露。

(二)严格采购方式的审批手续。政府采购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五种方式。采购执行机构和各部门自行组织的采购活动,应依法确定相应的采购方式,达到公开招标数额以上的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已达到公开招标数额但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其他方式采购的,在采购活动开始前必须报请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批准。招标投标活动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

(三)强化政府采购合同履行与验收监督。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应严格监督合同的各项条款,对合同条款不全面、表达不明晰或违反法律法规的,要责令采购单位和供应商重新订立。规范验收程序,严格验收纪律,重大采购项目或技术要求高的项目,应聘请技术监督部门和专家参与,把好验收质量关。积极推行采购项目回访制度,做好回访记录和反馈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把好采购服务关。

(四)构建政府采购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实行公务车辆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和定点加油制度及会议接待制度,推行标准化办公设备的协议供货制度,积极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商务,试行网上采购办法,提高采购效率。

八、加强采购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政府采购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队伍是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要从抓内部管理、加强自身建设入手,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牢固树立服务观念,不断提高政策水平、法律水平和专业水平,全面、准确掌握政府采购制度的各项规定和多方面技能,成为专家型的管理人才。要制订政府采购执行人员业务考核制度,完善政府采购工作规程、制度和办法,严格遵守廉政建设规定和工作纪律,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监督,自觉维护政府采购队伍的形象。要注意选派政治、业务素质高,具有开拓性的工作人员充实政府采购队伍,配备数量适当的工作人员,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政府采购队伍,确保政府采购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天津市财政局

二OO三年九月二十四日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110社 篇4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6〕2号 【发布日期】2006-01-20 【生效日期】2006-01-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统计工作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6〕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统计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一月二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统计工作的意见

省统计局

(二○○六年一月)

为做好新时期农村统计工作,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各级政府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决策信息,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统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农村统计工作的责任感

农村统计工作是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加强农村统计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实施农村统计改革以来,农村统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近几年来,由于部分地方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机构不够健全,队伍不够稳定,经费难以落实,农村基层统计工作弱化,已直接影响到农村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农村统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的高度,将加强农村统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住当前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的机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统计工作健康发展。

二、固本强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统计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统计机构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统计队伍是做好农村统计工作的前提。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统计队伍建设,下大力气扭转目前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的状况。要根据《统计法》有关规定和乡镇统计工作的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员,挑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一定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人员担任;有调查户的村要配备好辅助调查员。要努力改善乡镇统计员的工作条件,切实做到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要加强统计业务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统计人员开展持证上岗、统计专业技能培训,逐步建立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农村统计调查队伍。要切实保障农村统计工作必需的经费。根据事权和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对农村辅助调查员、调查户给予适当补助,原则上辅助调查员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调查户每户每月不低于10元,具体补助标准由县级财政部门确定。农村统计必需的经费按财政体制规定纳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

三、严格管理,不断提高农村统计工作水平

健全农村统计工作制度,规范统计工作行为,是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的保证。各地要严格按照《安徽省农村统计基础工作规范章程》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统计管理,完善乡镇统计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数据质量检查活动,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做好调查网点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源头数据准确可靠。要加快乡镇统计手段现代化建设,配备必要的信息化设备,逐步实现乡镇统计办公室与县统计局联网。要研究制定农村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通过科学、严格的考核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努力营造创优争先、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

四、依法统计,维护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安徽省统计管理监督条例》,支持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和统计监督职权,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要加强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依法统计观念,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统计违法行为。各级纪检、监察、法制、司法等部门,要支持和配合统计部门做好统计法规宣传和统计执法检查,对拒不履行统计义务,迟报、拒报、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数据的单位和人员,依法追究责任。今后,对外发布和使用的农村统计数据一律以统计部门认定的数据为准。

五、加强领导,进一步优化农村统计工作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农村统计工作的领导,重视发挥统计的职能作用,科学运用统计数据信息指导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切实帮助解决基层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为提高统计工作整体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110社 篇5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八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

市民政局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和民政部等5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的通知》(民发〔2009〕10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齐抓共管,加强领导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既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救助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城市管理工作,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各司其职的原则,共同做好我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充实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力量,并完善工作职责。

二、明确任务,落实职责

(一)各区(市)县政府、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是做好本区域内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合理安排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经费,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工作人员。要结合本辖区实际,规划重点救助管理区域并向社会公布,同时报市民政局备案。加大对重点救助管理区域内流浪乞讨人员的发现、处置、协调等救助管理工作力度,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要在当地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专席,由当地民政部门派员值守。加强街头巡查、督查力度。指导督促街道(乡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好分类处置工作,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传染病人,应及时通知当地卫生部门予以救治;对街头流浪未成年人,应及时通知当地公安部门予以解救保护;对流浪乞讨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及时通知当地公安部门依法处置;对符合救助条件的人员,应做好引导、护送工作;积极开展本辖区内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做好预防困难群众流浪、再次流浪及回归安置工作。在街道办事处设立开放式救助点,为流浪乞讨人员、其他街头生活无着人员、特别困难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临时救助。

(二)市民政局是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指导、督查职责,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强化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协调职能,牵头完善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和救助措施。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专席并派员值守,做好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发现、监督和派遣工作。加强街头巡查、督查工作力度,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工作职责。严格按照“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依法救助、应助尽助”原则,指导市救助管理站和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做好流浪乞讨人员和其他街头生活无着人员接收、救助工作。对符合安置条件的受助人员进行安置。加强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宣传,设置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咨询热线电话和温馨提示卡。

(三)市公安局要加强对违法乞讨行为的管理工作。负责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依法查处流浪乞讨人员的各种违法行为,特别要加大对组织、教唆、胁迫、控制未成年人、残疾人乞讨营利(包括在机动车道上穿梭乞讨)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查处力度。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流浪乞讨人员,引导、护送其到市救助管理站或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求助。协助医疗机构做好街头危重病人、精神病人、传染病人医疗救治工作。充分发挥市救助管理站警务室作用,协助做好安全防范和流浪乞讨人员身份鉴定、查询、查证工作。

(四)市城管局要支持市民政局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专席,运用数字化城管网络和要求城管人员与市民政局有关人员共同完善流浪乞讨人员发现机制。教育、制止、纠正流浪乞讨人员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协助市民政局设置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温馨提示卡。

(五)市卫生局要按照“先救治、后救助”原则,指导医疗机构做好街头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传染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指导市救助管理站做好疾病预防、救治、康复等知识的培训工作。

(六)市级新闻单位要加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为我市实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确认个人身份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寻亲平台。

(七)市政府目督办要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八)市财政局负责市本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经费保障,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转。指导区(市)县财政合理安排流浪乞讨人员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九)市政府法制办要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地方立法的调研工作。依法受理有关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行政复议案件。

(十)市司法局要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宣传的组织协调工作。为涉及法律事务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十一)市教育局要配合市民政局做好流浪未成年人非正规教育、心理矫治、教育转化工作。协助市民政局做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教师的培训、专业资格考试等相关工作。

(十二)市交委要协助市救助管理站为流浪乞讨人员返回户籍所在地或所在单位提供购票和进出站服务。

(十三)市民宗局要协助市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流浪乞讨人员中少数民族及信教群众的救助管理法规政策宣传和稳定工作。配合做好与有关地区民族、宗教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工作。协助市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少数民族语种翻译。

(十四)市残联要协助市民政局做好残疾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查证工作。支持市民政局安装无障碍设施和开展流浪残疾儿童康复、培训、安置工作。

(十五)市政府北站办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协调市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本区域内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

三、完善措施,强化保障

(一)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考核体系,作为城市管理和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将巡查、督查情况及时向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通报。

(二)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与救助管理工作相适应的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等工作机制,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制度和措施。

(三)按照财政部、民政部、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有关机构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财社〔2003〕83号)要求,未建立救助管理站的区(市)县,应在2010年12月31日前建立救助管理站,做到有编制、有经费、有场地。市民政局要在火车北站设立全天候救助咨询服务点,办公地点由市政府北站办提供。

(四)市民政局要加强与省内市(州)和外省市合作,共同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和救助对象返乡安置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外出流浪乞讨。

(五)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形成“群防群助”的服务网络。鼓励、支持和发展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服务的专业社会组织,规范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和评估管理机制,促进社会参与服务良性发展。

(六)全市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治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另行制定。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110社 篇6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有关企业: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自治区质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

(自治区质监局 二○一一年五月)

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按照国务院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管理的有关要求,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对做好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据统计,目前我区在用燃煤锅炉12655台,锅炉平均热效率仅为61.2%,燃煤锅炉的能耗极高,2009年全区锅炉煤耗量达8954万吨。燃煤锅炉节能减排空间巨大,前景广阔。据测算,重点加强对锅炉运行环节的节能监管,在3至5年内积极推动节能技改,逐步使全区在用锅炉的平均热效率提高6%至8%,节煤达10%,累计可节煤1161.6万吨以上(按每吨650元计算约75.45亿元),累计减少城市运输量1659.43万吨,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量2996.93万吨,二氧化硫排量18.59万吨,飞灰15.1万吨,炉渣464.64万吨。切实做好在用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对于实现全区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快形成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的整体合力

(一)加强领导,共同推进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政策,建立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协调机制,保障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经费。各级质监、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环保等部门要坚持“企业主体、行政推动、技术支持、政策激励”的指导原则,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综合运用各部门监管资源,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

(二)加强宣传,提高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节能意识。各级新闻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关于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先进经验。各相关部门要加强资源环境警示教育,及时编发锅炉节能降耗技术问答等节能降耗普及知识,宣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艺、能耗设备。要树立一批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先进经验,努力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典型带动、企业主动”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源头环节的节能监管和政策导向

(一)建立特种设备设计制造源头把关制度。各级质监部门及相关机构在锅炉等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监管过程中应当把能效指标作为监管内容之一,已列入国家和自治区淘汰目录的特种设备生产企业不得制造和安装特种设备。特种设备设计(含系统设计)、制造单位应积极开发研制高效节能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选用高效节能的特种设备,并充分利用装置或系统的余热余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锅炉设计文件鉴定机构在审核锅炉安全技术指标时,应当同时审核锅炉的结构型式、能耗指标、额定出力等与节能有关的性能指标;对不符合节能指标和安全技术指标的,不予通过设计文件鉴定,相关企业不得制造、安装和使用。锅炉和换热容器制造企业生产的新产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送国家或自治区质监部门认可的能效测试机构测试,符合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要求方可批量制造。型式试验机构在对电梯和起重机械新产品进行型式试验时,应当对其能效进行测试,符合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要求方可出具合格报告准予制造。区外企业生产及国外进口的特种设备,无法提供有效能效测试或型式试验报告的,应当在设备投入使用的3个月内予以补做;测试结果不符合国家强制性规范、标准的,应当予以整改,未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应当依法责令其停止使用。

(二)建立健全特种设备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国家有关特种设备节能减排的国家标准,对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特种设备,要责令相关企业限期整改到位。自治区质监部门要会同经济和信息化、环保部门,结合我区实际,组织制定有关锅炉节能减排方面的地方标准,各地区质监部门要督促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要按照治旧限新、逐步淘汰的原则,用3至5年时间使我区锅炉房节能全部达到预定目标。

(三)建立新增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审查制度。全区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中有新增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的,由经济和信息化部门会同质监和环保部门对特种设备先行进行节能审查。除特殊工艺要求外,在集中供热范围内不得新增锅炉项目,质监、环保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许可手续。

(四)建立节能型特种设备导向目录发布制度。自治区质监部门要会同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制定节能型特种设备导向目录,积极引导使用单位选用节能型特种设备。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鼓励区内特种设备生产企业申报“节能产品”国家认证,自治区财政部门要积极向财政部推荐已通过自治区级认证的产品,并争取列入国家《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各地区在政府采购特种设备时,应当优先采购列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特种设备。

四、强力推进集中供热和在用设备节能改造

(一)积极推进区域性集中供热。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区域性综合规划,对于产业集聚、用户集中、符合联片供热条件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实施集中供热。有关部门在政策引导和行政审批工作中应加强配合,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在对新建、扩建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的规划审批中,有关部门要根据产业用热情况,确定是否把集中供热设施作为一项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列入建设内容。对现有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内锅炉相对较多、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园区管理部门应制订锅炉集中供热的具体规划和推进工作方案,并在2013年前完成集中供热改造。对于新建锅炉房等集中供热设施的,在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和地下空间的前提下,各盟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尽量满足其对用地的合理需求,投资主管部门应予以支持。要完善城市供热价格形成机制,集中供热的价格原则上实施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有条件的地区热价可由供求双方协商确定。供热企业应当保证稳定供热,不得随意或故意停减产而影响用热单位的生产生活;如确因客观原因需要停产的,须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二)加大在用设备节能改造和对违规淘汰设备依法取缔力度。各级人民政府要制订在用锅炉等特种设备节能改造计划,确保在2013年前基本完成本地区高耗能工业锅炉节能改造任务并全面推进其他特种设备的节能改造工作。要着力推进节能潜力较大的有机热载体锅炉和排烟温度高于280℃锅炉的改造工作,积极鼓励钢铁、石化、印染、水泥、玻璃等高耗能行业采用余热锅炉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大力推广循环流化床燃烧、水煤浆燃烧、分层燃烧、热管传热、变频启动、冷凝水低温回收和能量反馈与变频等技术在节能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提高燃烧效率,增强传热效果,减少污染排放。要重点开展额定蒸发量1至35吨/时、采用层状燃烧方式且从未经过能效测试的锅炉和2000年前投入使用的换热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工作,能效测试工作由经济和信息化部门会同质监部门组织实施,由国家或自治区质监部门认可的能效测试机构承担测试;能效指标测试结果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使用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当地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投诉、举报及奖励制度,严肃查处制造、安装、使用能效测试结果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且逾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到位和列入国家明令淘汰目录的特种设备的行为,并对违规淘汰设备依法予以取缔。

五、充分发挥使用单位节能减排的主体作用

(一)推动使用单位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管理制度。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节能减排的责任主体,在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同时,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经济运行管理制度、锅炉水质管理制度、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等各项日常管理制度,做好在用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的日常运行能效监控记录、节能技术改造记录,并确保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配备率和完好率达到100%。锅炉使用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入炉煤质选煤,配套建设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治理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新建成使用(含扩建、改造)单台容量>14MW(20t/h)的锅炉,必须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安装烟气自动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确保稳定运行。各级经济和信息化、质监、环保等部门要督促企业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节能减排管理规定,完善设备操作规程,促进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二)重视和加强锅炉介质处理和回收利用工作。锅炉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介质处理方法,科学排污,防止或减缓锅炉结垢,同时强化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清除水垢、泥渣,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进行妥善处理,减少二次污染;额定蒸发量4吨/时以上的蒸汽锅炉一般应装设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装置,以达到节能、节水、减排的目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要加强对锅炉介质抽样监测和水处理效果的检验工作,督促锅炉介质不符合国家标准和锅炉结水垢厚度平均超过1.5毫米的企业采取整改措施,及时清除水垢。各级质监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在用锅炉的介质监管力度,强化介质监测和化学清洗监管工作,提高锅炉水处理有效性和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三)强化对管理和作业人员的节能技能培训和考核。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管理和作业人员进行节能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管理和作业人员经济运行的管理与操作水平。各级质监部门和有关培训机构在锅炉、换热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作业人员的培训内容和考核中应增加节能降耗内容,提高节能知识和技术的普及率。

(四)重视和加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能源计量工作。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重视和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并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开展能源计量管理工作,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做好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分析工作,确保能源统计数据能追溯至有效的计量检测记录,保证能源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完整。计量技术机构要加大在线计量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推广应用工作,帮助企业解决能源计量检测方面的实际问题。各级质监部门要依法开展能源计量执法监督检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五)积极帮助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提高节能水平。各级质监、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要支持锅炉等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使用等单位和科研院校开展特种设备节能设计、改造、改进等新技术的咨询服务,帮助相关使用单位掌握设备用能状况、提出节能措施与改造方案、建立节能减排的工作制度与机制,提高节能技术和管理水平。

六、大力发展特种设备节能减排项目和技术

(一)实施对特种设备节能环保项目的税收优惠。经认定,企业从事符合规定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经营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1年至第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4年至第6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结转抵免。企业购置上述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应当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二)加大对集中供热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对锅炉集中供热企业的新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项目,符合相关政策补助条件的,给予适当补助;环保部门应当将环境污染治理资金适当补助在用锅炉集中供热项目的污染治理。

(三)实施对拆除自备锅炉单位的财政补贴。经改造实行集中供热后,凡在有效供热范围内的单位,除有特殊工艺要求外,应当拆除自备锅炉。对于在限期内拆除自备锅炉的单位,当地政府给予拆除单位适当的财政补贴。

(四)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扶持力度。对实施特种设备节能技术改造并取得明显成效的项目,按照各级节能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给予适当补助。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实行信贷支持,优先提供低息贷款。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110社 篇7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8〕42号 【发布日期】2008-08-13 【生效日期】2008-08-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地震灾区医疗卫生防疫工作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8〕42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地震灾区医疗卫生防疫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8〕54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进一步做好地震伤员医疗康复工作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我省主动承担103名地震伤员来皖的医疗救治工作。目前,仍有部分地震伤员在皖住院治疗。省及相关市卫生、民政部门以及残联、医疗、康复等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对地震伤员医疗康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继续抓好工作落实。

卫生部门要继续加强住院治疗的地震伤员尤其是重症伤员医疗救治和康复治疗的组织和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伤员治疗费用超中央补助缺口部分,在社会捐赠资金中列支。

民政、卫生等部门要做好伤员出院返乡工作。对符合卫生部规定出院标准的伤员,要帮助其返乡。对于返乡的伤员和陪护人员,民政部门要给予交通等费用补助,并通知原籍地民政部门做好接收和安置工作。所需经费从社会捐赠资金中解决。

民政、卫生部门和残联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伤员的康复工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对其中符合条件的残疾伤员,及时安装假肢、矫形器或者配发轮椅等康复辅助器具,并妥善安排康复训练,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所需经费在社会捐赠资金中安排。

二、认真落实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

按照《安徽省对口支援松潘县恢复重建工作总体方案》,切实做好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推进松潘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省卫生厅要制定落实医疗卫生对口支援方案,会同当地明确对口支援任务、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要派出医疗卫生防疫队参与并指导当地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派出的对口支援医疗卫生防疫队所需经费,从对口支援经费中给予必要补助。要帮助指导松潘县恢复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着眼长效机制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为当地培训一批医疗防疫专业人才,保障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要积极帮助支持松潘县医疗卫生机构重建工作,把灾后重建与灾后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当地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对地震伤员医疗康复和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的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安徽省对口支援松潘县恢复重建工作总体方案》,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进一步做好地震伤员医疗康复和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省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组织协调,明确一位领导具体负责,并确定责任处室、责任人员专门负责。要建立对口支援情况适时汇报制度,及时向省对口支援办、援建办报告工作情况,重大问题随时报告。要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宣传报道,引导全省上下共同关注和大力支持对口支援工作。

二○○八年八月十三日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110社 篇8

【发布文号】琼府办〔2008〕68号 【发布日期】2008-05-22 【生效日期】2008-05-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海南省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统筹做好我省援川救灾工作的通知

(琼府办〔2008〕68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我省各界纷纷捐款捐物,有力地支援了四川灾区的抗震救灾。为使我省援川救灾工作更加有序,救灾款物能够科学、持续地根据灾区的需要和国家抗震救灾的部署统筹安排,现将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统筹做好我省援川救灾工作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五月二十二日

关于进一步统筹做好援川救灾工作的通知

省民政厅

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全省掀起了捐款捐物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的热潮。省政府成立了省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工作办公室负责全省援川抗震救灾工作的指导、统筹与协调。为保证我省援川救灾募捐活动顺利开展,2008年5月14日,省民政厅、省直属机关工委、省双拥办紧急印发了《关于开展“5.12”四川汶川地震募捐活动的紧急通知》(琼民救字〔2008〕16号)。截止2008年5月20日,全省各市、县和省政府直属各单位已按琼民救字〔2008〕16号文的要求,积极开展募捐活动,并及时上划了社会各界救灾捐赠款物。为切实加强对社会各界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现就统筹做好援川救灾捐赠款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市、县政府民政部门和省政府直属各单位要按照《救灾捐赠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35号)的规定和琼民救字〔2008〕16号文的要求,将所募集的抗震救灾捐赠款物上划省民政厅。

二、各市、县政府要督促其民政部门及已被认定的具有救灾宗旨的公益性民间组织,尽快将所募集的抗震救灾捐赠款物全部上划其上级归口管理部门(机构)。

三、各市、县政府民政部门及各有关部门、机构要及时、准确统计所募集的抗震救灾捐赠款物,并每日按时报送省民政厅;省民政厅汇总统计数据后当日报送省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工作办公室。

四、各级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同级各部门、机构援川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的募集、管理、使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民政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有关信息的社会发布工作,接受社会监督。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110社 篇9

【发布文号】青政办[2004)117号 【发布日期】2004-06-18 【生效日期】2004-06-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公安部等三部门 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若干意见

(青政办[2004)117号)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现将公安部、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消防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责任重于泰山。各级政府作为消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严格履行消防工作责任制,把消防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督促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切实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职能作用,积极协助和推动当地政府及各行各业建立健全消防工作责任制,并结合正在开展的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督促各部门、各单位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确保消防安全。各级监察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各级政府、各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进行监察,并对因不履行职责而导致重大消防事故发生的,进行责任追究。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严肃查处消防安全事故。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四年六月十八日

关 于 进 一 步 落 实 消 防 工 作 责 任 制 的 若 干 意 见

公安部 监察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4年4月28日)

消防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责任重于泰山。为切实加强消防工作,落实责任制,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经国务院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社会各单位要依法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一)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

(二)单位应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明确并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主管负责人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机制,确保本单位消防安全。

(三)人员密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单位,应加强每日防火巡查,定期进行全面的防火检查,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并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演练。

(四)保障消防水源充足,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严禁堵塞、占用疏散通道和锁闭安全出口,确保畅通。

(五)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能够当场改正的,必须当场改正;不能当场改正的,必须落实整改措施、期限、资金和责任。在火灾隐患整改期间,必须采取措施,确保不发生火灾;不能确保消防安全的,要自行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

(六)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做到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自救逃生。营业性场所应标明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并保障畅通。同时,向顾客宣传防火、灭火、逃生自救常识。学校、幼儿园应通过寓教于乐等形式对学生和幼儿进行消防安全常识教育。

(七)单位专职或义务消防队,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装备和器材,开展灭火技能训练,提高预防和扑救火灾的能力。

(八)发生火灾后,必须立即报警,组织和引导在场人员疏散,扑救初起火灾。

(九)单位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发生火灾事故的,又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经公安消防机构通知限期整改,逾期不改发生火灾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公安消防机构要依法履行消防监督和灭火职责

(十)公安消防机构要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认真履行消防监督和灭火救援职责。

(十一)依法对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消防违法行为,定期公布本地区重大火灾隐患情况。

(十二)对监督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依法责令当场改正;当场不能改正的,责令限期整改,并责令单位采取措施防止在整改期间发生火灾;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对营业性场所依法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对逾期不履行消防行政处罚决定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十三)营业性场所责令停产停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应及时书面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决定。

(十四)医院、养老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地铁、易燃易爆单位等存在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自身确无能力解决的,或本地区存在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难以整改的,应及时书面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十五)要严格执勤备战制度,保证人员和装备时刻处于最佳战备状态。要熟悉辖区道路、消防水源、重点单位的情况,制定灭火作战预案并进行实地演练。接到报警后,必须迅速赶赴现场,全力救助遇险人员,扑灭火灾。

(十六)发现火灾隐患未依照规定通知单位改正或执法程序不符合规定的,追究执法过错责任;接到火警,不及时出动的,给予行政、纪律处分;以权谋私、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的,从重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履行消防工作职责

(十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的消防工作负责。要将消防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要将消防工作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协调解决消防安全重大问题,督促检查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消防工作职责。

(十八)制定消防规划并负责组织落实。县级以上城市和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未制定消防规划的,要在2004年底前完成,其他建制镇要在2005年上半年完成。新开发区和旧城区改造要同步制定、修订和实施消防规划。

(十九)加快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建设,保障经费投入。新建城市和开发区、工业区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必须一步到位;对过去城市建设中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等“欠账”的,要抓紧彻底解决。缺水地区要修建消防水池,增配大型消防水罐车,确保消防用水。

(二十)市政、通信等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消防供水、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设施完好,水量、水压充足,信息畅通。

(二十一)发展公安、专职、志愿等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凡未设立现役公安消防队的县(市、旗),要建立地方专职消防队;东部地区的乡镇和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乡镇要建立多种形式的专兼职消防队,使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成为我国乡镇和农村扑救火灾的重要力量。

(二十二)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素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消防教育列入国民教育计划,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要将消防知识纳入有关教育课程。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行政部门要将消防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普法、培训和科普工作的内容。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开展消防公益宣传。公安消防机构要面向单位和社区、农村,开展消防法制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十三)建立特大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机制。要针对高层、地下建筑和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可能发生的对公共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火灾,组织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提高城市处置特大火灾事故的能力。

(二十四)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本地区的重大火灾隐患。对公安消防机构报请责令停产停业或协调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应及时依法作出决定或协调解决。

(二十五)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工商、商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系统、本行业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加强防火、灭火、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常识教育培训,督促整改火灾隐患,保障消防安全。

(二十六)发生火灾事故,要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调查火灾事故,查明火灾原因,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十七)凡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或重伤20人以上或死亡、重伤20人以上的特大火灾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工作组进行调查;发生一次死亡6人以上或重伤16人以上或死亡、重伤16人以上的重大火灾事故,由地(市、州、盟)人民政府组织工作组进行调查;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重伤10人以上或死亡、重伤10人以上的重大火灾事故,由县(市、旗)人民政府组织工作组进行调查。调查工作结束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写出调查报告。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必要时由国务院派工作组进行调查。

(二十八)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后,要及时公开火灾的基本情况、损失、原因、教训和处理结果;组织媒体进行客观、准确地报道,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教育和警示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二十九)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未履行消防工作职责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一篇:广告外包合作协议下一篇:游什么500字四年级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