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通用7篇)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 篇1
关于哈佛大学公开课教学视频道德推理的感悟
14笔译 龚月琴
这是一节关于哲学的公开课,内容其实挺难懂的。我看了很多遍才明白是什么意思,当我真正弄明白这两节课的教授内容时,我就明白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英语知识,哲学知识,西方文化知识,课堂教学方法,更学会了一种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在网上搜索的同时,我偶然发现网易上能找到哈佛和耶鲁大学一系列很多集的公开课,我想看这样的视频做视译将成为我以后一直要保持的习惯。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教授通过5个例子以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1.电车司机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选择直接撞死一个还是变道撞死一个?2.旁观者是否应该把胖子推下桥迫使电车停下来救活5人?3.外科医生选择救活五名轻伤者还是救活一名重伤者?4.器官移植是否应该以一名无辜者的器官救活五位器官有缺陷者?5.海上船员吃掉一名垂死的同伴来救活其他人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做法。
接着其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choices depend on our moral principles.从而又引出了两个重要的道德选择原则:由边沁为代表人物的consequentialist moral reasoning 和以康德为代表的categorical moral reasoning.汉语的意思为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原则和绝对主义的道德推理原则。结果主义道德推理原则slogan为:the greatest good for the greatest number.绝对主义道德推理原则强调绝对的原则。
就像哈佛大学所讲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身边那些介于违法和违背道德伦理之间,是法律无法触及的领域。这些问题留给后世人思考,如何选择,我想没有正确绝对的答案。这就是哲学命题的魅力吧,没有绝对的答案,这是让人学会思考。但是就我而言,我会选择绝对主义的道德推理原则。这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是社会的一根安全线,如果整个社会没有了这根线,社会会落入混乱的境地,由个别别有用心的用各种借口所操纵。以那种借口挽救了文中所提到的五个修路工人,五个病人,我想他们这些活下来的人,毕生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我们能挽救的只是他们的生命却永远不是他们的心灵。
另外哲学命题本身就是个模棱两可的问题,很智慧也很危险,它能给你提供一种思维方式,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我们不能深陷其中,不能为了自身的利益曲解哲学意义,否则会走极端,很危险。这就让我联想到了尼采。尼采的哲学观点主要是:仇视女人,超人哲学,权力意志。我们后人如此了解他是因为这样一句话:“尼采的一句话引发了二战。”后来他被纳粹称为军国主义之父。但是如果对历史有深入的了解,我们就会发现,尼采其实是无辜的,是他妹妹和纳粹对他的思想的曲解让他成为了一个千古罪人。尼采在《我妹妹与我》这本书中提到了他的超人哲学真正的意思为面对生活的强者,但是他妹妹却曲解成了拥有权力的霸主。后来又为军国主义所利用并大肆宣扬,这只是沉浸于利益的人为达到其牟利的目的曲解哲学,并因此给自己的行为找到了“高尚的借口”。尼采自诩为太阳,光热无穷,只想给予,不想获得,拥有这样思想的人怎么可能会支持军国主义的思想呢?
康德也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去守候一个是我们头顶浩瀚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然后才是他人。哲学能为我们提供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我们应该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看待它,要约束好自己心中利益的恶魔,任何人都不配以功利的思想利用哲学为自己牟利。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 篇2
一、国外网络公开课中教师胜任力的内涵
胜任力(Competency),来自拉丁语Competere,意思是适当的,国内多译作胜任力、胜任特征等。20世纪70年代,麦克利兰在《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中第一次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1]他认为传统的智力测验存在偏差,不能将业绩优秀者与业绩一般者区分开来,因此他的胜任力概念强调能把优秀绩效者选拔出来的关键性特征。随后学者们又提出了许多胜任力的定义,Boyatizis(1982)认为胜任力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内在的、稳定的特性[2],他的胜任力概念突出内在特质的重要性。Spencer(1993)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认为胜任力是某领域的知识、行为技能、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观等,能将特定岗位中的优秀人员与普通人员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并且这些特征具有可测量性。[3]这个胜任力的定义比较全面,包容了较多的内容。
综观以上各种胜任力的概念,笔者认为:首先,个体的潜在特质是理解胜任力概念的基础,因为个性中深层次的特征更具有持久性、决定性,并且对将来某一特定岗位的工作绩效具有稳定的预测作用;其次,胜任力应具有显著的区分作用,在某一领域中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绩效者;再次,胜任力是人们可见的,其外在表现特征是可以被可靠测量的。本文将“胜任力”定义为:在特定的组织环境、文化氛围和工作活动中,能将优秀人员与普通人员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以及可预测的、指向工作绩效的行为特征,主要由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部分构成。
异于胜任力概念和含义的多歧性,国内外学者对于教师胜任力的认识基本一致。如荷兰教育家戴尼克(Dineke E.H.)提出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的人格特征、知识和在不同教学背景下所需要的教学技巧及教学态度的综合。唐纳麦德雷(Donald.M.Medley)认为,教师胜任力包括三个内容,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或能力、专业态度或价值观。其中专业技能又可分为三类:知觉或信息收集技能、决策技能、执行或实施技能;[4]邢强等学者认为,教师胜任力指教师个体所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它隶属于教师的个体特征,是教师从事成功教学的必要条件和教师教育机构的主要培养目标。[5]综合以上观点和“胜任力”概念,笔者认为,教师胜任力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将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区分开来的可测量的个人深层次特征以及指向工作绩效的行为特征,是成功实践教学所必需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是教师胜任力的核心结构,这三个要素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专业知识是专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的基础,专业技能是专业知识和职业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职业价值观贯穿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中,是教师胜任力的核心要素。
二、网络公开课中教师胜任力的价值分析
面对网络公开课兴起的热潮,随之走红的是一批主讲网络公开课的大学教师。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知识素养、独特的人格魅力、风趣幽默的言语风格、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师生心中的偶像和争相模仿的对象。从表面上看,是网络公开课捧红了名师;辩证地看,也是名师成就了网络公开课。
从理论层面上看,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网络公开课虽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但也是一种教学方式,也遵从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教师在网络公开课中同样起着主导作用,网络公开课的成功离不开名师的优秀胜任力。
从实践层面看,网络公开课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首先,网络公开课的主体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学生和教师处于分离状态。表面上看,似乎削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公开课中,教师仍然发挥着学习内容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教师改变的只是工作方法和形式。这种远程教学方式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素质,还要了解和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熟悉并运用远程教育技术进行多种媒体教学;其次,网络公开课面对的是所有的网络学习者,受众远远多于传统课堂,教学影响范围极其广,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个挑战,也对教师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胜任力的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网络公开课的影响范围和深度;最后,从技术层面上看,网络公开课拍摄更多的是教师,有的公开课则只拍摄教师,从教师的外在形象、言行举止,到内在气质,都在公众视线之中,甚至教师的一个小小表情都能对学习者产生影响。相对于网络公开课中的学生群体,教师的言行举止更能牵动观摩学习者的听课兴趣。形象良好、经验丰富、知识技能水平高的教师自然能创造不一样的课堂氛围,得到学生的青睐,反之则不然。有学者对“影响学习者选择使用国外网络公开课的因素”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的知名度、教师的魅力、课程本身的内容以及课程的公开免费性,其中课程本身的内容和教师魅力的比例高达43.52%。[6]由此可见教师胜任力在网络公开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三、《公正》课中教师胜任力分析
如前文所述教师胜任力在网络公开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组成,那么教师胜任力在实际网络公开课中是如何演绎的呢?以下我们就以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主讲的《公正》(Justice)课为例来分析国外网络公开课中的教师胜任力。
1.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教师专业知识应包括教育教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的知识,还有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知识等。例如,《公正》(Justice)的第一课——《杀人的道德侧面》怎样做才是“对”的?或者,是否该有“对”的概念?而“对”的本质和价值究竟是什么?什么才是民主和公正的精髓?桑德尔教授首先给出了几个案例,“电车司机的选择”“器官移植医生的选择”“海上食人事件”等,让学生做出自己的选择,经过学生自由选择和讨论以后,桑德尔教授运用PPT课件给大家呈现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和关于“公正”“道德选择”的一些经典理论。最后通过引导总结,让学生自己得出什么才是“公正”。纵观这一课,我们发现桑德尔教授既有平实的道理又有专业的理论,能适时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还能把理论与实践很好地联系起来。桑德尔的这些案例看似信手拈来,对课堂的灵活掌控看似随意,却离不开他自身丰富的知识储备、广博的知识面和敏捷的思维。桑德尔教授丰富的专业知识不仅体现在他具备专博结合的知识结构和对远程教育理论和技术的掌握上,还体现在他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理论与技术进行多种媒体教学。
2.高超的专业技能
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的演示、教学成果的巩固等教学技能和如何管理、激励学生、与学生沟通和合作的技巧、学生不良行为矫正及惩罚等教育技能。例如,桑德尔教授在24节《公正》课中,不是单纯运用枯燥的理论来说明问题,而是运用列举具体有趣的案例的方式来说明问题,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形象化。桑德尔可以通过这些案例不动声色地将很多重要概念联系起来。他每举一个案例不是直接做出选择,而是给出一种情景反问“你该怎么做?”当学生做出选择以后又反问“你的这种选择是否是正义之举?”这样一步步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桑德尔运用反诘法,使得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了无数互动,学生们受到教师的感染和影响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即使千人的课堂也非常活泼生动。而这些则来自于教师娴熟的演讲技巧,包括演讲内容的结构、演讲仪态以及应用工具等方面;出色的课堂组织能力,这涉及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技巧问题;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技巧等。
3.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包括:教育理念、专业情意和职业道德等,具体就是知识观、人才观、教育观。真正好的教学不仅仅是教师良好的表达力、出色的PPT艺术、恰当的案例分析,更重要的是课程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教师真正重要的不仅仅是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例如,网络公开课一反往常“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公正》中桑德尔是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进行提问的,教授所举的每一个案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而且给出不同的选择项,自己不会事先做出主观的选择,也没有给予学生指导或指令,更没有批评或维护权威性,而是进行客观的陈述和分析,还会在教学中提及相关原著或文献资料,提醒学生注意阅读。使得学生自己进行反思,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不仅是对学问的严谨、对知识的尊重,还是对学生的负责,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小细节,就是桑德尔能够清楚地记得学生的名字。教授每问完一个问题都会有礼貌地追问一句“what's your name?”询问学生的姓名,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尊重,也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纵观整个《公正》课,这种体现师生间彼此尊重、自由创新的思想、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细节随处可见。而桑德尔在整个《公正》课中的魅力都来源于他有着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教育、对知识、对人才有着正确的态度。
四、国外网络公开课教师胜任力对我国的启示
反观国内网络公开课刚刚起步,教师在胜任力上与国外教师相比差距甚大,国内网络公开课教师胜任力的提高显得尤为迫切,而国外网络公开课教师胜任力的完美演绎给了我们重要启示。
1.鼓励国内网络公开课教师不断学习
保证网络公开课教师与时俱进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培养教师的上进心与责任感,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确立“学高为师”的信念。针对《公正》课的成功经验,桑德尔教授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迷人的风采启示我们网络公开课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首先,教师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远程教育技术,这是上好网络公开课的前提;其次,应该学习、精通所从事专业或课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基本动态,培养较强的研究能力;最后,还要学习相关学科知识,能对相关学科有所了解,培育专博结合的知识结构。“学无止境”,教师是传教者,同时也是学习者。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带动学生学习。网络公开课教师不断充电、学习专业知识是上好网络公开课的基础。
2.积极开展教改活动,促进网络公开课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高
与普通教师相比,国内网络公开课教师的选拔和使用往往更注重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理论造诣。这就使得网络公开课教师往往更注重教学的学术性,而忽视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国外网络公开课始终追求着这样一个境界:教师在课堂上语言生动、具有感染力、教态洒脱、富有激情、教法精当、洋溢着布局之美。《公正》课显然达到了这样一个境界,而这与桑德尔教授高超的教师专业技能是有直接联系的。因此,我们国内网络公开课教师在授课与科研中除了注重知识本身外,还应考虑到知识和思想的呈现方式,即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首先,要了解和掌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理论与技术进行多种媒体教学,并对学生提供完善的教学指导和支持服务,还要运用远程教育理论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评估;[7]其次,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钻研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科学地组合;最后,做好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了提高网络公开课教师的这些技巧,学校可以经常组织教学观摩,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在教学中将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3.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和人才观
《公正》课成功,除了教学内容引人入胜、教学方法科学微妙外,教师的个人魅力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个教师魅力不仅是以渊博的知识为基础、高超的教学技能为载体,更是以崇高的职业价值观为核心。教师的教学行为、职业价值观是教师胜任力的基础,教师的行为是在职业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网络公开课最大的教学技巧和魅力也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递怎样的思想和观念。因此,网络公开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首先,要树立教书育人的理想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引导教师将三尺讲台当做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重要舞台,将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教师还要树立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人格尊严,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实际需求,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其次,要客观对待知识,执著追求真理。网络公开课教师面对的学习者众多,更应该有严谨治学的态度,不轻易下主观定论,而是客观分析,对待知识既要有自由开放的态度,还要有创新;最后,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真正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网络公开课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观念是网络公开课的内在要求。
摘要:近年来国外网络公开课持续走红,成为一种教育趋势,教师胜任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国内网络公开课刚刚起步,教师在胜任力上与国外教师相比差距甚大,网络公开课教师胜任力的提高显得尤为迫切。建议采用多种措施提高国内网络公开课教师胜任力,如鼓励国内网络公开课教师不断学习;积极开展教改活动,促进网络公开课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等。
关键词:国外网络公开课,教师胜任力,特征,启示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hysiologist,1973(28):1-14.
[2]Boyatzis R E.The Competent Manager: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M].New York:Wiley,1982(28):18-24.
[3]Spencer L M,Spencer S M.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J].John Wiley&Sons,1993(6):18-24.
[4]高田钦.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教师评价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8-132.
[5]徐木兴.基于教师胜任力的高校绩效管理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0(7):123-125.
[6]王小丹,胡凡刚.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调研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2):58-60.
公平!公正!公开! 篇3
第二条: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秘书处(以下简称“全国体总秘书处”)负责全国电子竞技裁判员管理工作。全国体总秘书处和地方各级体育主管部门根据电子竞技裁判员的技术等级和业务水平,对电子竞技裁判员实行分级审批、分级注册、分级管理。
第八条:电子竞技裁判员的技术等级分为国家级、一级、二级、三级,另设荣誉裁判员。
第二十四条:各级电子竞技裁判员审批单位至少每两年举办_次电子竞技裁判员培训,并对本单位审批的裁判员进行考核。各级电子竞技比赛的裁判长和副裁判长,应当对参加比赛裁判工作的裁判员进行考核,并在其裁判员证书内填写考核意见。
第二十九条:凡电子竞技裁判员有下列情节者,给予撤销技术等级称号、终身停止裁判工作的处分:
(一)行贿受贿,执法不公:
(二)在重要比赛中,出现明显错判、漏判,造成恶劣影响;
(三)触犯刑律,受到刑事处罚。
《电子竞技》杂志:您能给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自己吗?姜怿:大家好,我是姜怿,山东烟台人,国家级电子竞技裁判员。我曾在马来西亚汝涞学院学习,当时的专业是商业咨询。曾经当过职业CS选手,做过媒体,现在是清华同仁的员工,并兼职河北省电竞协会的工作。《电子竞技》杂志:您的经历真的很丰富,那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当裁判?为什么会选择裁判作为自己的一项事业?
姜怿:我从2003年开始就会做一些比赛的裁判工作,今年七月成为了国家级裁判,我非常开心。因为我觉得裁判的工作很神圣,而且国家级裁判的荣誉我很想往,所以就选择了裁判。而且在这样的选择上国家也因为我的经验和热情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也让我们能坚定决心从事这个行业。
《电子竞技》杂志:刚才您说你是清华同仁的员工,也就是说您不是职业的裁判员,那现在有没有职业裁判员?如果本职工作和裁判工作起了冲突,您会怎么选择?
姜怿:现在还没有职业的裁判员,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而且各行各业的都有,比如有公安部门、有税务部门。如果裁判工作和本职工作有了冲突,我一般会选择裁判工作,毕竟这样的机会很难得,而且我的单位也会支持,因为自己单位有一位国家级裁判是一件挺光荣的事。
《电子竞技》杂志:我们知道电子竞技有很多项目,那作为电子竞技的裁判,你们是否要求懂得所有的项目?对于那些需要熟知的项目,你们平时会花多长时间去玩?在玩时和一般玩家有什么不同?
姜怿:原则上要求我们掌握所有的项目,但基本上每个人还是有自己的主攻项目,比如我就是CS。我一般会在业余时间玩玩这些游戏。但我们在心态上和一般玩家是有根本区别的。他们主要是关注游戏如何玩,而我们是通过玩来给自己搭建一个对这个项目立体的了解平台。比如我们要通过玩而了解这个项目的特点,尤其是漏洞。通过玩来体会游戏对机器、参数的要求,并且还要去感受周围环境对选手的影响和由此可能给选手带来的心理变化等等。
《电子竞技》杂志:在比赛的执法过程中,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有没有碰到过“无法可依”的情况?如果有,您一般都如何处理?
姜怿:我们的主要依据有两类,一是体总统一印发的赛事规则,这可以说是我们的“小宪法”。二是各个赛事具体的规定。因为现在电子竞技的赛事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尤其是比赛环境、比赛机器差距都比较大,因此我们都会在比赛前根据不同的条件来分析一些应该注意的规则,避免一刀切。即使这样我也碰到过“无法可依”的状况,毕竟现实是瞬息万变的。这时我一般都会依据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来处理,尽量做到公平。比如05年河北第一届运动会就有运动员在自己白屏的情况下无意触发了FlashBug,当时我们并没有判负,仅是加赛一局,双方当时对这个判罚都很认同。
《电子竞技》杂志:我想我们的读者都很好奇,在一次比赛中,你们都有那些具体的工作?
姜怿:我们一次比赛有很多流程要走。一般在赛前都会有裁判演练,并明确分工(有13种分工)。接着就是检查场地和机器,检录运动员。在比赛开始时要宣布比赛开始,统计比赛结果和相关数据,并对违规情况进行判罚。比赛结束后要确认并公布比赛结果,最后还要有总结会议。
《电子竞技》杂志:您刚才说有13种裁判员!?那你们的组织架构是不是很复杂?
姜怿:也不能说太复杂,一般有裁判长,副裁判长,检录员、成绩记录员和技术裁判等等。还有一个特殊的组织就是仲裁委,就赛事的法院。负责处理运动员不服裁判的申诉。
《电子竞技》杂志:我们知道,现在有非常多的电子竞技比赛,那你一般都会去执法那些比赛?你对那些招募志愿者作为裁判的比赛有何看法?
姜怿:我们只去执法那些由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体育局批准的赛事,前提就是赛事合法。一般都是调配任务,由政府来指派我们的执法任务,主要的比赛有CEG和ESWC。现在电子竞技的赛事很多,他们并没有按照体育比赛来要求自己,也就出现了很多志愿者裁判。我觉得志愿者裁判是可以有的,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裁判工作,但他们毕竟不专业,所以我觉得志愿者裁判是否招募还是要看主办法的态度,如果他抱着很负责的态度,赛前培训志愿者,那应该说志愿者是对现在裁判制度不完善的一种补充。但反之则是对电子竞技赛事的一种毒害。
《电子竞技》杂志:问到最后,我们问一个很基本的问题,您觉得一个裁判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基本能力?
姜怿:我想素质应该有这四方面吧,一是道德,既要有一般地道德水准,也要有职业道德。二是要对赛事规则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三是有一定的执裁水平,这需要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最后就是一种权威性,这个可能比较复杂,我觉得还是一个经验和平时行为的积累和口碑。现在国家要求我们都要能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以方便交流,我想这个能力应该是最基本的了。
《电子竞技》杂志:最后我想您能对我们的读者说说当裁判最困难和最开心是什么时候?
姜怿:最困难的还是别人的不理解。比如你当一个足球的国家级裁判,地位应该很高。但现在作为电子竞技比赛的裁判,即便是国家级的,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还是无足轻重。当然还是开心的时候多,尤其是能执法高水平的比赛是让我感到很骄傲的。
《电子竞技》杂志: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观哈佛大学公开课有感 篇4
-----之《自由选择》
法学院10级1102420101温丽红
自由主义者认为政府干预最少的社会是最理想的社会形态。在这一讲中,哈佛教授Michael Sandel 向大家介绍了自由主义哲学家Robert Nozick(诺齐克)的主要观点:即每个个体都有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基本权利。政府不应该具备权力来制定人们保护自我的法律(安全带法),不应该具备权力来制定把道德价值观强加给社会的法律,不应该具备权力来制定把富人收入重新分配给穷人的法律。Sandel用比尔盖茨和迈克尔乔丹的例子来解释Nozick的理论:税收的重新分配是强迫劳动的一种形式。
诺齐克是二战战后至今最重要的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将主流的哲学分析方法运用于探讨自由社会的重大理论和问题,极其成功地实现了学术探讨与政治关怀的有机结合;其次,与传统的功利主义套路以效用或经济效率的尺度对人的自由所作的辩护不同,诺齐克尽管运用了大量的经济学方法,其基本思路却是元伦理学的方法。他是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的思想试验出发,令人信服地论证了人的权利和自由的超功利的正当性与优先性。在这一讲中,哈佛教授Michael Sandel用比尔盖茨和迈克尔乔丹的例子来解释Nozick的理论:税收的重新分配是强迫劳动的一种形式。引发了我对国家作用与个人自由的深刻思考。
自由主义者认为政府干预最少的社会是最理想的社会形态。在诺齐克这样的个人主义者看来,个人的权利优先于国家的权力。国家只能作用于属于个人权利之外的活动空间,而不是个人享受国家权力之外的活动空间;是个人的权利决定国家的性质、合法性及其职能,而不是国家的性质、合法性和职能决定个人享受多少权利。按照这一准绳,任何侵犯个人权利的国家行为都是不正当、非正义的。与古典自由主义的先驱洛克一样,诺齐克认为,个人拥有若干自然权利,即区别于仅仅来自立法规定的法律上的权利。自然权利也是一种道德上的权利,是立法活动与政府活动都应该尊重和保护的权利。不仅如此,而且政府的确立需基于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自愿同意,政府的活动不能危及个人的自然权利。一个人的人身和他的劳动力都是他的财产,因而有决定如何支配自身和自己劳动力的自
由,有收获其劳动成果的权利。诺齐克认为,个人拥有绝对的权利,这种权利的边界,没有经过权利的所有者的自由同意,是任何国家权力都不能任意逾越的。每个人的权利不受国家权力的制约,只受他人权利的制约。
诺齐克发现,人们常常注意到财富的分配是不平等的,于是便自然而然地讨论起如何使财富的分配更加平等。然而,他认为,强迫一个人为他人的利益工作是不正义的。中央权力机关机关无权把一切物品集中起来加以分配,没有一个人、或一个机构有权控制所有的物品。不能把一个人的东西以任何动听的理由义从一个人那里剥夺过来。在民间的活动与纠纷中,政府的角色是仲裁者。“国家不可用其强制手段来迫使一些公民帮助另一些公民;也不能用强制手段来禁止人们从事推进他们自身利益或自我保护的活动。”即每个个体都有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基本权利。政府不应该具备权力来制定人们保护自我的法律(安全带法),不应该具备权力来制定把道德价值观强加给社会的法律,不应该具备权力来制定把富人收入重新分配给穷人的法律。
在诺齐克的政治哲学中,在国家的作用与个人的权利之间,个人的权利居于更为优先、更为根本的地位。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决定国家的性质和职能,而不是国家自身的需要,决定公民个人享受与否或享受多少权利和自由。既然国家是由在人格上平等的个人构成的。国家在所有的个人之间就必须保持中立,不能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去强行剥夺另一部分人,那怕其动机是善意的也不行。任何利益和福利的转移只能基于自愿的原则,否则最善意的动机将导致最卑鄙的恶行。
对我而言,我并不赞成诺齐克的观点。卢梭说人生来是自由的而又总是在枷锁中,这是非常正确的。毋庸置疑,征税的存在为人们拥有自我财产套上了一个“枷锁”,是的大家不得不将自己创造的财富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拿出来,无论是否自愿。但是,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税收之于国家、之于我们自己的重要性。比如,征税所带来的庞大收益,由国家力量支配,修建公共设施,建设重大工程等,这不仅可以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便利,还能缓解就业压力,给人民提供更大的创造自我财富的空间;又如,在自然灾害严重时刻,救济物资的紧急调动,需要税收的支持等,而这个,之于我们因政府所谓的“强迫”,用边沁的“成本效益分析”来讲,是利大于弊的。此外,若用公平正义来辩驳的话,征税的存在更是一种维护公平正义的手段。贫富差距历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阻碍,严重威胁着公平正义,而征收的存在,财富的再分配却是可以缓和这种矛盾的。如果依诺齐克所说“任何利益和福利的转移只能基于自愿的原则”来维持社会运转,我们将不得不面临着一个混乱不堪的社会。因为我们不能忽视人性本有的自私与贪婪,在财富面前,谁能做到不愿个人拥有而是与大家分享呢?最起码我是不愿意的。所以我们需要政府来规制我们的自由选择,以保证我们更大的自由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观看大学消防公开课心得感悟 篇5
观看大学消防公开课心得感悟1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我向大家介绍我对消防安全的认识。
首先,我知道火警电话是119,每年的11月9日是全国安全日。火对于人类来说是很重要的,它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带领人类走向文明。大家离不开火,但是我们不正确地使用火是很危险的,容易造成火灾给国家和个人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作为一个小学生,要记住报警电话是119,看见有地方发生火灾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这是任何一个公民的义务。起火以后,要做到先救人后保财产的原则。
如果发生火灾,同学们切记不要相互拥挤,不要慌张保持冷静;被浓烟包围时不要直立行走,用手或者衣袖捂住口鼻靠着墙壁弯腰撤离,以免被烟呛到;当身上起火时,要赶快在地上打滚,把火扑灭。
每年学校组织的消防演习,同学们一定要记住消防叔叔交给我们的自救知识并合理运用,一定能够及时预防火灾。
我们须自觉承担起校园防火工作的责任与义务,更多的学习和掌握消防知识,遵守各项防火制度,积极参与校园消防工作,使社会形成“处处注意防火”的群防群治的局面,从根本上减少或避免校园火灾事故的发生。同学们“远离火灾,让社会安全”是我们永远的目标。让我们更加关注消防安全,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而共同努力吧!
观看大学消防公开课心得感悟2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火。但是假如用火不当,或者治理不好火,就往往很轻易发生火灾。火灾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建设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消防安全十分重要!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时时刻刻注重消防安全,小心谨慎地用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美好的家园。
记得有一天,我和妈妈正在午睡,忽然闻到一股很浓的烧焦味,妈妈就起床,看看厨房是否忘记关火,没有呀,妈妈又到处查看一遍,仍没有发现什么,于是又继续睡觉。再过几分钟,烧焦味越来越浓,妈妈又起床查看,这时,妈妈往窗外一看,天呀!楼下阿姨家冒出一串串的浓烟。“楼下着火了,传煜,快起床”。火苗迅速地往上窜,我和妈妈马上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跑到楼下。小区的保安已撬开阿姨家的窗户,用灭火器向着火的地方喷,不一会儿,消防官兵也赶来了,他们用消防水枪灭火,很快火灾就被扑灭了,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原来,阿姨中午在煮汤,出门时忘记把煤气炉关掉,于是造成了这次火灾。
同学们,消防安全系万家。一点点很小的火星,一不小心也许就会造成灾难。所以,作为小学生,我们要熟悉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小心用火,果断不玩火,同时要把握火灾发生后一些基本的逃生知识,减少灾难事故的发生。
观看大学消防公开课心得感悟3
“火”是可怕的,也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在我的脑海里,“火”是有缺点的,但也有优点。
“火”是我们的好帮手,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它。如:煮饭,煮菜,取暖……
“火”也是无情的,只要人们稍不留神,就会引起不可收拾的后果,造成终生遗憾。
3月23日下午,浙江省温州市下湾村,一个村民到山上扫墓,在坟前烧纸。不料,风很大把没烧完的纸吹到树林里,引起了火灾。有一个叫王阿婆的老人冲向树林去救火,可不小心摔到了一个山洞里,经过村民的寻找和消防队员的营救,被困了28个小时的王阿婆成功被救。
四川省重庆市3月30日下午,有几个小孩子在放鞭炮,其中有个小孩把鞭炮扔到了不远的稻草堆里。一声炮响后,稻草堆着起了火。火越烧越大,附近的房子燃起来了,无情的大火吞噬着人民的财产。消防队员来到现场,连忙拿起灭火器灭火。经过消防队员的救护,火终于灭了。但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
据了解,我国每年的火灾60%在农村。都因上坟烧纸,烟头随地扔,或缺水,或干旱。请大家一定要有防患意识。如果你家附近引起了火灾,一定要及时报警,把损失降到最低。
观看大学消防公开课心得感悟4
每当刺耳的火灾警报声在耳边响起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消防官兵一幅幅救火的场面,他们时而奋不顾身,时而勇往直前;每当看到橙红色的身影在火光中闪烁的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崇敬同时也感到了一丝微微的担心。因为那是生命与火的斗争。
消防就在我们身边。当冬天和春节快来临的时候,树叶都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同学们都喜欢在草丛、草堆和郊外燃放烟花,一旦发生了火灾,就少不了我们可敬的消防战士。同时也少不了那些感人的消防事迹。就拿今年央视新址的火灾来说吧,消防战士指导员张建勇为了能减少人员伤亡就奋不顾身地去解救他人,牺牲自己的生命。在被困在浓烟中时发现了两名昏迷的工地人员,他毫不犹豫地就把呼吸器让给了被困群众。那时候,没有呼吸器就等于死亡。当他把呼吸器让出去的那一刻,有毒气体就立刻充满他的胸膛。他的生命也在那一刻完结。他的生命虽然在瞬间消失,但是他那种舍己救人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永不磨灭。我认为,火场中那一个个闪动着的橙红色的身影代表着希望和平安。
俗话说的好“防范于未然”,火灾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只要尽量避免与火接触,避免与火源接触,火灾就会少发生。即使是在火灾中我们也要镇定,要运用消防知识使自己脱险。我也希望火灾越少越好,那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地美好,消防战士也会更加地平安。
我们要时刻记得:“祸在一瞬,防在平时”,让我们从平时做起,珍爱生命,做好防火工作,增进消防知识,以避免灾难的发生,维护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吧!我希望,消防,消防,火灾既要消失,也要预防。
观看大学消防公开课心得感悟5
说起火,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火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寒冷时我们用它取暖,饥饿时我们用它煮食。可是,如果用火时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酿成大祸,引起严重的火灾。
像1998年4月28日我国河北省石家庄市电镀厂工车间发生的火灾,造成了6人死亡,14人受伤的严重后果。另外,还有10名消防官兵中毒受伤,使生产厂房全部被烧毁,直接损失财产547.6万元。
俗话说:“疏忽一时酿火灾,痛苦一生追悔迟。”我们就必须防止一时的疏忽,避免“痛苦一生”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增长消防知识,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平时防止火灾发生和在火灾发生时临危不乱,把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
看着这些惊人的数字,大家有何感想呢?大多数人为造成的火灾的起因只是一个随便乱扔的烟头或者是忘记关掉的煤气。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引起这么大的灾难,难道这还不够可怕吗?
那么,你们知道遇到火灾时该怎么做吗?让我来告诉大家吧!在遇到火灾的时候,我们要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并且镇定、准确地回答接警中心提出的问题。接着,我们应该用折叠的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低身贴近地面离开火灾现场,减少烟气吸入和被高温灼伤。要是室内有灭火器,一定要先拔掉灭火器的保险销,使喷嘴对准火焰下端,压下压把喷射泡沫。如果是大门外发生火灾有通道被火封堵时,不要盲目的跳楼,可以用浸湿的绳索或窗帘、床单结绳后系牢一端,从背火面沿绳逃到安全的地方。要是火势太猛,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下水道或者排污管逃生。
哈佛幸福公开课观后感 篇6
第三个问题:假如你是一名医生,在医院里有5个轻伤患者和1个重伤病人,你用一天的时间去救1个人,他会活下来,而其他5个人会失去生命;那如果你去救5个轻伤患者,这5个人就会康复出院,那位重伤病人就会失去生命,这样你会怎么做?同第一个问题,大多数人选择5个,我则选择犹豫。第四个问题:你有5个病人,需要器官移植,却没有被捐献的器官,旁边有一位健康的人在打盹,你回偷偷取出他的器官来就这5个人吗?同第二个问题,不会!这也是个肯定的回答,我想我的精神没问题的话,肯定不会去杀了那个健康的正常人。
这两组问题让我发现,当我处于事情之中,两者的差别又都不大时,我的选择是没有选择;当我处于事情之外,两者差别相对较大时,我的答案是不用犹疑的准确。也许从理论上来讲我归类我自己为带有沉默主义的正常人。而其他两种选择5人或1人的人了为结果主义和绝对主义。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将行为的道德与否取决于该行为产生的后果即我们的行为对外界产生的影响。绝对主义的道德推理认为道德有其绝对的道德选择,有明确的责任与权利,而无论所造成的结果是怎样的。处于两者间的便是沉默主义,也就是在此过程中的停顿,它不会一直停在那里,但一定会暂时休整。也许我们一直都不会讨论到正确答案,因为从古至今的哲学家一直在讨论这些熟悉的
问题,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也只会迷失。也许学习哲学的重要性就在于了解结果主义和绝对主义之间的联系,通过那些看似距离遥远的哲学观点来解决现实中最简单的问题,从而一点点清晰可见。毕竟,当我们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它就不再和从前一样了。
接下来讨论一个真实的故事,海上一个救生船上,有三位重要的船员和一位年轻的孑然一身的侍者,已有的食物已经吃完,而那位年轻的侍者也已经奄奄一息,其他三位在抽签不同意的情况下,杀了那位侍者活了下来,最后得救,也得到了法院的审判,你认为他们应该获刑吗?我的选择是不应该!很难得,我坚定自己的选择。我认为,对于我们从未经历过这种事情的已经形成规则观念的成人来说,确实是非常不可理喻的事,毕竟他们所做有违道德伦理,可是道德不等同于法律,法律不可以插手这种层面的道德事情,最多只能作为对活下来的人的监督。再说是否符合道德,在那样的情况下,随时面对着全部死亡,人肯定会到达道德与人性的极限,激发出的便是人最原始的,这个时候谈论的应该是适者生存与弱肉强食,而不是人的道德准则。船上的人可以说已经脱离了人类世界,对错与否不是我们人类世界中的成人所能评判的,也就是说没有相同经历的人不足以评头论足。我们能做的不是去回味咀嚼他们在海上发生的事,而是应该谈论如何去监督活下来的人的生活动向,以及他们的心理变化。有些东西,超乎可能,便没有所谓的真正准则,也许以后的哲学谈论会给我正确的答案。
在此,我想假设一种可能,就是最后发现他们的时候,都死亡了,没有弱死以救强生的血腥。也许这样,人性独占鳌头,显示出它的强大,所有的辩解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再让我陷入沉思,哑口无言。
从美国大学公开课看美国教育精神 篇7
一、美国大学公开课的现状
首先我们简要回顾一下美国大学公开课的历史。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 美国政府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做出了“开放教育资源”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abbr.OER) 的尝试。根据美国学者Marshall S.Smith的总结, “开放教育资源”包括教授内容 (content) :课程、书籍、课程计划、文章等, 还包括开发工具 (tools) :虚拟实验室、模拟、游戏, 以及支持软件。“开放教育资源”免费在网络上提供, 它有利于知识在全球范围的传播。根据目前的趋势, 该运动有可能推动世界教育的一体化, 改变教育习惯。[1]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师和管理层决心把学院的核心课程逐步在网络上公开。这就是“开放课程项目”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pen Course Ware, abbr.MIT OCW) 。2002年, 麻省理工学院正式推出了“开放课程项目”, 从而掀起了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开放课程项目”公开的内容包括教学纲要、阅读书目、课堂笔记、评估、课堂视频。到2007年为止, 共有1800门该学院课程在网上公开, 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学生、老师和公众在网上获得了这些课程的信息。[2]此后, 美国一批著名大学也纷纷制作了自己的公开课。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哈佛大学公开课。
哈佛大学公开课程分为学分课程和非学分课程两种。非学分的课程完全免费, 面向全世界开放, 而学生在支付一定学费之后可以通过学习学分课程并获得学分以及哈佛大学拓展教育学校的学位证书。非学分课程包括:“古希腊文明中的英雄和反英雄”、“计算机入门”、“莎士比亚晚期戏剧”、“中国:传统与超越”、“20世纪世界战争与社会概况”、“抽象代数学”, 等等。同时, 哈佛大学提供超过600门的学分课程, 涵盖艺术, 人文, 商科, 管理, 语言, 文学, 数学, 工程, 环境, 计算机等几乎各个领域。此外, 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创办了一个专门为世界各地的学者提供公开课程的平台Ed X, 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万人免费提供来自哈佛和麻省的在线学习的课程。Ed X机构希望通过本项目来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在线学习者的社区联盟, 优化每一个人的教育资源。在提供在线课程之余, Ed X机构同时借此机会来研究学生的学习模式, 并探索利用技术促进教学的有效方法。Ed X基于一个麻省理工学院设计的用来提供课程的线上版本的科技平台MITx, 包括视频课程, 嵌入式测试, 实时反馈, 由学生评级的课后问题及答案, 网络实验室等等。尽管在线课程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模式的本科教学, 但是它可以提升两所学校的教学水平, 促进教学资源的互补。[3]
目前, 美国的教育机构在采取多种刺激知识开放的措施。一些大学的校长将“开放教育资源”及其透明性视作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机制。教授们如果对他们的教学内容满意, 就会乐意把他们的教学材料分享出来, 这样他们可以建立在全球的名望, 并且有助于他们不断改善和提高自我。政府等管理部门乐于看到知识的公开和转播, 这样将极大促进知识的积累以及学术机构间的交流。很多教师很希望了解同行的教学方法, 也乐意于分享他们自己的经验。[4]
二、公开课与美国大学教育精神
改变了传统课堂中师生关系和交流方式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公开课,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首先, 通过共享网络公开课, 教师更多的处于丰富、优质教学资源的选择、组织和学习的中心, 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 不能只将自己熟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在共同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而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开放性不仅是其所搭载的互联网的时空开放性, 也表现在组织教与学过程的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合作学习的开放氛围, 互相激励的开放思维, 多种答案、多元评价的开放标准, 共享合作的学习经历。这恰恰体现了美国教育精神:“产生问题的教学是激发学生‘产生问题’, 而不是老师的发问。当然, 如果老师的发问富有创造性、合理性、挑战性、探索性、刺激性、逻辑性、开放性、启发性、生动性、活泼性、想象力、吸引力, 那么可以成为问题的酵母, 诱发学生的问题‘核裂变’。”[5]传统的教学方式固然有其许多方面的合理性, 但在名校网络公开课中所提倡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方式, 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 也为共享新的教学方式的探索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同时, 公开课营造深入交流、互动的教学环境氛围。教师与学生开展了充分的互动, 共同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注重学习能力培养。环环相扣的设问、反问、概念演绎推理, 诱发了思考的欲望、讨论的欲望、表达的欲望。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独立地思考、自由表达, 鼓励用多元视角看问题, 设置开放式问题, 教学始终处于不停息地思考比较、综合、探究的过程中。“老师一般会声明甚至强调:1、不允许来自同学或老师的批评;2、问题多多益善;3、鼓励交叉式的、混合式的问题;4、如果老师必须做出评价, 也会是鼓励性的评价或改善性的建议。”[6]师生处于平等交流的环境氛围, 学生具有从容、坦然、阳光的心态和追寻、探索的精神状态, 这使他们有自己的逻辑思路、简洁的观点、自然的肢体语言。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在这种复合的教学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实现学生以问题驱动教学过程的主动、深度参与。
第三, 美国公开课涉及内容广泛, 但更多的是人文学科类的课程。如耶鲁大学的欧洲文明、现代诗歌、文学之弥尔顿、聆听音乐, 哈佛大学的幸福课, 斯坦福大学的美国研究等课程充分体现了美国教育对学生文史哲方面修养的重视, 体现了美国追求品格教育的目标。“学校是美国的希望所在, 加强品格教育是家长和学校的重要责任。教育者不能羞于进行品格教育, 应当交给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事错的, 而这些需要对学生进行能够加强自身修养的、精神方面的文史哲教育。”[7]
三、美国大学公开课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大学的公开课程自2010年初在中国大陆蹿红以来, 引起了无数人的追捧和热议。在解读了美国大学公开课的前世今生并对美国大学精神进行了简要探索后, 我们不禁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美国大学公开课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首先, 从个人层面来看, 美国大学公开课里展示的课堂氛围和学习模式, 无疑给了中国大学生深深的震撼。对于习惯了应试教育体制的中国学生而言, 大学生活往往意味着一边为了拿到学位勉力苦读, 一边质疑自己当下的努力是否值得, 并对未来充满了迷惘。在这样的现状下, 美国名校公开课的出现往往成为了他们抱怨中国教育现行体制弊端的比照。尽管如此, 我们仍然欣喜地看到, 在公开课“参与式学习”精神的启发下, 已经有一批人“醒来”, 开始在课余时间利用网上的公开课资源获取知识, 自称为“淘课一族”。更有教育变革的先行者发起了“在线设计免费大学”的运动, 力图推动教育变革, 在自己受益的同时, 成为了教育的分享者和创建者。
其次, 从整个教育行业的层面讲, 美国大学公开课带来的则更多的是教育精神上的触动。公开课所展示的“知识分享”和“公共服务精神”, 似乎给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象牙塔”打开窗户的可能性。2011年11月9日, 首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爱课程网、网易等平台向公众免费开放。通过网络公开课的方式公开教育资源, 从政府部门的角度看, 既是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又是促进我国高校改革发展的契机, 以此推进教育精神、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同时也是一次打造高校对外交流形象, 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 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良机。我们应该认识到,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用意是好的, 但相较于国外公开课的高人气, 网民对“本土公开课”却评价各异、褒贬不一。除去资金、技术以及宣传的问题, 也许只有将教育资源的开放落到实处, 让民众切实地感受到政府为提高教育平等性和公平性所做出的努力, 才能摆脱东施效颦之嫌, 探索出中国教育体制变革的可行之道。
“与其抱怨黑暗, 不如点亮一支蜡烛”。美国大学公开课对中国的意义正如一盏烛光, 既映照出了中国教育变革中面临的困难和阻力, 也吸引了各界人士对大学教育的广泛关注。它促使人们开始思考中国教育, 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 究竟路在何方。也许, 这正是美国大学及美国大学精神给我们上的最重要的一课。
四、结语
从模式上而言, 美国大学公开课是一种创新, 一种探索, 其可持续性还需要进一步评估。至于其影响力是否会达到改变教育传统的地步, 恐怕还不能过早下定论。但无可置疑的是, 美国大学公开课所展示的学生自主学习精神, 热烈的课堂讨论氛围体现了美国的“品格教育”“启发式教学”“参与式学习”“互动教学”等教育精神, 并在中国掀起了一股反思中国大学教育的热潮。它促使学生们改变自己学习知识的方式, 也使教育机构受到启发, 探索中国的高等教育创新之路。“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借助互联网方式, 更多的先进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将不断地与我国教育体制碰撞、激荡, 孕育出中国教育未来的崭新面貌。
注释
1[1]Marshall S.Smith, “Opening Education”, Science, Vol.323, No.59102, 2009, pp.89.
2[2]Ibid., pp.89-90.
3[3]Harvard Open Courses:Open Learning Initiative, June 3, 2012, [4]http://www.extension.harvard.edu/open-learning-initiative, 2012-6-3.
4[4]Marshall S.Smith, “Opening Education”, pp.90.
5[5]王定华主编:《透视美国教育---20位旅美留学博士的体验与思考》,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第15页。
6[6]同上书, 第15页。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推荐阅读:
哈佛公开课01-22
观哈佛公开课有感07-08
哈佛死亡公开课笔记09-28
大学视频公开课08-10
耶鲁大学公开课11-24
大学生党员上“大学生消防公开课”的感悟11-09
关于大学消防直播公开课观后感09-02
哈佛幸福课读书笔记06-27
最新大学消防公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12-14
2020年大学消防公开课学习心得讲话稿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