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美文

2024-07-16

断舍离美文(共13篇)

断舍离美文 篇1

“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断舍离’是一种生命的禅”。在一次谈及整理生活时,日本人山下英子如是说。

诚然,人的一生就仿佛背负着沉重的行囊跋涉,从某个层面上说,整理生活中的包袱与整理人生中的包袱是相同的,要想行得远看得多,就必须精简包袱,将“断舍离”贯彻到底。

“断舍离”的重点,就是明白自己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渴望。瓦尔登湖畔的梭罗就深谙这一道理。梭罗在短暂的一生中试图鼓励人们简化生活,不为繁纷复杂的世象所迷惑。他毅然舍弃了光鲜体面的工作,只携一把斧头来到瓦尔登湖畔。瓦尔登湖宁静安然,梭罗在那里自耕自种,自饮自食,过着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没有世俗的喧嚣,没有外物的纷扰,这是他理想中的生活,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正是因为梭罗认准了这份渴望,毅然舍弃了多余的事物,才收获了这一方清澄。

“断舍离”能为人带来安宁,同时,它也是排除干扰,潜心专研必不可缺的法宝。正如英国作家毛姆所言:“日光不经透镜曲折,集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将心思分散于他物,就无法达到至臻至善的境界。钱钟书一生专注学问,对于普林斯顿大学的高额聘请,他不为所动;对于读者的采访求见,他果断拒绝,他仿佛是名与利的绝缘体,树立起了中国学术界的标杆。试想,倘若他随大流去追名逐利,又如何有那么多著作问世?

只是,道理虽然简单,行动起来却十分困难。明明是负重易疲惫,放下一身轻,可又有多少人仍然拖着沉重的行囊在世艰难行走?或许是因为欲壑难填,或许是因为杞人忧天,或许是因为留恋过去……但不管是何种原因,“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我们应当明白,历史长河中,我们仅仅是沧海一粟,一切琐碎的、多余的、迷人的事物,终究会随时光的流逝而消逝,我们又何苦让它们再加重我们负担呢?

愿人人皆晓“断舍离”之理,收获轻盈人生。

断舍离美文 篇2

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的甘肃庆阳,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80后孟安志和他的同事3个月前来到这里。随着油井关停,孟安志被采油厂临时召集,成为集输大队的一员,负责庆阳关停井的撤离和环境恢复工作。

时至5月,撤离工作已近尾声。这一天,孟安志把“花花”也从井场上撤离下来带回生活基地。“花花”是井场工人收养的流浪狗,从小在井场长大。

“它知道穿红色工服的人是自己人。”孟安志说。这项本领让“花花”成为看护井场的得力助手。如今,它要随着油井的关闭而“解甲归田”。

孟安志所在的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原本有五个采油区567口油水井在生产。受低油价影响,目前仅剩2个区34口注水实验井在生产。

孟安志的经历并不是个案。在全国众多采油厂里,还有许多和他一样的人已经或正在做着与油井“告别”的工作。

艰难的选择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曾长期在30美元/桶~40美元/桶之间徘徊。这让上游企业的经营变得异常困难。尽管各企业都在争分夺秒地进行各种降本措施,但似乎始终难以跑赢持续低位震荡的油价。

“我们现在越是生产亏损越多。”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副厂长梁承春无奈地表示。无奈之下,国内部分油田企业不再选择“硬撑”,而是主动选择了关停限产。这在新中国石油行业还是首次。

上世纪末,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跌至9美元/桶,石油企业同样经历了一次严峻的挑战。当时,为了降低亏损,企业也采取了限产关井的措施。但有所不同的是,那时的决定是以指令性动作完成的。

“当时,我们接到指令3月16日开始限产,依据库容和销售情况确定下来的指标被分配到各个采油厂。每个采油厂都有关停井数的指标,然后由采油厂具体落实关井措施。一直到4月16日再次接到指令取消限额。”1998年那次关井限产的经历,让胜利油田的纪师傅至今记忆犹新。

但是,关油井并不是像关水龙头一样简单。

让纪师傅印象更深刻的,是那次关井留下的“后遗症”。

“为了保证石油供应,采油厂又不得不把关闭的低效井重新开起来,但重开井并没有达到以前的产量,导致当时产量损失了20多万吨。而为了恢复产量,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作业费、开井费。尽管当时关井也贯穿了效益原则,但都是粗线条的,缺乏精准的核算和数据。”纪师傅回忆。

历史总有着相似之处。在新一轮低油价对油田企业产生的巨大影响下,关井是否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关还是不关,企业似乎存在着不同看法。

“我们对零星、无效井也进行关停。但我个人认为,要产生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好每一口井。”大港油田分公司首席专家陶自强说。

可以看到,一些油田在应对低油价的措施上,选择了对长停井进行大量修复。在华北油田,有48口休眠井在低油价下复产;大港油田井下作业第三修井分公司采取转采、堵层、复产等工艺措施,复活长停井13口;新疆油田八区乌尔禾组油藏长停井T86126完成压裂施工作业后40天见油……

“油井关停限产,是在低油价下的一种艰难选择。”河南油田负责开发工作的副总经理樊中海坦陈。

尽管艰难,很多油田还是选择了主动关停。

今年2月,胜利油田率先发布整体关停亏损严重的小营、乔庄、义和庄、套尔河油田四个小油田的消息。这也是胜利油田勘探开发50年来首次关停油田。

与整体关闭油田相比,还有更多的油田选择了大批关井。

在江苏油田采油二厂金西管理区巡检2班班长冉延军负责的52口井中,已经有6口在今年内被关停。这位从事巡检工作近30年的石油人,对油井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油井就是他的“老伙计”。而截至目前,江苏油田关停无效井134口,占全油田总油井数的5.15%。

据不完全统计,中原油田一季度以来新增关停无效油井86口,关停无效注水井132口;在西北油田采油三厂394口油井中,一季度关停负效益井61口;东北油气分公司590口生产油井已关停近90%……

“摁住出血点”

“负效益油井就像油田的出血点。”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抗指出。“在低油价情况下,只有关停这些负效益油井,‘摁住出血点’,才能保证油田效益。”他建议。

1998年那次“一刀切”式的关停模式,显露出“细算账”意识的缺乏。既然选择关井,是否可以避免历史的教训?

与上次不同的是,此次关停井的评判标准、个数都是油田自己算出来的。如何关停才能关出效益,是每个油田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首先必须回答3万多口油井哪些是有经济效益的,哪些不具备经济效益,哪些经过措施还能具有经济效益等问题。”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笔者。

为此,胜利油田的研究人员建立了“三线四区”经济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以把每一口井纳入到统一的平台上进行比较。也就是把每口井产1吨合格油收益同生产这1吨油所需要的运行成本、操作成本和完全成本进行对比,依此将每口井进行分类。那些增加作业也不能产生效益的井,就可以初步判断为被关停对象了。

截至今年3月,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依据该模型相继关闭115口运行无效益井,采油厂平均每天减少液量11180吨,减少油量106吨,年影响产量2万吨左右,但每天可以节约运行成本13万元。

鉴于这一模型所取得的效果,中石化集团将这一模式在全集团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各油田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对计划关停井做出经济评价,不单单是目前的效益情况,还要评价关井后的维护成本和以后的恢复成本。”中原油田开发管理部主任李存贵说。

经过对综合成本费用的考虑,当测算出来的预计节约成本大于关停损失收入的1.1倍时,李存贵所在的中原油田才考虑将这一口井关停。也就是说关停一口井的综合提效必须达到10%以上,否则不能实施关停。

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副厂长梁承春为笔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我们的折旧折耗费用每吨油摊销达到1万元左右,油价不达到100美元/桶,油井是开不起来的。”

“每口油井的效益跟波动的油价绑在一起,根据经济评价模型,我们会为每一口井产生一个动态的效益评价。这同时也解决了何时停井、何时重开井的问题。”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首席专家高润峰说。

“在这轮低油价之前,像我们这种搞技术的,不太关注效益。采油的不关心油价,这是不正常的。”一位研究人员反思。

为了尽可能地精打细算,负责开发生产、地质研究和财务计划的人坐到了一起,探讨如何让关井措施与油价联系得更为紧密。

为此,大部分油田都对油价区间节点做了仔细盘算。比如:当油价在50美元/桶以下时,中原油田关停了5个区块,关停、间开油井382口,水井210口;河南油田需关停无效油井501口。当油价在40美元/桶时,中原油田关停17个区块,关停、间开油井985口,水井530口;河南油田关停无效油井749口。

“每一项措施是不是应该上,安排什么样的产量规模,完全按照油价的变化来进行决策,进行动态调整。”前述胜利油田勘探开发专家告诉笔者。

这些举措在中国石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江苏油田副总地质师、油气开发管理部主任唐建东的眼里,意味着“企业正在经历一场潜移默化的转变”。

过去“以产量论英雄”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低油价的新形势。通过这次关停,企业正在探索“以效益排交椅”的生产发展模式。

“现在,江苏油田开发生产指导原则已从原油产量为中心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转变,实际运行过程中,根据国际油价的变化、经过对生产井的经济效益评价来确定油井或关或开。”唐建东说。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1998年“为产量而关停”的做法,除了在关停方面动脑筋外,一些油田充分发挥了间开井和捞油井的优势。

在大港油田,低油价下深度挖掘效益的重要工作就是间开井措施。

“对于没有边际贡献的无效益油井,我们主要通过引导各单位充分利用错峰电价政策(夜间电费仅为白天的1/2)大力实施间开等方法,使无边际效益的油井变为有效益油井。”陶自强说。

除了对间开仍无边际效益的油井实施关停之外,大港油田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捞油等低成本手段,把井筒的原油拿出来。“这种方式使油井的原油吨油操作成本远比抽油机采出来1吨油的成本要低得多。”陶自强解释。

人能“断舍离”吗?

5月,孟安志和他的同事们才刚刚做了一场告别。这一天,从井场回来的他特意嘱咐食堂为工友们加餐作为送行宴。“根据厂里的要求,他们明天就要离开了,曾经和他们一起工作有些舍不得。”孟安志说。

在企业员工心里,更多的可能是不舍。而在企业领导的心里,更多的是担忧。

“我们之所以不会大面积关停井,有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关井后原有的职工去哪里?”一位油田负责人提出他对关井持谨慎态度的缘由。

就在前不久,东北一家油田因为人员调整安排没有符合一部分员工心意而引发了示威游行,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我们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满意。有时候,新的举措要牺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企业能做的是尽量将这部分利益的损失降到最小。”上述油田负责人说。

近些年,人员优化一直是油田企业转型的重点和难点。油井关停后无疑会加剧这一局面的复杂性。

降薪、二次分配工作岗位、离职都可能是员工要面临的问题。笔者在一些油田贴吧上看到,不少涉及关停井的职工对自己的未来出路表示担忧。

“像我们有一部分气田的企业,可以输出一些人力。而老油田面临的问题更严峻,人员基数大,人员调整需要考虑的更加全面。”一位采油厂负责人告诉笔者。

如何做到井歇人不歇,如何让“闲置”的人力流动起来是每个涉及关停井的油田要解决的问题。

“人员安排是关停井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员安排不好,关停井也不能顺利关停。”一位油田负责人说。

通过双向选择将人员“引流”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和他们想去的地方,是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进行人员流动的一项办法。在这次关停井中,他们需要解决1000多名闲置下来的劳务工和正式职工的就业。

“在各个采油厂、管理区内部实现人员的流动”,梁承春说,“由于华北油气分公司这些年采气厂发展迅速,我们根据自愿原则,通过双向选择,‘闲置’下来的人员可以在各管理区、采油厂或者在华北油气分公司内部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对方单位与个人达成意愿即可进行调动。”

在这次分流中,和孟安志同期进厂的校友小华选择了位于内蒙古的采气厂。“毕竟我们还年轻,现在天然气越来越重要。虽然离开熟悉的井场有些不舍,但我想在采气厂锻炼一下,就当作一次历练。”小华说。

与小华一样“背井离厂”的员工不同,还有一部分员工因实际需要而要坚守着关停的井场。

“井场要继续治理,院子里要种上甜玉米、蔬菜,改善大家的生活。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呢!”虽然仝勃所在的井站被暂时关闭,但小站就像家一样,在他的心里早已烙下深深的感情。“井停人不能闲,闲下来就废了。”仝勃认为。

工作量的减少并没有让照看关停井的一线员工们闲下来。

在河南油田新疆采油厂宝浪采油管理区,趁着关停井的期间,张峰和管理区的其他工作人员沉下心来,根据日常资料录取分析和管理现状,开展关停井挖潜和回收创效的工作,并对回收物料进行修复利用。他们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今年4月,直接创效33万元。

“通过人员流动帮助员工找到自己的擅长点,对关停井措施和企业经营都具有重要意义。”梁承春说,“油水井关停后富余的职工是油田多年辛勤培养的宝贵资源。‘双向’选择可以有利于企业发现现有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比如从采油厂流向采气厂和监督中心等,从油气主业流向培训中心等后勤保障单位,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

经过双向选择的分流,华北油气分公司原来两个业务外包的作业区247人(三区115人,四区132人)已收回自行管理,部分劳务工退回劳务派遣公司(267人),部分劳务工转至分公司其他二级单位(采气厂、监督中心等)243人。

在中原油田,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市场成为闲置人员“二次”就业的新天地。

随着关停井工作的开展,截止到目前,中原油田已走出去683人,“跨界”到内蒙古和普光气田的有358人。

“要发挥现有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着力培育油气藏开发研究、采油采气管理、油气水井作业测试、天然气集输净化管运和公用工程等五个专业化方面发展的优势能力,做稳现有市场,把握新市场。通过不断拓展外部市场,吸收单井、区块关停产生的富余人员走出去,创建中原特色技术品牌,努力创收增效。”李存贵说。

长期以来,油田被人力技术不平衡、“油少人多”的矛盾所困扰。如何优化劳动用工、发挥好老油田人力资源的优势,是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樊中海看来,关停后带来的全厂全油田的专业化重组,整合了有效资源,充分发挥人力潜力,有利于解决油田各管理区之间人力、技术不均衡的问题。

仅仅“断舍离”还不够

“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这种“断舍离”的理念是由日本人提出并在目前非常流行的现代家居整理方法。

对亏损油田的关井限产,在油田企业也相当于是“断舍离”。对以产品创收为目的的经营者来说,“断舍离”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一按锁头、一拉电闸,就万事大吉了吗?显然不是。

低油价下各个油田的“断舍离”工作,为的是能够获得更广阔的视野,重拾自信,更有意识、更加果敢地前行。此次关停带来的是阵痛,但下次关停或许只是企业积极灵活适应市场的“应急机制”的一部分。

建有效益的产能,生产有效益的油气产品,是近些年国内石油企业从“以产量论英雄”向“以效益排交椅”转型的体现;而油价断崖式下跌后的关井举措,符合国家提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产品质量的理念。

同样是关井,前些年部分油田低产井“一关就死”的教训犹在耳畔。现在各个油田关井却关出了效益与前景,让人不禁深思——关井并不简单,学问很大,而最大的学问就是关井也要有“工匠精神”!

强调“精雕细刻、慢工出细活儿”的工匠精神,乍听上去似乎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格格不入。在《匠人精神》这本书中,作者秋山利辉将“匠人精神”解释为对事情“不放弃”。这是一种“思想的深度”。工匠精神,关键在“精神”。它不是一种慢,而是一种执着。

对油田的决策者来说,关井不是上班点卯,抓住哪口井就是哪口井,而是要算细账。只有单井成本高于经济效益的低效井,才进入关停行列。而且,不光算眼前的经济效益,还要算长远的综合效益。长远效益不划算、一关停损失更大,那么即使低效也不能随意关停。

关停,是为了将暂时的损失降低,并不是一“关”百了。就像撤军并不是败退而是为了更好地迂回进攻一样,油田企业只有将关井作为“复产上产”一样的工作去研究,全力做好事前评价、善后管理等基础工作,尽量做到“关不伤筋动骨、停能死而复生”。

这次关停,正是对员工优势、能力的一次梳理。“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沉睡’的人力资源‘活’起来,激活潜力、创造效益、提高效率,成为企业的财富和资本。”业内一位专家说。

“现在油价这么低,心里很着急,很想做点什么,让采油厂好起来。”年轻的油田员工依然在为这份石油事业而自豪。“不论环境怎么样,我们都不能放松学习,提升自身的技能。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油价下跌并没有抹掉他们对石油事业的信心。

虽然一部分抽油机停止了转动,但石油人对井的情谊不停,对石油事业的追求不停。正是这样一片石油情怀鼓励着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与钻研,刺激着这些石油“工匠”精心雕琢祖国的石油事业。

油价下跌并不是天塌地陷,而是检验新作为的“试金石”。油田将关井这个“下蹲”动作做得扎扎实实,上产“跃起”总是迟早的事。工匠精神的时代传承,可以让中国的石油行业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厚底气,与现代科学操作管理系统相结合,一定能孕育出先进石油工业文明的灿烂之花。

学学“断舍离” 篇3

可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多,主妇们都会发现,家里的东西也越积越多了:商场打折时囤积的那几件吊带长裙都因为身体变形已不能再穿,但还是舍不得扔,安慰自己“也许明年就瘦了呢”;孩子出生时买下的高档儿童车已经充当了杂物的堆放地,却还向客人们解释“也许我明年就生二胎了”;老公突发兴趣买下的新篮球和鱼竿已经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虽然几年没有再动过,若你想扔,他肯定跳起来反对:“说不定哪天我就要用了!”……年年换季时,我们这些主妇们都要头疼,这么多东西怎么放啊?于是乎,电视广告中,什么真空压缩袋、内衣收纳架大行其道,主妇们又开始了大采购,可结果依然是原本宽敞疏朗的新居变得越来越逼仄。

身边的杂物越堆越多,却怎么都丢不掉,因为“舍不得”或是“好可惜”;不断地买新东西,怎么都停不了手,因为总想着“万一没有”或是“总有一天会用到”;想把屋子收拾干净却迟迟不肯行动,因为收拾“很麻烦”“费时间”……这不是很多人生活的常态吗?

现在有一个新词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那就是“断舍离”。创立者认为,要想整理心灵,得先从整理日常家居开始,“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著,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享受焕然一新的人生。

确实,在物品极为丰富的当下,如何让自己与家人过上简单舒适的人生是每位家庭主妇的必修之课:一家人欢聚一堂的美味晚餐需要用很多种锅具来做吗?不一定,也许只需要一个炒锅、一把最平淡无奇的菜刀就够了;饭店里端上来的水果拼盘精致异常,你就需要去买各种花式刀具吗?不需要,因为即使用最简单的小勺挖着吃,那西瓜的甜美多汁也不会减少分毫;见到超市的各色打折物品时,你会两眼放光,可那两袋七折的洗衣粉或许搭配的是你半年也用不上一次的刷子;那三四袋薯片看上去无比便宜,可能保质期只有一周,你又得多摄入数千大卡的热量……当我们用自己不算丰厚的收入换来这些时,你会在某天愕然发现,生活何时变得这般复杂和劳累?

读《断舍离》有感 篇4

在书单里看到《断舍离》的时候我是困惑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这本书是教人们如何去收纳,一本收纳的书为什么会得到推崇?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翻开了这本神奇的书。

首先,在这本书的序言中,作者表达了我们在生活中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无疑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幸福”。但由于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家庭背景、受教育的程度、生活阅历存在着差异,因此每个人对幸福的界定是不尽相同的,换言之,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是不同的。在前言的部分,作者概略的介绍了何谓“断舍离”,全书的五章内容,都是围绕着如何在工作生活中整理身边看得见的东西,以及整理自己的思想,再根据整理的过程适当取舍,以期达到自己要追求的工作目标与生活状态。

对于此书的内容,我不想再去花过多的篇幅去重复书中已经讲过的内容,下面,我想把此书的内容与主题,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它与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积淀下来的精髓的结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舍得”智慧。

翻开中华民族历史的浩瀚长卷,舍得智慧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变法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废井田、开阡陌”,这项重要的举措摈弃了春秋之前几千年一直沿用的田地分块法,大大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进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使秦国从边远小国成为战国后期军事政治的强国,最终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农业耕种形式,依然是商鞅留下的宝贵财富,由此,舍得智慧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国近代史使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痛,自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败,迫使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开始了中华民族苦难的近代史,《瑷珲条约》、《北京条约》、《望厦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华民族一步一步走向水深火热的深渊,无数仁人的爱国志士不断探索救国图强的道路,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一些怀揣先进思想的爱国志士从苏联“十月革命”中得到启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强国的根本途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缔造了人民军队,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摒弃了共产国际的左倾错误思想,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思想,提出了“枪杆子出政权”的武装争取民族独立的指导思想,又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理论基石,在长达22年的武装斗争中,克服了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最终夺取了全面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舍去了其它与中国实际不相符的思想和道路,得来了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符合的立国强国的道路,而这至今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使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断舍离》读书心得 篇5

我在试图归纳全书梗概的时候,感到非常困难。尽管书中细分了章节,添加了诸多副标题,却感觉文不符题,且内容重复,使得整本书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后来我读到一篇评论,不同于其他千篇 一律的赞美,作者评价这本书“一流的理论,三流的写作”,一针见血地解开了我的疑惑。

当然,书中有很多作者独家的真实案例和形象的比喻,可以给我们更生动的启发,值得一读。但是即使没有看过这本书,通过上期的内容梗概,也是完全可以开始实践的。

“断舍离”不是一个动词:

①断舍离是几个词

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断、舍、离是三个词:两个动词(动作)、一个名词(状态)。

如果把“断舍离”仅仅理解成一个动词――“舍”,即扔东西,就完全误解或轻视了“断舍离”理念。只舍不断,不配称之为“断舍离”,你可能会继续着不必要的购买和丢弃,依然在物质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②断舍离是一个名词

如果硬要把断舍离看作一个词,那它也绝不是一个动词,而是一个名词,是我们通过断舍离实践后领悟到的一种状态:不必再刻意地去“舍”,不必委屈地去“断”,而是一种天然的生活状态。

“断舍离”就是“绿舍离”:

之前介绍过“绿舍离”,感觉比“断舍离”更高级,它提倡负责任地扔和买。读完《断舍离》后,我觉得两者并没有任何冲突,“断舍离”从来就没有让我们不负责任地扔和买呀,从实质来说,断舍离就是绿舍离。

来看看什么是绿舍离。

绿,以可持续的理念过生活。购物时尽可能购买环保产品。舍,舍弃囤积行为。lessismore,选择终极产品疗愈自己。离,暂时离开扔东西的行为,向零杂物的方向努力。

《断舍离》读书笔记 篇6

一、为什么要断舍离?

我记得文中一句话对我印象最深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那么《断舍离》并不是仅仅的提升我们整理归纳,而是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物品要有用才有价值;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拥有了轻松快乐的心情,才会积极投入良好的生活状态。

二、什么是断舍离?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里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通俗的理解,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三、怎样才能做到断舍离?

首先,要做的是彻底的减少,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入手,扔的时候要说“对不起、谢谢!”,把自己用不着的东西送给需要的人。

其次,要学会把有用的东西井然有序的进行归纳,我们要从空间里限制物品的数量,通过限制总量,更加严格的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自然而然的提升了品味。

优雅的亲子“断舍离” 篇7

如何化空巢的悲凉为优雅的目送,化离别的酸楚为生命的养分,以至于心中不缺乏那从容不迫的淡然、跋山涉水的勇气、无所畏惧的果敢、一往无前的美好期待呢?

第一部分 何谓亲子“断舍离”?

“断”,在亲子关系中保持一定的界限,在恰当的时候给自己和孩子“精神断奶”,让双方都拥有独立的人格与自由的精神。

“舍”,舍弃负面消极的沟通方式,舍弃掌控操纵孩子的欲望,舍弃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待……

“离”,离开对亲子关系的执念与偏激,撕掉曾给孩子的“标签”与“预言”。面对离巣,相信孩子离开自己后会拥有更美的人生!

第二部分 名人谈亲子“断舍离”

傅雷:儿子,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龙应台: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刘墉:不要在孩子苦苦修读后,带着不信任的口吻问他:你刚才到底有没有专心看书?也不必在他学习的时候在旁边嘘寒问暖。有时甚至可以让全家的鼾声传到他的耳朵里,让他一个人对着一盏孤灯。人,是在寂寞和孤独中成长的。给他孤独,让他成长……给孩子留下私密空间是人人该懂的处世艺术。

纪伯伦: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茱迪丝·布朗:当父母把孩子当作感情营养的来源而贪婪地攫取时,当父母利用孩子来补偿自己的精神或者物质缺憾时,孩子的成长就被扭曲了……如果父母把孩子当作可以满足自己情感需求的乳汁,一头扎上去吸吮,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颠倒了。

第三部分 妈妈们的“断舍离” 渐行渐远,不必追

(孙晟 46岁 片区民警)

儿子喜欢的电影《楚门的世界》,讲述一个叫楚门的男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被挑选为一部电视剧的男主角,身边的人都是职业演员,懵懂无知的他在这个巨大的摄影棚里日复一复地生活。偶然的机会,楚门发现了这一切,他不甘心,要逃离电影制作人克里斯托弗对他命运的操控,经历很多抗争之后走向自由之路。

儿子对我说:“你就是克里斯托弗,管我吃,管我喝,管我一举一动……恨不得让我所有的时空都在你的操纵之下,真讨厌!”

我30多岁才生儿子,对他呵护有加。性格温和的儿子上初二后突然大变,对我的一举一动都有抵触情绪,他的口头禅是:“你给我点空间好不好?”他的一次离家出走让我明白:儿子还跟我住在一起,心灵早已渐行渐远,我追也追不上了……

我一遍遍告诉自己:“他不是偎依在我怀里的小男孩了,我要从母亲转化为朋友的角色。”

电视节目中的教育专家建议:父母和青春期的孩子保持一种“交警和司机”的关系——双方共同制定并遵守规则,当孩子违反规则的时候,父母只要开罚单就好。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个“不操控”、“不唠叨”的妈妈。

我们开家庭会议,分别在纸上列出了最期待对方改变的10件事情,然后一起商讨:当对方改变的时候要给予何种奖励,当对方顽固不化时给予何种惩罚。我和儿子争执到面红耳赤,比如有关“作业没做好就玩手机”,我认为应该没收手机一周,儿子认为一天足矣。最终老公权衡拍板:“没收3天”。我们三方达成一致的时候,就写下来作为家庭的新规则。

一天,儿子踢球回来把臭袜子随地一扔,我强忍着把骂他的话吞进肚子里,举起臭袜子给他比了一个“1”的手势。按照规则,连续3次,儿子就会被罚一个星期的零花钱。儿子看我不唠叨,笑笑捡起袜子去洗了。久而久之,儿子养成了自己洗袜子的习惯。按照新规则,他连续洗袜子3个月就可以得到一把新吉他。为此,他竟然改掉了邋遢的习惯。

周末,儿子说有聚会。我又神经紧张,非常想问有没有女生……老公给我使了一个眼色,说:“你参加同学聚会完全可以,只是如果喝酒、抽烟或超过9点回来的话,会3个月不能参加party哦。”儿子高兴地去,准点回来。从前我刨根问底他一语不发,这次我不多嘴他反倒讲起聚会中的搞笑事件。

孩子长大了,我时时提醒自己他是一个独立的小男人,不是需要我监控的小男孩。

当我无意中嘲笑他,或是偷瞄他手机屏幕时,他使用规则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我习惯性地“闯”进儿子房间,他立刻高举右手,比出一个“1”的手势。按照规则,连续3次不敲门,我就要放弃跳健美操的时间,开车送他去兴趣班。我吐吐舌头,马上退出去,重新敲门……在诸多的事情上,这些规则帮助我“尊重”儿子,尊重亲子之间应该有的距离与界限。

nlc202309081345

每次读到龙应台的《目送》一文,我又认同又隐痛。她说: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点评:子女到青春期之后,女性一定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懂得精神上与孩子断、舍、离,才能与其制定规则做朋友,才能保持母亲的纯洁与美好。

小别离,大纠结

(齐兰芳 40岁全职太太)

电视剧《小别离》讲述3个家庭在留学风潮下,面对孩子升学、留学、青春期的多重压力的故事。

海清饰演的女主将孩子送到国外之后,跟老公一起回到空落落的家中。两个人像失魂一样,不知该怎么互相安慰。他们筹划“二人世界”要多一点饭局、多一点旅行、多参加同学会……计划说着说着,海清忽然大哭:

“我还是想她啊……”

《小别离》原著作者是一名将女儿送出国留学的家长,对个中酸甜苦辣深有体会。他将矛盾的情感细腻表现出来,让每一个“留学生家长”深深地共鸣。

两年前,把女儿送出国读高中后,我久久调适不过来。外面一副勇敢骄傲、受人羡慕的姿态,回家后面对空落落的房间、女儿儿时的照片,回想她在时的点点滴滴,真是苦不堪言。

同批将子女送出国的家长们,经常在一起搞活动。无论是聚餐还是旅行,缺少了孩子们的笑声,总感觉几分伤感。我们自嘲是自愿选择“提前空巢”的族群。不敢在外人面前流露的担忧与焦虑,在同经历的人群中才能倾诉、彼此安慰。

我看过一本“小留学生”的报告文学。作者说:

“过早将孩子送出国的家长要做好思想准备:要么你完全接纳他(她);要么你完全失去他(她)……”

这句话,我深有体会。伴随文化差异进入孩子小小的心灵。她不但在时空上与我们相隔甚远,在心理和思维上也渐行渐远。孩子受到环境的熏陶,渐渐觉得我们老土,落伍,有民族劣根性……

隔着太平洋的视频常常不欢而散,关掉屏幕之后,我内心涌出无数个疯狂的念头——她未婚先孕怎么办?她性取向有问题怎么办?她不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了,怎么办?她长大后不选择回国,怎么办?……

这两年对我们家庭的挑战还包括夫妻关系。剧中黄磊饰演的男主陪妻子掉泪逗乐,这种丈夫少之又少。男人逃避孤独与思念的方式,多是一头扎进工作与交际中,拒绝对人敞开心灵真实的软弱与焦虑。

女儿刚出国那半年,我觉得自己不但失去女儿,还失去了丈夫。空巢的感觉如墓穴一样,我最怕半夜醒来时的那股凄冷。直到无意中,我发现失眠的丈夫坐在女儿床头,抚摸着小枕头悄悄叹息。

那一刻,我才领悟到——出国的决定是老公做的,他的压力与纠结更甚于我。我们太珍惜女儿,太珍惜这个家,所以在选择这条路之后,栖栖遑遑、瞻前顾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假如一切重来,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会把女儿送出国?像我一样陷入纠结的妈妈,道理上都知道要“精神断奶”,然而情感上难以割舍。这种“断不了、舍不得、离不开”的情感困境,究竟该如何突破呢?

点评:对于子女离巣之后女性的心理危机,作家张德芬给出解药——“断”的能力在于“观”,如果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负面思考,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你可以不理会自己的负面思考,乐观、正面地去处理事情,断去让自己不幸福的思考模式。

婆婆是,“妈宝男”的妈

(孙巍 32岁 企业员工)

新婚才半年的闺蜜离婚了。

为啥?

一日,她加班到9点回家,发现婆婆跟老公穿着睡衣,“葛优摊”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零食。从走廊里就听到的谈笑声随她进门戛然而止。闺蜜在那刻猛下决心:

“不再充当婆婆跟老公之间的第三者!”

她的经历并非特殊。在杭州市区,家境优渥、母亲精明的“妈宝男”比比皆是。

我老公是“妈宝男”,还是单亲家庭的独子。他婚前就表态要一辈子陪妈住,蜜月旅行也带她。婚后,每次我和婆婆闹矛盾的时候,丈夫都提醒我局外人的身份:“对我妈好一点!”生孩子后,婆婆连母乳都不让我喂,催我去上班,仿佛媳妇是这个家的生育与赚钱机器。

我读过吴东龙《令人怦然心动的断舍离人生整理术》。书中的观点给我极大启发:

“不间歇地削除身边不必要的人与事物,慢慢察觉到一种最好的状态,与那些对你最重要的人、事、物更亲密地交流,进而探寻到生命中的幸福真义。”

我深爱我的丈夫、孩子与工作,与婆婆这个“不必要的人”怄气争胜实在是“不必要的事”。所以,我努力工作,随着薪水的升高,婆婆对我的尊敬越来越多。我用心经营朋友的圈子,与其看着每晚“老公打游戏、婆婆端茶倒水”的场景而窝火,不如借口加班晚点回家。婆婆经常把七大姑八大姨聚到我家,我干脆休假带儿子旅游,把中国逛个大半。婆婆电话:“快回来吧,我把他们都打发回去了……”老公一回家跟婆婆聊起来就滔滔不绝,我调整心态:家有一分钱不花的“优质保姆”,监视着老公,总比别的男人花天酒地好吧?

对“妈宝”老公,我没有放弃,斗智斗勇,把儿子的功课辅导丢给他,让儿子成为镜子来光照他的内心。我常转发一些心理学家的文章,借着探讨“婆婆的晚年到底需要什么”、“如何让婆婆真幸福”等话题来给他洗脑。我很多次半开玩笑地对儿子说:

“等我老了,要好好享受生活。我要游山玩水,做一个精神独立、身体自由、快快乐乐的时尚老太太!”

老公每次出差,婆婆倍感煎熬,儿子也想爸爸。我趁机教育儿子:“好男儿志在四方。爸爸跟我们距离远了,但关爱还在……”随着老公出国的半年进修,婆婆逐渐习惯“妈宝不在”的生活。她不傻,对我的暗示心领神悟。我也不勉强、不期待她立刻改变,谁都知道亲子间的“断、舍、离”做起来太难。然而,在我对儿子教育中,婆婆感悟到我刻意培养儿子的独立与坚强,不事事代办,放手让他吃苦,并且不让逐渐长大的儿子跟我太“腻味”。品学兼优的儿子也成长得爷儿们味道十足,让奶奶颇以为荣。

最近,婆婆跟离婚多年的公公又走到一起。二人虽不提复婚,但经常一起遛弯、喝茶、发短信。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连老公都意识到:能安置婆婆晚年灵魂的,不是子女的孝心,而是老伴儿的陪伴。两人兜兜绕绕又回到原点,幸福了自己,也释放了子女啊!

点评:我们不能强求家人在关系上做到“断、舍、离”。然而,我们可以不纠缠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中,而是开辟更宽广的天地,为自己赢得家中的地位,引导老人在精神上不做事事依赖子女的“巨婴”。

第四部分 对“有毒的关系”,手起刀落

绝大多数中国女性的痛苦,源自于亲人之间的不健康关系。悖论的是,当事人明明知道某些关系有毒,却碍于文化、血缘和脸面,优柔寡断,唯唯诺诺,一味逃避。

敢于理性地评估自己的亲子关系,对深爱的孩子“断、舍、离”、对“有毒的关系”手起刀落的女性,一定有股子对自己的狠劲儿、对人生的韧劲儿、对幸福的认真劲儿。她们能风风火火、有滋有味地过日子,不纠结、不纠缠、不纠心,潇潇洒洒地走到底!

断舍离作文 篇8

总以为“坚持就是胜利”,可不是所有坚持都会换来希望的结果。坚持并不是说只要努力,就可以在游泳池里钓到鱼儿。如果你的梦想不切实际,那么你所付出的努力也就失去了最初的意义。所以请学会放弃,放弃不可能的梦,让你的努力在墨色的天空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如果说,王子的存在是为了公主幸福的未来,那骑士的使命便是为了守护这份幸福,战死沙场。狗血的言情剧中,悲催的男二号如骑士般存在。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只为换来她的笑靥如花。其实,这种放弃何尝不是一种得到。我们总会希望自己深爱的人幸福,所以请学会放弃。放弃心中的执念,只因她的嫣然一笑。

成长的路上,我们总是磕磕绊绊地走着。我们要学习的太多,要放弃的太多。“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窗外云卷云舒”。如果年少的我们学不会这一种洒脱,那学会放弃何尝不是另一种选择。

学会放弃,让埋藏在心里的伤被时光风化成沙,随风飘散;学会放弃,用微笑取代哭泣,去面对生活的曲折与坎坷;学会放弃,让回忆随着流逝的时光消失在岁月的长河;学会放弃,在泪落之前转身离去,只留下一抹倩影;学会放弃,换一种姿态去拥抱未来。

人生苦短,又何必去苦苦坚持,学会放弃有何不可?

《断舍离》读书笔记 篇9

然而此次再看这本书,我不得不承认,有些工具书,有些理念需要时时刻刻复习,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地步。

上一辈的人也许是因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苦痛,因而具有强烈的囤积欲望。而我们这一辈的人,却处在物质相当丰盈的时代,不知不觉就买了许多物品堆积在家中。于是家越来越拥挤,储物空间永远不够用。

而我虽然想慢慢收拾家里的物品,一方面不曾时刻叮嘱自己断舍离,另一方面扔弃物品总要与父母做一次斗争。卖个冰箱50元,老爸觉得这个东西卖的太便宜了,还能用呢!完全无视这个冰箱杵在客厅入口处有多难看。卖个电脑也要念念叨叨,还能用的电脑啊,当初三四千买的,卖出去三四百多不划算啊。

更何况还要制止母亲源源不断带来的廉价小物品,比如多余的杯子,多余的筷子。买回来能用,但却极不舒适的桌子。偷偷摸摸卖了不少,扔了不少,但家里仍然乱糟糟的。

现在重新再看《断舍离》,复习一遍。时时刻刻告诉自己,我们买来物品,是为了让物品使用从而让自己方便与开心的。然而事实是我们成了物品的奴隶,物品花了钱,还占据了我生活的空间,却并不被我们使用,还让我们有事没事收拾一下,规范它所处的位置。

刺沙蓬的“断舍离” 篇10

它们就是刺沙蓬。

刺沙蓬又名风滚草,系一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短而脆,极易断掉;植株从基部开始分支,分支呈弧形,似乎随时准备抱成一团。它们的种子是横生或者斜生的,只为在翻滚中的播散。

也许是一种宿命,刺沙蓬特别钟情瘠薄的土地,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荒漠戈壁里,紧紧抓住砂砾间少许的土壤,顽强地存活着。但它们从不贪图安乐,固守一地,一旦生存环境恶化,它们便如壮士断腕般自断根茎,然后等待风的裹挟,远走他乡。

大漠戈壁从来不缺狂虐的风,刺沙蓬蜷缩成一团,随风翻滚,浪迹天涯。但一遇到湿润适宜的土壤,它们便舒展茎叶重新扎根,直到再次搬家。就这样,刺沙蓬周而复始地搭乘鼓荡的漠风,不断上演“断舍离”的戏剧。

“断舍离”是刺沙蓬终生不变的生活方式,它們流浪着寻找理想的家园,但那片乐土似乎永远在他乡。它们暂时栖身的土地或是沙漠里的绿洲,或是砂砾乱石间的一抔土,或是寸草不生的荒漠,它们的命运简直就是九死一生。但它们顽强地生长着,在稍稍肥沃的地方拼命汲取营养;在寸草不生的严酷之地,它们哪怕成了含水量低于4%的干草,依然靠停止新陈代谢,让全身的细胞休眠来维持生命,苦等再一次风起。

就是在这“断舍离”中,刺沙蓬渐渐长大,它们开花结实,然后在随风流浪的过程中,把种子撒播到各处,壮大繁衍自己的家族。

刺沙蓬的“断舍离”有着一种冲天的豪气和审时度势、自我调节的能力。人们歆羡它们的不羁和自由,赞叹它们壮士断腕的气概,唏嘘它们的隐忍和坚持,悲悯它们颠沛流离的一生,刺沙蓬活成了一道令人敬畏的风景,颠覆了“树挪死”的自然法则,诠释着一种踏实顽强、充满睿智的生存之道。

《断舍离》读后感 篇11

这本书虽然是在讲物品整理,但却胜在没有落进整理物品具体方法的藩篱中,而是从意识和理念层面,借助瑜伽中的“断行”、“舍行”、“离行”,对面对物品时,人们的心理进行了很好的梳理和调整。

随着时间的积累,房间中堆积的物品会越来越多,有对我们而言意义深刻的纪念品,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有为了应商场打折的气氛拿下的战利品,还有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恨、愤怒、委屈而糊里糊涂收入囊中的安慰品……这些东西对于我们真的全部有用吗?作者山下英子用她“断舍离”的理念让我们沉静下来去重新审视。

“断”=断绝不需要的物品进入房间。

“舍”=舍弃家中累积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身处宽裕而自在的空间。

乍一看,好像挺容易的,但深究下去,发现最难做到的就是时时刻刻以“自己”和“现在”两个轴去不断审视物品。无论是“断”,亦或者“舍”,最重要的就是反复问自己这个东西对于现在的我到底有用吗?是现在就能用还是仅仅只是未来的某个时候或许才会派上用场?是为了填补内心匮乏的安全感、满足别人对高品质生活的定义、遮盖心中的自卑情绪,还是真的为了自己才留下这件物品?面对物品,其实就是在面对自己!原本以为堆积在墙角或塞在柜子深处的一件件东西只是由于自身的懒惰,亦或缺乏收纳整理的方法,当真正着手面对时,才发现他们背后隐藏的心理因素。需要克服的不是收纳方式的缺少,而是没有勇气丢掉物品背后的真正原因。

所以,运用“断舍离”去清理物品,不单单是在整理凌乱的房间,而是在对内心的情绪和感受进行着梳理和调整。对曾经发挥重要功用而如今已退居二线的物品说声“谢谢”,对冲动购物却搁置墙角没有很好施展其用武之地的物品说声“对不起”,然后再去舍弃,或许就会容易很多。

用“自己”和“现在”两个轴不仅能帮我们整理物品,甚至对于身边环绕的人和事都可以进行重新审视。一段感情明明看到了隐藏在看似和谐景象下的问题,却像鸵鸟一下将头扎在地里装聋作哑,维持表面光鲜而不敢面对。陪伴你的朋友曾经和你有无数的欢声笑语,而现在却由于生活轨迹的不同,待人处事的方式有了巨大差距,却硬要佯装以前的美好硬着头皮坚持见面。一件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你已经看到了方向的错误,却为了害怕经历更改路线的巨大工作量和承担的责任而继续沿老路前进……对于这些,静下心来,用“自己”和“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其实我们都能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的只是坦诚和勇气,去面对存在的问题,断绝已不合时宜的关系,积极做出调整,脱离对过去、对他人的执着。

在践行了的“断舍离”后,你会发现屋子的内部空间变得开阔和清爽,内心空间也在不断扩大和强韧。执着于外在的人事物,不能让我们内心得到真正的满足,而将关注力聚焦于自身,精力放在当下,才能换来生活的真正轻盈。如此这般,快乐和幸福便会如期而至。

篇二:《断舍离》读后感

在很多年以前,我就喜欢收拾物件,尤其是整理抽屉,在整理中获得内心的平静,干净、整洁成为心灵纯净的标志了,通常心情不好时,我也会通过整理屋子、整理抽屉的朴素方式,来平复心情。

近年来,人们关注了一种新型的生活观念——“断舍离”,正是这种观念的极大扩散,悄悄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不说与现今中国反几风的政治话题,这种朴素、简洁的生活信念,通过心灵的净化能够让生活更清爽,让心灵更自由,这是信息社会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回归,现代人对生活本质的回归。

读这本书时,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多年来朴素的行为中有一种“禅意”蕴含其中,“整理房间也就是整理自己,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只有有行动,心灵就会跟上脚步,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断舍离》读后感 篇12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断舍离的精髓:断绝、舍弃、脱离

怎样才能从忙乱、低效、疲劳的工作状态中解脱出来?山下英子建议采用断舍离工作法: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物品、脱离对物品的迷恋。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极简生活理念,一种极简工作态度。

断绝对当下的不舍,关注真正需求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拥有很多物品,因对其有感情而舍不得扔掉,或觉得贵重而舍不得用。

断绝对当下的不舍,扔掉那些不会再用的东西,或几乎不可能再用的东西,同时,我们珍惜认为的好东西,争取物尽其用,才能让生活和工作变得简单。

舍弃对未来的不安,尽情享受当下很多人总是对未来感到不安,舍不得扔掉不会再穿的旧衣服、旧物品,舍不得扔掉没用的资料、文件或物品等,只因为心中有一种隐隐的不安:万一哪天需要用到怎么办?因为扔不掉对未来的不安,才会被堆积如山的物品包围,导致有用的东西找不到,严重降低效率。

舍弃无用的思考所谓无用的思考,指的是不利于高效决策的思考,包括偏离目标的想法、漫无边际的假设、惶恐的念头等。它们在给你的思考、决策和工作制造障碍,舍弃无用的思考,就是简化思维、减掉包袱、卸下烦扰。

无用思考1:决策时,最常见的一种无用思考是害怕失败而犹豫不决,导致时间被无限拖延。做决策需要“快刀斩乱麻”,不允许冥思苦想,需要马上行动。

无用思考2:还有一个纠结于所放弃的选项有时候决策时纠结的不是所确定的选项本身,而是纠结于被放弃的选项可能带来的沉没成本。但已经做出了决策,再去纠结,有什么意义呢?纠结会导致浮想联翩,工作心不在焉。

无用思考3:纠结于完美

完美主义倾向的人,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可能怎么想,然后自己要怎样应对。可结果往往不是那样的。过于追求完美,会耽误时间,影响效率,最终影响决策。

无用思考4:纠结于过去后悔没用,但偏偏很多人还要后悔,纠结过去,这便是无用的思考。与其后悔,不如拿出精力,冷静面对现实,针对问题拿出对策,尽最大努力,将不利局面扭转过来。

思考本身不是美学,通过思考达成好的结果,才是美学。

应舍弃无用思考。

我想断舍离可以从自身整理办公桌开始给各物品一个准确位子看着整齐有序、干净清爽的办公桌,我想自己的工作心情一定也会如办公桌一样清爽,头脑会变得更清醒,思路和精力也会更集中。

办公桌除了电脑,只留几样重要东西笔筒、水杯、便笺纸或笔记本按时间顺序将物品放进抽屉,确保最快时间能拿到与不必要、不需要的物品“断舍离”是整理办公桌的第一步,接下来,还需对剩下的物品进行归类,放入不同的抽屉、有序存放。当需要某本书或文件时,可以迅速拉开相应的抽屉。

护肤也要断舍离 篇13

很多女生在乐此不疲地将自己的肌肤作为“试验田”的同时,却往往忘记过犹不及的道理。过度的保养对肌肤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你的肌肤正在陷入过度保养吗?赶紧测试一下吧!

肌肤变得敏感,一不小心就变得状况连连;

一旦不涂保养品,肌肤就变得干燥甚至泛红;

换新的保养品时肌肤经常会变得不适应,甚至出现敏感状况;

每天用清洁品洗脸至少两次以上;

习惯每周使用一次磨砂膏或去角质霜;

一年四季会不间断使用精华产品;

热衷泡美容论坛,喜欢不断尝试新的保养品;

妆台上同时打开有数十种保养品交替使用;

每周敷面膜的次数在3次以上;

每天清洁后叠加在脸上的保养品在5层以上。

现代都市女性之所以出现越来越多的皮肤问题,其实并非是缺乏保养,而恰恰因为对肌肤过度呵护令肌肤陷入敏感状态。以上10项如果有4项以上符合就得小心了,你的肌肤或许正处在陷入过度保养的危险边缘。陷入过度保养状态的肌肤从表面上看似乎和正常肌肤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如果你更换护肤品时经常出现紧绷、刺痛,而一旦不涂任何护肤品时肌肤却又变得异常干燥缺水,轻轻摸上去还带有刺痛感,这正是肌肤陷入“过度保养”的征兆。如果进入春季突然满脸冒痘,或许正是经历了一冬的“进补”,肌肤营养过剩的信号;如果肌肤在太阳下一晒就容易发红脱皮,或许正是频繁去角质损害了肌肤的保护屏障;而如果原本健康的肌肤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典型的敏感肌,或许正是过度保养让它变得脆弱不堪。

频繁去角质肌肤敏感

在过度保养造成的肌肤状况中,最普遍的莫过于过度去角质,令肌肤表面保护屏障受损。进入春夏季节,很多人开始频繁去角质,实际上,由于春夏季日照时间逐渐变长,加上出汗增多,频繁去角质反而会给肌肤造成刺激,尤其是磨砂型去角质产品更需慎用,更不能全脸进行。

在很多女明星的“示范”之下,很多人亦将面膜作为每天必不可少的保养环节。但现今很多美白或嫩肤面膜内均含有去角质的水杨酸、果酸之类的酸性成分,如果每天使用,时间一长同样会损坏角质层的自然代谢。同样,很多美白产品中还含有促使表皮剥脱、促进表皮代谢更新的成分以及熊果苷、果酸等,使用这类产品的同时再频繁去角质,就很容易造成肌肤敏感。

叠加涂抹“肌过食”

要知道,肌肤也可能会“吃得太饱”。很多人或许有过这样的经验,用了一个冬天的抗老精华,到了春天继续使用时,肌肤突然变得状况连连,这正是营养过度的表现。实际上,一些营养丰富的功效性护肤品更适合阶段性使用,如果长期使用则有可能适得其反。而对于短期内效果比较明显的护肤品尤其要谨慎使用,因为这类产品更易导致过度保养的问题。

现今很多热衷保养的女性习惯同时使用几种精华、几种面膜,甚至每天叠加涂抹的各种护肤品多达七八层,这同样会令肌肤因“肌过食”而引发各种问题。另外,在“保养要趁早”的观念影响下,不少年轻女性20出头就迫不及待地使用起昂贵的高机能或者密集护理的抗老品,实际上,这或许恰恰是你的肌肤频繁冒痘的原因所在。

“三不要”法则

不要过分相信成分

产品成分表只列出成分名称,并未标示各种成分的含量,即使成分表完全相同的产品,它们的配方仍然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於某些特定的肤质来说,选择适合的产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种肤质选购产品也没有一定的准则,例如青春痘的人想要挑选不会阻塞毛孔的产品时,光靠成分表是不够的,还必须亲自判断产品是否清爽或厚重,厚重的产品会含有较多或较滋润的增稠剂或滑润剂,比较容易造成毛孔阻塞,所以最好选择质感清爽的产品。

不要过分相信贵就是好

有些人只选择最贵的护肤品,到底是不是越贵的护肤品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每个价位都有自己比较好的产品。高端产品经常会通过宣传某一种神奇的成分来提高定价,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崇拜和关注,巩固在行业中的地位。那些大品牌也会推出平价商品,扩大目标消费人群,所以并非是越贵的越好。

不要过分相信药妆

药妆的配方必须完全公开,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须经医学文献和皮肤科临床测试证明,且不含公认的致敏原。由于药妆是用于修护和保养耐受性差的皮肤,因此在成分上要求会更严格、更简单,是不含任何刺激成分的温和保养品,当然也不可能含有激素。但是超过3个月以上连续使用药妆,肌肤状态也不会太好,因为过分简单的成分不能带来功效上的改变,比如祛斑、抗衰老等。

给你的化妆品做减法

法则一:减少使用的化妆品个数

适用人群:每天涂抹5种以上的护肤品;洗脸后,皮肤仍然很紧绷;使用了2种以上功效相似的护肤品。

◆解决方法:减少功效重复的产品,只用2~3个产品就足够。建议早上涂抹化妆水后,后续只涂抹保湿产品进行补水和控油,晚上则使用具有集中护理功效的面膜,补充水分和营养。如果皮肤偏干燥,建议选用补水乳液。皮肤油脂过多,则建议选用控油产品。想更简化护肤步骤,不妨选用多功效的产品,可以仅用一瓶乳液满足补水和控油的需求。

法则二:减少油分,充分补水

适用人群:整张脸化了妆,且很容易脱妆;皮肤表面泛油,内部干燥;夏天依然使用含油量多的产品。

◆解决方法:减少油分,增加水分是关键,无油光的 喱产品是最佳选择,轻盈不黏腻,为皮肤提供最需要的水分薄膜。每一次护肤的时候,都不要忘记给肌肤补水,洗完脸以后,涂抹爽肤水,再用补水精华,再涂抹保湿霜,这样肌肤才能从里到外都水润通透。每次在使用具有其他功效的产品前也要先补水,然后再叠加美白、紧肤之类的产品,才能吸收得更好。

法则三:产品用量减少1/3

适用人群:妆容经常浮起;产品难以吸收,停留表面;皮肤表面油光泛滥。

◆解决方法:1.皮肤难以吸收护肤品,是因为皮肤表面的角质太厚,阻碍产品的吸收,应选择温和去角质的产品进行护理,并把护肤品的用量减少1/3,避免过多不能吸收的乳霜堵塞毛孔。

2.使用化妆水时,先用化妆水喷湿化妆棉后,再用化妆棉从脸部中间往外边逐寸涂抹化妆水,鼻翼部分也要仔细地轻拍。这样,可减少对面部的刺激。

吃出健康好肌肤

干性皮肤适宜饮食

.要注意选择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肝、黄油、鱼类、香菇、南瓜及新鲜水果等。

.在秋冬干燥的季节,要格外注意保养,多喝水、多摄入瓜果以帮助补充水份,防止皮肤干燥脱屑,延缓皮肤的衰老。

中性皮肤适宜饮食

.一般的美容、抗衰老类食物均适合。

.注意肉类、豆类、主食、蔬菜、水果等食物的均衡摄取即可。

油性皮肤适宜饮食

.在夏季更适合清淡饮食,多吃有清热、去火、消炎作用以及性质较寒凉的食物,如薏米、绿豆、海带、马齿苋、黄瓜、苦瓜、西瓜、柚子等。

.油性肌肤者易生痤疮,应多饮绿茶、薄荷茶、菊花茶、西瓜汁等,夏季可多饮凉茶,以清热去火,预防痘痘出现。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清肠通便、有助排毒的食物,如菠菜、韭菜、芹菜等绿叶蔬菜以及玉米、甘薯、萝卜等高纤维食物,保持肠道畅通。

上一篇:猫导学案及答案下一篇:端午节祝福短信:一条寻常的短信有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