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信息公开办法(2014年)

2024-10-14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信息公开办法(2014年)(精选3篇)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信息公开办法(2014年) 篇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

关于印发总局机关信息公开办法的通知

安监总厅宣教„2014‟28号

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机关各司局、应急指挥中心,档案馆、机关服务中心、通信信息中心:

现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信息公开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2014年3月28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信息公开办法

一、总则

(一)为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安全生产信息,依据《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信息公开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6号),结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含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适用于总局依法主动向社会公众或者依申请向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公开信息的活动。

(三)人事司(宣传教育办公室)(以下简称宣教办)是总局信息公开工作的业务主管司局,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总局信息公开工作。

各司局负责在本司局职责范围内开展信息公开工作,主动公开有关信息,出具本司局承办的信息公开申请答复意见,配合宣教办开展信息公开相关工作。

(四)总局保密委员会是总局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主管机构,负 —1—

责指导、协调信息公开工作中保密审查事宜,审定重大信息公开保密事项;各司局主要负责人及其指定的定密人员具体负责本司局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

(五)监察部驻总局监察局负责对总局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公开范围

(六)各司局应当在职责权限范围内,按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信息公开办法》确定的主动公开范围,向社会主动公开相关信息。

(七)除《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信息公开办法》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总局申请获取相关信息。

(八)各司局在制作生成信息时,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信息公开办法》、《安全监管总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安监总厅„2009‟82号)等相关保密规定,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明确信息的公开属性(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或者不予公开),并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涉及内部资料、机要保密以及其他相关重要信息,须依照相关规定严格管理。

三、主动公开信息的方式

(九)总局主动公开的信息,主要通过总局政府网站(http://)予以公开,同时辅以以下一种或者多种形式:

1.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公告;

2.新闻发布会或者其他相关会议;

3.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

4.适合信息公开的其他方式。

总局档案馆(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32号平安嘉苑安全大厦3层307房间)设立主动公开信息免费查阅点,并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信息。

四、依申请公开信息的程序

(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办法向总局申请获取信息时,应当按照“一事一申请”的原则填写《信息公开申请表》,向宣教办提出申请。申请人可以通过总局政府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栏目(网址:

http://zfxxgk.chinasafety.gov.cn)中“申请公开”功能在线提出信息公开申请;也可以下载打印并填写申请表,通过邮寄(传真)或现场提交方式提出申请。申请人通过邮寄方式提出申请的,应当在信封右下角注明“信息公开申请”的字样。

《信息公开申请表》包括下列内容:

1.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2.申请公开信息的内容描述;

3.申请公开信息的形式要求;

4.申请公开信息的用途;

5.申请人的签名或盖章、申请时间。

采用书面或电子文本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到宣教办现场提出口头申请,由宣教办代为填写《信息公开申请表》,并由申请人签字确认。

(十一)宣教办收到《信息公开申请表》后,应当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并在收到申请表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出具申请登记回执;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理由。

(十二)宣教办受理信息公开申请后,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转送相关司局提出答复意见。

总局受理的信息公开申请,应当自收到《信息公开申请表》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不能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的,经宣教办负责人同意,可以适当延长答复期限,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申请获取的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的答复期限内。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法定事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答复申请人或者向申请人提供信息的,期限中止,障碍消除后,期限恢复计算。期限的中止和恢复,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申请人。

(十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总局提出的信息更正申请,比照信息公开申请办理程序办理。

(十四)宣教办应当依据业务司局提供的答复意见,按照申请人在《信息公开申请表》中注明的提供方式,向申请人出具《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结果告知书》进行答复。

五、监督

(十五)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总局不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监察部驻总局监察局举报。举报查实的,应当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依法依纪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总局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六、附则

(十六)本办法由宣教办负责解释。

(十七)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13年3月26日发布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信息公开办法》(安监总厅„2013‟34号)同时废止。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信息公开办法(2014年) 篇2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

经2009年3月20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2009年4月1日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三条 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业、本领域内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 负责辖区内本行业、本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五条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六条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制定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的不同,分为综合应 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臵方案。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第九条 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臵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第十条 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臵方案。

现场处臵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臵程序、应急处臵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臵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十二条 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第三章 应急预案的评审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本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审定;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涉及相关部门职能或者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第十四条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并附有专家名单。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第十五条 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评审人员与所评审预案的生产经营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六条 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注重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响应程序的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

第四章 应急预案的备案 第十八条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九条 中央管理的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分别抄送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中涉及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未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备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确定。

煤矿企业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除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外,还应当抄报所在地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申请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二)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

(三)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第二十一条 受理备案登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应急预案进行形式审查,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并出具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备案并说明理由。

对于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已经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登记的,在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可以不提供相应的应急预案,仅提供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

第二十二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指导、督促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的备案登记工作,建立应急预案备案登记建档制度。

第五章 应急预案的实施

第二十三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臵技能。

第二十四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臵方案。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当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有明显的标志。

第二十五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本部门、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臵能力。

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臵方案演练。

第二十七条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第二十八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年对应急预案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总结应当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总结应当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九条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根据预案演练、机构变化等情况适时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一)生产经营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三)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五)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六)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七)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第三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报告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使用状况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第三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四条 对于在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人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备 案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导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制定。

第三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信息公开办法(2014年) 篇3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 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安监总政法〔 2012〕 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 局,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机关各司局、应急指挥中心,各直属事业单位、社团组织: 现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012年工作要点》予以印发,请紧密结合实际,明确本单位 2012年工作重点,认真抓好落实。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 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 2011〕 40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 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总要求,以深入扎实开展 “ 安全生产年 ” 活动为载体,以强化预防、落实责任、依法治理、应急处置、科技支撑、基础建设为主要措施, 以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工作目标, 切实把各项责任落实到位, 把各项政策措施落 到实处, 全力以赴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全面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以安 全生产的新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着力凝聚共识,推动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各种方法途径,大力宣传贯彻国务院《意见》、《国务 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 〔 2010〕 23号, 以下简称 《通知》 和 《安 全生产 “ 十二五 ” 规划》(国办发〔 2011〕 47号。以 “ 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 为主题,组织开 展好全国第 11个 “ 安全生产月 ” 系列活动。

(二搞好安全文化创建活动。推进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安全社区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制定有关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规范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强化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突出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全面开展公共安全、应急避险和职业健康知识进学校活动,努力提升中小学生的安全素质。

(四认真实施安全生产规划。全面实施全国《安全生产 “ 十二五 ” 规划》和配套专项规 划及相关行业规划,促进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推动安全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坚持预防为主,着力排查治理隐患,深化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整治(五 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认真学习推广北京市顺义区的先进经验, 结合安全 监管信息化建设, 尽快建立能够接受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实施政府动态监管的综合信息平台。着重抓好省会城市和有条件地区的示范建设, 针对各行业领域特点, 注重运用信息化 手段,增强危险源监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效。

(六 重点抓好煤矿安全工作。认真贯彻全国煤矿瓦斯防治现场会精神, 严格执行瓦斯 防治工作 “ 十条禁令 ” 和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 “ 十项要求 ” , 强力推行抽采达标, 严格落 实两个 “ 四位一体 ” 综合防突措施, 开展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 依法整顿关闭不具备瓦斯防 治能力的矿井, 严肃查处瓦斯和粉尘超限作业等违规违章行为。加强兼并重组、整合技改矿 井安全监管。开展煤矿防治水专项监察。扎实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加快小煤矿 机械化改造。推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认真推广有关地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经验, 提升煤矿安全整体水平。

(七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宣传贯彻《道路交通安全 “ 十二 五 ” 规划》(安委办〔 2011〕 50号,制定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政策措施。会同交 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开展 “ 道路客运安全年 ” 活动, 加强对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 推动长途 客运、危险化学品运输、校车等车辆全面安装使用卫星定

位装置,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 动态监管平台。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 加强对事故多发路段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严厉整 治超速、超载、超员、酒后驾驶、疲劳驾驶、非营运车辆载人等非法违法行为。

(八 切实抓好非煤矿山安全整治。以治理井下工程非法外包、以采代探等严重隐患和 问题为重点, 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对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系统、局部通风机使用等 进行全面检查。实施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安全监测监控、尾矿库安全监测监控等科技示范工程 建设。加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安全管理, 健全完善、严格执行相关规程标准, 严防井喷失 控、硫化氢中毒、海上溢油及输送管网泄漏燃烧等事故。

(九 认真开展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整治。贯彻新修订的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条例》,突出抓好重点监管品种、重点危险工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将安全生产作为 危险化学品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 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组织开展地下危险化学品 输送管道设施安全整治, 加快解决城区内危险化学品企业的搬迁转产或关闭问题。深化烟花

爆竹 “ 三超一改 ”、违法分包转包、涉药工房、违规使用氯酸钾和礼花弹专项整治。积极推进 烟花爆竹生产机械化和流向监管信息化建设。

(十深化建筑施工、高速铁路等行业领域的安全整治。认真整治借用资质和挂靠、违 法分包转包、以包代管, 以及严重忽视安全生产、赶工期抢进度等建筑施工领域的突出问题。深入排查治理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隐患。以高层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 三合 一 ” 场所为重点,集中整治重大火灾隐患。深化渡口渡船、渔业船舶、农业机械安全专项整 治。

(十一加强工商贸其他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突出抓好冶金煤气、交叉检修作业、受 限空间作业、高温液态金属吊运、粉尘作业等高风险作业环节和容易发生火灾、爆炸危险区 域等安全专项治理和检查工作。深化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整治,严防拥挤踩踏事故。

(十二强化形势研判分析,提高预防预警能力。加强对事故的统计分析,注重研判不 同时段、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领域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 增强安全监管监察和事故防范工 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抓好隐患排查治理的信息报送和梳理分析, 明确不同季节、不同行业 领域隐患排查治理重点,突出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三、坚持落实责任, 着力强化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不断加强政府及其部门安 全监管

(十三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通过严格安 全生产行政许可、严格领导干部现场带班、实施分类指导和重点监管、跟踪落实整改措施, 以及警示约谈、黄牌警告、责任追究等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 促使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 任, 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 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情况的监督考核。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 建立与银行、证券、保 险、担保等挂钩的企业安全生产失信惩戒制度。

(十四 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及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地方政府行政首长安全生产 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 “ 一岗双责 ” 制度。强化安全生产绩 效考核, 严格实行 “ 一票否决 ”。完善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属地管理制度, 总结推广有关 地区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监管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健全完善煤矿整顿关闭、危险化学品安 全监管、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道路交通安全、职业病防治、重特大事故责任追究沟通协调等 安全生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完善协商和决策机制, 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 更好 地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等职责。坚持和完善安全生产指标控

制以及通报、发布、考核制度, 每季度在有关媒体公告各地控制指标实施情况, 并向地方党 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通报沟通。

四、坚持依法治理,着力打击非法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建设秩序

(十五加强安全法制建设。加快修订《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相关配套规章 标准。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加大对《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增强企业和 社会公众安全生产法律意识。

(十六 着力打击非法违法行为。针对无照无证和证照不全生产、已关闭小矿小厂死灰 复燃、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指令等典型违法行为, 集中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以 下简称 “ 打非 ” 专项行动。搞好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健全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在坚持和完善区域内、行业内联合执法机制的同时, 针对危险化学品运输、长途客运安全监 管等难点, 加快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安 全生产 “ 打非 ” 工作的监督检查, 督促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依法处罚和依法严肃追究法 律责任的 “ 四个一律 ” 措施。鼓励媒体和群众举报非法违法问题。建立健全非法违法企业、发 生重特大事故企业在媒体公示的黑名单制度,推动建立全国安全生产信息联网查询系统。

(十七严肃查处生产安全事故。严格按照 “ 四不放过 ” 和 “ 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 求是、注重实效 ” 的原则,严肃认真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主动公开事故查处有关事项,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执行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和非法违法、瞒报谎报事故查处跟踪督办制 度, 严肃安全生产党纪国法。结合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 深挖严打非法违法行为背后的腐败 问题和 “ 保护伞 ” ,改善安全生产执法环境。

五、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十八 抓好安全科技的推广应用。做好百项先进适用技术、千项新型适用产品的推广 应用工作, 抓好矿山井下安全避险、煤矿瓦斯高效抽采与利用、尾矿库在线监测监控、危险 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等安全技术示范工程。

(十九 加大安全生产科研攻关力度。突出抓好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重点科研项目, 在事故预防预警、防治控制、抢险处置和监管执法等方面, 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 技成果。

(二十 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体系。整合优化安全科研资源, 建成一批安全技术创新 中心、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安全科研重点实验室,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 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体系。发布相关行业领域落后安全技术装备淘汰 目录,加大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的力度。

(二十一 加快发展安全产业。出台实施关于促进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规范安全 评价等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加强安全生产领域国际技术交流合作, 积极引进国外 先进技术和成果。

(二十二加强政策引导。在落实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尾矿库治理等扶持政策的同时, 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费用制度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所得税优惠政策, 发挥经济政策的导向作 用,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

六、强化应急处置,着力加强队伍和装备建设,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二十三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省、市、重点县三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 构和省级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加快建立协同应对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联动机 制, 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加快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和区域性矿山应急救援队建设, 充分发挥 其在重特大、复杂矿山事故应急救援中的中坚作用。

(二十四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 17号,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审查和报备工作,依法将应急预案 作为高危行业企业准入的必要条件。加强各类预案之间的衔接, 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 性。指导督促高危企业、人员密集场所、中小学校等,定期开展预案演练,提高对突发事故 的应急处置、自救互救能力。

(二十五 进一步健全完善风险预警机制。认真组织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分级分 类、检测检验和安全评估,加快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重大危险源动态数据库和分级监 管系统。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与气象、地震、海洋等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 建立防 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协调联动和预警机制。

七、强化基础建设,着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达标创建,搞好安全培训工作

(二十六抓好安全达标工作。加强监督指导,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确保各行业达标创 建工作按计划推进。坚持从基础环节抓起, 推广煤炭等行业加强班组安全建设经验, 明确班

组和岗位安全规范,搞好岗位达标和专业达标,落实企业领导干部现场带班等制度,夯实企 业安全生产基础。(二十七)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加强安全监管信息化“金安”工程建设和应用,用 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国各地基本建立能够适时反映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状况、便于 实施政府动态监管的综合信息网络。(二十八)抓好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抓好换届改选后地方各级政府分管领导和安全监管 监察系统主要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专题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高危行业“三项岗位”人员和班组 长、农民工安全培训。严肃查处“三项岗位”人员无证上岗、农民工未经培训就下井进厂作业 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办好安全工程类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强化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

八、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着力落实监管职责,把职业卫生工作纳入依法开展的轨道(二十九)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按照中央编办 《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 号)规定,积极划转、理顺和落实职业卫生监管职责,抓紧建立职业卫生监管队伍和技术支撑机构。进一步密切安 全监管部门与卫生、社保、工会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全面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协作机制。(三十)建立和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监管相关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 卫生许可、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等规章制度,完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加大职业 卫生培训工作力度。(三十一)深化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以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煤炭、石棉、石英砂、金矿、木制家具等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强化职业病危害源头控制,严肃查处职业危害 事故。

九、加强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着力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提升监管监察能力(三十二)加强基层安全监管力量。健全完善安全监管和执法体系,尤其要加强县级和 乡镇安全监管力量建设,完善委托执法制度。(三十三)加强安全监管监察队伍思想建设。以打造一支作风扎实、业务精通、严格执 法、廉洁奉公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开展向先进模范学习活动,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

(三十四)加强安全监管监察队伍业务能力建设。利用业余学习、选送参训、委托培养、视频讲座、岗位练兵等多种方法途径,开展安全监管监察业务培训,提升专业能力。(三十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 建设各项规定,搞好巡视督导和执法监督,维护安全监管监察队伍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三十六)进一步推动安全工作创新。积极推广首届安全生产理论和实践创新奖成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科学化水平。(三十七)全面实施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规划。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并实施安 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监管监察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争取中央专项资金,带动地方配套投资,启动全国县级安全监管部门的装备和能力建设项目,努力改善基层工作 和生活条件。(三十八)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五型机关”和“争做安全发展忠诚卫士,创 建为民务实清廉安监机构”为载体,以“创先争优迎接十八大”为主题,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国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大力营造学先进、见行动、作贡献的浓厚氛围。

十、统筹做好其他各项工作(三十九)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和民间机构等在安全 生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借鉴国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方面先进的法规制度和监管 经验,举办重要国际会议,组织成果交流、推广和应用。(四十)充分发挥技术服务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安全生产评价、检测检验等机构和中 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以及其他有关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在行业指导、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四十一)加强财务审计工作。强化财务预算、国有资产管理和内部审计监督,充分发 挥财务服务保障和审计监督作用,规范对局属事业单位经营指标的考核和管理。(四十二)加强事业单位的建设和管理。搞好直属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和资源整合工作,充分发挥其对安全生产的支撑服务功能。继续做好信息工作、后勤服务工作。(四十三)全面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认真落实好中央关于老干部的各项政策待遇,加 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认真总结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以来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创新管

上一篇:小学安全工作总结专题下一篇:水利工程设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