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评课稿(共5篇)
去年的树评课稿 篇1
评课稿:
教学智慧源于真实,深入浅出荡涤真情 ——浅评张小英老师《去年的树》
伊宁市第一小学:唐海霞 2012、10、10
教学智慧源于真实,深入浅出荡涤真情 ——浅评张小英老师《去年的树》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少许的伤感色彩,赞美高尚、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故事内容简单,语言朴实无华,但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内涵。
张老师的这堂课就整体而言是比较成功的,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细节处理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下面我就将自己在本次听课中的一些感受作如下评议:
一、情感主线简明,教学版块清晰有层次
同样一堂课,一百个老师可能有一百种上法,同样一篇文章,一百个老师可能有一百种解读。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本文的情感定位在赞颂鸟儿珍惜友情和信守诚诺的品质上,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情感主线。将感情目标分成:“整体感知、初步体验;感情朗读、逐层体验;引导想象、升华体验”三步达成。通过与文本三次亲密接触,层层深入,步步递进,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感受鸟儿诚信。
二、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小鸟的真情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而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和默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必须同等训练,比翼双飞。
《去年的树》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合学生的感情朗读。同时,文中留白较多,供学生思考的空间也很大,他们更需要有一个细细品位、静静思索的 “场”。张老师抓住这一文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等,并将朗读与联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读与悟、品与思并重,且对每一次的“读”都有不同的要求,尽量让学生在每一次的读中都能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体验。
教学1—4自然段时,张老师则让学生带着问题“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表现在什么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文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天天”,指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谈感受以体会他们间的友情,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础。
对于5—14自然段的学习,张老师要求学生找出重点句子后,进行分角色指导朗读,并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朗读、交流、联想中细细咀嚼,慢慢品味,让他们逐步深入到童话故事中去,感受鸟儿在找树过程中的辛苦与他当时的心情,为有效对话进行必要的铺垫。在充分体会小鸟真情之后,为后文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与情景的创设,张老师逐步把学生带入文本中,引领着他们深入到童话中的角色,体会着小鸟的情感世界。
[不足]本文虽然是一篇童话,但整个教学中童话的意蕴并不浓,学生的学习兴趣似乎也不是很高。在朗读的指导过程中,学生读的层次并不明显。特别是小鸟因找不到大树一次次询问树根、门、女孩的三句话。小鸟的心情应当是不同的,每一次的追问,应当是有变化,有层次的,给人的直观感受和内心体验也是不同的。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追问,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次又一次的执着,才让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为之颤动。因此,这部分内容朗读方面的指导,感觉略有欠缺。
三、抓住两个“看”,引导想象,深化主题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作者略去了鸟儿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吴老师抓住文中的两个“看”加以想象与比较:
虽然是同一个“看”字,便两者的意义却大有不同。第一次鸟儿“看着”灯火,他仿佛看到了什么?第二次他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他又会想些什么呢?这两次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后,感慨较多,在多元理解中,进一步深化了文本情感:诚实守信、珍惜友谊。
四、将听、说、读、写的训练与文本的学习密切结合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也将一步一步加深。
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归课文主题“去年的树”的板书中,简笔画的作用再一次得到了体现。枝繁叶茂已成追忆,而现在却只留下半截树桩。我想,这半截树桩的每一寸肌肤一定凝结着大树的鲜血,它不仅可以让人看到它曾经的茁壮,更能让人看到他最伤的痛。尽管它不言不语,但是它已经把想说的一切告
诉了每一个善良的人,每一个重情义的人,每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每一个有思想、有热血的人。教师随手擦去大树的枝叶,这一瞬间让每一个人的心为之落泪。也留给我们每一个人更多的思考。因此,结束之时,张教师设计了“我想对——说”这一环节,并给予提示。(鸟儿、大树、人们、新美南吉)这一设计,不仅是对学生联想、语言表达、文本理解等方面的再次训练和提升,更是给每一个人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一个释放的缺口,让每一个人都有话可说,同时也给文本、给学生、给作者一次相互对话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多元的感悟写下来,这一设计作为整堂课的结尾,含义深厚,意义重大,非常值得借签和学习。
五:简笔画和贴图的灵活运用为课堂教学增添灵动色彩
板书设计,一棵大树,一只小鸟,一个标题——简单,直接,点明主题。尤其是小鸟贴图,“飞来”、“飞去”张老师只是翻了一个面,却达到了 “四两拔千斤”的效果。只是第二年,小鸟再次飞回来寻找大树的时候,张老师的小鸟却没有飞回来。此外,简笔画大树画得简洁直观,但是树杆和树身在色彩的选择上,如果能有更充分的准备就好了。另外,教学结束之时,枝繁叶茂的大树再也看不见了,张老师随手擦掉黑板上的图画,也略显不当。老师小小的一个举动,也许会让学生记在心里,学生也这么做就不太好了。
六:注重词语和语言积累,有效落实双基教学
如在教学大树和鸟儿的分别的对话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积累了很多以前学过的词语,为培养学生丰富和积累语言形成了良好的习惯。比如,在引导学生体会鸟儿明年还来给大树唱歌中的“还”字,教师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让我们看到了小鸟与大树之间无比深厚的情谊。其次,在指导学生体会小鸟寻找大树的心情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让我们不仅看到了小鸟的执著和艰辛,更让我们看到了大树悲惨的命运。同时,通过填空练习,既积累了成语,又感受到了鸟儿的急迫心情。这样的巧妙设计使得词语教学与文本的解读浑然一体,体现课堂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尽管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也有个别学生用到了不太准确的词语,比如把“约定”说与了“约会”,“千里迢迢”这个词的正确读音也纠结了不少的时间,但老师能够及时给予及时指导和纠正。相信,长此下去,学生的语言表达方面的进步和成长一定会令人吃惊的。也正是这“约定”与“约会”的插曲,“千里迢
迢”的小波澜,让我们看到了张老师对这个双语班孩子的良苦用心,让我们看到了张老师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时动人画面,让我们看到张老师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理解和表达的感动瞬间,因此,也让我们看到了真真实实,扎扎实实、朴朴实实的整个教学过程。
我们都看到了张老师情到深处潸然泪下的感人场面,我想,这不仅是张老师用情真,更是张老师对教材、对文本、对作者、对生活的认真钻研、用心思考、深入理解的结果。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做老师的最值得学习,而最需要学习,也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建议: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的理解不一定就是学生唯一的理解,我们控制的是教学的一个大方向,毕竟语文的学习是多元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真实体会,只要不脱离文本的本意就可以了。努力使作品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之间的进行有机的融通,所以在确定了以“赞颂鸟儿珍惜友情和信守诚诺的品质”为情感主线的基础上,还应允许其它主题作为副线而存在。如:爱护树木,不能乱砍伐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
伊宁市第一小学:唐海霞 2012、10、10
去年的树评课稿 篇2
1. 教材简析
《去年的树》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第11课, 讲述的是:一只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 它们相约第二年相见, 可是第二年的春天, 鸟儿飞回来找它的好朋友树时, 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 最后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于是, 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课文通过小鸟和树、树根、大门以及小女孩这四组对话, 告诉我们要信守诺言, 珍惜朋友之间的情谊。
2. 学情分析
进入第二学段,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对童话的阅读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在阅读这篇课文时, 很容易联想到环保的主题, 而对于课文展示的小鸟的执著追寻、对诺言的尊重、对友情的珍爱往往不容易把握。尤其是从小鸟的四次对话中, 感悟“信守诺言, 珍爱友情”需要深入启发引导, 帮助他们在平淡的语言中体会深挚的美。
3.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 教学本课将要达成如下的预设目标: (1) 学会本课1个生字, 会写4个字, 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角色对话, 读出不同语气。 (3)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童话的特点, 展开合理想象, 体会鸟儿的内心活动。 (4) 领悟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 明白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
4. 教学重点
(1) 借助语言文字, 展开丰富想象, 体会鸟儿的内心世界。
(2) 领略鸟儿与大树之间的珍贵友情, 学会信守诺言, 珍惜朋友之间的情谊。
5. 教学难点
感悟小鸟对诺言的尊重与对友情的执著追寻。
6. 教学安排
教学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共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 练习书写;梳理课文脉络, 了解主要内容。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 进行朗读训练, 读出角色语气;展开合理想象, 体会内心活动, 领悟真挚情谊。
二、教法学法
教学本课我将采用引导发现与主体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适时地点拨引导, 理解文本的内涵;巧妙地拓展延伸, 深化情感体验。学习时, 采用课前自学尝试、课上自读感悟、小组角色体验、全班合作交流等学习策略, 注重学生与文本、读者与作者、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及生成, 共享愉悦的教学过程, 努力营造和谐的对话环境, 激发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刻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前置学习, 汇报对话
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课时,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布置他们前置学习。课文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读读课文, 说说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 分别是哪几次?以汇报对话来奠定第二课时教学的基点, 从而使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
2. 演读课文, 角色体验
(1) 抓住词句, 指导第一次对话。在学生交流汇报课文中的四处对话后, 课件出示第一组对话, 进行朗读品味, 从“好朋友”等重点词语入手, 让学生找出能体现树和鸟儿是好朋友的语句, 抓住“我明年一定回来”体会鸟儿和大树的相依相惜、分手的伤感无奈以及鸟儿的庄重承诺, 而后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树的期盼、鸟的坚决。
(2) 由扶到放, 学习后三次对话。学生围绕鸟儿与树根、大门、女孩的三次对话, 自读思考, 仔细揣摩鸟儿的心理活动, 感悟它对朋友的牵挂、担心, 履行自己的承诺, 其实这也是鸟儿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
(3) 演读课文, 走进鸟儿内心深处。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 演读课文, 边读边揣摩体会角色的心情, 并加上自己的动作、神态, 部分语言可以有增改, 然后安排小组在全班汇报表演。
3. 展开想象, 升华情感
学生刚刚表演完, 焦急的心情还没有回落, 我趁热打铁, 引导学生进行最后一段的学习。对表演鸟儿的学生抛出两个问题 (课件) 。与此同时, 继续追问其他的“小鸟们”这两个问题, 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说出鸟儿心中想说的话。
4. 拓展延伸, 深化理解
代大树写一张友情卡, 送给重情重义、信守诺言的鸟儿。这样, 情感的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友情卡之后是说话、写话练习, 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5. 师生总结, 升华情感
《去年的树》说课稿 篇3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学生写的。从“呼风唤雨”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生:我想到了想要风就有风,想要下雨就下雨,真奇妙啊!生: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生:我想到了是谁在呼风唤雨? 2、初读: 师:大家的联想很有趣,是啊!由这个词语我们想到的多是与神仙魔法有关。今天,老师要带着各位到20世纪去瞧瞧,因为有人说它啊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咱们去应证一下。打开书。放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文。
二、检查自读 1、师:你们的神态告诉我,大家读得很投入。你觉得哪些句子难读,提出来咱们来挑战挑战!2、生读评价:长句不好读,外国人的名字不好读、多音字易错、翘舌音不准。
三、整体感知
1、师:读通课文是读懂文章的基础,通过刚才的朗读,谁能用简洁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课文写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你读懂了课题要表述的内容。生:课文告诉了我们20世纪现代科技发达,人们生活变化很大。师:你从内容上读懂了课文主要内容。生:课文告诉了我20世纪是人类利用现代科技在呼风唤雨,在改变生活。师:很好,你抓住课题,读懂了20世纪是怎样呼风唤雨的?
四、直奔重点,感受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师: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们认为所谓高科技的东西有哪些? 生:电视、电脑、电话、电灯…… 师:这些东西都是在20世纪中创造出来的。
师:我们现在是21世纪,那20世纪是哪些年?生:1900到1999。师:刚才提到这么多高科技的东西,我们能不能呼风唤雨啊? 生:有时候还不能。⑵ 师:是的,除了这些还不够呢,可是为什么课题会这么写呢?让我们到书中去找找答案。浏览课文,哪段文字能让我们对“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有着强烈的感受。(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① 师:现在你知道高科技的产品还有哪些了吗
生:太空飞船、航空母舰、因特网…… 师:这里是用的什么表达方法介绍的?(举例子)师:是啊,课文举出了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有看不见摸不找的。你享受过哪些高科技的产品?谈谈你的感受!生答。
师:那就带着你的这份自豪读一读吧!生 师: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生齐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
② 师:20世纪除了这些发明外,还有其它的发明吗?同学们还能不能举出一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生:磁悬浮列师:同学们说的不错,不过语言的表述上却没有课文那样有味道,让我们像路爷爷的语言表达一样。
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师:你们看,上月球,用登上月球;下深海,用潜入深海;看天体,用洞察天体,表达尤其恰当。同桌可以讨论讨论。生:20世纪,人类欣赏数字音乐,迷上网络。20世纪,人类发射卫星,爱上MP4。③ 师:这些发明创造让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猜一猜王公贵族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生:呆在一个很美丽的宫殿里,让人服侍他。生:穿着很好的衣服。
师:那他们平时出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马车、轿子
师:古代有这些东西已经很不错了。那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汽车、飞机。④ 师:光交通工具咱们现在就比以前享受多了。如此多的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你是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你会怎么说? 生: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居然真的能够实现啊生:太了不起了!我们那么多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你们竟然在短短的一百年内就做到了。生:我不是在做梦吧?没想到,我的子孙们这么争气。生:我还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想不到他们的生活才真的像神仙一样啊!
⑤ 师小结:古今对比让我们知道了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怎能不说──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师:感受了20世纪让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之后,咱们再来看看20世纪以前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生:是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出示句式:那时没有……只能……生:那时,人们没有电灯,晚上只能在油灯下生活;没有空调,只能摇着大扇子解凉;没有汽车,人们只能步行和骑马;没有电视机,就只能── 师:如果把你送到古代去过这样的生活你愿意吗? 生:肯定不愿意,什么都没有怎样过啊?
师:你的言语中流露着对这样生活的不满,那就带着这些许的不如意读读这几句话吧!(第三自然段的前四句⑵ 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他们的哪些愿望变成了现实?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成了现在的望远镜、视频、可视电话。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生:古时候的“顺风耳”,成了现在的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师:除此以外,古代还有什么幻想也变成了现实?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
/ 4
球,做了很多实验。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⑶ 师:是的,古代人们的愿望都变成了现实,现在咱们是想上天就上天,想入海就入海,我们有这么幸福的日子全*现代科学技术啊。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资料,说一说 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信生: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生:我知道医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小的细菌,用激光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
生:20世纪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像无土栽培技术,钠米技术、基因技术等等,在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生:我通过上网,查找到中国科学院的网址。在成果博览里,共统计了不同行业的科学成果8千多项。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⑷ 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师:你从字面上来理解的。生: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师:多么不可思议啊!那就带着这种惊讶的语气再读一读!生读这句话。
⑸ 师小结: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不能不说── 生: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就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三、四自然段吧,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吧!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不难明白。
师──是谁在呼风唤雨?生──当然是人类。
师:*什么来呼风唤雨呢?生──*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带着这种骄傲与自豪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你还有什么发现?(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
生:20世纪100的发明和发现使生活大大改观,改变程度超过了上百万年的总和。
师:100年大于1000000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你能读一读吗?
生:“在20世纪……总和。” 2、师:可以说这一百年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啊!我听出你把“发现”和“发明”读得特别清楚,它们有什么区别吗?生:发现──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没有被人们知道。发明──原本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师:根据今天的学习,你能举个例子吗?
师:在这段中还有类似的一组词语吗?(改观改变)你怎么理解的?
3、师小结:一字之差就有不一样的意思,我们在遣词造句的时候一定要像路爷爷一样仔细琢磨。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一句话。
六、总结升华情感
1、师:看,对人类的骄傲与自豪,对科学的赞美与感激全都写在你们的脸上,让我们再次满怀激情地告诉世人──生齐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 2、师:那21世纪或者未来的世纪又是怎样的呢?“21世纪是_______的世纪。” 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消除贫穷的世纪。21世纪是人类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纪。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自由翱翔太空的世纪。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无所不能的世纪。3、师总结: 从你们的眼神中,我想很多人心中已有了一份美好的愿望,要实现这些还得*我们,*现代科技,最后让我们一起铭记伯特兰·罗素的话吧(齐读罗素名句)!
/ 4
《去年的树》说课内容
今天这堂课的主要意图是:力图通过构建“朋友”这个话题,把读说想写的有机融合,挖掘文章的人文内涵,努力体现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于是,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1.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2.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具体策略如下:这堂课的对话流程是这样展开的:
1、初读课文,2、多元对话。(引导学生把自己与文本接触后的最本原、最原始的,3、没有受到过任何影响的感受谈出来。)
4、演读课文,5、倾心对话。(深入角色,6、朗读四组对话,7、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
8、引导想象,9、补充对话。(深入研读最后一段,10、想象小鸟的心理活动,11、升华情感。)
12、拓展延伸,13、多向对话。(跳出文本,14、以读者的身份审视文本,15、进行理性思考,16、引导学生与伐木人、作者进行多向对话,17、从而
18、产生多元化的理解与感悟。)
一、整体感知,指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四年级的一个能力训练目标,虽然三年级时也进行过一些“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但学生的掌握程度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考虑到这些,我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支架(出示内容填空),让所有同学都练习说,都得到训练。这样练完可能还会有学生没掌握好,也许他现在好像明白了,但不会迁移。没关系,这是四年级一年中要达到的目标,只要我们有这个训练意识,提供适当的方法指导,学生就有可能达成这个目标。
二、读中感悟,体会小鸟的真情。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在这一过程中,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三、拓展想象,体会大树的真情。
课文外显的是小鸟对大树的友情,这一般通过朗读可以体会得到。而友情的另一端——大树的情感却因为描写角度的不同留下了空白,这恰巧为学生建构文本留下了空间。让老师和学生以故事主人公的身份参与文本的建构,从大树的角度来表达,我觉得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常有必要。因为这不仅利于学生对课文中主人公情感的深度体验,更有助于全面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并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
四、读想写有机结合,升华课文的主题。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对课文结尾这部分的处理,就是想体现这一点。在充分朗读、想象的基础上,学生最后才能有自己多元的感悟。
回顾今天的课堂,教学预设目标基本达成。但也留下了一丝遗憾:基本解读做到之后,如何实现多元解读?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有这样的一个环节:梳理完话题之后,我问学生:“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你想对谁说?”设计的本意是学生可以继续“朋友的话题”,也可以把他对文本另外的感悟谈出来,比如说:承诺、环保、生命存在的价值等等。然而,学生的发言多数是延续前面的感悟,只有两个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人们不砍伐树木,小鸟就不会失去朋友,失去家。”多元解读没有实现,而此时我并没有在这方面做出引导。其实此时我还有机会来弥补这个不足,在小结的时候,留给学生一个思考:“在今天的课上,我们学会了把文章读薄,又学会了把文章读厚。只要我们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其实,每一篇文章里都会蕴藏着许多的意味。《去年的树》要告诉我们的,仅仅是珍惜友情吗?回头再读读这个故事,也许你又会有许多不同的感悟。”这样,课堂留给学生的,将会更加丰厚。
/ 4
2011.9.27
去年的树说课稿 篇4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约定好第二年再相见,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之后,大树已经被人类加工成火柴燃烧了。本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语言朴实无华,全文在平淡语言中蕴含着深挚透明的美。它通过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本文是以诚信为主题,但是诚信、奉献、环保三个主题的多元体会又会造成“人文性的厚度”不够的缺憾。小鸟的执着追寻,对诺言的尊重,传递给我们多少感到:这是一只多么重情义的小鸟啊!所以本课以诚信(友情)主题的体会为主,以其余两个为辅来展开教学流程。
预设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间的情谊”有所感染。
教学难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之所以定这样重难点是因为:本文充满了一种淡淡的伤感气氛的同时还留下了很多的情感空白。四年级的学生很容易领会到环保的主题,但是课文给我们更多的却是小鸟对于友情那份执着和坚贞。《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小学生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那份真情就是本课重中之重了,因为人类社会无论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最宝贵的。所以我把这篇课文的重点放在了领悟小鸟的四句话和它的心理上。
二、说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主要对话方式是多样化的有:读、品、悟、议、辩、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用到的是:读、入。
读:自由读、找朋友读、演读等多种方法,真正做到以读激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注意启发学生的感觉,比如在指导最后一段时会在前三段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焦急、牵挂、担心的心情去读。
入: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我会让学生两次研读课文,“你”就是那只小鸟了,体验小鸟的心情。努力构建生命的、诗意的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习主体,更重要的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伙伴、是组织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三、说教法:
因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重点是促进师生、自我、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这堂课重点的研读对话,我放在了小鸟去南方前和大树的一段对话。采用自由读的方式,使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小鸟与大树友情。剩下的三组对话都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指名读,分角色读,让学生体验小鸟焦急的心情。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作为学生重点感悟的段落,采用的方法是学生自己质疑,在感知的基础上能够入课文,与小鸟的情感一致。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共同享受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以及有形的奖励奉献给他们,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
四、说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媒体激趣、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多元对话——研读课文,倾心对话——引导想象,补充对话——拓展延伸、多向对话——回归课题,升华理解的教学思路。
我重点说一下突破教学的教学重难点的过程。
(三)、研读课文,倾心对话
1、指导学习第一组对话。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好朋友”入手,让学生找出能体现树和鸟是好朋友的语句。重点指导学习第一组对话。引导学生通过自由找朋友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抓住“我明年一定回来”体会小鸟与大树感情是深厚。
2、自主学习三组对话。
请学生找出小鸟问的三句话,(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从这三句话里,我们最能感受到小鸟的心情了。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小鸟的心情。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当学生这种焦急的心情还没有回落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进行最后一段的学习。齐读课文后,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抓住两个“看”字,体会小鸟的深情的基础上将文中的小鸟改成“我”,使学生真正进入课文,与此同时我会问“小鸟们”想对大树说的话。在学生深入了小鸟的心理后,将守信这个主题渗透到课堂中。
(五)、拓展练习,交流升华
这时,让孩子们从文本中走出来再一次换位思考,进行说话练习,想对谁说就对谁说,包括小鸟、大树、伐木工人、自己也可以是作者。这样的设计,即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去年的树》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中外童话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它和该单元其它三篇课文一样,都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教学《去年的树》这篇课文,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读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懂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朗读体会领悟课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难点:通过多层次的对话,感受童话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我之所以这样确定重难点是因为:本文充满了一种淡淡的伤感气氛的同时还留下了很多的情感空白。四年级的学生很容易领会到环保的主题,但是课文给我们更多的却是小鸟对于友情那份执着和坚贞。《新课标》提出了语文课程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的人文性,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那份真情就是本课重中之重了,因为人类社会无论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最宝贵的。所以我把这篇课文的重点放在了领悟小鸟的四次对话和它的心理上。
二、说教材处理
1、学情状况分析
《去年的树》在本单元是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加上以前的经验,学生对童话这种体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篇课文和前两篇课文相比,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是以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加上从四年级学生的现有思维水平说,他们一拿到课本不一定就能够捕捉诚信这个主题。诚信、奉献、环保、爱情四个主题的多元体会又会造成“人文性的厚度”不够的缺憾。另外我班的学生是刚由各个村小集中上来的,朗读能力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率。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掌握对话蕴含的道理对理解课文至关重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来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与求学欲望(夸美纽斯语),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到文本中,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主题。
2、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我准备用两个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主要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把课文读流利,学习文中的生字、生词。第二课时主要突出三点:一是读出感情,体会友情;二是想象说话,表达心声;三是训练写话,升华情感。我今天说的内容就是第二课时。
三、说教法学法
1、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读和入的方式。
读:自由读、找朋友读、演读等多种方法,注重启发学生的感觉,真正做到以读激情。
入:这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也就是 “你”就是那只小鸟了,你会怎么样?以此来体验小鸟的心情。
2、教法
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重点是促进师生、自我、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这节课我重点研读的对话是放在小鸟去南方前和大树的一段对话。采用自由读和演读的方式,使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小鸟和大树的友情。剩下的三组对话都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小组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演读,让学生体会小鸟焦急的心情。把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作为学生重点感悟的段落。采用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在感知的基础上能够入课文,与小鸟的情感一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的目的`。
四、说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幻灯片出示鸟儿与树在一起的场景。
过渡:是呀,小鸟和树是这样的一对朋友,他们朝夕相处、相濡以沫,却要在寒冬来临之际,不得不短暂分别。临走之际,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惜别时,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下文理解鸟儿与树的友情埋下伏笔。
(二)潜心对话,体会友情。
1、指导学生读鸟儿与树的对话。
采用方法(找句子—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演读)
①课文中多次出现了他们是“好朋友”,这个词,请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课文中哪些地方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他们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
②学生找出鸟儿与大树的对话内容:
③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用心品味鸟与树之间的情感。
④检查点拨。你也许经历过离别,想一想那是怎样的情景?想后再读一读。
树的话中饱含请求、期盼;鸟的回答语气坚决、肯定。
⑤同桌分角色读,教师相机指导。
⑥指名站板演读,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指导学习第一组对话,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文,体会小鸟与树之间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最后感悟诚信主题奠定基础。
2、自主学习后三组对话,体会鸟儿寻得千辛万苦。
过渡: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大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不见了。她找了又找,问了又问。她分别找了谁,问过谁?
① 生找出三组对话。
②自主研读。
③教师相机指导:
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门先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不以为然。读他的话时,要平淡、冷漠。
小姑娘的声音要稚嫩一些。
④演读。
过渡: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焦急呀!他会说些什么呢?谁来做一回小鸟,你在教室里,飞呀飞,寻找自己的朋友。一边飞一边问,在哪个同学面前停下,那个同学就做你的配角,和你对话。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在读的方面的创新之举,通过换位体验,把学生带入课文,做到文我一体。
(三)想象说话,表达心声。
过渡:历经千辛万苦,鸟儿终于找到了她的朋友大树——虽然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呢?
鸟儿睁大眼睛,仿佛在说:“ 。”
看到了阔别一年的朋友,大树仿佛也在说:“ 。”
望着那摇曳的灯火,那用自己好朋友身体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仿佛在说: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说话。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设计这一环节,有机地把读书和学生的个性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读写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训练写话,升华情感。
1、过渡:读到这儿,老师不禁要提这样一个问题:鸟儿为什么要千辛万苦,寻找去年的树,为他唱去年的歌?回文朗读鸟儿与树的对话。
概括出文章的主题:诚信,守诺。
2、过渡: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诚信,友情。这时,你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想对谁说呢?是小鸟、树、伐木人或是其他的,请你们选择一道,把你想说的话写写吧!
出示:我想对( )说: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安排,给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五)布置作业,拓展练习
1、创作童话。树是鸟儿的好朋友,当树被伐木人砍下,知道再也见不到鸟儿时,他会想到鸟儿会来找他吗?他会给树根、大门、小女孩留下什么话吗?当树已经化为灯火,听到鸟儿给他唱的歌时,又会怎么样呢?请同学发挥想象,编一个童话吧。
2、推荐新美南吉的其他作品:《毛毯和钵之子》、《爷爷和玻璃罩煤油灯》、《新美南吉全集》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不停留在课本知识上。
(六)板书设计:
11、去年的树
明年一定回来
鸟儿 --------------------------→ 树
唱起去年的歌
诚信 守诺
【去年的树评课稿】推荐阅读:
《去年的树》说课稿苗秋霞12-17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07-07
读去年的树有感07-20
《去年的树》阅读训练附答案05-23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06-25
去年的树教案及反思09-07
《去年的树》读后感优秀09-29
《去年的树》教研课教学反思10-01
去年的树的教学反思10-16
小学生去年的树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