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2024-07-07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共12篇)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篇1

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学情分析 :

通过本组前两篇童话的学习,孩子对童话已不陌生,尽可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领悟道理,在读中积累语言。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简单明确

《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它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

二、抓住“天天”,想象写话

1、指名读第一段,齐读

2、想象:鸟儿给树唱歌,可能会在什么时候?(清晨、春天、深夜、夏季„„)

追问:那么多的可能,你是根据这句话中的哪个词看出的?(天天)

3、自由读

4、师创设情境,播放课件,深情讲述: 两个“天天”,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猜想,当春天来临,泉水叮咚,鲜花盛开的时候,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当黄昏降临,万物偃旗息鼓的时候,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当白雪皑皑,世界变得粉妆玉砌的时候,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当叶子在秋风中飘过的时候,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迎着风,迎着雨,走过冬,走过夏,鸟儿都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这是一段多么快乐的时光啊!

5、引读:当鸟儿在树枝上唱着快乐的歌,树呢?——生:天天听着鸟儿唱。

当鸟儿在树枝上唱着优美的歌,树呢?——生:天天听着鸟儿唱。

当鸟儿在树枝上唱着夏日小情歌,树呢?——生:天天听着鸟儿唱。

当鸟儿在树枝上唱着晚安小夜曲,树呢?——生:天天听着鸟儿唱。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7、师:从这两个“天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好朋友,感情很深。板:深厚)

8、写话: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怎样的鸟?一棵怎样的树?发挥想象写下来。一棵树和一只鸟是好朋友,树长得---------------------------,鸟儿呢,长得---------------。(提示:用上“特别”这个词)

9、指名交流(长得特别茂盛,像把大伞。师板:茂盛、健壮)

10、师深情引述:在千万棵树中,我们终于找到了这棵树,它是那么健壮,那么茂盛;在千万只鸟中,我们终于认出了这只鸟,它是那么灵活,那么漂亮,千万棵树遇见这只鸟,千万只鸟遇见这棵树,这是一种怎样的缘分啊!为着这份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11、思考:但在这个开头,作者写了树的茂盛吗?鸟的灵活吗?(没有)像这样,既不生动,也不具体,这样的语言,我们给它一个称呼——(板:平淡)

三、感知全文,训练对话

课文继续前进,又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交流,你能报出五个会说话的人物吗?(树、门、小女孩、树根、鸟)

3、练读对话

他们之间都发生了什么?指名读各人物之间的对话。

4、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师故意把鸟的话读得没什么感情。

5、学习想象提示语

(1)师评价:都读得不错,就有一个人读得不好?是谁?(老师)(2)怎样读好?(得加提示语)(3)出示:复习《巨人的花园》—— 巨人见到孩子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4)有哪些提示语?(生气、发脾气、大声斥责)(5)回归文本,添加提示语

出示:树()地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地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地问树根。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鸟儿()地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6、师生交流:

指名说,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对话。

7、再次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8、小结:这样的提示语作者写了吗?写伤心了吗?写绝望了吗?这样的提示语就叫——平淡。

四、学习结尾,情感升华

1、指名读15——17段。

2、找细节:你们当中一定注意到鸟儿的一个细节——(出示:看)睁大眼睛读——看 轻轻地读——看 意味深长地读——看

3、师:鸟儿内心涌动,他仿佛看到、想到了他们之间的约定:当森林里的雪开始融化的时候——(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当叶子飘落的时候——(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迎着风,迎着雨——(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走过冬,走过夏——(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可是,这一切再也回不来了。他仿佛又想起他在树旁唱歌快乐的歌,树呢?——(生读: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他在树旁唱着优美的歌——(生读: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他在树旁唱着夏日小情歌——(生读: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他在树旁唱着晚安小夜曲——(生读: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可是,这一切再也回不来了。就这样,他的眼前,只有——(出示图片:灯火)他看啊,看,看到了灯光,还看到了什么?他看到了他的好朋友,他看到了去年的树,他看到了过去的时光,鸟儿的心里有多少话要说啊!

4、写话练习: 鸟儿在心里说:“---------------------------”(提示:开头用三个字:树啊树„„)

5、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承诺、缅怀、欣慰、坚强„„并板书

6、师:可是,他什么都没有说,那是一份怎样的感情啊!——(板:深厚)但是作者什么都没有说,语言是那么地——(板:平淡)

7、配乐朗读课题

(1)播放音乐,你听音乐响起来了。此时,树的心情是怎样呢?(2)带着我们温暖的树就叫做——(去年的树)

带着我们伤感的树就叫做——(去年的树)

带着我们忧伤的树就叫做——(去年的树)

五、总结写法,读懂童话

1、作者没有写外貌、表情、心理(师擦拭板书中间部分),是因为不会写吗?那他会写为什么不写呢?(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空白都写出来了,还有你的想象吗?

2、所以读懂童话故事的最好秘诀,就是——(板:想象)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平淡:不写外貌

深厚

平淡:不写表情

深厚

平淡:不写心理

深厚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篇2

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第3课

教材理解

《去年的树》是日本童话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名作。作家在极为精短的篇幅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十分凄楚动人的故事。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 她天天唱歌给树听。在即将飞回南方时, 她答应了树的请求──明年, 还要回来唱歌给他听。可是到了第二年春天, 当鸟儿飞回来找她的朋友时, 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找, 最后找到的却是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虽然朋友不在了, 但友情还在, 歌声还在。鸟儿内心充满了忧伤和惆怅, 她面对着由树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 又一次唱起了去年的歌。

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 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 而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中透着一种深挚透明的美, 意境深远, 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和许多作品不同, 这篇童话是以“树”的不幸遭际和悲惨命运作结的, 使整个作品蒙上了一层凄婉的悲剧色调, 产生了一种震撼的效果。

在艺术手法上, 这篇童话采用了民间文学常用的连锁反复的形式, 加之著名童话作家兼翻译家孙幼军极为简洁流畅的译笔, 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四次对话。

2.感悟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知音之情, 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意境美。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听音乐《晨鸟之歌》, 据音乐展开想象, 并能用语言描述。

清晨, 一缕阳光穿透树梢…… (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想象) 今天这节课讲的就是一只鸟儿和一棵树的故事。

(板书:一只鸟一棵树)

2. 学生自读课文, 了解并简述课文内容。

二、品读课文, 感悟友情

1. 相知相守。

(1) 范读课文后, 让学生思考:鸟儿和树是什么关系?“好朋友”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板书:好朋友)

(2) 读课文第1自然段, 通过关键词感悟。 (天天唱天天听)

师:这真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他们在一起相知相守, 分享彼此的快乐。

(板书:相知相守)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 天天给树唱歌。树呢, 天天听着鸟儿唱。”这份相知相守, 让我羡慕, 让我感动。读着它, 我仿佛看到了他们依偎在一起浅浅地微笑, 深情地凝望……他们是真正的知音。我仿佛听到了小鸟又在那儿动情地歌唱, 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斑驳的碎影, 大树正摇曳着茂盛的枝叶入神地听着呢……

2. 难舍难分。

师:寒冷的冬天来了……

(生接着往后读)

师:一对好朋友分别了, 你能体会到他们的依依不舍吗?

(生品读对话)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 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 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 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 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这真是难 (舍) 难 (分) 啊!

(板书:难舍难分)

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 鸟儿必须离开它的好朋友大树。一个“必须”让我们感受到了其中的无奈与悲伤。现实的残酷, 生存的需要, 使鸟儿不得不离开它的好朋友大树。但是, 他们做了约定, 第二年春天一定会再相见。

后来他们天各一方, 思念着, 等待着……但它们并不孤单, 更不孤独, 因为他们知道, 彼此都在等待着对方。鸟儿想起树时, 就唱起去年的那首歌, 只是听众不再是树;树想听歌时就想起鸟儿, 只是听到的不是鸟儿的歌声, 而是呼啸的风声……

3. 不离不弃。

(1) 想象练笔:春天又来了。 () 鸟儿飞越 () () () () , 满怀希望地寻找她的树朋友。

(2) 品读三次对话。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 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 拉到山谷里去了。”

她问大门说:“门先生, 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么, 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 做成火柴, 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问女孩:“小姑娘, 请告诉我, 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 火柴点燃的火, 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师:鸟儿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一个坚定的信念──无论 (你在哪里) , 我都要 (找到你) !这真是不 (离) 不 (弃) 啊!

(板书:不离不弃)

春天又来了。在春的气息中, 期待着这对好朋友的再次相见!鸟儿飞呀, 飞呀, 飞过一座座高山, 飞过一条条大河, 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的树朋友已换上新装在等着我呢!鸟儿浑身充满了力量继续飞呀, 飞呀……

终于, 鸟儿不远万里, 千里迢迢找到了她的好朋友大树生长过的地方。但是, 眼前的一幕……鸟儿震惊了, 我也震惊了!树呢?鸟儿问!我也问!

多少期盼啊, 多少美好的设想啊, 可是……惊愕、着急、担心、牵挂以及隐隐的可怕的预感……不管你在哪儿, 我都要找到你!

你在哪儿啊?大树!我的好朋友!你去哪儿了?

鸟儿问树根、问大门、问小女孩, 终于在山谷里的一个小村子里找到了“树”。那微弱的灯光, 在微风中摇曳着, 让人不时地担心他随时会走向生命的尽头。这闪烁的灯火就是她的树, 这微弱的灯光就是她的树!

鸟儿哭了……轻轻地、默默地流泪了……在泪光中, 鸟儿深情地唱起了“去年的歌”。

三、整体回读, 情感升华

1. 师生合作, 分角色配乐朗读课文, 教师重复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鸟儿睁大眼睛, 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 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 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就飞走了。

2. 师:此情此景, 物是人非, 鸟儿在想什么呢?请大家体会“看”的含义。

一看:无论你在哪里, 我都要找到你!亲爱的朋友, 我终于找到了你。

二看:虽然你已离我而去, 但你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3. 去年的树———去年的 (歌) 。

师:你能为这个故事换一个题目吗?

师:是啊, 去年的树已离去, 去年的歌还在心头唱响……

一首美妙动听的歌唱起来了, 还是去年经常唱起的那首歌。美妙的歌声再次飘荡在大树的周围, 只是今年的歌格外的忧伤、凄婉, 浸满了深深的痛, 沉甸甸的!

四、课内练笔, 课外拓展

课文写了鸟找树的故事, 那么树在被砍前又是怎样挂念小鸟、等待小鸟的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篇3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日本童话作家新美南吉。课文从“鸟儿在枝头歌唱”这一个寻常的画面展开,向我们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从朝夕相处到分离相约,从四处寻觅到特殊相见的一段动人故事。文章篇幅简短,语言质朴无华,却一波三折,蕴含着“真心相待,信守承诺,珍惜拥有,乐观面对”等丰富的人文精神,耐人寻味,充满童话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童话中蕴含的道理。

3.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童话角色的不同心理,体会小鸟与树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童话角色的不同心理,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与思想启迪。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要读懂故事大意并不困难,但要从简单的文字背后获得丰富生动的情感体验、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却并不容易。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走进角色的内心,去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教师还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分角色朗读等多种阅读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质量,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本课教学分两大模块:第一模块是课文的教学,第二模块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新美南吉的另两篇经典童话故事《白蝴蝶》《小狐狸买手套》纳入课内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在读懂故事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童话作家新美南吉作品的语言风格和特点,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思想启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简介作者

播放动画——一只小鸟停在一棵大树上,这时美妙的鸟叫声响起。

师:听,好听吗?在日本童话作家新美南吉笔下,这是一只小鸟在给自己的好朋友树唱歌呢! 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呢!齐读课题。同学们了解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吗?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词语,抽生带读。师着重指导“剩”读后鼻音,儿化韵的读法及多音字。

融化 剩下 煤油灯 伐木人

鸟儿 这儿 细条条儿 哪儿 一会儿

切 qiē 切成

qiè 亲切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初读课文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相机板书)

鸟 树

相处——相约——寻觅——相见

(2)学生谈初读感受,或提出质疑。

师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读着文章,心里时而温暖,时而空落落的,时而忧伤。眼前树影、鸟影交织出现,还能看到我的好朋友的脸。这就是文学作品的魅力!一起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分享收获,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获得初步感受。老师还把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学生分享,起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三、品读感悟,感受童话魅力

1.出示文段1。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唱歌给树听。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1)师:哪些是关键词?

(2)启发逆向思维:文中只写了鸟每天给树唱歌,那么树可能为鸟儿做了什么?(遮风挡雨,一个温暖的家,陪伴等)

(3)调动学生情绪体验,朗读指导:跟好朋友在一起是什么感觉,把你的情感带入文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段。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思考 “树可能为鸟儿做了什么?”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把薄书读厚,并懂得真正的友情是相互的欣赏、扶持与付出,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教师引读第二段话: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他们之间有了一番这样的对话。

出示文段2。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谁来当小鸟,跟你的好朋友对读——评价——再抽读——男女读。

3.小组合作探究,揣摩角色对话心理,指导分角色朗读。

师:春天到了,小鸟回到原地找树,可是树不见了。小鸟开始四处打听树的下落。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7-14段,小组合作,揣摩角色对话心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话。

小鸟(奇怪/着急)地问:“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树根(难过/伤感)地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小鸟(焦急)地问:“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门(平静/不以为然)地回答:“树嘛,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小鸟(急切/哀伤)地问:“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姑娘(天真/可爱)地回答:“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2)小组汇报交流。师点拨:小鸟一步步得知树的下落后,心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大树、大门和小姑娘各自会怎么想?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3)根据角色心理,练习感情朗读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揣摩角色对话心理,敢于提出看法,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在对内容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再来指导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4.出示文段3,引发讨论:小鸟为什么对着灯火看了又看,她在想什么,小鸟这样做傻吗。 相机板书。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设计意图:“小鸟这样做傻吗”这一问题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阅读反思中,获得了思想的启迪,那就是:看似很傻的小鸟却是那样的可爱——她对朋友真心相待,信守承诺,难能可贵。

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教师课件抛出多个话题如下,小组挑选最感兴趣的话题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

我看课题:课文主要写的是鸟儿寻觅树,课题为什么叫《去年的树》?

如果树被砍伐之前给鸟儿留了一封信,他会写些什么?

续编故事:鸟儿飞走以后……

设计意图:教师提供交流平台,让小组自选感兴趣的话题交流。由于选题新颖,视角各不相同,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一次次引向深入。许多孩子从中逐渐悟出了童话中蕴含的更深一层含义,如:珍惜拥有,把握现在,乐观生活……

五、“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阅读:新美南吉的《白蝴蝶》《小狐狸买手套》

1.《白蝴蝶》导学提示。

(1)童话《白蝴蝶》讲了白蝴蝶和气球之间发生的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蝴蝶,为什么?

(2)与《去年的树》对比,你能发现新美南吉作品的共同点吗?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构思精巧,语言朴实却耐人寻味。

2.师:新美南吉的童话还有很多都和狐狸有关。《小狐狸买手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读故事,想一想:

(1)小狐狸到镇上买手套时出了什么意外?文中哪些段落令你印象深刻,请有感情地读一读。

(2)畅谈这个故事带给你的感受、思考。

设计意图:进一步走进日本童话作家新美南吉,感受其作品的特点。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使真善美的种子悄悄在孩子心底生根发芽。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4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内容很简单,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处于这样的思考,第一课时,我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了解课文内容。二是初步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二点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对了解课文内容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刚开始,我认为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简单,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重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去年的树》获奖教学设计 篇5

1、感受小鸟离开好朋友后哀伤的心情,唤发起学生热爱自然,爱惜生命的情感。

2、以本文为载体,学习本课七个一类字和一个二类字。

3、理解“聆听”、“究竟”等词语的含义。

4、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小鸟离开好朋友后哀伤的心情,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编排课本剧。

教学准备:多媒体软件、照片。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一类字和二类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二、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名读课文

五、学习生字

(1) 认读生字卡片

(2)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基础知识:

生字:

聆: L ling 左右结构 查耳字旁 组词:聆听 聆教 亲聆

融:R rong 左右结构 查虫子旁 组词:融合 融化 交融

戈: G ge 独体字 查戈旁 组词:戈壁 兵戈 干戈

伐: F fa 左右结构 查单人旁 组词:伐木 砍伐 伐树

斧:F fu 上下结构 查父字旁 组词:班门弄斧 鬼斧神工 刀斧

砍:K kan 左右结构查石字旁 组词:砍柴 砍刀 砍伐

吱:Z zhi 左右结构 查口字旁 组词:吱声 吱吱叫

锯:J ju 左右结构 查金字部 组词:锯齿 锯条 电锯

燃:R ran 左右结构 查火字旁 组词:燃烧 燃料 点燃

3:区别字:

燃( )据( )斧( )伐( )融( )

然( )锯( )釜( )代( )溶( )

六、认读二类生字 嘎(ga)

七、复习巩固生字

八、指导书写一类生字。

九、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生字,一字一行,组一个词。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播放多媒体软件,激趣导入。

二、教学新课: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的哪部分令你感动?找出来,画一画。

1、教学第一部分(1—5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

思考:这一部分告诉我们什么了?

想象:小鸟唱什么歌?树会和它有怎样的对话?

指导朗读。

2、教学第二部分(6—9自然段)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部分。

思考:去年的树今年怎么了?

小鸟看到它的朋友,心情会怎么样?

指导朗读。

读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1、排练课本剧。2、搜集关于树木作用的资料。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指导造句

2、编故事、听故事。

3、教学“看图、读文、思考”。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1、指名读文。2、表演课本剧。

教学新课。造句:

聆听:细听

例句:学校里,我们聆听老师的教诲,一天天长大。

究竟:到底

例句:这只小鸟没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编故事、听故事。

1、发散想象:课文结尾省略的是什么?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1)小鸟为小火苗唱起了那支歌,小鸟唱到······

(2)小火苗听了小鸟的歌,想起了难忘的往事······

(3)小火苗听了小鸟的歌,想到从前的那棵小树又再生了······

1、学会聆听。

(1)听别人说话要有耐心,这是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

(2)听别人说话要用表情回应。

(3)听别人说话要抓住主要意思。

(三)看图、读文、思考。

1、多媒体出示四幅图。

2、读文字。

3、你最喜欢哪幅图?

4、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说一 说、写一写。

去年的树

小鸟 唱歌

友谊

树—火柴— 火苗 聆听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6

南龙乡中心学校小学部:兰英

《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因此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小鸟和大树的对话,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歌给树听这一部分。这里有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

但设计毕竟是预设的,一到课堂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课虽已尘埃落定,课堂上不能忽略的细节让我更为难忘,也促使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了一些问题。

一、对文本多元解读时,正确把握教学的主导倾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老师和学生从这个童话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应该说都是可以的。不过我们又要看到,作者写作总有他的主导倾向。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对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开,所以,我们在对作品多元解读时,还得考虑教学的主导倾向。

细细品味《去年的树》,一种哀婉动人的心绪会萦绕在我们心头,久久挥之不去。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去年的树》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但它的构思却与众不同:故事刚交待了鸟儿和树的友谊,树就从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叙述主线完全落在了鸟儿身上,让鸟儿信守诺言,去追寻树的踪迹。故事的结局让我们心灵震颤——鸟儿找到的已经不是当年枝叶繁茂的大树,而是朋友的躯体点燃的灯火,尽管这样,鸟儿还是对灯火唱起了歌。这个故事打动我们的不只是鸟儿的信守诺言,而是一种生死不渝的友谊。当友谊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怀,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觉得这是这个童话人文内涵的主导倾向,它有别于其他歌颂友谊的课文,具有独到的教育价值。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应该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非常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可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己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二、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如:《去年的树》一般教学两课时。我的第一次设计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外,细读课文的前面部分,着重体会树和鸟儿在一起的快乐,感受他们分别时的难舍难分,第二课时读余下的部分,感受鸟儿和大树生死不渝的情谊。可是一试教,不得了,我上的第一课时内容太少,课显得很单薄,不充实。于是,我又调整了我的安排,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基本上把课文读完,第二课时以复述故事和练笔为主。然后又去试教,感觉这样第一课时才充实了许多。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篇7

A案例:

师:小鸟和大树互相信赖、互相依存。在春风里, 鸟儿为大树唱歌;在夏日里, 鸟儿为大树唱歌;在秋雨中, 鸟儿为大树唱歌。转眼, 冬天来了, 雪花纷飞, 鸟儿必须到遥远的南方去过冬。这时候, 它依依不舍地向大树道别 (屏幕上依次出现春、夏、秋、冬的景致, 最后出现小鸟和大树的对话, 师生合作朗读) 。

师: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样?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依依不舍 (男生女生分角色合作朗读, 读出那种依依不舍的感受) 。

师:刚才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感知小鸟“一定会回来的”, 为什么能感知到这一点呢?

生:因为树叫它明年回来, 它答应了, 他们是好朋友, 所以它语气非常坚定。

师:真好, 她是坚定地向朋友保证, 明年一定回来, 是吧?你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听出刚才他读的时候还有什么感觉在里面吗?

生:它们都特别不想让对方走。

师:是啊, 它们难舍难分, 你也找个好朋友把这种感觉朗读出来, 好吗?

(生自由找同学合作朗读)

师:哪组同学愿意朗读这部分, 把刚才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学生小组展示)

师:它是在向大树保证, 能不能更坚定一些?哪组愿意再朗读一遍?

(学生再次朗读)

师:它们那么难舍难分, 课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 (学生小组朗读第1自然段) ?

师:“天天给树唱歌”, 说明它们朝夕相处, 形影不离, 你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生:有。

师:有这样的好朋友, 你感觉怎样?

生:我感觉很幸福!

师: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这句话 (生读) 。

师:我们都能感受到, 好像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在向我们传递, 在向我们招手,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老师学生齐读)

A点评:

重点指导学习课文的第一组对话。引导学生通过师生读、自由读、齐读、分组对读、男女同学分角色读的整体阅读方式,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自主体验使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相应的生活情景, 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在感情上与作者达到共鸣, 体会小鸟与大树的深厚感情, 为最终感悟诚信主题埋下伏笔。

B案例:

师: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 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 小鸟满怀深情地跑回来找它的好朋友大树。然而, 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却不见了。她着急地找了又找, 问了又问。下面的三组对话, 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面合作来朗读, 好吗?你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角色练一练 (学生先自由练习)

师:哪一组愿意给读一遍?其他同学给评一评, 看看这组读怎么样?

生:还可以。

师:你认为应该怎么读?

生1:我觉得读小鸟向门先生和小女孩的问话时, 语气应该一次比一次急。

生2:我认为读树根的话时, 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因为树根是树的一部分。

生3:我认为读门先生的话时, 声音要显得平淡, 因为工厂的大门对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

生4:我认为小姑娘的回答, 声音要稚嫩些。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请各小组练习读一下, 注意要读出各自不同的语气 (学生小组练读) 。

师:哪组愿意给展示一下?

(学生小组展示)

师:刚才这组同学的朗读, 你觉得读得怎么样?哪个同学读得最好?

(学生互评)

师:是啊, 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 那份焦急、担心、急切, 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深厚的友情, 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部分内容。

B点评:

朗读要让学生动情就应抓住易触动学生情感的地方, 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去自主体验。教学中, 我通过再现文中的相关情境, 利用“角色”这一触动学生心弦的情感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角色的动作、语言, 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 强化感知和感受, 使学生对课文由“近”感到“真”, 由“真”感到“亲”, 从而引起共鸣。学生在共鸣中动情, 情动而辞发。

C案例:

师:那一声声急切的询问, 流露出小鸟对大树无限深情。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 当小鸟找到它的好朋友时, 作者用了两个“看”字, 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

生1:它可能第一眼看了灯火, 不相信灯火是大树;它可能第二眼看了灯火, 它觉得这个灯火就是大树。

生2:因为一旦火柴点燃的火烧完了, 这也证明是大树的生命结束了。它想在和最好的朋友离别之前, 再看它一眼。

师:你们说得真好。这两个“看”之中, 包含了小鸟多少的深情和留恋呀!同学们, 经过你们刚才尽情地交流对话, 你们真正地体会到了小鸟的这种深情。同学们, 这一回, 你们就是小鸟了, 你们, 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你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 我们一起读, “我睁大眼睛……”

师:老师深深被你们的这种朗读感动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 小鸟和大树正在进行着无声的对话,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鸟儿睁大眼睛, 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好像在对“大树”说什么?“大树”仿佛也在说什么?

唱完了歌, 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好像在对“大树”说什么?“大树”仿佛也在说什么?

C点评: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8

一堂课下来,本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切实的完成了,学生能很快的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分别的恋恋不舍。但是,本堂课仍有不足存在,在以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有待提高。设计毕竟是预设,课堂中有很多变化和突发情况,这就需要老师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本节课在引导学生体会大树和鸟儿的语气环节,我没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导致此环节延时。在以后的设计中要对进行的每个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很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就会有意识的,有序的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并不是一次课堂能力就能提升的,这些既要包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包括平时的积累,所以,以后我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读书情况。注重评价语的丰富和激励作用。做问新教师,我的课堂评价语是相当匮乏的,要尽量预设好学生的回答与提问,并想好评价价格。长此以往,评价语定会丰富而有激励作用。

《去年的树》第二课时的目标任务是:

(一)通过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课《去年的树》第二课时进行磨课,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在想象中创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能悟出情,读出味情。

(三)实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工具性成长和人文性积淀,实现三维目标。

这一课时,我突出三点:

一是读出感情,体会友情;

二是想象说话,表达心声;

三是训练写话,升华情感。

在课堂上我非常注重情感教学,听课老师与学生都感受很深,他们竟然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学生全身投入,悟出了情,读出了情,三维目标的到了落实。这篇童话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在默读中体会,在朗读中表现。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基本能够把握人物的感情基调,无限的伤感以及对大树的同情,对人类破坏的指责都深深地融于他们的朗读之中。课堂基本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境界。

这节课我主要是促进师生、自我、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我牢牢地抓住文中的四组对话——小鸟和大树,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通过朗读、对话,换位思考,让学生体会小鸟与大树的真挚友谊,以及小鸟为守诺言而一路寻找好朋友的复杂心情。当小鸟找到变成灯火的大树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亲爱的小鸟,你看见朋友了,你盯着灯火,深情地盯着灯火,看了一会,你想说什么?你要走了,当你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你又想说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两个“看了一会儿”,再引出中心:“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为了能自然地引出这个童话的中心,也就是能顺着学生的思维,顺着学生的情感流向,自然地说出自己真实的体会,学生的回答还是令我比较满意的。

这堂课出现的亮点:

1、导语新颖,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随着对文本的深入挖掘,学生们的情感不断地涌动、爆发。回答的声音或委婉低诉,或依依不舍,或肝肠寸断,或出离愤怒,把课堂气氛逐渐推向了高潮。

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老师和学生从这个童话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应该说都是可以的。

4、板书设计具有科学性,字与画结合,既呈现了课文内容,又引发学生想象。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9

困惑一:课题的解读。文本以平实的文字叙述了鸟儿苦苦追寻他的朋友树,小鸟的“三问两看两歌”写出了小鸟对友情的珍视,然而课题是以“树”为题,文章对树的描写可谓是轻描淡写,故事刚开篇交待了鸟儿和树的友谊,树就从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叙述主线完全落在了鸟儿身上,让鸟儿信守诺言,去追寻树的踪迹。从文本中细寻,通过三次的回答蕴藏着树的命运变化:树木被伐木人拉到工厂切成细条做成火柴点亮灯火。读着这树的命运,我们才感受到作者写作蕴藏的玄机,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难道我们真的“无法读出作者原本的意图”。也许我们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但文本终究是有它的主导价值取向。作品以“去年的树”为课题,这解读的价值取向真的和众多名家说的仅仅是“友情”“诚信”吗?

困惑二:文本的基调。读完《去年的树》,留给我们的是一份淡淡的忧伤。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我们是不是总沉浸在忧伤的文字中呢?除了忧伤之外,没有欣喜、欢快吗?有,文本的开篇“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欢歌笑语,和谐相处,朝夕与共的相依相伴,透过文字,我们似乎能听到从繁茂的枝叶间传出一声声动听的歌曲。一种欢快,幸福的心情自然地涌上心头。可作家在还没有品尝够幸福的滋味时,将笔锋一转,一股离别的忧愁,无耐的隐忍就冲走了短暂的幸福。寒意在“日子一天天过去”中侵袭着这对幸福的朋友。伤感的情怀便悄然在心际萌生。无尽的思念与不舍只化作两句简单的话语——“再见了,小鸟!明年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那是树的相约,是鸟的承诺。冬去春回,春暖花开,无限的思念也随之散去,让我们开始喜上眉梢,可弱小的小鸟又要经历一场千辛万苦的回返,一种担心,一种期盼,在文本的空白想象中随春风吹拂而至。担心它飞行途中的艰险,劳累,期盼它能与树早日相会相依。在想象中,一幅幅飞越千山万水,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情景呈现在眼前,惊喜、担心、劝慰,焦急,如倒翻的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当读到“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那份期盼后的失落,伤感、急切占据了内心的深处。寻找树的下落成了鸟儿迫在眉睫的事。然而,每一次的询问,就让小鸟再一次地艰受着痛苦,向远处飞行,尽管精疲力尽,他仍然展翅飞翔,内心的执著,让人肃然起敬.读至此处,难道还仅仅是伤感可以表达的吗?当他飞到了一个小山村里,看到在那座昏暗的小村子里,一间矮小的茅草屋里,一盏煤油灯发出微弱的光,闪烁的灯火映着小女孩的脸时,我们不禁要问,小鸟看到的仅仅是灯火吗?仅仅是火柴点燃的灯火吗?不是的,这是树的化身,它用它的身躯点亮了黑暗的世界,虽然灯光微弱,但足以让小姑娘看清世间的一切,让小姑娘获得了光明,获得了温暖.此时的小鸟看到自已的朋友为人类作出“蜡炬成灰”的贡献,还有什么话说呢?此时的伤痛转为欣喜,感动安慰.他为朋友骄傲,为朋友歌唱.因此,他“睁大眼睛”“盯着灯火”,这一“睁”一“盯”,是不同寻常的,是出人意料的,是一种惊喜,一种震撼,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他唱歌是一种诺言的实现,也是对树精神的一种高歌,他的飞走,没有丝毫的忧伤,没有遗憾。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篇10

一、从“儿童母语”走向“言语生命”

言语能力习得的过程往往是以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感受为起点, 能力的形成较为缓慢。而语文教学正是弥补了儿童母语先天习得的缺憾, 它以典范的言语作品为学习对象, 在较短的时间内反复作用于言语学习主体, 在课堂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对语言现象和蕴藏于语言现象内的深厚的文化意蕴进行切身的感悟, 把现成的言语作品内化为活的语言形式, 使之进入自己的语感图式系统。

【教学片段】

课始, 王老师就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天天”, 感受鸟儿和树之间彼此相知的情谊。

师:当太阳升起—— (引读:“鸟儿站在树枝上, 天天给树唱歌。树呢, 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当月亮挂上树梢—— (引读此句)

师:当雪都融化时—— (引读此句)

师:当树叶在秋风中飘落时—— (引读此句)

师:由这两个“天天”, 你体会到什么?

生:鸟儿和树是好朋友。

生:鸟儿和树的感情很好。

师:能把“很好”换个词吗?鸟儿和树之间的感情怎么样?

生:鸟儿和树之间的感情很深厚。 (板书:深厚)

师:带着这种感情, 再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

两个普通的“天天”却包含了这么多重要的信息, 引导学生读懂用词的妙处, 还要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化普通为神奇的, 引导学生向语言运用的更深处思考:平淡中蕴含着真意, 适切的才是最好的。

二、从“阅读本位”走向“表达本位”

解读教材的时候, 要善于发现这些不同寻常的语言现象。如:富有鲜明特点的修辞、陌生化的变异、出奇制胜的描写和作品独特的表达风格;巧用标点符号、词语搭配的错位、偏离了语法结构的句式等。这些不同寻常的语言现象常常蕴藏着语言的密码, 抓住它们就找到了解开语言密码的一把钥匙。

【教学片段】

分角色朗读。 (一女生读鸟儿的话, 各组分别读其余人物的对话, 师读提示语)

师:读得都挺好, 只有一个人没读好。 (王老师) 不能全怪我, 这提示语还真不好读。怎样读提示语才有味道?

生:有形容词的。

师:这一单元有一篇课文的提示语就很有特色。

(出示《巨人的花园》片段, 朗读。引导发现三处特色:很生气、又发脾气了、大声斥责)

师:我们这个故事有提示语吗?有形容词吗?加一加, 能够表示鸟儿和树心情的词。

(指名朗读加上提示语的对话, 板书:难过、认真、爽快、惶惶不安……)

鸟儿的内心有着如此丰富的感情, 她和大树要分手的时候, 她——依依不舍;

当树提出约定, 她是如此的——爽快;

当鸟儿飞回来却不见大树时, 她是如此的——迫不及待;

当她得知树被拉到工厂时, 她是如此的——惶惶不安;

当大门告诉她, 树被机器切成细条儿, 做成火柴时, 她是如此的——心如刀绞。

师:我们体会到鸟儿对大树有如此丰富、细腻的感情。在我们这个故事中, 写了树的难过吗?写了鸟儿的迫不及待吗?写了鸟儿的惶惶不安吗?

(师将表示鸟儿和树的情感的词语一一擦掉)

师:这样的提示语具体吗?生动吗? (板书:不写表情、浅近)

这样典型的言语现象、这样独特的表达方式, 要引导学生去感知、去触摸、去发现、去体悟。只有把目光聚焦到文本语用价值的挖掘和探究上来, 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去体认言语表达的秘妙, 方能走出“人人心中有, 个个笔下无”的窠臼。

三、从“单一教学”, 走向“融合训练”

在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因为片面强调教学形式的花样翻新和教学内容的高度泛化, 常常出现听说读写各自为阵的现象, 这种教学往往呈现着零碎无序和盲目随意的状态, 语文知识的学习往往遭到割裂, 语文能力和思维的训练往往缺乏系统和效率。而王老师教学的高明之处正是他的“融合”艺术——将学习语用与陶冶情感、情感理解、思想梳理水乳交融。

王老师安排的每次练笔都与课文理解、情感体会融为一体, 不是孤立的、为写而写的。首次接触“平淡”, 让学生补写鸟和树的外形, 与课文中没有写树、鸟的外形对比;接着让学生补写鸟和树的旁白, 学生体会到了鸟“恋恋不舍—难过—焦急—心急如焚—伤心欲绝”的情感变化, 感受到鸟和大树的深厚友情,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读好对话, 同时与原文“不写心情”对比, 感受到“平淡”表达的作用;第三次引导学生从“看”字想象鸟儿的心情, 与文中只用一个平平淡淡的细节“看”相比较, 又一次感受“平淡”。第四次是文章的结尾, 王老师一连串反问:“是作者不会写外貌吗?是不会写人物表情吗?不会写心情吗?……为什么不写呢?”最后, 将板书一擦, 留出“空白”。

在品味语言中体会表达的秘妙, 是语文教学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紧紧围绕语言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通过引领学生在文本中体会、感悟语言, 历练语言, 启迪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自己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亲历言语的实践, 学会表达。正如王老师所言, “走向融合的训练会取得1+1>2的效果”。

四、从“仰视名师”走向“对话名师”

听课要听得进去, 还要跳得出来。听名师的课更是如此, 一般来说, 笔者兼怀两种身份。

一是作为学生听课。关注言语形式, 关注表达, 最终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索语言秘妙的兴趣, 让学生具有这种自觉的表达意识。为了让学生习得“平淡”这一表达手法, 王老师四次采用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 叫“试误”, 先让学生根据常规思维, 给课文“涂脂抹粉”, 到最后“洗尽铅华”, 还原最真实最自然也是最美丽的面孔。然而,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 第一次“试误”或许感到新鲜, 一而再、再而三地“试误”, 学生就像牵线木偶一样一次次地“入套”, 会不会有点视觉疲劳?当学生感悟到独特表达方式背后的丰厚意蕴之后, 可否留给学生机会, 让他们自己来发现一次?借助这份感悟开掘文本类似的表达张力, 关注文本更多的独特表达, 最终再迁移运用, 实现表达方式的积极内化。在突出课堂语文味的同时, 又激发学生探索言语秘妙的兴趣, 岂不两全其美?

二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听课。虽然要从“阅读本位”向“表达本位”转身, 但表达并不是我们的唯一与最终目的, 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人文性是表达的灵魂。表达不只是为了表达, 表达是有思想的, 有灵魂的, 有血有肉的, 表达即人的自我展示。王老师娓娓道来:“森林里有千万棵树, 鸟儿却单单为这棵树唱歌;森林里有千万只鸟儿, 树却只听这只鸟儿唱歌。”儒雅地微笑着以自己的解读代替了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巧妙地把学生拉上了普罗克拉斯之床, 课堂上所有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都充分一致, 是否有“燕子哺雏”之嫌?长期如此, 学生的阅读图式会得到巩固和拓展吗?阅读经验会得到积累和丰富吗?自主阅读是否会成为一句空话?

去年的树教学教案 篇11

一、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1、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任选一句自由练,指名读:

⑴“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⑵“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⑶“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①教师采访“小鸟”。(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在心里呼唤大树是吗?怎么呼唤的?)任选一句自由练,指名读。

②总结:

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二、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1、采访:

亲爱的小鸟,你现在终于看到朋友了想说什么?

2、总结:

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三、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四、相关作业

1、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

2、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呢?请想一想,再写下来。

【板书】

去年的树

语文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篇12

本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的真诚对话。

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四年级),课文讲述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她天天唱歌给树听,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了树的请求——还回来唱歌给他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她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由朋友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是一个文浅意深的童话故事,带有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真挚的友情。文章语言朴实无华,用白描手法写出了鸟儿和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读完此文,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便印入脑中,挥之不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真挚的友情以及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读懂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真挚的友情以及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的媒体课件(小鸟与大树),生欣赏。

2、同学们,这幅画面美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围绕着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和这只可爱的小鸟,让我们一起来读一则感人的故事——去年的树。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媒体的音画渲染与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课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教学做了精彩铺垫。]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呢?你的感受,你的疑问……一起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感知,拉近了学生与文字的距离,从整体感知课文,遵循了学生的认读规律和阅读规律。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与教师之间、与学习伙伴之间充分地进行对话、交流,多元地呈现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针对即时生成或引导学生自行解决、或采取“追根问底”的方式让其解说、或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真正体现了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同时也是引导者的角色定位。]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一)感悟小鸟与大树分别时的对话。

1、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以什么为主?快速读文共有几组对话?分别是哪几组对话?(以对话为主,分别是小鸟与大树、树根、门先生、小姑娘之间的对话)

2、出示第一组对话:小鸟与大树,师引读:春天来了,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过冬,临别之际,树对鸟儿说……,鸟儿回答……

3、想一想,这对好朋友在分别时是怎样对话的?请你也就近找一下你的好朋友,来练这组对话。

4、指名朗读,引导生感悟好朋友之间难舍的心情,并读出鸟儿答应明年春天回来唱歌时坚定的语气。

[设计意图:重点指导学习第一组对话。引导学生通过自由找朋友练读,指名读,抓住“我明年一定回来”体会小鸟与大树感情是深厚,为最终感悟诚信主题埋下伏笔。]

(二)练读,交流小鸟与树根、大门、小姑娘的对话。

1、这对好朋友就这样依依惜别了,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了,它迫不及待地去找好朋友大树,但是,树朋友却不见了,它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回。

2、出示其它三组对话,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练读,交流。

3、小组展示读,引导学生欣赏并评价,体会鸟儿焦急伤心的心情。

[设计意图:童话常常用人物对话的表达方式发展故事情节教师根据课文的三次对话,在形式上分别采用自由读、齐读、分组对读、男女同学分角色读,读的层次性和指向性都是非常清晰的,在读的内涵上,教师不断地引发同学们思考人物对话时的具体语言环境和内心情感,并不时地采用师生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手段,使学生越读越有感情。]

(三)感悟、体会小鸟的三句问话。

1、作为主角的小鸟的话应好好体会、把握。接下来让我们重点来练读小鸟的问话,出示三句问话。

2、让学生在座位上自由练读后,指名读,并评价,再次体会小鸟对大树的牵挂。

(四)演读小鸟找大树的对话

1、多媒体出示《星星剧场》的美丽画面,配乐,让学生演读小鸟与树根、门先生、小姑娘的对话。

2、师随机采访学生:找不到大树,小鸟,你的心情怎样?你在心里怎么呼唤你的好朋友大树?

3、师小结: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关心,就是奉献给大树最珍贵的友谊,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交流、对话,来体会这份情。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教学内容中显性存在的语言文字,更要让学生领悟到内容中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精神,实现语言文字与人文情怀共建,让学生在品读中有所感悟,通过多种多样的朗读,让学生幼充分的时间直面文本,与文本对话,并尊重学生的朗读体验。]

三、引导想象,升华感悟。

1、出示课文最后三小结,师引读: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鸟儿……(生齐读)

2、读着,读着,你们又有什么新感受和疑问了?

交流: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要飞走了,又看了一眼灯火”,两个“看”有什么含义?

3、出示改写成第一人称的最后三小节,生配乐读。

4、师采访:亲爱的小鸟,你终于看到好朋友了,你睁大眼睛,盯着看了一会儿,想说什么?(指名说)你要走了,可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5、师总结:小鸟与大树在分别时是那样难舍难分,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小鸟历尽千辛万苦,百折不挠地去找大树,也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如此面对化为灯火的大树,仍旧信守承诺,唱起去年的歌,更因为它们是——(好朋友)。

[设计意图:常言道,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于无字处读出字来”。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经历由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感知到抓住重点词句品读,再配乐美读,既品味了语言,还升华了感悟,有机地把读书与创造思维整合起来,这样的扩展想象练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创新思维,把学生对文本的感动推向高潮。]

四、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1、作为这篇课文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想说吗?想对谁说?让我把心里话说出来,好吗?

2、出示:我会说。(任选一题)

(1)我想对小鸟说:

(2)我想对大树说:

(3)我想对伐木工人说:

(4)我想对……

3、小结:如果世间万物都能真正交流对话,那我们的世界将变得多么美好。

[设计意图:使课堂成为开放的空间,成为学生发展的平台,并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的前提下富有个性、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使文本主题得到了升华,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五、作业超市(多媒体出示)

出示作业要求,请一位学生以播音员的身份朗读作业要求:

必做题:

1、这篇童话很感人,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小练笔: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我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选做题(任选一题)

1、收集关于友谊的名言。

2、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我要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话,认真读一读。

[设计意图: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灵性,课外“作业超市”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华,在自主选择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六、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信守诺言情意真挚

鸟儿————————树

树根

门先生

小女孩

上一篇:应届简历下一篇:探究新课改音乐教学的教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