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礼仪(精选8篇)
健康教育礼仪 篇1
首先,在见面前,一定要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见了面,要给孩子留时间,而不是大人忙着说话,突然间,发现孩子还没和对方打招呼,就急着催孩子,结果愈催愈糟。家长应该做的是鼓励他把先前练习过的说出来,如果真是害羞,一时怯场,让孩子点点头,笑一下也可以。
回家后,则要极力赞赏孩子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爷爷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其实孩子都很精明,当他发现“嘴甜”可让大家都开心,又可得到奖赏时,他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
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不休
要处理这个问题,事先预防是关键。外出前先告诉孩子,外出的目的是什么,让他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出门前,也要先跟孩子说好规则,确定他已经听明白,并问他是否能遵守。
到了外边,这些规则一定会被打破,但家长要耐心地提醒与纠正,直到孩子遵守。同时,家长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例如,孩子在超市奔跑吵闹,屡劝无效时,可问他:“你是要安静下来,还是要离开?”如果孩子不听劝说,就冷静地带他回家,千万不要舍不得选好的物品。让孩子清楚明白,除非在公共场所表现得宜,否则不能再出门。下次出门前,可再和孩子谈一次,是否了解这些规则,能不能遵守;如果不能,就把孩子托给其他朋友,大家按需要轮流外出购物,这样也能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还有一些小技巧,例如,别在吃饭前或午睡时间带孩子出门,因为那会让他们更兴奋,难以控制,孩子吃饱睡足了,大人也比较轻松。
健康教育礼仪 篇2
“礼”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标志,是历代最基本的道德教化内容。我国古代完备的礼仪知识、规范的礼仪体系,不仅对东方各国,而且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发展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中华民族的礼仪中,保留了丰富的优秀文化元素,这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现代社会的“礼仪”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青少年成长的需求,我校融合了传统礼仪道德和现代人文理念,归纳出诚信、尊敬、宽恕和秩序四项教育内容。我们认为,这四项教育内容不仅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学校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礼仪文化浸润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在一中心的校园,礼仪已成为一种文化,浸润在教育的各个方面。
1. 礼仪誓词共铸校园精神
校园文化不仅仅体现在外在的形式上,更要具有精神内涵。“我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做一个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的人。”这不仅成为我校礼仪教育的总目标,也是每学期开学典礼上师生共同的誓词,成为推动师生精神成长的一种动力。
2. 礼仪碑墙彰显文化内涵
一位哲人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礼仪环境建设的效果,体现在学生一走进校园就受到环境的熏陶、影响和制约,从而自觉产生遵守学校礼仪规范的意识,融入校园礼仪氛围。
如学校在校门口矗立一块“知礼碑”,在碑上刻着孔子的话:“不知礼,无以立”。学生一进校门便望见了“知礼碑”,时刻提醒自己要“知礼”,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校东、西两个校区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立了不同主题的“礼仪墙”。东部校区集中了低年段学生,其“礼仪墙”设计强调形象、可爱,主题为“播种礼仪树,收获智慧果”,内容包括苹果树和“七彩苹果”。果子类型有离校果、洁净果、用餐果、美化果和锻炼果等。“七彩苹果”象征着学习文明礼仪行为过程的快乐,通过激励评价,低年段的学生可以摘到“七彩苹果”,彼此分享成长的喜悦。而西部校区集中了高年段学生,其“礼仪墙”设计强调精神内涵,我们把主题定为“放飞礼仪火箭,畅游智慧星空”,内容包括宇宙空间和“七彩火箭”。火箭类型有离校火箭、戴带齐火箭、洁净火箭等。七彩的火箭飞向浩瀚的宇宙星空,象征着各种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高年段的学生通过这项活动养成了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激发起不断进取的动力。
3. 礼仪奖章传递和谐氛围
我校的礼仪奖章来自师生的共同创意,是全体师生智慧的结晶。远看是一张笑脸,寓意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是微笑待人。“BSYZX”是“宝山一中心”拼音首字母,代表着我们的校名。倒三角的嘴隐藏着两个拼音字母——LY,也就是“礼仪”二字的拼音首字母。这两个字母又像是两个好朋友面对面、手拉手坐在草地上促膝谈心,寓意和谐的人际关系离不开良好的沟通。这样的礼仪奖章是每一个学生渴望佩戴的,学生们以争礼仪奖章为乐,以佩戴礼仪奖章为荣。
附礼仪奖章:
二、礼仪实践多维推进
一中心小学的礼仪教育在实践了多年之后,已初步取得实效。主要有两大教育实施途径。
1. 打造校本课程,共育文明促和谐
我校实施的“小问题、大礼仪”生活礼仪教育是基于以礼导行、以礼融德、以礼育人理念,着眼于提高学生礼仪行为自觉性的一种活动课程教学模式。我们开展的礼仪教育是针对小学生礼仪行为中的问题来设置教学内容,是由“小问题”而引发的“大礼仪”教育,具有生成性和即时性特点。
问题从哪里来?就从学生平时的生活中来。比如,厕所的“脏、乱、差”一直是学校管理的老大难问题,礼仪课程教学组经过反复研究决定进行“厕所里的礼仪”教育。又如,针对学生领奖时的失礼表现,学校设置了“领奖台上的礼仪”;针对学生用餐的问题,设置了“用餐礼仪”;针对学生在校园行走中出现的种种不安全、不文明行为,设置了“校园行走礼仪”;针对学生过了一个假期“遗忘”一些礼仪规范的现象,我们设置了“开学第一天”,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将这些“小问题”进行整合,就形成了系统化的校本教材。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提出问题一联系自己一探索方案一实施计划”四个步骤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学校礼仪教学模式。“校园行走礼仪”就是在此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一堂实践课。
[案例]“校园行走礼仪”
第一,提出问题。首先,在课堂上出示学生在校园行走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不文明行为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思考:我们每个人似乎都会走路,但图片和视频中同学们的行为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看来我们当中确实有人不太会走路,或者不是不会,而是明知该怎么走路却不好好走。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将自觉学习“校园行走礼仪”转化为每个学生的内在需要。
第二,联系自己。“联系自己”是自我教育的开始,也是自我教育的关键。学生联系自己及周围人在行走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有学会自我反省,才能将“校园行走礼仪”融入自己今后的生活。
第三,探索方案。校园行走礼仪,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多的不是知不知道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有没有恒心去做的问题。在本环节的设计上,我们的定位是“引导探索”。既要使学生觉得制订的计划有可操作性,又要使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保持足够的热情,因此评价方式由学生们自己设计,这也是大家乐于接受的方式。
第四,计划实施。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们鼓励学生做好自评和助人小贴士。一周以后,不仅要评一评谁的“笑脸”多,还要比一比谁的小贴士多。不仅如此,由于计划实施环节是动态生成的,因此在下一节礼仪课上,我们还要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在实施计划、改进行走礼仪方面的举措。这样,学生们就学会了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仅订好计划,更要执行好计划。
目前,我校在一年级起始年段开设了礼仪课,每周一节,排入课表,由专职礼仪教师授课。二至五年级,以年级为单位,由学生和任课教师共同来发现、提炼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每周的礼仪午会上引导学生运用“四步法”开展自我教育。这一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效。
2. 开展中队经营,快乐礼仪增智慧
“经营”一词在《辞源》中的解释为:筹划,管理,建设。我们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将“经营”二字进行了重新定义:经——经略:筹划治理、经略之才,指队员在快乐中队建设过程中自主、自动地处理学习、生活、交往等各项活动的方法;营——营聚:操持、准备,指中队辅导员以“首席队员”的身份参与开展快乐中队建设,并在与队员共同活动中适时给予影响的过程。
中队经营作为集体建设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促进队员社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它为队员搭建了一个平台,引导队员在中队集体这样的“小社会”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进而适应社会,成功地进行社会角色的扮演。礼仪教育作为学校中队经营的主要内容,不仅对队员的社会化发展起到点拨、启迪的作用,同时通过礼仪学习,队员的自信心、责任感、为他人服务的意识都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养成。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在组建小队的过程中学礼仪,二是把制定和执行个人计划作为小队经营的内容。通过中队经营,生活礼仪教育融入了队员的现实生活,融入到队员的人格发展之中。
其一,在组建小队的过程中学礼仪。以低年级组建小队为例。在最初组建小队时,对于小学生来讲,讨论的内容是否切题,说的内容是否正确完整,并不是最主要的;而小队讨论的形式,包括讨论过程中的语言和行为,如是否集中精神、是否倾听别人发言、是否积极参与以及坐姿等问题,更值得关注。为了强调在小队活动中学习文明言行的重要性,可以挑选一个小队开展活动,请其它小队观摩,最后由师生共同评议。
其二,把制定和执行个人计划作为小队经营的内容。学会安排生活作息是学生学会健康生活的第一步,学会尊敬长辈和人际交往礼仪是学会做人的第一步。学会生活和学会做人从根本上说是一回事,作为自我教育的个人计划,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要求学生把两者结合起来。在引导学生自律的过程中,班主任必然会遇到一个现实难题,即:教师一个人如何面对全班几十个学生的计划执行问题,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够充分利用小队资源,通过小队生生互动,用小队群体的力量来协助和推动个体,解决个别化教育的问题。个体在小组中能得到个别化的帮助,而个体能力素质的提高又能推动小组整体水平的提高。
其三,实施多元评价,回归生活常态。礼仪教育的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样化,从过分关注评价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成长过程,这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乃至社区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我们还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和即时性,在学生参与礼仪活动时,小到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我们都会及时做出评价,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感受到礼仪外显行为的重要性,同时也鼓励学生从细微处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礼仪教育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礼仪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礼仪行为的发展过程。“我是礼仪小使者”系列学习单是礼仪教育评价的主要方式。每节礼仪课之后,我们都设计相应的礼仪学习单,这是礼仪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小学生因能力所限,不善于把握评价标准,不善于反思和用相对客观的眼光评价自己和他人。因此,我们的礼仪教师、中队辅导员、学校教职员工以及学生家长、亲友、邻居甚至是社区团体等,都加入到了评价者的队伍中来,他们分别从学生的在校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做出了多角度、发展性的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还充分利用学生成长手册,各种与礼仪相关的评价都会记载到学生成长手册中。礼仪课程学习情况的评价、雏鹰礼仪章争章情况,以及家长、社区对学生的礼仪素养的评价都在成长手册中有所反映。因此,每一本学生成长手册都综合体现了学生在一年中礼仪素养的养成情况。学生成长手册每年都会印发,我们从一年级至五年级对学生的礼仪素养持续不断地进行记录,到学生毕业时,就形成了一个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纵向评价。
三、礼仪教育寻求转变
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小问题、大礼仪”要更好地适应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挑战,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其一,努力实现教育内容的转变。
从内容上说,生活礼仪教育应由原来偏重礼仪的知识性、系统性教育转变为更关注学生的具体行为和实际生活。刚开始进行礼仪教育,特别是编写礼仪教材时,关注系统的礼仪知识教育是有必要的,但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有行动。在礼仪教育中,是从知识概念出发还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是符合知识体系还是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遵循陶行知所说的“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就是要带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在自身生活中学习礼仪,从学生生活实际中选择和提炼礼仪问题,如“上厕所的礼仪”等,使礼仪知识与学生生活完全融合起来。
其二,努力实现教育方法的转变。
从方法上说,礼仪教育应由原来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转变为由学生自己来探究和实施。礼仪交往作为一种智能必须通过主体自身的探究才能获得。所以礼仪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探究为中心,以学生行为改变为中心。我们称之为“学生自我教育”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运用班级、少先队的民主经营、自我管理的条件,把礼仪教育和中队经营结合起来。
其三,努力实现教育要求的转变。
从要求上说,礼仪教育应是由原来全校全班统一要求、统一教育转变为各班逐步实施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不是由教师对学生逐个提不同要求,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设计自己的目标。要给学生留出个人思考的充裕时间,还要给小组留出足够的交流空间,让学生审视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要求,制订符合自身发展的计划,然后自己去行动。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自己提出要求时的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加强礼仪教育 提升礼仪素养 篇3
【关键词】中职学生 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10-01
礼仪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尺度。中职学生进入社会后,如果能以其扎实的技能、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将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因此,培养中职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农村中职学生礼仪素养现存的主要问题
总体而言,当代农村中职生的道德品质呈健康、良好的发展趋势。然而实事求是地说,当前农村中职学生主要来自初中阶段的“落伍者”、“双差生”、“问题生”,部分学生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悖于文明礼仪的各种不良现象。
1.纪律观念淡薄,文明意识差。他们学习不积极,纪律观念淡薄,无视校纪校规,行为散漫,把我素我行看作是有个性,说话不文明,出口成脏。
2.自以为是,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很多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是,喜欢标新立异,崇尚个性张扬。惟我独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师长,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3.对于形象美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盲目追求所谓的“潮流”。部分学生仪容仪表意识差,平时不注重自身的站相、坐相、走相。对于形象美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仪容、仪表方面的客观标准认识模糊,盲目追求社会上所谓的“潮流”,剪奇异发型,着怪异服饰。男生留长发,戴耳环;女生打扮时尚,着装新潮,与学生的形象完全不符。
4.缺乏礼仪常识,不懂得尊重他人。在家中,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父母;在学校,他们不懂尊重他人,不懂谦让;在社会上,他们缺乏普通的礼仪常识,缺乏与人沟通的基本礼貌等。他们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道尊重别人。
二、加强农村中职学生的礼仪素养教育
面对令人堪忧农村的中职学生礼仪素养缺失问题,作为职教工作者,我们不得不引起深思与探讨“如何培养中职生的礼仪素养”这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要培养中职生的礼仪素养,必须通过加强教育来实现。
1.开设专门的《礼仪》课,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
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所以加强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2.注重礼仪行为养成,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礼仪的实质是尊重,是尊重他人以及自己自重的有机统一。因此,礼仪教育中应把中职学生的礼仪行为养成作为核心,从中职学生的基本礼仪行为着手,让他们学会发自内心地去尊重每一个人,同时逐步提升自我,慢慢地形成自己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并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国家法律。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明氛围,催化礼仪习惯的养成
“孟母三迁”无非是寻找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或氛围。为营造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使用文明语言的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让学生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去完善自我。良好环境的形成除了通过耳闻目染的影响外,更多的是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培养的过程。如让“您好”、“谢谢”、“对不起”、“请”、“打扰您了”等这些耳熟能详的礼貌语言,成为师生交流时使用率最高的词语。
此外,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文体活动,例如:礼仪讲座、“明礼诚信”活动、诗词朗诵、演讲等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注意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从而促进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养成,推动学校的文明礼仪建设。
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交际中亲自体验到拥有礼仪知识、技能的成功感受,提高自身礼仪修养
社会实践活动是中职生了解社会和感受社会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职校学生礼仪素质的基本途径。礼仪教育应充分发挥礼仪实践活动的作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社会交际这第二课堂来体验、感受到运用礼仪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所学礼仪知识技能的理解,自觉形成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礼仪修养。
5.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一个谈吐文雅、穿戴端庄的教师形象,对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教师要求学生说话要文明,而自己却满嘴污言秽语,这样的教师又如何来教育学生呢?即使教育了,教育效果也可想而知。所以,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事事树立文明礼仪形象,当好文明礼仪标兵,以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心灵的共鸣,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于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转变思想,提高礼仪素养。
6.充分发挥企业家、 优秀毕业生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学生们应该怎样做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
7.构建网络,巩固养成
中职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家庭、社会协同学校构建起文明礼仪教育网络,互相协助,互相支持,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总之,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技能型人才是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礼仪教学是提高学生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礼仪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它的实践性,学生的思想品德、礼仪习惯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又是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实践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因此,在礼仪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将礼仪规范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初一入学教育之文明礼仪教育 篇4
同学们:上午/下午好
踏着秋天的脚步,同学们意气风发迈进了中学的校门,相信每位同学心中都有了新的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拼搏,勤奋进取,然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及礼仪规范是实现目标的前提和保证,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今天我跟同学们谈论的主题是---懂礼仪、守规范、做文明中学生--学校生活中的礼仪规范
一、入校、出校礼仪
1、学生进出校门,应相互谦让,不拥挤推搡;骑车同学应主动下车推车出入校门
2、所有同学均应按学校要求穿齐校服,将胸卡和团徽应佩戴在胸前显著位置。
3、所有同学均应整理好衣冠服饰。A、头发标准:男同学寸头,女同学不能披头
散发,所有同学不染发不烫发,不留怪发型。B、衣服纽扣或拉链扣好、拉好,不穿奇装异服,不穿拖鞋,不准穿高跟鞋,不化妆,不佩戴饰物,不留长指甲,不纹身。
4、尊重门卫和执勤师生,自觉接受他们的检查。如有失误,应虚心诚恳地接受
他们的批评教育,不许有粗暴言行,更不可顶撞。
5、不在校门口游逛,不围观,不购买小摊上的东西。
二、课堂礼仪
遵守课堂纪律是礼貌的行为之一。课堂纪律好,会使教师感到自己的劳动受到尊重,有一种亲切感和欣慰感。在一种安静的环境中,老师的思路会越讲越顺,教学水平会发挥到最佳状态。反之,如果纪律不好,会使老师从内心感到沮丧,失落,教学思路被打断,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不遵守课堂纪律,也是对其他同学不尊重,因为会直接影响其他同学接受知识。
1、全班同学在铃响前两分钟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同时用标准坐姿等候
老师。
2、老师走上讲台后,班长呼“起立”,全班同学立正站好,并向老师齐声问候:
“老师好”。
3、老师回以鞠躬礼,并答“谢谢”或“同学们好”。
4、迟到同学应轻呼“报告”,征得上课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入。
5、上课不得吃任何东西,喝水等。
6、学生发言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起立发言,不可在座位上七嘴八舌发言。
7、答问时,站姿、表情大方,不搔头弄姿,更不做滑稽动作引人发笑。说话吐字清楚,声音清晰,让老师和同学都能听清楚。
8、别人回答问题时,不随意插话;倘若别人答不上或答错,不可起哄,不可讽刺讥笑。
9、对老师讲述的内容有异议时,应下课后单独找老师交换意见,共同探讨。如果必须提出,要注意场合与方式,态度要诚恳,谦虚恭敬,不可扰乱课堂秩序,影响老师的教学。
10、下课铃响后,由值日班长呼“起立”,全班同学起立向老师道:“老师再
见”,老师还礼:“同学们再见”。然后下课。下课后,应让老师先行。
11、体育课和课间操应在预备铃响前在指定地点由体育委员整好队,等候老师到
来。
13、所有的实验课均应在预备铃响前进入实验室,做好上课准备,要求前同。
三、升(降)旗礼仪
国旗,是神圣而庄严的,升降国旗和奏国歌对国旗和国歌的尊重,就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尊重,作为中国学生,我们每人都应懂得尊重和热爱国旗和国歌。
1、集体升旗仪式一般在星期一早晨或重大纪念日举行。
举行升旗仪式时,在校的全体师生要队列安静整齐,面向国旗,切忌嘻嘻哈
哈、东张西望。
2、当主持人宣布出旗时,在场的全体师生要庄严肃立;升旗奏国歌时,全体同
学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3、唱国歌时要严肃、准确,声音洪亮、整齐。
4、聆听“国旗下讲话”时,要做到神情专注,适时适度鼓掌。若有特殊原因未
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在国歌声响起时要原地肃立。
5、进退场时要按秩序,不说笑,不打闹。
四、集会礼仪
学校召开集体大会,由于参加的人数多、班级多,为了保证大会安全顺利,每位同学都要更加严格地遵守纪律,顾全大局,遵守礼仪。
1、会前:A、遵守时间,最好提前几分钟到达会场以保证集会准时进行。B、行
动迅速,不懒散拖拉,不勾肩搭背,不随便谈笑,更不可高声喧哗,要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集合要努力做到“快、静、齐”,按指定地点就座或站立。
2、会中:A、不随便走动和发出声响,因为这会影响报告人的情绪,也分散了
在场听众注意力,破坏会场气氛,同时也影响集体荣誉。B、有人上台报告、演出、领奖等,应热烈鼓掌,如台上人员有所失误,不可鼓倒掌、喝倒彩,起哄。C、不窃窃私语,不看书、不看报、不吃零食,不做其他与大会无关的事。
3、散会:A、主持人未宣布散会,不得离开会场。B、宣布散会后,应按主持人
要求有秩序地退场,既不混乱拥挤,又充分体现了自身良好素养。C、爱护公共财物,把自己的凳子搬进教室,椅凳做到不与建筑物或其他物品碰撞,更不允许在地上拖行。
五、进教室办公室礼仪
1、进门前先轻呼“报告”,待老师允许后,用标准规范的行姿进入办公室。
2、和老师交谈时,敬语在前,语调轻柔,交谈过程中站姿或坐姿,姿态端正,双目注视老师,认真和老师交谈,说话时不要指手划脚,不可东张西望,不可将手插在口袋里,或两条腿一颤一抖地晃动,更不可顶撞老师,从语言和行为上尊重老师。
3、不可随意翻阅老师的资料。
4、离开办公室应主动向老师说再见或敬礼致谢。
六、教学区内礼仪
1、自觉维护教学楼秩序,上下楼梯靠右行,应做到“三轻”,即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遇见来宾或教师应主动问好,还应做到礼让,不可抢道。更不可大声喧哗,追逐打闹,2、课间文明休息,不做剧烈运动,不进行不适合的娱乐活动,如打扑克等;不听不唱不健康的歌曲,不看不健康的书刊。
3、每一位同学都要自觉爱护一切公共设施,维护校园环境整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做到(1)节约水电,用过水电后随手关好开关;(2)爱惜教学设备及公共设施,不在桌凳上乱画乱刻;不用脚踢门及蹬踏墙壁;不在教学楼内玩各种球类;不在教室内外追逐嬉闹,拿公物当“武器”。运动器材、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资料等公共设施不乱拆、乱动。损坏公物要按规定赔偿。进入各类实验室,不要擅自摆弄器材设备和实验用品,按规定操作,以防损坏和发生危险;(3)做好卫生保洁工作,要认真做好每天的卫生值日工作,以及定期的大扫除工作和卫生检查工作。看到垃圾、纸屑等应主动拣起,放入废物箱。不要把早餐、零食等食品带进教学楼,不要在校园内边走边吃食品,做到随手带走垃圾并投入垃圾箱,保持校园环境整洁优美。不随地吐痰、乱抛果皮纸屑和乱涂乱画。吃剩的口香糖要用纸包裹后方可丢入废物箱。爱护校内绿化、草坪,不攀折花木及其果实、种籽,不随便进入草坪摄影、休息,更不能践踏绿草、嬉戏打闹。(4)不在校内骑车,自觉将自行车停放在指定的地点,不乱停乱放阻塞交通。
七、同学之间交往的礼仪
每天在学校同学的相处时间最多。与同学相处得如何融洽、和谐,在礼仪方面需要注意:
1、真诚友爱、相互尊重,要树立“心中有他人”的观念,团结同学。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遇见同学主动打招呼,言语要文明,“请”、“你好”、“对不起”、“谢谢”等文明用语应常挂嘴边,不说污言秽语,不给别人起不文明的绰号。对于有困难的同学应主动给予帮助,对于身体有缺陷、有疾病的同学更要文明相待,给予关心,而不应讽刺、讥笑、捉弄或恶意模仿,这是不文明甚至是不道德的的举动。
2、不在别人背后说人坏话,犯了错误要主动向别人道歉,征求对方的谅解,切不可小鸡肚肠,斤斤计较。同学间发生矛盾时,应保持冷静,注意语言的文明、心平气和,少些指责,多些自责;少些仇恨,多些和气。应及时汇报老师寻求合理解决,不能出言不逊,动手打人;以强凌弱,更不能瞒着学校老师纠集亲戚朋友或社会青年私下约架打架,甚至出现过激的违法行为。
3、集体意识:在集体生活中,要顾全大局,遵守规章制度,不可我行我素。
4、借物要归还:同学们经常在一起,难免相互之间借用东西,但是须谨记有借有还,即使随便用一下别人的物品,也应事先打招呼,征得他人同意。
礼仪教育总结 篇5
尤小燕
本次学校为我们班主任展示了两节非常生动的礼仪教育班会课,为我们以后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我身在其中很有感触,从中我汲取到了很多的精华。
一、我的感想
这两节课都是围绕“课间礼仪”展开的,活动形式多样,环节清晰,环环相扣。两位老师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抓手,通过丰富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让孩子先投入其中,这节课才有教育意义。比如丁老师设计了谈话导入;然后是通过讲故事,小品小组讨论;再是下发礼仪银行给自己打分、雏鹰争章;最后是制定课间礼仪公约等环节。周老师则设计了利用视频讨论、歌舞表演、礼仪银行排行榜、知识竞赛、雏鹰争章颁奖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让孩子们都十分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意义。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两位老师都充分挖掘了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以次为契机从中领悟到一些道理。比如丁老师用了班级曾经发生过的“玻璃窗事件”,让当事人说一说,让其他同学评一评。而周老师让骨折的学生说了自己的心理话。这样不仅让一些曾经发生过事故的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课间文明休息的重要性,也让其他学生敲响了警钟,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我的反思
在听过这两节课后,我意识到了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学生理解文明礼仪常识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及时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行为的具体做法,让学生既学礼仪,知礼仪,又用礼仪。比如我在《礼仪教育》课上创设了几种“为人着想”的礼仪情境来训练学生尊重他人的文明礼仪,设计的事例必需真实,能感染人的,有针对性的,学生能够理解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如:(1)家里长辈上班回家后,小朋友们应如何做?(2)爷爷、奶奶生病了,小朋友应如何做。(3)在化共场合如何才能不打扰别人等等。学生在表演节目中充分表现自己,在自我情感体验,自我感受中产生顿悟。学生明白了怎样尊敬师长,在公共场所怎样做是对的。
针对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因此,我在课上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应明确、具体、详细,提高可执行性。如:在与人交往中所表现的礼仪。和别人见面时要说声“你好”、“您好”;跟别人道别时说声“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得到别人关心、帮助、支持时要说“谢谢”;打扰了别人或有愧于人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别人向自己道歉时应该回话“没关系”、“别客气”等。这些要求非常明确、具体,有助于学生的遵循。
情感教育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我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同时,必须遵循学生教育规律的特点,善于挖掘情感教育的资源,以情感为武器强化礼仪。我的具体做法是:
1、老师的榜样。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一个人格高尚的教师,都必须具有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她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得到。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小节,体现出尊重学生,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2、家长的配合家校互动,形成合力。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切实加强教师家访工作组织管理,教师要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特别要重视与后进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3强化。小学生年龄小,实践的自觉性较差,有些道理课堂上容易认识,但在平时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认识的差异。教师应注意到给予及时指导,及时强化,使课堂上获得的认识在实践中得到充实、巩固。文明的礼仪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我在班会课上是采取以下方式训练的:(1)是实践练习。它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在进行“如何做客”的行为训练时,我首先创设情境,然后指导学生“做客”练习时,要求学生准确用好“您好”、“谢谢”、“再见”文明用语。并不断指导学生,让座、开门、走姿、坐姿等,使其不仅语言文明而且落落大方。(2)是开展活动竞赛。这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赛形式进行训练的方法。我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开展礼仪规范表演比赛。在大家的注视下,同学们会全身心投入,从中体验着讲礼仪的愉悦,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问答式竞赛,我出示问题:如,怎样尊敬老师?与长辈说话时注意什么礼节?怎样打电话?父母的同事亲友来访时你该怎样做?等等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参赛,看谁懂得多,回答的得体的,请组内同学实际操作一遍,最后,根据实际表现,评出“优胜小队”“最佳礼仪少年”。
文明礼仪教育 篇6
各年级、各班:
礼仪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对一个人来讲,礼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讲,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为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净化学生思想,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经学校研究决定:本学期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以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为主题,以“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为活动宗旨,以校园内显性礼仪(坐、立、行、走、言)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活动目标
1、提高全校学生的文明素养,使学生的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
2、学生能够遵守公德、严于律己、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学生。
3、振奋全校学生精神,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让文明之风吹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三、教育内容与要求(下发主题学习读本或主题班会学习材料)
四、实施方法和步骤
开展“习礼仪、讲文明、洁仪容、美形象、提素质”主题教育月活动。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学习阶段(3月20日-3月底)
1、团委、政教处制定《文明礼仪教育实施方案》发到各年级各班。
2、团委、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发出“习礼仪、讲文明、洁仪容、美形象、提素质”倡议书。
3、召开动员大会,举行启动仪式。
4、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学习“文明礼仪常识”,学生制定个人承诺书。
5、各班出一期“习礼仪、讲文明、洁仪容、美形象、提素质”主题黑板报。
6、校园广播站组稿大力开展宣传工作。
7、礼仪知识专题讲座。
第二阶段: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培养良好文明习惯(4月初-4月中旬)
1、开展“文明用语”征集活动。
2、开展“查找校园不文明行为”征集活动。
3、开展背诵“校园十要、十不要”活动。
4、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八会”,即:“会打招呼、会问候、会微笑、会鼓掌、会道歉、会道谢、会道别、会礼让”。开展向老师问好专项训练活动。
5、加强检查,对不文明行为予以制止并认真进行登记考核。
6、各年级要树立先进典型,收集和整理典型事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第三阶段:总结表彰(4月下旬)
1、各年级推荐“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参加全校评选。
活动评出“文明礼仪教育先进年级”(2个)、“文明礼仪示范班级”(6个)、“文明礼仪先进班级”(12个)、“文明礼仪标兵”(52个)、“文明礼仪教育先进指导教师”(10个)。
2、学校对评选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先进个人”计入学生档案。
文明礼仪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美好形象。学校号召全体师生努力实践“习礼仪、讲文明、洁仪容、美形象、提素质”活动,推进文明、礼仪、和谐校园建设,全面提升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丰城四中团委、政教处
二O一O年三月十九日
丰城四中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学习材料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老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报告,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名字时方可起立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自动站立离开座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起立站好,说“老师再见!”,目送老师离去后再自由活动。
2、服饰仪表:在校学生尚处于求学阶段,仪表应以朴素大方、活泼整洁为原则。
女生的发式应简洁、易梳理,不宜烫发、盘发;在校的仪表应追求自然美,不化妆、不佩戴饰物、不烫发、不穿过高的高跟鞋。男生的发式应整齐、干净、富有朝气,不留长发、不秃头、不染发、不蓄小胡子。
学生的服饰应明快简洁、线条流畅,着装要与自己的体形、肤色、年龄、性别相适应,不穿低、透、露的衣服。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符合身份。在校期间应按要求穿着校服。
学生进校门或教室门前要自查仪表,做到衣冠整齐、书包背正、神态严肃,稳步进入。
3、尊师礼仪:学生与老师相遇,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4、同学间礼仪:同学间相互尊重是建立深厚友谊基础。同学间可直呼其名,但不能使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需要同学帮助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借用同学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其同意,用后及时归还,并要致谢。对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歧视,而应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评头论足,不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严禁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对事关人格自尊的问题一定要细心加尊重,不谈忌讳的话题,不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5、集会礼仪:
(1)升国旗仪式: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国旗、奏国歌时,全体学生应整齐排列,保持安静,立正、脱帽、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切忌喧闹或东张西望。在路上行走的学生应立即停止行走,严肃立正,面向国旗的方向行注目礼,等待升旗仪式完毕后,方可继续行走。(2)一般集会礼仪:遵守会议时间,提前几分钟到达会场并按指定位置就座。大会开始时,不随便走动和发出声响。会议过程中,端坐静听,不得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得打瞌睡,切不可起哄、喝倒彩或提前退出会场。散会时,所有学生起立,欢送领导或报告人离开会场,然后再有秩序的退场。
6、校内公共场所礼仪: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等公共场所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自觉将自行车存放在指定车棚或地点,不乱停乱放,不在校内随意按喇叭,保持校园安静。在食堂用餐时要排队礼让,不乱拥挤,要爱惜粮食,不乱倒剩菜剩饭,自觉将餐盘放到指定地点。
图书馆、阅览室是公共的学习场所。
(1)注意整洁,遵守规则。不穿汗衫和拖鞋入内。就座时不可为别人预占位置。查阅目录卡片时,不可把卡片翻乱或撕坏,或用笔在卡片上涂抹划线。(2)保持安静,注意卫生。走动时脚步要轻,不高声谈话,不吃有声或带果壳的食物。自觉爱护图书馆、阅览室的桌椅板凳,不随意刻画、破坏。不得在图书馆、阅览室聊天、谈恋爱。
7、校内交往礼仪:
(1)与教职工、学友交谈,要态度诚恳、谈吐得体、举止文明、热情大方,不随便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讲话。(2)自觉使用礼貌用语
①对师长、他人用尊称,如“老师”、“先生”、“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名。
②日常生活中注意礼貌用语,如:与人招呼用“您好”、“早”,与人分手时用“再见,给人添麻烦、无意碰撞别人、交谈时需插嘴、中途退席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歉、道谢时说“没关系”,得到别人帮助应说“谢谢”。
(3)提倡人人学讲普通话,规范校园用语。
8、使用体态语言:
(1)对客人表示友好、欢迎可点头,微笑致意。(2)大会发言前应鞠躬,发言完毕向听众致谢。
(3)道别时,师长、领导先伸手时应握手道别。表示感谢、慰问、祝贺、鼓励时也可以握手致谢。
(4)公共场合远距离欢迎、欢送客人可以鼓掌或挥手示意。(5)校园内上、下楼梯或路上行走时,应礼让靠右侧行走。(6)回答师长、客人问话时应主动起立。
(7)与师长、客人递送物品要起立用双手,接受奖品、礼物或其它物品也应起立用双手并鞠躬或点头致谢。(8)观看演出、比赛,应适时适度鼓掌致意。
校园“十要十不要”
具体内容如下:
健康教育礼仪 篇7
一、红楼宴会中座次空间和场所的分布
礼仪是和谐人际关系,增进相互感情的重要形式之一。作为当代高素质的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礼仪文化,懂得一定的宴会礼仪知识,学会艺术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传统宴会之中,人物座次空间和场所的分布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礼仪文化。比如,红楼宴会座次空间和场所分布的过程中,遵循着一定的礼仪文化要求,每一种类的宴饮都有着不同的形式和主要的目的。
1. 了解迎客宴的座次和场所分布
迎客宴作为一种非常庄重的礼仪,往往有着一定的形式和规模。迎客宴座次的确定,因为客人的身份而有所不同。客人身份不同,座次安排往往不同。比如,当时贾母迎接外孙女林黛玉的宴会,主要是一种小型的家宴。“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旁四张空椅,熙凤忙拉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下,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是客,又受贾母宠爱,坐了椅子中最尊的位置:左首第一。当然,迎客宴并非对于座次关系都有着一定的重视度,也有着一定的随意性。迎客宴场所区位的确定,同样也因为客人的身份有所不同。地位相对较高的客人,主要是安排在大花厅内建筑群的主轴线上。迎客宴的场所选择有着一定的正式性,同时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礼敬。
2. 了解游乐宴的座次和场所分布
游乐宴的座次一般采用围坐式,围绕酒令官进行排列,这样,便于游戏的进行。除了主客座次有别外,其他座次是按本家、外姓分别安排的,并不是随便混坐。凤姐和李纨作为媳妇,没有座次,仅仅位列纱橱后面待命,并对丫鬟进行掌管。对于游乐宴来说,重点不是饮食方面,主要是考虑人与人的交流,考虑游乐的方便性。所以,游乐宴场所的选择呈现多样化,不同的游乐主题往往有着不同的景观。这种地点,常常选择在园内的阁、亭等处。
3. 了解节庆宴的座次和场所分布
节庆宴往往有着较多的人数,有着较高的等级,因此,节庆宴座次同样也有着一定的重视度。在节日喜庆气氛的影响下,有时座次往往会依据长辈实际的喜好而进行调整,以示注重传统孝道这个千古传诵的主题。节庆宴的主题多数是团聚,往往有着较大的排场,因此,常常选择在正房或长辈上房。
4. 了解庆生宴的座次和场所分布
庆生宴的主角是寿星,参与人员一般而言往往有着亲密的关系,因此,座次的选择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可以不分主仆。庆生宴场所的选择方面,一旦有长辈出现,则往往有着一定的规模,同时空间的选择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而平辈之间的庆生宴,主要选择在园内进行,有着随意的形式。
5. 了解日常饮食的座次和场所分布
《红楼梦》中,对日常饮食场景描写不多。一般的日常饮食场景,主要是一种小范围的团聚,主位往往是长辈的位置,晚辈则处于一种围坐的形式,陪长辈用餐。这样,不仅将孝道充分展现出来,同时也体现出一种亲情的维系。日常饮食场所的选择方面,主要安排在各自的房间,有时子女在长辈的房中吃饭,体现出一种孝道。对于辈分较小的媳妇而言,主要在自己的正房炕边吃饭,有着一定的随意性。
二、宴饮礼仪文化空间关系的现代流变
时代的变迁,也使得宴饮礼仪发生了一定的流变。高校大学生要理解礼仪文化的流变,懂得现代礼仪知识,传承优秀文化,彬彬有礼,气质高雅,做一名高素质的大学生。关于宴饮礼仪文化空间关系的现代流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1. 有着凸显的功能独立性
一般而言,我国传统建筑典型平面中,餐厅功能空间的布置,并没有相对明确的设置,同时也没有单独列出。宴饮活动的进行,往往需要依据需求,分布在不同性质的空间。传统建筑在对房间的定义中,往往和功能没有直接性关联,房间一般有着多种使用的可能性。现如今,人们居住的方式有着微妙转变。同时,功能主体性也在逐渐受到认同。一些住宅平面,往往对不同功能的组合有着一定的强调性。我国现代住宅主要是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一种产物,往往和传统居住建筑没有一定的联系。在当前,传统的宅院模式发生着微妙转变,宅院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同时宅园也缺乏直接关联。没有了院与园,游乐宴活动逐渐消失,酒店逐渐成为礼仪性要求较高的宴会活动的场所;而家庭内部的日常餐饮,往往有着比较随意的气氛,但也应该遵循一定的礼仪要求。
2. 有所淡化的文化伦理
吃饭作为日常交流以及情感联系的载体,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座次所体现出的礼制、等级、身份,还在延续。当前,在大型聚会中,座次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有着一定的支配性作用。对于礼节,同样也有着一定的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生活方式逐渐淡化传统生活中关于空间多意性的追求,更加注重功能使用的明确性。这样,餐饮空间位置的可变性淡化了,生活的情趣也处于一种减弱状态。当前以核心家庭为主,每个家庭的人数不多,大家族式的家庭组织模式被削弱,同时也减弱了血缘的凝聚力。人们对传统的礼制处于一种淡化状态。虽然传统的烦琐礼俗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但是,也将某种维系社会关系的纽带加以割裂,这是我们应该格外注意的。良好的礼仪礼节,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加以传承。
三、结语
幼儿礼仪教育 篇8
【关键词】幼儿礼仪 素质教育 日常生活 家园共育
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幼儿塑造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长都把他们服侍得好好的,以至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乱扔垃圾、说脏话、不会文明接打电话、公关接待中的失礼现象。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不仅老师要教,家长也要时时抓住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给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
一、学习礼仪带来的益处
1. 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时,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
2. 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幼儿的性格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善言辞、有的木讷少言。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根据不同性格的孩子制定一个符合他的教育方案,使其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
幼儿入园期间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教学时要经常给孩子们诵读儿歌、古诗、散文等一些文学作品,同时要让孩子背诵一些礼仪经典著作,如《三字经》《弟子规》,使学生从中不仅学到做人的道理,同时可以增强记忆力,使孩子的头脑中储存大量的语言信息。这将对孩子以后的口语表达、说话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1. 生活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人类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
2.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人的行为习惯是人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国俗语讲“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习惯所总结出来的标准要求。当然由于幼儿的年龄还不具备达到这种标准的条件,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
3. 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
“礼貌不花钱,但却能换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我国在近几年的改革开放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三、重视营造幼儿良好的情境氛围
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的礼仪教育,长大再改就困难了。俗话说:“少时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娇生惯养,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独自玩耍,与玩具交“朋友”,容易形成孤僻、任性,害怕困难、缺乏自制力和坚持性、对人没礼貌等性格,于是出现了不少家庭对孩子的礼仪教育的缺失,家里没有大小之分,爱幼之风可谓甚之又甚,而尊老不是没有,只是有些老者出于对小字辈的爱而愿意当“孙子”,长此以往,对孩子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甚至可能是霸道、专横、唯我独尊,孩子稍有不如意,对长者甚至是拳打脚踢,如果不加制止,便可能后果不堪设想。在幼儿园我们会对孩子加强礼貌用语的教育,而家长也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教育孩子见了熟人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爸爸妈妈工作、学习和休息时不要去打扰,爸爸妈妈说话时不应去插嘴;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影响了别人要说“对不起”;不经允许不乱动别人的东西,要求别人帮忙时应说“请”等等。家长在家也要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礼仪教育。所谓家有家规,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从细节中教育孩子。例如坐的时候应该怎么坐,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客人来了又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礼貌和懂事的小孩子。当然这不必要对孩子进行硬式教育,只要回到家,孩子坐到饭桌上,就可以顺带地进行轻松的教育,每天都顺带地进行教育,孩子在礼仪教育方面,会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