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课模式及教案(精选10篇)
新授课模式及教案 篇1
《新目标英语》词汇量大, 其中七年级上册有词汇700个左右, 下册约450个, 八年级上册约450个, 下册约400个, 九年级全册约500个, 合计2500个。词汇量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但我们又必须让学生掌握, 否则难以适应教材的要求。那么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来教学单词呢?
实践证明, 传统教学中, 靠讲解和机械操练来掌握词汇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尤其在当前中小学言、文脱节, 词汇量大, 教学任务重的形势下, 我们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我认为应做好下列几点:
1. 重示范。在教单词时, 要求教师自己示范到位, 发音清晰, 要讲解发音要点。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 专心看, 积极模仿的好习惯。确定学生大部分都能听清楚, 模仿正确后, 再出示单词卡片, 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直观的单词配以图片、体态语来帮助学生理解, 顺利完成音—形—义的逐步过渡。
2. 重情景。单词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思想的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离开词汇, 任何语言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
3. 重迁移。在教学中我们应提倡“新旧贯通”, 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4. 重趣味。我们在单词教学中不能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 要尝试多种方法。
二、任务设计
《新目标英语》倡导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 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 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 并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那么, 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设计任务呢?
1. 任务要真实。既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 又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2. 任务要可完成。如果设计的任务不可完成, 将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3. 任务要由简到繁。要由易到难, 使教学环节层层递进。
三、阅读教学
现在我们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节课老师最多讲15分钟, 剩下的要么是开展活动, 要么就是让学生自学。《新目标英语》中每单元至少有两篇阅读材料, 我们现在一般都采用阅读教学法, 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 强调自学与合作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
教师并不是不能讲, 而是要“精要地讲”。再说, 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 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 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品词析句, 学生的学习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必须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 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那么, 在何时精要地讲呢?
1. 自读之前启发讲。
即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 简明扼要地揭示阅读要求和重点。
2. 重点地方着重讲。
对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 该挖掘处必挖掘, 该品味、该讲深讲透的地方必须讲深讲透。
3. 疑难问题明确讲。
当学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难时, 教师要鲜明地讲, 从而为学生解难释疑, 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材料内容。
4. 合作中提示讲。
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能抓住要点进行有效合作时, 教师要进行提示性讲解, 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 总结时补充讲。
在总结一节课、一篇材料的阅读情况时, 在学生概括、总结的基础上, 教师要及时进行补充, 以进一步进行提炼和归纳。
四、音标教学
《新目标英语》中没有突出音标教学, 但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单词, 改变学生从一开始学英语就处于被动的现状, 我们必须进行音标教学。那么, 我们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音标教学呢?
我认为可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学原则。这里所说的集中, 即首先运用3个左右的学时集中识记26个字母, 这期间穿插一些日常英语用语和简短易学的英语歌曲, 内容基本上跟教材相符;其次, 用2-3周的时间进行字母、音素和音标的教学, 教学的重点要放在了解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各自在拼读单词中的作用, 完成48个音素、音标及其相应字母、字母组合的教学上, 使学生初步过发音、拼读的开口关。同时,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生词表上的单词练习拼读, 掌握用音、形、义相结合的正确方法识记单词, 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拼读的能力, 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然后是分散教学, 即按照教材所编的教学任务施教。
五、语法教学
《新目标英语》倡导和鼓励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学习和掌握语言。这套教材图文并茂, 实用性强, 交际性强。
新授课模式及教案 篇2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教育 英语听说能力 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83-02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为学生开展自主形式的授课模式。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听说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得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变化。笔者从英语教育专家、大学英语教师和大学生三个对象的角度,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设计进行分析,并对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进行研究。同时还指出了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英语教师角色的定位及其在各种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换方式,教师如何营造语言氛围从而加强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二、新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听说课授课教师的影响
1.新教学模式下英语教育教学的特征
由于我国对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更多地以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英语实际应用技能和跨国际文化交流为教学目标,并实行以外语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方针,采取多种英语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为一体的教学体制。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纸笔形式,转变为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英语课堂教学形式,这使学生可以进行更好的自主学习,学习英语的参与者发生了改变。新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授课形式,主要是以英语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和网络辅导的三位一体的形式进行[1]。
2.新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的优势
新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与传统的听说课堂相比有以下方面的优势。关于教学地点方面,新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室模式教学,开设了英语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和英语实验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便捷和多样化的英语学习环境;在英语教学模式上,摒弃了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改为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更能积极主动的进行英语听说课程学习;在教师角色定位方面,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更适合与学生互动的多重角色。新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三、大学英语听说课授课教师的角色定位
现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正在提高,更加注重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有较强的专业英语素质,同时还要有较强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活动。
此外,英语听说课授课教师的角色定位尤为重要。经过大量的资料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英语教师的角色扮演有诸多评价,认为大学英语教师扮演着主持人、英语辅导员、英语口语陪练员、英语学习搭档等多种角色。而英语教育专家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扮演给出不同解析。专家认为,大学英语教师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合作者、设计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由此可看出,大学生给出的角色描述更为直观和具体[2]。
四、大学英语听说课授课教师角色的转换
针对以上各个领域对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描述可知,教师在进行英语听说课程是的角色不是单一和一成不变的,在进行不同教学内容时,教师的角色应予以相应的转换。在进行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具有多重性,例如,导演、演员、观众、听众、评委、顾问、辅导员等等[3]。
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虽然为学习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使学生与英语教师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中的角色转换时,同时也要注重与学生在生活中的角色转换。大学英语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指导员,更是大学生的朋友,所以,要加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以外的联系,拉近彼此的距离,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中所需的英语资料和信息,指导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目标,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这也突出了新教学模式下的个性化教学特点[4]。
五、结论
网络时代英语听说课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平台,进行交互式的英语教学。这一改革使得大学英语听说授课内容发生了很大改变,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听说课程时进行角色的合理定位和转换。综上所述,英语教师的角色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的特点进行转换,并且,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有巨大的影响。在众多实际教育教学案例中,不难看出在进行不同的听说教育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要驾驭好角色以及角色的转换,才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英语听说教学中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辰晖,杨贤玉.教师在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09(44):94-96.
[2]李璠.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换——以西藏民族学院为例[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5(45):150-151.
[3]阮晓蕾,郭书法.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05(22):112-114.
高中物理新授课模式 篇3
一、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启发式,就其指导思想来说,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相信学生愿意学习,能够学好,同时强调教师的作用,从实际出发,要求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积极地思考,亲自动手、动脑,完成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即使是教师讲解,也要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无论哪种方法,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启发因素。这些因素能否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来,取决于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不是启发式。
不能把启发式简单地理解为“提问”的方式,这是对启发式的形式主义理解。即使在教学中教师经常提问,也不一定是启发式教学。相反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向学生提出问题,而是通过讲授诱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动手操作,也可以是启发式的教学。
启发式指导思想的核心是相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实验,积极的进行思维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具体地讲,就是尽最大可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热爱科学、勇于攀登高峰、克服困难的意志,启发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了解现象,取得资料,发现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建立概念,发现规律;启发学生掌握方法,认识本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环节:
1、情境导入:教师应利用故事、音频、视频、实验现象、设问等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引起学生思维的活跃。导入环节应力求快速有效。
2、探究新知:实验探究、体验感悟。物理实验(演示或学生实验)准备充分,设计合理。学生能带着疑问有目的地观察或操作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大,效果良好,确实促进学生由物理现象上升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思维进程,并培养学生的初步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体验交流、教师点拨。学生围绕自身观察体验,发现问题,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讨论,会倾听他人观点,会质疑,能及时抓住要点,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能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过程中,并能适时点拨,使学生的交流讨论更加顺畅,课堂氛围活跃。
师生互动、知识生成。教师引导学生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师生共同总结提炼,归纳出物理知识。
3、拓展迁移:例题和习题的选择应围绕制定的目标,应具有典型性、针对性、有梯度且适度,处理方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4、总结归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归纳出学习收获,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前后知识的衔接。
三、新课内容特点的概括:
一、概念课,集中体现“形象”二字。在概念的教学中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必须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应教学要求、借以引导启发学生发掘问题、思考问题、探索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物理环境。常用的办法有:a 运用实验,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不但较之学生在生活中所感受的要深刻和典型,而且创设的情境愈新颖生动没救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地思考。b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接触过许许多多物理现象和应用物理知识的事例。善于恰当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能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c 抓新旧知识的逻辑展开 新概念往往与已学过的概念、规律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逻辑展开,把新概念自然的引申出来,也可以创设学习新概念的良好物理环境。
2.进行思维加工 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概念教学中,若只向学生提供形成概念的感性材料,而不同时让学生参与思维加工活动,尽管教师在将概念的文字或者数学表达讲得很清楚,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仍处在分离的状态。因此,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就必须在他们获得足够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按照物理学中建立概念的方法,引导他们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进而抽象概况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使他们形成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精炼的语句将这个概念的内涵表达出来。
3.运用
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必须及时给他们提供运用概念的机会,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返回”到具体的物理现实中去,使他们在运用概念联系实际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深化和活化概念,看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会更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特别要注意逐步教给学生正确运用概念去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引导他们在运用已有的概念去面对新的物理现象时,勇于提出问题,勤于思考你,扩大认识范围,逐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规律课,集中体现“通法”二字。规律课的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有序的步骤: 1.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物理规律,首先要引导学生在物理世界中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要创造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环境。在中学阶段,一是通过观察、实验发现问题,也可以从分析引申和逻辑展开中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创造的物理环境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2.带领学生在物理环境中按照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探索物理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怀着对科学的热爱,对探索的兴趣,对学生的信任,情绪饱满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规律。在中学阶段,主要是运用实验归纳法和理论分析法,或者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
3.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
a 讨论规律(包括公式和图像)的物理意义,包括对文字表述含义的推敲,对公式和图像含义的明确;
b 讨论和明确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c 讨论这一规律与有关概念、规律、公式间的关系。
在讨论的过程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是学生对这一物理规律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
4.引导和组织学运用物理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使学生结合对世界问题的讨论,深化、活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逐渐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运用规律的练习。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善于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物理规律,经常用学过的规律科学地说明和解释有关的现象;通过训练,是学生逐步学会逻辑地说理和表达。
四、、教学效果的判断标准:判断一节新授课的教学效果怎么样,就要看在新授课过程中是否做到了以下几点,1.教学重、难点突破;教师能够恰当地处理教材,运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完成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突破。
2.学生的参与度:参与的人数和参与时间达到一定的比例。3.检测反馈:例题应围绕知识与技能目标有针对性、有梯度的制定,难度和题量适当;通过学生基础知识的达标率能反馈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4.教师基本功
教学语言生动准确,逻辑性强,无科学性错误;并经常使用表扬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
板书规范,条理清晰,概括性强,重点突出,字迹工整;
教态亲切,仪表庄重自然,师生信息交流畅通;
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使用得当,提高教学效率;
依据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有效地实施;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篇4
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崇文实验学校数学六步教学法
数学“六步教学法”是在我校“自主合作,静思能群”课题平台上,以“211”模式为基础,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念的指导下,本着“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建立的数学高效课堂整合模式。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逐步细化。三遍走子课题是为了活化六步教学法所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即“一遍走”是遵循六步教学法实施的。
六步教学法模式结构顺序:
1.问题引入,2.尝试指导,3.精析问题,4.变式训练,5.归纳小结,6.达标检测。
(一)问题引入
问题引入,包括引入新课,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学习的问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地导入问题,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选择新旧知识连接点,尽可能的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端。引入问题的形式可以多样,如1.直接引入法;2.问题引入法;3.复习引入法;4.实验引入法;5.资料引入法;6.激趣引入法;7.错例引入法;8.归纳导入法;
9、设疑引入;
10、生活经验引入等等。
(二)尝试指导
“尝试指导”其实是两条主线,学生尝试,教师在尝试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尝试了各种方法,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根据需要进行各种指导。
尝试指导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具体体现,在学生尝试前,教师要认真制订课时计划,规定学生尝试的步骤,编拟准备尝试题,指导学生自学课本,要有设计指导语或提出自学思考问题。
1、新旧知识的链接
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尽量创设情境,体现数学知识、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设计活动时应展现,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过程。比如在分式基本性质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分数的定义,基本性质为知识的背景,然后用字母代替数字,过渡到分式基本性质的学习,这就是知识的形成,在这过程中就揭示了分式与分数两个知识之间的联系。
2、揭示知识的实质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和知识间的实质性联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崇文实验学校初中数学组课改经验材料
教师还应揭示知识的数学实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
比如对于二次根式一节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复习近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和求法,并通过实例引出二次根式的定义,引领学生揭示知识的实质是二次根式是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从而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二次根式具有非负性和被开方数具有非负性。
3、知识应用
根据教材内容安排设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活动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有利于理解和解决相关的知识技能,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要有利于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引导学生有效的读书,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循序渐进的灵活应用知识。
(三)精析问题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引导作用表述非常明确,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根据学生尝试指导中的反馈情况,教师针对学生探索中感到困难的地方,教材关键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以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精析问题要做到“三精”,即精彩,精当,精炼,于重点、难点、疑点、生长点处画龙点睛,把课堂引向深入,升华。
这一步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这两方面是互相依存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尝试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尝试。教师不但要在学生尝试中进行指导,而且在学生的尝试前和尝试后,都必须认真指导。只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有可能使学生尝试成功。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保证学生尝试成功的关键。
(四)变式训练
所谓“变式训练”,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即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但同时应保留好对象中的本质因素,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组题,采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多图一题,一题多变,对此辨析,逆向运用等方法,对初始题目加以发展变化,从逻辑推理上演绎出几个或一类问题的解法,通过对一类问题的研究,迅速将相关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提高解题能力。
对于例题的学习可以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引领思路,步骤示范,对于示范性稍弱的可以由优生1、2、3号参与,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崇文实验学校初中数学组课改经验材料
对于练习题可以多由4、5、6号同学参与展示,从中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学情,练习中可以由1、2、3号参与评价4、5、6号同学的展示成果,这样不但可以增大参与量,同时也有效地促进1、2、3号同学更高标注的要求自己,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也可以根据题目难度设置不同梯度的练习,分为三个层次,5、6号为第一层次,3、4号为第二层次,1、2号为第三层次,实现人人都能 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另外,由于巧妙设计变式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到课堂的丰富多彩,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保持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归纳小结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常常需要将前后教学内容通过课堂小结串联起来,使整个课程前后连贯,并通过知识结构体现数学知识简练的系统美、互相联系的内在美以及该知识体系的形成美,因此,那些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课堂小结更显重要——它既是教学的收束,又是对教学内容的总括,还体现着数学整体的美感。
小结的内容一般分为四个方面,数学思想、主要知识、方法、注意点。小结时间、方法、形式也不尽相同,分段总结、整体总结、方法总结、规律总结、师生共同总结、生生互相补充总结等,可以按步骤进行小结,用口诀进行小结,用表格进行小结,用树状图进行小结等等,大多遵循精讲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激发性原则等等。
(六)达标检测
一节课结束前,根据所学内容和时间,进行当堂达标检测。
检测的时段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根据每节课的具体特点和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
检测的难度可以适中,也可以分层,题目设计可以是以当堂所学知识为主,也可以有层次性;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达标题。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自评,互评;生平,师评,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当堂学生互评,也可以课下教师或小组长评,对于有错误的及时返给本人。
达标检测的目的是要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及时得到反馈,调解回授。做到“堂堂清”.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合作双赢新授课教学模式 篇5
山东潍坊青年路小学于洁
课前2分钟积累《经典诵读》——温故而知新
学习过程:
一、导入:简单直接【1分钟】
二、明确学习目标(幻灯片出示)【1分钟】
三、小组自查预习完成情况(刚开始师出示检查预习内容及要求):4号给1号汇报,3号给2号汇报,互帮互助;完成者自己默背《经典诵读》【3分钟】
例:生字组词读一遍;抽取课文段落朗读;简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师抽查:生字、课文、内容(方法个性创新)【3分钟】(例:生字开火车;课文每组几号轮读;指名简述主要内容)
五、确定问题(围绕主题),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围绕问题,勾画关键词句,简单标注(写写感受);【2分钟】
2、自主学习后,将自己的想法与问题说给小组听,按照4、3、2、1的顺序在小组内起立发言,(同意他的想法,没有补充或有补充;不同意他的想法,我认为)一人说,其他组员当好听众,组长协调组织,统一答案,将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标注或简单记录,以备组际交流;
【5分钟】
3、结对组长互换(横向对应),交流两组的讨论成果,解答他组问题;
【2分钟】
六、汇报展示,成果共享(推选代表全班展示,同意他的想法,没有补充或有补充;不同意他的想法,我们小组认为……师点拨提升,达成共识;过程中指导朗读,也可网络法扩展延伸,根据文章内容或主题而定)【8分钟】
七、妙笔心语,写法致用(妙笔心语,深化主题)【5分钟】
八、主题拓展,加深理解(主题丛书速读后,同桌交流,浅谈收获)
【5分钟】
如何上好生本模式下的数学新授课 篇6
为什么生本示范课我们会不约而同的选择习题课、复习课呢? 以高中数学为例, 教师先讲授新课, 学生基本掌握了该知识点需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 在上复习课或者试卷点评课的时候, 很多题目都可以自己解答, 在这样的情况下, 优生带差生, 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是比较容易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的. 而新知识的学习相对来说就比较难, 很关键的一点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 如果每个学科都采用生本的模式, 学生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 另外学生之间数学基础的差异也比较大, 再加上一些学生的自觉性又不是很好, 课前预习这一部分就很难完成. 知识没有学会, 又怎么去讲呢? 所以生本课大都是复习课、习题课.
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多次尝试用“生本”模式来上新课, 授课的效果大多都不是很理想. 其中有一次新授课出现了我意想不到的结果. 班级里一共是6 个小组, 4 个小组没有同学肯发言, 2 个小组虽然有上讲台发言, 但是离教师预设的目标相差甚远, 全班都没有完成布置的任务. 经过总结和反思, 我觉得要想上好新课, 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布置的任务要精细
如果布置的任务不够详细和准确, 即使给了学生预习的时间, 学生只能盲目的看书, 漫无目的的查资料, 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和自制能力比较差的学生, 很容易开小差, 无法完成任务. 教师最好将任务仔仔细细的列出来, 一条一条, 清晰明了, 而且每一条的要求要具有可操作性, 让学生知道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然后做什么. 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 这样学生会紧紧围绕这个问题去讨论交流.
二、布置的任务要落实
如果教师布置的任务无法落实, 所有的设想都只能成为空想. 小组长的权力有限, 部分小组成员可能不积极配合组长的工作, 扣分已经对部分学生失去了作用, 组长对这样的组员无计可施, 这是任务没有落实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组长毕竟还是名学生, 他的管理和协调的能力比较有限, 既分配任务, 又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 自身还要起到带头作用, 同时要督促组员完成任务, 对学生来说的确是有难度.
任务无法落实的重要原因还有: 个别组员的成绩很差, 对学习根本不感兴趣, 对布置的任务没有一点信心, 甚至反感, 拒绝接受, 给小组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对于新课来说, 这个环节是一定要注意的, 布置的任务一定要落实下去, 否则肯定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 影响了新课的讲授. 组长在这个任务中担当了最为重要的角色, 一定要选好组长, 最好是有能力, 有威信的学生, 这样给教师的负担降低很多. 教师还要想办法帮助组长树立威信, 帮助组长管理组员, 对调皮和不听话的组员进行批评教育, 让组长顺利的落实工作.
三、布置的任务要检查
小组成员中有专门负责检查的同学, 他们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如果没有检查, 一些同学就会马马虎虎, 不认真做事, 有了监督管理, 自主学习的效果会好很多, 所以检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对于布置的任务也是要检查的, 这样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然后预料新课会出现的情况, 否则上课时会手忙脚乱, 不知所措, 没有了条理, 书面文字的任务是可以直接检查的, 不能直接呈现的知识最好采用个别提问的方式. 对出色完成任务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对基本完成任务的小组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还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给予帮助和指导, 让落后的小组尽快完成任务.
四、课堂展示要训练
课堂展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没有顺畅精彩的课堂展示, 课前作业完成的再好也会功亏一篑. 在实际的教学中, 这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最为严重! 很多学生的表达能力弱, 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 但是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 一些同学胆子小, 不愿意发言, 一走上讲台就两腿发抖, 面对着讲台下面几十名同学, 满脸通红, 说话结结巴巴, 有的声音像蚊子一样, 后面的同学根本听不到. 有的同学特别紧张, 手忙脚乱, 毫无章法, 讲的一塌糊涂, 下面的同学根本不知所云. 所以, 加强课堂展示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平常上课的时候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锻炼学生的胆量, 让学生能够不紧张, 不怯场. 教师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树立正确的观念, 要让部分学生转变上讲台前展示是张扬的行为. 如果平时注意训练, 到了关键的时候, 有再多的教师听课, 学生都能做到视而不见、自由发挥了. 经常提醒学生要大声的发言, 对平时讲话声音很小的同学给予更多的展示机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 都可以大声的发言了.
教师还要锻炼学生怎样介绍小组的研究成果和学习进展, 怎样讲解小组的观点和自己遇到的问题. 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注意逻辑顺序, 特别是数学知识的生产和发展的过程, 先将什么再讲什么要按部就班, 不能想到哪里就讲哪里. 展示的时候还要注意图片、文字、声音、动作、表情之间的配合与协调, 在日常教学中多注意和提醒学生, 多指导学生怎样操作. 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有些学生在轮到自己讲课的时候很认真, 一回到座位上就乱讲话, 不认真听课, 还有的同学自以为是, 不虚心听取他人的劳动成果. 对于这样的同学, 教师要积极的劝导, 说明互相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教学相长的作用. 想要上一节精彩的生本科, 需要平时在课堂展示上多下功夫.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新授课模式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347-01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索然寡味。而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纳入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之下,提出了高效课堂,那我们就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师教学艺术,通过创设语文教学意境、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师生共同提问解答等策略来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新课程引领教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这一理念也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每个教师的心田,令其清爽、豁亮。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全面的开发。而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通过深刻领会高效课堂的基本内涵,并经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参考《新课程标准》总结出初中语文新授课高效课堂模式,即“导——读——悟——赏——练——作”。
一、“导”即导入新课
有效的课前准备是保障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仔细琢磨教材重难点,扎实备好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备好学生;合理设计课堂教学,认真备好课堂。这一环节,可以通过激趣导入、回顾导入、检查预习、发放导学案等来实现。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灵活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协调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目标的达成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目标的设置也应立足于“让学生学会”和“让学生乐学”。
二、“读”即诵读感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巧妙地运用诵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同时,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解决本节课的基本问题,并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而“集体读”、“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都可以灵活的引入课堂。
三、“悟”即整体感悟
在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中,通过老师与同学们的共同诊断,选择最具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而后让学生交流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由师生相机给出中肯的评价,从而逐步深入,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悟文章主旨,感悟生活,感悟人生。
四、“赏”即重点赏析
文章的重难点部分,老师要精讲、释疑并赏析,要从文段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句式特点及重点字词运用等多方面来进行剖析,同时,对问题的常规设置和一般回答方法等进行重点讲解么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面对类似问题时不再束手无措,同时,能指导学生作文写作,还能使他们在品析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更能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望。
五、“练”即训练巩固
完成精选习题,及时小结和巩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设计各种形式的小练笔,可以丰富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及表达,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就相关内容的衔接和拓展延伸,让学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将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作”即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作为复习、巩固、检查、提高和应用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每一个教师特别关注和经常使用的,也是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少而精、要适量;有层次、重个性;多形式、重开放;重情趣、激兴趣;联生活、凸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主学习的自学能力。
这一教学模式尚需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和完善。总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其“自主”、“合作”、“探究”而取得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二者和谐统一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同时,高效课堂也应该是最平实的、真实的、丰实的和扎实的课堂教学状态。新课标的出台,新课程的实施,促使了语文试题的主观性、独创性、发展性。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活动的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学”上,完善人格,培养研究创新精神和格物致知的精神。
新授课模式及教案 篇8
《分数的基本性质》
授课教师:余 芳。
授课内容: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75页《分数的基本性质》。授课时间:2011年4月19日上午第四节。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它改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等。重点难点: 从相等的分数中看出变与不变,观察、发现、概括其中的规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一、故事引人,揭示课题。1.教师讲故事。
讨论:哪只猴子分得的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 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饼,通过师生分饼、观察和验证,得出结论:三只猴子分得的饼一样多。
引导: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 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板书课题)
2.组织讨论。
(1)既然三只猴子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它们分得饼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 1/4=2/8=3/12,它们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2)猴王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你还能说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吗?通过观察演示得出:
3/4=6/8=9/12。
(3)让学生用正方形纸片结合书上图例折纸,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表示,然后得出: 1/2=2/4=4/8。
3.引入新课:黑板上三组相等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这个 变化规律。
二、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1.出示思考题。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1)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2)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2.集体讨论,归纳性质。
齐读分数的基本性质。先让学生找出性质中关键的字、词,如“都”、“相同的数”、“零除外”等。然后要求关键的字词要重读。师生共同读出黑板上板书的分数基本性质。
3.讨论:猴王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猴子要四块,猴 王怎么分才公平呢?如果要五块呢?
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口答。学生口答后,要求说出是怎样想的?
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3.在下面()内填上合适的数。
4.连续写出多个相等的分数。比一比,在1分钟内看谁写得多。
新授课模式及教案 篇9
一、模式结构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三)交流表达,点拨提升
(四)整体收获,收获整体
(五)拓展链接,迁移应用
二、模式解读
(一)、整体回顾,导入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
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
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二)、深入感知,提出问题
此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才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学生根据问题自主读书、勾画、体验、寻求答案体悟文章。
2、组内合学,交流观点解答疑难。
(四)、交流表达,点拨提升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把语言文字能清楚,以便(初步)掌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
说明:第一,(1)环节要紧扣第三阶段中的第(3)环节,要在第(3)环节的基础上总结读书及感知课文的情况,以表扬激励为主。第二,(2)环节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环节,实施环节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交流、适时点拨;三是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四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五是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六是在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
(五)、整体收获,收获整体
学生从课文内容、思想内涵、表达方法等方面交流收获,形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体验、感悟,提高认识。
(六)、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可以有课文的表达方法引出的写法训练,由课文思想和情感引出的阅读链接等。
附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三、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揭示课题。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北京的春节》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3.顺势导入
(二)、深入感知 提出问题
问题预设:
1.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2.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3.作者这样有详有略地描写北京的春节有什么好处?
(三)、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默读思考: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
八、除夕、正月初
一、元宵”四个部分。
过渡: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出示学法指导: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交流表达 点拨提升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
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五)、整体收获 收获整体
学生畅谈学文的收获
(六)、拓展链接 迁移应用
1.过渡:北京的春节是很吸引人,但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不同的风俗吗?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启发思考:我们所了解到的这些春节风俗今天是否依然广泛存在?谁能说说在咱们自己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
五、板书 北京的春节----老舍 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节
新授课模式及教案 篇10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分析探究 应用巩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58-01
笔者通过网络及听课学习等多种途径不断吸取各地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再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感悟、总结,就新授课教学归纳为三段论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分析探究解决问题——应用巩固反思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大家一起探讨。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比如一些数学概念高度抽象,教学时往往感觉乏味,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去探析、接受和感悟,使乏味的数学概念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要做到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
案例:本人在听(郭慧清老师)“曲线与方程”的概念课时,他是这样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如果你邀请朋友在你所在城市的某处聚会,你会怎样告诉他(她)聚会地点?他以这样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既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又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他的“导”使学生入境,自主分析思考并体会是什么方程的曲线、曲线方程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形成概念、理解概念、运用概念和建立概念联系的一个过程。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习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意义的构建,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能自主探索、积极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可以以设问的方式,或由学生设问的方式创设情境;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交叉创设网格状学习情境;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学生感兴趣且在知识范围内、有一定代表价值并可供研究的生活背景,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另外,学生的易错点、闪光点、发散性思维等都可以成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内容。
2.分析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的引导要牢牢把握本节课教学主题的中心内容,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探索、学生自己分析和总结。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又不离开教师适时且正确的引导。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在教师的启发下对知识体系中蕴涵的内在联系和思想方法进行提炼与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
案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公开课时,这样进行分析探究教学:
问题l:任意画一个圆和一条直线,请判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问题2:你是如何判断直线L与圆0的位置关系?
问题3:已知直线L:3x+y-6=0与圆C:x2+y2-2y-4=0,判断直线L与圆O的位置关系,若相交,求出交点坐标,为什么方程组有两组实数解就表明它们有两个交点?
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坐标法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相互转化,很好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思想方法。数学教育的主要意义在于培养人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策略,增强反应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思维能力。在分析探究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让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去讨论、去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获取教科书中未能表达的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善于尝试评价不同解题策略之间的差异,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能成为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接受评价和进行评价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创设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问题,利用错误辨析等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判断、作业进行反思、评价,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对学生每堂课的作业批改通常是:学生做——教师批改——第二次课上教师对错误进行评析,并给出正确方法。可是我们会发现,解答过的题型,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产生这种情况,固然与遗忘规律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过多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没有给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机会。因此,教师在批改学生的课外作业可采用这样方式进行:学生做——教师批改(在错误地方划线)——学生自我评价(找出错误原因,并修正错误)——教师再批改——典型错误评析。
4.总结语
实践表明,这种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方式,不仅促进了知识的掌握,而且也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深挖自身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就一定能实现由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伟大转变,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王长新.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09,(12)
[2]蔡俊祥.活动化教学模式下的高效数学课堂[J].新课程·中旬.2010,(03)
【新授课模式及教案】推荐阅读:
新渡中学初中化学新授课教案模式10-13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01-03
低年级语文新授课基本教学模式解读06-27
上好新授课06-12
新授课研究10-07
新授课课堂结构12-11
高中物理新授课12-20
新授课教学流程05-19
物理新授课如何引入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