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课教学流程

2024-05-19

新授课教学流程(精选13篇)

新授课教学流程 篇1

新授课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说明:教师要精心设计新课的引入,力求简明得体、富有情趣,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欲望进入学习。

二、预习检测

1、利用全体小测、教师抽测、组内互测等方式检查课前预习的情况,主要内容是文学常识或者生字词的音、形、义。

2、初步感知

学生以随笔的方式写出自己读完文章之后的认识。根据学情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感受等方面选择一个或几个方面,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体验。起始年级可以设计成问题,例“课文哪里打动了你?”、“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等。

说明:为保证预习效果,教师可利用一节课的剩余时间或自习、早读等时间安排课上预习,待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后再留预习作业。

三、整体感知

1、自主阅读

出示读文要求,学生阅读、思考(根据文章长短安排阅读任务)。

说明:读文要求包括阅读方式的选择和关于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问题。例如,记叙文中把握线索、概括事件、梳理情节等,说明文中的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理清说明顺序等,议论文中的论题、论点、论据等,根据文体特点灵活设计。主要目的是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文章写了什么”。

2、交流展示

说明: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教师决定交流展示方式。

四、精读细品

1、自主阅读 ① 出示思考题。

说明:思考题要少而精,必须针对本课的重难点,且不贪多,每篇课文抓住一两点即可。问题的形式可以是几个提纲挈领的“主问题”,也可以是一系列层层

深入的“小问题”。主要目的是把握文章写法、主旨等,即“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② 学生自读。

学生细读文本,独立完成思考问题。

说明:此环节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教师巡回指导、掌握学情。

2、合作探究

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在组内进行交流。

说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交流,切忌把“合作”变成组长的“独角戏”。

3、展示交流

教师具体明确各组展示任务,小组代表按照任务要求展示本组探究结果。其他小组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互动:问难、纠错、补充。

说明:此环节中,教师要注意评价标准的设定、交流方向的把握,促进各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4、精讲点拨

在小组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围绕学习中的疑点、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更高层次的点拨,深入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刻感悟文章的主题。

说明:以谈话法、讲授法为主,并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读”作为主要的学习手段,在读中感悟、品析,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把学生个体自学、合作学习中形成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五、归纳总结

以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归纳、整理文章主旨以及在内容或写法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形成对文本的整体印象,把握学习重点。

说明:小结主要针对本课学习重难点,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六、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在学习活动中尚不明确的疑难问题,师生互助解决疑难。

说明:通过此环节,引导学生确立“堂堂清”的学习意识,避免知识掌握的模棱两可、一知半解。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七、巩固运用

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定,有层次、有梯度,突出重点,击破难点。同时要注意基础巩固与能力提升、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阅读练习与写作训练的结合。

说明:巩固练习根据每节课的课时容量而定,可在当堂以检测的形式完成,也可以留作课外练习作业。

要点提示:

1、此流程的使用:此教学流程为阅读课流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灵活的增删。

2、教学目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一定要首先做到心中有目标,并选择精要的教学目标。

3、小组学习:高效课堂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做“老师”。小组学习策略即人为地把大班授课制变成“小班”化教学,小组长即“小班”的老师,要让小组长在学习小组内行使教师职责。

4、多媒体的作用:要把多媒体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

5、作文教学:阅读教学中可以随文进行“小写作”训练,同时教师要完善作文教学流程,抓好指导、写作、评改各个环节,做到“小作文训练经常化”、“大作文训练完整化”,变“重写轻改”为“重评重改”。

新授课教学流程 篇2

关键词:目标,初中英语,学生学情,发展

新授课教学是从未知到已知的复杂过程, 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 我们在备课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实际设置大的教学目标和一个个子目标, 将子目标有效串接, 如此一来在达成一个个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流程化, 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际, 初步总结出适合初中英语新授课的流程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一、诊断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那么最近发展区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最近发展区就是我们熟话说的“学情”:即学生已学知识、认知结构和新课学习前的学习动机水平。诊断学生的学情是备课, 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只有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在诊断学生学情的基础上, 才能有效激发学生良性的学习动机, 帮助学生有效地扫清认知障碍, 在习得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我在教学中诊断的方式有课前听写句子, 默写单词, 晨读课上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等等, 而且常规化, 这些传统教学中看似简单的环节, 却很有效果, 应批判式继承。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笔者认为一定要清晰、简洁, 要让学生感觉到通过努力能实现。

二、认定学习目标, 激发探究欲望

布鲁姆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一开始就能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干什么、达到怎样的目标, 那么, 他们学习的指向性会更明确, 能更好地组织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学目标都留在教师的备课笔记上, 学生不明确自己课堂上要干什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学生的学习呈现出被动性, 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悖, 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将要学习什么内容, 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那么, 如何帮助学生认定学习目标呢?除了“学案导学”以外, 笔者认为还可以有多个其他形式, 而且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目标展示, 可以是在课前预习时, 也可以是在课堂开始环节, 还可以在课堂教学的中间间插着提出任务和目标。学习目标认定的过程是将学习内容进行分类的过程, 认识哪些内容要识记, 哪些内容要理解、应用和综合运用, 继而提升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当然仅仅有目标是不够的, 我们的教学手段应该多元化, 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这样有了探究方向再加上学习动机, 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才能得到保障。

三、优化探究过程, 达成学习目标

探究过程是实现教学高效的中心环节, 是有效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推手, 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环节如何优化?笔者认为要多看、多听、多说、多用。

1. 提供多元化素材领“看”

纵观初中英语新教材, 每个教学文本、话题配置了情景, 透过情景学生能够感悟到语境的真实性, 继而提高感性认识, 笔者认为在教学时, 我们教师应充分把握教学内容, 提高教材内容的“可看性”, 具体实践中, 可以将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 安排几个学生进行情景对话表演, 其他同学做观众, 寓教于乐;给学生投影图片、Flash动画、视频资料等等,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神经, 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后很自然地就可以深化为理性认识, 并内化为自己的有逻辑性的语言, 学生英语学习的“吃力”感觉得到有效消除。

2. 带着问题倾听

“听”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 正确的发音离不开“听”;与人交流, 要明晰对方的意思和信息, 离不开“听”。可想而知, 一个学生听不懂英语对话, 何来英语学习兴趣?因此, 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关系到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整体的英语成绩, 课堂上如何提高“听”的有效性呢?笔者在教学中有如下两种做法:其一, 先给学生发听力文本, 让学生自主阅读, 在学生了解了大意、有了一定心理准备的基础上播放录音,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发音, 同时这也是“阅读”反思的过程。其二, 不给学生发听力文本, 而是给学生布置几个具体目标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先根据这些目标和问题对听力文本内容进行简单的猜测, 然后再播放录音, 这样的做法和中、高考的英语听力考试一致。但不管哪一种, 都渗透了一个正确的“听”英语知识的意识, 就是有目标性和专心去听。

3. 分组互动对话

英语是交际类语用学科, 学习了英语, 学生之间应该可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学生英语“说”的流利程度和信息量是其英语学习效果的重要表征, 而且多让学生说说, 不仅仅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也极有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说”、“表演”和“对话”的机会, 学以致用而且学习气氛和谐, 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 学生“说”的欲望得以进一步释放, 阅读会更专心, 同时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 对学生的短文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四、检测目标完成情况, 及时调控英语学习

如何搞好新授课教学 篇3

语音是入门阶段教学的关键。我的一百多名学生在进入中学的第一个月,人人严格过好语音关,学会音标并能熟练拼读。我的原则是,“教是为了不教”,以后我每教一个新单元之前,学生事先预习好单词,上课只需5-10分钟,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拼读。长期下来,已成习惯。我严格遵照科学的五步教学法,坚持以旧引新,以新带旧,真正做一位“强化记忆者”。

如我在教二册Lesson 63 get ready for时,先复习操练get up,get on,get off,get back,get dressed,进行归纳。又如教三册die时,就复习dead,death,dying并复习对称学过的反义词living,alive,life等。结合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兼类词等和构词法的知识,以扩大词汇量。在学生掌握了一定词汇量后,尤其对初三学生,尽量使用学过的词汇解释新单词或短语,如用at once,right away等来解释immediate1y这样便于理解又减少了使用母语,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有时用图片,实物,情景介绍新词;有时用简笔画,手势,动作来介绍新的词汇。词汇教学不容忽视,它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二、句型教学

初中课本中每一单元都有句型练习。句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新句型的结构,掌握新句型的意义、形式,并运用该句型表达思想。我的具体做法:(1)初学阶段进行大量机械操练,经过简单、迅速、大量的练习,用语言信息对学生的感官和大脑进行强化刺激,使其获得印象。一位专家说得好,外语是学生练会的,而不是教师讲会的。(2)通过发散思维开展句型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环节。初中生求知欲旺盛,可利用每单元的重点句型,采取多种方式,引导鼓励学生多进行替换练习。例如教二册Unit 9询问方向的句型时,学生不仅将书上句型Where is the nearest post office,please?In there a post office?熟练掌握,还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如:①which is the way to the nearest post office?

②How can 1 get to the nearest post office?

这样便加深了学生对已学句型的记忆,理解。(3)句型教学竞赛式:教学比赛是适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它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如教第三册“现在完成时”,我就将四个自然组作为竞赛的四个单位,每组同学争先恐后地抢造现在完成时的句子,正确的得10分,错误的扣5分。同学们一个个开动脑筋,想为本组争第一。这样一来,绝大部分学生得到了训练,而且学生情绪高昂,印象深刻。教“be going to”,“There is(are)”等句型时,均可采取这种方式。在进行竞赛时,让学生当评委,老师把好关,可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课文教学:

在授课前,布置新课预习提纲,要求学生借助生词表,词典,课文注释预习全篇课文,先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地点等,这样做,为课堂教学争取到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不同类型课文采取不同教学方式。

1、课文教学表演式:初中学生爱说爱动,表现欲强,新教材的内容较贴近生活,较易设置情景配合教学,如教三册Lesson 30“The pan”时,学生事先带了大小平底锅,我先让两位学生上讲台表演,第二幕中当农夫说到“It’just had a baby。”时,同学们都笑了起来。第四幕中,农夫又说,“The pan is dead”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课堂气氛很活跃,大家都想上来尝试一下,表演一番。

待同学表演后,又当堂听课文磁带,练习册上的判断题,问答題学生基本当堂掌握。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

2、课文讨论法:学生在充分预习了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口语训练方式,这就是课文讨论法。它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由老师问,学生答;学生问,老师答;学生相互问答。初中课文短,可以全篇课文讨论。

化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篇4

一、出示目标 引导自学

出示目标可以是教学目标,自学提纲等。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应达到的要求,此处应注意三点:一是导入要激发学生兴趣,方式有故事导入,实验导入,阅读导入,回忆导入等;二是自学提纲的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三是自学提纲的设计一定要细化,以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为体系,使学生始终处入学习的主动地位。

二、创设情景 合作交流

学生依据自学提纲创设的学习情景,合作研讨,探究学习,此处应注意三点:一是教师要组织好小组间合作与竞争关系,培养团队精神;二是鼓励后进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三是注重探究实验指导,走到学生中去,去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矛盾。

三、点拨归纳 初次达标

在学生合作研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此处注意:

1、小讲: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通过语言去整理思维,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科学的观点,教师要成为有心的听者,做到少讲。

2、精讲:当学生心里矛盾交错,欲讲难解之际,教师进行点拨,使他们茅塞顿开。

四、诊断补偿 再次达标

针对教学目标:出示分步练习题,对优生可适当拓展,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1、针对学生练习情况出示有代表性的检测题,诊断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矫正。

2、检测题目要体现分类指导,异步教学,并尽量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批阅,做到及时反馈。

五、总结反思 评价展望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篇5

基本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实践应用,拓展延伸——评价体验,课堂小结

基本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是教学过程的关键。

1、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并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分析数学元素,整理数学信息,探求数学信息之间的联系,逐步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用完整、具体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给予适当表扬和鼓励,对本堂课不必解决的问题可放入问题口袋以后解决。

此环节确保人人参与,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放在首位。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1、学生提出有价值(与本节课知识紧密联系)的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2、引导学生探究就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变化、发展、直至得出结论的过程,它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而进行的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

3、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一般问题可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自行解决,疑难问题可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集思广益,合作交流,教师点 拨,顺势引导,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路人,要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取最优方法让学生灵活掌握。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实践应用,拓展延伸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

1、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题,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巩固学生学会的知识,并能做到以题及类,举一反三。这个过程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的过程。

2、练习题的设计要有新意,方法形式要灵活多样,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但必须当堂完成作业。对于开放性的题目可适当进行拓展延伸。

四、评价体验,课堂小结

评价体验,课堂小结是师生进行课堂教学和反思的驻足点。

1、一节课下来,教师应对本堂课表现优秀的学生和较好的中差生给予适当表扬和鼓励,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初中化学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篇6

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273306)

创设情景—激情质疑—提出问题—自主学习—探究交流—具体应用—反馈评价—课堂反思 操作过程:

1、创设情景,引出研究主题:

有意义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实现,脱离具体情景的学习往往导致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教师要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全面、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创设生动具体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背景材料、模型、多媒体技术等多种途径创设问题情景。情景中可以包含分解了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目的等。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出问题,进行新授课的学习: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教师应尽可能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问题的形式可以是思考题的形式,也可以是学案。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适宜的难度、合适的梯度。教师还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思考习惯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最充分的体现。

3、自主学习,探究交流: 自主学习就是要学生先自己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简单的探究活动,也就是要求学生自己先解决老师设计的问题或学案。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是探究交流的前奏,是形成能力的前提。问题和学案完成后可以进行合作学习、探究交流,目的是通过交流展现学习的探究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解决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形式可以是同桌之间也可以是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在这个环节里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的去质疑,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质疑环境,并适时对学生进行质疑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引导,最终达到和谐共振、共同进步,形成能力。教师在这里还要应注意研究如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何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如何提供质疑的方法指导。

4、具体应用,反馈评价:

在基本掌握知识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达到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并且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方法等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同时对所学知识再整合、再应用,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让学生来完成适当的练习题,形式可以是题组或口头提问或演示操作来训练学习,特别是练习是化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练习要及时,练习要有层次性,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练习要多样化,激发练习兴趣,提高练习效率,用练习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老师点播来补救。并且要进行及时的反馈评价,教师要根据当堂练习的反馈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予以纠正。

5、课堂反思,梳理整合:

课堂小结有利于学生促进知识的内化,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是个人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来完成,但要注意交流知识网络、学习心得、思维过程,其他同学和教师要及时补充、完善。

6、布置作业,课后复习

浅谈初一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效率 篇7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提高教学效率是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多年来, 我探索出了一条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思想观念, 改进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辩证统一, 而“教”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正确地体现“三个为主”的原则, 即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教材为主线,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我校目标教学和成功教育的经验, 在课堂上认真做到了“两个转变”, 一个转变是由教师当“演员”, 学生当“观众”转变为教师当“导演”, 学生当“演员”.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总是担心书上的例题学生看不懂, 习题做不出, 一节课从头到尾老师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 下课铃响已筋疲力尽, 感到问心无愧, 而学生却是如梦初醒, 一知半解.我们便要求每堂课必须做到两个“三分之一”:教师的引导与讲解不得超过一节课的三分之一的时间, 直接参与双边教学的学生不得少于三分之一 (指老师提问及上黑板的学生数) , 把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到有“表演”的机会.第二个转变是由要求学生“学会”转变为学生“会学”.因为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 而知识是无限的, 学生从课堂上取得的知识远远无法满足生活的需要与时代的要求.于是我们利用课堂, 不断地改进教法, 正确地传授学习方法, 不失时机地把揭示数学思想方法及规律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把钥匙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会学”.

二、掌握好学习最佳时间, 传授新教材

目前, 不少教师, 不论什么课型的课, 仍习惯旧的课堂结构, 即开始安排检查复习 (复习内容大致包括:上节课的内容和新旧知识的联系.从形式看, 有板演、小测、口答等, 并且板演错了还要评议等) , 大概用去了10~15分钟, 接着教师讲授新知识, 结果剩下10分钟左右就下课了, 等下次课复习又占去了很长时间来解决上节课留下的问题.这样反复地循环下去, 导致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使学生不能较好地巩固当堂的新知识, 信息反馈不够及时.

在一节课中, 新教材的传授效果与时间有很大关系.当学生精力高度集中时, 传授新教材的效率最高.笔者对所教班的初一学生进行了调查, 一般来说, 在上课后的第3~20分钟左右学生精力较集中, 这是学习的最佳时间.因此, 传授新教材最好安排在这段时间内完成, 这样就有效地利用了课堂时间, 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从学习动机出发,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的产生包括两方面:一是自觉性, 一是求知欲求知欲亦称兴趣.教师的主动作用的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就必须教育学生端正学习动机, 激发学习积极性;用语言表述和感知材料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万事开头难, 头是关键, 一节课开头语或感知材料要做新颖、好奇、有趣.课堂上提倡愉快地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 课堂上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改变学生的紧张情绪, 提倡愉快地学习, 处理好尖子生、中学生与后进生, “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对差生的举手发言, 首先要给他们发言的机会, 回答错了, 要提出善意的批评, 上课不注意听讲时, 应用亲切的目光暗示他们集中精力;对他们课堂上的进步要及时表扬, 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不同的见解, 对尖子生要利用好活教案.这样, 才能使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进程中的每项活动.

四、对教学内容及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首先综合每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 把班内学生分成A, B, C三个组.分组情况单独通知每名学生, 做好思想工作, 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 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 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班内分层教学除把学生分层外, 还要把教学内容分层.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几组题, 题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使知识由浅入深, 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 形成一个大高潮;另一方面是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小题, 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升高, 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这样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 解每组题时, 要求A组学生解低档题, 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解中档题, 争取解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 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人人都能参与, 差生也有用武之地.通过多层次的教学, 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 从而达到较高要求.

五、提高课堂效率, 抓好两次反馈

根据课堂教学实际, 一要抓好课堂练习质量的第一次反馈, 利用好小黑板, 板演应指名后进生, 讲评板演大家做.二要抓好第二次反馈, 即课堂独立作业能实施.现在不少教师课堂上只注重第一次反馈, 把课堂独立作业落实到课外去做, 各学科都要做, 结果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必须抓好两次反馈, 只有这样, 才能从中找出问题 (即反馈信号) , 以便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

初中政治新授课四环节教学模式 篇8

【模式内容】

一、预习质疑

1.课前,教师精心编写导学案,将教材内容目标化,目标问题化,从问题入手,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教学。

2.新课伊始,学生用5分钟围绕导学案上问题自主预习,尝试解决。

(要领:注意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多问为什么,追根究底。)

二、合作探究

1.问题来源:教师预设的问题和预习中学生质疑生成的问题。

2.合作探究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

(要领:问题不在多而在精,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凸显有深度的值得探究的问题。)

三、展示延伸

1.展示性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

2.营造一种愉悦积极的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

四、精练巩固

1.形式的构建多样化,如角色模拟、书信等。

2.材料的选取情景化。

(要领:考虑到小学科的特点,练习宜在课时内完成。)

【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诗歌导入: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

师: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副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生:……

一、自主预习质疑

生1:为什么伟大民族精神是不竭力量之源?

生2:青少年怎么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解读民族精神的内涵。

师: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还形成了什么样的伟大民族精神?

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生齐读)

师:古往今来许多名言警句、历史典故凝聚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生1:郑成功收复台湾可以体现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生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中有勤劳的品质。……

三、展示延伸:

寻找展示中国脊梁(呈现鲁迅的话)

师:从岳飞、戚继光到今天的杨利伟、刘翔,我们都可以称他们为“中国的脊梁”,难道只有英雄才是中国的脊梁吗?

生:不是。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人是中国的脊梁?

(学生准备2分钟,写一段对中国脊梁的描述。上前展示。)

生:每天清晨,环卫工人为我们创造了清洁、优美的环境。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我觉得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否则我们的生活环境将脏乱不堪。

师:是的,中国脊梁并非只是英雄,还有千千万万、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一起凝聚成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过渡:无数的中国脊梁,在不同的时期赋予民族精神不同的内涵。(呈现,生答略)

四、精练巩固:

师:这些精神素质既使民族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又能与时俱进。由此可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养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生答)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让我们一起来拟写倡议书吧

要求:①独立思考,写出内容②小组内交流,完善答案,代表汇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倡议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九月,是我们莘莘学子踏上学习征程的起点,又是我们国家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依靠这种民族精神,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创造了绵延不绝、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们应该感谢,更应该自豪于我们的民族。我们有于谦“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浩然正气;我们还有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英雄气概……时至今日,我们忘不了“非典”时倒下的医护人员敬业奉献的身影,忘不了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遨游的时刻。所有的这一切,都让我们相信: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伟大的!

同学们,我们是中国的希望,民族的精神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丢失,我们应该来传承、发扬和创新.因此,提出如下倡议: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

2.在学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爱的同学们,当年,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让我们“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倡议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倡议时间:

五、课堂小结:目标小结

【实践效果】

在预习质疑部分,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生成新知。因为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双方互动交流的动态生成过程。

精练巩固以倡议书出现,不仅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更实现了思品课的德育行为化。有学生写道:在学习上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在生活上自立自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所以教师要优化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性的思品教育体系,拓宽思品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实现真正的知行统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授课模式初探 篇9

迷城中学

田美英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注重实效”,按照这个原则,我经过不断实践,并在实践中反复的修改,总结了一套数学教学模式:互动课堂六步教学法。

环节一:创设情景,揭示目标(2分钟)

在上课前,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既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又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揭示目标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教师直接揭示目标。即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课前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目标任务,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第二种,学生合作探究,揭示目标。即教师上课时只告诉学生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20分钟)

学习目标确定之后,给学生限定二十分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要适当地组织引导,让每个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小组讨论,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与生之间的互补作用,这尤其为学习较差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课堂参与机会,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知成果,达到知识共享。此过程教师巡回指导,并注意了解学习中有障碍的小组的学习情况,视情况作出适当的辅导,注意讲解的声音不要过大,以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同时尽可能地收集学生自学中暴露出的疑难问题,把主要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面的教师点拨做准备。

环节三:成果展示,共享快乐(8分钟)为了检测各小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把成果展示到黑板或白板上,(也可用竞赛或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奋程度,如采用组与组之间互相点兵、PK赛等形式)当每个小组展示完之后,小组内自查或组间互查,提出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问。对于学生没有展示的知识点,教师进行点拨,补充,归纳。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教材的挖掘和拓展能力毕竟有限,离开了教师的点拨指导,他们在知识的学习和领悟上很难有高层次的突破和提高。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你就不用去指导,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你不讲是不行的,也就是教师要做到有效的指导。例题、习题的教学,也是让每组一名同学到黑板或白板上展示,组内其余的学生补充。教师巡回检查,黑板上的同学做完之后,同学和教师互评,如果黑板上的解答有错误,用彩色粉笔标出错在哪里,这样其他同学便一目了然。

环节四:达标测评,巩固提高(10分钟)

新知识学习结束后,为了让学过的知识达到及时巩固的效果,科学地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练习题一般来在源于每一节课后面的练习,或是教师出示一些基础典型练习;练习题的题型多为填空、选择、判断等;每组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座位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环节五:回顾反思,深化理解(5分钟)

教师或学生对本节课作总结。一般可就如下问题进行小结:①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使用了哪些方法?②还有什么疑问?③有无不同观点?④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作适当的补充。环节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努力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业模式。这种作业模式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能力素质的提高。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精练化

首先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骛远、刁钻怪偏的作业,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其次还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3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当然,作业量的确定还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

2、作业形式多样化

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例如:教材中“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的形式。还应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3、作业布置层次化

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及每节课后的作业要求尺度,对全体学生应该是一致的,但实践证明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的、相同内容的作业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要求。因此在备课时,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

配套评价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我将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了相应的 “数学课堂月评价表”和“数学课堂学期评价表”,定期评出本班的“数学之星”,一个小组中六人的总成绩就是这个小组的成绩,一月之后,评出“每月之星”;一学期之后,再选出“学期之星”。显然,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很自然地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出更为主动地参与、更为积极地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成为一种持久的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机制。

课堂教学改革历史新授课课型 篇10

我校今年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是“有效课堂”,如何有效?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以及学习知识的方法。针对以上思想指导,我们的课堂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新课导入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及影视作品,通过问题把学生的求知欲、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例如在讲历史必修二第13课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时。我利用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明确由谁踏出改革开放的第一步、设立经济特区、设立以后有什么影响等导入新课。

二、解读课标

课程标准对课本学习提出明确要求,同时也是高考的考点体现。应该让学生树立高考意识,每一堂课的学习都是在为高考打基础。

三、展示本课自主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目标的设定,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需要学生在课本中找到和标注。目标以6-8个问题的形式呈现,根据本课内容线索,有层次的设定。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清线索,同时培养学生阅读、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等。

自习学习10-15分钟,然后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难点进行点拨。

四、小组合作探究

针对本课重点、难点设置探究问题。展示问题,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3-5分钟后,各小组展示成果,最后由教师点评、归纳总结。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等。

五、小结

通过简明扼要的板书,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明确考点,带领学生回顾本课基础知识。

六、教学反馈

针对本课基础知识,设置4-6个选择题,检测学生对本课内容掌握情况。

新授课教学流程 篇11

新授课是初中思想品德科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课型,它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促使学生掌握思想品德学科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科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寻联系:寻找知识与生活情境创设的内在联系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教学有效性要取决两个条件: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都是独立体,教师要善于搭建桥梁,将课本知识和学生生活链接起来,把课本上的静态知识激活,使静态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所以,教师不仅要了解和研究教学内容,而且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与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最为重要的是要善于利用并创设连接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科能力、积累生活经验和提升道德感悟。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内容对应的课标规定是“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特点,领会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的意识”。课前,我对任教的两个班共102名学生就“我对中华文化认识”进行学情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对中华的认识程度、文化认同感等,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中华文化认识肤浅,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不高,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我创设情境: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越来越多外国朋友来中国旅游,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你向外国游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在情境中,能切身体验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又能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二、设活动:设计知识与教学方式相融的主题活动活动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设计知识与教学方式相融的主题活动,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内化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且教学质量更为显著。教师要善于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丰富的思想品德课堂主题活动之中,鼓励学生在实践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六课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国家》,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理解依法治国含义、重要性以及依法治国的要求,依法治国的含义、重要性是概念性知识,而依法治国要求是程序性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我选择了法庭模拟表演的主题活动,模拟原广州市房管局番禺分局局长蔡斌违法案审判情景,并设置了3个探究问题:(1)判处蔡斌的违法行为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治国方略?(2)在判处过程中,法院、纪检部门是如何践行法治要求?(3)参与这次模拟法庭,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在探究思考探究问题中掌握依法治国的含义和重要性,在参与模拟法庭活动中理解依法治国的要求,模拟法庭的主题活动与依法治国的教学内容和谐统一,学生很容易理解的这一课的教学内容。

三、促发展:促进知识与能力品行目标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教育最根本的追求,也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和重要抓手,不仅要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立足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核心素养,而且要拓展和延伸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聚焦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生活经验和基本道德品质。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掌握网络交往中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积累网络交往经验,提升科学文明的网络使用素养。在教学中,我通过《网络陷阱》小品表演导入课堂,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小品《网络陷阱》中的网络诈骗发生的原因,提出应对网络诈骗的有效方法,掌握网络交往的技巧,最后开展抵制不良网络行为的现场签名活动结束课堂。课后,我要求学生向身边沉迷网络的朋友写一封“享受健康网络交往建议书”。课堂上,我以学生形成和发展文明科学的网络素养为主线,以小品表演为活动载体,让学生认清现实生活中的网络陷阱,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分析和处理网络问题的能力,积累网络生活经验,通过现场签名活动,提升网络道德意识,培养科学文明的网络素养。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和课后的具体实践活动,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新授课的核心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能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核心素养的健康发展。责任编辑邱丽

新授课教学流程 篇12

一、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的有效保障

“预习”乃是“学生预先学习”之意, 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 是课内到课外延伸的桥梁和纽带。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 设计预习问题, 指导预习方法。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在教师未讲新知之前即已了解内容, 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一部分力所能及的问题,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减轻了课堂压力。

教学中预习导学环节可根据以下四个方面设计: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做什么:告诉学生预习的内容, 也就是即将学习的新知。

怎样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为什么这样做:反映学生的思维角度和方向。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预习后发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

其中, “为什么这样做”是基础, 它可以开拓学生思维, 发展学生智力, 具体到某一堂课, 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灵活取舍。

如, 我在教四年级上册第45页《探索与发现 (二) ———探索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时, 为了把分散的情景整合为一个整体, 同时又为乘法结合律的学习作了铺垫, 预习导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前置练习:

口算:125×8= 15×40= 25×8= 125×4=

预习指南:

1.自学课本46页试一试的第2题, 完成算式。

4×23=____×____ 3×12=____×____

2.算一算, 比一比。

13×17 与 17×13 4×25 与 25×4

通过以上学习, 你发现了什么?

3.如果用a, b表示两个数, 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并举例验证。

二、自主探究——学生获得知识的载体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探究新知的两种基本形式, 探究新知是新授课的主干。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储备自主学习, 并采用小组合作、互动交流、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 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对新知的自我探究中。

例如, 在教学“确定位置 (二)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时, 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 了解到学生在确定猴山的方向时, 多数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 只能说出方向的区域 (东南方向) 不能准确确定方向, 于是我临时调整自主探究的问题, 根据学生预习汇报设疑提出问题, 自主探究:怎样才能确定猴山的准确方向? 生:将观测点与猴山间连成一条线段, 看看他们所组成的角。师:很好, 如何描述这个角呢?就这样轻松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就在学生感觉已经能准确确定猴山的方向时, 我用课件出示在同一方向有两个景点, 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在原有条件的基础上补充什么条件才能完全准确地确定猴山的位置呢?学生纳闷, 此时, 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 有想法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交流时能积极说出各自的想法, 真正为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

三、精彩展示——分享学习成果的舞台

展示交流是一种学习方式,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参与者分享想法, 理清思维。通过学生个人展示、小组展示, 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并提出自己的困惑或问题, 然后对于难点、重点问题, 教师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适当追问, 适时点拨启发, 促进学生拓展思路, 深入探究。这个环节中, 教师要适时引导, 保证学生想、说的时间, 不要越俎代疱, 也不要急于求成, 逐步让学生去经历和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真正达到对数学知识的领会和理解。

四、测评反馈———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

测评反馈的设计应紧扣知识点, 使知识结构系统化、网络化。题目的设计要遵循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单一到综合, 拾级而上, 把教材的知识结构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

1.基础测试———即奠定学生知识基础以建立学生的信心, 是学生“敢跳”的前提条件。这是测试题中难度最低的题, 题型与例题相似, 促进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2.变式测试———即练习的形式必须富有新颖性、趣味性, 使学生乐学善思, 才能主动跳起来, 采摘知识的硕果。这类题目与例题比较稍有变化, 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提高, 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3.拓展提高———即为学生创造“跳”起来能摘到果子的机会。这类题目不一定要求全班学生人人会做,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探索, 发展思维能力。

如, 在《探索与发现 (二) ———探索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测评反馈环节, 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先填空, 再想一想, 说说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5×17×4=25×_____×_____

(60×25) ×4=60× (_____×4)

(125×5) ×8= (_____×_____) ×5

(3×4) ×5×6= (_____×_____) × (_____×_____)

2.利用学过的规律, 计算下列各题。

38×125×8×3 (125×25) × (8×4)

3.熟能生巧。

28×25 125×25×32

总之, 一种好的教学模式, 不是让我们一味地崇拜和敬奉, 而是要让我们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完善, 不断创新, 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和再创造, 有的环节可以省略, 有的可以进行整合, 有的可以进行补充, 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之路。愿我们在这条幸福的路上实践、反思、改进, 收获更多的幸福!

参考文献

例谈数学新授课中的概念教学 篇13

题目 例谈数学新授课中的概念教学

关键词 数学概念,概念理解,概念中的技能习得,概念变式应用。

摘要 通过数学概念教学,使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概念、巩固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的根本目的。数学概念教学应注重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概念学习中的技能习得、数学概念的变式应用,注重在体系中掌握数学概念。

正文 例谈数学新授课中的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精髓、灵魂,是学生进行计算、解题、证明的依据,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新授课中概念教学的核心是对数学概念 的概括理解,即: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家的思维打开,以典型丰富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分析各事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共同材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习得相关的技能,理解概念的实质,再通过变式练习的运用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计算和应用能力,往往是一种有效的概念教学方法。

一、概念理解是概念教学的前提

数学概念理解是对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全面性把握,需要注重数学概念内涵理解的多样性,外延理解的丰富性,表述理解的抽象性,符号理解的系统性,应用理解的多变性和定义理解的逻辑性。

由于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引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即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材料作出符合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例如:在教材中七(下)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中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是在先学习了全等图形的概念(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情况下进行的,要知道什么叫全等三角形时就可以先引入全等图形的概念,再通过类比大胆的猜想,把两个三角形看成两个图形的特殊情况,让学生经历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直接得出,即: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猜想作为数学想象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概念引入时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习惯,是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发现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新概念,是对已有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原因,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若干个层次,逐步加深提高。学生的已有知识,始于新知发生前,作为新知的起点,它决定了新知理解的角度、广度、深度以及态度,在理解的每时每刻,都参与其中,在教学设计时要重点考虑处理新旧概念间的矛盾.教学中,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有针对性这样的预设,概念生成过程才是真实的、深入的.例如:在教材中七(下)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关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一节中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概念学习,就需要先明确学生对于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

和线段中点的理解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画图、对折等形式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是一条线段的概念,进而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平分相应的内角,三角形的中线平分相应的边的实质。

二、概念形成中的技能习得

如果仅仅从一个实例就引出一个概念,就难免让人觉得牵强,也不能经历运用数学描述和刻画现实世界的过程,不能体现出数学的抽象性特征,更别提“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丰富他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了。我们需要在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例如:在教材中七(下)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它明显区别于已经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指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在进行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多预设几个实例加以比较,发现两个的差异,从而帮助学生来归纳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如果在一些给定的式子中发现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时就可以用定义中的特点作为判断的技能来加以学习。又如: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的概念学习中这节课B组题安排

x2有这样一道练习——已知ya是方程2x3y5的一个解,求a的值。要求解a的值,实质就是要理解关于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意义,将x,y代人方程后得到关于a的一个方程,再求解。本题中将x,y代人方程可以看成是一个重要的技能来加以学习,类似这样的做法在本章其他地方也多有体现。实质上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能在教学中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概念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教学中应当尽可能采用适当的方法促进学生用概念形成方式学习概念,学生经过辨别(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动作和技能学习达到对概念意义的理解。

三、在变式运用过程中巩固概念

数学概念形成之后,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概念的内涵,认识概念的“原型”,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和发现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此环节操作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巩固

以及解题能力的形成。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把概念学习变为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从而可以更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更能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在教材七(下)第五章《整式的乘除》中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节里有这样

323443(2)(ab)(ba)(3)(5)(5)5(1)7(7)的一些运算——计算 , , ,这

mn些运算都不同于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标准形式(aa)有些在底数上不同但互为相反数,有些底数是多项式,但是都可以把它们转化为相同底数的幂的乘法运算。又如:乘法公式这一节平方差公式和两数和与差的完全平方公式中这样的一些运

2(3)(2a1)(1)(m3)(m3)(2)(3ab)(3ab)算——计算,它们都可以通过多项式的乘法计算,也可以适当的变化转化成直接用公式来进行简便运算。因此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变式应用是概念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确切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

总之,概念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和变式应用,掌握相关的解题技能和数学思想。概念教学要注意过程性,重视概念教学的生成,注重概念的本源、概念产生的基础,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一些原理,更要让学生学会一种思维,一种对数学精神的领悟。只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成功的概念课,就如同一段美好的旋律,给人一种美好的体验。

参考资料

上一篇:关于疫情感人事迹心得体会下一篇:审批服务事项流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