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材料(通用12篇)
授课材料 篇1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又称《聚合物近/现代仪器测试分析方法》,是高分子材料学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近代、当代材料学科的测试仪器和分析方法在高分子领域中的应用,分析测试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组成,以及探讨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随着仪器精密度的提高,高分子近代测试分析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成为高分子材料科研、技术开发和实际生产中各个环节必不可少的手段。
1 教学方法改革
专业课的教学,普遍有如下的特点:一是专业课叙述性强,逻辑推理少;二是知识更新快,应用性强。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做好教书育人,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常见的仪器分析通常包括:光谱测试分析、形貌测试分析、热学分析、宏观和微观力学分析等等。在大多数通行的课程设计中,通常都是按照仪器进行分门别类,分章节逐个介绍某一种仪器或测试方法。相应的教学计划也是参照教材的结构进行教授,每种仪器几乎都千篇一律地按照这样的结构:仪器分析的名词术语解释,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分析流程介绍以及常见的应用实例。
这样的教学进程乍一看很有系统性,每种仪器的介绍都井井有条,面面俱到。然而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发现,该门课程不同于其他逻辑性强的课程,知识点多而零散,这种授课方法让学生觉得记忆起来非常困难,而且考核起来也无法做到有针对性地展开。学生们只能死记硬背,考完就忘,这完全违背了该门课程开设的初衷。由于知识结构类似,甚至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种新的仪器介绍到一半了,学生们才反应过来这是一种新的测试仪器。
为此,该文研究者进行了新的授课方法的尝试。对于功能相同或类似的测试仪器,在介绍的时候突破教材章节的局限,归类将这些仪器和分析方法的知识要点串讲,进行相互类比—一这就是该文所提到的知识点串讲法。
举例来说,我们都知道,形貌分析的仪器有电子扫描电镜(SEM)、电子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等。这几种仪器在原理上有类似又各有不同,仪器构造相关的术语名词通用又有各自特定的含义。由于功能上存在类似的情况,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一个典型的实际应用例子,阐明如何选择正确的仪器进行分析。
在授课时,该文研究者举了这么一个例子。某跨海大桥施工时一根混凝土混浇钢索断裂,险酿成重大事故。在后来的事故调查中,材料供应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均声称自身没有责任。后来样品送到了某大学的材料分析测试中心,测试人员就联合采用SEM、TEM和AFM分别对送样进行了成分分析和形貌表征。SEM和AFM测试结果发现,样品断面规整,排除过载所致,钢索和混凝土交界面出现很强的FeCl3成份峰,有可能是钢材的质量问题。任何进一步分析发现,钢材内部并无Cl存在,所以FeCl3产生另有原因。结合施工流程,分析得出结论:施工方搅拌混凝土时,所用的自来水未经过除氯处理,残留的次氯酸盐混进了混凝土中,后受热分解成HCl,腐蚀了内部的钢索,而导致断裂。在例子介绍完后,要求学生们具体说出SEM、AFM和TEM如何获得有用的信息和测试过程。学生们对这个实例应用印象都十分深刻,也很好地理解了SEM、AFM和TEM的测试原理和应用实例。
通过一个实证例子,三个章节所介绍的仪器就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串讲式授课法,就如同一根主线将各种仪器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多而不零散。在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授课尝试后发现,学生们上课时的兴趣明显提高,愿意主动思考,参与讨论,课堂氛围活跃。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学习完后,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2 教学思想分析
专业课的理论教学要时刻考虑为实践服务的宗旨,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也不要为了追求科学前沿而忽略了实际应用[2]。
专业课教育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就是专
业课教学,或把专业课教育理解为包括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与学会学习四方面的过程,等等。真正意义上的全面专业课教育观,要求我们不仅要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而且要从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等多个视角研究与探讨专业课教育。概而言之,组成专业课教育的要素至少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情感、意志与个性等。传授专业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即智力和特殊能力)、学会学习、陶冶情感、磨练意志与发展个性等,是对专业课教育的基本要求[3]。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不在于老师是否能够按照授课计划按时完成课程讲授,而是学生们能够在听课过程中能够把所规定的知识要点完全地掌握,要真正建立起全面的专业课教育价值观。
3 教学效果总结
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也极大的鼓舞了笔者的信心。在此基础上,笔者把知识点串讲法进一步拓展,归纳成三个主线:1)例证串讲法。2)功能串讲法和。3)构造串讲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应用实例、功能类似和构造类似三个方面反复多次地将各种仪器的方法、原理、构造和应用进行讲授,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笔者相信,随着这种授课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将会使得很多类似的专业课程变得不再枯燥乏味。学生们肯学,老师们想讲,师生互动,共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4 结语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一门针对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们对该课程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进入社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思维。本文针对常规教学面临的知识点零散、内容枯燥和考核困难等系列教学问题,提出了突破教材框架,通过经典实用案例,运用跨章节类比的方法,归类将测试仪器和分析方法的知识要点进行串讲,最终很好地达到了增强学生们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
摘要:该文针对高分子材料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中所面临的系列教学问题,例如知识点零散难于记忆,内容枯燥无法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概念模糊学生们容易混淆等,提出了突破教材框架,通过经典实用案例,运用跨章节类比的方法,将功能类似的仪器分析手段进行知识点串讲的授课理念,促进活跃教学气氛,加深学生们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们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研究,近代仪器分析,知识点串讲,例证法授课
参考文献
[1]陈玉,裴九芳,王海.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2013(19):30.
[2]程文丽,王娟.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4(32):135.
[3]陈廷根.创新高校专业课教育需要强化九种意识[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8):22—23.
授课材料 篇2
党课内容:谈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创先争优
授 课 人:
时间:
明确要求党员争当带头学习提高、争创佳绩、服务群众、遵纪守法、弘扬正气的“五带头”的优秀共产党员,增强创先争优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一、坚定理念,维护大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并自觉地为之努力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员章程》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基层党员干部的首要身份是党员,必须政治清醒、理念坚定,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中央的政令畅通;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较强的政治鉴别力,见微知著,在大是大非和重大考验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作为党员干部,要增强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大局的安定团结,要坚持“四个服从”,善于从全局的高度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开展工作,识大体、顾大局,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集体与个人的利益。
二、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勇于变革创新。实践证明,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一个领
1导干部的魄力、魅力,决定着一个领导班子的号召力、战斗力,进而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发展速度。基层党员干部要真正使自己的思想从旧的观念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与时代发展保持同频共振,与社会进步合节拍,与世界潮流相适应。解放思想是为了改革创新。要根据实际需要或新的情况,不断改革和革新;不墨守陈规(规则、理论、说法、习惯),敢于打破旧框框,探索新规律、新途径;不求一般化、随大流,追求新颖特色、独树一帜。要立足实际,善于讨教于能、问计于贤,集中集体智慧,保证学校发展、教育改革创新科学有效、稳步推进。
三、学用所长,提高能力。是非明于学习,本领源于学习。要提高执政能力必须首先加强学习,努力成为学习型干部。一是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基层党员干部普遍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不少同志欠缺学习的紧迫感和持续性。二是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力戒蜻蜒点水、水过鸭背、华而不实的倾向,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把学与思、知与行很好地统一起来,融会贯通,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既可使我们将学得知识转化为能力用于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又可用实践检验自己的掌握、运用知识的情况,以便查漏补缺、有偏即纠、知错就改,真正做到学用相长。
四、求真实干,创出佳绩。能否以认真、求真、较真的工作作风,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创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这既是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也是衡量创先争优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无论在什么岗位、任何情况下,都应创先争优,发挥“利在众后、责在人先”的表率作用,把心思谋在大局上,把功夫下到干事上,把本领用到发展上,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智慧和力量,共创教育发展大业。
五、团结和谐,凝心聚力。团结和谐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加强团结、保持班子和谐,才能威信高,形象好,有号召力;才能同甘共苦,心心相印,有凝聚力;才能同心同德,步调一致,有战斗力。要努力创建一个根植师生、善打硬仗,心情舒畅、配合默契,执行力强、高效运作的富有基层学校特色的领导班子。
新授课课堂模式 篇3
摘 要:随着课改的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已经开始厌烦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而“三四八”教学模式加入了新的元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
关键词:“三四八”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三四八”教学模式:三个时段即课前、课上、课后;四个环节即导、学、评、练;八个步骤即课前展示、导新明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质疑探究、展示评价、积累拓展、当堂检测。
一、课前展示(3分钟)
此环节由学生完成,要求教师提前指导主持人准备“课前展示”内容和提问方式,把握试题难度和题量。安排学生轮流做主
持人。
二、导新明标(2分钟)
1.导入新课:课题导入要求简洁、直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明确目标:学习目标要明确,针对性要强,易实施,目标容易达成且效果好,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切忌模棱两可,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一般不要超过三个,以两个最好。
三、自主学习(5分钟)
1.课本内容的学习以小问题的方式呈现。把概念、规律的得出过程通过小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小问题推导出所需结论。
2.针对本节课重点、难点,设置3~5个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自学效果。
温馨提示:练习题要针对性强、独立性强,并要分层,甚至可以是判断题。
四、合作交流(5分钟)
1.坚持先一对一讨论,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让同层次学生A与A、B与B、C与C进行讨论,然后将小组讨论不会的疑难问题反馈给老师。要坚持“A教B,B教C,A拓展”的分层次学习
理念。
温馨提示:组长主持,积极发言,讲解时作勾画记录。组长要时刻把本组的学习控制好,组织并安排解决所有问题,控制讨论内容、时间、要求,确保讨论围绕问题展开,要高效且有深度。
2.充分利用好四周黑板,讨论时可借助黑板进行,要讨论解题规律、解题步骤的规范性等。
3.讨论时要做好笔记,并要总结解题的规律、方法,找出问题的出错原因及突破口,有能力的学生对问题进行拓展,把问题变型,达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效果。
4.讨论结束后,组长记下不会的问题交给老师,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解题规律,以便展示。
五、质疑探究(3~5分钟)
1.老师统计好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由各小组到黑板展示、讲解,并总结本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
温馨提示:讲解的学生要用普通话,语言要准确、清晰,声音要洪亮,要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大方、热情。板演时运用彩笔书写,突出重点。B层学生负责展示。
2.讲解时有疑问的学生可主动提出来,由讲解的学生解答,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3.讲解的学生必须总结出这类题的解决方法、规律,用彩笔写在黑板上。
六、展示评价(10~12分钟)
1.学生点评
①点评展示的规范性、准确性。
②提出本小组讨论时总结的规律、方法。
2.老师点评
①针对学生的展示,表扬好的步骤、方法,指出学生讲解时出现的问题。
②对学生模棱两可的问题,作出肯定的答复,指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③对重点问题再以跟踪练习加以巩固,并总结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
④根据各小组展示和点评的情况,准确评价各小组,做到小组评价激励到位,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温馨提示:老师的点评要语言简练,直击重点,讲方法、讲规律,重点强调、难点点拨到位。
七、积累拓展(3~5分钟)
此环节要求当堂知识必须形成体系,板书要展示清楚,规律性的知识要让学生掌握。
八、当堂检测(10分钟)
留下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完成当堂检测,既是巩固所
学知识,又是检查落实。
检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组内交叉评价,反馈存在问题,若时间允许则解决问题,否则课下组内解决,发挥“兵教兵”的作用。
授课材料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护理专业2004级、2005级、2006级大专生6个班级, 男38名, 女232名;年龄20.0岁±2.5岁。
1.2 方法
在每次两个学时的课程中安排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来讲课。将每个班级的学生分组, 每组5人或6人, 分别担任组长、查找资料、组织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讲课等任务。教师在学期初将教学相关资料分发到每组, 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各组教学内容[1]。其中内容一般选取各章节较为简单的内容并且学生讲课的时间一般在20 min左右, 老师可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建议, 使得学生的准备更充分;每次讲好课后其他同学可向该组成员提出问题, 并由成员做出解答。最后教师针对性地做一些补充说明。
2 结果
采用问卷调查法, 在学期结束时, 对每个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参与新的教学方式的积极性及自己的表现 (见表1) 。从结果看, 87.4%的学生愿意参与该教学活动;92.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任务;71.1%的学生认为本小组各成员的合作成功;有75.9%的学生想有更多的走上讲台的机会。将该教学方式与单纯由教师授课相比较, 对学生自身能力的锻炼及教学效果的调查结果见表2。从结果看,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自主授课的过程可以对自身的能力有所提高, 并且也提高了学习能力。
人 (%)
人 (%)
3 讨论
通过学生授课与教师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1 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通过自己预习内容、搜集整理资料、根据大纲组织教学及上台讲课等过程, 亲身经历一次当老师的感受。这给他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新鲜[2]。以前都是听老师讲课, 他们已经形成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 而要准备自己授课, 他们就要转换思维模式;并且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听课的经验, 增加一些认为老师应该强调的要点或者自己的技巧。在讲课内容方面, 他们首先要自己理解理论知识, 还要学会运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教授给自己的同学, 并且要课外搜集资料用以备课及帮助回答课堂上同学们可能提出的问题, 这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个团体中, 他们彼此还要相互配合、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尽自己所能解决一切所遇到的困难, 这也极大地增强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对于讲课的同学, 站在讲台上, 她代表的是一个团队的形象, 所以一般都选择一些比较善于表达、胆量较大的学生来讲课, 而他也通过讲课锻炼了自己的胆量, 增加了自信心。
3.2 活跃课堂气氛
一般每门课程都是由固定的老师讲课, 说话方式、思维逻辑、授课特点基本一成不变。而每次课一般都有两节课, 往往让学生容易形成“听课疲劳”的现象;现在在部分课时中穿插了学生授课, 每次都有不同的同学走上讲台, 不同的面孔, 不同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语言表达, 丰富多彩的课件展示给大家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台下的学生对自己的同学讲课也非常感兴趣, 营造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也缓解了学生听课的疲劳。
3.3 提高教学效果, 开阔学生视野
通过准备授课内容及讲课的过程,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掌握的更加牢固。而且学生均反映有了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 学习更有兴趣, 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虽然部分内容是学生授课, 难免会出现对知识的把握不足或者出现一些差错, 在他们授课后教师会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点评和纠正, 保证了讲课内容的准确性。在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学习目的大多只是为了考试, 因此往往只注重上课老师的重点内容;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都是要知识比较全面, 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 还要了解一些相关知识甚至是一些社会知识。学生授课的课堂就充分地向大家介绍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他们通过搜集资料整理了大量的相关专业知识, 这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3.4 发现学生亮点,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每组学生的授课特点都不一样, 他们在授课过程中展示了很多授课的方法或技巧, 并且在他们的课件中囊括了很多有特色的图片以及语言的概括, 这对教师的授课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教师可以有选择的借鉴用于以后的教学中, 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
摘要:在本校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的教学中采用了学生自主授课与教师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授课,教师授课,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马海英, 胡军, 郝立宏, 等.学生以自主授课方式学习组织学的尝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2) :92-93.
[2]郝玉梅, 刘如月.教与学角色互换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7) :12-13.
材料力学授课课件 篇5
1土木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系 / 学年第 学期教师:
课程名称
材料力学
专业班级
土木06
授课内容
第七章 弯曲变形
授课学时
4教学目的学习梁的弯曲变形计算方法,建立梁的刚度条件。为简单超静定梁的求解提供变形协调方程。
教学重点
积分法、叠加法计算梁的弯曲变形。
教学难点
逐段刚化法计算梁的弯曲变形。
教具和媒体使用
柔性塑胶杆,教鞭与多媒体
教学方法
多媒体结合黑板
教学过程
弯曲变形的概念,计算弯曲变形的目的。
梁的挠度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的建立。
积分法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
叠加法计算梁的弯曲变形。
梁的刚度条件及其应用。
简单超静定梁的求解。
提高梁抗弯刚度的措施。
第七章作业:7-1、6、16、23、27
教 材
材料力学(Ⅰ、Ⅱ)单辉祖 高教出版社
参考书
材料力学 XX 高教出版社
材料力学 XX 高教出版社
材料力学授课课件
2土木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系 / 学年第 学期教师:XXX
课程名称
材料力学
专业班级
土木06
授课内容
第八章 一点的应力状态
授课学时
6教学目的学习一点的应力状态、应变状态,学习复杂应力状态下受力构件内部一点极值应力、极值应变的计算方法,为复杂应力状态下强度条件的建立打基础。
教学重点
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平面应变状态下的应变分析;广义虎克定律。
教学难点
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广义虎克定律。
教具和媒体使用
柔性塑胶杆,教鞭与多媒体
教学方法
多媒体结合黑板
教学过程
应力状态的概念及学习目的。
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分析的解析法、图解法。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摩尔应力圆的绘制。
应变状态的概念;平面应变状态下应变分析的解析法、图解法。
学习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广义虎克定律。
结合习题讨论课训练绘制单元体,学习主应力、主应变的计算;学习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其应用。
第八章作业:8-4b、8-8a、8-12、14、2
2教 材
材料力学(Ⅰ、Ⅱ)单辉祖 高教出版社
网络授课利与弊 篇6
【摘 要】 人类从直立行走那天开始就有种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从语言和货币的产生到“孔子周游列国”都传递着中华文化的前进史。人类也就是用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推动着自我从幸福走向更加幸福。
伴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帮手。互联网信息的极大丰富,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聊天玩网络游戏,看电影、听音乐、收发电子邮件等事项来帮助我们学习、娱乐、喧泄。这就要求我们自身要有强大知识学库来驾驭和利用网络平台,加强自我学习来适应社会的进步。以高速信息网络为平台网络教学,已成为当今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
网络教学如何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挥特点,筹合课堂教学的规律来进一步体现网络课堂的教学的优势呢?老师经常讲“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瓢水”。网络授课给授课人员提出新的课题,成为网络教学实践探讨的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教学的规律、设计、开发网络视频授课的平台,从技术手段、角度、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来创造新颖的网络授课的模式。我通过学习一些著名网络教学课题谈谈网络授课的好处。
【关键词】 网络授课新课题
1. 网络授课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我曾经拜读过一篇文章,该作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青少年对思想政治学习存在模糊认识,感觉学基础课程直接关系个人成长进步,不学不行。学思想政治是个软指标,写笔记、背背理论关系不大。他在调研中对120名学生(36名初中生,61名高中生,2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对理论不感兴趣的占16.7%、对理论学习带有抵触情绪的占2.5%。当时我有些困惑,因为我们作为一名新世纪青年,坚定的思想基础是我们国家克服极难险阻的必胜法宝。现在青少年对理论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影响了国家未来的安全稳定和蓬勃发展。有些青少年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厌倦,从而抛弃社会道德和国家利益,走向了不能回头的万丈深渊。事实证明提升青少年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才能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情操。网络授课可以利用其特点,来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一是利用图片来增强学习的诱惑力。网络授课可以加一些明星、球星、美女的图片来吸引大众的眼球,以前黑色的版面和白色的粉笔给人以抵触心理,缺少了吸引力。从而使有些人厌倦单一的授课形式,导致授课失去了重要意义。网络授课可以使授课人员根据授课内容利用图片说法施教,来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增加授课质量和学习效果。二是利用网络提高学习兴趣。无论是来自城市、农村,还是来自平原、山区都接触过计算机和网络。甚至有些人接触计算机就“兴奋”,因此可以通过计算机答题的方式,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从中寻找答案,来提高理论学习的趣味性。达到“问题中得学问”的效果。三是利用动画效果增加学习的生动性。授课人员以前授课时只是用嘴说或用自我肢体去演绎,而网络授课可以添加动画效果来增加生动性,从而提升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增加学习效果。
2. 网络授课提升授课的真实感,达到立竿见影
近期我观看了一部关于卖毒案件的警示教材、以及一些关于间谍和腐败案件。尤其是一位国家干部在位期间,分管的业务和事项较少,参加学习教育不深,三年以来的学习笔记,仅有十次记录,除一次为应付检查工整补抄了十多页以外,其他每次都只记几行字,连标题都记不全,很多事涂涂画画,对教育不敢兴趣,听不进去,失去了基本学习的机会,与社会道德,国家法规背向而迟。人生就是永不停止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一些触目惊心的触动才能提高自我的警觉能力。那些牢狱里的人,在狱中忏悔时,看到他们的父母在撕心裂肺的呼喊时、妻儿泪花横溢时,难道我们的心理得不到教育吗?我们应该吸取教训,清醒认识到违背社会违反法律法规,丧失社会道德的严重性。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社会阅历浅,思想不够成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一时的头脑发热,在汹涌而来的大潮中迷航、呛水。网络授课可以通过视频情景在现等手段,使那些在偏离人生轨道的人员有一次看清前途的机会,不再被假象欺骗下去,确保面狱而泣的场面不在自身上发生,做到清醒自我不为“浮云遮眼”,识“庐山真面目”,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 网络授课能履清思绪,提高学习质量
一部好的电影能教育一代人,一段视频能让人懂得防患于未然的道理,一个好的课件能让人了解整个操作流程。因此网络授课能直接教给人以直观的印象给广大青少年提供很好的思维过程和认识过程。一是能履清思路直观易懂。针对课堂网络现代化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有些授课人在课本上、教案上很难完全呈现整个过程。例如一个零件的生产过程让人们在书本上或课堂上很难读懂,然而一段很小的视频就能迎刃而解,并且在头脑中有了大概印象,方便以后在操作过程中直观。二是实现网络对话。每一节课堂每一个人的记忆时间大概是15-20分钟,这有限时间要使整个堂课的所有内容灌输给每一名听课人员,并做到人人发言有点难,网络授课可以通过网络留言的方式,能使每个人思维得到体现,达到思维互换,从中了解更多的技术技巧。三是理论灌输趣味化。理论学习枯燥乏味,兴趣不高是大部分人存在的。然而通过视频、漫画、小品、顺口溜等方式来激发个人的成长进步,从中了解到真正的美与丑、善与恶。帮助人们轻松愉悦的学习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做一名真正的“人”。新世纪的青少年具有新世纪的特点,他们爱好广泛,兴趣多样,求知欲望强,但叛逆和厌烦心理极大,一堂好的思想教育课,能使头脑清晰,胸怀宽大。
4. 网路授课重难点突出,难易拿捏恰当
每节课都有难易重点,尤其思想教育课重难点非常难以把握,以前授课人利用黑板把重难点写在黑板上得到体现,然而网络可以用字体的颜色来突出重难点,提高青少年对本节内容目的和精髓的认知力。一是引导青少年认清理论学习的精髓。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事件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联,精心策划和残暴实施的一起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其用心险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旨,我们通过视频看到其破坏活动的物质损失,而且认清其本质,更加认清他们宣扬“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的丑恶面孔。二是认清理论学习的本质含义。抗震救灾、防洪抢险、奥运安保、海外维和等重大任务时,都是依靠我们解放军战士,他们以很高的思想觉悟,挺起胸膛站排头。用“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精神去约束自我。这些都是我们通过电视、网络才能感受到军人的精神。三是重难点清晰明了。重难点以前在黑板用板书可以体现,但板书过程中速度较慢影响授课进度。而网络授课可以用字体大小和颜色来明确重难点,使学习人员直奔主题简单明了。网络授课可以很好的体会到其本质的精髓,更好的结合教材影响每一名青少年。个人成长进步知识是根基,我们只有充分了解掌握知识才能进步和成长。
网络授课是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正通过几代人共同努力完善网络教学。网络授课保留以前个性化自主学习,构建一种更加接近现实,能够再现现实课堂教学实际集听、看、记网络交流为一体的学习方式。但是通过实践交流也存在缺陷。一是网络授课互动性不强。网络向青少年传递的教学内容互动性不是很强,效果不是很好。网络授课不能很好的听到老师的本意及授课思路。尤其是授课人员的面部表情不能得到深层次的体现,和听课人员的互动性不太好。二是网络授课带有局限性。网络授课对偏远的山区带来极大的局限性。电、网络传递、计算机、教室这些硬件设备比较局限,导致网络授课不能很好的开展,直接影响网络授课。网络授课要靠个人自觉他给“思想溜号”的带来了方便,会造成久远缺课越走越远,失去了授课人的督促,使其结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三是解决问题的速度缓慢。网络授课有时不能对所提的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导致问题积垒存多,导致遗忘的现象发生。尤其是心理授课时医生能及时发现听课人的问题在课堂上能及时纠正,防止问题滑坡。网络授课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其不足,应充分发挥好网络授课和授课人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教学与社会共同进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网络授课正是发挥网络推进先进文化转播,满足先进文化需求。网络授课能给人们带来新的视野和真实感,还把“孔子”带到世界和未来,方便“保存”和传递,对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学课程改革和培育公众科学素养都能产生巨大作用。
“微型授课”正在走向我们 篇7
一、微型授课的特征
本文中的微型授课, 并不是师范教学中的“微格教学”, 而是指授课人面对有关领导、专家或其他行内人士, 在规定的时间内, 对假设的学生进行的模拟授课活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这是一种授课者的“自说自话”。
1. 微型授课与正式授课的异同
微型授课与正式授课有以下几处相同:两者事先都必须精心备课写好教案;两者都要站在讲台上进行, 面对着台下的“听众”, 与之作眼神交流;两者都必须兼顾到“教”与“学”双方;两者都要按“授课”的进程逐步板书, 并在“授课”结束前使自己的板书成为“凝固的一刹那”;当然, 两者也都要按教学目标布置作业。
然而, 微型授课与正式授课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 所用时间不同。按通常规定, 前者一般花时10—15分钟, 后者一般花时40分钟。
其二, 具体对象不同。正式授课时教师针对的是实实在在的教学对象——学生, 有具体的双边活动。微型授课则不同, 授课教师面对特殊听众 (领导、专家和其他行内人员) , 自编, 自导, 自演, 而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象——学生只存在于设想之中。至于“双边活动”则有两重含义:一为微型授课者与听“说”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二为想象中的师生互动。
其三, 评价标准不同。正式授课注重学生的活动, 主要解决“教师怎样教, 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尤其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 注重学生实际接受知识、发展能力的情况, 即评价的重心是学生“所得”;而微型授课重在评价教师灵活运用教学理论、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等的素养, 当然也要顾及想象中的学生之“得”。
2. 微型授课与说课的异同
两者都要预先写好教案, 利用10分钟或15分钟, 在讲台上展示教案, 完成任务, 都要同步板书并布置作业。两者的评价标准都是对理论、教材和学情的认识程度, 都是对学生所得与否的认同。至于“双边活动”, 都有两重含义:一为说课人 (微型授课者) 与具体听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二为想象中的师生互动。
但是, 微型授课不等同于说课。
就内容重点而言, 说课除了展示自己的教案 (说出教学设想) 以外, 还必须说理论、说教材、说学情。微型授课只要展示自己的教案即可, 但是, 并不是说微型授课不必顾及理论、教材和学情, 而是要将这些渗透在自己的授课过程中, 使之“隐性化”, 即间接展示自己对理论、教材和学情的把握。有人认为, 相对于说课而言, 微型授课更为务实, 对授课者融会贯通的要求更高。
就学生对象而言, 说课须直接说出学情, 如说“拟针对××年级的学生”;而微型授课却在“授课”的过程中“透露”, 如故意说“你们都是x x年级的学生”等。
就师生“双边活动”的展示而言, 虽然两者的学生对象都存在于设想之中, 但说课只能说“估计学生会……”, 而微型授课应该将学生的活动用假设法直接“说”出来, 即自问自答, 如“对老师的问题, 这位同学认为……, 很正确 (或不够深入等) ”。
二、微型授课的程序
和说课一样, 微型授课也有一个比较常见的操作程序。说课运用的大致是演绎式, 而微型授课运用的却是“流水式”。
1. 面向台下, 单刀直入
说课者进入教室后, 首先要有一个问候的程序。微型授课也有问好的程序, 但是, 虽然眼睛看着台下的专家、领导和行内人士, 但被问候的却是假设中的学生, 简单一点, 一句“同学们好!”也可以。
2. 起承转合, 环环紧扣
问候以后, 不一定特意说出教学目标, 就可以直接开始“授课”。就像正式授课一样, 准备的导入语可以说向想象中的学生, 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原先准备的每个教学环节 (包括拓展延伸等) 环环紧扣, 步步推进, 直至最后的能够绕梁三日的结束语都要展示出来。当然, 微型授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也都必须紧扣教学目标, 并能使在座的专家、领导和行内人士明显感受到你的教学目标。如果有能力, 可以搞一个小小的“生成”, 即假设某一个学生作出了出乎意料的回答, 故意扯出去, 然后, 迅速回到正题。其目的, 就是使在座的专家、领导和行内人士知道你懂得教学生成。
3. 省却等候, 自问自答
教学中必须有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 就微型授课而言, 应该扣除等候的时间, 立即将假设的学生的回答自己说出来, 即“自言自语”。这种假设的学生回答, 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考虑, 如“对老师的问题, 这位同学认为……, 很正确”或“对老师的问题, 这位同学认为……, 不够深入”等, 然后, 说出理由。
4. 板书、作业必不可少
微型授课, 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同步板书, 板书必须紧扣课堂教学目标;在授课的过程中或结束前也必须布置紧扣教学目标的作业。
总之, 微型授课面对的是专家、领导和行内人士, 但微型授课又必须假设面对的是学生, 一定意义上将那些专家、领导和行内人士视作“无物”。
三、微型授课案例分析
上文提到, 由于微型授课面对的是专家、领导和行内人士, 但却必须“装作”面对学生进行授课活动, 似乎有些难度。经常有被考察者因此而发愁, 不知究竟该怎样操作, 甚至以说课充当微型授课。因此, 我们提供以下案例供参考。
1. 案例
《丁丁冬冬学识字 (带木字旁的字) 》 (北师大) 微型授课稿
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张家艳
(听到呼唤走进教室, 微笑环视四周, 擦干净黑板。)
(板书:丁丁冬冬学识字带木字旁的字)
同学们好。嗯, 大家回答的“老师好”很整齐, 很响亮。
今天丁丁冬冬又来到我们的教室, 和我们一起来“学识字”。看见我们的老朋友丁丁冬冬, 同学们一定很高兴吧, 老师也很高兴。
(板书象形字“木”, 旁边用简笔画画出一棵树。)
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字?大家说得很对。今天, 我们就到“木”字王国去识字, 去探秘。
(出示森林的图片)
这是什么地方?对了, 这是“森林”。你来认读一下。要注意, “森”是平舌音, 全班齐读。
森林里好多树呀, 前后左右, 四面八方都是树。
(板书:森)
同学们写三个“木”就够了, 因为“三”就表示很多的意思。大家再一起读“森林”。这位同学, 请你再读一下“森”的音。错了, “森”读“sēn”, 是平舌音, 不该读成翘舌音“shēn”。
森林里有什么呀?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有“树木”。再一起读。
孩子们, “木”字国王有一个问题想考考我们, 他说:“你们知道我们树身上各部分的名称吗?”同学们举起的小手就像是一片森林, 真壮观。大家回答得很好。 (板书:树枝树根)
“木”字国王奖励大家第一个“智慧果”。
同学们都很聪明, 已经发现了一些生字的规律:和树木本身有关的字通常带上“木”字旁。
同学们, 我们继续前进, 参观“木”字王国。这里好多树呀!有你认识的吗?
同学们, 大家仔细看看这些树有什么特点, 猜猜看, 这些树叫什么名字?
老师发现, 有不少同学没有举手。对了, 你们生活在大都市中, 没见过这些树。老师一定建议你们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到森林里玩玩。高兴吗?很高兴, 老师也很高兴。 (找出相应的词卡贴在黑板上。) 大家一起看着图画读准词语。
“木”字国王说, 这里的字里藏着一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大家说得很好, 这些字都有“木”字旁。“木”字国王奖励大家第二个“智慧果”。我们小结一下:表示树木名字的字往往带上“木”字旁。
你能猜猜下面这几种树的名字可能会是什么旁? (柳树、桃树) 对, “木”字旁, 大家说得很好, “木”字王国的国王多高兴啊。
“木”字国王一说到他们王国的树, 可得意了, 因为他们树木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每年为我们产好多木材呢。我们跟“木”字国王到他们的木材加工厂去看看。
(出示木材图) 大家一起读:“木材”。
森林的木材再加工成什么了?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出词:木棍、木板、木条)
同学们, 大家自由读, 记住这些词。好, 你来读一下。这个小组的同学读一下。全班一起读。同学们读得都很好。
接下来, 我们一起玩“我指你猜”的游戏, 我指图, 全班学生猜词。
同学们发现了吗?用木制作的东西写出来好多都带“木”字旁。“木”字国王奖励大家第三个“智慧果”。
让我们去小朋友家里看看, 有哪些东西是木头做的, 再看看它们写出来会不会带“木”字旁。 (出示房间图) 同学们真聪明, 桌、椅、床、柜, 这些字都有“木”字旁。
你们家里有什么东西是木头做的?回家让爸妈教着写, 看有哪些带“木”字旁。同学们可不能偷懒, 否则, “木”字国王会不高兴的, 今后不带我们玩了。明天, “木”字国王定会检查大家的作业。
现在, 我们都走累了, 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该“休息”了。让我们看看“休”字怎么写。孩子们, 我们怎么记住这个“休”字?对了, 这位同学说得很好, 就是一个人累了靠着树休息。没想到吧, “休”也和树有关。“木”字国王在夸我们能干呢, 今天我们找到了木字王国的字藏着的最大秘密, 我们获得了一把识字的金钥匙。
休息一下, 精神也好了, 我们该回去了。哎呀, 不好, 我们怎么走到迷宫里来啦。“木”字国王派了一群活泼的生字朋友给我们带路, 看看都有谁, 叫叫他们的名字。同学们回答得真好, 我们又认识了不少“木”字王国的新朋友。
要和“木”字王国的朋友分手了, 有三个热情的朋友要给我们留下名片, 我们赶快来写下他们的名字吧。 (板书:材、休、床) 同学们看看, 这三个字的“木”字所处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大家别忙着举手, 仔细想。这位同学回答得好吗?我们一起看看:“材”的“木”字在左边, “休”的“木”字在右边, “床”的“木”字在右下角。哈哈, 这位同学力气很大, 把“床”下的木头搬到了左边。记住, 应该在右下角。大家认真把这三个字写一下, 我们比比谁写得好。
现在, 在我们即将离开木字王国的时候, “木”字国王请想我们给他帮一个小小的忙, 他说:“还有好多木字朋友藏在我们的生活中、课外书中, 希望我们以后一定去找找他, 认认他。”你们会帮忙吗?好, 和“木”字国王再见。
(敬礼, 擦干净黑板, 走出教室, 轻轻掩上教室门。)
(附板书设计)
2. 分析
这是一份安排一个课时的微型授课稿。授课人虽然没有特意介绍语文课程标准, 没有分析教材特点和学情, 但是, 在授课的过程中却时时处处兼顾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情, 可谓八面玲珑、游刃有余。
一开始, 授课人面向台下作假设性问候后直奔主题, 在起承转合诸环节中, 环环紧扣, 步步推进, 直至最后的作业布置。即使是旁观者, 也能明显感受到授课人的教学目标。
在微型授课实施中, 授课者巧妙渗透了语文课程研究意识, 设计了一个小小的“生成”, 假设学生一直生长在大都市中, 未曾见过那些树木, 并提出让爸爸妈妈带着去森林玩的建议。一方面帮助学生识字认字, 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授课需要有学生活动的时间, 需要有学生的回答, 但微型授课不同, 由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生, 而且只有10—15分钟的时间, 所以, 授课人省却等候, 自问自答, 符合要求。实际上, 授课人将假设的学生的回答自己说出来, 就如“自言自语”。授课者故意设计了两处学生的错误回答, 显示对学情的把握。如学生普通话平翘不分是常见病, 又如低年段的学生中会有极少数“左”“右”不分者。与正式授课一样, 授课者在“教学过程”中同步板书, 在授课的过程中与结束前也布置了紧扣教学目标的作业。
当然, 提供的案例仅仅是“案例”, 并不是“模板”, 具体操作时更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大致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有所突破。
英语授课新模式初探 篇8
《新目标英语》词汇量大, 其中七年级上册有词汇700个左右, 下册约450个, 八年级上册约450个, 下册约400个, 九年级全册约500个, 合计2500个。词汇量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但我们又必须让学生掌握, 否则难以适应教材的要求。那么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来教学单词呢?
实践证明, 传统教学中, 靠讲解和机械操练来掌握词汇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尤其在当前中小学言、文脱节, 词汇量大, 教学任务重的形势下, 我们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我认为应做好下列几点:
1. 重示范。在教单词时, 要求教师自己示范到位, 发音清晰, 要讲解发音要点。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 专心看, 积极模仿的好习惯。确定学生大部分都能听清楚, 模仿正确后, 再出示单词卡片, 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直观的单词配以图片、体态语来帮助学生理解, 顺利完成音—形—义的逐步过渡。
2. 重情景。单词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思想的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离开词汇, 任何语言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
3. 重迁移。在教学中我们应提倡“新旧贯通”, 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4. 重趣味。我们在单词教学中不能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 要尝试多种方法。
二、任务设计
《新目标英语》倡导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 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 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 并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那么, 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设计任务呢?
1. 任务要真实。既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 又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2. 任务要可完成。如果设计的任务不可完成, 将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3. 任务要由简到繁。要由易到难, 使教学环节层层递进。
三、阅读教学
现在我们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节课老师最多讲15分钟, 剩下的要么是开展活动, 要么就是让学生自学。《新目标英语》中每单元至少有两篇阅读材料, 我们现在一般都采用阅读教学法, 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 强调自学与合作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
教师并不是不能讲, 而是要“精要地讲”。再说, 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 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 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品词析句, 学生的学习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必须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 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那么, 在何时精要地讲呢?
1. 自读之前启发讲。
即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 简明扼要地揭示阅读要求和重点。
2. 重点地方着重讲。
对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 该挖掘处必挖掘, 该品味、该讲深讲透的地方必须讲深讲透。
3. 疑难问题明确讲。
当学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难时, 教师要鲜明地讲, 从而为学生解难释疑, 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材料内容。
4. 合作中提示讲。
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能抓住要点进行有效合作时, 教师要进行提示性讲解, 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 总结时补充讲。
在总结一节课、一篇材料的阅读情况时, 在学生概括、总结的基础上, 教师要及时进行补充, 以进一步进行提炼和归纳。
四、音标教学
《新目标英语》中没有突出音标教学, 但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单词, 改变学生从一开始学英语就处于被动的现状, 我们必须进行音标教学。那么, 我们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音标教学呢?
我认为可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学原则。这里所说的集中, 即首先运用3个左右的学时集中识记26个字母, 这期间穿插一些日常英语用语和简短易学的英语歌曲, 内容基本上跟教材相符;其次, 用2-3周的时间进行字母、音素和音标的教学, 教学的重点要放在了解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各自在拼读单词中的作用, 完成48个音素、音标及其相应字母、字母组合的教学上, 使学生初步过发音、拼读的开口关。同时,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生词表上的单词练习拼读, 掌握用音、形、义相结合的正确方法识记单词, 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拼读的能力, 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然后是分散教学, 即按照教材所编的教学任务施教。
五、语法教学
《新目标英语》倡导和鼓励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学习和掌握语言。这套教材图文并茂, 实用性强, 交际性强。
汇编语言授课方法 篇9
关键词:汇编语言,程序,指令,寻址
1 绪论
汇编语言是计算机提供给用户的最快而又最有效的语言, 时空效率最高, 同时能够利用计算机所有硬件特性并能直接控制硬件。汇编语言编程特点是: (1) 时空效率高。 (2) 用汇编语言能设计出高级语言无法实现的程序。 (3) 汇编语言难学、难理解、难调试难维护等。 (4) 可移植性差。
2 二进制
电子数字计算机通过电路实现数学运算。打开机箱, 主板上密密麻麻全是线, 加电后, 该线上要么有电 (+5V称为1) , 要么没电 (0V称为0) , 因此计算机只认识0、1两个字, 计算机唯一特点就是速度快、记忆力强。计算机所能认识的数据是0、1组合构成的数据, 称为二进制数据, 计算机所能认识的语音是0、1组合构成的语音, 称为机器语言。数值、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频、动画等在计算机中全用0、1代码表示。
3 进制转换
自然的人喜欢用十进制, 机器只认识二进制。必须10译2, 2译10。这样人机才可相互交流。 (1) 权值:如期末总评成绩, 考试与平时权值为7:3, 二者重要性不同, 考试90分, 加权后为63, 平时80分, 加权后为24, 总评成绩87。 (2) 以算盘为例, 如表1所示。虽然都是5, 处的位置不同, 权值不同, 一个代表5000, 一个代表50, 合计是5050。 (3) 以二进制为例, 如表2所示。所以 (11010) 2=16+8+2= (26) 10。 (4) 用上述方法, 还得有表头。10进制末尾添0乘10、2进制末尾添0乘2、16进制末尾添0乘16等等。325翻译成二进制, 如下所示:
4 16进制
16进制, 0~9, A~F, 16个状态, 逢16进一, 24=16个组合。用4位的二进制表示1位的16进制。0~9用0000~1001表示, A~F用1010~1111表示, 16译2, 1位变4位, 2译16, 4位变1位, 16进制是2进制的缩写, 自然的人喜欢10进制, 机器只认2进制, 软件开发人员, 喜欢16进制, 看见了16进制等于看见了2进制。如 (86) 16= (1000 0110) 2。
5 ASCII
键盘上大约有116个键, 为了区分每一个键, 必须起名, 按键上标有“A”, 说明该键的外部名字是A, A是一个图形符号, 计算机不认识, 在机内必须为该键用2进制起名 (内部编码) , 你的名字是“张伟”, 户籍部门内部名字用身份证号。116键, 116个名字, 27=128, 所以一个按键的内部名字用7位2进制代码表示, 美国电子学会为A起名 (100 0001) 2= (41) 16= (65) 10, 该编码称为ASCII码。只需记住A=65, a=97, 0=48即可。
6 有符号数的表示
表示就是存贮。数学上的数据如+125, -120, 由两部分构成, 符号位 (2个状态“+”, “-”, 21=2, 只需1个2进制位, “+”用0, “-”用1) , 数值位。
数值位, 正数值与表示一致, 负数值与表示是二个概念, 用补码表示。如瓶子容量是10斤, 里面装了3斤水, 就说差7斤, 值是3, 表示是“差7”, 在补7斤就10斤。现在是3:50分, 就说“差10分4点”, 值是3:50分, 表示是“差10分4点”。引入补码的目的是为了减法变加法, 这样, 加、减、乘、除统一是加法。举例如下:
由此可看出-3用101-3=7表示, -24用102-24=76表示。若为n位[x]补码=10n-[x]真值=2n-[x]真值=2n-1-[x]真值+1=全1-[x]真值+1=[x]反+1, 负数真值变反+1是表示。由上述公式可推出[x]真值=2n-[x]补码, 表示变反+1是真值。
7 CPU 8086
计算机内部共有三类单元 (房子) , 一类是CPU芯片中有14个单元 (寄存器) , 较少, 为区分每个单元, 给单元起名。内存条中有众多单元, 只能编号 (单元号) , 外设接口板中有较多单元, 为其编号 (外设单元号、外设地址、I/O地址、I/O端口) 。寄存器, 暂存数据, 相当于火车站行李寄存处, 房间小, 离站近, 上下火车方便。寄存器少, 但在CPU中, 存取方便。内存条中单元很多, CPU存取时必须经过数据总线 (高速公路) , 访问遥远的内存, 很不方便, 编程时要尽量使用寄存器, 以提高程序速度。刚开始, 只要记住寄存器名字即可, 带X的寄存器可拆分成高低两个8位, 其余均为16位, 不可拆分。DS、ES、SS、CS称为段地址寄存器, 专门用于存放段地址。就像有些瓶子专用于装酒, 有些瓶子专用于装醋, 不可乱用。只有BX、BP、SI、DI、SP可以放地址。标志寄存器FLAG:指令ADD AX, BX加的结果记录在AX中, 但计算过程没有记录在案, 导致程序上下文无关。相当于看病时, 有个病厉, 记录看病过程, 每次找不同的医生, 均对病情清楚。
8 内存的组织
内存分段, 如100H:200H表示第100段的第200个单元。访问内存的物理地址=100H*24 (16, 10H) +200H=1200H。
9 寻址方式
(1) 100:数据100。除此以外, 指令中给出的全是地址, 知道了地址, 就等于知道了数据。 (2) [100]:100号单元, 100不是数据, 是地址, 100号单元的内容是数据。 (3) BX:BX单元。 (4) [BX]:BX所指向的单元, 并非BX单元。 (5) 10[BX]或书写成[10+BX]:BX所指向的单元, 下10个单元。 (6) [SI][BX]或书写成[SI+BX]:BX所指向的单元, 下SI个单元。 (7) 10[SI][BX]或书写成10[SI+BX]或书写成[10+SI+BX]:BX所指向的单元, 下SI个单元, 再下10个单元。
1 0 指令系统
指令格式:[名字][:]操作码目的操作数, 源操作数;注解。表示做何种操作的代码称为操作码, 参加操作的数称为操作数, 操作数无非是常量, 名字, 表达式。存放结果的称为目的操作数, 仅参加运算的数称为源操作数。运算后, 目变源不变。数学上, 2+3, 做何操作, +操作, 对谁做, 2和3。常用操作码功能必须记。
1 1 汇编语言
字符的组合是单词, 共3类单词, 常量、名字、运算符。讲清词法规则。有些名字系统已用 (称为关键字) , 用户不能再用, 天下名字多的是。单词的组合是表达式 (语法成分) , 表达式的组合是语句。讲清语法规则、语义规则。
1 2 结语
课程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如何把汇编语言的基础知识以直观形象、寓教于乐、灵活多样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促使学生短时间内准确理解。本文就授课方法予以浅析。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丁爱萍.C语言程序设计实例教程[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太空授课背后的“科学张力” 篇10
“生活中如何测量质量?”王亚平以提问的方式开始讲课。地面课堂的同学们有的说用天平,有的说用电子秤,还有人提到用“曹冲称象”的办法。但是,这些方法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都将“失灵”,那么航天员如何测体重?
王亚平用天宫一号上的质量测量仪现身说法。他们从舱壁上打开一个支架形状的装置,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装置上的LED屏上显示出数字:74.0,这表示聂海胜的实测质量是74千克。
王亚平向同学们解释,天宫一号中的质量测量仪,应用的物理学原理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日(力)=m (质量)×a (加速度)。质量测量仪上的弹簧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F,同时用光栅测速装置测量出支架复位的速度v和时间t,计算出加速度(a=v/t),就能够计算出物体的质量(m=F/a)。
演示完质量测量,王亚平又取出一个物理课上常见的实验装置——单摆。王亚平沿切线方向轻推小球,奇妙的现象出现了,小球开始绕着悬挂点做圆周运动一—而在地面对比试验中,需要施加足够的力,给小球一个较大的初速度,才能使它绕悬挂点旋转。
原来,这也是因为在太空中重力消失,小球在获得初速度后,单摆不会做往复运动而只做圆周运动。
接下来的陀螺试验显示,高速旋转的陀螺具有很好的定轴特性,在太空失重环境下,这一特性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
王亚平介绍说,高速旋转陀螺的定轴特性在航天领域用途广泛。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就装有各式各样的陀螺定向仪,以精准地测量航天器的飞行姿态。
本次太空授课最令学生感到震撼的是失重环境下液体表面张力的演示。王亚平也吊足了学生们的胃口,用“见证奇迹的时刻”来引发更大期待。
她把一个金属圈插入装满饮用水的自封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便形成了水膜。轻轻晃动金属圈,水膜也不会破裂。然后王亚平利用水膜造了一个大水球,并向水球内注入空气,在水球内形成两个球形气泡。随后,奇特的现象发生了,两个气泡各自游移,并未融合。
“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中所做的5项科学实验,‘瞄准’的是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两种特性一一测质量、单摆运动以及陀螺的动态与静态实验,展示的是失重环境中的刚体动力学特性;水膜及水球实验,展示的是失重环境中液体表面张力作为‘主导因素’的奇异特征。”
在太空授课前夕,参与在轨科学实验演示论证的两位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国家微重力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康琦和研究员赵建福,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详细阐述了微重力科研的独特价值及其对人类未来的意义。
微重力科学涉及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这难免会让公众产生理解上的困惑。然而,提起“微重力”的另一个称谓——“失重”,大家则不会感到陌生了。对公众而言,此次太空科学实验授课无疑是一次新奇的体验和难得的科普经历,然而其背后蕴藏的对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特殊意义,人们则知之甚少。
比如,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设备和燃料都涉及液体管理和热管理,特别是航天员生存所必需的氧气和水的供应,都离不开对液体形貌的控制。
“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需要对航天服内部的湿度进行控制,如果出汗产生的水蒸气导致航天服内部湿度过大,就会影响到宇航员的体能与动作。因此,这就须将水蒸气冷凝变成液体排掉,而气与液之间的界面在常重力与微重力情况下会有很大差异,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康琦说。
事实上,在国外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中,尝试在微重力状态下进行科学研究一直贯穿始终,并且是重要内容之一。20世纪60年代,美苏展开太空竞赛,微重力实验成为两国角力的焦点,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处于保密状态。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国载入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其中,中国科协在参与总体方案制定与实施的同时,主要负责组织授课专家组、提出授课内容、编写教案脚本、准备课件等,同时负责协助天地演练。
在经过反复讨论并综合了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后,授课专家组约定:太空授课要同中小学生常识与知识结构接轨,凡演示科学实验涉及物理学概念时,必须使用通俗语言表述,比如用“失重”而不用“微重力”讲解,使用“测体重”而不用“测质量”的说法……
就在“神十”飞天之前,历时3个月的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刚刚落幕。明年,中国科协还将面向全国青少年广泛征集空间实验室的实验项目。
农民培训的授课技巧 篇11
【关键词】农民培训课 授课 技巧
课堂讲授是实施各项教育的最主要形式,也同样是培训农民最主要的形式。在农民培训工程中,听课的主体是农民,所以如何用农民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授课对于保证教学效果非常重要。而讲课技巧运用的好坏,对教育效果将产生直接影响。
1.抓住学员注意力的技巧
1.1开头的技巧
1.1.1引导学员集中注意力
根据农民平时喜欢彼此间开开玩笑的习惯,在开始讲课前,可以先讲几句无关紧要的玩笑话,形成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就把学员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
1.1.2明确讲课内容
讲课前可以把内容要点先提示一下,这样在他们了解了课堂上能够为他们解决哪些实际问题的前提下来集中精神。
1.1.3列举实例提高學员兴趣
用一个既发生在他们身边又和授课内容有关的例子开始讲课,对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关系极大。真实的事例对于最讲实际的农民来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1.2引发兴趣的技巧
1.2.1授课内容针对性强
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讲课内容适应听课者的情况。讲课前教师要对学员当地的情况作一番了解,使所讲的内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讲课的内容能够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从而引发学员的兴趣。
1.2.2授课内容要点突出
最好把讲课内容中的要点讲深、讲透,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讲得很细。讲课要点的确定一般就是当地生产上经常发生的、对产量影响比较大的技术问题或农民最关心的一些问题。
1.2.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可利用现代教具的有声、有影及传统教具的直观性以激发学员的兴趣。教学内容中避免不了出现一连串的数据和冗长的理论知识,这些内容学员听起来很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如果这些内容采用声像教学手段,运用生动的例子、黑板、图片、图纸表等则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2.4搞好双边教学
通过双边教学可营造课堂上的活跃气氛,而这对于不耐受枯燥的、一言堂式的农民学员来说十分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灌输,而要不时提出问题或者随时和学员了解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实际情况,都可以调动起学员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语言技巧
2.1方言土语的运用
农民多世代生活在一个地方,所以他们对当地的方言土语听起来会感觉很亲切。教学过程中,一味的用标准普通话文绉绉讲述,会显得呆板和造成距离感,甚至不利于接受和理解。
2.2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
让他们喜欢你的讲课风格,从而引发他们对所讲内容的兴趣,但注意不能流于低俗。
2.3语速和语气的把握
讲课的语速太快,学员来不及消化和理解,尤其听众多是有一把年纪的农民,反应速度比较慢,所以语速要始终和学员的思维协调合拍。语气要亲切,关键内容要加重语气重复1~2遍,以加深印象。
2.4减少口头语
注意在平时语言表述中养成简练、干脆的好习惯,要把自己训练成一个具有“地方土味”的出色讲演者。
3.课堂举例的技巧
农民培训涉及生产实际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教师恰当的运用实例来讲解既生动实用,又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恰当的例举他们身边的实例,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时间分配的技巧
4.1培训时间的安排
组织学员集中培训的时间须安排在农闲季节,这样可以让他们没有牵挂的投入学习。至于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个别指导最好放在田间地头。
4.2根据内容分配课堂时间
教师应在时间分配上保证把重点与难点的内容讲透,涉及到的非重点内容就略讲。不要在仅应该作为了解的内容上浪费时间,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3根据学员状态灵活分配时间
初中英语新授课流程初探 篇12
在教学实践中, 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 赞可夫的“一般发展”理论, 结合英语课自身的特点, 初步形成了英语新授课流程教学模式, 即诊断学情, 确定目标:激发动机、认定目标;优化过程, 实施目标;达标检测, 反馈矫正。
一、诊断学情, 确定目标
“学情”是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情感的前提特征, 诊断学情就是要求教师在备大纲、备教材的同时, 尤其“备好学生, 了解学生”底码, 以便及时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 创造良好思想情感, 增强学习动机, 树立信心。进而从符合学生实际出发, 制定具有整体性、层次性、课操作性和可测的教学目标。
诊断的方式有默写单词、听写句子、背诵课文、表演课文等。同时还要坚持值日生制度、唱英语歌曲等。诊断题应选择余新授课目标有关知识技能, 以便及时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好基础。
二、激发动机, 认定目标
认定目标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特点, 学生实际水平和英语教学规律, 选择适当时机, 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 使之认定目标, 进而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展示目标可以在新课开始时集中展示, 或者在课中分散展示。展示手段长勇小黑板、投影仪、粘贴知识卡等形式灵活多样。布鲁姆说:“如果学生开始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 那么他们便能更好的组织学习。”我把教学目标分4层认定:1、识记 (包括说出、写出、读出、拼出、背诵、默写等形式) ;2、理解 (包括辨认、辨别、听选等形式) ;3、应用 (包括造句、转换、改写等形式) ;4、综合运用 (包括复述、交谈、回答等形式) 。让学生明确本课知识所应掌握的程度。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从而能够激发学生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而努力的自觉性、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达成学生学习目标的动力。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故在教学过程中, 我采取了多种手段引起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优化过程, 实施目标
优化过程, 实施目标是教学中的主要部分, 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这里的优化主要是优化过程中的看、听、释、说、用5个环节, 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1、看。
新教材每一话题都是具有一定情景的对话, 通过这种真实的语境来学习语言知识并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在讲授之前, 都应将自己事先根据本话题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安排的情景演示一下让学生看。入师生扮演不痛的角色, 共同表演对话内容、看投影图片、看挂图、看教材录像等。让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思考。对新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学习, 学生就不会感到“吃力”。
2、听。
在看完本话题的目标后, 学生对本话题要掌握的知识点有了明确的认识和了解, 学生的注意力便会集中在目标上, 这时老师放录音, 学生在看演示、听对话时便会积极思考, 产生疑问的地方就是本话题的内容重点、难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3、释。
释就是在师生共同明确目标后, 按照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疑问讲授新课。即解释本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现象。解释时, 要围绕教学目标, 把新语言中最关键的地方讲懂、讲透, 使学生真正理解新内容, 讲课要力求“少、妙、活”。启发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不要给学生以个静止的结果, 而是要给学生一个运动的思维过程。
4、说。
说是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也是初中英语教学必须培养的一种表达能力。培养好学生的说的能力, 既可以促进听、说、写的能力, 也可以为跟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坚持在每学完一组对话后, 都要学生根据对话出现的人物进行同桌、前后桌、男生、女生等分角色练习说, 而后等生说得熟练之后再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到黑板前面去演说, 还不时分组记分比赛以得红花的多少确定比赛的胜负。这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因此学生自始自终都情绪饱满, 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5、用。
新大纲明确指出:“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每课时的教学目标都要考虑到这一总体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我每节课总是要留一部分时间,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目标, 自己编写新的对话, 到前面去表演。这样做能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练习和发展, 使语言形式与生活实际、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教学目标得到了巩固、发展和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到学了英语能够在生活中有用武之地。经常让学生体验这种成功的喜悦, 有助于巩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四、达标检测, 反馈矫正
达标检测室判断目标达成的有效手段, 为了使检测真正成为条件教学过程的有力武器, 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提问、测试等手段检查教学目标实施程度, 以便使教学信息及时得到反馈。我根据反馈的教学信息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补救措施及时矫正。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达标。
上述4个英语新授课流程步骤, 是我经过几年的工作时间、不断地学习、探索、总结出来的英语课堂达标教学模式。它既符合目标教学的基本模式, 又很切合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能力训练要求。学生的素质稳步提高, 突出表现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主动性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说明这种教学流程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