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授课范文

2024-08-02

理论授课范文(共8篇)

理论授课范文 篇1

授课心得

在本学期里,我第一次作为老师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上课,在教学中发现自己存在很多不足,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交流指正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一.认真备课

在这次讲课中,我第一次讲课准备的有些不充分,所以出现了不少状况。在后来的备课中我更加认真仔细,认真阅读模电的课程并且查阅参考书发现自己存在很多的不足在老师的指导下又进行了讲课,所以我认为上课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喔认为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如果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力气。再讲课之前一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备课,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准备充分,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易于接受。

二.讲课清晰

在第一次的讲课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发现了自己在授课方面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讲课没有震撼力整节课过于平淡;在讲台上有些紧张没有时刻注意到同学的反应只是一个人在讲课;没有和同学有互动;授课技巧有些缺乏,条理不清晰;在课程安排上时间分配有些不合理,讲的内容太多没有重点。经过我自己课下的总结和练习在录像中克服了上述缺点,有很大的提高。

我觉得在讲课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提高教学效率。在授课中,要自己给自己信心,要给自己心理暗示我可以将这门课,而且可以讲的很出色。在讲课中要用饱满的热情去授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讲课要条理清楚,深入浅出,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每一节课。自己心中要有数对于所讲的内容。在开始讲课的时候要注重新课的引入,进行复习以前的知识要有很好的过度。好的新课引入,应该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打下基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新课的讲解中要精讲精练,注重启发同学思考。在今后的授课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难易程度,精讲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要在黑板上标明哪些是重点难点,哪些是学生了解的内容。在讲的过程中要时刻引导学生思考,把握教与学的共鸣,激发创新性思维。

三.课堂互动

在讲台上也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注重双边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同学自己来回答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舒缓课堂气氛、提高听的效率,而且可以让我自己自身的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不至于那么紧张。教师的学识与人格魅力是一张名片,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模仿、学习。所以,优秀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教师的循循善诱、鼓励赞美会增强学生的自信,使他们充分发挥才智,展现风采。尊重学生,平等交流。教师居高临下会使学生因敬畏而口拙。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思想,与之平等交流与对话,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的课堂氛围,使课堂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四.时间分配

教学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势必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在讲课时间的把握上也要合理分配。说课要分秒必争这是对时间的把握,既要充分利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更多的问题说清说透,也要有停顿,更要注意不能超时,有些内容适当的精简。做到重点章节重点讲解,适当扩充知识。在上课过程中要让同学有消化知识的时间,作为老师还要有剩余的时间做出总结,总结重点难点。老师对待学生方面要一视同仁。要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歧视差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心态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犯错的学生要多一点理解和宽容。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讲课,我知道了做一名好的老师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一句俗语“台下十年工,台上一分钟”充分体现在了课堂上。虽然自己的这次讲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真的收获了很多。在今后我会不断地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除了要勤于翻阅各种教辅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学习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等等,看他们如何驾驭课堂的,吸其精华。作为以后的青年教师我要想尽快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我会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基本方法的讲解中,对工作充满激情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不足;其次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然后还要有勤学求精和虚心请教的精神。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常讲常练,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以便自己以后综合素质的提升。再次感谢老师给我们这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在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以上就是我此次授课的一点心得体会,请各位老师们给予批评与指正。谢谢!

理论授课范文 篇2

1 善于积累和使用临床资料

打铁先要本身硬,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想把外科急腹症的内容讲得生动活泼是不可想象的。只有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在讲课时将一些典型的病例信手拈来,巧妙地穿插到课堂教学之中。

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临床实战经验,还要特别重视临床病例资料的收集,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外科医疗工作繁琐忙碌,医生常常无暇顾及积累资料,这就需要医生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尽量保存有价值的手术照片、录像以及影像学资料等。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上百例急腹症病人资料,包括一些典型的肠坏死手术照片、胃穿孔的CT片等。课堂教学时,教师从这些资料里面精选出典型的病例插入到课件中,不仅能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增加其感性认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在便携式数码产品已经普及,可以随时保留典型病人的体征、手术所见等资料。在大型医院中,内镜、CT、MRI等资料在医院各科室之间都已经联网共享,医生不需要拍摄胶片,而直接从计算机下载即可保存,这样保存的电子版资料清晰度更高。

2 精心备课,突出教学重点,充分利用多媒体

由于外科急腹症涉及肝脏、胆囊、胆道、胰腺、脾脏、胃肠、阑尾、肾、输尿管等多个器官,病种繁多,在短短的2到3个学时中把这些疾病都讲透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在授课前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备课,合理分配时间,突出教学重点。

涉及急腹症的具体疾病会有相应的大课讲授,因此不宜花费过多时间去讲一些具体的疾病,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概论方面,包括如何全面而有重点地采集病史了解病人的主要症状、如何查体、如何选用合适的辅助检查、如何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是什么,等等。在讲述概论的过程中可以列举一些常见的急腹症疾病,将其串联起来。

如何全面而有重点地采集病史是医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之一。病史是打开诊断门户的钥匙,病史对于正确诊断有时能提供50%以上的信息。急腹症患者由于较为痛楚,配合上常欠佳,加之时间又紧,采集病史存在不少困难。一个合格的医师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良好的服务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依赖和配合,在问诊中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有时候患者并不知道哪些病史能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往往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这时就需要医生有针对性地提问。医生诊断疾病过程其实从问病史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比如:如果医生考虑“消化道穿孔”,就可以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或长期口服非甾体类镇痛药物的病史;如果考虑肠系膜血管性疾病就可以询问患者是否有房颤病史。现病史询问过程应该以腹痛为中心,详细了解腹痛的诱因、性质、程度、演变过程等。另外,是否有伴随的症状如发热、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都要了解,女性病人还要注意月经、婚育史。

在查体方面,第一要强调充分暴露腹部,笔者曾经见过一例因腹股沟嵌顿而导致肠梗阻的病人,接诊医生因为没有充分暴露腹股沟部而未发现腹股沟嵌顿疝,造成漏诊。腹部检查时应特别注意疼痛的检查,如疼痛部位、有无合并肌紧张和反跳痛及程度。有没有腹部包块、肝脾是否肿大、有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的情况都要了解。对于怀疑肠梗阻或便血的病人,应行肛门指诊检查。为了强调肛门指诊的重要性,笔者多次列举了一个在担任住院总医师时候会诊的病例,患者是一位老年男性,主诉为“轻微下腹痛合并伴排尿困难”而到急诊就诊,急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尿潴留”,给予导尿治疗后请普通外科二线医生会诊,笔者通过体检发现患者下腹部有压痛,并伴有轻度肌紧张,行肛门指诊检查发现有直肠肿瘤,进一步行CT检查提示盆腔有积液,最后诊断为“直肠癌合并穿孔”,通过行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并且证实了术前诊断。从这个病例可以看出,一些老年病人由于对腹痛敏感性较差,这时全面而仔细的查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忽视了肛诊,就可能漏诊,导致患者失去手术时机而危及生命。

教学中应强调辅助检查并不是越昂贵就越好,而是应该选择对诊断最有帮助的检查。比如怀疑胆囊炎的病人,B超检查就是简单而有效的检查;怀疑消化道穿孔的病人,立位腹平片往往就能有阳性发现; CT检查对于实质和空腔脏器的病变均能良好地显示;如果发现腹腔内有积液又不能判断性质,腹腔穿刺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当然,在具备同样的诊断价值时,无创伤检查优先于有创检查、价格便宜的检查优于昂贵的检查。

在治疗方面,应该强调如何正确地掌握手术指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即使经验丰富的医生也不一定每次都能准确地诊断出是什么急腹症,但往往能正确地决定患者是否需要立即手术[1]。

多媒体教学已经被广泛使用多年,起到了传统的教学工具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前要精心制作ppt课件,文字内容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宜粘贴大量文字内容;适当运用图片、录像等资料。当然,如果借助于专业设计公司,甚至可以把某个疾病发展过程或某个手术过程做成三维动画,非常直观。好的课件可以为一堂精彩的讲课增色不少,在具体讲课时还要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艺术[2,3]。

3 将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疾病结合起来

急腹症的一个最主要特征是急性腹痛,大部分患者是因急性腹痛来就诊,急腹症的诊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急性腹痛的鉴别。腹痛有内脏痛、腹壁痛、牵涉痛等,各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在授课时将临床表现和以前学过的神经解剖和生理知识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连贯性,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腹痛按神经支配、传导途径不同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内脏性腹痛,其特点是定位不明确,对刀割、针刺、烧灼等感觉很迟钝,但对张力变化,如过度牵拉、突然膨胀、剧烈收缩,特别是缺血,疼痛感觉十分灵敏,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参加过阑尾手术,可以举例说明在寻找阑尾时可能因牵拉肠管而导致病人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这就属于内脏性腹痛。第二类是躯体性腹痛即壁层腹膜痛,为壁层腹膜受刺激后产生的痛觉,定位准确,疼痛敏锐,当刺激强烈时,可引起同节段脊髓神经支配的肌肉的反射性收缩或强直。临床上常见的“板状腹”即由于消化道穿孔时消化液刺激腹膜所引起腹肌强直所致。第三类是牵涉痛,为内脏痛达到一定强度后,出现相应的浅表部位疼痛和感觉过敏,其产生机制是因为内脏和躯体神经冲动都需要经脊髓后角传入中枢,在脊髓后角处两者可发生突触联系,当内脏性疼痛通过脊髓传人中枢时,由于大脑皮质的感觉冲动常常来自于躯体神经,故对于内脏性疼痛也误认为来自同一脊髓节段支配的皮肤。例如急性胆囊炎时,可引起右肩胛下角处疼痛或感觉过敏;膈肌受炎症刺激引起肩痛;心肌梗死引起左上臂和前臂内侧疼痛等。

虽然内脏性腹痛的定位通常不十分明确,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行。教学中运用图片、并结合组织胚胎学和解剖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来自于胚胎前肠的器官,例如食管下段、胃、十二指肠上部、肝脏、胆囊及肝外胆管、胰腺都是由位于胃小弯腹腔动脉前方的腹腔神经丛支配,腹痛一般定位于上腹部;来自于中肠的十二指肠远端、空肠、回肠、升结肠和横结肠由肠系膜上神经丛支配,故疼痛一般定位于脐周;横结肠以下的肠管由肠系膜下神经丛支配,故疼痛一般定位于下腹部。

4 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

近日新浪等多个门户网站都介绍了一些著名大学的公开课,其中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非常值得学习。哈佛大学的TalBen-Shahar博士讲授的积极心理学广受欢迎,他认为自信和善于思考并提出问题对于成功至关重要,正确地提出问题可以发现真实,并创造出各种可能性(Questions creat reality, they creat possibilities)。成功的教育不能让学生以问号开始而以句号结束,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能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同样,急腹症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从而增强自信心,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并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推动医学事业的进步。

著名外科学家祝学光教授提出了外科急腹症的以问题为中心(PBL),即以症状引领疾病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4]。同一个症状可以由不同的疾病引起,反之,一个疾病也可能表现为不同的症状。这就要求医生在具有良好的基本功的基础上,辩证地思维,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诊断时应围绕腹痛这个症状,结合其他伴随症状,由外及里、层层分析,首先要排除内科、妇科急腹症,如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腹痛、盆腔炎等,再根据病变的性质,来决定是哪一类的外科急腹症。一般来说,实质性脏器腹痛呈持续性,而空腔脏器的腹痛呈间断性。如果腹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则往往说明病变加重,甚至器官坏死。在授课时通过一个症状将很多疾病横向联系起来,有助于医学生理解记忆,掌握正确的外科急腹症临床思维。

总的来说,外科急腹症的理论授课作为整个急腹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应该由临床经验丰富并善于总结的教师来讲授,在讲课时应该突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临床思维。

参考文献

[1]祝学光.应严格掌握急腹症剖腹探查术的手术指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7):385-386.

[2]陈向东.关于医学临床课讲授技巧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621-623.

[3]缪晓辉.医学本科生临床教学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89-90.

理论授课范文 篇3

关键词: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一、前言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既是基础课向专业课的过渡,也是通信电子学科的入门课,在通信类、电子类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的教学直接影响这些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及综合能力。这门课的前期基础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电路、高频电路、数字电路等电类基础课以及高等数学、概率论等数学课程,还有信号与系统课程,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和理论深度。因此,本课程在授课时,如果过分强调数学推导和理论探讨,无疑将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如果完全不涉及理论分析,教学又无法达到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标,即无法培养出既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素养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理论课程授课方法改革探讨

(一)精选课程教材

目前,国内通信原理的教材非常多,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樊昌信教授的《通信原理》、张辉教授的《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华中科技大学王福昌教授的《通信原理》及清华大学曹志刚教授的《现代通信原理》最为经典。其中樊昌信的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最为详尽、教材体系最为完整。考虑到我校学生的水平以及许多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教材采用樊昌信版《通信原理》,因此,我们选用该版本的《通信原理》作为本科生教材,其余作为参考资料。

(二)改革授课内容

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在讲授课程的时候,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必须对讲授的内容做一定的选择。选择教学内容时遵循以下原则:①兼顾通信方向各课程的相关度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一方面尽量减少各课程间的重复内容,另一方面防止课程间存在盲区。②增强教学的实用性,突出数字通信,教学以数字通信为主要内容,模拟通信仅保留调制解调技术。③保证本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课程以预备知识、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差错控制为教学结构体系。④以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主线,教学内容的删减,其教学主线必须得到体现。根据这四个原则,课程选取主要内容为:预备知识、信道、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系统、数字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最佳接收和同步原理。课程教学重点放在数字基带系统、数字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最佳接收和同步原理。

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一方面,针对一些贯穿整个课程的概念如码元传输速率、噪声平均功率、基带输出信号的带宽、相对码(DPSK)与绝对码9PSK0关系,这些概念容易引起理解偏差和疑义概念,应重点讲述。另一方面,通信原理中还存在一些难于理解的原理,如无误码率传输的奈奎斯特准则、PCM编码13折编码方法、循环码的编译码方法等。我们用课堂例题讲解,课后作业练习方法加强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三)调整授课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的顺序十分重要。98 -03级通信原理教学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讲解,即预备知识—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模拟信号数字传输……学生普遍反映对模拟信号数字传输感到很不理解,他们经常提出为什么会有这章内容,这章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因此,从04级开始,调整了教材编排顺序,将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放在数字通信系统的前面讲解,而教学内容没有改变。这样改变的结果让学生普遍感觉到对整个课程体系理解加深,所获得知识结构更加牢固。

(四)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采用黑板和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由于《通信原理》理论性强,公式推导不少,如果教师花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公式推导上,或者用很多时间去写一大串公式,这样效率低下的教学将导致老师和学生都不会满意,教学效果肯定不好。如果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简单地把教学内容制成课件,这样教学的信息量虽然大,但是由于教学过程传输的信息快,学生像看电影一样进行理论课程学习,自然不能完全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影响听课效果。因此,片面评判单一教学手段的好坏是不正确的。对于复杂公式、各种波形图、频谱图、调制解调框图用多媒体播放,这样教学内容生动而又直观;对于复杂的公式的推导,重要的定理、结论通过板书在黑板上,这样的教学事半功倍,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入比较教学法。所谓比较教学法就是比较不同教学内容间联系和区别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应用比较教学的关键是确定教学内容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本课程特点是通信系统调制与解调成对出现,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并存,我们选择了调幅、调频、调相的调制解调以及它们的抗干扰性能,数字调制解调与模拟调制解调,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抗噪声性能这些内容作比较教学法的试验。

三、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多年来,我们学校十分重视《通信原理》课程的建设。本课程组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教育思想,树立精品意识,分别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研讨、教学过程和环节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深入的教研活动和探索,取得了丰富的教改和教研成果。

(一)积极开展教改项目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校精品课程已结题,省级精品课程得到立项并在建设中。课程组开展了教学理念的探讨,明确了四个教学思想的转变:使学生学习的重心从接受知识转向知识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掌握知识的转化;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思想的转化;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注入式教学,向“教”与“学”相融合的互动式教学转化;从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教学模式的转化。参观学习了国内外部分优秀大学的相关专业与课程,对于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很有帮助。

(二)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课程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本着紧跟通信技术与理论的新发展,结合我校本专业教学的具体特点与要求的原则,进行革新。如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安排、辅助教材建设、教辅软件设计、教研讨论、教学网络建设等,形成了集体交流、学习、观摩、研讨的良好制度,老师们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该项工作,课程组现营造起活跃的教研工作交流氛围,建立了定期教学研讨的机制。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丰富教学资源

本课程利用的网络环境主要包括“教学管理系统”“网络学堂”。本课程运用“教学管理系统”实行网上选课,解决了全院学生跨专业选课问题。“网络学堂”中包含有本课程组经过多年努力开发的课程电子资源:教学计划、电子教案、课程文本、课程视频、实验指导、习题考试、讨论答疑、学生作品、专题探讨等等。

四、结论

本课程是构成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单元,是后继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基础,对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人才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授课也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加强课程建设,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对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束峰,邱文教,孙锦涛.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23-25.

[2]樊昌信.通信原理[M]第6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3]邢超,韩琳.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8):133.

[4]张士兵,章国安.“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4).

[5]梁晓炜等.通信原理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09,(16):52.

[6]赵韩强等.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95-97.

[7]沈莉芳.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教育,2009,(4).

理论授课范文 篇4

一、理论依据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为了创造出师生在教与学中的最佳组合方式,使教师主导作用的功能,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功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优势互补,提高课堂效益。我们把 “自主合作、优质高效、精讲点拨、强化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我们高中政治学科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新授课课堂模式进行研究,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精讲善导”新授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三、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介绍:

精设学案,自主探究——创设情境,温故导新——交流互动,合作探究,释难解疑——针对训练,矫正落实——总结反思,自主构建,交流提高

四、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流程及操作

(一)、精设导学案,自主探究。

本环节属于课堂前延部分,主要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首先教师需要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学情、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编写学案。编写学案时注意四点:(1)设计”真问题”贯穿始终,既启发学生思考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2)安排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活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仅为搞形式无谓浪费课堂时间,降低课堂效率。(3)针对重难点、考点、易错易混点等精选习题并体现层次性,这样既达到训练落实的效果又贯彻了素质教育。(4)学案上要设计疑难问题展示卡,有助于老师在批阅学案时集中学生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这样使备课、讲课更具有针对性。

其次,教师要善于指导并敢于放手给学生利用学案结合课本自主预习探究。蔡元培先生就说过:”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通过自主探究让

学生在”自学”中充分暴露思维、暴露问题,提高老师上课的针对性。老师如果怕学生出问题而不让学生”自学”,就会使学生养成了一种思维惰性,学到的知识也是假知识、死知识。学习的效率自然也高不了。

再次,学生应该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结合学案自主探究新课知识,完成自主探究相关问题,并把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如实填在展示卡上。

(二)、创设情境,温故导新。

创设情境是导入新课的基本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的知识背景,在原有的知识背景中寻找到学生的新知识生成的最佳结合点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要善于运用学过的知识切入问题并对新知识形成感性认识。这样的情境既达到巩固原有知识的目的又启发学生对新知识有所思考激发求知欲,也就是既温故又导入新课,同时因为是贴近学生的情境有利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三)、交流互动,合作探究,释难解疑。

本环节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有两步:

1、学生交流展示自主探究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些成果,相互评析去粗取精;并作简洁评价同时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形成正确的观点。

2、合作探究,释难解疑。老师首先要根据学情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提出合作探究问题(来源一是学生疑难问题展示卡出现比较集中并比较典型的问题,二是老师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而设计的问题);其次,各小组分工明确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学生相互质疑问难、辩驳解疑过程中提高学生辨析能力,同时在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同学的观点来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观点达到”兵教兵”的效果。老师在该过程巡视检查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了解学生的思维找准问题所在。最后,各小组把本组达成的一致意见交流共享,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辩论。在交流结束后老师要做准确、客观鼓励性的评价,并对出现的疑难、重难点精讲点拨,对知识、能力、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实现对本堂课知识的升华。

(四)、针对训练,矫正落实。

本环节让学生限时完成学案设计的针对性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完成后,老师展示答案,小组成员互批,错点当堂反馈。老师对发现的问题针对讲评点拨,及时矫正,甚至可以对错点变式训练达到巩固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五)、总结反思,自主构建,交流提高。

本环节是在完成新授课之后,给学生几分钟让其在知识、方法、能力认真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构建知识树,感悟自己本堂课的收获。学生之间对自己的知识树及收获进行交流,老师对学生的交流作简洁评价指导学生总结完善,既系统的掌握知识又搞清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升华提高。

四、实现条件

第一、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政治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 的转变。教师应改变“满堂灌”,板着“棺材脸”授课法,传统授课方式扼杀了学生们的思维空间,对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应切切实实做学生的启发者、引导者及帮助者。坚持精讲多练,多启善导。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可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学生好中差搭配好,然后让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形成一致的意见,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第二、学生要学会课前预习。学生学习政治的方法不正确,许多学生对政治课学习动机缺乏,而且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势必影响高效课堂进展,因此要想使高效课堂顺利高效进展学生必须要学会课前预习。

而教师也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政治的方法。(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因此学生必须学会课前预习这是高效课堂能够顺利进行的保证)(1)要求学生按照课本提示的“如何阅读这本教材”进行学习;(2)教学生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提高学生阅读政治课本的能力,全面把握政治概念,理解政治课本知识的策略和方法;(3)教学生抓住关键词和知识重点。注意最、决定、第一、首要、前提、基础、基本、关键、核心、主要、主导、实质、本质、根本、根源、标志、目标、目的、原则、源泉,等等“关键词”。提醒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采用在课本上对关键词划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或用彩色把关键词加以突出;(4)教学生注意区分易混词、近义词、对应词、反义词正确全面地理解知识点;(5)要求学生注意前后两课之间的联系;(6)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忽视各种标题,在各种标题下做重点符号。复习时,把各种标题有机的“串”起来;(7)提醒学生阅读政治课本时,必须把每句话同前后句、前后段、前后节、前后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进行学习复习;(8)教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方法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构建起知识网络,便于对知识的记忆;(9)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10)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对类似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归纳、辨别,并进行练习;(11)要求学生在 “咬文嚼字”地把课本读准、联系“实际”地把课本读活、读“厚”的前提上,把教材“化繁为简”。从而达到便于理解、记忆的效果;(12)教学生会使用配套工具书等等。第三、努力创设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的氛围环境。(1)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有亲和力、感染力,而且要参与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的朋友,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使整个课堂成为自主、热闹有序的学堂。(2)尽量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学习、探究中去。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习惯。

五、教学评价(1)、教学目标

1.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2.与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学生的差异(2)、学习条件

1.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导学案处理(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处理科学)(3)、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

1.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2.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适当调整;合理处理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4)、学生活动

1.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参与活动积极主动)

2.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多;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多样;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充足)

3.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能够按要求正确操作;能够倾听、协作、分享)(5)课堂气氛

1.课堂气氛的宽松度(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得到鼓励;学生的质疑问题得到鼓励;学习进程张弛有度)

2.课堂气氛融洽程度(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6)、教学效果

1.目标达成度(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2.解决问题的灵活度(有些学生能灵活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问题)

5-教学法基础理论授课提纲 篇5

作业提要

课目:教学法基础

目的:通过学习,组织训练的基本常识,旨在使预提指挥士官掌握组织训练的基本程序、方法和手段,提高预提指挥士官组训能力。

内容:

一、基本理论

二、基本技能

方法:提示预习、重点讲解、解答疑难、小结讲评 时间:XX分钟 地点:学习室

要求:1.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守纪律;

2.认真讲,仔细看,勤思考,刻苦练; 3.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分钟 1.清点人数,检查着装及教具; 2.必要时向在场领导报告; 3.向受训者宣布作业提要。

作业实施…………………………………………×分钟

第一个内容:基本理论

【提示预习】

教学法是培养组训人员施教能力的一种主要途径,是提高部队执勤、处突、反恐和防卫作战能力的根本方法。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理论,使预提指挥士官了解掌握教学法的基本组训方法为下步组织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重点讲解】

训练实施,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方法对训练内容逐项进行训练的过程,是组织军事训练的重要环节。

一、单兵训练课目

单兵训练课目通常按理论学习、动作练习、考核验收的步骤组织实施。

(一)理论学习。通常以电化教学的形式实施,根据训练课目难易程度可采取讲授、自学等方法进行。

(二)动作练习。动作练习是指教练员组织受训者反复练习动作要领的过程,是掌握动作技能的基本途径。通常按照作业准备、作业实施、作业讲评的顺序实施。

(1)作业准备

作业准备,是指到达训练场地后,在展开各个训练内容前,为保障训练顺利实施而进行的准备工作。通常包括:清点人数、组织验枪;整理着装、装具(组织体能课目训练时,受训者应按要求着装,禁止将尖锐器具如胸花、别针、小刀、笔等放在衣服口袋里,避免意外刺伤),宣布作业提要等。如果中队统一下达课目或是经常性体能训练课目,可将受训者带到指定训练场后,根据中队的安排和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只提出训练的具体要求。

(2)作业实施

作业实施,通常根据教学内容程序,按照理论提示、讲解示范、组织练习、小结讲评的步骤进行。

①理论提示

理论提示,就是班(组)长对受训者提示与训练内容相关的理论,使受训者明确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其方法为:

一是直述式,即教练员直接讲授或自问自答,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基础较差的士兵或新兵训练时采用;

二是提问式,即教练员提出问题,由士兵来回答,此方法主要用于理论基础较好的士兵训练时采用;

三是归纳式,就是由受训者发言,而后教练员进行总结归纳;

四是诱导式,就是利用实物和情况诱导士兵明白有关理论。

②讲解示范

讲解示范,是指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教练员以精练的语言、规范的动作给受训者讲解动作要领的一种方法,是传授动作技能的基本途径。根据情况可采取先讲后做、先做后

讲和边讲边做等方法。

先讲后做,即先讲解动作要领,后做示范动作。其优点是可使受训者首先明确动作的基本结构,而后在观看示范时领会动作要领。

先做后讲,即先做示范动作,后讲解动作要领。其优点是便于受训者在讲解时理解和接受较复杂的动作。

边讲边做,即教练员边讲解动作要领边示范动作,讲做结合紧密。其优点是可使受训者视觉与听觉同时接收信息,能大大提高感知效果。也可进行重复讲做,直至受训者看清弄懂为止。

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要讲解正确、有条理、有重点,不仅要将教材中规定的基本要领传授给受训者,还要将自己在训练中摸索出来的体会和感受传授给受训者,提高讲解效果。示范时,示范动作要熟练、规范、准确。在每个动作要领讲解示范之后,应对动作要领进行概括,以便受训者进一步理解,强化记忆。概括归纳动作要领的方法通常有谐音法、单字法、数字法等。

谐音法,即将动作要领归纳为几句尾字谐音的话。其特点是语言生动、形象,便于理解、记忆。

单字法,即将动作要领用几个关键的字进行概括。其特点是语言简练、便于记忆。

数字法,即将动作要领或要求按完成动作的先后顺序用数字加文字的形式进行概括。其特点是语言简明、条理性强,便于引导受训者的练习思路。

另外,为了使受训者确实掌握动作要领,在讲解示范结束后可进行提问,了解士兵对示范动作的看法和掌握程度,为以后的训练打下基础。

③组织练习

组织练习,就是指班(组)长在讲解示范之后,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各种训练方法,组织受训者进行训练的过程,是受训者掌握动作技能的关键环节。练习前,要向受训者明确练习的方法、步骤和要求,区分训练场地、器材等;应了解和把握训练场地的大小、宽度和纵深,明确队伍之间的间隔、距离大小,以及排头的位置和排面的方向,便于训练、便于指挥。

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有一问、二看、三摸。一问,是指抽问受训者所学的动作要领;二看,是指察看受训者练习动作(操作)的用力方向、用力大小,身体是否舒展,动作程序是否正确等问题;三摸,是指触摸受训者身体与武器(器材)结合的有机程度来进行判断。

纠正问题时要注意帮助受训者分析错在哪里、错的原因、如何纠正。这里主要讲解对比纠正、诱导纠正、分解纠正、辅助纠正。

对比纠正,即以正确的示范动作与受训者的错误动作相比较,使受训者看清自己动作上存在的错误。

诱导纠正,即用语言和动作诱导受训者自行纠正。

分解纠正,即当练习的动作难度较大,受训者做动作顾此失彼,动作不协调时,可视情况将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动作

环节,化繁为简,逐个纠正,使其动作逐渐达到熟练、协调。

辅助纠正,即以手或身体的某部位辅助受训者练习,使其掌握正确动作要领。

④小结讲评,就是在每个动作训练结束后,应对训练情况进行简要小结,讲评训练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和纠正的方法。

(三)作业讲评

作业讲评,是对作业实施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总结,在训练课目结束时进行。讲评的主要内容包括重述训练课目、目的、训练问题(内容)和重点、难点;讲评训练情况,评估训练效果;提出下一步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3.考核验收。考核验收是指按照大纲规定的内容、条件和标准对士兵训练进行的考核、评定。通常由警官组织,班(组)长参与。考核时机通常在课目训练结束时,由班(组)长或值班警官提出申请后,结合课目训练的最后一个步骤进行。一般课目考核由班(组)长申报,值班警官组织实施;重、难点课目考核由值班警官申报,大队或中队警官统一组织实施“三实”课目的考核由中队申报,支队监考、大队统一组织实施。在值班警官组织实施考核时,班(组)长的任务主要是协助警官考核,完成警官赋予的考核任务。通常按照“考核准备、考核实施”的步骤进行。

(1)考核准备

考核准备,是指考核组织者根据考核目的、任务及职责分工,为保障训练考核顺利展开和实施所做的各项准备工

作。主要包括建立考核组织、制定考核方案(计划)、培训评判人员、组织有关保障等。

在考核准备时,班(组)长应在警官的指导下,主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准备训练考核所需物资器材;设置考核场地;准备参考人员花名册;熟悉考核规定和要求;掌握评判要领;完成警官安排的其他准备工作。

(2)考核实施

单兵训练课目考核,通常分为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演练考核等形式。理论考核通常采取笔试、口试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操作考核应根据不同的考核内容,采取口试理论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定量课目的考核,如实弹射击考核、投弹考核、体能考核等,应根据口试情况和完成动作的准确、熟练程度评定成绩。考核结束后,及时整理考核结果,登记、统计、归档考核成绩。

在考核实施时,班(组)长既是被考者,又参与考核的具体组织。因此,士官除了完成自身的考核任务外,还应按警官的分工完成规定的工作。主要包括下达口令、报读考核成绩、维护考核秩序、负责考核安全、记录考核结果等。

(二)班(组)训练课目

班(组)训练课目通常按理论学习、战例研究、要素训练、考核验收的步骤进行。这里着重介绍要素训练的实施步骤,其它内容可参照“单兵训练课目”的方法步骤组织实施。

组织要素训练时,一般按照作业准备、作业实施、作业

讲评的顺序进行。

1.作业准备。通常包括清点人数,整理着装、装具器材;组织验枪;宣布作业提要;提示课目理论等。组织班(组)战斗行动要素训练时还要判定方位、介绍地形,进行训练编组等。

2.作业实施。通常按照宣布情况、组织练习、小结讲评的步骤组织实施。

(1)宣布情况

宣布情况,即在训练开始前,在现地向全班(组)明确敌我双方态势、上级决心和本班任务,为展开训练提供作业条件。宣布情况的方法通常有口述法和口述加显示法两种。

口述法,即训练中的基本情况和补充情况均用口述的方法宣布,是班(组)战斗行动要素训练常用的方法。其特点是灵活、快捷、节约训练器材。宣布时应做到声音洪亮,具有形象性且声情并茂。

口述加显示法,即作业开始时的情况,以口述的方式宣布;作业中间的情况,结合显示的方式进行,用实兵实车、模拟器材、符号旗等手段显示战场情况,为全班(组)提供形象直观的作业条件。其特点是情况显示形象、逼真,但难度较大。口述加显示法宣布情况可形象地把战场境况提供给全班(组),组织训练时不用事先培训情况显示员,需要时可临时赋予、派出。给情况显示员赋予任务的内容包括情况显示位置、方法、时机及联络信(记)号。

宣布情况时,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无论采取什么方

法都应做到声音洪亮,眼看、口述、手指紧密结合,将敌(对)方目标的性质、数量、行动及具体位置,各战斗小组的位置和行动,直观地展现在受训对象面前,为反复练习战斗行动提供作业条件。

(2)组织练习

班(组)战斗行动要素训练,可以不受内容顺序、地形、方向的限制,在基本战术训练场地不断变换任务、情况、打法,一种场地(地形)练多个内容、多种情况,一种情况练多种打法。条件许可时,也可更换作业场地。

组织练习时,通常可按沙盘推演、实兵摆练等方式进行。

沙盘推演,是指将实际训练场地按一定比例缩制成简易沙盘,以兵棋显示战斗行动。目的在于给全班(组)一个完整的战斗行动样式,使士兵正确把握个人战斗动作在整体行动中的作用,为实兵摆练打基础。其特点是直观形象,方法灵活,不受地形、天候限制,可多次使用。如攻击行动中的占领攻击出发阵地,可结合沙盘指明各组(士兵)占领的位置、间隔,班(组)长的指挥位置等,避免实际练习中跑错位置。

实兵摆练,可分为单兵摆练、分组摆练和全班(组)摆练三种方法。单兵摆练,即在现地宣布情况后,班(组)长退出情况,逐个明确士兵的战斗位置和战斗行动。目的在于使士兵了解自己在班战斗行动中各阶段的战斗动作,为小组协同打下基础。其特点是简单实用,主要用于稍复杂的战斗行动训练。如捕歼行动,可逐个指挥狙击手占领狙击位置,选择接近路线;指挥机枪手占领射击位置,选择正确的压制目标等。分组摆练,即针对具体的战斗行动把全班(组)分成若干战斗小组,指挥各组分别演练各自战斗动作。目的在于先练组长的组织指挥及小组的战斗动作,待小组战斗动作熟练,组长指挥准确、灵活后再进行全班(组)合练。如捕歼战斗行动中捕歼犯罪分子时的行动,可先组织掩护组练习正面或者侧翼掩护行动,再组织突击组练习隐蔽突袭或强行突击行动。全班(组)摆练,即宣布情况后,按照情况诱导的我方态势组织全班(组)进入情况,按战术要求以指挥员的身份指挥全班(组)行动。目的在于练习班(组)长自身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全班(组)协调—致的战斗行动。

组织具体战斗行动的反复练习中,对以上训练方法可根据所训内容和地形条件结合本班士兵素质灵活选择。如对内容比较多、行动比较复杂的战斗行动,可先组织沙盘摆练,使全班(组)对所学战斗行动有一个整体认识,而后在现地组织单兵摆练和分组分段摆练,使士兵和组长进一步熟悉在战斗行动中的现地位置和动作,最后组织全班(组)结合情况反复练习,使班(组)长和全班(组)逐步掌握所学战斗行动的组织指挥和全班(组)协调一致的战斗动作。对内容比较少、行动比较单一的战斗行动,可直接进行情况诱导练习。练习中单兵动作出现问题时,可组织单兵摆练反复练习;协同动作出现问题时,可组织分组摆练。无论采取何种训练方法,均要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使班(组)长掌握组织指挥方法、全班(组)达到协调一致的战斗行动为目的。在情况诱

导练习中,班(组)长既是指挥员,又是组训者。因此,要正确把握情况内与情况外的身份变换问题,进入情况是指挥员,退出情况是组训者,切忌一种身份练到底。

组织练习时,应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方法予以纠正。纠正通常采取单个纠正和集体纠正的方法,运用口令纠正、手势纠正、口令加手势纠正、对比纠正、诱导纠正、分解纠正、辅助纠正、典型引路纠正、示范动作纠正等手段。这里主要讲解情况诱导纠正、口令加手势纠正、对比纠正。

情况诱导纠正,即通过情况诱导或指挥加以纠正或协调的方法,可分为敌情诱导法和我情诱导法两种。敌情诱导法,即用事先培训好的假设敌来显示战场情况,诱导士兵纠正动作。我情诱导法,即用我方态势及班组行动诱导士兵纠正动作,主要以口述情况实施。不管采取哪种方法,纠正时都应少停止、少集合,尽量保持练习的连贯性。

口令加手势纠正,即对训练中出现的个人战斗动作或协同动作问题,直接用口令或手势进行纠正。

对比纠正,即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采用观摩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的方法进行对比纠正。

(3)小结讲评

当练习一个阶段或一个内容后,应退出情况集合全班(组),对作业情况进行简要的小结,通常在训练结束时进行。小结应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训法与战法的得失上,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指出问题,提出要求。

3.作业讲评。当一种战斗行动要素训练结束后,应认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范文) 篇6

文学翻译并不单纯地只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在翻译的过程中,必然还会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传统的翻译研究只是停留在语言内部,忽视了文本背后所隐藏的权力话语。在后殖民语境下,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导致了强势文化(宗主国)与弱势文化(殖民地)之间的权利差异,翻译文本根本无法实现人们预期的平等对话和转换。因此21世纪的我们在进行翻译时必须从各个角度考虑翻译策论的选择与使用。

一、后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后殖民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学术界的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主要着眼于宗主国和前殖民地之间关系的话语。后殖民主义中影响最大的一支是以巴勒斯坦裔美国学者赛义德、印度裔美国学者盖娅里特·斯皮瓦克和波斯裔美国学者霍米·巴巴为代表的“三剑客”。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是后殖民主义在翻译研究中的一种应用形态与研究范式。它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反翻译研究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延续8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其独有的研究路径“权力关系的透视”介入到对翻译活动和翻译文本的研究。他们围绕“权力关系”、“翻译的政治”和“归化与异化”等核心问题,从不同视角研究了不同历史语境下的翻译与文化政治问题。后殖民主义研究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认为翻译是殖民文化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文化霸权和文化侵略的工具。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以权力差异理论为基础,专注于研究权力差异语境中译者的价值取向和翻译策略的使用情况,探讨译者因意识形态、权力等文本外部因素的制约而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

二、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翻译策略的选择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以权力差异理论为基础,借助描写的方式观察、研究和解释权力差异语境中译者自觉与不自觉的价值取向和策略选择。用它的相关理论对归化、异化、杂合化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后殖民主义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在翻译研究上实现各种理论方法共融、互补的有效整合,从

而推动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归化的翻译策略

归化的翻译策略的使用是殖民者利用自身的权力话语,实施文化侵吞,进行文化殖民的工具。归化的翻译总是根据强势语言的规范和文化来进行自我调整,不仅帮助帝国国家主义散播话语权力,通过翻译文本巩固了他们的霸权,而且被殖民一方的读者无视本土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强化他们他者身份的认同。这里以霍克斯译《红楼梦》的一段为例:

宝玉心中想着:“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奇,且更讨厌了。”

“This is „imitating the Frowner‟ with a vengeance”, he thought, “If that is really what she is doing.Not merely unoriginal, but downright disgusting!”

成语是汉语的精髓,承载着丰厚的中国文化。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他的汉语水平。作为一位汉学家,霍克斯不可能不知道东施效颦的典故及涵义,但是他仍将其译为 “imitating the Frowner with a vengeance”,原文中成语所特有的文化内涵被抹杀了,实现了文化的侵吞,翻译成为了描述不同语言和文化不平等权力关系的一个场所。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军舰,造成在宗教文化的巨大差异。儒家,道教和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和中国文化有很深的影响。而英国人信奉基督教,神是在他们的宗教信仰里的主要文化形象。在红楼梦翻译实例中所反映的宗教信仰差异从以下例子中可以看出:

刘姥姥道:“阿弥陀佛!这全仗嫂子方便了!”

Yang‟s version: “Buddha be praised!I‟m most grateful for your help, sister.” Hawkes version: “Bless you, my dear, for being such a help!”said Grannie Liu.“阿弥陀佛”是一个典型的佛教词,是经常被中国人用来表达感谢和解脱的词语。虽然它不可译的准确,但它一定与佛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中国的主要宗教。显然,杨尝试引入佛教的读者而霍克斯避免两个宗教的差异与翻译成西方宗教的用语。

(二)异化策略的运用

理查德·亚克蒙指出,在强势文化的市场中,只有很少的文本是从弱势文化

中翻译过来的;而在弱势文化市场中,从强势文化市场中翻译过来的文本占所有翻译文本的绝大部分。异化的翻译思想认为,翻译应该表现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并提供实现和研究差异的场所。同时,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家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政治行为,基于归化的翻译传播英美文化和英美意识形态,体现了文化传播中的不平等对话。异化的翻译实践就是要通过保留外国文本中异的成分,故意用不通顺、不流畅、不透明的非惯用表达方式,破坏目的语文化的规范。让我们看一个例子:

贾芸笑道:“巧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

Yang‟s version: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 Hawkes‟ version: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

“米”和“粥”是两种中国常见的食品,其中“粥”是中国特色。水稻是中国与西方共有的食物,但不像中国人那样用来做稀饭,西方人用燕麦作稀饭。因此,英语单词“porridge”是不确切的对应的汉语“粥”。在这个例子中,杨和霍克斯以不同的方式翻译中国食物。在杨的版本,他把“米”这个词用“饭”代替“粥”,这部分保持了中国风味。而霍克斯取代“米”和“粥”,用“面包”和“面粉”等对英国人熟悉的词汇。采用这样的策略,能引起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极大兴趣也能使中国传统文化进入西方文化。

再例如中国地铁站、街道、饺子、粽子、功夫和太极等词语的翻译都极大的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极大地保留中国的特色。

(三)杂合策略的运用

在翻译界,归化和异化一直被认为是两种翻译策略。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的研究视角来看,翻译是同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活动联系在一起的。采用归化策略的译文基本上没有翻译的痕迹。“译文读者在面对翻译过来的弱势文化的文本时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觉,即他们仿佛在译作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使他们感到熟悉、亲切,阅读起来轻松、自如,无需做出过多的努力。但与此同时,弱势文化所特有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也都被归化的手法抹去了。”然而,异化的翻译策略则体现出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上的差异,通过向强势文化输入弱势文化的异质性,形成了对强势文化的挑战。

事实上,没有哪个译文是绝对的归化或者绝对的异化,所有的译文都是杂合的,是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相互交融的产物。蔡平先生说,“事实上,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对抗性概念,而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杨译《红楼梦》为例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Yang‟s version: 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Hawkes‟ version: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宗教是在翻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化元素。众所周知,佛教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中国人认为“天”是控制一切的最强大的力量。天堂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最高的地位。天与人的关系是非常敏感的。在中国古代,皇帝宣布自己为“天堂”的儿子,他必须按照天意和回应人民的需要来稳定自己的统治。天似乎是所有的法律规则的总称。杨保留图像的“天”在源文本中的方式将中国独特的信念转化为一个等价的英语说通过改变“上帝”为“天”,告知中国的佛教信仰和目标读者。传递信息的方式,包含地道英语的组合,和中国独特的文化导杂交致的翻译。相反,霍克斯从第一世界国家的学者,不做任何改变,只需要相当于英国说,他认为西方读者相信基督教会更容易接受。当然,它更加自然在英语世界所接受,但他把佛教信徒在基督教。

不可否认,无论译者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翻译策略,只要异域文本进入本土文化,其译文语言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程度的杂合。归化和异化的差别只是杂合程度的不同而已。无论这种杂合的程度有多低,都会将异族的语言文化价值观引入目标文化,而无论杂合程度多高,也难以彻底摧毁目标文化的民族身份。一种文化,如果不想与世隔绝,那就必须要进行文化交流。既然要交流,就要坦然面对杂合。不间断而有度的杂合可以提高文化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排异性。一种文化如果想要在日渐开放的形式下免于被殖民统治的厄运,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地位,才能从根本上抵制文化侵略。

三、结尾 各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使翻译的必要。但是翻译不只是反映了从一种语言到另一个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是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反映了他们的文化身份。然而,在翻译实践中,归化和异化是不可分的绝对;这

两种策略都是混合。文化的异质性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决定了翻译的必然性杂交 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中,杂合的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很强的文化。从红楼梦杨译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异质文化的可翻译文本中的兼容。杂合可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的一个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Hawks David.The Story of Stone [M].London: Penguin Group, 1977

[2]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M ].长沙:岳麓书社,1987.[3] Yang Xianyi, Gladys.A Dream of Red Mansions(Volume1)[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94.[4] Su Tungpo.[苏东坡].(2002).《东坡诗文选》.林语堂译.河北省三河市: 百花

文艺出版社.[5] 张静,赵冰.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对我国翻译的影响[J].大学英语(学术

版),2007,01:134-136.[6] 雷志梅.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31-133.[7] 薛沛文.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翻译观的比较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

报,2011,02:53-56.[8]毛英.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概述[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

报,2012,01:31-34.[9] 钟福.英汉翻译理论与策略——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视角[D].暨南大

学,2010.[10]杨司桂,樊波,冉隆森,何三建.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的理论实质[J].牡丹

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76-79.[11]刘建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和中国翻译[J].文教资料,2008,25:57-59.[12]梁美英.后殖民主义翻译[J].科技信息,2011,16:549-550.[13]王智芝.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的影响[J].牡丹江大学学

报,2013,02:105-106.[14]王智芝.从旅行理论看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史[J].乐山师范

学院学报,2013,04:55-59.[15]张东东.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观照下“给力”一词翻译研究[J].边疆经济

理论授课范文 篇7

1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突出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决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突出特点

1.1.1较强的理论性。理论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突出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涵盖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多个方面, 它属于我国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课程。理论化的知识架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存在形式, 这些决定它的政治理论性较强。

1.1.2高度的抽象性。抽象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抽象性表现为概念抽象、推理抽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抽象性最强。这门课程从知识结构上可以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中的“物质、意识、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概念特别抽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中“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商品经济基本矛盾”三个概念之间逻辑关系,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

1.2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中面临的挑战2010年5月,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要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当今, 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面临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态度等问题的挑战。

1.2.1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不够创新。教师教学方法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相当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第一学历不是思想政治理论相关专业, 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够深厚, 教学方法的陈旧、单一, 主要表现在: (1) 重理论灌输、轻思维引导; (2) 重理论讲授、轻现实分析; (3) 传统教学方式多, 现代教学手段少。多采取理论讲授, 没有积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从而大大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2]

1.2.2学生兴趣不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兴趣不高也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目前, 高校新一代的大学生大多属于90后, 他们思想状态的主流是积极的。但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个人爱好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导致部分学生重物质利益、轻理论学习;迷恋科技产品、忽视自我要求;重个人利益、忽视社会责任, 这些都影响他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表现。比如大班教学中的逃课现象、上课玩手机、说闲话、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愿意参与课堂实践等问题的出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改进授课方法, 运用科学原则,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艺术水平。

2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主要方法和运用原则

导入艺术和结尾艺术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两个关键性环节, 而重难点突破艺术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核心基础。

2.1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入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入必须引人入胜, 引发学生浓厚的听课兴趣, 为整堂课的讲授打下好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入艺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案例故事导入。案例故事导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中最常见的导入方法。教师用贴近学生和社会的典型案例、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的主题, 将学生注意力引入课堂主题上来。这些案例和故事仅仅是引子, 不是授课的目的, 而是手段和过程。 (2) 设置悬疑导入。设置悬疑导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中的重要方法。“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提出能引发学生共鸣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 以调动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 (3) 名言警句导入。清人李渔曰:“开卷之初, 当以奇句夺目, 使之一见而惊, 不敢弃去。”[3]这里的“奇句”就是名言警句。名言警句导入是指用名人名言、富有哲理的格言、俗语、歇后语, 古诗词等开头, 引出讲课主题, 从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情趣, 增强师生情感体验, 创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情境。

方法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为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入艺术的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包括: (1) 目的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入艺术方法必须紧扣主题、有的放矢, 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激发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的; (2) 精炼性原则:郑板桥曾说:“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入艺术方法中运用的案例、故事、名言警句、音像资料要做到短小精悍、引人入胜。对案例和故事的细节上不能过分雕琢, 一般应在5分钟内完成; (3) 新颖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必须选择少见的材料, 或者对熟知的材料提出新的观点, 做到先声夺人, 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入艺术运用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第一次飞跃。

2.2思想政治理论课重难点突破艺术思想政治理论课重难点突破艺术是课堂教学第二次飞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 采取说理、启发、举例等艺术方法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

2.2.1说理艺术法。陶行知曾讲:“教师的职务就是千教万教, 教人以真。”这里的“真”就是“理”。说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要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理艺术法主要包括:第一, 幽默说理, 是指运用恰当的歇后语、顺口溜、漫画、笑话、群众性语言等传授讲课内容, 使得课堂内容通俗易懂, 课堂气氛生动活波;第二, 比较说理, 是指运用大小、正反、真假、善恶、美丑等对比叙事说理, 使得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2.2启发艺术法。《学记》曰:“故君子之教, 喻也。”“喻”就是启发。教学启发艺术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 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而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帮助他们学会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达, 生动活泼轻松偷快地获得发展。启发艺术法主要包括: (1) 设疑启发。教师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用生动有趣的问题提出来, 让学生去思考, 引发他们在生疑—质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 (2) 对比启发。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将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横向、纵向、正反以及新旧的对比, 从而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加深学生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和记忆。除过这两种启发艺术法之外, 还有故事启发、点拨启发、类比启发等方法。

2.2.3举例艺术法。古语有云:“以其所知, 喻其不知, 使其知之。”举例艺术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重难点突破的最重要的方法。要让举例具有艺术性, 必须做到:第一, 选择和运用最能说明重难点的典型事例, 对其进行深刻剖析, 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一典型事例来理解重点和化解难点;第二, 举例要具有准确性和精当性。举例要紧扣主题, 事例的论点要准确, 论据要充分、精炼。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难点突破艺术的运用也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1) 特殊性原则。以上三种重难点突破方法的运用要以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性为基础; (2) 必要性原则。说理、启发、举例都是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对学生容易理解的、一目了然的知识则不需要冗长的说理、多余的启发和举例, 从而优化课堂设计。

2.3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尾艺术“编筐编篓, 在于收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尾艺术就是运用多种方法, 深化讲课主题、延伸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

2.3.1总结式结尾。总结式结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常用的结尾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准确精炼的语言、简单明了的图表等方法, 归纳知识的结构和主线、强化重点, 以起到画龙点睛、升华认识的作用。

2.3.2悬念式结尾。悬念式结尾就是设疑结尾, 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中有难度的结尾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抓住章节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末尾提出具有一定难度且与下次课有关的问题, 设置悬念、巧设伏笔、激发学生探索下一节教学内容的兴趣。悬念式结尾既可以活跃本节课课堂气氛, 又可以为下一节课铺垫,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3幽默风趣式结尾。幽默风趣式结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中难度最大的结尾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双关、谐音、妙语等幽默方法作总结, 触动学生神经, 从而创造一种妙趣横生、欢乐放松的和谐氛围。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尾艺术方法的效果, 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 完整性原则:紧扣教学内容、系统归纳、首尾呼应, 不能虎头蛇尾, 更不能虎头无尾; (2) 针对性原则:结尾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的学情进行总结, 对学生难理解、难掌握的地方应重点强调和阐释; (3) 适度性原则:结尾的时间必须适度, 一般在课堂即将结束的两三分钟进行结尾, 因此必须选择最恰当、最精炼的言语进行总结。

通过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尾艺术, 实现整个教学过程“起要美丽, 中要浩荡, 结要响亮”的完美和谐, 实现课堂教学的第三次飞跃。

3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目标

“手段要与目的相统一。”如果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方法是手段的话, 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目标就是目的。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方法是为授课艺术的目标服务的。

3.1知识目标思想性和科学性思想性和科学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要达到的首要知识目标。

3.1.1思想性。思想性居于首位, 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灵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基石, 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 着眼于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1.2科学性。科学性就是真理性, 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生命线。“科学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化、严谨、更寓于理性”[4]。科学性目标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坚持教学的指导思想,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遵循大学生的认识规律,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合乎课堂教学规律, 授课内容要讲究严密性、准确性、渐进性。

3.2情感目标趣味性和审美性趣味性和审美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要达到的第二层次情感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艺术要起到提高课堂趣味性, 提高学生审美性的作用。

3.2.1趣味性。趣味性是实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保证。马克思曾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地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趣味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要运用生动形象的事例、幽默风趣的哲理、真挚朴实的语言、灵活多样的形式, 激励、启迪和教育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趣味性目标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坚持趣味性与思想性、知识性紧密结合; (2) 坚持趣味性与严肃性的辩证统一, 基于趣味性而设计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要贴近实际, 不能荒诞离奇, 更不能哗众取宠、庸俗低级。[5]

3.2.2审美性。苏联美学家托洛维奇曾指出:“在每个领域中出现的凡事值得被称为艺术性的活动, 都必定有审美的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作为一种教学活动, 也具有特殊的审美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审美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 使得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创造, 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 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 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享受, 从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完成人格塑造。[6]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审美性要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内在美和教学表达的外在美有机结合在一起。

3.3能力目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最高目标。

3.3.1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也叫具体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目标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借助语言、表情、体态、图像、音响等方式来传递、表达或阐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对教学内容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 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贴切的比喻、生动的语言、巧妙的启示, 将抽象概念形象化, 枯燥内容趣味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主要通过生动的教师语言、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达到“以形感人”, 从而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7

3.3.2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也叫抽象思维,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的最高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形式, 揭示教学内容知识的本质和规律, 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思维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要贯彻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原则。既要选择恰当的具体材料, 注意培养大学生形象思维, 又要采取比较、分析与综合、归纳演绎、逻辑与历史等思维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引导他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实现两者不断互相转化的矛盾运动过程, 最终塑造了一堂优秀的教学艺术作品。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艺术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认真学习和运用各种教学艺术方法, 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参考文献

[1][4]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187.

[2]张思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 (11) .

[3]李渔.闲情偶记[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13.

[5]房彬, 檀江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三结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 (6) .

[6]何四清.初探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J].当代教育论坛 (教学研究) , 2010 (04) .

理论授课范文 篇8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理论 高中语法 新授课 引入

【Abstract】In senior English grammar lessons, teachers tend to skip the lead?鄄in and use the deductive method to directly present new grammar. This not only fails to activate students?蒺 prior knowledge, but also lead to the result that students think grammar is too complicated and boring. Here, the author presents teaching case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on the lead?鄄in of new grammar lessons in High School.

【Key words】Scaffolding; Senior English grammar; new lessons; lead?鄄in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00-01

一、问题的提出

语法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教师大多采用呈现-操练的模式进行教学,在呈现的过程只注重对语法点系统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对陌生语言点的主动建构。在新课程理念提倡的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认知理解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表明了,教师需要在语法新授课导入环节中更新理念,不能忽略学生已有知识。

二、支架式教学及其理论基础

1.支架式教学概念

布鲁纳等人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提出了教学支架(scaffolding)的概念。在一个学习情境里,教师最初要承担大部分的工作;在此之后,学习者和教师分担责任。当学生逐渐变得更有能力时,教师逐步地撤走支架,从而使学生得以独立完成任务。[1]

2.理论基础

1)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的差距就叫作最近发展区。[2]

2)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对外部信息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3]

三、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语法新授课导入中的实例研究

在学生看来,高中语法知识非常复杂,需要记住各种语法规则。然而,如果教师在新授语法导入过程中,就能通过借助学生已有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脚手架,学生将能把新知识与已学知识建立联系,从而能够主动地建构新知,并且通过自我得出答案,有助于其增强自我效能感,提升对语法的兴趣。

1.案例一:以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为例

学生在此前已学过以关系代词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在这里教师需要以此为支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which在句中的成分来引入新的语法点。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复习which引导的定语,让学生翻译句子并分析which在句中所做的成分。

1) 约翰先生邀请我们参观他上周刚买的新房子。

2) 约翰先生邀请我们参观他那有个漂亮花园的新房子。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答案。

1)Mr. John invited us to visit his new house which he bought last week.

which在句中指代house,作宾语

2)Mr. John invited us to visit his new house which has a beautiful garden.

which在句中指代house,作主语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翻译:约翰先生邀请我们去参观他那有很多植物的花园。同学大声说,教师在黑板写下:Mr. John invited us to visit his new house which there are a lot of plants.

这时候教师向学生提问which指代什么?在句中起到什么成分?学生经过思考得出which指代garden,从句中缺的是状语成分,所以这样不对。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该定语从句还原成两个简单句。即:Mr. John invited us to visit his new house. There are a lot of plants in the garden.学生经过对比发现之前所写的定语从句中缺少介词,于是自然而然地引入了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2.案例二:以独立主格为例

独立主格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学生在学习独立主格之前,已经学习过分词作状语的用法,那么教师在教授独立主格的时候,就可以以分词作状语的用法为脚手架,引导学生习得新的语言点。

首先,教师呈现给学生两个句子,让学生判断语法是否正确。

1)Having destroyed their house, they temporarily had to move to a nearby school.

2)Having finished her homework, her mother allowed her to have a rest.

起初有些同学认为是正确的,并且大声说出是现在分词作状语的形式。但经过短暂的思考,不少学生会发现这两个句子的语法并不正确,因为现在分词的实际主语与主句的主语并不一致。接下去教师引导学生去修正句子,提问学生当分词作状语时的主语与主句的主语不一致时该如何修正?如何体现不同主语呢?同学通过讨论,很快提出了如下修改建议:

1)(The earthquake/ typhoon…)Having destroyed their house, they temporarily had to move to a nearby school.

2)(Linda…)Having finished her homework, her mother allowed her to have a rest.

之后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肯定,并引导学生自我归纳:当前后主语不一致的时候,需要在分词或者分词短语前加上主语,由此教师引入了独立主格结构。

四、总结

从上述课例中,不难看出,在高中英语语法新授课中,巧妙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进行导入,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知识,促进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所以,对于新老教师来说,在日后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应该寻找多种途径,来促进学生学习语法。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 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上一篇:培训观念下一篇:机电系教学党支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