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体系

2024-06-09

授课体系(精选10篇)

授课体系 篇1

一、研究对象情况介绍

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于2002年开始开设英美文学课。但因为原有的培养计划所定学时偏少,英美文学课程总共才90学时,其中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为45学时,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为45学时。对于源远流长而且佳作频出的英美文学来说,这些学时只能令学生浅尝辄止,无法领会英美文学的精髓所在。如何利用这么少的时间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做到重点突出而不流于形式、泛泛而谈,一直是文学课老师绞尽脑汁要解决的问题。但结果证明,文学课的授课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往往不敢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也很少有人能一次考取本专业的研究生。除去其它因素,文学课上学无所得是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目前英语专业是文理兼招学生的,文理科学生的比例大体上为1:1。2004级、2005级英语专业学生的文理比例更是达到了1:3,理科学生多于文科学生两倍。理科学生的文学基础弱于文科生,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为这样的学生上好文学课,对教师来讲更是一个挑战。

其次,文学课还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包括历史、宗教、风俗文化等,对授课对象的要求很高。学生往往是满怀热情地听过几次课后就因为其内容庞杂、头绪过多而失去兴趣。如何使文学课内容更加深入浅出、更加吸引人,这也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最后,以往英美文学课被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大四上学期授课。这阶段往往只有考研的学生认真上课,许多学生缺课去找工作,也使得文学课的授课效果不好。

二、研究方案与结果总结

综上所述,我校英语专业的文学课授课内容及授课模式都亟待改革与完善。2006年,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修订了原有的培养计划,将英美文学课细分为英国文学史、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史、美国文学选读等四门课程,并相应地增加了学时,调整了授课时间,此项改革于2006—2007年度第一学期开始施行。我们尤其针对英美文学选读课程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希望通过所采取的系列措施,完善文学选读课程的授课模式,设计合理的授课内容,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首先,进一步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模块、加强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具有延续性、一致性。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前面提到的文学课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有宽厚、系统的专业知识。具体来说:

1. 大一阶段

(1) 结合泛读课,为学生介绍简写本的文学名著,规定阅读书目并要求撰写读书报告。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又能令他们初步感受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唤起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2) 让学生背诵精读教材每课课后的名言警句。一方面通过背诵可以使他们掌握名人名言,并有机地应用到写作中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他们熟悉一些名家名人,为以后的文学课打基础。

2. 大二阶段

(1) 结合泛读课,介绍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原著,并组织“每月一书”读书报告会、名著改编表演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英语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又通过阅读原著,加深了对英美国家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历史宗教等方面的了解,扩展了知识面,为大三阶段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结合精读课,为学生介绍名篇佳作,使学生有机会领略英语的语言魅力。一方面通过背诵和模仿这些名篇佳作,学生能够提高写作水平,为专业四级考试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学生能继续扩大词汇量,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3. 大三阶段

(1) 结合影视课,组织学生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使他们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电影再现的名著魅力,同时也可以与文学课同步,相得益彰,体现了教学课程设置的系统性。

(2) 结合英美概况课,系统学习和掌握英、美两国的历史、宗教、社会背景等人文方面的知识,为文学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有益的基础。

通过这些方法,尤其是大一、大二阶段所采取的措施,我们能很好地解决前文提及的具体问题,为英美文学选读课程的讲授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同时为学生打下坚实、全面的英语基础,帮助他们进行更高阶段的学习。当然,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各科教师通力协作。这样不仅能使各学科很好地融会贯通,体现课程建设的系统性,更有助于学生发现各学科的内在联系,找到学习规律,做到更有效率的学习。

其次,针对修订后的英美文学选读课设置结构,确定合适的教材。以往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所选用的英美文学教材多为文学史与作品选读合一的编写模式,并且侧重于文学史的介绍。作品涉及少而且不具有代表性,学生不感兴趣。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教材与其它高校英语专业所用的英美文学教材不一样,为我校英语专业学生考取外校的英语专业研究生设置了人为的障碍。大纲修订后,我校英语专业英国文学史与美国文学史、英国文学选读各为45学时,美国文学选读为40学时。可以说,教师有了比较充分的时间介绍和分析文学作品。这样,选择合适的教材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目前,我校英语专业的文学选读课教材选用王守仁、陶洁编写的英美文学作品选读,文学史教材选用刘炳善、常耀信编写的英美文学史。整套教材内容详实丰富、重点突出、编写规范、观点准确,是一套适合我校英语专业使用的教材。

再次,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英美文学选读课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再加上大量的文学名著已被拍成了电影,录制成了录像带或光碟,这一切都使得文学选读教学中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成为可能。我校一直注重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每两年组织一次教育技术课题的立项和评比,这使得教师有机会得到充足的经费制作有效的教学课件并将之运用到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和影像资料等手段进行备课、上课和课后检查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在课前准确把握和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充分准备和设计信息资源,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提炼,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好相应的电子课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穿插介绍背景及知识点,放映名著片断,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入名家观点或点评,并留思考题指导学生课后继续通过网络寻找相关信息,以达到深化学习的目的。教师还会把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相关的理论等资料制作成课件。在教学中,利用课件清晰地呈现作者生平、创作的背景,作者对文学的贡献,然后介绍和分析该作品。在联系分析作品时,教师会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些问题就会帮助学生随着讨论的展开对理论的理解也逐渐深入。在课后作业这一环节中,教师会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寻求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面上的文本分析,而是引发了多方面的感悟和思考,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文学和学术研究的兴趣,并培养了主动学习和主动思维的能力。

最后,针对文学课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授课模式。以往的英美文学课大多采取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其实文学课应采取启发式教学: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作业,就相关历史和名章选段提出问题,令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然后在课上通过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时间不应超过总学时的三分之一。除了对相关的史实做必要的归纳和分析、对作家的写作风格进行必要的介绍和总结、对重要作品进行重点的剖析和鉴赏,教师应把精力放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赏析能力上,教给他们分析文学作品所需的理论,使他们能够逐渐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独立地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工作,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某部作品讲了些什么。尤其要注意的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不应搞“一刀切”,因为每个人的欣赏角度、理解能力、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生活态度各不相同,对同一部作品的理解也不应强求一致。

英美文学选读课程是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必修课。但因为开设时间短、教师缺乏经验,一直以来,授课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意见较大。对这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模式进行研究,以找出适合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文学选读课授课模式,可以使我校英语专业文学选读课的授课效果得到提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英美文学作品的知识和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进业, 花清亮.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8.

[2]Chris Kyriacou, Essential Teaching Skills, 2nd ed.Nelson Thornes, 1998.

[3]孙敏.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国教育报, 2007.6.13.

新授课课堂模式 篇2

摘 要:随着课改的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已经开始厌烦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而“三四八”教学模式加入了新的元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

关键词:“三四八”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三四八”教学模式:三个时段即课前、课上、课后;四个环节即导、学、评、练;八个步骤即课前展示、导新明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质疑探究、展示评价、积累拓展、当堂检测。

一、课前展示(3分钟)

此环节由学生完成,要求教师提前指导主持人准备“课前展示”内容和提问方式,把握试题难度和题量。安排学生轮流做主

持人。

二、导新明标(2分钟)

1.导入新课:课题导入要求简洁、直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明确目标:学习目标要明确,针对性要强,易实施,目标容易达成且效果好,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切忌模棱两可,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一般不要超过三个,以两个最好。

三、自主学习(5分钟)

1.课本内容的学习以小问题的方式呈现。把概念、规律的得出过程通过小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小问题推导出所需结论。

2.针对本节课重点、难点,设置3~5个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自学效果。

温馨提示:练习题要针对性强、独立性强,并要分层,甚至可以是判断题。

四、合作交流(5分钟)

1.坚持先一对一讨论,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让同层次学生A与A、B与B、C与C进行讨论,然后将小组讨论不会的疑难问题反馈给老师。要坚持“A教B,B教C,A拓展”的分层次学习

理念。

温馨提示:组长主持,积极发言,讲解时作勾画记录。组长要时刻把本组的学习控制好,组织并安排解决所有问题,控制讨论内容、时间、要求,确保讨论围绕问题展开,要高效且有深度。

2.充分利用好四周黑板,讨论时可借助黑板进行,要讨论解题规律、解题步骤的规范性等。

3.讨论时要做好笔记,并要总结解题的规律、方法,找出问题的出错原因及突破口,有能力的学生对问题进行拓展,把问题变型,达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效果。

4.讨论结束后,组长记下不会的问题交给老师,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解题规律,以便展示。

五、质疑探究(3~5分钟)

1.老师统计好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由各小组到黑板展示、讲解,并总结本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

温馨提示:讲解的学生要用普通话,语言要准确、清晰,声音要洪亮,要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大方、热情。板演时运用彩笔书写,突出重点。B层学生负责展示。

2.讲解时有疑问的学生可主动提出来,由讲解的学生解答,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3.讲解的学生必须总结出这类题的解决方法、规律,用彩笔写在黑板上。

六、展示评价(10~12分钟)

1.学生点评

①点评展示的规范性、准确性。

②提出本小组讨论时总结的规律、方法。

2.老师点评

①针对学生的展示,表扬好的步骤、方法,指出学生讲解时出现的问题。

②对学生模棱两可的问题,作出肯定的答复,指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③对重点问题再以跟踪练习加以巩固,并总结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

④根据各小组展示和点评的情况,准确评价各小组,做到小组评价激励到位,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温馨提示:老师的点评要语言简练,直击重点,讲方法、讲规律,重点强调、难点点拨到位。

七、积累拓展(3~5分钟)

此环节要求当堂知识必须形成体系,板书要展示清楚,规律性的知识要让学生掌握。

八、当堂检测(10分钟)

留下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完成当堂检测,既是巩固所

学知识,又是检查落实。

检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组内交叉评价,反馈存在问题,若时间允许则解决问题,否则课下组内解决,发挥“兵教兵”的作用。

授课体系 篇3

佳木斯大学是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的黑龙江省8所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单位之一, 是教育部批准招收全英文授课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来华留学生项目的52所高校之一。目前在校留学生人数已达700多人, 学历教育留学生占留学生总数的82%, 涉及21个硕士专业方向和19个本科专业, 涵盖文、史、理、工、医等几大学科。

2011年, 我校开设了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课程班。此课程班采用全英文授课, 覆盖我校医学类4个一级学科。国家留学基金委对这个课程班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政策扶持, 在未来几年, 在稳定招生的基础上, 规模将不断壮大, 也会有更多的自费留学生申请入学。

通过深入研究, 在实践中探索,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课程班的课程体系, 将为扩大我校医学类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的规模, 提高留学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在此研究基础上, 进一步拓展我校英文授课留学硕士研究生班的专业分布将成为可能, 同时也能为其他高校提供宝贵的经验。

在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 有如下特殊问题必须充分考虑。

1 医学类留学硕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的医学基础教育背景

随着世界各国对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出台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认可, 全球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得到了快速的推进。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其中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职业道德等得到了界定。也使各国医学教育的学历互认和职业资格互认成为可能。但是, 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对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产生各种影响, 教学的侧重点和培养目标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 必须充分考虑生源国在本科阶段的医学基础教育背景的不同, 结合具体的培养目标, 修订培养方案, 完善教学计划和评估体系, 才能建立科学的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课程体系。

2 课程设置的具体特殊问题

2.1 政治类科目

政治理论课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明确规定的研究生必修课程。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不同学时的相关课程, 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技术哲学》等。绝大多数院校的政治理论课为54~72学时, 一般是3学分。但是根据《高等院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 政治理论应当作为学习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专业的外国留学生的必修课, 其他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可以申请免修。因此, 在制订培养方案时, 必须充分考虑各国留学研究生所在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文化风俗习惯各不相同, 政治类科目的设置及相应学分的要求是删除或是替代。成功的做法是为学生开设一些介绍中国人文、地理及传统风俗类的课程, 既能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 加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传统风俗习惯的认知又能提升亲华度。

2.2 语言类科目

很多高校的医学类研究生培养方案都明确要求学生能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外语能力, 大多数院校都开设英语, 也有部分院校在开设英语的同时, 还开设俄语或者日语。公共外语和专业外语总学时大约占理论学时总数的20%。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大多来自母语是英语或者所在国的官方语言是英语的国家, 对他们来说, 汉语就是他们必须要学习的外语了。虽然他们在华学习期间使用的授课语言是英语, 但是在其进入临床轮转期间, 要求所有的患者与他们用英语直接沟通是不现实的。因此, 在语言类课程设置方面应充分考虑留学研究生的汉语基础, 对课程的内容、程度、学时和学分的设定要进行充分的论证,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开设2~3门汉语强化类的课程, 特别是医用汉语, 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和临床实践打好语言基础。

2.3 方法类课程

方法类课程主要包括《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方法》、《临床流行病学》、《医学文献检索》和《计算机应用》等课程。有的医学院校将方法类课程放在公共课模块, 有的放在专业课模块, 有些课程作为必修课, 有些课程作为选修课。不同国家的医学类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不尽相同, 方法类课程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 在为医学类留学研究生选择方法类课程时, 要充分调研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 确定开设哪些必修课, 哪些选修课, 以及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

方法类的课程在课程结构和学时调整时, 应该侧重于实践环节, 增加实验和实践学时, 让学生真正掌握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对于《医学统计学》课程, 应该充分考虑留学生的基础知识背景, 可以适当增加学时, 并侧重于专业软件的使用及科学研究实例的分析与研究。

2.4 选修课

目前很多国内高校的研究生选修课程, 已经成为学生获得学分的一个主要途径, 并不能充分发挥其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的作用。更有很多课程不适合留学生选修。医学类留学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 必须结合留学生的本科教育背景, 结合留学生教学的实际来安排和设置并不断更新。要把选修课作为扩大留学研究生知识面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要为加强学生方法类课程学习和专业类课程学习效果提供辅助的支持作用。

医学类留学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 应以学术讲座和学术讨论的形式为主, 课上的学时不必太多, 可以借鉴美国医学类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特点, 采用细水长流式, 充分调动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的积极性, 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分设置少, 供选择的课程数目增多, 各有侧重, 从而能充分发挥选修课的作用。

3 结语

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的培养, 目前还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渐完善的过程。要针对留学研究生的实际特点和具体情况, 安排课程学习, 调整教学计划, 加强教材建设, 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适合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以确保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这对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和加强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本文结合具体教学管理实际, 对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给出可行化建议, 为进一步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并希望借此为其他高校提供一点经验。

关键词: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赵万霞, 辛暖, 赵伟.改进来华留学生教育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J].高等教育研究, 2002 (20) .

[2]崔爽, 段丽萍.浅谈美国大学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4) .

[3]祖雅琼, 马骏, 李丽剑, 等.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10) .

[4]黄星, 罗殿中, 韦东梅, 等.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5) .

网络授课利与弊 篇4

【摘 要】 人类从直立行走那天开始就有种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从语言和货币的产生到“孔子周游列国”都传递着中华文化的前进史。人类也就是用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推动着自我从幸福走向更加幸福。

伴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帮手。互联网信息的极大丰富,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聊天玩网络游戏,看电影、听音乐、收发电子邮件等事项来帮助我们学习、娱乐、喧泄。这就要求我们自身要有强大知识学库来驾驭和利用网络平台,加强自我学习来适应社会的进步。以高速信息网络为平台网络教学,已成为当今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

网络教学如何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挥特点,筹合课堂教学的规律来进一步体现网络课堂的教学的优势呢?老师经常讲“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瓢水”。网络授课给授课人员提出新的课题,成为网络教学实践探讨的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教学的规律、设计、开发网络视频授课的平台,从技术手段、角度、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来创造新颖的网络授课的模式。我通过学习一些著名网络教学课题谈谈网络授课的好处。

【关键词】 网络授课新课题

1. 网络授课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我曾经拜读过一篇文章,该作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青少年对思想政治学习存在模糊认识,感觉学基础课程直接关系个人成长进步,不学不行。学思想政治是个软指标,写笔记、背背理论关系不大。他在调研中对120名学生(36名初中生,61名高中生,2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对理论不感兴趣的占16.7%、对理论学习带有抵触情绪的占2.5%。当时我有些困惑,因为我们作为一名新世纪青年,坚定的思想基础是我们国家克服极难险阻的必胜法宝。现在青少年对理论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影响了国家未来的安全稳定和蓬勃发展。有些青少年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厌倦,从而抛弃社会道德和国家利益,走向了不能回头的万丈深渊。事实证明提升青少年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才能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情操。网络授课可以利用其特点,来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一是利用图片来增强学习的诱惑力。网络授课可以加一些明星、球星、美女的图片来吸引大众的眼球,以前黑色的版面和白色的粉笔给人以抵触心理,缺少了吸引力。从而使有些人厌倦单一的授课形式,导致授课失去了重要意义。网络授课可以使授课人员根据授课内容利用图片说法施教,来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增加授课质量和学习效果。二是利用网络提高学习兴趣。无论是来自城市、农村,还是来自平原、山区都接触过计算机和网络。甚至有些人接触计算机就“兴奋”,因此可以通过计算机答题的方式,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从中寻找答案,来提高理论学习的趣味性。达到“问题中得学问”的效果。三是利用动画效果增加学习的生动性。授课人员以前授课时只是用嘴说或用自我肢体去演绎,而网络授课可以添加动画效果来增加生动性,从而提升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增加学习效果。

2. 网络授课提升授课的真实感,达到立竿见影

近期我观看了一部关于卖毒案件的警示教材、以及一些关于间谍和腐败案件。尤其是一位国家干部在位期间,分管的业务和事项较少,参加学习教育不深,三年以来的学习笔记,仅有十次记录,除一次为应付检查工整补抄了十多页以外,其他每次都只记几行字,连标题都记不全,很多事涂涂画画,对教育不敢兴趣,听不进去,失去了基本学习的机会,与社会道德,国家法规背向而迟。人生就是永不停止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一些触目惊心的触动才能提高自我的警觉能力。那些牢狱里的人,在狱中忏悔时,看到他们的父母在撕心裂肺的呼喊时、妻儿泪花横溢时,难道我们的心理得不到教育吗?我们应该吸取教训,清醒认识到违背社会违反法律法规,丧失社会道德的严重性。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社会阅历浅,思想不够成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一时的头脑发热,在汹涌而来的大潮中迷航、呛水。网络授课可以通过视频情景在现等手段,使那些在偏离人生轨道的人员有一次看清前途的机会,不再被假象欺骗下去,确保面狱而泣的场面不在自身上发生,做到清醒自我不为“浮云遮眼”,识“庐山真面目”,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 网络授课能履清思绪,提高学习质量

一部好的电影能教育一代人,一段视频能让人懂得防患于未然的道理,一个好的课件能让人了解整个操作流程。因此网络授课能直接教给人以直观的印象给广大青少年提供很好的思维过程和认识过程。一是能履清思路直观易懂。针对课堂网络现代化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有些授课人在课本上、教案上很难完全呈现整个过程。例如一个零件的生产过程让人们在书本上或课堂上很难读懂,然而一段很小的视频就能迎刃而解,并且在头脑中有了大概印象,方便以后在操作过程中直观。二是实现网络对话。每一节课堂每一个人的记忆时间大概是15-20分钟,这有限时间要使整个堂课的所有内容灌输给每一名听课人员,并做到人人发言有点难,网络授课可以通过网络留言的方式,能使每个人思维得到体现,达到思维互换,从中了解更多的技术技巧。三是理论灌输趣味化。理论学习枯燥乏味,兴趣不高是大部分人存在的。然而通过视频、漫画、小品、顺口溜等方式来激发个人的成长进步,从中了解到真正的美与丑、善与恶。帮助人们轻松愉悦的学习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做一名真正的“人”。新世纪的青少年具有新世纪的特点,他们爱好广泛,兴趣多样,求知欲望强,但叛逆和厌烦心理极大,一堂好的思想教育课,能使头脑清晰,胸怀宽大。

4. 网路授课重难点突出,难易拿捏恰当

每节课都有难易重点,尤其思想教育课重难点非常难以把握,以前授课人利用黑板把重难点写在黑板上得到体现,然而网络可以用字体的颜色来突出重难点,提高青少年对本节内容目的和精髓的认知力。一是引导青少年认清理论学习的精髓。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事件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联,精心策划和残暴实施的一起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其用心险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旨,我们通过视频看到其破坏活动的物质损失,而且认清其本质,更加认清他们宣扬“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的丑恶面孔。二是认清理论学习的本质含义。抗震救灾、防洪抢险、奥运安保、海外维和等重大任务时,都是依靠我们解放军战士,他们以很高的思想觉悟,挺起胸膛站排头。用“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精神去约束自我。这些都是我们通过电视、网络才能感受到军人的精神。三是重难点清晰明了。重难点以前在黑板用板书可以体现,但板书过程中速度较慢影响授课进度。而网络授课可以用字体大小和颜色来明确重难点,使学习人员直奔主题简单明了。网络授课可以很好的体会到其本质的精髓,更好的结合教材影响每一名青少年。个人成长进步知识是根基,我们只有充分了解掌握知识才能进步和成长。

网络授课是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正通过几代人共同努力完善网络教学。网络授课保留以前个性化自主学习,构建一种更加接近现实,能够再现现实课堂教学实际集听、看、记网络交流为一体的学习方式。但是通过实践交流也存在缺陷。一是网络授课互动性不强。网络向青少年传递的教学内容互动性不是很强,效果不是很好。网络授课不能很好的听到老师的本意及授课思路。尤其是授课人员的面部表情不能得到深层次的体现,和听课人员的互动性不太好。二是网络授课带有局限性。网络授课对偏远的山区带来极大的局限性。电、网络传递、计算机、教室这些硬件设备比较局限,导致网络授课不能很好的开展,直接影响网络授课。网络授课要靠个人自觉他给“思想溜号”的带来了方便,会造成久远缺课越走越远,失去了授课人的督促,使其结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三是解决问题的速度缓慢。网络授课有时不能对所提的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导致问题积垒存多,导致遗忘的现象发生。尤其是心理授课时医生能及时发现听课人的问题在课堂上能及时纠正,防止问题滑坡。网络授课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其不足,应充分发挥好网络授课和授课人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教学与社会共同进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网络授课正是发挥网络推进先进文化转播,满足先进文化需求。网络授课能给人们带来新的视野和真实感,还把“孔子”带到世界和未来,方便“保存”和传递,对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学课程改革和培育公众科学素养都能产生巨大作用。

授课体系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护理专业2004级、2005级、2006级大专生6个班级, 男38名, 女232名;年龄20.0岁±2.5岁。

1.2 方法

在每次两个学时的课程中安排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来讲课。将每个班级的学生分组, 每组5人或6人, 分别担任组长、查找资料、组织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讲课等任务。教师在学期初将教学相关资料分发到每组, 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各组教学内容[1]。其中内容一般选取各章节较为简单的内容并且学生讲课的时间一般在20 min左右, 老师可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建议, 使得学生的准备更充分;每次讲好课后其他同学可向该组成员提出问题, 并由成员做出解答。最后教师针对性地做一些补充说明。

2 结果

采用问卷调查法, 在学期结束时, 对每个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参与新的教学方式的积极性及自己的表现 (见表1) 。从结果看, 87.4%的学生愿意参与该教学活动;92.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任务;71.1%的学生认为本小组各成员的合作成功;有75.9%的学生想有更多的走上讲台的机会。将该教学方式与单纯由教师授课相比较, 对学生自身能力的锻炼及教学效果的调查结果见表2。从结果看,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自主授课的过程可以对自身的能力有所提高, 并且也提高了学习能力。

人 (%)

人 (%)

3 讨论

通过学生授课与教师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1 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通过自己预习内容、搜集整理资料、根据大纲组织教学及上台讲课等过程, 亲身经历一次当老师的感受。这给他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新鲜[2]。以前都是听老师讲课, 他们已经形成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 而要准备自己授课, 他们就要转换思维模式;并且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听课的经验, 增加一些认为老师应该强调的要点或者自己的技巧。在讲课内容方面, 他们首先要自己理解理论知识, 还要学会运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教授给自己的同学, 并且要课外搜集资料用以备课及帮助回答课堂上同学们可能提出的问题, 这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个团体中, 他们彼此还要相互配合、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尽自己所能解决一切所遇到的困难, 这也极大地增强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对于讲课的同学, 站在讲台上, 她代表的是一个团队的形象, 所以一般都选择一些比较善于表达、胆量较大的学生来讲课, 而他也通过讲课锻炼了自己的胆量, 增加了自信心。

3.2 活跃课堂气氛

一般每门课程都是由固定的老师讲课, 说话方式、思维逻辑、授课特点基本一成不变。而每次课一般都有两节课, 往往让学生容易形成“听课疲劳”的现象;现在在部分课时中穿插了学生授课, 每次都有不同的同学走上讲台, 不同的面孔, 不同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语言表达, 丰富多彩的课件展示给大家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台下的学生对自己的同学讲课也非常感兴趣, 营造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也缓解了学生听课的疲劳。

3.3 提高教学效果, 开阔学生视野

通过准备授课内容及讲课的过程,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掌握的更加牢固。而且学生均反映有了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 学习更有兴趣, 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虽然部分内容是学生授课, 难免会出现对知识的把握不足或者出现一些差错, 在他们授课后教师会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点评和纠正, 保证了讲课内容的准确性。在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学习目的大多只是为了考试, 因此往往只注重上课老师的重点内容;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都是要知识比较全面, 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 还要了解一些相关知识甚至是一些社会知识。学生授课的课堂就充分地向大家介绍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他们通过搜集资料整理了大量的相关专业知识, 这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3.4 发现学生亮点,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每组学生的授课特点都不一样, 他们在授课过程中展示了很多授课的方法或技巧, 并且在他们的课件中囊括了很多有特色的图片以及语言的概括, 这对教师的授课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教师可以有选择的借鉴用于以后的教学中, 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

摘要:在本校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的教学中采用了学生自主授课与教师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授课,教师授课,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马海英, 胡军, 郝立宏, 等.学生以自主授课方式学习组织学的尝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2) :92-93.

[2]郝玉梅, 刘如月.教与学角色互换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7) :12-13.

新授课导言的技巧 篇6

新授课的导入, 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这部分教学环节是其他环节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导言就好比是比赛的起跑线, 是战斗的先锋队, 是演出的开幕词.好的导言可以引人入胜, 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 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 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 甚至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诗意的境界梦的天堂, 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好导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 如果学生学习是被迫的, 那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是很难记忆的.相反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 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 学习时轻松愉快, 不会造成心理上沉重的负担, 学习效率自然会高.因此, 教师必须重视精心设计导言, 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 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 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打下良好的开端.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言一般来说有三个标准:首先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 是切合本学科、本课堂的实际;第三是要行之有效.下面就个人一点不成熟的见解与大家共勉.

一、温故知新法引入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现有问题, 通过教师引导、分析, 从中感受旧知识的局限性.学生知识的获得, 应当是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有些知识以前出现过, 只是未加以深化.新课改后教材的难度比旧教材降低了, 要充分理解,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不能盲目拓宽或者加深.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 可以在初中得失氧的基础上逐步过度到化合价升降, 再深入到电子的转移来认识.

二、实验法引入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学科的优势在于化学实验的开放性、探究性、趣味性和广泛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联想性实验带动学生的求知热情;可以通过趣味性实验活跃课堂的气氛;可以通过现实性实验, 让学生感到化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通过知识性实验, 让学生理解问题的“个性”.当然新课开始, 若能巧妙地安排一个现象新颖、变化明显的演示实验、趣味实验或对比实验, 再配以生动的描述, 一定会引起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在讲授选修四教材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时, 通过前几节介绍有关铁和铜的知识, 用四个烧杯 (中有铁棒、铜棒、铁棒铜棒、铁棒导线铜棒) 加入等量同一种酸做对比试验, 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本节课以这个实验为引子, 引出原电池这一课题.

三、创设情境引入法

创设情景引入课堂教学, 是我一直认为比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1. 渗透化学史引入

中学生都爱听故事, 在化学的发展史中, 妙趣横生的典故很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 通过课前查阅资料, 再联系紧密的教学故事片段, 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之弊, 收到寓教于趣之效.例如, 学习苯的结构, 我从介绍德国化学家凯库勒 (1929—1896) 的南柯一梦开始, 突出凯库勒梦中还在思考, 还在工作.教师上课时, 可以通过讲述与本节课的化学知识有关的故事, 特别是一些典故或生活实例, 引起学生的思考, 不仅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而且从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思想,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2. 生活中出现的相关现象引入

以生活中出现的相关现象导入新课很贴近学生的生活, 容易产生共鸣, 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起到启发学生思维, 强化新课学习的导向作用.如, 在讲授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这一节课时, 我是这样做的:

教师:“节日里燃放烟花爆竹时, 在点燃引线后, 往往可以看到和听到爆炸产生的声和光, 这里就涉及化学反应、热能与光能等的转化,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

学生:“是的!”

教师:“当时我也很诧异.好, 通过今天这一课的学习, 就能解开这个谜了.”

课后很多学生能够用已学的知识对此作出论证, 这或许就是意外的收获了.

3. 课堂上用具体的实物引入

这种方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如, 在学习有机部分知识时, 展示甲烷、乙烯等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可以很直观认识它们的空间结构, 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 在大脑中变抽象知识为具体的内容, 也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知识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现象,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4. 故事法引入

青少年学生好奇、好问, 富于想象力, 对于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是“洗耳恭听”, 以此法引入, 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入境极快.

在讲“氯气性质”时, 刚一上课, 教师先讲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故事, 全班鸦雀无声.“氯气究竟是何方神圣呢?我们这一节课就来认识它的一些性质.”近乎离奇的故事, 让学生惊讶不已, 学生立刻就对氯气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理, 从而自觉地进入学习的角色.

英语授课新模式初探 篇7

《新目标英语》词汇量大, 其中七年级上册有词汇700个左右, 下册约450个, 八年级上册约450个, 下册约400个, 九年级全册约500个, 合计2500个。词汇量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但我们又必须让学生掌握, 否则难以适应教材的要求。那么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来教学单词呢?

实践证明, 传统教学中, 靠讲解和机械操练来掌握词汇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尤其在当前中小学言、文脱节, 词汇量大, 教学任务重的形势下, 我们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我认为应做好下列几点:

1. 重示范。在教单词时, 要求教师自己示范到位, 发音清晰, 要讲解发音要点。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 专心看, 积极模仿的好习惯。确定学生大部分都能听清楚, 模仿正确后, 再出示单词卡片, 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直观的单词配以图片、体态语来帮助学生理解, 顺利完成音—形—义的逐步过渡。

2. 重情景。单词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思想的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离开词汇, 任何语言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

3. 重迁移。在教学中我们应提倡“新旧贯通”, 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4. 重趣味。我们在单词教学中不能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 要尝试多种方法。

二、任务设计

《新目标英语》倡导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 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 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 并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那么, 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设计任务呢?

1. 任务要真实。既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 又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2. 任务要可完成。如果设计的任务不可完成, 将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3. 任务要由简到繁。要由易到难, 使教学环节层层递进。

三、阅读教学

现在我们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节课老师最多讲15分钟, 剩下的要么是开展活动, 要么就是让学生自学。《新目标英语》中每单元至少有两篇阅读材料, 我们现在一般都采用阅读教学法, 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 强调自学与合作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

教师并不是不能讲, 而是要“精要地讲”。再说, 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 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 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品词析句, 学生的学习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必须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 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那么, 在何时精要地讲呢?

1. 自读之前启发讲。

即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 简明扼要地揭示阅读要求和重点。

2. 重点地方着重讲。

对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 该挖掘处必挖掘, 该品味、该讲深讲透的地方必须讲深讲透。

3. 疑难问题明确讲。

当学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难时, 教师要鲜明地讲, 从而为学生解难释疑, 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材料内容。

4. 合作中提示讲。

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能抓住要点进行有效合作时, 教师要进行提示性讲解, 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 总结时补充讲。

在总结一节课、一篇材料的阅读情况时, 在学生概括、总结的基础上, 教师要及时进行补充, 以进一步进行提炼和归纳。

四、音标教学

《新目标英语》中没有突出音标教学, 但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单词, 改变学生从一开始学英语就处于被动的现状, 我们必须进行音标教学。那么, 我们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音标教学呢?

我认为可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学原则。这里所说的集中, 即首先运用3个左右的学时集中识记26个字母, 这期间穿插一些日常英语用语和简短易学的英语歌曲, 内容基本上跟教材相符;其次, 用2-3周的时间进行字母、音素和音标的教学, 教学的重点要放在了解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各自在拼读单词中的作用, 完成48个音素、音标及其相应字母、字母组合的教学上, 使学生初步过发音、拼读的开口关。同时,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生词表上的单词练习拼读, 掌握用音、形、义相结合的正确方法识记单词, 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拼读的能力, 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然后是分散教学, 即按照教材所编的教学任务施教。

五、语法教学

《新目标英语》倡导和鼓励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学习和掌握语言。这套教材图文并茂, 实用性强, 交际性强。

如何上好一堂新授课 篇8

笔者常常想, 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呢?吴永军先生认为, 好课应该体现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建构性是好课在科学规律上的体现;生成性是好课在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多元性是判断好课的重要标准。因此, 他提出了以下标准:

第一, 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要做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方面内在统一;要因材施教, 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目标要有弹性, 给学生留有其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以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

第二, 教学内容组织得当。内容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的统一;作为教的内容的教材、教程与作为学的内容的学材、学程要规划好。

第三, 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运用要贴切。选择的标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参照;运用上要强调科学化、艺术化、个性化。

第四, 教学评价要完善。一切评价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要给予评价;评价的方法与手段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

因此, 要上好一堂课, 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学习阶段, 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选择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安排好课堂教学步骤。

二上好一节课的策略

1. 课前导学案, 老师学生“动”起来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我们不妨把课延伸到课前。课前以学案形式督促学生提前预习。首先, 要求学生课前自学、提出问题并记录在专用的问题本上, 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 质量越高, 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越好及能力越强, 便于教师评价学生方式的多样性。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自学质疑, 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主动学习, 善于发现问题, 这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其次, 要求教师要自觉质疑, 以一个学生的角度来学习, 考虑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去备学案, 根据教学的条件及学生的实际思考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出现的问题。再次, 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质疑情况和教师的自学质疑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实现师生的自学质疑互动, 教师根据分析情况确定质疑的方向, 即质疑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最后根据确定的方向来决定质疑情境的创设。因此, 课前互动为下一阶段的质疑—释疑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2. 课上第一步:复习旧知识, 前课旧知“激”起来

教师通过对学生提问或进行小测验等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以利于新知识的接受。检查复习的方法有多种。检查后一般要给予评定, 运用五级记分法或百分制记分法, 并指出优缺点, 给予解释和说明。检查复习的内容可以是上次课学习的内容, 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和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 尽力创设新颖的情境和有趣的问题, 加深学生对旧知的掌握。

3. 课上第二步:讲授新知识, 课堂知识“抓”起来

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需求后, 教师应及时地将新授课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展现给学生。当触及新旧知识的结合点, 或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时, 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 运用恰当的形式提出问题, 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知觉器官真正参与探究新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 自觉地领会知识,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必须清楚:讲授新知, 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这一阶段, 老师要注意一个问题——管理课堂。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课堂教学和课堂评价的有效进行, 因此, 不仅在上课开始, 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直到一堂课的结束, 教师都要注意调节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过度紧张和焦虑, 缓和和解决各种冲突, 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 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

4. 课上第三步:训练作业两不误, 课堂效率“保”得住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学得怎样, 老师教得怎样, 哪些还不懂, 还有哪些问题, 哪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等。这是对前面两个阶段的再反省和再质疑。教师进行分析后可把握教学下一阶段的方向, 也便于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合作交流精神, 因此这一阶段的互动达到了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去的目的,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及问题意识。

作业有课内的和课外的、口头的和书面的。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作业, 都是为了使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熟练技能和技巧,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作业是学生的学习产品, 产品是否合格表明学生的学习质量, 也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 教师布置作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有时还需提示和示范,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的检查、批改和评定, 通过检查了解教与学双方的情况, 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 发扬成绩, 克服缺点, 改进教学, 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5. 课后:教师反思学生延伸, 课堂效果“延”下去

学生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既包括对教师教、学生学的评价, 也包括对师生共同活动的评价。既包括优点, 也指出缺点, 还有对教学的再问再疑。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实现评价再疑互动, 一方面反思、评价自己的教学,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深入学习探讨, 给师生留下拓展的空间, 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以上是我对如何运用五步三段式教学法上好一堂新授课的认识, 教学情境千变万化, 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使用模式, 所以灵活地、恰当地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农民培训的授课技巧 篇9

【关键词】农民培训课 授课 技巧

课堂讲授是实施各项教育的最主要形式,也同样是培训农民最主要的形式。在农民培训工程中,听课的主体是农民,所以如何用农民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授课对于保证教学效果非常重要。而讲课技巧运用的好坏,对教育效果将产生直接影响。

1.抓住学员注意力的技巧

1.1开头的技巧

1.1.1引导学员集中注意力

根据农民平时喜欢彼此间开开玩笑的习惯,在开始讲课前,可以先讲几句无关紧要的玩笑话,形成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就把学员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

1.1.2明确讲课内容

讲课前可以把内容要点先提示一下,这样在他们了解了课堂上能够为他们解决哪些实际问题的前提下来集中精神。

1.1.3列举实例提高學员兴趣

用一个既发生在他们身边又和授课内容有关的例子开始讲课,对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关系极大。真实的事例对于最讲实际的农民来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1.2引发兴趣的技巧

1.2.1授课内容针对性强

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讲课内容适应听课者的情况。讲课前教师要对学员当地的情况作一番了解,使所讲的内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讲课的内容能够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从而引发学员的兴趣。

1.2.2授课内容要点突出

最好把讲课内容中的要点讲深、讲透,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讲得很细。讲课要点的确定一般就是当地生产上经常发生的、对产量影响比较大的技术问题或农民最关心的一些问题。

1.2.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可利用现代教具的有声、有影及传统教具的直观性以激发学员的兴趣。教学内容中避免不了出现一连串的数据和冗长的理论知识,这些内容学员听起来很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如果这些内容采用声像教学手段,运用生动的例子、黑板、图片、图纸表等则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2.4搞好双边教学

通过双边教学可营造课堂上的活跃气氛,而这对于不耐受枯燥的、一言堂式的农民学员来说十分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灌输,而要不时提出问题或者随时和学员了解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实际情况,都可以调动起学员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语言技巧

2.1方言土语的运用

农民多世代生活在一个地方,所以他们对当地的方言土语听起来会感觉很亲切。教学过程中,一味的用标准普通话文绉绉讲述,会显得呆板和造成距离感,甚至不利于接受和理解。

2.2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

让他们喜欢你的讲课风格,从而引发他们对所讲内容的兴趣,但注意不能流于低俗。

2.3语速和语气的把握

讲课的语速太快,学员来不及消化和理解,尤其听众多是有一把年纪的农民,反应速度比较慢,所以语速要始终和学员的思维协调合拍。语气要亲切,关键内容要加重语气重复1~2遍,以加深印象。

2.4减少口头语

注意在平时语言表述中养成简练、干脆的好习惯,要把自己训练成一个具有“地方土味”的出色讲演者。

3.课堂举例的技巧

农民培训涉及生产实际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教师恰当的运用实例来讲解既生动实用,又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恰当的例举他们身边的实例,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时间分配的技巧

4.1培训时间的安排

组织学员集中培训的时间须安排在农闲季节,这样可以让他们没有牵挂的投入学习。至于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个别指导最好放在田间地头。

4.2根据内容分配课堂时间

教师应在时间分配上保证把重点与难点的内容讲透,涉及到的非重点内容就略讲。不要在仅应该作为了解的内容上浪费时间,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3根据学员状态灵活分配时间

太空授课背后的“科学张力” 篇10

“生活中如何测量质量?”王亚平以提问的方式开始讲课。地面课堂的同学们有的说用天平,有的说用电子秤,还有人提到用“曹冲称象”的办法。但是,这些方法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都将“失灵”,那么航天员如何测体重?

王亚平用天宫一号上的质量测量仪现身说法。他们从舱壁上打开一个支架形状的装置,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装置上的LED屏上显示出数字:74.0,这表示聂海胜的实测质量是74千克。

王亚平向同学们解释,天宫一号中的质量测量仪,应用的物理学原理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日(力)=m (质量)×a (加速度)。质量测量仪上的弹簧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F,同时用光栅测速装置测量出支架复位的速度v和时间t,计算出加速度(a=v/t),就能够计算出物体的质量(m=F/a)。

演示完质量测量,王亚平又取出一个物理课上常见的实验装置——单摆。王亚平沿切线方向轻推小球,奇妙的现象出现了,小球开始绕着悬挂点做圆周运动一—而在地面对比试验中,需要施加足够的力,给小球一个较大的初速度,才能使它绕悬挂点旋转。

原来,这也是因为在太空中重力消失,小球在获得初速度后,单摆不会做往复运动而只做圆周运动。

接下来的陀螺试验显示,高速旋转的陀螺具有很好的定轴特性,在太空失重环境下,这一特性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

王亚平介绍说,高速旋转陀螺的定轴特性在航天领域用途广泛。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就装有各式各样的陀螺定向仪,以精准地测量航天器的飞行姿态。

本次太空授课最令学生感到震撼的是失重环境下液体表面张力的演示。王亚平也吊足了学生们的胃口,用“见证奇迹的时刻”来引发更大期待。

她把一个金属圈插入装满饮用水的自封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便形成了水膜。轻轻晃动金属圈,水膜也不会破裂。然后王亚平利用水膜造了一个大水球,并向水球内注入空气,在水球内形成两个球形气泡。随后,奇特的现象发生了,两个气泡各自游移,并未融合。

“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中所做的5项科学实验,‘瞄准’的是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两种特性一一测质量、单摆运动以及陀螺的动态与静态实验,展示的是失重环境中的刚体动力学特性;水膜及水球实验,展示的是失重环境中液体表面张力作为‘主导因素’的奇异特征。”

在太空授课前夕,参与在轨科学实验演示论证的两位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国家微重力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康琦和研究员赵建福,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详细阐述了微重力科研的独特价值及其对人类未来的意义。

微重力科学涉及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这难免会让公众产生理解上的困惑。然而,提起“微重力”的另一个称谓——“失重”,大家则不会感到陌生了。对公众而言,此次太空科学实验授课无疑是一次新奇的体验和难得的科普经历,然而其背后蕴藏的对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特殊意义,人们则知之甚少。

比如,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设备和燃料都涉及液体管理和热管理,特别是航天员生存所必需的氧气和水的供应,都离不开对液体形貌的控制。

“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需要对航天服内部的湿度进行控制,如果出汗产生的水蒸气导致航天服内部湿度过大,就会影响到宇航员的体能与动作。因此,这就须将水蒸气冷凝变成液体排掉,而气与液之间的界面在常重力与微重力情况下会有很大差异,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康琦说。

事实上,在国外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中,尝试在微重力状态下进行科学研究一直贯穿始终,并且是重要内容之一。20世纪60年代,美苏展开太空竞赛,微重力实验成为两国角力的焦点,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处于保密状态。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国载入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其中,中国科协在参与总体方案制定与实施的同时,主要负责组织授课专家组、提出授课内容、编写教案脚本、准备课件等,同时负责协助天地演练。

在经过反复讨论并综合了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后,授课专家组约定:太空授课要同中小学生常识与知识结构接轨,凡演示科学实验涉及物理学概念时,必须使用通俗语言表述,比如用“失重”而不用“微重力”讲解,使用“测体重”而不用“测质量”的说法……

就在“神十”飞天之前,历时3个月的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刚刚落幕。明年,中国科协还将面向全国青少年广泛征集空间实验室的实验项目。

上一篇:产业链发展下一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