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艺术

2024-09-11

授课艺术(通用11篇)

授课艺术 篇1

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英语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 在面向21世纪更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如能自觉地从科学和艺术的角度和高度, 来看待和解决讲授英语课的有关问题, 教学效果上就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 究竟如何才能提高授课效果、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呢?单从授课艺术角度来分析,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把握学生注意力

我们通过观察认为学生在听课时的精力, 并不是一味高度集中, 而是呈现集中-分散-集中-分散的这样交替变化, 每个过程持续10~15分钟, 即集中精力听课10分钟左右, 然后则精力分散, 继之又然, 如此反复直至一节课结束。掌握住这一听课规律后, 教师就应在每讲解10分钟左右时, 有意识地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及练习情况等反馈信息, 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当学生精神不佳, 精力不集中时, 教师可抽出几分钟的时间来当“润滑剂”, 以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功”。教师可以适当地插入一些题外话, 或通过举一些有趣的例子, 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调节沉闷的课堂气氛。通过这样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

二、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如何利用课堂语言的艺术技巧把呆板、枯燥的书面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讲课内容, 同样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英语的语言艺术美在于如何发掘出英语语言美的特点和内涵, 并把它用于教学实践, 努力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美的语言环境, 带来美的享受, 从而产生一种新奇、有趣的感觉, 进而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英语、学习英语, 在享受中运用英语、巩固英语。首先, 教师的语言艺术美体现在教师语言的速度和响度上, 它们是制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语言速度, 一般来说应以能使学生听清并有时间思考为原则。教学语言的响度, 指教师授课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 物理学上是以“分贝”来计量的, 而在教学实践中只能以听觉的实感来测定。合理的响度, 应该使坐在教室里每个位置上的学生, 都能毫不费力地听清楚教师的每一句话, 并且耳感舒服。其次,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美体现在讲授节奏的艺术。讲课节奏艺术的特征是波澜起伏, 有过渡、有积聚、有高潮, 是动与静的交替, 从而体现出讲课过程的节奏美。最后, 教学语言美还体现在教师课堂语言的幽默性。教师在讲课时应将自己置于艺术表演家的地位。教学语言的表达不仅要做到准确清晰、快慢适宜、声音抑扬顿挫, 而且还要富有一定的幽默感。因为幽默能增加讲授内容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可以制造出愉快而和谐的教学气氛, 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学生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状态, 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所以, 教师一定要通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努力创造出优美的英语语言环境, 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 情不自禁地喜欢上英语课, 达到学而有趣, 学而有效。

三、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艺术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深化语言背景的文化学习, 及时捕捉最新语言变化动态。但是, 由于观念认识的误区和经验的缺乏, 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有的教师盲目崇拜信息技术, 过分依赖课件, 致使教师变成了课件的放映员, 学生成了观众, 课堂成了放映院, 形成了信息技术主导下的新型“填鸭式”教学;有的课件设计不周, 与授课节奏配合不当, 把问题、分析、答案放在一屏, 一次点出, 致使讲解过程中“扣子”、“包袱”、“谜底”让学生提前知道, 精彩的讲授变得索然无味;有的课件制作得过于华丽, 色彩过于丰富, 文字过于夸张, 冲淡了授课的主题,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等等。要处理好这些问题, 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 现代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 是为教学服务的, 教师不应成为工具的奴隶;其次,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 要讲求授课方法与艺术,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互动;最后, 教师要努力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遵循一切着眼实际效果的教育原则, 在探索学生思想接受规律的基础上, 对课件色彩的搭配、层次的安排, 节奏的快慢等每一个细节都要进行周密安排, 力求精益求精。因此, 教师在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课堂上, 要努力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愿望, 从而使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

四、充分发挥板书的艺术作用

在授课过程中, 板书有着其它教学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它往往凝结着一堂课的精华。板书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兴趣和知识的掌握。板书的艺术性一方面表现在字体的美观、工整, 另一方面表现在整个黑板板面设计与科学安排。英语板书的形体艺术性要求字母写法要合乎标准外, 还要求字母与字母、词与词、句与句、行与行之间距离结构合乎美感规律, 既不拥挤, 也不松散;既不上窜下跳, 也不东倒西歪。板书的整体设计要合理, 原则上一节课使用一个板面, 少数部分可随写随擦。课题要写在中上方;重点和难点内容写中间;次重内容写两边, 以便可以擦了再写。中间板书内容要条理清楚, 重点突出, 层次分明, 简洁明了。

总之, 我们要从多方面开发英语教学的艺术性, 重点要放在深层应用上。我们只有从人性化角度入手, 牢固掌握英语课堂授课艺术, 抓住影响学生听课效率的因素, 切实把握学生的兴趣点, 诱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思考欲;才能调节调动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效率,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摘要:教学不仅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认识能力, 而且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深入浅出的讲解艺术。富有成效的授课艺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英语课讲授艺术的因素有多个方面, 本文从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英语课的授课艺术。

关键词:艺术,注意力,语言,多媒体技术,板书

授课艺术 篇2

一、授课任务表编制

填报任课教师呈报表,是实现教学计划的具体步骤,也是编排课程表前的必备工作。为使每学期教学工作能科学有序地进行,各二级学院(部)、教研室院长应根据教学计划中开设课程编制出任课教师呈报表。具体编制要求如下:

1.在期中教学检查两周后,各二级学院(部)将下一学期教学计划核对无误后报教务处,由教务处将教学任务下达到各二级学院(部),包括各专业班级所开设的课程名称,总课时数、周课时数和周数,各实践性教学环节(各种设计、实习)的起业止周数。

2.二级学院(部)、教研室根据下达的教学任务和师资情况,认真研究安排任课教师呈报表。

(1)确定所开课程的主讲教师、辅导教师、指导设计、实习教师和见习教师名单。

(2)单班、合班上课及其它特殊情况,应在备注栏内说明。(3)新教师必须经过试讲合格,方可排课。

(4)在安排任课教师时,要考虑教师的业务定向,保持教师任课的相对稳定性,并做到工作合理,业务水平合适。

3.任课教师名单经二级学院(部)审核后按时统一报教务处。

4.教务处要对任课教师的资格、教学任务是否安排合理等进行全面审核,最后由教务处制订总课程表。

5.任课教师名单确定后,一般不得随意变动,若有特殊情况,应由教研室提出申请,经二级学院(部)院长审核,报教务处批准。

二、课程学期授课计划编制要求及管理办法

学期授课计划是教师组织课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的具体安排。是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工作的保证。教师在开课前必须编制好学期授课计划。

1.任课教师应以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按照总课程表、教学进程表和编制说明等内容要求,编制学期授课计划。2.要详细填写学期授课计划总表一栏中的课程名称(全称)、授课专业班级、课程总学时、学分,本学期计划学时、教学大纲制定部门(统编或自编)、教材名称、主要参考书、对本学期教学周数和教学时数(包括讲课、实验、习题课、电化教学课、现场教学、考试考查、机动等)要进行合班分配,并应与学期教学进程表上的教学周数及学时分配相一致。

3.填写学期授课表一栏中,周次,应与校历一致;时数,按两学时划分为一个单元;授课主要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按两学时一个授课单元填写教学内容;课外作业应注明作业题数及学生完成预计所需时间。

4.编制说明一栏,应详细填写编制授课计划的依据;教学主要目的和任务;针对该学期授课班级和学时在编制授课计划中进行的特殊处理应在编制计划栏用文字加以说明的部分。

5.课程相同,而授课时数不同的班级,应分别编制学期授课计划。6.授课计划由任课教师编制,书写要整洁,一式四份。经教研室院长审核、二级学院(部)院长批准,并于开课前一周报教务处备案。另三份分别由二级学院(部)、教研室、任课教师保存。

思想政治课授课艺术探究 篇3

一、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教学过程本就是教和学相长的过程,因此,教学必须是在了解学生的认知、喜爱、接受能力等特点前提下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在的中学生知识丰富,思维敏捷,但整体来说抽象思维能力差,对知识的掌握也缺乏整体性。而思想政治课偏偏又是一门理论抽象、内容枯燥且具有滞后性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突出因材施教,即打破单纯的照本宣科,以教材为蓝本,以学生为主体,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保证学科真理性、规律性的前提下,更多地将教材生活化、时代化和学生化。

二、做好导语,引起注意

导语是一节课的开端,它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这一节课的成败,讲得好可以让学生引起高度注意,反之则使学生注意力分散,降低授课效率。当然,导语可以形式多样,如成语法、设置悬念法以及脉络法等。人要生存就要必须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当你逛商场挑选漂亮的衣服,当坐在电视机前学习外语或欣赏精彩的体育比赛时,在你抱怨自己家狭小或庆贺别人乔迁之喜时,中间就包含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这就是家庭消费问题。消费虽然是个人问题,但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又关系到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因此作为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那正确的消费观是什么呢?大家通过本节的学习就可以掌握。

三、声情并貌,生动教学

1.语言要生动

亚里士多德说过:“被感情所支配的人最能使人相信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惟有真正生气或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和思考。如果你想使你的语言感动别人,那就必须在语言中注入自己的血液。”因此无论是和学生进行交流,还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思考,都要推敲语言。首先,语言要简洁幽默。如讲到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要判断此物是否是商品,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即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比如阳光;第二,必须用于交换,即作为劳动产品没有或不能用于市场交换,一定不是商品,比如人。学生听后开怀大笑,微笑中表示着自己对内容的理解之意。其次,语言要善变。即教师在很多时候要视学生的精神状况以及内容需要,选择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当教师看到学生注意力集中时,教师适时抓住教材中的关键,以少而精的语言将重点交待清楚,切忌反复,降低授课效率。当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有人打瞌睡或小声讲话时,教师可暂时离开教材内容,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笑话,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巧妙将谈话内容转移到教材内容上。比如在讲到商品部分时,发现有学生打瞌睡,我大声说:有要鱼的吗?我这里鱼很多,便宜处理了。大家哈哈大笑,瞌睡的学生揉揉眼也跟着笑了。其实,这种讲法与一般讲课方法相比之所以大相径庭,区别就在语言的表达。这充分表明生动诙谐的语言就如同一个大的磁场,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神贯注地理解着所讲内容,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2.以情动情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教师无论是讲述还是提问,是设疑还是举例,都应该积极增进情感因素,合理运用自己的感染力,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营造一种以情感情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例如,讲到“和平与发展”部分时,我用了“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事件,当我用低沉的声音严肃地说在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以数枚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伤,馆舍严重毁坏的事件,教室一片寂静,我的声音是哽咽的,而学生们愤怒的眼神和严肃的面孔表达了他们对北约的痛恨和对英灵的深深悼念。我继续说:虽然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和全国政协与美国为首的北约进行了坚决斗争,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向世界昭示中国不可欺,中华民族不可辱。但同时也告诫中国人民:要和平,更要发展,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要发展,中国必须发展,这是时代的召唤和历史的使命,然而,这一光荣的使命靠谁完成呢?学生们充满激情地回答:我们。这种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还使他们进一步认清了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本质和“人权卫士”的真实面貌,也明白了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同时还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多渠道创设趣味教学

1.从思维空间中生趣

倘若教师能时常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学生不仅能知其然,进而知其所以然。比如在课前串线式粗略点明重心、要点,剩下的留给学生去思考、去创造、去补白,在关键部分或学生表达不达意时,教师再及时给予补充,真正达到所谓“引导而不直露,启发而不全盘授予”的效果。比如讲到价值——价格——劳动生产率三者关系时,我首先点明三个名词的内涵,然后将剩余时间留给学生自学,要求通过自学和思考后,让学生以“箭头”形式标出三者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学生标出的图示中各有对错,但学习精神之饱满,情绪之高涨,精力之投入,让我倍受启发,又特别满意。

2.置疑引趣

所谓置疑就是教师在讲课中有意设置问题陷阱,让学生去思考问题、寻找资料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比如讲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中提到法人和法人代表,在开始讲课时,我怕学生听不懂,于是面面俱到,一丝不漏地把自己的所知和盘托出,其结果是课堂气氛如死水一般。后来我对教法临时调整,故意对法人和法人代表不作解释,但又时时挂在嘴上,于是有一个学生便大胆举手问:老师,什么是法人?他和法人代表不一样吗?我当时很高兴,因为这本身就是学生专心学习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值得表扬和发扬的难能可贵的探索精神。通过置疑、解疑,无疑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乐趣。

3.换位教学引趣

一般授课都是以教师的讲为核心,这样讲课有其优点,即有计划有条理,但也有其缺点,即让学生养成了等待和被动的懒惰习惯。因此,教师为引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不妨尝试换位教学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主讲,老师坐在台下静听,然后再以学生身份和口气向主讲学生提问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通过给学生事先交代任务,让学生体验教学促使其认真阅读并产生乐趣,达到提高其分析问题和阅读能力的目的。

4.改变视频,增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都是从责任感产生,有的还是从视觉的改变中产生。心理学也表明,学生记忆效果好与坏与所记内容的性质有关,记忆信息新颖在大脑中容易形成清晰的记忆痕迹和深刻的记忆效果。比如多媒体手段,因为它集图像、文字、声音等于一体,不仅刺激学生的感官,而且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仅仅用语言解释显得单调,如果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大家欣赏其新颖和乐趣是不言而喻的。其次,多形式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可以使课里课外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也可起到增加兴趣的效果。

5.体验实效,凸显学科优势

针对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用,学习是为应付考试的实际,教师要根据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教育,有意识地让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为用而学”发展到“越学越有用”、“越有用越想学”。比如让学生用价值规律理论分析、推敲购物的技巧,知道何时购物便宜实惠,让学生懂得知识的价值,既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深受学生欢迎,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五、切入时事,增加活力

思想政治课不仅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同时也是同国内外基本形势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政治课绝不能关起门来,处在一种孤立的、封闭状态中。一旦失去了时代的气息,脱离了国内外形势的要求,就会变得苍白无力,甚至失去活力和生机。因此政治课教学中要适时切入时事,比如中俄、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海湾局势的最新发展,社会就业趋势等,使思想政治课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

总之,生动活跃的教学方式、诙谐有趣的语言、贴近生活的举例等,可使本来枯燥的理论教学焕发生机,同时可唤醒学生被淹没已久的潜能,启封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紧闭已久的心胸,使学生的潜能和情感得以释放。

(参考文献本刊略)

如何提高微型课堂的授课艺术 篇4

一掌握微课的基本特点, 把握微课的基本要素

1. 微型课堂的基本特点

第一, 容量小。一节微型课一般只聚焦一个知识点。如历史微课:五四运动的爆发原因;语文微课:荷塘月色的修辞特色;物理微课: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与最短位移;数学微课:均值不等式的灵活应用。第二, 时间短。一般规定为10~15分钟, 是正常授课时间的1/3左右。按照实际参与活动的具体要求而定。第三, 基元化。内容具有不可再分性, 一般不能再划分为更小的知识单元。第四, 自主性。教学目标清晰, 教学过程完整, 知识信息完备, 内容自成体系。第五, 便捷性。能让受教育者最直接、最便捷地得到最需要的知识, 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能让旁听者 (如评委们) 最直接、最便捷地领略授课者传授知识的风采和魅力, 教学的功底和课堂背后的故事。

2. 微型课堂的基本要素

第一, 导入要新颖。最吸引学生与评委注意力的是课题的切入艺术。由于微课时间短的特点, 要求授课者不绕弯子, 切入话题与授课内容关联紧凑, 新颖独特, 令人印象深刻。引入课题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设置一个疑问或悬念, 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出发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 单刀直入进入课题等。第二, 目标要清晰。微型课堂的教学任务一般比较单一, 教学过程中不必要过多地拓宽加深, 扩大教学目标, 使听者精力分散。第三, 过程要严谨。微型课堂的课堂设计要精敲细琢, 结构紧凑, 程序简略, 严密细致。第四, 信息要准确。微型课堂选取的材料信息, 要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 尤其要有较高的准确性。第五, 语言要精练。最能体现讲授水平的是语言组织能力。微型课的时间短, 讲授的语言必须精练。第六, 收尾要利落。微型课堂的收尾小结必不可少。它是课堂内容要点的归纳与强调。讲好了, 能对整节课提纲挈领, 画龙点睛;可以使课堂印象深刻, 可以使学生减轻记忆负担, 让所有听课者回味无穷。由于微型课堂时间短的特点, 总结的方式必须快捷, 表现为干脆利落。

二突出微课的精细特色, 体现时代的创新精神

1. 精心取舍课题内容

微型课堂的时间仅有10~15分钟,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自己的教学水平, 必须首先精选课题内容。如果所给课题很具体, 可以直接按照课题要求分析探讨;如果课题只是一个课文题目, 那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 不能面面俱到。要根据教学重点和文本特色确定教学内容, 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又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精心提炼教学过程

第一, 切入课题要精心提炼。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切题, 都要求与课题关联紧凑, 新颖, 迅速切入。第二, 讲授线索要清晰明确。微型课堂尽可能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显露内容主干, 剪掉可有可无的侧枝旁叶。必要的论据要求简而精, 短而明。要求巧妙启发, 积极引导, 不会引发新的疑问。

3. 充分体现个性特色

微型课堂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这个亮点, 可以是深入浅出的讲授, 可以是细致入微的剖析, 可以是激情洋溢的朗诵, 可以是精妙完美的问答, 可以是幽默生动的语言艺术。微型课堂教学有了自己的特色, 才能提升驾驭微型课的水准。

4. 力求符合创新精神

尽管微型课堂时间短, 老师也不能一讲到底。要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要突出主体, 师导生动。必要时, 可以进行师生角色转换。必要时, 可以让教学程序倒装。可以使用常人不用的方式。尽可能在微型课堂上体现创新精神, 为自己的微课加分。

三增加微课的技术含量, 提高微课的艺术水平

1. 使用多媒体教学,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微型课堂也不例外

不仅授课内容可以用幻灯片呈现, 还可以借助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 扩充授课容量, 增强授课效果。对于参赛的微课课件, 更要全程录像, 不断剪接修改完善。使用的各种媒体技术要剪接得天衣无缝。

2. 微型课堂像常规课堂一样, 既是科学, 也是艺术

微型课堂的艺术性表现在讲授人的精心构思、精彩表演。由于时间的限制, 课堂的构思要独具匠心, 课堂素材要精心筛选。受时间的限制, 语言准确简明显得更为重要。有经验教师的课堂表演犹如盛夏美丽的涧泉, 流淌中有舒缓和急遽, 表现为抑扬顿挫, 清晰, 幽默生动, 逻辑性强, 富有感染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 把自己将要讲述的内容结合要说的话语, 以及将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手势、表情, 要注意的关键字、关键词, 能在自己的思维中过一遍显得非常必要。

四结束语

训练授课教案范文 篇5

第一节 队列训练基本理论 讲授准备 目的:通过理论辅导,使同学们掌握新生训练阶段队列训练的具体内容和考核要求,进一步规范统一队列训练中的指挥口令和动作标准,掌握组织队列训练的具体方法步骤,提高实际组训能力。

内容:1.新生训练阶段队列训练的内容和考核要求

2.队列训练有关问题的说明

3.报告词的使用和规范

4.中队、排常用队列动作及指挥口令

5.队列动作重点科目组训方法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和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启蒙训练科目,今年新大纲对入学训练阶段队列训练的时间进行了明确规定,是新生入学训练阶段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贯穿于新训工作全过程的基础性训练科目之一。为此,同学们应该充分重视抓好队列训练的重要意义。

一、新生训练阶段队列训练的内容和考核要求

(一)训练内容。

1、立正、跨立、稍息;

2、停止间转法;

3、行进与立定;

4、步法变换;

5、行进间转法;

6、脱帽、戴帽夹帽;

7、蹲下、起立;

8、敬礼;

9、操枪(提枪、端枪为选训);

10、班的队形;

11、整齐、报数;

12、集合、离散;

13、出列、入列;

14、行进与停止;

(二)训练标准。一是了解队列基本常识,掌握动作要领,动作准确、连续,协调一致。二是队列纪律严格,警容严整,姿态端正。

二、队列训练中有关问题的说明

1.“着装”一词中的“着”是一个多音字。可以念“zhuo” 也可以念“zhao”。为此,统一发音为“zhuo”,而不是“zhao”。如:“整理着装”,“部队着装”等。2.整理着装时,应在立正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指挥员与队伍应同时整理,整理完毕,指挥员不应稍息,如需向在场首长报告,先下达“停”的口令,再下达“稍息”、“立正——”的口令。

3.宣布作业提要时,当下达“课目”时均应立正,宣布“目的”完毕后,教练员敬礼,再下达“稍息”口令。

4.队列训练名称中,应称“第X个内容”。宣布内容在稍息的基础上进行。宣布完毕再下达“立正”的口令。动作操作完毕后,应下达整齐的口令(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再下达下一个训练的名称。5.组训中,集体(逐个)作业时口令统称为:“集体作业”和“逐个作业”。分解练习时,称“分解动作”。连贯练习时,称“连贯动作”。

6.移步时,5步以内,下达“向前X步一走”的口令,5步以外下达“齐步一走”的口令。向前移步的数步均为单数步,没有双数步。

7.一路纵队(班)整齐时,应下达“向前——对正”的口令(连续口令)。多路纵队(排纵队或中队纵队)整齐时,应下达“向左看——齐”的口令。

8.组织进行坐下、蹲下、起立和敬礼等动作训练时,人与人的间隔应为30厘米。应下达“间隔30厘米,向左离开”的口令后实施。靠拢时直接下达“向右看——齐”的口令,按整齐动作进行(间隔10厘米)。

9.在操课时,听到哨音,全体人员迅速原地成立正姿势,面向发出信号者。

10.两人在并列进行中,遇见首长时,均应敬礼;三人以上一路纵队行进遇见首长时,由第一名敬礼。

11.停止间转法,在转体时前脚掌用力蹬地,脚跟外摆并正直向后(《队列条令》中没有具体明确)。

12.跨立时,两手后背的要领为左手紧握右手腕(拇指和中指应位于右手腕处),拇指根部与外腰带下沿(内腰带上沿)同高;右手在民半握拳状,拇指贴于食指指尖和中指的第一关节处。

13.脱、戴帽时,双手四指并拢捏握帽或者帽檐前端两侧(拇指应在帽檐或帽前两侧内捏握)。

14.停止间踏步,口令为:“齐步(跑步),踏步—走”,齐步踏步立定时,按要领要求应左臂在前,右脚正直下落(不跺脚)成立正姿势。15.正步行进时,在立正的基础上正直踢腿前进(不合拢脚尖),正步行进分解练习时除外(听到动令时边合边踢)。

16.齐步行进时,纠正了第一步稍微停顿的动作,从下达口令后,按照齐步的步速正直行进。向前摆臂时,以手臂自然伸直稍向里合的距离为准,拇指根部对正衣扣线,约与最下方衣扣同高(着夏季作训服时与第四衣扣;冬季作训服时与第五衣扣同高)。

17.班长(指挥员)出列指挥时,均从左侧转体位于队列中央前。

18.下达口令时,除齐步与正步互换、向左转走的口令下达于左脚处,其他队列动作的口令均下达于右脚。

三、报告词的使用和规范

(一)报告词的称呼。应称职务或者职务加同志。如“李教员、张队长、刘参谋”等在报告词中都是错误的称呼方式。应纠正为“教员同志、参谋同志”。在不知对方职务的情况下,报告词的称谓应为“军衔加同志”。如:“校长同志”。不能见到任何不清楚对方职务的人都称呼为“首长同志”。

(二)对直接首长的报告。统一两个问题:一是报告词只报告人数的应到数和实到数,不报告参加的活动。二是在报告人数时,统一称“名”,而不是“人”。比如,参加操课时的报告词为:“XX同志,XX排应到XX名,实到XX名。”请指示。三是在活动(操课)完毕时,报告活动名称加“完毕”。比如:“操课(会议、会操、考核)完毕,请指示”。不能出现“部队是否带回,请指示”的用语。

(三)对非直接首长的报告。对非直接首长的报告要求报告人将即将(正在)进行的活动,报告人的单位和职务具体化。

1、非直接首长到现场时。应由在场职务最高者向首长报告。报告词为:“职务+同志+单位+正在进行的活动内容+请指示+报告人的职务和姓名”。比如,总队长到新训中队检查时,新训中队中队长的报告词应为:“总队长同志,X支队新训X中队,正在组织XXX,请指示,中队长,XXX”。

2、向非直接首长报告,通常不需要报告人数。当操课、会操、考核等根据情况确需报告人数时,除报告应到、实到人数外,还应报告未到人员理由如:公差X名或值班XX名等。

3、在考核和位于实弹射击和驾驶位置时,首长到场检查时不报告(不停止操作),由首长自行检查,应由主考人员陪同并回答提问。

四、中队、排常用队列动作及指挥口令 中队、排的队列动作是日常工但和和生活中经常运用到的一种集体队列动作。其中中队、排当中的集合,整齐、报数,出列、入列这三个内容是我们在新训工作

中最常用,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内容。下面,我们重点对这两个内容的动作要求和指挥口令进行规范和统一。

(一)排常用队列动作。排的队列动作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运用到的一种集体队列动作。一般分集合、离散,整齐、报数,出列、入列,行进、停止,队形变换,方向变换六个内容。我们重点规范排的集合,整齐、报数和出列、入列三个内容。

1、排集合

排的集合分为排横队集合和排纵队集合两种。排横(纵)队集合时,指挥员应先发出预告或信号,如“全排注意”,然后,站到预定队形中央前,面向预定队形成立正姿势,下达:“成排横(纵)队——集合”的口令。基准班(编制序列的第一个班)位于指挥员前方(左前方适当位置),成班横(纵)队迅速站好。(1)排横队集合。口令:“成排横队——集合”。所属人员听到口令后,基准班(编制序列的第一个班)位于指挥员前方适当位置,成班横队迅速站好。其他各班以基准班为准,依次向后排列,自行对正、看齐(在指挥员后侧的人员,应从指挥员右侧绕过)。指挥员位于队列中央前。(2)排纵队集合。口令:“成排纵队——集合”。所属人员听到口令后,基准班(编制序列的第一个班)位于指挥员左前方适当位置,成班纵列迅速站好。其他 各班成以基准班为基准,依次向右排列,自行对正、看齐。指挥员位于队列中央前,必要时,也可位于队列左侧前或左侧前。

2、排整齐、报数

(1)整齐。排横(纵)队整齐时,可下达“向右看—齐,向左看—齐和向中看—齐”的口令。基准兵(各班一班的第一名,纵队时以编制第一个班的同学为准)不动,其他各列的同学向右(左)转头(持枪时迅速将枪提起,看齐后自行放下),眼睛看右(左)邻同学腮部,前四名能通视基准兵,自第五名起,以能通视到本人以右(左)第 三人为度,听到“向前—看”的口令,迅速将头转正,恢复立正姿势。

向中看齐时,当指挥员指定“以XXX为准(或者以第X名为准)”时,基准兵答“到”,同时左手握拳高举,大臂前伸与肩略平,小臂垂直举起,拳心向右。听到“向中看—齐”的口令后,其他同学按照向左(右)看齐的要领实施。听到“向前—看”的口令后,基准兵迅速将手放下,其他士兵迅速将头转正,恢复立正姿势。

(2)报数。排横队报数时,依次以短促洪亮的声音向左转头报数。横队最后一列最后一名报“满伍”或“缺X名”。

排纵队报数时,应下达“向左看—齐,向前—看”的口令,而后左一路同学依次向左转头向后报数,右一路同学的最后一名报“满伍”或“缺X名”。需要时,指挥员也可下达“各班报数”的口令,各班长在队列向指挥员报告人数,如“第X班到齐”或者“第X班实到XX名”。

3、排出列、入列

排的出列、入列分为排横队和排纵队出列、入列。排横队出列、入列又分为单个军人出列、入列和班的出列、入列。排纵列出列、入列也是如此。单个军人和班的出列、入列通常用跑步(5步以内用齐步,1步用正步),或者按照指挥员指定的步法执行;然后,进到指挥员右前侧适当位置或者指定位置,面向指挥员成立正姿势。

(1)单个军人出列、入列。指挥员下达“XXX(或者第X名),出列”的口令

后,出列军人听到呼点自己姓名或序号后应当答“到”,听到“出列”的口令后,应当答“是”。位于第一列(左路)的同学,按照取捷径出列,位于中列(路)的同学,向后(左)转,待后列(左路)同序号的同学向右后退1步(左后退一步)让出缺口后,从队尾(纵队时从左侧)出列,位于“缺口”位置的军人,待 出列军人出列后,即复原位;听到“入列”的口令后,应当答“是”,而后按照相反的路线返回原来位置,缺口位置的军人听到入列的口令后,让出缺口,待出列军人入列后再恢复原来位置。(2)班出列、入列。听到“第X班,出列”的口令后,由出列班的指挥员答“到”,听到“出列”的口令后,应当答“是”,然后,并用口令指挥全班,以纵队形式从队尾出列(位于第一列的班取捷径)出列。听到“入列”的口令后,由入列班指挥员答“是”,并用口令指挥全班,以纵队形式按照相反顺序从队尾(位于第一列的班取捷径)入列。

五、队列动作重点科目组训方法

队列动作的重点科目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大步伐”。齐步、正步和跑步。新训期间抓好这三个动作的训练是抓好队列训练的关键。在此,我们针对这三个重点科目,将组训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向同志们作一介绍,供同志们参考。

(一)立正。立 正是军人的基本姿势,是队列训练的基础。新兵训练中,抓好立正军姿训练是打好队列训练的基础。立正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是训练起来还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才能训出效果,其组训方法和步骤,归纳起来就是“十个字”。一是“看”:从头部的帽徽、鼻梁骨、嘴唇、领口、衣扣、腰带环、裆缝线到脚跟要成一条线,解决身体扭曲,不平正的问题。二是“摸”:检查受训者手臂是否自然升直,肩部是否放松,两腿和臀部是否夹紧,解决身体僵硬,耸肩不自然等问题。三是“推”:双手握住其双肩推拽上全,检查腰部是 否用力。四是“别”:使用大头针或十字架,以起到固定头部和腰部,平正后背的作用。五是“量”:用量角器检测脚度大小,解决脚度不准,方向不正的问题。六是“夹”:膝盖、拇指捏夹纸条的方法,解决两腿未夹紧和手型变形的问题。七是“顶”:头顶砖,体会头部正直上顶的感觉。八是“悬”:脚跟悬空站立,体会身体重心前移,解决重心不稳的问题。九是“照”:对照检查镜进行自我纠正。十是“定”:固定10分钟站立一餈,解决军姿保持不稳变形的问题。

(二)齐步行进及立定。根据齐步行进这个动作的特点,训练可以分成九个步骤进行细训:一是齐步模仿,二是单臂摆动,三是双臂结合,四是腿部动作,五是臂腿结合,六是分解立定,七是长途行进,八是分组合练,九是集体合练。

1、齐步模仿练习。训练之前,防止过急要求动作的规范性,先简要地将动作要领作一讲解,然后在自然行进的基础上进行齐步模仿,自行模仿齐步行进时的动作节奏和要求,强调自然行进,防止出现由“会走路”变成“不会走路”的尴尬局面。

浅谈新课改下数学课的授课艺术 篇6

【摘要】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数学课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是与授课过程的技艺分不开的.在每环节都要有艺术。

【关键词】 数学;新课改;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数学课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是与授课过程的技艺分不开的.下面我就此谈谈我几点肤浅的认识:

首先是导入有艺术。一段好的开讲,就像一首动听的乐曲,余音在耳,袅袅不绝。它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起学生自觉探求知识的兴趣.1.以旧联新,搭桥铺路。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2.激发兴趣,启动认知。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 3.引导观察,建立表象。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情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这是教师导入新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4.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情境式导入新课的特点是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利用音乐、录音、等手段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

其次是提问有艺术。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个“引导者”,提好问。这就在备课考虑时应注意:1.提问要有目的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中心,考虑学生要学到什么,思考什么,会形成何种能力和品质,通过问题的切入,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转变为感知的对象。教师提的问题必须清楚、明确,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2.提问要有启发性。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其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不应满足学生根据初步影响得出的判断,而要强调学生说明怎样分析理解的道理,也就是说学生不仅得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问题提出后,适当地停顿,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学生答题时,让其他学生带着质疑倾听,往往可以擦出更激烈的思维火花。3.提问要灵活。围绕教学中心、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几个提问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因而不排除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出现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一旦问题出现,这时就要灵活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当场设计出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有错误是正常情况,教师应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从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强的新问题,以引导学生正确解答。4.适当发散性提问。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教师所提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生思维要跃出线性思维的轨道,向平面型、立体型思维拓展。因此,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注意信息传递的多向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改变信息单向传递的被动局面,使课堂呈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活泼局面。

再次是结尾有艺术。一堂课的结尾就如一曲乐章的尾声,设计得好,就会掷地有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我们要尽量做到周密安排、精心设计,做到简洁明快、灵活多变、新鲜有趣、耐人寻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试着采用以下几种结尾方式:1.延伸拓展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2.总结预习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3.趣味游戏式。这种方式是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

授课艺术 篇7

关键词:艺术理论类专业,造型基础,人文素养,创意

艺术理论类专业是指美术学、设计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文化艺术管理等专业, 是相对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和视觉传达、工业设计等设计类专业而言的。文中, 笔者根据近五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切身感受, 以期能和同仁交流。笔者以几年来的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两个专业的授课情况为例, 进行分析。

笔者2007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来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从教, 虽为外国美术史专业毕业, 来校后也主要承担外国美术史的教学任务, 但系里又要求我上造型基础课, 且人文学院要求也又没有那么高, 故我们几个绘画出生的老师就担任了一些造型方面的课程。这里且谈谈我的“副业”, 因为副业也需要专业知识才无愧于教师的职责。此课程前几年被称之为《设计素描》, 现在在赵屹院长的建议下改为《造型基础》。至于如何教, 说实话, 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 如用以前那种给学生摆静物、在校园写生、画瓶瓶罐罐的教学方式来教学, 可谓轻而易举;但两年过去了, 我越发地觉得枯燥无味, 看看学生上课中也是前两天热情, 以后几乎都是无情绪状态, 再看看学生写的课后感想也是表面上不敢怠慢的平淡说辞。随后我对有关设计素描的教材加以了解, 觉得几乎都是针对设计类专业学生编写的, 而我们是理论类的, 这些教材对我们不适用, 因为学生入学初期造型基础差无法完成和设计类学生一样的要求。其次, 即使课程设置的名称相同, 但由于专业不同其上课目的不尽相同, 设计专业此课程的重点在于综合地研究人造物形态造型和成型的规律, 建立在形态、材料、结构、成型工艺基础之上的设计方法的应用研究, 综合性和案例性的研究是其主要特点。而人文学院的理论类专业修此课程, 则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表达和创新能力的展示。换言之, 虽关心创意表达, 但重在体现以人的生存空间为对象和人在生存中的精神诉求为表达。相对于前者更多关心成形规律和造物形态的创新, 后者则不注重实用功能的考虑。再次, 由于专业所限, 人文学院学生在完成造型基础之后, 很少有再动手实践的机会, 因此必须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去感受不同颜料、材质的性质, 去体验处理方式和寻求材料、手段及效果的统一。

对于造型基础, 我的理解是, 首先, 其目的不是为了打基础, 而是为了造出一种理想中的型, 故而题材、色彩、手段不应有限制, 呈现方式为平面的、实体的、综合的。因此, 我的课程是这样设计的:第一周, 以光影素描恢复陌生的手, 随后进行相片底板式的黑白颠倒素描, 随后进行静物结构素描, 继而进行静物结构变体设计, 继而进行仿生 (如太极拳、舞蹈及猴子等动物的某种姿态) 结构设计, 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结构、设计结构, 进而达到外形与结构的和谐。第二周, 校园写生 (包括风景、景观和校内垃圾桶、消防栓等公共设施) , 继而进行写生对象的平面化, 继而对平面化对象进行装饰或进行必要的增减、连贯等加工, 以呈现一幅装饰性强且富有一定美感和新意的作品。第三周, 除铅笔、炭笔之外的任意工具绘制或以不同材料表达任意景观或物体;在除纸张以外的任意材质上用任意方式绘制任意景观或物体。第四周, 校园人文景观的增添, 即通过绘制或其他方式, 呈现对校园里需要改变或增加的人文景观, 以营造和谐的人文校园。第五周, 综合造型, 包括三个主题:以绘和拼的综合方式呈现山地车的魅力, 综合材料和综合手段, 呈现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可爱玩具, 任意方式任意材料表达对生存与生命的感悟。上述课程安排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效果很好, 学生很受欢迎也普遍反映收获颇多。但在教学中, 我也深刻地感受到有几点是需要坚持的, 也有一些是要改进的。

第一, 每一小结进行后, 必须让学生交上全部作业。这样有利于把所有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 还有利于集中所有学生的优秀作品, 而且每一次当学习委员将作业交到办公室后让其将作业铺开, 从中把优秀的挑出来单放一边, 其余的也单放一边。这样当这门课上完后就很直观地看出授课效果了。

第二, 光影素描时间不宜长, 最多一天, 紧接着就进行其他内容的教学以保持学生的热情。

第三, 课程结束之后一定要举行作业展, 根据优秀作业的数量和质量确定展览规模。如果作业多效果好可以考虑让学生去拉些赞助, 以提升展览的人气, 鼓舞学生的自豪感和增强自信心, 因为这是他们入校后的第一门专业课, 这对他们以后四年大学学习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四, 对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来说, 第二周和第四周的课不宜进行, 或穿插于三周课程中。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更多地在第三周的课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但这一周的课程内容却需要很多时间来完成, 而往往出现的情况就是学生的热情刚被调动起来整个课程又结束了, 他们普遍感觉没有持续性相对而言, 他们最没有热情的就是结构或仿生, 因为他们觉得结构设计难度大, 仿生相像性难以表达, 优美性难以把握和表达, 觉得受限制太多。

第五, 校内合作, 拓展学生的能力。课程结束后如果有多余的时间, 可找一些其他如手工艺或视觉系的教师合作, 带领学生以石膏或陶的方式呈现优秀的仿生作品, 如优秀的作品, 还可以推荐参加一些赛事, 何乐而不为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兴趣。对于每天守着书本学理论知识的学生来说, 那种动手的热情, 那种触摸材料以发挥想象力和制造美丽物品的经历是难忘的享受, 总之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是一种热情地表达美的强烈冲动。

教学效果如何, 我们还应更多地听取学生的心声:五周的创意素描很快就结束了。感觉过得挺快的, 通过王老师的课, 我学到了一些东西。这些是高中老师不曾提及到的, 这些东西也都让我受益匪浅;高中的时候, 我们只知道光影素描……创意素描, 一开始让我很不自在, 感觉画出来一点都不好看,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让我知道创意素描的美感, 创意素描让我打破了常规的思路, 让我的思维发散出来, 充分调动了我学习的积极性, 让我有一个展示自己个性和与众不同的一舞台。我感觉通过这几周的课, 让我对一些事有了另一种看法, 让我用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去看待一些事。一切皆有可能,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我们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维, 让我们去想一些事, 想到就能做到。同时, 还应增加我们的写生机会, 在写生的过程中同学们会清楚地认识和感受到生活中充满了美、充满了艺术气息……学了很久的画画, 都不知道原来画画可以这么有趣, 自从上了您的课, 我才明白画画的形式是如此的多种多样, 上了您的课, 我收获了很多, 您的幽默也同时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最近几周的设计素描课让我重新对绘画充满了兴趣, 我惊喜地发现画原来可以这样画:由立体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立体, 变的是表达方式不变的是……没开课之前, 我以为还是会和以前一样看着瓶瓶罐罐坐在灯底下无休止地写生, 说实话真的感到惧怕了……几次作业下来, 心里的枷锁打开了, 我收获了很多……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创意、构想, 总之是很棒的感觉!……收获了很多, 拓展了思维, 让我知道了美术是有灵性的东西, 我们需要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

最后, 笔者用学生的言语来做一个总结:经过课程的设计和课堂灵活轻松的形式, 我觉得课堂真的能有这样的效果, 正如学生感受到的那样“带给我的全新体验却是无法言说的, 它重新唤起了我对事物的好奇心, 让我重新发现了生活中被掩盖的美。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美。”我想任何一位教师都希望成为学生寻找美进而发现美的导师, 让每一位理论专业的学生都不再惧怕绘画, 进而勇于表达和善于表达创意, 能真切地传达美的感受和传达生活中享受的美, 这是我的愿望。

参考文献

授课艺术 篇8

一、复习导入法

每节课的教与学都不是孤立的, 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旧知识的拓展与深化。因此, 在新课开始之前, 对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复习与巩固, 既能弥补学生旧知识掌握中的缺漏, 又能使学生很快投入新知识的最佳学习状态, 为完成本节课教学作好准备。

二、实物和图画导入法

真实的实物和图画对新课的导入有很大的功效。在课堂教学中, 出示实物和图画, 变抽象为具体,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而且能清楚地揭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促进学生学习语言的自觉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感知事物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运用实物和图画不仅形象、具体而且便于学生接受与回忆。如教初中第1册18课时, 我叫学生每人准备苹果、梨、香蕉、蛋、桔子或蛋糕中的一样, 上课时, 老师随便走到哪便拿起实物问, What’s this?It’s a pear.And what’s this?It’s an apple.有些实物不能搬进教室, 可用挂图式或图片辅助导入新课, 如教第二册22课的elephant, panda, monkey, tiger等动物时, 出示图片进行问答: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a tiger.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a dog or a panda?这样学生把图形与单词结合起来, 就自然而然地理解并记住它们的意思。

三、设问导入法

教师以富有启发性、连贯性的问题导入新课, 是为了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 引导学生回忆, 联想或渗透学习目标的主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如教初中第三册第10课课文时先设置问题。1.Why did Miss Zhao say“Congratulations”to the class?2.Why was Miss Zhao not pleased?What did Class3 do last Sunday?学生带着赵老师“先祝贺, 后不高兴, 学生做了什么”这一贯穿主题的问题去寻找答案, 就自然地过渡到课文内容的教学中去。

四、简笔画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中, 实物和图画有着特有的信息沟通作用, 特别是简笔画, 它能创设情景, 有直观、方便、节省时间、幽默等特点, 一支粉笔在手, 寥寥几笔便能勾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动物、花草、树木等, 就能表达丰富的语言信息。如教初中第一册21课画人物简笔画就可问答:Who’s this?This is Li Lei?How old is he?He is twelve.又如教初中第二册76课时, 画上太阳、云、雨就能进行天气情况的教学。

五、情景导入法

英语是一门语言, 需要语言环境。直观真实的画面。真实的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 教师在情景导入中抓住时机, 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本节课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上去。如教第三册22课, 讲台上放一个小书架, 让一个学生扮演图书管理员, 另一个扮演借书人练习对话:A.Excuse me.Have you got any books about the moon and the stars?B:Yes, they are on the shelf.然后引出话题In the library的教学内容。

六、故事导入法

心理研究证明, 兴趣对人的未来活动有准备性作用,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爱听故事, 故事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上课前, 选择与课文内容情节紧密相关的知识性及趣味性故事, 讲给学生听, 以达到巧妙引入的目的。如:教初中第三册42课前, 我先讲了一个只读了三个月书, 后来成为伟大的发明家的故事, 听完故事学生都知道是Thomas Edison.然后我问:爱迪生是怎样成为科学家的呢?带着这个问题, 学生都想弄它个水落石出, 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故事中去。

七、电教导入法

运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辅助教学, 既有声又有像, 形象、直观、生动、新颖、有趣, 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录音机教学, 先放录音让学生听, 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这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很好的效果。新教材的编排在很大程度上都倾向于这一方面。

运用投影仪、多媒体既能节约时间, 又形象直观, 并且还有动态功能, 就象电视上的“现场直播”一样。

另外, 用电视录相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镜头、片段, 可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如在教初中第三册的The sport时, 播放一些运动会 (最好是本校) 的场面, 学生看到熟悉的镜头, 倍感亲切, 好象自己又回到了当时的场面。

八、现场导入法

教室是一个很大的“教具”, 室内有门窗桌椅, 还有学生、老师及学习用品等, 如教现在进行时时, 叫一个学生去关门, 老师在学生关门时说He is closing the door.叫一个学生开窗时说She is opening the window.在教形容词的比较等级时, 叫三个学生站到前面, 说:A is tall.B is taller than A.C is the tallest of all.学生通过这实实在在的人或物的现场表演, 学起来更加清楚明白, 通俗易懂。

九、游戏导入法

中学生是长知识的时代, 他们精力充沛, 参与意识强。因此, 我们的课堂应当生动活泼,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将要学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和否定回答前, 做Is it a bus?的游戏, 让学生用Yes, No回答, 直到猜对为止。当要学到祈使句时, 做Polly says“Stand up!”Touch your nose的游戏, 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 又进行了实际操作, 学生记忆深刻。

授课艺术 篇9

本课程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设计基础和设计原则, 以便为后面的影视编辑和动画课程的学习服务。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掌握平面构成基础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用构成理论解决实践课程的能力。

二、高职非艺术专业设计基础课程的授课方式存在的问题

1. 高职非艺术专业学生特点分析:

本专业学生部分是高职生, 部分是高中生。高职的学生对计算机等知识相当了解, 但文化知识相对薄弱。高中考上来的学生对文化知识层次的学习和把握有一定的能力, 但计算机的认知少些。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没有美术基础, 对图形的把握能力欠缺。通过对上几届学生的课程分析和问卷调查, 对此课程学习的心理状态基本分两种情况:一类学生以前没学过, 对本课程是很感兴趣;另一类学生则表现出很大担忧, 觉得计算机的学生学这个用处不大, 而且也怕自己学不好。

2. 课程讲授方法很传统、单一。

过去的教学模式都是单一的板书方法, 这样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授课效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很多高校改善了教学环境, 将多媒体加入到课程授课中去, 用PPT上课, 不用写板书,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无形中带来了负面影响, 很多同学不再记笔记, 甚至有些同学也不认真听讲, 而是找老师要课件回去学习, 很多学生只是走了个形式, 回去真正学的没几个。

3. 理论不能应用于实践。

以往的学习, 我们都是停留于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忽视了理论要用实践来完善的重要思想。很多时候我们讲授完理论给同学们布置好作业去画图, 学生也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甚至有很多同学根本就不理解这个理论的实际应用, 画面效果做的很好, 到实际中去就不知道这个理论到底怎么为实践服务。

三、高职非艺术专业快速提升设计基础的教学方法的探讨研究

设计基础能够为各个学科提供设计原则和方法, 能够为后续课程图像处理、电视栏目包装、建筑漫游、动画等课程提供设计的理论依据, 提高视觉效果, 增强画面语言的表现。设计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那么如何快速提高高职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进入课程状态, 提高图形表现能力?我们将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

1. 如何在非艺术专业的情况下, 在课程认知和思维创意方面达到快速了解课程、提升思维创意。

首次上课通过多媒体方式让学生从视觉上了解构成。上课前看一些设计院校的作品、设计展览, 能够让学生从具象上了解课程性质, 解除茫然。再拿一些往届学生的作品, 从实践能力上去引导他们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展示的同时要对作品进行具体的构成方式分析。从具象的图形去看只能作为一个引导, 但具体的表现深层次的知识他们还是无法理解的, 而作品分析就是一把钥匙, 能够帮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了解得更透彻。通过专业的方法我们可以快速弥补课程的弱势。为了避免演示的作品会限定学生的思维创意, 防止相似性, 让学生在了解构成的概念后, 先讲解基本型的组合方式, 这样让学生把基本型先设计出来。由于学生的图形能力还达不到要求, 我们可以用一个发散性的文字思维训练来联想。如:用一个圆形元素来进行新的基本型的创造, 让学生用文字来写圆形, 下面想到的就是写跟圆形的外形相关的或者意思相近的盘子、月亮、自行车轮胎、篮球等, 挑出有用的词语把它图形化, 利用基本型的组合方式创造出新的图形就可以了。像奥迪的标志就是利用圆形相接的组合方式组成的图形。第一次讲解理论后让学生自己做, 然后看他们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根据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在第二次做作业的时候拿往届的做的好的和做的差的给学生看, 先让学生自己做对比, 然后再讲解哪是合格的作业哪是不合格的作业, 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

2. 在非艺术生专业的情况下快速提升图形表现能力。

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图形表现能力和手绘能力跟艺术生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方法让学生在两个星期内就能达到专业生的表现水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学生的工具一定要齐全, 工具有了还要会用, 这样才能表现出一个好的作品。同样的工具的讲解和运用技巧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画的时候要用鸭嘴比着, 弯的地方下面垫个尺子用曲尺画, 这样就不会弄得墨汁到处都是。卡纸要买克数重的, 这样的卡纸画上去才不会阴, 纸张也不会皱。割纸的时候要用无刻度的尺子那边比着, 因为有刻度那边是个斜坡, 割的时候容易把尺子割坏, 尺子要按住, 一刀割透, 这样卡纸的边缘才会整齐。不能将卡纸折起来割, 以免边缘起皱直接影响画面质量和效果, 或者一刀没割透剩下的部分用手撕开, 这样边缘容易起毛边, 这些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跟学生讲明白。

3. 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方式。

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变, 在授课方式上要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用板书和多媒体结合的方式, 坚持让学生记笔记, 记笔记本身就是一个记忆和理解的过程, 而且更能巩固理论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有些图形化的知识我会采用多媒体的讲授方法, 将理论视觉化。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授课方式, 不仅提高了授课效率, 也很立体地让学生们理解了相关的概念。

4. 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从实践中深刻认识理解理论知识。

在传统的学习中, 一直是停留在理论探讨中, 只了解了相关的知识, 却不能真正理解理论如何应用到现实中。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模式, 在理论讲授完并做完作业后, 拿出一部分时间, 让同学们做手工作业, 例如提供一些选题画手绘T恤、台灯罩、手绘手提包外观等制作来加深理解理论的实际应用方法和价值。也就是说在通过做手工的同时将理论应用于本制作中去, 来了解本课程的实践应用。

5. 改变以往的考试方法, 用做大作业的方式来考核学生。

很多同学对考试都有胆怯心理, 而且一个考试也不能真正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理论和应用, 所以我们一般都采取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情况。准备实践题目,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课题, 但要求必须用构成语言, 体现构成方式。同时在手工实践的过程体会理论应用实践的方法和意义。

四、结束语

任何形式的表现都需要视觉表现, 而任何视觉表现都需要设计语言, 设计基础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语言, 它能够指导我们如何去设计表现画面, 提高艺术表现力。而计算机学生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 他设计的动画、软件界面等同样需要一个很好的视觉表现。所以在非艺术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讲授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通过在不断的授课过程中积累经验, 在实践授课中探索授课方法, 提高授课质量, 让学生更加轻松的学到知识, 体现课程价值。

摘要:在高职院校非艺术专业特别是计算机专业中, 设计基础课程作为一个专业基础课程对后续课程的视觉设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着重讨论了对非艺术专业学生的授课方法。

关键词:教学模式,授课方法,设计基础,构成方式,授课效率

参考文献

[1]袁涛.构成教学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 2004, (02) .

[2]洒玉波.信息技术下的平面构成教学方法探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 (04) .

[3]冯颖.平面构成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09, (07) .

授课艺术 篇10

一、增强教师讲课艺术,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教师上课没有激情, 艺术魅力不够, 是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 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1.优 化课堂结构 , 把握学生课堂注意力 。

许多老师都有同感:上公开课的时候, 学生都会聚精会神地认真听讲, 积极踊跃地发言。这其中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在公开课的教学活动中, 比日常教学更注重课前的精心准备, 优化课堂结构, 力争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 如在新授的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 动手摆一摆, 动笔练一练, 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 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不会分散。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数学教学游戏和比赛简单易行是小学生最乐意接受和参与的活动, 也是培养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在游戏、儿歌、比赛中, 学生往往注意力高度集中, 兴趣极高, 接受知识轻松, 处于主动学习状态。

例如:认识《长正方形的周长》之后, 出现一组练习, 让学生分组进行闯关比赛。设计由易到难的题组, 让学生在一次次的闯关中获得奖励, 让学生在紧张又刺激的氛围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这样每个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参与活动, 有效避免学生上课时的“走神”现象, 而且避免枯燥机械的练习, 在竞赛中培养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手段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精神状态良好, 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刻, 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又能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同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利用适当的评价 , 培养学生课堂注意力 。

通过课堂评价语教给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进行激励。课堂上有些学生很调皮, 爱做小动作, 不爱听课;有些学生不能安静地听同伴与老师在说什么, 而总是举着小手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 因此课堂上的“注意”习惯是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的, 老师要经常提醒、督促和长期指导, 如让学生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你听懂了什么”? “听不明白的又是什么”?“你觉得他说得怎样”? “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等等 ,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能集中。课堂上对学生多鼓励, 并且鼓励的方式要多样化。课堂上的奖励有“物质”和“精神”的, 但以“精神”奖励为主, 如用你“懂得真多”、“真会观察”、“听得真仔细”、“真会评价”等激励性、表扬性的语言进行适度评价, 引导学生不断努力, 持续发展。

二、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预防学生注意力分散

当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时, 如果教师不及时进行有效调控, 就会造成更多学生注意力分散, 影响教师情绪,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预防学生注意力分散。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许多名师在课上好像是漫不经心地闲聊, 但学生的思维却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新知, 培养了能力。主要是因为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师生的情感融入了对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大家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 就不可能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很多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 当别人发言时, 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善听的好习惯, 努力做到“四心”:要耐心, 听完别人的话, 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细心, 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 要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要虚心, 当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时, 要能虚心接受;要用心, 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盲从, 要有选择地接受。

3.控制调节课堂教学节奏 。

学生的情绪与课堂教学节奏有着直接关系。一节课如果学生情绪涣散低落、烦躁惊恐, 教师即使手舞足蹈, 口若悬河, 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 热情洋溢、欢快喜悦的课堂氛围, 将会使学生喜欢教学, 爱上教学。因此, 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绪, 随时调控教学节奏,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当发现学生疲倦时, 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东西, 让学生唱一唱、动一动。当发现多数学生已掌握教学内容, 表现出注意力涣散、漫不经心现象时, 应加快节奏, 增加密度或增添一两个小游戏或进行表演比赛。这样, 歌曲、表演、游戏等教学活动此起彼伏, 高潮迭起, 扣人心弦, 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授课艺术 篇11

一、多样导课, 引人入胜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若要唤起同学们积极的学习热情, 教师首先需要讲究导课艺术, 在一开始就将学生深深地吸引过来,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 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 抓住学生身心特点, 运用多样化方法, 巧妙导入, 引发学生情感, 并将其化为学习与探究的动力, 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意境, 真正动起来, 乐于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也启发学生思维, 使其形成主动探究的欲望, 为师生后续的对话互动奠定基础。

如借助有关文化情境导入。每幅绘画作品的创作都需要蕴含着一定的文化环境。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由文化情境着手, 灵活引入知识, 唤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丰富学生文化背景知识。 (1) 发掘美术作品中的历史时代背景, 吸引学生注意, 启发学生思索, 产生探究欲望。比如欣赏中国山水画时, 教师可呈现几幅著名的中国山水画, 引导学生结合语文与历史知识, 说说当时的社会环境或者作者的相关背景知识, 自然导入。 (2) 由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强化感性认识。譬如《现代建筑艺术》的欣赏教学, 在导入环节, 教师可联系校园建筑, 引导学生评析校园的整体布局以及特色, 激活学生的经验与情感, 给新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 运用音乐、词曲渲染氛围, 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将学生引入绘画意境中。如欣赏《寒江独钓图》时, 教师可配乐吟诵“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的诗词, 引导学生结合图画, 想象意境与画面, 快速进入美术欣赏情境。

另外, 演示导入、故事导入等也是有效的导入方法, 可给美术课堂增添趣味与活力,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来灵活运用。

二、灵活授课, 个性发展

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 若要让学生始终保持不衰的兴趣, 教师需要注意授课艺术, 包括教学语言的运用, 课堂活动的组织, 学生思维的启发,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灵活选用等, 让美术课堂变得有趣生动, 富有生命与活力。

首先, 讲究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 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的重要工具, 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与纽带, 尤其是在美术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感受与体验艺术美感, 教师更需要运用精练准确、生动形象, 融合趣味性、知识性、启发性的语言加以诠释与引导, 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绘画作品的艺术语言。或者结合教师自身水平、课堂学习情况, 适当穿插幽默性话语, 调节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欢笑中轻松把握知识与技能。其次, 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美术课程具有操作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但学生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 因此,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设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 而需要给学生更多讨论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会用书面或口头形式来评价他人或自己的绘画作品, 提高鉴赏能力。如教学《现代设计艺术》时, 在绘画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适当组织美术鉴赏活动, 引导学生恰当运用绘画语言, 用自己的想法来评价绘画作品, 实现技能训练与审美感受的巧妙融合。再如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 教师可呈现有关优秀绘画作品, 让学生欣赏与评析西洋画与中国画, 说说两者的不同点。同时, 在绘画实践过程中,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勇于创新、组合、变化所学知识与绘画技巧, 运用独特的绘画方法画出自己心中的事物, 创作出个性化的艺术作品, 用绘画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理解。

三、巧妙结课, 回味无穷

优秀的文章讲究一个好的结尾。正如著名学者黄政枢所说的:“好的结尾, 有如咀嚼干果, 品尝香茗, 令人回味再三。”同样, 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导入引人入胜之外, 教师还需要注意结课环节, 不能草草收场, 而需要优化设计教学结尾, 善始善终, 让学生感觉余味无穷, 产生期待心理。另外, 结课技能是教学技能的重要构成部分, 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 为了营造魅力课堂, 彰显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 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教师需要讲究结课艺术, 或联系旧知, 铺路搭桥, 或含蓄蕴藉、引人回味, 或总结归纳, 或巧设悬念等, 从而将学生思维延伸到课后, 使其进一步思索与想象, 发挥学习潜能, 主动学习。

上一篇: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下一篇:生物实验室器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