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观念

2024-08-02

培训观念(通用12篇)

培训观念 篇1

创业第一课

思想决定一切: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行动;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生活。

一、信念:为什么要从事业务工作?

*故事:前美国总统罗斯福:“我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

1、挣钱

业务特点:a、可以充分发挥才能;b、奖金上不封顶

2、事业(成功三要素:金钱、能力、机会)

a、资本积累;b、提升能力;c、捕捉机遇(偶遇贵人)

3、自由(金钱诚可爱,事业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时间、空间的伸缩度掌握在自己手里

二、什么样的人可以从事业务工作?(从事业务工作需要什么条件)

1、肯吃苦、善动脑筋的人

2、有上进心、肯学习的人

3、有激情、有个性的人

4、有野心的人

三、业务员需要预备的物件?

1、工具:笔、纸、包、呼机或手机等

2、心理准备:不怕拒绝、永不言败

四、怎样开始工作?

1、准备妥贴所需物件

2、研究产品及客户

3、收集客户资料

4、联系客户

培训观念 篇2

塔里木油田特色安全培训的核心是依据岗位技能与培训需求矩阵制定培训计划, 整合并开发培训资源, 落实矩阵式安全培训, 发展了有利于提高HSE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一系列方法和工具, 建立了全方位、全员覆盖的安全能力评估系统, 以及配套制度支撑的HSE培训管理科学机制, 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各级HSE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

塔里木油田以转变观念为导向, 以“有感领导”带动“全员参与”, 营造浓厚的HSE培训氛围。以矩阵式培训为核心, 实施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策略, 健全组织机构, 完善标准制度, 建立培训师体系, 整合培训资源, 形成完善的HSE培训机制。拓展培训理念, 创新培训方式, 建立HSE培训课件库, 切实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全员能力评估, 检验各类业务培训的效果和掌握程度, 并把评估结果作为个人安全培训计划制定的主要依据, 形成评估、培训、再培训的闭环管理。

营造全员参与HSE培训氛围

塔里木油田要求各级领导不仅要带头学习先进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标准, 而且要亲自培训员工, 把亲自宣贯安全理念、安全标准作为各级领导培训提升安全领导力的机会, 作为强化带头遵章守纪意识的载体, 并引领全员关注和参与安全培训。在基层员工中, 把满足岗位安全工作需要的安全能力建设作为落实属地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积极开展在岗培训, 改善培训条件, 拓展培训方式, 提高培训效果, 鼓励生产技术骨干成为安全培训师, 多措并举促进员工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 由“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的能力提升。在“有感领导”“属地管理”“全员参与”等多重影响和作用下, 塔里木油田逐渐形成了员工积极参加安全培训、各级领导亲自进行安全培训、员工相互培训的良好氛围, 员工成为了各级安全培训的主力军和最大受益者。

推行矩阵式HSE培训

结合岗位职责和工作需求, 塔里木油田采取直线领导与下属沟通的方式, 按照安全理念、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等层次明确每个岗位的培训内容、要求、周期, 建立了所有岗位的HSE技能与培训需求矩阵, 上至油田领导, 下到普通员工, 凡涉及生产安全的岗位均按照安全矩阵模式进行安全培训, 因岗、按需施教, 先评估、后培训、再评估, “缺什么, 补什么”,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消除了培训负担化、福利化倾向, 在全油田建立合理的安全能力架构, 保证各岗位人员满足岗位安全管理和生产的要求。

落实培训策略

管理层培训

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 实施以“安全文化理念”为侧重点, 以“有感领导”为切入点的培训策略, 采取由杜邦专家一对一辅导的形式, 强化各级领导对安全理念的理解, 提高各级领导的安全管理技能, 同时, 定期开展安全文化理念、标准的重复性培训, 鼓励各级领导通过积极参与安全实践加快能力提升步伐, 使“有感领导”在塔里木油田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中层干部培训

以“提高安全管理技能”为突破口, 实施以“安全文化理念”为关键, 以“安全管理标准和方法”为重点的培训策略。定期开展安全文化理念和安全管理技能培训, 建立领导干部的逐级安全综合能力评估和辅导促进机制, 将安全综合能力的评估结果与领导干部的聘任升迁挂钩等。

员工培训

以“提高操作技能”为核心, 全面推行矩阵式培训。建立岗位技能培训需求矩阵, 重点强化操作技能培训, 切实解决培训的针对性问题, 建立员工4种能力评估系统, 完善培训评估机制。

承包商培训

以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为核心, 对承包商实施分类管理的培训策略。长期运行和检维修承包商与甲方培训要求一致。临时承包商实施入场前三级安全培训。

建立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统筹管理

塔里木油田成立系统安全分委会负责HSE培训工作整体推动, 定期研究、解决HSE培训存在的问题;人事处负责整合HSE培训计划、保障培训资源;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对HSE培训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编制油田级的安全培训标准课件并负责维护, 对各单位安全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审核等;教培中心具体负责油田HSE培训计划的组织和实施, 组织特殊工种从业人员的培训、取证与复审工作等。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夯实工作基础

《员工能力评估、培训管理程序》从HSE政策上明确了HSE培训的重要性。《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确立了油田教育培训各方职责、组织实施及持续改进的机制。《安全培训管理标准》确定了实施HSE培训的科学方法——矩阵式培训。《内部兼职培训师管理办法》和《安全培训师、工艺安全分析师管理标准》以制度的形式建立了内部培训师选拔、聘用和评估机制。

培养安全培训师形成长效机制

建立内部安全培训师选拔和评估机制, 安全培训师实行站队级、厂部级、油田公司级3级管理, 将取得安全培训师资质作为聘用安全管理人员的必要条件。塔里木油田制定激励政策, 吸引更多员工走上讲台;开展多期安全培训师培训技巧培训, 培训人员达650多人次;开展油田内部培训师授课竞赛等活动, 不断提高内部培训师的培训技巧。

成立安全文化工作站培养骨干

安全文化工作站为副处级单位于2009年成立, 挂靠在质量安全环保处。主要职能是研究油田安全文化发展方向, 制定安全文化推进计划, 参与制定安全文化相关标准, 辅导基层安全文化推进, 组织安全管理现状审核等。固定编制4人, 其他人员定期从基层选拔, 在站内学习3〜12个月不等。安全文化工作站采取流动管理的模式, 进站人员先进行系统培训, 再通过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达到掌握标准、熟悉安全管理工具的目的;通过出站评估后, 方可出站, 为基层培养安全文化骨干, 成为传播安全文化的种子。

全方位辐射安全文化培训

将安全文化培训纳入各类专项培训

新分大学生入厂培训班、科级干部培训班、班组长培训班、井控培训班等专项培训班中均增设安全文化培训课程。通过培训班的学习,参与者安全观念发生转变,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技能,调动了直线组织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也发挥了直线组织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职能。

开展各类专项培训

通过举办各类专项培训,塔里木油田引导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提高安全技能。塔里木油田举办了多期事故 / 事件调查、工艺安全分析方法、办公室安全、防御性驾驶、居家安全、消防知识等专项培训,每年各类安全培训约 1.5 万人次。

开展安全实践活动

塔里木油田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实践。通过实践熟练掌握和应用安全观察与沟通、工艺安全分析、工作安全分析、事故调查方法等管理工具,持续提高员工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如 :通过领导亲自指导下属进行安全观察与沟通,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通过预审核、正式审核、组织现场沟通和交流会等形式与基层交流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升对标准的理解。利用新改扩建项目设计阶段的工艺安全分析,组织员工参与和学习,提高工艺危害的识别能力。推行工作安全分析,提升操作员工的风险识别能力等。

建立课件库资源共享

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 开发相应的培训课件, 建立培训课件库, 目前塔里木油田共编制公司级HSE培训课件40余个。发布HSE标准的同时, 组织编制并发布培训课件, 通过采用幻灯片、漫画、视频等方式, 丰富课件样式, 鼓励员工自主开发培训课件, 开展活动征集基层安全培训课件及建议。截至2011年9月, 塔里木油田共收集培训课件和建议550多个。

鼓励基层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培训效果评估

塔里木油田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塔里木油田鼓励基层以实战式、演示型的培训评估方式取代课堂培训、书面评估,以短课时、小范围甚至是一对一辅导的培训方式取代统一培训,以视频、挂图、实操等方式取代对承包商员工的枯燥的文字理论培训,既减轻了基层的培训负担,又提高了培训效果。同时,对参与培训的员工和培训师均进行双向评估(考核),不断完善培训评估系统。

探索建立安全能力评估系统

塔里木油田建立了全员覆盖的安全能力评估系统。各级领导从安全领导能力、风险掌控能力、安全综合能力、应急指挥能力等侧重管理的 4 方面能力入手进行逐级评估,操作岗位员工从身体能力、业务能力、事故预防能力、应急能力等倾向于操作的 4 方面能力入手进行评估。

通过持续开展 4 种能力评估工作,塔里木油田建立员工能力评估系统和各级岗位的评估细则。实行逐级评估逐级负责,每年逐一进行能力评估,评估人找出被评估人最强和最弱的各 3 项,针对弱项制定出个性化的培训计划予以提高,将各级领导、员工能力评估的结果与个人的业绩考核、岗位技能鉴定、人员变更管理和岗位晋升挂钩,切实提升了全员安全履职能力,形成评估、培训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培训观念 篇3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使我们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集中培训阶段,我们在教授们的讲解与引领下进行了“走进培训项目”、“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规划主题单元”、“设计研究性学习”、“创建并利用主题资源”、“设计单元学习评价”、“设计并反思单元实施过程”、“展示成果与反思培训项目”八个模块的学习。学会了如何规划主题单元,学习了如何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初步掌握了创建并利用主题资源的方法,整体感知了远程培训的三个模块及自学要求。我们不但明白了诸如教学系统、课程要素、中观设计等概念,还辨析了授导型与研究型学习、单元设计与课时设计等概念的不同之处。我们学会了使用思维导图,使教学直观化。分散培训阶段,我们认真阅读每一个模块,精心组织每一份作业,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充实了自我。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深入反思:对于传统教学,我们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既要看到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一面,也要看到其中不足的方面。

培训观念 篇4

运用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开展职业培训工作 作者:孙慧珍 张水娥

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9期

笔者在此就“如何在基层培训机构中运用现代企业管理观念”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人人是人才”观念

“人人是人才”观念的基本涵义是“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才”。作为培训机构,在了解受训对象短处的同时,更要了解受训对象的长处。

“人人是人才”的观念要求培训师相信每一位学员都是有用之人。只要培训师恪尽职责、深入挖掘,最普通的学员都能被激发出创业的激情。

绍兴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自率先在全省开办退役士兵创业培训班以来,又陆续开办了大学生村官、残疾人创业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班,因材施教效果显著。

二、“休克鱼”思想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对“休克鱼”思想的解释是:鱼的肌体并没有腐烂(比喻企业的硬件很好),而鱼处于休克状态(比喻企业的思想、观念有问题,导致企业停滞不前)。这种企业一旦注入新的管理思想,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很快就能够被激活起来,死鱼变活鱼。

职业培训的目的在于挖掘受训学员的潜能,用新思维、新技能、新方法武装学员,以激发潜能的形式,使他们的内部机能重新焕发活力。

没有教不好的学员,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无论学员出于何种目的前来培训(处于待岗、转岗、转业、失业状态,或是为了自我提升业余充电),培训师都应通过为其注入新鲜血液,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

三、“以市场为中心”思想

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有市场效果,以市场为中心,这是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基层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成果是学员学有所成。这是培训机构一切工作开展必须围绕的中心。培训机构应当密切关注社会紧缺型技能的发展方向,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培训项目的及时调整与开发。

以绍兴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例,通过开办茶树栽培、茶叶采摘炒制培训,实现茶农每斤茶叶增收20~50元;通过开办以香榧栽培管理为主的农产品经纪人培训,使农户改原先的贱卖青果为联合农户深加工、分级管理、包装批发,延长了产业链,获得了经济收益;通过开办黄草编织培训,为近400多名年老体弱的失业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有机结合,增加了学员收入。

四、“以纠正取代改正”思想

“以纠正取代改正”的思想要求企业各部门制定一个质量文件,严格按文件规程办事。当出现偏差时,要求深挖细掘,实行严密的纠偏措施,而不是改正。

培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环节上的差错。培训机构应当制定一个规范的机构管理文件,全面研究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按照制度办事。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传统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弊端。

通过提高管理的可承接性,可达到避免差错、标本兼治、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目的。

五、木桶理论

木桶的容量是由最低的那块木板的高度决定的。企业中的每个部门都是企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要检验各培训班年度实际培训的效果,不能仅关注取得成功的典型,更要重视那些效果不好的项目。

培训机构要重视培训师的挑选,关注每一个培训班的教学进程,避免出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现象。

六、“知名度”思想

如果一件商品能被消费者所认知甚至熟知,那么就称其达到了一定的知名度。知名度越大,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就越近,就越易被消费者所接受。

长期以来,许多基层职业培训机构因为依赖一定的行政背景,对自身形象缺乏重视,甚至做出自毁形象的举动,使自己在媒体和公众面前陷入被动。

基层职业培训机构需要有知名度,需要运用媒体作正面的宣传,大范围宣传自己的各项培训活动,以获得社会及企业的认同。当各项培训活动能够为人所熟知了,开班组建及就业推荐也就有了基础。

七、“美誉度”思想

消费者给予企业无任何企图的赞扬,有口皆碑,这就是美誉度。

基层职业培训机构不仅要追求知名度,更要追求美誉度。要成为培训市场的胜利者,决定性的要素是美誉度。美誉切不可自封,自吹自擂反而有损美誉。受训企业和部门的满意是培训机构最大的成绩。培训机构可建立一整套培训反馈信息收集制度,以促进培训机构内各员工乃至机构整体工作绩效的提高。

八、品牌运作思想

品牌运作就是依靠企业长期经营所积累起来的文化来生产利润。品牌过硬可以带来市场占有率高,企业效益好,产品附加值高等利益。

基层职业培训机构要不断总结办学经验,打造独特的办学文化,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优良管理是品牌,特长专业是品牌,一个名教师、一个新项目也可以是品牌。基层职业培训机构应该在行政与市场中做好选择,重视部门间沟通,搞好调研,不断推陈出新,以期在社会及同行中形成良好品牌的口碑和氛围。

观念的学习心得:观念的力量 篇5

听史贤龙老师分享,美国的崛起逻辑是这样的:他们先有了崛起的逻辑,然后有了执行这套逻辑的精英人才,最后才成就了强大的帝国。他的逻辑不是要把对方消灭了,自己独活;而是即便对方没死,自己也能发展,甚至他们不必追求对方的消亡,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争取到自己的独立。

中国历代的王朝都不是这个逻辑。新王朝推翻旧王朝,就是全盘推翻,改朝换代。这是典型的零和博弈。

这应该带给我们一些思考的。

张维迎老师写过一本书,叫《理念的力量》,中心意思是说,社会的变革,首先是从理念变革开始的。当一种新的主张得到社会的认可,形成广泛共识,这个主张就能获得支持,最终成为改革社会的力量。如果这一主张确有其先进性,它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显而易见了。

作为人也是一样的。我们的行动总是受制于我们的思想观念,人与人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观念上。观念指的是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看待自己和世界的世界观,以及由此推导出来的方法论。好的观念,能量无穷。

譬如今时今日,你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你分析这是好时代还是坏时代?对你而言,这个时代是机会多一些还是封锁多一些?

我觉得这是个好时代。另外我也认为任何时代都是好时代。这就是我的观念。我相信由这个观念带来的,是乐观的态度和积极乐观的行动,最后得出的结果,大概率是积极正向的。

公众号:日白匠

培训观念 篇6

对于新课程标准在参加国培,之前看过,觉得知识有些顺序发生变化,与以前的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参加国培,通过专家解读,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深刻全新的认识。

1、新化学课程标准,再次强化科学素养观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再次强调要加强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这是国际形势的需要,因为科学素质代表了国民的素质水平,也代表了国家的科技发展状况。所谓科学素养就是意味着一个人对日常所见所为的各种事能够发现,提出问题,能描述、解释、预设科学,有能力提出并评价。而化学学科因其特有的课程性质,在课程中时时落实科学素养,就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2、整合三维目标,精心设计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咪表涵盖了初中化学化学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应落实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应依据初中化学教学具体内容,抑或形式化、表面化,应有机的整合与化学叫足额中,不能讲三维目标机械地割裂开。这样将无法实现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在日常化学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养成。

3、重视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

十年的教学改革,我们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而实施过程我们往往走向极端。课堂过多注重学生的展示,一堂课下来几乎都是学生的展示,表面上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其背后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浪费了学生很多时间。而新课程标准充分肯定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引导、科学探究,小组合作引导。总之,适合于学生的教学就是最好的。

4、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探究欲望

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该表教学效果。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技紧密相关。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联系身边的化学,以及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更让学生喜欢化学。在情境创设时,还要从正面引导,注重学生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感受并赞美化学,有内心的愉悦,以愉快的心情学习化学。

5、强化化学实验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对于化学学习有着重要意义,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好功能,特别是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技能,启迪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态度。做好化学实验室学好初中化学的关键。虽然这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教学,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发现理论,那么这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方法。

培训观念 篇7

1. 远程培训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理想形式

由于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人们认识到:农村引进优秀教师的难度逐渐增加,农村与城市相比师资力量的差距越来越明显,教育质量的差距更是越来越大。然而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却在农村,面对这样尖锐的矛盾,国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已做出明确决断,即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培训,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源短缺、质量不高的问题。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教师培训的方式逐步由集中面授发展为远程培训。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对远程培训的高度重视,远程培训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占据了教师培训的绝对优势。当然这种绝对优势的取得是有其必然性的,首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远程培训由国家出资,这就解决了教师参加培训的费用之忧。其次,远程培训实现了施训者与受训者在教学过程中的时空分离,即只要家中有计算机网络,农村教师在家即可参与培训,这就免除了教师参与培训的路程奔波之苦。再次,远程培训依托计算机网络平台,集多种媒体于一身,无论在声音、图像或是立体感方面都是传统集中面授无法比拟的。远程培训的这些优势有效的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主要难题,是其他培训方式无法替代的,所以,远程培训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理想形式。

2. 远程培训有利于实现城乡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笔者认为,远程培训最能吸引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优势应该是优质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和共享。由于各方面条件的落后,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及时更新信息和收集丰富信息方面处于劣势。而远程培训整合的是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成果和经验,采用的是最先进的教学方法,依托的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且以计算机网络的方式同时向全国范围内传送,这便使全国参训的教师在同一时间内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既避免了过去那种信息在层层传递中的流失,也避免了由于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带来的资源享用不平等的问题。虽然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与城市的教师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只要长期采用远程培训的方式、享用同样的资源、接受同样的信息,那么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中小教师与城市教师的差距将会逐渐缩小,最终将趋于一致。

3. 远程培训有利于扩大受训者的交流范围

传统的集中面授形式通常是时间紧任务重,学员一般采取“你讲我听”的学习方式,交流和反思的时间相对较少,受训教师之间、受训教师与施训教师之间很难有机会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因此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在课后也就不了了之。而远程培训因为是依托网络开展,受训者可以通过在线或留言的形式随时向施训者反馈学习效果,这种方式既有助于受训者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也有助于施训者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而及时调整教学课件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随着远程培训的不断完善,对受训者的学习支持环节将逐步引起重视,并逐步健全。因此,辅导教师也能对受训者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合理的解答。不仅如此,受训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与其他受训者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是建立在平等、友好关系上的,即使所提出的问题非常简单,也能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在这种与不同对象进行不间断的相互交流过程中,既能督促受训者不断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引发更深层面的思考。

二、观念转变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做好培训宣传

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远程培训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陈旧,其根本原因是接受信息渠道少、信息更新速度慢。针对这一状况,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主管部门做好培训前的宣传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观念的形成源于信息的掌握,正确观念的形成源于所掌握的正确信息占获得总信息的比重。另外,人对信息的记忆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定式,一旦错误的信息先进入人的大脑,那么要纠正其错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基于上述原因,做好培训前的宣传工作是确立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正确观念的基本前提。

2. 做好引导工作

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远程培训观念认识上的误区是有一定差异性的,一些教师认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远程培训是一种形式,也有些教师认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远程培训会增加他们的工作负担。面对拥有不同错误观念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主管部门不能对其实施同样的说教,而是要制定不同的引导、说服策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纠正、引导效果。

3. 促进观念转变

由于接受信息的不同,人的观念也会不断发生转变,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主管部门要善于及时发现教师观念转变的特殊时期,在引导正确观念形成的同时,努力做好提升、深化其观念的各项准备工作,使其形成一个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不仅能激起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远程培训的积极性,同时还有助于指导他们平时的主动学习,使之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师远程培训正确观念的评判标准

1. 能指导教师远程培训的发展方向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观念,首先要能指导远程培训的发展方向。因为对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远程培训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开展这一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此时正确的观念导向,能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正确发展方向,使培训朝着预定目标前进。即任何一种形式的远程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在培训前都是经过多方面论证的,其能够真正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能力提升、知识扩展等方面带来实效,能够成为指导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的发展方向。

2. 能调动教师参加远程培训的积极性

正确的观念能带给人一种积极参与的热情,并能感染身边的人也拥有这种热情。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正确观念应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远程培训的积极性,并且能让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相信远程培训是其参与培训的最经济、最有效、最科学的形式,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远程培训还是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即拟开展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模式,其是否生动活泼,是否适合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是否是这些教师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是否有利于这些教师能通过培训而得到实在的提高,以调动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 能调整教师远程培训的实施策略

观念的形成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将根据环境的变化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转变,所以它具有一定的与时俱进性。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还处于深入探索的阶段,因此,其正确观念要与其在教学方面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相一致,同时该观念还要能及时调整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实施策略,一定程度上起到协调与完善培训策略的作用。即相关部门所采用的培训形式是否能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出发,从农村教师对网络技术掌握的实际出发,从他们知识需要的实际出发,从农村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进行因地、因时培训的模式和策略的调整。

4. 能促进教师远程培训的顺利开展

确立观念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正确的培训观念要起到全程督导培训过程的作用,在指导协调各环节相互配合的同时,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顺利开展,这是判断该观念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即所有的教育培训模式是否能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推开,能为更多的农村教师所接受,能为当地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所承受,能找到一种合理的范式,并为区域内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顺利展开提供保证。

培训观念 篇8

关键词:化学核心观念;观念建构教学;内容分析法;研究述评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9–0020–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知识记忆为核心的教学已无法满足培养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1]。化学教学应该围绕核心概念、原理或方法帮助学生发展对化学知识的深层理解力,建构化学核心观念,即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2]。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关注化学核心观念的形成对落实新课标、推进教学改革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观念建构教学是在化学观念的引领下,使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深刻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并通过不断地反思、概括、提升,促进化学基本观念形成的教学过程[3]。它已成为许多化学教育研究者的重要课题。那么,从化学观念教学提出至今,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地方值得关注?希望本文的探讨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1 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文从文献研究入手,梳理国内化学观念与促进观念建构教学研究的进展。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源,以“化学观念”和“观念建构”为检索词,选择“全文”进行检索,时间限定为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考虑到文献数量庞大,为缩小范围同时提高文献的参考价值,只选取了《化学教育》、《化学教学》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三本化学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类期刊。对检索结果鉴别、筛选后共得文献105篇(见表1),将其作为研究样本。

由表1数据可知,国内化学观念与观念建构教学研究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近两年更是急剧增长,说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一课题,化学观念教学很可能在接下来较长一段时间都会成为研究的热点。

通过对文献研究内容的分析,从研究类型的不同可以将文献分为两大类: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又根据其具体属性的不同划分为六个研究领域。其中,理论研究类文献可细分为“理论探析”和“课标与教材研究”,实践研究类文献可细分为“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与策略”、“调查研究”和“试题研究”(见表2)。部分文献会同时涉及多个领域,例如教学设计会提及教学策略的实施建议等,则根据文章论述的重心所在标定其属性。本文将从这六个维度入手,采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国内化学观念与促进观念建构教学研究的现状。

2 研究结果

2.1 理论探析

理论探析类文献有21篇,主要解决诸如“化学观念是什么”、“化学观念包括什么”之类的问题,阐述观念的内涵、特点、构成体系和教学价值,或者探讨具体的核心观念如微粒观、元素观的含义与实质。例如,关于化学观念的内涵,王磊认为化学核心观念是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4]。毕华林认为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或知识的简单组合,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认识[5]。可以看出,无论是“核心观念”还是“基本观念”,在本质上都体现为对化学问题的概括性认识,它源于具体知识又超越具体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持久、迁移的作用。

关于化学观念的构成体系,从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不同视角,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常见的是从三个维度划分化学观念[6]:第一维度体现为对物质的认识,即知识类核心观念,如元素观、微粒观;第二维度体现为技能方法,即方法类核心观念,如分类观、实验观;第三维度是情意价值类核心观念,如化学价值观(见图1)。通过三个维度促进观念建构契合了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为实施化学观念教学明确了方向。

2.2 课标与教材研究

从课标到教材的研究是化学观念教学研究常见的思路,这一类文献重点研究化学观念在新课程标准中的体现,及其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或建构思路。此外,还有作者横向比较多版本教材围绕同一核心观念在内容编排上的特点[7]。也有作者纵向研究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和教学价值[8]。总体而言,化学核心观念在教材中的渗透具有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的特点[9]。教材注重从情境创设、活动设计、问题设置等角度渗透化学观念,精选典型“范例”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以问题为主线设计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10]。所以,教学中应挖掘教材中内隐的化学观念,理清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宏观把握不同专题的教学以促进学生化学观念的建构。

2.3 教学设计研究

这部分文献占据了研究的主体,数量达到了40篇。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教学案例的开发是其关注的焦点。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广大教师实施观念教学提供一个明确的框架,使教学过程有章可循。例如,王磊从课程的静态分析和教学的动态设计两方面构建了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模型(见图2)。首先是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的静态分析,明确“教什么”,确立需要建构的化学观念,并分析与具体知识间的联系;其次是针对教学情境、问题设计、活动设计和反思策略的动态设计,明确“如何教”,采取什么方式[11]。这种教学设计模型以化学观念为统领,把知识、学情分析和教学过程设计有机融合了起来。

毕华林提出的“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设计流程分为五步(见图3):(1)明确“基本观念”,形成思维导向;(2)将基本观念转化为以具体事实性知识表述的“基本理解”;(3)把基本理解转化为“驱动性问题”;(4)针对问题设计具体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5)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评价”促进观念建构[12]。这种“流程图式”的观念教学模式借鉴了Erickson“观念为本的教学”[13]设计程序和方法,层次清晰、目的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从建构知识到形成观念。

针对元素化合物专题知识的复习课教学,彭豪提出了基于反应图的“三阶段、三层次”教学模式。首先审视知识结构,识别核心观念,然后在核心观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自主绘制以价态和类别为横纵坐标的物质反应图(见图4)[14]。该模式以核心观念为导向,把知识体系的建立寓于反应图的动态制作过程,有效解决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易学难记”的问题。

对于教学案例中体现的化学观念,研究发现“微粒观”、“元素观”和“转化观(变化观)”出现的频率较高,体现了这三种核心观念在化学知识体系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发现,“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平衡”相关专题得到了较多的关注。这是因为这两块知识涉及多种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具有系统性和完备性的特点,微粒观、元素观和变化观等核心观念有助于统领教学,整合知识点,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功能化。

2.4 教学反思与策略研究

化学观念以具体知识为依托,教师在实施观念建构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将客观存在的知识形态转化为学生脑海中的化学观念[14]。由于文献中的教学策略大多建立在对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故本文将两者归为一类。该类文献共有23篇,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促进化学观念建构既有总括性的教学策略,也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总体而言,实施观念建构教学可采取以下五点策略:(1)以化学基本观念为教学目标,统领具体知识教学;(2)合理利用教材和各种资源创设教学情境;(3)设置“问题组”驱动学生思维;(4)以实验、调查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探究,体验知识的价值;(5)运用交流、评价促进观念内化[15]。

另外,针对具体化学核心观念的培养,文献中也提到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教学策略。例如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可以采用“类比法”[16],联系实际类比生活中的素材,如在讲述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时类比洋葱解释电子层由近及远一层一层地排布;培养学生的元素观可采用“概念图”策略[17],以元素为中心梳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对元素认识的概念图。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法”[18]促进学生对化学变化观的认识,例如让几个分别代表氧原子和氢原子的学生配合音乐和动作表演水的电解过程,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增进对化学变化的条件、过程和结果深层次的理解。近年来,钱扬义课题组研制的“520化学开胃菜”扑克牌[19],开创了一种以化学物质和元素类别为主题的化学游戏玩法,这对于学生分类识记化学物质,形成分类观与元素观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教学情境创设、驱动性问题设置、实验探究、交流评价活动的设计,能够启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思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掌握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感悟知识中蕴含的化学观念,促进化学核心观念的建构。

2.5 教学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类的文献主要为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等技术性研究手段,对学生化学观念的发展水平或观念建构教学的效果进行的实证研究。针对学生化学观念的评价,黄琼等采用问卷测试和个别访谈法调查了不同年级、学校学生的微粒观认识水平[20],发现当前中学生的微观认识水平较低,微粒相关知识的积累与微粒观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呈相关关系。黄都等采用“绘制猜想图”的手段让学生绘制棉花糖和钢铁的内部结构图,以诊断其微粒观模型构建的水平[21],研究发现学生脑海中对物质的微观认识存在大量前概念,显微镜的使用、分子模型制作、生活化的对比处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微观认识水平。针对观念教学的实施效果,王晶等通过问卷调查、活动观察和访谈等研究方法调查了学生在参加化学手持技术校本课程学习后变化观、实验观等化学观念的转变情况[22],发现基于手持技术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化学观念的建构。王鹏等对分类观促进学生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对比实验研究[23]。结果表明,基于分类观的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识记物质的性质。

调查研究既可以帮助教师科学地评价学生化学观念发展的程度,也能够探究观念建构教学相对传统教学的优势所在。从学生反馈得到的信息对教师改进观念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可惜这方面的文献只有7篇,研究相当匮乏,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除了以上五个方面,命题研究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为促进学生化学观念的建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在试题中渗透化学观念性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学科的思考方式,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提升化学思维能力[24]。那么,高考试题中是否渗透了化学核心观念?如何编制基于化学核心观念的试题?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努力的研究方向。

3 研究启示

总体而言,国内化学观念的教学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化学观念到丰富观念体系,再到观念建构教学的发展过程。理论研究的深化为观念建构教学实践的探索奠定了基础,教学实践的经验反过来又促进了观念理论体系的完善。针对国内化学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笔者提出几点思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3.1 对化学观念本体的界定要清晰

教学设计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过程,化学观念教学的前提是要对所培养核心观念的内涵有清晰的界定。而通过对教学设计类文献的分析发现,部分研究对化学观念的界定很模糊,浅尝辄止、流于形式。例如,作者会提到教学中渗透了某种化学观,那么该观念的实质是什么?与具体化学知识间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学生需要构建怎样的认识架构?掌握什么思想方法?这些都没有在文章中体现出来。个别研究中对化学观念的界定实质上还是知识的简单组合,殊不知化学概念与化学观念是不同的,例如微粒相关知识与微粒观,学生掌握了微粒的知识并不能代表就形成了微粒观。

体现化学观念的教学绝不等同于基于观念建构的教学,对化学观念本体即内涵与外延清晰的界定是实施观念建构教学的第一步。笔者认为,化学核心观念的内涵是一致的,但外延却因教学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微粒观的内涵无论在哪一学段都是“从微粒的角度对物质及其变化等化学基本问题的概括性认识”。在初中阶段,微粒观外延是对“微粒本身”、“微粒与物质构成”、“微粒与化学变化”三个方面的认识;而在高中有机化学专题,微粒观的外延是对“微粒组成与结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变化”、“微粒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三个层次的认识。对观念的界定要符合知识的阶段性特点,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3.2 观念建构教学的思路要明确

化学事实、概念和原理不会自动生成化学观念,需要通过观念教学来引导、促进学生化学观念的建构。通过对化学观念教学设计案例的分析,发现许多教学案例并没有明确的、体现观念建构教学特点的思路,设计比较随意,与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上文综述的几种观念建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多少人合理地运用。因此,建议应以上文提到的教学设计模式为指导来完善观念建构的教学思路:以化学核心观念为统领确立教学目标,将化学观念细化为清晰、具体的认识层次,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层级关系,提炼学习的思维方法。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设置层次递进的驱动性问题,开展实验探究、交流和反思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化学观念的建构。

3.3 应强化诊断与评价学生的化学观念水平

虽然当前化学观念教学在实践层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研究仍然不够深入。总体而言,经验性、思辨性研究较多,如阐述观念理论,设计教学案例和提出教学策略;调查、实证研究较少,且研究手段单一,研究方法科学性值得考究。学生是否建立了化学核心观念不能单纯地凭经验来断定,需要科学地衡量其观念发展的水平。调查数据的匮乏也难以有力地佐证观念建构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所在。此外,调查研究中所用的问卷、测试卷内容效度如何?研究工具和数据统计是否科学、可靠、有效?如何编制专门的量表,有针对性地诊断学生某种核心观念发展的水平、化学思维中存在的障碍?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跟进。因此,注重研究手段的多样化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是化学观念教学实证研究中尤须关注的地方。建议采用“二段式测验”、“口语报告法”、“活动表现评价法”等多样化的研究手段强化诊断与评价学生的化学观念水平,使研究更科学、更全面、更深入。

参考文献:

[1][13] H. Lynn Erickon著.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宋心琦,胡美玲.对中学化学的主要任务和教材改革的看法[J].化学教育,2001,(9):13.

[3]毕华林,卢巍.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6):3~6.

[4]王磊,范晓琼,宋万琚等.在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基于核心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新世纪”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2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J].化学教育,2005,(1):17~20.

[5]毕华林,杜明成.基于化学基本观念构建的教科书设计[J].化学教育,2007,(10):11.

[6]莘赞梅.应用系统思考整体把握“微粒观”的建构和发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7):21~24.

[7]魏樟庆.从教材到教学的研究——以“原电池”为例[J].化学教育,2012,(4):23~25.

[8]秦蕾.浅析“电解水实验”在不同教学阶段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0,(9):33~34.

[9]毕华林,亓英丽.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胡巢生.教材微粒观建构方式的分析与启示——以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为例[J].化学教学,2013,(8):26~29.

[11]王磊,张毅强,乔敏.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J].化学教育,2008,(6):7~12.

[12]毕华林,崔素芳.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8):3~6.

[14]彭豪.运用“反应图”促进学生化学知识与核心观念建构的探索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5):17~20.

[15]毕华林,辛本春.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7):3~5.

[16]李翠华.例谈帮助初中生形成微粒观的策略[J].化学教学,2012,(12):38~40.

[17]梁永平.论中学生化学元素观的建构[J].化学教育,2007,(11):10~15.

[18]陈友楼,张旭东.促进初中学生构建物质化学变化观的策略[J].化学教育,2013,(12):50~52.

[19]任竞昕,林建芬,钱扬义等. 520“化学开胃菜”扑克教育游戏[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12):41~43.

[20]黄琼,毕华林.中学生物质变化微观认识水平的调查研究[J].化学教育,2009,(10):46~49.

[21]黄都,佛丽.猜想图在诊断学生微观模型构建水平方面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3,(5):36~40.

[22]王晶,郑长龙,徐洁等.手持技术促进学生化学变化和化学实验观念转变的实证研究[J].化学教育,2011,(3):16~18.

[23]王鹏,杨承印,谭小春.基于分类观的物质知识教学实证研究[J].化学教育,2013,(1):32~34.

更新教学观念 篇9

(一)信息技术教学要更新教学观念

以前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像一滩死水,要有源远流长的活水。

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变来应万变。以前教师是知识的“权威”,现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我们每个教师都要适应这个变化。教师努力建树并在实践中贯彻新理念,明确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角色,做有思想、有远见的实践者。

(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现在教师的职责不再将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过程,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有创造性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思考,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让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学生用书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阶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学生感觉到自己不断的处于一种探究、前进和发展的状态。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意”,它体现着先进的理念,但并不完善,还需要我们教师去挖掘属于自己的教学细节,只能这样我们才不会循规蹈矩,才会更有创造性,这也是教师在提升自己。

(三)读懂学生

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要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必须深入了解学生,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展开多种多样活动,一定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更新教学评价方式与方式

转观念促发展 篇10

-----学习“转观念、抓改革、调结构、促发展”心得体会近日来,根据***党委的要求,***党支部积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转观念、抓改革、调结构、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学习,我认为主题实践活动成功的前提是观念的改变,观念的转变对于社会及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司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在金融危机或后危机时代要克服困难,走出困境,进而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那么,应当怎样转变观念呢? 转变观念要掌握人的“观念”的特性及其变化规律,按认识发展的规律办事。观念是人们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思想意识,是思维的结果。任何一种观念,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并且作为思维活动的基点而有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旧的传统观念有很大的惰性和保守性,它发生作用的形式往往是自发的,不知不觉的,阻碍人们认识和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取代旧观念,在认识上应该是通过“飞跃”的形式来实现。所以,克服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是一个自觉的过程,是一个有意识地学习、认识和提高的过程,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就必须克服那种故步自封、保守陈旧的惯性思维,树立抢抓机遇、敢创敢干的发展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发展相对平缓。我们的思想不自觉地形成一种惯性,主要表现在:处理企业、市场、社会三者关系时,行政的方法多一些,市场的方法少一些;管理的手段多一些,服务的手段少一些;等靠要的习惯多一些,自力更生的努力少一些;自成一体、但求所有的观念多一些,开放、合作、共赢的观念少一些;唯书唯上照搬照套的多一些,结合的文章少一些。目前,中铝已由渐进式常规发展进入一个调结构促发展的转折期,我们上下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重新审视市情,把差距看做潜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主动查找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方面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在创新观念中完善发展的新思路,在超越自我中提升发展的新境界,在奋力拼搏中实现新跨越,推动解放思想向各个领域延伸,向深层次延伸,向更多地解决实际问题延伸,逐步缩小与先进企业的差距。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就必须自觉克服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惰性思维,树立只争朝夕、竞争赶超的进取精神。有些党员干部只愿意纵向比,而不善于横向比,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沾沾自喜、盲目乐观,确实存在着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的状态,对解放思想总是口头上解放行动上不解放,原则上解放具体上不解放,文件上解放措施上不解放,缺乏忧患意识,缺乏进取精神。在这次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落实到实践上,跳出**看**、立足行业看**,认真查找自身发展中的不足和问题,特别是深刻反思精神状态方面的差距,始终保持一种艰苦创业的志气,开拓创新的勇气,争先创优的锐气,以开放的思想、先进的理念、超常的气魄、完善的机制和良好的环境,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就必须克服胸无全局、漠视群众的片面思维,自觉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和谐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或最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统观念的误区 篇11

蜡烛插在生日蛋糕上 把奶油蛋糕插得千疮百孔,受到污染。蜡烛流泪滴在蛋糕上很不卫生。吹灭蜡烛时,唾沫四溅,病菌乱飘,吹在蛋糕上易传染疾病。如改变一下,将小蜡烛点在蛋糕盒上,也能光彩照人,又吃得衛生。

吃素长寿 动物性食品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脂溶性维生素A、D、E、K,以及优质钙和铁,是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长期吃素易导致营养不良,记忆力下降,易疲劳,贫血,免疫力减弱。只有荤素合理搭配,才有利于健康长寿。

吃瘦肉益健康 瘦肉含有蛋氨酸,在人体内酶的催化下可转成半胱氨酸,损害动脉壁细胞,利于脂肪沉积,形成动脉硬化。

骨头汤含钙多 其实骨头汤含钙并不高,因为钙释放不出来,一碗骨头汤含钙仅1.9毫克。补钙以牛奶、豆制品、虾皮等最好。

凌晨开窗换气 凌晨开窗换气,正值植物呼吸时间,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高。在上午9~11时,下午2~4时气温升高,逆流层现象消失,大气层有害气体逐渐消散,是开窗换气最佳时间。

老母鸡最营养 老母鸡增加的都是鸡油,肌肉、弹力纤维减少,结缔组织老化,肉特别韧,不易消化吸收。老母鸡爱吃活虫,如蜈蚣、蝎子等,体内积毒很多,吃后易中毒。仔鸡营养丰富,肉质鲜嫩,易消化吸收,比老母鸡更富营养。

有钱难买老来瘦 这是错误的。老年人也要保持标准体重,稍胖些是健康的象征。如在短期内明显消瘦,体重下降,多为病态,不可轻视。

饭后百步走 俗云“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不一定对。饭后胃内容物增加,胃蠕动加快,易患胃下垂。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饭后胃肠蠕动增强。血液供应增多,大脑、心肌相对供血不足,易诱发中风。最好在饭后45分钟散步,能减肥健身。

培训观念 篇12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各种文化的注入, 人们对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在当代美国社会表现尤为突出。婚前性行为、离婚、婚外恋等现象冲击着传统的家庭观念。电影《云中漫步》通过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展现了传统与现代家庭观念的碰撞, 大力弘扬了家庭责任感、忠诚等传统家庭观念。抛开唯美的画面、动人的情节, 我们想就影片所展现的家庭观念做简要分析。

2 剧情介绍

电影《云中漫步》描述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二战结束后, 退伍兵保罗·萨顿回家。妻子贝蒂一心爱财, 对丈夫十分冷淡。保罗找工作途中, 结识了维多利亚·阿拉贡。她向保罗倾诉了自己的遭遇:怀孕后被男友抛弃, 不敢面对思想保守的家人。保罗决定帮助维多利亚。他们以夫妻名义来到了葡萄园。两人渐生爱慕之情。但家庭的责任使保罗最终选择离开。然而妻子早已心有所属。解除了婚姻束缚, 保罗重返云乡。意外的火灾烧毁了整个葡萄园。当所有人绝望之际, 保罗找到了象征着家族意义的根。故事圆满大结局!

3 美国家庭观念现状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美国人的家庭观念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婚前性行为, 离婚率上升、婚外恋……充斥着美国社会, 也冲击着传统的家庭观念。影片以“点”的方式间接展现了一些美国现代家庭的状况。

3.1 婚前性行为

维多利亚出生于一个经营葡萄园的墨西哥家庭, 是女大学生, 却因与教授有染而怀孕, 后又被抛弃而离校返家。

“在性解放、性自由的口号下, 十几岁的少年视婚前性关系为一种规范。1987年在美国的一次全国调查中显示, 52%的女孩和66%的男孩赞成在十几岁时发生性关系。”[1]由此可见, 相当一部分美国人对婚前性行为持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进而影响到婚姻观念。

3.2 婚外情

“据美国一项全国性调查表明, 几乎半数的已婚男人承认他们拥有外遇。他们所注重的是获得快乐而活跃的性生活, 对一夫一妻制则表示出不满。”[2]

贝蒂的背叛间接体现了一些美国人对婚姻家庭的不重视。他们对不受压抑的性关系的渴望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3.3 离婚率增高

“美国的离婚率在二战末期与战后初期的40年代里形成了第一个高峰, ……到80年代初期形成了第二个离婚高峰……1981年, 美国的离婚数达到了最高峰……”[3]另外, “美国一些社会学家预言, 根据目前的情况, 美国80年代初建立的婚姻有一半将会以离婚告终。”[4]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载文评述了美国离婚问题的各方面情况。在这个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国家, 物质财产富有, 人的精神空虚。维系婚姻家庭的也仅是冷冰冰的金钱关系, 人们为钱结合, 为钱离异, 没有什么道德、感情、义务可言, ……从中也可窥视美国青年一代在婚姻家庭问题上价值观的变化。”[5]

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加上失业带来的压力, 引发了一些人的功利心态。除此之外, 生育、抚养及养育子女的费用也在持续上涨。贝蒂所代表的一部分美国人, 由于现实的压力, 又不愿努力获得幸福, 最终选择了金钱, 背叛了婚姻!

4 传统的家庭观念

影片以浓墨重彩烘托了美国社会期望和倡导的传统家庭观念。导演精心策划, 演员倾心演绎, 加上剧情的推进, 使得这一观点得到了极好的升华!

4.1 家庭责任感

保罗是一个对家庭极具责任感的丈夫。通过这一形象, 影片刻划出了美国的传统好男人的形象。

美国婚姻的传统模式是“以生儿育女、支撑家业为宗旨的”[6]。

贝蒂的冷漠, 保罗的深情款款, 使两种不同的婚姻观念形成鲜明对比。妻子一心渴望金钱, 家庭观念的淡薄让人感到痛心。而丈夫以家庭为中心, 对家庭充满眷恋和尊重。也正是出于对家的爱, 保罗没有抱怨, 承担起养家的重任。

保罗代表着更多拥有传统家庭观念的人——不逃避现实, 选择责任!

4.2 对家庭的忠贞

尽管贝蒂背叛了家庭, 尽管保罗和维多利亚的感情发展很快, 但保罗对家庭保有一份忠贞。

白天, 保罗和维多利亚在家人面前佯装亲热;夜晚, 同屋不同床, 同床不乱。葡萄园里用篝火驱赶寒气的劳动中, 二人距离越来越近。但感情的发展也仅限于此!

云乡的生活深深地吸引着保罗, 这正是他在战火硝烟中所梦想的。爱情之火在他们心中燃烧, 但保罗选择了责任, 最终离开。

在婚外恋盛行的时代, 这样的坚守让人感动!

4.3 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我想有个家”。梦中, 孤儿院的废墟, 玩具的残骸, 战争使保罗内心惊恐不安。只有家庭的温暖才能拯救他。后来, 梦中出现了维多利亚和孩子。保罗心灵的选择不言而喻。一个孤儿真的渴望有个家, 而那个家也只有婚姻能带给他。

冷漠的妻子与和睦的大家庭, 通过对比, 影片突出表现了家庭的温暖。慈祥的妈妈和奶奶, 幽默和蔼的爷爷, 固执但却善良的父亲使这个孤儿充分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更加剧了他对家庭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美国人所向往的家庭的温馨!

4.4 家族的根

影片结尾, 大火烧毁了葡萄园。保罗找到了一段葡萄树的根。云乡重生了。那不再只是普通的根, 那是生命的根, 是这个家族每个人的根, 更是通向幸福的根!影片结尾再次强化了家族之“根”的概念!

4.5 家长制

维多利亚的叙述表现出这个家族的家长制和家庭观念。他们视未婚先孕为耻辱, 希望维多利亚能拥有门当户对的婚姻。因此, 父亲不满女儿的作法, 也不愿意接受这个假女婿。

结语

“重视婚姻、顺从父权和夫权、保持婚前贞洁和婚后忠诚等准则, 被认为是生活实践和个人道德方面的一种完善、健全的规范。”[7]虽然,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但我们相信, 人们会把那些好的传统观念沉积下来并一直发扬下去, 这也正是影片《云中漫步》所要展现给世人的!

参考文献

[1]孙建利.摇摇欲坠的家庭--美国未来家庭的发展趋势[J].社会科学辑刊.1994, 90 (1) :36.

[2]同[1]

[3]张敏杰.离婚:中国和美国的比较[J]浙江学刊.1997, 107 (6) :55

[4]同[1]P35

[5]一切为了金钱--美国离婚问题面面观[J].青年探索.1984, 2:41

[6]甘世凤.美国婚姻制度新趋向--契约婚姻[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 1:29

上一篇:答辩 指导教师评语下一篇:理论授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