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生授课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2024-06-27

无生授课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共10篇)

无生授课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篇1

无生授课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一、导入:(自然、简洁、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检查评价“导学案”;(注意共性问题和有代表性问题)

三、1、出示合作探究的要求;(探究的问题和方式)

2、分组合作探究;(8分钟左右)

四、分组展示:(点明对小组要求)

五、点评:(点评要求语言精练,给出分数;质疑补充;可以跟踪训练,当堂检测等)

六、总结:(学科班长对知识和小组的表现等全面总结;或教师补充。)

附:仅供参考。(如果有高见请上传)

无生授课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篇2

一、研读文本

历年来我国语文教材的编制一直采用“文选型”或以“文选为主体”的模式, 其中的选文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综合载体。所以, 阅读教学设计的第一要务是研读文本, 并理解其意义, 以便确定依据文本的教学内容。

一般而言, 文本意义包括作者原意、文本本意和读者解释等三个层面。作者原意是作者想表达的意义, 文本本意是作品实际蕴含的意义, 读者解释是读者建立在自身学养基础上的理解意义。其中, 作者原意和文本本意具有相对的确定性, 读者解释则会因为读者的原因而具有不确定性。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以我观物, 物皆着我之色彩。”当“我”是教师、“物”是教材时, 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由于受到个体人生经验、兴趣志向、阅读方式的影响, 可能因人而异地呈现多个维度。如苏轼的《赤壁赋》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诗文诵读篇目”, 最近几年, 仅《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刊载的解读文章, 就有《〈赤壁赋〉:自然之乐与历史之忧》 (2009年第2期) , 《〈赤壁赋〉解读:天时之利、江山之力、人生之历》 (2010年第10期) , 《苏轼〈赤壁赋〉的互文性解读》 (2011年第10期) , 《东坡的阳谋——重读〈赤壁赋〉》 (2012年第2期) 等多重视角。

不同教师解读同一文本有不同视角, 同一教师解读相同文本也可能有不同视角。有老师就曾从语义学、文体论、社会学、文化学和接受美学等5个角度对《愚公移山》进行了解读[3]。其实, 教师作为语文教材的特殊读者, 对语文教材中文本的解读应该有三种身份。一是读者身份, 以读懂文本为目的, 弄清楚文本“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二是教者身份, 以把握和处理文本为目的, 思考“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三是学生身份, 以帮助学生学习为目的, “心理换位”地感受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可能的体验、困惑与兴趣点。其中, 最为关键的是, 教师要以读者身份读懂文本, 这是转换成教者身份或学生身份的前提。而要读懂文本应该从一字一句开始, 正如钱理群先生所说:“分析一篇作品的起点不应该是某些既定的观念, 还是老老实实地从文本开始吧———一字一句地阅读、体验、琢磨、品味。这本身就是一种绝妙的审美享受。它正是一切分析与研究的起点与基础。”[4]

二、拟定目标

教师研读文本的目的是为了拟定依据文本的教学目标,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 文本解读“不仅要求教师能准确理解把握文本的意思, 还要求教师根据阅读时的理解与体会, 对文本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加以预判, 并富有想象力地把文本初步分解成目标、方法、过程等, 为教学方案设计奠定基础”[5]。

研读文本可以从多重视角, 而拟定目标应有恰当定位。其中定位要依据文本, 更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设计和教科书的安排。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2006版) 把《赤壁赋》安排在必修2第3单元, 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目标要求, 以及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中文言文的编排策略和对《赤壁赋》的设计如表1。

通过比照课程标准的设计和教科书的安排, 对《赤壁赋》的教学可以设计以下两个目标。 (1)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解, 以师生共同质疑探讨的方式, 扫除文言障碍, 积累文言知识; (2) 以诵读为主要学习方式, 涵泳语言, 品味文字, 了解文体特点, 感受文章深刻的文化内涵[6]。这样的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设计要求。

三、确定方案

在学校教育中, 任何学科的教学目标都需要通过一定组织结构的课堂教学来实现。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阅读教学在根据文本拟定教学目标之后, 应该进入确定教学方案的环节, 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相应的课堂结构。

阅读教学主要有总分式、学用式和三问式等几种经典的课堂结构[7]。总分式的课堂结构首先由整体的初步感知入手, 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然后抓住局部关键性的词句段, 反复咀嚼、揣摩、体会、赏析, 以加深理解和认识, 最后再回到整体, 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设计总分式结构的关键, 是要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文本, 要既“看到”整体, 又“看到”局部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使整体和局部之间互相呼应而又层层深入。因此, 总分式结构的设计要不遗余力地寻找并用好可以重点学习的局部。学用式的课堂结构包括学和用的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解决对文本的理解;第二部分适当拓展, 联系相关的语言和思想材料, 展开自然合理的训练、探究和创新。前者是“学课文”, 后者是“用课文”, 这样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形成一个“学以致用”的结构联系。这种结构侧重于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三问式的课堂结构主要由三个问题所构成, 首先由“说什么”入手初解, 接着通过“怎么说”辨析探究, 最后用“这样说好在哪里”或“为什么要这样说”追问深思。由于三个问题层层深入, 形成了递进式的结构,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使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从而对文本的理解更加立体和综合。三问式结构的关键在于寻找设计问题的点, 要使问题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

阅读教学的三种经典课堂结构可以针对不同的文本, 也可以运用于同一文本。如对于《赤壁赋》的教学设计, 就可以分别采用总分式、学用式和三问式的三种结构进行设计。运用总分式的结构, 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文本的概貌, 再引导学生在深入领悟“风月”的基础上理解全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包括:试读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 结合课文注解, 用默读的方式初读课文, 做到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 ;译读 (小组分工合作, 再次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解, 边读课文边疏通文意, 并圈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由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通读 (鼓励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自由大声通读, 要求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包括:寻风月 (浏览默读课文, 画出文中写风月的句子) ;解风月 (每组负责一段, 边诵读边品味, 探讨每段中所写风月的内容与作用) ;读风月 (通过对风月的解读, 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尝试诵读, 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并说出自己这样处理的理由) 。由于《赤壁赋》“通篇只说风月”, 是“以江山风月作骨”, 所以将“风月”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可以在对风月探寻涵泳、揣摩诵读的基础上, 带动对全篇的领悟认知[7]。运用学用式的结构, 可以设计成望 (引导预习扫障碍) 、闻 (借助诵读察学情) 、问 (愤悱诱思活水来) 、切 (授之以渔求高效) 等四个环节, 让学生在望、闻、问的三个环节中学习课文, 在切的环节“引导学生将自己新学的内容及时加以整理, 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淀”, 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触类旁通、升堂入室”[8]。另外, 在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课文的过程中, 可以多次运用三问式的结构, 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有关段落的写作意图、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以及写作的手法和特点等等。

四、教学反思

将教学反思纳入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列, 是因为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后反思”, 或者“教学中反思”、“观察性反思”和“反思之反思”等多重反思路径, 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教学设计, 促进教学设计的完善, 保障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中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实践所进行的反思, 这样的反思能迅速“生成”改进教学设计的策略并加以实施。有老师在执教《阿Q正传》第3课时, 预设了怎样使阿Q精神进入学生生活实际的讨论。讨论刚开始, “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就提出了不同意见, 这时老师对自己的教学预设进行了反思, 发现“我们平时只注意精神胜利法所追求的结果———求得心理平衡的积极作用, 而没有注意这一追求过程中的消极因素”, 于是放弃了原来的预设, 及时把讨论的主题修正成了“什么才是健康的精神胜利法”, 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9]。如果我们仅仅着眼于“教学后反思”, 而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地进行反思并调整教学设计, 就会使得“本次”教学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教学后反思”发生在“本次”教学之后, “观察性反思”在观察他人教学行为及其结果的过程中或之后进行“反思之反思”是对自己或他人反思的反思[10]。所以, “教学后反思”、“观察性反思”和“反思之反思”对于教学设计的意义与“教学中反思”不同, 这些必须通过反馈才能实现对教学设计的调整和优化。由于信息的传输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 反馈要滞后一段时间才能纠正偏差这时我们就希望, “在输出信息未出现偏差之前, 控制部分即可发出控制信息纠正即将发生的偏差, 而不是产生了偏差之后通过反馈信息再来纠正”, 这种情况就是前馈。前馈是以反馈为基础的, “对于生物系统, 当通过多次反馈建立起条件反射后, 则可实现前馈;对于智能机器系统, 当通过多次反馈能记忆下经学习获得的产生式程序则也可实现前馈”[11]。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进行多重反思, 为以后的教学设计积累前馈信息。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掌握了相应的前馈信息, 教师在设计时才可能预测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前馈信息从而将可能的教学偏差降低到最小程度。

从现有的实践来看, 前馈对于教学设计的作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教学后反思”调整自己的下一次教学设计。如有一位在农村初中担任了20多年的语文老师, 多次在公开课上执教《羚羊木雕》这篇课文, 每次都在前馈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教学设计。对执教老师来说, 几个版本的教学设计不仅见证了他在语文教改实践中的探索, 而且集中反映了他在语文教学改革征途中走过的每一段路程[12]。二是通过“观察性反思”让自己的教学设计更为有效。如《语文建设》2010年第2期发表了杨仕威的《〈赤壁赋〉教学设计》, 杨素辉对该教学设计进行了观察性反思, 发现其中对写曹操目的的理解存在偏差, 还忽视了诵读, 而且在导语、结语、拓展联想等方面做得也不够, 为此撰写了《我看杨仕威老师的〈赤壁赋〉教学设计》 (《语文建设》2010年第7~8期) 一文, 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进行相应优化的同时, 提醒同仁要追求更完善的教学设计。

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来看, 研读文本、拟定目标、确定方案和教学反思是阅读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也是阅读教学设计的重要元素。如果换角度考察, 阅读教学设计还会有其他相应的重要元素。不管是从什么视角分析, 只要是属于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素, 我们都应该认清其应有的积极意义和操作策略, 充分发挥它们对提升阅读教学效果、效益和效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路径.课程·教材·教法, 2012, 32 (7) .

[3]林忠港.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以《愚公移山》为例.语文教学通讯, 2008 (11B) .

[4]钱理群, 孙绍振, 王富仁.解读语文.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0.

[5]曹勇军.略说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语文教学通讯 (高中刊) , 2010 (10) .

[6]李哲峰.呼唤读书的课堂——《赤壁赋》教学简案及思路解说.语文教学通讯 (高中刊) , 2010 (7~8) .

[7]曹勇军.谈谈语文课的教学设计 (二) .中学语文教学, 2012 (2) .

[8]陈宝祥.望闻问切, 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以苏轼的《赤壁赋》教学为例.语文教学通讯, 2011 (2A) .

[9]陈杰.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语文学习, 2006 (2) .

[10]梅云霞.语文教学反思的多重路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0 (9) .

[11]查有梁.系统科学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谈钢琴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 篇3

关键词 钢琴 课堂教学 重要环节

钢琴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钢琴课上,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弹琴的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作品,生动地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将技术和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艺术。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努力掌握钢琴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钢琴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总是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

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钢琴教学的首要环节。由于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点,教师创设

问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情绪感染力强,音乐形象鲜明的乐曲来营造课堂的氛围和问题的情境,迅速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教师可将音响、画面、语言等进行组合设计,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引起兴趣。

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情绪被感染,兴趣被激发以后,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或结合教科书的提示,有时还可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如查找有关音乐家的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并让各组组员合作进行一些尝试性练习,即让学生自己先找一找(资料),唱一唱(主题),奏一奏(旋律),讲一讲有关音乐家的故事等,对所要演奏的练习曲和乐曲进行充分的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时教师要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参与学生讨论,倾听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和指导。这样的教学既创设了教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又使学生学到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使学生“乐在学中”。

二、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

要上好一堂钢琴课,生动形象的讲解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在学习一首乐曲之前,首先要为学生对乐曲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有关情况、作品风格与结构进行讲解.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先行演奏经验的储备,教师要认真专研作品,从某种意义和深度上说,要有懂、透、化三个层次:懂——就是对作品的基本思想、概念都弄清楚,有把握。透——要求透彻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技巧重点、技术难点和关键,并知道适应精选什么辅助教材来补充教学内容。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和作品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溶化在一起。其次,教师要用准确、精练、生动的语言来给学生讲授乐曲演奏中的作品处理以及乐曲的各种弹奏方法和怎样克服技巧上的各种疑难问题等。比如,在讲授连奏和断奏时,可以运用一些简洁明了的比喻,常能使一些繁琐的理论易于理解,连奏如同人走路,手指尖要有重心转移的感觉,手指断奏如同“小鸡啄米”快而轻巧,弹休止符时要强调一种空间的紧张感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趣,在讲授乐曲不同的收尾时,强收是斩钉截铁般的刚毅,弱收要慢慢消失。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丰富想象,开阔思路,激发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准确、启发性的示范

著名钢琴教育家朱工一说过,示范关键在于准确,、准确的判断力。在钢琴课堂教学中,启发性的、准确的示范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示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模仿学生某些不正确,不合适的演奏;二是示范比较合适的好的演奏,从而让学生清楚看到、听到自己不合适的演奏及错误的弹奏法,掌握正确弹法,这样学生更易理解,对所存在的问题更易改正,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准确的示范要求示范者必须熟悉、了解各个时期作曲家独特、千变万化的声音色彩,才能准确地诠释作曲家地创作风格。如弹奏巴洛克时期作品音色的主要特点是清晰、集中、非连音多、力度不太强,所以运用手掌以下的手指触键。在弹奏维也纳古典时期作品时,声音要透明纯净、颗粒性强、典雅要于表情,而力度变化大于巴洛克时期,但主要运用手指与手腕,很少运用肘部与全身力量。而演奏肖邦作品的歌唱性乐段时,需要运用手指的肉垫来触键,触键要有准备,从肩部到指尖,包括手臂、手腕和手内在全部放松,要把旋律弹深,每一个旋律音都要听到它的余音,前后音都有内在的联系,把内心的感觉融进声音里,弹奏出不同层次的力度,使声音具有歌唱性。。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是我国创作的第一首钢琴作品,具有卡农型、浓郁的乡土风味,教师在示范第一段和第三段合适的弹奏方法时,左、右手音色要富于变化,形成对比,犹如一近一远两人对唱,虚实相生,在示范不合适的弹奏方法时两手音色毫无变化,强弱不分,其弹奏出来的音响混浊,旋律线条模糊,浑然没有两个顽皮牧童欢快对唱、自得其乐的悠然情景。如此对比,使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将正确的概念与实际音响感觉、动作结合起来理解、认识,这样便于学生对乐曲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四、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练琴

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练琴,让学生学会有效率地练琴,这是钢琴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练习一首曲子前言不搭后语,语不成句,疙疙瘩瘩,如果让他们重练,经常是从头到尾不加思考的一遍一遍地重复,练琴效率极低。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练习,使学生面对一首全新的乐谱知道从哪入手,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提高学生完成曲子的质量和效率。

(一)练习前的准备

面对一首全新的曲子,在练习前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通览全谱,查阅谱面上的各种术语,音乐术语是作曲家对乐曲的说明与提示,有的是作曲本身性格的说明,如“如歌的行板”、有的是对演奏法的提示如“有表情”有的用字母(大都是意大利文)如Allegro、有的用缩写如rall.有的用文字如”欢快活泼地”.平时教学中经常有学生演奏不分快慢、强弱、缓急,不讲是非曲直,不讲起承转合,把一首曲子演奏的支离破碎,面目全非,这些都是因为没重视乐曲要求。弄清这些术语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内涵,为成功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正确地划分句子、乐段有助于我们剖析乐曲的结构、了解乐曲的句法,保障演奏顺利进行。

第三,正确的指法是连接音符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指法能使繁多的音符有序化,为乐曲的顺利演奏提供了保障。指法一般有顺指、缩指、扩指同音换指等形式,指法的变化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避免频繁换指,指法以简单为原则。黑、白键交替使用时尽可能避免用一指和五指弹奏黑键子。不要用同一个手指弹奏不同的音符。

(二)练习的实施

练习可以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两方面,在课堂上直接指导学生练习弹奏,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具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强调学生练习时要有明确目的,要避免机械的重复和错误的动作,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和错误的动作,及时调整练习的内容和方法,要将正面引导和必要的纠正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课后练琴,无论是练习曲还是乐曲练习应从小到大、由易到难、分段分句练。首先应划分乐句、乐段,这样整个曲子的结构会一目了然。练习时应从音乐的最小单位乐音开始再扩展到动机、乐节、乐句、乐段、乐章以至全曲。逐句逐段地进行练习。练琴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练琴精力要高度集中,要用心、用头脑来指挥练琴,机械式练习,是解决不了钢琴演奏的技术问题的,学生练琴时要用脑去思考,全神贯注,认真琢磨。2.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练习时间.一般来说,练习一个小时以上就应当休息一下,散散步或适当做一些体育运动。3.在钢琴课堂教学中,重视慢练的问题,这很关键。练习时,只有慢练才有足够的时间来动脑筋、仔细倾听自己的演奏,一切技术困难只有通过慢练才可能解决。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练习过程中,我们还应根据乐曲开头的提示选择相应的速度、力度、声音、表情等进行练习。

(三)练习完成后的注意事项

弹熟乐谱后也就等于完成了相应的技术熟练阶段,接下来必须对乐曲进行一些有效的组织,赋予音乐活力及丰富的内涵。这时要学会分析作品,处理好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乐章与乐章的关系,合理布局,层次分明,有感情的表现音乐。

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经常集中学生相互观摩学习或鼓励他们上台表演,让他们互相欣赏,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样创造出一种表演和竞争的学习气氛。学生弹奏完后,指出不足,更重要的是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体会一种成功的喜悦与满足。这种成功的快乐会化为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刻苦认真地练琴。

钢琴教学涉及的问题很多,要抓的环节也很多。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走自己的路,敢于不断探索和实践。将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能力和兴趣紧密结合起来, 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司徒璧春,陈朗秋编著.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无生授课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篇4

一、简谱配奏的基本步骤。

我们在拿到一首简谱声乐作品时,必须在短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谱面信息,能够较为准确地接收到音符所蕴含的音乐情感。首先,应确定作品的体裁,是进行曲?抒情歌曲?或其它?其次,确立作品的调式,是大调式?小调式?民族调式?再次,分析作品的结构,先划分乐句,再看有几个乐段。然后选配和弦,确立终止式。最后,根据作品的内容选配音型。例如以下歌曲《故乡的亲人》:

这是一首美国著名歌曲,作于1851年,福斯特曲。这首作品是表达思乡之情的抒情歌曲,全曲舒展、旋律极富有情感,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音乐起伏平缓,描述了作曲家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第二段第一乐句情绪较为激动,感到远离亲人的估计与惆怅。第二乐句原样重复第一乐段第二乐句,心情渐渐恢复平静。全曲的和弦配置如下:

I—IV6—k46—V—I—IV6—k46—V7—I—V6—I—IV6—V6—I—IV6—k46—V7—I

音型可用:

二、首调概念与移调练习

学习简谱配奏就一定要树立首调概念。杨立梅在其编著的《柯达伊教育思想与实践》中介绍说:“首调唱名不仅表示了音高,而且,建立了音级的倾向感觉,建立了调式基础。首调唱名体系中注重音级之间的相对关系,各音级的倾向明确(例如Ti-Do,导音向主音的倾向;Fa-Mi,四级音向三级音的倾向等),调式感觉清楚,最接近音乐自然的感觉……也使最基础的和声功能进行很容易地引入到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为建立和声听觉和学习和声学、钢琴即兴伴奏和移调演奏都打下良好的基础。这说明首调唱名法确实有容易把握音准、调性的优势。无论是A大调的A、升C、E还是B大调的B、升D、升F,乃至任何大调的第Ⅰ、Ⅲ、Ⅴ音都唱Do、Mi、So,而且唱的同时就明确了调性,就知道是主和弦。[1]”首调读谱可以快速标记和弦性质,乐曲的各类调式可以很快判断。对声乐专业学生来说,在平时的实际运用中由于每个人的音域不同,首调读谱可快速移调,便于演唱。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大多数声乐专业学生首调意识较好,但仍需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移调练习培训,才能适应简谱配奏教学的需求。移调练习:

1. 首先应该让学生用首调概念分别弹熟十二个调的音阶、琶音及正三和弦原位及转位,巩固好学生的首调意识。

2. 要求学生对十二个调中的正三和弦、属七和弦连接熟练掌握。

3. 解决单旋律移调。

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拿到一首简谱作品后,往往只是把单旋律部分哼唱几遍,编配和弦后就急于弹奏,这样做是欲速则不达,连旋律对应的调式音都搞错,就更不用说配出来的和弦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先对指定的单旋律作十二个调上的移调练习,从唱到弹奏,等非常熟练后,再在十二个调上分别进行简单的配奏。

4. 指定几首曲目的旋律在一个调上奏出,并作简单的配奏。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教师可在课堂上给出一段单旋律,允许在学生短暂的思考后,进行配奏。教师可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多配不同的版本,在课堂上对这些配奏加以讨论,师生共同找出其中较好的方案。这样一步步实践下来,学生对配奏的兴趣得以提高,配奏的能力也上了一个台阶。

三、从实际情况出发,在简谱配奏中力求简练

具有一定程度的钢琴演奏水平,是进行简谱配奏的必要保障。由于简谱配奏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对歌曲进行移调并编配,这对配奏者的键盘熟悉程度和表现技巧都是一定的考验。例如需要迅速而准确地演奏不同风格、体裁的旋律;又如需要演奏顿音、跳音、琶音、和弦等基本技巧……而声乐专业学生钢琴演奏的实际水平却是参差不齐。有些同学从小学习钢琴,演奏水平可以达到《车尔尼299》,甚至《车尔尼740》水平。但有些同学在进校前压根就没有系统学习过钢琴,进校后教师只能从《拜厄》开始打基础。目前就整体水平看,他们的钢琴程度大都处于初、中级阶段。就声乐专业学生学习简谱配奏的教学目的来看,其一是为了解决平时自己或同学在练歌或演唱时的钢琴伴奏问题,其二是为了今后踏上社会在工作和教学中能为演唱者和学生配奏,多一门实用技能。所以针对以上具体情况,我认为,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水平,打好基础后,才能系统地接触和学习简谱配奏。并且,在配奏的过程中一切从简练出发,先做好最基本的要求,再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最基本要求如下:

1. 从简单的歌曲入手。

简单的歌曲,朗朗上口,结构短小精干,调式音明确。先从这样的歌曲入手,让学生先在配奏中找到感觉,找到自信。一开始就分析太复杂的歌曲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2. 配奏和弦的选用以正三和弦为主,根据实际需要辅以少量重属、副三和弦即可。配奏的初级阶段,如果过分强调和声的复杂多变,学生往往很难把握住和声的准确性,分散了对歌曲的整体把握。所以不必太要求和声难度,只要和声正确就行。

3. 根据歌曲的不同情绪分别掌握几种较固定的伴奏音型备用。

掌握几种固定的音型有利于学生从一开始就在思维记忆中形成固定模式,抓住重点,等配奏熟练后在进行织体的发展与丰富。

例如歌曲《送别》:

这首歌曲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在我国人民中间耳熟能详。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在配奏时,我们可尽量选用正三和弦,全曲和弦配置如下:Ⅰ-Ⅳ-Ⅴ-Ⅰ-Ⅴ-Ⅰ-Ⅳ-Ⅰ-Ⅴ-Ⅰ-Ⅳ-Ⅴ-Ⅰ-Ⅳ-Ⅴ-Ⅰ-Ⅳ-Ⅰ-Ⅴ-Ⅰ-Ⅰ-Ⅳ-Ⅴ-Ⅰ-Ⅴ-Ⅰ-Ⅳ-Ⅰ-Ⅴ-Ⅰ

第一乐段可用音型:

第二乐段可用音型:

一切从简单着手,学生马上可以学以致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多从正谱和相关音乐理论课中汲取营养

钢琴伴奏的正谱,很多都是作曲家本人精心构思而成的。从结构的设计、和声的安排到织体的选用都是经过他们的精雕细琢而成的。尽可能多地分析歌曲正谱伴奏,能让我们积累许多经典的伴奏和声和织体的素材,增添很多从整体布局上看新颖的设计与理念。一些优秀而规范的正谱伴奏的创作,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对提高简谱配奏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我们应该通过学生对和声课和视唱练耳课的学习,强他们对和声听觉能力的培养,从而促使其简谱配奏能力的提高:我要求学生平时在和声课和视唱练耳课上注意倾听和声进行,要能“捕捉”和声和织体上所运用的一些新颖手法和色彩,把它们记录在笔记本上,同时在听觉上进行储存;在听写和弦时,对每个和弦的性质和色彩特点加以感知与记忆。例如:大三和弦的明亮,小三和弦的柔和,增三和弦的强烈扩张感,减三和弦的暗淡……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学生渐渐能把这些不同特质的和弦归在不同情绪的歌曲中,使积累在他们脑海中的色彩和弦得以归类并学以致用,配奏方式更加规范,和声效果更丰富,和声、视唱练耳和简谱配奏三门课也能得以共同进步。

五、中国民族调式的和弦选择

中国的民歌文化深远,流传广泛。民族调式的歌曲大都以“宫商角徵羽”五个调式音所组成的五声调式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调式加入清角、变宫、变徵、闰构成六声或七声调式,但在这些调式中,仍以五声调式的音作为调式骨干音,五声调式中的每一个骨干音都可以成为调式中心音,而其余的清角、变宫、变徵、闰都是非五声骨干音,都是“偏音”。因此,中国民族调式和西洋大小调体系和声处理的重要区别在于,我们在保持和声基本功能性的同时,要尽量弱化“偏音”的音响,强调五声调式五个骨干音的和声效果,更加确立调式主音的重要地位。怎样弱化“偏音”的音响,我们以宫调式音阶为例加以说明,首先在宫调式音阶上构成三和弦:

从上图可以看出,除宫和羽和弦以外,其它和弦中都包含有“偏音”。其中,角小三和弦的五音虽为“偏音”,但它与根音构成了完全协和的纯五度关系,冲淡了“偏音”的不协和感,所以一般无需作其它处理;商和弦的三音为“偏音”,可用其下方二度音‘3’代替“偏音”‘4’,构成和弦;徵和弦的三音也为“偏音”,则可用上方二度音‘1’代替“偏音”‘7’,构成和弦。这样,用该和弦音的相邻上方或下方自然音程的二度音代替原和弦的“偏音”,既减弱了“偏音”的不协调感,又使所产生的和声效果具有强烈的中国民族调式特点。由此可见,中国民族调式的和弦选择是根据不同的调式音阶以及由此产生的和弦“偏音”来决定的,在不同的调式音阶中,不同的“偏音”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综上所述,在声乐表演专业学生中开展钢琴简谱教学,要特别注意以上几个环节的训练,结合实际情况,从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使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注释

无生授课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篇5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重要环节

CorelDRAW是一款由世界顶尖软件公司之一的加拿大的Corel公司开发的图形图像软件,其非凡的设计能力广泛应用于商标设计、标志制作、模型绘制、插图描画、排版及分色输出等诸多领域。目前在用于商业设计和美术设计的PC电脑上几乎都安装有CorelDRAW。

中文CorelDRAW教程是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也是一门比较实用的课程,如果学好这门课程,再加上Photoshop这门课程,学生在实习就业中是很容易找到合适工作的。但是要学好这门课程,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

一、精选实例

目前,市面上有不同出版社出版的中文CorelDRAW教程,每本教程中都会带有很多的教学实例,但并不是每一个实例都可以拿来使用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多动脑筋,找一些直观性强、能抓住学生学习兴趣的实例使用,因为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特别是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生活当中经常见得到的图形,学生就更想去制作了。例如:到笔者学校读书的学生,每年除了可以免学费以外,还可以获得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这些助学金会按月打入到学生办理的工商银行的户头上,学生经常去工商银行取钱,对工商银行自然很熟悉,同时对工商银行的标志自然也不陌生,那么我们就教学生制作工商银行的标志,学生自然很高兴地接受了。还有,学生们都喜欢运动,每个人都有几套运动服,我们就教学生制作知名运动品牌的标志,如adidas的图标。而且还可以制作多种不同风格的标志,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接受了老师所教的东西。

二、讲解课堂内容的重要环节

除了精选实例外,如何讲解课堂内容,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1.要做到 “传、帮、带”

“传”就是传授,把应该要学的东西一一表述清楚给学生听。CorelDRAW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很多的知识点是不能只靠几个实例就能够表达清楚的。例如工具的使用,每一个工具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使用效果,如果仅靠某个实例来理解某个工具的内涵,那是远远达不到的,因此,必须要通过老师进行精讲。在精讲中教师如果要做到让学生都听你的,就要充分发挥老师讲课的魅力,既要做到有声有色,又要做到对所讲实例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帮”就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总会有感到困惑的时候,做图形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教师要做到一对一地帮助学生,放下老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手把手、面对面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既要教会学生怎样做,还要体现出关心学生的一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教师的温暖。

“带”就是带动。每个班里的学生学习情况都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反应快,动手能力强,自然就学得快;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自然就学得慢,学得慢的学生如果追不上来,久而久之,自然会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厌学,甚至不学。所以,教师可以先带动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鼓励他们去帮助不会的学生,以任务的形式交给他们,让他们带着责任去完成帮助同学的任务。这样,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马上就会好起来。

2.要进行团结合作

在制作图形过程中,我们主张学生之间多进行合作与讨论,共同完成一幅作品,达到共同进步、取长补短的效果。笔者的方法是一个学习较好的学生带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形成一个小团体。在上操作课时,两个人电脑相邻,在制作图形的时候可以互相讨论,这样可以把图做得更加完善,即使学习较差的学生不会做,他们也会在好同学带领下完成作业,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要进行作品鉴赏

在每一次操作课时,我们都会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学生完成后,再发给老师,老师把所有学生所做的作品进行批改,在批改的过程中,记下每个学生作品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利用下课前15分钟,把每个学生交上来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全体同学看,让大家一起来鉴定和欣赏作品的好坏。同时老师对每个作品进行点评,说出每个同学作品的亮点和需要改正的地方,当表扬到學生的时候,学生自然非常高兴,制图的自信心马上就提高了;当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时,学生也会恍然大悟;同时,当看到别人作品的亮点时,学生也会被激发出更多的灵感。有的学生会说:“我为什么没想到要这样做呢,下次我就知道了”。

作品鉴赏是学生们互相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既可以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又可以学习到别人优秀的地方,还可以得到老师专业的点评,可谓一举三得。

4.要多搞竞赛

当课程上到一个阶段后,教师会布置一个综合性的题目给学生进行竞赛,把竞赛作为课程的一个常态,以赛促练,以赛促学,这也是笔者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竞赛内容布置下去后,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尝试、去发掘、去讨论。每当学生领到综合内容竞赛的题目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情绪都特别高涨,为了完成一幅好的作品,学生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资料、找素材,同学之间还相互讨论,大家都想制作出一幅好的作品。当竞赛得了好名次后,学生不但可以得到同学们的认可、老师的肯定,还可以为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加分。

5.要内容深入

中文CorelDRAW是一门功能强大的制图软件,所以在教学生一些基本图形制作的同时,一定要循序渐进,内容逐步深入,难度要逐渐加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出更多的新知识,使学到的知识更加全面,对软件也会更加了解,做出来的作品也就会更加生动。这样学生不仅学会制作简单的二维图形,而且还可以从平面布局、排版、色彩搭配、广告词的设计、文案等多方面把知识的理解加以深入,最终使设计达到广告级的效果。

6.要进行能力考核

对中文CorelDRAW课程的考核,不能只出套试卷进行笔试,重要的是要考核学生对这门课的理解,考核他们制图的能力。考核可以分三部分来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一是平时成绩,就是上课所交作业数量及质量的多少和高低,这一项可占总分的20%;二是知识竞赛的成绩,竞赛可作为加分的一个标准,竞赛成绩高的,能力肯定会高,这一项可占总分的20%;三是期中、期末的考核成绩,各占总成绩的30%,合计为百分制的总分,以此作为这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无生授课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篇6

一、改变观念,学会换位思考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间,对陌生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新鲜感,但对于日常常见的事物有着漠视、不注意的特定心理特征。我的方法是:先让自己回到从前,回忆当年的我在学习时的情况,再在学生中多了解他们的想法,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毕竟他们比我们过去的知识面宽了,仅仅靠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对于水墨画,当年的我就觉得很神秘,画者用那一枝又轻又软的毛笔和黑黑的墨汁就能描绘出美丽的画卷,现在也有学生会有我当年一样的想法,在了解他们的想法中发现有些学生觉得水墨画过时了,跟不上时代了,根据这些情况我制定了确切可行的教学方式。

二、大胆设计,突破呆板的教学模式

毋庸讳言,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呆板的教学模式。艺术教育本身就需要大量动作、肢体训练的重复,乏味的教法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贯穿情感,就会创造引人入胜的形象化氛围,使学生用“心”去学。例:我的墨竹教学,我把竹子直接带人课堂,用投影机的灯光打到屏幕上,让他们对照竹子和影子进行分析和讨论怎样才更美,我当场根据讨论的结果对竹子进行修剪,几枝竹子修出不同的特点,再让他们分析结构并进行尝试练习,从中体会到笔墨趣味再掌握一些基本的笔墨技巧。一个阶段结束再进入另一个阶段,那就是竹子在自然界中不同天气下的姿态,我请同学用板扇风吹动竹子。用水喷到竹子上,让他们再深入的了解竹子,去感受竹子特有的魅力,把这感受带到写生练习中去,这时候再让他们研究一些名家作品,结合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写生练习。在几节课内,要他们对水墨画的内涵有所了解,就要大胆设计,突破呆板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设置环境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

有意识地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思维就会被激活,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正如古人云“乐思方有思泉涌”。我这堂课布置的安排是发动学生,让他们自己准备材料布置,他们带来了竹盆景、一枝枝的竹子、竹子的图片、关于竹子的诗词和文章、竹制器皿等。上课伊始,学生和我在这样的环境中阅读着竹子的诗词和文章,理解着我国的传统竹文化,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激发了内在的情感,激起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想法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

四、立足传统,百花齐放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始终是一对矛盾。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开拓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师除了要转变观念,充分备课,精心设计,还要积极引导、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我的这节课上,在学生的积极讨论中就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如在谈到竹子的形状特点和表现方法时,我原来的想法是要表现竹子的高尚、节气、虚心的品格,就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得到了一部分学生的认同,他们认为在当今社会应该表现一些时代的精神,针对不同的观点我安排他们讨论了两分钟,他们得出了两大观点,一方是:要利用画竹画出现代人的那种博爱、积极向上的精神,并要表现出当今社会欣欣向荣的状况,而不是古代文人的孤芳自赏;另一方是:我们传统的文化、传统的美德是每个中国人都需要培养和坚守的。对于这两观点我都给予了肯定,又提醒他们注意事情都不能走极端,要兼收并蓄、均衡发展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不仅单科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五、及时归纳、小结和评价

及时归纳、小结很重要,以往我们习惯于下课前总结,实际上及时归纳、小结也是在引导、激励、唤醒和鼓舞,也是评价。评价,在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我们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学论教”使得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再是我们的表现、而是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同学问合作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与探究、思考的过程等。评价就是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他们需要教师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多鼓励适当提些建议,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获得学习动力。我这一课,因为更注重学生的个性,所以主要采用自评的方法,谈一谈艺术感受和艺术表现上的得失,结合互评加上我的一点点评,效果不错。

六、课后认真反思,期待下一课的提高

每一课下来,都有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每一次反思都能得到很多有益的东西,一节优秀课例都是在不断的反思中完善起来的。我的这节墨竹教学课,是经过几年几十节课的教学以及反思而来的,现在每次课后依然在不断的反思完善中。

例析高效课堂的几个重要环节 篇7

一、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发生在情境之中, 而情境则与镶嵌在其中的知识是不可分割的联系.”真实的情境才能相应地形成真实的问题.注重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 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 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科学地思考问题, 寻找解题途径, 有效地解决问题.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起到思维定向、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作用, 有效、合理的问题情境不只是“问题”, 应该在问题后面还有一种学生内在的需求, 一种主动探究的欲望, 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片断一

情境引入 毕达哥拉斯是2005年前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 一天, 在朋友家做客的他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 同学们也仔细观察一下, 是否会有与他同样的发现呢?面积的关系转化为边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也具备这种关系吗?

点评 简单导入富有科学特色和浓郁的数学气息, 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与求知欲, 同时画面中出现的直角三角形, 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入到要学的知识中.简单又具有传奇色彩的引入非常自然地引出了勾股定理, 设计充分利用了图形的直观性, 便于学生探究与发现, 考验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入就置学生于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 分析,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是自己的课堂, 是自己活动的天地.

二、注重数学活动的思维价值

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它要遵循数学发展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 从具体事例出发, 通过设置在学生认知水平范围内且便于学生合作的数学活动, 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发展过程, 使学生在协作交流中愉快地学习, 学会合作,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发现问题, 提炼问题和解决问题, 经历新知识的生成过程, 了解知识的由来,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样的数学活动才有思维价值, 才是有效的数学活动.

片断二

教师:同学们的合作得出的结论是否一定成立, 我们还要通过实验检验.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合作的单位, 完成下列拼图任务:

①用两个边长分别为a, b的正方形与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

②用边长为c的正方形与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全等于活动一的四个三角形) 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

教师: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合作成果.

学生:展示拼图, 如图 (还有其他可能, 这里只选以下两种情况) .

教师:同桌之间对比一下, 你们拼成的大正方形能完全重合吗?

学生: (兴高采烈) 能.

教师:说明它们全等, 面积也相等, 请同学们拿走四个小的直角三角形, 观察余下的图形, 它们面积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

教师:请同学们用字母表示它们的等量关系.

学生:a2+b2=c2.

教师: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这个结论吗?

学生: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点评 学生用不同的拼图方法得出了不同的验证方法, 充分展示了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勾股定理证明过程是典型的数学结合, 用图形说明定理, 又用字母表示定理.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启发学生, 引导学生进行拼图游戏, 先动手实验, 后分组讨论、积极交流,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经历了“观察事实——归纳概括——推理猜想——发现规律——论证规律——形成结论”的一般过程, 提高了数学归纳水平, 发展了合情推理与质疑猜想的能力, 经历勾股定理“再发现”的完整过程, 充分发挥了数学活动的思维价值.同时, 新课程课堂教学,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应该坚持知识的获取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合理探究得到, 本环节符合这一教学理念.

三、体现数学文化的育人价值

新课程理念重视三维目标的达成, 不过其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往往容易被忽视.同时, 数学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最重要的思维学科之一, 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分析推理、归纳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所以,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理性精神和数学发展中数学家严谨的态度, 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增强民族自豪感, 领悟道理, 在感情交融的情境中获得启迪,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文化与知识的熏陶和感染.时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存在, 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undefined, 它并不好看, 根本谈不上美, 但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赏析就不一样了, 小小的一个公式, 它集中了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运算, 多么神奇呀!所以,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的美,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热情.

片断三

在中国古代, 人们把弯曲成直角的手臂的上半部分称为“勾”, 下半部分称为“股”.我国古代学者把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 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 斜边称为“弦”.

教师:幻灯片展示 (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 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 将一根直尺折成一个直角, 如果勾等于三, 股等于四, 那么弦就等于五, 即“勾三、股四、弦五”, 它被记载于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 以后人们就简单地把这个事实说成“勾三股四弦五”, 所以在我国人们就把这个定理叫做“商高定理”.

点评 介绍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 展示赵爽弦图, 领略古代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了解, 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勾股定理的发现、论证中, 介绍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要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设适合教学内容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情境, 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 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自主完成知识的“再生成”, 将知识内化为数学品质;同时, 真正体现数学的育人价值, 落实好教学三维教学, 将知识、能力、素质融合贯通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吴海宁.为你打开一扇窗[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8 (12) .

无生授课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篇8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既关乎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也对新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培养健康向上、情感充实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在结合自身高职新生教育工作实践的基础上, 拟对新生教育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总结和反思, 力求更能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地做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一、注重首因效应, 为学生顺利渡过大学适应期奠定基础

心理学研究证明, 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 作为“第一印象”而输入的信息将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深远而持续的影响。当新生初入大学校门, 怀着憧憬忐忑的心情打量周围的环境时, 学校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当新生辅导员用积极热忱的工作热情、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春风化雨的育人态度对待每一位新生时, 当专业教师用渊博的学识、严谨敬业的教学态度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时, 当高年级学生干部、师兄师姐礼貌周到、大方热情、举止得体地接待每一位新生时, 都会潜移默化地让新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调动起他们自我调整、迅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二、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入手, 注重学生自我成长能力

目前高校新生绝大多数为90后, 其生理物种性的成熟与心理社会性的脆弱矛盾凸显, 绝大多数新生既渴望挣脱束缚, 寻找自我价值与表达, 但又缺乏真正自我的价值定位和能力储备, 面对从高中单纯以学习为主的生活转变到以自我选择、自我成长为主的大学生活, 他们迫切渴望得到真正具有信服力的成长指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从健康生活方式、情商适应能力、专业学习素养、生涯远景规划等方面对新生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教育, 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入手, 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潜力, 从而达到“新生教育扶一把, 把握前程自开拓”的教育效果。

三、要开拓思路, 紧跟时代步伐, 形式为学生喜闻乐见

新生教育要开拓思路, 要尽可能跟上学生成长的步伐, 开拓教育思路, 创新教育方法和形式,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快乐教育。如笔者所在学校将开学典礼和学生迎新晚会融为一体, 用晚会典礼的方式将校领导和各院系领导介绍出场, 并用DV短片等形式播放感动校园十大人物和辅导员节目视频, 将校园风采之星和班级歌舞大赛等学生自编自导的精品校园文化品牌节目一一呈现给新生。用充满时代气息的感染方式让新生在开学伊始便充分领略到大学校园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从而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 融入学校大家庭的热情。

四、要利用好有利时机, 从严管理, 抓好新生行为习惯培养

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前最后一个自我塑造、自我成长的阶段, 其走向社会后的思维品质、处事方式、行为习惯等与大学所受教育熏陶息息相关。新生教育是塑造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特殊时期, 其行为习惯最容易改变和塑造。辅导员要善于将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与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结合起来, 制定一以贯之的执行标准和适度的奖惩条例, 通过年级大会、班会等多种形式, 反复宣传诚实守信、自律自强、团结和睦、提升效率等生活法则, 并可以邀请成功人士、优秀毕业生回校开办讲座、现身说法, 用正面积极的观念和心态去影响尚处于迷惘、观望期的大学新生, 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总之, 抓好新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就如同磨刀不误砍柴功, 其功效可谓一举多得, 是大学新生教育必须切实加强的环节。

五、要善察于微, 重点关注部分学生的“假性适应”问题

学生的适应问题, 是辅导员在新生工作中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一般而言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相对于沉默内向的学生适应能力要强、家庭条件环境宽裕的学生相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适应能力要好、本地学生相对于省市外省适应能力要快。但最根本的适应能力还是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质和性格特点。而由于人格特质具有一定的隐藏性, 部分真正需要辅导员下功夫“关注”的学生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呈现出一种应景的“假性适应”, 内心矛盾重重却又不得而彰, 严重影响今后的学习生活, 甚至发展成为一种精神疾患。由此辅导员要善察于微, 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切实做好新生心理测评等工作, 并通过与助辅沟通、走访宿舍、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走出自我, 逐步适应和融入到大学学习生活中去, 对于部分“问题学生”, 辅导员可采取个别谈话、推荐心理咨询等方式, 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 同时也可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 共同做好新生心理健康工作。

参考文献

[1]柳菁.重视大学新生的情商培养.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5.1.

[2]刘锴栋.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10.

无生授课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篇9

随着国家对水利建设投资力度加大,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水利项目中的重要性显得特别重要。

一、明确基本建设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基本建设单位会计根据立项批复、工程项目设计书、工程项目的概预算书、设置会计核算科目。基本建设单位报表分为资金平衡表、待摊投资表、费用明细表,这是日常的三种报表形式,年终决算向上级主管财政部门报送国有基本建设单位决算表,包括资金平衡表、基建投资表、待摊投资明细表、基建借款情况表、主要指标表、本年基建投资情况表。因报表结构、科目内容与企业的不同,会计科目、账簿的设置要根据基建项目内容设置,纯粹的基本建设项目与企业内部基本建设有所不同,如科目容易混淆,设置的会计科目不符合基建要求,年终报表决算中不能正确及时反映工程的成本。当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时,会计科目未按工程项目设置明细账,往往会给财务竣工结算造成很大难度,以致许多科目要进行合并调整,增加结算的工作量,并且做出的竣工结算财务报告与会计账目很难对应,项目内容层次不清楚,重点不突出等,这些问题会给自己做账、出财务报表带来不便,不能及时向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信息。

二、了解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基本程序、财务审批手续。基建工程项目不同于行政事业单位日常政务,行政事业单位日常政务大致是资金的核算,而基本建设不仅是资金的核算,还有工程量的核算,在行政事业单位你只凭发票规范手续就可以列支费用,而基本建设项目的工程成本列支就必须先考虑许多与工程项目有关的内容,比如:是否在概算范围内,这个工程是否是单位工程,单位工程是否是招标投资工程,招标文件内容、合同、付款约定这些都要有文件存档,在电脑软件中设项目管理,付款程序严格按国债资金管理办法执行。会计根据监理合同提供的工程进度支付函证进行会计核算,扣除合同中规定的质保金,扣回预付款,再按具体情况付款。这样便于上级领导了解工程进度投资完成情况,且便于和施工企业进行账目核对,也便于上级审计机关,财政机关对基本建设项目的检查。

三、熟悉工程竣工验收的手续。国债资金基本建设项目完工后,应根据概预算书对照账簿,尽量按照概预算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实际数是否与概预算相等,增加项目是否有变更审批手续,做好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因为工程竣工验收后,要编制《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以及编制说明,这项工作必须由会计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经上级主管项目的验收机构审核通过后,移交给经营单位,完成基本建设过程,进入投产经营阶段。

四、注意财务管理的几个环节

1、掌握国债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债专项资金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法规。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各省级政府为切实保证国债专项资金专款专用,防止挪用变相借用,防止铺张浪费,随意扩大规模,变相搞计划外工程等,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基本建设从立项到财务竣工结算整个过程,对加强基本建设投资与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加强国债专项资金的拔付使用监督。国债专项资金分为中央补助和转贷资金两部分。中央补助部分不论市属项目或县区项目一律由市财政局统一投入指定的基本建设资金专户,根据工程进度下达拔款通知单,项目法人单位按照批准的概算和年度投资计划及有关资料,提出资金使用计划报告,财政部门审核后执行,项目法人单位支付资金时增设一道印鉴,除法人代表和监理工程师签字外,还须经计划部门指定的专人审核并加盖印鉴后方能支付。

3、加强国债资金项目程序管理。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近年来在投资领域相继实行项目资本金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投制、监理制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改革。以上四项制度简称为"四制",财务应根据项目四制的要求,根据工程进度对资金进行拔付,进行会计核算。

化学教与学的几个重要环节 篇10

动, 就是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它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又可以让学生直接获得化学新知识, 巩固旧知识, 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手段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它的生动性、直观性是别的教学方法代替不了的。

教师应尽可能地开设实验, 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物质奥秘, 进而产生对学习化学知识的浓厚兴趣。经过学生亲自动手, 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克服因死记硬背带来的种种弊端, 能让学生更快更多更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 大大地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时,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回忆氧气和氢气的制取方法和装置, 得出设计制取气体的装置, 是由反应物、生成物的性质 (包括生成气体的性质) 、反应的条件等因素决定的结论, 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选取实验仪器, 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 这比教师讲实验、教师做实验, 学生在下面听和看, 效果会更好。

二、看

看, 即观察。在化学学习中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地观察, 以提高学习效率呢?观察不是凑热闹, 而是看门道, 不是光看表面的现象, 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上课时, 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细致地、用心地观察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一般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观察。具体要观察:反应物及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反应的条件;反应过程中各种现象, 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事后要及时对反应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归纳、概括, 得出结论, 这样才能准确深入地吃透化学概念和定律的真正含义, 深刻地掌握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在演示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判断加热碱式碳酸铜能不能发生变化, 变化生成的物质是什么?

三、 记

因为化学科有其特殊的语言, 即化学用语。熟练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及其含义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基础和首要任务。那么怎样去记忆化学用语、化学概念和原理呢?首先一个人要沉得下气, 静得下心, 戒浮躁, 俗话说“静生智”, 只有排除外界的干扰, 才能建立记忆的基础, 很难想象一个心猿意马的人能记住东西。第二, 要根据概念、定律、性质的特点, 在经过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理解、归纳、分类, 寻找共性进行记忆。如对酸类的化学性质的记忆, 可将酸分别与其他类物质 (如单质、氧化物、另一种酸、碱、盐) 进行一一配对, 按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寻找生成物。第三, 对一些概念、用语, 如化合价、酸碱盐各类物质的溶解性规律等, 可通过编一些顺口溜或歌诀来进行记忆。第四, 可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记忆, 如金属氧化物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则非金属氧化物就应该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等。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 有理解记忆法、实验记忆法、归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改错记忆法, 等等。总之每个人都应该动脑子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并不断更新记忆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花费时少、效果好目的。

四、 练

化学学习也要通过做一定的练习题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只有通过做一定量的书面练习, 才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更加稳定。练, 并不是让学生到题海里不着边际地“游”, 这样重复做题学生会觉得很枯燥, 浪费了时间, 学习效率也不高, 而应该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 有选择性地编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来让学生练, 做到触类旁通。在做题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问题, 利用不同的方法做题, 即一题多解, 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开阔学生的思路, 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五、 阅

阅读理解是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对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的阅读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和区别, 学生对概念、定律含义要把握得准确和严密, 绝对不能有半点含糊, 力争做到字斟句酌。阅读时教师要提出要求, 抛出问题,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对易混淆的概念、用语要通过比较, 将它们的本质特征加以区别和联系。阅读时学生可用彩色笔或用特殊符号做出必要的标记。如遇到内容抽象的概念, 教师可借助图像、模型使其形象化。阅读速度可快可慢, 因人而异, 而理解是阅读的目的, 千万不能一知半解、囫囵吞枣。

六、 讲

上一篇:迎接中考的励志句子下一篇:如何学会站在对方立场上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