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英语的授课方法(共6篇)
旅游英语的授课方法 篇1
一、新课导入的内涵
新课的导入, 在英语教学中又叫“引入” (lead in) , 它是课堂伊始的3~5分钟内, 教师和学生所有教学活动的总称。“导”指的是以教学内容为目标, 用巧妙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入”即将学生引导到学习的课题上来, 让学生从导语中预测即将学习的内容,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进而积极地接受教师的启发诱导, 从而愉快地进行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导入的方法
(一) 歌曲导入法。教育心理学表明:音乐教育与智育相辅相成。从心理学角度看, 学生在唱歌时, 美妙的音乐能触动学生的知情兴奋点, 使他们精神饱满、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中。通过听唱歌曲来导入新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深受小学生的欢迎。
Sample: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Firstly, let’s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If You Are Happy.
Ps:Sing the English song.
T:Good.I’m very happy.Are you happy?
Ps:Yes!
以此引出新句型的教学———Are you happy?———Yes, I am./No, I’m not.以及其复数形式Yes, we are./No, we aren’t.
(二) 复习导入法。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有赖于已有知识和经验, 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点, 教师可以把它当做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努力挖掘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找准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 通过针对性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再通过巧妙设疑问,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传授新知识的最佳契机。
Sample:T:Boys and girls.Let’s chant I have I can.
Ps:I have two eyes.I can see.
I have two ears.I can hear.
I have a nose.I can smell.
I have a mouth.I can speak.
T:We have learned some words about our body.What are
they? (指着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脸、头发等问学生)
Ps:eyes/ears/nose/face/hair
T:然后指着手臂问学生, 以此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的表示身体部位的单词arm/finger/leg...
(三) 游戏导入法。好玩, 好胜是孩子的天性, 由于小孩子的这些天性, 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 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发展也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目前,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热火朝天的开展, 它提出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游戏导入法, 尤其注重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寓教于乐这一原则的运用。小学四年级的英语课文问路“Where is the...?”指路“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 on...”
Sample:T:Boys and girls, this little pig is lost his way, do you want to help him? (每个同学只能说一步路)
P1:Yes.Turn right.
P2:Go straight on.
P3:Turn left.
……
它通过生动、有趣的英语游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为新课教学做铺垫。游戏有许多种:Play letter games (字母游戏) , Look say and guess (看看, 说说, 猜猜) , Hide and seek (藏一藏, 找一找) , Do a survey (调查报告) , Pass the card (传卡片) , Do the action (听音乐, 做动作) , Guessing game (猜猜看) 等。设计一个好的游戏, 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愉快、轻松、诙谐、幽默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知识。游戏很多, 因此选择适当的游戏极为重要。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 切忌把游戏当做主题, 我们要牢记:任何游戏的导入都是为教学服务的。
(四) 谈话式导入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问答实现的, 其特点是直接、明确, 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也可让学生进行两人小组对话, 或由值日生提出话题,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也可分组讨论汇报, 或以竞赛的方式进行, 内容不限, 话题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日常活动、新闻信息, 等等。通过轻松、自然的提问、对话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活思维, 激发兴趣, 从而顺利地导入所学内容。
Sample:T:Boys and girls, before you go to a city,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it?
P1:I want to know how I can get there.
P2:I want to know about the places of interests there.
P3:I’d like to know about the delicious food.
T:I want to know about the weather there.
(五) 直观导入法。直观导入法是以图片、图像或者实物等形式呈现给学生, 师生借助于直观教具所提供的情景进行自由交谈、操练和表演。直观教具包括实物、教学挂图、简笔画、卡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如:在教新标准英语第6册Unit 2 Lesson4 Season and Clothes中, 本文涉及trousers, blouse, shirt, T-shirt, jeans等, 这些衣物都很容易找到, 所以本课可以用实物导入, 提一个购物袋, 里面装着单词代表的衣服, 让学生猜猜我今天买了那些新衣服,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兴趣。
Sample:T:Hello, boys and girls.Today I’ve got many clothes in my bag.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are they?
Ps:Yes.
T:Firstly, can you guess?
P1:Shirt, T-shirt.
P2:Jeans.
T:Yes, I’ve got shirt.
……
(六) 悬念导入法。悬念法也称“设疑法”,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设悬念,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 因此以疑入门能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在一次展示课上, 授课教师巧用悬念法, 将自己每次上课都要用到的存放小红花的盒子藏在教室里, 通过引导学生需找盒子引入新句型和单词的教学。
Sample:T:I can’t find my red box, who can help me? (教师表现出焦急表情, 需找盒子并需求学生的帮助。)
Ps:学生开始议论, 纷纷举手提供“线索”。
T:Where’s my box?
P1:Is it in your bag?
T:Let me see.No, it’s not in my bag.
P2:Is it under the desk?
T:Oh yes, It’s here.Thank you!
(七) 多媒体导入法。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多媒体导入新课也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多媒体导入是指用录像、投影、课件等电教媒体创设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情境, 使认知活动与其结合起来。如在教学“The bedroom”这课时, 一张卡通的bed, 一张左右摇摆的desk, 一个会说话的lamp, 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使学生耳目一新。这样不仅营造了学习氛围, 更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
三、在新授课导入时要注意的细节
(一) 导入只是呈现新课的一个信号, 因此导入时间不宜过长, 形式不宜过于复杂, 切忌喧宾夺主。当学生情绪安定、注意力集中、兴趣也被激发后, 导入工作也应随之结束。
(二) 若一节课所涉及新知识点较多, 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导入方式, 做到有序、合理安排, 巧妙结合, 分步呈现。导入方式可以灵活多变, 可以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用,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 导入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尽量多采用形式多样, 手段灵活的方法导入新课内容, 让学生的眼、口、耳和四肢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使学生乐在其中。
(四) 小学生无论在认知水平还是语言水平上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导入既不能超越其发展阶段, 又不能过于幼稚。
总之,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设计好“导入”这一教学环节, 是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兴趣, 诱导学生求知, 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出发,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导入方法。
参考文献
[1]杨玉华.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的原则与方法.学科教学, 2010年7月号.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宫二丽.小学英语课堂导入艺术初探.基础教育, 2012年1月刊.
[4]王春丽.小学英语课堂导入中的问题与对策.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1年9月 (5) .
旅游英语的授课方法 篇2
HRGO • 2016-02-16 13:17 • 培训发展
培训授课方法
导语
培训的众多方法,为大家做一个简单梳理。
1、讲座、讲授
这种方式是指就某一个事前给定的主题,经过充分准备的口头呈现。如果在培训中使用讲座形式,讲师必须确保说要讲的内容不能太冗长。即便学员想要或者希望讲师以讲座的形式来讲解给定的主题,讲师也最好将其他呈现和知识应用的方法与讲座方式结合使用。
2、结构化讲解
结构性讲解是指讲师提供一个5-20分钟的高度结构化的口头形式的内容讲解。每一个讲解小板块中,需要有讲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主要包括以下形式:
a.简略的讲解-学员列举出他们对要讲的主题的已经知道的方面,讲师再着重讲解学员还不知道的部分。b.图解-讲师首先向学员展示一个负载有他所要讲解的内容的关键信息的图片或者符号,然后再进一步解释其内涵和意义。
c.模拟面谈-从学员中选取志愿者来面试讲师,充当志愿者的学员可以根据讲师提供的问题清单或者面谈脚本进行面谈。
d.多项选择-在讲师讲完一小节内容后,学员可以通过回答一系列多项选择题的方法检验其听课效果。
e.研究中学习-把学员分成几个小组并且给各个小组一系列的问题,各小组成员就给定的问题而做相应的研究和探寻,从而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掌握设定的内容。
f.动画片-讲师通过播放一段动画片来传达所要讲解的内容主旨。
g.填空-在回顾课程内容的时候,讲师可以要求学员以填空的形式,使用简短的一个词或短语概括主要知识点。
h.协作-讲师将各主题或者重要的知识点写在编号的卡片上,然后将这些卡片随机的分发给学员,并且让分到卡片的学员大声的朗读卡片上的内容。
i.例子/例外情况-学员被分成小组形式,并要求他们就所讲内容(比如流程,程序,规则等)举例或者类比,或者找出例外情况。
j.心智导图-让学员就所讲解的内容,自由地以图解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且将他们的心智图与别的学员交流分享。k.关键字-讲师就每一个已经或者即将要讲解的内容,以一个简单的关键字的形式,书写在翻纸板上。
3、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一种极具弹性和自由度的激发“主意”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参与头脑风暴的人员进行创造性的,即兴的意见/建议的提供。这个阶段不需要对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行任何评价和判断。第二个阶段是对所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细致的分析判断,并且评估其实用性。
4、案例学习
学员就给定的口头的或书面的一个具体问题或情况描述,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分析案例并呈现其分析结果。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练习分析技能的培训中。
5、行动迷宫
给予学员同一个案例,学员通过分析和判断,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学员所作的每一个决策将会影响或决定他们的问题解决的结果,这些结果将会给学员带来一定的启发与反馈。
6、行为榜样示范 讲师通过使用录像或者讲师本人现场示范所要求的标准的行为给学员看,然后就所示范的标准行为进行分析讲解。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人际关系或者沟通技巧的培训中。
7、波士小组讨论法
将学员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一个快速的讨论。各个小组针对同一个探讨主题,同时进行一个5-10分钟的讨论,形成小组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8、会诊
针对所遇到的问题,学员共同对其进行分析和诊断。
9、委员会
当遇到一些问题或者项目不能被整个班的学员高效率的解决和完成的时候,通常从班里选出某几个人组成一个委员会(可以将全班的学员组成2个或者更多的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将同时工作)。每一个委员会将向全班学员进行汇报,同时其他学员负责给予相应的反馈。
10、比较对比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突出和强调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11、关键事件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查看学员如何在给予不完整的数据和信息的情况下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学员必须要在分析给定的问题/案例的基础上,询问正确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得到解决问题说需要的信息,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
12、评判评论法
学员通过分析某个事物,系统,方法,或者方案的强项和弱项,从而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
13、辩论法
两个学员或两个小组之间,就同一个问题进行正反方辩论。学员通过辩论的方式去发掘同一个问题/事物的各个方面,从而找到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14、演示法
学员观摩某个任务或者工作流程的操作。演示可以是现场的,也可以播放事前准备好的录像。
15、对话法
由两个人展开一场对话,同时其他的学员在旁边进行观摩。对话的两个人可以是信息提供源(比如:专家或专业人士),也可以是从学员中选取的人员。对话的两个人可能会就某一个问题/事件,呈现他们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也可能是以一种大家熟悉的方式进行一个简单的讨论。
16、案例讨论法
这种方法用于就大家共同关心的主题进行意见的交换。讨论过程中通常由某一个人进行组织和引导,但也可以只是自由讨论的形式。所以,讨论的程序可以是高度结构化的,也可以是即兴的,随意的。
17、知识强化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加强学员对知识的熟悉和掌握程度。
18、衍生专家小组法
与通常意义的小组讨论不同之处在于,专家小组里始终备有一个空缺的席位,这个席位上的人员可以由任何学员随机的,自由的加入或退出讨论。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学员可以随时占据这个席位参与讨论,待他/她说完了想要表达的观点后,他/她可以随时退出讨论,同时另外一个人又可以随时加入进来,填补这个空缺席位。
19、实地考察法
把学员置身于实际的工作/任务现场。这种实地考察活动绝不是消遣式的旅游,而是需要经过精心策划,通过让学员观察和分析他们所观察到的情况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20、鱼缸讨论法 这是一种讨论方法的变形。通常将所有的学员分成两个小组,这两个小组的成员分别围坐成内外两圈。内圈的小组成员讨论问题或者做各种练习活动。外圈的小组成员进行观察,然后反馈他们所观察到的情况,并加以评论。
21、论坛法
在一个正式的呈现/演讲结束后,学员就该主题进行提问和进一步的讨论。学员可能会向演讲者提问,也可能只是在学员之间相互探讨。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最好安排一个协调员,对讨论进行组织协调。
22、现场游戏
游戏通常是一种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去呈现和强化学习内容的方法。对于合作型的游戏,小组成员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协作以达成问题解决的目标。对于竞争性的游戏,参与者可以通过与讲师,与其他参与者/小组,与电脑,或者与他们自身的竞争,以达成问题解决的目标。
23、测评工具
学员通过填写问卷或者其他的测评工具,以加强对他们自身及所学知识的了解。
24、现场访谈
这种方法将提供学员一个机会去访谈或者向资源提供者提问。有时,访谈由其他人主导进行,学员只是单纯的观摩。
25、实验室
培训地点的设置可容许学员进行必要的实验和测试。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技术技能培训,也可以用于人际关系及复杂的行为养成的培训中。
26、大型小组讨论
这种方法是指众多学员,比如整个培训班的学员作为一个大组,进行意见交换。这种讨论可以设计到课程的某一个部分或环节当中,以结构化的讨论形式出现,讲师往往充当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者。但这种讨论也可以是针对某一个问题而即兴的展开的。
27、聆听团队
学员以小组的形式被派去听一个演讲。在此过程中,他们要负责记笔记,准备要问演讲者的问题,并且要总结他们所听的那部分演讲内容。每一个聆听团队可以专注在同一个演讲的不同方面,并且汇报他们所看所听到的,在此基础上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
28、马拉松式学习法
学员呆在一个给定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一个超长时间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目的主要在于避免外界干扰,促使学员专注于学习内容。这种学习通常用于人际关系技能,个性化学习,以及自我评测的培训中。
29、心理意向
这种学习过程是指让学员在放松的情况下,去想象自己如何恰当地完成一项任务。这种重复的大脑中的想象过程可以作为实践练习的一个补充,有时甚至可以取代实践练习。
30、微型案例
这是案例学习的一种变形。针对于一个复杂的案例,讲师以简洁的语言,简短的描述,向学员展现一个复杂案例的大体情况。学员也只需要在讲师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的事实情况,并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讨论。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就某种情况的阐述或流程步骤的描述做一个简单的举例说明。
31、邻座探讨
这是一种快速的激发学员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方法。讲师会要求学员就某一个主题与邻座的学员进行探讨,并找到答案或者一致意见。
32、专家咨询
就如电视或者广播上的几个专家形成一个小组形式就某一个主题进行探讨,学员在旁观察。有时,学员可以在专家讨论结束后进行提问。这种讨论过程中,通常有一个人充当主持人的角色。
33、学员评议 学员以小组的形式回顾已经讲过的内容。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学员之间可以相互确认对所讲的知识,流程,步骤是否正确地理解了。
34、小组指导
在团队领导者的指引下,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指导。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鼓励学习能力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好的学员去指导稍微差一点的学员。
35、实战演练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加强对技能的熟悉和掌握。讲师演示了相关的技能和技巧后,在绩效考核清单的指导下,学员以单独的或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战演练。
36、问答
通过向学员提问的方式逐一讲解所需要讲解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反过来,通过让学员问问题的方式逐个覆盖所需要讲解的内容。
37、小测验
通过让学员填写问卷或者完成测试题的方式,考核学员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通常可以采用以下问题形式:
对错题-对错题给学员1:1的正确与错误的机会。
填空-学员必须用相应的词汇或短语完成一个句子或者表述。搭配-学员必须把两个序列中的相应事物匹配起来。
多项选择-学员必须从多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排序-学员必须将给定的无序的事物以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列。
38、反应小组
从学员中选取2-5个人组成一个反应小组。这些小组成员通过向演讲者提问或者评议的方式,对演讲内容做出反馈。他们可以在演讲的过程中随时打断演讲,进行提问,并可以要求演讲者就某个模糊的知识点做进一步的澄清。
39、阅读
在小组讨论或学习之前,学员被要求阅读相关的课程内容及材料。
40、反思
给予学员单独的时间去复习和思考所学的内容,评估判断其可操作性,并且进一步思考判断如何将这些知识和技能恰当地应用到他们各自的工作中去。
41、角色扮演
学员通过扮演现实中的一个角色去练习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人际沟通技能的培训中。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传统的方式-两个学员做角色扮演,第三者在旁观察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双簧-另外一个学员坐或站在角色扮演者的后面,去补充展现扮演者没有表达出来的部分。
标签队-多个不同的角色扮演在同一个房间里的不同部分同时进行。
角色换位-学员扮演一个他通常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与之互动或有关联的角色。
角色互换-在同一个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学员之间在活动进行到中段时,进行角色互换,从而每个人都可以扮演角色的不同方面。
42、现场模拟
培训环境设置的尽可能接近于实际工作环境,使学员在一种仿真的情形下去实践工作任务。
43、情景剧
通过一个精心准备的短小的剧情表演,去展现所要传达给学员的主旨;或者在学员观看完表演后,进一步分析所提供的材料。
44、匿名提问
这是一种快速的收集问题的方法。要求每个学员在纸上写出他们的主要问题,并将纸条交给讲师。然后,讲师向全班学员宣读这些问题,讲师要么直接回答这些问题,要么把这些问题抛给各小组,让小组成员思考回答。只要学员想要以这种匿名的方式问问题的时候,这种方法随时都可以用。
45、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适用于给学员提供一个学习内容的框架和方向,所以,学习指南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活动或者材料。这种方法可以用于个体学员,也可以用于小组。
46、专题研讨会
在一个专题研讨会中,由多位专业人士或者资源性任务提供一系列的相关主题的演讲。这种讨论会通常是比较结构化的正式的会议,由专人进行主持,协调,总结。有时,在演讲结束后,学员可以有提问的机会。
47、客座讲授
旅游英语的授课方法 篇3
【关键词】词汇学 授课方法 适度
一、英语词汇学在高职英语专业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词是语音、意义和语法特点的结合。词是句子的基本结构单位。因此,任何语言的都离不开词汇的掌握。学生却觉得学习和掌握词汇非常令人头疼。词汇学在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也被低估。许多老师即使自己明白却也不知如何把课上得生动有趣。
其实,英语词汇学不能单纯地被教师看做是独立学科,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在经典文句中推敲作者的用词手法。而且根据高职学生基础,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英语词汇教学的突破口。
二、英语词汇学在高职英语专业的授课方法
1.教学要删繁就简,适度为主。孔子说“不悱不发”。也就是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高职英语教师要规避教材讲述概念、定义,再讲词汇发展、应用、变化这样套版的方法。设计好教学流程,提炼令学习有效果的知识点。让学生产生疑问和兴趣。再做系统讲解。
2.教学要点的讲解:
下面举例说明:
A.对“词的构成方式”中的词缀法(affixation)的讲解:可以先写出学生已经认识的单词:respect,提问其词性和语义(动词:尊重),进一步请学生造句检查其对用法的掌握。再给出新词:respectable和 respectful,让学生分组讨论其用法和语义,并造句。必要时可以查词典。
respectful 英[r??spektfl] 美[r??sp?ktf?l]
adj. 恭敬的;有礼貌的
例句:a gesture of respectful greeting, for women.
respectable 英[r??spekt?bl] 美[r??sp?kt?b?l]
adj. 可敬的;体面的;品行端正的;可观的,相当大的;
[例句]To reading the encyclopedia of GRE vocabulary book, we can listen the deepest sound from the respectable master.
待学生完成后,引出-ful和 -able两个后缀。小组讨论词缀对单词的词性以及意義产生的影响。-ful表示“充满”……的respectful即:恭敬的;-able表示“能够”……的——所以respectable即:可敬的。结论:后缀可以改变一个词的词性,这两个都使动词变成了形容词。也改变词义。
写单词body(身体、物体、生命体),讨论。然后给出带有前缀的单词anti-body(抗体)讨论并造句。anti-表示“反”“抗”“阻”“排斥”。对比两个词,都是名词,但意义不同。结论:前缀一般能百官词的意义,但不改变其词类。
随后教师给出3个以上的场景topic“医院风波”;“街口偶遇”;“公园插曲”让学生抽签方式做小组role-play. 要求:必须用上respectful、respectable和anti-body中任意两词。并放到表演的必要语句中。组员展示不少于1分。教师从语法、语言表现力等综合去评价学生的表现。并再次强化知识点。
教师可以进一步给一些前后缀的单词,让学生猜出词义和词性。并造句以及role-play。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过程中,不仅会记住词义和用法,更会理解其意义和作用。以最终达成用实际场景创造有趣氛围学习词汇学。
B.对“缩略法”(shortening)的讲解。从 “首字母缩略词”入手。可以选《疑犯追踪》、《犯罪现场》等美剧的片段,引出FBI(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美国联邦调查局)、CIA(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美国中央情报局)、CSI(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犯罪现场鉴证科)等词。这些是该词汇学知识点中学生们最为熟悉也最感兴趣的部分。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词都以首字母代表整个词。引出“首字母缩略词”概念。教师顺势问学生举其他例子,然后比哪组给出的例子最多,计分。
要求学生看视频模仿表演、造句等。再回到章节的开头,系统讲缩略法构词的方法。学生会兴致高昂地接受老师的教学,并认为自己的学习是有的放矢,能够应用在材料的理解与学习中,从而提升学习主观能动性。
三、英语词汇学要点与高职实训项目相结合的实例
将词汇学要点与高职学生的实训项目相结合。如:“面试英语应用”培训时学生面试说“I took part in Mr. John Smith investigation projects.”考官会要求解释“take part”。这说明你并没说具体自己做了哪些工作。可以在面试时把词汇学中动词扩展用上。例如:lead a group of six; attend the training process; selected external vendors; review employee performance with the boss-drafted proposals;record meeting time; hire nine people等等。
词汇学要求如果单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就该被留在句子中。学生才会意识到词汇学的重要性,进而重视对词汇的使用,才能主动地吸纳单词。
综上所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打开思路钻研教材,把提升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当成重要的研究课题。灵活多样的教学活跃词汇学课堂。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把词汇学授课做得精彩而又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吴新杰.妙手著文章.
[2]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
旅游英语授课总结 篇4
一.教材名称:《英语1》(高职高专版 第二版)
二.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英语》教材编写组编
三.教材编排模式:(5部分)
1.Reading
2.Writing
3.Listening
4.Situational Dialogues
5.Home Reading
四.课程内容
Unit 1 Travel Arrangements
Unit 2 Receiving Guests
Unit 3 Chinese Food
Unit 4 Touring Cities
Unit 5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
Unit 6 Chinese Gardens
Unit 7 Chinese Religions
Unit 8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Unit 9 Colorful Folklore
Unit 10 Touring Mountains
Unit 11 Water Tour
Unit 12 Shopping in China
Unit 13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Unit 14 Farewell
五.使用专业:酒店管理
六.授课小结
(1)作业布置情况:
作业完全根据课后练习布置。
(2)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而且,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较差,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数还是靠老师督促才能完成。班级学生成绩好坏划分明确,基础好的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基础差的学生就很难掌握教学内容。
(3)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学生基础较差,课程内容较难,词汇量过多,导致学生对课程掌握程度较差。②学生学习英语没有连续性,缺乏耐心,一旦遇到困难就止住不前了。
③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差,但是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不 好。时间久了,对学习英语产生了逆反心理。
(4)考试成绩分析:
因开设本课程的只有一个班级,所以考试成绩只能在本版内进行分析,从本班考试情况来看,基本上课程内容掌握还不错,但是也有部分同学在词汇和阅读方面还有欠缺。
(5)想法及建议
①把握好教学节奏,确定教学密度应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前提。鉴于英语课的特点,教师在精讲必要的语言知识后,应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这种面广、量大、质高的练习无疑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②一节课的时间不长,只有45分钟,但这45分钟却最为关键和重要,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抓住根本,那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并且紧盯教学大纲、考纲,做好“三备”.课堂效率必会跃然而上。
③适当加大听说训练,抓好学生基本功的全面发展。因本教材内容过多,但实用性不强,尤其听说方面的训练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课,就要让学生多说多练。
浅谈煤矿新工人的授课方法 篇5
从事煤矿职工培训工作十几年来,我总结出几种方法来向新工人讲授有关知识,现就《煤矿灾害防治》为例来做简单介绍。
1教材处理法
多数《煤矿新工人》教材中将通风及煤矿五大灾害防治内容放在一章内。要想将本章内容揉为一体,我简单做一下教材处理。方法如下:
首先让学员认识煤矿五大灾害,分别介绍五大灾害的概念,而后就为什么通风和矿井瓦斯防治、矿井火灾防治及矿井煤尘防治统称为矿井“一通三防”工作呢?引入矿井通风的作用,在多种版本的新工人培训教材中,只介绍通风可以将有害气体(包括瓦斯)和粉尘(包括煤尘)稀释并排出井外,这时要把为什么通风和火灾防治联系起来,就是当矿井发生火灾时,利用预设的反风设施,改变火灾所产生产高温、有害气体的流动方向,限制火灾的影响区域,列入通风的的作用当中,使学员深刻认识到做好通风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一通三防”工作的含义。
2引人入境法
具体讲解灾害预防时,要利用一些震憾人心的影像资料,引人入境,可以激发学员的思考力,以《瓦斯的爆炸及其预防》为例,先播放一段震惊人心的瓦斯爆炸的录像,认学员身临其境,并打深刻地认识到,灾害一旦发生,危害极大!会对下面要讲的内容引起兴趣。
3层层设问法
通过观看音像资料,提问学员灾害发生后可以造成哪些危害?那么有这么大的危害,我们怎么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呢?首先要从造成事故的原因入手(引起出爆炸的条件),只有破坏事故形成的条件,就能预防事故的发生。让学员认识到事故发生后的危害是极大的,但是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怎么去预防呢?激起学员对学习难点的思考。
4分类总结法
就引起瓦斯爆炸、煤尘爆炸及外因火灾的引火热源来说,是可以通过教材处理放在一起讲的,并且用表格的形式分类总结由明火、摩擦火花、撞击火花、爆破火花等产生的各种高温热源,促使学员们加强记忆。引起瓦斯爆炸和引起煤尘爆炸的条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分类比较。
5实验验示法
实验验示通常是在实验室里利用实验设备进行的,既直观,又便于解释,例如一般的培训机构都有瓦斯爆炸仪之类的仪器。讲水灾时,如果发生水灾,我们为什么要往独头巷道高处躲时,我们要做一个“空气压缩室”的实验(实验器材:水盆、杯子、水、纸),让学员亲自目睹将杯子口朝下置于盆中,即使整个杯子体外部被水淹没,贴在杯子底部的纸却没有湿,从而让学员深刻理解发生水灾时的自救方法。
6引入案例法
在水灾事故、顶板事故、矿井火内因火灾以及瓦斯突出前发生前都有预兆,井下环境非常复杂,有时会比较潮湿,淋水加大,有时会感觉到闷热,有时会发冷等,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很少顾及这些现象,认为是正常的,其实不然,有时会是灾害发生的预兆,要教育员工对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提防。为了更有说服力,引入一个案例,如2006年东南亚发生的的海啸自然灾害之前,一个刚入学的小女孩,由妈妈的陪同在海滩玩,小女孩发现,沙滩上一些现象和老师讲的发生海啸前的预兆一样,并告拆妈妈和周围的人们,从而引起部分人的注意,有不少人竞相逃离,免于一劫,而有些人却不幸遇难,用这样一个贴近生活的事例来说明灾害发生前是有预兆的,能够很好的提醒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这些预兆,必要时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起到积极的防范作用。
7实例证明法
讲授瓦斯爆炸的条件,一是瓦斯浓度一般为5%-16%,二是引爆火源的温度为650-750度,三是充足的氧气,氧气的浓度不低于12%;我们为了说明爆炸条件的存在会引发事故的必然性,可以用些说服力强的案例来证明,让学员深刻认识并掌握所学知识。
8师生互动法
在授课过程中师生互动法会增强学员对知识点的记忆,尤其是给学员足够的展示空间,比如做“空气压缩室”实验、瓦斯爆炸实验等,要让学员积极参于,亲自动手,会激发他们学习兴致,实验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给他们留下极深的印象。
浅谈高中语文授课方法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想象 创新
语文课真难上!许多语文老师常有这样的感叹。其表现就是文章讲完了,学生仍答不出文后的思考题;给一篇类似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就会无所适从。这难道是语文老师课没讲好吗?其实,许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是花了心血的。为讲好一篇课文,许多语文老师在课前就作了充分的准备,对课文的讲解作了精心的安排。有的老师甚至精讲:明文体、归内容、分析结构、揣摩语言,处处到位,堪大求全。可课文讲完后,学生还是记不住要点,仍处于"似懂非懂"的临界状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学语文需要一个长期训练和积累的过程。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的"临界"状态,也许正是语文学习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跨越的一个过程呢!高中语文课的讲授,就是要帮助学生跨越这个过程。要跨越这个过程,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指导,使学生学会阅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综合素质。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跨越这个过程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精心设置"课眼"
要知道,语文课上,并不是老师的每一句话,学生都能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即使这节课老师讲的全是精华,学生也未必能记住。生活中没有滴水不漏,百分之百掌握和接受的东西。因此,教师在安排授课内容时,应精心设置"课眼",即每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和难点的突破。这样,一节课下来,即使学生七成没听懂,只听懂了三层,也是一种收获。
二、精讲学生不懂的
一篇课文,老师不必面面俱到,处处都讲,否则,会费力不讨好。高中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有的内容就可以留给学生独立去完成。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应把握好教材,看哪些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要老师祥讲。这样,课堂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听出滋味来。如我在讲授鲁迅的《拿来主义》时,就只重讲了比喻论证及比喻论证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其余的内容我将之设成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完成,同样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增讲教材中没有的
也许有人会说,讲教材中没有的,这不是偏离教材了吗?叶圣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的外延永远等于生活"。因此,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就不要只是照本宣科,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扩展。哪怕是一句古诗,一个笑话,只要是课文中没有的,老师讲到了,学生就容易记住。学生的知识,文学修养,就是靠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反之,对教材中的某些课文,教师如认为没有讲解的价值,也可大胆舍去不讲。
近几年的全國高考,都有一道大题是考"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主要是考查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教学与高考挂起钩来。如我在讲授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就将何其芳的《雨前》、巴金的《废园外》扩展到课堂,因为这几篇文章有共同点:一是主题基本一致,都反映抗战时期小知识分子的苦闷情怀与对抗战必胜的信念。二是表现手法相同,都用了寄情于景的手法。这样的归类讲授,有助于学生把握鉴赏散文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四、诱导想象,培养创新精神
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一切创造都离不开想象。作为教师应引导、肯定、表扬学生的大胆想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应尽可能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学习《项链》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路瓦栽夫人得知花去巨款所赔偿的项链是假的,她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请你在小说结尾处续写一段,描写路瓦栽夫人的心理、语言和行动。学生对这个题目很感兴趣,在续写时作了种种设想:有的想象她悔不当初,慨叹年华已逝;有的想象她喜出望外,向女友讨还了35000法郎;有的想象她与佛来思节争吵不休,最后只能由法庭调解;有的想象她惊愕万状,竟像范进中举一样发疯发傻,喜怒无常。通过这次练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
五、对待学生多点启发,少点灌输。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是不能靠灌输,只能靠领悟积累。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能做的,很大程度上就是诱导学生走向文本,在学生疑难上给予启发。启发要注重时机。孔子曾提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观点,意思是说在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处于积极思考尚未搞通的心理状态时,指导学生思考;当学生已有所思考,但未思考成熟,处于想说又怕表达不清的心理状态时,适当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考的内容,并能确切地表达出来。简而言之,应该在学生阅读品味文本,碰到疑难问题的时候,给予提供另外一些思考的角度、方法,为问题的解决做一些铺垫。当然,接受学习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方法,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直接灌输也无妨。
【旅游英语的授课方法】推荐阅读:
旅游英语授课计划10-09
初中生英语授课方法11-26
旅游英语翻译的方法07-07
旅游政策法规授课计划12-06
英语授课指导07-24
英语授课新模式01-10
英语口语课授课08-26
与旅游的英语作文06-25
旅游研究的方法论问题01-18
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