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学校团委工作计划(共8篇)
20182019年学校团委工作计划 篇1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镇学校党建工作总结
我校党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我校党建工作要点及学校工作思路,突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全面完成教育工委及镇党委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推进学校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组织建设,努力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
在组织建设上一是按照“党要管党”的要求,坚持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党建工作列入学校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
二是进一步理顺学校党、政、工、团等方面的关系,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人,目标一致,互相协调,确保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是健全了学校党建工作的协调组织机构,建立了党员职责区,每位党员联系1教师制度(青蓝工程),充分发挥总支部党员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四是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培养入党用心分子,发展优秀教师入党,做到思想上教育、政治上关怀、工作上培养、组织上关心、有专人培养联系。
二、抓制度建设,健全党员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
在制度建设上一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按时召开支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和组织生活会,每月举行一次党课讲座。
二是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由党员就本人的思想、工作、学习及做群众工作等状况向党支部及党员作一次汇报。透过提高生活会质量来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潜力。
三是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对党员的表现状况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并召开民盟支委、群众座谈会,保证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取得实效。
四是坚持发展党员制度,学校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程序》,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程序,严把党员入口关,2018年5月,学校1名教师发展为预备党员。
五是坚持规范党费收缴工作。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重新核定党费,按月建立党费收缴台账,严格做好党费收缴管理工作。
六是坚持党政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要求每位党政班子成员每月务必听课5到6节,为教师作出榜样。
三、抓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校党支部历来十分重视提高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整体素质。并按照“发挥一个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两个在前(吃苦在前,奉献在前)、奉行三个在后(享受在后,名利在后,待遇在后)、履行四个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区服务,为社会服务)和到达五个提高(提高党员形象,提高人文素养,提高专业内涵,提高创新潜力,提高工作业绩)的要求,在广大党员和教师中开展以老带新、以能带新的传帮带活动,每学年进行学校优秀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每学期都安排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党员同志开设示范课,加大名师工程的推动力度,使他们成为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标杆。
四、抓学习建设,全面提高党员的素质。
一是在“学肃反”专项活动中,采取集中学、自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党章党规、总书记系列讲话,党的十九大精神、自治区、地委、县委会议精神。
二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组织广大党员、教师尤其是学校班子成员学习十九大精神,根据上级党组织要求,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同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做好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
三是把学习党章尊崇党章作为党员学习的重点。学习《党章》,尊崇《党章》。透过向每一位党员发放新党章学习资料,让党员教师掌握《党章》内容,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尊崇党章。
四是开展十九大精神及两会宣讲活动,学校校长、书记作宣讲报告,同时通过视联网系统,为全校教职工进行宣讲;通过德育少先队活动给学生进行宣讲;通过入户住户对老百姓进行宣讲;通过“三进两联一交友”对亲戚进行宣讲等多种形式将十九大精神及两会精神传到千家万户。
五是党支部带头讲党课,全体党员同时设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课活动,把从严管党治党的新要求通过党课的形式传递给广大党员干部。我们要求全体教职工首先对学校有感情,对师生有热情,对工作有激情,对困难有豪情,其次要带头发扬“埋头苦干,扎实工作,求真务实,争先进位”的精神,要不受任何干扰,不为私利诱惑,甘于吃苦,乐于奉献,探求科学高效的管理思路。我们要求全体党员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做为人师表的榜样;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教育教学的能手;用心参与课程改革,做教育创新的先锋;出色完成自身工作,做履职尽责的模范;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依法执教的标兵;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做廉洁从教的先进。
五、抓活动建设,丰富党建工作的内涵。
一是带领全体教职工加强党建品牌创建,学校将国学经典作为学校党建品牌建设,多个部门协调加强国学经典的创建,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二是开展好“5+x”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强化“学讲话、学通报、肃流毒、反渗透”学习教育,深挖干部队伍中的两面人。
四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并将其作为学校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促进了和谐,密切了关系,凝聚了民心。
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立足岗位、团结一致,埋头苦干、扎实工作,求真务实,争先进位,不断巩固和扩大“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成果,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82019年学校团委工作计划 篇2
意见指出, 多年来, 各地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有力推进了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但总体上看, 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各地要以中小学为重点全面加强学校体育, 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总体达到国家标准, 初步配齐体育教师, 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 基本建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 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
意见要求, 各地要实施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要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要因地制宜制定并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 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科学安排体育课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 让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要加快教师结构调整, 多渠道配备好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养体系, 鼓励退役优秀运动员按照有关规定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到2015年各地要对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一轮培训。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对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 要纳入教学工作量。
意见提出, 各地要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力度, 在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统筹规划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推动全国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逐步达到国家标准。大力推广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向青少年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根据意见, 各学校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 并将有关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各地要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 将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质健康状况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要切实保障学校体育经费, 合理保证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中用于体育的支出, 并随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而逐步增加。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定期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 并将督导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示。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 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20182019年学校团委工作计划 篇3
2010年中央“特岗计划”设岗总规模6.6万人。近期,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对今年的“特岗计划”实施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日前,招聘工作全面启动,教育部开通“特岗计划”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http://tg.ncss.org.cn),相关省区利用“特岗计划”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网上报名招聘工作。
教育部要求各实施省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并特别强调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紧启动特岗教师招聘,7月底前完成招聘工作,确保新录用特岗教师秋季开学时上岗。要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要严格标准,统一组织招聘考试,精心做好招聘工作,确保教师招聘质量。
二是要进一步做好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的留任工作。2007年招聘的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将满,相关省要切实采取措施,做好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留任工作,要提前研究制订工作方案,确保服务期满考核合格自愿留任特岗教师的岗位落实、工资关系接转等工作的平稳过渡,并做好相关政策的衔接。
三是要进一步关心特岗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特岗教师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招聘,录用后就是正式教师,与当地同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各地要保证按时足额发放特岗教师工资。同时,要主动关心特岗教师,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确保特岗教师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记者:张敏)
中职和中小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小组转发通知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教育科学发展
“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是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体现,是推进教育事业和学校科学发展的制度性保障。”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之后,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小组日前转发了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学校认真贯彻执行。
通知强调,各地要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务求实效。要结合教育系统的实际,认真总结开展学习调研的做法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教育部门党员干部和学校教职员工党员理论学习教育制度;认真总结查找解决突出问题的做法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部门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学校党员组织生活制度;认真总结增强考核评价科学性的做法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学校负责人考核评价办法;认真总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做法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学校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总结深入基层、服务教职员工、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做法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改进教育系统干部作风的制度措施;认真总结理论普及和典型宣传的做法经验,进一步营造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舆论环境和良好氛围;认真总结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观念的做法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机制措施,把有效做法制度化,管用经验长效化。
(记者:杨帆)
努力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袁贵仁出席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并致词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5月20日出席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并致词。袁贵仁强调,要把终身教育理念作为重要指导思想,把学习型社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保障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袁贵仁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终身教育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教育理念。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了重大发展,终身学习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终身教育理念作为重要指导思想,把学习型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确立了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以及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等各个领域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明确要求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和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袁贵仁强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中国政府将以加强终身学习法制建设为保障,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完善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国民教育体系。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重视老年教育,倡导全民学习,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办好开放大学,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逐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设开放、便捷的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创造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鼓励支持地方、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出席论坛并致词。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主持。
(记者:高靓)
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全国将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广大青少年中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让爱国主义成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才、建功立业的强大动力。
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成就,都可以在爱国主义中找到它的精神因素。
在革命战争年代,爱国主义是最强大的革命力量之一。1840年的鸦片战争,将中华民族带入了动荡的中国近代史。然而,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驱动下,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将一部苦难史书写成了求国家富强、争民族独立的奋斗史。面对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频仍,人民生灵涂炭,爱国主义激发、团结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一个个令人赞叹的英烈、一场场令人热血沸腾的运动,都是凭借着同样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国家建设的和平年代,爱國主义同样是最有力的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投身国家建设大潮,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爱国主义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中国人民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一个民族在最关键的时刻,更显出其精神的力量。一次次灾难,也一次次彰显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和凝聚。爱国主义精神不只是一种常态的“隐形存在”,更是一股能在困难面前“大显身手”的强大力量。从去年的抗震救灾,到成功举办奥运会,再到当前抵抗国际金融危机,爱国主义以其最广泛的召唤力,将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同心同德,共克时艰。
爱国主义精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要从青少年抓起。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结合青少年特点,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努力使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扎根、开花、结果,成为他们奋发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
(记者:刘锐)
加快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6月1日至3日在贵州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强科技支撑能力,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刘延东先后来到毕节、贵阳等地的学校、科研院所、企业考察调研。她亲切看望中小学和幼儿园师生并向广大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她说,贵州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发扬光荣革命传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教科文体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刘延东充分肯定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多年来在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取得的显著成就,指出这充分验证了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推进作用。
刘延东指出,办好西部地区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事关社会公平,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要以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切实解决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巩固“普九”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推广东西联合办学,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引导高校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更新办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调整学科布局,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培养培训,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和贫困地区任教。加大对少数民族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口支援,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刘延东在考察科技工作时强调,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把贵州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她希望贵州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精品力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记者:江明)
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教育学会2010年度工作会议3月28日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了学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就宣传、落实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行了讨论。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小娅指出,《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阶段、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实和完善《规划纲要》,破解难点问题,创新发展思路,积累成功经验,落实文本精神。
陈小娅强调,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在城镇化加快、统筹城乡资源的动态背景下,要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流动问题,科学调整中小学布局,提高农村办学水平,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学生同等待遇,扩大城市优质资源,解决好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持续增长带来的问题。
陈小娅要求,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着力深化课程改革,依法依规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坚持普惠性和公益性,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推动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发展,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解决大班额、同质化倾向问题,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和发展内涵。统筹城乡教师资源,建设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最后,陈小娅要求,学会要根据《规划纲要》精神,围绕各地各校的重点问题提供更多的专业化研究成果,建立深入基层的沟通网络,为政府决策部门完善政策、处理问题提出谨慎、周密的意见。通过试验为各地提供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为教育战线的情感、工作、成果交流提供平台,不断增強凝聚力和影响力。(记者:赵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牢固树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直把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当作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结合学校办学特色,逐步形成了正确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概括起来主要有:政治坚定,技术求精,体格健康;实事求是,埋头苦干,注重实效;教学相长,理论联系实际;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厚基础、重实践、高素质。
一是坚持“三个工作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根本任务。学校构建了科学、开放、全员参与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引导明确、约束规范的学生管理体系,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生成才服务体系。建立了以建设优良学风和校风为核心,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营造校园文化品牌的良好的育人氛围。注重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蔚然成风。其中,针对高质量人才培养而实施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块化体系”在全国高校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是突出“四个不断线”。为培养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技术人才,学校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实践教学不断线”的理念,进而扩展为“外语——计算机——工程实践——思想政治和素质教育”“四个不断线”的教育教学体系,一以贯之十余年,使学校教学特色日益明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更显实效。
三是构建"五个系统"。学校严格教学管理,构建起目标系统、决策指挥系统、教学过程监控系统、评价系统和反馈调控系统等五个系统,使教学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是实施“质量品牌工程”。学校根据“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需要,实施“质量品牌工程”,即树立“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确立了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实施“名师、名课、名实验、名专业、名教材”计划;建立更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构建教学基地的创新人才教学环节链;培养有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的技术人才,在社会上树立西电的人才质量品牌。(记者:王娟)
四川省出台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方案
近日,2010年四川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方案出台,定向分配到服务区内各初中的招生计划(以下简称“定向分配计划”)比例提高到了50%。
按照教育部“全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将优质高中名额的大部分均衡分配到普通初中”的精神,今年四川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统招公费生计划,要以不低于5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服务区内每所初中学校。计划分配要以各初中学校当年毕业生人数为主要依据,适度考虑初中学校办学水平。面向全市(州)招生的市属省级以上示范高中,可以先将指标分配到县,再由县(市、区)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学校。近年我省不断扩大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定向分配计划比例,2007年是10%,2008年达到20%,2009年达到35%。
省教育厅要求,不得采用保送或推荐方式,也不得以保送生、直升生等计划代替定向分配计划。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定向分配计划,应纳入本地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统一部署。各地和学校在录取定向分配计划新生时,要以初中学校为单位,依据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学生志愿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同时,根据本地实际,既充分体现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扶持和倾斜,保证其经过努力能基本完成所分计划,同时又要形成一定激励机制,有利于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统招录取分数线或等级基础上降低标准,合理确定定向分配计划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等级)线。按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等级)线以校为单位择优录取后,仍未能完成的定向分配计划,其剩余名额待各校录取结束后,由市(州)或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调剂。
省教育厅强调,享受定向分配计划的学生,必须是在本校初中一年级入学并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因父母工作调动而正常转学的学生也必须是读满2个学年以上的应届毕业生。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学籍管理,杜绝中考移民,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记者:李乐)
中山大学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校园招聘活动为2010届毕业生充分就业搭建平台
中山大学2010年共有毕业生12539人(本科生7675人、研究生4864人),为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的精神及《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学校党政一把手亲自动员部署、主管就业工作的副书记提出了将开拓就业市场作为学校今年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岗位信息。
2009年11至12月,学校为2010届毕业生举办大型综合类招聘会7场,其中行业性招聘会3场,区域性招聘会4场,企业宣讲招聘会200余场,发布招聘信息8000余条,提供職位数35689个(职位数与毕业生比例约:3:1)。
在以上招聘活动中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发挥地方政府在引进人才的政策优势,学校鼓励毕业生到珠三角非中心城市建功立业。黄达人校长亲自与惠州市委市政府联系,邀请该市的企事业单位组团来校招聘毕业生,2009年12月24日,该市领导带领近100家用人单位进校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同时郑德涛书记要求学生工作系统要“多宣传、多引导、多发动”,鼓励毕业生到已与学校签订“校市合作”协议的城市工作。二是学校继续发挥校友的力量,将企业家校友请进学校,于12月23日专门举办“企业家校友专场招聘会”,有近250家企业积极参与。这项活动不仅满足了校友企业人才需求,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同时又推动了校友事业的发展,深受企业和毕业生的欢迎。三是学校继续发挥品牌活动(如始于2005年的“全球500强中国领军企业与精英学子见面会”)的优势,为高端企业和优秀毕业生搭建对接平台,每年学校有一批毕业生进入这些优质企业。四是学校针对多校区办学的特点,在四个校区分别举办招聘活动,让毕业生都能够享受到学校为他们提供的人性化服务和关怀(如珠海校区、大学城校区等)。五是学校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与全国其他省市人事部门合作,引导毕业生走出广东,服务全国,采取措施鼓励毕业生到省外特别生源地省份参加毕业生招聘会活动,近两年来初步改变了我校绝大多数毕业生集中在广东就业的局面。
(记者:姚小新)
北大培养本科跨学科人才多学科组合拓展学生专业成长空间
这个学期,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古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张博然正忙碌着为申请出国深造作准备。作为国内跨学科本科专业的第一人,张博然的成长备受关注。北大以专业变革促创新人才成长的实践正在步步推进。
“本科教育中学科之间不同方法的碰撞、交融和借鉴让我受益匪浅。”张博然说。“古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汇合的交叉科学,涉及生物、地学、环境等多学科专业知识。以往,由于本科专业设置的限制,国内无法培养“古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借鉴国外顶尖大学在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北大元培学院2008年成立了“古生物学”,在跨学科本科专业方面开始了国内高校的首次尝试。
“培养跨学科专业人才,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经费,比起普通专业,跨学科专业教育的成本更高。”张博然的导师、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质学系副教授刘建波认为,跨学科专业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须以做精英教育的态度,精耕细作,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拓展专业成长的空间。
当年,张博然是“古生物学”专业招收的唯一一名学生。两年过去了,在“一个人的专业”里学习的张博然已不再孤单,他的学弟学妹中陆续有人进入“古生物学”专业的学习中。不仅如此,国内第二个跨学科本科专业——“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也已招收了两届共计23名学生。
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教授告诉记者,这个跨学科专业涉及到整个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3个领域:哲学关系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命脉,政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方面之一,具备这3个领域知识的人才,在未来发展中与只具备单一知识结构的人才相比,毕业生更善于处理复杂问题,因而学生毕业后更容易在相关领域发挥领导作用。
在元培学院,跨学科专业的建设正在进一步展开,“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已经完成,“生物信息学”、“生物物理”等专业的建设工作正在筹备中……
“学科之间知识组合的模式是无限的,这就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无限的舞台。”卢晓东说,“知识结构的创新具有基础性。跨学科人才独特的知识结构、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将有助于他们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
(记者:毛帽)
贵州大学为青年“双高”人才“充电”
以培训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近日,贵州大学举办第一期青年“双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学习培训班,近60名来自学校各单位、学院的青年教师、青年科技工作者集中“充电”。
校以才立,业以才兴。长期以来,贵州大学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自身发展的战略基点,着眼于创新机制、营造氛围,大力加强人才的发掘与培养。省委常委、贵州大学党委书记龙超云强调:学校发展必须建立在人才基础之上,“211大学”的核心是人才,关键是人才,基础也是人才。提出了建设“人才贵大”的新思路。伴随着“人才强校”战略的不断推进,一支规模适宜、结构优化、开拓进取、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人才队伍茁壮成长。
青年“双高”人才是学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是适应学校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举办贵州大学青年“双高”人才学习培训班,旨在进一步增强青年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学术特长、专业优势,为学校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培训对象为3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称的青年教师、青年科技工作者。
为期4天的培训时间虽然不长,但安排合理、内容充实、极具针对性。围绕增强参训人员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引导他们认真思考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国家发展、学校发展进程中自己的历史责任,并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实践,校长陈叔平、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赵明仁、常务副校长封孝伦分别为学员们开展了主题为“贵大的现在与未来”、“科学发展观与青年成长”、“学科发展与学术团队”的专题讲座。在培训方式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除讲座外,还安排学员对花溪区企业以及新农村建设点进行考察,引导他们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思考贵大的现在和未来。并组织学员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交流研讨,为贵州大学的发展建言献策。
此次学习培训受到学校青年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欢迎,有效激发了参训人员“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大家纷纷表示: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汇集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一定能换来贵州大学美好的明天!(记者:雅菲)
四川省内江市构建师德师风建设五项机制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内江市教育系统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了师德师风建设“五项机制”,为推进规范办学行为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
一是学习教育机制。各校建立了每周定期学习制度,不断更新学习内容。组织教师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教育从教行为,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是人文关怀机制。各校建立了业务上帮助教师,创设条件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生活上关心教师,切实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政治上关怀教师,大力实施民主化、科学化管理等制度。
三是强化责任机制。各校均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严格实行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是监督评价机制。绝大多数学校均成立有家长委员会,聘请有校外师德师风监督员,设立了意见箱、开通了师德师风热线电往左,提供了问题投拆平台。部分学校实行了以学校为单位,采取家长评价、学生评价、教师互评、领导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个人和学校进行评价考核。
20182019年学校团委工作计划 篇4
2009年年初,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为了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 2月23日, 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联合印发了《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决定扩大实施“特岗计划”。2009年, 中央财政实施的国家计划设岗增加到5万名, 实施范围由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为主扩展至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各地中学和小学教师补充全部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 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高校毕业生 (含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期满人员) , 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通知》要求省级财政部门要负责统筹协调特岗的经费保障, 落实资金, 规范管理;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协同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招聘工作;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中小学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设置特岗县的县级有关部门, 要为特岗教师提供周转宿舍及其他必要的生活条件。
20182019年学校团委工作计划 篇5
朱清孟在批示中指出,2013年,全省高校学生工作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不断深化高校学生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取得了良好成效。朱清孟强调,高校学生工作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学生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全省各高校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全省2014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强化服务、扎实工作,努力探索体现时代特征的学生工作平台、载体和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全省高校学生工作水平,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解汉林围绕教育部2014年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搭建终身教育平台、学分互认、扩大学校自主权、高校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等方面的最新工作动态,阐释了高校学生工作的最新理念、最新思路和最新举措,并向全省学生工作者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会议围绕“抓改革、抓落实、抓项目、抓质量、抓关键、抓服务”等6个方面,总结了2013年全省学生工作。要求各高校要认清形势,把握重点,扎实做好2014年全省高校学生工作:一是坚持统筹协调,推进高校考试招生改革出亮点;二是坚持立德树人,推进高校学生工作上台阶;三是坚持优化服务,推进高校就业创业创品牌;四是坚持强化管理,推进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见成效;五是坚持完善机制,推进学工队伍建设出水平;六是坚持常抓不懈,推进作风建设出成效。
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济源职业技術学院等6所高校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并对《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非正常死亡事故(案件)应急处置办法(暂行)》进行了解读。黄淮学院领导介绍了该校转型发展的基本情况。
20182019年学校团委工作计划 篇6
一、以保障粮食安全为核心,支持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支持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支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抓好“节水增粮行动”,调整优化项目布局。坚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模式,分区域分重点规模化推动高效节水灌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河塘整治、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等工作,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情况系统评估。落实和完善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政策。
(二)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步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改进农作物良种补贴发放办法,提高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完善补贴运行机制,推行“全价购机、按比例补贴购机农民”的办法,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加大肉牛、肉羊、绵羊、牦牛畜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肉牛肉羊生产良种化水平。完善造林、林木良种和森林抚育等补贴政策。
(三)支持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创新。总结农业生产全程化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补助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稳步推进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大力支持土地、资金、技术等新型股份合作社,着力培育全国性、跨区域、对农民引领作用突出的大型农民合作社发展。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促进高产创建模式攻关。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试点。支持“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进一步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施范围。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估工作。完善农民培训机制,强化考核,提高培训效果。大力支持林业科技推广。
(四)支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持抓好从生产到管理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创新完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政策机制,支持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生态、品牌农业。支持“菜篮子”产品生产,提高主要农产品应急供应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加大肉牛肉羊规模化饲养支持力度,将肉牛肉羊母畜养殖场纳入扶持范围。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原产地和主要流通市场渠道抽样检查监测,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管理,畜禽屠宰等环节监督检查,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五)支持农业防灾减灾。支持做好动物疫病免疫、扑杀、无害化处理以及基层防疫员补助等工作,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支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边境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提升林业防灾减灾能力。支持《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和《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全力做好支持防汛抗旱工作。支持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促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发挥气象防灾减灾作用。
二、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支持开展耕地修复保护试点。支持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采取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土壤改良改性等措施,促进实现耕地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支持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对陡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支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调整种植模式,加强水利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严格控制超采。支持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试点。
(二)支持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支持启动实施机械化深松整地和秸秆还田试点,广泛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效应,支持开展施用配方肥和低残留农药试点。选择部分年出栏5万头及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支持启动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试点。推广应用旱作农业技术,支持使用高标准农膜和残膜回收,同步推进农业生产发展和耕地资源生态保护。
(三)加大生态保护建设支持力度。支持饲草料基地品种改良以及鼠虫害和毒草防治,加大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支持力度。研究支持南方草地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实施增殖放流和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修复补助政策,支持加大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力度,研究提高转产转业补助标准。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探索开展森林资产评估与管理工作。完善林业贷款贴息政策。继续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支持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与发展。加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支持力度,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支持做好南水北调各项工作。支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三、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推动财政支农机制创新
(一)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稳步推进黑龙江省“两大平原”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总结试点经验。从预算编制环节入手,进一步探索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和中央农口部门预算项目源头整合的有效途径。健全完善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协商机制,妥善处理好涉农资金整合统筹与财政改革发展、农口部门职能转变的关系。继续落实好整合统筹资金支持“节水增粮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湖北省恩施市综合扶贫试点等任务。继续推动省级涉农资金整合,进一步巩固县级涉农资金整合成果。
(二)支持开展创新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试点。按照“产权到位、权责明确、保障经费、管用得当、持续发展”的要求,选择若干省开展试点,探索不同类型农田水利设施移交农民、农民合作组织和村集体组织运行管护的有效途径。
(三)支持政府购买服务、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部内统一部署,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相关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试点。支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
(四)支持新疆兵团改革和气象事业发展。结合中央财政管理要求和新疆兵团发展实际,研究确定新疆兵团体制改革目标定位,探索完善新疆兵团预算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新疆兵团加强财务基础工作,建立基础信息采集机制。大力支持气象事业发展,推进加快气象现代化步伐。继续推动气象服务“三农”,发挥气象对“三农”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
(五)支持推动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支持在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研究推进森工企业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从2014年起,在天保工程财政资金中对龙江森工集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增加安排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支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四、以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
(一)改革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研究制定改革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的意见。探索竞争性分配资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和引入第三方监督,推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购买社会服务,把项目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到县,强化地方监管责任,健全公告公示制度,加大资金绩效评价力度,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二)做好专项扶贫重点工作。扩大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范围,推进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积极支持兴边富民行动,完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政策,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支持地方加大扶贫贷款财政贴息力度,巩固以工代赈、国有贫困农场和林场扶贫、“三西”建设等工作成果。完善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机制。
(三)健全财政综合扶贫政策体系。牢固树立财政综合扶贫投入理念,做好综合扶贫政策协调和落实工作,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综合扶贫效应。开展财政综合扶贫投入统计工作,完善统计口径,加强政策宣传。积极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成立运营。
五、以强化基础管理为依托,不断提升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一)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完善制度、明确职责、理顺流程、加强监管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管理制度体系。抓紧研究制定、修订《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畜牧水产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管理办法》、《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经费管理办法》、《林业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规定》、《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
(二)加强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切实压缩代编预算规模,探索编制滚动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盘活农业财政存量资金,加大结余结转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编制与执行挂钩机制,硬化预算约束力,提高支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指导中央农口部门开展绩效目标填报和绩效评价试点,做好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绩效评价,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评价结果公开应用。深入推进中央农口部门预决算公开,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不断细化公开内容。
(三)加强监督检查。按照部里统一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整顿财政秩序,严肃财政纪律,千方百计把财政支农资金管好用好。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责任,切实加强财政支农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后的监管,逐步建立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体系,不断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强化财政支农资金日常监管,充分发挥基层财政就近就地监管作用,主动配合审计、财政监督、纪检监察等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深入推进“水利资金管理提高年”活动,研究建立水利资金监管长效机制。
六、以转变工作作风为抓手,切实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一)加强重大政策调查研究。围绕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和财政支农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重大财政支农政策。一是跟踪农业可持续发展各项政策实施情况,及时总结、调整完善相关政策。二是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模式和机制,提高资金绩效。三是研究处理好财政支农工作中政府、市场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四是研究提出财政支农政策和资金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倾斜的建议,促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着力破解“谁来种地”难题。五是研究如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农业生产综合服务体系。六是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有机融合模式,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七是研究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探索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与农业“走出去”相结合。
(二)加大政策宣传交流力度。召开全国农业财政工作会议,总结回顾“十二五”以来财政支农工作,研究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部署做好新时期财政支农工作。密切结合财政支农重点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积极做好财政部门户网站农业司频道建设,进一步丰富内容,提高质量,增强时效。加强两会建议提案办理过程中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联系,主动争取理解和支持。及时编发《财政支农与新农村建设动态》。
(三)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开端”意识,坚决去除“过关”思想,切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确定各项任务的落实,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活动成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等精神,努力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见实效。牢固树立宏观意识、大局意识、可持续意识和中长期观念,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党风党纪和廉洁从政教育,做到正本清源,警钟长鸣。
20182019年学校团委工作计划 篇7
一、保证高考安全顺利举行。各省(区、市)高校招生委员会要强化高考安全管理,完善国家教育考试环境综合整治部门协作机制,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联防联控,切实履行职责。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要把高考安全作为一把手工程,把试题试卷安全和考试安全作为工作重点,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对命题、制卷、试卷运输、保管到施考、评卷、分数合成等各个工作环节,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对可能或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要强化工作责任和措施,落实应急预案,快速、妥善处置突发事件。要继续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重点打击利用通讯工具作弊、替考和群体性舞弊等违规行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密监控并及时清理通过网络、手机、校园小广告等传播涉嫌试题泄密和作弊信息,打击兜售作弊工具、帮助考生作弊、诈骗考生等违法行为。要确保高考数据信息安全,对工作中需要阶段性保密和涉及考生个人的信息,任何人不得擅自泄露或篡改,严禁以信息发布或传递等谋取非法利益。
二、积极稳妥推进高考改革。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努力构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要进一步明确试点工作定位,坚持导向、加强管理、优化服务,积极探索高校自主考核与高考、高中学业成绩及成长记录相结合的人才选拔评价方式。要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坚持标准、严格自律、体现特色,积极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的高职招生评价机制。2011年开始开展高考综合改革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已实施综合改革的省份要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加快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高校招生选拔体系的步伐。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改革的省份,要完善志愿填报及录取系统,细化工作流程,加强对考生的指导和服务,努力提高考生志愿满意度。
三、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中学,要各尽其责、相互配合,不断加强招生考试诚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招生信息公开公示的具体要求,要会同公安、民族、体育、科协等部门,加强对考生资格或身份,特别是对申报高考加分的考生及其项目、艺术或体育等特殊类型考生的联合审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高等学校在招生信息公示和考试录取期间,要向社会公开招生考试违规举报信箱、电话及受理举报的单位和地址,安排专人接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一进行核查处理,确保公示、监督工作取得实效。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要按照《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学〔2010〕10号)的要求,统筹协调,研究制订本省(区、市)清理规范地方性加分项目的方案。高等学校要遵照国家有关招生政策、规定,进一步完善招生章程、有关特殊类型招生简章和各项具体招生办法,所有类型的招生均要明確具体要求,加强相互衔接,确保统一、完整、清晰。
四、营造良好的高考社会环境。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要加强对高考宣传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精心策划实施,打好主动仗。要结合重要工作环节和工作时段,广泛宣传高考基本政策、改革举措、程序规则、诚信考试等各项做法、措施和要求。大力宣传高考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加强教育招生考试宣传载体及网络平台建设,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适时进行高考预警或案例宣传,揭露中介欺诈伎俩,提醒考生和家长避免上当受骗。要继续做好肢体残疾、患有疾病以及家庭经济困难考生群体的考试服务和招生录取工作。落实高考体检取消乙肝项目检测,除患有传染性疾病、无法完成学业的疾病及学习不能自理者以外,考生的身体状况只要不影响专业学习和其他学生,高校均不得仅以身体状况为由拒绝录取或加以专业限制。
五、严肃查处招生考试违规行为。要加强招生考试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为考生服务、依法治招、廉洁自律的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加大纪检监察工作力度,严格执行高校招生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办法,严肃查处各种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案件。严禁将录取行为与收费挂钩,严禁将提前交纳学费等任何费用作为是否录取考生或考生确认录取的依据。对未经我部核准计划擅自招收的学生或未经省级招办办理录取手续的学生,一律不予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对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高校或中学,不仅要取消其相关招生或推荐资格,还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并将违规事实及处理结果予以通报,或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有关报名、考试、录取管理及对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理等办法,按照《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教学〔2010〕1号文件附件)执行。
请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速将本通知转发至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普通高校。
20182019年学校团委工作计划 篇8
2015年12月29日,全国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15年工作交流会在京召开。会议解读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总结交流各地典型经验,研究讨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部署2016年重点工作。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刘利民强调,启动实施全面改薄专项督导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狠抓工作落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精神的具体体现,各地要充分认识专项督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准主要内容,切切实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一是明确责任,各地要在明年2月份之前召开动员部署会;二是统筹力量,各地要在明年4月份前制定专项督导实施方案;三是开展自查,各地要在明年上半年完成一次自查;四是实地督导,对于职责落实不到位、违规违纪等问题进行问责。他要求,各地要抓住关键,确保质量,努力完成2016年工作任务:一是抓落实,双月通报、定向调度等八项推进机制是明年专项督导工作的重点;二是抓统筹,主要落实好项目统筹、力量统筹和资金统筹;三是抓进度,确保明年年底校园校舍建设竣工率和设施设备采购完成率达到五年规划任务的50%;四是抓质量,严守质量这生命线,严格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五是抓安全,切实加强对广大师生的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意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教育部网站,2015-12-29)
【20182019年学校团委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学校团委计划05-14
学校团委作计划08-19
学校团委工作计划样本11-12
学校团委书记工作计划08-09
关于职业学校团委工作计划11-04
“中学校团委工作计划”学校工作计划参考10-20
外国语学校2011学年团委工作计划07-29
成都交通学校2009学年度校团委工作计划11-04
学校团委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