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革命传统有哪些

2024-10-17|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继承革命传统有哪些(共10篇)

继承革命传统有哪些 篇1

缅怀革命先烈 继承革命传统

本支部把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作为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支部全体党员于2011年10月28日,赴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学习参观。

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位于铜川市耀县西北部山区的照金镇,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上世纪30年代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王泰吉等创建了以照金镇为中心,横跨耀县、旬邑、淳化、宜君等县边界的西北地区第一块山区红色根据地,在此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革命斗争活动。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西北民主革命的火种,为后来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素有“南有瑞金,北有照金”之说。

作为本次党日活动的第一站,大家首先来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依山势而建的革命纪念馆显得格外肃穆和庄严,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通过观看图片、革命历史资料和革命先烈留下的实物及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场景复原等,详细了解了照金革命根据地创立、发展、壮大的全过

1程,了解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为了更深切地体验当年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生活战斗环境,重温革命历史,全体党员又来到了红军兵营薛家寨,分别参观了陕甘边游击队驻地、红军被服厂、修械所、红军医院及领导机关驻地等旧址。最后,全体党员来到李妙斋烈士墓前。李妙斋,原名王玉玺,山西省汾西县人,曾化名王志宪、王桥山等。1931年11月,他跟随刘志丹、谢子长在耀县照金、芋园一带活动,组织起一支40多人的芋园游击队,李妙斋任政委,在扫清照金附近的反动地主武装后,创建了照金根据地。1933年9月,红军主力北上作战,敌人组织近千人围攻照金革命根据地,偷袭薛家寨,李妙斋带领游击队员增援薛家寨,结果被埋伏在山路边树林中的敌人用冷枪打中,壮烈牺牲。当地群众悲痛万分,自愿捐出两口棺材,将李妙斋和他的警卫员掩埋在薛家寨一号寨北面的山坡上。此后每到李妙斋忌日,当地群众都会自发为烈士扫墓,表达对英雄的哀思和怀念。

按照这次党日活动的安排,全体党员在李妙斋烈士墓前举行了庄严的纪念活动。大家在烈士墓前默哀三分钟,随后,支部书记介绍了李妙斋烈士生平,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伴着深情的小号曲《思念曲》,每位同志都向烈士墓敬献了鲜花。

通过这次党日活动,大家一致认为,缅怀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震撼和洗礼了灵魂,坚定了信仰,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教育活动。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党员先进性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为做好新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继承革命传统有哪些 篇2

张承志在《选择什么文学即选择什么前途》中说到:“我意识到在中国正在演进同样重大的问题, 而我注意这篇文章, 却是因为‘良风美俗’之破坏, 在中国正如摧枯拉朽。……蔓延的劣质文艺更是大受青睐。恰在此时我读到了佐藤春夫, 他以激烈的行为解释说:一个民族如何选择文学, 就会如何选择前途。”[1]我们确实也到了一个明智地选择的时候了。

一、从时代性视角对辛亥革命文学的继承和发扬

辛亥革命时期, 政府腐败无能, 内忧外患, 见多识广的革命志士振臂呐喊,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戊戌变法时期, 主张改良者对文学极其排斥, 以其为玩物丧志之物, 完全否定文学地位和作用。到了辛亥革命时期, 志士仁人深刻地意识到中国需要开展的是一场政治体制上的革命。革命欲成功, 必先更新国民观念, 更新国民观念, 文学不可或缺。于是文学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特别是小说, 以前为正统文人所不齿, 到当时揭世刺世醒世的地位, 辛亥革命文学皈依政治, 因此极具时代性。[2]

当时的诗歌是时代的号角。如柳亚子的诗, 有些诗表现了慷慨救国的凌云壮志, 有些诗表现了对革命英雄的礼赞, 有些诗甚至表达了女子解放思想, 柳亚子是当时较有代表性的诗人, 这些诗句从思想上配合了那个时代的宣传, 对国民思想观念的觉醒无疑会起到极强的作用。

小说方面, 当时出现了揭露现实的一批小说, 最有代表性的是后来被鲁迅称为谴责小说的一些小说。鲁迅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里提到, “……戊戌变政既不成, 越二年有义和团之变, 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 顿有掊击之意矣。其在小说, 则揭发伏藏, 显其弊恶, 而于时政, 严加纠弹, 或更扩充, 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 似于讽刺小说同伦, 而辞气浮露, 笔无藏锋, 过甚其辞, 以合时人嗜好, 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3]辛亥革命前期, 对官场对统治者的揭露和批判成为小说创作的主题, 让大众深切揭露到它们的无耻、昏庸、无能。

代表作品之一《官场现形记》描绘了一幅幅官场丑态, 是对当时官场时弊的揭露、批判。立场是鲜明的, 笔触是辛辣的, 影响是严肃而深远的。这种对现实的揭露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正因为这些小说的社会现实性价值, 使它们流传到今天。

顺便提一句, 当时兴起的翻译小说, 也颇具时代性, 如《Uncle Tom's Cabin》现在翻译成《汤姆叔叔的小屋》, 这本“一个小妇人引起了一场大战争”的小说, 当时翻译成了《黑奴吁天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不能不说, 它试图在表达着一种时代的呼吁, 它试图引起中国的一场思想上的战争, 一场革命。

反观当代文学, 除了寥若晨星的可以称为反映现实的作品, 充斥着文学空间的作品, 仅看题目就令人触目惊心, 许多作者沉溺在才子佳人的风花雪月, 逃避在宫廷后妃的奢华富丽, 留恋在城市小资的消闲自娱, 飘忽在青春偶像的青春靓丽, 对现实生活的描绘浮光掠影, 在网络成为大众消费的今天, 网络文学也相应成为大众文学, 在较有名气的文学网站, 如红袖添香, 就像当今的出租书屋一样, 排行榜上总是一些奢靡艳俗的字眼。在新出版的小说里, 宫廷神话成为很重的一笔, 似乎现实生活中完全没有矛盾, 没有问题, 全国人民都过上了无忧无虑的共产主义的生活。

不得不提的是我们今天也畅销一种官场文学, 包括小说, 还有打着纪实旗号的一些官场文学, 作者热衷于迎合大众偷窥、享受甚至借鉴学习的心理, 他们并没有以谴责的立场来揭露他们的丑态, 揭露他们的腐败如何的祸国殃民, 描述他们的恶有恶报难逃法网的下场, 相反他们以极大篇幅描绘了这些人如何纸醉金迷、花天酒地, 这些人如何挖空心思左右逢迎行使计策, 简直成了一本本的官场指南, 读这样的官场文学使人们津津乐道于官场的享受和计谋, 使某些为官者奉为掌上宝典, 文学揭露批判的本意尽失。即使一些底层叙事的文学也越来越趋向于美化、粉饰现实, 仿佛这些底层百姓都过上了富有而自尊的小康生活。

学习辛亥革命文学, 我们在为之时代性、现实性震撼的同时, 我们更应该有一种现实的责任感, 拿起我们的笔, 走出书斋, 走向社会, 走下基层, 真实地感受到时代的强音, 真实地贴近民众的呼声, 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 真正地触摸到真实的生活, 当然我们也要摒弃辛亥革命文学那种依附政治的声嘶力竭的呐喊, 勿因其空洞失其形象性。

二、以审美教育性对辛亥革命文学传统的继承

辛亥革命文学适应时代的召唤, 表达了当时的政治理想, 慷慨激昂, 气吞山河, 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文学强音, 在当时除了谴责小说有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外, 还有本来就以抒情见长的诗歌。当时的小说可以让人物长篇大论地像政治家搬的演讲, 这适应了政治宣传的功利性, 但其审美意义上便有些逊色。

诗歌抒发感情壮志凌云, 一些诗人的诗篇还有一些文人诗的典雅。总之当时文学因其工具性、功利性太强而丧失了文学的一些审美特质, 特别是在形象性上有所欠缺, 这个可以为此稍微弥补的可以说是异军突起或是无心插柳的一种辛亥革命文学的一种特异的文学现象, 就是一些家书和遗书, 如林觉民的《与妻书》等, 这些满腔热血的革命志士, 在慷慨赴死之前, 留下来情真意切的文字, 带有血泪, 慷慨赴死、大义凛然、爱家爱国的形象淋漓尽致, 呼之欲出, 令人读来深为感动。

今天的文学作品那种昂扬向上的题材, 那种积极健康的主题被庸俗艳异冷漠挤到了角落。有一篇小说题名就叫《黑道》, 作品中赤裸裸地描写了性暴力, 大肆宣扬黑社会的成功之路, 这篇小说还被转载, 被欣赏、评论, 作者声称自己试图宣扬某个地方人的某种人性, “我写《黑道》, 实质上是写湖南人身上的狠劲。”“当我写钟铁龙用斧头劈丁建时, 一个手握斧头的男人就呈现在我眼前, 很坚决地将斧头劈了下去, 我似乎都能听见斧头落在丁建头上的声音。我写他们时, 脑海里常有些血腥的场景。”“坏人是这个社会的另一面, 他们的价值就是他们能衬托出你是好人。这也是本书的价值。”[4]如果这个地方的人性果真如作品所描述的那样, 还真是令人生畏, 读完小说, 读不出一部文学作品, 他的审美教育意义在哪里。如果香雪给我们留下来挥之不去的美, 温馨, 朴实, 真实, 雅致, 那么这一类的作品除了迎合个别人的低级审美趣味, 还有什么。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性以其文学艺术自身的审美魅力来感染读者, 使受众达到人格、道德、品味的提升, 春分化雨, 润物无声。

辛亥革命文学, 铿锵壮观, 以警国民, 邹容、陈天华虽非文学巨匠, 但其作品荡气回肠, 振聋发聩, 激醒民众, 今天我们的文艺虽摈弃全国一盘棋的呆板统一, 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但文艺的最基本的审美教育功能, 对大众人格的熏染和提升绝不能丢弃, 坚决摈弃那些低级的庸俗的甚至是腐朽的糜烂的审美趣味, 对读者负责, 对社会负责。

三、对外国文学的借鉴的方法的批判和继承

辛亥革命文学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对外国文学特别是西方文学进行了拿来, 批判和借鉴。

大量翻译外国小说, 借鉴外国文学以供国人做样本, 同时以飨国民。一方面, 从西方小说的兴盛及在社会中的审美教育作用体悟到小说的功用, 并在国内大力鼓吹其唤醒民众之功用, 小说的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 当时的翻译并没有遵循信达雅, 而是常常漏译误译, 甚至是林纾那样的二次创作, 但多数翻译作品从译作选择上遵循的是为我所用, 从翻译原则上也是立足本国。林纾不懂外文, 硬是成为名噪当时流芳至今的翻译大家。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其译作《黑奴吁天录》无疑是从当时国民现状出发, 选择并翻译的, 似乎在呐喊我们不要再做奴隶, 我们要民主共和, 要民族独立。

戏剧更是突破了原来以唱为主, 服装、唱腔动作都形式化的格局, 借鉴西欧戏剧, 形成所谓的文明戏, 或称新戏, 文明戏以白话对白为主, 服装道具布景基本接近真实, 这使得戏剧在中国有了巨大转折, 拉近了人们与剧中角色、冲突的距离, 容易使观众产生反响和共鸣, 为五四兴起的新话剧的产生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

另外, 其他文学样式也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但无论怎样, 辛亥革命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借鉴有自己的立场, 本着但为我用的拿来主义的原则。

今天,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世界各地的文学信息迅速被摆到共享资源里。众多的文学思潮来到中国, 甚至影响着中国文学, 各种文学思潮纷至沓来, 你方作罢我登场, 有人全面模仿某个潮流, 甚至成名成家, 名噪一时, 但事实证明, 这样的作品不会久远, 相反, 是那些有着民族文学特色的作品浪里淘沙流传下来。

对此, 我们对外国文学的借鉴不妨借鉴一下辛亥革命文学的做法。辛亥革命时期的作家, 批判的矛头主要集中在封建的三纲五常、孔孟儒学。从而揭示出传统儒学与专制主义的内在联系。他们侧重对中国传统的批判, 但是并不意味着就是对国家的未来丧失了信心。相反, 他们坚信并致力于民族的复兴:首先, 他们侧重挖掘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 但并非无批判地肯定。即使重经派也不是把孔子及儒学作为圣人和圣经来崇拜, 而是作为历史人物和文献典籍来研究分析, 也就是说, 要把儒学从独尊的统治的地位降为普通的学术流派。第二, 针对欧化主义者对本民族优秀传统重视不够的弱点, 他们有意识地用发扬国粹来“激动种性, 增进爱国的热肠”, 试图从传统中汲取推进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同时对西学输入所造成或有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提出批评与警示。

但是在当下的文学发展中, 却出现了两种极端的观点, 要么就对西方的文学传统一概抹杀, 要么就全盘西化, 把西方的一切奉为圣旨。正如许嘉璐在《当前文化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一文中提到:“近年来, 我国悠久的、优秀的文化传统, 受到强烈的冲击, 其后果直接体现在社会上出现的迷失、生活目标的迷茫和人际关系的冷漠。”从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短短的几十年来看。作家要不断吸收外国文学的精华才会走得更远, 但是完全照搬则会昙花一现。而完全置之不理则会不断地重复自己, 只能使自己越走越窄。

因此, 我们要立足于传统民族文学, 不断汲取外国文学中适合自己的部分, 但不能照搬照抄迷失自己的方向, 踏踏实实地读一些外国文学作品, 吸取精髓, 剔去糟粕。

一个世纪过去了, 那些慷慨激昂的论时刺世的文字像灯塔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们立足今天之文学, 希望能秉承其文学传统, 指引着我们当代文学的方向, 找到当代文学突破的出口。

摘要:辛亥革命文学在其时代性、审美教育性和对西方文学的借鉴几个方面都显示了独有的特色。当代文学梦想与现实激烈冲突, 危机重重, 借前车之鉴批判地继承辛亥革命文学传统, 给当今文学发展和提高提供一定参照和启示。

关键词:辛亥革命文学传统,时代性,审美教育性,对西方文学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承志《选择什么文学即选择什么前途》《读书》杂志2009年第一期

[2]该段观点借鉴刘纳《从皈依政治到注重思想——从一个方面看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我国文学的变革》《北京社会科学》86年第三期

[3]《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81年版282页

新能源革命会有哪些影响 篇3

据国际能源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页岩气蕴藏量达187万亿立方米,中国约占20%(36万亿立方米)全球居首,美国占13%(24.4万亿立方米),但美国开发和运用页岩气却领跑全球。2000年时,美国页岩气的年产量只占天然气供应的1%,截止2011年底,这一比例已迅速上升至25%。中国虽是页岩气储量全球第一,但尚未完全掌握开采技术,计划至2015年可达年产气量65亿立方,仅有美国去年产量的3%。

页岩气的成功开发和使用,使得美国的能源业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不仅使煤炭等传统能源面临淘汰,也使太阳能等新能源失去光环,我国光伏产业进入严冬,大概就是由页岩气引发能源革命的直接后果。

页岩气在美国使用占比日益上升,已直接冲击天然气价格。仅以追踪美国天然气指数的ETF(代码:UNG)作观察,5年中天然气价格最大跌幅达85%,目前价格仅有5年前的40%,页岩气俨然成为新一代替代能源的领头羊。随着时间推移,页岩气在美国能源供应链上的比重还将日益增多,美国的石油进口必然下降。

目前美国每年石油进口约3000亿美元,假如减少一半,目前的石油价格必然受到冲击,美元势必升值。充足的天然气供应大大增加了美国公司的竞争力。美国现在的天然气价格仅有欧洲和亚洲的25%,这将大大促进美国化工行业的发展,天然气是该行业所需的重要原料。

美国领先的页岩气开发和运用,将使靠石油出口为主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受到极大影响,也将引发全球化工业的全面洗牌,最终,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出现大的变化。又据加拿大能源部测算,页岩气在20年内将成为与石油、煤炭鼎立的三大能源支柱,所提供的能量,超过风能、热能、水电、原子能等所有替代能源之总和的一倍,这无疑是一场新的能源革命。

页岩气是指是储存形式复杂,开采难度远大于普通天然气的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甲烷,含量一般达85%,最高可达99.8%,每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有煤碳的一半,石油的70%,硫排放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一种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美国页岩气的产量大幅提升,以及在国内和拉美地区的石油开采,使得全球石油供应的格局已悄然发生变化。据美国能源部预计,美国原油和其它液化碳氢化合物2013年的日均产量将达创纪录的1140万桶,逼近沙特1160万桶的日均产量;花旗银行预计,2020年产量可达1300万桶/日,北美将成为“新中东”。

继承革命传统 弘扬长征精神 篇4

咸阳实验中学 高二八班 王佳蕊

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历史事实已经证明,长征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正是凭着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懈奋斗。历史也将证明,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还将继续激励中国青年坚定地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抚今追昔,共和国和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全面的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奋然前行。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树立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理想主义精神,青年富有理想,而真正远大的理想,必须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的远大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在为远大理想的顽强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青年的人生道路才会焕发光彩。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长征给人们一种深刻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我们要彻底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进行艰苦的努力。艰苦能磨炼人,创业能造就人。青年要时刻铭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发扬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历风雨,经受锻炼,努力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走进21世纪的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接过前辈长征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美的青春之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中华民族在世世代代的发展中培育、积累和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反映了人们创造了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推动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壮大,是中华民族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闻名中外,劳动模范杨怀远爷爷凭一根小扁担,几十年如一日为乘客挑行李。勤劳是劳动人民的本色。我是乡下人,但是从没下过田,也没尝试过地里干活的那种种滋味,但我明白,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瞧不起劳动的人,就是瞧不起自己。祖国的宏伟建设需要高素质人才。我国的周恩来总理,在青少年时,就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我也时刻记着自己的诺言:努力学好文化,长大后报效祖国。上课了,一双小手写个不停;双休日,在房里看课外书,有时,也画几幅图,写几篇趣文。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我们班里是一个素质较好的班级,在学校举办的背古诗比赛中,有三名同学分别获得了一、二、三名的好成绩,是啊!我们不努力,又怎能去报效祖国呢?立志报效祖国,我们要力争全面发展呀!通过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进步得很快,可是离时代的要求还差得很远。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是我们青少年一代唯一的奋斗目标,立志报效祖国,是历史赋予我们青少年一代的最强使命。让我们团结起来,用实际行动,去报效祖国吧!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在漫漫长征路上,不仅有枪林弹雨,还有急流险滩、雪山草地,更有饥饿、寒冷、疾病等等难以想象到的困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面对各种险恶的环境,红军广大干部战士表现出了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靠着英勇牺牲、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红军冲破了一道道敌人的封锁,越过了一道道的艰难险阻。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作为一名新时代学生,我们要把长征的精神当作学习的动力,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大好时光,刻苦学习,全面发展,成为祖国有用的栋梁之才。弘扬长征精神1934年10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在漫漫长征路上,有峡谷急流,有雪山草地,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尽管,红军长征胜利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长征精神却万古流芳,永垂不朽。

长征中的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长征精神。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伟大的长征给世人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在长征胜利70年后的今天,长征将士的梦想早已变为现实,新中国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放已推进多年,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这就是新的伟大长征。在新长征的道路上,我们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报国之志,扬起理想的风帆;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生活中也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将长征精神作为我们人生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脚踏实地,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奋发图强,开拓进取。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把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加和谐、更加进取、更有生机。

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穿越那野兽都不愿涉足的禁区,爬雪山过草地,却从来没有放弃过打败敌人、建立一个属于自己世界的信念。长征,目标既定,义无反顾。不管有多少磨难,多少挫折,唯一需要坚持的是:向目标冲击,向目标逼近,这是何等样的一种钢铸信心!中国申奥,历经十余年;中国足球冲入世界杯决赛圈,历经数十年;中国加入“世贸”,也历经十五年。一朝梦圆,抚今思昔,同样是锁定目标,义无反顾,昂首奋进,攻关夺隘,透着长征精神的灿烂光辉。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互联网,经历了1999~2000年的激情飞扬之后,中国网站无一例外地都进入了2000年的神情凝重.当初,我们只看到了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就情不自禁地被它水下的部分所吸引,而如今,这看不见的水下冰山却让人们有点害怕……

继承革命传统有哪些 篇5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xx,今天很荣幸可以站在国旗下讲话,我演讲的主题是“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

严冬在春风中消散,岁月在奋斗中远去。人间四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又是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同学们可以结合清明节的气候特点,进行踏青,放风筝等活动,学校也会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缅怀革命先烈,纪念战斗英雄。此时此刻,当我们聚集在鲜艳的国旗下,是否想到:这面代表着共和国的五星红旗,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洒尽热血染红的呢?我相信大家心中一定感慨万千!一幅幅英雄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烈士们为祖国独立统一挺身而出,为人民解放,甘洒一腔热血。从不惜千金买宝刀的女侠秋瑾;到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邹容;从江姐到刘胡兰;从黄继光到董存瑞无数英烈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我们缅怀先烈,并不仅仅是为烈士生命的消散而背叹,更是被他们那伟大的生命价值所震撼。那些英勇的烈士们不愧为炎黄子孙的后代,不愧为新中国永远矗立的丰碑。今天我们拥有舒适的生活条件与优越的学习环境,花园般的校园,宽敞而明亮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还有循循善诱,无私奉献的老师,要知道这一切都是那样的来之不易。如今,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未来祖国的前途无限光辉灿烂,我们更应该具有爱国之情和树立报国之志,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就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努力建设新中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延续了2500多年的传统节日,我们要在清明节这一天祭祀先祖,学习感恩,不过每年清明节前后,人们总是扶老携幼集中出行,一些群众会在马路边,广场小区等随意的烧纸放炮引发森林火灾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我们在清明假期一定要注意交通火灾等安全,过一个文明安全的清明节

最后让我们以良好的姿态告慰青松下长眠的烈士和祖先的同时,也愿中华民族孝亲敬长得春风荡漾着每个人的心。

继承革命传统有哪些 篇6

为了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学生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无锡市水秀中学德育处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优良传统”清明节系列活动。

“与信仰对话为青春导航”革命传统教育

3月18日下午,学校团委大队部邀请到了无锡革命老前辈、校外辅导员吴成爷爷来校为少年团校的二百五十多位学员作“与信仰对话为青春导航”为主题的革命传统教育讲座。

会上,吴成爷爷以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给学生讲述了女共产党员、革命英雄刘君湘的光荣事迹,勉励学生要以实际行动向革命英雄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学习上的难题,以崇高的理想信念指引自己前进的方向,真正从思想上、行为上向共青团组织靠拢,争做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光荣的共青团员!

此次讲座使全体学员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会后很多学员都围在吴爷爷身边,争先抢后的恳请吴爷爷为大写下挚语,主动与吴成爷爷合影留恋,并久久不愿离去,这一场意外的签名活动让吴爷爷和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感动,也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这一次生动别致的革命传统教育在热烈祥和、积极向上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全校召开“缅怀先烈,继承传统”主题班会

4月8日下午班会课,全校各班举行了“缅怀先烈,继承传统”主题班会。此次主题班会德育处精心策划,要求各班主题班会分为五部分:首先,由值日班长向大讲述了清明节的来历,使同学们对清明节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其次,学习委员向大讲述了毛泽东、孙中山、鲁迅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丰功伟绩,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各位烈士澎湃的爱国之情;接着,班长和中队长共同主持了《党团队》相关知识竞赛。随后同学们畅谈感受,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最后,班主任对班会做总结,并带领全班同学进行了庄严的宣誓活动,“战争年代造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激昂的誓言回荡在空气中,抨击着每个同学的心。

主题班会不仅使同学们回想起了许多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了大向爱国前辈学习的热情,并且增强了全班同学为祖国增光添彩的斗志和决心。

开展“网上祭扫,寄托哀思”活动

又是一年清明到,初一全体同学们开展了“网上祭扫,寄托哀思”活动,到“网上纪念馆”为烈士献花寄托哀思,以此缅怀先烈。

活动伊始,伴着低回的音乐,各班同学庄严肃立,班长诵读祭。网页上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随着鼠标的滑过,同学们纷纷向烈士碑敬献花圈、献歌、点烛等,网页就会出现拜祭者亲自为革命先烈设计的精美纪念画面,在乐曲的伴奏中,抒发缅怀之情。同学们还可以在线建立纪念馆,进行网上纪念,也可以查看清明节传说、清明节用联等。

这种纪念方式,既环保又明,体现了传统风俗的变迁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令人耳目一新。

举办“清明赛报”传承化

学校德育处以“清明”这个传统节日为有利契机,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清明化”为主题的班级化墙评比活动。通过办清明小报,同学们知道了寒食节、清明节的来历,了解了介子推割股奉君、祭拜缅怀先辈、清明踏青等历史典故与习俗,重温了那些与清明有关的经典诗词名句。学生们在搜集资料办报的过程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语综合能力;在缅怀先辈的同时,感悟了清明的含义,更见证了传统化永恒的魅力。

继承革命传统有哪些 篇7

今天,无论是在改革开放的澎湃大潮中,还是科学文化研究的领域内,五四精神无不激扬着广大青年追求进步的情怀无不展现着广大青年爱国奉献的风采;

今天,无数青年在五四精神的激励下,做村官,下基层,志在四方,奔赴祖国各地建功立业。如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世代相传的优良革命传统,这就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爱国志士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用鲜血和生命创造出来的英雄业绩和革命精神。这些革命传统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升华;

是我们增强信心,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重要武器;

是教育青少年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提高政治道德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巨大动力。革命传统永远不会过时。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革命传统都是需要我们永远继承的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中国传统有哪些灯谜 篇8

1、红公鸡,绿尾巴,身体钻到地底下,又甜又脆营养大。 —— 谜底 红萝卜

2、身体白又胖,常在泥中藏,浑身是蜂窝,生熟都能尝。 —— 谜底 藕

3、内里有人 打一 字 谜底: 肉

4、圆圆脸儿像苹果,又酸又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可当水果。 —— 谜底 蕃茄

5、白又方,嫩又香,能做菜,能煮汤,豆子是它爹和妈,它和爹妈不一样。 —— 谜底 豆腐

6、举重比赛(打一成语)。 谜底:斤斤计较

7、愚公之家(打一成语)。 谜底:开门见山

8、盲人摸象(打一成语)。 谜底:不识大体

9、最荒凉的地方(打一成语) 谜底:寸草不生

10、最反常的天气 (打一成语)谜底:冬暖夏凉

11、哑巴打手势 (打一成语)谜底: 不言而喻

12、遇事不求人 (打一成语)谜底: 自力更生

13、身穿绿衣裳,肩扛两把刀。庄稼地里走,害虫吓得跑(打一动物名) ——螳螂

14、娘子娘子,身似盒子。麒麟剪刀,八个钗子(打一动物名)——螃蟹

15、无脚也无手,身穿鸡皮皱。谁若碰着它,吓得连忙走(打一动物名)——蛇

16、鼻子朝天,嘴巴朝地。敲它一锤,惊天动地(打一日常用品)——大钟

17、红娘子,上高楼,心里疼,眼泪流(打一日常用品名)——蜡烛

18、猛将百余人,无事不出城。出城就放火,引火自烧身(打一日常用品) ——火柴

19、远看两个零,近看两个零。有人用了行不得,有人不用不得行(打一日常用品)——眼镜

20、吃进的是草,挤出的是宝。舍己为人类,功劳可不小(打一动物名)——奶牛

常见灯谜

无底洞(打一成语)。 谜底:深不可测

爬竹竿(打一成语)。 谜底:节节上升

纸老虎(打一成语)。 谜底:外强中干

飞行员(打一成语)。 谜底:有机可乘

笑死人(打一成语)。 谜底:乐极生悲

举重比赛(打一成语)。 谜底:斤斤计较

愚公之家(打一成语)。 谜底:开门见山

盲人摸象(打一成语)。 谜底:不识大体

蜜饯黄连(打一成语)。 谜底:同甘共苦

武大郎设宴(打一成语)。 谜底:高朋满座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 谜底:自力更生

多看无滋味(打一成语)。 谜底:屡见不鲜

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 谜底:半路出家

常见灯谜

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 谜底:不言而喻

最荒凉的地方(打一成语) 谜底:寸草不生

最反常的天气(打一成语) 谜底:冬暖夏凉

最宽广的胸怀(打一成语) 谜底:胸怀天下、宰相肚里能撑船

最高的巨人(打一成语) 谜底:顶天立地、嵩生岳降

最长的寿命(打一成语) 谜底:寿比南山、寿山福海、河清人寿

最有学问的人(打一成语)谜底:文江学海、道山学海、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一把刀,顺水漂,有眼睛,没眉毛。(打一动物名)——鱼

两眼外秃大嘴巴,有个尾巴比身大,青草假山来相伴,绽放朵朵大红花——金鱼 像鱼不是鱼,终生住海里。远看是喷泉,近看像岛屿(打一动物名)——鲸

小时像豆号,在水中玩耍。长大跳得高,是捉虫冠军(打一动物名)——青蛙

为你打我,为我打你。打到你皮开,打得我出血(打一动物名)——蚊子

似鸟又非鸟,有翅身无毛,一脸丑模样,专爱夜遨游——蝙蝠

肥腿子,尖鼻子。穿裙子,背屋子(打一动物名)——蜗牛

常见灯谜

身穿绿衣裳,肩扛两把刀。庄稼地里走,害虫吓得跑(打一动物名)——螳螂

娘子娘子,身似盒子。麒麟剪刀,八个钗子(打一动物名)——螃蟹

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打一动物名)——蚂蚁

白天一起玩,夜间一块眠,到老不分散,人间好姻缘(打一动物)——鸳鸯

个儿高又大,脖子似吊塔。和气又善良,从来不打架(打一动物名)——长颈鹿 脚儿小,腿儿高,戴红帽,穿白袍(打一动物名)——丹顶鹤

脚像细牛脚,身像大狗重。行象后生子,须象老大人(打一动物名)——羊

无脚也无手,身穿鸡皮皱。谁若碰着它,吓得连忙走(打一动物名)——蛇

身长约一丈,鼻生头顶上。背黑肚皮白,安家在海岸(打一动物名)——海豚

身子轻如燕,飞在天地间,不怕相隔远,也能把话传(打一动物名)——信鸽

吃进的是草,挤出的是宝。舍己为人类,功劳可不小(打一动物名)——奶牛

左手五个,左手五个。拿去十个,还剩十个(打一日常用品)——手套

半个西瓜样,口朝上面搁。上头不怕水,下头不怕火(打一日常用品)——锅

红娘子,上高楼,心里疼,眼泪流(打一日常用品名)——蜡烛

猛将百余人,无事不出城。出城就放火,引火自烧身(打一日常用品)——火柴

常见灯谜

远看两个零,近看两个零。有人用了行不得,有人不用不得行(打一日常用品)——眼镜 小小东西,放在腋底。有病没病,看它肚皮(打一日常用品)——温度计

鼻子朝天,嘴巴朝地。敲它一锤,惊天动地(打一日常用品)——大钟

外面冷冰冰,里面热心肠,一夜到天亮,肚里还不凉(打一日常用品)——暖壶 有硬有软,有长有宽。白天空闲,夜晚上班(打一日常用品)——床

一间小药房,药品里面藏。房子涂白色,十字画中央(打一日常用品)——医药箱 一物生得巧,地位比人高。戴上御风寒,脱下有礼貌(打一日常用品)——帽子 红艳艳,飘胸前。像火苗,暖心间(打一日常用品)——红领巾

口比肚子大,给啥就吃啥。它吃为了你,你吃端着它(打一日常用品)——饭碗 楼台接楼台,一层一层接起来,上面冒白气,下面水开花(打一日常用品)——蒸笼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又甜又蜜(打一日常用品)——月饼

社会在发展(打《水浒传》人名) ——史进

僧穿彩衣(打《水浒传》人物绰号) ——花和尚

久旱逢甘露(打水浒传人物绰号) ——及时雨

需要一半,留下一半(打一字)——雷

一月一日非今天(打一字)——明

综合门市(打一字)——闹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篇9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除夕

1、春节: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3、端午节: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源于纪念屈原;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4、七夕: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5、中元节: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也就是盂兰会。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盂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6、中秋节: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7、重阳节:九九重阳,最早见于《易经》,《易经》把九列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日,两阳相重,故名重阳节。屈原曾写过”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说明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已形成风俗。

重阳节登高则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南朝梁代•吴均著《续齐谐记》载:东汉时,汝南、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拜道长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说,九月初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乡亲。并告知九日离家登高,把茱萸装入红布袋,扎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即能战胜瘟魔。桓景回家,遍告乡亲。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来到山前,但因菊花酒刺鼻,茱萸香刺心,难以接近。桓景挥剑斩瘟魔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见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而人们因出门登高而免受灾殃。自此,重阳登高避灾流传至今。

8、腊八:农历十二月八日是佛陀成道日。在这一天,寺院都要举行纪念法会,称为成道会、腊八会,并以”腊八粥“供佛飨众。

佛陀成道日为何要供养腊八粥呢?其缘由要追溯到佛陀成道之前的悉达多太子,他曾在苦行林苦修六年,日食一麻一麦,以淡泊物质来砥砺求道的心愿。渐渐地太子觉悟到:世间的人追逐物欲,沈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过份享乐固然不易达到解脱大道,如果执着于苦行,徒使身心受苦,形同枯木死灰,也不能证悟菩提,最好是舍弃苦乐二边,过着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才能进趋解脱大道。

太子有了这一番体悟,了解苦行的不究竟,即刻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但因太子的形体瘦弱,竟疲乏无力的倒在尼连禅河边,过了一会,太子手攀岸上垂下的树枝方站起来,走不了几步,又瘫倒在岸上。

这时,河边有一个名叫难陀波罗的牧女,在河畔的草原上放牧,她忽然看到一位瘦弱的青年沙门横卧在河岸旁,好像毫无气力似的,她立时生起同情的心,手捧乳汁前来供养太子。太子接受牧女的一杯乳汁,其中的美味实在无法譬喻。饮后,五体通畅,渐渐的恢复了气力。于是涉河过岸,走到伽耶山的一棵繁茂的菩提树下金刚座上,端坐思惟,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而开悟证道,成就正等正觉。

由于牧羊女供养乳糜的典故,后来中国的佛教徒乃起而效之,于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当天,以五谷及诸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相沿至今,此风气渐渐广传至民间,一般人也在这一天煮食腊八粥,成为民间风俗之一。

9、除夕: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以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瑶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篇10

耍歌堂节

“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是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瑶族自治县瑶族人民的隆重节日“耍歌堂”是瑶语译音,意为庆丰收。也是青年男女对歌觅友的节日。三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金秋季节,十月十六日左右,历时三天、九天不等。

当节日到来之前,各家各户都得事先通知远近的亲友前来观光。节日到来时,各村寨的人们抬着祖公的牌位从庙中抬出来巡游、拜祭,他们带着新收获的包谷、红薯和糍粑、米酒、山果等物品,成群结队,翻山越岭,汇集于事先选好的耍歌堂(地势平坦的村寨),炮响为号,吹响牛角曲。

蓄发盘髻、头包红布、插着美丽羽毛的英俊瑶族小伙,在锣鼓声中跳起刚健欢乐的长鼓舞。身着绣有绚丽花朵、纷飞彩蝶、秀丽山河、漂浮彩云的瑶族姑娘翩翩起舞,选择意中人。参加唱歌的青年,有时达八、九十对。小伙子唱歌一支又一支,姑娘们仔细地打量着唱歌的小伙子,暗暗地选择心爱的人。小伙子们也尽情地唱,求得姑娘的欢心,白天在歌堂上认识后,晚上便可独自向姑娘们唱歌求爱。在山坡上、树荫下,通过对歌互诉爱慕之情。其他人或是开怀畅饮、高谈阔论,或是高唱瑶歌、极目远眺,场面十分热闹。

节日期间,每户人家做二十至三十斤的糯米糍粑,招待亲戚朋友。每户还出若干水酒(七斤左右),供人们任意饮用。“耍歌堂”场上,放置众人提供的米酒,任人饮用。

晒衣节

每年旧历六月六,广西桂平县的盘瑶要隆重地欢庆一年一度的晒衣节。节日的早上,各家各户的老者指挥年轻人有秩序地把箱子、柜子及衣服、鞋子等搬到房外晒谷坪,摊开在竹垫上或挂在竹竿上,等候烈日曝晒,整个寨子色彩斑斓,成了衣物的“海洋”。晒到三四个小时后再把衣物等放回原处。到了傍晚,全寨人站在晒谷坪上,对着西沉的太阳频频招手,表示对太阳的感激和崇敬。“晒衣节”家家户户要宰鸡杀鸭欢庆,别有情趣。

干巴节

干巴节,是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乡一带蓝靛瑶人(瑶族支系)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他们从农历二月下旬便开始忙碌起来。大家首先商定节日这天是上山打猎还是下河捕鱼,然后再分头准备。决定上山打猎的人们就着手烧木炭、修枪、舂火药、打码子;准备下河捕鱼的人们也各置器物。各家各户都用最好的糯米酿制米酒,准备欢度“干巴节”。

节日那天,上山围猎的成年男子,手持弓弩、火枪,带上粑粑于破晓时踏上征途。获得野味,大家共享,若是获不到猎物,便会被人取笑。尤其是“门胞”(小伙子)要被“门煞”(姑娘)所轻视。因此,上山的“门胞”总是千方百计满载而归。下河捕鱼虾的人们也照此办理。老人、妇女则留守,忙于准备年饭,烧鸡鸭,煮五颜六色糯米饭,春粑粑,各美酒。

傍晚,人们回到寨中,互相串门,互相祝贺。大家取出香甜的米酒,吃着香喷喷的糯米花饭,将当天猎取的野味和鱼,美美地饱餐一顿。不能吃完的,留下一部分,挂在火塘边上,烤成干巴,留着以后招待客人。晚上,当夜幕笼罩着山寨的时候,男女老幼经过一天的劳碌奔波,都围坐在火塘边,唱起动人的瑶歌。饭后,大家聚于广场,男的敲铜鼓,女的舞蹁跹。人们尽情享受劳动之余的欢乐,预祝丰收,欢度佳节。

月半节

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的重要节日(相当于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锣鼓声和欢笑声。从初十开始,各家各户都摆上鱼、肉、酒等,欢度节日或祭祀祖宗,十五是节日的最后一天,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晚上,这个晚上,家家户户都做出最好、最丰盛的饭菜,主宾欢聚一堂,互祝家庭和睦,老小健康,五谷丰登。晚饭后,姑娘、小伙子身着节日盛装,对歌跳舞,直到鸡鸣晨晓,人们才进入梦乡。

祝著节(达努节)

1986年广西民族事务委员会根据瑶族人民意愿将达努节名称改为“祝著”节。“祝著”节,亦称祖娘节、二九节、盘古节或瑶年,是瑶族人民隆重的节日之一,尤其是分布在广西都安、巴马、大化、马山一带布努瑶支系的瑶族人民。时间是当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由于居住地区不同。各地习俗和谷物成熟日期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节日周期,并非一年一度,有的地区两、三年过一次,有的地区三、五过一次,有的地区十二、三年才过一次。

节日前,家家户户,村村寨寨都要打扫卫生,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杀猪宰鸭,酿米酒,做糯米耙粑,准备丰盛的节日食品。节日时,瑶族同胞备上美酒佳肴,到预定的场地吃团圆饭。在村寨摆歌台,敲起铜鼓跳起舞。出嫁的女儿也带上儿女回娘家过节。

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点大炮、吹奏唢呐、武术表演、射击比赛和斗鸟等。最有趣和最能体现瑶族文化的是铜鼓舞。铜鼓在布努瑶人心目中是祖神赐予的神物,敲起铜鼓就能赶跑鸟兽,保证庄稼好收成。因此,铜鼓声如一面旗帜,集聚着民族的力量。

铜鼓悬挂在木架上,人们轮流上场,每次2男1女,男的一个击铜鼓,表演瑶族的传统舞蹈,一个击皮鼓为他伴奏,女的或撑雨伞或拿斗笠,边舞边为铜鼓手送去一陈陈凉风。鼓点铿锵,舞姿纯朴,表现了山民耕作、狩猎的生活情景,风格粗犷剽悍。表演者虽谈不上有多少艺术感觉,但在劳动中演练出的舞步,清新刚健,三人的配合默契和谐,不时博得观众的喝彩。最佳的舞者还能得到“鼓王”之美誉。

跳完铜鼓舞以后,接着是点燃冲天炮,人们把事先做好的冲天炮,按一定距离,在广场上摆上数十个,或上百个。若干男女同时动手点燃,一直点到最后一声炮响为止,看在同一时间内,谁点的冲天炮最多,比赛时,场上鸦雀无声,周围观众,屏住呼吸,注视着点炮的人们。当炮声一响,接二连三的火光直冲天空,场上一片沸腾,人们蜂拥到优胜者面前,将他抬起来,抛向空中。

入夜,灯笼、火把蜿蜒在山道上,象一条火龙向聚集点游去。人们跳起了只有达努节才跳的“兴郎铁玖舞”:猴鼓舞、藤拐舞、猎兽舞、开山舞、南瓜舞、采茶舞、丰收舞、牛角舞、芦笙舞、花伞舞等。这是一组反映布努瑶生产、生活的舞蹈。其中“猴鼓舞”的动作模似猴的动作,滑稽幽默,侧身反背,灵巧敏捷。

打山围猎是瑶族的一种生产劳动形式。出门背火铳,猎狗作伴行的围猎生活,在“猎兽舞”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山舞”气势恢宏、“采茶舞”线条优美、“花伞舞”抒发了姑娘心中的爱意。舞罢,青年们对歌去了,老人则集体唱起密洛陀颂歌。他们你问我答,歌声充满了对密洛陀的敬意。听歌的男女老少从密洛陀创世中吸取力量。除了唱密洛陀,他们还唱醉酒歌,饮酒欢呼,直到三星西斜仍不肯离去。

关于“达努”节的由来,一个较为普遍的传说是,古时候,在万山丛中有两座高大的宝山,两山对峙相望,左边那座山叫布洛西山,威武雄壮,像个武士;右边那座山很象一个拖着裙服的姑娘,名叫密洛陀。每年这两座山互相移近一点儿,经过九百九十九年,两山就要挨在一起了。

这年的五月二十九日,天空突然响起惊天动地的霹雳,这两座山同时裂开一条缝,从布洛西山走出一个高大的男人叫布洛西,从密洛陀山里走出一个女人叫密洛陀,他俩结成了夫妻,后来生三个女儿。时间年复一年的过去,密洛陀的头发花白了,一天夜晚,她想起布洛西死时说的话,便对三个女儿说:“孩子们,如今你们长大了,应该各自谋生啦!”

第二天早晨,大女儿扛着犁耙,到平原犁地耙田。后来,她与子孙组成了汉族。二女儿挑起一担书走了,她与子孙形成了壮族,三女儿拿着小米和锄头到山里开荒种地并在那里安居乐业,成为瑶族的祖先,三女儿在山里辛勤的耕耘。禾苗长得十分粗壮,籽粒饱满。眼看就要收割了,不幸庄稼被野兽、地鼠和鸟雀偷吃光了,她含着眼泪返回家里向妈妈诉苦,密洛陀安慰女儿,鼓励再去生产,并给她一面铜鼓和一只猫。

第二年庄稼长得更好,贪馋的鸟兽又来偷食,三女儿按母亲的话,敲响铜鼓,惊走了野兽和飞鸟,放出猫吃尽了地鼠,获得了丰收。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在五月二十九日密洛陀生日这天,姑娘带着丰盛的礼物,返回家里向密洛陀祝福,并庆贺丰收。后来,瑶族人民就将这天作为民族节日。

盘王节

1、盘瓠崇拜

盘瓠亦称盘王、盘护、盘古等,是神话传说中龙犬的名字。瑶族的盘瓠崇拜,实际上是一种图腾崇拜。很多瑶族人都认为盘瓠是瑶族的始祖,把他当作始祖神加以崇拜、祭祀与供奉,并形成特定的祭祀性节日——盘王节。

2、节日活动

盘王节,又叫“跳盘王”、“庆盘王”、“做盘王”、“还盘王愿”等。过去,各地规模大小与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年年举行,有的三五年举行一次。有的单家独户活动,有的数村寨联合欢度。少则3昼夜,多则7昼夜。节日期间,除杀猪宰羊,宴请宾朋外,还要诵经作法,祭祀神灵,跳盘王舞,唱盘王歌。

1984年8月,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瑶族代表座谈会上,确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盘王节为全国瑶族共同的民族节日。1985年金色的秋天,全国各地瑶族代表和民间艺人在广西南宁的联欢会上欢聚一堂,欢度瑶族有史以来第一次全民族的盛大节日——盘王节。如今的盘王节,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节日气氛更加喜庆、吉祥、欢乐。

在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人民在十月十五日晚就举办“跳盘王”的民俗活动。祭盘王第一项内容。祭堂内设有祭坛,挂着一幅盘王像。祭祀活动在3声铁炮声中宣布开始,众人踏着鞭炮的红屑,奉上供品:猪头、糍粑、雄鸡、酒。祭祀盘王的仪式过后,族长唱起了盘王歌,歌声叙述了盘王的业绩,众人在古歌中缅怀盘王,神情肃穆庄重。

次日清晨,在一陈锣鼓声、鞭炮声、唢呐声中迎来了更欢乐的一天。众人聚集在广场中“跳盘王”。“跳”即舞之意,跳盘王是指人们载歌载舞以谢盘王的恩德,娱悦盘王,并祈求盘王保佑子孙安泰。所以,每年“跳盘王”的歌声舞影,汇成了盘王节的欢乐海洋。

黄泥鼓舞是跳盘王的主要舞蹈。它以1面母鼓,8面公鼓为主,母鼓鼓身短而粗,公鼓鼓身长而细。鼓身皆绘有寓意吉祥的.花纹。8位瑶族姑娘,拿着丝巾圈成外圈,并随着鼓声翩翩起舞。公鼓与母鼓配合默契,有时母鼓在前,公鼓列成一排在后,有时公豉将母鼓围在中央,有时相错相插,鼓声噼啪,舞姿敏捷。围观的人们也不时发出陈陈喝采声。节日的瑶山,鼓乐齐鸣,载歌载舞,欢乐中充满着神圣的气氛。

暮色四合时,节日的舞台变得更宽、更大。山坡树林、桥头溪边,老人在畅叙过去;女人在交流理家之道;男女青年在对歌物色意中人……夜深歌不停,人们仍沉浸在白日的欢乐之中。在桂北全州东山盘瑶乡,敬盘王又是另一番景象。在这里过盘王节同样十分庄重,十分严肃。

这里庆盘王有三个阶段,分为农历六月六日上王盘古的生日;农历九月九日王盘古的生日;农历十月十六日为下王盘古的生日。庆下王盘古的生日正值收获之际,人们庆盘王,是为把丰收的喜讯报告给盘王。每逢这一天。于本年度添丁的人家都要提上酒和公鸡,到盘王庙祭祖,表示新添了盘王子孙,也表示全家对盘王的敬意。

庆盘王活动要请圣接兵,开始起鼓,但最主要的是唱盘王歌。唱盘王歌把祭祀盘王的活动推向了高潮,众子孙仿佛看到盘王开天辟地的形象。

“赶鸟”节

每年二月初一,是瑶族人民的“赶鸟节”,又称敬鸟节、歌鸟节。名称不同,形式多样。家家都要做粑粑给“鸟”吃,先将粑粑粘在竹枝上,插到田头地角喂鸟,边插边学鸟叫,意即唤小鸟来吃,莫损坏庄稼。江华、江永瑶族人民以此作为盛大节日开展欢庆活动。

江华瑶族自治县岭西一带瑶族在二月初一这天,既是欢庆歌鸟节,又是未婚男女青年以歌为媒选择佳偶的吉日。年年到了这一天,不管天晴下雨,方圆五、六十里的山寨男女青年,穿上一色宝蓝衬白镶边的节日民族服装,扎着彩色的头帕,套着绣花的鞋袜,撑着青布洋伞,一伙伙,一群群,聚会山头。对男对女,或四男四女,对坐于青草坪、岩头上,或依偎茶树蔸、松树下,甜蜜地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

对歌有一男一女对唱的,也有二男二女重唱的,还有一人领唱,众人合唱的,形式多样,十分丰富。在对歌中,互报姓名,倾吐爱情,唱一首歌,双方朝前走几步,一首首歌,小伙子和姑娘越走越近,双方的心越连越紧。从日出到月升,渴了,喝一捧清泉:饿了,吃几个粑耙。鸟雀忘了归巢,唱歌人不想回家,直到夜露湿透了头帕,他们才男送女,女送男、送过岭,送过山,送一程,唱一段,快进寨门了,才含情脉脉,依依不舍地分开。

这里传说,从前歌仙刘三妹来此唱歌,贫苦的瑶族人民得到启发,明白了许多道理。而地主豪绅非常害怕,下令捉拿刘三妹,在瑶族人民帮助下,变成一只小鸟飞走。嗣后,人们想念她,每年农历二月初一,男女青年来此唱歌,这就成为岩口铺一带说的“鸟节歌会了”。

而江永县松柏瑶族乡一带,每年二月初一至初三,举行一次盛大爱鸟敬鸟活动。俗称赶鸟会。湘桂边境不远百里的瑶、壮、汉群众赶来参加。过去赶鸟会活动有斗野鸡、赛八哥、比画眉。野鸡比斗打,八哥比学舌,画眉比抽彩,胜者得一份奖品,年复一年,赶鸟会人数越来越多,各种货郎摊贩也纷至踏来,三天的赶鸟会发展成了物资交流会。

扎巴节

每年二月十五日,居住在河口大树塘一带的瑶家人都要举行传统的择偶舞会,这就是“扎巴节”。这是未婚年轻人的节日,已婚男女都要自觉回避,如果想分享佳节的欢乐,只能在家凭窗远眺倾听。这天,姑娘小伙子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等三声竹笙响过、小伙子姑娘们各自撑开手中黑伞、花伞,轻盈地步入晒谷坪,一边跳起熟练的“扎巴舞”,一边用那双多情的眼睛在众男众女中寻找着如意的人儿。

若看上了,年轻人就凑上前去,轻唱着自编的情歌:世上姑娘数不清,唯有阿妹合我心。如姑娘不中意,即礼貌地报以对方一个歉意的微笑,接着轻鞠一躬,转身飘然而去;倘对方有心,即会随声应和:世上男儿数不清,唯有阿哥最多情。阿妹知哥情似火,愿与阿哥伴终身。两人一唱一和,在伞的遮掩下,双方柔情相视,互吐爱慕之情,并将伞当作爱情的信物,相互交换,到此算完成了择偶程序。然后携手步出舞场,双双对对各选择一幽静处,依偎长谈,互订终身。

送懒节

农历正月初三是宁远北部、新田等山区瑶家的“送懒”节,这天各家都要把春节期间抛丢在室内的瓜壳、果皮、鞭炮纸悄、杂物垃圾,打扫干净,挑到村外焚烧,一路上要燃放鞭炮,谓之“送懒”。焚烧前,要点烛化纸,烧香祭拜,意喻新年伊始,家家户户都要干干净净,讨一年的吉利兆头。此俗今少有沿袭。

舞春牛

“舞春牛”,是瑶族过节民俗活动中的一种重要文艺形式,春节期间举行。活动分三个部分:迎春牛、耍春牛、送春牛。春牛由两个青年男子扮演,扎黑绑腿,穿紧身衣,牛头为竹扎框架纸糊而成,牛身由一块青土布制成。基本动作是牛走路、过桥、喝水、搔痒、撒欢、发怒等。

春牛进寨时,全寨的男女老少都在寨前相迎,燃放鞭炮敲锣打鼓,还高声念《迎牛词》。春牛进到表演场中,便撒欢、“滚水”。这时,大家都争着摸春牛的眉心,讨开年吉利。送春牛是像迎春牛那样,全寨人列队恋恋不舍地将春牛队送往别的寨子。

小元宵

宁远、蓝山、道县、新田等地瑶族,以农历正月初五为“小元宵”节。这天,各家都要摆出过年的好酒好菜(荤菜),开怀畅饮。是日晚上,有条件的村还要举行对歌舞龙活动。到正月十五日的大元宵节还显得热闹。小元宵过后即投入劳动生产。此俗今已改变。

尝新节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早稻开镰收割之前,江华瑶山家家户户先打下今年的新禾谷,做成新米饭,摆酒设宴,欢度瑶家传统的“尝新节”。尝新节的宴席上,酒肉、新米饭要先敬祖宗,再将一些肉饭喂狗,请狗“尝新”,然后一家大小才能随便吃喝。

为什么尝新之前要先将些肉饭喂狗呢?相传早先人间没有稻谷,瑶人先祖便派狗上天取谷种。狗在玉帝的谷仓里打了个滚,沾满了一身的谷种,然后返回人间。不料在渡天河时,狗身上的谷种全被河水冲走,只剩下狗尾巴上的几粒。就是这几粒谷种,使人间有了稻谷,并且稻穗长成了狗尾巴状。为感谢狗的功绩,瑶族同胞便在每年新禾收割之际的六月初六,将第一碗新禾米让狗“尝新”。

姑娘街

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街期举行。每逢这个街期、各族姑娘换上艳丽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涌向集市。节日的小镇,一派欢乐气氛,在广场上,各族姑娘围成圆圈,在乐器的伴奏下歌舞。还有陀螺比赛也很引人注目。陀螺是用坚硬的木头做成,比赛时,两组相隔一定距离,各组的人轮流用自己旋转的陀螺去碰击对方旋转的陀螺。击中后被击的陀螺依然在旋转者为胜。

除此以外,街头巷尾摆满了五彩丝线、花边、银器、首饰等商品及各种美味小食。男男女女,熙熙攘攘,把大街挤得水泄不通。在欢乐的人流中,有身着桃花图服装,佩戴耳环,手镯的瑶族姑娘;有穿大领短衣、百褶裙,颈间套有三、四条项链的苗族姑娘,有身着黑色衣裤,胸前佩戴大银环——“批索”的哈族姑娘,有身穿镶有花边,绣着美丽图案服装、头戴银泡泡“鸡冠帽”的彝族姑娘。

她们成群结伴,在集市上出售自己带来的农副产品,并在货摊前选购花边,五彩丝线和耳环、手镯等银质首饰。夕阳西下,小镇上人们陆续散去,而城外田野却歌声悠扬。各民族一对对男女青年,在山坡、树下、溪边、湖畔,纵情歌唱。歌声、琴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荡漾在“姑娘街”上。

倒稿节

倒稿节在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人民传统的欢庆丰收的日子。这时,稻子、红薯、包谷、粟米等农作物都己收割完毕,瑶族人民把这一天定为“倒稿节”。在这一天之前,谁种谁收,不准乱割滥收,否则按乡规民约处以罚款。过了这天,任何人可以上山下田收捡成果,谁收谁得,不得干涉。

讨念拜

隆回县小沙江、虎形山、茅坳瑶区,岭秀峰奇,谷深林密,方园数十里,瑶家祖祖辈辈散居在溪溪弯弯中。他们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其中最使人向往的,是那一年一度的瑶家传统节目——讨念拜节和讨寮皈节。

讨念拜意译是月半所过的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举行。这三天,瑶家山寨欢腾得象点燃的鞭炮。那些泡在清泉绿涧里长起来的姑娘,本是水色如玉,苗条多姿。这几天打扮得娇气滴流,一个个身穿绣花衬衫,腰系多种图案的挑花筒裙,戴着银项练和镀金耳环,微笑着遮在花绸伞下。小伙子们,头裹方格巾帻,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挂裤,虎身大眼,结实健壮,逗人喜爱。连老大爷、老大妈也换上节日的盛装,四面八方,熙熙攘攘汇聚在水洞坪墟场,欢度传统佳节。

说起讨念拜,有个悲壮动人的历史故事。相传康熙年间,封建统治者的军队进逼瑶山。掳掠劫杀,无所不为。瑶家山寨,暗无天日,面临着灭族亡种的悲惨绝境。在这危险之际,一位瑶家姑娘名奉姐,精明干练,沸腾着满腔热血与无比悲愤,把山山寨寨的青壮年兄弟姐妹组织起来,垒石为堡,砍树作寨,据险守防,抵抗来侵的敌人。在追击进犯者直到他们的官衙后,放了一把火,将官衙化为灰烬。

这时,司门前巡检司上奏清廷,派来了大兵。由于地形崎岖复杂,奉姐指挥合窍,群众团结一致,善守能攻,官军一筹莫展。最后设了一个诡计,使一个青年悍卒化装成卖货郎,挑着满担瑶家日常生活物品,如盐、布之类,上寨叫卖。奉姐见单人一个,不足为俱,便接进室内。那知这货郎接近奉姐时,拔出利刃向奉姐刺杀,外面亦金鼓齐鸣,伏兵四起,带伤的奉姐在一阵慌乱中冲了出来,在现今的水洞坪一带,率众与官军杀了三天三晚,600多位瑶族同胞因寡不敌众,全被官军杀死。

英勇的奉姐姑娘牺牲了,却永远活在瑶族人民心中。人们纪念她,但又怕引起封建统治者的怀疑与嫉忌,于是在每年的五月十五至十七日三天,瑶家男女老少,都来到水洞坪举行集会。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赛歌赛舞,以特殊的形式,表达他们对英烈的吊唁。最后形成为如今人人赶墟购物的传统盛会——讨念拜。

讨寮皈节

讨寮皈节,意译是逃脱凶恶的菩萨。此节分两段,第一次是农历七月初二在茅勒举行,这一带的瑶民要过了这个节日,才吃黄瓜和白瓜。传说宋朝末年,当地瑶民的祖先在江西吉安田卢地带,遭到当地赵、鲁二督统镇压。七月初二,有些孕妇逃到鹅颈大丘的黄瓜和白瓜丛中,哀求饶命,才幸免于死。因而起誓:永传后代,要越过七月初二,才能吃黄瓜和白瓜,违者子孙不昌。第二次是农历七月初八至初十,在小沙江举行,传说清朝雍正元年(1723),当地一豪绅追赶麻洞瑶族四姓六姐妹而引起反抗,豪绅却谎报瑶民谋反,请求清兵镇压。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精选社区书记述职报告下一篇:餐饮部xx年度工作总结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