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方法

2024-08-09

传统文化的继承方法(共9篇)

传统文化的继承方法 篇1

2013年继承传统文化的室内设计方法一日一练(6月20日)

一、单选题(每题1分,以下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面对3DMAX软件说法中正确的是(A)

A、不管使用何种规格输出,该宽度和高度的尺寸单位为像素 B、不管使用何种规格输出,该宽度和高度的尺寸单位为毫米、C、尺寸越大,渲染时间越长,图像质量越低 D、尺寸越大,渲染时间越短,图像质量越低

2、_______的发展观,要求室内设计既要考虑发展有更新可变的一面,又要考虑到发展在能源、环境、土地、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性。

A 动态和可持续性 B 物质技术 C 精神文化 D 历史延续性

A 解析:室内设计的动态发展观考虑到了设计因时、因地和变化,可持续发展观要求设计者必须不是急功近利、只顾眼前,而要确立节能、充分节约与利用室内空间、力求运用无污染的绿色装饰材料以及创造人与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观点。3、3DMAX软件默认的坐标系是(B)

A、世界坐标系 B、视图坐标系 C、屏幕坐标系 D、网格坐标系

4、室内环境设计是(D)

A、平面的装潢 B、室内陈设与绿化设计 C、室内装修设计 D、立体的和综合的设计

5、在AutoCAD软件中,下面的操作中不能实现复制操作的是(D)A、复制 B、镜像 C、偏移 D、分解

6、对于肢体作业域而言,需要频繁使用或操作的物件、仪表装置应放在(C)内。A、最大作业域 B、一般作业域 C、正常作业域 D、合适位置

7、医院手术室内装饰宜选用(C)

A、乳白色 B、淡黄色 C、灰绿色 D、灰红色

8、框架—剪力墙体系一般用于(D)

A、5层以下建筑中 B、5—10层建筑中 C、10—15层建筑中 D、10—20建筑中

9、下列哪项属于绘制节点详图所常用的比例尺(D)A、1:500 B、1:200 C、1:100 D、1:10

10、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材料技术和______手段,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A 绘画 B 雕塑 C 装饰 D 艺术

D 解析: 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美学法则(比如均衡、对称、比例、节奏等)之外,作为“建筑美学”,更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造价标准等多种因素。建筑美学总是和实用、技术、经济等因素联合在一起,这是有别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的差异所在。

11、在人体工程学中常用百分位取 B 和。

A、50 % 100 % B、1 % 99 % C、5 % 95 % D、10% 80%

12、室内设计必须具备高度的艺术修养,并掌握______和材料。A 机械加工 B 现代科技 C 木工技术 D 施工组织

B 解析:现代室内设计与结构、构造、设备材料、施工工艺等技术因素结合非常紧密,科技含量日益提高,设计者必须认真学习和了解现代建筑装修的技术与工艺等有关内容,才能创

造出更具现代感的空间环境。

13、形态测量、生理测定和(D)都属于人体测量的内容。A、静态测量 B、动态测量 C、尺寸测量 D、动态与静态测量

14、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材料技术和______手段,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A 绘画 B 雕塑 C 装饰 D 艺术

D 解析: 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美学法则(比如均衡、对称、比例、节奏等)之外,作为“建筑美学”,更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造价标准等多种因素。建筑美学总是和实用、技术、经济等因素联合在一起,这是有别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的差异所在。

15、家具的尺度是否科学、室内界面材料是否合理,室内气流组织好坏都会影响人体的(B)A、运动系统 B、感觉系统 C、血液系统 D、人体力学

16、人体尺寸包括结构尺寸和(C)。

A、身体尺寸 B、下肢尺寸 C、功能尺寸 D、头部尺寸

17、形态测量、生理测定和(D)都属于人体测量的内容。A、静态测量 B、动态测量 C、尺寸测量 D、动态与静态测量

18、对于肢体作业域而言,需要频繁使用或操作的物件、仪表装置应放在(C)内。A、最大作业域 B、一般作业域 C、正常作业域 D、合适位置

19、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材料技术和______手段,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A 绘画 B 雕塑 C 装饰 D 艺术

D 解析: 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美学法则(比如均衡、对称、比例、节奏等)之外,作为“建筑美学”,更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造价标准等多种因素。建筑美学总是和实用、技术、经济等因素联合在一起,这是有别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的差异所在。20、3DMAX软件默认的坐标系是(B)

A、世界坐标系 B、视图坐标系 C、屏幕坐标系 D、网格坐标系

21、对于肢体作业域而言,需要频繁使用或操作的物件、仪表装置应放在(C)内。A、最大作业域 B、一般作业域 C、正常作业域 D、合适位置 22、3DMAX软件默认的坐标系是(B)

A、世界坐标系 B、视图坐标系 C、屏幕坐标系 D、网格坐标系

23、框架—剪力墙体系一般用于(D)

A、5层以下建筑中 B、5—10层建筑中 C、10—15层建筑中 D、10—20建筑中

传统文化的继承方法 篇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信用”,有信任,遵守诺言,实践成约等多种含义。中国传统文化对“信用”非常重视,尤其一个“信”字常常被作为立身之本,比如,“仁、义、礼、智、信”;再如“忠信孝悌,礼仪廉耻”;还有“言必行,行必果”等,都把“信”推到了“座右铭”的高度。此外,还有“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其中虽然没有直接用“信”但还是说信用。

在进行传统美德有关诚信的教学时,我说:“传统文化中的‘信’及‘信用’是一种‘君子’行为,是一种道德表现,是靠‘自觉’和‘高尚’维持社会运行的,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大多数学生听到这里时的反应是一笑了之,他们认为虽然那是美德,但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利益的驱使,大多说人都不会选择什么诚信。我知道,在接受传统教育与现代市场经济现实中间,学生没法链接,在两种价值中间学生认为是矛盾的,所以学生无法选择,他认为有些东西是过时了的。这时老师要做的就是:做传统与现实的连接者,把学生所理解的机械的传统现实化,赋予传统一定的时代内涵,这样才能让极富思想和个性的学生信服,才能内化传统美德。

所以,结合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我是这样论述的:诚信,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却是一种资源,一种无形的精神。这些无形的资源比起有形的资源来看,其影响更深远、更强大。就一个人来说,它直接影响你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你的人际关系及你在这个社会的地位和价值;而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关系到你的国际形象、名誉以及你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道德建设的支撑,加强市场道德规范的建设,把诚信、公平、效率作为人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倡导诚实守信、公平竞争、服务用户的道德关键、形成明礼诚信的社会风气和规范、公平、公正的经济秩序,可以有效地调节市场经济行为,确保市场交易的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目前,由于信用制度不健全,导致失信行为盛行,商业诈骗严重,在整个市场经济秩序中接触的大案,最初都与信用问题有关。诚信失范行为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秩序的破坏是严重的,对正常的商业信用的腐蚀是巨大的,对百姓正常消费的侵害也是巨大的。面对市场中严重的失信失范行为,一向很少题词的朱镕基总理,2001为国家会计学院破例题词:“不做假账。”

说到这里的时候,学生已经义愤填膺地大谈特谈应如何打击各个领域那些不讲诚信的行为了,更有“投身革命”的意思。甚至有学生要在班级及学校乃至社会开展点什么活动,促进诚信社会的建立。

反思及建议:我们今天传统美德教育为什么难以实现“内化”呢?难以让学生信服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教育者与被教育学生之间找不到共同语言。在老师看来,道德教育就是“传承”;在学生看来,过去的传统就是束缚人的东西,是使自己就范的东西,当老师开始说教时,他们就开始了本能的排斥。这种互不信任的关系,使传统美德教育只能停留在表面。事实上,传统美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继承我国的传统文明并使之发扬光大。让我们的传统美德决不停留在传统的意义上,要使它有新的时代内容,让我们的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知道传统的东西是优秀的,是值得继承的。帮助学生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受新生活,进而达到共鸣,让我们的传统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自律信念和内在动力。

传美教育要选准主题的切入点,赋予其时代内涵,使其富有说服力。现代年轻人的传统美德从哪里获得?除了从课堂上、书本上,更需要走出去,用眼睛去看,用手去做,用身心去体验。寓道德教育于活动过程中,发动学生开展传统美德与现实的活动,加强舆论宣传,大造声势,让活动深入人心。要注意操作方法,即开展一项活动就造一定的声势,让活动深入每一个学生心里,让学生从头到尾、彻彻底底感受活动的全过程,对学生产生全方位的教育、心灵的震撼。活动开展决不能草草了事,完了之后要求学生写文章评论,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强调参与,强调激情。

我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知道:青春是美好的,可也是稚嫩的。在学生道德成长的迷茫、失落、无所适从的过程中,如果学校切合实际、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地培养道德标准,使学生不失为一个传承与现实的人。

论开放式阅读中传统方法的继承 篇3

记单词是学好英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语法知识都只是空架子,空中楼阁。

在开放式阅读中,记单词的方法和传统的方法有所不同。在传统式教学中,记单词主要是围绕课本,通过课上讲解,听写还有猜词游戏等方式不断巩固所学的单词。在开放式阅读中,学生在一篇文章里一下子就接触很多生词。要求学生全部记住难度很大,也没有必要。因为在开放式阅读中很多生词可能并不常用。

在记单词时,只看到后了解大概意思还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精记与泛记相结合,把单词记准确,会读会写。在读后面的文章之前,把以前勾的单词再看一遍,趁热打铁,及时巩固。

二、语感的培养

1.默读与朗读相结合。朗读对于培养语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在朗读时要读准。第二,要尽可能地连贯,至少在一个短语中间不要停顿,否则不仅不能提高语感,还会造成听者不理解。

2.在阅读中要选择题与问答题相结合。在做问答题时,要让学生不要把答案完整地写出来,更不要在书上划,而要鼓励学生只在问题后面写几个单词作为提示。在回答问题时,自己临时组织语言把它说出来。

3.练习复述文章或部分段落。在要求学生复述文章时,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要求学生复述之前,要通过做选择题和问答题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4.不要忽视文章背诵。背诵作为传统学习方法的一部分,在阅读中有着重要作用。背诵是语言输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背诵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在背诵之前一定要先把文章念熟。因此,在读书时,我们要在对文章熟悉的基础上,看了句首几个单词,在读后面的时候注意力要脱离课本,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三、语法知识的学习

我们在开放式阅读中学习语法知识并不等同于上语法课。我们不用作过多分析,以免喧宾夺主。在阅读中,我们有必要对文中的重要语法加以提示,这样既能解决学生理解上的障碍,又能使学生增加对这一语法现象的感性认识。久而久之,不用老师过多讲解,学生对这种语法现象已经领会了。对于过于抽象的句式,老师可以配上少量的例句。

四、应试教育的积极作用

目前,高考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须要说明的是考试不只是笔试,还包括实践考查等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的测评过程。可以说,考试只会变得赿来赿合理,而不会取消。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释传统文化的特点,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教学重点: 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教学方法与思路:分组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考纲要求: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学情分析: 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系统;有一定的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和体验,但不够深刻;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但尚待提高。学生习惯从知识到材料问题的运用,缺乏从材料问题到知识的归纳和升华的思维习惯和训练。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播放视频《传统文化在今天》,回答问题“视频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

(二)进行新课 1.传统文化的特点

通过看导入视频,由学生总结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说明视频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 2.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 传统建筑: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问题“两程故里中的古建筑蕴含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展现了哪些文化内涵? ”看视频《两程文化建筑篇》。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

围合式院落、庭院——既封闭又温馨舒适,充满安全感和归属感,既保证了适当的私密空间距离,又保证了良好的局部环境条件,体现了“天人合一”

朱红色大门、镂空花窗——朱红大门高贵、权威、庄重,花窗通风、防尘、分隔空间,图案多体现美好向往和祝福 坡屋顶、飞檐斗拱——雄浑、挺拔、高崇、飞动、飘逸的独特韵律,体现亲切、自然、温馨、和谐 青砖、黛瓦或粉墙——素雅、古朴、宁静、厚重,附以花鸟虫鱼,极具中华文化特征

传统习俗:

教师活动:展示两程故里冬至祭祖的相关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还知道我县有哪些独特的传统习俗?”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二月二上坟,正月十六过元宵,十月一过鬼节

传统文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问题“为什么程颐的《春日偶成》能流传至今而依旧脍炙人口?”看视频《两程文化文艺篇》。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优秀的传统文艺之所以能保留至今,主要是因为其继承性。典故、诗歌等传统文艺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无声无息地感染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形成素养。这些传统文艺也在一代代的传承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具有新的现实意义。

传统思想: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视频体现了哪些传统思想?”看视频《两程文化思想篇》。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诚敬、廉洁、服务社会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教师活动:根据以上视频《两程文化思想篇》引导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1.我县在两程故里开展家风教育基地建设对全县人民有哪些积极的文化意义? 2.谈谈我们怎样对待家风才能承担起重拾家风的重任?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展示成果

1.教师点评:我县在两程故里开展家风教育基地建设对全县人民有哪些积极的文化意义?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二程德廉家风教育基地建设研讨会”的举办赋予程氏家风新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有利于弘扬程朱理学中的精华,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人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关于基地建设的研讨有利于激发大家对程朱理学优秀思想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谈谈我们怎样对待家风才能承担起重拾家风的重任? ⑴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待它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⑵要辩证地认识家风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家风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忠、敬、诚”等,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那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比如“三纲”和愚孝,迷信,坚忍,愚忠思想,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赋予家风新的时代内涵,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三)课堂归纳总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传统文化特点、主要形式,以及传统文化在今天的重要性和采取的正确态度。我们要从中体会重视传统文化、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探究成果,归纳知识要点。

(四)作业布置

1.完成活页中本节课的题目。

2.利用周末搜集我县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相关资料。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 篇5

应城一中华 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理清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何继承发展古代文化是当今工作的重要内容。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天文,以化成天下。”这是古人对文化的朦胧概念。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的和积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例如:博大精深的中华哲学思想,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灿烂辉煌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精美绝伦的乐舞,风格多样的戏剧,卓越的中医中药,源远流长的茶艺和瓷器文化等,共同构成一部恢弘的中华文化史。每每谈起中国古代文化,我们内心就涌起一股无比骄傲的自豪感。它们都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对世界文明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世人的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一些优良传统文化的湮没,取而代之的拜金主义和实用主义以及一些历史糟粕的沉渣泛起,同时社会上频频出现一些触目惊心的现象,“毒奶粉”,“地沟油”,“药家鑫”,“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泣的马诺”,“三聚氰胺的阴魂不散”,“躲猫猫死”,“小悦悦事件”等,亲情的淡漠、人性的冷漠、对生命的无视、对弱小的蔑视等丑恶现象层出不穷,它们都在拷问着这个社会的良知和道义。传统文化中历来急公好义、舍生取义,古道热肠、雪中送炭的优良传统都已成为濒危物种,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已是摆在我辈面前一项责无旁贷的紧迫任务和历史使命。

现在,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建庙宇修纪念馆什么的,名为保护文化古迹,实为商业利益,巧立名目敛财而已。这真是文化保护的悲哀。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不是让其凝固成某座死的建筑物,而是应该践行和发扬其文化精髓,光大其精神。尤其是举办一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活动,面向广大的青少年,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一代一代得以传承。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精神,发展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是必要的。我认为,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好的继承与发扬,体现了在新的时期,发展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要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航天精神正是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体现。面向世界也好,与国际接轨也好,我们任何时候一定不能丢了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的一番话。“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蠕动,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个部分,吸收其精华,然后排泄其糟粕,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毫无批判地吸收。”

传统文化的继承需要原汁原味 篇6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物质生活的总成。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指引中国人凝聚在一起,共同前进的动力。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从动刀动枪、师夷制夷、公车上书、毁除科举,再到武装起义,直至满清王朝的覆灭,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

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然而,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

因此,在中国正以豪迈的姿态高速发展,社会面貌正日新月异的时候,我认为将传统文化原汁原味的弘扬光大是中国人民急需共同努力的事情。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与一般的宗教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随便解释得了的。所以,它与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现在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而这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的,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而不是象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圣经》文化,和现在《古兰经》文,是强迫的。

在一些人眼中,传统文化仿佛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要它一出现,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另一些人则更对传统文化顶礼膜拜,对它既不能有丝毫的怀疑,更不能有取舍之间的犹疑。大概是受了韩国将“端午节”据为己有的刺激,近些年,国人开始把曾经压箱底的传统文化翻了出来以示重视,当然这也是好事,而且是早该做的事,可惜国人有个老毛病——爱走极端。所以传统文化也不可能搞特殊,得按规矩办事。于是在某些敏感的学术专家(或者说商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二者的界限正越来越模糊)的倡导下,“国学热”应运而生。和谐社会的文化工作过年挂大灯笼似的,一片红火。在这次文化热浪潮中,我们的央视依然担当着先锋和旗手,以《百家讲坛》为阵地,较为成功地为传统文化增加了通俗化、现代化的包装,然后送入寻常百姓家。挺好!但慢慢地就变味了,——先是文化遗产多了,管它有名的没名的,有价值的没价值的,先戴上帽子再说;接着是一水的祭孔拜黄,仪式整得那叫一个风光;还有那些五彩斑斓的“汉服”、“西学东渐,中体西用”的七夕情人节„„见着好东西趋之若鹜一哄而上,传统文化的普及和通俗化也就开始走向恶俗化。

从上文所述种种,我们可以看到用不同的载体去承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只有用适合这一时代的传播方式和解读方法来为传统文化作注脚,我们才会乐意接受,才会使传统文化真正在我们的时代找到生存的空间。只是令人担心的是,融入流行的同时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否还可以保持它精深典雅充满人文价值的本质?不可否认,我们这个深受西方影响的现代流行文化中是有糟粕的,但因为有糟粕而不去利用,畏首畏尾也是不对的。因此,现代化之于古代传统文化应该是一个传承载体的角色,也就是说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改变其外在形式,我们可以用《百家讲坛》、可以用“中国风”音乐、可以用祭孔拜黄、也可以身着汉服行成人礼。问题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切不可为形式而形式,更不可认为这些载体本身就是传统文化!载体是载体,不过是传统文化适应时代的外化,不过是为了使传统文化引起人们关注和重视的曲线策略。

那么既然这些只是载体,我们的传统文化又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应该是深入骨髓的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气质内涵以及自我的“根”,这么说显得抽象,所以我们必须利用现代社会的各种资源为传统文化创造合适的载体,保证其生存!

那么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用流行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只有让传统文化的传承原汁原味,才能它起到该有的作用,才能让中国的文华更加博大精深,才能让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篇7

【真题回顾】

1. (2013·广东文综卷·32) 2013年1月, 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 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 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 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2) 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3) 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形成完美人格 (4) 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 培养审美能力

A. (1) (3) B. (1) (4)

C. (2) (3) D. (2) (4)

解析: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 说明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4) 正确。同时, 甲的观点有合理性, 但 (1) “根源”表述错误;乙认为浪费时间, 明显对书法教育认识不足, (2) 分析正确; (3) 观点太绝对, 不选。答案选D。

2. (2013·福建文综卷·29) 贴窗花, 写春联, 辞旧迎新;年夜饭, 压岁钱, 阖家团圆;发微信, 拜大年, 走亲访友;花各异, 韵相同, 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 在于它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解析:中国式过年方式属于传统文化, 至今人们仍然代代相传, 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A正确。中国式过年与科技发展、民族和睦没有直接联系, B、D不选。C错在“文化之大全”上。

3. (2013·北京文综卷·24) “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 就要有创新。然而, 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 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解析:题干强调绘画既要继承优秀传统, 又要有创新精神, 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C正确。A强调文化的独特性, B强调文化的包容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借鉴, D强调文化的多样性, 所以A、B、D与题干指向无关。

4.[2013·江苏政治卷·34 (1)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 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 “农耕社会, 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 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 大批村庄被合并, 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 一片高粱, 十里荷塘, 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

解析:解答时, 首先要从乡村入手, 把乡村与乡村中蕴涵的文化联系起来, 然后从乡村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以及乡村文化的作用角度分析, 乡村文化的作用可以从展现地域特色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宿感等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 (1)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2) 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 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3) 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 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2013·安徽文综卷·38 (3) ]三年来,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 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靠创新驱动。示范区某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瞄准市场需求, 刻苦钻研新技术,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 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从文化生活角度, 谈谈该研发团队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解析:解答本问的关键是紧紧抓住“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一关键句, 指向文化生活中的社会实践、借鉴优秀文明成果、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等角度, 主要从以上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立足于社会实践。适应市场需求, 在创新的实践中促进技术进步, 提高科学文化修养。通过刻苦钻研新技术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善于借鉴成功经验。博采众长,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技术突破。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推动时代的发展。

【考点精讲】

一、继承与发展———辩证继承文化与促进文化发展

1. 内涵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 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3. 特点

(1) 继承性:主要表现为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和传统思想的继承。

(2) 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同时, 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3) 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 作用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 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5. 正确态度

(1) 坚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2)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 不断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6.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 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不断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成为自觉地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7.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 思想运动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

(4)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二、文化创新———不竭源泉动力与基本途径方向

1. 源泉动力

(1)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 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 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们就不可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 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 提出新问题, 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 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 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 必由之路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3. 创造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与文化创造的主体。

4. 创新意义

(1)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2)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5. 创新途径

【应试策略】

掌握本专题内容, 首先, 明确一个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把握两种积累:文化的发展, 包括横向积累即文化传播, 纵向积累即文化继承;理解三大措施: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的途径;处理四大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创新与继承、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其次, 要特别关注重大文化活动、文化实践以及各地文化发展的典型案例, 着眼于“大立意, 小切口”的思维方式, 重点把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

【创新演练】

1.目前, 中国首部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正在筹划赴法国、德国的巡演计划, 要让传统的昆曲艺术“姹紫嫣红开遍”。此举

(1) 有利于中华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 (2) 是吸收外来文化成果的重要途径 (3) 是中外文化实现完全融合的契机 (4) 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

A. (1) (2) B. (1) (3)

C. (1) (4) D. (2) (4)

2.2013年5月9日, 台湾竞争力论坛发布了第二季“台湾民众国族认同”调查结果, 57.5%的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89.3%的民众认同自己属于中华民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文化具有

A.特有继承性

B.社会历史性

C.相对稳定性

D.鲜明民族性

3.“钟鸣, 城门开启, 万户活动, 鼓响则城门关闭, 宵禁人息”, 2013年4月1日起,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正式恢复每日“晨钟暮鼓”仪式, 人们将在钟鼓声中感受古老的传统儒家礼仪文化。该仪式意在说明

A.新的传媒不能完全代替旧传媒

B.传统文化更能让人们产生共鸣

C.儒家礼仪文化是传统文化精华

D.文化发展的前提是文化的继承

4.扬州在古城保护中, “不与人家比高楼、比规模、比洋气, 而是比特色、比精致、比秀气、比大气、比文气。”扬州的古城保护和利用浓缩为12个字: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这揭示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A.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

C.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中的两方面

D.文化创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5.下列选项能够为漫画所反映的文化道理提供有力佐证的是

(1) 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 (2) 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充足条件 (3)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4)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 (1) (2) B. (3) (4)

C. (1) (2) (4) D. (1) (2) (3) (4)

6.3D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 推动了3D电影的飞速发展;3D电影在带给人们视觉震撼的同时, 相关的3D设备也成了影院新的卖点。3D技术带来的变化体现了

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与时俱进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D.为社会实践服务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7. 列宁曾指出:

“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

(1) 要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2) 要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3) 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4) 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A. (1) (3) B. (1) (4)

C. (2) (3) D. (2) (4)

8.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在《通往大国之路:中国的知识重建和文明复兴》一书中指出:如果西方是苹果, 中国是橘子的话, 那么苹果的话语是解释不了橘子的。同样, 橘子可以学习苹果, 因为大家都是水果, 但是必须明白, 橘子学习苹果的目标不是把自己变成苹果, 而是要把自己变成更好的橘子。

随着经济崛起, 中国感觉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因为没有文化"走出去", 中国其他方面的“走出去”已经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比如企业“走出去”往往被视为是对外在世界的威胁等。所以, 这些年中国在不断加快改革开放, 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努力把中国文化推向国外, 包括孔子学院、各种形式的“媒体走出去”项目等。

(1)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 分析加快改革开放对促进文化发展的意义。

(2) 从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角度, 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参考答案:

1.C我们应该吸收的是外来优秀文化成果, (2) 说法错误。 (3) 错在“完全融合”。

2.D 57.5%的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89.3%的民众认同自己属于中华民族, 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3.D该仪式“人们将在钟鼓声中感受古老的传统儒家礼仪文化”, 所以, A项不合题意;B项错在“更能”;C项错误, 儒家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4.C A、B项与题意无关;材料并未体现扬州是如何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所以, D项排除。

5.C读漫画中的文字可知, 漫画强调的是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1) (2) (4) 符合题意。 (3) 材料体现不出。

6.D“3D电影在带给人们视觉震撼的同时, 相关的3D设备也成了影院新的卖点, 体现了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指导社会实践。

7.B列宁的这段话强调了无产阶级文化与旧文化的历史联系, (1) (4) 是其应有的启示。 (2) (3) 与题意不符。

8. (1) (1)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动力和源泉。 (2)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加快文化改革, 有利于改造传统文化, 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3)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推进文化开放, 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有利于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实现文化发展繁荣。

(2) (1)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既要继承、保持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又要改造和剔除其糟粕。 (2)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走出去”过程中要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不断赋予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 (3) 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传统的继承和变异 篇8

关键词:叙事艺术 继承 变异

有人将清末民初的小说,说成是古典艺术的晚霞,有人将清末民初的小说,说成是现代小说的晨曦,无论是怎样的比喻,这都表明清末民初时期的小说是小说文体转变时期的产物。周瘦鹃的小说《真假爱情》,在叙事艺术上正体现了这种转变的印记。

一、叙述者之传统继承与变异

《真假爱情》的叙述者,继承了古典小说“说话式”叙述者的传统,在小说的转接关戾上,作者如传统“说话式”叙述者一样,沿用了“却说”、“单表”等说书人惯用的词语,体现叙述者讲述故事对象、场景的变换,体现了说话人的身份。另外,小说开头介绍完郑亮之后,叙述者以“看官,可是天下一般飞而食肉、气吞云梦的英雄豪杰,终不免有儿女恋恋之情”,进而中断原有叙述,开始插入一段郑亮的“儿女恋恋之情”,这样一段公开议论,既表明了作者对“儿女情长”的理解,给郑亮的恋情以历史的合理性论证,又补充了故事发生前的情节,为叙述以下的情节提供了铺垫。这种通过公开议论表明自己对人物和事件、态度的写法,正是传统小说“说话式”叙述者的鲜明特征。

当然,《真假爱情》毕竟不是传统的话本小说,周瘦鹃也不是冯梦龙、凌蒙初。小说在继承传统话本小说的传统,保留传统话本小说“说话式”叙述者痕迹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与传统话本小说“说话式”叙述者的一些明显的不同。

(一)《真假爱情》改变了“说话式”叙事者,以诗词形式表明自己对人物或事件的态度的常规。而代之以对故事中人物的直接心理描写,来体现叙事者的态度。当郑亮与陈秀英见面时,当郑亮从军的愿望,得到了陈秀英的否定之后,作者这样叙述:

“郑亮听了她的话,脸上立刻没了血色,咬着嘴唇,沉思无语。想她说出这种话来,分明有和吾决裂的意思。然而为了同胞的自由起见,也顾不得了。咳!天下女子原是水性杨花的多,今天和你鹣鹣鲽鲽,过几天就釵劈钿分,又去爱上了旁人。要求那爱情专一的女郎,简直是凤毛麟角。”

在传统话本小说中,这样的叙述者态度,常常是在叙述者插入诗词(或叙述者直接插入,或人物吟咏)的形式来呈现,而《真假爱情》中,周瘦鹃却以郑亮的心理历程体现了叙述者的态度,同时也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表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二)《真假爱情》改变了以韵文形式描绘景物、刻画人物的手法,而代之以直接的描摹与刻画。传统话本小说、拟话本小说中景物与人物的描写,常常以韵文形式出现。如《武王伐纣书》写周文王赠姜尚诗一首:“求贤远远到溪头,不见贤人见钓钩。若得一言明指教,良谋同共立西周”,体现周文王的心迹。《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写蒋兴哥与王三巧掩泪而别后,用了“世上万般哀丧事,无非死别与生离”,表现两人分别时的感慨。无论如有些论者所言,话本小说与拟话本小说中的这类描写刻画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描写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喜欢用韵文来表现情节、刻画人物。但到了《真假爱情》中,周瘦鹃却代之以“平日气概不凡,抵掌谈天下事,豪气往往压倒侪辈。课余之暇……”,“陈秀英有一表妹,姓李,名儿唤做淑娟,生得姿容秀媚,体态轻盈,芳龄恰才二九,也能知书识字,确是一个好女子。”这样的散体的形式。就是景物描写也是:“此时树荫里夕阳影碎,半天上新月阴斜”的散体形式,更没有了传统小说经常出现有诗为证的韵文。

但是无论叙述者的语言形式发生怎样的变化,《真假爱情》中,“说话人”叙述者的形式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这样的叙述者,仍然是以全知全觉的叙事视角为主。

二、叙事逻辑上的继承与变异

任何叙事作品都必须顺从一定的逻辑制约,因而产生不同的叙事结构。就中国传统短篇小说发展而言,其基本叙事逻辑主要有:误会式、觉悟式、劝惩式等。

周瘦鹃《真假爱情》很明显的带有传统小说这种叙事逻辑中的惩罚式的印记,陈秀英与郑亮相爱,当郑亮提出从军的愿望并毅然从军之后,她却同郑亮的同学张伯琴订了婚。最后张伯琴也从了军,并且战死沙场,成了一个寡妇。这对陈秀英这样见利忘义之女子是最大的惩罚。而在这种惩罚式的叙事逻辑中,作者又引出了陈秀英表妹李淑娟这样一个知情达礼的女子,最后让她与陈亮结合,引来了大家的啧啧称羡,说是“神仙眷侣”的佳配。叙事逻辑中的这种变异,自己加重了惩罚的力度,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善有善报”的理想。另外,在叙事逻辑的变异中,我们也应看到做为小说主角的郑亮的人生轨迹在叙事逻辑中的作用,郑亮将“蓦地里石破天惊的起了大革命”的历史背景,看作是“大丈夫得意之秋”,立志投笔从戎。而且在得不到陈秀英支持的情况下,“为了同胞的自由”,“那从军之心依旧热热的,并没有冷,好似百炼之钢”,从而割断爱情,开赴前线。最后,与李淑娟喜结连理,这样的一种叙事逻辑,我们暂且称之为劝善式,这种惩恶劝善相结合的叙事逻辑,无疑更震撼读者的心灵。

三、叙事模式的继承与变异

在中国传统小说叙事内容中,“才子佳人”模式、“官民对立”模式、“忠奸对立”模式是几个最基本的叙事内容模式。周瘦鹃《真假爱情》从总体上说并未突破“才子佳人”模式,而且还留下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历史痕迹,但是由于《真假爱情》是一篇写实性的短篇小说,周瘦鹃将自己的笔触深入到了现实,题材的选择也势必带来了主题的变奏。小说中郑亮与李淑娟的爱,既有郎才女貌式的传统才子佳人相爱的模式,更是因为他们两人生活理想的共鸣。当郑亮与陈秀英相恋之时,李淑娟便与郑亮“相见时总谈谈学问文章”,“知道郑亮要投笔从军,益发倾倒到十二分”。当听到陈秀英与郑亮分手的消息后,她又“不觉大大的失望,想进城去劝劝她”,后知道陈秀英与郑亮的老同学张伯琴订婚之事后,更是“叹了一口气”,断然决定抽身到城里去走一遭。见到郑亮,她不但未阻止郑亮,而且劝慰郑亮“你心里别悲痛”,要求郑亮“不妨以身许国,尽你的本分”。令原来心存“天下女子原是水性杨花的多”的郑亮“十分感激”。不仅如此,在夜中十点学生军出发至火车站之时,尽管下着雨,她“玉手里执着一条雪白罗巾”,送郑亮奔赴前线。郑亮与李淑娟两人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点上找到了结合点,擦亮了爱情的火花。这是时代的烙印,这也不能不说是周瘦鹃的一个自觉选择。

最后,周瘦鹃的《真假爱情》于叙事语言上,也留下了传统的印记和时代的划痕。诗词歌赋是文人显示才华的载体,“温卷”之风的习性被公认为是唐传奇兴盛的一个原因,从中也不难看出作者的逞才使气。周瘦鹃不用韵文绘景写人,就放弃了一个文人才华展示的通道,但作者也保留了文人逞才使气的习性,因而在小说中不时见到作者展露具历史知识与文学才华的语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好似百炼之钢,用了烈火也烧不软他”等等,西楚霸王项羽、马革裹尸、马援的典故,郑亮上战场前的“距跃三百,曲踊三百”,无不在展示着作者丰富的中国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沉淀。郑亮所读的《法兰西革命史 》,李淑娟赞郑亮“将来怕不是一个东方的华盛顿”,学生战士“一个装着那身经七十余载的西楚霸王项羽,一个装着纵横欧罗巴洲的绝世怪杰拿破仑……”,无不透露出作者对外国史的深刻了解。

周瘦鹃的小说出现这种继承与变异的情形,首先来自于域外文学的影响。周瘦鹃1917年出版了《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令当时的翻译界刮目相看。周瘦鹃比较早的关注法国作家莫伯桑的作品,并尊莫伯桑为“短篇小说之王”。这样的翻译经历,这样的对外国小说的理解能力,无疑会给周瘦鹃的小说带来域外小说的影响。

其次,时代风云的影响。晚清时代梁启超等人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小说界革命的掀起,基于梁启超等人小说功用的认识。在他们看来,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梁启超《论小说与群论之关系》)。因而,“革命”小说必须从小说功能的革命开始。小说应该入大道,有益于世道人心,进而有益于社会进步。《真假爱情》中,郑亮投笔从戎就是这种时代风云的折射。

最后,小说家的商品化意识,也对周瘦鹃《真假爱情》叙事艺术的继承和变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清末民初,新小说市场的建立,一方面使作家队伍专业化,另一方面,商品意识也介入到了小说家的创作过程。作家以写作来维持个人生存、供养家庭,必然会考虑读者的审美趣味。《真假爱情》这种“才子佳人”模式的选择,也许就是作家这种商品化意识的产物。

周瘦鹃《真假爱情》叙事艺术上的继承与变异,是中国小说史上小说叙事艺术的重要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学习中国小说,应该关注清末民初小说,关注周瘦鹃。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王平,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by dxm 篇9

【教学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教学难点】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让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并发现问题,搜集有关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的由来及特点的相关资料。

2、思考教材中的“探究活动” 讲授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了解到文化传播在促进中外文化继承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将一起继续学习和探究新的内容:传统文化的继承。如果说文化传播是文化横向交流的过程,那么文化继承就是文化从古到今纵向积累的过程。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在进入新课之前展示图片:针灸

京剧

书法和绘画,看有没有同学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来源,知道它有哪些特点。

京剧和书法的由来同学们都了解,下面我介绍一下针灸的历史。

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剌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后来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灸法的起源与火的发现和使用有着密切关系,当身体有不适时,用火烘烤得以减轻,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战国时代神医扁鹊、唐代名医孙思邈都擅长针灸。针灸早在公元6世纪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现在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已传到世界各地。传统文化是:

1、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2、本土文化,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的积淀,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3、既存在于历史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4、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由于传统文化在历史中形成,并延续到现在,所以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很多方面,下面我们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一起来感受传统文化。

1、传统习俗

我们在过民族节日的时候,会有很多传统习俗,我们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学生:元宵节吃,端午节吃,中秋节吃,清明节 等。

老师:什么是传统习俗?它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以端午节为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因遭到楚国当朝权贵排挤,而在政治上不得志。楚国灭亡后,屈原为表达对楚国的忠诚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人们担心屈原的尸体被江中的鱼给吃掉,于是往江中投入饭团喂食,以保住屈原的尸体。

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总是在潜移默化感染和熏陶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问题探究二

设问:你能说说端午吃粽子的习俗为什么能够保留至今吗?(学生讨论)通过大家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点。

第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第二,传统习俗得以保留至今的根本原因: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习俗符合民族心理,具有民族性。

2、传统建筑

请同学们看图片:北京的四合院和菊儿胡同,故宫,福建的客家土楼,陕北的窑洞,江南的水乡,蒙古的毡房等。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民族的民居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即使是汉族,在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建筑风格。你所知道的传统民居有哪些?(蒙古包、竹寨、窑洞、苏州园林、上海石库门、周庄水乡建筑、北京四合院。

①我国的建筑分为宫廷建筑、民用建筑、宗教建筑、桥梁建筑、园林建筑和城市建筑几大部分,这些建筑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都表现出自身的特色或特点,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中国古代建筑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屹立于世界之林,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现在的北京城是700多年前的元代开始兴建的。正规的四合院是坐北朝南,由北房、南房东西厢房四面围合而成,并由此而得名。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大家知道北京的四合院展现了哪些传统文化的内涵吗?(四合院的建筑格局符合儒家的礼教思想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居住在四合院,人与人之间能产生一种凝聚力与和谐气氛,一种安全稳定感和归属亲切感。)

P40探究——有人说,传统民居占用了太多的土地资源,在人口日益增多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彻底抛弃。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传统民居并不一定占用了太多的土地资源,比如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它作为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是可移动的。传统民居即使是占用了太多的土地资源,我们也可以在保留原风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如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楼的设计,即保留了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又改变原来的平房四合院的模式,改为高层建筑四合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保留了传统文化。)

3、传统文艺

展示图片:《诗经》、四大名著、京剧、传统书法和绘画等。

老师: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老师:中国的传统文艺包括传统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书法等。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唐诗宋词,古代四大名著,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吕剧、豫剧、山东梆子、山东快书。

作为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是在徽剧汉剧吸收其他地方戏营养的基础上形成的。京剧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地方戏的精华,使京剧越来越具有魅力,以及鲜明的民族性使京剧至今仍能活跃在文艺舞台上

老师:中国传统文艺的地位是什么?

学生:中国传统文艺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

师设问: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影响深远的传统思想? 学生讨论举例:儒家思想中的“和”、民本思想、诚信、中庸、“大同思想”等。材料:孝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百善孝为先”。三字经:“首孝弟,次见闻。”曾子《孝经》:“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问题:《24孝》之一王祥卧冰求鲤,你能否讲讲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

学生: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要王祥到河捉鱼。适值天寒地冻,河水早已结冰,哪有鱼呢?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冻得他牙关打颤,全身颤抖。突然间,他身体下的冰块裂开了,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大喜,抱着鲤鱼飞奔回家,煮鱼汤给后母吃。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这个故事发生在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从此那条河叫孝河。

老师: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不仅影响了山东、临沂,而且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像忠孝仁义等中国传统思想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学生: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老师:从上面的事例中,我们总结一下传统文化的特征。

请同学们看图片及视频短片:

问题探究:

1、你知道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打上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烙印吗?

2、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这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会徽体现了:

中国的传统思想:诚信;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

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喜庆、热烈与祥和。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的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老师归纳以上内容,大家一定受到了启发,你能说说还有哪些内容吗?(自由发言)传统文化体现在会徽上,这说明了:

会徽从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今天,各民族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继承性

(2)相对稳定性。

A.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所以具有稳定性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会徽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是在世代相传过程中一直保留着其基本特征,而延续到今天的。因此,我们说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是,也应看到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它的具体内容也会因时而变,会徽就是将保留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传统文化具有了时代感。所以,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3)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根基)。同一个民族的人,不管身在何处,都保持相同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差异,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各民族传统文化存在差别是因为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状况、文化特点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

2.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请同学们看以下两个材料:

材料一:古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事各顺其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问题探究五:设问:通过阅读以上两个材料,你能说说“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有怎样的关系吗?(学生讨论)

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

“和谐社会”中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将“和”、“合”思想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去掉其将天神化的糟粕的内容,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顺应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对“和谐社会”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2)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

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哪位同学能列举这方面的事例呢?(学生自由发言)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既然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既可能起积极作用,又可能起消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呢?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呢?

以传统思想“孝”为例。

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图”讲述了24个古人非同寻常的孝敬父母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为了孝敬父母,都做出了常人所不能为的举动。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应该提倡;但“二十四孝图”中的“刻木事亲”“埋儿奉母”的故事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这些具体做法是不可取的

“孝”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在封建社会,“孝”被异化为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最重要的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们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另一方面,“孝”从它本身意义出发,所包含的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亲、爱人、爱国,正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在因素。因此,孝道已被列为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例如,“忠”是我国古代伦理道德的最高原则,《左传》中的“临患不忘国,忠也”,要人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维护国家利益而献身,是积极的,对现实生活来说就是财富,应该提倡;而宋代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忠君思想对现实生活来说是包袱,应该抛弃。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屯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3)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 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2)从个人角度来看 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个人才能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作业】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言稿下一篇:校园后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