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2024-09-10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1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作者 朱彦

在上这堂课之前,我更多的是从四年级学生的不良学习反馈与解决问题的思路障碍来定下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即”余数代表什么,它从哪儿来?”“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这节课重点解决余数从哪儿来的问题,在经过上节课用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课堂伊始,我就抛出一个问题:”余数代表什么?”

小组讨论之后,他们都认为余数是”剩下的数。”“那是从哪里剩下的数呢?”陈宝儿说我们在分东西,从总数里把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分着分着,发现

不够分了留在手里的数量。师进行补充,余数是从总数中来的,它原本是要平均分的,但是因为数量不够平均分,分了会造成不公平现象所以宁可剩下放在一旁的现象,所以我们会发现,余数总是比除数小,如果余数比除数大了,它还可以再平均分一次…

接着我们开始学习例一,通过对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7个草莓每两个一盘,能分几盘?在对比中再次理解什么是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

先从文字图片层面表达这两题的已知与所求,再从操作层面来表达解决问题--摆盘的方法,最后从算式层面来讲述除法算式的故事。

其中,在操作7颗草莓每两个一盘进行操作的时候,我问:”最后一个草莓为什么不摆了?”

汤淑霞说:”因为盘子不够了”(只感知图片,未深入思考)

吕思怡说:”如果把这颗草莓放第一个盘子,其他两个盘子就不公平,会

吵起来。”(知道有余数的除法还是需要平均分,知道除法的本质)

陈宝儿说:”就算盘子够,也不公平,第四个盘子里只有1个草莓,其他盘子里都有2个”.(能对同学的回答提出质疑,并提出论据。)

我又找了几个同学来回答,但是都未跳出上面这三种感知,所以强调题目要求:每两个草莓放一盘,我们在平均分东西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公平性,还要考虑题目的要求是每2个草莓放一盘,3颗草莓放一盘和1颗草莓放一盘都是不符合要求的。(解决问题时对已知信息的处理与重新验视。)

在分别解决两个分草莓的问题之后,需要孩子们自己对比讨论这两个情境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进一步体验有余数的除法与没有余数的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在明确了这两个情境每份的数量都是两颗草莓(分法相同)之后,李豪同学发表了他们组的观点: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情境没有剩余,第二种情境

有剩余。(建立”剩余”概念,但是仍是表象),我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一种没有剩余,一种有剩余?他回答:因为第一种是分6颗草莓,第二种是分7颗草莓,这剩余的一颗来自于总共分的草莓数量不一样(了解了余数从哪里来的本质。)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2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中,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且会用除法算式表示;让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活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下来认识的,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因此,这部分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激发兴激。

(创设情境:联欢会上,用红、黄、蓝的气球来装饰教室,师生共同玩“你说数字、我猜颜色”的游戏)

师(激趣引入):你觉得老师猜数字厉害吧?上完这节课,你们也会像老师一样厉害,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除法。

(板书:除法)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你说我猜”的游戏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 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探究活动: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动手操作,唤起学生对除法的回忆)

师: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说说你是怎样摆的?用算式怎样表示?

生:6÷2=3(盘)。

师: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谁愿意上来展示你是怎样摆的?

(学生课堂展示)

师:为什么这1个草莓不摆了?

生:不够摆1盘了。

师:想一想,用算式怎样表示?

(板书:7÷2=3盘,剩余1个)

师(引出余数):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平均分以后,剩下的不够再分一份的情况,这样的数叫作“余数”。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意义和读法)

师:谁能结合图意,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在这个除法算式中7、2、3、1的名称分别叫什么?谁会读这个算式?

(巩固练习,圈一圈,填一填)

师:17个☆,2个2个地圈,圈了()组,剩下()个,17÷2=□……□。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摆草莓”,让学生在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等探究活动中,理解生活中平均分完、恰好分完没有余数和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既是对表内除法的巩固,又是对有余数除法的探究,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2)探究活动: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师:想一想,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用8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怎样列式?

(生动手操作,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师:用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来摆,每次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并在小组内交流是怎样摆的?怎样列式的?

(学生汇报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8÷4=2(个)

9÷4=2(个)……1(根)

1 0÷4=2(个)……2(根)

1 1÷4=2(个)……3(根)

1 2÷4=3(个)

(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8÷4=2、9÷4=2……1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余数都是1、2、3,如果是4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如果是4,就可以再摆一个正方形。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探究活动,引导观察、比较每道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在交流汇报中探究得出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3.实践应用,深化理解。

师:圈一圈,填一填。

19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人,还剩()支。

9÷□=□(人)……□(支)

215个▲,每4个一份,可以分()份,还剩()个。

1 5÷4=□(份)……□(个)

321个面包,每5个装一袋,可以装()袋,还剩()个。

21÷□=□(袋)……□(个)

师: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10÷2=4……2()

214颗糖,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4颗,还剩1颗。()

318÷5=3……3()

412根小棒摆三角形,摆了3个,还剩余3根小棒。()

师:在一个除法算式中,已知除数是6,请你猜一猜余数可能是几?余数最大是几?

设计意图:设计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练习,有利于巩固所学新知,以闯关形式设计多样的练习题,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4.回顾总结,自我评价。

师: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知识,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和大家分享,同时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体验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小于除数)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的平台,把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作为教学主线,通过直观形象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并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教学时,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直观的操作活动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重视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是指导计算的基础,为了突出重点,教学中教师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有意识地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圈一圈”等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操作活动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加工和提炼,从而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加以综合运用。教师以闯关形式设计了多样的练习题,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4.课堂教学是有缺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应该让学生充分交流,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结合动手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动手操作的过程及探究的结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使学生在交流汇报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从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谈起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因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105-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创新经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是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都是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要在简单平凡的日常教学中,发挥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因素我个人的体会是:平凡的数学问题要变换形式,使呆板的操作程序有“趣味性”,“思考型”,“应用性”,“开放性”,最后要求学生提问题。下面以“有余数除法”谈谈我的开发:

一、趣味性

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学得更快、更好。

“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伟大的游戏。所有的孩子生来就这样认为,并且将继续这样认为,直到我们使他们相信学习是非常艰难和讨厌的工作。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会认为学习是有趣的。他们经常会摆弄着一些东西,他们很好动。孩子们认为这是很有趣的事情,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认识这个世界,他们在学习着。但对于许多孩子来说,这种对学习的兴趣最长将持续到上学前。上学后,许多孩子都会逐渐地对学习、在学校的学习产生厌恶感,他们认为在学校学的知识很枯燥,没有意思。现在,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重新寻找并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要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黑板上出示20个按红、黄、绿顺序排列的气球,对学生说:“我不看黑板,你告诉我第几只,我就能说出她是什么颜色。”经过实践游戏,学生们急于知道其中的奥妙,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正是诱导学生创新的第一要素。

二、思考性

上述问题,如果把解决方法和答案都告诉学生,那就会削弱教学的创新因素。这时我们应当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识。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设问:“第14个气球是什么颜色?”学生会有多种回答:(1)“我可以在心里数一只红、一只黄、一只绿,这样一直数下去,第14只是黄色的。”(2)“红色是1、4、7、10、13、16、19,所以第14只是黄色”(3)“我只要3只3只数,多出一只是红色,多出二只是黄色,刚好是绿色”。这一过程便是学生创新精神的体现。教师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三、应用性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数学教育需要教师巧妙抓住一日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和体验。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我们经常提问“有26个人,要去春游,每辆出租车可以坐4人,一共要租多少辆车。”这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题目训练的目的在于如何处理好余数。有的学生说6辆,有的说6辆半,有的说7辆。

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要求教师善于创设、发现和利用生活化的数学场景利用熟悉的生活场景开设课程,使学生学习数学有种亲切感,这种从实际出发的应用题同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

四、开放性

教学课堂必须从封闭走向观念的开放、知识信息的开放,教师应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生机活力。创造精神需要有发散性思维,所以设计的题目可以不止一个答案,这样就具有开放性。我们可以给出以下问题:若100=ab+2,问:a、b可以是哪些数?或者更加形象些,我们有100个物品,以及可以装a个物品的盒子。问:a是哪些数时,可以装完100件物品,且剩下2件物品?这一问题可转化成为98可以被哪些数整除。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大家凑起来回答,每组回答出一种答案得一分,得分多的小组胜出。

五、学生提问题

我们以前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太少了。在教完有余数除法后,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出题目”,一组出题目,另一组做。课堂气氛很活跃。实际教学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发挥他们的创新才能。这种学生提问活动,理应成为一个特定的教学环节。

以上所述,只以“有余数的除法”为例,其实每个课题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设计教学。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4

一、注重学生的合作与动手操作

小学生学习新概念,一般从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在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分10枝铅笔的操作,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感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然后再把分的结果填在表格中,并让学生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分成两类:即分完后没有剩余和分完后还有剩余。

二、联系操作的结果列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没有剩余的情况学生之前已经学过,通过列除法算式帮助学生回忆算式各部分名称以及算式的含义,再根据“10枝铅笔,每人分得3枝,还剩1枝”这种情况为例,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学生知道剩余的1枝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并且注重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整个教学环节紧凑有序,学生对余数的理解也特别深。接着让学生完成试一试,独立写出另外两种有剩余情况的算式,再通过交流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含义。然后观察他们所列的算式,通过比较,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在“想想做做”中,让学生继续进行分圆片、分三角形纸片等活动,观察把花插入花瓶的现象,比较概括地认识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如果没有正好全部分完,都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最后一个游戏设计,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厚。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的意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实物果盘、小棒。教学过程:

一、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课件出示: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呢?

生:他们在分组摆小棒呢!师:都摆出了哪些图形? 生: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

师:真是个有趣的活动,那请你猜一猜,用11根小棒,能摆几个这样的图形?

(指名回答)1 师:到底能摆几个这样的图形呢?我们来动手做一做吧!(要求: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用小棒摆一摆,操作员动手操作,观察员认真观察,记录员做好记录,汇报员做好汇报。)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二组:用11根小棒,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2根小棒。三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五边形,还剩1根小棒。教师:剩下的小棒为什么不摆了? 学生:不够再摆一个图形了。

教师:在实际分东西的时候,会有“剩余”的情况,在数学中我们把这些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叫余数。板书:余数

二、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小白兔请客。小白兔买了一些草莓,请森林里的小伙伴们吃,你能帮它摆一摆吗?

(2)出示例1

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用草莓学具摆一摆。请一组上台摆一摆,得出结论。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3)(出示课件)看小白兔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分完了吗?(生:分完了)。对,正好分完。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汇报板书,6÷2=3(盘)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草莓学具来摆一摆。还是分组活动。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3盘,还剩1个。

看小白兔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没有摆到盘子里,它能再摆一盘吗?

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师:是的,剩下1个,也就是余1个,这个1就是余数。(2)

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分组尝3 试写一个算式。

学生写出各种算式:7÷2=3(盘))

7÷2=3(盘)还剩1(个)7÷2=3(盘)多1(个)

教师:展示并一一评价各算式。第二、三个算式正确表示了分的过程,但不简便,数学上是这们规定的,用省略号表示剩余。(师板书除法算式)7÷2=3(盘)„„1(个)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

生: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教师: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像这种除法,我们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前后两个单位不一样呢?

3表示可以摆3盘,所以单位是盘,1表示余1个,所以单位是个。

三、巩固练习。

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学生做60页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2、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2=3(盘)„„1(个)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而且还要让学生总结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条规律。

教学难点:

有余数的除法,不能根据乘法口诀直接找到商,因而试商是关键,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准备题第1题,问:填5行不行?添3行不行?

2、第2题,让学生独立计算。

二、教学例1。

1、把6只苹果分给2人。分得怎么样了?(每人3只,

分完了。)

2、把7只苹果平均分给2人,分得怎么样了?(每人3

只,但没分完,还有余。)

3、平均分后的余下的1,我们把这个数叫做余数。

三、教学例2。

1、写出算式。

2、这个算式不能正好用乘法求商,我们想:5*<38,()

里最大能填的数就是商。所以商是7,余数是38-7*5=3。

3、“试一试”让学生字动手做,并说出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第1题,可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下,加深对余数的认识。

2、第2题,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3、第3题,练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建议。

1、第4题,把被6除没有余数的数、被8除没有余数的`数分别挑

出来,写进指定的集合圈里。

2、第5题,把被5除余1的数、被7除余3的数分别挑出来,写

进指定的集合圈里。

3、第6题。要帮助学生弄清楚“除以9呢”的具体要求。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

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能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难点是正确使用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准备题。通过摆圈,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加深理解。

二、教学例3。

1、先审题,说说算式的意义。

2、用竖式算出得商6余1。

3、联系算式说说6是什么意思,在它后面要注上什么单位名称;

说说余数1的意思,它的单位名称是什么;被除数19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三、教学例4。

1、先让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

2、用竖式计算得商7余1。

3、然后针对结果说说7的意思是什么?它后面应注上什么单位名

称?1的意思是什么?它后面应注上什么单位名称?

4、“试一试”重点是单位名称的处理,要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思

考过程,加深理解。

四、巩固练习。

1、第1、2题加强单位名称的处理。

2、第3-6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包括有余数除法)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用以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用以解答应用题。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建议。

1、第1题,要求竖式计算。

2、第2题,让学生口算判别类属,填入适当的集合圈。

3、第3题,可以允许学生用口算求结果。

4、第6题,要帮助学生明确第二问里借出的故事书仍旧是48本。

5、第7题。编好应用题可以口头列式解答。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乘除两步计算式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乘除两步计算式题。

教学难点:

第二步计算,关键是抓好第一步计算。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准备题。计算后由教师指出:加和减是同一级运算,所以加减混

合式题要从左到右进行计算。

二、教学例1。

1、先研究运算顺序。

2、这是道连乘题,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3、读一读这个算式:2乘3,再乘9。

4、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还可以读做:2乘3的积再乘9。

三、教学例2。

1、加减混合式题是按什么样的顺序计算的?

2、例2是一个乘除混合式题,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3、读法为:“54除以9,再乘7”或“54除以9的商,乘7”,

但第一步不能读做“54与9的商”因为这样分不清哪个为被

除数。

4、“试一试”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1-3题,应根据课本要求,逐步地从扶到放。第

4、5题,可以根据习题形式做适当指导。

五、板书设计:

第六、七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除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乘除两步计算式题。

教学难点:

掌握乘除两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

一、教学建议。

1、第1-3题。先复习乘除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再做练习。

2、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同桌互查。

3、第2题,可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练。

4、第4题。可以采用同桌轮流回答的方式进行。

5、第5题。应该先列式计算第一个问题,再列式计算第二个问题,而不能用一个算式去解答两个问题。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二)

一、教学建议。

1、第6、7题。要先复习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和乘法两步计算式题

的运算顺序,概括得出:加减是同一级运算,乘除是同一级运

算。

2、第8题。也可以采用1人提问、全班抢答的方式进行。

3、第9题。先出示第一问的两个条件,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解答。

然后提出“如果每行种8棵”,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解答。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第八、九、十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乘除计算和解答乘除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3个课时的重点分别是:乘法计算;倍数关系的三类简单

应用题;

乘除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提高乘除计算和解答乘除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

一、教学建议。

1、第1题,可先对口令,再计算。

2、第2题,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3、第4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算式和意义之间的联

系。

4、第5、6题,要注意比较。

5、第7题,首先要理解图意。编完后,可让学生把一道乘法应用

题和除法应用题进行比较。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二)

一、教学建议。

1、第8题。可以重点复习倍数关系三类问题的数量关系。

2、第9题。可以重点复习倍数关系三类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

解答方法。

3、第10-1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4、第13题,可以补的问题有两种补法,分析比较两种补法。

5、第14题,可以补的条件有四种,先让学生说说,再进行补充。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三)

一、教学建议。

1、第15、16题。前两课时中已经复习过,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

成。

2、第17题的两小题,都是求48里面有多少个8。

3、第18题的两小题,都是求4个9是多少。

4、第19题的两个小题,都是把63平均分成7份,求1份是多少。

5、第20题,集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于一题。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7

一、注重操作,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这是这个单元教学的重要支撑。教材中的例1对余数概念的理解、对有余数的除法含义的理解, 都是借助操作来进行的, 由直观操作到符号表征, 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自学能力等特点, 进行操作实验时, 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课堂教学中要遵循有序性的原则。此外,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有余数除法”会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 但缺乏清晰的概念认识。因此, 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来沟通有余数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 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一) 微课视频中的操作, 激活前认知

【教学片段1】

师:我们之前经常会用小棒 (PPT出示) 帮助我们开展学习活动, 今天我们又会用小棒来做点什么呢?请仔细看大屏幕!

播放结束, 画面定格, 变成一张PPT。

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 教材通过直观图和文字, 已呈现了平均分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平均分一分、摆一摆, 或者在图中连一连、圈一圈, 从动作表征和表象表征开始, 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进而组织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最后让学生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经历了“学习除法”的全过程, 在此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借助微视频动态地记录下学生“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 刚好摆完”和“9根小棒摆正方形, 有剩余”的过程, 不仅能激活学生的前认知, 而且能让学生关注到摆的结果, 避免了实物操作过程中的无关因素的干扰。

(二) 问题解决中的操作, 圈画后理解

【教学片段2】等分与包含, 多种表征促理解

圈一圈, 画一画:

(1) 9支铅笔, 每人分2支, 可以分给 () 人, 还剩 () 支。

(2) 9支铅笔, 平均分给4人, 分一分, 把分的结果画出来。

每人分得 () 支, 还剩 () 支。

做完后请学生自己上来讲一讲:对应着图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该练习是先用语言描述操作要求, 再让学生圈、画、填, 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即多种表征形式相互映衬, 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并学会确定商和余数的名数。且此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包含和等分) , 除继续巩固相关知识外, 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在有余数的除法中, 商和余数的名数什么时候相同 (等分) , 什么时候不同 (包含) 。

【教学片段3】包含中开放, 助理解除法本质

一共有18个彩球, 请你任选一种盒子来装彩球, 可以装满几盒?

学生可能会有三种不同的结果:

18÷5=3 (盒) ……3 (个) 装满3盒, 剩余3个;

18÷6=3 (盒) 装满3盒, 没有剩余;

18÷7=2 (盒) ……4 (个) 装满2盒, 剩余4个。

此题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分彩球”为素材, 利用平均分中的“包含”的情况,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在装18个彩球时, 有三种不同的包装盒 (5个/盒、6个/盒、7个/盒) , 在编排上体现了开放性, 学生可以任选一种装法圈一圈并列出算式。同时, 这道题也将有余数的除法的不同表征形式放在一起, 利于学生理解, 进一步感受商和余数的名数的不同。

本课练习设计中充分关注到了有余数除法多种表征方式的转换。每题都是根据文字的意思先进行操作, 然后把操作的结果填在括号中, 最后完成有余数除法的横式书写, 让学生边圈 (边分) 边说边写,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操作、文字、横式所表达意义的统一, 理解除法的本质。

二、通过对比, 助推有余除模型的建构

数学概念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正确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不仅要准确地解释它的内涵, 而且要挖掘它的外延, 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逐步完善。“有余数的除法”不仅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也是今后继续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等除法的重要基础。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教学时需要不断将有余数的除法与刚学习的表内除法的两种情况对比呈现, 使学生体会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的关系, 为建构起合理的除法知识结构网络提供支撑点。

(一) 表征形式中的对比, 由表及里

【教学片段4】

师:刚才的视频, 你看懂了吗?两次分小棒, 哪里不一样呢?

活动要求:请你在学习单上, 通过画一画、列一列、写一写的方式, 把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通过文字或者符号表示出来。

反馈学生作品:

(1) 8根小棒摆正方形。

(2) 9根小棒摆正方形。

师:刚才同学们有的用了画图的方法, 有的用了2×4+1=9 (根) 这样的算式, 还有的同学用了除法算式, 其实都想要表达9里面有几个4。

几何直观是《课标 (2011年版) 》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 和除法有关的例题教学都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的。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和算式的对比, 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习除法经历如下图的表征过程, 这种表征是单向的, 有去无回的, 学生只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比, 沟通操作过程、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转换, 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 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数、商和余数的名数的确定。

本课除了在探究新知这个环节通过对比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加深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外, 还在探索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时, 也采用了对比的方法, 帮助学生感受在平均分物的过程中的两种情况, 以及剩余部分的可能性。

(二) 平均分物中的对比, 拾级而上

【教学片段5】

师:刚才我们通过画图、列式的方法把摆小棒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 如果有10根小棒, 能摆几个正方形又余几根呢?

板书:10÷4=2 (个) ……2 (根)

师:大家发现了吗?原来余数也会随着根数变化而有所变化, 再加1根呢?

板书:11÷4=2 (个) ……3 (根)

师:继续加1根, 会怎么样?你们先想一想, 再写写看。

生:12÷4=2 (个) ……4 (根) 12÷4=3 (个)

师:这两个算式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呢?

教师把算式写到8÷4=2 (个) 的下面。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及算式中的余数, 你发现了什么?

生:余数要小于除数。

教师用板书记录下除法的两种不同的分类, 让学生感受到“分到不能再分一份”或“不够每份再分一个”所剩下的是“余数”。教学中, 始终将“有余数的除法”放在“平均分”这个大背景下, 将平均分中“恰好分完”“分后有剩余”这两种不同的结果进行对比, 不仅帮助学生建构起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1、2、3、在具体情境中明确余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能力。

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

明白余数的意义、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意义。教学难点:

正确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小圆片等。教学过程:

(课前听音乐,活跃课堂气氛),课件插入音乐。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1、2、教师提问:什么叫平均分?请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平均分的例子,请学生判断。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摆6个草莓。

(1)教师:复习完了平均分,我们继续来分一分,分什么呢?看大屏幕。

课件显示: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专心听要求。听完后,生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摆6根小棒试一试。教师找生汇报。

(2)教师:那怎样列算式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教师:谁能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呢?指名回答 学生共同看着大屏幕,说一遍算式表示的意义。

2、课件出示:摆7个草莓。

(1)教师:看一下,现在有几个草莓了?要求你怎么摆呢? 课件出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请2个同学,到展示台上用草莓摆一摆。摆完以后,和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汇报展示。

请学生说说你摆了几盘?

教师:集体看展示台上学生摆的情况。问,她们摆了几盘?摆完以后你有什么发现吗?

教师:还剩下一个,可以再摆一盘吗?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讨论,允许她们互相说一说。找生回答。

教师追问:1个够摆一盘吗?(不够)不够怎么办呢?(2)教师讲授:剩下1个草莓不够摆一盘,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这个摆的过程也可以用算式来表示,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就是7除以2等于3余1。商后面写6个点,再写余数。板书 7÷2=3……1...余数

教师领读:7除以2等于3余1(3)教师:复习一下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今天又学习了余数。(4)教师:同学们看一下,得数商和余数还没有单位,我们现在给它们加一下单位名称。3后面单位是什么呢?1后面呢? 学生可以同位互相讨论一下。指名回答。说说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结果板书单位名称。7÷2=3(盘)……1(个)

(5)教师:结合摆的草莓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学生试着说,指名回答。

(6)课件出示两幅图:“6个草莓”和“7个草莓”图

6÷2=3(盘)7÷2=3(盘)……1(个)教师:你觉得这两个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总结:在整数的除法中,有整除和不能整除两种情况。也就是说,有时候平均分能正好分完。有时候平均分不能正好分完,不能正好分完,就会有剩余,剩下的就是余数。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教师:现在我们练习一下,看看你学会了没有。

1、做一做第1题,请学生独立做。

教师巡视,指名回答,集体纠正。

2、做一做第2题,请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同位交流一下,集体纠正。

比较一下上下两个题有什么区别。

3、学生活动,大屏幕出示活动题目。

(1)有10人,每3人一组,可以分几组?还剩几人?

找10个学生上台按要求自由分组,下面的同学根据同学的分组列算式。指名回答。

板书 10÷3=3(组)……1(人)

(2)有9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几人?还剩几人?

找9个学生上台,自己分组。如果分组有困难,请其他学生帮忙,教师指导。

其他学生根据分组在练习本上列算式。指名回答。

板书 9÷4=2(人)……1(人)

4、做练习十四第1题

课件出示

教师:面包店里的师傅做了21个面包,要把他们装进袋子里。现在请你帮忙。有3种装法:

第一种装法:每袋4个,可以装几袋? 第二种装法:每袋5个,可以装几袋? 第三种装法:每袋6个,可以装几袋?

四、课后作业,练习巩固。练习十四第2题。

五、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7÷2=3(盘)……1(个)...余数

10÷3=3(组)……1(人)10÷4=2(人)……2(人)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课本35, 36, 37 页

教学目标: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以

后还有余数的情况。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突破:

充分挖掘利用身边熟悉的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并自由表达,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更加透彻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

学生准备11根小棒;

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大家把乘法口诀背得怎么样了?老师要考考你,10÷2=

5×7=

36÷6=

72÷8=

要学生快速回答。表扬回答又快又准确的学生。接下来老师要出一道应用题:张瑶的妈妈带45元钱去超市买鱼,一斤鱼9块钱,问她可以买几斤鱼?怎么列算式? 生:可以买5斤,45÷9=5(斤)掌握得真好!鼓励一下,全班鼓掌。我又出题了:硕硕的妈妈也去买鱼了,她带了48元,问硕硕的妈妈可以买几斤鱼,剩多少元?生:买5斤,剩3元。很好!用算式如何表达呢?大家学完如何分草莓就会了。

分草莓,学有余数的除法

出示幻灯片:八颗诱人的草莓和两个盘子。八颗草莓如何平均装到两个盘子里,算式如何表达?生:每个盘子装四颗,8÷2=4。好,那么平均装到三个盘子里,该怎么装呢?生:每个盘子装2颗,最后剩2颗。好!算式怎么列呢?等两秒,出示幻灯片

8÷3=2„„2

商2后点6个点儿,它后面的2叫做余数,这个算式叫做有余数的除法。领读,学生齐读两遍。8除以3等于2余2.出示幻灯片全部内容,提问:这两个算式的不同点在那?

1)生:一个正好分完,一个分之后还有剩余。

2)生:平均分之后还有剩余的那个数是余数。

提问3-5位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表扬。

小结:像这样的算式8÷3=2„„2 除不尽的,平均分之后剩下的不够再分作一份的我们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买鱼的问题,学了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就会做刚才提的问题了吧,谁能告诉大家算式怎么列?生:48÷9=5„„3 我们班的学生真棒!接下来有更难的挑战,有没有信心战胜它?生齐答“有”

4出示幻灯片:找一找那个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1)23÷4=

2)35÷7=

3)39÷6=

4)19÷3=

5)64÷8=

6)18÷4=

7)10÷2=

8)81÷9=

提问,师生一起做题。

三 分小棒,加强理解

要求:学生准备11根小棒,以组为单位把他们平均分为2份,3份,4份,5份,余多少?每分一次列一个算式。

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演示。给予表扬。

出示幻灯片:11÷2=5„„1

11÷3=3„„2

11÷4=2„„3

11÷5=2„„1

让学生观察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规律?提问3-5位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表扬。生:余数总比除数小。

四 读一读,练一练

出示幻灯片:读一读

37÷8=4„„5

10÷4=2 „„2

24÷5=4„„4

29÷3=9 „„2

65÷9=7 „„2

43÷7=6 „„1

提问2-3名学生读,然后全班齐读

练一练

1)14÷4=

39÷9=

43÷8=

27÷5=

59÷7=

2)动物园里有17只老虎,1个窝里最多住3只老虎,要盖几个窝?

3)鸡蛋5角1个

晓婷的妈妈有3块2.她能买几个鸡蛋?还剩多少钱?

生独自做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检查学生做题情况。全对的举手!错一个的举手!错了那个?应该是什么?„„

五 总结:

什么情况下用有余数的除法?除不尽的时候

除数和余数有什么关系? 余数总比除数小。

六 扫尾

打开书35,36,37页,默读

对于本节课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七 考考你

出示幻灯片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最小呢?

﹝﹞÷6=4„„﹝﹞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10

李老师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横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通过教学,可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和除法笔算打下基础。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竖式写法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分花的情境,在活动中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并类推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为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以及了解余数的概念并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李老师本节课能够抓住重难点,课前老师发给学生15张卡片,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不同的分组,产生不同的结果,从而产生余数的概念。这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衔接,将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教师将除法竖式板演在黑板上,明确每部分的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例题讲解的`很细致,并能根据现有水平进行提升。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11

1.小张老师买来一条长20米的绳子,剪下5米修理球网,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跳绳,可以做几根跳绳?还剩多少米?

列式: 答:可以做根跳绳,还剩米。

2.二年级二班有35人,每4个学生一桌,可以坐几桌?还有几人没有地方坐?

列式: 答:可以坐桌,还有人没有地方坐。

3.张师傅买来19瓶矿泉水,每人2瓶,可以分给几个人?还多几瓶?

列式: 答:可以分给个人,还多瓶。

4.游乐园里来了25个小朋友,如果每架儿童飞机上坐4人,需要几架儿童飞机?还剩几个小朋友?

列式: 答:需要架儿童飞机,还剩个小朋友。

5.饮品店来了34位客人,如果每6位客人坐一桌,可以坐满几桌?还剩几人?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12

一、先圈一圈,再填空。

1.11棵 ,每2棵一份,分成了( )份,还剩( )棵。

112=□(份) □(棵)

2.13块 ,平均分成4份,每份( )块,还剩( )块。

134=□(块)□(块)

3.14只小鸭,每( )只一份,有( )份,还剩( )只。

15□=□(份)□(只)

14只小鸭,平均分成( )份,每份有( )只,还剩( )只。

15□=□(只) □(只)

二、看图填算式。

三、用线连一连。

184 317 366 499

四、用竖式计算。

233= 506= 679=

457= 568= 345=

五、想一想,填一填。

1. = 6 2. 9=

除数最小是( ) 余数最大是( )

七、解决问题。

1.

2.

= (箱) (只)

3. 把这些书分给3个小朋友,平均每个

小朋友分到多少本,还剩几本?

= ( ) ( )

4.

= ( ) ( )

最多能安装成 辆车。

5. 小红有15元钱,如果只买小盒牛奶,可以 大盒 小盒

买多少盒?如果只买大盒牛奶,最多可以买

多少盒?

只买小盒:

= ( )

只买小盒牛奶,最多可以买 盒。

只买大盒:

= ( ) ( )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13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这节《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想法,与在座的老师们一起交流一下。

一、教材分析

学生上一节课已经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且上学期已经学过了表内除法和除法竖式,知道在除法竖式中,除号的写法,被除数、除数和商所在的位置,掌握了除的过程和书写格式。但由于表内除法到有余数的除法,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教材通过创设同学们野营时分烤鱼,分野果的情景,有意识的注意联系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关系,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学生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可能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在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中,除号的写法,以及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各应写在什么位置,但是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熟练掌握试商的方法等知识,应该是在本次教学中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并且要着重帮助

学生掌握除的过程和书写格式。

三、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为主,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在适当的环节对学生进行点拨,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四、教学设计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合作解疑”、“新知应用,延伸拓展”、“回顾反思,收获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必须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的读法;表内除法的竖式的写法及意义)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

然后,出示教材第六页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野营时都在做什么?他们在分工合作安排晚餐和搭帐篷的活动中,你都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结合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二)探究新知,合作解疑

教学不是简单给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所以我在课堂

中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探索和体验过程,所以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解决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

比如: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每人分四条鱼,那么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很快就能根据要求,列出横式。22÷4=

下面就请同学们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看看你和别人的想法一样吗?谁的办法更简单?

同学们可能有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1、2、3、4、可能有的同学用摆一摆,用木棍代表鱼 可能有同学用“画一画,圈一圈” 可能有的同学用口算 有的同学,有可能会想到,原来的表内除法可以用竖式,我想用竖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

(三)新知应用,延伸拓展

两类问题:

搭帐篷的问题:

用布做衣服的问题:

(四)回顾反思,收获总结

总结整理这节课重要知识

五.板书设计

重点突出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的格式。

六.课堂评价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资源开发

利用多媒体资源;运用生活资源;挖掘教育资源;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

上一篇:节能减排红领巾广播稿下一篇:社区创中医示范区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