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摘抄

2024-11-04

童年的秘密摘抄(共8篇)

童年的秘密摘抄 篇1

在真正从事了两周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以后,我才读到了这本《童年的秘密》,多次接触和听到蒙台梭利的名字,却一直都没有读过她的著作。读到它的时候,才理解了为什么她的理念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为什么她的著作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而广泛传播。

书中讲到了她和孩子们的真实经历,她对于孩子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儿童之家的初始及发展,最后在儿童之家里面的很多问题儿童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一、儿童的敏感期

不论是自然界中的动物还是人类,都有着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就像毛毛虫会本能的爬向光亮的地方,因为在植物的顶端有它需要的嫩芽,在它长大之后,就会自然地放弃这种趋光性去追寻另一种适合它的食物。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一样,儿童天生就是爱学习的,在生命的最初阶段,他不知道所谓的学习是什么,接触这个世界,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世界,就是他的生活,就是他的本能。就像儿童天生的对妈妈的脸感兴趣对人说话的声音感兴趣,这不是周围的任何一个成年人可以教给他的。在敏感期内,儿童会表现出想要获得某种特性,在这个时期内这种特性的发展会很迅速,行为习得特别容易,一旦完全拥有了这种特性,其敏感性也会消失,但是如果这种特没有得到满足或受到制约,可能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儿童有时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可能就是这种敏感性遭到制止没有得到满足的表现。

想到了人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兴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还是会有这种情况,成年人总是在猜想儿童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一样,很多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其实很简单,你关注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使人专注和愉悦的事情不就是兴趣吗?一直在寻找的事情很可能就存在于当下,存在于不知不觉中。对于儿童,我们能做的就是安静观察,了解其关注的东西,然后给予更深层次的解答。这种观点与我国教育经典《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观点不谋而合。

二、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大了太久,成年人好像都忘记了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自己是如何成长的,在很多事情当中,自己的心理历程又是怎样的。有太多的家庭,太多的家长们,在不知不觉中用和自己相同的成长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可是我们真的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自己生活轨迹的复制品吗?

书中开始的部分,就提到了心灵胚胎这个概念。成人可以看到儿童身体的成长,更多时候的照顾是吃饱、穿暖,却往往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儿童心灵的成长。从生命的开始,其实他们就已经有了身为一个人的情感,即使是婴儿也有自己的情绪,会哭会笑会关注感兴趣的事物,成人眼里的世界和儿童眼里的世界也是完全不同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成年人非常愚笨,不能正确理解很多东西,从儿童的心理视角来看,成年人不够精细,也不够用心。”很多成年人无法关注到微小事物,儿童却能够察觉,儿童身体上的反应都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个原因是人们通过努力可以弄清楚的。关键在于,成年人是否愿意以全新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儿童,是否有着足够的责任感,是否能够以一个观察者而不是统治阶级的姿态出现在儿童的生活之中。

三、自由而守纪律

“一个人像哑巴一样默不作声或像瘫痪的病人一样不动弹,这个人只能说是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不得不说,对我来说,真的有些震撼,因为这是每个老师几乎都会做的事情,要求孩子们不要说话,不要乱动,好好听课。可是,如果这种行为不是强制,而是自发的,出于尊重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育的初衷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好更优秀,而不是心灵的摧残。成年人相对于儿童来说,最大好处就在于他是一个自由的人,可以决定自己想做什么。

“只有当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能管住自己的各种行为,主动遵循生活规则时,他才能说是一个守纪律的人。”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不去做违法的事情,这是一种法律的制约,可是一个人,如果在没有各种条例制约的情况下,依然恪守着一种秩序,并且执行的过程来自于内心的乐于这样做,这就是道德。

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建立的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有益的纪律,而不是被动的和顺从的纪律。纠正和干预错误的行为,建立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帮助孩子发展。

童年的秘密摘抄 篇2

一、成年人应密切关注幼儿的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 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 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在《童年的秘密》中, 蒙台梭利博士着重强调了幼儿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 这种“敏感期”是跟生长的现象密切相联的,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敏感性。如果错过了幼儿发展的“敏感期”, 幼儿将付出很大的代价也未必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蒙台梭利强调说:“正是这种敏感性, 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 他们会很容易地学会每样事情, 对一切事物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同时, “儿童不同的内在敏感性使它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对自己生长适宜的和必不可少的东西。使儿童对某些东西敏感, 而对其他的东西无动于衷。”

根据蒙特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 可以归纳出下列几种: (1) 语言敏感期 (0-6岁) , 从孩子开始能够吚吚呀呀发音时他的语言学习就已经开始了。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好方式。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 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 (2) 手的敏感期 (0.9-2.5岁) , 孩子用手去触摸感觉可以接触到的一切物体, 来认识世界, 来感知物体之间的差别。孩子是通过手的探索来协调大脑和身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手的探索发现外在的世界。手是儿童最好的感知工具。 (3) 自我意识的敏感期 (1.5-2.5) , 这时的孩子开始说“我”“我的”来区别你我的不同, 同时通过说“不”来表明我的事情我做主, 开始使用自我的意志体现自我的重要性。如果成人不遵从或是违背了他的心意, 就会大哭大闹。孩子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 什么都说是我的, 对什么要求都说不, 脾气变得很坏, 非常固执。 (4) 细节敏感期, 对极小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 手里总是紧紧攥着一些小东西。父母和老师要在注意宝宝安全的前提下提供不同材质的细小东西让宝宝感知。 (5) 秩序的敏感期 (2-4岁) ,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 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 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 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敏感力。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 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 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所以, 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生长敏感期, 教育要尊重儿童自然发展的内部节律, 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这也是敏感期教育对幼儿教育最大指导意义之一。

二、家庭和学校应为儿童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新型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认识并解放儿童, 与之相关的首要问题就是儿童如何幸福地生活, 还有儿童日趋成熟是给他提供必不可少的帮助, 这意味着必须有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在《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对“适宜的环境”作了阐述:“正在实体化的孩子是一个精神胚胎, 他需要自己特殊的环境。正如一个肉体的胚胎需要母亲的子宫, 并在那里得以发育一样, 精神的胚胎也需要外界环境的保护;这种环境充满着爱的温暖, 有着丰富的营养, 在这种环境中所有的东西都倾向于欢迎它, 而不会对它有害”“环境一定是适宜的, 不适合于孩子的环境, 他的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发展。”现在主要从幼儿的学校和家庭环境来阐述。

1、学校的环境:

其中首要条件是把儿童置于一个愉快的环境里, 在那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他们自己的。整洁白色的教室, 新的小桌椅、小凳子和小扶手椅都是特地为他们制作的, 以及在温暖的阳关下院子里的草坪。其次有利的条件是成年人中立的特征。再次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儿童会被这些完善他们感知的材料所吸引, 由此使他们分析和促进其运动, 还能教他们如何聚精会神, 没有一种言语的说教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说, 儿童所处的场合必须是一个适宜的环境, 一位谦逊的教师和适应他们需要的材料。

2、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使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小社会, 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一些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影响。孩子不应该成为父母的附属品。成年人所要做的就是去理解儿童的需要, 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使得他们在适宜的环境中秘密生长。什么样的环境才能算得上是符合儿童发展的适应环境呢?这需要成年人对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 通过观察来读懂儿童的需要, 从而为他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 营造充分自由表达和活动的空间。家长与孩子应该是一个平等的关系, 可以相互沟通和交流, 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孩子才能变得自信、独立、自主。在空间上, 给孩子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 对孩子没有任何障碍和限制, 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不, 是孩子最无拘无束的地方, 家里的每一寸地方都应该是孩子的乐园。其次, 营造良好的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幼儿在家体会到了家人对自己的爱, 受家人的影响, 也会让其成为一个有爱心、知感恩的人。最后, 营造整洁有序的室内环境。家庭布局应该合理整洁, 色彩明快, 同时家庭环境应该有序, 有序的环境使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有序的环境中能减少孩子的焦虑感, 给孩子心灵上的安静和谐。

三、正确对待成人与儿童的冲突, 尊重幼儿

蒙台梭利对儿童和他的社会环境进行了观察并指出, 成人与儿童的冲突主要是由于成人引起的。如成人不了解儿童的自然特性, 不了解儿童拥有一个积极的精神生活并能逐步完善起来, 而错误地认为自己是儿童的创造者;成人只注意儿童身体的需要, 不去了解其心理发展的规律;成人在与儿童打交道时, 不是自私自利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把儿童纳入自己的生活轨道或从自己跟儿童的关系的角度来判断儿童的好坏, 使自己成为儿童善恶的试金石;成人对待儿童傲慢和暴虐, 他们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 强调儿童必须绝对服从成人的命令。

正是由于成人的盲目无知压抑了儿童个性的发展, 阻碍了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 以至产生心理的畸变。因此要消除成人与儿童的冲突, 使儿童的心理得到正常的发展, 就必须根除成人心中的偏见, 使成人对儿童采取一种新的态度, 认识到“儿童是成人之父”。作为父母不仅应该注意儿童身体发育的需要, 更应该关心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父母不仅应该注意儿童身体发育的需要, 更应该关心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不仅要给予儿童一个适合其身体发展的家庭环境, 更应该营造一种使儿童感到安全温馨的精神氛围。在幼儿学校教育中, 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是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教师要关心儿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教师应加强与幼儿的情感交流, 及时的掌握幼儿的情绪变化, 这样教师就能在日常的教学中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待幼儿的错误, 允许幼儿犯错误, 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安全的心理环境。在心理环境的创设中还包括幼儿同伴之间的和谐、友好的关系。让幼儿在一个充满爱的集体中生活, 必然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给幼儿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儿童在积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 蒙台梭利的实践研究, 在许多方面都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 并列举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事例, 对儿童的敏感期做了详细的阐述, 以及违背了儿童发展敏感期带来的后果。还有就是对儿童生活环境提出了要求, 必须提供适宜的环境, 能让儿童更好地生活、成长。还对儿童心理畸变的种种表现以及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冲突作了分析, 同时对儿童教育的原则及教师和父母的职资也作了论述。这本著作是蒙台梭利对儿童之谜的探索和解答, 记录了她在儿童研究方面所做的很多工作, 阐述了她的儿童教育观。成人可以在许多具体、生动的事例和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中得到启迪, 更好的促进儿童的发展。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主要讲述如何对幼儿进行教育才能更好的促进儿童发展, 对我们对幼儿的教育有很大的启示。她认为成年人应密切关注幼儿的敏感期;家庭和学校应为儿童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成年人应客观分析孩子的需要, 正确对待与儿童的冲突, 尊重幼儿。

关键词:敏感期,适宜环境,尊重幼儿

参考文献

[1]玛利亚.蒙台梭利, 著.童年的秘密[M].江雪, 译.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

[2]玛利亚.蒙台梭利, 著.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蒙利格, 译.地震出版社, 2004.

[3]夏冬丽.《童年的秘密》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启示[J].教育科学, 2008 (3) .

[4]何菲.从《童年的秘密》说今天的家庭教育[J].科教文汇, 2009 (4) .

[5]周青利.揭示儿童成长的奥秘——读《童年的秘密》[J].思想理论教育, 2007 (2) .

[6]王普华.儿童是成人之父——读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J].山东教育 (幼教刊) , 2004 (5) .

童年的秘密——敏感期 篇3

——“笔头”的忠实Fans

我给你画个小猫吧!

“姑姑,我想要笔!”4岁的侄子奶声奶气地对我说。

“你想干什么呀?”我一脸疑惑地看着他。

“我给你画个小猫吧。”侄子很认真地答道。

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我还真想看看他会把小猫画成什么样子呢。于是,给他找来纸和笔。他趴在桌子上认真地画了起来,不过,才画了两个似扁不圆的小圈,就骄傲地对我说:“姑姑,你看我画的小猫,好看吧?”……

这是孩子成长阶段中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如果孩子在某个阶段内对“写字”持续表现出一种入迷的状态,我们称这个阶段为书写敏感期。书写敏感期一般在4周岁左右出现。

书写敏感期的典型表现

◇涂画线条:想写字的愿望非常强烈,他们喜欢拿着笔在纸上、地板上、床上、门上、镜子上,甚至在面包上涂画。在他们看来,所有的“作品”都是有含义的。如:画了一个小圈,他认为这是鸭子;画了几条线,他认为那是彩虹;若再多画几个图形,他甚至能给你讲出一个故事来。

◇写数字:随着手部肌肉对笔的控制能力逐渐增强,孩子在父母的指导下,可以进行简单的书写练习。最简单的书写就是数字。有时,为了写这些数字,孩子会“废寝忘食”。虽然有些数字写得并不是太好,但那股认真劲儿真让人心生敬畏。此时,可以让孩子书写电话号码、门牌号、车牌号码等。

◇写名字:这一阶段的孩子尤其喜欢写名字,在写自己的名字时,表现得非常专注。他们坚信自己能够写对,而且出现错误时会自己纠正过来。

◇图中附词:孩子读写能力发展的一个令人鼓舞的阶段是开始在图中题写语句。所题写的语句可能仅仅是一两个字或一句话,但它的重要性在于再一次表明孩子意识到了画画与写字的差别,开始运用图和词一起说明内容,互为补充。比如孩子在看图画书的过程中,也会在图片附近“写上”自己的“见解”了。

◇记录用文字:在这个阶段,有些孩子已经认识并能书写一些简单的文字,他们会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文字开始进行简单的书写和记录。

书写敏感期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通过书写,孩子的手指小肌肉得到不断的发展,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的协调能力,为以后阅读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孩子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笔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及在纸上留下的痕迹都让孩子感到好奇、兴奋,他们在书写中体会到强烈的乐趣,而这些乐趣和成就,将会成为孩子以后学习的动力。

爸爸妈妈的功课

◇培养孩子的相关能力

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和手眼的协调能力;发展孩子对图形的观察和辨别能力以及空间方位知觉;培养幼儿正确的握笔方式和坐姿。

多让孩子玩下列游戏:串珠子,用筷子夹豆子,搭积木,摆魔方,用圆头剪刀剪纸,临摹动物轮廓,折纸,系鞋带,扣扣子,打绳结等。

◇尊重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创作

3.5~4.5岁的孩子正处于书写敏感期,他们对笔头的热爱就像歌手对话筒的钟情一样,他们能在写写画画中体会到快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对自己肢体的控制力。孩子的“作品”可能会让家长不甚满意,但孩子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们会将一条“直线”说成是一只小鸟或者是一只蝴蝶,将一个不规则图形说成是自己的床、自己的椅子。家长并不需要纠正孩子的说法,只需要用心去倾听孩子的话,体会孩子的意思就足够了。父母的认可会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促进他们进一步创作,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创建良好的家庭书写氛围

不知您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用笔写字了。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维持书写的热情。所以,在工作闲暇的时候,不妨坐下来写一写,如和孩子一起写备忘录;写一天中发生的重要或有意义的事情;给书架上的书题写标签(孩子的书可以由他自己写),给不经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信;给过生日的朋友或老师写生日卡等。

行动起来吧!

游戏名称:小动物的名字。

游戏目标:能找到相应动物图片并将其与名字相配。

游戏准备:动物图片、白纸。

游戏过程:

1.将动物图片放在桌子上,让孩子说出动物的名字。然后,家长在纸上将名字写出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喜欢的这些动物都有与它相对应的文字,产生书写的愿望。

2.家长把这些图片和纸片混在一起,和孩子一起把名字和对应的图片找出来。

3.找出来以后,家长和孩子一起把每组图片和文字用胶棒粘在一起,可以将它作为礼物放在孩子的卧室里。

游戏名称:给老师写封信。

游戏目标:了解写字在生活中的作用,产生写字的愿望。

游戏准备:信封、纸、铅笔、橡皮。

游戏过程:

1.给孩子念一封信,让孩子知道写信的作用,产生写信的兴趣。

2.启发孩子给老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和感谢。

3.让孩子把要跟老师说的话说出来,家长记录。

听雨图的秘密美文摘抄 篇4

认识高凡的人都说高凡为人低调,却才气过人。他在部门工作多年,业务能力出众却一直未得到提拔。他的画作多次参加国家级画展并被外国收藏家收藏,可在M市却几乎无人知晓。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大词人柳永一直是他的精神偶像。常怀一颗平常心,过凡夫俗子的清谈恬静的生活是他一生的追求。

为远离尘嚣,住城里若干年的高凡退休后不声不响的带着老伴回了几十里外的老家、一个名叫若岭的小村。村里人也不知道高凡其实是一位著名的画家,更不知道他擅长画乡村、画乡村的雨。曾经有绘画爱好者,辗转来到若岭小村求高凡教画。见他理着平头,穿着件拉链衫,脚蹬解放鞋,衣服上看不到一点粉彩,顿时觉得失望。可是,他们在看过高凡挂在画室里的那些乡土味极为浓郁的画作后顿时对他肃然起敬,并由衷的夸他真是个高人。在高人面前,他们才觉得自己只不过临摹了几张素描、涂鸦了几幅小品,在小圈子里多少有些名气便刻意的蓄了胡须、留起马尾辫、穿上沾满油彩的工作服的确有些夸张和狂妄。

高老师,看你与你的画真是大相径庭。一天,一位自称是高凡的崇拜者、对高凡的画作着实喜爱甚至痴迷的名叫马鸣的中年男子突然造访高凡。高凡见他蓄了胡须、留起了马尾辫、穿着沾满油彩的工作服却与画家的言谈举此不免偏颇便逗趣说,我是半路出家非科班出身岂敢枉为人师?况且我身居深山,画的是下里巴人的东西,上不了大雅之堂。我看你小小年纪胸有大志,千万别被我耽误。

马鸣见高凡果真这样委婉拒绝,只好就坡下驴。既然这样,我决定买老师一张画留作纪念。不过,最好是一幅乡村题材表现闲来听雨的新作,至于价格,好商量。

不巧,天放晴,我得去忙地里的农活。说实话,你就是出再多的钱,我也不出售我的画作,更不可能现场为人作画。高凡给马鸣砌了一杯茶。马鸣不慌不忙的摸起茶杯品茗着。

我知道老师忙。这样吧,我们先聊聊,完了我跟你一起去地里干活。马鸣打量了一眼高凡,随即从他那个鼓鼓的包里掏出一大包金黄色的、上等的土烟丝递给高凡。我特意绕道几十里地上五桥镇张二爷烟摊上给你捎的,你肯定喜欢。

我要给你钱。高凡回头摸出烟杆,吧嗒吧嗒的就抽起旱烟来。

老师看过新闻么?某地一个妇女被人砍断脚筋扔在稻田里半个多月没人知道。马鸣问高凡。

高凡吸了一口烟,笑笑说,没什么。类似的事常常在社会新闻里发生。

昨天,一位90多岁的老人为了阻止拆迁差点被挖掘机崛起的土给掩埋了。

高凡不紧不慢地在鞋帮上敲了烟渣。这已经不是新闻了。有问题应该向当地或是上级领导反应啊。

见高凡依旧不动声色,马鸣只得加强攻势。可是,有人向上级反应情况却被送进精神病院。

高凡听了眼神有些恍惚。缄默了一会儿之后他说,我们不谈这些,听了心里郁闷。

马鸣见状忙岔开话题。那我们先下地。活干完了,再请老师帮我一幅听雨图。我准备把她送给我奶妈。我五岁时父亲病故,母亲改嫁,是邻居奶妈一手把我养大。如今她突然得了一场大病。病榻上她曾几次对我说,她非常怀念乡村生活。特别是农闲时坐在屋里听雨的情形。

高凡一听,立刻兴奋起来。你奶娘?得大病?不要紧吧?

马鸣神情严肃。胃癌晚期!

高凡听了对马鸣说。小兄弟,今天我们不下地,先陪我喝几杯。

高凡让老伴取出那坛他珍藏了数年的老窖与马鸣一来二去的喝了起来。

马鸣说:没妈的孩子苦似黄连,可我奶妈比亲娘还亲。有一年快过端午节,我看见别的孩子早早地穿上了花裤衩,就缠着奶妈要。第二天一大早,奶妈冒着河里涨水的危险,乘渡船过河到五桥镇帮我买了一件。我知道,那可是奶妈卖一篮鸡蛋的钱啊。傍晚,我站在渡口等奶妈回来准备穿她给我买的花裤衩。可就在渡船快要靠岸时,一个波浪打过来,渡船翻了,奶妈连同我的花裤衩一齐消失在河里。幸亏有人及时将她救起。

高凡听着,情绪突然失控,眼泪刷刷的流了下来。

马鸣见状赶紧又劝了几杯。高凡醉了。

醉了的高凡关上书法室的房门,独自一个人在屋里嚎啕大哭。

马鸣在屋外听得心寒,心中却不免窃喜。

高凡出门时,眼眶上像镶着两颗杨桃。这是我刚画出的《乡村听雨图》。

马鸣收了画,毕恭毕敬的向高凡磕了个响头。老师你放心,我会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藏好你的画作。

可是,这之后不久,市里一位领导落马。有人在他家中搜出这张高凡的画作。坊间盛传一向自命清高的高凡私下里竟然也跟龌龊的官场人物有过染指。此话传到高凡的耳际,他一气之下撕了自己所有的画作。

秘密的童年作文 篇5

有一天,当我做完功课之后,竟然“突发奇想”:嗯,反正妈妈不在家,不妨看一下电视,打发打发无聊的时光,而且我只看一下下,应该不会耽误正事的!于是,我坐在沙发上,看起电视来了。我发现电视节目真的很有趣,几乎什么节目都能深深的吸引我的目光,因此不知不觉便陷入了电视所布下的“天罗地网”中,而不可自拔。突然,门外传来妈妈摩托车的声音,我才猛然惊醒:糟了,这下可惨了!我赶紧关掉电视,蹑手蹑脚的溜回书房,若无其事的打开书本,把脸埋进书堆,掩盖心虚的表情……

从此以后,只要妈妈不在家,我就会忍不住偷看电视,而且总是欲罢不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唉!其实,我也觉得这样的行为很不应该,但是看电视似乎真的会使人“上瘾”呢!不过,我想我一定得戒掉这个坏习惯才行,因为升上高年级之后,放学的时间会更晚,而且功课越来越繁重了,哪里还有时间可以浪费呢?

童年的秘密作文 篇6

记得那是我四岁的时候,周末我一个人走在沙发上看电视,动画片真好看,我看入迷了。“铛铛铛,铛铛铛……”真烦,是谁在敲门啊。“谁!”我不耐烦的说了一句,“是我。”咦!好像是妈妈回来了。我高兴地跑去开门,真是妈妈。只见妈妈手里拎着大包小包,我连忙接过来看了看,哇!有饼干、果冻,还有果汁,我拿出一袋果冻,刚要拆开,妈妈说:“不许拆,放进去。”“我就拆。”妈妈瞪了我一眼,我只好放进去了。妈妈没过一会儿,又出去了。呵呵,终于可以吃了。啊!桌上的饼干、果冻,还有饮料呢!我顿时呆了,我翻箱倒柜的找,哈哈,在厨房,打开袋子一看,是蔬菜,哎!我灵机一动,不如把这些蔬菜洗了,让妈妈奖励我刚才那些好吃的,嗯,就这么办。

可是,这么多蔬菜要怎么洗才快呢!想了好久,终于想到了,用洗衣机洗,就可以省好多事了。我搬起板凳拎起蔬菜,把板凳放在洗衣机旁,站在板凳上,把蔬菜放进去,盖上盖子,洗衣机为什么不动呢!哦,对了,插上插座,插上后,一阵“轰轰轰……”的声音,我有些害怕,拔下插座,安静了好多,掀开盖子一看,呀!成了一锅粥了。怎么办呀!还是先躲起来吧!妈妈回来了,但妈妈并没有注意洗衣机,直到中午,妈妈做饭时,发现菜没有了,我撒谎说没有看见。过了几天,妈妈洗衣服时,才发现洗衣机的东西,结果,我被妈妈骂了一顿,好几天我都很少说话,因为我感到很没面子。

童年的秘密摘抄 篇7

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年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 就读于罗马大学。她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女性, 也是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精通医学、哲学、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1907年, 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 招收3~6岁的儿童, 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育, 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这些普通的贫寒儿童, 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欧洲, 像野火一样蔓延, 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儿童之家”。1912年, 蒙台梭利所著的《蒙台梭利方法》一书在美国出版, 旋即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913~1915年, 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1929年8月, 国际蒙台梭利协会在德国柏林成立,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与方法进一步迅速传播, 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蒙台梭利认为, 儿童有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 使其按自然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她认为, 并不是成人塑造了儿童, 而是“儿童创造了他们自己”。可惜教育家、老师和孩子的父母对儿童心灵的这这个个巨巨大大秘秘密认识不够, 从孩子呱呱坠地地的的那那一一刻刻起, 成人对儿童过分的关心与与帮帮助助, , 便便是儿童心理上受到压抑的开始, 这种压抑往往会内化留存在儿童的潜意识中, 对将来的生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成人往往以爱的名义、通过帮助的方式,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儿童身上, 而“成人给儿童不需要的帮助竟是儿童将经受的所有压制中的第一种压制”。

蒙台梭利特别强调儿童早期生活对其一生的影响, 她认为, 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形成的, 成年后的幸福是与他在童年时期所过的那种生活紧密相连的, 她说:“对儿童的任何影响都会影响到人类, 因为一个人的教育是在他的心灵的敏感和秘密时期完成的。”

蒙台梭利通过对“儿童之家”的大量儿童的观察和实验, 结合自己早年当儿科医生和从事智力缺陷儿童的神经与心理疾病的研究的经验, 总结出了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 并且根据这些规律, 创造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认为, 幼儿是一个“精神 (心理) 的胚胎”, 因为“一个婴儿有一种创造本能, 一种积极的潜力, 能依靠他的环境, 构筑起一个精神世界”。幼儿的心灵是“有吸收力的心灵”。幼儿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细节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 而早期教育可以通过“重复练习”和“自由选择”两大原则保护和培育儿童, 帮助他们顺应自然的发展, 激发最大的潜能, 进一步完善自我。

蒙台梭利还认为, 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十分重要。这种环境必须充满着爱的温暖, 有着丰富的营养, 这样的环境既要井然有序而又生气勃勃, 能让儿童感到愉快, 并且适合他们自由发展。她说:“最适合生活的地方环境应该是美丽的, 因此, 如果我们寄希望于学校成为观察人类生活的实验室, 我们就必须把美的东西都荟萃于此。”而且这种环境必须得由理解儿童和了解儿童的内在需要的教师来准备。

为了让孩子获得自由的发展, 激发最大的潜能, 在蒙台梭利看来, 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儿童, 而是成人。老师和家长必须改变对儿童的态度, 不应该集威严权力于一身, 而应该以谦和的态度来帮助孩子, 不要总是操纵孩子的意志, 不要急切地去纠正孩子的错误、平息孩子心理上的缺失、弥补孩子性格上的缺陷, 从而让孩子变得什么也不会做、变得自卑、疑惑和叛逆。

在对儿童的教育中, 蒙台梭利认为“培养儿童稳定的注意力”和“对意志力进行不懈的训练”尤为重要, 因为这是一个人心智健全的表现。但注意力的培养和意志力的训练虽然可以借助于教具和科学的方法, 但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孩子内在的主动性, 是孩子们的“自我教育”——“当小孩子们通过自我教育, 将那些复杂的、需要做出比较和判断的内心活动付诸行动时, 他们一方面是用这种方式获得了有条理的、明晰的智力,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意志。”

蒙台梭利也在家庭教育中对父母提出忠告:“我们不必在孩子面前充当完人, 把每件事都做得十全十美, 相反, 我们有必要审视自己的缺点, 虚心接受孩子的公正的观察和批评。有了这样的观念, 当我们在孩子面前做了不该做的事时, 也就能够原谅自己的错误。”

蒙台梭利虽然是20世纪的教育家, 但她的教育观念对于21世纪的儿童教育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因为“儿童是永恒的。在每个时代里都有儿童的存在, 并将不断地诞生直至世界末日。而且, 没有史前时代的儿童、中世纪的儿童、维多利亚时代的儿童和现代的儿童之分。事实上只有所有时代和所有种族的儿童。他们是传统的继承者、历史的承受者、文化的融合者以及通向和平之路的使者……”

综观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观, 最核心的内容是教育应该让儿童充满自由, 保护儿童的天赋本能, 激发儿童的自觉, 让儿童在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让儿童创造他自己。她毕生所追求的, 就是帮助儿童发展, 并使儿童的个体潜能得以充分地实现。这也是一切父母和老师应该追求的目标。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8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1

《童年的秘密》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之一玛利亚所著,本书深刻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并解释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儿童心理发生偏差的根源。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

正确对待孩子,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改变家长、家长和老师的观念是必要的。总之,有必要改变成人的观念,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作品中,蒙台梭利阐述了她对儿童教育的观点,其中之一就是创造一个合适的儿童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始于出生,满足不成熟儿童的需要,放弃自己的要求,遵守他们的要求,这是成年人应该做的。应为‘解放儿童的思想’创造一个极为有利的环境,并应消除他们行动的一切障碍。

真正的新型教育是:首先发现儿童,实现儿童的解放。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保护和培养孩子,帮助他们成长。教师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教师应该从心底里摒弃愤怒和傲慢,应该懂得谦逊和善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允许孩子的一切行为,完全放弃对孩子的判断,忽视孩子的智力和情感的发展。相反,他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是老师,他们的任务是教育。

儿童代表未来,对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至关重要。为儿童的成长和教育而不懈努力,就是不断探索和发现人类的秘密。蒙台梭利发现了童年的秘密并告诉了全世界。也许,我们中间还有很多家长和老师不知道这个秘密,这可能就是翻译这本书的目的。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2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 。在这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特别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 。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于是,我知道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的根本不同:一般传统的学校,老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

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3

刚做母亲时,曾读过几本关于幼儿启蒙教育的著作,《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便是其中之一,所以,对于玛利亚·蒙台梭利这位享有盛誉的意大利儿童教育专家,我并不感觉陌生。《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博士的另一力作,是作者对儿童的内心世界着力探索之后,进行的客观而理性的分析。与《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侧重于指导父母与教师如何“做”的角度不同,本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儿童生长的身心特征,所引用的一个个极其细微的事例,不经意间就让我回想起,女儿成长过程中许多忽略过去的现象或片段,不禁由衷地敬佩蒙女士——必是怀着朴素而虔诚的信仰,致力于儿童内心世界的探索与研究;必是怀着一颗热忱的赤子之心,从成人世界往儿童世界架起了一座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文中诸多观点,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也依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如:

“儿童的精神生命是独立于、优先于和激发所有外部活动的。” “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去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这时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4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5

玛利亚·蒙台梭利,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她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教育方式遍及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和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

对教师来说,一个成年人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想控制儿童,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当儿童无法受自己控制时,很多成年人会选择发火发怒,正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让很多成年人无法理解或者和儿童一起成长,结果只能使他们直接的相处方式越来越糟。所以当成年人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是来判断儿童的行为是否正确的时候,一旦儿童偏离了成年人的轨道,就会被认为是错误的并予以纠正。事实上,成年人应该去理解去努力和儿童沟通他们的需求。这样才可能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使儿童得到快乐和满足。只有这样儿童才能自由地成长和发展。我们教师不单单要做到注意这一点,首先必须系统的研究自我,使得自己的内心做好准备。我们教师必须一开始就要研究自己的缺点,以及自己的脾气,而不是过分关注“纠正儿童的错误”,必须学会如何使自己变得谦虚和宽容,这些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

这种心理上的准备将给予我们所需要的平衡和沉静。教师必须沉静,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蒙台梭利建立的教育体系中有一条主线,分成三个部分:环境、教师和教具。这三个要素犹如脊椎动物的脊椎发育,一环扣一环节节攀升,逐渐显现出独有的特征。《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说到这么一个方面,我很是认同,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比别人批评提醒来的更能让儿童接受。让学生自己理解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但不会出现叛逆心情,还能更迅速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这一点我很是认同。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还有很多小小的故事却引发蒙台梭利的各种对教育方面的启示,对于做教师的我,深受启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能够让我更真实的了解儿童,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来施教,对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帮助。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6

《童年的秘密》这本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蒙台梭利列举了很多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读书过程中,蒙台梭利对成人进行控诉,在她的论证中,我读着感到一种愧疚感。确实,直到我们此刻生活中,都仍然出现着像书中列举的错误的教育孩子的行为。经过读此书,让我反省了日常生活中与儿童的错误交流方式,这也对我将来从事教育事业有必须的警醒作用。

经过读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儿童并不是一个无意识的个体,相反,儿童有着巨大的精神世界,这种精神世界甚至不允许成人去打扰,一旦打扰,儿童则会朝着与自我个性相反的方向发展。大人都自以为是地按照自我的意志行事,不会去研究儿童的感受,这样就会违背儿童的心理愿望。儿童有自我的秩序模式,成人一旦打乱了这种秩序模式,对儿童则会造成影响。

在教师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我的言行举止,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在学生的视线范围内,正如学生都带着教师的影子,学生对教师有一种极强的模仿本事。教师写字的姿势,做事的方式,对人讲话的态度等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

蒙台梭利说,成人应当努力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他就能够给儿童供给一个适宜的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仅有这样,才能开创一个教育的新纪元,它将带给人类真正的帮忙。如果儿童要发展他的个性,成人必须控制自我,领会儿童的表示,并且,成人应当把这当作是一种特殊的事,使自我能理解和追随儿童。这让我想到在教师职业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师能够跟着学生走,而不是学生完全跟着教师走。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自我实践本事。学生实践得来的知识比教师苦口婆心叮嘱的知识点要来的深刻。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体验的欢乐,即使发生了错误,也不能妨碍他们这种欢乐的心境,他们在错误中将成长的更快。

蒙台梭利在书中还讲到此刻在我们社会中更加明显的溺爱问题。蒙台梭利认为,家庭财富应当给儿童幸福,而不是一个奢侈的环境。此刻“小皇帝”“小公主”很多,上大学了还不会洗自我衣服,不会打扫卫生,甚至要父母陪读等现象。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下,逃避现实,所有事都由父母代劳,导致的是抗挫折本事的降低,自我生存本事的薄弱。

在书中,蒙台梭利还提到,不仅仅是成人对儿童拥有爱,儿童对成人也拥有爱,只是这种爱常被成人无意识地打断。如一个儿童早晨醒来,会去父母的房间叫父母起床,这是出于儿童对父母的爱,其意是说“新的一天已经来了,快起床享受。”可是成人会以一句“都说不要早早进来我房间吵我”伤害了儿童。儿童行为受到打压,便朝着成人阻止的方向、成人的意愿发展。在这一个发展过程中,逐渐消失了儿童本来的爱与个性。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例如学生帮教师擦黑板,主动帮教师捡粉笔等,这些都是学生出于对教师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有时得不到教师的回应,则会打击学生。甚至教师不理解学生“爱”的表达,错怪学生。学生有时对教师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教师要擅于倾听学生,关注学生。

《童年的秘密》不仅仅是对教师们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同时也是父母的育儿经典。我觉得每个人都应当读读这本书,在书中探索儿童的奥秘。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7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它是现代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1936年7月在英国牛津召开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之际出版的。

在这本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

在“节奏”一节里,蒙台梭利博士提到很多成人注意的是他自己行为的外在目的,并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确定采用何种方法。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引导他运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没有成效和幼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自己一瞬间就可以做完而且做的更完美,这时他就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这是因为成人不理解儿童在活动中需要运用他的手,不把手的运动看成是儿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现,就可能成为儿童工作的障碍。

无论是做为家长还是老师,我都曾因为看到儿童试图去做一些在成人看来似乎是毫无必要的活动而去阻止他,甚至变得恼怒,如果儿童企图反抗,结果往往是以儿童“不听话”而告终。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使自己的内心作好准备。必须系统地研究自我,以便发现自己身上某些具体的缺点。而不要只注意儿童的坏脾性和如何纠正童错误的行为。教师首先要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然后他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儿童眼中的尘埃。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8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我分享书中几个非常触动我的观点:

1、当一个儿童刚出生时,所有人关心的却是他的母亲,因为她经受了很大的痛苦。儿童难道没有受过痛苦吗,那位母亲需要专门的照顾,儿童难道不需要吗?

我记得我家壮壮出生的前24小时是在观察室里度过的,现在想来他将是多么痛苦,他刚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这个世界,我甚至连看他一眼都没看,而家人只顾着给他拍照,跟亲戚传达这种喜悦,而完全没有顾及到他的感受。下面这张就是他爸爸匆忙给拍的第一张图片。

2、要让母亲保持绝对的安静,为了不打扰她而把她的新生儿抱走,只有喂奶时才抱回来。给新生儿穿着漂亮的衣服并用花边和丝带打扮起来,这个过程颇使他心神不宁。所有这些,就相当于要母亲在分娩之后立刻起床穿衣参加一个宴会一样。

我们大多数家庭现在都请月嫂或去月子中心,对妈妈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好事情,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跟宝宝同床,虽然当时会累一些,当你后来再回想时,我保证你会甜蜜的笑出声来。我从壮壮出生只要我不出差只要在家肯定一起睡的,下面这张是坐月子的时候牵着手睡觉。

3、外部秩序:婴儿不能生活在杂乱无序的环境中,杂乱无序干扰了他,并使他心烦意乱,他会通过绝望的叫喊来表达自己的痛苦,甚至会采取生病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焦虑。

读到这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一个画面,每次我进屋拖鞋,鞋如果不是整整齐齐的放在门口壮壮肯定就会重新来放,如果地上,桌子上甚至其他地方只要有他认为的垃圾就会马上全部丢到垃圾桶里。看门口的鞋壮壮摆的,还有他帮我收拾其他东西的图片。

4、捉迷藏:一个儿童当着其他儿童的面藏到铺着长长的台布的桌子下面,然后其他儿童走出房间,等他们再回到房间时马上就去掀起桌布,当他们看到藏在桌子下面的的同伴时就高兴的大声叫喊起来。这些儿童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种游戏,而且都是藏在同一个地方。

我想家长们都有这样的发现吧,我记得小猪佩奇第一辑捉迷藏当中乔治就是这样的,这也是孩子的秩序感,我家壮壮也是,跟爸爸玩捉迷藏只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可以藏,如果爸爸换了地方他会很生气,大声喊:爸爸,快藏”爸爸每次都好无奈,我明明藏好了,哈哈。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9

《童年的秘密》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灵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用错了方法。这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蒙台梭利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这本书里的好的观点是在太多,我现在就讲几个对我感触比较深的片段吧。

敏感期,这是蒙台梭利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点,我们知道,蜜蜂的幼虫都要经过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的雌幼虫都可能成为蜂皇。但这个蜂群只选择一只雌幼虫作为蜂皇。工蜂为她准备一种称为“蜜蜂食料”的特殊食品。被喂了这种极美的食物之后,这个被选中的雌幼虫就成为这个蜜蜂群体的蜂皇。如果工蜂挑选她时,她已经年岁较大,就不可能成为一只蜂皇,因为她已经不再会有贪婪的食欲,她的身体不可能再发展成一只蜂皇。这些例子可以使我们意识到儿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儿童内含着生机勃勃的冲动力,由此使他产生惊人的举动。不能跟随这些冲动力,意味着他们软弱和无活力。

然而当敏感期儿童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是就会有一种外部表现,成人称之为“发脾气”。然而这真的是儿童的一种无理取闹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我们成人不知道不了解儿童这种反应背后的原因,便把它加上了“瞎想”、“任性”“发脾气”的名称。我们把任何没有明显动机的行为,任何固执或无理性的行为当做任性。我们也注意到某些发脾气的方式会更加恶化。很多任性的行为只是人们过去错误地对待儿童并由此恶化而导致不正常的结果。跟敏感期的内部冲突有关的各种瞎想就像敏感期本身一样是短暂易逝的。

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儿童每种任性背后的原因,这完全是因为这些原因就是我们尚未知道的东西。一旦找到这些原因,就能使我们深入到儿童心灵的神秘幽深处,并为我们理解儿童及跟儿童和谐相处提供了基础。

一直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法则。所以,我们经常会阻止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们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于是,当孩子想自己倒杯水喝的时候,他往往不能自己来完成,成人怕儿童打翻热水,打翻杯子,于是,成人自己来代替孩子来快速地完成这些。他们可能会斥责儿童因为他们心疼那个被打碎的杯子,可是,如果是一位客人来他家做客不小打碎了这个杯子,成人马上会对客人说:“没事,没事,一个杯子值不了几个钱的”在这里,儿童的身份地位显然被看轻了,没有得到重视,同样是人就是因为我年纪小就可以有这么大的差别吗。

请把儿童当做人看,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儿童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社会在生活的意义上,要做到儿童与成人的平等。

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也意识到自己对待儿童那些错误的态度。书本上的每一句话我都觉得富有哲理,意味深长,但是,今天,在现在的这个社会,不会像蒙台梭利那个时期那样忽视儿童,而是有点溺爱儿童,但爱的方式还是不适用于儿童,用哪种方式才能真正了解儿童,才能使儿童更好地发展,还是我们要思考的话题。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10

《童年的秘密》是探索儿童成长的书籍,从幼儿到儿童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特点,让读者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和了解,详细地描绘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孩子成长的奥秘。通过阅读《童年的秘密》一书,我们可以明白孩子的智力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应该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以下就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心得:

1、孩子的世界

随着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人们开始了解并越来越重视它对人们的影响。潜意识是被我们深深压抑或隐藏起来的,却支配着我们的行动,影响我们性格的强大力量。

潜意识的形成很多都是源于一个人的童年时期,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创伤,也许我们都忘记了事件本身,但是不愉快感觉都被埋在意识的底层,历久弥新,且很难愈合。这些心理创伤是造成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根源,而造成这种痛苦的人恰恰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亲人。

儿童时期的生活模式决定着人一生的生活模式。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为整个家庭和孩子不计回报地付出了太多精力和物质,甚至有些力不从心,但有没什么想过,你为什么会那么痛苦?痛苦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大多数面对孩子的好奇、需求无所适从,运用控制、恐吓、束缚、甚至是暴利等不平等条约管束孩子,以爱为名义教育自己的子女,其实是在用不科学不理性不成熟的行为伤害着孩子、阻碍着孩子的发展,变向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与其用错误的`方式让我们的亲子关系紧张,对孩子也无意,为什么不去学习科学的方法呢?

什么是正确的方法?首先是要用心观察,孩子自己形成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什么,走进他们的内心,最终达到了解孩子,而不是逼问,打探他们的隐私。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孩子拥有不同的内心世界,所以不要一概而论,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而异。

2、照看新生儿的方式

新生儿从原本黑暗、寂静、柔软的温室中,经历了挣扎、痛苦来到这个世界。一切的环境都与之前的不同,强烈的光线、噪音和陌生的场域令他们赶到恐惧,于是他们没有安全感,大哭不止。

因此,他们需要的是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和足够的安抚和温柔对待,来帮助他们从身体和心理上适应周围的环境。医院的护士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却是机械化的,缺乏细心和温柔。孩子在出生后的一个月之内是不需要穿衣服的,衣服的作用是保持人体原有的温度,更好的是来自身体的温暖庇护。

我们都有一种守财的本能,害怕孩子弄坏我们的任何东西、害怕他们制造麻烦,我们一定想要看住孩子,不让他们做任何的“破坏”,即使东西本身并不具有价值。

3、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

婴儿的本能中,有一种叫做创造,能够在自己生存的环境中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这个世界的过程,就是敏感期,敏感期非常重要,且随着长大就会消失,在敏感期他们会自我调节,产生强大的征服力,掌握一些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本领。

在敏感期,孩子们可能会产生情绪,乱发脾气,原因是他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产生了危险、反感、焦虑等感觉,才会发脾气。因此,我们要弄清楚他们哭闹的真正原因,满足他们的需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才会变得安静,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如果我们没有保护好孩子的本能,他们就会变得软弱、缺乏活力。

婴儿有一种观察周围环境的欲望,他们希望看到一些能够满足心灵需要的东西。好的办法是,把婴儿床稍微倾斜成一定角度,便于让他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或者离开婴儿床的局限,在花园等环境中享受鲜花的芬芳、小草的摇曳。不推荐在婴儿床上方悬挂铃铛、玩具等。他们会用不自然的姿势关注那些摇摆不定的东西,从而对身体有害。

4、孩子心中的秩序感

婴儿会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出现对秩序的敏感,他们会对东西放在了不应放的位置上或者衣服是应该穿在身上而不是搭在胳膊上或是洗澡的姿势发生了变化或是床没有护栏等等而感到不适应、哭闹,这种对秩序的需要是发自内心的,并且非常强烈。

比如捉迷藏游戏,躲藏的意思就是能够在同一个隐蔽的地方找到同样的东西或人,他们知道东西就在那,即使闭着眼睛也可以找到。孩子是那么的单纯,他们正在对外界印象产生着感知。

如果一个人的脑中只有一些杂乱无章的图像,我们的生活在一个不按秩序摆放家具的屋子里,生活质量必然会下降。我们的头脑和生活也是一样。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11

为了发展他的心灵,儿童在他的环境中必须有一些他能看和听的物体。由于他必须通过自身的运动,通过手的活动,才能发展自我,因此,他需要有一些能使他工作的物体,以便给他提供活动的动机。但在家庭里,这种需要被忽视了。儿童周围的东西属于成人所有,并为成人所用。对儿童来说,这些东西是禁忌之物。在儿童的发展中,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也就这样确定下来了。即他不要碰任何东西。如果一个儿童成功地抓到了某个东西,他就会像发现了一块骨头并躲到角落去啃的饥饿的小狗一样,从并不能给他营养的物体中寻求营养,并且还害怕有人会把他赶走。

就词汇的运用而言,儿童并不像鹦鹉。他不仅仅模仿声音,而且能运用他已获得的和储存起来的知识,儿童的模仿绝不仅仅是机械的。如果我们要更深入地理解儿童的活动和他跟成人的关系,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做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的多,这时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

节奏并不只是一种可以随意改变的旧观念。它几乎就像一个人的体型,是一个人的一种内在特征,当其他人的活动节奏跟我们的相接近,我们就会为之感到高兴,但是当我们被破事自己适应于他人的节奏时,我们就会感到痛苦。

谁会想到,给儿童不需要的帮助就是儿童将经历的各种压制中的第一个压制,而且这种压制将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后果呢?

儿童对暗示的敏感性可以理解是一种内在敏感性的扩张,而内在敏感性能帮助儿童心理的发展,并可以称之为“对环境的热爱”。儿童是一个热情的观察者,他特别容易被承认的行为所吸引,进而模仿它们。在这方面,成人可能有一种使命。他可能对儿童行为的一种鼓舞,是一本打开的书。通过这本书儿童可以学会如何指导他自己的活动。但是,如果成人要提供正确的指导,他就必须始终平静地和慢慢地行动,这样,正在注视着他的儿童就能清楚地看到他的行为的所有细节。

当儿童企图把意志付诸于行动时,我们应该帮助他。儿童有一种自然的欲望,要自主地掌握运用他的运动器官。如果他没能这样做,他就不能使他的智慧成果外在化。因此,意志不仅仅是行动的工具,并且也是心理发展的工具。作文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12

我品读了一本《童年的秘密》,其中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非常颠覆性的书籍。

其实有一个敏感期我们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儿童的语言天赋。在儿童的某个阶段,学语言是非常惊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只是沉默的聆听,直到某一天说出他们的第一个字。这点成人体会最深,学外语现在对我也是一件头大的事情,无论是听力还是单词,都是需要持续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儿童的敏感期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就是对秩序的敏感。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是儿童对秩序有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秩序感在于认识到每样物品在它的环境中所处的位置,记住每件东西应该放在哪里。这意味着一个人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在所有的细节方面都能支配它。心灵的适宜环境是这样的:一个人能闭着眼睛到处走动,仅仅只要伸手就能拿到他所要的任何东西。这样的环境是平静和快乐所不可少的。很明显,儿童对秩序的热爱不同于成人对秩序的热爱。秩序给成人某种外在的快乐。但对幼儿来讲就完全不同了。它好像动物漫步的大地,或鱼儿游憩的水。

不过这一点,再深入想一想,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我们新到了一个环境,也是会经历很不适应的时期,所谓的水土不服,但是儿童却更加的敏感,敏感到桌子上放了一把没见过的雨伞也会生气的地步。而儿童的这个敏感期,据说一直会持续到五岁。

一直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则。所以,我们经常会阻止我们的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这时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还有我们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识字,剥夺了他们的乐趣。过早地强求他们通过阅读书本来识字也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追求这些并不很重要的东西会削弱他们生气勃勃的心灵的能量。这一点,在松居直的《图画书论》里也有所涉及。

每一个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们的教师,所以,并非有孩子的父母亲,或者教授他们知识的老师才应该来阅读这本书。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形成他的行为习惯,但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如果儿童正在游戏,成人就会打断他,认为该是散步的时间了。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带出去了。这些都是不好的。当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当他重复一项练习,使自己的活动达到一个目的时,这个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儿童个人的反应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劳累没有联系,因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满精力是儿童的特征。

实际上这本书里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为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她。我们大多数人的童年在某个地方被弄丢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重新认识我们自己。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13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百年前风靡欧美的有关儿童教育的书,对书中内容钦佩的同时,不由得想到了那时的中国儿童。当时已提出了“少年强则国强”,但直到百年后的现今,这句话在更多人眼中还是做为口号的意义更大些。特别是对做为孩子第一老师的父母而言,在如今社会的浮躁中很难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及怎样让“少年强”以及更深层的源由,更不要说从中反思其对成人世界潜意识层面深远影响。

而本书作者从实践中总结与思索后,在百年前已指出了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并形成理论有效践行,使其理念广泛传播延续至今。以蒙台梭利命名的儿童之家、幼公园遍布世界。但书中有部分宗教类讲解,只能是仁智各有所见吧。

成人的世界碌碌匆匆茫茫然,儿童的世界充满活力热情和欢快,叫成人怎能不对其念念不忘。可每个成人都是儿童成长起来的,为什么就变成两个“世界”的人了?其实就像儿童的眼晴,那么清澈透亮,让人看一眼都几乎能忘了忧愁,多么美妙多么神奇。可随着成长,如宝玉蒙尘,变得浑浊变得灰暗,早已不知初心,成了世界规则的傀儡,任其摆布。所以偶尔对童年的回忆怀念都是一次拂尘的机缘,可以让你去寻觅人生的源头,了解人生与自我的成长秘码。

曾经对“三岁看一生”这句老话很不解不屑,但人好像就是不断在推翻自己的观念中成长的,所以说“打自己脸”是成长。打得越深越狠成长越多,不过必须适度因为脸会肿的。或者说就是因为怕肿就拒绝了成长。

其实童年对人的影响虽缓慢但却深刻持久,而成年人的性格在很小的时候就已成定局。但孩子长大后已记不清儿童时期的性情,而长辈也只说些浪漫夸张的所谓趣事,所以个体很难自我验证这句老话的道理。不过自有一种模糊的意识在内心深处告诉你这是非常正确的。虽仍不认可“定局”二字,但这个模糊的意识让我有一种明悟,懂得了很小的时候对人生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并且神秘而悠远。

所以回顾本书会有一种探索人生为何会如此的感受,拂去无数尘埃,揭开一层层面纱,向着那清澈透亮追寻而行。回顾就从成人对儿童的不理解说起。

每个人都是从儿童成长而来,为什么却不理解儿童呢?因为不想!或者说不值得!这是一种成人专有的傲慢。人们更困惑更无知的地方还有他们意识不到儿童同样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在自行慢慢完善,而这需要时间去完成。可这期间,成年人就会喜欢凭借自己的经验来教育儿童,他认为自己是完美的,只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出来的儿童才是完美的,完全忽略自己本身实际的现状。只要儿童的行为偏离了成年人的方式,那么就会被认为是错误的、是不能原谅的,会被要求立即改正。这就是成年人教育儿童的方式。纵然他们说自己为儿童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努力,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实际上这种所谓的付出式教育只不过是压抑了儿童的个性发展。

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成人对儿童的轻视,这种不理解的轻视是因为儿童会有很多没有明显动机的行为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但大人们却从来不去深思儿童为什么会这样。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认为儿童是内心空白什么也不懂,需要被教育被填充的对象。

而不懂儿童心理的成年人,在与儿童交往时,更常会以自我为中心,而且还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霸道强制,并且都会以为孩子好为名义。孩子这时是弱势的,即使不满也只能妥协。这就为日后的叛逆埋下了伏笔。而将来孩子的叛逆有多严重,就知道父母曾经有多么的自私霸道。

孩子在父母面前是个弱者,孩子要依据自己的内心来发展,父母就要学会控制自己,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把理解孩子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也是教育的起点。

所以回顾探索童年的秘密,第一步是要去理解儿童,也是了解曾经的自己与成人的关系,而这首先需要成人以平等的心态与儿童去形成沟通。理解只是开始,之后是更深入的认识那些成人失去了又怀念不已的儿童的神奇。

我们对儿童表现出的惊人的征服力早就习以为常,使得我们对儿童身上发生的“奇迹”都熟视无睹。我们都知道,一个成年人学习一门新语言是非常困难的,成年人去适应一个新的环境也是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行。那么一无所知的儿童是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呢?如何自然而然地学会说话,并且学会所有说话的细节呢?r这就要说到儿童的敏感期。儿童在这个时期不但会自学新的东西,而且会自我调节。就像自备能量源,能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能量。

很多儿童的敏感期能从出生一直持续到五岁左右。这个时期是非常神奇的,儿童会用惊人的方式感知外界环境。在这个时期内儿童会有充足的内在活力。它能让儿童轻松地征服事物,自然而然地掌握新的知识。但是如果这个时期里儿童的敏感性被阻碍,无法发挥出来,儿童的心理就不会正常发育。儿童的心理会发生紊乱甚至是扭曲,造成心理上的重大创伤。但人们对这种心理上的伤害却了解很少。事实上,儿童心理的大多数伤痕是由于成年人的疏忽而不知不觉造成的。

其中秩序敏感相对最典型突出。秩序对儿童和成年人来说重要程度是不同的,秩序能带给成年人一种外在的愉悦。但却是儿童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同鱼与水一样。孩子不能语言表达时经常莫名的哭闹,往往是他心中的秩序被破坏了。如水瓶经常放在那里,在孩子心中形成印象后,就不能换位置,否则就会不高兴甚至哭闹。

更典型的比如孩子总是将玩具玩完后弄得满屋都是,有时还不让收拾,只有等其睡觉了才可以收拾。这其中的原因是,在他心中对此形成一种秩序印象,就是孩子本身就是负责玩后面自会有大人收拾,第二天一切都会恢复好,这样孩子继续玩并继续弄得满屋都是,如此在他心中才算正常。

还有如小孩子爱玩的捉迷藏,特别是他们较小时,他们的玩法总让我们感觉不理解感觉幼稚。因为他们会看着其中一个藏到桌布下面,然后一起关门出去再进来,之后掀起桌布后就找到了,这时他们就非常高兴地一起蹦蹦跳跳,并且会持续玩下去玩得乐此不疲。这些让大人很费解,或者直接认为孩子可能就是这样幼稚的。

其实不然,东西被儿童找到的时候,并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也就是说,真正吸引儿童的不是找到东西,而是在物品应有的地方找到它。这就是孩子敏感的秩序性。

这样就知道孩子的行为大多是其自我秩序的一部分,而秩序的形成是儿童对外界的观察与模仿。成人将物品乱拿乱放全无定性,儿童自然会学到。而最可叹的就是,成人的说一套做一套,让孩子如何如何,自己却说过即忘。其实孩子从家人身上学到的基本都不是用语言来传导的,而是行为。所以当你发现孩子答应你一件事却又不去做时,就一点都不需要惊讶了。

成人应该要更多的了解与重视儿童对秩序的敏感,并且要明白秩序敏感只是敏感期的一小部分。这样就能理解孩子很多莫名其妙的行为,也能让孩子更自在更快乐。

探索的第二步,是要明白孩子的敏感期就是那个三岁看老的源头。会决定一生啊!如何重视都不过份。可惜有太多人的敏感期是被忽略甚至阻碍的。而且越了解敏感期的神奇,就会心存敬畏,所以与孩子的关系不是平等就可以的了。

性情在敏感期有所成型后,下面就是看其与外部的融合与对抗后的成效。

一个动物所处的位置和性情,一出生就已经决定了。例如:羊羔性情温顺,狮子性情暴虐。小蚂蚁是勤劳者的象征。与动物不一样,儿童的心理本能是不会立即表现出来的。儿童不受既定本能支配,这个事实证明,他有更宽阔、更自由的发展空间。每个儿童以后的发展都不相同,这就跟其外部环境紧密相关,而成人是这外部环境的主导。当成年人看见儿童在付出很多的努力后,仍然没有取得什么成效的时候,自然有种想要帮助儿童的冲动。r儿童对琐碎又无聊的事情有极大的兴趣,并且会付出自己大量的精力去做,最后也不会有什么意义,这在成年人看来实在是奇怪。一个儿童拿起衣服开始往身上穿的时候,这种可贵的行为不但不会得到成年人的赞扬,反而会招来一顿批评。因为成年人觉得孩子不可能快速把衣服穿好,而自己可以帮孩子快速穿好,于是就替孩子穿衣穿鞋。r可是穿衣这个简单的活动只是儿童进行的尝试,是个体会快乐的过程,是自我成长。而当成年人走过来夺过衣服,替孩子做时,在孩子眼中,成年人如同巨人一般,让孩子无法抗争。

这种匆忙霸道让儿童无所适从,当然成人匆忙霸道的原因大多还会自以为是为了孩子,但却实打实的本末倒置。

第三步就是充分认识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更多的让孩子自然的接触外部环境。并逐步了解孩子们在没有利益驱动,并且也无明确目标的情况下,他们学习努力的源动力是什么。这个源动力很可能是成人与孩子的差距所在。

总体来看对童年的秘密的回顾探索,首先要以平等的心态才能理解儿童,才能反思本身的成长困惑;之后发现儿童敏感期的神奇并知晓了性情的产生根源,就要对孩子敏感期的发展心存敬畏,对自我性格有一个溯源认知的同时也要反省督促自我治愈与成长;再后就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尊重孩子的自然性发展。经过这些的探索回顾,对儿童成长秘密有了一些领悟。

这之后可以明显的看到儿童已越来越接近成人的世界。这时候人性的基本规律就会渐渐占据上风。爱、依赖、占有、控制、抵触、自卑等等人性的基本点都一一登场。这时成人又会想当然地以为很明白这些并给予孩子指导,但千万不要忘了这些的根源忘了其发生成长的过程。

父母家长应该牢牢记住,我们的孩子是多么爱我们,他们爱我们胜过一切。在孩子这样对你最尊崇的爱的目光下,希望成人们都要明白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需要家长创造一个尽量最少限制又充满爱的环境,期间再尽可能少的加以有益引导。如孩子们能拥有美好的儿童时光,他们就会带给我们惊喜,乃至再次延续他们敏感期的神奇。这将会让孩子终生受益无穷。

最近看的一本书中备加推崇一种成长型思维,并称之终身成长,我本身也很认同。但这种思维在孩子面前就几乎是个笑话,因为孩子的一哭一笑一举一动都是在自然性的成长,根本不需思量更不用费劲什么思维模式,孩子本身就是成长。而之所以这种思维大行其道,是因为太多人的成长早就止步于儿童期。所以与其说是家长成人造就了儿童,还不如说儿童是成年人的老师,而且是最接近完美的那个。

最后虽然读此书已百年后,但愿学无前后,达者为先。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14

在真正从事了两周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以后,我才读到了这本《童年的秘密》,多次接触和听到蒙台梭利的名字,却一直都没有读过她的著作。读到它的时候,才理解了为什么她的理念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为什么她的著作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而广泛传播。

书中讲到了她和孩子们的真实经历,她对于孩子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儿童之家的初始及发展,最后在儿童之家里面的很多问题儿童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一、儿童的敏感期

不论是自然界中的动物还是人类,都有着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就像毛毛虫会本能的爬向光亮的地方,因为在植物的顶端有它需要的嫩芽,在它长大之后,就会自然地放弃这种趋光性去追寻另一种适合它的食物。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一样,儿童天生就是爱学习的,在生命的最初阶段,他不知道所谓的学习是什么,接触这个世界,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世界,就是他的生活,就是他的本能。就像儿童天生的对妈妈的脸感兴趣对人说话的声音感兴趣,这不是周围的任何一个成年人可以教给他的。在敏感期内,儿童会表现出想要获得某种特性,在这个时期内这种特性的发展会很迅速,行为习得特别容易,一旦完全拥有了这种特性,其敏感性也会消失,但是如果这种特没有得到满足或受到制约,可能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儿童有时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可能就是这种敏感性遭到制止没有得到满足的表现。

想到了人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兴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还是会有这种情况,成年人总是在猜想儿童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一样,很多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其实很简单,你关注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使人专注和愉悦的事情不就是兴趣吗?一直在寻找的事情很可能就存在于当下,存在于不知不觉中。对于儿童,我们能做的就是安静观察,了解其关注的东西,然后给予更深层次的解答。这种观点与我国教育经典《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观点不谋而合。

二、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大了太久,成年人好像都忘记了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自己是如何成长的,在很多事情当中,自己的心理历程又是怎样的。有太多的家庭,太多的家长们,在不知不觉中用和自己相同的成长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可是我们真的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自己生活轨迹的复制品吗?

书中开始的部分,就提到了心灵胚胎这个概念。成人可以看到儿童身体的成长,更多时候的照顾是吃饱、穿暖,却往往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儿童心灵的成长。从生命的开始,其实他们就已经有了身为一个人的情感,即使是婴儿也有自己的情绪,会哭会笑会关注感兴趣的事物,成人眼里的世界和儿童眼里的世界也是完全不同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成年人非常愚笨,不能正确理解很多东西,从儿童的心理视角来看,成年人不够精细,也不够用心。”很多成年人无法关注到微小事物,儿童却能够察觉,儿童身体上的反应都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个原因是人们通过努力可以弄清楚的。关键在于,成年人是否愿意以全新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儿童,是否有着足够的责任感,是否能够以一个观察者而不是统治阶级的姿态出现在儿童的生活之中。

三、自由而守纪律

“一个人像哑巴一样默不作声或像瘫痪的病人一样不动弹,这个人只能说是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不得不说,对我来说,真的有些震撼,因为这是每个老师几乎都会做的事情,要求孩子们不要说话,不要乱动,好好听课。可是,如果这种行为不是强制,而是自发的,出于尊重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育的初衷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好更优秀,而不是心灵的摧残。成年人相对于儿童来说,最大好处就在于他是一个自由的人,可以决定自己想做什么。

“只有当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能管住自己的各种行为,主动遵循生活规则时,他才能说是一个守纪律的人。”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不去做违法的事情,这是一种法律的制约,可是一个人,如果在没有各种条例制约的情况下,依然恪守着一种秩序,并且执行的过程来自于内心的乐于这样做,这就是道德。

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建立的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有益的纪律,而不是被动的和顺从的纪律。纠正和干预错误的行为,建立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帮助孩子发展。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15

上学这么多年来,尤其是中学阶段,觉得所谓教育就是在学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考个好大学就是最终的目标,大学的教育一定是高深莫测,丰富多彩的,大学之前都是些小儿科。而且中学之前,更是觉得自己没受过什么教育,一路就这么玩过来的。直到今天,读了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童年乃至刚刚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教育就无时不刻在影响着我的成长,而且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现在的自己。其实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人的教育,更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成年人接受教育更多的是知识上的增长,科学知识的复杂并不代表教学过程的复杂;而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时期,知识层面并不显得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影响与思维上的开发。

上一篇:农家书屋成为侯庙镇新农村建设的风景线下一篇:辽宁小砬子沟硼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