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4-05-15

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精选10篇)

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1

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农业大市,怀化如何立足本地实际,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在产业化发展道路上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与挑战,对于中西部山区特别是后发展山区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

一、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怀化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节点,加强规划引导,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扶持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了粮棉油、竹木林纸、医药、果蔬茶、畜禽水产养殖等五大优势产业。2009年,全市共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4.69亿元、增加值86.62亿元,均比上年增长8.1%。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由“十一五”初期的19.6:32.1:48.3优化为15.5:40.1:44.4,农业对GDP的贡献率为8.9%,高于全省水平4.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94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8家),较2005年翻了近一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和销售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5年间分别提高9.8和10.5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基地面积502万亩,发放劳动报酬达4.6亿元,人均工资10227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60多万户。

(一)优势产业带逐步形成,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们根据自身自然资源条件、各地产业基础以及发展潜力,将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摆在农业产业化突出位置,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市粮油、果蔬茶、畜禽、竹木、中药材等五大农业产业带初具雏形,鸡蛋枣、湘蕾金银花、木洞杨梅、紫秋葡萄等一批特色产业也初具规模。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广度不断扩大,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91万多人,实现劳务收入60余亿元。

(二)产业基地不断扩大,产业集聚效益日益显现。作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创业基地和示范基地,市工业园无疑是怀化产业集聚的领跑者。目前入园企业中,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80%以上,园内初步形成了森工、食品、服装三大主体产业,开园以来已累计实现引资227.1亿元,2009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亿元,2010年财政总收入更有望突破2.5亿元。与此同时,立足山区特色资源,全市逐步建立起优质稻、水果、茶叶、竹木、中药材、畜禽水产等十大农产品基地,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其中:建设优质超级稻基地达100万亩、名优茶5万亩、优质原料35万亩、工业原料林200万亩、油茶100万亩、烟叶10万亩、中药材50万亩,建有50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和10万头优质肉牛生产基地。2009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20%。

(三)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日益壮大,龙头企业成产业化生力军。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数量和规模日益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4家,总产值137.4亿元,自2005年开始,年平均增长43.9%;企业个数和总产值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2.1%和28.3%。其中:规模以上中药饮片加工、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总产值更是分别以100.3%、67.9%、60.9%的增速成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亮点。通过扶优扶强,全市龙头企业的规模和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7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以汇源果汁为龙头的水果加工、以泰格林纸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以正清制药集团为龙头的中草药加工、以金珠米业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以贤胜油业为龙头的植物油精炼加工、以大康牧业为龙头的畜禽水产品加工、以怀化正大为龙头的饲料加工、以碣滩茶业为龙头的茶叶加工等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提升。2009年,全市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7亿元。龙头企业积极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服务,成为带农惠农的中坚力量,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

(四)产业组织化程度得到提升,品牌化建设不断推进。目前,怀化市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1294个,参会农户约28万户,“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成为农业产业化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主要形式,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部分市场风险。农业品牌建设稳步推进。全市获得“三品”认证的基地达到84.3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59.7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4.6万亩。获得有机食品认证5个,绿色食品认证13个,麻阳柑橘、芷江活鸭、新晃黄牛肉3个产品已获得原产地证明商标。全市已有湖南正清制药、正清风痛宁、鱼腥草注射液等10家企业及产品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称号,湘怀金珠、华氏等家企业及产品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创怀化市名牌产品34个。

(五)认识不断深化,农业产业化建设合力形成。自1999年7月制订《关于怀化市实施农业十大农业工程的意见》和《怀化山区农业产业化实验方案》,全市拉开农业产业化发展帷幕以来,经过10余年的努力,市县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农业产业化对全市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将农业产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有效举措合力推进。2009年5月,怀化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制定和完善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密集出台的《关于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规范土地流转加快现代农业的意见》、《关于加强合作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理顺土地流转秩序、加大农业产业化贷款发放力度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二、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过来的一段时期内,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通过冷静比对和细致剖析不难看到,我们的农产品加工率和加工水平仍远低于全省水平,更难望全国水平项背;我们的农民收入与全省、全国的差距仍在不断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日益拉大;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没有同步拉升农民收入,市场通胀预期却在加大。

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一直徘徊在20%左右不前,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与“十五”末相比:2009怀化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由676元上升到2005元;城乡收入差别由3.4倍扩大为3.8倍,高于全国(3.3倍)、全省(3.1倍)水平。2009年,扣除价格因素,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仅8.5%,低于全省水平0.8个百分点,居全省末位;全市农业生产价格指数为102.2%、高于全省水平(90.6%),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0%、远高于全省水平(99.6%)。

对照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农村社会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要求,怀化农业产业化在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的诸多瓶颈与隐患值得我们进行深思。

(一)龙头力量偏小,核心竞争力弱。到2009年止,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仅1家,年销售收入1亿—10亿元的企业37家,总合仅占全市规模以农产品加工企业数的19.3%;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仅1家,省级龙头企业17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数仅占全省份额的5.7%。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成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重要因素,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企业幅射带动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加工转化份额小、深加工率低,以靖州为例:有“江南第一梅”美誉的靖州杨梅,栽培面积近2.7万亩,年产量为0.6万吨,但90%产品以原生态形式营销。当地从事杨梅深加工的规模以上企业仅金穗农业1家,与稍具规模的木洞山杨梅酒厂和红日杨梅酒厂3家年加工能力合计不足总产量的10%;作为全国三大茯苓主产区的靖州,鲜茯苓年产量过1万吨,但仅有不到4成经过切片等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不抵深加工后的1/10。当地只有补天药业1家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茯芩深加工,而年加工量尚不足鲜茯苓年产量的2%,在带动当地茯芩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上还大有可为。二是企业品牌影响力小。目前,全市国家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均为空白。品牌营销的粗放式模式导致农产品企业特别是肉禽、柑橘等食品类企业品牌“山头”林立,良莠不齐,营销定位趋同。囿于狭小的区域市场,龙头企业只能就价格、品类、渠道等单个营销环节与本地同类中小企业同室操戈,在有限的同类消费群体间展开无序的业内竞争,内耗了品牌资源,束缚了企业成长空间;三是基地建设相对滞后。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嘉信公司和老蔡食品作为夜郎牛业品牌支撑企业,每年近半数肉牛、商品猪需从贵州、重庆等外省市购入;占全市粮食加工产值3成的金珠米业、五溪米业等龙头企业,原材料的供应也不能实现完全自给。组织化程度低、土地流转不充分,质量安全体系不健全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因。土地流转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累计流转农村土地380多万亩,其中耕地仅52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3.0%,不能充分满足农业规模化经营需要;四是产品科技含量低。全市龙头企业仅有正清集团、湖南补天药业、五溪米业5家建有专业研发中心,且规模偏小。近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化应用先进科技成果仅73项。

(二)农业投入不足,产业融资困难。目前,金融特别是银行贷款门槛较高流程复杂业务单一,财政投入较大程度依赖国家和省级转移支付,农民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能力十分有限的格局已严重掣肘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多层次、多样化发展的需要。2009年,怀化市农业投入三大主体,依份额由大至小依次是金融贷款、财政投入、农户投入,占比为63:26:11。作为农业产业化融资主渠道的金融机构,受城乡二元化结构等因素制约,资金供给量与品种、期限不能满足怀化市产业化融资需求。如:农发行对农产品加工类企业的业务范围基本局限在粮油购销和粮油深加工企业;农村商业银行倾向提供小额信贷,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生产特别是农产品基地季节性强、流动资金需要大、周转期间长的融资需求。继一季度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5月10日国家再次上调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释放出明显的收缩信号。信贷收缩将进一步加大怀化市企业的贷款和融资难度。2009年,全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6.2%,低于全省4.4个百分点。全市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较去年下降明显,降幅达15.1%。一般预算支出中,农业综合开发仅占0.1%。农民人均第一产业生产费用支出813.3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03.3元;人均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仅50.5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83.0元。

(三)比较优势欠缺,赶超压力巨大。2009年,怀化国民经济总量559.48亿元,增长13.7%,增幅居全省第7位。人均GDP12041元,增速13.2%,居全省第7位。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83.2亿元,仅占全省份额的3.3%,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薄弱于全省大部分市州。此外,怀化屡次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失之交臂,在新一轮“经济赛跑”中,作为中西部山区,怀化既不在湖南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区域之内,又不在“3+5”城市群之列,毫无政策上优势,赶超发展压力进一步加剧。

(四)基础建设滞后,区位效应难以凸显。作为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周边约1500万人、9万平方公里范围的中心地带,怀化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二传手”,有着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物流业的优越区位基础,但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建设滞后却成为产业发展的突出掣肘,阻碍了“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商贸”战略目标的推进。突出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交通投入方面:2009年,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8.2亿元,仅占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的13.1%。全市农机化普查资料显示,在全市仅有的1.6万千米机耕道中,有19.6%需维修,另有0.6万千米适应机耕道仍在待建状态。2009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62.5万千瓦,仅占全省份额的6.0%;二是规划设计方面:部分地方未能充分考量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进行路网规划,不少乡村公路仅是因陋就简在天然毛路基础上改建而成,部分道路未能与已有的国道、省道、县道等主干道统筹规划、协调建设,少数乡村依然遗留有“断头路”。

(五)组织作用不强,民企利益难以平衡。城乡二元化格局下对社会资源占有和分配的不均衡,使民企二者之间在产业化经营中处于不对等地位。当前,由于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等原因,部分本应承担村民自治功能村委会仅仅扮演了政府上传下达的话筒角色,缺乏带动农户发展的自主需求和动力,而农业专业合作社及协会类组织偏重专业技术、覆盖面窄、管理和运行欠规范的现状,决定了其无法统筹经济和社会目标,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相对弱势的地位。农民未能结成真正代表其利益与企业平等对话的主体,使农企二者之间在面临农产品供求关系不平衡或征地拆迁等重大利益之争时,矛盾尖锐突出。如何平衡农企利益,使二者携手共赢往往成为两难之题。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建议及对策

立足怀化农业产业化的现实基础,笔者认为应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为主要抓手,以鼓励扶植农产品加工为发力点,辅以四大平台建设,同时不断开拓产业发展新领域,才能在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实效。

(一)抓好三个方面,舞好产业龙头。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力量,要按照提升壮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招商引进一批的原则从政策、基地、品牌建设三方面发力,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1、强化政策引导效应。以加速提升加工转化率、精深加工率为目标,在落实好现有扶持政策政策的基础上,从更加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带动效应与科技、物流的增值效应出发,制定更加完善细致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引导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扩大加工规模,提升产品附加值。一是将对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的税收、土地等扶持政策范围从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向农产品物流业及精深加工方向延伸;二是区分省、市不同级别及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1-10亿元等不同规模,对龙头企业税收、补贴方面的优惠由高至低实行差别计征;三是从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中拿出专项经费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四是按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度,采用农产品精深加工及保鲜等技改扩建项目贷款贴息等手段引导企业新上扩建、技改项目,购置使用环保节能先进设备;五是实行订单保护价收购农副产品补贴政策,鼓励企业以订单保护价收购加工本地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原料本地化份额。

2、大力推进基地建设。按照“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要求,从项目伊始就从当地资源承载能力出发效规划、引导企业自建原材料基地,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土地流转,解决好基地建设与产业加工能力不相适应、龙头企业扩大产能与基地不配套的问题。一是统筹做好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规划,划定战略性资源保护“红线”区;二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率;三是在条件适宜地区大力推进粮油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发挥以点带面示范效应;在尚不具备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广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农业机械,努力提高农机总动力;四是通过土地平整等多种手段加快土地流转,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夯实基础。

3、积极培育地域品牌。在加大产权和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加强农产品商标注册等常规工作基础上,整合拳头资源,主推团体品牌。将市外、省外消费市场作为品牌定位主要目标,尝试在营销终端对优势产业拳头品牌如食品产业区域性品牌“新晃牛”、“麻阳鹅”、“芷江鸭”等进行整合,保留区域性品牌作为副品牌,集中精力和资源打造出怀化食品团体品牌,通过农博会等平台统一宣传推介,提升龙头企业整体竞争力。

(二)构筑四大平台,创建优良发展环境

1、构筑物流平台,化区位优势为产业优势。将农产品物流业作为促进农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着力点,充分发挥怀化承中启西区位作用,加大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培育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加强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信息体系建设,使怀化成为向东部、中部地区输出农产品及承接产业转移、资金和技术输入的对接口。以湖南西部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为重点,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实施进程,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增强对周边地区农副产品和工业品的集散辐射能力。整合培育农产品物流企业龙头企业,抢先占领区域性农产品物流市场份额。整合农产品物流相关信息资源,由农业、商务、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构建农产品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一体化信息平台。

2、构筑交通平台,化运能为产业效能。在构筑以铁路为龙头,在公路为主体,航空、水运为两翼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时,将统筹城乡交通摆在重要位置,特别注意抓好“粮油、竹木、果蔬茶、畜牧、中药材”五大产业带沿线交通网络布局,优先改造、建设优势产业区域的交通环境,拉长“短板”,助推连片集中发展产业集群的形成,打通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间的淤节点,以更加便捷高效充足的承载能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质,为农民增收提速。

3、构筑组织平台,促进农企双赢。积极培育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等中介组织,壮大组织规模、扩大覆盖面,规范运行与管理。与此同时,探索扶持、培育全体农民参加、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新型农会组织。以维护农民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为准则,引导农民自下而上以公推民选方式在乡镇级以上构建具有公信力的农会系统,担负一定的社会性、经济性、教育性功能,作为农民利益团体代表,为农户、基地、企业之间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既保护好企业的发展积极性,又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农企双赢。

4、构建融资平台,促进资企联手。一是健全融资配套措施。建立企业经济及社会信用评定体系,积极搭建银企洽谈平台,推荐信誉等级好的企业进入金融机构贷款项目库。以税收等政策为扶植手段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提高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项目放贷的积极性。继续推行市、县两级财政补贴、农户自缴、保险赔付的三三制农业保险模式,调整农业保险产品结构,扩大承保范围,进一步降低农业风险,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向农业产业。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按照同级财政增长比例逐年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同时细化措施,保障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及科技三项经费等多数以上份额向带动能力强、关联度高、规模和产出能力大、成长性好、社会效益明显的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聚集。三是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建立企业上市专业协调机构,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政策性、程序性问题的跟踪指导和服务;支持企业培育和引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加快内部股改上市步伐。在主板市场方向:设置绿色通道,推动目前具备上市实力的企业,如湖南正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加快启动上市程序;对上市条件尚不成熟的龙头企业进行认真摸排家评估,选择一批成长性好、具备上市潜力的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为纽带,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资源,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筹备上市。在创业板方向:积极建立创业板上市后备企业名录库,挖掘一批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企业,如农副产品精加工、农业高新产业类龙头企业入库,给予土地、财政、税收方面的扶植,引导上市融资。

(三)开拓两项领域,挖掘经济新增长点。一要积极开拓农产品出口市场。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市市以上农产品龙头企业出口额同比下降态势33.8%,(其中省级龙头企业会同贤胜油业下降66.0%)。要抓住诸如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多种农产品实行零关税的机遇,建立健全国际营销网络,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促进农产品出口。二要着力扶植休闲观光特色农业产业。怀化自然景观优美,少数民族风俗独特,有着“五溪农耕文化”底蕴,农业休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全市休闲农业如雨后春笋,发展出各具代表的多种类型,农业实体已达249家,(其中投资规模100万以上的48家),全年接待游客584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27%、20%;全年经营总收入2.4亿元,上交税金790万元。经省休闲农业星级农庄评审委员会授牌的星级农庄达14家,其中五星级5家,休闲观光农业已初具产业化发展雏形,但行业内组织松散、标准参差不

一、产品服务单一趋同成为阻碍产业壮大的主要问题。应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注重共性集聚和个性发展,推进产业形成地方特色。同时应积极制订农业休闲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比照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土地、税收、信贷方面给予农业休闲产业龙头企业更多优惠和扶植,并积极加以推介,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新的增长点,开辟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2

1.1 以招商引资促农业产业化发展

连续10余年来, 洛阳市各级政府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借助牡丹花会、河洛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平台, 以政府为纽带开展银企融合、企业对接等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 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350余个, 推动了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形成了以市区及周边为高新产业集聚园区;偃师、孟津、新安、宜阳、伊川等县、市特色种植业、大型畜禽饲养业、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以汝阳、嵩县、洛宁、栾川等县矿产加工, 林果深加工、中药材生产、旅游观光等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

1.2 立足自主研发, 创新科技支撑

近年来, 我市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生物酿造、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 积极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延伸链长的科技创新性企业, 狠抓高科技项目建设, 进一步提高了创新主体孵化能力, 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全市八县一市六区中, 被省政府确定为产业集聚区的有17个, 创新型农业产业龙头企业39家 (其中:国家级龙头重点企业2家, 省级龙头企业37家) , 市级龙头企业247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园区投产企业总产值的75%以上, 企业研发人员4000余人, 拥有专利2000余个。

1.3 产学研用融合, 推动成果转化

我市坚持致力于创新平台建设、技术创新、产品研发、队伍建设和环境建设, 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和管理办法;确立了以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为目标的创新主体推进、创新产业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创新载体建设四大目标工程;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为产学研用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狠抓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既靠“资本”, 更要靠“智本”, 我市积极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给平台、给政策、给地位、给待遇, 极大地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批中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 形成了梯次合理、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二是多措并举狠抓科技项目管理。我市各县 (市) 区都成立了科技项目专家评审组, 建立了科技项目库, 按照向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产学研用、中小企业创新、知识产权、节能减排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倾斜的“六优先”原则, 狠抓科技项目建设, 规范项目管理, 科学安排经费, 是科技项目的申报、考察、论证和立项抉择工作, 做到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切实将各县市区农业科技经费投入和使用纳入目标管理, 营造各级各部门全力支持企业“创新、创业、创优”和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

1.4 打造领军企业, 促进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是加速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和“催化剂”, 我市依靠打造领军科技创新企业, 培育特色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 打造了一批叫的响的产品、领头跑的新技术, 形成了发展的新优势、新领地。如:惠中兽药公司组建了国内兽用药品行业首家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级兽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30项, 取得26项授权发明专利, 主持和参与建立行业标准39项, 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区的市场。再者, 精泰工贸公司把生物秸秆破碎精选技术作为技术攻关课题, 招聘专业技术人才, 加大科技投入, 研究开发新型生物秸秆破碎精选设备, 该技术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基金支持, 被列为科技部创新项目。另外, 奥吉特食用菌公司建立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蘑菇培养料、造料中心, 蘑菇单产量居全国之首, 销售收入以年均30~40%的速度递增, 2012年8月, 被认定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 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

个别县、区对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措施不力。

2.2 发展不平衡

有的县、区农业产业化起点高, 步子迈的大, 发展势头好、速度快;有的则停滞不前, 亮点不多。

2.3 发展规模不够大

板块基地规模小, 集聚效应不强, 质量不高, 原料基地与加工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 制约了加工业的发展。

2.4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我市目前国家级龙头企业仅2家, 省级龙头企业37家, 农产品加工企业档次较低, 科技含量不高, 集聚效应不强, 且少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 产品附加值低, 影响和拉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有限, 缺乏规模大、实力强的领军型企业。

3 对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3.1 狠抓优势产业

各县 (市) 区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立足资源优势, 挖掘开发当地多姿多彩的农产品、独特的产品加工工艺和得天独厚的特产。如:偃师、孟津、宜阳、新安等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产业;洛宁发展林果深加工产业;栾川、嵩县、汝阳等发展食用菌、中药材、旅游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把市场需求与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产业。

3.2 抓龙头带动, 形成集聚效应

“龙头”效应是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龙头”企业在实现产业化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如:“龙头”能使你的“优势”化为“胜势”;“龙头”企业的出现是产业做大的标志, “龙头”能使你的相关产业做大做强;产业要发展就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更要加大科技的投入, 建设科技型龙头企业。一是引导科研院所, 走“产、学、研、融”结合之路, 以科技成果为资本, 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二是要加快发展“园区+农户”科技推广的组织形式, 加大科技含量, 发展、培植高效产业;三要应用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 促使“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更大、更强劲。

3.3 突出特色, 抓品牌战略

“龙头”企业要靠产品去实现, 好的产品无疑会拥有广阔的市场, 品牌乃是产品的商业形象, 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为此, 我们要立足优势, 下大力气培育品牌龙头企业, 着力打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推广保护原产地品牌、打造生态品牌、创新特色品牌、推举系列品牌, 用知名品牌占领更广阔的市场。

3.4 抓政策扶持

产业要发展, 就要有相应的扶持政策, 绝不能违背产业政策, 要会依靠政策促发展, 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政策合力, 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少走弯路, 使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3.5 狠抓招商引资

在产业化发展中为了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要通过招商引资, 引进外来资金、外来技术、外来企业, 借力发展。

3.6 抓市场, 促畅销

在产业化经营中, 我们不光要抓优势产业、推特色品牌, 建强势“龙头”企业。更要创畅销市场, 要运用多种销售策略, 为产品打开销路, 开拓市场。一是要更新营销理念, 抓住人们崇尚绿色消费的新观念, 狠抓生态产业、绿色产业, 从传统营销转向生态营销、绿色营销。二是创造买卖双方相互依存的方法艺术, 促进企业相互合作, 共同开发市场的机会, 协调与政府间的关系, 创造良好的营销环境。三是要借助广告媒体, 广泛宣传商品信息, 开展直接营销。四是企业的产品要通过精细加工、精美包装提高档次。五是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种经贸活动, 如农洽会、农博会、展销会等, 通过各种营销手段, 创造广泛的产品市场。

3.7 抓质量信誉

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3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问题;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30-1

1 目前运行形势较差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盲目扩张规模

本来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储备,对产品市场也不具备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空想着做大做强,带着沉重的债务去购置厂房和设备,结果企业表面上做大了,其实内里完全是空的,造成债务緾身。一个集团公司,下属很多个子公司,有的子公司只有名目,没有实际。

1.2 产业链条断接

企业没有稳定的生产基地,没有凭借信誉得到基地农民的认可,没有与农民建立良好的互赢利益机制,虽然也签订了所谓的合同,但是合同的内容是片面的,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没有真正的约束力。今年这里不行,明年再换一个基地。所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结果产品品牌没有保证,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市场占位更不可能确立。

1.3 内部管理混乱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属于家族式企业,工作没有计划,没有规范的规章制度,没有科学的管理模式,没有明确的分工,不该管的乱管,该管的不知道管。

2 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企业的决策人不具备相应的素质,缺乏科学规范地管理企业、了解和掌握产品市场动向的能力,盲目上项目。在我了解的一个企业中,购置了一套2005年以前另一个企业淘汰的大米加工联产设备,并当做专利产品进行生产和销售。但是到如今,这个花费高价购买的设备每年生产量非常少,长期处于停产状态,而且生产成本极高,生产的产品也不属于高档产品,销售量更是微乎其微。

二是这类企业还保持几十年前的经营理念,开发新产品能力极弱。一些粮食加工企业并不是通过自己建立产业链条来开辟新产品和获取效益,而是主要靠普通产品的收购和转卖去获得微薄的利润。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形势下,这种转卖方式其实已经成为极其普通而且没有一点市场竞争力的经营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运行的途径。而且产品质量没有保障,效益也不可能达到很高。

三是通过认证的产品得不到很好的维护。由于原料生产基地不稳定,尽管通过了产品认证,但是由于基地更换,产品质量没有保证,一般不超过几年,产品就被市场管理部门检测不合格,有的被消费者投诉,造成重大的损失。

3 国家宏观政策管理上,应采取如下措施

对企业决策人实行严格审核管理。不具相当文化素质、没有一定市场经济理论基础的人不能胜任董事长及总经理;对企业进行严格财务审核。凡外债负担过重,又不具备偿还能力的企业要严格控制其发展规模;严格履行借贷制度。对金融部门为企业实行借贷业务,要充分对企业状况进行把握,对不具备偿还能力的企业要严格控制借贷额度。

4 对企业实施产业化运行指导上,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4.1 注重对企业管理模式的指导和监督

首先要求企业要按照科学化、正规化管理模式运行。就是说企业要例行董事会制度,要真正做到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人员的作用,避免董事长一个人说了算和家族式管理。政府部门有关人员可以进驻企业作为指导服务人员,帮助企业加快形成现代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向正规化方向发展。但是进驻企业人员不能作为企业决策人,不能代替企业行使各类职权。当然,派驻的人员要有较高的综合性素质,要由得到企业充分认可和在社会上有公众好评的人来承担。派驻人员不能增加企业不必要的负担,否则会导致企业领导及职工的不满,也等于政府无故给企业背上包袱。

4.2 推动企业实现规范化的产业链条

在企业与生产基地建立合作的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到生产基地农民的利益,也要兼顾企业本身的利益。这就要求企业与生产基地之间在建立合作关系的时候,要通过正规的合同及公证来实施,合同相关的条款要清楚明了,包含的内容要全面细致,相互的权利和义务要明确清晰,相互制约机制要在双方认同的情况下划清责任。达到农民满意,企业认可、双方自愿。在充分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求得企业与农民共赢。

4.3 要加强项目的管理和验收检查

在涉及企业申报项目中,相关审批部门要通过认真考察和详细了解企业的状况、生产能力、生产原料来源、现有生产水平、管理运行情况等,要加强项目的管理和验收检查。在基础条件较好,企业运行及管理相对规范,自有资金比较充足,确有实施项目的能力,生产加工经营上确有发展前景的前提下,给予企业以项目扶持资金。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过去很多项目投资对于企业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被企业挪用,结果争取到的投资并没有完全用到设备更新改造和开发新产品上。尤其一些企业为了套购国家项目资金,仅仅是为了缓解企业本身流动资金的不足。

4.4 基层政府部门在协调企业与生产基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作用

对企业与农户、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协会等建立的种植收购合同,要给予公正的认定,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这也是基层政府部门为当地农民服务的一个具体体现。

4.5 农村要加速土地流转进程

目前大部分农村处于分散生产经营的方式,对实施产业化运作在管理及实际操作上十分不利,也很难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机制。通过土地快速流转,使土地便于集中生产经营和管理,也为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生产基地奠定基础。至于加速土地流转的方式方法,还需要国家制定新的有关政策来推动。

作者简介:朱桂春(1963-),女,汉,吉林省九台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土壤肥料与农作物栽培。

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4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产业体系,是在家庭基础上提高农业自我积累能力的有效方式,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实现顺庆由城郊传统农业小区向现代农业特区跨越的现实途径。为了强力推进我区农业产业化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笔者最近就如何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调查,初步发现了目前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一、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

随着各级领导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不断深入,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农业产业化在全区全面兴起,现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一)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历史传统经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现已初步建成十里食用菌长廊、千亩大田双孢蘑菇示范片、百万只蛋鸡工程、天府系列优质花生基地、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生猪养殖小区、十里肉牛长廊、百万只同仁土鸡基地、林果花卉基地、百万只川北草兔基地。目前,我区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发展前景看好。

(二)龙头企业带动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区为了改变出售初级产品,效益低,竞争力差的状况,狠抓龙头企业

等为代表的专合组织已成为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和桥梁。

二、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作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对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没有形成。目前,我区土地经营大都停留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分包”这一层次上,这种分散种植的格局和分散的农户利益,与产业化经营的规模经济方式之间存在着的冲突,很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小生产”式的组织方式。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地块零散,调整频繁,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没有形成,极大地阻滞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臵。另外,个体农民无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进行农业技术改造,集体组织的弱化难于将分散的劳动集中起来,削弱了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后劲。这种分散经营的结果还会引致土地低效率利用,同时也无法满足“大农业”所要求实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条件。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多是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一是初期投入较大,企业回报率相对较低,回报周期长,存在风险大,造成再融资困难;二是农产品原料季节性收购,收购时货款当场两清,流动资金需求量集中,造成流动资金相对短缺,甚至周转不灵。

力创新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为顺庆农业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引导作用。我区是百万人口大城市的核心区,也是典型的城郊农业小区,农业的发展主导思想是“服务城市、致富农民”。一是引导产业方向。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要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粮食、蔬菜、林果花卉。不宜发展大规模养殖业。二是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府通过培育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线,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与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成果交易提供场所;三是明确基本政策,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尤其要尊重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明确土地承包权的归属,保证各方利益不受损害。对转入城镇工作生活,纳入城镇社会保障系统的农民,应依法解除承包合同,收回承包土地。对农民资源发起承包权的土地,也应按程序解除合同关系,收回承包土地,由集体经济组织有偿转包给本集体农户或外来承包者。在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问地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以入股、租赁和转包等多种方式流转,具体流转方式由农民自主选择。

(二)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产业基地。把扶持资金集中起来,引导解决产业规模偏小、偏散,“样样有一点,样样一点点”的现状,大力发展专业乡镇,实行区域化布局,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

对龙头企业的信誉进行评估,对信誉好的企业,核定授信额度,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及时发放贷款,为企业在农产品收购其间提供资金保证。

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5

济源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针对济源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作 者:赵翠玲 ZHAO Cui-ling 作者单位:中共济源市委党校,河南,济源,454650刊 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年,卷(期):2(4)分类号:F321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问题 建议

休闲农业发展成效及建议论文 篇6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条件及优势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质粮油、生猪、茶叶、蔬菜、柑桔、食用菌、中药材等已逐步成为我市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为发展休闲农业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2007年9月西汉高速公路的开通,2010年12月,十天高速公路安康至汉中段也已建成通车,特别是汉中城固机场于2014年8月13日正式通航使汉中的交通变得更加便利。同时,过境的西成高铁及宝巴高速也将于2017年贯通,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发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3个,中国美丽田园5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个,省级休闲农家明星村3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8个。监测统计显示,全市共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439个,总经营面积近10万亩,带动农户总数7185户,从业总人数1.65万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1.51万人,2014年从业人员人均收入达14800元,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6.6%,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二、主要特点

一是产业基础扎实。我市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已认定的各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均拥有特色水果、苗木花卉、特色养殖、种养结合等扎实的农业产业基础。二是文化底蕴浓厚。我市历史文化悠久,汉文化源远流长,一些休闲农业经营实体充分利用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饮食民俗、礼仪民俗、民间技艺等传统文化吸引八方游客。如城固县刘家营村,充分挖掘当地“升仙”文化和陕南传统民俗文化资源,成功打出了“张骞故里,神奇桔乡”休闲农业品牌;勉县天荡山休闲农业示范园,利用特色林果产业优势,每年举办春季赏花节会“梨花节”和秋季水果采摘节会,同时还充分利用当地“三国”历史文化资源,节会期间举办休闲农家厨艺大赛、登山比赛、歌咏比赛、篝火晚会、民俗风情节目演出等形式多样的休闲娱乐活动。三是发展模式多样。我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逐步多样,主要有:农事观光采摘型,主要利用特色农产品(特色瓜果、蔬菜)收获期吸引游客游览观光并亲自体验采摘的乐趣,如城固桔园、西乡樱桃沟;农业生态观光型,利用农业产业园区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吸引游客进行观光休闲活动,如西乡县枣园茶产业休闲农业示范园、宁强县玉皇观休闲农业示范园;民俗文化型,主要借助当地浓厚的乡土文化、民俗文化资源来吸引游客进行休闲、观光活动,如城固县伏牛山休闲山庄、勉县天荡山休闲山庄。除此之外还有农业庄园型、古镇新村和自然景区型、农业科技观光型及农家乐型等等。四是品牌特色突出。我市西乡县樱桃沟通过举办樱花节、樱桃节及茶文化节等活动,已建成以樱桃沟景区为载体,集水生动植物养殖、民俗文化展示、茶文化及景观建筑、雕塑为一体的农家民俗与樱桃生态园的专题类休闲农业产业园区;城固县刘家营村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升仙”文化和陕南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依托柑桔产业优势,因势利导,携全县之力打造了“中国休闲观光第一园”——“橘园”,成功打出了“张骞故里,神奇桔乡”休闲农业品牌,至今已成功举办10届柑桔旅游文化节。

三、建议及对策

为了使我市休闲农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经营规模。以规划为先导,挖掘文化内涵,注重参与体验,加快创意发展,加大休闲农业资源整合力度,形成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教育展示、生态休闲、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多元化休闲农业产业园区。构建新型休闲农业产业联盟,打造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现代休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带和产业群。

(二)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地位。以自然生态、田园文化、农耕文明为基础,以诚信经营、提升内涵、保障质量为重点,积极弘扬“回归自然、怡情生活、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着力创建一批优势产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的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加快培育一批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的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形成一批休闲农业特色品牌;扩大农村消费,使休闲农业成为壮大地域经济的重要途径,显著提升休闲农业地位。

(三)加强技能培训,提升经营水平。依托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产业基地,分类、分层次开展休闲农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对一线员工开展专业知识、服务技能和服务礼仪培训,重点培训职业道德、作业内容、操作规程、工作方法、产品知识、安全生产等知识,增强服务意识,提升经营水平。

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7

陕西省城固县辖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232个行政村40个社区,总人口54万,全县建档立卡101个贫困村、2.39万户、6.36万贫困人口。2016~2018年,计划通过扶持产业就业及生态补偿4万人,易地搬迁2.33万人、教育支持0.9万人、医疗救助0.65万人、兜底保障1.6万人,实现6.34万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2016年城固县计划脱贫2.42万人,涉及17个镇(办),101个村(社区)。

2 城固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目前,城固县已累计发展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0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个,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累计总量分别达到607人、478户、87个、356家、29户和9个。

3 城固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产业脱贫现状

经调查统计,目前城固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扶贫共吸纳贫困户869户,贫困户总人数2 320人。其中涉及市级以上农业园区19个,吸纳贫困户287户,吸纳贫困户总人数714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吸纳贫困户305户,吸纳贫困户总人数707人;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吸纳贫困户277户,吸纳贫困户总人数899人。城固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产业脱贫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点:一是经营主体参与数量多,积极性高。二是产业脱贫带动形式多样灵活。城固县产业脱贫带动形式主要有企业或园区务工、土地流转、订单收购、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各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带动形式灵活多样,带动了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增收致富。三是扶贫产业门类齐全。各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涉及全县八大农业主导产业,许多经营主体围绕一个主导产业或一村一品从事专业性生产经营活动。具体产业扶贫的几种模式如下:

3.1 企业或园区务工型

双福茶业专业合作社、永基现代农业园区、南沙湖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吸纳贫困户人口在合作社或园区务工,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3.2 土地流转带动型

鑫盟现代农业园区、新天地农业公司、华源柑橘专业合作社、观坝柑桔专业合作社、林胜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贫困户的闲散土地,支付土地流转金的形式来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3.3 订单收购带动型

榛旺现代农业园区通过订单收购贫困户的散养乌鸡,伯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收购贫困户的土猪肉、散养鸭蛋等农副产品,龙宴园区、天丰米业公司通过高于市场价格订单收购贫困户的稻谷,汉源现代农业园区通过订单收购贫困户水产品的形式增加贫困户家庭经营性收入,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3.4 入股合作带动型

华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贫困户入股合作,年终分红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3.5 妇女合作社带动型

由6名妇女经过充分协商一致发起成立的雨露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现有会员66户,237人(其中女性121人),该合作社通过“精准扶贫到人、产业扶贫到户”,吸纳23户贫困户家庭成员入社,为她们提供优质柑橘种苗、家禽种苗、肥料、农药技术服务和产品包销协议;通过种养业持续发展和经销优质农产品增收,实现扶贫富民的创业目标。

3.6“借鸡生蛋”带动型

坤鹏肉牛专业合作社从去年8月份开始,由合作社出资,以出借肉牛形式帮扶贫困户。贫困户只需支付一部分定金,就能免费领到育肥牛或母牛进行饲养,并由坤鹏合作社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待肉牛育成或母牛产仔后,由贫困户自行销售育成牛及所产犊牛,坤鹏合作社只收回当时肉牛发放时的成本或者母牛,让领牛的贫困户少投入或不用投入资金就能挣到钱。截至目前,坤鹏合作社已向龙头镇的5个村共计9个贫困户发放肉牛25头,累计垫资14.15万元。按照每头牛约3 000元的利润,可以通过产业发展带动9个贫困户实现脱贫,有力地促进了城固县精准脱贫工作进度。

4 存在问题

4.1 产业结构不合理

贫困村农民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业产业表现为结构单一且分散,高收益、高效率产业发展慢且所占比重较少,对接市场能力较差,难以形成“一村一特色产业”的优势结构。

4.2 规模化水平低

城固县农民户均耕地仅1.1亩,地块却达3~4块,土地流转缓慢,流转率仅16.5%,低于全省、全国1.4和15.4个百分点,贫困村产业基础差、产业规模化发展程度更低,土地严重细碎化制约了集约化投入、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生产。

4.3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龙头企业原料基地、收购基地建设在贫困村的较少,农产品的初深加工、储藏、包装和市场营销都比较落后,产业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不高,远低于全县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多数村产加销一体化发展难度较大。

4.4 农业要素利用水平低

全县贫困村山区村较多,地理环境复杂,农田水利、网络、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较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聚集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能力比较弱,贫困村吸引客商投资、金融支持能力差,发展资金及项目投入有限,农业科技推广滞后,务农劳动力平均年龄在51周岁左右,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科技人才和职业农民较少,发展要素支撑力不够。

5 对策建议

5.1 加大产业扶贫投入

支持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村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加大务工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持续加大扶贫搬迁和生态扶贫;大力推行“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持续壮大贫困户特色产业发展,对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条件、脱贫意愿强烈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2年以内免担保和免抵押小额贷款,持续推进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项目;落实帮扶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扶持政策,将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流通项目和资金优先向贫困村和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的涉农企业捆绑使用;强化惠农政策落实,推动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各项奖补政策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

5.2 健全帮扶机制

建立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包联贫困村贫困户机制,引导支持企业在贫困村建立原料基地,开发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休闲娱乐设施等项目,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5.3 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加快扶持培育一批产业集中度高、带动力强、示范作用好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示范社,带动贫困村茶叶、香菇、木耳、生态家禽、杂果、中药材等产业的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鼓励贫困户以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健全完善“利益捆绑、责任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

5.4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8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09-1

1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经过近20年的探索实践,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组织实力不断增强,带农惠农能力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机遇期。到2012年底,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呈现产业升级、质量提升、效益增长的良好态势。

1.1 带动型龙头企业达到一定数量规模

带动型龙头企业是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解决就业和发展地方经济的主要力量。近十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增幅都在10%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1.2 龙头型企业集群集聚发展

龙头企业立足我省资源优势,确定发展方向,吉林省围绕优势农产品基地已形成了粮食加工业、畜禽加工业和特产加工业三大主导产业。

1.3 科技支撑作用明显

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如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走科技兴企之路。

1.4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仅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等国家级品牌就达90多个。

2 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2.1 原料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近年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加工转化能力和水平逐年提升。但是,与企业加工配套、衔接紧密的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壮大,已成为制约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的主要瓶颈。

2.2 融资能力较弱,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命脉,吉林省部分龙头企业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规模相对较小,资产总量相对较少,可抵押物品少,加上企业实力相对较弱,融资渠道单一。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积极扩大规模,谋划项目,但融资难问题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

2.3 科技研发能力较弱,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技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而吉林省龙头企业中民营企业居多,松散管理比较普遍,高科技人才短缺、科技研发投入有限、研发能力不足,致使加工的产品科技含量较小、附加值较低、产业链条较短、市场占有率较少。

2.4 品牌创建意识不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品牌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利器,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关键,品牌代表着企业的信誉和产品的质量。而吉林省多数龙头企业仍然属于粗放型和人员密集型加工企业,产品也只是简单的粗加工。品牌培育和创建意识不强、品牌建设投入不足、品牌经营战略不深、品牌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

3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3.1 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原料基地

加大配套基地建设力度,搞好规划布局。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和订单等形式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

3.2 积极搭建融资平台

充足的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要积极沟通协调各金融部门,为龙头企业广开融资渠道,设立贷款担保机构和产业发展基金等,逐步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搭建银企对接服务平台,鼓励企业走多渠道多形式融资并举,加快发展企业资本市场,积极推进已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

3.3 提高科技研发能力

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参与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出口能力强、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产品和产业。支持企业吸引高科技人才、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成果、谋划新项目,不断延“深”产业链条。

3.4 强化政策扶持

积极创建龙头企业发展软环境,沟通各相关部门出台并落实有利于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税收、土地、水、电、资金等方面的政策优惠,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各部门积极主动站位,创新服务方式,为企业做好指导服务,形成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社会合力,推动吉林省龙头企业大发展,推动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

番茄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9

一、基本现状

截止目前,全市现有番茄制品生产企业3家,分别为: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番茄

制品分公司、天然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和**西域鸿兴果蔬实业有限公司。年生产番茄制品能力5.66万吨,其中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番茄制品分公司原生产能力4万吨;天然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能力0.66万吨;**西域鸿兴果蔬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能力1万吨。

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番茄制品分公司成立于1995年,在市石化工业园区建厂。1995年引进意大利日处理番茄500吨生产线。2000年技改扩建,新增意大利日处理番茄2000吨生产线。目前是塔城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市重点扶持企业,产品销往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罗马尼亚、美国等地。2007年,收购番茄原料14.68万吨,支付原料款4300万元。生产番茄酱2.03万吨,产品合格率100%。实现销售2.2万吨,产值8125万元,经营利润1156万元,改变了多年负债经营的局面。今年投资5000万元,扩建引进意大利日处理1500吨番茄生产线。此生产线5月开始项目建设,7月底投入生产。截止10月底,收购番茄原料19.04万吨,支付原料款约8000万元。生产番茄酱2.92万吨,产值1.98亿元。

天然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招商引资企业,注册成立于2006年底,在市西大沟镇建厂。2007年开工建设并生产,收购番茄原料3.7万吨,支付原料款1073万元。生产番茄酱0.5万吨,产品合格率100%,实现销售0.5万吨,产值2444万元,经营利润420万元,成为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见效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今年截止10月底,收购番茄原料4万吨,支付原料款1680万元。生产番茄酱0.47万吨,产值2820万元。

**西域鸿兴果蔬实业有限公司公司是招商引资企业,注册成立于2008年,在市哈图布呼镇建厂。当年引进中科院最新加工工艺技术的浓缩番茄酱生产线,产品定位为国际市场。投资3000万元,一期建设日处理1000吨番茄生产线。今年7月底,番茄制品生产线建设完工投产运营,开始收购番茄加工。截止10月底,收购番茄原料3.8万吨,支付原料款1554万元。生产番茄酱0.41万吨,产值2460万元。

二、发展预测

近年来,**市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

1、现状分析

番茄产业按年生产番茄制品能力5.66万吨计算,全年需番茄原料34万吨,需番茄种植面积7.5万亩。其中中粮屯河**番茄制品分公司需番茄原料24万吨,需种植番茄面积5.3万亩;天然番茄制品有限公司需番茄原料4万吨,需种植番茄面积0.9万亩;**西域鸿兴果蔬实业有限公司需番茄原料6万吨,需种植番茄面积1.3万亩。

2、新增预测

今年9月后,我市审核备案番茄制品投资企业2家。分别是金实果蔬有限公司和田源果酱制品有限公司。金实果蔬有限公司将投资1000万元,在四棵树镇建设番茄制品生产线,新增1万吨生产能力。田源果酱制品有限公司将投资3000万元,在石桥乡建设番茄制品生产线,新增1.5万吨生产能力。

新增年生产番茄制品能力合计2.5万吨,全年需新增番茄原料15万吨,需种植番茄面积3.3万亩。

全市年生产番茄制品能力将达到8.16万吨,从生产与加工平衡衔接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全市需番茄原料49万吨,需种植番茄面积10.8万亩。考虑到自然灾害等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产量,今后番茄种植面积应计划在10万亩左右。

三、成本分析

由于市场的变化,根据**市目前的种植情况,我们通过抽样调查,进行了棉花、玉米和番茄等农作物的成本效益对比分析。

棉花:棉花籽棉亩产量295公斤,按收购价每公斤5.2元,亩收入1534元。棉花良种补贴每亩15元,亩毛收入1549元。亩成本1066元,其中今年棉花收获费上涨,每公斤1.3元,收获费达383元;化肥主要用尿素和二胺205元;农药叶面肥90元;种子30元;机械作业和运输费143元;农膜45元;人工日常管理费100元;水费70元。亩毛收入减去成本,纯收入为483元。

玉米:玉米亩产量910公斤,按收购价每公斤1.35元,亩毛收入1228.5元。亩成本542元,其中收获使用机械,费用60元;化肥主要用尿素和二胺155元;农药叶面肥40元;种子28元;机械作业和运输费109元;人工日常管理费80元;水费70元

。亩毛收入减去成本,纯收入为686.5元。

番茄:番茄平均亩产量5600公斤,按收购价每公斤0.38元,亩毛收入2128元。亩成本1225元,其中收获费400元;化肥主要用尿素、二胺和复合肥210元;农药叶面肥50元;种子30元;机械作业和运输费330元;农膜45元;人工日常管理费80元;水费80元。亩毛收入减去成本,纯收入为903元。

通过比较分析,棉花受市场收购价格的影响较大,而且田间种植劳务繁重,但易存储。玉米种植省工省力,采摘容易。番茄产量高,作物成熟比较集中,但不易存储,如果不能及时的收购,容易造成损失。番茄如果运用滴灌技术,产量还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进行棉花、玉米和番茄的种植,番茄亩纯收入高出棉花420元,高出玉米216.5元。

四、措施建议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培育规范番茄加工企业,继续完善番茄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发展各种类型的中介组织,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全面提高番茄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番茄制品国际市场供不应求,出口前景广阔,企业在利润的驱动下,争相引进国际先进的加工技术及设备,投资新建番茄制品生产线,进行番茄深加工。但企业向高利润行业集中发展的惊人速度仍然让人感到担忧,番茄产业危机依然存在。如果出现每年番茄制品生产旺季,各企业抢购原料,势必会造成无序竞争的局面。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

综合分析笔者认为,根据《**市番茄产业发展规划》,全市已经基本完成了新建企业的布局,结构趋于合理,番茄原料处于饱和状态,不宜再新建番茄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必须积极引导现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使**市番茄产业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一是要做好种植面积规划,加紧培育番茄原料基地,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解决企业之间的原料问题;二是要加强科技攻关,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单产,解决番茄生长周期短、成熟太集中的问题,提前化解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矛盾;三是要合理调节价格,通过“公司+农户”等形式建立工农协作和稳定的价格关系,确立原料保障、奖励、风险共担机制;四是合理安排好摘收期和运输,避免番茄在成熟高峰期积压,减少霉烂损失。因此**番茄产业发展应通过壮大现有龙头企业,采取“以资本为纽带,以效益为中心,统一管理,协调运营,树立品牌,走向国际”的基本思路,以“原料基地化、加工群体化、生产规模化、市场网络化、科研系统化”的模式发展,最终彻底根除原料供应中存在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模式。

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10

三亚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本文阐述了海南省三亚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对策.

作 者:王爱群  作者单位:海南省三亚市农村经营管理站,三亚,57200 刊 名:中国西部科技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ST CHINA 年,卷(期): “”(24) 分类号:F3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产业结构   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组织  

上一篇:路漫漫其修远兮作文下一篇:夕次檐石湖,夕次檐石湖刘长卿,夕次檐石湖的意思,夕次檐石湖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