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作文

2024-05-15

路漫漫其修远兮作文(精选6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作文 篇1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于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却浸透着奋斗的汗水,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世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题记

人生的路有很多条,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必须要有劈荆斩棘的勇气,永不放弃的坚毅,勇于创新的精神。

要有劈荆斩棘的勇气,为自己呐喊。所有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带领中国女排在本届奥运会上,勇夺女排冠军,赢得了荣誉。她,战胜自我病痛,战胜自我意志,战胜外界质疑,一路走来,可算艰辛。无臂钢琴师刘伟,面对生活荆棘,用自己的坚强与不屈,用非凡的勇气和毅力。让双脚在琴键上飞扬,敲出一串串不屈于命运的音符,为梦想插上翅膀,谱写了一支威武壮歌。

要有永不放弃的坚毅,为梦想坚守。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少有大志,历经三次高考。失败面前,家人亲戚都劝他放弃。可他却深信只有上大学才能改变命运,屡败屡战,始终如一,笃定坚持。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世界男篮巨星,科比,常年保持着高强度的训练,当别人感叹他的成功时,他却问:你看过洛杉矶凌晨四点的样子吗?正是,日以继日地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才成就了篮球场上,那个潇洒耀眼的科比。

要有创新的勇气,为未来笃定。蒸汽机车的发明者史蒂芬孙,正是对人类未来的笃定,才在人类交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时,新造成的机车,外表丑陋,行动迟缓,有人驾着漂亮的马车与它比赛,漂亮的马车暂时领了先。面对质疑,他没有放弃,而是,坚定如初,经过无数次的改良,终于,有了火车的前身。从此,人类文明装上了“轮子”。杨绛先生所处的时代,浮躁功利的写作之风大行其道,可杨绛先生却另辟蹊径,忠于内心,书写心灵深处,真正的颤动与感悟。作品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时光流去之后,那些曾经辉煌一时,志满意得,高昂激进的文学作品,早已被风吹去。而,杨绛先生的作品,至今,仍能给心灵以震动,给相似的灵魂以慰藉。

携勇气、坚毅、创新上路,上下而求索。漫漫长路,你将不会徘徊于无地,不会惶恐于无伴。应该是满满信心上路,去经历去成就。

路漫漫其修远兮作文 篇2

关键词:职业中学,作文教学,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一、职业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难教, 是大家公认的, 对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 作文更是难上加难。职业学校的教师, 面对的是一群基础差、习惯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的学生, 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是抱着混日子、熬时间、花钱买文凭的想法来学校的。不要说动笔写作文, 就连正常的上课认真听讲、动手笔记、课后完成作业也做不到, 作文教学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 命题—提示—作文—批改—讲评, 但职高学生往往是作文课上捧脑袋、咬笔头, 规定时间内交上作文者寥寥无几。即使是交上来的作文也有不少是记流水账, 甚至不知所云。当打开一篇或文理不通或别字连篇或言之无物或三者兼而有之的作文时, 语文老师所有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全都不复存在了, 慢慢地, 学生写作文成为一种煎熬, 老师看作文也成为一种痛苦。面对现状, 一味埋怨毫无用处, 苦思对策才是唯一的出路。

穷则思变, 传统的教学方法肯定收效甚微, 要在作文教学上有所突破, 就要在教学方法创新上下工夫。

二、职业高中作文教学的对策

为了在作文教学中有所突破, 我不断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 思考改进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使他们心有所想、言之有物, 具体做法如下。

(一) 寓“作”于乐, 激发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说,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成分, 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 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 就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 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才能以学为乐, 欲罢不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所以, 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作为突破口。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 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 只有通过学生活动才能生效。

而要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就必须在“活”和“新”上下工夫。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写作目的, 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 一个激发灵感、唤起写作冲动的具体情境, 使他们通过实际的体验, 唤起兴趣, 自然而然地想说想写。

职高学生写作上的最大障碍是“无米下锅”———无材料可写。教师除了平时要培养学生积累材料的习惯之外, 作文课上如能有意识地制作素材、有目的地导演“情境”, 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 就可以诱发学生的表达愿望和创作灵感。

如一位老师这样设计作文课:教师走进教室后, 并没有告诉学生这是一堂作文课, 而是对学生说:“同学们, 今天我们玩个游戏, 名字叫‘张冠李戴’。规则是———每个人准备三张纸一张写自己的名字;一张写介词 (在什么地方) ;一张写动词 (干什么 ) ……”话还没说完 , 课堂已一片欢腾 , 学生的情绪非常激动。一切准备完毕后, 由班上的三位学生像洗牌一样, 将分类交上来的纸条洗上几遍, 然后重新组合并大声朗读出来:李芳在墙头上唱歌、王君在树叶摇头晃脑、杨峰在水沟里逛街……伴随着朗读, 教室里的笑声一浪高过一浪, 差不多花了一节课的时间, 游戏结束了。接着, 教师宣布:请大家拿出作文本来写作文, 题目是:“一堂作文课”;具体要求: (1) 文体不限; (2) 字数不限,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但应语言通顺、意思明了; (3) 时间:一节课。

由于有素材、有表达的愿望, 以前抓耳挠腮、咬笔头的现象没有了。下课交作文时, 全班无一人缺交。作文内容更是让人吃惊, 有写说明文的, 介绍这一堂作文课是怎么上的;有写记叙文的, 记同学们上这堂作文课的经过、表现、自己的体会;有写议论文的, 议论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坏得失。总之, 优秀文章不在少数。

而另一位老师在上作文公开课时, 却迟到了。听课的老师早就进场, 几分钟过去了, 老师们做着各种猜测, 学生也开始小声议论。正在这时, 老师出现了, 并大声宣布:今天的作文题目是“老师迟到后”, 听课的老师和学生这才恍然大悟, 都不由佩服老师的精心设计, 至于作文内容, 可想而知, 学生只要把当时的场面和各种想法写出来即可。

由此可见, 精心的课堂设计, 新颖的教学形式, 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其思想, 让学生主动提笔, 自然而然地写。

(二) 教师课 堂讲评与写作“下水文”相结合 。

如果说“激发兴趣”是针对传统的作文教学的前期步骤进行创新的话, 那么, 教师就必须在“提示”和“作文”这两个步骤上创新, 就必须写“下水文”。

所谓“下水文”就是在教学生写作文时, 教师跟着写文章, 既“言传”又“身教”, 而写下水文, 就是一种最好的“身教”。

要写好一篇文章, 需要一定的过程, 教师亲自体察写作文章时主题立意的深浅、行文思路的畅通与阻塞、字里行间的喜怒哀乐, 无疑会为后期的讲评指导积累丰富的经验和充实的材料。这种体验会成为以后教学生写文章的宝贵的经验, 有了这样的经验, 就会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发现许多不容易发现的问题:比如有些作文练习题并不恰当, 自己都做不好或者不容易做好, 应当降低难度或换个角度, 或增加提示等;有的写作方法自己讲起来很容易, 很有道理, 其实, 实际操作起来很困难, 因而不应当夸夸其谈……

当然, 有些老师对写下水文有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理解, 把下水文简单地看做是供学生练习参考用的范文, 并根据自己构思的内容、范围、写作愿望和习惯指导学生, 把“下水文”当成为学生定调调、划框框、供学生生搬硬套的工具, 这样学生的思路必然会受到严重限制, 埋没学生的个性, 形成千篇一律的作文模式。

(三) 教师 批改讲评和学生自评自改相结合 。

作文批改和作文讲评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 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 领会应该这样写而不该那样写, 从中受到启发, 得到提高。讲评的作用常常优于写作前的指导, 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是, 作文讲评后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修改, 在改中提高。实际上, “改”对于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不逊于“写”, 在修改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对许多问题进行思考, 使其写作更趋于成熟。

教是为了不教, 修改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自评自改的能力。在日常职高作文教学中, “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早已在学生心中达成共识。学生认为, 教师是评改作文的主角, 而自己只是配角, 自我评改只是一种娱乐和点缀的作秀形式而已。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 职高学生慢慢养成一种坏习惯:作文不打草稿, 不拟写提纲,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对自己匆匆草就的作文基本不检查、不修改, 甚至不愿意再看一遍就交差;拿到教师评改完的作文, 面对老师批改的“文字”, 瞥上一眼就丢之大吉, 有的甚至瞧也不瞧, 顶多关注一下“分数”。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是学生写的, 最有权利修改的是学生自己。把评改作文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他们的积极性会很高, 也一定会很认真。因此, 教师应当充分考虑让学生互评互改。互评互改工作可以在同班同学中进行, 也可以在平行班同学之间进行, 要求对同学文章中的字、词、句、段、篇及中心思想、表现手法等进行全面衡量, 并且指导写评语。评改结束后注意将评改意见反馈给原作者, 而评改人还可以推荐优秀作文, 并请原作者在班内朗读、讨论, 最后由教师总结。如此, 学生自评自改的积极性一定大为提高, 久而久之, 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

总之, 教师如能在这几个环节上更新观念, 积极思考改进教学方法, 就会极大地丰富课堂内涵、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会由原来怕上作文课变成爱上作文课, 写作时如鱼得水, 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陈大伦.兴趣与作文教学[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1) .

路漫漫其修远兮作文400字 篇3

你越长越大就越来越不容易发现原来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有着很大的距离的。每个人的亲密关系不一样,他们之间的距离就是不一样的。你总要学会利用自己的情商和智商,总结出来那些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才是最安全的距离。

那是一段大家都无法认可的时光,可是所有的等待事物都是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因果关系的。

我们在这样的故事情节到中文去发现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我可以在读口语的时候联系听力。也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只去学习一些自己平时涉猎不到的地方。

我知道学习的道路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也知道再遇见你的过程当中也是意志都是一个等待的漫长过程。

我们根本就不理解在这个时候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又是什么样子,而且她们在这里根本就不愿意放弃其他的可能性。

是不是大家一直都在这里待着呢?还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去做,每个人都在等待着那些不一样的场景。

这不过在学校里的时候怀念家里的生活儿,回到家里又开始嫌弃这个,嫌弃那个。

成长作文:漫漫长路 篇4

那年,充满嬉戏、欢笑和稚气的那年。那年的记忆中也许存在很多的灿烂,其中的、也是我只能忆起的点缀,是不能被时间所可以淡忘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还记得吧,那时什么都会勾起我们的兴趣,天真无邪,天空似乎永远都是很蓝很蓝的。像一杯清澈的水一样,经过太阳光的折射,总会出现七色。依稀记得在打针时医生喂的糖丸是如此的甜。以及手中如宝的泥巴团……就这样,我们用天使的心态,天使的面孔,享受着天使的`快乐。昔日历历在目。而今,那年的玩伴,那年的誓言、那年的梦……(中国作文网)

当刚刚毕业的我再次站在小学大门前时,看到小学生们欢快的笑脸的时候,泪水快要落下时拉着朋友的手慌忙跑开的时候,就知道,这个曾经载满你六年中所有记忆的学校,再也找不到了。当在初中学校时,和往日一起搞恶作剧的同学碰面时,你们只是擦肩而过,往日的欢笑与泪水、已不会再回转。

我总是忧郁着,相信有一天能找到幸福,可幸福却好像地平线上的灯火,温暖着眼睛向前奔跑,却永远也到达不了。有时喜欢一个人伫立在阳台上静静的看着廖廖星空,不敢也不愿说话,然后忆起岁月……总在像奢望天空变成透彻的蓝一样奢望回到那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去。无意间看到那些洋溢着同学笑脸的毕业照内心总会有无比温暖与快乐。

时间很公平,并不会因为什么去眷顾某个人,我当然也躲不过。在睡梦中编织过无数个属于自己的大学梦。我把它当作是自己独立人生的开始,可以完全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金钱,能力,兴趣,感情。甚至幻想着在某个雨后浪漫的校园小径或是街头拐角邂逅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恋。

漫漫回家路作文 篇5

公车来了,我在最后排靠窗位置蜷缩着,静静的,一声不吭,独自一人在伤心落泪,好像车上的一切都与我无关,一切都好似虚拟,那么渺茫,那么的不切实际。

下了车,我的双脚好像灌了铅似的,一步也移不动。我这是怎么了?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的我,天天盼夜夜盼,时时刻刻都期盼老师说:“现在放学,回家。”然后我收拾好东西,一溜烟的跑出教室,来到公路旁,等待公车的到来。现在的我,日日怕月月怕,无时无刻都害怕老师说:“回家。”以前家里充满欢声笑语,爷爷走了之后,家一下子变得冰凉冷清了,再也听不到让人羡慕不已的串串银铃般的笑声了,所以,我害怕回家。

站在路边,我抬头仰望着天空,雨过天晴的蓝天好似和蔼可亲的爷爷的笑脸。我目不转睛的凝望着,呆呆的一动不动,真怕稍微一眨眼,那醉人的`笑会稍纵即逝。爷爷生前的一幕幕仿影似的从我脑海掠过,陪我嬉戏,伴我学习……爷爷祝愿您一路走好。

路漫漫其修远兮作文 篇6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研习著名军旅诗人李瑛的《红花满山》、《枣林村集》等作品;研习著名表演艺术家李润杰的《李润杰》的《李润杰快板书选》;研习著名文坛大家王力的《诗词格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研习鲁迅、朱自清、郭沫若等文化名人的作品。本世纪初, 又开始研读季羡林、余秋雨等文化名人的作品集。并业余坚持诗、词、散文、报告文学、曲艺等不同文学体裁和题材的赏读及创作至今。诸多作品先后在京郊日报、北京晚报、北京电视周刊、北京科技报、北京大观园杂志、中国花卉报等报刊杂志发表, 诸多作品在区、市、全国文学曲艺创作大赛、展演、展播中屡屡获奖。2007年由北京市工商联民俗旅游商会收拢编辑, 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了《子说文集》。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 开始练习书法。1994年拜著名书法家马泗昌先生为师。近十年来, 又与京城诸多书画名人交往甚密, 从中学习吸收融会贯通, 并受多人点播指引, 逐渐形成了自己铺排有序、法度浑然、笔墨讲究、潇洒自如的个人书法艺术风格。并从多年书法学习实践中, 悟出天赋、悟性、勤奋、道法、名师这五因十字, 这一习艺要素之心得。

近几年, 书法作品曾入展《几年艾青诞辰百周年全国书画展》、《几年周恩来诞辰一百一十一周年全国书画展》;多次参加了由国家文化部、北京市委统战部、北京市文联、京南五区文联、大兴区老年书画研究会、大兴区书协、房山区书协、《黄河之声》杂志社等多家单位组织的书画大展并广泛受到好评。书法作品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陕西、青海、吉林、港澳地区及美、韩等有广泛交流。并被有关党、政、军及社会各界领导、名人求增或收藏。并向天津孤儿院、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等慈善机构义捐、义赠。

【本刊记者刘小龙】:张老师, 您从事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创作活动这么多年, 如果让您简单的作一个回望, 您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艺术成长历程的?

书法家张子说:大致来讲, 我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从开始到现在, 应该分为三个阶段。那就是一, 本能的或不自觉的阶段;二, 觉醒的阶段;三, 发展阶段。

这样区分, 大家感觉好像挺有意思, 其实就是这样的, 为了说的更清楚些。我还是愿意把这第一阶段作为我人生背景的重要阶段, 多说几句。1964年我初中毕业才16周岁。当时家里穷, 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我报考了师范学校, 但没考上。这很正常。一是我偏学, 除去语文优秀之外, 数学和其它学科基本不及格。二是因为当年的录取率千分之八, 于是就返乡务农了。1965年开始向同仁医院医疗队学医做了一名赤脚医生。问题也就正出在了那个年代, 正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那十年浩劫的特殊历史时期。就在1970年5月28号我这个曾经是全县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的赤脚医生, 瞬间无端的变成了反对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的罪人。当年我才22岁, 还是一个血气方刚、踌躇满志的青年人。情感的冤屈心灵的创伤, 一度陷入了苦闷、愤懑、无奈的深渊。曾几度险些铤而走险……我敢说, 当人的情绪败落到极点的时候是需要转移和发泄的, 我有深刻的体验。我一次次的试着做思想的突围, 终于有一天, 我想到了毕业回乡时老师赠给我的几部书:毛泽东单行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牛虻》、《鲁讯全集》。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阅读。很快就把几部书读完。又开始写字, 对写字我只是喜欢, 没有别的理由。读初中时喜欢佟克谦老师的字, 我就模仿到惟妙惟肖的地步, 学医时, 我喜欢同仁医院赵碧莲老师的字, 我就模仿到惟妙惟肖的地步。直到现在我的字里还有他们字形特征浓厚的影子。当时我就把写字当作分散, 当作发泄, 当作无奈中无奈而为。一张纸大约相当于现在的A3纸的规格, 开始一行行写, 接着字里行间写, 写的满纸只剩四个纸角是白色的为止。每天坚持两个小时, 这两个小时是每天的凌晨两点到四点, 白天还要干农活儿。因为老婆怕费电, 只好偷偷起来写, 一写就是五年。

不光写字, 还练习古体诗词的创作, 新诗的创作, 曲艺作品的创作。因为我有初中三年学生会文体部长的底子, 又有这个瘾, 没想到这特殊时候的苦练如今也派上了用场。坦白说当时是没有一点激情和冲动和一点的主观兴趣、没有一点的文化自觉, 全然是在政治高压、思想苦闷、情绪低沉、极度无奈中下意识的行为和本能的动作而已。到了70年代末, 我的心境才渐渐的从绝境中转变过来, 自学家具油漆技能, 为老百姓服务, 后来又到北京去搞社会劳务, 也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现在回想起来也怪有意思的。也是在无意中奠定了艺术人生的性格基础, 这阶段应该说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

1986年我由乡办钢木家具厂检验科科长调到乡工业公司任村办企业科科长。1991年又由工业公司调到乡文化站任站长, 应该说这才真正进入了我艺术人生的第二阶段。当时的时代背景是这样的, 在政府机关工作, 一切要服从工作需要、一切要服从组织需要。我想, 作一名文化站长自己首先要加强文化学习, 不然这站长是当不好的。这一阶段的时间里, 我拼命的读书, 读小说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故事集、曲艺作品集、诗词集……我拼命的研究古体诗词格律, 研究各种文学体裁和形式特征和创作要点, 研究文艺创作理论和文艺批评的著作, 频繁组织书画创作笔会和乡、县、市国家级文化下乡活动, 使自己的文化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都有较大提升。

1994年在著名画家朱铁川先生的引荐下, 拜著名书法家马泗昌先生为师, 着力学习书法艺术、学习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此后, 自身的学习目的也逐渐明确, 在艺术的道路的上也逐渐显现出个性的潜能。

第三个时期应该是2000年后, 结识了京城一大批较有名气的书法家和美术家群体, 开阔自己的眼界, 增长了见识, 扩大了活动范围。并积极参加各类艺术笔会、艺术展览、艺术座谈和艺术研讨, 使自己不断的明确了艺术发展的方向目标, 理解了艺术共性的相融和艺术个性的张扬的重要性。尤其是2008年退休以后, 专门从事文化艺术工作, 又不断的扩大了对外交流, 积极参与区、市、全国各类艺术大展大赛。在参与中学习, 在学习中成长, 在成长中提高。目前我所处的阶段应该视为发展阶段或发展提高阶段。

这三十多年来, 从孵化成形到发展一路走来, 可以说得上坎坎坷坷、跌跌撞撞很起伏, 也很磨砺, 很艰辛, 也很慰藉。结交了一大批良师益友, 在快乐中自己也长了出息。经过长时间苦思苦想, 苦学苦练, 到如今回望过去, 自己还是走出了一串很有意思的深深浅浅的足迹来。

现为文化部中国诗酒文化协会诗书画院副秘书长、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院理事、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印刻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写作学会理事、北京市诗词协会会员、《黄河之声》杂志社特约书画家兼京南市场总监、房山区书法协会理事、大兴区书法协会会员。1970开始学习书法艺术, 1994年从师马泗昌先生。擅行草。作品通篇铺排舒适, 气韵浑然, 用笔讲究, 潇洒自如, 境由心造, 独具一格。

1997年为《京郊日报》青年之友栏目题名;1997为《中国教育报》两代人栏目题名;2009年作品入选文化部举办的“纪念艾青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展;2009年作品入选“纪念建国60周年, 周恩来诞辰111周年全国书画展”;2 0 1 0年向天津孤儿院捐赠作品;2010年、2011年作品分别获第七届第八届《北京市写作文化节》艺术类一等奖和特等奖;2011年作品入选由文化部、北京市委统战部、北京市文联、北京市书协、大兴区文联、房山区文联、大兴区老年书画研究会、《黄河之声》杂志社等单位组织的“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展; (其中文化部主办全国书画大展获一等奖) 2011年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赠作品。多年来, 数百余幅作品被国内外领导及各界友人收藏。2011年文化部权威机构评审鉴定为每平尺6000至9000元人民币。

【本刊记者刘小龙】:您对艺术这么多年来一定有很多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可以说出来分享一下么?

书法家张子说:艺术这个问题很复杂。关于对艺术本身而言, 艺术是什么?应该是有概念的。现代汉语词典上也有较规范的释义。它从三种特征阐述的很清楚了, 一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 但比现实更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二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和方法。三是形式独特而美观的。如果用我自己的简单的话概括一下, 那就是形象的典型性;形式的创新性;美观的独特性这三种艺术特征。这就是我对艺术的理解。

说到对艺术的认识, 也会因人们的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民族、教育、阅历等不同的背景, 个人的情趣、修养、审美取向、审美观念、意识、能力等的差异及其时间地点角度的不同, 导致了对美术的不同的认识。或者说是因种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

有人说艺术是遗憾的、是残缺的;也有人说艺术是个性的张扬……也都是有一定的原由依据和道理的。我总认为艺术首先是时代的, 是人民的, 这是一个大的客观的前提, 在这个大的前提下又是一个经过传承和创新展示个性艺术张扬的劳动成果。所以这样的艺术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个体性的人文特征。这是我的第一个看法。

第二个看法, 我认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寓妙理于豪放之外, 这句话很有道理。这种提法好, 这就是说明了一个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一切都是有渊源的, 一切都是在相互作用和影响的, 一切都是在动态中延续、变化和发展。说到艺术的传承, 我认同宗师而不泥古。因为任谁创作的艺术品, 都包含着创作者的全数信息。也就是说既有所长, 又有无法剔除的不足。

第三个看法, 艺术应该是多元的、多面的、多极的。换句话说应该是多形式、多内容的, 因为是艺术自身的概念特征所决定的了。就像我们听说过的环肥燕瘦都是美一样;就像我们读过的《巴黎圣母院》一样;就像我们感知到粗犷与细腻一样;就像我们意识到的昂扬与舒缓一样。所以我还想说艺术是科学, 不是迷信, 艺术是创作, 不是复制, 艺术是鲜活, 不是僵化。那么如何去从事艺术创作和去欣赏艺术创作呢?全靠从事艺术创作者和欣赏者的审美取向, 感知度和自身造化了, 别无它路。

【本刊记者刘小龙】:您认为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应该具备哪此要素呢?

书法家张子说:是的, 一定要具备一些要素的, 不然它就成为不了艺术人, 也从事不了艺术创作。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主客观诸多方面因素构成的, 都是按其自然规律发生发展的。具体到个人, 我感觉到不论从诗词、散文、曲艺等文学创作也好, 还是书法的研究和创作也好, 也都需要一定的主客观的先决条件和因素。这些主客观条件和因素尽管很多, 譬如情绪因素、气候因素、地域因素、氛围因素、工具因素、环境因素等等, 但是重要的因素我把它归纳为“五因十字”, 那就是天赋、悟性、勤奋、道法、明师。当然我这“五因十字”只是指个体性因素, 这些因素又必须在大的时代背景和客观条件下发挥作用。这只是我一己之见, 这“五因十字”能否把要素概念得全面和合理, 还需要不断与从事艺术的朋友们多多交流, 商榷为好。

【本刊记者刘小龙】:您认为个人的艺术人生成长与社会和时代间有多少关联呢?

上一篇:云六年级作文400字下一篇: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