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作文 轻松作文

2024-09-06

热爱作文 轻松作文(共9篇)

热爱作文 轻松作文 篇1

“教是为了不教”, 课程理论专家大卫·杰弗里史密斯教授亦认为:教师所关注的并不是教, 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 而是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环境条件。当前许多学生畏惧作文, 究其根源主要是他们把作文看得太神圣, 而教师也过多强调作文的结构形式和内容立意, 以致学生不敢动笔。“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 其联结必然牢固”, 学生长期在自我的心理暗示下, 在教师的这种指导下, 就形成写作“心理纠结”, 难以下笔成文。

每个人都有表现欲, 中学生的表现欲更强烈, 面对任何新奇的人、事、物, 他们都有话可说, 然而一旦要他们以“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就即刻“无言”, 因为害怕作文, “作文”这个概念太神圣。因而在指导学生写作的初级阶段, 我们应尽量淡化作文概念, 淡化文章的“载道”功能, 强调其“娱乐”与“宣泄”作用, 采用一些个性化教学方式, 激活学生写作情绪, 让他们在不自觉中表达自我。激活学生的写作情绪需要三个条件:一是自由自主, 没有压迫感;二是面对写作对象 (有实有虚) ;三是移情于物, 情感呼应。针对这三个条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设宽容的教学空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 改变以往“师道尊严”的传统教师观, 放下自己知识、技能权威的架子, 努力学习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学理念, 从一个评判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组织者, 带着微笑, 怀着真诚、随和的心态走进学生的心灵, 尽力为学生创设宽容和谐的教学空间, 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自由写作, 自由议论、抒情, 力求真实、全面地反映自我。不求谋篇布局, 但求言之有物, 大到一事小之一言, 寻求亮点, 积极鼓励。

二、设置开放生动的写作情景, 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教师应将自己的文化底蕴展示出来, 用热情与智慧感染学生, 启发学生热爱文学、热爱写作;创设各种情景, 诱发学生写作情绪, 张扬写作心灵。如课堂上放一段音乐、一支歌曲, 挂一幅画, 讲一个故事, 做一个游戏, 举行一场辩论赛;或者课外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身临其境, 指导他们采访, 亲自实践等。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在故事的启示下、在活动的激发下, 激活自己的写作状态, 激发自己的写作兴趣, 进而唤醒写作意识。

三、引导学生调节自我心态, 唤醒写作自信

学生不爱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自己写作能力差, 缺乏写作自信。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了解写作的本质即是情感的倾诉与表达, 写作的过程即是把客观现实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再把这种认识转化为外部语言。写作并不神秘, 即以“我手写我心, 以我心抒我情”, 找到自己的“动感地带”即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时可以大胆地表达。因而写作时不必紧张, 尽量放松心情, 微笑、自信、从容地面对。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说:“上帝呀, 就是把我关在一个胡桃壳里, 我也会把自己当作是拥有无限空间的君主。”学生在写作时也可默念:“我即是王!我无所不能!”以此唤醒自己的写作自信, 激活写作情绪。

四、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 增强写作动机, 激发表达欲望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为了增强学生的写作动机, 老师可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 激发其表达欲望, 如写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医生、教师、大画家或大诗人、舞蹈家等各种角色, 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熟练地驾驭语言、精心地构思、浓烈地抒情、精彩地表达, 尽情地表现自我, 快乐地展示自我。同时还鼓励学生向鲁迅、巴金、冰心等大师学习, 学会为自己定位, 增强写作责任感。如当体验到自己的成长经历后, 希望通过日记等形式把它记录下来;看到社会中种种不良现象时, 希望通过杂文等形式将其揭露批判;感受到生活中种种情感时, 希望通过散文等形式表现出来与别人分享等。学生一旦能根据情况灵活地为自己进行角色定位, 就可能产生强烈的表达动机, 从而努力挖掘自己的写作潜能, 主动积极地写作。

五、尊重个性差异, 制定多层次教学目标

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人是多种智能的不同组合, 会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反映在写作方面, 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情感倾向、表达特色写出观点不一、内容各异、风格多样、质量有别的文章。面对个性各异的学生和质量不一的文章, 教师应以平和宽容的心态, 满怀耐心与爱心地对待, 把学生看作是真正独立发展的个体, 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 再在此基础上作指导, 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 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尽量开发每位学生的个性潜能, 让他们都有话可说, 敢说真话, 从而积极、主动、快乐地写作。

六、作文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

对那些不敢动笔、缺乏写作自信、表达能力很差的学生, 教师应首先采用个别辅导、同伴帮助的形式鼓励他们利用各种可说的机会大胆地说。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课余说笑话、讲故事、搞辩论、猜谜语等, 然后鼓励他们以日记、书信或随笔等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平时说的话、搞的活动记录下来, 形式可不拘一格, 表达方式可多种多样, 不必拘泥于文章的章法、写作的技巧, 能大胆地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抒出自己想抒的情, 就已达到了初级教学目标。然后针对有写作欲望但缺乏写作技巧的学生, 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 对他们进行专门的技巧指导, 要求他们掌握常规文体的写法, 比较准确、流畅、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文章有一定的可读性, 达到中等水平。最后针对有一定写作水平的学生, 则通过小组教学、个人自学等方式重点训练他们的思维, 鼓励他们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 打破传统的写作模式进行创新写作, 力争写出文质兼美、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七、倾注人文关怀,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 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因而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我尽力倾注人文关怀, 采用多种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在批改作文或学生互批作文时, 教师的评语都要求亲切真诚, 而非居高临下, 咄咄逼人, 要尽力发现文中的亮点, 尊重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此外评语要求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提出修改的建议。在写得妙的词语下用三角形标记;在写得好的句子下画波浪线标明;在好的段落旁画个大括号, 并加上感叹号;在表示有问题的词或句子下画横线, 并加个问号, 等等, 以此鼓励学生或提醒学生注意。

八、多样的奖励评价

对写作有进步的学生单独表扬, 或对着全班给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另外对平时写作比较突出或竞赛获奖或发表作品的学生进行物质上的鼓励或者组织他们举行文学讲座, 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九、丰富的档案袋评价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质性评价, 就是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 从性质上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充分的揭示和描述, 并据此作出价值判断的方式。档案袋记录就是其中一种富有代表性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设置一个作文档案袋, 里面包括学生典型的习作、发表的作品, 教师和同学的评价, 以及自评反思的记录、写作心理发展进程的记录, 等等, 以这种灵动、鲜活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写作的动态过程。杜威说:教育即成长。这种评价方式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反映了学生写作的成长过程,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进一步提升写作的兴趣, 不断写出好的作文。

综上所述, 如果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 多倾注人文关怀, 努力调节学生写作心灵, 那么学生的个性写作情绪将会大大激活, 学生将真正做到自主作文、快乐作文, 从而写出情感真挚、文质兼美的文章。

摘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若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真诚倾注人文关怀, 创设宽松的教学空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设置开放生动的写作情景, 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引导学生调节自我心态, 唤醒写作自信;尊重个性差异, 制订多层次教学目标, 学生的个性写作情绪将会大大激活, 学生将实实在在做到自主作文、快乐作文, 从而写出情感真挚、文质兼美的文章。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情绪,快乐作文

热爱作文 轻松作文 篇2

最让我感动的一个故事是《狼牙山五壮士》,这个故事写了:五个解放军战士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掩护连队主力,而把敌人的军队引上了悬崖绝路——狼牙山顶峰棋盘陀,他们的子弹用光了,只剩下一枚手榴弹,可他们并没有投降,而是用山上的大石头向敌人砸去,最后,他们把唯一的手榴弹砸向敌群。这是一条绝路,于是他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从悬崖上跳下。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万岁!”

解放前和解放后的生活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当时的老百姓不仅要受忍饥挨饿的痛苦,还要躲避日本鬼子的追捕,每天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过了今天没明天的生活。解放后,我们现在已不是西洋人眼中的东亚病夫了,我们中国人站起来了!我们龙的传人已经不再受那西洋人的欺侮了!我国的经济越来越强大,载人飞船的发射,使中国人实现了“嫦娥奔月”的梦想;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也在我们中国成功举办;我们也创下了西洋人办不到的奇迹,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

中国富裕了,中国强大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大家和睦相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再也不怕敌人来侵略了。党和政府也把整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团结和睦。高楼大厦在街上矗立,霓虹灯在房顶闪烁,白天,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夜晚还可以边吃零食边玩耍。我们又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把我们视为“掌上明珠”,娇惯得不得了,什么事也不让我们做,要什么有什么,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少革命烈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换来的!而我们现在却不懂得珍惜这样的美好时光,把光阴浪费在玩耍上。

有情有趣轻松作文 篇3

一.贴近日常生活, 增强表达欲望

作文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 对于教师来说需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叶老说, 小学生的作文, 就是“综合地表现以前知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可见积累对于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收集材料的好习惯。

二是要以学生的生活和认识实际为依据, 认真处理好“情感”与“需要”的关系。情感, 是人对现实事物态度的体验, 当为着某一目标而需要人去作努力的时候, 就会产生一种急于去“干”去“完成”的使命感, 可见“需要”是人的感情与客观事物的中介。因此, 作文前给学生设置某种“需要”, 为着某种目标的“实战”练习, 能激起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新颖文题, 诱发写作激情

小学生幼稚、天真、好奇心强, 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且喜欢幻想和想象, 讨厌呆板、枯燥的生活, 讨厌成人化的说教, 讨厌老套的作文题目。题目陈旧、程式化, 学生就会厌烦, 情绪就会低落, 很难写出好文章, 如《寒假中的一件事》、《有意义的一件事》这样的文题不知要写多少。这些事也写滥了, 再写也写不出新意来, 这样的题目, 怎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 命题切忌呆板、落套, 要力求新颖、有趣, 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学生一旦对所写的事物和文章题目有了兴趣, 就会产生乐于表达的情感, 就会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如《老师笑了》、《会说话的小椅子》、《我真后悔》, 学生一看题目就觉得有趣, 就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感情, 就会产生将文章写生动的热切希望。

三.创设写作情景, 获取真切感受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容易被真实、具体、形象的事物所感染, 他们的情感活动, 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所以在作言语指导过程中, 教师依靠自己的教学艺术, 创设与写作内容相应的情境, 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氛围中, 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写作过程, 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语言描绘:教师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根据写作的需要创设特定的写作氛围, 引导学生遵循教师设置的情境表达出特定的思想内容, 使学生有“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感。

现场表演:少年儿童喜欢小制作, 让他们动手动脑做一些形态各异的小玩具, 如小飞机、小坦克、小手枪、小房子等, 然后要求学生将制作的过程和由小玩具引起的联想写成文章, 学生便个个争先恐后, 兴趣盎然。

体验自然:大自然是最美的情境, 随处都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善于选择其中的精华, 让学生获取真切的感受, 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 就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高山大河、飞禽走兽、花鸟虫鱼, 不但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而且还能激起他们表达美的欲望,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春游踏青、夏令露营、秋日登高、冬天赏雪, 让学生用眼睛“拍照片”, 用脑子“过电影”, 用彩笔“画图画”, 乐在其中。

四.引入激励机制, 享受成功的喜悦

把激励机制引入作文的教学之中, 将会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激发写作热情,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学生写作水平往往会有一种相对稳定的现象, 即某一阶段中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差距相对稳定, 某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相对稳定, 这似乎是一种有利于“和平”“稳定”形象。这其实隐藏诸多不利因素, 是一种“危机四伏”的表达平静, 这种状况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或进步甚微, 写作水平很难有所突破, 怎么办?这首先可以在作文评分上作文章, 要抓住机会有目的给一些平常的文章以高分, 让作者在意外惊喜的情况下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深入其中, 真正地把文章写好, 以此一石激起“千层浪”, 激活“一潭死水”。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初一作文 篇4

望着一轮清澈的明月,自然有闲情逸致,我悠闲的唱着歌,表情也变得自然,心中甜丝丝的。

从小就喜爱音乐,记得上幼儿园午休的时候,大家都乖乖的进入被窝,安安静静的,而我却一个人装个性,毫不收敛的唱着无名小调,也不知道“咿咿呀呀”的唱什么,歌声缭绕着整个寂静的睡房显得极为响亮。老师们真是哭笑不得,但是总不能吵着其他正睡着的孩子啊!有一个新来的老师,火气挺大,干脆就把我的嘴给堵上,我大哭不止,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哭了起来,现在想起来还是百感交集。

上小学的时候,我热爱音乐的精神也毫不消褪,我总是盼望着上音乐课,一到放学回家的时候,我就兴高采烈的捧着书本唱给妈妈听,妈妈一个劲的鼓掌。那段日子,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我的梦想,闪耀着彩色的光,张开翅膀,飞到想去的地方。”对于我来说,音乐就像一个天使,带我尽情翱翔。我说,我想做一个歌者。爸爸却笑着说“:你以为那么简单?明星啊,都是很复杂的。”听了爸爸的话,我不以为然。我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唱歌是我最喜欢的一件事,唱歌就是一种享受。“快乐是我的能量,点亮自己的光芒,想唱就唱,唱得响亮,不怕风雨的阻挡……”我就是这样的固执,固执的爱音乐,它是我的梦想,我怎能轻易放弃。

能打动人心的音乐就是好音乐,能使人乐在其中,精神抖擞。而有些音乐,不但能拨动心弦,使人感动,它能触动人内心的灵魂,是悲观的人豁然开朗,能唤醒邪恶的人的良知,能让世界上听过这音乐的人由之感叹,音乐常让人落泪,可见是感动落泪。此时的人,心灵是出淤泥而不染,纯的如白纸一样,音乐真的能净化人的心灵啊!音乐让我懂得了梦想,也使我越变越坚强。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亦与音乐有关。音乐是生命中流动的旋律,是游走在心海的精灵。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音乐,人的灵魂,只要懂得音乐的人才懂得生活。

留心生活,轻松作文 篇5

一、观察丰富的自然,描绘心中的感受

秋高气爽,桂花开了,校园里到处弥漫着阵阵幽香。我抓住机会,带着学生们静静地坐在教室里,闭目养神,尽情地呼吸从窗外飘来的带着桂子花香的空气,用心去感受这十月金秋的气息。课间到桂花树下,去欣赏那朵朵金色的迷人的小花。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鼻闻一闻,用嘴夸一夸,这时学生全都沉浸在香海中了。回到教室再动手写一写,一篇篇抒发内心真实感受的小散文就出炉了。看到的、闻到的、摸到的、想到的…… 总之,学生所有的感觉器官都调动起来了。

去郊外游玩,我捡了金黄的银杏叶、梧桐叶,火红的枫叶,碧绿的冬青叶……仔细观察着,不禁想起了学生们:他们是否感受到了多彩的秋天呢?于是我捡回了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还把秋天美丽的树叶影像资料带回了课堂。学生们看到后个个兴奋不已。我让他们分小组仔细观察研究它们,大伙儿便忙开了,有的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有的用手感觉它的外形;有的展开丰富的想象,描述秋叶的奇特。研究结束后,我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具体地写一写《秋天的树叶》,他们兴致盎然地写起来。

时间久了,有不少学生也会自己从自然中摄取一些素材来写,给他们一个《我眼中的》的题目,他们会给我一个又一个多彩的自然世界。

二、体验丰富的生活,抒写独特的体验

体验教育是最深刻的教育。丰富的生活体验可以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要秋游啦!消息一传出,学生们就如久关笼中的鸟儿重获自由一般,欢呼雀跃……抓住时机,《明天,要秋游了!》让学生记录下了当时的心情,要知道那笔下的文字是他们跳动心灵的尽情释放,那灵动的文字,是他们心中的无尽喜悦抒发着。

谁知老天和这群天真的学生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就在我们秋游活动的前夜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雨整整下了一夜,要知道这场雨对我们的活动来说意味着什么。有的学生半夜醒来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睡,一直担心到天明;有的学生一早兴奋地睁开眼来,却立即怅然若失。所有快乐、激动的火苗都化成了担心——担心活动被取消。虽然很是担心,却还抱着一丝丝希望,希望雨停,希望活动不要取消。然而通知来了:活动取消了, 按时上课。这一下他们彻底绝望了。“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这种由沸点到冰点的心理温度变化,对他们来说太有震撼力了。于是《都是老天惹的祸》一文写成了。 一张张失落的小脸,一道道无助的眼神,一颗颗期盼的心,通过作文喊出了鲜活的心灵告白。正是通过他们笔下的文字,我感受到了他们那小小的心灵中的渴望。不久,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学生们如愿地踏上了秋游的旅途,我们的心也随风飞扬起来,要知道由满怀希望到失望至极再到欢乐无比,那该是经历了一场怎样的心路历程呀!于是学生们在《今天,秋游啦!》中用生动的语言记下了当天的心情和感受,有的还配上了多彩的照片。

给学生们丰富的生活体验,他们就会有多彩的生活感受,有了丰富的感受,他们的表达就不再枯燥。

三、留心身边的人和事,表达个性观点

我们身边每天都有许多人走过,每天都有许多事在发生。我们都看见了,但看了后是否都思考了呢?也许很少有人会往深里多想一点吧。因为我们要看的东西太多了,顾不得或根本无意识在某一人、某一事或一物那里将目光停留太久,成人使然,而孩子更是如此。所以我常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并对此进行思考。

元旦过后,原本学生们都熟悉的热情的保安张叔叔调走了,刚到的保安有点内向,不会大声地叫着学生的名字和学生们打招呼,不会帮学生们整整衣衫,提醒红领巾戴上……于是,《新旧保安叔叔大比拼》出炉了,有外形上的比较,有性格上的区分,有动作习惯上的辨别,有待人接物上的对比,有心中的感受……学生们笔下的两个保安叔叔形态各异、性格鲜明。

班里有人买生物球带到了班上,而且效仿的同学渐渐多起来,明知学校三令五申不许带和学习无关的东西到学校,但他们还是违令悄悄地带来。面对学生们的行为我没有强行制止,我向他们了解了有关生物球的知识,并建议感兴趣的同学去做深入了解,没买的想买的也不妨去买来养养看,但不能影响自己和同学的正常学习。我还把“买球成风”的现象作为话题在班上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利与弊都摆出来了,我也看出不少同学也是因为从众心理产生好奇心去买的,并未仔细想买之何用,为何而买。就此事件我让他们写一篇小作文,可以写观察生物球生长过程的连载习作,也可以就这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丰富其写作素材的同时,教会他们擦亮眼睛去审视周围的人和事,更学会用心用脑去思考,我何乐而不为呢?

四、赏读动人美文,抒发美好情感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阅读一篇优秀的诗文就像在与作者进行对话,进行思想的交流。 美的文章能给我们美的享受,给我们心灵的震动,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丰富我们的语言。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饱满了,其表达也就富有情感了。

为此我们做起了美文摘抄,美文诵读的拓展作业。 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们积累着好词、好句,同时也被文中动人的文字所感染着。在他们的习作中,这些积累的词句渐渐地流诸笔端。日积月累,我们会在习作园中收获最美的语言,最动人的文字。

热爱作文 轻松作文 篇6

一、让老师成为学生的欣赏者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创造。在学生看来,自己努力写出的作文,已达到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批改,指望有所肯定和指出,以便从中汲取力量与启示。这时,老师不妨做一个欣赏者,仔细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受到鼓舞,提高写作兴趣。

1. 借图画欣赏。

即用简笔画代替眉批。发现妙词在旁边画“红五星”,发现佳句则标示“小红旗”,对想象丰富的句段画“红叶”,对好的开头结尾送“飞燕”,在内容具体的段前画“小金鱼”,对构思新颖的习作在题目上画“小舟”。漂亮的简笔画会增强学生极大的写作兴趣,在同伴之间炫耀自己所得的奖励,并希望自己比别人有更多的简笔画。

2. 借榜样欣赏。

有一位作家说得好:“你能够看到一棵茂密的街树之中,那只绒帽般的鸟窝这并不算什么稀奇;如果你还能发现鸟窝是建筑在第几根树杈之中,并且还能看到不远处的那只鸟窝的主人,那你就很了不起了!”对于在作文中能写出精彩的句子的学生,我常及时引导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使他们养成对事物细微观察的习惯。

3. 借批语欣赏。

好话多说,即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字、词、句、段、章的一点一滴的可取之处,给予充分鼓励。坏话好说,即用旁敲侧击法婉转地指出作文的毛病与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让学生成为评改的主人

“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古人这句话,很通俗地说明了授予方法的重要性,因此在作文批改中,加大学生主体参与的力度,让学生成为评改的主人,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1. 认识自改的重要性,使学生想改。

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论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鲁迅是这样教导的:“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契可夫是这样指出的:“写作的技巧,其实井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知名人士的好作文也是修改出来的,学生在心中就开始产生了自改作文的念头,为自己当一位评改作文的主人打好了基础。

2. 告诉学生修改的方法,使学生懂改。

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卷面是否整洁;三看错别字有几个,并加以订正;四看有没有病句,并予改正;五看标点符号有无明显错误,并加以修正。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的最低要求,让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掌握,在熟练掌握后,再过渡到高层次的要求: (1) 审查主题思想。这是最重要的修改。通过改,使主题鲜明。 (2) 审查所用材料。多余的、无关的删去;典型、生动的留住或补人。 (3) 审查结构。开头是否有吸引力,结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间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全文能否构成有机的整体。 (4) 审查表达方法。记叙是否清楚,描写是否生动,抒情是否自然,议论是否辩证,说明是否准确。 (5) 审查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明白、通顺。总之,通过“增”、“删”、“调”、“改”来完成批改工作。

3. 交流评改作文,使生善改。

各组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在班内读评。互读互评并经过修改的文章在班内读评,肯定成绩和进步,允许“听众”各抒己见,还允许作者解释说明,使学生获得新的启示。最后是让学生参照老师和同学的评改意见,认真仔细地推敲和修改自己的文章。在学生自改后,教师仍要批改。注意多就少改,指点迷津;注意因材指导,有的放矢,如差的“改重于批”,好的“批重于改”;注意循序渐进,注意培养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批改作文。

4. 展示优秀习作,使生乐改。

为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我为学生创造了展示的机会,让每组的优秀习作与其他组的优秀习作进行展示、评比,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及奖品。我对同学们说:“你们可以群策群力,一起为本组的优秀习作再进行修改,争取在展示时让习作更加出色。”学生为了本组的共同目标,不断地充实着、完善着习作,沉醉在修改作文的活动中。看到他们争论的场面,我真是欣喜若狂,不由地发自内心地说:“同学们好样的,你们是小小评改家了!”

通过教师的欣赏评改、学生的自改,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大提高了,一改以往每每写作语句空洞的状貌,因为他们在评改中得到参考,写作的思路得以开拓,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从中受到怎样写好作文的启发,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作文与阅读.

轻松进课堂快乐写作文 篇7

一、培养兴趣, 勤于练笔

鲁迅曾给初学写作的人写过一封信, 他说:“无论爱什么, ———饭、异性、国、民族、人生等, ———只有纠缠如毒蛇, 执着如怨鬼。”想做好、做好一件事, 一定要有“纠缠如毒蛇, 执着如怨鬼”的热爱之情才行。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热爱之情呢?

1. 浅化入门, 培养自信心

什么是作文, 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并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 这些都需要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理解和体会。如果一开始就向学生讲述许多作文的理论技法, 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且有压力, 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出那样的作文, 进而厌恶作文, 丧失写作的兴趣。浅化入门的方法很多, 比如, 我在给学生上第一堂作文课时, 运用了“故事引入法”。我把学生带到图书室, 随手拿一本故事书, 挑选了一则简短的故事读给大家听, 大家自然听得津津有味。然后我再让几位学生讲故事, 接着让每一位学生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给小伙伴们听。在此基础上, 给每一个人发一张纸, 要他们把故事写下来, 能写几句写几句, 不会写的可用拼音代替。学生写完之后, 我领着大家把各自写的“故事”细心地折叠起来。这时候, 我说:“好极了, 我祝贺你们。你们不简单, 都会写书啦!等会儿放学, 把你们自己写的书带回家去, 请爸爸妈妈读。爸爸妈妈一定会夸奖你们的。”学生们一个个都很兴奋。第一堂作文课就这样愉快地度过了。学生对于写作文没有一点畏难的心态, 这正是作文的好开端。再如, 低年级学生的作文该写什么、怎样写呢?我这样告诉学生:“写你想写的话, 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你的快乐、你的忧愁, 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 和同学做的小游戏, 考试得到100分, 你犯的错误……都可以写。”

2. 注重交流, 激发好胜心

实践证明, 经常选读学生中的优秀作文, 比学习名家名篇更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中的优秀范文更贴近同班学生的写作水平, 贴近他们的生活, 学生更易从中领悟和感受作文的方法和语言的艺术。并且, 听到同学的优秀范文, 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羡慕之情, 会想到自己如再努力些, 一定也能写出更好的作文, 继而跃跃欲试。这是一种极好的作文准备的心理。当然, 教师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给每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而不是只读几位优秀学生的作文。

3. 积累词句, 培养恒心

学写作文, 不能有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想法。教师要让学生明白, 写好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过程。鼓励学生不要因一次作文失败而气馁, 也不要因有所进步而骄傲。我要求学生每日摘抄十个好词、五个好句, 读背这些词句, 并坚持写日记。只有勤于笔耕、不断练习, 手熟才能生巧。久而久之, 才能文思如泉、笔走如神。

二、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老舍曾说:“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初学写作, 同样要把生活作为写作的材料。然而, 有生活并不等于会写出好文章, 还必须学会观察。观察也有讲究, 它有粗细之分:粗略观察可写出轮廓;细致观察能写得充实具体。观察可以有很多角度, 从不同角度看结果也不一样。观察还要与想象结合, 写出的形象才能栩栩如生。很多事物学生都是耳闻目睹的。看到和听到的东西, 一定要在头脑中思考, 抓住特征、留有印象才行。如教授“看图作文”时,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衣着、身份、年龄、动作和神态;弄清人物与人物、人物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准确观察画中景物的特征、提供的背景、时间、地点、事件等。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同时作出判断。如图中的太阳刚从东方升起, 则判断时间为清晨;图中人物身背书包, 手拿书本, 则判定其身份为学生或求学者。如果图中人物撑着伞, 那么天气可能是骄阳似火, 也可能是雨雪霏霏;如果图画出现硕果累累、落叶纷飞, 则可判定时值秋季。这样, 一边看、一边判定, 学生可以轻易把握画面的主题, 从而确立文章的主题。

三、自主评改, 提高水平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思想认为:对于学生的作文, 教师要精批细改。目前, 许多学生家长和学生仍以这种标尺要求教师, 而许多学校的教学要求也依然如此。遗憾的是, 这把衡量作文教学的“标尺”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 既约束教师, 又危害学生。请再听听叶圣陶先生的谆谆告诫吧:“学生作文教师改, 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 让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 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 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秉承叶老的教导, 我从作文教学的实际出发, 找到的答案是:让学生评改, 把作文的评改权交还学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 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的真味。那么, 怎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呢?

1. 让学生认识自改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论述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 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 才能把文章写好。”鲁迅认为:“写完至少看两遍,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段删去, 毫不可惜。”契诃夫指出:“写作的技巧, 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 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2. 让学生懂得怎样改。

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卷面是否整洁;三看错别字有几个, 并加以订正;四看有没有病句, 并予以改正;五看标点符号有无明显错误, 并加以修正。以上五条是教师写文章的最低要求, 学生经过三、四篇作文的批改实践就能掌握。之后再过渡到高层次的要求: (1) 审查主题思想。这是最重要的修改, 通过该步骤, 使主题鲜明。 (2) 审查所用材料。多余的、无关的删去, 典型、生动的保留或补入。 (3) 审查结构。开头是否有吸引力, 结尾是否深刻, 段落之间是否紧密, 过渡是否自然, 全文能否构成有机的整体。 (4) 审查表达方法。记叙是否清楚, 描写是否生动, 抒情是否自然, 观点是否辩证, 说明是否准确。 (5) 审查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明白。

3. 让学生互改。

除了写“自由文”每次都要求当堂完成, 写好后我先收上来, 然后再按学生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分发下去, 由学生互改。每次换人, 使批改的学生有新鲜感, 保持积极性。每次互改, 都要求批改者尊重他人的劳动, 批改时要有眉批、有评语, 并在最后署上批改者的姓名, 改好后交给对方。对方也可就批改意见发表不同的看法, 双方可以共同探讨, 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

简单五步骤轻松写作文 篇8

第一, 语文老师要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 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写作文。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根据本单元的文体特点, 在文本教学中注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特点, 淡化语文人文教育的功能, 结合具体课文重点向学生传授文章的写作特点, 让学生从中学到习作这种文体的方法, 把文本作为学生习作的模仿对象。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描写祖国山水景物的文章, 在这一单元《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中, 我重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抓住漓江水静清绿, 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并模仿课文例段写一段话, 积累写作方法。在这一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教学中, 我重点让学生学习文章中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的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通过课堂上的学习, 学生为以后的习作打下了理论基础。

第二, 增加学生课内阅读量, 进一步巩固写作方法。在这一点上我采取了以文带文的教学方法, 具体是学习课本上的一篇课文带一篇文体相同内容相似的文章, 让学生总结两篇文章写作的异同点, 并从中借鉴写作方法。课文中好的语言、好的方法、好的角度是那样的美不胜收, 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 都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 凭着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 易感易学, 从内容、句式、修辞、立意、语言风格、表达形式、写作技巧等方面都有可仿写之处, 很适合学生模仿。对于这些课文, 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 必要时背下来, 积累的东西多了, 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 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

第三, 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积累好词佳句。光凭课本上的几篇文章学生积累的词句太少, 以至于出现了作文课上无话可写的尴尬局面, 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加大对学生词句积累的指导。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日记、摘记、读书笔记, 把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积累到本子上。读书, 不是让你单纯地去读, 而是用心去读, 必要时还要用手去记。就是说你要做读书笔记, 要摘抄。古人说, 不动笔墨不看书;俗话也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 看到你认为比较好的句子、段落、甚至文章, 都要把它记下来;读书的时候, 有什么思索、感悟, 对你有什么启发, 都要随时地写下来, 因为, 它们都是一些被称为灵感或者是思维的火花的东西, 可能只是一闪而过, 如果你不在此时把它抓住, 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有了。记下来之后, 时不时地拿出来翻翻, 晨读的时候拿来读读, 渐渐地, 这些东西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需要用的时候, 信手拈来就可以了。

第四, 口语交际课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在口语交际课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踊跃发言。人教版教材在每一次习作之前都安排有口语交际的课型, 目的是成为习作教学的引子, 为习作做好铺垫。比如, 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课《说说我自己》, 旨在让学生学会抓住自己特点概括地介绍自己。为了加强思维广阔性与深刻性的训练, 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讨论环节:你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人?举出一到两件事情说明。因为学生的思维不受约束了, 所以他们侃侃而谈。在此基础上, 教材设计了习作, 写一篇介绍自己的自主命题作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那么, 之前的口语交际课便为更好的展开习作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明确了特点都包含哪些内容后, 从自己的外貌展开叙述, 从而学会通过一件事情去凸显特点。

第五, 作文课上认真修改, 完善习作。文章不厌百回改, 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 鲁迅的名篇《藤野先生》也是经过了一百多次的修改才完成的。大作家都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 何况是像我们这样才开始学习写作文的人, 那就更要努力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了。这也是一种学习的能力。首先, 一篇作文要完整, 首尾呼应, 有头有尾。部分同学的作文还是停留在一段一段没有关联的段落上。所以, 在修改习作时, 先要注意自己写的作文是否完整。如果不完整, 就要及时修改开头和结尾的部分。因为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很重要, 写好了, 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次, 写作文时, 一定要认真读题目的要求, 写什么, 怎样写, 要注意什么问题, 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 读题不认真就会造成偏题, 写的内容和要求的内容不一致。所以, 大家在修改作文时, 要一个一个地读, 看看内容写得是否正确, 是不是按要求来写的。否则, 即使你写得再好也等于零, 因为你偏题了。再次, 写作文要求书面整洁,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语句要通顺。我们的作文都是由一句一句通顺的句子组成的, 如果你写的句子都不通顺, 就很难让别人读懂你的作文了。所以, 大家在修改作文时要从每句话入手, 改正错别字, 改正搭配不当的词语, 改正错误的标点符号。最后, 一篇作文修改好了, 一定要多朗读几遍, 读给自己听, 读给父母听, 读给同伴听, 多读多听, 有些不通顺的句子就会被找到, 有些不合适的内容就会被发现。这样, 才能更好地修改作文, 作文才会越写越好。

让作文像聊天一样轻松 篇9

一、聊天淡化学生的心理障碍

学生怕写作文,老师开口就说今天我们上写作课,一定会使学生感到紧张恐惧,难以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我上习作聊天课,从不提“作文”二字。如曾指导学生写梦境的作文时,我就兴致勃勃地跟学生讲自己做过的真实有趣的梦,在笑声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梦。话音一落,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述说。习作指导课就在师生“聊梦”中愉快地度过。在学生情绪高涨时,我适时说:“同学们都想说,时间也不允许,你们把它写出来,让老师一个一个地看,看谁的梦最有趣,可以吗?”学生齐呼:“可以,没问题!”由聊天到写作,学生兴趣盎然、一挥而就。

不露痕迹的指导,淡化了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激起了“我要写”的创作欲望。

二、聊天开启学生的写作思路

学生总感觉作文无话可写,让他写事,他说什么事也没发生;让他写人,他说大家都一样,没什么好写;让他写景,他说不觉得景美。“作文为生活而作”,我认为只要有生活就有内容,孩子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无话可写关键是他们不善于观察和发现。教师用轻松平等的聊天方式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去发现、回忆、感受、品味生活,帮助学生找到下锅的米。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亲近自然、走入生活,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认知天地,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我在聊《寻找春天》时,就带着他们在校园里走一走。师生一起开开心心地寻找着春天的影子。

生:老师,我看见草坪上的小草渐渐绿了。

生:老师,我闻到淡淡的花香了。

.....

在师生走走、看看、聊聊中,学生开启了写作的思路,《寻找春天》的习作自然就生动的跃然于笔下。

三、聊天帮助学生写得具体生动

小学生作文一个很大毛病就是描写不具体。但是学生在聊天中,会不知不觉地将问题的主要部分说得具体、精彩,同时聊天又是一个师生互动性很强的过程,听众的积极倾听和主动发问也能帮助说者不断地理清思路,把话说完整,说清楚,说具体,说生动。

学生写作时往往比较习惯于叙述,或者说概括地叙述事情。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可以用聊天的方式帮学生拓宽思路。如我班有个学生写《我的哥哥》,其中写哥哥是个书虫,特别爱看书,文章就写不下去了。我和他聊天:哥哥家里都有哪些书?看书给哥哥带来哪些收获?在我与学生的聊天中,他不知不觉地解决了写具体的问题。

同样是针对学生写不具体的问题,我把学生习作用课件出示,然后让全班学生来“群聊”。如习作《家庭奥运热》中,有的学生提出应该写出家庭成员关心奥运的神态、动作、语言,有的学生认为应该从侧面描写来烘托气氛,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抓住一个矛盾,围绕一个事情来写……在群聊中,学生的思维逐步被打开,写作的内容渐渐具体起来。

上一篇:低压铸造工艺下一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