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热爱生命的作文

2024-10-22

写热爱生命的作文(精选10篇)

写热爱生命的作文 篇1

所谓的土壤也只不过是大风刮来的一点点灰尘而已;水分更会是少得可怜,只有下雨时才会有小部分的积水供应它,太阳出来,用不了几日也就会干枯了,那时,小树就会自然枯死。

每当看到它的时候,都会觉得这棵小树生长在这样的一个地方颇有些可怜,更担心某一段时间若是少雨,它的弱小生命就将会终止。

然而,它却活了下来,一直地活了下来。四五年的时间,依然地活着,仍然在成长。只是生长的速度缓慢,一直就没有长得很高,更没有长粗、长壮,且歪歪邪邪,面容枯槁。

出于好奇,我爬上六楼的顶部,对这棵小树的生存环境进行了考察。

那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环境啊——在烟囱和女儿墙的交角略显低洼处,积起薄薄的一层尘土,那就是小树赖以生存的土壤。那算怎样的土壤呢?那又怎能算作是土壤呢?

充其量也就是几g土,土已经有些干,所储存的水分也已经不多了,好在已经结固,不易被风刮跑。这样的土壤用贫瘠来形容似乎也有些夸大。然而,小树所需的一切营养便只有从这里汲取,也只能从这里汲取。由于土壤过于瘠薄,小树的根须已经伸出土壤的外面,弯弯伸曲,四处漫延。有几个根须竟然扎进了细细的砖缝里——砖有很强的吸水性,小树便从它那里得到所需的水分?

小树就这样的生存着,顽强地生存着。

写热爱生命的作文 篇2

一、内容要“真”

学生天天都在学习、玩耍;天天都与家人、学校、社会接触。每天都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 为何到了作文时就无话可说了呢?究其原因, 不外乎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小脑袋受教材、作文选中的范文影响太深, 以至于刻意地寻求统一内容, 统一模式;其次是不善于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不会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 不能从身边的小事中挖掘作文的素材。“巧妇难为, 无米之炊”。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范文的作用, 促使学生解放思想;在生活中, 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从而使学生有“材”选, 会选“材”, 选“真材实料”。

二、感情要“真”

尽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习作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但不少学生还是在杜撰自己的想法, 有意无意地拔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因此, 我们必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给学生创造说话、交流的机会, 使他们敢发表、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想这不仅是在教学生作文, 更是教学生做人, 教学生做“真人”。下面是两个《清明祭扫》的片段描写:

片段一:

今天, 天阴沉沉的, 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去“四零烈士墓”祭扫。一路上, 同学们完全没了往日的欢快, 大家不声不响地走着, 空气似乎也凝固了。

祭扫活动开始了, 凝望着四零烈士纪念碑, 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向敌人冲去, 受伤了, 顾不上, 跌倒了, 又爬起来……想着想着, 我不由得热泪盈眶。烈士们的精神多么伟大, 多么令人敬佩, 今后我一定要刻苦学习, 以实际行动回报英烈。

片段二:

今天, 阳光灿烂, 可惜风稍微大了点, 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去四零烈士墓祭扫。尽管老师一再强调不允许讲话, 可一路上同学们依然窃窃私语, 一会儿为空中飞过的小鸟惊呼, 一会儿为路边盛开的油菜花赞叹。难得有机会放松, 大家心情好不舒畅。祭扫活动开始了, 校长先介绍四零年曹甸战役的经过。年年如此, 同样的话, 我们已听过好多遍了, 哪有心思再听?我人站在那儿, 思绪已飞出了很远:今天妈妈会烧什么菜?回去后老师会不会又让写作文?……显然, 片段一的作者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 也表达了一定的思想, 可却给人一种“假”的感觉。而片段二却写出了真情实感, 让人读后不得不打心眼里赞同。真实就是美, 它使文章魅力十足。

三、语言要“真”

英国著名“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曾说过:辞藻在第一个诗人的手中是显得自然与清新的, 因为是出于真情的流露。后来的诗人明明没有了那种真情, 专想锦上添花, 于是辞藻失去了最初的自然与清新。学生作文虽不同于诗人写诗, 但同样提倡用自己的话说想说的事。强调语言的“真”, 并不否定学生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 实际上也只有在积累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不过, 目前学生作文语言普遍存在滥用词句, 千篇一律的现象。如写柳条, 总是像小姑娘的辫子;写圆月总是像个大玉盘;写湖水, 总是清晨见底……还喜欢堆砌辞藻。诚然, 整齐华丽的词句, 读起来朗朗上口, 但真切、朴实的语言更耐人寻味, 更具有生命力。

写热爱生命的作文 篇3

廖瑾

在美丽的盱江江畔,广袤70万亩的红土地上,生长着一种在宋代就被献给天子的供橘。每当到了深秋时节,你就可以看到在翠绿的枝叶之间点缀着无数金黄色的小灯笼,它们在寒霜冽风之下互相摩荡,最后以成熟的姿态被一一剪入故乡农人的果篮。这皮薄肉嫩、风味浓甜的蜜橘啊,用它甘甜的果实富裕了一代又一代故乡人。我热爱这红土地上的精灵,不仅因为数十年来蒙受它甘甜的滋养,更因为它埋藏着一段用鲜血浸染的涤荡人心的梦,这梦住在我的灵魂深处,一生一世,至死方休……

二十年前,一位中年男子在屡经政坛波折之后以前瞻性的眼光伫立在了一片红土地中,他要承包这一片农场,以农民企业家的身份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位中年男子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在政坛上跌倒却想要在橘园中屹立起来的男人,一位真正的英雄。自从把理想交予了这片土地,橘园便成为了父亲的第二生命。从贷款买下一棵棵橘苗到亲手种下一棵棵橘树,从开垦松动第一块土壤到引入水泵灌溉所有的土地,从单纯的人工化肥到围栏养猪以猪粪施肥的生态养殖。橘园当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浸透着父亲的心血。寒来暑往、几度春秋,当父亲的脸因为风吹日晒变成了农民般的土红色,当父亲的手因为长久地抚摸每一棵橘树而布满裂纹,当父亲的心因为合伙人的自私算计、不欢而散而疲惫不堪、千疮百孔,橘林、这用父亲的血汗浇灌的橘林,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

犹记那一日,父亲把我带到高高的山冈上,俯瞰之下,皆是满眼的翠绿。“这里,那里……”父亲,多么像一个“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领袖啊!我仿佛看见,一个男人的梦想即将实现,他的微笑轻扬着,往日的挫折坎坷似乎都化成了云烟。此刻,那藏匿在橘叶下刚刚长成的小橘子,似乎就是这个男人不屈的见证,就是这个男人梦想的结晶……

然而,命运总是无情的。就在橘园要赢来它第一年的大丰收时,父亲,不幸被一辆四轮小货车压死在了乡村的马路上。那日黄昏,父亲正骑摩托车从农场回家,赶回去吃一顿晚餐。他的鲜血,浸透了马路旁边的红土地,那里,也有无数的橘树在生长。

父亲死后,再无父亲。回到故乡,触目可见的仍是满眼的橘树。春天,桔花盛开,洁白小巧的花朵散发出醉人的芳香,我想着父亲当年闻着这些芳香时的微笑,想着这里曾经深藏着一个男人怎样的梦。秋天,橘子成熟,农人把它们一一剪下,一个个地码好成箱,供给四方。我想着父亲把自己的生命供给了谁,供给了怎样的不屈的理想。故乡红土地上的精灵啊!你是连接我与父亲精魂的纽带,我热爱你,不因为任何一个伟大的人歌颂过你,也不因为你身上任何一种坚韧的品性。只因为你身上埋藏着一段父亲未完成的梦想,而这个梦想并不需要用结局来诠释它的伟大。

在美丽的盱江江畔,广袤70万亩的红土地上,生长着无数在寒霜冽风之下互相摩荡,最后以成熟的姿态呈现给人们的供橘。在我们人生的供奉中,有一种血脉会延伸,有一种灵魂会歌唱,有一种热爱会永久,像盱江江水,跨越生死 ,滔滔不息……

(作者单位:人大附中朝阳学校)

深入灵魂的热爱

冯天林

我的书桌上端端正正放着一把戒尺,我每天再忙都要回家擦拭一下。

这把戒尺是深入我灵魂的物件。

先生高高举起的戒尺让我埋下头对经典有了认知,先生放下的戒尺让我抬起头走出自己的个性学习之路。

短小刚硬,松木制成,赫然写着“摄心为戒”四个字。初入学堂时,每次看到它,我便会联想到先生那矮胖的身躯、狭长的丹凤眼,冷不丁瞪着你,不禁令人生怵。

戒尺总是无情。每日辰时附近,先生便执戒尺立在门口,用凌厉的目光审视着我们前日的作业,合格方可入座。有的学生在书写时走了神,写歪了笔画,或是漏了标点,免不了戒尺的处罚。虽只一下,可打在掌心,留下一道红印子,火辣辣的疼,只好咬紧嘴唇,不敢叫出声来。

它在课堂上也霸占着一席之地。先生一句“起”,学生们便开始一齐摇头晃脑地背诵先生布置的诗文。有不熟练的,中间断了句,慌忙装个嘴型,瞒混过去也就罢了;要是不机灵的,正撞上先生的眼神,一顿戒尺便免不了了。“啪啪”的响声萦绕在房梁,旁边的人也不禁抽一口气。我脑子活泛,记文章快,没怎么被打过。然而正因为先生的戒尺的威严,我背下了不少名篇佳作,有了对国学懵懂的认知。

可即使这样,也不及我对于绘画的热忱。周岁抓阄时,我不假思索地拿起了毛笔,我爹说我以后定是个舞文弄墨的,却没料到我走了旁路,琢磨起画画来。父亲一向看不起画家,说是肤浅,远不及文人儒雅。我的兴趣遭到反对,只得偷偷涂抹一二。

这天课上,禁不住先生“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反复吟诵,我神游起来。猪鼻子、猫耳朵、鼠身子、狐狸尾巴……我恣意画着先生的肖像,全然没有发觉四周已寂静无声。“嘭嘭嘭”先生用戒尺敲打着我的书桌,我心中一紧,已是魂飞魄散。

“你在作甚?”“画画……”“画什么?”“您……”“我看看”。

先生推开我挡在桌上的手。一个滑稽的四不像跃然眼前,周围一下子哄笑起来。我紧含着下巴,汗浸湿了手心,仿佛已经感受到戒尺抽打在那里刻進骨子的疼痛,默默等待着先生严厉的叱责。先生的戒尺一下下敲着桌面,却久久没有出声。四周渐渐安静了下来。

“画的不错,有点天赋。你学过画?”出人意料的,先生如此问道,“没有……”我小声嗫嚅着。“嗯,知道了。我见你画过多次了,我会告知令尊的。”先生说完走了。

“好,我们继续上课。”

戒尺并没有如约落下,正如我真挚的、渴望被赏识的对绘画的喜爱。父亲竟真听了先生的劝告,给我请了老师,教我画画。我也并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

然而那把戒尺于我心中,已经不只是先生威严的象征了,它更包含着先生对于一个孩提稚嫩梦想的呵护与尊重。

一把戒尺虽不起眼,或许是我从教生涯的全部启蒙。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

nlc202309021158

深入灵魂的热爱

陶鹏飞

燕山山脉绵延几百里,养育了无数燕山儿女。我的父辈就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恰如那满山苍翠朴实、顽强、生生不息。

贫穷的父辈是普遍吸烟的。在那个极端的年代,烟纸是稀缺的,于是聪明勤劳的人们从山上挖掘出一种灌木根瘤抠成烟斗,在喷云吐雾之后,摩挲把玩,由此而诞生了后来流行京津地区的麻梨疙瘩文玩。

遗憾的是,父亲并没有给我留下这样一个烟斗,我也不会吸烟。麻梨木就像其他灌木一样郁郁葱葱地长在山上,我不认识;麻梨疙瘩也像其他物件一样平平常常地隐在身边,我不认识。直到一个同事极其偶然地送了我一个麻梨疙瘩制成的手捻葫芦把件,我才惊诧于它的美丽,就像那个传说一样,麻梨疙瘩本身是山间的一个精灵,要修炼百年才能有丰富秀丽的花纹和金石一般的质地。我开始疯狂地迷恋和寻找,我要找到那件绝世的极品,作为终身的收藏。

事与愿违,我搜遍了淘宝,逛遍了文玩市场,甚至是直接找到加工者,都没有一件称得上极品的没有瑕疵的麻梨疙瘩。手上的物件越来越多,心里的失落越来越大。后来母亲生病,于病榻之上甚为无聊,我便给了母亲一个把件,让她解闷儿,顺便帮我槃玩。月余,我再次见到这个把件儿之时无比震惊,那个原本黯淡無光的木头疙瘩已经像美玉一般熠熠生辉,色泽绚丽,花纹绚烂,仿佛是有了生命。母亲的病好了大半,她笑着说,这木头带走了病痛,所以每天都不离手,爱护有加。朝夕相伴,木头可以焕发青春,褪尽稚拙,变得完美,那人呢!

我渐渐解开了心结,对完美的追求是障木之叶。世间哪有什么完美?完美的反而是残缺的,而瑕疵才能成就完美!这正是文玩的心态,世间自然之物皆有瑕疵,只有包容瑕疵才可以成就完美;只有你不断提升自我才可以缔造完美。爱物,然后爱人!麻梨疙瘩让我一不小心撞见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执妄,苦苦地要求别人完美却不断纵容自己的贪婪。人生在世,不在于占有他人,而在于修炼自己。

我不在执着于完美的麻梨疙瘩,它在我眼中又恢复了木头的本质,就像燕山山脉无数的农民一样,朴实自在坚韧稚拙,平凡中孕育着伟大!

现在麻梨疙瘩被炒得很热,采伐大军深入到燕山的沟沟壑壑涸泽而渔,也许,不久的将来,麻梨疙瘩就像海南黄花梨一样因昂贵而濒临灭绝。我适时地收手了,因为我深入灵魂地热爱这朴实的麻梨疙瘩,就像我热爱这北方大地上的父辈,热爱这雄浑俊秀的燕山,热爱这生我养我的土地。也许,爱得越深,越该学会放手。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一中)

写珍爱生命的作文 篇4

我慢步在大街上,看见一个穿白纱裙的小女孩,看着她,想起了小时候我也有一个和她一样的裙子。她想过马路,可是……

时绿灯亮了,汽车一个个穿梭在大街上,小女孩似乎不害怕这些,她毅然的走在马路上,可能因为她太矮,一辆汽车司机没有看见她,司机只冲她去,惨剧发生了,汽车从小女孩身上碾过去,也许这为司机感到什么了吧,他没有下车,而是飞一般的开走了,过往的路人都惊呆了,他们停下来,看着这具尸体……

而我在着一瞬间,感觉到了生命的可贵,短暂,初中作文大全《关于珍爱生命的作文》。我不禁想到一句歌词 “ 人生短暂,人做的事很多,为什么人不知道珍惜呢? ” 是啊?交通规则为什么人们为什么不去尊守,为什么一定要发生了才知道珍惜啊!

也许这为小姑娘她并不知道 “ 红灯停,绿灯行 ” 的道理把。

生命没有了,人做什么都没用了。在每年都有几万或者是十几万因交通事故而丧失 了生命,而哪些人不是因为不知道交通规则,而是知道非得去做。生命失去了,才知道去珍惜,为什么现在不好好去珍惜?

写关爱生命的高中作文 篇5

英国小说家高尔斯华绥说过:“生命是一去不复返的!眼前保得了的切莫要放手;一放手,你就永远找回不来了,死使你变成空人,就像那些树木落掉叶子后的空枝一样;终于愈来愈实,连你自己也凋谢了,也落了下来……生命很脆弱,但我们都一直在保卫它,只有我们活着,才能说得上让生命更精彩。”

……

古今中外,关于关爱生命的名言警句不胜枚举。的确,生命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都是一样宝贵的,只有生命的存在,我们才能谈论创造、发明、爱情、友情……享受生命给予我们的所有幸福。如今的21世纪,物质文明繁华无比、琳琅满目。你看那大街上灯红酒绿、欢声笑语,马路上车水马龙,在享受到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的同时,许许多多的安全隐患也随之相伴而来:据统计,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车祸最多的国家,平均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超过10万人。这真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每年有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因车祸离开我们,这难道还不能让我们警觉吗?

大街上飞驰的汽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出行更便利。真是一个好东西。但它同时也是对我们威胁最大的安全隐患。,其实,根据很多的事例表明:这不是汽车本身的错,更多的是我们人们自己无视生命的结果。比如:有很多的人明明知道“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句话的意思,可就是不管它,在喝醉酒后,还跟没事似的开车回家,后来酒劲发作了,开车的人昏昏欲睡,油门踩着越来越快,车在大街上像头出笼的猛兽一样,眼看着前面的红绿灯已经转红了,但这位开车的毫不察觉,“嗖”的一下冲出了白线,这时,他猛然发现,自己前面刚好有一位行人,他想猛踩刹车,可就是来不及了……就这样,一个宝贵的生命离我们而去了,一个人的死,让一个不两个曾经美好而温馨的家庭就此破裂……这样的一幕时至今日还不断地在中国各地上演,这难道是汽车之过吗?我看不是,这是人祸!可喜的是,我们终于认识到了这个酒驾的祸害,现在全国各地在严查酒驾,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还是有那么一群人还在酒后开车,这分明是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开玩笑!让我们愤怒地申讨他们!

其实呢,也有许多的悲剧是我们行人自己造成的。你看那大街上,有的人为了赶时间,在机动车快车道上过马路横穿,结果不幸被车辆撞死,其实斑马线就在不远处;还有就是行人闯红灯,就这么短短的一分钟左右时间你也等不及吗?“中国式过马路”——有时甚至只要再等3、4秒钟的时间了,但还是有人无视这交通信号灯,铤而走险,而悲剧往往就这样发生……大家说,这是不是自己把自己往枪口上撞啊!可悲啊,可叹啊,这都是无知惹的祸!

影响安全出行的隐患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例举了。我们少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作为21世纪的好少年我们更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做一个遵守交通法规的人,还要当好宣传交通法规,文明出行的义务宣传员。

写热爱生命的作文 篇6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记得一年春天,我家养了一只小乌龟,但是因为它生了病,还患了眼疾,已经快死了,所以妈妈不让我近距离地接触它,每天上学前,只能远远地观望着,有一次,我趁妈妈不在家,把小乌龟放在桌子上玩,一会儿,妈妈回来了,带来到好多零食,我一慌,把小乌龟堆在了零食里,过了几天,我就把它忘了,一个月过去了,我拿东西的时候,看见小乌龟正爬得欢呢!它不仅病好了,眼疾也好了。小乌龟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令我震惊,在没有食物,没有水源的`情况下,不但活下来了,还治好病,我突然间明白了,治好小乌龟的病,没有任何药物和秘密,只有坚强不屈的生命力。

下雨的时候,我看见一簇月季花正在开花,有几枝还是花骨朵呢,在下雨时开放,这时,我的心头涌上一个问题;为什么小小的花儿偏偏开放在这冷风冷雨中,而不是在阳光中竞相绽放呢?这使我明白了一个巨大的道理:生命,意味着勇气。

家里有一盆大头兰,已经干枯了,妈妈准备把它扔掉了,没想到,过了几天,竟然从根部冒出了几根新芽,那一块一块的根茎,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呀,在没有水份,没有肥料的泥土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我想:它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盆最美丽鲜亮的花儿!

回归本真:作文教学的生命所在 篇7

一、混乱——作文教学的残酷现状

1.“红旗飘飘”,假大空盛行。

目前,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毫无个性、单调乏味、矫揉造作,没有发自内心的真话实话,没有妙趣横生的奇思妙想,没有能感染人、打动人的可贵童真。这样的现状应该引起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深思。

2.“循循善诱”,技术指导泛滥。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大多数学校都是嘴上喊着素质教育,实际却做着应试教育的事。这样的残酷现实,使语文教学最终必然要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应试教育就是做题,要提高做题的效率就得尽量采用工业化生产的流程。课堂就是生产车间,学生就是流水线产品。于是,为了保证学生的作文成绩,简单易操作的习作方法指导就成了语文教师的法宝。在课堂上,教师抓住每一篇课文,甚至一些课外的作文书,大讲特讲写作技巧,急功近利地让学生把这些写作技巧奉为经典。可想而知,《课课通》《名师点拨》《同步作文》等教辅用书很快成了学生的制胜武器,程式化的作文一批批地生产出来,可是其中又有几篇能让人耳目一新呢?

3. 生搬硬套,读写结合简化。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经过海纳百川似的阅读吸收,才能有文思泉涌的写作输出。因此,作文教学应该从强化阅读教学入手,在读写结合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已经成了所有语文老师的共识。然而这么多年来,正是这个“共识”造成了读写结合过程中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如:用削弱阅读教学来弥补习作教学;制订习作教学目标时,完全被阅读教学牵着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因此,本来阅读和习作是对等的两回事,现在却把读写结合搞成了阅读与作文简单的一对一的机械模仿。习作素材的积累,习作语言的积淀,习作感情的抒发,这些本应该被每位语文教师重视的教学内容完全被忽视了。

二、本真——作文教学的生命所在

学生习作是以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为核心的一种生命活动,也是学生生命存在的另一种精神形式。学生习作的“本真状态”就应该是学生把自己对生命的观察、体验、感悟,用质朴动人的语言文字真诚自由地表达出来。所以,习作应该成为交流思想、抒发情感的工具;习作训练也应该成为充满人性美、个性美、创造美的富有强大吸引力的学习活动;作文教学也应该回归到“本真”的状态——尊重学生生命的原生态,关注学生生命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的生命不扭曲、不约束、不遮掩、不伪装、不苛求、不压迫,给学生的习作创造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因此,追求“本真”,必然是作文教学的生命所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作文是生活的情景再现。作文要追求创新、富有活力,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是唯一的方法。成功的作文教学必须走课堂与生活相结合之路。因此,以生活为“原料”的习作,才是“本真”的习作,才是有灵魂的习作。将生活与习作相融,不但符合作文本身的规律,更是反映出生命的发展要求。可见,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挖掘生动的习作素材,是习作教学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1. 跳出文本,播下作文的种子。

施蒂尔纳认为:“文本作为一个文本空间,其中各种潜伏的联系无限制地增衍。从读者的角度看,文本乃是一种思考的空间,是思考的媒介。读者可以对它一步步探讨,无法穷尽。”

的确,文本就像一块璞玉,等待着读者去细细打磨;文本就像一张画纸,等待着读者去描绘心中最美的画面;文本还像一封书信,等待着读者与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因此,教师要以文本为依托,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积累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辨析语言,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如此,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返璞归真。

因此,教师在“文本”这个空间里,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用“另一种方法”——找到读写结合点,进行拓展训练,对文本进行思考、创造。在进行这种建立于阅读基础之上的创造时,教师要始终树立“一种意识”,即读写结合的意识;要贯穿“一种方法”,即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指导,在“连贯”与“整合”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学习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教师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围绕中心句来介绍一个城市;学习了《赶海》一课,要求学生学习课文“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一写灵山大佛景区的“百子戏弥勒”;学习了三年级上册的“练习1”,引导学生从插图入手,展开想象,进行看图作文的训练;读完童话故事《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引领学生续编故事;教学完《槐乡五月》一课,引领学生穿越“时光隧道”,走进父辈的童年,记录他们成长的岁月和经历……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充满活力,个性化的习作才能闪耀出人性的光芒。

2. 创设情境,激发作文的兴趣。

“素描作文教学”是吴立岗教授从前苏联引进到我国语文教学园地的一朵“奇葩”。从事这项研究的名师贾志敏、薛法根老师认为,“素描作文”就像是素描写生一样,要将所见的景物、事件如实地、生动具体地描述下来,这是作文基本功训练的必修课。

“体验式”学习理论认为:“体验式学习,就是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心理学认为,只有新颖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欢快愉悦的作文情境,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激发他们跃跃欲试的心理,从而萌发创新精神。

李白坚教授创立了“游戏作文”“快乐作文”教学法。他提倡通过“眼耳鼻舌手”来观察世界,从而获得广阔的写作素材。要写好文章,首先要学会观察。如何科学地观察呢?那得依靠人类的“五员大将”——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还有手指。

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习作训练要求及学生的习作心理,设计有趣的习作内容,创设生动的习作情境,将一个个实物摆放到课堂里,将一个个情境再现,将一个个动态的画面定格,锁住学生的目光,让他们以好奇、愉悦之心观察、体验新鲜灵动的课堂,而后有序地、详实地、贴切地记录下这缤纷的世界。

“果冻家族”开大会了,学生把果冻们细细地描摹,写得栩栩如生;“橘子品尝会”上,学生动用自己的“五员大将”,把一只小橘子做成了一篇大文章;教师节来临,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一颗神奇的种子(胖大海),同学们感受着胖大海在水中发生的神奇变化;“神气的兵乓球”“硬币落进瓶子里”“鸡蛋浮起来了”“烧纸船”“马德堡半球实验”“透视鸡蛋”“魔瓶”……这些有趣的小实验走进了学生的视野,他们津津有味地看,兴致盎然地写,感受着世界的美妙与神奇;拔河比赛、二人三足比赛、吃饼干大赛、鬼脸游戏、吹鸡毛大赛,一个个精彩的比赛放飞着孩子们的心灵……在学生的笔下,一篇篇充满情趣的习作诞生了。

3. 参与生活,浇灌作文的沃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的确,在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盛满了一个又一个充满情趣的习作素材。教师要将习作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之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回归生活,积极感悟、体验,疏通他们的创作源泉。如此,外在的教学目标便能转化为学生表达生活感受的内在需要。

(1)教师是充满教学智慧的“设计师”。

活动前,教师要对活动的可行性、活动的地点、活动的时间、活动的设计意图、活动的流程逐一进行推敲,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资料的搜集和材料的准备。活动中,要巧妙创设活动环节,艺术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活动后,倾听学生的心声,征询学生对活动的评价。

在教师精心设计之下,出现了动人的一幕幕——走进丹桂飘香,令人心旷神怡的梅园,孩子们体验着生活的温馨和谐;畅谈“幸福的滋味”,孩子们品味着生活的甜蜜欢愉;兴致勃勃地包馄饨,孩子们享受着生活的热闹欢腾;欢天喜地地挖山芋,孩子们收获着生活的兴奋轻松;盲人体验活动中,孩子在无声无色的世界里画画、走路,感受其艰难程度,懂得了要更多地关注和帮助残疾人;司空见惯的春游活动,因为有了教师的指导,孩子精打细算去购物,使活动更富有意义。

(2)教师是善于捕捉灵感的“总导演”。

课堂是一片“阳光地带”,教学方式的预设、课堂氛围的营造、学生思维的点拨、课堂生成的把握,一刻也离不开教师这个“导演”。一个成功的导演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善于调控现场的高手,让每一幕戏不断生成精彩。

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师在课堂上或校园里遇到偶发事件,就时常会“计上心来”,不失时机、别出心裁地指导学生练笔。听着那突然响起的隆隆雷声,看着那倾盆而泻的大雨,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调动感官认知,使他们沉浸其中,文笔流畅;瞬时捕捉到的“两分钟”,引导学生体会它的长与短,使他们对时间产生深刻的认识;面对考试的失败,学习上的压力,生活中的烦恼,引导学生直抒胸臆……

三、回归——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

教师应该做学生作文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引导学生调用自己的感官,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手”去做,用“脑”去想,用“心”去感受,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冷静观察、仔细回味,体会生动的情境,咀嚼细微之处的浓浓情怀,感受自身的情绪体验,采摘新鲜生动、带着生活露水的素材,让他们的心灵如春天的小鸟般自由飞翔在生命的绮丽王国里,获得真切的体验,为个性化的习作提供丰厚的、原汁原味的第一手素材。

写热爱生命的作文 篇8

不久后,他卖掉了房产,带着妻子搬进了位于北京市北郊的养老院。这引起了不小的舆论关注,钱理群却几乎不作回应。

2016年7月,钱理群所著的《岁月沧桑》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这也是他的“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三部曲”之终卷。

“这本书里就有我为什么进养老院的答案了。”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钱理群就有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系列研究”的设想。他那时预计写7本书,从“五四运动”开始直到20世纪90年代,他计划要以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为线索写出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变迁史。

动笔时,钱理群年过半百。

这个计划对他而言过于庞大,之后他将计划修改为写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也以此了结他的“共和国情结”。7部减为3 部。

钱理群在“精神史”的结构安排上,三部曲有“起承转合”的关系。

《1948:天地玄黄》,写共和国建立前玄黄未定之时,知识分子对新中国的想象与选择,是其“起”,未来中国的许多基本命题(观念、体制、心理、话语方式等等),都已孕育其中。

《岁月沧桑》写毛泽东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是一个“承转”。其中的核心是知识分子的“改造”与“坚守”。

而以第三部《我的精神自传》作“合”,之所以选择自己为主角,钱理群认为这是“煞费苦心”之举:其一是“会涉及许多健在的人,不如就写自己”;其二是钱理群在讲述知识分子的故事时,他自己已隐含其间。

他在总序中写道:“这就需要最后现身,用自己在陷入‘绝地以后的反省、反思,来为整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史作一个‘总合,以便‘守望住知识分子的本分。”

“我不追求纯客观的东西,我愿意在其中插入一些主观情感,这是我的一种追求。”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是以自己对历史与现实的感受、生命体验去观察与描写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

从1996年完成第一部《1948:天地玄黄》,到2007年完成第三部《我的精神自传》,再到第二部《岁月沧桑》收笔,前后跨时近20年。

个体经验融入其间

1948年,正是新旧中国交替的时刻,也是知识分子在历史转折中自我抉择决定命运的时刻。

钱理群的“知识分子精神三部曲”便以这个特殊年份作为开端。《1948:天地玄黄》从这个极为特别的切入点,以具体入微的细节重现当年的历史场景,选取朱自清、萧军、胡风、丁玲、沈从文等不同类型著名文化人的个体命运,管窥这一时期各类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与人生选择,对他们个人与政治权力之间的种种纠葛,以及文化体制的形态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1948年时,钱理群只有9岁,这一年对他来说本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过去,但他在该书中仍有明显的主体投入。钱理群认为,写这段历史就是一种回忆与反思,他原想摆脱这种“主体投入”的研究惯性,但随着准备工作的开展,钱理群找到了自己与那个时代的联系。他把这些感受写进了日记里。

“12月20日,读梁实秋的女儿对当年与父亲离别时情景的回忆:‘我忽然想起还有一句话要说,便拼命地跑啊跑啊追火车,赶上去大声喊:爸爸你胃不好,以后不要多喝酒啊!梁实秋大声回答说‘知道了。火车越走越远,一缕轻烟,冉冉南去,谁能想到这一分手就是40年。”在日记的末尾,钱理群写道,“读到这里,那个‘女儿彷佛是自己,他也在1948年与父亲永别。而我的父亲是悄然离去,还没有分别的机会。想到这里,竟感到说不出的悲凉。”

他分明想到了自己似曾相识的童年。

这次写作,勾连起他深埋着的家族隐痛的回忆,这是钱理群没有料到的。

钱理群出身世家,外祖父项兰生早年创办《杭州白话报》,开办安定学堂,后来参与创办了浙江兴业银行,是早期的维新派人士。

钱理群的父亲钱天鹤是项兰生在安定学堂的门生,在清华学堂预科毕业后,于1906年或1908年间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农科,与胡适是同学。钱天鹤与竺可桢、赵元任还发起组织了自然科学家团体,办《科学》杂志,与《新青年》共同提倡民主科学的号召,抗战时期曾任国民政府农林部次长。1948年胡适准备组阁,钱天鹤是名单中的农林部长。“我父亲属于胡适这个体系的。”钱理群说。

钱理群的三哥钱临三,抗战时从沦陷区逃到重庆,1947年毕业于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9年之后,成为国民党驻旧金山“领事”。

1948年,钱家准备从上海先去广州,再逃到台湾去,但是钱理群的母亲不肯走,便让钱天鹤先到台湾去看一看。

“父亲去台湾后,就再也没有任何联系。”钱理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后,钱理群的长兄钱宁去美国留学。“父亲葬于台湾,三哥葬于旧金山,母亲葬于南京。我曾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家的悲剧,是——生不团圆,死各一方。” 钱理群说。

钱理群的家庭出身已经确定了他的研究立场,他也认为,自己是那个能为中国百年知识分子书写的人:“我家里既有国民党员,也有共产党员。他们都是好人,甚至我敢说他们都是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但历史就是这样,在20年代初中期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站到国民党那边,三四十年代最优秀的到共产党这边来。我父亲为了救国,加入国民党,我哥哥姐姐为了争取民主自由加入共产党,所以我要写出历史的复杂性。”

“改造”和“坚守”

第二部曲《岁月沧桑》是最后完成,也是最核心的部分。

钱理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岁月沧桑》是自己晚年最重要的作品,“研究和写作的时长超过了10年。”

《岁月沧桑》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史书”,它更像是7位知识分子的个案研究汇总。

在个案选择上,钱理群强调典型性。

于是就有了代表“自由主义”的作家沈从文,和与之对应的“老延安”郭小川;有下到中国底层进行“乡村建设”的梁漱溟,也有向最高层“上书”的废名;有“学贯古今”的文学史家的代表王瑶,也有与农民密切联系的文化人赵树理,还有诗人代表邵燕祥。而沈从文、废名、赵树理也同时是《1948:天地玄黄》中的续篇。

在历次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政治运动中,他们是其间的代表人物,钱理群希望以此形成完整的知识分子精神变迁史的脉络。

十多年来,钱理群调研了大量的文献材料,包括当事人的作品全集、口述回忆资料、相关机构档案文件、海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都是最新的史料”,他特意提及这一点。在研究中他还顺带发现当下知识分子的问题,他向《中国新闻周刊》提出担忧,“学术界对(当年的)知识分子做了很多的史料工作,出了很多全集,但是(现在)对他们的全集进行研究的人很少。”

他决定静下心来,一字一句地看原材料,“做别人不愿意做、不屑做的笨学问”。

“这样的研究需要一个完全沉潜的状态,与外部的环境保持距离,不受干扰。所以我需要进养老院,它有这样的环境。”他说,“我现在的生活比较有规律,每天7点起床,上午和下午都写几个小时,如果完成不了当天的任务,晚上还会再写一些。”

在养老院一年时间里,钱理群已完成了70多万字的写作,平均每天2000字。

“这在以前是做不到的。”他说。

2015年的年末,《岁月沧桑》完稿,他感觉完成了一个积压多年的大事,如释重负。

在深入笔下那些知识分子的生命轨迹的过程中,钱理群重点感受的是他们对国家和时代的投入、挫折、碰撞、困惑和坚守。他通过大量的材料来判定他们的性格、理想和精神在与时代、社会的交汇激荡下所发生的变化,以体现知识分子个人命运在时代中的遭遇和幽隐,以及精神上的尴尬与波澜。

钱理群还特别关注知识分子的改造文本,书中大量地出现了“检讨书”“交代材料”“思想汇报”“检举书”以及“大批判”等文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他认为,“或许这也是阅读者兴趣所在。”

钱理群认为,1949年之后知识分子命运的两个关键词是“改造”与“坚守”,这也构成了全书历史叙述的两个中心词。

在《邵燕祥:一个知识分子的死与生》一文中,钱理群论述了“30后”知识分子是怎样接受“改造”,并有所“坚守”的。

“邵燕祥和我年龄相近,许多历史体验有相同的地方。所以在描述完邵燕祥的片段后,往往就直接加上我的内容,参与感比较强。”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里既有我们当年落入改造深渊的陷阱,更有历经沧桑又必须坚守的东西。”

把“我”作为研究对象

作为“知识分子精神史”最后“合”的部分,《我的精神自传》分为两篇,其一是“我”的回顾与反思,二是“我”的精神自传。

开篇从钱理群的贵州时期讲起,这一段历史时期又与《岁月沧桑》有所呼应,他也在其中讲述了自己的“改造”与“坚守”。

在养老院,钱理群不上网,他依靠订阅的5份报纸来了解社会,其中有一份《贵州日报》。钱理群说贵州是他在北京大学之外的另一个精神基地。

他因为“与反动父亲划不清界限”,在1960年从北京流放到了贵州安顺,在一个卫生学校与师范学校教语文。在贵州,他待了18年,这几乎占据了他的整个青年时期,他也在那里经历了文革。

在文革期间,每次开完批斗大会,钱理群的头等大事就是去大吃一顿。一是慰劳自己的身体,二是示威:你批我,我活得更痛快。还照张相,叫“立此存照”。然后就回到单人房,拼命地读书,大量的鲁迅研究札记就是在当时这个环境下完成的。

但文革的残酷很快超出了这个在“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气质交锋”中的青年的想象。

一个同样“出身不好”的女学生,在钱理群被打成“反革命”时,出于良知,为钱理群说了几句公道话,最终却被逼投湖自杀。这件事给了钱理群极大刺激,他认为这是“压在心上的坟”,是欠年轻人的债。于是,“青年”成为钱理群一直关注的对象。在精神史总序的结尾,他写道,“这是我最想留给年轻一代和后人的思想结晶:我们只能守望,而他们更应该有新的开拓。这就是我近年不断说的话:‘在做完了可以、可能做的一切之后,将我的祝福送给年轻的朋友。”

离开北京时,他冒险带上了一张父亲的照片,但不敢翻看。这是父子间最后的精神联系,存在着,本身就是慰藉了。

但红卫兵从他的箱底翻出这张照片,钱理群被坐实了“反革命孝子贤孙”的“罪名”。他只能低头,认罪并忏悔。可在“平反”后,钱理群平静地将照片付之一炬。这种平静成为最恐怖的回忆。

所以,他说精神史写作也带有对家庭还债的目的。

“家庭出身与青年时期的成长奠定了我的价值观基础,在精神史的书写中不一定有具体的呈现,但却是潜在的感情基调。”钱理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80年代,钱理群走上学术之路后,就开始了对自我的追问,这也构成了他研究的内在动力: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是怎样接受“改造”的?被“改造”成了什么样子,坠入了怎样的精神深渊?我该如何自救?如何做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我到哪里去寻找精神资源?

钱理群将所有的学术探讨,对外部世界历史与现实的追问,都最后归结为自我内心的逼问,对于自我存在的历史性分析和本体性的追问:我是谁?我何以存在与言说?

钱理群清楚这并非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1949年以后知识分子的问题。要真正认清楚自己,就必须对知识分子的精神史作一番清理和总结。

1978年,钱理群回归北大,成为王瑶、严家炎先生的研究生,学术道路就此打开。

很快,钱理群和陈平原等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引来学界关注,那时他已经开始了“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的研究。他说,“这是的我魂之所系。”

80年代开始,钱理群着手研究鲁迅、周作人、曹禺,研究“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探讨他们的精神发展史,试图从中寻找精神资源。在他最为人所熟知的鲁迅研究中,也可以明显看到这种意图,即如何将鲁迅的思想资源转化为当代思想文化教育资源。

钱理群深知自己的缺点,不懂外文,旧文不好,文字不漂亮。他干脆采取了放弃的方式,不读古文,不看任何外国理论。后来他反省说:“放弃得有些过分了。”

钱理群认为自己在精神上与王瑶相遇,却无法继承他学通古今的学术传统,也难以企及王瑶的高度。

而知识结构上的缺陷,使得他与鲁迅、周作人也有隔膜。

这使得钱理群在对他们的研究达到一定层次之后,就很难深入下去。他认为这是时代与命运所造成的,非个人所能把握,在内心深处却不免有悲凉和无奈之感。他自嘲说:“这是历史造成的没有文化的一代学者,无趣无味的一代文人。”

在《岁月沧桑》中,他原计划选取吴宓作为个案研究。这本来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对钱理群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厚重的《吴宓日记》信息量极大,国内也陆续出现了研究者,但最终搁置,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钱理群担心,对吴宓这样学养兼具新、旧文人气质的知识分子, 自己“把握不住”。

“历史的中间物”

在钱理群的人生计划里,还有5本书要写。他很享受养老院的宁静生活,对于现在的状态,他的回答是“自由”。

而对于在写作过程中因自我投射带来的心灵折磨和思考的痛苦,“我叫它‘丰富的痛苦。我认为痛苦与沉重,并非完全消极,它有内在的丰富性。产生思想的状态下,心灵是很沉重的,但同时也可以感觉到生命的丰富性和价值感。”钱理群品尝着个中况味,却甘之若饴。“复杂丰富到了一定的高度后就变成了单纯,但不是那种简陋的单纯。智慧和痛苦是连在一起的,有多大智慧就有多大痛苦,特别是思考严肃重大的问题,你必然会痛苦。”

自80年代以来,钱理群逐渐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他以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精深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得到海内外学界的重视与尊重;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思考与批判,诸如批判“北大正在培育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等言论,至今还时常被人提起。

钱理群试图鸟瞰中国当代以来的思想史、学术史、知识分子精神史,以精准而冷静的笔调,完成他对社会思潮变迁和人心转向的思考。但似乎他越努力,就越困惑,他自己愈像一个苦行僧。

2002年,钱理群从北大退休后,投身中学教育十年,试图“改变人心”。在基础教育这片新战场上,钱理群自称屡挫屡战,屡战屡挫。

随后,他逐渐放弃了“教育”,退出了学术界,也告别了青年。他认为自己是在特定的阶段对中国的教育、思想、学术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个影响已经结束了。

他在多次座谈中总结道:“我发现我已经不理解当代青年了,我感觉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新时代。我们不需要再去支持他、批评他、提醒他,这都是可笑的。所以我再也不能扮演教师的角色,我必须结束,因为我已经不懂他们了。年轻人根本不听你的,你显得可笑了,最好是沉默地观察。”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钱理群自称是一个“历史的中间物”。他的辩证法在诸多的社会困局中已经不起作用,甚至很难说服大多数人,他自称“不左不右”。

“我从来都是边缘的。”他对《中国新闻周刊》总结说。

钱理群说,已经想好刻在自己墓志铭上的话:“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很高的标准,是吧?”他问记者。

珍惜生命五年级作文怎么写 篇9

生命,一个大家熟悉的词语,它像一首美妙的歌,让人回味无穷,它像一颗流星,从人生的道路上划过。生命是脆弱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珍惜生命,让我们从小做起。

生命,是脆弱的。在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有多少人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哪!那一瞬间,惊天动地,房屋倒塌,一幅惨烈的样子。有多少人被压在黑暗的地壳中,有多少人被埋在那堆废墟中,靠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内心的舍不得生存下来。在它们顽强的精神中,蕴含着多少求生的渴望渴望哪!没想到,这突如其来的地震却毁灭了这么多人的生命!我深深地感受到:在这巨大的自然灾害前,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生命真的不容易,“让我们一起守护生命。”这是参与救援人们共同的信念。在地震现场,大家用爱心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面对汶川大地震,你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不去珍惜生命。

珍惜生命,注意安全,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同学们在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小心,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在马路上玩耍。不要因为你的一不注意,过马路时的一次侥幸,骑车的一次违章。看起来都是一个小小的疏忽,危险便会降临到你的身上,会使一个生命转瞬即逝。生命是多么的可贵啊!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机会,不要因为意外而失去生命,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珍惜自已的生命。

生命,不要浪费,也要活的有价值有意义。209月27日神舟七号返舱了,三位叔叔胜利的完成了祖国交给的任务,得到了鲜花和大家的赞扬。他们探索了太空的奥秘,为国家和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们把生命置之度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也要向三位叔叔学习,把自已的生命活的精彩,过的有价值有意义。

在今年残奥会上,那些残疾人奋勇拼搏,用自己顽强的意志与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对手,取得了胜利,获得了成功。他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了胜利之路,用自己的坚强换来了人们的赞扬,为中国的奥运新添了一份光彩。他们虽然残疾,但他们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是可贵的。他们的这一生并没有白白浪费,而是过得美好,过得有意义,过得幸福。生命中的意义,并不是能长寿,而是要像这些残奥会的运动员一样,有着一种顽强的精神,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你的生命就会过的完美。

生命是美丽的,只要你懂得珍惜,把生命过得有意义,这样,你的生命就会盛开出美丽的花。

#珍惜生命五年级作文2#

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因为受到过挫折就轻易放弃生命,其实死亡只有无尽的冰冷和黑暗,最多的是陌生的恐慌,假如,让那些想放弃生命的人都死一次,等他们觉悟的时候再活过来。

说不定,就不会有这么多人选择死亡,向死神张开怀抱,好好的生活。没错,之所以我这么了解死亡的痛苦,是因为我尝到过“死亡”的滋味。我那时站在阳台上玩,一不小心从5楼接近10米的半空跌下来,我尝到了无尽的苦痛,忽然,我来到了一片黑暗,冰冷的地方,那里我忘记了以往所有的幸福,只有无尽的苦痛和前所未有的害怕。我当时是多么害怕啊!我想妈妈,像爸爸,留念我的同学和老师。死神还是无情的要收走我,我发疯似的跑,死神咆哮着追赶着我。我不想死,我觉得死神就算收走我,也无法收走我要活着的心,我活着的念头越来越多,突然,我醒了,正躺在病床上。以后,我更加珍惜生命。朋友,如果你想放弃生命,偶然看到我对死亡的害怕,那么请打消这个念头,因为,活着,是一种幸福。

#珍惜生命五年级作文3#

俗话说:生命是短暂的,是一去不复返的,人的一生就如白驹过隙,时间不可倒转,我们只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绽放无限的光彩。

然而生命的美,生命的可爱,需要我们的珍视。如果不珍视短暂的生命,不好好把握健康的身体,它便会飞逝!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珍视生命,关爱生命,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注意安全!

“安全”是每个人的父母、老师、朋友们时时挂在嘴边的两个字。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就是对父母叮嘱的一种回报;就是对老师时时教育的一种回报;就是对社会责任的一种回报。

“安全”这两个字虽然简单,但它却承载着人类将来最大的重量。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经济的腾飞,还有人类渴望的社会地位、幸福和财富,都会以安全为基垫石。每一次的灾难,每一次的事故,都会给一个幸福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会给一个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珍惜生命,关爱生命,首先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无法挽回。安全是最重要的,只有注意了安全,生命才不会受到威胁。让“安全”两个字时时伴随着我们,珍惜生命,关爱生命!

#珍惜生命五年级作文4#

道路上行驶着的车辆看似平常,却往往在这些车流中会有一辆车在下一分钟酿成巨大的悲剧。这些悲剧都可以避免,只要司机不酒后驾驶,不疲劳驾驶,不超载、超速,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这些惨剧发生的机率就会大量减少,甚至会被避免,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死于非命,与幸福的生活失之交臂。这些遇难者对未来都有无限地憧憬,但在那一瞬间,他们被无辜而又残忍地剥夺了创建美好未来的权利。在那一刹那间,多少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在车轮下丧生,他们只留下了一具具布满鲜血的尸体,和亲人一声声悲痛欲绝的呼唤。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也许正在幻想自己见到亲人时的情景,但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和亲人相间的时候,却已经阴阳两隔了!

大家都不希望这种人间悲剧发生,更不希望降临在自己的身边,那就请司机们务必要以清醒的头脑面对四通八达的道路,开车前先注意一下是否超载,开车时注意车素不要过快。但是,作为一个乘客,也要时刻注意,自己乘坐的车辆是否超载,如果是,就要坚决杜绝上车,横穿马路时,要走斑马线,要注意两边驶

#珍惜生命五年级作文5#

“生命是宝贵的……”这是一句常见的话,但在一件小事情上我明白了生命到底是什么。

一天放学,我正开心地往家赶,突然感觉手好痒,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手上竟然有一只黑绿色的西瓜虫!“妈呀!”我慌忙一抖,虫子不知道哪去了。我想:不行,我得报仇。我开始蹲在地上找,找到了,把西瓜虫包进纸里,就飞快地往家跑。

我以比平时快三倍的速度吃完了饭,写完了作业。回到房间,关上房门,把已经卷成一个小球一样的西瓜虫从纸包里倒了下来,准备和它玩玩。我拿来一把大尺子故意压在它身上,它挣扎着想走,可是身上那座重重的“大山”却怎么也摆脱不了。我开始注视它,到底是能逃跑成功呢,还是没办法而失败呢?只见它一下子缩成了一个更小的“小球”一、二、三,“咻”的一声,飞快地从尺子下面滚了出来,终于逃脱了,它也因此而重获自由了。

这时我一下子明白了,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身体里就会潜发出一种自我保护意识,会保护自己的生命,不让我们有危险和伤害。一只小小的西瓜虫都知道拯救自己,更何况我们人类呢?

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但更是强大的,就让我们好好的珍惜自己的生命吧!

#珍惜生命五年级作文6#

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才短短的几十年,如果,不好好珍惜这几十年的光阴,也就枉来人世一遭了。

听妈妈说,每个孩子来到人间是很不容易的!她们都是由每位妈妈经过十月怀胎和痛苦的分娩才来到人世。在这十个月里,妈妈是多么辛苦啊!妈妈说,她怀我的时候,整天都吃不好,睡不着,身体瘦得像个猴子。妈妈还告诉我,我小时候经常尿床,所以,妈妈一晚上要起床好多次。北方的冬天很冷,特别是夜晚,有一天夜里,妈妈起来过八次,八次呀!现在,每当我一觉睡到大天光都不想起床的时候,我终于能够体会到妈妈的辛苦,也体会到我生命的来之不易。

当我们慢慢长大,妈妈又要为我们的身体和学习操心。我每次生病,妈妈都是最着急的一个;每次发现我有一点点长高,妈妈就高兴得合不拢嘴。妈妈总说,我要是长到她那么高就好了。不过,我长高了,妈妈也就一天天老去。如果,我的生命就是妈妈生命的延续,我又怎能不珍惜生命,不热爱生命呢?

是的,我们的生命不仅是爸爸妈妈给的,而且是在爸爸妈妈艰辛的劳动中成长起来的,拿破仑有一句名言活着的兵卒,其价值高于死了的皇帝。这句话说得多好啊!我不管拿破仑是怎么理解的,但我认为:活着怎么样都比死了好。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用爸妈的心血换来的!不珍惜生命就是辜负了爸妈的一片心意!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

#珍惜生命五年级作文7#

在世界上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动物以及植物,不过最令我感动的是:盲聋作家海伦·凯勒。

在海伦·凯勒还只有一岁时,应为发了高烧,脑部受到了损伤,导致失明、耳聋,从那以后,她生活在了无声无色的世界之中,虽然她对生活充满了绝望,但她在这个地狱般的世界中活了下去,并没有放弃生命。

七岁那一年,海伦遇到了她生命中的贵人——苏利文老师。苏利文在小时候险些失明,了解见不到光明的痛苦。在苏利文辛勤、认真的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手语,学会了阅读书籍,后来靠摸别人的嘴总算是学会了说话。

原本对生活充满绝望的海伦在苏利文老师的关爱下渐渐开朗了起来,她克服了语言、失明等多重障碍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

海伦·凯勒成年后写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我们展现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一天我心血来潮,闭上双眼在家中游走。本想走到阳台上,可东撞西撞,一会儿撞到门槛一会儿又碰到桌脚。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做盲人的艰苦。

我们要珍惜生命,让生命发挥出的价值,不要虚度年华,像海伦这样身有残疾的人,都坚持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没有浪费生命,那四肢健全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学习呢?

写热爱生命的作文 篇10

我们到达周庄生命奥秘博物馆,首先看到博物馆大门旁竖立着一条的大鲨鱼,虽然我知道那是假的,但它那犀利的眼神、口中成排的利齿和庞大的身躯,乍一看还挺吓人的!我们进入博物馆,里面有一只体型高大肥胖的海象,好像要抱抱每个来看的人一样。

首先我们来到“海洋世界”,里面有好多海洋生物,如海狮、海豚、鲸、翻车鱼等,大家以为是假的,可通过解说员老师的介绍知道馆内这些都是大自然自然死亡的动物,经过处理变成了标本。在我的印象中标本都是像蝴蝶那种小动物才能做成标本,没想到那么庞大的动物也可以,这要花多少心血呀,不禁让我佩服工作人员的本领!继续往里走去,我们又来到了“脊椎动物世界”,看见了许多陆地动物的标本,有可爱的小狗、马、猪……,还有一些动物我只在动物园中看见过,如小浣熊、穿山甲、狮子、鹿、鸵鸟、骆驼、棕熊等等。最后我们来到了三楼“人体世界”,通过肌肉、骨骼、神经和循环系统等整体藏品展示出不一样的“自己”,平时无法看到的人体内部世界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还有吸烟人群的肺和正常人的肺有所不同,吸烟人的肺会慢慢变成黑色的,这让我看了很震惊,回家就叫爷爷马上戒烟。

参观标本的同时老师还告诉我们标本的制作过程:第一步用福尔马林固定新鲜的标本;第二步手工精细解剖标本;第三步胶水、脱脂;第四步真空浸渍;第五步定型;第六步气体硬化。参观完后解说员老师带我们来到一楼展厅,把我们分成四个小组,由四位工作人员带队,并给同学们分发了工具及装备,我们马上都要成为小小标本维护师了,可是小小维护师都不好当呀,清洗时需要每个维护师细心的去清洗,不然会损坏标本。在清洗标本的过程中,让我体会到了摧毁一个标本是多么容易,制作一个标本是多么困难呀!大家都应该爱护标本。

这次参观不仅有趣,而且让我大开眼界,使我懂得了生命的重要,要更加珍惜生命、关爱健康。

作者:花桥中心校四(2)班 姚付悦

指导老师:石龙

上一篇:简单大方面试的自我介绍下一篇:粗糙的反义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