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欣赏感想(精选8篇)
体育欣赏感想 篇1
说到体育,大多数人就想到去体育场上运动,而且一般人也只对自己经常参与的运动略懂一二。我觉得,体育欣赏这门课,就是在教我们对所有的体育项目都略懂个一二,教会去欣赏各类体育项目。平时,我们在看到比如冰壶、花样游泳等项目的时候,可能会为这项运动的“美”所吸引。但是大多数人太不够专业,确切说是,根本搞不清楚这些运动的胜负条件,它的紧张之处,它的美的体现,于是,可能只是好奇的扫那么两眼,然后就不看了。而学习了体育欣赏这门课之后,我再看一些体育赛事,就不再是云里雾里了,可以用体育的眼光去欣赏体育的美,觉察到这里面的对抗,紧张,拼搏。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之前对体育的了解太浅显了。比如说,看最简单的羽毛球,只知道怎么是输,怎么是赢。但是在经过了一堂羽毛球课程的学习之后,感受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对羽毛球是多少根羽毛组成的,羽毛球的拍子,场地等的了解;对羽毛球的起源,发展和在奥运会中的发展的了解;对世界知名羽毛球选手,协会,赛事的了解。都是以前所不知道的,以前,看完一场赛事,跟同事经常讨论的,最多就是,什么赢了,谁打的漂亮之类的。但是,现在完全是用不同的眼光去看比赛了,会关心下他们的对抗技巧,会在最紧张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分析下,如果某方采用什么样的策略会比较好,甚至会联想一下这门运动刚起步时候的情形。而且,这门课中不仅介绍了体育运动的起源发展还介绍了不少技巧,比如羽毛球发球技巧,网球的击打技巧等。我平时爱好乒乓球、羽毛球、篮球都打打的。但是都是在乱打,尤其是像篮球,就发现其他人打篮球的动作优美,自己打球显得特别幼稚。在学习了体育欣赏这门课之后,对这些运动的技巧也多少有了解,尤其是知道自己去查一下这些技巧动作并且学习。以前,完全凭自己感觉的乱打,打了多久都没多大长进。但是,在学习了标准动作和技巧之后,就会发现这种进步就会比较快。体育欣赏,不仅介绍了如何去欣赏体育,同时也告诉了我如何去做体育运动。体育欣赏这门课不在于向你灌输多少体育知识或者教同学们如何做好体育运动。最重要的是在于引导你如何去探索体育,去自主的去了解体育。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其实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能教给大家,让大家记住的东西的确太少了,但是,只要有了一个这方面的引导,就会让感兴趣的人在日后,不断的去了解,去学习,我觉得这才是这门课真正意义的所在。正因为体育欣赏这门课的关键不在于灌输知识,而在于引导学习。所以,我觉得这门课应该让课堂的内容更有趣一些。因为,只有有趣,有意思,同学才愿意去自主了解和学习。总的来说,我在体育欣赏课上学习到了很多自己以前见过,但并不了解的体育项目,增长了见识,感悟到了很多。
体育欣赏感想 篇2
1 体育欣赏的认识过程
要欣赏某件事物, 首先都是人们的听觉系统与视觉系统受到反映, 然后传达给人们的感官系统, 继而推动人们大脑思维的运转。体育欣赏也不例外, 在最初的听觉与视觉的反映, 最终促使人们成为体育的欣赏者全心全意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 从而使身心得到满足。我们可以将以下三个认识阶段进行体育欣赏分析。
1.1 感性认识阶段
欣赏者首先都要通过感官系统所获取的体育竞赛信息来引发大脑的思维活动, 继而再大脑的反映下自动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体育内容。例如在欣赏花样滑冰的时候, 有的观众喜欢安静优雅的音乐再伴随着运动员飘逸柔软的动作, 而有的观众则喜欢欢快有劲的音乐再配合柔中带刚的动作。音乐的动静、姿态的刚柔、速度的快慢等各种因素都会给欣赏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感知。
1.2 理性认知阶段
一切体育运动都来自于生活,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游戏与活动, 但是同时它又是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形态。例如在巴西, 人们就将足球运动十分形象的称之为“足球芭蕾”。此称呼并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字面上, 而是源于芭蕾舞中的许多动作与足球着实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在1988年, 荷兰的著名足球运动员范·巴斯滕曾经与本国芭蕾舞蹈团的舞者们一共表演, 在仔细观看之下就会发现范·巴斯滕用于足球中的动作步伐, 其协调性及连贯性与芭蕾舞的优美如出一辙。不仅仅是足球包含了艺术成分, 花样游泳、花样滑冰、国际标准舞、艺术体操等体育运动都蕴含了丰富的艺术成分。这一系列体育运动不仅在动作上存在着难度, 同时还需要运动员能够灵活配合音乐来完成动作, 从而使整个姿态看起来更近完美, 最终给予观赏者美的感受。综上所诉, 体育欣赏不仅仅是竞技类体育在竞赛中获胜的优越感, 同时还是欣赏者的精神与体育运动产生共鸣, 使精神得到极大的满足感。
1.3 体育活动实践阶段
对体育赛事的欣赏可以使人们被之振奋人心的场面所打动。但是, 知识远远的观看并不如自己切身投入到运动之中来得更为刺激与真实。人们在体育欣赏的推动下通常都会激发自己主动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的兴趣, 从而尽情的享受运动为其带来的兴奋与快感。因此我们不难发现, 体育欣赏能够有效激发人们对体育运动的欲望。阿根廷著名足球运动员曾说过:“球赛、气氛、整个体育场就足以驱使我冲锋陷阵。”正是这种强大的享受感与参与感激励着人们在对体育欣赏过后便积极的投身于此项体育运动中。因此, 体育欣赏还能促使人们切身感受到体育的真实魅力。
2 体育欣赏的内容
在体育运动当中值得欣赏的内容是非常之多的, 下面就列举几项我们在体育欣赏中通常会注意欣赏的两项内容。
2.1 运动员综合水平的欣赏
在所有的体育竞赛中运动员的战术以及技术都是比赛的核心内容, 对欣赏者来说其也是体育欣赏的主要内容。运动员的精湛技术、缜密战术再配合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一切才能够支撑着一名运动员在比赛中有着完整甚至是超水平的发挥。而运动员淋漓尽致的发挥也正是体育欣赏者的赏心悦目之处。如, 中国女排在世界排球史上的五连冠丰功伟绩正是排球女将和教练的共同努力、顽强拼搏、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所创下的。这段佳话将激励着我国数亿人口, 在心中树立“女排精神”从而不具一切困难。
2.2 裁判员的判决水平欣赏
无论是何种比赛, 裁判能否公平裁决与比赛的结果有着直接影响, 与此同时还牵动和广大观众的欣赏情绪。尤其是在竞速等一系列快节奏比赛项目中, 裁判的判决水平更是受到严峻的考验。比如在篮球比赛中, 比赛场上较为嘈杂, 运动员动作快速且激烈在加上观众的数量多且反应激动, 这一系列因素都需要裁判能够冷静、灵活的应对, 精神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持好整场比赛的秩序, 将比赛顺利推向高潮, 同时也会助涨观众观看比赛的兴趣。因此, 裁判员的判决水平同观众的欣赏请与以及比赛连续性有着紧密的联系。
3 体育欣赏者的条件
3.1 具备一定的欣赏修养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 外行看门道。”是否能真正欣赏一场比赛与欣赏者的感受深度及广度是息息相关的。例如在欣赏奥运会跳水比赛中郭晶晶的表现使, 外行者便只会关注郭晶晶在落水那一刻睡眠溅起的水花, 而内行者则会在慢镜头中从起跳那一刻起观察其每一个跳水动作以及她对节奏的把握。因此要想在欣赏比赛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感受就需要从体育基础知识、生活经验、运动经验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来提升欣赏修养, 从而不仅能够在体育欣赏中看懂运动员比赛的精彩之处, 同时还能体会到体育所蕴含的社会文化与精神。
3.2 具备正确的体育观
在进行体育欣赏中务必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这样一来才能清晰的分辨出体育之中所存在的各种美好与丑恶。并且作为一名合格的欣赏者还应了解一定的体育比赛规则以及法律。对于体育比赛中的恶意伤人、辱骂裁判、买通裁判、踢假球、注射兴奋剂等恶劣现象, 欣赏者应该持有严厉的否定与批判态度。
3.3 具备积极的欣赏心境
欣赏效应与欣赏者的心境是分不开的, 心境对主体选择客体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与此同时还对欣赏感情的产生有着制约作用。当情绪消极的时候, 自然不会对比赛产生兴趣, 觉得该比赛无趣乏味。相反, 当一个人情绪高涨的时候则会愿意集中精神来欣赏比赛进而产生欣赏的兴趣。马克思曾经指出:“忧心忡忡的穷人, 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我们由此可以充分看出在欣赏过程中, 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是不可或缺的。
4 提高欣赏者素养的措施
综上所述, 让欣赏者在一场比赛中能够正确领略到欣赏价值所在, 需要培养欣赏者的体育欣赏素养。第一, 政府与媒体要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全民体育欣赏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 尤其是国家体育总局、各地方体育局及体育协会。当然还需要各个媒体的在体育欣赏方面给予正确的导向;第二, 学校与社区也具有对人们进行体育教育的责任, 特别是学校, 更是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体育欣赏意识, 并促使小中大各个教学阶段形成一套系统的体育教育体系;第三, 政府机构也好, 学校社区也好, 都是一系列客观因素, 要具备良好的体育欣赏水平的关于在于自己。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动投入到对体育的了解与学习当中。体育是百利而无一害, 当我们认识到体育的好处时, 久而久之便会对某项体育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解, 使体育知识水平不断提高。长此以往必定有利于成为一名好的欣赏者, 且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 从而切身体会到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成月祥.论体育欣赏[J].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 23 (3) .
[2]王建军, 孙培全, 杜雨.浅析体育欣赏教学的意义[J].科技信息, 2010 (2) .
[3]黄盛.中学体育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政治及其它各科教与学, 2008.
[4]李艳群, 吴键.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体育与健康.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
浅析体育教师对体育美的欣赏 篇3
【关键词】体育美 鉴赏动作 运动艺术
通过体育美的主体、表现形式和艺术鉴赏的阐述使青年学生全面了解体育美的正确鉴赏角度,学会感知和认知体育美,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以艺术体育为研究对象,从生命一体化的视角,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渴望在闲暇时间里去感知更多美好的东西,使心灵净化,使心情愉悦。体育中的美无处不在,这是因为体育是与强健体魄,陶冶情操紧密相连的。体育爱好者中有很多体育爱好者,他们喜欢观看体育比赛,但很少有人能在观看体育比赛当中去感知美、欣赏美。如何在观赏体育比赛中去欣赏体育美呢。 体育中的美,主要是从人体的健康美上表现出来,它在运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通过锻练而凝集为健康美。要学生感知和认识体育美,提高体育艺术欣赏力,要了解它的主体和表现形式,深入到体育美的各个方面。
一、体育美的主体是身体美,身体美包含以下内容
(一)人体美
人体美按其形态可分为形体美、素质美、健康美。形体美即静态美,指人体的外形美,如肢体匀称、比例协调、五官端正等;素质美是人体的内在美;健康美则表现为体态强健彪悍,充满活力。实践证明,体育运动塑造了人体的健美体型,长期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以勇猛强壮、英姿飒爽、活力四射的健美形象,给人以极大的美的享受。
(二)体育艺术美
体育艺术美首先表现为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的统一。体育运动的许多项目都有它特定的内容和造型,如艺术体操、自由体操、花样滑冰、花样游泳、武术、跳水等。运动员矫健的动态、优美的静态以及各种动作和谐的编排与组合,往往综合了造型艺术、音响艺术、形体艺术等精华,并通过人体运动这种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优美、和谐或惊险、刺激的印象。
其次,体育艺术美还表现在高度熟练的体育技艺和精湛的动作中,如中国乒乓球健儿高超精湛的球艺、坚韧不拔的斗志和勇猛顽强的拼搏精神,无不使观众感到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三)体育心灵美
体育心灵美是体育美在人内心世界的表现,指美好的情感、良好的兴趣取向以及崇高的理想等。心灵美支配着行为美,行为美又表现着心灵美。体育活动不仅能健美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能陶冶人们的心灵,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树立优良的体育风范。
体型美。体形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骨骼的构成与肌肉的状态和机能,有严格的科学标准。体形的改善是体育的目标之一,健美的体形不仅反映出民族体质的增强,还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气概和精神面貌。
骨骼美。骨骼是体形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体型的美丑,因为身体的比例是由骨骼的形成状况决定的。人体的骨骼以脊柱为轴,左右基本对称,呈现出平衡的形式美。
肌肉美。肌肉是塑造身体美的能工巧匠,要想获得健美的体型,必须使全身肌肉均衡发达。发达而富有弹性的浅层肌肉,是构成身体曲线美的基础。 皮肤美:皮肤是健康美的一面镜子,皮肤美是表现身体美的一个主要特征。形体美:形体即身体的形态或体态。人们常说的形体美,主要是指身体表面令人赏心悦目的形状和优美的姿态。力量美:力量美指运动中肌肉收缩的能力,能够表现出一种贯注生气和生命力的美。体育的各运动项目,较突出地反映人体肌肉的用力情况,表现生命的力,人支配自己身体的力、弹跳力、爆发力、耐久力等等,给人以雄壮、勇猛、强健、紧张、惊讶等情感。
二、体育艺术欣赏
从内容方面欣赏,优雅的人体造型。体育艺术中人体的优雅造型动作无处不有。欣赏体育艺术不仅在于欣赏其外在的形式美,关键在于欣赏其内在的本质美,体育艺术造型的本质是体育艺术欣赏的灵魂。例如田径运动中,运动员起跑前的瞬间,身体如满弦之箭,千钧之力聚之一弦,虽然身体静如雕塑,但体内却如即将爆发的火山,这种动与静的共存,外在美与力的协调,使体育艺术的内在美更具魅力。
精湛的技艺。技艺的精湛在于它的协调、创新、高难以及扎实过硬的基本功。体育艺术不同于文学艺术,它的每一分潇洒、每一丝魅力,都是血与汗的凝结,都是苦痛与光荣的聚集。所以对体育艺术的欣赏不仅仅是对精湛技艺的外在美的惊叹和钦羡,更重要的是对其内在美的回味与思索,以及通过这些具体可感知的艺术形象得到启迪和教育。
富有韵律的节奏。没有节奏,就没有运动,就不会有韵律。我们欣赏体育艺术,就是区别地感受各个项目内在的富有韵律的节奏美。例如个人项目中的竞赛,每个运动员的步频、步幅以及对每一程速度的把握都不会雷同。集体项目中的球赛,有的队全攻全守,有的队稳扎稳打,有的队则刚柔相济。从静态看,它们都呈现出不同的基调、不同的风格,从动态看,则就是不同的节奏。作为欣赏者,就是要从这些动作的序列差异和节奏变化中体会体育艺术的节奏美。
结束语
我们在欣赏体育艺术的过程中,不断地感知美、欣赏美,最重要的是这种诉诸感觉的体育兴趣,转化为自己的体育行为。我们不一定成为运动员,但可以以运动员为参照系,以高规格的带体育美的标准激励我们积极投身所热爱的体育项目,最终升华为终身的体育意识、兴趣和习惯,自己有了一定的体育知识与能力,就能更高水平地欣赏体育艺术。
【参考文献】
[1]肖英. 谈当代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J]. 怀化学院学报,2004(02) .
[2]成月祥. 论体育欣赏[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3) .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感想 篇4
这学期有幸聆听“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欣赏”,是我对绘画的理解从原始社会开始走过秦汉魏晋直至明清都有了系统的学习。从形形色色的雕刻到惟妙惟肖的各类图画,是我体会到了中国绘画的风格与内涵。
绘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开始,在原始社会时期文字还未出现,但是人类已经开始用画来记录自己的所得所获了。虽然最初的线条很僵硬很晦涩,但是对现实事物的一种形象的描述了,以至于后来发明的文字也是与实物可以对应的。可以说文明的开始是人类对绘画的开始,也可以说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成就了文明的发展。这个可以从各种生活的器具上的图纹看出,随着人类的发展,从石器时代走入了青铜时代,伴着陶瓷的发明是人类的生活质量得以进步,物质的发展往往与精神的进步相携而行,青铜器上的雕刻花纹,陶瓷上的印花等等都代表当时人类的精神追求,在落后的时代,人类的现实生活收到限制,但是,想象力的丰富是这个时代的绘画作品充满了神奇色彩,这也象征着人类对美好世界的向往,比如飞天,比如龙凤呈祥。
慢慢的简单的平面图已经满足不了人类对美的表达就出现了各种浮雕、雕刻等艺术形式,将印在平面的东西立体起来。兵马俑可以是我们对古代的雕刻有个很好的认识。人类在想象力的飞翔的时候也没忘欣赏周围的美好,丹青、朱砂、墨水简简单单的颜色中描绘了一幅幅缤纷的风景画人物画:对大山巍峨连绵的敬仰,对松柏山竹的欣赏,对流水人家的眷恋,对湖波河流的涟漪,对飞鸟虫鱼的喜爱等等。寥寥几笔,简单几色就可以勾勒出一份意境。说到意境,中国人很是注重的,比如宴请亲朋好友会置办赏花宴,所以在绘画中也可以很明显的感到这一点。
不仅是色彩的调和,古人对形象迥异也是很注重的,兵马俑中每个士兵都不一样,从发饰、脸型、服饰、配饰等都有区别,还比如《出行图》中各个马匹的高低胖瘦,毛的疏密都不一样。就算是一排树也会有不一样的树干树叶等。千万片树叶中无一相同,使绘画的更加丰富,表达的意境更加真实。同时,同事物表现不一样的姿态形象也就体现了绘画功底的高低。绘画大家们的笔下的各个事物形象很是鲜明。
中国人对于圆形很是热爱,圆象征着团圆圆满,寄予了一种对生活美满的一种期望,对亲人团聚和美的一种愿望,所以,中国很多作品的的外形是圆形的。同时,文人的傲骨对方形很是喜欢,方形代表着公正刚正坚强,所以,鼎的设计等都是方形为主。这样的思想在绘画的线条上也是有一定体现,圆润的线条体现了柔和,刚劲有力的体现了巍峨。
中国的美术,无论建筑、雕刻、绘画、工艺,创作上固各有伟大的贡献,理论上更是发世界所未发。东晋有顾恺之的《论画》,南齐的谢赫的《六法论》。当第四五世纪,即有如此完善的绘画理论,可说是惊人的成功。如顾恺之说的:“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完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王微说:“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画寸眸之明”是何等的透彻合理呵!本来美术不像科学,不一定读熟了理论才去制作,也不一定有理论便有作品。但是世界美术史家们,常常贬人而誉已。我以为这些精湛的论著,是值得特笔大书,任他们存着怎样的偏见,也绝不能稍稍摇动。
对于外国的绚丽的油画,简单的素描,中国充满墨香的国画却是从另外一方面对事物进行了阐述。外国的印象派强调光和影的协调,注重色彩的对比,强调视觉的真实,却忽略了对象本身所表达的意境,他们喜欢画太阳就是一轮太阳,画瓶子就是光影下瓶子的真实反映。而中国的绘画不仅是画食物本身,更重要是表达一种思想。他们的绘画,是“色彩”和“面”的结合;中国的绘画是“线条”和“点”的交响乐。过惯了都市文明的他们,现在也需要枯淡清冲的刺激,在绘画上,已有相当的证明。不过以欣赏的趣味或能力如何,所以有的欢喜唐宋的谨严,有的欢喜元人的淡逸。
中华民族美术的进展,恰像一条弯弯曲曲的线,这条线,随美术的部门而曲折不同,同时随民族意识的强弱而曲折不同。我们要推究它曲折的痕迹,推究何以盛何以衰的原因,做今后民族美术建设的参考。美术是一面社会的镜子,它的发生,成长,或是灭亡,都有它背后的一切做主人,使它不得不顺着而同一步骤,同一进退。前面说过,中国美术发达最早的是工艺,如玉器、铜器等,在三代已有精致的作品。因为朝廷设了玉府,召了许多琢玉的人从事研究制作,铜器也定有制度,形式大小等等,都有一定的标准。在这统一的机构指导之下,所以呈露当时代工艺极盛的时期。以后秦汉承继三代有组织的宏规,遂蔚成中华民族独立的伟大的美丽轮廓,造型的样式上,也愈见复杂,一一合于生活的需要了。绘画也可以用此种在统一下始得发展的方式来证明它的盛衰。绘画上黄金时代的唐宋,在唐有玄宗的好艺,育成吴道子李思训阎氏兄弟(立德立本)许多凌铄古今的大画家,山水画之勃兴,佛像画之转变,这不都是玄宗的功劳么?宋代更是值得我们崇仰,徽宗皇帝,他不但扩充翰林图画院的机构,并且高等官吏都要考一考绘画,当时的文臣武臣,有几个不能伸纸挥洒的呢?基于这种原因,一直到南宋中期的绘画,人材之多,发达之速,元明清固然不能及,即两晋六朝又哪能相提并论?其次雕刻,隋唐佛教造像之盛,梁武帝的优崇佛寺,是我们不能忘记的。至于最近的清代康雍乾三朝,不是朝廷的奖进,那中国美术史可以划明代为最后的一个阶段。现在我们所资为最丰富最可靠的美术参考资料,大部分是这三朝的成绩。
中国的绘画之所以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就寓意着它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韵味,在现代照片四处可以留下的时候,反而是一张国画更能体现身临其境的心情。画是艺术,同时也是对美好的追求。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
浅谈欣赏中外民歌之感想 篇5
民歌,人民之歌。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不其然会产生一类别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而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之为民歌。美国民歌手 WOODY GUTHRIE在五十年代的唱片可说是最早的民歌唱片录音,所以普遍被认定是现代民歌(FOLK)的祖师。之后 PETE SEEGER、THE WEAVERS继续推动这类音乐。六十年代越战,反战民歌手如 BOB DYLAN、JOAN BAEZ、PETER、PAUL AND MARY等成为时代的呼声。如此类推,可以有中国的民歌,美国的民歌,英国、俄国、苏格兰、澳洲或非洲民歌等等。就像如果这几天大家有到海运大厦天台参与德国啤酒节,大家一定到听到不少他们以吉他、手风琴等奏出的的普鲁士民谣。民歌的特色,是在于其能否反映它的出处和环境、文化特色,而不只是在乎其使用的乐器的多少、轻重。(当然无可否认,乐器本身很多时亦能反影民歌本身的文化背境。)今天,我们活在香港,民歌音乐的文化早以支配在西方篷裙之下,我们今天说的民歌,大多数也就是西方(美国)的民歌。民歌还分少儿,成人。
一、民歌的起源
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2008年世界民歌博览音乐周活动。
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多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国风》中的民歌,大部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剥削实质,表达了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思想和斗争精神,如《伐檀》,它以辛辣的语言讽刺和诅咒了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在《硕鼠》中,更把剥削阶级比作贪得无厌的老鼠,刻画出劳动人民对奴隶主的切齿痛恨和对于“乐土”、“乐园”的向往。
二、中国民歌
民歌在新中国的土壤上得到培育,像春天田野里的野花,连片密布,摇曳生姿。社会主义民歌创作的沃野展现在眼前,劳动人民的歌声冲天而起,响彻云霄。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歌的搜集整理工作,先后派出工作组对全国的传统民间文化,尤其是民风进行大范围的抢救挖掘工作。自1984年起,又开展了编辑《中国歌谣集成》工作。通过这些大规模的活动,使得流传于民间的歌谣得以典藏保存,为丰富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间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民歌的体裁形式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从《诗经》里的《国风》到解放后搜集出版的各种民歌选集,数量相当多,至于目前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歌谣和新民歌,更是浩如烟海,这些民歌就形式而言,汉族的除了民谣,儿歌,四句头山歌和各种劳动号子之外,还有“信天游”、“扑山歌”、“四季歌”、“五更调”,至于像藏族的“鲁”“协”,壮族的“欢”,白族的“白曲”、回族的“花儿”、苗族的“飞歌”、侗族的“大歌”等,都各具独特的形式,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
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时期的民歌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丰富着祖国音乐文化的宝库,它们犹如绚丽的百花遍地盛开,美不胜收。
1、陕北民歌
相信大家熟知《信天游》吧,《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最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一种体裁,它的内容和曲调都异常丰富,其节奏一般较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则平稳委婉,有的感情豪放率直,有的则柔和抒情,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2、江南民歌
江南民歌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安徽这些地区的民歌。江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风景秀丽,景色迷人,人民勤劳心细,历代文人辈出,形成了江南民歌婉转轻盈、含蓄细腻的风格,和北方的豪爽粗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如说《采红菱》、《杨柳青》、《茉莉花》等。尤其是《茉莉花》被引用,发展,成为世界音乐经典。
3、四川、湖南民歌
这一代的民歌许多是以劳动号子为形式的,因为那里有一条长江从他们的土地上流过,湖南民歌的特色是音调嘹亮悠长,演唱时真假声运用自如,高声区音高所以多用假声,高腔发挥淋漓尽致。所以要唱好湖南民歌,一定的嗓音条件和演唱技巧是不可少的。
4、东北民歌
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惯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东北民歌中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因此显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东北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也比较刚直。比如说,感人肺腑的血泪控诉——《松花江上》,1936年11月,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人人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当时正在西安二中教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彷徨的惨景,耳中充斥着嗟叹痛苦的呼声,于是便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传独唱曲,以饱含着热泪而带有哭泣的音调,倾吐着悲愤交加的心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得家乡······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唱出呼天抢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张寒晖谱成这首歌曲后,亲自教给学生演唱,后来又传到东北军的学生队伍里,不久就唱遍了东北军。埋头苦干的革命音乐家张家辉,就是这样代表人民倾吐呼号,为我们留下了这首不朽的战斗性的悲歌。所以说,民歌是一个民族灵魂的一部分。
5、蒙古民歌
内蒙古地区有“歌海”之称,这与内蒙古地域广阔,地处草原有关。蒙古歌曲最显著的特点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字少腔多,且拖腔悠扬,舒缓的长调歌曲。长调歌曲在旋律上来看,乐句气息悠长,气势连贯,旋律起伏很大,音律也比较宽广。从节奏上来看,一般节奏自由,可以任意发挥,强弱的关系也不明显,歌曲虽有小节线划分,但实际演唱起来并不受限制,往往在一些地方运用延长音,是音乐更加连绵不断,意蕴更浓。
6、藏族民歌
藏族民歌的曲调质朴、流利、高亢、节奏较有规则,具有舞曲的特点,深受大家的喜爱。藏族民歌清脆嘹亮的风格我们还可以从新创作的大量藏族歌曲中深深体验到。如脍炙人口的《珠穆朗玛》、《青藏高原》。
综上所述,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艺术沉淀,而且我国有是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56朵花,各自演唱的民族独具特色,自成一派。当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文艺百花园中民歌演唱迈出了一大步,架起了民歌与通俗歌曲之间的桥梁。
三、外国民歌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它不但可以经受时代和历史的筛选而长存,更能够跨越国家和民族的疆域而远播。茫茫世界,纵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人民的心,却是相呼应的。各民族、国家、地区的优秀民歌,都蕴含着人民的愿望和心声。外国民歌也是如此。对于民歌的概念,在某些国家同我国一样,主要是指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歌曲,但在另一些国家,将个人创作的民间格调的歌曲和个人创作但已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歌曲也称为民歌。
世界各民族的民歌,反映着各自的历史、文化、风俗、生活和自然环境,由于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民歌又具有各不相同的风格、体裁和形式。世界各族人民的民歌都在不同的时代产生的,所以有古老的农民歌曲,也有近代的市民歌曲和现代民歌。
1、日本民歌
日本民谣大多清淡,单纯,发声自燃,内容有的抒发爱情,有的描绘风景,有的反映劳动生活,有的反映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由于日本处于大海之中,许多人世世代代以渔业为主,因此渔歌和描写海的民歌比较多,生活和劳动的环境使得日本民歌具有豪放的一面,但也是因为大海环境的风云变幻常常表现出多愁善感细腻的一面。
2、俄罗斯民歌
俄罗斯民歌在世界民间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论是题材、形式、风格都非常广泛多样,而且表现力极为丰富。辽阔的疆土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豪爽、乐观,长期的战争纷乱又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尊严感,俄罗斯民歌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气质。
歌曲有反映在沙皇残酷统治下人们奋起斗争的革命歌曲;有描绘人民乐观、诙谐性格的游戏歌曲;有表现人民苦难的,音调悠长缓慢带有忧伤情感的抒情歌曲。悠长缓慢的歌曲气息宽广,旋律连绵不断地展开,歌调中的一个音节往往唱一连串的音;而活泼快速的歌曲,则结构整齐清晰,节拍单纯,旋律常常反复多次。如《伏尔加船夫曲》,我们一听到这首沉重、粗壮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歌,就使人想到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首歌形象的表现出被纤夫们拉着的货船由远及近的情景,有力的钢琴伴奏又加强了纤夫们沉重的步伐,并且可以听到低音区连续的三连音所描绘的伏尔加河的滔滔奔流。
3、美国民歌
美国民歌成分十分复杂。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在2亿多人口中,汇集了世界各地域的多种族民族。在这个民族大熔炉中,其主体部分来自欧洲。所以美国民歌的民族风格就直接受到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法国、匈牙利、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和印第安人等民歌的影响,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之前,一直居住着印第安人,所谓的美国本土音乐,指的是印第安音乐。印第安音乐常常是单声部的,节奏比曲调更重要,演唱技巧模仿自然声,乐器中各种类型的鼓占主导地位,也用笛箫等吹奏乐器。由于早期的移民多是因宗教迫害而离开欧洲的清教徒,因此在美国宗教歌曲一直活跃在民俗生活中。宗教民歌有圣诞歌、民间颂歌和黑人的灵歌。
4、德国民歌
德国民歌纯朴、严谨,结构整齐,往往以叙事歌曲为主,大多是许多段歌词反复演唱着一个短小的曲调。德国民歌的曲调和形式结构总是非常的简洁而富于概括性,节奏比较单纯,主要的调式是大音阶,音域一般比较小。德国人民坚定稳重的性格,鲜明地反映在他们的民歌中,没有花巧的装饰,也没有变幻不定的表情,始终表现着充满信心的绅士风度。
5、意大利民歌
意大利民歌以流利生动,富有歌唱性和浪漫色彩著称于世。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意大利语言明亮、圆润,民间文学丰富多彩,构成了意大利民歌得到发展的既有利因素。哪里的人民热情豪放,善于歌唱。威尼斯的船歌,那坡里的情歌、小夜曲和饮酒歌都十分著名。民歌演唱者常用六弦琴伴奏。旋律一般都比较朴素,没有很多的装饰音,三拍子占多数。“船歌”是一种声乐体裁,只具有歌唱般的优美旋律与摇摆般伴奏音乐的声乐曲。如世界最红的歌曲之一——《啊,我的太阳》,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暴风雨过去后,天空多晴朗······这首歌把爱人的笑容比喻为“我的太阳”,又以赞美太阳来表达真挚的爱情。歌曲前部分以富于歌唱性的中音区曲调,赞美着灿烂的阳光和蓝色的晴空,令人精神爽朗;后半部分以高音区的热情奔放,倾诉者对心爱的人的爱慕之情。其中在“啊,太阳,我的太阳”一句中出现了和声大调降六级音,更使音乐色彩一新,深情感人。
四、民歌的特征 民歌就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博大的文化背景,众多的民族和人口是造就民族音乐的最大原因,民歌有着三个基本特征:
1、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众,是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在过去,劳动人民被剥夺了掌握文化的权力,不识字,更不懂谱,但他们却用口口相传的方式编唱自己的歌曲,以满足生活的需要,如《长工苦》、《揽工人儿难》,倾吐了遭受欺诈压迫的长工的悲苦情怀,《绣荷包》,抒发了少女对情人的思恋和对幸福生活的惮憬等。(明·冯梦龙)有“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之说,民歌所表现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是最真实,最深切的。
2、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的智慧结晶。(民歌的创作过程和演唱过程,流传过程是合而为一的,在传唱过程中即兴创作,在编制过程中演唱流传)。
3、民歌的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民歌是民族的,也是时代的;既是继承的,也是发展的。
学习西方音乐和艺术欣赏的感想 篇6
当拿到这学期的课程表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艺术欣赏到底是学什么,没有上课之前我都非常的期待。一直就很喜欢欧阳老师,因为我认为老师是个很温柔并且很有才华的人,我一直觉得做艺术的人都是很特别的。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不能说自己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可能还只能从节奏的快慢来感受,而不能真正把握音乐家想表达的主题。但是在音乐的广度方面,我真的领略了很多,可以说了经历了一次音乐之旅,享受了一次音乐的盛宴。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欣赏音乐的方式方法,并且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我业余时间增加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之后,我的音乐文化只是增长了许多,了解了更多种形式的音乐。同时,我的艺术修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以前我不知道音乐是怎么分类的,只知道经典歌曲和流行乐。这一学期,欧阳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四类音乐。一,布鲁斯;二,爵士;三,摇滚;四,乡村音乐。为了更好的使我们欣赏音乐,了解音乐家的故事。老师也为我们准备了几部以音乐或音乐家为主题的电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布鲁斯《骚灵乐父》,讲述了主角雷一生的事迹。他对音乐的热爱让我震撼,还有他的才华,在那个年代他能一步步走向成功是很不容易的。尤其他还是个瞎子,虽然收到很多不公平待遇,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最后成为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他的每一首歌曲我都非常的喜欢,虽然那个年代的很多歌曲都不是我们所喜爱的,尤其像布鲁斯。我以前从来没有看过关于音乐方面的电影,想到的话也
觉得是枯燥的,但是老师给我们放的电影都很不错,让我们可以从电影中了解到当时产生那种音乐的社会和背景,使人印象深刻。说到爵士我就会想起爵士舞,我很喜欢那种舞蹈,让人觉得很奔放,可以放飞心情。有时我会分不清布鲁斯和爵士,现在音乐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很多音乐都混合在了一起,有时我真的辨别不清。但是老师和我们讲了每种音乐里面所具备的乐器,所以通过辨别乐器我也能够辨别了。
年轻人似乎都会爱上摇滚这种令人疯狂的音乐,它充满激情、声嘶力竭,让人难以抗拒。我也是一样的,我很喜欢摇滚乐,那令人振奋的音乐,每次听到都会不由自主的跟着打节拍。老师给我们放的《逃亡乐队》让我感到无比震撼;原来也有那样的乐团,原来那时候想从音乐这一行出名真的很不容易,哪像现在那么多的媒体娱乐,超女、快男这一类的节目。最后是乡村音乐,其实乡村音乐给人一种很舒适的感觉,不像摇滚那样嘈杂,也不像布鲁斯那样深沉,听着它就会让心慢慢的平静下来。我一直是很喜欢听歌的,通过这门课程我又知道很多好听的音乐,并且对西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音乐欣赏的学习,我学会了很多。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陶冶了我的艺术情操。听音乐是一种享受,而在音乐中感受其内在的旋律节奏时,会给心灵以升华和安宁。
略论体育欣赏的审美心理过程 篇7
1、体育欣赏是个体投入、愉悦和陶醉的心理过程
作为体育欣赏的审美主体, 要进入美的欣赏, 首先要排除杂念, 摆脱日常心理状态, 转入特定的审美心境, 即宁静的、澄清的、适宜接纳美自精神状态。进行体育审美跟日常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 它要求割断种种实用功利主义对个人的束缚, 而采取一种超功利而含功利的观赏态度。在我国古典美学中, 非常强调审美要有“虚静”的心理状态。“虚静’’在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要求去掉私欲, 专心致至地去欣赏;二是具有开拓主体心理空间、增强感受能力的积极意义。可见, 在进入体育欣赏之前, 审美主体转入审美态度, 保持安宁、平静、空明的心理状态, 是进行体育审美欣赏的必要的精神准备。因此, 体育审美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注意状态, 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这种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从客体方面来说, 是把美的对象暂时在心理上从周围的世界割裂开来, 我们只注意这个对象, 而不注意同时存在的其他对象。例如在观赏美国NBA公牛的比赛中, 我们心目中观赏的只有一个迈克尔·乔丹的表演。从个体方面来说, 则是我们全部的思想感情、全部的感觉能力和思维力, 都集中到当前的体育审美活动中。体育审美时注意力的集中有以下特点:
在进行体育美欣赏时, 注意力集中主要地不是清醒地认识审美的对象, 而是把观赏者的思想感情、整个的心灵, 全身心地投入到观赏对象去。与观赏对象相契合、相拥抱, 从而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时心理活动所出现的特征, 是“出神”, 是“发呆”, 以至以假当真, 物我两忘, 观赏者的感情与被观赏的对象合二为一, 融为一体。正因为这样, 才会出现“运动员是疯子, 体育迷是傻子’, 的说法。
体育审美欣赏时, 面对审美对象, 像沉闷炎热的夏天中带来一股清风, 自然沁入人们的心中, 使人振奋起全部身心的力量, 投入到美的形象当中。由于它来得那样自然, 所以我们用不着任何勉强, 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观赏对象上。这种集中, 是一种忘乎所以的自由的享受, 因此, 它是愉快的、令人心醉神驰的, 无需任何勉强与强求。
2、体育欣赏是一个审美自觉与审美情感相联结的过程
体育审美欣赏中, 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当人们欣赏一件奖杯、一运动会的吉祥物、一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一位出色的体育领袖或官员时, 似乎还没有想到更深的意义, 没有想到后面的神似, 没有想到这些物件和人物后面的生活及深刻的背景。这里, 只有对的色彩、造型、音容、笑貌等形式因素的结构, 只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情绪。这就是体育审美直觉把握的审美欣赏阶段。当审美客体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时候, 人脑便产生对这个客体事物整体的知觉, 审美知觉是对眼前审美客体事物各种属性及其外部关系的反映。如当我们欣赏一位艺术体操运动员时, 不只欣赏她的面孔、肢体、服装和手中的器械怎样美, 而是欣赏她的面孔、肢体、服装和器械等构成的整体形象。这个艺术体操运动员比较完整的形象就会浮现在我们的大脑中。这时, 我们欣赏这一形象的整体, 主要不是从理智上来理解, 而是从感情上来感受, 即以我们整个的身心意志和感情, 全部地融化到作为整体的审美对象中去。这就是说产生了审美知觉或审美表象。
在体育审美活动中, 人们通过感觉感知审美对象, 并在审美主体的一些主观条件的影响下将知觉专注于对象的感性、具体性的形态, 使直接的感觉因素获得充分的兴奋, 对象的这一方面获得充分的注意, 从而构成审美感受。但审美感受不单是一种感性认识, 审美丰体往往结合感性的形象, 通过理解和想象的相互作用, 把感觉和知觉到的直观和表象, 加以改造, 保留事物的本质, 从而构成审美感受中的理性认识。由此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情感愉悦, 进入休育审美感受的高潮阶段, 完成体育审美感受作为情与理相统一的心理功能。
3、体育欣赏是一个审美意向与审美创造参与的过程
人们对体育的审美欣赏并不停留在审美直觉阶段, 当欣赏者感知了审美对象的外在物质形态之后, 立即就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审美客休的形象之上, 产生情景交融的状态。在此基础上, 审美者脑子里便产生一种意象。所谓意象, 是指主观情绪和外在物象的结合。球迷在观赏由众多球星签名的一个足球作品的形象或观摩足球比赛时, 总是以主观情意去感受他或她心目中的崇拜者, 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情意 (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而产生的) 与这个签名足球或崇拜者高大形象相结合的“审美意象”。体育雕塑家在创作之前, 也必须以主观情意去感受物象, 在头脑中形“意象”然借助于艺术表现的物质手段, 外化为雕塑作品的形象, 也是三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的结合, 即作者头脑中“审美意象”的物化表现。不论是球迷脑中的意象, 还是雕塑家头脑中的意象, 都是意与象的结合, 是体育审美欣赏和创作活动的重要环节。
体育审美欣赏的过程, 是从审美直觉向审美意象流动的过程, 是审美者思想感情的潮水始终奔流不息的过程。体育审美欣赏总是从最简单、最外表的现象和形式入手, 然后才能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 产生意象。在这里绝不要把体育审美的初感过程, 也就是体育审美印象的过程, 与体育审美情感和体育审美意象形成的过程割裂开来。娴熟、流畅、完美、一气呵成的各项运动技术, 像一首“高山流水”的音乐,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感情的奔流中自由地去想象, 去体味运动的乐趣与真谛。
丰富多彩而又生动活泼的体育审美欣赏, 主要是通过想象或联想来完成的。比如, 同样都是在观赏足球, 而学者、作家和球迷对足球的理解就有差异。球迷多注重观赏运动员高超熟练的带球过人技术, 积极拚抢、堵截、铲球、停球或凌空倒挂的射门技术, 不太注重足球背后的东西;而社会学家除了在观赏足球的技、战术之外, 思考更多的则是通过足球去看中华民族的性格、心理的优劣、制度的完善或欠缺等;作家只是给自己美丽的情感找到了一种理想的载体, 或是为寻找灵感而来;专家、学者和教授可能只把足球当成一个审美的客体加以研究。他们都喜欢看球谈球, 但仔细想想很少就球说球, 只是借球说事论理。这表明他们凭借想象来进行想象再创造, 以此来评说社会、人事、制度等。在此, 我们完全有理由肯定, 中国足球目前的现状, 在看似超然、冷静的众多有识之士的心中引起的痛楚, 绝不亚于泪流满面、捶胸顿足的球迷, 前者甚至更焦虑, 更深沉。
参考文献
[1]饶坚, 石玉川.论体育欣赏的条件与过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8:1036-1037.
[2]李才宝.体育欣赏在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学价值分析[J].内江科技, 2005, 6.
体育欣赏课的意义 篇8
关键词:美育 欣赏 兴趣 多媒体
谈审美,首先就要会欣赏。电视中,世界体育画面千变万化、精彩夺目;运动会上民族特色的团体操及其他表演竞赛项目精美绝伦、赏心悦目;我们生活的周围,形形色色的体育现象就像一个韵律操、气功、武术、时装表演、健美比赛等货样翻新、层出不穷的体育万花筒。体育离我们越来越近,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和欣赏的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来说是更重要的。至少,在学生应具有的某种素质结构中它不应是被忽略的一块。当然,实践与欣赏又是不可分的,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欣赏本身就是实践中创造的一部分,是观者对某种事物进行的再创造: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欣赏能力
运用现代媒体进行体育欣赏课教学,能最大程度上展示动作的具体可感性、生动鲜明新的运动形象,形成时间、空间、立体式的运动技能与审美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由衷的赞美、感叹、引起兴奋、热情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从而产生积极参与的情感体验与运动思考,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豪泽尔著《艺术社会学》)。体育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也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体育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博引广论,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研究分析体育运动美的物化表现,发现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提高欣赏能力。
2、捕捉运动特征,突破教学难点
体育教学中,我们常常通过教师示范讲解等方法进行教学。这种直观性的教学方法会受到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同时学生受其特殊的心理,生理特点的局限,对教师的示范讲解往往缺乏足够的注意力,对那些需要及时掌握的知识点,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变化掌握不住。而投影、录像(录音)却能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演示的事物、现象、过程,通过欢快感人的乐曲,丰富的动感,迅速、直观的再现于课堂,并对那些需要学生掌握,平时用语言等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完整地表达的动态特征,利用电教手段的特长予以显现、强调、留住和还原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同时用几个感官去接受,去学习,这样感知更充分、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清楚,学得更实用、快捷、有趣。例如:给学生们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和口授、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甚理想的。首先,在上课时,老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然后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在视觉上不能给学生一个直观讲解的感觉,让学生不易理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让学生完全接受。反之,我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电脑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出现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醇蹲撑的文字解释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地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更有劲,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更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更快。这也符合儿童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具有强烈认同感这一心理特征。又如:容易出现的易犯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我运用画面展现各种错误动作的演示,学生通过认真观看画面,动脑思维。然后,教师仔细分析、讲解产生错误动作的根源。同时,我还将一些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录像剪接到教学软件中,在上课过程插入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滚翻动作在运动中的应用有个初步认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动机,这样对以后在室外继续练习前滚翻动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为使学生充分感知,获得丰富的比较鲜明,稳定的表象,易理解掌握知识,开拓思维,培养创造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融合传统教学优化教学手段
【体育欣赏感想】推荐阅读:
高中体育欣赏05-20
体育欣赏能力05-26
体育课感想10-05
大学体育学习感想10-24
小学体育教师心得感想06-08
大学体育排球课感想07-13
学习体育舞蹈的感想07-17
大一体育课感想10-11
体育课感想-跆拳道10-01
大学体育课心得感想.doc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