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观摩课听课总结

2024-05-14

小学语文观摩课听课总结(通用10篇)

小学语文观摩课听课总结 篇1

安定区2014年小学高效课堂汇报展示

观摩课活动听评课心得体会

安定区南鹰学校

周龙

2014年5月10日,很荣幸,我参加了安定区小学语文观摩教学课,期间我聆听了两位来自大城小学的邢雁老师、安春燕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仅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听课体会:

一、教师语言有艺术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这两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在教学《是棕色森林王国》这一课时,邢雁老师让学生边聆听她的诵读边想象,邢老师声情并茂地诵读,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邢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二、书,让学生自己读。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说:“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中。你不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而只能是纸上的铅笔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在你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来。”可见,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中,大城小学的安老师亲切而又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分角色阅读,在充足的时间里,真正把语文课上成了朗朗的读书课。

三、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这两堂课中,每一个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老师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一个好的习惯成就一个人的生活。

短短的两节课,我真正领略到了优秀教师们的教学风采,被她们教学所深深的吸引、感动听她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如沐春雨。老师们热情洋溢、激情澎湃,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她们或浅唱低吟,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授课教师们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语文功底。是呀,通过听这么多位老师的示范课,更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此次听课观摩,让我不仅收益于多位授课教师课堂的艺术魅力,对我来说不仅是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一切学习机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公开观摩课听课总结 篇2

全校观摩课都给教师创造了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教师通对所教课进行了细致的加工和重组,通过授课及时地对课进行评议等一系列方式和措施,不仅认识到自身授课上的不足,而且还学习了其他教师授课中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这样的教学观摩课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学专业水平在锻炼中提升,在相互的交流中有了进一步地发展,同时也希望学校多多创造这样的机会。

从每一次听课中我们也都能感受到不同学科教师对本学科知识领域、课改精神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在逐步地加深,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进步更是巨大的。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身上学习他们更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改进自己的教学不足,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有更大的提高。现对本次全校观摩课情况进行总结:

1.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填鸭式”的,教师严格地按备课教,学生小心地跟着老师学。这样的作法不仅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难以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思维的热情,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学生从单纯接受灌输的“被动人”,转变为通过引导,获得发展的“主动人”。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得到充分的展开,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2.变“教师单边讲授”为“师生互动教学”

在教学中,师生互动,共同游戏,气氛融洽,学生在“玩”中得到启发,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玩”中创新,不仅能调节学生精神,而且能寓教于“玩”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活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玩”,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拓展一个“玩”的平台,引起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而这种兴趣,又将转化为学生继续去创新的一种驱动力。

3.变“传授知识模式”为“激励学习模式”

课堂教学要从过去的“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向“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模式转换。教师在教学时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内容的练习可鼓励学生“自作主张”。

4.变“普通课堂教学”为“创设情景教学”

教学情境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设置情景交融、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则是激发他们动脑思考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它能使学生具有明显的情感倾向和意志倾向。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或具体事例来创设情境,可活跃课堂气氛,兴奋学生的思维。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由于职高学生的理论基础较薄弱,因此教师要理论联系实践,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生活例子,让学生容易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学生对所学专业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达到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教是为了不教。

小学语文观摩课听课总结 篇3

体会

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课听课心得体会

8月20日,我有幸观看了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认真聆听了几堂精彩纷呈的英语课。执教者的专业素养,每堂课的精彩亮点,专家评委的精辟点评,这些都让我历历在目,回味无穷。学习之后,我急切地想与我的同行们分享这份收获与喜悦。借此专题研讨学习的机会,精挑细选出来自北京市西城区中古友谊小学的张燕燕老师的课,来学习研讨。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本节课是一节会话课,谈论的话题是旅行。“会话教学” 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于以上原因,本课采取任务型教学的方式,任务前设计了预热语言,导入话题。

任务中让学生在理解对话文本信息的过程中理解对话内容、提炼功能句并由控制到半控制进行语言操练,通过跟读、模仿、游戏等活动对目标语言进行体验、内化,学习语言。任务后设计了根据“周末出行计划”展开讨论,学生尝试应用语言,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的巩固所学新知,融会贯通地运用已知,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能够正确地模仿、朗读课文尝试描述自己的周末出行计划。

在热身部分,张老师通过交代任务,给学生指出本节课的努力方向,以此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借助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活学生已有

语言表达法。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入本课的学习,这种正向情绪对认知可以起到协调、促进作用。老师利用自己的旅行图片激活学生已有的旅行体验和相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学习新知之前激活已有知识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为此,老师创设旅行的情境,为学生搭建语用平台,使学生运用语言真实交流。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老师所交代的本节课的目标,并且能够跟着动画片输出曾经学习过的交通方式。随后,教师进入下一个环节。新知呈现PRESENTATIoN环节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文的插图,鼓励学生根据图画提出问题。Howisshegoingthere?whereisshegoing?when?why?学生带着问题听对话。

听一遍录音后,老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梳理知识。接着,老师通过思维导图,和学生共同归纳,得出板书,获得相关的信息。再次听对话,核对对话中的重点信息,并通过老师的讲述,理解

对话内容。最后,学生和老师共同归纳总结对话的重要信息,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中,张老师借助对话的插图引入语言情境以及本课主要学习的词汇及句式。这样做可以降低认知的难度。听录音回答问题,使新知识的学习从语言情境和意义的理解出发,而不是直接进入单词和句型的机械操练。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举例子、换说法把比较抽象的意义具体化,突破新词汇意义的理解。通过思维导图的归纳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主要信息的能力。

这次观摩课,与以往的有很多不同。让我感受到很多实在的东西在里面。张燕燕老师执教的是一堂高质量的对话课。整堂课都很好地有效地实施了任务型教学。对话功能展示清晰,而且注意了“话轮”的衔接,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权,还能指导学生按意群朗读句子。此外,张燕燕老师的教案文本也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教案中,有详细的预

设方案与设计。这个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很有帮助。

听完课后,我想了很多,发现了自己平时工作中的不足,也有了今后努力发展的方向。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地研读教材,用好用活教材,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高效的,和谐的,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听课反思 篇4

新城小学 刘伟

一、有效的数学教学诞生于学生的已有经验。

美国认知教育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其实我们的学生并非上学后才接触数学,也并非仅仅是在数学课上才接触数学。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各种数学问题,从而形成属于自己个人的数学知识,虽然这些数学知识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有些概念是模糊的、不清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在我们的教学中这样的经验与知识却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出发点。而有效的数学教学就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进行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儿童学习数学实际上是对他们生活经验中数学现象的“解读”与提升。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

适度而恰当地联系生活,对于数学教学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如果数学教学一味地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偿失的。数学课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数学本身。数学教学可以吸收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例子来为教学服务,可以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但不能“迷失”了自己。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所形成的表象作用,又要防止他的消极作用。

二、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是有效教学的“根”。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标准》认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现成的知识,还应包括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说是学习数学,不如说是学生以现实出发,经过反思、提炼达到数学化的过程。只有“数学化”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提升与丰富,经历生活经验数学化,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

三、主体与主导作用的巧妙结合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教师在学习活动则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学中我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最大程度上吸引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杜绝旁观者的出现。活动中尽量减少师生间的单线联系,增加同位互动、小组学习、全员参与等形式的活动,如让同位间介绍各自的数对、根据数对找新座位、随意点数对回答问题等等,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每一个同学得到表现的机会,体验成功的乐趣。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指导者的作用,在疑惑处该出手时就出手,进行及时点拨。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述小强的位置时学生的表述可能比较混乱,如小强的位置“从前数第2行,从左数第3个”等方式描述。不同的方式虽然都能描述小强的位置,但不够简便,怎样才能简明地表示出小强的位置呢?引导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此时教师及时介入规范学生的表述,介绍列、行的含义和确定列与行的规则。使学生明白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描述时先说列再说行这一规则。

四、有效教学更应关注教学细节的处理。

最近静思自己的教学,有一句话常常涌上心头——“细节决定成败”。新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新的教学理念已为广大教师认可、理解,课堂中新理念的落实也逐渐达成共识,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已逐渐成熟,我们一线教师也已能在教学中较好的实施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也常有神来之笔。但对比我们与名师们的课堂教学,却深感不足与遗憾,教学中我们虽然也有巧妙、科学的设计,但由于缺乏准确的理论把握,在细节的处理上常常浮于形势,不能深入挖掘出这些设计丰富的内涵与教育意义,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我第一次执教时虽然也设计了笛卡尔发明数对的数学史料,但在教学中只是给学生做了简单的介绍,学生印象不深,感悟不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没有真正起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作用。静下来反思:难道这个数学史料只是让学生了解吗?它的作用仅此而已吗?它还蕴涵着怎样的数学价值?经过深入地思考,我进行了微调,在介绍完数学史料后,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想说点什么?”,学生谈感想后及时追问:“你看到蜘蛛网会创造出数对吗?”。学生陷入了沉思,引起了学生心灵深处的触动。前后两次虽然只是增加了两个简单的问题,却充分挖掘出了数学史料的教育价值,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自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这已不是教师简单的说教,而是学生发自思想深处的感悟。正像张兴华老师说的“数学文化并非是简单的”数学+文化”,而应深入挖掘数学文化自身的丰富内涵,彰显数学的文化意蕴。由此想到了黄爱华老师所说的:“没有备课时的全面思考和周密预设,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没有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深入理解与把握,哪有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课堂上的一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文化、见功力、见魅力、见境界„„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完美。”这正是我们与名师的差距,也是我们急需修炼的教学艺术。

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听课心得体会 篇5

——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听课心得体会 10月28—30日我有幸到重庆市聆听由重庆市组织的“中南、华北、西南十省区市第七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交流会”。在此期间一共观摩了十个省区市的11节小学数学优质课。这次学习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老师们讲的是各具特色,而且都充分体现了 “创新、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教学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

通过这次学习,我又增长了不少见识,积累了教学经验。经过这两天的思考和沉淀吧,我整理了一下听课材料和自己的思绪,简单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各有千秋。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这一点值得学习。例如咱们沧州泊头的刘芳老师利用魔术引入,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有的老师以比赛引入,还有的老师以欣赏自己家乡的美引入,欢迎同学们到家乡来做客,以此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铺好路。

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新课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

“引导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湖北武昌实验小学欧阳竞老师的《7的乘法口诀》这节课,在这节课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这节课,欧阳老师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让学生利用七巧板自己拼出图案,再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七个图案,根据图案完成表格,引导学生发现1个7是7,2个7是14……再根据学生的发现让学生写出乘法算式,1×7=7,7×1=7,依次写出,然后引出课题:7的乘法口诀。欧阳老师并没有急于教学7的乘法口诀,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自己编口诀,在汇报编的口诀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哪个算式编出了什么口诀,这样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就加深了印象。然后很自然地引出用口诀、记口诀,采用不同的形式记口诀,如:大声齐读、边击掌边读、同桌对口诀等。然后交流口诀的记忆方法。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三、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

奖励、激励,评价语言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老师们借助一些小的礼物或者口头奖励,对学生的成绩及时进行鼓励,积极地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如:云南的王吉慧老师上《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她非常善于表扬学生,很细心,特别

会捕捉学生亮点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如:把掌声送给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你真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很有创造天分。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能改很好,要是能说出它的意思就更好了等等。老师的评价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富有鼓励性,富有亲和力,多种评价方式都非常值得我学习。

四、数学源于生活

合理的情境创设,让知识易于理解。把数学知识放置到一定的情境之中,让他贴近学生的生活,越是离学生近的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尝试着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如: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欧阳竞老师利用了贴进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帮助学生背7的乘法口诀。即俗话说:“不管三七二十一”、西游记中太上老君说“七七四十九天”和日历表。又如:湖南王智萍老师用学生经常见到的天气预报主持人播报天气时所站的“位置”来说明“黄金比”的美。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再感到陌生,不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五、与专家互动,引领教学新方向

专家精彩的答疑和互动,让我澄清了一些误区。如:在讲一些知识的初步认识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太深,要制定好教学目标,把握好重难点,不能为了出彩而加重知识难度。板书呈现

时机及时而且书写工整;重视课堂多元评价,及时诊断学生表现,调整矫正;学生活动表现应是主动而富有个性,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应是深刻而充分。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观摩课听课总结 篇6

海澄中心小学

杨海菊

4月23日至4月26日,福建省第十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厦门隆重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聆听了14位参赛选手的赛课和两位历届获奖教师的公开课。这十六名教师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学精英,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的课堂风格各异,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令我受益匪浅,感悟和收获颇多。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精心研读教材,用好、用足教材。

省普教室的彭晓玫老师在研讨活动总结会上曾经说过:撇开教材的课不是好课!以前的优质课、公开课大都重新创造教材,有的老师整节课教学设计有张其华的情景导入,有黄爱华的新授部分,有刘德武的练习设计,撇开教材设计教案;有的只用到教材里的一、两道练习题;整节课都没有让学生翻开教材,明白这节课学的是书上哪部分的教学内容,令听课者一头雾水。这一现象至今还影响着我们。课改教材中的主题图、准备题、例题以及练习题,都来自一线的教师和专家,经过严格的层层论证和审批才通过进入教材的,具有普遍和推广性。作为实验教师,我们首先要用好它,在用好它的基础上,再作创新。

这次听到的16节课,教师们在引入课题时虽各有不同,但大部分老师都使用教材里的情景图引入,如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两节课,在引入时都使用了教材里的情景图,向学生展示了分数产生、演变的过程,感知分数产生的现实意义,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欲望。在进行新知教学时,基本上都是用了教材上的例题,同样创造了精彩的课堂。既然16位优秀的教师都这样尊重教材,不轻易抛开教材,我们就更应该脚踏实地研究好教材,使用好教材。就像彭晓玫老师会上说的,备课时要精心研读教材,注意发掘教材中的素材,理解教材编排意图、知识体系、逻辑结构、知识点细节处理等,用好教材,按教材教学,上好每一堂课。

二、精心设计教案,灵活、富有创意。

精彩的教学设计是一堂课的灵魂。它能把索然无味的数学课堂演绎成生动有趣、高效的课堂。16位教师性格不同,教学设计思路也不同,这样一种个人所具有的“特色”形成了一种富有个性魅力的课堂,时时吸引着学生,令听课者耳目一新。如潘丽老师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动态地把具体的学生“座位图”抽象成“点子图”,再进一步抽象成“格子图”,层层递进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的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李丽蓉老师的《找因数》一课,设计了“借摆图形巧入门——试找因数悟方法——综合比较觅规律——活用因数解问题——拓展认识妙升华”的教学环节,层层相扣,环环相因,让学生思维一直处于爬坡状态,教师只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必要的引导,把学生巧妙地引向认知轨道。最后在课的末尾设计了“感受因数的神奇奥秘”一环,完成了数学文化渗透的升华与蜕变,给全课划上了完美的句号。„„老师们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令我感悟与收获颇多。

三、教师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能力强

新理念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课堂上有许多事难以预料,学生思路也不是千篇一律,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有时候学生的想法会让教师大跌眼镜,但有时候学生也会让教师眼前一亮,教师如果能抓住课堂上的动态生成,那将是一节非常生动的课。此次观摩会上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尊重学生的, 正是由于这一点,体现他们很强驾驭课堂的能力。

如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汤其鸣老师执教的《乘法初步认识》一课,把会场气氛推向高潮。她以独特的构思、风格,端庄亲和的形体语言博得了满堂彩,二年级的教材用于一年级学生教学,学生们仍然学得轻松、愉快。下课了,学生们富有童趣的话语令听课者不禁莞尔一笑:哎呀,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课堂上汤老师灵活地处理预设与生成,及时调整预案,巧妙地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认识乘法产生的必要性。课堂的原生态味儿十足,师生间精彩的互动,令学生思维火花不时碰撞,既吸引着听课教师,更拨弄着每一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与向往。充分展现了汤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这也是我们所有教师应该学习的地方。

小学语文观摩课听课总结 篇7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两天半的时间共听了王崧舟、孙双金、赵志祥等10位优秀老师的课。作为一位工作经验不够丰富的老师,现代与经典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帮助。大师们的睿智和课堂上的信手拈来的渊博,激情澎湃的讲解,让我感悟教育是一门没有停止的学习之路。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湖心亭看雪》一课。课堂上王老师从容自若、气定神闲、游刃有余,拥有一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心境。他的课堂情真意切、书声琅琅,别有韵味;高山流水的嗓音,苍劲儒雅的板书,人课合一,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课堂上多处采用复沓的形式,细读张岱之言,“看雪湖心亭”;慢品张岱之境,“独游天人境”;灵思张岱之心,“都云作者痴”,留下深深地思考,“谁解其中情”孩子通过自己的感悟即兴起笔,在大师的娓娓道来的述说中寻找“独”之意味,让孩子走进张岱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的孤独、寂寞,在文中穿越时空,体会雪之意蕴。我也跟孩子们一起沉醉在王老师的课堂中,领略了王老师的诗意语文高度和广度。心中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孙双金老师犹如孩子们的一位温和幽默的大叔,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孩子进入神奇的神话世界!《盘古开天辟地》一课以“神奇”一词为切入点和贯穿全文的关键词,在指导朗读中咀嚼语言文字的精华,使学生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地理解神话语言的特点。每抛出一个问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递进一次。用句式重排、换字移词、引导质疑等方法品味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将知识点的学习与方法的渗透巧妙融为一体!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孙老师不疾不徐的引导下如奔涌的泉水,一下子迸发出来,课堂精彩不断呈现。堪称神话教学的典范课堂。

特别喜欢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赵志师的教学,带全体师生走进了诗意的境界。《春江花月夜》后人常称此诗为:孤篇压倒全唐之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虽浅浅道来,但字字写得有情、有想、有故。我更愿闭上眼睛来听!听赵老师读,天籁之音,听孩子们读,天使之音!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加之赵老师的这种独特语音与品读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使得增加文章气韵无穷。

赵老师把古诗词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展现古诗词教学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考,呼唤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创新!

还有幽默风趣的何捷老师,声音甜美的“糖果老师”许嫣娜,沉稳镇定的郑梨花老师等等,他们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己稳定的教学风格。再此之前我一直疑惑哪一种教学风格才是好的,平淡的、充满激情的······听了他们的课后我明白了,教学风格是没有好坏之分,哪一种教学风格都可以把课上的很好,最主要的是要适合自己,找准自己的点。

小学语文观摩课听课总结 篇8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活动中,总共听了十三节课,其中包括低段的张莉老师的《秒的认识》,名师黄继华的《24时计时法》、杭州名师丁杭缨的《千以内数的认识》、毕宏辉的《三角形和四边形》,钱金铎老师的《解决问题》,吴正宪老师的《有趣的搭配》等,也包括高段的俞正强老师的别具一格的设计《生活中的比》、刘松老师的《众数》、郑桂元老师的《观察范围》、张德强老师的《找次品》、徐卫国老师《中位数》以及罗明亮老师的《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等。

本次听课,给工作才不久的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识,获益匪浅。其中有以下几点,让我感受深刻:

一、简约、平实的数学课堂也不乏数学味

出了少量的课件投影(为了必要的直观——如数数,和为了高效的展示例题,习题),很多老师的课上所用的媒体手段可以说很“传统:只是板书,计数器等。我想着也是一种环保意义上的“生态”——追求简约,平实,使资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而这并不妨碍教学目标的有效打成。特别是丁杭缨老师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中,把计数器作为从直观到抽象之间过渡的一个有效中介(如:图示“满十捆:——计数器演示“满十进一”——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犹如:图示小棒根数——计数器上表示数——黑板上写数,理解数位,“0”的“占位”作用等),取得很好的效果。

吴正宪老师的《有趣的搭配》,一改常规的课件教学方式,给学生一张白纸,让学生自主地画一画等方式,探索三件上衣和两条裤子的搭配。给学生充足的自我思考的时间。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将学生的作品一一呈现在投影上,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打成有效的教学成果。整节课,几张白纸,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五个教具卡片,形成了一堂让老师们的掌声经久不断的精彩课堂。

同样来自福建的罗鸣亮老师的《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仅仅利用几张数字卡片,一个数位表,将课堂呈现地丰富多彩,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学生学得扎实。

二、扬个人之长,展现各自魅力

本次参与课堂教学的老师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有名的教育一线的教师。他们中间有的是全国数学课堂教学大赛的一二等奖获得者,有的是在数学教学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特级教师等。这些老师的共同特点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将各个课堂演绎得精彩纷呈。在引入方式上,《观察的范围》以成语故事导入,提示了目标与重点;《合理安排时间》又实际问题导入,让学生感受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解决问题》由平和的交流导入,直入课题自然流畅。此外,郑桂元老师以自己的名字特点为引子,有意识在课前交流时记住几位学生的名字,因而在上课时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在教学中,不同的老师又呈现了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来自宁波爱菊艺校的张莉老师,以她娓娓动听的口吻,不紧不慢的节奏,亲切温柔的娇态,将一节原本枯燥的《秒的认识》一课上得有趣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在张老师的合理安排下显得张弛有度,教学节奏平稳有序。黄继华老师的《24时计时法》,以独特的幽默的教学语言,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整节课在欢快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着。吴正宪老师的《有趣的搭配》一课,则充分显示了吴老师的个人魅力。在课堂上,吴老师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说,敢做,还破例地让学生坐在讲台前的地毯上上课,拉近了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正是这样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深深记住了这个亲切的吴老师,直到下课,孩子们还久久不愿离去。

三、灵动的课堂中探究数学的本质属性

数学的本质是释疑解惑,学会思考问题,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对话中药多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同学,学习内容质疑。在《生活中的比》一课中,俞老师大胆地将课堂交给学生,思考“数学中的比“与”生活中的比”的区别。在师生对话中,逐渐明晰生活中的比有可能是差比,有可能是倍比;在对话中,学生发现倍比都有一个标准,就是有“一份量”,而差比不一定有。在对话中,学生了解到差比的发展趋势是加减关系,而倍比是成倍增长或缩小的,其内在关系不变„„在这一组组的“双向”对话,互动中,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间的差异,真实地展现了学生认知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本质属性的过程。这样的对话,实现了师生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最终使学生的认识和感悟,思考得到不断的深化。

教学能手观摩课听课心得 篇9

2014年10月,我在滨城区实验一小有幸聆听了几节滨州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的课堂展示课,分别是张艳玲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孙绍红老师、刘春霞老师、张朝霞老师分别执教的《玩出了名堂》,王媛媛老师执教的《花钟》,范文斌老师执教的《白鹅》和刘子煜老师执教的《猫》。结合听课的感受,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课堂导入精彩纷呈。

例如:孙绍红执教的《玩出了名堂》老师用孩子最感兴趣的玩入手“孩子们你喜欢玩吗?”张朝霞执教的《玩出了名堂》“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找不同》”“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能找的这么快,这么多?”这样的开课以学生原有的情感因素为教学的出发点,唤醒学生心中积极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为精彩课堂奠定了一个基础。

二、学习目标明确。

滨城区范文斌老师的课这一点最吸引我。范老师上的是第二课时,一上课,范老师先和孩子们回忆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接下来关注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整节课范老师抓住一个问题“你认为作者笔下的白鹅哪一点最有趣,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展开教学。最后范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方法。

刘子煜老师执教的《猫》,整堂课围绕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展开教学,学习目标明确,让孩子学有所获。

执教老师的各个教学环节都在努力体现大语文教学观。这也是我今后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努力的方向。她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精美的课件制作,设计简练、巧妙的板书等,令人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

三、我的思考

首先,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汇报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课堂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如在第一阶段自读感悟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在出示了一组组以课文线索重新排列的词语后,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读读这组词语,这些词语在你脑海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由这些词你又能想到什么词?第三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让学生边读边想,读了全文后看看板书,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赵兵老师的汇报中提到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再次,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子?

最后,崭新的教学理念

执教老师都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能紧跟时代的发展,真正体现语文教学“以人文本”,听、说、读、写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高效。

幼儿园观摩课听课心得 篇10

在听课活动中,发现有些老师的课程很有新意,梁老师的花生壳的粘画,还有吕老师的长长地画等等,孩子们都很感兴趣,所以设计课程首先要从孩子们的兴趣点着手,还要考虑到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活动中应尊重每一幼儿个性,注重为幼儿创设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很少想到“幼儿如何去学”的问题,其实作为教师,引导作用是要充分发挥的,但引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幼儿,通过这种引导,让幼儿学会自己去学习,去探索。

周四我们又集体观摩了一节体育课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一个袋子让孩子们自由去玩,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玩出了很多花样,孩子们在玩袋子的过程中得到了全身的锻炼,最后热的把外衣外裤毛衣毛裤都脱了,只剩下了秋衣秋裤,一节体育活动能让孩子们有这么浓得兴趣,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观看完之后我就一直在想我自己组织的活动,也在做观摩,我说结束游戏后,孩子们就立刻结束了,还有个孩子说:“我不做这个游戏了。”当时我明白了自己的这节课很失败,没有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通过观摩课学习可以让我们找出别人的优点,再提出问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教育是科学,要求真实。这就需要自己去经历,去提炼问题,因此通过活动要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的之所在。对于幼儿所提的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上一篇:青木湖村党务公开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中教师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