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渐远的雷锋散文(共11篇)
找回渐远的雷锋散文 篇1
晚上回家,吃过饭、看会儿电视,我总觉着屋里有些冷清。是啊,女儿今年上高一,学校全封闭式管理,一个月才回来一次,即便回来也是来去匆匆,和我说不上几句话,离开时更是如脱笼的小鸟,头也不回。
掐指算算,孩子在父母身边的时间确实很短暂。幼儿园之前由奶奶、姥姥照看;上幼儿园、小学了才接回在身边,劳作一天后回家逗逗孩子,倾听一下他们学校的趣事见闻是另一番享受。上初中了,女儿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再也不愿意敞开心扉和你倾诉了。每次放学一回家,就关上门写作业。但每天我们能够看到孩子,早上可为她准备早点,晚上做几个她爱吃的小菜。上大学后,一年就回来两次,可是回来打个照面,就忙着和同学朋友聚会去了,和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吃饭别等我了”。工作了,再聚到一起的时间就少之又少,如果留在了远方工作,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可呆不了两天就又走了。
有时我们抱怨孩子把屋子弄得太乱,有时又嫌孩子吃饭挑剔,有时因为孩子打架而烦恼,甚至有时觉得孩子成了我们的累赘。而现在,我们特别怀念孩子粘在身边的日子。
孩子在身边时的感觉是美好的,哪怕是她犯的错误,哪怕是她惹你生气,哪怕是她的蛮不讲理。现在回想起来,都是那么的幸福、那么的甜蜜!
时间一去不复返,过去了就只能永远过去了。“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时光。无论爱与不爱,下辈子都不会再相见。”网上这样一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是啊,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可与子女相聚的日子是短暂的,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十几年的光景。当孩子一脚踏上自己的人生征途,再想让他回到你的身边,就成了一种奢望,所以我们更应珍惜孩子在身边的美好时光,分享他们成长快乐的每时每刻。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目送》中的经典句子,正是我们父母与子女之间真实的写照。而与孩子在一起的日子,成为永远的怀念。
找回渐远的亲情 篇2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当人们背负着“房奴”、“车奴”的沉重包袱蹒跚前行,不少都市人整日奔波于“两点一线”。在我们为生活忙碌奔波的每一个白天和夜晚,拖着一身的疲惫踏进家门,与亲人交谈的时间被工作与应酬挤占,使得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共处的时间变短,沟通交流日益匮乏,亲缘交往逐渐让位于工作交际。长此以往,家就像是一个固定的宾馆,温暖的避风港慢慢失去往日的温馨,亲人之间变得生疏,亲情渐渐流失,对家人眷顾的情结悄然消退……
也许我们会对别人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就像我的一对邻居老夫妇,他们吃着粗茶淡饭,为的却是给远在外地的儿子筹钱买房。他们曾乐呵呵地告诉我:“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有吃有穿,儿子结婚了,孙子也有了,唯一的遗憾就是还没买房,我们不是富有人家,能省就省点,只要他们过得好就行。”然而,他们的孩子却不知何故已经两年没有回家了。我们是否曾经这样伤害深深爱着我们却默默无言的父母。或许最真挚的亲情不因远离而疏忽,不因离别而淡漠,但愿这样的事情不会在我们的生活中重演。
渐行渐远的记忆帽子散文 篇3
现在的孩子,虽然也戴帽子,但和我们小时候所戴的大不相同,一则戴帽子在上学孩子那里不常见,除非夏天戴遮阳帽冬天戴棉帽;二则现在的帽子五花八门,种类和样式要比我们那时丰富不知多少倍。我们戴过的帽子虽然不多也没现在的好看,但戴帽子的岁月却是难忘的。
记忆中的帽子大多是八角帽,帽檐是内装塑料板的那种,颜色大多是蓝的或者青的。除此之外,就是冬天的棉帽。八角帽有从商店里买的,也有自己家里做的。一顶帽子说起来也不贵,只有三四毛钱,但戴到头上,可是轻易不下来,除非实在破得不成样子了。条件差一点的或者家里做新衣服时有碎料的,就有母亲或许姐姐给自己缝制一顶新帽子。要是能够在上面缝一颗红五星,那会是多么的神气呀。我们到学校的时候,也会戴着帽子。由于经常流汗,帽子也容易脏。要是不太讲究卫生的人家的孩子,他的帽子经常总是很油腻的,就会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我们上二年级的时候,流行过一种网兜状的帽子,样子和八角帽相同,只是是网状的,感觉很凉爽。记得班上年龄比我们大的一个同学,戴了一顶那样的帽子,大家都很新奇羡慕,结果他说他们家里就卖,于是男生纷纷花了两毛钱,让他来的时候买一顶。结果他背了几十顶帽子,一抢而空。不知被谁告了状,他也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现在想想,那时人们的观念中,学生做生意,被看做是不务正业,要是放到现在,他可就是具有商业头脑的小天才了。
后来流行军帽,感觉戴上它五角星闪闪发光,会是多么神气呀。军帽一开始只是在高年级同学中间流行,慢慢就普及了。买不到军帽的人,也会死乞白脸地央求家里人给自己做一顶,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弄一颗五角星缝在上面。我们上中学的时候,流行起了鸭舌帽,戴在头上,就像电影里的特工人员一般的感觉,用现在的词语形容就是“酷毙了”。等到参加工作的时候,随着西装在普通百姓中间的普及,帽子也就渐渐从人的最高处悄然退下,除非冬天戴棉帽,平时要是戴上帽子,怎么看也感到别扭。当然也有秃顶的人把它当做装饰品。
冬天要戴棉帽。有的棉帽是家里用布、羊毛或者棉花缝制的。棉帽最大的特点就是两边有两个大帽耳,平时翻上去,用上面栓的带子系住,冷的时候把帽耳放下来,就会把自己的耳朵捂得严严实实地,要是脖子里围一条围巾,就感觉不到一丝的寒冷。卖的棉帽,除了里面装棉花外,帽耳外面是一层绒,那就更加暖和。还有仿制军帽的棉帽,更加好看和暖和。不管条件怎样,大人们都怕自己的孩子冻坏,所以总是千方百计地让自己的孩子穿戴好,哪怕是自制的帽子,也总是尽自己最好的条件和最大的努力的。
头是人最高贵的部位,帽子也关乎到一个人的尊严。不管多么破旧的帽子,都是不容他人亵渎和侵犯的。那时我们常说的一句顺口溜是“欺人不欺帽,欺了人家的锅锅灶”。亵渎别人的帽子,就像是破坏亵渎人家吃饭的锅灶,哪怕是最软弱可欺的人,也是无法容忍的。所以一旦自己的帽子被别人不小心踩在脚下甚至从旁边路过,也要吐几口唾沫,把晦气除去。如果搞恶作剧从别人头上摘下他的帽子,就会发生冲突的。尤其是帽子千万不能被女孩子踩在脚下,或者随便摸弄玩耍,否则你就会被别人看不起。谁踩了你的帽子,你就要拿着帽子在他的头顶绕几圈,也就是人们说的“燎一下”,这样才能将有可能带来的晦气冲走。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就发生过关于帽子的一件有趣的事情。班上老师不在,因为我是班长,老师嘱咐我维持秩序,但一名同学坐在教室外不进门,不管我怎样叫他,他都无动于衷。没办法,我只好拉他,不知怎地,就抓住他的帽檐拉,谁知他的帽子早就破旧,一拉,糟啦,帽檐就被撕下来。结果可想而知,他不依不饶,认为我“仗势欺人”,没办法,最终赔了他一顶新帽子,他才善罢甘休。现在想起,真是有趣。
找回渐远的雷锋散文 篇4
①在一个暮色渐合的傍晚,我回到了老家那个山村。②夕阳在天边写着最后的诗篇,一片金黄,亮得有些晃人眼睛。越过村南狮子岩的上空,那或粗或细的一条条灰白的炊烟,袅袅娜娜升起在空中。我仿佛在沙漠中找到了路标,血管里的流淌的鲜红液体开始泛滥,开始沸腾。③炊烟是我回家的路标。小时候,无论在东山背放牛,还是在西山坞割草砍柴,夕阳西下,宿鸟归巢,抬头看见村子上空一条条粗细不等的炊烟渐渐升腾起来,我就知道,可以回家吃晚饭了。炊烟就是一根老天赐予的幸运之绳,绳的一头系着我温暖的家,系着父母家人合家团圆的欢欣。④家在浙中龙门山脉的余支,四面耸峙的群山中间,有一块太师椅一样的凹地,我村的始祖辈择居这里,肯定是花了很多心思的。村前临岩,从村中流出去的水顺岩壁而下,平时感觉不出什么,一到大雨过后,水流湍急,身立岩下,见飞瀑凌虚而下,煞是壮观。从山外回村,就只有村前这条岭,颇有华山一条道的意韵。其实这只是自然风光而已,我多次伫立村前的岩前,想到出岭下山,就是一条道通往古越国都城诸暨,万一战乱匪祸,村前的险峻绝对属于易守难攻,甚而至于守住上岭这条道,就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⑤全村不过百来户人家,起先倒是循祖训按族中兄弟分房而居,每个房头本家兄弟的住房以房中厅堂为中轴线,燕翅一样平分在两边,这也符合传统聚族而居的习俗。后来繁衍日多,两个厅堂两边住不了,就在村中两道浅浅山弯里觅地另建。在我小时候很长一段记忆里,村里的房子基本散落在一个“V”字形的山谷里。于是,有懂风水堪舆的人说村子状如鸡窠形,家鸡在窠里什么也吃不到,跳出鸡窠才有白米吃,于是村人自古以来就有出村去打工、经商等谋生计的传统。后来我离家在外面谋生多年后,醒悟想出这个妙招的祖辈,绝对是聪明异常有大智慧的人,那是在鼓励子孙后辈们,不要囿于局促山村的安逸生活。要勇敢地走出家门,走出大山,好男儿志在四方,去出门创业。⑥我也在祖辈要求跳出鸡窠去寻白米的训诫中,刚迈过二十岁的门槛就出门打工,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就自己创业,多年打拼,终于在县城谋得可以安放一张书桌的地方,成为所谓的城里人。⑦城里有交叉错杂的马路,有高低错落的大楼。城里看不见炊烟,看不见炊烟的来自山村的我,总觉得自己像在虚空中漂浮,活在梦里一样不太真实。经夜的梦境里,总是看见群山环抱的谷地,粉墙黛瓦之间,夕阳把树影拉得长长的,炊烟开始从各家各户的烟囱里吞吐起伏。粗的,细的,袅袅如莲步轻摇的,肯定是勤劳人家,柴火干燥,灶火旺则炊烟淡如流云;突突似老牛吐气的,则是柴火没干,灶洞里半是烟来半是火,这烟囱里自然冒出粗大的烟柱。张家的、李家的,一支支炊烟柱子升上天空,就像一张网遮住山村,山村就进入安宁、静谥的漫漫长夜,富有诗意的山村之夜。⑧回家的村路从泥泞小路到简易沙石公路,又到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应该说回家的路越来越宽阔。只是在我们每一个游子的心中,他乡的生计辛劳,生活的辗转奔波,这回村的路仿佛在不断地延伸,家乡的炊烟也在渐行渐远。⑨栖身都市的角落,每个人都有一本安居不易的难以述说的账,回家的机会是愈来愈少,家乡的炊烟总是在清晰的升腾中渐渐模糊,终至淡化,最后眼前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只有一颗焦灼的不变之心,为家乡为炊烟在日复一日经受难以抉择的煎熬,祈祷山里的父老乡亲能够永远拥有一个安详、平和的梦。⑩有一次去看一位学有所成的老乡的画展,在一幅水墨丹青前,我挪不动脚步了。黛黑的背景山影,黑色的瓦片,雪白的墙,灰白的炊烟,一根根粗细不等,漫到村子上空交织成一层薄薄云岚,似云非云,似雾非雾,使原来平常的村居,仿佛笼罩在云山雾海之中,若隐若现,几疑琼楼仙阁。这不正是我千百次梦里出现的场景吗!我忍不住久久伫立在画前,眼泪潸然而下。我问画家可以割爱吗?他说,只有这幅是他自己无数次梦里出现的家乡场景,他画成后密不示人,悄悄挂在画室里,每天必看的。最后,他一脸深情地说,炊烟是我们回家的路标啊!看见炊烟仿佛看见年迈的母亲在灶前忙碌一家人的晚餐,仿佛听见村里弄堂口传来父母叫呼在外玩耍的孩子回家的声音。炊烟离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却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亲切啊!我俩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不放,双目凝视,仿佛彼此想从对方的眼眸中寻找出家乡升腾的炊烟。1.根据①―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①―③段写了“我”于傍晚回到家乡,请简要概括“我”的观感。(2)从④⑤两段看,家乡有何特点?请加以概括。2.第⑦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章以“渐去渐远的炊烟”为题,但文章第④⑤两段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我”的家乡,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4.有人说,文章第段“炊烟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却越来越清晰!”是自相矛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参考答案: 1.(1)天边金色夕阳,上空白色炊烟袅袅;炊烟是回家的路标;炊烟令“我”感情激荡、热血沸腾。(2)家乡位于深山凹地,村前临岩,水流淙淙,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循祖分房而居,V形布局,状如鸡窠。2.从内容层面看,本句话是由写家乡的炊烟,写自己的家乡风物、地理特色转入对自己在没有炊烟的城市里生活的感受;从结构层面而言,在承上启下过渡的同时,也为后文写“我”对炊烟的痴迷眷念作了铺垫。3.一是写“我”的家乡在深山凹处,地势险要,雁翅布局而居且繁衍日多,且远离都市,故才会有炊烟袅袅;二是写“我”的家乡是为与后面写“我”在城市中的梦境中的炊烟相呼应;三是暗示炊烟渐去渐远的原因是家乡的年轻人受先辈的鼓励暗示,走出大山,志在四方创业。4.不矛盾。炊烟是“我”回家的“路标”,而家乡与城市相阻隔,只有回家,才可看见炊烟的生活;“我”受祖先的激励,打拼十余年,终于成为“城里人”,但栖身城市不易,家乡的“炊烟” 渐去渐远,以至模糊淡漠,故离我们生活“越来越远”。“我” 在同乡的画展上,水墨丹青中灰白炊烟离“我” 很近;故乡的炊烟,时常在“我” 的梦境中出现,看见炊烟中忙碌的母亲,听见炊烟中呼唤儿女的声音;在画家与“我”的眼睛中,都望见了彼此眼中升腾的家乡的炊烟。故炊烟“越来越清晰”。
追寻那渐远的作文 篇5
唐代大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湖州崔刺史邀请他去家中饮酒做客。路途中在湖州偶遇一位眉清目秀的女孩子,那年年末便及笄可以出嫁了,杜牧十分喜爱这个姑娘,临别相约十年后归来与她成婚。但是,从那以后杜牧远离家乡,到各个地方围观,一直到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才重新回到此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人三年,并且已经生了两个孩子。杜牧后悔不已,作诗一首“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唉,想不到大诗人杜牧也经历了这番哭愁,真是让人不免感叹啊!
那不仅是一个令人感叹的时代,它更是一个令人十分优雅的时代。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你可能不认识他但你一定知道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是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为当时天下大乱,国家飘零,灭亡是随时可能的事。他们两人害怕一旦国家破碎,离乱的时候,夫妻失散,便将一面铜镜摔成两半,夫妻各执一半,约定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求再次见面。没过几年,陈就被隋所灭。公主被赐给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受到恩宠十分。德言流离至京城,遇到一个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看到这首诗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十分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
渐行渐远的时光作文 篇6
曾经我们都很年轻,年轻的似乎忘记了些什么,我们有自己的理想,我们有自己的梦,我们还有着这样那样的情怀,有着任性的叛逆,为了一句话争得面红耳赤,为了一件小事情心里思绪万千,我们都怀念童年,我们都依恋过去,我们还未长大,我们是花季的“少年”。
时间将我们打磨成没有棱角的珍珠,我们似乎都忘了那个曾经奔跑过的孩子,我们不在是那么单纯的幻想。我们是被时间所打磨的的一群孩子,有那么一刻,你会想回到过去吗?
曾经的我,拥有你们一群好伙伴,我们曾经一起在操场上欢笑过,一起幻想着后的我们的样子,一起约定着会是一辈子的朋友。你们知道吗?那时,我是多么的开心,因为我知道有再难的事情我们都会一起扛。你们是我闺蜜,是我在乎的人。可是不知何时,我们都变得那么陌生,不小心的,我们都把彼此遗忘在过去。
菜菜,蛋蛋,啦啦,饭饭。我们是一群打不倒的姑娘,你们有忘记么?你们曾经说“以后,出什么事有我们在,不怕。我们是打不到的群体”对啊,曾经的那些话我都还记得,你们呢?我记得菜菜说“一声姐妹大过天”,我曾经还傻兮兮的把它当做我们的‘口号’。啦啦你记得你曾经和我一起约定的吗?‘蓝天大海白婚纱’忘了吗?傻蛋蛋只知道骂我笨,可你不也一样吗?我当你是一生的闺蜜。饭饭你说过“傻瓜,我是你的垃圾桶。”你有印象吗?望着你们慢慢远去的身影,我怕了。我的怕有一天我们见面只剩下一句“你好”,曾经的women,那么单纯,不是吗?
有时,我不喜欢说话,静静地等,等着那种熟悉的感觉回来,没有人来打扰我,是我把世界拒绝了。等你们一起来谈天说地,有那么一刻,我真的好无措。你们说让我每天开心,好,我以后一定会很开心,我一直在原地,不曾离开。我们约定要一起去找“它”,现在这个约定你们忘了吗?
我不想发什么感叹,只是心里有太多话,不知道怎么表达。或许太过粗糙,或许不够具体,或许算是无病呻吟,我会等你们一起再疯狂。
渐行渐远的高中作文 篇7
可越见不到心中越发想念。记得在十一岁的时候,往事的美好时常会重现脑海,我和爷爷一起去田里摘菜。我当时力气还很小,连根萝卜都拔不出来,只要爷爷看到我在拔萝卜,就一定会过来助我一臂之力。我们摘桔子时,他总把桶放在我的脚边,他自己却摘下几个就要跑过来把桔子放到桶里。爷爷的体贴在那时是多么温暖我心啊!虽然弄的鞋底全是泥,我也没有丝毫不高兴。把萝卜拔出来后,奶奶把它洗干净后,切了片,做了盘菜。现在回味起来,那是满满亲情的味道!
现在作业越来越多,就算是课外班都有一本初一的课外教材当作业。就算你做作业很快,假期也要十几天才能写完全部作业,再加上有其它课外班穿插其中,我更没有时间看望爷爷奶奶了,更别提与老人们一起“干农活”了。
有时候我也想去爷爷奶奶家里玩,可是他们也有事情要忙。当期末考试后,我也会给他们打电话报个喜,可是却很少见面。
追寻那渐远的记忆作文 篇8
多少次在梦中无声地抽泣,多少次翻看影集指尖不愿离去---只因那段苍茫的爱。——题记
过去的,是记忆中熟悉的身影;不变的,是相片中永恒的微笑;留下的,是那段刻骨铭心的亲情。幸福时刻那年,我刚满七岁,使您被病痛折磨的第二个年头,每当我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就是向您问好,然后费力爬上您的床,在背部为您轻轻地揉着揉着微弱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宝宝你真乖。'您回头向我招招手,挤出一丝苍白无力的笑,随后递给我一块面包。我撕下一半又递给您,“奶奶,咱一人一半。”恍惚中,我瞥见您的嘴角浮起一抹欣慰的微笑。看着您吃下最后一口面包,我天真地问“奶奶,您好些了吗?“您下垂的.眼角却滚下一滴浑浊的泪滴,把我紧紧地拥入怀里,贴紧您温暖的脸庞......伤心来临年末,大雪纷飞,万籁俱静,我们都围在您的房间里,氧气源源不断地传送到您的鼻孔,您却无力呻吟,望着您消瘦的身体,我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看着您苍白的脸色,我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在新年里您不舍却又无奈的离开了我们。那时。我才真正感受到生离死别的残酷。我哭着,喊着却无济于事。心灵触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都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情,因为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我时常在梦中见到慈祥的奶奶,想起她的音容笑貌,想起她对我的关爱,我的泪很快的流了下来。
那段幸福时光给了我苍茫的爱,是我一生永恒的触动——追寻美好的回忆。偶然听到有人在唱“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在这晶莹的泪光中,仿佛看见那与我离别多年的熟悉的身影。奶奶,您在另一个世界快乐吗?
献给渐行渐远的朋友 篇9
窗外下着的丝丝小雨,
把我晒在窗台上准备晾干的新鲜红辣椒也层层侵湿,
连同我的心情也被淋湿了;
懒懒的躺在沙发上,机械的删除着一些很早且根本不联系的电话号码,连同好友一并重新清理了一遍;
朋友走着走着就走散了,
我也习惯将这些过往嫣然一笑且心酸的交给流年;
其实,生命中每次出现一个新朋友的时候,就要做好郑重其事道别的准备;
道别比问候要郑重些,“再见”比“你好”出口更显优雅和潇洒些;
别匆匆忙忙,
别耿耿于怀,
别怨声载道,
别恼别气别心寒;
人生短暂,哪里都得见,回见,不见;
平常日子,每天都会发生一些事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故事。
前段时间,王宝强的离婚事件闹着沸沸扬扬,宝强也一度消沉,近日,王宝强微博发声,正面回应离婚事件,“即今日起,从头再来!为了我的孩子和父母以及关心爱我的朋友,我要站起来!”还称要保护好儿女,给他们更好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有用人才。网友评论“支持宝宝”“宝宝加油”。
整个故事中,马蓉无疑是最失败的人,不管最后最后她是否赢得官司、是否取得儿女的抚养权、是否集的了王宝强的大部分财产,她都败的一塌涂地。
我们了解人性,却不能精确的判断人性;
这世上又有哪件事是非黑即白;
因此这一切最终不过是别人嘴里津津乐道、
茶余饭后的嚼料。
今天钟点工来家搞卫生,从床底下扫出很早以前摔碎的几片杯子碎片,
一件东西被破坏,由此衍生的麻烦继续这么久;
很多时候,经营一段朋友之间的感情,就如同做一到数学题;
数学这个东西不像语文书写里的一撇一捺;
无论你说了什么都可以在最后,通过这一撇一捺按照意愿自圆其说;
数学不是,在一个“解”字后面,写下的所有符合都不能出半分差错;
开始错了或中间一个数字错了,你的证明、演绎环节即便再认真,再倾情投入,结果终究是错的;
任凭你付出的是什么代价,结局都是肆意、轻佻的;
没拿真心准备的情感,
就像这几块杯子碎片一样,
你不能预料什么时候会出现,割破了你的掌心;
其实,人每天都在失去,
每个今天都失去了昨天;
而这个昨天里有昨日的亲人,
昨日还健康的身体,
昨日嬉笑开怀、最知心的朋友;
昨日还在的鸟鸣、雨滴、风声、刷啦啦的树叶响声;
有一些,你明天还会拥有,
有一些你再也无法拥有,
因为那是一道“无解”的数学题,是文字里一撇一捺书写出来的“再也回不去”;
每一日学着与自己道个别,虽然有时会阵阵心酸;
如果一方不珍惜,就要学会放手,平复,化解,直到彻底走出……
那渐行渐远的故乡味道 篇10
进入十二月,北方的气温开始骤降。每到这个季节,总不由地惦念起故乡的风味与民俗。故乡孝感这方灵秀的土地上,出产着许多优质特产;如酥薄香脆的麻糖,甜嫩生津的荸荠,甘脆爽口的莲藕,清嫩绵柔的红菜苔等,都是北方所没有的。还有过年那独特的民俗——腌腊鱼腊肉、磨豆腐、酿米酒、炸年货等,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情,这些在异乡也是感受不到的。
在我心中,最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久远而温馨的味道——豆折、糍粑和炸鱼泡。在外人眼里,可能觉得它平淡无奇。但在远方游子的心中,它却有一种奇特的份量与位置,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故土情结融在其中,所以在心底也就显得尤为珍贵。那是一份古老的乡愁;怀念的不仅仅是它醇厚的味道,更怀念那段逝去的乡土岁月,怀念那生生不息的繁荣景象和充满泥土气息的质朴情怀。
一种味道能让人记住一个时代,它与地域方言一样,都具有其独特的辨识性和本土气息;能时时提醒我们,不忘昨天的来处,感恩生命的原乡。它隐驻舌根,如一道穿越时空的召唤,让我们在心底永存一份迷恋与期待!无论脚下的路怎么延伸,这种味道一头连着千里之外的异乡,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小时候家里穷,食物相对单调,除大小节日外,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什么好东西。平常日子,母亲做顿油面,也算是调剂伙食,换换口味。所以我们兄妹仨总是盼着过年,因为每到这个时候,辛苦了一年的人们才能闲下来,热热闹闹地准备年货,我们也可以敞开肚皮尽享饕餮大餐,枯燥的日子也会增添许多喜庆的色彩和趣味。
冬月前后,选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父亲在院子的一隅开始垒土灶;父亲年轻时是村里的能工巧匠,干什么一学就会,所以一般的事情自己都能解决。土灶糊好后,再从邻居家借来两口磨得铮亮的铁锅,在土灶附近搭起一块案板,铺上干净的凉席,以备豆折冷却切丝用。母亲则拿出几斗早稻米和一些绿豆提前用水泡上,在井边淘洗过滤后,上机磨磨成米浆。烫豆折需五至六个人流水加工,这时侯,大伯和幺叔还有隔壁邻居都会过来帮忙。
阳光温柔的照耀着大地,将农家小院烘晒的暖意融融。大伯在灶膛点燃稻草,袅袅的炊烟就伴着孩子们的笑声飘出了小院。锅里呼呼冒着热气;父亲拿着蚌壳和瓷碗,双手娴熟而有节奏地抡开了。烫豆折需手脚麻利,在锅里倒上一碗米浆后,用蚌壳迅速摊开,盖上锅盖,紧接着再摊下一张。两口锅轮流加工,紧而不废,忙而不乱。这种纯手工制作也算是一种体力活,站的时间久了,会让人腰酸背疼,所以父亲总会和幺叔轮番上岗。刚出锅的豆折“嗞嗞”冒着热气,散发着一股豆和米融合的清香,面皮白中泛青,色香诱人。这时,我总是禁不住肚里的馋虫,边干活小手还飞快地撕扯着那些酥脆的边角料往嘴里塞,看得旁边的婶婶们“嘿嘿”直乐。
每次加工,我都能表现出十二分的热情;用簸箕顶着刚出锅的豆折不停的来回传送,这是我力所能及也是最擅长的工作。弟弟妹妹此时也纠集了几个小孩过来添乱,围着灶台追逐嬉戏,总能和我撞上几个满怀。村里陆续有人聚过来,有纳着鞋底的,有叼着烟卷的。活紧凑时,也会腾出手来搭上一把。谈笑间,气氛轻松而活泼。
到吃午饭的时间,母亲拿出洗净的腌菜,混着新摘的大蒜苗剁碎,抹在刚出锅的豆折上,然后放在油锅里细火焖煎。不一会,那浓烈的蒜苗味道混着豆折的清香就开始飘散,撩得我垂涎欲滴,干活心不在焉。母亲总是一锅接着一锅地煎,直到在场人手一份为止。这可是我期盼已久的美味,等周围的人盛完后,我迫不及待也从锅里抄起一张,找个阳光充足的地方一蹲,美美的享受这隔年飘香的味道。整张新鲜的豆折柔软筋道,需卷着吃才叫痛快。此时我也顾不了许多,双手并用,生撕活吞,直到塞的满嘴流油,肚皮溜圆为止。那是一种无邪的贪婪流露;也是一种顽皮的本真回归。只是在以后长大的日子,一头扎入碌碌凡尘,就再也找不回曾经的那种心境与滋味。
风干后的豆折更易储存,食用也方便。肚子饿了,往锅里扔上一把,再放进几棵小油菜,“咕噜”片刻即成。出锅后品相清清爽爽,入嘴粉滑绵柔,让人顿觉胃口大开。每次加工结束后,母亲总会沿袭祖辈的淳朴民风,给周边的邻居每家送上几张,那种邻里之间的融洽与和谐在相互客套声中就荡漾开来。
烫完豆折后,紧接着就是打糍粑,那是一种即好吃又能待客的食物。在寒冷的季节,一家人其乐融融围坐在火炉边,上面支口小锅,里面搁点小葱和腊肉,放上几块糍粑,细火慢煮,让腊肉的浓郁沁入黏软的糍粑。那是一种醇厚与清淡的交融碰撞,出来的味道更是浓香滑爽,回味绵长。在我心里,那是一种无可挑剔的搭配。全家人一块品尝着热气腾腾的糍粑,吃出的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味道,这种味道足以温暖整个寒冬。
记得刚上小学,父母忙着春耕生产,每天很晚才能回家。在学校待了一天,回到家总觉肚里空空,又找不出可吃的东西。每次母亲开始做饭,我就会占据烧火的位置,迅速从冰冷的水缸捞出一两块糍粑,用火钳夹住,伸进灶膛烘烤。母亲也习惯了我执着的举动,总是刻意的迁就我。每次捏着火钳的小手颤颤悠悠,烤不了多久,方形的糍粑边角上就冒起火苗,但这绝对不会影响我的食欲。当糍粑鼓起白白胖胖的肚皮,变得无比酥软时,我草草刮去焦糊的边痂,乐滋滋就往嘴里送,那微酸泛甜的滋味总能让人久久回味,吃完了嘴边还残留着浓浓的炭黑。之后一溜烟,就找不见我的影子。
上了中学,我就能帮父亲打糍粑了。每年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着手准备打糍粑;这时候,总有几场冬雪纷纷扬扬,将大地妆点成童话般的世界。乡野银装素裹,万籁俱寂,洁白而苍远。村庄却是炊烟映雪,鸡鸣犬吠,灵动而祥和。一群群红装绿裹的孩童堆着雪人,打着雪仗。那情景真有一种飞雪迎春兆丰年的意境,仿佛年前没有几场白雪的点缀,就没有过年的那种气氛。虽然穿着厚厚的冬装,但人们心里却是热情澎湃。此时母亲泡上了一盆乳白长粒的糯米,我也召集了一群好伙伴。
母亲将糯米倒入木甑,搁在锅中,然后在灶膛点燃劈柴。父亲和幺叔则将打糍粑的石臼,从村里人家抬了回来,搁在堂屋中央。一个时辰后,满屋开始弥漫着糯米熟透的清香。这时,我和伙伴们都会盛上一碗香喷喷的糯米饭,在上面铺上一层红糖。那种进口的香甜软糯总是让人欲罢不能,但又不敢贪吃,恐不易消化。父亲将蒸熟的糯米扣入石臼,我们拿着木棒就开始游戏一般,围着石臼转圈揉插,直至将晶莹的饭粒打成又绵又黏,韧性十足的面团状为止。
屋外冰天雪地,寒风簌簌。偶尔几声低沉而悠远的牛哞,穿透时空的静谧,呼唤着沉睡的田野。屋内却是热火朝天,逸趣正浓。伙伴们争相接力,让木棒在石臼里尽情舞蹈。那爽朗的笑声伴着缭绕的蒸汽勾勒出一幅欢腾的盛世农家乐。看似挺累的体力活,在一群毛头小伙手里,倒也不显得吃力。打完后,大伙又风风火火赶往下一家,一天下来,总能打上六七场。每到一家都是亲亲热热,都执意要或多或少盛上一碗,回到家肚子已是圆圆鼓鼓,撑的第二天都吃不下饭。父亲手头的活此时还没结束;待糍粑冷却后,还需将它切成小块,整齐码放在水缸里,然后倒满清水泡上,这样一直就能吃到来年开春以后。
小年前后,浓浓的年味已然凸显,村里有人家开始杀年猪,场面嘈杂而喧闹。零星的爆竹夹杂着升空的尖哨,开始奏响节日的`序曲。打牌的呼朋唤友,赶集的行色匆匆。孩子们三五成群,笑着、闹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仿佛一场盛大的人间烟火即将开幕。赶上阳光充足,家家户户还会在门前晒起腊鱼腊肉,似乎要晒一晒谁家的年货备的富足丰盛,要晒出一年的好光景和来年的好兆头。此时好像还缺了一样年俗——磨豆腐;这是每家每户必备的一道年货,顺便制作炸豆腐,炸藕夹和炸鱼泡等。
记得小时候,村集体在村口的池塘放养了许多的鲢鱼。老家水质好,水沟冲积的浮游生物也挺丰富,适合养殖四大家鱼。鲢鱼生长速度快,肉质松软滑嫩,是制作鱼泡的上好原料。经过一年的生长,鱼儿肥了,年根再从池塘捞出,分到各家各户。在当时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这也算是村民的一点优厚福利,只是这种福利随着日后家乡的变迁逐渐消失。那时,我们家每年都能分到十五六斤。
分到鱼后,父母就开始忙着剁鱼参;先将鲢鱼背上厚厚的肉削下来剁成泥状。再将鱼骨架剁成小块掺入肉泥,加入淀粉和佐料,搅成糊状,用瓷勺舀着往油锅里下。一会的功夫,一勺勺鱼参就变得鼓胀饱满,一锅金黄酥脆的鱼泡就浮出油面。刚出锅的鱼泡外酥里嫩,脆软相宜。趁热吃时,鲜香扑鼻,味道绝佳。在我的记忆里,一般都是在晚饭后开始烹炸。
父亲坐在灶前烧火,母亲则将锅里倒上半锅菜籽油。我们兄妹仨也开始围着灶台转悠,都想在第一时间吃到金灿灿的美味。这时,母亲怕把我们烫着,总会温柔地把我们撵到房间,并一再嘱咐道;“一会鱼泡出锅了,我会端过来,让你们吃个够”。每回炸年货都是先炸豆腐和藕夹,最后才炸鱼泡,以防止鱼的腥味窜到豆腐和藕夹里。刚炸出的豆腐对我们不具备诱惑力,尝上一两个也就作罢。至于吃鱼泡还需有坚定的毅力才行;一般第一批鱼泡出锅,也得等到半夜十一点左右。因此,我们兄妹仨很少能熬到这个时辰。
冬天老家天气寒冷,难得洗上几回澡。炸年货时,后锅里的水一遍遍的沸腾。母亲总会给我们兄妹轮流倒满一盆盆热水,让我们痛痛快快洗个澡,迎接新年的到来。每次哆哆嗦嗦洗完后,光着身子就往床上扑,然后顶着被窝继续守候,不知不觉就沉沉睡去。当第一锅热腾腾的鱼泡炸好后,母亲端来一碗召唤我们,却发现一个个都已进入梦乡。弟弟妹妹年纪还小,母亲不便唤起,只是轻轻将我拍醒。此时迷迷瞪瞪的我,已失去了白天的那股热情劲。当闻到那诱人的焦香时,精神头迅速又上来了,也顾不得烫手,抓起几个就是一顿猛嚼。一口气总能吃上六七个。翌日,母亲将一堆炸好的豆腐和鱼泡,用棉线穿成一串串,和腊鱼腊肉挂成一排,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等到过年再慢慢食用。
这些年,天南海北四处漂泊,回家的次数愈来愈少,对故乡的味道也越发的惦念。只要赶上回家过年,事先总会问母亲;家里有没有准备这些年货。其实不用问我也知道;即使没有加工,母亲也会买上一些,她深知我和弟弟从小就喜欢这一口。赶上村里有人加工,母亲也会顺搭别人的末班车,请人制作一点。毕竟自己做的,吃的放心,味道也正宗。
到吃饭时,我喜欢支一口火锅,半锅清水加少许佐料,搁上香菜和炸鱼泡,旁边再放一盘腊肉烧菜苔,唯此足矣!鱼泡越煮越软,越煮越松,团而不碎,油而不腻,入口骨肉分离,又滑又嫩。配上红菜苔的清新爽口,末了再放上几块糍粑,那味道可以胜过任何人间美味。在外山珍海味也吃了许多,但惟独对家乡的老味道始终牵肠挂肚,百吃不厌。
过完年后,又将踏上远方的行程。这时,我总不忘带点家乡的味道上路;装上几斤豆折和糍粑,将这份暖暖的故土情义装在心中,伴我一路天涯,让家的味道短暂陪伴。当乡愁泛滥时,煮上一碗,闻一闻那熟悉的味道,仿佛故乡和亲人就在身边,心中会顿生一种由衷的亲切与踏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身为异乡客,独恋故里春,这也是一种与生俱来自然朴实的情感流露。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农村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们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转变。一些传统工艺因为制作太繁琐,许多家庭基本不再加工,这种习俗在人们心中日渐淡薄。于是就出现了一些专门为此加工的小作坊。家乡的市场上,炸鱼泡、豆折及糍粑现在都能买到。只是这种作坊式加工的产品偷工减料,味道和品相已大不如前,这也算是一种的缺憾吧!
一种悠久的习俗是一段地域文化的剪影与民间智慧的结晶;它蕴含着一方水土所特有的纯朴风貌与厚重渊源,需要我们去传承,去发扬。我不知这种习俗还能延续多久,只希望它不要走得太快,离我们太远。不要让现代工业文明的进程,夺去我们心底那最后一片精神家园和纯真念想!
两个人渐行渐远的说说 篇11
一、相处舒服容易,久处不厌太难。单方面的有恃无恐,只会换来两个人的渐行渐远。
二、不管什么感情,两个人若是生活上和工作上,没有太多的交集,注定渐行渐远。
三、很多时候不是两个人好就行了,还有很多周边的某些影响,所以导致曾经亲密无间的关系慢慢地渐行渐远。
四、两个人渐行渐远的原因,往往是一个不说,一个不问。但是啊,人生哪有那么多来日方长,哪有那么多期待经得起消耗。
五、绝望的是,明明是和自己的初中同学好朋友一起的,很舒服的两个人住一间,也没什么摩擦,就觉得渐行渐远了。
六、不得不承认,世界真的很大,两个人分开了就很难再见。接受所有人的渐行渐远,因为我们都是独自到最后,做好要告别的准备,才有决心对待身边每一个不容易的朋友。
七、你要很远很远的未来,他只给得起现在,说做人不要那么好高骛远。可爱情的保质期常是太短,今天海誓山盟,明天就给你脸色看。单方面的有恃无恐,只会换来两个人的渐行渐远。
八、我又梦见你了,很想你,很难过。真的不想忘。你匆匆走进我的生活,又硬生生地放开了我的手。去古北的那些回忆和亲密还历历在目,现在两个人却要渐行渐远,淡出彼此的生活。忍受不了那种从亲密到陌生的痛。
九、两个人相交之后渐行渐远难过,还是平行共进无法触摸更难过。终究是对方的难以逃脱。
十、人生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你永远不知道命运下一秒钟对你的安排,就像我之前放不开的手,像我莫名其妙的“被小三”,像我突然的“大彻大悟”,再到两个人突如其来的渐行渐远,就发生在同一天。
十一、你曾经以为你有牢不可破的友情,却在一次争吵以后,两个人渐行渐远,曾经的牢不可破,在岁月里发出嘶嘶无情的嘲笑。
十二、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是因为一个人在毫无畏惧的.不断向前迈进,而一个人却在胆怯懦弱中不断往后退缩。
十三、“不要去打扰别人的幸福”,到底是做到了礼貌还是让两个人渐行渐远~
十四、两个人从陌生到熟悉,随后渐行渐远,再度归于陌生人,唯一不同的是,这陌生像极了卡在喉咙的刺,取不出,咽不下…
十五、可爱情的保质期常是太短,今天海誓山盟,明天就给你脸色看。单方面的有恃无恐,只会换来两个人的渐行渐远。
十六、以前,写作不好,就跟写作好的人做朋友,经常小卖部买买零食给她吃,不会打扮,就和会打扮的人一起玩,一起逛街,以闺蜜自称。可日子一长发现,已经没有我可学习的了,并且两个人价值观念产生变化,想法各不相同了,只能渐行渐远。
十七、赵啊,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间就想起你了,好久没见你了吧,自从分开之后就很少联系,有时候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闺蜜,不过你想再也不一定在想我,嘿嘿嘿,你个没心没肺的,猜也猜到你身边有了别的狗,不过我还是会想你,我不想我们之间的友谊越来越淡,两个人渐行渐远,我还是会想到以前一起逛街,一起喝奶茶的日子,说好你去探路,以后住在一起你养我,我有钱了带你去浪,去你最想去的杭州,去看好看的小哥哥,我们两个一起变美,一起宅,一起撸串。
十八、虽然还是觉得不是滋味,但是我还是选择祝福。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你们觉得好就好。认识的时间也不短,或许也正是时间让你我变成不是当初的模样,渐行渐远的距离,也只能在这里说一声“新婚快乐”。
十九、一直以来我一直在纠结于什么是一段好的感情,现在我发现,是两个人能并肩站在一起闪闪发光而不是相互抱怨渐行渐远,现在每天都会背单词复习单词,认真看书,每一天都在为自己而活,变得更好。
二十、理念不一样,追求不一样的两个人凑合在一起只会渐行渐远。
二十一、你陪着我的时候,我从未羡慕过任何人,但是今天我有种莫名的紧张,我想两个人渐行渐远的原因,往往是一个不说,一个不问,我有一万个想去见你的理由,却唯独少了一个去见你的身份,人生何必如初见,但求相看两不厌。
二十二、你应该也知道,我也没开口。感情的事还是顺其自然最好,有默契很可贵,老是开口去要多麻烦。察觉到两个人渐行渐远真的是很无力,但是好像改变不了什么,好在我现在也想通了:随便吧,我们走到哪里都行。我也想生活自由自在。
二十三、渐行渐远不是一种必然,它只不过是两个人共同的选择。以前以为每一段丢失的情感,自己都要负主要责任。觉得一定是自己不够好,或做错了事,别人才会远离。其实现在想来,这只是一种偶然行为呀。时间这么漫长,那么多的可能,为什么一切要责问自己呢。现在看淡许多,会留下的,就会留下。这也是一种,共同选择呀。
二十四、认识时间短就结婚了,对方的兴趣爱好甚至三观都不了解就结婚,所以婚后根本没有共同话题。所以啊,两个人在一起,大到三观小到兴趣爱好,都要保证百分之九十的一致,不然只会渐行渐远。
二十五、深交后的陌生里,最痛苦的是,两个人都不想陌生,只是因为经历的不同了,思想不同了,然后在两条相反的路上,渐行渐远。
二十六、当交流变成疲于应付、关心变成奢侈付出、谈事变成评价批判、犯了错误变成指责没有包容与互助……连朋友都不够格,更别说亲情。感受不到被爱、照顾、温暖,感受不到两个人在一起和一个人过的区别,渐行渐远。
二十七、两个人的人生节奏不一致了,肯定会渐行渐远!再见!以前开心的时光!
二十八、两个人发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没有人愿意退步的话,大不了就是一个渐行渐远。
二十九、有一天你发现生活在一起十几年,你和他却人渐行渐远,明明看见渐行渐远可是无能为力来挽回,其实是两个人都不想挽回了吧。
三十、心心念念着一个人,好久好久,就到我都忘记有多久。两个人渐行渐远,明知这个事实,可还是念着,那个人就好像刻在心里一样,抹都抹不掉。明明有人更爱你,可还是放不下那个人,应该不会孤独终老吧,或许某一天就会忘记或者释然吧。不知道吸引力准则准不准,念了你好久好久,可从未见你找过我。你会找我吗?明天,以后,未来,我不想等你了。
三十一、遗憾的是本来如胶似漆的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就渐行渐远了。
三十二、所谓破镜重圆,都是电视和里发生的事情,在现实中,缘分和羁绊一旦真的断了,渐行渐远的两个人,即便多年后重逢,也只有物是人非。即便他日,他知道了你的无奈,了解了你的别无选择,他也许会痛恨他今天的无能为力,心疼和恼怒你的选择,甚至遗憾和不甘你们爱过错过却终成过去,但那时候,他娇妻爱女,身边有了新的人,新的责任,他什么都不能再给你——到那时候,你们之间就只剩下了回忆,而回忆就只是回忆,它代表过去,对不属于它的选择而言,它没有任何的力量。
三十三、结婚是两个人的事,不是一个人的事,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去承担责任,那请不要轻易的谈结婚,要不只会让彼此渐行渐远。从谈结婚到现在我们之间发生太多事情,我累了,你也很累,彼此都想着彼此能忍让,可是这是自私。
【找回渐远的雷锋散文】推荐阅读:
找回方向散文08-31
找回童真散文09-07
我试着找回曾经的自己散文07-09
找回了自信09-03
“找回自我”作文10-08
帮助学生找回自信07-18
帮助差生找回自信06-20
我找回了快乐生活07-13
请找回自尊600字作文06-10
她帮我找回自信作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