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2024-07-18

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共9篇)

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篇1

语文教师负担重是大家公认的,“误尽苍生是语文”似乎也是不争的事实,一言以蔽之:吃力不讨好,工作量与工作效率不能成正比。长此以往,累垮了教师,拖垮了学生,心理负担比工作负担更重。再说作文,尤其令教师心烦,学生头疼。自古以来,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没有谁说过半个“不”字,君不见“优作评选”“作文评点”满天飞,有哪一篇出自学生之手?况且学校评教,学生家长判断教师负责与否,均要看教师的批改,家长看的是态度,修改越多,评语越多,就被认定为态度越认真;而学校检查是既重数量也重质量;学生则重分数,分数高就欣欣然一番,分数低则束之高阁,可惜了教师的一番苦心。其实也有教师曾提出让学生来改作文,笔者也一直有心尝试让学生做一回教师,却又一直心存顾虑:“偷懒”事小,耽误了学生可不是闹着玩的。但面对学生对教师批改的作文的态度,所有语文教师的心痛自不必说。痛定思痛,我痛下决心,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尝试着修改,倘若不行,立即收兵为时不晚。之所以如此,我认为至少有这么几点显而易见的好处:

1. 修改中进步

以前除了为数极少的几篇佳作经常登台,学生对其余作文一无所知,现在才真正做到了与其他同学作文零距离,可以评优说劣。当然,绝不是“不腰疼”的“站着说话”,这种评说过程实际是对作文优劣的一次认知。

2. 修改中揣摩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原来作文相对较好的学生,看到了作文还有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避免了盲目乐观;原来作文较差的学生会发现原来自己的作文经过修改也可以变成很不错的文章,避免了无由悲观。这样,作文时才能争取主动,不干吃力不讨好的傻事。

3. 修改中发现

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认识其严重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修改中培养

营造积极的写作氛围,避免消极应付。想到自己的作文会面对几十个同学,学生的第一感觉不再是分数,更重要的是面子,好胜心驱使学生作文时格外卖力,格外认真。

5.修改中成长

师生换位,学生倍感新鲜。当惯了学生,一直是教师说了算,至于为什么,学生心中不一定了然,现在自己来过把当老师的瘾,也来个自己说了算,那种惬意自不必说,至于质量就更不必担心,因为最终不是他一人说了算,还要面对其他学生,如果失手,岂不比作文作不好更失面子?再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长期的被动地位,自然会产生消极情绪和懒散作风,这样一换位,激活了学生的创作神经。

当然,这种学生修改决不是放羊式的,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体现,它须在教师的一定要求下进行。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学生批改后,教师决不能撂担子,一定要再批一遍。具体步骤如下:

1.每人任选一篇作文(非自己的),按要求修改后打分,篇末署上:得分1:××,批改人1:××。以免不负责任,也避免人情分。

2.提供尺度标准,明确要求,划定给分范围:

(1)基本符合题意

(2)文体符合要求

(3)结构完整

(4)内容通顺,有一定的层次

达到这一要求的(教师先选好一篇,定好调)给65—70分,然后每一点有特色的增加5—10分,最高分90分,在每一点上有问题的相对减分,最低45分。

3. 一篇习作批改后,以一组为单位,循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交换批改。尽管交代得比较清楚,但还有学生弄不懂自己的作文本给谁,不过这并非坏事,经这样一折腾,学生的情绪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兴奋点,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这样恰好让学生处于最佳状态,保证课堂效率最高。重新批改后再署上:得分2:××,批改人2:××。和第一个分数比较,若悬殊较大(在10分以上),批改人1和批改人2须重新讨论,讨论结果交由教师评判,无论属于何种情况,双方均须提出自己的理由。每篇文章由两人批改后,交给作者本人,由作者本人再按刚才给别人打分的标准为自己的作文打分,篇末仍须署上:得分3:××,批改人3:××。若有异议,须与前两位批改人讨论,不能达成共识的交由教师定夺。

4. 教师批改。

当然,任何事物本身都可能有其不合理之处,但我们在具体操作时可以使它们趋于合理。学生批改作文尽管有它的种种好处,但它永远只能是一道辅餐,是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份、心理、写作水平等特点而制定的一种辅助性的调节手段,只能适可而止,它应有数量限制和层级要求。具体地说:

1.数量限制:每学期学生批改的次数不宜超过三次,每次不超过三篇。

2.层级要求:学生批改作文的层级要求应该是倒金字塔形。开始时数量宜少,要求宜低,批改宜细,重在寻找感觉。以后逐渐增加数量,把准感觉,直至如老师一样大量批阅。学生批改作文后的能力层级则呈正金字塔形,由遣词造句到章法结构,由微观到宏观,由具体文章到抽象理论。

经过一学期的作文互改或自批,学生写作兴趣大增,普遍反映这样更有助于他们掌握作文批改的标准,及时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少走弯路,做到有的放矢。二(1)班的宰大森同学主动要求让他批改一次全班的作文,这次作文的题目是《××,我想对你说》,这是个老题目,我本以为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再加上这个班的人数少,我便一口应允了。但我在复批时发现,有十多篇文章的分数出入较大。我找来了宰大森同学交流,他开始也很吃惊,我让他重新审题,找出原因后再重新打分,如果觉得自己打分正确,也可以和我辩论。结果,他找出了问题所在,重新打出的分数和我给出的分数基本趋于一致。原来,这十几篇文章绝大多数使用了第三人称,之所以有的作文分数还较高,主要是因为文笔较好,致使批阅者忽略了作文的其他要求。这次作文后,我又让宰大森同学去与这十几个同学见面,让他亲口告诉他们他前后判分不一致的原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再加上现身说法,比课堂上的泛泛评讲要有效得多。特别是他的三点感受,让我们语文教师感到欣慰。他的三点感受是:1.语文老师真辛苦;2.班上的好作文其实不少;3.应该给更多同学整体批阅的机会(或其他同学也应该争取这样的机会)。学生找回了感觉,有了自信,作文就再没什么可怕的了。

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篇2

2011年9月18日

如何帮助幼儿找回失落的自信心

来宾市兴宾区凤凰中心校 教师: 韦玉虎

【摘要】:自信心既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要途径。当前自己子女在幼儿缺乏自信的原因有很多,想要培养自己子女在幼儿的自信心必须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的能力;对幼儿的保护要适度;懂得勉励幼儿;创设机会,培养成功意识;重视幼儿的每一个成绩;以适当的标准,正确评价幼儿。

【关键词】:幼儿 培养 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自信心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的教育形成的。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在实践中积累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才能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

一、自信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今天的幼儿将是21世纪的主人,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学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战。只有具有自信心和其他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可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体力上,或是在处事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范德瓦尔斯,原本是荷兰的一个贫家子弟。父母勉为其难地供他上中学,但因经济困难,不得不中途辍学。面对困难,他曾一度消沉,动摇。他的父母虽在物质上难以进行帮助,但在精神上都能给予极大的支持。范德瓦尔斯在父母的激励下,振作精神,自信自强,奋斗不止,终有建树。自信心将范德瓦尔斯引上了19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正如一句箴言所说:“成就事业的人,只不过比别人多了一份自信和决心而已”。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到最佳状态,在自信中获取成功。在幼儿时期,自我意识逐步形成,不断发展,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自信而且自强不息,无疑会对孩子的人生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可见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二、自信心缺乏的原因

1、过度保护。

现今社会,由于计划生育的关系,每个家庭也基本上只有一个儿女,也正因为如此,不少父母也就对这位“掌上明珠”使之以最大的保护,并竭尽全力地为其排忧解难,以为这样就做到了关心子女的责任。就好像幼儿说要自己穿衣,吃饭什么的,父母

常常都抢着说:“来,妈妈帮你!”等等,就是这种“帮”,而使到了孩子又少了一个学习的机会。这种过度的照顾和过分的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使孩子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缺乏独立活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不善于与人交往,事事依赖他人,而一旦遇到困难便不知所措,因而更易遭受挫折、失败,并形成自卑心理。

2、过高要求。

一直以来,父母间都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现在也不例外。也就由于这种思想的熏陶,有些父母甚至不曾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及其实际能力,更没有征得子女的意愿,就要求子女学这学那,盲目地要求孩子按照他们所编排的道路成长。这样,孩子学得好的还好,能受到父母的赞赏;但并不是个个幼儿都能承受如此大的压力,一些达不到父母过高要求的幼儿,会因此而受到父母的否定。这样长期以往会使幼儿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从而由经常的自我怀疑转为自卑。

3、消极评价。

当孩子慢慢懂事以后,他就会开始注意别人,尤其是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因为幼儿的自我认识很模糊,其自信心最初是建立在别人对他的反应上。他们总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依靠自己心目中的权威人物来评价自己。而有的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常常盼望自己的孩子处处强过别人,惯于横向比较,喜

欢拿其他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比。父母的评价是幼儿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父母消极、否定的评价,会使孩子产生“己不如人”的感觉,认为自己真的很笨、很差。这种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的做法,比掉的恰恰是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缺乏锻炼。

很多父母由于平时工作、应酬繁忙,真正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也不太注意营造合适幼儿的客观环境,使孩子没有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就没有机会去培养自己应付挑战的能力,幼儿缺乏锻炼机会,因此在遇到困难时就感到害怕,不敢面对挑战,不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更不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也影响其自信心的树立。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1、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尊重幼儿。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都应采取少批评多鼓励的方法,经常以肯定的口吻表扬幼儿,使幼儿看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快乐和满足,激起继续上进的愿望,增强其自信心。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什么都想试一试,玩一玩,这些正是幼儿独立意识和自主性萌发的表现,老师、家长要平等、民主地对待幼儿,尊重其发展的积极因素,尽量满足幼儿自我学习的愿望,给予其充分活动和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

2、相信幼儿的能力。

信任是人们通常凭经验而来的对人的一种态度,也是人的一种评价。信任孩子对于每个孩子不仅仅是一时的激动,而是使幼儿顺利成长的动力。有一次运动会上,我选了班上最内向的小男孩子宸参加跑步比赛,他的脸有残疾,人很自卑,但跑步是很快的。别的小孩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连子宸自己也说:“我不行,还是让别人去吧。”我对他说同时也是对全班小朋友说:“老师知道你跑得很快,你一定能赢的。”子宸听了我的鼓励,使劲点了点头。在比赛的前半段他一直落后,我们都焦急地为他加油,当我们的加油声越来越大时,子宸也越跑越快,最后,真的取得冠军。小朋友为他欢呼,他也高兴得不得了。我对他说:“子宸,你是行的。”从此,子宸有了明显的进步,不再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自卑,迅速融入集体生活中。

3、对幼儿的保护要适度。

家长对孩子过度照顾和保护,使孩子没有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就没有机会去培养自己应付挑战的能力,在遇到困难时就感到害怕,不敢面对挑战,不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家长应该鼓励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孩子摔倒时,不要大惊小怪,如果没有人去扶他,他会自己爬起来,如果没有人对他的摔跤表示心疼,他也会不当一回事儿,而仅视之为暂时打断游戏的小插曲。这种在活动中显露出来的自主精神正是幼儿自信心的最初表现。当孩子遇到失败和挫折时,不批评,也不包办代替,而是激励孩

子再尝试、再实践,这样自信心就能在实践中形成的。

4、勉励幼儿

“初生牛犊”往往“天不怕,地不怕”,对于这个陌生的地方充满着好奇。此时,幼儿或许会有些奇怪的想法,想去尝试一些不太容易完成的事。遇到这种情况时,父母或者教师千万不要嘲笑或禁止,因为这种行为也许就会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心,而令到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肯动脑筋思考,而且也会缺乏向新事物挑战的勇气。因此,当孩子想做某种尝试时,父母或教师即使知道他不可能成功,也应让他去闯,再和孩子一起分析不成功的原因,鼓励孩子跨越障碍;而当孩子一旦取得成功,他就会感到无比自豪。

5、创设机会,培养成功意识。

成功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幼儿获得自信,失败的实践活动则可能给幼儿失败的教训,幼儿更不敢在集体中有自信的表现。我们让幼儿表现主要是要让他从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因此,应创设成功体验的机会,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幼儿时期正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成人要注意为幼儿创设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与条件。要结合幼儿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活动,使所有的幼儿都能获得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特别是要注意给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也能享受胜利的欢乐和成功的乐趣。

6、以适当的标准,正确评价幼儿。

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思想,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健康快乐、蓬勃向

上的,用成人的眼光要求孩子是不科学的,它既影响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也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对幼儿来说,父母,教师就是重要人物,如果成人经常随意地批评他、否定他,那么幼儿就会感到自己很笨,从而也会否定自己,产生自卑。而经常得到成人肯定、鼓励的幼儿则能从成人对他的肯定与鼓励中获得信任感,从而产生自信心。

总之,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导,最低程度的帮助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最佳方法,一个人能否征服自己,超越自我,取得成功,其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让幼儿拥有自信,乐观与自信将使人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如何帮助中职学生自信歌唱 篇3

一、以兴趣为先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与信心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自信的歌唱。

1.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中职音乐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歌曲本身更有其自身的音乐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语言描绘、图画再现、音响渲染、角色扮演、设悬置疑等多种途径,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职学校没有统一的音乐教材,这正好给了音乐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更大程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歌曲的推荐选择上,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接触到自己喜闻乐唱的歌曲,因此学生也乐于投入歌唱热情,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切实可行的。

2.寓教于乐,提升兴趣

游戏是中职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音乐课如果只停留在让学生被动地听唱歌曲的层面,那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如果在游戏中学唱歌曲,不仅能减轻学生唱歌时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体验唱歌的乐趣。

课堂上组织游戏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竞赛活动既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既可以是男、女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各小组之间的。竞赛或以独唱、齐唱、表演唱的形式进行,或以接口唱、编词唱的方式开展。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歌曲巧妙设计符合中职学生特点、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从心底喜爱音乐,喜爱唱歌。

3.分层激励,体验成功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学习主体——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愿望来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成功体验。对于一些能自信而歌的学生,要求他们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对于一些对独立唱歌感到紧张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背唱歌曲;而对于一些对自己没有信心、惧怕唱歌的学生则只要求他们唱准歌曲的节奏和音高或哼唱旋律则可。不同的学生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会逐步认识自我,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唱好一首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歌唱潜能,树立起歌唱的信心。

二、以情感为依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活动中,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可以说情感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它具有引发、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

1.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际交往、情感沟通的过程,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教学是不可分割的。课堂上,笔者总是把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放在首位,教师始终保持微笑,娓娓道来,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发声歌唱自然是水到渠成。

在唱歌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按自己的主观意志设计教学并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我们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眼神、表情,及时发现问题,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或热情的语言、真挚的爱心帮助学生,使学生认识自我。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情感,及时捕捉学生的情感信号,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歌唱的信心。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声音

新课程指出: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收益。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特别关爱一些歌唱得好,又爱表现自我的“特长生”。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是“特长生”,上台表演的是“特长生”,大部分学生则成为“特长生”的“陪读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希望获得成功的心理需求,我们也要关注那些胆小、怕羞、性格内向、不爱表现自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增加信心,从而热爱歌唱。

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歌唱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让自信的光芒照亮学生的心灵,自信的旋律必会响彻云霄。

如何帮助缺乏自信的学生学习英语 篇4

一、理论背景

自信心是对自己的能力及知识水平的肯定看法及自信。一般来说, 自信心强烈的人通常比缺乏自信的人更加能够战胜外语学习中的挫折, 也更加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语言学家Beebe在他1983年的研究中发现, 绝大部分善于学习外语的人都能够利用“健康的自尊”来避免令他们去想象看起来似乎是愚蠢的错误。而且Krashen的理论也认为, 自信是“影响过滤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它使学习者勇于接纳, 并善于吸收。相反, 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人相比那些外向、自信的人在外语学习中会更多地顾及面子、怕出错;于是缺乏自信就成了外语学习者学习路途中的障碍因素。儿童心理学家Stanley Coopersmith通过研究发现, 缺乏自信往往体现为容易害怕、胆怯, 不能自我决策, 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 且不愿发表个人意见。而自信心强弱取决于个人过去的体验、周围重要人物如家长、教师、同学、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及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些评价就像一面镜子, 可以使学生认识和判断自我形象。如果这面镜子反映的是一个积极形象 (positive image) , 他们就会感受自身价值的存在。否则, 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被抛弃, 没有价值。而他们的行为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二、缺乏自信的原因

其实, 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是不知道自己是好还是不好的。是父母或家人让一个孩子慢慢形成了对自己的评价:如果他们对这个孩子好, 很用心地照顾他, 这个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可爱的、有价值的。当孩子长大以后, 更多的人如教师、同学及朋友也会帮助他认识自己。如果这些人信任他, 鼓励他, 为他而骄傲, 他就会有安全感、认同感、归属感、目的感及胜任感。

然而在很多英语课堂上, 由于追求高标准, 教师常常对学生严要求、多责备, 让学生受到有意或无意的伤害。事实上, 对于一些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讲, 本身词汇量小, 要听懂一堂课, 看懂教材, 理清语法并跟上教师的进度, 达到学业目标, 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难事。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会感到自己能力太低而目标太高, 担心自己达不到, 因此学习压力非常大, 造成了自信的随之减弱。此时教师和他们的同学如果能够给予适时的关心、耐心的讲解并不断鼓励, 学生便会因为自己的小小进步而增长自信。

还有一部分学生原本是很自信的, 但由于环境变化或一些事情的发生, 使他们的自信大为减弱。让我们来看看以下的例子:甲在原本的学校里英语成绩属中上, 但她换了学校之后无法适应与新同学交流学习, 开始变得内向, 成绩也下降了。乙在父母离婚后感觉自己没人疼爱, 对自己失去信心。还有丙自从体型变胖之后就开始自卑, 甚至不敢与人交往, 当然更不与同学来往了。

所以, 我们可以在此这样归纳:学生在外语课堂上缺乏自信的原因是由教师因素、同学支持因素、课堂氛围因素等共同构成的。

三、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自信

我们知道, 课堂氛围是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现出来的重要心理环境, 不良课堂氛围会造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压抑感和不安全感。英语课堂教学是否有成效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否团结合作, 相互信任支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C.R.罗杰斯特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首要条件, 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过度焦虑且自信心不足, 没有足够的冒险精神参与思考与记忆, 宁愿保持沉默也不愿丢面子, 将最终影响外语课堂教学的成果。笔者建议, 教师应当在课堂中与学生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与教师的教学情绪产生共鸣, 体验积极的学习情绪, 即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首先, 教师应该设定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为引导者, 而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在课堂内外要多鼓励学生与自己进行互动交流, 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情况, 对学生的一点点小进步都要予以肯定与赞扬。同时, 指引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学习英语,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其次, 教师要采用较多的结对练习、小组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增加各类学生 (尤其是基础较差、自信心较弱的学生) 的英语课堂实践机会;而合理地搭配层次不同的学生共同合作能够使他们互相团结、互相支持及交流学习经验。最后, 教师应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难度深浅不同的学习目标及任务,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 实质性的进展和成绩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他们增强自信。

四、结语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肯定评价, 它关乎外语学习者能否在学习过程中顺利掌握这门语言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它。要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增强自信, 就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并采用各种课堂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使学生在自己的程度上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并获得自信, 更好地学习英语。

摘要:很多学生都会抱怨自己在学习英语时有学习障碍, 本文从自信角度分析原因, 并为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缺乏自信,原因,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Coopersmith, S.Antecedents of Self-esteem.San Francis-co:Freeman&Co., 1967.

[2]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我给学生找回了自信 篇5

三河市荣村小学 刘彦军

古代教育名篇《学记》指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长善”,即现在所说的发扬长处和积极因素;“救其失”,即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发扬长处克服短处。要搞好班级教育,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与积极因素。即使落后的学生,哪怕其积极因素还不稳定不突出,也要倍加爱护,使他逐渐发展为成长中的主要方面。

学生如果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就会缺乏自信,甚至产生自卑,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是因为没有正确评价自己,往往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自觉的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所以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赏识自己,这是增强自信消除自卑的良策。班主任更是如此,更要掌握好每个学生的动态,因势而育,我觉得班主任的工作具有双重性,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在教学管理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思想、观点、情感等,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孩子在思想、观点、情感、感受、快乐、不安、忧虑方面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教师应认清并熟悉自己的学生的这个精神世界。”

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学生叫张韬,他上课时很少能认真听讲,总是在桌子下面摆弄东西,任何学科、任何教师都调动不起他的积极性;做作业时,总是一边玩一边写,从没有在课堂上写完过作业;课上,叫他回答问题,我叫了几遍他都没有反应,必须走到他的课桌前,他才说听见了。有时我非常生气,心想,他要是我的孩子,我一定要好 好管管他,给他些苦头吃。后来我还发现这个张韬很“特别”,别的学生怕老师批评,在老师面前站着,总是毕恭毕敬的,他则不然,他竟敢在老师教导他时“噗嗤”一声笑出来。我曾经找他谈过话,问他愿不愿意像其他同学那样也得个小红花。他竟然说:“不愿意。”“为什么?”他说:“得小红花太难了,我不稀罕。”我听了真是对他失去了信心,心想,怎么会有这么不上进的学生呢!

这个张韬在学习上如此,下课时他也不像别的男生那样活泼。别的学生一下课就三五成群的玩跳绳、扔沙包、打球等娱乐活动,只有张韬或在教室愣愣的呆着,或者在教室外面远远的看着其他同学玩。对我而言,他成为了我教育上的“难点”。我苦思着教育他的方法,但总是不得法。事情的转机来自于我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文章中谈到了一些学生由于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不但在学习中缺乏动力上进心,而且与他人交往也会有一定的阻碍。看到这里我心里一动,这与我班上的张韬何其相似啊。说不定这就是张韬的病根,我决定立刻对症下药。第二天我开了一次班会,要求每个学生都把自己的优点或是长处列出来,写的最多同学会得到一个小红花,我刚一说完立刻就有学生动手写了,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眼睛一直看着张韬,看到他听到这个要求时,眼里闪过一丝兴奋但紧跟着就是满脸的落寞与失望。看到他这样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所有学生把写满了优点或长处的纸条交给我时,我才注意到原来张韬教了白条。

后来我把张韬叫到办公室很严厉的对他说,你必须找到长处,而且我保证你也一定有长处,你有缺点,有错误,不告诉我可以,我也 不问;你有优点、长处必须告诉我,不告诉我,我就狠狠的批你,而且天天的批。事实上,每位学生都有长处,而且都不只有一条长处。最后进的学生,也会有三条五条的长处,有的长处还会非常的独特,一般人赶不上。问题不在于学生有没有长处,而在于老师和学生自己有没有发现长处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就能从缺点很多的学生身上,发现很多条长处,没有这个能力,明明有很多长处也会被自己和别人埋没掉。

第二天,张韬来找我。我问:“长处找到了吗?什么长处?”他很紧张,脸涨得通红,极不好意思地说:“我的心肠好,爱干活。”我一听立刻兴奋地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爱帮助别人,到哪里都会受到别人的欢迎与帮助。爱干活,你说的是爱干体力活吧,现在有各行各业需要以体力活为主的工作岗位,还非常受欢迎,你要能把这个当成乐趣,那就能做一个对社会十分有用的人才。

他高兴了,以后心地更加善良了,愿意帮助别人,也愿意为班级做好事了,也能更多的参与到班级活动当中来了,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看到张韬的这个变化我从心底为他高兴。

在以后当中我只要看到张韬有些许的进步我就大肆表扬他,而他自己也知道进步了,尤其是在学习上知道认真了,他曾经主动找过我说:“老师,我现在能把所有的作业都完成了,只是正确率还不高,但我会努力的。”

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篇6

一、当前中职学生对学习英语缺乏自信心的原因

(一)英语基础普遍薄弱。

根据有关教育方面的资料显示:在职业中学中6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30%的学生基础可以,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1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读、写能力提高缓慢。实际职业中学学生英语的基础,比统计的情况更严峻,在简单的音标、语法、时态等方面都错误连篇。

(二)对学习英语心理惧怕。

由于英语基础薄弱,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惧怕的心理,逃课、抄袭作业、害怕课堂提问、害怕听写单词、害怕读单词和课文是他们共同的表现。他们上英语课如同听天书一般;面对单词不知如何读;老师领读时,只是和尚念经一样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自己却迷迷糊糊、不知所云;害怕听写单词;不敢问老师任何问题,怕老师问及其他的问题,不懂装懂。

(三)心理压力大。

由于对学习英语的惧怕,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枯燥、繁多的单词、语法、时态变化和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使得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厌倦情绪,失去了对学习英语的信心,继而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

(四)英语口语差。

英语教学中,口语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可实际中,口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为薄弱的环节,音标基础差,不敢读单词,怕出错。不会读单词,造成记忆单词困难,听写困难,背、读课文困难,理解课文困难,跟讲课进度合不上拍,学生找不到学习英语的感觉,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五)传统和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

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老师一味地赶教学进度,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是满堂灌。老师累得气喘嘘嘘,学生听得迷迷糊糊。再接下来就是听写单词、背诵课文、做练习题、测验考试,周而复始,形成了机械的程序化。教学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老师主动地灌,学生被动地听,学习成了一种使命,上课成了完成任务,主要靠对话交流的课程失去了交流的环境,变成了一滩“死水”,听、说、读、写不能有效地结合,枯燥的环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

由此看来,要想真正提高中职英语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做出相应的改进,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增强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如何帮助中职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进英语教学教育模式。

许多中职英语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存在错位和偏差,抱怨学生素质差,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能做到理解体谅,缺乏科学人文的教学观念。英语是一门技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就要求中职英语教师一定要耐心、热心,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成为学生喜欢的知识型、幽默型教师。

1. 掌握中职学生心理,建立真诚融洽的师生感情。

学生进入中专时,英语已学两三年,在数次考试(包括中考)中连遭失败,他们对英语已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作为教师,应主动接近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微笑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他们进行英语学习的心理疏导,介绍新时期下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分析中职英语学习与初中英语学习目标的不同,帮他们找出成绩差的原因。教育心理学说明,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教师应对具体学生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课后多与班主任、课代表沟通,了解学生,帮助他们查找学习信心不足的原因,对症下药。同时也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2. 给学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督促学生的课后学习。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中职学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应在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一学期),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作业要经常面批,这样可以让他们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及时订正,养成按时交作业的习惯。每天早自习,教师要到所教班级督促学生早读和听写单词,形成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这种强烈氛围的感染,自觉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3. 增强教师内功,创设活跃课堂。

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英语课则是一门技能型的课程,要求学生大量反复地模仿,训练运用。而大多数中职学生学习不主动,怕吃苦。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加深,他们会认为整天读啊,记啊,太没有意思,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内功,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教师应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效果。为了延长学生上课专注的时间,教师应常结合课文做些游戏,教点歌曲,听听录音,讲些有趣的小故事等,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二)改进英语教学内容,运用形成性评价。

1. 改进英语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现在的中职英语教学一直沿用以往陈旧的英语教材和教学模式,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老师,被动地接受知识,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不能有效地适应新的发展。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教材的二次开发上要格外费功夫。二次创新的教材内容应该避免与基础英语教材内容相重复,应突出交际性原则和专业实用性原则,其设计应有利于在课堂上开展交际活动及具体专业的就业需求。虽然在目前的条件下,还很难做到由任课老师自选教材,但除了开设必修课之外,应增加开设一些与专业有关、对学生就业有益的选修课,如英文面试口语、商务英语及旅游英语等,这样,既能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又能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2. 运用形成性评价,全面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在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很久以来,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都是终结性评价。可这种评价方式与中等职校目前的生源状况及人才培养目标都不相符合。因为中等职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为了能拿到英语课程合格证书,教师的课堂教学几乎完全围绕考试内容进行,更有甚者平时不思进取,只好临时抱佛脚,考试作弊现象也屡见不鲜。这种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依据的评价体系即终结性评价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因为它只重视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的评价。它显然不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保持其学习兴趣的持久性;相反,一旦学生成绩不理想,他们便会感到焦虑、自卑和自责,自信心也受到严重打击。因此,很有必要在中等职校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评价体系即形成性评价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能及时反馈、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旨在确认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重视对学生情感、文化意识及综合素质的考查,它是一种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全新的教学观念。它能让职校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潜在的能力,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那种“一次考试成败定终身”和“以考分定优劣”的不公平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助于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学习动机和浓厚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恢复和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控力,培养合作学习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进而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培养自信心 篇7

这则事例说明:在人的成才、成功的过程中, 自信这种心理品质的重要性。自信又叫自信心, 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心理, 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 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

那么, 在教学过程中, 教育者如何将这种宝贵的心理品质通过一定的形式注入到教学对象特别是学有困难的教学对象的肌体中并发挥作用呢?下面本人将把自己近来在施教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谈出来与广大同仁共勉:

一、对“B”班要有正确的认识

双轨竞争之下我接受了初二三班——B班 (成绩、综合评定显弱势的班级) 。接手伊始的现象是:分到本班71名学生只报到61名, 10名学生闻“B”而逃;少数学生“放烂船”, 多数士气低落, 教师了解情况无人理睬;课堂、自习提问鸦雀无声。即此时受教育者的自我评价几乎降至零。

如何找回自信心呢?我们适时的布置了一篇作文:“我心中的B班”, 并通过作文的课堂讨论、各科成绩比较、纪律卫生成绩比较, 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初二三班有一次纪律成绩列列全校第一, 卫生评比成绩一直在全校五名之前, 生物、地理考试成绩还超过了一个A班等等。教育者又根据今年四试合一中史、地、生的入考和高考中综合科的设置向同学们发出倡议:“不和A班比数理化, 和他们比史地生 (因为进入A班的同学理科较好) !”“争做远期人才 (由于A班理科好, 所以容易进入重点中学, 而B班学生史、地、生、语、政稍好, 高考中文科占优势, 我们称之为远期人才) 。”一时间, 士气终于回升。

同时提出“每半学期各科成绩均提升2分”的成绩提高计划。有一次班会, 我问同学们, 政治课半学期即到期中考试提高2分, 行吗?同学们的答道:没问题!然后我又问:史地生呢?同学们回答又是一个没问题。这时, 我请同学们集体分析:一门课半学期提高2分, 8门课一学期增长32分, 从初二分班到初三毕业四学期共增长128分, 如果你进入二三班时只100分, 初三毕业时也有228分, 接近2003年四试合一高中录取分数线 (247分) 。

二、发现“特殊类”人才

一次, 偶然的, 我发现教室后面黑板报的绘画很有水平, 经了解, 是我班汪芬芬的杰作, 我就鼓励她和陈哲, 张婷负责我班的办报组。半学期后, 我与A班尖子生李娜一起谈话时, 发现汪芬芬也在, 于是故意说:“李娜, 你的数学学得好, 有可能成为数学家, 但汪芬芬却有可能成为画家, 你可不要小瞧她哟, 恐怕将来她的经济效益要超过你呢 (玩笑) 。”这样一来, 汪芬芬同学的绘画更勤勉了, 学习也毫不放松, 逐渐在普通班同学中渐露头角。篮球运动员张猛、罗旭东;中长跑运动员王宗明;纪律委员陈虎也在老师的注目和同学的掌声中把自己的事情干得有声有色。

三、古人云:“矮子里面拔将军”

在施教中, 我和科任老师一道, 使用这一战术, 在学生中树立典型, 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在带B班的第一学期, 我和数学老师、语文老师一起, 找出几个学习上有兴趣、基础较好、反映较灵敏的同学, 分别在不同的课堂上就作业、成绩、回答问题等方面口头或正式提出表扬, 使他们逐渐成为同学们“公认”的标兵, 并通过他们帮助同学们解答问题、辅导作业, 在互帮互学中, 他们迅速进步了。其中, 陈艳康同学成绩的进步速度超过了A班大部分同学。

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篇8

“不了解”原因有二。其一,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 家长普遍具有重智 (一般指文化学科) 轻体的思想, 并且潜意识中认为体育教师身体素质好而文化素质低’以致社会上出现体育教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片面认识, 甚至出现“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的谬论 > 部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落后, 体育课堂教学出现“放羊”现象和教学随意性, 也是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形象的重要原因。其二, 家长不了解体育教育教学的价值, 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内涵狭义地理解为跑跑、跳跳、玩玩, 不了解其中蕴含了更广泛的育人功能及更多的健身技能。

“不理解”原因有二。其一, 学生的体质在不断下滑’家长不能理解’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健身效果产生质疑;其二, 学生没有掌握家长认为有用的健身技能, 而体育课堂三维目标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难以产生显性的变化, 导致家长对体育学科的实用价值产生质疑。

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导致社会、家长对学校体育及体育教师充满质疑和指责, 客观地说, 有些因素不是体育教师能改变的, 如学生体质下降, 它与社会体育氛围、家长的体育意识、交通工具现代化、家长对文化课的过分重视导致学生课外运动时间大幅减少等因素有关。但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并非毫无责任’如何发挥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的功能, 确立体育教师的存在价值’消除社会对体育讓的误解, 应追根溯源’分析原因’找出对策。

一、分析社会“不了解”原因的背景因素

(一) 不了解体育学科的价值

家长明白增强孩子体质的重要性, 但并非认为体育锻炼迫在眉睫。

在一些发达国家, 体育课程与国文、数理、科学并列为四大核心课程。社会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育体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文化学科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易短期直观地显现出来, 而学生体质的增强是需要通过长期地锻炼来达成的, 因此家长会认为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并非迫在眉睫。

(二) 误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性不强

体育师资力量的严重欠缺, 导致家长误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性不强。

一个拥有专业运动技能的教师是受家长尊重和认可的。不少家长认为体育教师工作的替代性强, 不少学校由于体育师资配备不齐而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则能说明这一点。但是体育教师所具备的运动学知识、生理学知识、健康知识、运动医疗知识、运动技战术知识等都不乏专业技能和智慧, “体育教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等陈旧思想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三) 不了解体育学科其特有的育人功能

体育教育除了育体之外, 还有对意志品德的培养功能。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唯一开放的课堂, 在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培养更是具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 学生之间的接触是广泛的, 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中, 学生能够在接触与冲突中学会做人, 在规范与放纵中树立自律, 在学习与体验中培养自信。体育学科传授的运动技能对于人的一生都受用无穷, 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建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 更是对今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极大的帮助。

要加强社会、家长对体育教师的广泛了解, 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 寻找有效的对策。

1.加强自身业务素养和专业技能学习, 以极大的责任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以服务的意识对待家长, 以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为目标, 认真上好课, 上有用的课, 上有效的课。

2.加强课程理念的学习和体育育人思想的转变, 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出来, 先进的课程理念与不少体育教师落后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脱节。体育教师应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无论是在帮助学生体质的增强、技能的提高, 还是在引导学生行为的规范、品质的改善方面, 都应有效反馈到家长的眼里、心里。

3.利用一切场合展现体育教师的正能量, 以身为体育教师为荣, 宣传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师的正面形象, 为中国学校体育事业添砖加瓦。

二、分析家长“不理解”产生的背景因素

(一) 学生体质下滑, 对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产生质疑

导致学生体质下滑的现实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 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代替了以往的步行和自行车, 导致天然的运动条件和运动工具消失;机动车的激增导致公共场所运动的危险性增大, 家长不敢让孩子在开放场所活动。

2.独生子女较多, 孩子玩伴较少, 尤其在城市里的孩子尤为明显, 课外时间缺少游戏活动玩伴, 降低了孩子去室外活动的积极性。

3.家长对文化课以及才艺教育的过分关注, 课外补习班、书法班、钢琴班等占用孩子部分课外活动时间。

家长的关注点是学生体质下降的现状, 虽然导致学生体质下降有很大的社会学原因, 如果说与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师毫无关系是不负责任的。尽管周登嵩、毛振明教授指出:“体育教学目标已经不是去增强体质, 而是在于掌握知识技能、开发兴趣习惯、培养创造能力, 同时, 尽可能地同步发展学生的体质”, 但并未将发展学生体质排除在体育教学目标之外, 国家规定“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更能体现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 而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实施的主力军。我们具有双重任务, 其一, 提高学生体质;其二, 为学生未来可持续性地发展体质 (即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习惯和技能) 而努力。

我们体育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 尽可能地发挥自己可掌控的资源, 以达到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的目的。

1.挖掘体育课堂教学是增强学生体质的最大效能。保证合理的练习密度, 科学的练习强度, 充足的练习活动时间。

2.科学地设置大课间活动项目, 合理分组, 提高活动效率, 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 让每个学生都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较为充足的活动时间。

3.可适度地布置体育家庭作业, 通过课外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二) 学习成果难以显现, 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意义和实用价值产生质疑

家长并非不重视孩子运动兴趣和技能的培养, 不少家长很愿意将孩子送进各类体育运动培训班, 如跆拳道、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经过学习, 家长看到了成果——运动技能由不会到会的变化, 看到了体育技能的实用价值 (健身娱乐价值和交际平台价值) 。学校体育教育的成果没有在学生身上显现出来, 如教材规定的基本运动技能有跑、跳、投、体操等技巧, 这些技能在生活中极少运用, 是呈隐性的, 家长难以发现学校体育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实质性变化;家长、学生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成果不感兴趣、不满意是制约家长对学校体育教育认同的重要因素, 出现体育中考前, 家长、学校强制学生拼命练, 体育中考后把学生丢一边的现象;究其原因, 一是其仅仅将体育教育带向应试教育, 没有将应试教育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挂钩;二是没有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热爱体育运动的习惯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为改变这一状况, 笔者提出相应的对策, 具体如下:

1.学校和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并结合学校条件,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并能较熟练地运用, 这些技能需符合五个基本要素: (1) 不学则不会, (2) 终身能锻炼, (3) 学生感兴趣, (4) 社会较普及, (5) 技能易显现。这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能较好地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 不具备符合以上五要素技能的体育教师应进行培训、强化、提高, 从而将这些技能有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有条件的学校可实行分班选项教学, 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和技能。并确保学生所学项目能可持续性地学习, 不能短期内变更项目, 保证所学技能能系统、有效地掌握, 帮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技艺的展现。

3.确保规定的体育课时足额配备并充分开展, 配置满足教学需求的专业体育教师, 尽量不安排非体育教师兼任体育课。

4.在坚持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学习的基础上, 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开发和终身体育锻炼技能的传授。

5.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学习, 从“为什么教—教什么—用什么教—怎样教”四个方面深入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考核机制。

班主任帮“学困生”找回自信 篇9

关键词:“学困生”,自信,转化工作

初中生因为学习基础差导致对学习无兴趣, 甚至厌学、怯学。“学困生”转化工作成了班主任头痛的事, 付出爱心和耐心, 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转化的效果总是不能令人满意。

通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总结, 发现这部分学生除了个别智力因素造成的以外, 多数学生是非智利因素所致。这些因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学困生”, 多表现为对学习失去信心, 所以转化“学困生”的核心任务就是帮其找回自信心。

一、班主任给“学困生”“画饼”树立自信

当一个人有了理想或信念, 就有了支撑实现理想的动力, 自然就有了为理想奋斗的信心。所以班主任在转化“学困生”时的首要任务是解决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意识。如何给这部分学生树立一个人生追求的目标是首要任务。班主任就要对这部分学生多关心、多了解, 准确地把握住这些学生的爱好和性格, 投其所好地把生活中一些和他们经历相似的成功人士相对比, 潜移默化地渗透, 让学生相信只要努力就会获得成功, 将来会和他们一样, 给这些学生的未来画一个实实在在的大饼, 让他们相信将来也能当作家、当老板、做技术权威等等。

二、让所有任课教师都来肯定“学困生”

班主任给这些学生种下了自信的种子, 要想让自信的种子生根发芽, 还要营造适宜这些种子生长的环境。这就要求班主任协调好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来营造“学困生”发展的环境。实践证明, 如果只是班主任单方的赏识, 而得不到周围其他人的肯定, 这些学生形成的信心则不会长久, 所以班主任要做好协调工作, 让所有人都来赏识这些学生。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所有任课教师共同来完成。班主任要把精心设计好转化“学困生”的方案并汇报给所有任课教师, 达成共识, 根据班主任给这些学生树立自信的方案, 让所有任课教师有意识地发现、挖掘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潜能。把握好时间和机会, 及时肯定与鼓励, 巩固住刚刚树立起来的信心。

三、让全班学生都来赞赏“学困生”

“学困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他们的学习行为开始积极主动地发展, 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 但在同班其他学生眼内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长时间得不到同学的发现或赞赏, 或者经常听到同学的讽刺挖苦, 他们就会对教师帮助树立起来的信心产生怀疑。所以班主任要把“学困生”的进步表现和效果公开在全体同学面前给予表扬, 同时要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把教师表扬“学困生”的优点, 让其他学生在班内、小组内说出来, 最终达到全体教师和同学共同肯定的效果, 这样“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就会更加坚定。

参考文献

上一篇:社会网络胜任力下一篇:近代中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