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帮助学生的事迹

2024-09-23

班主任帮助学生的事迹(通用9篇)

班主任帮助学生的事迹 篇1

卢____,江苏如皋人,中共预备党员,于20____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B电商121班,现任盐城工学院经济学院B电商121班学习委员。在班级中,由于他的勤勤恳恳工作与孜孜不倦的学习模范作用,电商121班在经济学院的班级中,计算机二级以及英语四级、六级通过率远远高于其他班级,并在,获得了盐城工学院的“优秀先进班集体”称号,并参与了“江苏省先进班集体”的评选,惜败,却虽败犹荣。卢____同学,在大学期间,认真学习,每学期都获得学校的奖学金,并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家境贫寒,却从来不失斗志

卢____同学,来自江苏如皋市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亲在他出生时就离婚了,卢____和哥哥两个人跟着身为农民的爸爸生活。从上幼儿园开始,他每年都愁的一件事就是——学费。在卢____的记忆中,似乎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一次准时交过学费。在他十岁的时候,在村里小学上三年级,学习成绩优异的他获得了班上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是老师却拒绝把奖状发给他,老师让他回家让家长把学费交了才可以拿到奖状。他回家跟家长说了这件事后,爸爸又去学校打招呼,向老师保证家里的蚕茧卖掉了一定把学费还上 。这件事深深烙印在了卢____的心中,年幼的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倍的学习,做一个优秀的人,长大了才能帮助家里改善这种贫困的现状。

就是在这种贫困的家庭背景下,卢____和他哥哥两个人都在很小的年龄懂得了其他同龄人不懂得的事情,两个人都很努力,很懂事,从来都很努力的去奋斗。他知道帮助爸爸减轻负担的唯一方法就是——好好学习!平时在生活着,兄弟俩从来不会羡慕其他孩子的玩具或者食物,在家尽可能地帮助爸爸干家务活,从来不会乱花一分钱,有钱都省着。生活的重担已经让爸爸不堪重负,在农忙时。两

个人从来都不怕脏,下田去帮家里拔稻草,堆麦子。无论生活有多困难,卢____从来没有失去斗志,反而意志却愈加的坚定。天道酬勤,两个人都很争气地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并两个人都顺利地进入了大学学习。

学校的助学政策让他成长!

20____年的夏天,卢____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家里出了第二个大学生,让这个贫困不堪的家庭又得到了些许的欣慰,由看到了一角美好的未来。但另一方面,由于哥哥上大学,为了支付哥哥的学费,家中早已债台高筑,已经不能再负担任何的债务了。也许是早就知晓了这种情况,卢____在高考结束后的第一个星期就背上行囊,去了江苏常州的一家火锅店做服务员了。在火锅店打工时,卢____的兢兢业业得到了店长的赏识,本来临时工一个月只能拿1800元的工资,但是店长破格将他提拔为临时店长助理,帮忙打理火锅店的事务,工资也由1800涨到了2100。但是即便如此,在打工40天过后,他带回去了3000元,离开学的7500元还有很大的缺口。在经过了一番努力后,家人总算给他凑齐了学费,卢____怀揣着这沉甸甸的学费,踏进了盐城工学院的大门。

大学里一切的东西都是新鲜的,新的朋友,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食堂,唯一不变的是奋斗!进入大学后,卢____从辅导员的介绍中,知道了我们国家对家境贫困的学生有相应的资助项目。于是,他毫不犹豫的递交了贫困申请。国家对贫困大学生实施各方面的帮助,正是在这样政策的资助下才使他能够顺利的去进行他的大学学业生涯,能够去追逐他的梦想。当他第一次拿到国家元助学金的时候,心中满是充满了感激。这不仅减轻了经济上的困难,更是对卢____莫大的鼓励,他深知,拿到助学金之后,需要更加的努力,才对得起国家和学校的支持。

进入大学后,卢____就很明确的知道他的目标是什么——考上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只有不断地充实和加强自己,才能为自己的未来和家中的亲人博得更好地一片蓝天。为了这个目标,在大学的第一第二个学年,卢____坚持每天上课第一个到教室,下课后有时间就去图书馆,认真学习。在这两年的时间里,除了参加一些学科性的竞赛项目,他基本上都在图书馆,食堂,教室三个地方活动,

过着典型的“三点一线”活动,一门心思的扑在学习上,为了考上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皇天不负有心人,卢____的努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成效,在这两个学年中,他获得了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三次校级二等奖学金,一次校级三等奖学金,三次校级学科性竞赛二等奖项。并且以高分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于12月8号,被中国共产党吸收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回报社会,热心社会公益!

大学是半个社会,人们常常这样说。人们在这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看到形形色色的社会。那是204月3号,春天的脚步刚刚踏进盐城的大地,空气中还是散发着余冬的寒意。卢____和舍友去市中心置办生活用品,在中茵海华广场看到了静静停在那里的献血车。那时候,盐城市献血中心正闹血荒,喇叭中在呼吁人们积极无偿献血。他的心中有一股热血在翻滚,似乎有一种声音呼唤着他,告诉他他应该做些什么而不是就这样看着。于是,在他的鼓励下,卢____和舍友第一次走上了献血车,献出了人生的第一代血液,用来帮助那些需要血液的人。两年来,他已经累计献血达900cc,动员了至少10人进行了无偿献血。也正是因为他的模范和公益行为,卢____被盐城市献血中心授予“盐城市爱心奖学金”。另外,他还借助学院学生活动平台,积极参加学院组织安排的各种公益活动,比如“盐城市创卫”,“盐工学子三下乡”活动等,因为他一直相信一句话——“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人要活得有价值!”作为当代大学生,国家帮助我们学习与成长,给我们提供帮助,我们也一定要为这个社会,做出我们当下能做的一些帮助!

利用国家的助学金,带领其他贫困同学一起进行创业!资助贫困学生的感人事迹

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卢____在努力学习知识与文化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最大可能的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从高中毕业的暑假开始,卢____每个暑假寒假都会背上行囊,远赴他乡,打工补贴家用,三年来,他在电子厂打过工,每天高强度工作13个小时,每顿饭支持两个馒头;也在超市做过理货员,每天从早上

6点忙到晚上8点,站到小腿抽筋;当然,也在饭店做过服务员,工地做过搬运工。正是经历过这么多的社会经历,卢____比同学们更懂得钱的来之不易,想自主创业的想法也愈加的强烈。

大三上学期的时候,卢____由于上一年度的优秀表现,第二次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的5000元奖金。正好他当时,由于反复思考与考察,手上正好发现了一个可以操作,风险不大有把握的创业项目。于是,卢____就联系了班级里的另一个家境贫苦的同学,把这5000元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两个人一起进行创业——开网店。虽然他已经有了明确的实施方案,但是事实上,具体实施起来却不像想象中的简单。虽然身为电子商务的专业,但是在网店的操作过程中,依旧有很多的盲区。因此,利用课余时间,他又泡在图书馆,自学了Photoshop以及Dreamweaver,以及C#的相关知识,用来武装自己,为网店经营的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操作得当以及想法的新颖性,他们的创业项目——QIQI诚品店进行的相当顺利,前期投入的5000元载第一个月就全数收了回来,并从第二个月开始就有了可观的收入。现在网店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两颗钻的信誉,在销售旺季时,每个月可实现净盈利5000元,分摊到两个人手上,也足够支付两个月的生活费了,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减轻了两个经济困难家庭的开支。

除此之外,他还准备尽快再另开手头上的另外有把握的两个项目,用来帮助其他的贫困生进行自主创业,减轻家中的负担。因为卢____深知贫困家庭的困难,一时半会还解决不了,不能光靠家里的来源来进行生活,我们越是贫困的学生越一定要学会自立,懂事,不能再给家里添更大的重担了!资助贫困学生的感人事迹

考研必胜,回报社会!

卢____说:“我上大学的唯一和最终的目标是——考上研究生”现在他是盐城工学院经济学院的一名大三的学生,此时此刻也正在奋斗在考研的第一线。曾经有一位老师问他:“你问什么要考研?”他作出了如下的回答:“因为只有考上研究生,我才能再一次的借助一个跳板,进入更高的平台,谋得更好的发展,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想让自己更有能力去回报这个帮助了我太多太多的社会!”很感人的一句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让我们一起来祝福这个有着坚强斗志,

不畏艰难困苦的年轻人吧,我们相信他一定会成功的!

“永远不要去埋怨,因为那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这是卢____的座右铭,也是激励他不断奋斗的一句话。人生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们要面对的还有很多,坎坷与挫折一定会不断伴随着我们前行。人永远不要学会懒惰与埋怨,人的命运线是掌握在自己的手心的,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你能不能为之不断努力奋斗了!因为,天道酬勤,唯有不断奋斗,方能精彩!

班主任帮助学生的事迹 篇2

一、培养学生的挫折耐性

挫折耐性是一个人对挫折的承受力, 也叫耐受力。学生受挫后, 所表现的反应是不同的, 不同人的挫折耐性是有差异的, 培养学生挫折耐性的最好办法是陶冶学生的性情, 形成理智的性格特征, 这就要求班主任创设特定的教育环境, 利用一切强化手段, 克服学生“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过分依赖成人的惰性, 不要事事都让学生“一帆风顺”, 更要让学生懂得“逆境奋进”, 只有让学生在挫折中成长, 才能学会对待处置挫折的技能。班主任要抓紧时机, 尽早用成人的爱心和情感对待学生, 使他们早日成熟, 避免过分幼稚和脆弱, 而经不起挫折的冲击。

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学生积极向上、克服困难、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学生遇到挫折后, 自尊心十分脆弱, 特别需要同情和保护。对学生的受挫行为, 班主任要有一个容忍的态度, 把受挫学生看成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着重进行心理诱导, 切忌简单粗暴。比如, 在集体活动中关心他们, 重视他们, 委派一些服务性、组织性的任务给他们, 增强内部动力,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则能有效地减轻或消除挫折感。

三、教会学生应付心理挫折的具体办法

1. 发泄法。

不是把受挫后的不良情绪压抑在心里, 而是通过合理的方式, 将情绪发泄出去。比如:发生了困难, 遇到了麻烦, 同学之间有了矛盾, 可以找自己信得过的知心朋友谈一谈, 把内心的冲突和忧伤清理出来, 也可以向家长、教师讨教。教师、家长一定要善于倾听抱怨的话, 尽可能让学生把内心的悲伤、委曲、苦闷、烦恼合理地发泄出来。

2. 升华法。

学生受挫以后, 把自己原始的需要、动机、情感、欲望投射到其他有益的活动中去, 抛开各种杂念与烦恼, 进行自我解脱。如学生语文考试考“砸”了, 就要鼓励他在其他学科考试中争取优异成绩, 执著地追求新的目标, 使之升华。

3. 自激法。

面对挫折, 拿出勇气, 自我鼓励。比如,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动作解释自己的行为, 激励自己, 为找到逗趣的借口, 给自己搭个“下台阶梯”, 让自己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看到美好前景。使自己变得心安理得、乐观开朗, 对战胜挫折坚定了信心。

4. 补偿法。

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目标受挫后, 便可通过其他途径来达到另一可能成功的目标, 以之补偿代替, 获得心理平衡。如:集体中一个学生在学习上成绩不突出, 甚至很差, 被别人瞧不起, 不受伙伴们的注意。他可以在文体活动及其他活动中去显示自己的才能, 获得在集体中的一席之地。

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正确的自我定位 篇3

【关键词】技校生 自我认识 自我定位

做了几年的技校班主任,发现学生在实习就业方面有许多错误的想法。比如:技校生读技校的目的就是 “为了找工作”。有的学生入学开始,就认为“就业好不好”和自己的技能好坏无关系。没有危机感和危机意识,不好好学习技能。比如:盲目选择专业,对专业课不感兴趣等。正因为错误思想引导错误的行为,所以导致一些学生实习就业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现在找工作都是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学校的作用只是推荐,学校把你推到企业面前,企业是否录用关键看你自己有没有真本领。你能不能被录用、能不能到高薪的岗位,更要靠自己的能力。

作为班主任,我认为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的自我认识不清、自我定位不准有关。为了让学生更满意的就业,我在职业指导时重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准确进行自我定位。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指导。

一、利用提出的“五个”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

第一个问题“我是谁?” 即每个学生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对自己进行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优点和缺点,都逐个列出来。如有的学生,他的父母都是干汽车修理,他从小对修车感兴趣。他的优点是动手操作能力强,缺点是不善言谈等等。

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每个人想干的事情有很多,你最想干的是哪些事?理由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这个问题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总结,一个人职业的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有的学生就是对汽车维修感兴趣,他经常跟父母一起维修汽车,对汽车的构造很了解,上学选择的专业就是汽车修理,因此他认为他能干好这一行。

第四个问题“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这个问题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例如: 现在中国人的汽车拥有量很大,汽车维修行业前景很好,很容易找工作。

明晰了前面四个问题,明确了自己想做而且又能够做的事情,那么第五个问题,也就是有关“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什么”,自然就有了一个清楚明了的框架。学生们在选择职业目标时就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

二、根据本校的实习就业情况,分析学生的就业情况,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

根据历届毕业生实习就业情况看学生常分成三类。第一种实习生是专业技能过硬,职业道德优秀的学生,他们通常在技术含量高、加班少的、薪水待遇高、知名度高的企业工作。这类实习生都是在学校学习认真刻苦,吃苦耐劳的学生。你只有真正握了高超的技能,并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如:能吃苦耐劳、勤奋工作、谦虚好学、服从管理、团队精神等,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工人,才能找到高薪的工作。 如:某飞机修理企业:工资福利特别好,每年公司都送优秀员工到国外进行业务培训。这样的公司要求技能好、品德好的技校学生,优秀的技校生到优秀的公司工作。相反,如果你没有真本事,就算是有好的工作你也无法胜任。第二种是专业技术一般、职业道德良好的学生,他们通常在技术含量一般、加班时间长、工资一般的企业工作或是从事大规模流水操作。如:某外资电子公司:生产、组装计算机,不要求技术含量,工作时间长每天12小时,工资三四千左右,食宿免费。虽然你专业技术、英语都一般,但是只要你忍耐力强能坚持、能吃苦就行。第三种实习生是技能一般的学生,这种学生通常不服从管理,又不能吃苦。他们通常一进校就想就业,上课不好好学技能,实习就业时“一山望着一山高”,一个地方干不到两天,不满意,就再跳个槽,在小公司时,说公司太小,很清闲,学不到技术,工资太低。在大公司时,工资虽高,但是管理太严,工作时间长,太累,受不了。因此频繁换单位,还抱怨学校没做好推荐工作。我们试想一下,一个企业包吃包住,不用加班加点,不用吃苦受累,轻轻松松的每月高薪,这样的企业是很难找到的,即使有这样的企业也不会要你,即要拿高工资,又不想干活,你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哪个企业会录用你呢,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你要成为哪类学生呢?这由学生们自己选择。

无论哪种学生,都是希望拥有一分自己满意的工作。学生的愿望都是相同的。俗话说“上进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的本性。然而,由于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环境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并非人人都能如愿,造成了同样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有着巨大的差别。原因何在呢?原因有很多,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缺少对自己的认识。很多学生在学校时从未想过自己为什么要选择本专业、自己将来想从事那种工作、自己的职业能力是怎样的、自己在学校期间怎样学习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式怎样等等问题。

帮助老人事迹 篇4

豹xx从进入敬老院起,十七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把敬老院变成了“老人乐园”、“幸福院”。她每天清晨起床,打扫庭院,给老人煮早餐,送早餐到各位老人碗中,洗刷衣服;然后到镇上买米、油、盐、菜,料理老人们一日三餐;晚上,为有病的老人煎药、服药,伺候老人入睡。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工作日。

十月田镇是个少数民族贫困乡镇,镇政府为敬老院提供的生活费每人每月只有30元,老人们的生活经常捉襟见肘,有时遇上老人患病需送镇上医院,不得不从中垫付一些,老人们的生活就显得更紧张。于是,豹xx总是不动声色地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20元、30元、50元,补贴给老人们应付日常开销。

老人们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安祥地过着自己的晚年。老人们都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豹xx如今已经如愿地为三位老人送了终、尽了孝。这三位临终前,最想看到的、最牵挂的人就是豹xx,拉着她的手,喊着她的名字,直到离开人世。

为了给老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生活空间,来,豹xx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在房前屋后种上花草,培植绿地,开垦荒地,种上蔬菜,既美化了敬老院的环境,又改善了老人们的生活。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敬老院了。常常有人不解地问她:“敬老院又不是你的家,那些老人跟你非亲非故,工作能过得去就行了,何必那么拼命呢?”她说:“敬老院就是我的家,老人们就是我的家里人,我不照顾谁照顾。”

班主任帮助学生的事迹 篇5

班主任先进事迹材料:用爱心感化学生

2009-2010学年,是经济管理学院08财管搬到海甸校区的第一年。因为有余老师,班级同学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她总是在孩子睡后来到宿舍了解学生的情况,常给学生分析专业问题及就业的信息;分析校区差异,让学生尽快习惯海甸校区及海口的生活。晚上常常能在宿舍里见到余老师,余老师每次都是等孩子睡了才来宿舍,她常说“十点后来宿舍是最好的,大家自习回来了,这样就不占用大家的学习时间”。在余老师的精心引导下,班级的同学各方面情况良好,没有一名学生受到过任何处分。

余老师所带的这个班级很活跃,搞羽毛球、篮球等体育比赛,组织并编排了班级元旦晚会,组织烧烤活动等等。2013年“5.25心理活动月”心理主题班会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在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年“5.25心理活动月”心理主题班会评选活动中获得优秀奖。班上同学中有23个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学金及学校各项奖。

余老师特别关心同学。班上林同学一直睡眠不好,余老师对他特别关心,总是问同学他的情况如何,有没有好点等,同时也给他想办法、出主意,有时提供一些方法让他试着看能不好点;祝同学得了肺结核病,余老师不顾自己曾也得过这病,坚持到病房探望他,并给他带去年牛奶等营养品;谢同学因病手术,余老师那时正特别忙,她赶到医院时手术刚结束,余老师安排并确认了照顾她的同学,留下100元钱让同学买点吃才走。最令人难忘的是,2014年3月14日,那是周末,一大早男生宿舍18-705的天花板掉下来,余老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亲自检查其他几个宿舍的天花板情况,再次提示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班主任帮助学生的事迹 篇6

一、高三班主任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适应教育本质要求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发展,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实现途径。此外,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新课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把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成长作为关注的重点,把学生的心理成长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2.适应班主任工作的需要。教育部2009年8月22日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2条提到:“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这个规定表明,教育界有识之士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适应高考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在研究影响高考的20 多个因素中发现,考试的心态在高考作用中居第一位,考试前的心态在高考作用中占第二位,学习方法在高考作用中占第三位,学习基础在高考中占第四位。由此可见,高考是一场心理战和知识战的较量,平时扎实的学业成绩是高考取得优良成绩的前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生在高考中正常发挥已学知识的前提保证。

二、高三班主任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的具体做法

1.全程化意识。从高三备考开始一直到高考结束的“后高考时期”,都注意进行心理调适。从高三备考开始,班主任教师要明确整个高三阶段需要完成的复习、考试进程等,有助于学生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做到有条不紊。另外,学生的心理不适问题贯穿于整个备考阶段,需要班主任教师通过自己的观察或者向任课老师了解、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班干部的交流等方式获悉相关学生动向,然后及时进行相关调适工作。即使高考完毕,面临填报志愿以及录取结果,学生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心理不适,因此,需要班主任教师及时跟进。

2.目标学生心理分析。根据相关调查,高考考生存在的心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焦虑问题;二是情绪低落问题;三是怯场问题;四是状态问题。而每个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很可能是不一样的,作为班主任教师,首先要有相关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压力来源。一般来说,高考学生的压力有内源和外源之分。内源性心理压力主要是由于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而引起的,这类学生通常对自己能力与高考目标的关系认识不清、定位不准。而外源性压力主要来自于父母,还有部分来自于亲朋好友。一些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不顾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过分拔高要求,造成孩子精神压力过大。作为高三班主任教师,我通常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诉说,从中帮助学生梳理出心理压力的来源,为下一步工作做好相应的准备。

4.针对学生不同心理需求,开展心理调适。我在弄清楚学生的压力是内源还是外源,心理不适是焦虑、情绪低落还是不在复习状态等情形之后,进行相关的心理调适。首先,对于内源压力,主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而外源压力,我除了对学生本人加强心理健康调适之外,还与其家长加强联系,善意提醒家长配合班主任工作,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而家长本人也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心情焦虑的学生,一方面对他进行恰当的目标定位,避免定下的目标过高,教育学生只要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就可以了,人生拼搏的时间和阶段很多,不要给自己在短期内施加过大压力。

5.提醒部分家长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部分考生的高考心理压力来自于其父母,在此情况下,高三班主任除了对相关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之外,也要善意提醒其父母自觉进行心理调整,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点:

(1)善意提醒家长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一般表现为夫妻关系和谐、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对孩子给予真诚和理智的爱,家庭成员之间感情融洽、志趣相投、态度和善、思想活跃、心理相容,反映出相亲相爱的情调和积极向上的气息。夫妻关系是家庭心理氛围的核心,其中父母的情绪对家庭心理氛围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

(2)恰当提醒家长保持良好的心态。即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就是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人生的一切,包括孩子的高考,不过高拔高目标,也不妄自菲薄,并将这种沉稳、积极的心态传导给高三的孩子。

三、高三班主任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适度。心理调适的适度既包括轻重适中,也包括频率适中。每次进行调适的时间不宜过长,不占用学生的复习、考试、休息时间,注意细水长流,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外,频率不宜过高,进行一次谈话或者辅导之后,要相信学生,要耐心等待学生自我调整好状态,不能操之过急。在这方面,我是有过教训的。如对我们班的某同学,她属于明显的复习不在状态上,我对她进行一次长谈后,过了几天,我看她还是没有明显改善,又马上找她来谈话,前后弄了几次之后,该学生突然冲着我大发雷霆,我找她的同桌了解情况,才知道由于我找她谈话的频率过密,引起了她新的紧张,所以才引起她的爆发。由此,我反思自己要注意耐心等待,不能够一厢情愿,还要将心比心,注重学生感受。

2.注意方法。高三学生由于精神紧张,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尤为明显,在此过程中,高三班主任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用词,要到位,同时也要慎重,不要随便用一些容易伤害学生的字眼。

班主任帮助学生的事迹 篇7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学困生;心理阴影

在解决学困生的问题上,班主任一定要抓住他们情绪上产生问题的转化点,这样才能进行正确引导。当学困生渴望得到老师的理睬和安慰的时候,班主任要发动班上的学生及时给学困生送关爱、送温暖,去帮助他;当学困生遇到麻烦时,班主任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并给予具体援助;当学困生产生悲观情绪时,班主任应该指引学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当学困生激动时,班主任要抓住这种情感波动,把他从行为过错中转化过来。

一、深入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状态

要教育学生,就得先了解学生。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的了解是否全面深入。只有了解了学困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困生生活的环境以及学困生的心理状态,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正在成长的中小学生,成人意识逐渐增强,独立性的生活能力表现在意志的自觉性。学困生的心理与一般学生相比,具有社会性较早地介入的特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熟”。强烈的成人意识、社会意识,表现在心理上就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别人能把自己当作一个大人来尊重。可是,由于学困生的言行已在学生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失去了威信,尽管他们想得到别人尊重,但事实上都总不能如愿。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要十分谨慎地把握好分寸,有抑有启,以启作结。当学困生处于难堪之时,千万不要伤害学困生的自尊心。要在可能的情况下,激发学困生的自尊心。让学生都来关心学困生,使其在集体的温暖之中感化冻结的心灵。

学困生在行动上受自尊心的驱使,常常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一种是冷酷孤独地生活,对一切人都采取回避的恶意的态度;另一种是冒险行事,往往产生严重的道德过错。不管哪种情况,都表明学困生有强烈的好胜心。学困生有好胜心,这说明他们有上进心的基础;但由于他们学习基础太差,道德认识水平低下,一时取不到胜利。对于这种心理,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发展道德认识能力,创造条件让他们能表现自己。如爱好无线电的就让他们在物理实验活动中表现自己;爱好美术的学生就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画画,体验生活。使他们好胜而又能取胜,好动而又会动,想表现自己却又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二、坚持正面而耐心地教育

正面教育,就是以正面人物和事例去激励、影响学困生,调动学困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尽可能地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引导他们前进,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前途理想教育、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对他们都会产生积极影响。青少年学生都有向往未来、要求进步的心理特点。但是,由于处于过渡期的青少年缺乏知识和经验,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差,在生活中常要受到一些坏思想、坏习气的侵蚀,所以,我们班主任只能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对学困生的进步表现,老师要及时提出表扬,满足他们上进心的要求。在表扬的同时,应当用说理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和错误。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找出犯错误的根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教育。

坚持率先示范和为人师表。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困生与其他同学相比,道德认识比较模糊,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用形象、生动、直观的手段是非常必要的。教育学生学先进,树立榜样不可少,但更为典型、更具有权威的导向功能的“榜样”,恐怕要算班主任自己了。在平时要求学生讲礼貌,自己不忘一个“请”字;要求学生出勤早,自己总是跑在前面;要求学生做作业认真,自己在黑板上的板书总是一笔不苟。这样的模范行动,使得学生学有表率,行有样板。

三、善于发现学困生的点滴进步

要以“爱”导其行。人是有感情的动物,爱是人类情感之一,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有求得别人爱他的基本需要。班主任给他们以真诚的热爱,便能触动他们的心弦,引起强烈的情感震动和深刻的内心感染。学困生精力异常充沛,活动范围较大,对奇异事物尤为感兴趣。对于这些优势,他们不用在学习上,而是在其他方面逞能。这种心理特点,一方面是缺点,如果有坏的导向因素,它很容易破坏校纪、校风,酿成不良影响,甚至犯罪。但它又是优点,是青少年活泼向上的生理基础,引导得好,有利于学生活泼健壮地成长。班主任在发现优点的同时,要分析形成优势的原因,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找出学困生前进的动力点,为转化工作打下基础。

要发现学困生的点滴进步还要注意学困生的个性特点。勇敢热情活泼的学生有社交能力,老师在这方面可提供社交场所,让他们担任一定的职务;胆怯冷淡的学生有深沉的感情,具有思考的个性,老师可为他们提供研讨的场所。学困生的个性是由他的家庭社会关系及个人生活方式而形成的,要想改变学生的个性,难度是较大的,班主任应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从学生个性出发,发扬学生成功的个性,限制学生消极落后的个性,让学生自我陶冶个性,成功地达到转化的目的。

四、培养和激发学困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广泛的兴趣是一个人求知欲旺盛的表现。学生的中心兴趣是学习,但作为学困生,兴趣与一般学生相比较有所不同。学困生的兴趣大多出自各人的爱好,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正面鼓励的方法,帮助学生继续提高某一个方面的技能技巧,使学生的兴趣建立在知识的厚实基础上,让学生有精力宣泄的渠道,可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各显其能,尽情发挥。

五、抓反复,反复抓,矢志不移

学困生有动荡性的心理特征,其“通病”就是在前进中容易出现反复。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教育学困生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一劳永逸的事,学困生在进步过程中的反复因人而异,有的反复次数多,有的反复次数少。任何一个学困生,均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这几乎是学困生的转化规律。抓反复,就是要注意学困生在转化系列当中的进步与后退的衔接处,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帮助学困生走出意志薄弱的低谷,能准确地预见学生反复的时间,创设过渡条件,使学困生转化不至于走入低谷。反复抓,就是要求班主任对于学困生的进步不能自我陶醉,对于学困生的旧病复发不能灰心丧气。要在学生进步的时候看到他们的不足之处,防范旧病重犯。当学生旧病复发时,应当确立信心,弄清反复的内外原因,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学生认识到不求进步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向前看,才有成功的收获。

总之,帮助学困生走出阴影是长期而又复杂的。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看清楚这一点,并且坚信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即使我们的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孩子也一定在我们转化的过程中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郝艳存.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的教育方法[J].中国科技纵横,2011(23):372.

[2]刘桂容.抓住“困”因对症下药——浅谈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J].中学教学参考,2012(14):57.

[3]路春梅.如何帮助英语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9):376.

[4]吕宗涛.善用六种“神功”力促思想转化——谈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J].新教育:吉林,2011(3):12-13.

帮助学生走出“早恋”的迷茫 篇8

一、“早恋”概念的界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认识,我们更愿意用一些中性词来定义“早恋”这一现象,例如西方社会学研究者将青少年的恋爱行为称为“青春期恋爱”,又或者我们有时候用“交往过密”来表达。

那么,什么是“早恋”呢?“早恋”是指发生在生活、经济上尚未完全独立,同时距离法定结婚年龄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少年群体里的恋爱行为。有关专家认为,恋爱是不是太早,不应单从年龄上看,而要从心理发育成熟的程度来判断。青春期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又是性心理发生变化,对异性产生爱慕感从而渴望结交知心朋友的时期。如果对爱情的真实含义有深刻理解并具有了爱的能力,又能处理好爱情和学业的关系,并决心把爱情之树栽到收获的季节,承诺并有能力兑现爱情带来的义务和责任,那么此时的爱就不算早,反之则可称为“早恋”。何谓"早"?目前一般指中学时期,有时甚至包括大学,因为一般来讲,处于这些年龄阶段的学生都不易达到上述要求,他们一般没有条件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爱情。

二、走近“早恋”中的学生

一项对360名中职学生的关于早恋问题的调查报告显示,44%的学生“对待同学或朋友发生早恋现象”表示采取无所谓的态度,31%的学生表示支持,只有10%的学生表示会加以规劝和坚决反对。对此的分析得出:如今学生大多数认为学生的交往属于正常,萌生一丝的爱慕情愫属于正常,学生对情感的表达似乎变得不再扭捏,走出了昔日的窘迫不安。但是,这种情感的表达需要正确引导。

对待别人的早恋是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又是什么样的呢?在问卷调查中“你认为何时可以谈恋爱”的回答中,接近300名同学不约而同地认为最好是在大学或工作后,这说明,假如能够从产生早恋的原因上加强教育和引导,学生对这份情感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我们的中职生跟所有的中学生一样,不易控制自己的感情,过早地堕入情网,感情的闸门打开就会一泻千里,无法控制,分散了精力,耽误了学习,给自己带来很大的苦恼。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部分学生对早恋的认识是清晰的,是可以引导的。

三、让孩子成为自己心灵的监护人

(一)鼓励学生进行正常健康的异性交往

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如果学校非要阻止学生正常的异性交往,反而会欲盖弥彰,给异性交往人为地增加神秘色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增加了学生“早恋”的概率。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会学生如何建立起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异性关系:

1.自然交往。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词;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进行同性交往那样进行异性交往。同学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不自然。

2.适度交往。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既不为异性交往过早地萌动情爱,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给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当然,要做到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有时也并不容易,只要做到自然适度,心中无愧,就不必过多顾虑。

3.真实坦诚。这是指异性交往的态度问题,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朋友。

4.留有余地。虽然是结交知心朋友,但是异性交往中,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比如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有分寸等。特别是在与某位异性的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关系的程度。

(二)教会学生如何远离“早恋”

我们可以这样教学生:在正常的异性交往过程中,如果你现在就喜欢一个人,该怎么办呢?首先不要跟着感觉走,问自己三个问题:

1.为什么喜欢这个人?拿出一张纸,写下他吸引你的地方。是迷人的外貌、幽默风趣的个性,还是才高八斗的学识,看看自己是否忽略了内涵。如果他的确很优秀,那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要获得他的尊重和爱慕,你自己是否具备了这样的资本?

2.你有什么条件谈恋爱?当你踏上爱之船时请看看自己是否具备恋爱的能力。你的成绩是否会因谈了恋爱而一落千丈,甚至面临补考的命运?你是否能承受这一切?

3.你要怎么做?评估自己的状态,而后采取行动。若你决定就此打住,不让爱逐渐萌芽,就要选择远离诱惑物,时空远了,心动的感觉也就淡了。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还可以从心理学角度给学生以下建议:

首先要学会“跳”出来。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成长,有了强烈的事业心,有了崇高的生活目标,从感情的迷宫中“跳”出来,就不至于沉溺于两人世界,可以早日走出早恋的误区。

第二,学会“冻”起来。我们提倡男女生正常交往,一旦相互之间产生了朦胧之情,要及时冷冻,认识到自己还不具备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的能力,可以保持这种朦胧和纯洁,保持这份浪漫之心,让它成为美好的回忆。千万别轻易捅破那层薄薄的纸,向对方倾诉自己的相思之苦。

第三,学会“隔”起来。要减少或杜绝两个人单独接触的机会,尽量多参加群体活动,与多个异性保持平等、正常的交往,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不同的异性,有助于以平常心对待异性交往,千万不可随意给两个人的关系贴上标签。

(三)如何处理已经发生的“早恋”

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的“活水源头” 篇9

曾有过这样的故事:一次,挪威著名小提琴家部尔(1810-1880)给国王演奏,国王听得醉了,就问部尔:“你在什么地方学会演奏这样的音乐,你怎么知道在世界上有这种乐声,在你的小提琴还未演奏时,你从何处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呢?”部尔回答说:“我在家乡常登临高山,纵目大海,或小坐村间,晚风轻拂,群树舞动,我便把潮音和涛声留在我的琴上;我静坐在如哭如诉的潺潺流水旁,我便将这流水声留在我的琴上;我把风吼的震动留在我的琴上;我听见晓破和落日的妙曲,便把它们的低语留在我的琴上。”正如我国民间艺人阿炳一样,如果部尔没有生活中体悟的努力,会有美妙的天籁从他们的心里、手上流出来么?

音乐是这样,写作也是如此。“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确,生活是写作取之不竭的一泓清泉。然而再回头看看我们初中学生的习作,他们中绝大多数在写作实践中却不懂得接受生活的馈赠,有的无病呻吟,有的凭空捏造,缺少生活的积淀。鉴于此,我觉得在扎实抓好作文教学的同时,应帮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找到属于自己写作的“活水源头”。

一、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亮点”

所谓“亮点”,是指生活中那些有价值,闪烁着人性光辉的至真、至善、至美,具有审美特质的东西。生活中传奇式的壮举并不多见,而小事却是同学们熟悉的,写大事往往流于杜撰编造,空洞无物;写小事则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教师应善于从学生身边小事入手,积极引导。当然写小事时,不能将陈谷子烂豆子一股脑儿的都写进文中,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感悟,善于捕捉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慧眼识珠”才能真正捕捉到生活的“亮点”。提起野菊花,也许你会说“不过是普通的野花而已”。可是孙花同学得益于它,治愈冻疮,心怀好感,再联想在生活中具有野菊花精神的人,因而越发爱上了野菊花。文忌矫揉造作,而贵于自然。《野菊花》触景生情,看到野菊花外在的“野”而感悟其“野”中所潜藏的品格之美,其感受是从心里自然流露出来的。

关天刚同学的习作《生日蜡烛点燃的时候》就得感谢生活给予她的一份丰厚馈赠。没有父母给她做生日,但有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老师给她做生日,有兄弟姐妹般的同学为她做生日,她成了生活中的幸运儿。由于是自己亲身经历,小作者写出了真情实感,强化了主题,使文章增色了不少。正如文中写道:“在大家的歌声中生日蛋糕上那14根蜡烛被点燃,那跳动的火焰像一颗颗炽热的心。我把真挚的友谊、美好的希望、真情的祝福吹向那燃烧的蜡烛。”

二、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内在美”

生活中处处存在美。“锐锋出乎钝石,明火炽乎暗木,贵珠出乎贱蚌,美玉出乎丑璞。”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从“钝石”、“暗木”、“贱蚌”、“丑璞”中发现潜在的美质。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如陈文蔚同学的习作《可敬的老人》开头写道:“我家隔壁住着一位老头,瞧,他又瘦又黑,头发又有点蓬乱,衣服是几年不变的旧工作服。他很勤劳,每天都会早早地起来,在他家前面的那块田地上耕作、施肥、浇灌。”“小时候的我,嘴很甜,总是亲切地叫他爷爷,还时常去他家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瞧不起他,认为他太‘土’,于是每天早晨,我从他家门口走过时也懒得向他问好,而他却总是笑眯眯地问我那句已经问烂的话:你去上学啦?回来啦!我却嫌他烦,常常爱理不理的。”后来这位老头的热情、热心,如“送挑儿”、“修电”等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感动了小作者,让她发现了这位普通老农人性中的内在美。小作者结尾道:“虽然他年纪大了,又很‘土’,但他的俭朴勤劳的精神令人敬佩,尤其是他的善良与真诚很值得我学习。我为何不能报以微笑与真诚,多多地接近他呢?”文章朴实,但又感人。生活给了她启迪,给了她思想。可见,生活中的美并不缺少,缺少的是我们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发掘美。

三、引导学生善于读出生活中的“真味”

生活似乎淡而味无穷,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悉心体味,从生活中读出味道来。如乔磊同学在《生活中教会我》一文中就写出了过年的一和真味。他跟大家一样,从小爱过新年,穿新衣,尝美味,整天无忧无虑,欢乐无比。进入中学,渐渐懂事,开始觉得过新年总有一种异样的气氛,有一年初一晚上,他从睡梦中醒来,突然发现父母房里的灯还没有熄灭,从房里传来低低的商议声,还夹着一声声的叹息。这时,他心头一颤,突然明白了什么,感到这一声声叹息的沉重。小作者从父母的叹息声中,初尝到了生活艰辛的滋味,他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于是心怀感激,在作文中透出了这样一种生活的真味:生活中欢乐的美酒,是用艰辛酿成的。这种领悟,是从父母的叹息声中品读出的。

四、引导学生善于感受生活中的“多姿”

面对马路上的人流、车流,田野里的歌声、吆喝声,有的同学什么都不想,什么感受都没有,熟视无睹,无动于衷,缺乏敏锐的感受力。要学会感受就得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养成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比如教室里老师的脚步声,听起来似乎很平常。但经常比较不同的脚步声,也许对各人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就有所感受。学会感受还得运用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观察对象,要习惯于由此及彼,由古及今,由物及人,推己及人,善于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熟悉的形象来创造新的形象,以至展开合情合理的奇思异想。经常由痛苦想到高兴,由失败想到成功,由损失想到收获,由真善美想到假恶丑,由花鸟草虫想到人,由沧海桑田想到人生,由风云变幻想到人类社会……

上一篇:青岛版减法的意义教案下一篇:公务员面试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