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24课学案

2024-09-27

四年级语文24课学案(精选9篇)

四年级语文24课学案 篇1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周第课时班级小组姓名

30、《诗五首》学案

学习目标

1.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资料链接

1、作家作品

(1)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著名诗人。

(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

省秦安县)。有“诗仙”之称。他的诗收在《李太白全集》里。

2、背景知识

(1)《饮酒》组诗共二十首,不是一时所作。大约是义熙十三年,陶渊明五十三岁时写的。这二十

首诗都是借酒为题,直抒胸臆,写出了从出仕到归隐后的生活感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行路难》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反映的是天宝三年(744),李白被“赐金还

乡”离开长安时,友人盛情地送别与诗人愁闷愤懑、向往重返长安施展才华的复杂心境。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珍馐()投箸()挂罥()塘坳()

庇护()阑干()风掣()突兀()狐裘()

2、熟读课文1、2首成诵

3、简单概要1、2首古诗的大意

二、合作探究

(一)赏析《饮酒(其五)》

1、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2、从是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的主旨句是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真意’指什么?本句包含什么哲理?

5、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品味《行路难(其一)》

1、主旨: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的描写,反映了诗人面对黑暗污浊社会的苦闷、抑郁和不平,表现了诗人的精神。

3、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州,将登太行雪满山。

4、赏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5、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达标测试

默写:

1、《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

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与坚定自信的名句

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资料链接:

1、作者介绍

(1)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义市人,祖籍襄阳,唐朝大诗人。他的诗歌记载了社会万

象、人民的生活、艰难的旅程,展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人们称为“诗史”,人们称杜甫

为“诗圣”。

(2)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晚清杰出的诗人和散文

家。代表作《病梅馆记》,诗歌代表作《己亥杂诗》,著作《定庵文集》等。

2、写作背景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公元761年,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安史之乱”时,杜甫

流寓成都,在浣花溪畔筑草堂。诗中的茅屋即指成都草堂。

(2)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四月,龚自珍辞官南归,不久北上迎眷,岁未回。往返途中,根据自己

所见所闻所感,陆续写成七言绝句三百一十五首,总题《己亥杂诗》。

一、自主学习

1、熟读3、5首古诗成诵

2、简单概括两首的大意

二、合作探究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这首是分几层?各写了什么?

2、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卷我屋上三重茅’写出了,‘丧乱’指‘何由彻’表现了的感情。

4、谈谈你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解。

(二)《己亥杂诗》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2、诗的前两句流露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浩荡’’写出了。“落红”指,比喻。

3、这首是表现出了哪几种思想情绪?

4、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三、达标测试

1、目前国内住房价格上涨不停,如果杜甫再生也许仍会慨

叹:。

2、《己亥杂诗》中被后人用来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句子

是。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资料链接:

1、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现在湖北江陵)人。曾任嘉州(现在四川乐山)刺史,人称“岑嘉州”。

(2)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天宝十三年(753),岑参任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归京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一、自主学习

1、熟读本诗成诵并概括大意

二、合作探究

(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诗中用互文描写边塞苦寒的诗句是。咏雪名句是。过渡句是,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相似意境的句子是。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4、赏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三、达标练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是。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相似意境的句子是。

四、小结

【课文写作特色】

1.《饮酒》(其五)(1)说理、抒情、写景融于一体。

(2)貌似平淡,蕴含深厚。

2.《行路难》(其一)(1)悲愤不乏豪迈,失意仍怀希望。

(2)内心矛盾,波澜起伏。(3)语言形象,寓含悲慨。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层次清晰,立意高远。

(2)语言朴实,精当生动。(3)描写、叙述、抒情有机结合。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情景交融,意境鲜明。(2)语言明快,旋律跌宕。

(3)结尾含蓄,遐思无尽。

5.《己亥杂诗》(1)抒情议论,有机结合。(2)比喻形象,贴切恰当。

四年级语文24课学案 篇2

一、学案的内容和编制

学案主体一般由教师编制,并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完善并改进,使学案更适合学生实际。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加工,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学案不仅有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学案的组成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反馈练习等。

学案一定要紧扣课程标准,与学习内容紧密相连,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学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了解学情并有针对性地渗透学法,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好教师的“导”。 学案决不能成为单纯的另一份额外家庭作业,要防止成为练习册。

二、学案应用的基本程序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上课流程为:学生自主学习——分组探究——精讲点拨——巩固训练——反思总结。教师应提前一至两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探究,找出本次学习要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然后,教师在课前收集学案进行批阅,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学习的方向和重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也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分组探究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在课堂上,简洁的导入之后教师即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学习新课内容的认知情况和主要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导学”。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自由的氛围,通过多种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在经小组交流后,一般问题都基本解决了,但有个别难度大、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或根本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可采用点拨和探究的方式针对疑难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收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在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理清知识点后,让学生当堂训练,检测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最后每节课上留3分钟左右的时间,指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巩固收获。还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知识,一方面迁移形成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学案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学案的编制既要体现集体智慧又要适合个体。老师要独立编制完成所有的学案很难,这就需要集体备课,注重教师的合作但又要适合本班学生、符合教师自己的导学风格和习惯。所以,对于集体编制的学案,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自身加以调整,做到“量身定做”,不能图省事,拿来就用。

2.在应用学案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能力层次,学生能自主完成的部分教师绝不越俎代庖,做到教与学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

3.在教学中要注意各个知识环节间的过渡与转换,既可增强知识间的联系贯通,又可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还要及时进行跟踪评价,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4.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所有学生,为所有学生创建一个表现自己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特别要时刻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必要时可加强个别辅导,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被忽略了。

5.指导学生重视学案的整理和保存。精心设计的学案,既有指向学习目标的知识要点、围绕重点内容的问题探究,又有学生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总结反思,是一份很有价值的学习资料。

四、学案应用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由于学案经过了教师的集体备课环节,所以有的教师就认为已经“集思广益”了,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但是各个班级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如果完全以学案为唯一抓手,搞“一刀切”,把一张学案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加任何思考地去使用,怎么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另一种情况就是追求学案编写的完美,加重了师生负担。在学案导学中,如果学生过分依赖学案,教师就会担心学案有所遗漏,进而过于追求学案形式和内容的完美,使得学案越编越厚,内容越来越多,教师面临着精力和时间的困境,学生也增加了负担。

即使是由教师经过精心的二次备课,学案仍难以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于学习能力很突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需要不能很好地满足。特别是学案所强调的自主性使得个别学习基础差和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掉队现象严重。这就要求学案分层、分类,模式多样,对展开学习、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短时间内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总之,学案的应用,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较好地解决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问题,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促使教师形成了新的教育观念,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体现。

四年级语文24课学案 篇3

教师寄语: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第一课时《关雎》

学习过程:

一、文本链接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 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共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共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式,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 读准以下字词的读音:

雎鸠()窈窕()()逑()荇菜().....

寤寐()蒹葭()()唏()坻()......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诗歌的基本意思。

3、诵读指导。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再如: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4、概括本首诗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

1、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2、《关雎》中有一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请找出。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3、爱慕之深,日夜思念,以致夜不成眠,可见相思之苦。既然如此,那就大胆地去追求美丽的姑娘吧。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展开爱情攻势的?

四、品读全诗,探究艺术手法

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五、背诵并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蒹葭》

一、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蒹葭 .

()(.)伊人(.)

溯洄()()

唏()()

跻()

()浚()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并找出韵脚,要读出凄迷之景,惆帐之情。

3、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二、赏析、思考下列问题组(四人小组合作)

1、诗人心中的恋人不知在何处,诗人寻找了几处地方?

2、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

3、诗人面对如此曲折艰险的路,又是什么态度?

四、能力拓展

三、拓展延伸

1、任选《蒹葭》中的一节,用优美的语言重现诗歌的意境。

2、比较《关雎》与《蒹葭》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湄

四、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于于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五、达标测试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

窈窕()()

好逑......()()寤寐()()

溯洄()()

坻......()

荇菜().

2、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 周南》。能力提高

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24.《诗经》两首 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二、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三、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描绘:“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四、《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 4 的容貌由盛而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二、1、三处“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2、“长”、“跻”、“右”。

3、“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三、1、示例:又是一个霜凝雾罩的清晨,我又来到水边,那苍苍的蒹葭在微微晓风中,如一片白色的海。凝霜怠露迷失在白雾之中。我心中的恋人啊!你究竟在哪里啊?我愿付出一生的时光,跋山涉水,来到你的身旁。

2、(1)都用了“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都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窈窕淑女”、“参差荇菜”;“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五、达标检测题答案

1、jū jiū yǎo tiáo hǎo qiú wù mèi sù huí Chí xìng

2、(1)《诗经》 305 风 雅 颂(2)赋 比 兴(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C.

4、B 能力提高

1、[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析]本题考查《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但是,关键不只在于识别,更在于体会这些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析]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参考答案] 景语情语。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晞”,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4、[析]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 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5(《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J、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铺垫,渲染了气氛。)

四年级语文24课学案 篇4

(一)整体感知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可以说是一首爱情诗。着重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就整首诗而言,几个章节结构相同,只是换了几个词语而已,增强了诗歌的韵味。就每章而言,前四句都是描写了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

(二)学法引导

诗歌重在体会,可以通过朗读的方法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如《关雎》的首章是全诗的序,为下文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作铺垫,朗读时相对平静;第二章写出君子时刻都在思念淑女,因此语句中流露出一种向往的味道;而第三章写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读出男子痛苦相思的情状;第四章和第五章意思相近,都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刻画出君子得到淑女的快乐与幸福之情,其中有一种兴奋和轻快的语调。《蒹葭》则可采用读准一个诗节推及其他的方法进行朗读,然后采用提问、质疑、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语句,理解诗歌意境,进而把握全诗的主旨。

(三)审美鉴赏

含蓄生动的起兴美

起兴,是《关雎》一诗反复运用的艺术手法。比如,诗的一开头就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雎鸠鸟雌雄匹配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由听到雎鸠鸟清新流转的歌唱而春心荡漾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切。又如以荇菜既得而“采之”“毛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使全诗产生了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寤寐()()溯洄()

坻()荇菜()......

2、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30课学案 篇5

上册导学案

主备人: 王永卿

时间:

1、4

No.30《 诗四首》(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第 小组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掌握积累生字词。

2、了解背景常识,理解诗歌内容,品味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诗人的情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预习完成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导入设计:

中国自古以来就

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

二、课堂组织及讲解指导:

学习《归园田居》

1、指导朗读,力荒()无()候()门()

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征 pé()jī()门 帘ē()ā()然

韵律

要求学生用“/”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给《归园田居》(其三)一诗划()使愿无违()

分节奏。

如“种豆/南山/()江入流()

下”“晨兴/理/荒秽”()云生结()

2、师生共同赏读《归园田居》()三年多难更()

①教师范读,学

3、文学常识填空: 生跟读。

②学生对照注⑴《归园田居》是陶渊明时所写的诗。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⑵《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的作品,他与合称“王孟”,是

③要求学生概述唐代诗派的代表 诗意。秽违骑

ngngshngyn1但234

大荒

海楼 凭危

⑶《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主义大诗人所作,人称他为“ ” 4《登岳阳楼(其一)》是代的爱国主义诗人所作

兑镇初中 八年级

上册导学案

主备人: 王永卿

时间:

1、4

No.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B、征蓬/出版塞,归雁/入/胡天 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D、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5、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近体诗又名今体诗,它包含、排律、等几个部分所谓近体诗,它是和唐代以前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二、自主学习

提示或要求(反复诵读,熟练背诵,完成下面的填空)

6、(1)《归园田居》以平淡自然的诗句描绘醇美的诗意,抒发了“ ”的情怀

(2)《使至塞上》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 的内心情感

(3)《渡荆门送别》作者通过描绘了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抒发了深沉的乡情之叹,流露出了深深的 之情

(4)《登岳阳楼》诗人通过写自己登楼观感,抒发了自己颠沛流离之苦,对国家的,以及自己 的落寞情怀

三、小组合作

④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1)提问: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2)提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⑤学生齐读,尝试背诵。

⑥深层探究:提问: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明确: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学生讨论,教师可提供另外两首田园诗帮助学生理解。⑦课堂小结

三、学习第二首《使至塞上》

1、诗人及写作背景简介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兑镇初中 八年级

上册导学案

主备人: 王永卿

时间:

1、4

No.1、《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壮观景色的名句是

2、《归园田居》中写作者对田间劳动感到惬意,认为符合自己心愿的句子是,3、学生大声读诗,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1)教师提示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疏通诗句。

3、《渡荆门送别》中从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的句子是

(2)选两位同学

4、《登岳阳楼》中流传最广的两句诗是

概述诗意,其余

同学点评。

4、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诗情画

5、“草盛豆苗稀”,说明诗人不善种田,这样写不影响他

意。

自己的形象吗?(1)要求学生展

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

6、《归田园居(种豆南山下)》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什述诗歌中的画

面。

么? 多媒体显示边塞

奇丽风光,帮助学生想像。选两位同学描述

诗中的画面,其

7、“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用比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余同学点评。

(2)名句赏析 提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8、《使至塞上》一诗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圆”,被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

9、说说“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随”、“入”二字的表对此的认识。

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力

阅读体验,谈体会。

兑镇初中 八年级

上册导学案

主备人: 王永卿

时间:

1、4

No.10、如何理解《渡荆门送别》一诗的最后两句?

11、如何理解“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中的诗人之悲?

拓展延伸

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你再摘录几句含有哲理的诗句

当堂检测

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 和此行的

2、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

五、知识小结与学习反思

(3)体验诗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提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沉吟品味,明确:“

四、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后两首

七、课堂小结:

四年级语文24课学案 篇6

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

教师寄语:人类无法移居,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加深学生对本组课文的感悟。

2.通过口语交际,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掌握的资料,谈谈珍惜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怎样珍惜资源,写一份建议书。4.看图写漫画。

5.养成独立修改作文的习惯。

【重难点】

1.感受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知道应投身环保,关爱家园。2.写建议书,看图写漫画。

预习案

【学法指导】

通过预习,达到以下目标:

1.自读口语交际各版块的学习提示,了解本次交际的内容。2.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3.自己确定一个主题。

【资料链接】

本次口语交际与习作是有关资源与环保的主题探究,这方面的内容在四、五年级的《语文》教材以及《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材中涉及广泛,请同学们查阅这两个年级的相关文本内容,明白人类生存所需的基本资源和这些资源现存的状况,并弄清环保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这类自测以基础为主,含有思维含量,请同学们细心思考完成。

1.通读口语交际·习作四,填空: 这次交际习作的主题是()、(),为此,我们可以有()、()、()等行动。2.复习积累填空:

A、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

B、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是水,也是。C、人类生活所需的资源有:、、、等。其中,能再生的有、,不能再生的有。D、我能写出一句与资源与环保相关的广告语:。

【我的疑问】预习中,我遇到的问题是:()。【知识延伸】全球生态环境亮起红灯,表现在:

23%的耕地面积严重退化。

50%的江河水流量减少或严重污染。25%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80个国家严重缺水。

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威胁。

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讨论:“为什么要珍惜资源”。2.讨论:“怎样珍惜资源”。3.讨论:“建议书有哪些内容要求”。4.讨论:“建议书的书写格式”。5.讨论:“漫画中有哪些人和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6.讨论:“图中虫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填空:因为,所以要珍惜资源,珍惜资源的方法有、、、等。2.简答:建议书的书写格式是什么?

训练案

1.根据准备情况,每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2.其余同学补充、提问,开展对话,说说听话的感受。

3.确定习作内容:写一份建议书;看图写漫画。独立完成并修改后,抄正习作。

【学习收获】学到这里,我明白了:。

学到这里,我懂得了:。

二.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并从中想开去,加深对文章理解。

2.读读背背,感悟并积累有关环保的宣传口号和标语。3.读懂故事,讨论问题,谈启示。

预习案

【学法指导】

本次“交流平台”要求紧密结合本组课文展开交流;“日积月累”要求熟读,并能背诵下来,同时在课外收集相关句子,课堂上进行交流;“成语故事”要求读懂内容,明白道理,并与本组课文联系,提升成语故事的人文价值。

【相关链接】

1.环保宣传标语:

A、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B、污染环境千夫指,保护环境万人颂。

2.地球村绿色生活方式: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3.成语故事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的《首时篇》,文中成语指的是淘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预习自测】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2.学生展示出收集的环保警句或宣传标语。

【我的疑问】预习中,我遇到的问题是。

探究案

【基础探究】自主性学习

1.回顾本组课文,说说本组课文有哪些特点?

2.回顾本次综合性学习,谈谈这次学习活动的感受是什么? 3.反复吟诵“日积月累”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①那一句让你有切身感受。

②你明白环保对人类生存有什么意义? ③展出一两条自已收集的环保警句或标语。

【综合探究】合作完成

1.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鱼”?

2.讨论“竭源而鱼”对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故事中雍季说的话蕴含的深意是什么?

4.回顾本组课文,想想:还有什么关系到长久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盘点收获】学到这里,我明白了。

训练案

学习建议:盘点本组所有学习内容后,定时独立完成此训练。

【达标检测】

一、填空:

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2.有限的资源,无限的。3.,留与子孙耕。

二、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对句子的理解。

1.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2.没有水的世界将是没有生命的世界。()

三、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填表示“看”的词语)()遗容()病人()蓝天()远方()敌情()风景()地球()大地

【能力提升】编写两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标语。

初二政治第二课学案 篇7

学习目标:

1、理解: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2、懂得实现人生的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3、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懂得如何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让青春更美丽”。

2、学习难点:“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创造和奉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要求”;“创造使人充实,使人高尚,使人快乐”。学习思路及学法指导:

本课主要进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与探究明确生命的意义,怎样实现生命的价值,激发他们迈好青春第一步,从点滴小事做起,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本课设置两个项目内容——“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迈好青春第一步”。这两个项目以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教育学生珍惜青春年华,创造有意义人生为主要目标,围绕生命价值升华教育内容逐层展开。同步练习:

1、为什么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2、怎样实现生命的价值?

3、为什么说青春时节是美好的?(青春时节的重要性。)

4、怎样让青春更美丽? 自我测评:

1、“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作家柳青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青春是人生至关重要的阶段②青春易逝不必在乎③要迈好青春第一步④青春年少,首先应尽情的享受生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到那短暂而有奉献的生命的意义。”这句话说明的道理有()①人生的价值在于享受、索取②人生只有奉献,没有索取③只有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生命才有价值④人生的价值离不开创造和奉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

3、在社会生活中,作为青少年,你认为可以做哪些有益的事情,去创造自己有意义的人生()①开展敬老、拥军优属活动②开展中学生交警助岗活动③到公园收集垃圾,净化环境④给灾区捐款,救助失学儿童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王江和赵明,毕业后他们都没有升入高一级学校。王江家庭经济状况优越,因而高枕无忧,不愿工作,成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穿名牌,吃西餐,游名山大川,同伴们都很羡慕他。赵明就不同了,母亲下岗在家,父亲卧病在床。他只好租房子开了一家理发店。靠理发收入,为父亲治病,维持家庭生活,同伴们都很同情他。王江和赵明谁的生命更有意义呢?

我的选择: 理由:

5、电视剧《士兵突击》的热播,让“许三多”这个名字变得家喻户晓。“许三多”有许多“经典语录”:“活着要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要好好活。”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实现人生的意义,要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要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

6、著名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同学们正处在风华正茂的青春时节,你打算如何走好自己的青春之路呢?

7、奉献会充实人的生活,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价值、造福他人的快乐。

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不但享受现实生活的给予,而且还会积极的为社会为他人去奉献。

(1)你帮助过他人吗?说说当时的情景。

(2)你的新感悟:

(3)请你说说自己打算将为他人、集体、社会做哪些有益的事,并写出来与同

四年级语文24课学案 篇8

3.海滩上的雕塑[孙震]

第1课时

班级:_______教师:______学生:_________

目标导学

1. 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

2. 了解批注的好处,尝试用批注法读书。

探究合作

1. 第1至3自然段大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2. 第4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默读课文第5至10自然段,想一想“我们”的大胆构想是什么?

展示点评:

达标反馈:

1给下列词语注音.

()()()()()

螃蟹挖掘喧腾垒球痕迹

()()()()

澄澈懊丧营造顷刻

2多音字组词

龟guī()涨zhàng()没méi()

Jūn()zhǎng()mò()

3. 组词.

痕()哟()掘()橙()

很()约()倔()澄()

选词填空.

懊悔懊丧

1.我已经尽力去做那件事了但仍没做好,心中非常()

2.我今天做错了一件事,现在十分().

轻松一刻

1.他有你没有,地有天没有()

2.一人一张口,扣下长只手()

3.千里相逢.()

学习反思:

四年级语文(上)

3.海滩上的雕塑[孙震]

班级:_______教师:______学生:_________

第2课时

目标导学

1.进一步体会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观察、描写事物的方法.

2.朗读课文,感受海滩的美丽有趣,激发创造的愿望.

探究合作

1. 默读11至14段,思考“我们”为什么没有懊丧?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大海一定喜欢我们的雕塑,不然,怎么会把我们的作品收藏?啊,真好!我们那些美好的雕塑……”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文章末尾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或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展示点评:

达标反馈:

一.听写词语

二。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1.大海一定喜欢我们的雕塑,不然,怎么会把我们的作品收藏?

2. 你怎么能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进我的房间呢?

3. 难道我就应该受委屈吗?

三.连线

浩荡的空气

巧妙的大运河

有趣的图案

新鲜的构思

学习反思:

现代文阅读公开课学案4 篇9

1、探讨并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方法。

2、学会准确筛选信息,规范答题模式。学习重难点: 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方法及答题模式,学会答题。学习步骤:

一、考点点击:

(一)现代文大阅读选文的一般特点

从历年高考来看,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题材是散文阅读命题者所钟爱的。这些题材总体上呈现出贴近生活、关注人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思辨性强等特点。所选文本的篇幅大部分在1000~1500字,以一千二三百字为最多。语言上,语法典范,有陶冶与引领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实用性、有时代精神和审美价值,能提升考生的人生境界,促进考生的发展。文本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融。

(二)考点要求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含意;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6.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基本解题思路

1.通读全文,圈点勾画。2.审读题干,明确要求。3.圈定范围,筛取信息。4.综合分析,整合重组。5.根据赋分,分点答题。6.打好草稿,简洁通顺。

(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纲要求: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解读:“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即是理解、体会词语,句子的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即是赏析词语,句子的表现力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五)“重要句子”的类型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三种类型语句: 1.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句 2.使用了修辞、表现手法的语句 3.结构(层次)比较复杂的句子

二、高考回眸

(一)考题概述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08年高考十七套试题11个省市涉及,09年高考六个省市涉及,10年高考五个省市涉及,11年高考五个省市涉及,四川省06、07、08及11年涉及。

(二)考题再现 1、06年四川卷《乡村的瓦》 14.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参考答案】(“瓦”真实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08年四川卷《我爱水》

1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2)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参考答案】(1)指春天来了,什刹海的水充满了春意。(2)指夜晚的什刹海很美,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3、11年全国卷《针挑土》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参考答案】(1)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交代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

(2)①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了;②暗示“湘援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③黑妮从我的支持中,看到“湘援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4、11年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

14.怎样理解第l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4分)【参考答案】:①爸爸在沙漠中执着于科技实验,倾尽心血和智慧,就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1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2分)。②表达了对爸爸奉献和牺牲精神的赞颂(1分)。

11年重庆卷《论诚意》

14.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4分)【参考答案】: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6、11年广东卷《梁宗岱先生》

21.如何理解第⑦段中画线部分(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研究之中,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他应该看看宗岱,便有所邻会。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他应该看看宗岱那双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颤动,便可唤醒自己对世界应有的兴趣。)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

【参考答案】高度赞扬了梁宗岱先生仁爱生活、激情似火、热爱生命、乐观豁达的性格和人格魅力,号召人们像梁宗岱先生学习,用激情点燃生命之火,用乐观豁达面对生活,热爱生命和生活,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11年山东卷《审丑》

20.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4分)

(1)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2)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参考答案】(1)侧面描写,通过“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2)心理描写(“坠”字形象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心理感受),表现出无定此时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

(三)总结高考常见提问方式

三、分类讲解,学生动手总结答题方法

(一)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句

1、课文链接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理解:这是史铁生对生死独特的理解与体验,生命是短暂的,把死亡当作一个节日去看待,体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胸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2、学生分析答案、小结:(1)解题思路:(2)答题模式:

3、课堂训练: 例1(08山东卷)《歌德之勺》“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答:

(二)使用了修辞、表现手法的语句

1、课文链接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理解:作者在此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嗅觉中感到的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细柔飘思、婉转渺茫的歌声去感受、品味,将荷香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的特点形象丰富地表现出来。表现了作者此刻沉醉于荷塘月色的情景。

2、学生分析答案,小结:(1)解题思路:(2)答题模式:

3、课堂训练:

例2(08重庆高考)《时间怎样地行走》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

语境: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答案:

(三)结构(层次)比较复杂的句子

1、课文链接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解析:①这个句子的主干是;②“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在句中担任(成分);③冒号以后的文字,与“简单事实”构成复指成分。

理解:此句论述了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理论上的伟大贡献,即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赞颂马克思伟大的历史功绩,抒发对他的景仰之情。

2、学生分析答案、小结:(1)解题思路:

3、交流:

3、怎样理解第二部分划线句子的含意?(4分)②刘:那么多的人在抱怨世界对自己的不公平,一般说来尤其是越知识多的人越抱怨多,我抱怨过,当然柏杨先生也抱怨过。这话您不介意吧!

柏:我承认我确实抱怨过,不过我终生在抱怨又终生在奋斗争取,并且我能做到在进入天堂时一定把我所见到、经历过的、世间发生过的一切都统统包容:因为太多我知道、不知道的人在包容着、包容过我!你可以抱怨,但你不能仅限于抱怨。人要尽力而为,要竭尽全力,实在做不到了,你就试着顺其自然吧!要承认人与人的差异性,世间万物有摆脱差异性的事物存在吗?每个人在宇宙中都会有一个最终位置的!有的辉煌夺目,有的黯淡无光,这没有什么错!答案:①。(1分)②。(2分)③。(1分)

四、课堂总结

(一)总结“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答题步骤

(二)注意:

1、对语句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全文的阅读理解之上,要有“整体意识”,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上下文。

2、任何内容都为中心服务,因而,我们在做题时要始终保持一种“中心意识”,作者的情感或主旨就或多或少的成为了答案的一部分。

3、重要句子往往不是很简单的,所以我们在做题时,不能把几种方法割裂开来,要综合运用。

4、语文的答题模式不同于理科的公式,否则就失去了文学的美,所以我们要增强语感,灵活运用。

五、训练:

《三维设计》专题检测(十四)《阅读是一种孤独》毕淑敏 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教案)学习目标:

1、探讨并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方法。

2、学会准确筛选信息,规范答题模式。学习重难点: 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方法及答题模式,学会答题。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刚刚过去的月考中,你觉得最难的或者是你得分率最低的是什么题呢?(生答:现代文阅读)诚然,文学作品常常给我们美的熏陶,但有时,我们又觉得她很神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二、现代文阅读考点点击:

现代文阅读题在四川高考卷中总分为22分,共分为四道大题,分值通常为一题4分,其余三题分别是6分;涉及到的高考考点详见学案。

三、关于“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一)请同学们看一道高考题06年四川卷《乡村的瓦》第14题,请问它考查的是什么?(生答:理解句子的含义)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如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二)(展示ppt “学习目标”、“考纲要求”、“重要句子的类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纲要求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解读:“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即是理解、体会词语,句子的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即是赏析词语,句子的表现力以及在文中的作用。)师总结: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三种类型语句:(ppt)1.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句 2.使用了修辞、表现手法的语句 3.结构(层次)比较复杂的句子

二、高考回眸

(一)考题概述(ppt)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08年高考十七套试题11个省市涉及,09年高考六个省市涉及,10年高考五个省市涉及,11年高考五个省市涉及,四川省06、07、08及11年涉及。考题再现

师:我们在做题之前先要审题,看题干要求我们答什么,从而找到答题方向。阅读以下高考题,请同学们总结该类考题有哪些提问方式 1、08年四川卷《我爱水》(ppt)1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2)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参考答案](1)指春天来了,什刹海的水充满了春意。(2)指夜晚的什刹海很美,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2、11年全国卷《针挑土》(ppt)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参考答案】(1)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交代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

(2)①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了;②暗示“湘援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③黑妮从我的支持中,看到“湘援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3、11年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ppt)

14.怎样理解第l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4分)【参考答案】:①爸爸在沙漠中执着于科技实验,倾尽心血和智慧,就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1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2分)。②表达了对爸爸奉献和牺牲精神的赞颂(1分)。4、11年重庆卷《论诚意》(ppt)

14.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4分)【参考答案】: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5、11年广东卷《梁宗岱先生》(ppt)

21.如何理解第⑦段中画线部分(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研究之中,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他应该看看宗岱,便有所邻会。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他应该看看宗岱那双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颤动,便可唤醒自己对世界应有的兴趣。)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

【参考答案】高度赞扬了梁宗岱先生仁爱生活、激情似火、热爱生命、乐观豁达的性格和人格魅力,号召人们像梁宗岱先生学习,用激情点燃生命之火,用乐观豁达面对生活,热爱生命和生活,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11年山东卷《审丑》

20.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4分)

(1)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2)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参考答案】(1)侧面描写,通过“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2)心理描写(“坠”字形象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心理感受),表现出无定此时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

(三)总结高考常见提问方式:

1.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2.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3.请赏析下面的句子。(第三种提问方式也可以归结到“赏析散文的技巧”中)

三、分类讲解,学生动手总结答题模式

(一)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句(ppt)

1、课文链接(ppt)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理解:这是史铁生对生死独特的理解与体验,生命是短暂的,把死亡当作一个节日去看待,体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胸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师:这是选自我们课本中哪篇文章?是的,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请同学们根据答案总结概括答题思路。生:答)

2、小结解题思路:(ppt)

第一步分析句子找出句中关键词锁定区间 第二步结合语境分析由表层义到情感义

第三步按点组织答案,尽量用上下文中关键词语,忌完全照搬原文

3、答题模式:句子表层义+情感义

4、课堂训练:

师:同学们,方法的掌握重在实践。那就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讲解的答题方法,先修改、完善你学案上这题的答案,我将请同学说出你的解题思路及答案。(ppt)例1(08山东卷)《歌德之勺》“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4分)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生答,师打分并指出不足,然后展示参考答案。

(ppt)答案: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或:“通过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去接通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也可。)

(二)使用了修辞、表现手法的语句(ppt)

师:文章中有些句子使用了一定的修辞、表现手法,这种句子也是我们理解的重点。请看这句:

1、课文链接(ppt)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让我们回味无穷,那么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答案。)理解:作者在此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点手法)把嗅觉中感到的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细柔飘思、婉转渺茫的歌声去感受、品味,将荷香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的特点形象丰富地表现出来。(析作用)表现了作者此刻沉醉于荷塘月色的情景。(情感)

小结解题思路:

第一步 分析句子,确定句子使用的手法; 第二步 “还原”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第三步 组织答案答出作用+情感态度 答题模式:点明手法+作用+情感 课堂训练:(ppt)例2(08重庆高考)《时间怎样地行走》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生展示答案,学生评价并打分。师分析:挑主干,“它刺痛了我的眼睛”,“它”指“白发” 析修辞,比喻,本体是“白发”。抓关键词,“刺痛”,表吃惊、哀叹之情。

答案:用比喻的手法写一根银白的头发的刺眼,形象地表现了白发让我发现生命的衰老,惊叹岁月的流逝。

(三)结构(层次)比较复杂的句子(ppt)

师:它如果是结构层次比较复杂的单句,这就需要我们划出主干,理清修饰成分,进而再进行分析理解;如果是复句,那就需要我们理清分句间的关系,再结合上下文对每个分句进行逐一分析理解。

1、课文链接(ppt)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解析:①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②“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在句中担任状语;③冒号以后的文字,与“简单事实”构成复指成分。理解:此句论述了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理论上的伟大贡献,即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赞颂马克思伟大的历史功绩,抒发对他的景仰之情。

2、小结解题思路:(ppt)第一步 分析句子,理清结构

第二步 结合语境对每个分句一一分析 第三步 按次序组织答案

3、修改答案、小组交流:(ppt)

3、怎样理解第二部分划线句子的含意?(4分)

②刘:那么多的人在抱怨世界对自己的不公平,一般说来尤其是越知识多的人越抱怨多,我抱怨过,当然柏杨先生也抱怨过。这话您不介意吧!

柏:我承认我确实抱怨过,不过我终生在抱怨又终生在奋斗争取,并且我能做到在进入天堂时一定把我所见到、经历过的、世间发生过的一切都统统包容:因为太多我知道、不知道的人在包容着、包容过我!你可以抱怨,但你不能仅限于抱怨。人要尽力而为,要竭尽全力,实在做不到了,你就试着顺其自然吧!要承认人与人的差异性,世间万物有摆脱差异性的事物存在吗?每个人在宇宙中都会有一个最终位置的!有的辉煌夺目,有的黯淡无光,这没有什么错!

答案:①面对世道的不公正和诸多不如意,可以抱怨发牢骚。(1分)②更要发挥潜能,尽力争得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位置。(2分)③真的无能为力也要顺其自然,承认人与人的差异性。(1分)

四、课堂小结

(一)今天,我们学习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下面老师总结答题步骤(ppt)第一步 分析句子

第二步 结合语境(上下文)一一对应解释

第三步 组织答案(师:关于这个分点作答,我要特别解释一下,我们发现很多高考句子含意题答案都没有分点,所以我们答案是否分点有两个依据:一是看分值多少,二看句子内涵是否丰富。一句话能解释清楚的就不用分点,需要分点的答案每点之间要留出空格。)

(二)注意:(ppt)

1、对语句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全文的阅读理解之上,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上下文。

2、任何内容都为中心服务,因而,我们在做题时要始终保持一种“中心意识”,作者的情感或主旨就或多或少的成为了答案的一部分。

3、重要句子往往不是很简单的,所以我们在做题时,不能把几种方法割裂开来,要综合运用。

4、语文的答题模式不同于理科的公式,否则就失去了文学的美,所以我们要增强语感,灵活运用。

五、训练:

上一篇:党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服务员用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