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一颗宁静的心

2024-07-12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共7篇)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 篇1

走在路上,微斜的雨丝由伞外飘落在脸上,早上的空气中多了许多清新的味道,清清凉凉地沁人心脾,因下雨而郁闷的心情也豁然起来,听着雨滴飘落在伞上的声音,而雨鞋夹着水轻轻地敲击着马路,让整颗心随着雨一起在空中飘逸,宁静心在残酷的世界到处磕碰,早已变得斑驳,可是就在这一刻,看着雨滴敲打着世界万物,水花飞溅,思念油然而生,心绪不由得绵长、悠远,心找回原有的宁静......

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为了生活、为了生存,宁愿让自己活的越来越简单,丢弃一切与生活无关的,比如浪漫,比如憧憬......那些难以割舍的情感和梦想,唯有夜晚在梦中一一实现吧!

心早已被世俗锁事熏得失去了原有的颜色,用划分出的角落,盛放着那颗所剩无几不被世事所熏的心。就像一个懵懂的孩子,行走在汉字英雄的十三宫里,瞻望着由汉字铸成的舞台,被眼前的场景所惊呆,满心渴望,满心欢悦,一心一意做着属于自己的梦,走向汉字英雄的英雄榜。身处在激烈的舞台中,要怀着一颗宁静淡泊的心,以文字为中心,来安放自己淡定从容的灵魂,看着文字在舞台中飞舞着,心也随着文字在空中游荡,总想在这个舞台留下点什么,比如记忆,或者足迹......

我喜欢坐在阳台上看雨,喝着咖啡听着雨声,这时我的心无比的宁静。每当下雨的时候,我都会静静地看着在雨中行走的人车,雨水在洗刷这个世界,在雨中没有那么多喧嚣,没有那么多飞尘污垢,只有一片静谧的安详。一个人静静地呆着,只为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一份属于心的世界。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 篇2

我们平时在教育学生的时候, 是否说过一些言不由衷的大话、套话或者连自己都不相信的假话?

每当迎接上级各种检查验收的时候, 我们是否有许多自觉不自觉的弄虚作假?

当我们对学生提出各种做人的要求时, 我们是否首先做到了?

我们教育学生言行一致, 可我们自己是否说一套做一套?

在各种班会比赛、公开课比赛中, 我们是否无意中在向学生展示“演戏”?

为了获得教育质量、班级荣誉, 我们是否不择手段?

在搞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时, 我们真的是在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做吗?或是明明平时根本就没做, 但一到结题的时候却通过编造文章而“硕果累累”?

……

不要误以为我是道德完人因而无懈可击, 完全不是!上面的拷问也是对着我的心灵的。我决不敢保证我的教育就做到了百分之百的“真”, 现在我一想到我经历过的假教育就脸红。但是, 我愿意尽可能让自己的教育接近“真”。

所谓教育之“真”, 起码意味着教师应该是一个诚实的人。这里的“诚实”主要就教师的个人品质而言。不过我认为, 我们完全可以赋予它更广泛、更深刻的含义, 即教育内容的真实可信, 教育形式的名副其实。让教育充满诚实, 其道德基础是教育者人格的真诚。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 激情只能靠激情来点燃, 信仰只能由信仰来铸造。用道德培养道德, 用心灵赢得心灵。尽可能 (由于种种原因, 我们只能做到“尽可能”) 不欺骗学生──哪怕是无意的欺骗, 这是我们最起码的教育良心, 也是我们教育者的信心所在, 更是我们教育的力量所在!

有一次我对一个教育同行说, 我要追求搞真教育。他叹息道:“很难呀!”

他的叹息让我难过:怎么搞假教育那么轻松, 而且堂而皇之, 而要搞真教育就“很难”呢?

这个问题似乎是个高精尖的“科研难题”, 但答案又似乎不言而喻, 只是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在平时的教育中, 我一边实践, 一边思考, 有时候思考得很痛苦, 因为理想和现实的碰撞常常也震痛了我的心, 不, 简直就是撕碎着我的心。但我宁愿有着这种真实的痛苦也不愿意麻醉自己欺骗别人。于是便有了不少被一些人誉为“敢说真话”而被另一些人斥为“思想偏激”的言论。

按某些世俗的观点, 我至今书生气十足, 不能算一个“成熟”的教育者。但有一点我很自豪, 那就是我至今还真诚地怀揣着我心中的教育理想, 而且“居然”还想一点一滴把这理想付诸现实。有人说我的理想不过是“梦想”, 但我要说, 对于教育者来说, 有梦想和没梦想是不一样的, 精神状态不一样, 行动方式也不一样。我当然知道, 我的理想 (梦想) 也许只能有百分之一成为现实, 即使如此, 我也愿意倾尽全力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我力图通过我的探索, 给人们一个真实的展示:一个真诚的教育理想主义者,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 究竟能够走多远?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我愿意守住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其实就是一颗朴素而真实的心。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 篇3

在前进的旅途中,崎岖而又充满希望。亲爱的朋友,不要因惧怕抖落满身的疲惫而失去奋进的勇气,不要因为滂沱泪眼的弥漫而扑灭燃烧的激情,不要因为漂浮不定的思绪而颠覆了追求的真理。知道吗?亲爱的朋友,主宰这一切的并不是客观的外部环境,而是你内心的那份宁静的守候,拥有了这份宁静的美,一切的一切都将灰飞烟灭。

当生活的困扰袭来的时候,亲爱的朋友,你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请你丢下所有的负荷,将其搓一摞长长的丝线,将你忧郁的缱绻挂满,在幽幽的暮色,柔柔的轻风中尽情将其挥洒、挥霍,让夜的幕布将其吞噬,让那份恬淡的宁静拂过你没有褶皱的心田,留有的是花散满地的芬芳。

当层层的失意包围,亲爱的朋友,请打开窗户,讓黎明将第一缕阳光送进,让那滴清澈的露珠将你的失意捣碎,融如大地化作春泥更护花,让芬芳甘甜的泥土气息沁入心脾,找到那丝宁静,就像儿时,拿走蒲公英的细须,鼓起腮帮将一把又一把的小伞撑开,带着惊喜许下心愿将其散发到大自然的各个角落。于是那层失意的围墙不推自倒,留有欣慰和惊喜纷飞心田。

当无奈的惆怅奔涌而至,不要让声声叹息将你的内心包裹,撩起心帘的一角,让淡淡的月光携着满天的繁星尽情演出,虫吟鸟鸣,烟花缤纷,惆怅在嘈杂中渐渐隐去,为这次演出画上圆满句号的是朋友你那颗宁静的心啊。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就会由衷地感叹:即使不快乐,请不要将你的眉头深锁,人生苦短,为何还要自己栽培种植苦涩?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就会明白博大可以稀释忧愁,宁静能够驱散困惑。是的,没有人知道远方究竟有多远,但是打开心灵之窗,让快乐的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宁静之心便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便可拥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优雅闲适;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便可显露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惊喜;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人生的前程便冰消雪融,莺飞草长,风光绮丽。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便可以不断超越,不断向自我挑战。即使远方是无际的,也会诞生一种东西——奇迹。

(编辑 欣然)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作文 篇4

起伏不定的成绩让人烦躁不安,我只想快点儿回家。院子里的栀子花一定开了,陶醉于它的清香,总能让我重归安宁。

中考前的最后一次放假,我踏上了回家的中巴。车厢里吵吵闹闹,同学们相互唠叨着一个月以来的感受,即使塞着耳机也能听出那亢奋的语调。汽车缓缓地蠕动着,车厢塞得满满的,售票员大声地吆喝,拥挤的车厢显得更加躁动不安。

终于,汽车由蠕动变成奔驰。沿路广玉兰浓郁的香味涌入车厢,似乎有点儿刺鼻,月季惊艳的面容刺痛了人们的眼睛。

到家了,推开门,一阵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啊,真是栀子花开了!我欣喜地向菜园跑去。恰逢栀子花香飘万里的时节,在艳阳下,在微风中,栀子花无论外物如何变化,它一如既往静静地开放。叶片嫩绿晶莹,花儿开放得如夏日美少女的裙裾一般素雅洁白,郁郁葱葱的景象,透出一股旺盛的生命力。它特有的淡雅清香,给这个躁动的季节增添了一份淡定,我的心也轻松起来。

看着栀子花的素雅洁净,感受它的淡雅清芬,我想起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把它放在家中每个角落,享受那份宁静与美好。我喜欢在这个季节伴着它的芬芳入眠,徐徐微风将淡香送至枕旁,却丝毫没有扰梦之意,在花香中沉醉,好梦连连。清晨,拨开滚动着晶莹露滴的枝叶,唤醒沉睡的洁白花朵,将它插在发间、戴在胸前,带着这份美好出行,委顿的倦意一扫而空,如同从晦涩中走进了清朗,被繁杂学习禁锢的五脏六腑都刹那豁然。我喜欢坐在窗前,从作业堆中抬起头,轻嗅栀子花飘来的淡淡清香,自己总会变得异常宁静,疲劳与不快都烟消云散。

置身于花丛中,我做了个深呼吸,狠狠吸了一口花香,真是心旷神怡。我仿佛化身为一位仙子,在云端轻盈旋舞。我想邀花儿共同起舞,可它们羞答答地藏在绿叶中,静静地绽放着自己的风采。我不忍惊扰它们的静谧与安然,于是依依不舍地离开,此时,我的心中已充满力量。

作文守住一颗童心 卢晓峰 篇5

——读《新月集》有感

我不能从春天的财富里送你一朵花,从天边的云彩里送你一片金影。从你群会啊盛开的园子里,采取百年前消逝了的花儿的芬芳记忆。在你心的欢乐里,愿你感到一个春晨吟唱的活的欢乐,把它快乐的声音,传过一百年的时间。——题记

穿越了百年的时光,我终究无法忘却他的声音,留在了那本泛黄的书页里,更是铭刻在了我的心板上。泰戈尔,一位用‚伟大‛已不足以诠释的印度诗人,在90多年前的一天,他上了东方之旅,来到了这片华夏大地,点燃了一代青年的热情。当以为女文人读了他的诗后,深受启发,便举笔创作《繁星〃春水》,谱写了母爱、童真与自然的伟大诗篇。正是他造就了一代名家——冰心。徐志摩也曾为他的到来于北京发表重要演讲……

如今,当我打开那本《新月集》,虽说只是‚浅尝‛,却也品出了另一番滋味——处于青春十字

路口的我们,何尝不需守住一颗童心?

品味《纸船》一诗时,‚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星光下缓缓地漂浮前去。睡仙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当主人公天真地放游一只记有姓名与住址的纸船时,他憧憬远方的人会收到,从而认识他。对此,主人公怀揣的是一份纯真的信念。我想,每一只漂流而去的纸船一如放飞的梦想,承载这我们对未来的憧憬。

此刻,我们手握的是青春的年华,恰处于人生的奋斗阶段,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坚忍不拔的努力、奋不顾身的斗志与点点滴滴的汗水换来。为了一个梦想,我们不息奋斗,过着忙碌而充实的生活。虽然时有艰辛,苦楚与寂寞,但只要我们守住一颗童心,便可以微笑着对困难说借过。度过黑夜即是黎明,这变是一颗童心的信念。此刻的我们正追逐着梦想,一如孩童追着远漂的纸船,为何不放下那份不安,怀揣着一颗天真的童心,惬意地踏上征程?

在《职业》一诗中,‚我愿意我是一个小贩,在街上过日子,叫着:‘镯子,透明的镯子!’;我愿意是一个园丁,在花园里掘地,谁也不来阻

止我;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提了灯去追逐影子。‛时间在飞逝,科学技术伴随时间的脚步一日万里地前进着,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当一个作家,一个诗人,一个科学家……但在《职业》一文中的孩子却立志要当一个自由的小贩,辛勤的园丁亦或一个劳碌的更夫。那就是一个孩童的理想,不受任何传统理念束缚,总是单纯地追求了自己所热衷的,没有一点矫饰。

然而,现实社会毕竟还是给我们上了一道枷锁,我们的意识中也悄悄地产生了等级与差距。其实,每一个职业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角色。一个商人与园丁,他们都付出了劳动,而商人收获的只是金钱,而园丁收获的则是满园鲜花的‚笑容‛。此刻的我们也正在为将来的职业而预备,请不要丢弃了那颗童心,坚持自己想做的,即使只是一个平凡的岗位,只要有一份热情,仍旧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并且,一个人是否伟大,不在于他的职业的高低。翻开厚厚的词典:品格高尚;才识卓越;……一大堆的规定才算是一个伟人。但在诗人心灵泉水的滋润下,我觉得一个敬业的人最令人敬佩。

泰戈尔,《新月集》,他的诗永远都是没有伪善,没有高傲或低卑,没有做作,没有尖锐与争执。阅读它的《新月集》,总有一种舒畅无比的感觉,似乎一股清风拂过面庞,沁人心脾。我想,纵然千年逝去,它依旧还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因为它启示我们的是最真、最善、最美的儿童之心。虽然我们的童年早已是曾经,但我们依然可以守住那颗属于我们的童心,以一份执着的天真面对生活。那样,我们面对他人将会少一份猜疑,多一点信任;面对失落,我们可以少一脸悲伤,多一抹微笑;面对生活,我们还可以少一份束缚,用更多的自由去拥抱理想蓝天!

守住一份爱小学作文 篇6

儿子坐在椅子上陪伴着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充溢着宁静的幸福。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岁月悄无声息地从指间溜走,当初疼爱我们呵斥我们的父母已经老了,曾经英俊的脸颊已布满皱纹,曾经神采奕奕已变得浑浊,曾经宽阔强壮的身体变得矮小瘦弱,显得不堪一击。他们变得行动迟缓,思维迟钝,整日唠唠叨叨。他们更需要得到我们的关心。

我曾经看过一个广告:老太拿起电话,拨给自己的`孩子,想让他们回来陪陪她,但她的孩子却总说自己工作忙,抽不出时间。老人只是说没事,你们忙吧,又孤单地坐回沙发上。老人望着墙上的全家福,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老人内心的痛苦又有谁知道呢?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需要被关爱,每当我们哭泣的时候,父母不管再忙再累,都会过来安慰我们,我们小时候得到了父母温暖的爱,但是当父母老了,我们却把父母孤独地留在家里,以各种理由推脱,一次次地让父母失望,在亲情面前,所有的理由都不是理由。

我曾听说过这样的事情:老人在家中去世,尸体过了一年才被发现。多么的骇人听闻!这是亲情的极度缺失,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有多少老人因为自己的孩子不回来陪自己将孩子告上法庭,有多少老人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关爱而患上抑郁症。很多老人们感叹,孩子养这么大白养了,还不如狗呢!狗是很重情义的,他们能时刻陪伴着老人,不离不弃,在这一方面,我们确实不如狗!

守住宁静的心 做个快乐的人 篇7

薛法根老师难为情地挠挠头,说:“这个问题也要回答?(会场又一次响起笑声、掌声)我觉得生活中的爱总是变化着的。爱的时候像玫瑰一样,轰轰烈烈的那种感觉,平常的日子就像茉莉了,(众笑)平平淡淡,却真真切切……不过,玫瑰也好,茉莉也好,都是很珍贵的,不像台上这盆花,没有根,没有生命。”(笑声、掌声)

这是我和薛法根老师研讨《爱如茉莉》时的一段小插曲,它让我们看到了课堂上行云流水、波澜不惊的薛法根老师,有着蓝天般率真、柔软、宁静、通透的内心。每当你和薛老师交往,仰望这片湛蓝的天空时,都会被他用蓝色填满整个心灵,不由得被他感染,不由得想跟他一样,守住宁静的心,做个快乐的人。

一次,跟薛法根老师一起听课。因为上课的老师是名师,观摩活动又是全国性的,所以评课的教研员很严谨,以“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三度”标准对该课做了高度的评价。听着听着,薛老师忽然低声问我:“吴琳,你对这堂课怎么看?”我一时语塞。因为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很投入,有的还被感动得流泪。从教师的教学来看,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把课文讲述的故事放在“历史的天空下”去解读,对主人公的一生功过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与评价,还用了大量的电影资料剪接成视频课件,带领学生走进故事情境,备课可谓尽心尽力。但听课之后,特别是听了教研员的评价,总有些怪怪的感觉。如果换成一位普通教师在自己的教室里,肯定不会如此“大动干戈”地来上这堂课,也不会把一篇简简单单的课文上得如此厚重和深沉,那么学生还会有这样的学习效果吗?这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

见我不语,薛老师低声说:“如果这堂课把课文抽掉,学生也能达到这样的学习效果。”薛老师话虽不多,却一语中的,我深有同感。

“你是说,这样的学习效果不是从课文中获得的?”我禁不住问了一句。

“对,”薛老师接着说,“课外资料太多,教师忽视了课文本身的教学价值,教材里面都有编者的意图,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些,没有认识到课文应有的教学价值,就是失职。本来小学生读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搞得很深,弄得云里雾里。要看到学生不是只读6年,到了初中、高中他还要读呢,甚至要读60年!”

看到薛老师有些激动,我说:“现在不少特级教师上公开课都有这种倾向,体现课程资源开发,也展示自己的读书视野。”

“那么你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还是教师展示才华的地方?我不读书吗?我也可以把课文讲出大学生都不知道的东西,可我面对的是小学生!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你开发了比课文本身更重要的教学资源,这是好的,但如果为此而忽视了课文作为教材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那就背离了课程目标。”

薛老师滔滔不绝地讲着,虽然台上的声音很响,但薛老师的句句低语却重重地刻在了我的心上,让我忽略了台上的慷慨陈词和身边不断响起的掌声。那种感觉就像乘舟过海,当你被惊涛骇浪摇晃得晕头转向的时候,抬头看看蓝天,它让你在喧嚣中内心宁静,一片蔚蓝,心中的困惑就像云朵一样随风飘散。

有人说,“薛法根”这个名字似乎有种特殊的含义,就是“抓住了学法的根”。一种谐音的巧合,蕴含了老师们对他的高度评价。在新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上,真正的勇者从不挥舞旗帜高声呐喊,也从不把林子里的枝叶摇得哗啦啦响,而是固守着一份内心的宁静,如薛法根一样,是默默地做着“根”的事业的人。

记得一次作文课,薛老师让学生说出自己最爱听的一句话,随后,他问学生:“你们想知道我最爱听的一句话是什么吗?”学生齐声回答“想”。于是,薛老师一本正经地说起来:“从小到大,我听过无数的人对我说过无数的话,有表扬的,有批评的,有鼓励的,有责备的,而我最爱听的一句话就是‘薛老师,你真幽默’。”接着,他生动地讲起自己课堂里发生的两个教学故事,逗得全班学生捧腹大笑。最后,他深情地说:“我打心眼儿里喜欢这句话,因为幽默需要一颗爱心,一颗善良的心,还要有足够的智慧。一个幽默的老师,所有的同学都会喜欢他,他也能成为最好的老师。”

这段谈话看起来像是跟学生轻松聊天,实则却是教师为指导学生写作而给出的范文。文字浅显、流畅,极富儿童生活气息,谈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

课后,我问薛老师,现在教材里面取消了“习作例文”,很多语文教育专家都提出“范文可能限制学生思维”,为什么老师还要亲自“下水”写范文。薛老师笑笑说:“作文要从模仿起步,经历简单模仿、复杂模仿到融合、创新这样的过程,因此,范文肯定是需要的,关键是示范什么。好的范文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它提示学生写自己身边的生活,提示学生语言的表达,能让学生跳出思维定式,觉得似乎可以学,又不能学,只有老师可以这样写,我又不能这样写,有这种感觉的范文是最好的。”

人们说,好的教育总是让受教育者感觉不到自己在接受教育。在这堂作文课上,薛法根很孩子气地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打分,学生给他打了95分,他穷追不舍地追问为什么给自己扣5分。当学生说,薛老师写的“第二件事”里缺少动作描写时,他不服气,几次与学生理论:“写不写动作,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来定,自己写的是‘作文本上的事’,不需要突出动作的描写。”直到有一位学生决定给薛老师扣3分,理由是“第二件事”还可以增加一些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时,薛老师才欣然接受。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薛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以理服人,他把对知识的教学藏在了“打分”的后面,藏在了师生的对话里。他的教育智慧就在于,他无时无刻不在教学生如何“选材”,如何“写具体”,如何发表“自己的议论”,学生收获了许多,却不知为何满载而归。

有了这样的教学,课堂上才会出现学生们给自己作文打分的精彩一幕。孩子们头头是道地分析自己为什么可以得到90分、85分,甚至精确到93.5分。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会了学习,学会了评价自己,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置身这样闲庭信步般从容淡定的课堂,听课者会感到内心清静纯美,如晴空般蔚蓝,会远离尘世的浮躁,感受“闲云几许弄清风”的通透与自在。

我有幸去过薛法根老师所在的学校,飘着书香的校园,坐落在宁静而美丽的江南小镇。薛老师在那里的生活有玫瑰般的绽放,也有茉莉般的淡雅、幽香,从他总是挂在脸上的微笑可以感受到他的快乐。一个内心宁静的人,必定是一个快乐的人。因为内心宁静可以让人驱散困惑,增长智慧,大爱无边。

上一篇:暑期实践实习心得下一篇:有关《白杨》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