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宁静地学语文

2024-08-21

让学生宁静地学语文(精选4篇)

让学生宁静地学语文 篇1

不可否认, 随着课程改革推进、教师理念更新及教学手段的日趋现代化等, 当今的语文教学已呈现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某些掺杂现象却不能不引起大家重视, 那就是:不少语文课, 尤其是有些本指望让其展现示范、推广作用的语文公开课, 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以下状况:1.一味追求场面热闹, 犹如有些戏剧演出似的, 不管有用没用, 总是边说边唱着将“水袖”甩得满场飞舞。殊不知, 根据剧情需要, 有时静静地低吟浅唱几句, 却更能拨动听众心弦, 震撼观众心灵。2.刻意讲究过程顺畅, 唯恐“卡壳”冷场, 生怕“冲突”搅局, 一遇意外情况, 既不愿借题发挥, 也不敢顺藤摸瓜, 总想巧言回避, 抑或强势主导着按固有预设操作。殊不知, 有时的“意外”恰恰是生成“精彩”的绝佳时机。如此状况所导致的结果是招数花哨, 太过热闹, 难以满足学生宁静习得;表面流畅, 内在淤塞, 无法引领学生本真求学。

鉴于此, 笔者呼吁:能不“闹”时尽量“静”———必要、适当的宁静, 分量更重。

此“闹”, 不是指课上应有的生动活泼, 而是特指少有实际价值的课中闹腾……

此“静”, 不是指课上一潭死水的沉寂, 而是特指潜心的研读等, 即使看似平静, 可探求的脑筋照样能飞快地转动……

曾看过两位教师分别执教《生命的壮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中的“生命桥”。

一位频用多媒体。狩猎队杀声震天的追捕场面刚过, 羚羊群咩咩嘶叫的狂奔情景即至;意欲烘托气氛的配乐朗诵一完, 马上又投影悬崖间深涧的宽度, 并以米为单位划分出五六条线段, 要学生感知:老羚羊如何精确计算这五六米的距离, 以恰到好处的献身一跃帮年轻羚羊逃生;再看其他一对对羚羊如何照此示范, 一一舍身、求命……

不说老羚羊是否懂得如此计算, 不说置身危急之中的老羚羊是否来得及作此计算, 也不说其他一对对羚羊是否知道学着此样跃涧必能以死助生, 仅以整堂课如此这般宣泄于耳目的“热闹”究竟能否让学生宁静地学到点什么来看, 答案很简单:未必!

另一位利用相关手段, 注重抓住文本要素组织教学。更耐人寻味的是, 能抓住“没有拥挤, 没有争夺, 秩序井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展开重点读议。先让学生理解“秩序井然”“眼花缭乱”的词义, 再让学生体味两者间是否矛盾, 然后具体研究既然“秩序井然”, 怎说“眼花缭乱”, 真若“眼花缭乱”, 何以“秩序井然”……就在这以精要问题为线索的教学中, 学生不仅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更有出人意料的独特见解:1.羚羊是温情动物。“秩序井然”, 是它们的一般特性, 而让人觉得“眼花缭乱”, 则是羚羊置身危急时疾速跃涧、奋力求生的本能所致。两者一并出现, 这正是其特性、本能的复合使然。2.羚羊只是羚羊。文中写到的特定情形, 也许只是种偶合。现将它们高度拟人化、人格化, 能使场景更感人, 壮举更动人, 能使读者与此“生命的壮歌”构成更强烈共鸣, 并对因垫背而坠入深涧的老羚羊产生更深的敬佩之情。

同样的教材, 两堂课给出的实际成效之所以大不同, 关键是前者重形式、手段, 轻内在、目的, 而后者正相反。就例论例, 自然、有效的语文教学当是后者, 而决非前者。因为形式、手段只为内在、目的服务。本末倒置, 势必离“道”远矣。

日常教学中, 究竟应采用什么形式, 该采取哪些手段, 这必须视内需、看价值而定。凭由此“道”可得:要实现以内在意蕴求得深层实效, 而不只凭感官刺激获得肤浅快感之教学目的, 必须贵于求“静”不图“闹”, 即使想“闹”, 也得讲究“闹中取静”, 别“闹”个没完没了;必须在充分引领学生宁静研读、思考、探究、感悟上下工夫。否则, 无疑会造成教学资源、教学成本的极大浪费。要贯彻、达成这“必须”, 对策很多, 而就当前的有关情形而言, 如何适量、适度运用媒体, 应是务求关注的一大要点。笔者无意反对媒体运用, 只是觉得:不管何种媒体, 可用可不用时, 尽量不用;能够不用时, 决不乱用;为化复杂为简单、化繁琐为简捷、化应知难知为易知 (若用一般手段无法做到的话) 而不能不用时, 一定得千方百计用。如此, 语文教学才容易在少“闹”多“静”、避“闹”趋“静”中成就更高的质量和效率。

说实在的, 课堂上想“闹”不难, 难的是“静”。于是, 哪里该“静”, 怎么“静”, 这理当成为语文教学中务必关注的重点。

现举例对此作一解析:

《草原》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中有这么一句话:“……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不必过度渲染, 学生就可读出其语意灿烂、场景生动……但仅此不够。因句中的“彩虹”一词特有味道, 置之不理, 实在可惜。为抠住语言元素策动静思、深究, 不妨提出以下议题:1.能否用其他词语替代“彩虹”?2.为何不用“彩带”, 偏用“彩虹”?3.用“彩虹”究竟好在哪里……未必需要媒体辅助, 仅凭师生互动着由词及句、由句及文地宁静研读, 学生也不难品味到:1.“彩虹”, 色彩艳丽, 句中“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正好与之吻合。2.“彩虹”, 状如拱桥, 前文中“那些小丘 (笔者注:不是险峰) 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恰巧与之匹配。3.“彩虹”, 意象恢宏、热烈, 画面中“群马疾驰”“襟飘带舞”“主人们……欢呼着, 飞驰着……欢呼声, 车声, 马蹄声, 响成一片”等, 完全与之圆融……如何感受准确用词的魅力, 如何体味精当描绘的美感, 如何静静地行走于文本、深深地浸润于要点学好语文……应可由此受到启发、找到印证。

再看《草船借箭》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感悟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这确是本文教学的一大指标。只不过现成的教学参考书及有关的教学建议等, 差不多都将诸葛亮定位为:识天识人, 神机妙算。如就事论事学课文, 能得出这点已属不错。现在的问题是, 当教学中确有需要组织静思时, 何不好好深究一番?!由课文可见, 诸葛亮能化险为夷, 是靠识天识人, 神机妙算;诸葛亮之所以能出奇制胜, 更靠打破常规、独辟蹊径。前者是对文本的表层概括, 后者是种力透纸背的感悟。无需定要动用媒体一展“大雾弥漫、风急浪高、万箭齐发、呼声四起”等场景, 就宁宁静静地经由文本研读、内在思索、因果探究, 学生照样可获此感悟。这种力借语言文字获得的感悟, 也许更能深植于心。

能不“闹”时尽量“静”。在少有干扰的“宁静”中求得深切感悟, 并以此作用于后续行程, 这是语文教学不能忘、不能变的重要宗旨。在这样的课堂上宁静“吸氧”, 学生必定收获良多。

让学生宁静地学语文 篇2

“高效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的“低效性”、“无效性”以及“负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有效教学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条件,而高效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最佳载体。

新课程实施以来,“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在我国方兴未艾。?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着。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三模五环六度”模式,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陕西宜川中学“三环节导学式”自主课堂,河北唐山第六十八中学“动力课堂”等等,都是根据教学实际不断探索、提炼、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本人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功夫在课外”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不但可以形容戏剧演员,更适用于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技能,过硬的教学素养,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储备,还要在备课上下大功夫!

1、备课要使课标、教材、学情等相结合。首先要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渗透新课程理念的载体,是课标的具体化展示,是教学的基本依据。

其次,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要分析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学习兴趣、情感等。高中阶段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过渡时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等问题,有许多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

2、备课即要符合知识结构前后的链接,也可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与扩充。例如:进行苏教版《化学1》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的教学时,教材是从铝的冶炼开始,再讲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最后讲铝及铝合金。而在铝的冶炼中就涉及到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反应,涉及好多铝的化合物,如偏铝酸钠、冰晶石等,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如果直接学习只能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而同学们在生活中对铝制用品和铝合金是很熟悉的`,所以我调整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先从铝及铝合金讲起,从常见的易拉罐、铝合金门窗、药片包装等很快的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分析铝热反应,设计实验装置热情非常高。第二课时在前一课时的基础上学习铝的化合物,在初中科学知识体系中已经有过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相关知识及酸、碱的概念,本节课对氧化铝、氢氧化铝化学性质和两性氧化物及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介绍,是对学生原有的物质分类知识体系的一个完善。同时,本节课两性化合物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化学2》元素周期律从金属性到非金属性过渡的学习,打下铺垫。第三课时在对铝的化合物有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再学习铝的冶炼水到渠成,学生学习新授课像复习课一样轻松愉快,最后自动总结出了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3、备课要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扩大课容量和多元刺激途经。教师要熟练掌握学校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化学实验材料的准备等都要了如指掌,并要善于调动学生,发现生活中可用的小知识、小实验,便于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要合理编制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要充分体现学习三维目标,充分体现“导”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学空间。重点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构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态势。

二、抓好课堂教学节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的过程,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

课堂上能让学生问的让学生问;能让学生写的让学生写;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讨论的让学生讨论;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使学生从接受性被动学习变为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师从填鸭式的知识传授变为智能并重的启发式引导。使学生从观众变为演员,教师从演员变为导演。

教师的作用:设景激趣→展示目标→答疑解惑→点拨示范→精讲深化→迁移检测。

学生的任务:课前预习→自学教材→讨论质疑→操作练习→归纳总结→迁移创新

三、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提倡作业分层布置,做到精心设计,减少作业的重复性、机械性。注意引导学生参加实践调查,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书本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加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验证和深化理解书本知识。

作业批改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根据学生情况,适时写出激励性评语。

统一辅导和个性辅导相结合。

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水平和学习基础的不同,导致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所以对于不同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及时赞扬和鼓励,教会学生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考试测评反馈及时有针对性

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了教学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过程与方法,只有多元的教学评价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有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

让学生快乐地学英语 篇3

一、创设生活化的英语课堂环境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构思,设计一个强烈英语氛围的课堂环境,把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们渴望学习英语,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相互之间可以用英语来表达思想、开展交流。例如,让学生自制单词“标签”;可以在教师里设置一块英语学习园地,里面刊登英美国家名人趣事、历史地理介绍;在学校物色一些合适的地点,设置英语角、英语表演剧场等专门学习锻炼英语表达能力的场所,为他们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二、引导学生感受英语文化

初中生的求知欲强,对新事物接受快、印象深。来自国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国内完全不同的风俗习惯,定能起到激发兴趣、营造氛围的双重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对英语文化的渗透。

1.在教学中直接利用本国文化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

如,对“Thank you”的不同回应、对询问生活状态的不同看法等。

2.对英语课本中涉及到的相关背景内容加以图解和讲述,让学生直观地体会西方文化

例如,在介绍圣诞节时,就可以收集各种相关图片或放映有关录像,边展示边解说:“人们在过圣诞节时会把圣诞树装扮得很漂亮,妈妈会精心准备圣诞大餐,还有欢乐的圣诞歌曲在街上飘扬,白胡子的圣诞老人会送来小朋友喜欢的圣诞礼物”等等,自然而然地引出相关的语言知识。在课堂中,体现平等与开放,学生可以直呼教师的名字,可以不必站起来回答问题。

3.运用相关的教学材料,让学生直接融入英语文化氛围

动画文化在美国文化中占有相当比重,那些熟悉的卡通动漫形象代表了美国人积极乐观、诙谐幽默的性格。如,Mickey Mouse, Donald Duck, Snoopy等,这些名字陪伴了多数人的童年时光,学生对此也是非常熟悉。教师可将它们适时引入课堂,将动画里的对话内容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演绎,增加了英语课程的趣味性。

三、听说读写,加入竞赛,激发学习动力

1.看看听听

研究资料表明,人们从阅读中获得的有效信息为25%左右,从听力获得的有效信息在15%左右。但将两者相统一,则能获得65%的有效信息量,而不仅仅是两者数字相加所得出的数字。因此,在新授课时,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将使教学效果大为改观。如,教What time did you see him?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结合已有的知识谈论职业,引出本课的关键词——thief,再用录音机以听新闻的形式输入语言材料,并让学生听新闻完成相关的对话,把语言使用的环境同时输入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又一个逼真的生活情景,让他们在看、听、说、写的多维环境中储存、建构自己的语言。

2.做做记记

让学生在付诸行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牢牢印下所学知识的痕迹。比如:教学家庭成员的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带来“全家福”照片,并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教学人体部位的词汇时,可让学生相互做“摸鼻子,摸眼睛”等游戏;教学表示颜色的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谈论各自的服装、学习用具和手表等物品的颜色。

3.说说编编

以前,我们采用灌输教学,让学生能跟着读、照着说,把教授的内容全记住就行了,所以教师的做法使学生总处于机械学习的被动状态。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教学效果不理想。语言是用于交际的。学习英语要靠学生自己平时多锻炼,在交际活动中掌握英语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定期设计一些活动。如,每个星期搞两次“口语表演”,教师可以做好初始的引导,选择一些英语教材内容为素材,表演小品、讲故事、说笑话,再慢慢由学生自编自导;发动学生每周学唱一首英文歌曲,日积月累,时间一长,学生就能学会不少英文歌曲;每月阅读、欣赏一篇美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读至少一篇精短美妙的英文小品;每天课前2~3分钟安排一名学生做值日报告,用英语说出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出勤、新闻等情况。这样,既可以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起到课前“热身”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赛赛猜猜

初中生都有争强好胜、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只要有竞争项目,他们的热情立刻就会高涨起来,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例如,教学When is your birthday?时,我以这样一个话题引入:I have a son. Do you want to know how old he is?Can you guess out how old he is?Let me see who is lucky enough to guess it out first。在他们猜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新句型be born,介词用法的难点也一一攻破,如 in+year/month, on a rainy day等等,几乎全班每个同学不止一次运用上述句型和介词短语参与了这个话题的讨论。当学生猜错时,我又提示或比这大,或比这小,让学生感受了比较级句型。学生和我始终兴趣盎然,感受着学习语言的无穷乐趣,同时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也在这和谐的课堂活动中被激发出来。

当然,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尝一尝、演一演、辩一辩、画一画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那么,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新鲜感,让他们猜不着、摸不透,他们就会对以后的课程充满期待,同时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克服了学英语的畏惧心理,课堂自然会充满活力。

让小学生快乐地学数学 篇4

一、建立和谐愉悦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积极情感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亲师性,如果他们对某位教师产生好感,自然也会对教师所任教的学科感兴趣,认真听讲,肯下工夫,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绩也会有明显的提高。这种现象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爱屋及乌”。反之,如果他们不喜爱某位教师,自然也会将这种消极的情感带到学科的学习上来,不愿学、不爱学,甚至产生强烈的对抗心理。因此,要想让学生快乐学习,首先就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打成一片,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喜爱与好感。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上来。

教师不要以高高在上的教者形象来压制学生,而是要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用关爱、尊重、期待与信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打成一片,让教师成为学生可敬的师者与亲近的朋友。这样自然就可以换来学生对教师积极的情感,愿意亲近教师,把心里话讲给教师听。当然我们说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并不是说对学生的缺点与过失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而是要让他们知道批评与表扬都是源自于对他们的热爱与关心。因而批评方法比批评本身更重要。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要适度适量,要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与人格的前提下,让学生认识到教师批评是对他们的另一种爱护与帮助。这样更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快乐而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来。

二、引入生活这股源头活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与现实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数学学习的源头。而教师以往只是就数学知识本身进行讲解,枯燥无味,这是学生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将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来提取丰富直观的数学素材,无疑会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富有生活气息,更加直观形象。这样更能以熟悉的生活来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调用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当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成功地解决现实问题后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会从心中油然而生,这样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如,在学习正负数时,我从学生所熟悉的天气预报引入,让学生来帮助教师记录几个城市的温度变化。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如何来记录零下度数呢,这是学生心中的困惑,也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学习本节,学生便可以成功记录温度。此时再让学生运用所学来帮助家长记录家庭收支,记录物品的价格变化,在真实的运用中来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意义,从而使学生展开更加主动的学习。

三、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步的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运用于教学领域,并带来了一系列可喜改观,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教学结构的优化,教学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无疑为枯燥的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更能展现数学教学的魅力。现代信息技术不是单一的语言输出,而是将枯燥的知识寓于直观的事物之中,将抽象的知识寓于形象的场景之中,具有化枯燥为生动,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的特点,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这更加符合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符合学生喜爱新鲜事物的天性,自然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各类三角形实物,然后利其特殊效果,用线段闪烁在三角形的外围,从而将实物到平面图形的转化这一过程动态而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对三角形的角、顶点与线段展开分析。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更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

四、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操作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用操作帮助学生架起通往数学殿堂的桥梁。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我并没有只是单纯地进行定理的推导,而是让学生充分动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积极的动手操作与合作探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各小组展开积极的操作与交流。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各个内角的度数再相加,有的学生通过将各个角剪切下来拼成一个角再用量角器测量等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让学生将一个大三角形剪切成两个小三角形,将两个小三角形拼接成一个大三角形,剪节前后与拼接前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让学生大胆猜想,然后再亲自动手来进行验证。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就可以由感性认知上升为对定理的规律性认知。这样的学习充满着挑战的乐趣,让学生享受着智力角逐的乐趣,在探究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手脑并用,更加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正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来激活思维,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学会自主学习,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上一篇:质量成本构成要素下一篇:加强筑路机械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