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

2024-05-14

2024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精选5篇)

2024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 篇1

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给定材料

材料1:

“农民工希望的未来”

有些人打牌输的连饭都吃不起

据调查,20-30%的农民工都感到极为寂寞,低收入和文化不高限制了他们,赌钱、喝酒等成为寻求刺激,排遣寂寞的方式。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希望的未来

我们这儿有人还没有合同,心里总不踏实,保险什么的也比不上城里人。

我们都寻思,老家学校还是不行,孩子要能来城里的学校就好了。可户口太难弄,孩子上学很麻烦。

30%以上面临无合同用工、拖欠工资等问题;《中国经济报告》调查26.2的农民工没有任何社保;44.5%农民工期望提高老家学校教学质量;41.6%农民工期望子女能在务工地公办学校上学。

材料2:

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呈现出农民工非农化与市民化的“不同步性”、成本的“高价化”、结果的“半市民化”等现实特征。

农民工非农化与市民化在绝大多发达国是同步的、合一的、彻底的。例如,英国选择了以“圈地运动”为代表的、以暴力为核心内容的强制性转移模式;美国选择了以自由迁移为特征的非农化转移模式;日本的“跳跃式转移”和“农村非农化转移”相结合的非农化模式,使其比较直接和快速地完成了农村人口非农化和市民化的过程。但是,由于中国特有的二元体制和制度,在渐进改革模式下的城乡人口转移呈现出特有的中国路径——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过程被分割为两个子过程:第一阶段从农民到城市农民工的过程;第二阶段从城市农民工到产业工人和市民的职业和身份变化过程。目前,第一阶段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农民进城的人数逐年迅速增加。但是,第二阶段即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进程,却举步维艰。

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高价化”首先表现在城镇化的公共成本高上。据分析,城市每进入一个人,需要“个人支付成本”1.45万元/人,“公共支付成本”1.05万元/人,总计转变一个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平均需支付的社会总成本为2.5万元/人(按2000年不变价格)。其次,农民工市民化的高成本,表现为个人支付的高成本。具体来说,其一,进入城市搜寻工作的成本高;其二,生活成本、教育培训费用,以及为规避风险而为自己或家人购买保险所支付的人均保障费用等也相当高昂;其三,居住的成本高,租住尚且不易,购房更是难于登天。

从农民式市民化结果的“半市民化”来看,农民工一直被当作纯粹的就业者和劳动者,被局限在次级的劳动力市场,大多从事脏、累、苦、险、差等行业,有限地参与城市的劳动分工,并没有与城市社会、制度和文化系统实行有效的衔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的状态。在身份上,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在就业、户籍、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同等的待遇。在权力保障上,不能与城市居民“同工同酬、同工同时、同工同权”。在城市社会生活层面,他们不能进入城市主流社会,只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与城市居民之间形成明显的隔离,处于“生存孤岛”之中,且由于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农民工往往选择单独外出,造成一方面是夫妻分居,另一方面是老者、儿童留守的农村家庭分离。在社会心理层面,由于不被城市居民所接纳和认可,导致他们对城市社会产生复杂的情结,逐渐转向对内群体的认同,寻找内群体的情感和社会支持。

材料3: 1

材料4:

某社会学研究人员调查研究了到扬州从事拖砖工作的农民工群体。以下材料分别是该研究者的部分访谈记录和他所整理的反映这一群体社会网络构成的数据表格,在不少方面生动反映了这一群体的典型生存状态。

◆访谈记录

拖砖人高师傅,路边(指访谈地点,下同):洼子街那边是老乡在扬州城里面最早的一个点,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家约定俗成的砖头市场,现在还有人在那边。我一开始刚到扬州的时候是住在竹西路的渔业新村的,后来这个地方拆迁了,我们先是搬到马路对面的缸套厂旁边的一个村子里面,后来又搬到了太平北路,再后来才到现在的瓦窑这个地方。我们也想继续租住在竹西路附近,刚开始到扬州的时候就住在这边,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氛围,附近的老板缺砖头了都往这路口来。生活上竹西路这边也方便,有菜场超市,现在搬到瓦窑那边了什么都没有,修车也没有以前方便。

某城中村杨书记,村支部:你说到的他们的住所经常被驱赶的事情,这个情况太普遍了。中国的城市建设都是摊大饼,在扬州,你以文昌楼为中心画一个圈,这些外来人口的住所就是一圈一圈地往外滩,不断地外迁。跟你举个例子,我们家也是拆迁户,原来就是住在现在的月明苑那个地方。拆迁之前我把家里的房子租给高邮来扬州做小生意的一户人家,民房那边也拆了以后,他们就不租了,到了搬到平山那边去了,那边房租更便宜。你调查的拖砖头的这些人本身就是做拆迁这方面的,所以跟随着市场走,这个无可厚非。

拖砖人随师傅,家中:吃上面我们从来不亏待自己,但在扬州也不乱用。出来就是挣钱回家的,在扬州今天做得不顺心我明天就可以走了,没什么念想,也没人管。家里面怎么说也还有一亩三分地呢,饿不死。在这可不一样,挣不着钱就没得活了。在扬州有点钱逢几个月我就在附近的邮政储蓄汇给家里面,儿子女儿都在家里面,老人带着,要用钱。儿子上完初中,要是念不下去娶媳妇儿也要用钱。

拖砖人徐师傅,修车场:虽说每年呆在家里的时间不长,大头的钱我基本都是在家花的,回去过年,哪年都得用好些个钱。就拿今年过年说吧,儿子准备今年春天的时候结婚,家里面去年底也刚刚装修了一个,过年给他简单配了电视冰箱什么的就花了两三万,一年辛苦挣的钱基本都用完了。

某城中村殷主任,村委会:关于他们在扬州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主要还是在交通这一块,因为他们大多是农用车。农用车的年审都是在农资部门,按道理城市道路他们是不能使用的,他们行走的路径只能是北绕城以北的农村地域。所以交警是要查扣他们,因为单纯地通过电子眼的话,他们的号牌不联网,也抓不住他们。

拖砖人王师傅,拖砖市场:扬州的交警很孬种,很坏,他们叫我们侉子(注:侉子指口音跟本地语音不同的人,含轻蔑意),我们这种外地牌照的农用车,也会受到歧视。车子放在了路牙边没停进去,也要被拖走。一被逮住,少则八九百,多的要两千多,要忙好几个星期才能弄回来。你还不能说拖走就不要了,毕竟这是吃饭的家伙。去年我们一个老乡就是一个月里面连续被罚了好几次,气得回去了。我们在城市里面挣点钱不容易,唯一的期盼就是希望少罚点款。

拖砖人罗师傅,家中:我去年换了个新车,在扬州上的新牌照。为了这个驾照,在老家学了三四个月都没出来。过去我们大多数老乡用的农用小三卡额定只能拉500公斤的货物,也只能在城区划定的禁区外转悠,抓住违停或者超载的话一罚就是2000块。换了卡车办了本地牌照,交警虽然也知道还是我们这帮人,但是本地的牌照只要按照汽车的规范行驶,交警最起码不会找麻烦。现在的这个车一次能拉3000块砖头不成问题,也不用像过去那样躲躲藏藏。另外,除了拖砖,也能做一些其他的货运。

拖砖人刘师傅,家中:我现在的生意,基本都是靠电话联系。很多老乡没生意的时候都拉着砖头在场子上等老板,我很少去。我这人比较懒,有时候晚上去拖建筑垃圾累了,白天就多玩玩,站在那里等也很少有生意,挣不了几个钱。这么多老乡,在扬州做的好不好,全看在扬州熟悉的老板多不多。出门在外,就是看朋友多不多。

拖砖人罗师傅,家中:如果我现在手上有60万,我也不愿意留在扬州。安徽老家有老人、有小孩、有熟悉的环境,乡里乡亲。自己在扬州,除了一起干活做生意的老乡和经济上有往来的老板,其实社会交往上也没有什么特别要好的朋友。有60万的钱的话,我更乐意在亳州给儿子买上一套房子,这样老人小孩都能照应到。根据现在的收入,我想等等自己村里面的规划宅基地一旦落实,就准备花个20花砌个三间三层的房子,里面不一定要铺砖,但是外面一定要弄得漂亮些,让人觉得有华堂的感觉,这样显得有面子些。

我兄弟姐妹四个人现在都在扬州。我姐姐和姐夫他们就想留在扬州。他们一个人在超市工作、一个在厂里面的保安,不像我们,他们平时接触的扬州人相对来说类型多点,想法就和我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更倾向于积攒一部分的钱,能在扬州买套房子,一家人就在扬州定下来。

拖砖人女儿,家中:当然是在扬州好,扬州有英语学,我特别喜欢学英语,老家小学没得学。还有在扬州有大超市,老家没有超市。爸爸妈妈都在扬州,我们在这边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不要像家里面的很多小朋友一样留守。现在我在扬州也有好多好朋友,放完学的时候我也会到他们家一起玩。

拖砖人小李,家中:我在家里也呆不住,家里面种地啥的以前也没做过,现在年轻人呆在家总觉得会被老乡嘲笑,初中毕业我就出来混了,之前去过北京杭州,也没赚几个钱。我小时候老爸老妈就在扬州做这个行当,结婚以后想定下来了,就来扬州接过我爸的这个活儿,来扬州也五年了,未来也没什么特别的打算。

拖砖人李大姐,修车场:在不在扬州继续干下去,完全取决于收入,我们现在也就走一步算一步,拆迁量小了,交警罚款管得严了,说不定干完这个月我们就走了。去年年底就有好几个老乡做不下去就回去了,反正在扬州也没有抛不下的,顶多损失几百块房租,说走就走。在家也挺不错的,家里的田我说什么也不肯丢掉,愿意就种种,即使不种的话一年零零碎碎的补贴也有小几千。有自己的田,也算是自己的一份保障,谁会把户口转到扬州来啊。就是在扬州,每逢收麦子种豆子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回去的。

材料5:

道格?桑德斯,专栏作家、加拿大《环球邮报》欧洲局负责人。2007年,桑德斯从欧洲出发,在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走访、调查,记录了全球范围内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徙,之后完成了着作《落脚城市:最终的人口大迁徙与世界的未来》。以下是某日报记者对桑德斯的采访记录。

记者:你是如何定义“落脚城市”这个概念的?

桑德斯:我以“落脚城市”称呼这些乡村移民在城市中生活的起点,这种称呼与传统的学术和官方用词“移民门户”或者“原始社区”区分开来。我们习惯于将落脚城市视为由廉价住房、贫困人口构成的区域,是健康都市的不良生物。但实际上那里充满着向上的活力,作为迁徙过程中的落脚点,那里总是受到忽视,但却聚集了很多向上的动力。在那里生活的 3

人以这个地方为阶梯,希望走到城市中心。

记者: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和“移民”问题上所处的阶段与欧美国家不同。你居住在伦敦,前几天也到过北京。你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落脚城市”的理解上存在着什么差异?

桑德斯:面对外国读者的时候,我花很长时间去向他们解释移民问题。他们常常并不了解他们的前辈迁移的背景。他们知道移民这件事情,他们也知道移民会给城市带来很大的变化,他们理解中的变化大都是文化上的变化,但是并不是经济上的变化。我现在定居在伦敦,但是我应该算生活在多伦多。在多伦多很多人都是来自非常贫穷的地方。

但我发现,中国人对于这个问题的感知更加敏锐。中国正在经历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西方社会已经完成了大规模的移民,然而书中记录的这些很多事情都是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

记者:落脚城市远离都市的核心,但其中的社会生态其实是五脏俱全的。在你的观察中,落脚城市中的人最为渴盼的是什么?

桑德斯:“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对于他们是最重要的。我注意到很多落脚城市中的人每个月的收入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寄回农村老家,支撑家庭的开销;第二部分则为孩子的教育而储蓄;第三部分才是自己的生活开支。可见,他们对于长期在城市中生活和发展是抱着期望的。

我并不赞成很多人住到落脚城市,我也不是说落脚城市不好,一定要吧落脚城市夷为平地。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审慎看待这个问题。从乡村来到城市的人一般来说是非常有抱负的人,他们也不是当地最穷的人,他们一般有着自己的计划。他们会面临失败,面临着很多问题。他们希望从底层升到中层,把落脚城市作为梯子。但是在有些落脚城市,这些人就不能跨上更高的社会阶层。他们可以在这个地方过上城市的生活,落脚城市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不应该将它们拆掉。

现在很多落脚城市成为危险之地,成为一个不上不下的地方。在巴西圣保罗的一些落脚城市,那里是没有学校的,也没有什么基础措施,政府根本不承认那些地方的存在,以至于那里毒品泛滥,犯罪横行。政府不来管的话,那里就会形成一种帮会组织,形成黑社会。

记者: 你对“贫民窟”和“乡愁”的理解与很多人是不同的。你更倾向于从正面的角度去解读“贫民窟”,而对于“乡村田园”,你则认为那是一种浪漫的误读。你在观察和写作的时候,秉承的是什么样的理论视角。

桑德斯:我参考了两种视角。一种来自于赫尔南多?德?索托的《另一条道路》,讲的是我们要做的只是提供法律基础,给他们住房,让市场充分自由。这种观点在上世纪80年代盛行于世界各国。我认为,数以万计的资金可以在贫民窟运转,我们应该做的是给他们自由。这位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种建议,但是并没有深入论证。

另外一个是计划经济。国家要管制经济,要有周详的计划。但是计划经济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很多地方政府建立了一座座公寓大楼,但是没有给他们发展空间。这样的话没有了“活水”的引入。

在两者之间应该寻求一种平衡点,我们既要保证自由市场的作用,满足贫民窟对市场的需要。但是也不能让他们肆意发展,住房问题就可以由政府引导或者解决。在处理落脚城市的问题上,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应该同时提供“水”和“阳光”。

材料6:

浦东林鸣路、金谊一带,人口十分密集,周边巷道曲折狭窄小,混乱拥挤。因通风条件较差,气味极其难闻。这片城中村规模不小,从墙头挂出的各种广告看,这里的“经营”范围非常广。

在林鸣路上有不少无证餐饮店。在一家电信店门前,褐色的大铁桶里生着柴火,油锅里 4 的油已经开了,老板娘正拿着筷子不断地搅动着刚入锅的油墩子。油锅旁边桌子上的红色塑料盆里,浸泡着一圈圈的条状面粉。老板在一旁将长长的的面条圈在手掌上做成馓子状,接着放进油锅中。油锅里的油已经发黑,浓浓油烟飘向路边,让人腻心。老板说,他的点心经常有人大批量购买。累死的小店,在附近比比皆是。

从林鸣路转弯到了金谊路,凹凸不平的小道不仅路面破损,而且不时有坡度,路的两边散布着低矮不

一、排列无序的民房、厂房。早在2011年8月,有居民举报称此处一厂房内有人生产假冒伪劣调味品,该地下作坊被有关部门取缔。时隔近三年,路边的小作坊依旧非常多,种类也十分丰富,其中以家具店、二手电脑维修、玻璃制品店、废品收购站为主。这些小作坊一般都“不算太坏”,但是,在城中村内藏匿着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和地下食品的加工窝点,不论加工还是送货都很隐蔽,很难被抓到。到了生产旺季,小作坊日夜开工,附近居民不堪其扰。由于这些小作坊根本没有相应的排污配套设施,生产过后的废料也是随地乱扔。

由于这里离中心城区比较近,加上房租便宜,吸引了很多打工者,但是人多混杂,导致这里的治安并不太好,经常发生盗窃案。“没有人值守,整个区域都是开放的,偷盗现象时有发生,治安有点混乱。”浦东天花庵村的老租户谭先生说。城中村内结构复杂,村内道路狭窄混乱,内部小巷却四通八达,晚上路上连路灯都没有,更不要谈监控探头了。“一年前,邻居家的租户遭盗窃,报了案,如今租户换了一批又一批,案子还是没有破。”谭先生说,即使对这里熟门熟路,他依然没有“安全感”。一些打工者晚上回来后,常常聚在一起喝酒、赌博,深夜大声嚷嚷,有时还会打架斗殴。

前几年,这些村子的治安情况不太好,引起不少当地居民的反感。“十年前,还有零零散散的传销团队进我们村,他们每天唱歌、拍手、上课,吵得不行,还有人闹着要跳楼呢。”早就从城中村里搬出来的陈先生回忆道,当时,那些传销人员不但花大钱租房,还带动了周围食品店和小餐馆的生意,所以,当时房东们都很乐意把房子租给他们,哪怕只是短租。

材料7:

曹占洪的房东刘大姐40多岁,本地人。当初盖这些平房,刘大姐是为拆迁准备的。但这两年,周边的一些村子先后拆迁改造了,大白楼一带也总有风声,可最后都没有了消息。

大白楼村几乎所有的本地居民都靠盖房子搜租金过日子。而北面一点的老三余村以北很多地区开始拆迁,使流动人口生活成本提高,城里租楼房的价格高出村里的几倍。不到百元的房租,使老三余、寿宝庄、大白楼一带的城中村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等不到拆迁,房源紧俏,租金自然水涨船高。刘大姐这样的房东,一面盼望政府改造,一面跟随者“行市”收取租金。而曹占洪这样的房客,只有无奈,毕竟,以现在的居住条件,用同样的租金在这座城市是找不到同样的房子的。

也有人选择离开,要么去条件更差的地方,要么花更多钱,找个交通方便一些、条件更好一点的房子。因为租金涨价,曹占洪的一些朋友离开了大白楼。

曹占洪隔壁的张大哥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原本住在这是因为房租很低,尽管每天上下班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也就勉强忍了,但现在房租涨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拆迁,还不如早点搬走。”

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曹占洪打工的饭店业受到影响。饭店老板娘是东北人,三年前和丈夫带着孩子来到这座城市,除去每个月1500多块钱的房租,一个月小1万的收入。但最近生意明显不好做,“熟客搬走的多,新来的住户还不熟悉。可能要等到冬天能好一点吧”。说起大白楼村未来可能的拆迁改造,老板娘颇为无奈,“没办法,再找别的地方呗。”

材料8: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贫民窟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经或者正在面临贫民窟或者类似贫民窟问题的困扰。

贫民窟之所以存在,农村人口大规模进入城市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据统计,20世纪50 5

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人口下降了约20—30%。城市的经济危机会驱动着农村贫民转移到了城市。相对于迅速而又庞大的农村——城市移民进程,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体系却无法适应这些信的人口,这就加速了贫民窟的形成甚至扩大。

在中国城市,一方面,更多的进城农民无疑还是住在城中村。另一方面,普遍出现了繁荣的城市与凋敝的农村并存的局面,且城市越大越繁荣,与此相伴随的是农村社区的衰落,农村出现相对甚至绝对贫困化倾向。假如我们只考虑城中村的户籍村民,那么能盖起这些楼房(哪怕是简易楼房)的人不应算贫民,而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可以说是富人,那些楼房也可以视为富人的产业。但是如果到其中的租户——城中村里主要的实际居住者,属于随时可以被“不补偿不安置”的驱逐的群体,其实际社会地位低于作为城中村房主的当地户籍“农民”。这些贫民构成的街区很难说不是“贫民窟”。

材料9:

巴西的有着相当数量的城市人口居住在非正式的或者不合法的居民区中,常常占用公共土地。据统计,贫民窟人口约占里约热内卢全部居民人口的25%。这些贫民窟是一些外来打工者的家园,但是其卫生条件极差,常常遭到自然灾害和犯罪的侵扰。着名影片《上帝之城》令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举世闻名,这里的贫民窟也成为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贫民窟。

历史上,巴西的多届政府都曾试图以强拆的方式清理、甚至消灭贫民窟,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被城市的管理者强行赶走后,穷人们又会另选他处盖起新的贫民窟。

由于缺乏治理,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和外界如同两个世界,有着不同的法律、经济体系及自成一体的社会准则。许多贫民窟长期被黑帮控制,贩毒、凶杀案件司空见惯。

由于长期成为“城市孤岛”,在一定程度上,贫民窟里的黑帮扮演着“政府”的角色,他们控制着水、电、天然气等基础服务,还宣称能为居民提供“保护”。警察和军警每次在贫民窟展开治理行动,则更像是在“他国土地”上与敌人作战。在暴力解决贫民窟问题的同时,巴西政府也开始尝试采用柔性的手段。如里约热内卢市当局发起了一项“和平警队”的计划,让“和平警队”进驻贫民窟,并计划到2014年在160个贫民窟建立“和平警队”。

这些警察的职责一半是传统警察的工作,一半是社会工作。他们的任务是获得居民的好感。比如说,警察们会到育儿中心,与儿童打成一片,让这些儿童在他们腿上爬来爬去,还玩着他们的对讲机以及带有皮套的手枪。一些警官还中断巡逻任务,教孩子们弹吉他和小提琴,并教他们学英语。

材料10:

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市貌是这样的:脏乱且摆满小摊贩档的桌椅;晾着洗好衣服的竹竿无序地往窗外伸出;原本仅够两个大家庭的房屋挤满了50个人,而且得共用一个厨房和一间浴室„„

不过,这已是不复存在的情景。新加坡在不到40年间通过机构改革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成功消除了这个弹丸小国发展初期相当普通的贫民窟景象。世界银行在2009年的世界发展年报中称新加坡是全球消除贫民窟最成功的返范例。

为了消除贫民窟,新加坡政府推出了“祖屋”计划,祖屋社区相当于新加坡政府新加坡永久居民或公民的福利房,位于离市区较远的地区,大多数为13-14层的电梯房。由于组屋属于福利房,价格非常低廉。组屋虽然是保障性质的居住区,但是配套设施却十分完善,有公共汽车转换站、地铁站、出租车等待中心等交通配套,其他如商业中心、银行、学校、图书馆、剧院等一应俱全。

在贫民窟的消失过程中,新加坡政府并没有使用任何暴力拆迁的手段,因为所有低收入者的理性选择必然是组屋,就这样物美价廉的组屋逐渐取代了脏乱差的贫民窟。新加坡政府对建好的组屋,还会经常跟踪维护。一般5年到10年政府就会出资翻新一下老的组屋,不仅是维护外立面,还会增加一些新的设施。例如老式的楼梯楼里会加装电梯等等,而且这完全 6

是政府出资的,居民不用负担一分钱。

正如世界银行在2009年的世界发展年报中总结的,新加坡的成功“必须归功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且自建国以来就有个非常专注的政府。加上他是个城市国家,也大大地促使干预政策有效措施、这也间接提供了一个经验,即城镇化的成功需要全政府上下采用协调行动。”

材料11: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细加快,取得显着进展。2012年,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会议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会议要求,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地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要注意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注意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会议指出,城镇化与工业化一道,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要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产业转移。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具体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实施,加强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作答要求

1、根据材料四,归纳在扬州从事拖砖工作的农民工群体的生产状态。(30分)

要求1.表达清晰,条理分明,逻辑严密。语言简洁。2.字数在500字以内(计入标点和空格)。

2、根据所给全部材料,以“农民工、城中村、城镇化”为主题词写一篇文章。(70分)

要求1.不必提供政策或改进政府工作的建议。2.标题自拟。3.文章应观点鲜明、结构完 7

整、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语言精练流畅。4.篇幅在1000字左右(计入标本与空格)。

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参考答案

1、根据材料四,归纳在扬州从事拖砖工作的农民工群体的生产状态。(30分)

要求1.表达清晰,条理分明,逻辑严密。语言简洁。2.字数在500字以内(计入标点和空格)。

参考答案

扬州拖砖工群体的主要包括拖砖工群体及其子女群体,生存状态如下:

一、身份上:与在老家相比,由于户口等限制,生活在异地并不能享用同等的社会保障。

二、权力保障:受到交警的歧视,在上新牌照之前,外地牌照的农用车通行受限,只能绕行农村地域,经常被罚款且罚款金额大;

三、社会生活:

1、居无定所,因民房拆迁而常被驱赶,居住的环境差;

2、生活节俭,不乱花钱,逢年过节用于改善生活的开销支出大,家庭经济压力大;

3、收入并不足以保证在扬州的扎根,社会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让部分人客观上已经无法回到农村。

四、社会心理:

1、缺少安全感,缺少归属感和对城市的认同感,在扬州并无牵挂。社会关系网简单,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少,工作、生活没有目标,处于迷茫状态;

3、家里的寄托和期望给他们一定的心理压力,希望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家人状况,并注重面子;

4、城市的优秀资源使得农民工子女渴望留在城市。

2、根据所给全部材料,以“农民工、城中村、城镇化”为主题词写一篇文章。(70分)

要求1.不必提供政策或改进政府工作的建议。2.标题自拟。3.文章应观点鲜明、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语言精练流畅。4.篇幅在1000字左右(计入标本与空格)。

参考答案

农民工·城中村·城镇化

——简论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专指我国新时期以来脱离了农村土地,进到城市务工的这一群人。他们的身份是农民,但从事的是城市建设中各种非农业性职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工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城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

农民工进城,受知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限制,大多从事城市体力或服务型行业,很少进入到城市的核心职业当中。这就决定了他们的经济收入相对低廉。而这低廉的 收入,一般分为三部分支配:一是寄回老家支撑家庭开销;二是负担孩子的教育;三是作为自己的生活开支。这种收支结构导致农民工不得不节衣缩食,压缩自身生 活成本。而廉价的出租房,自然就成了他们选择落脚城市的首选。因而导致城市城中村问题十分突出。

城中村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政治经济位置,都处于城市边缘。这部分原本为农村的地方,因为城市的扩张而逐步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在划入拆迁但还没有建设的时 候,应运而生的是原住户将待拆迁的住房租赁给进程务工人员作为他们的城市落脚点。因为聚居城中村的大多为农民工,加上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这部分人在城里 自然而然就成为城市“边缘人”。在政治上享受不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子女入学更是受到身份的歧视„„种种困难,阻碍了农民工向上晋升的机会,同时也为社 会安全埋下隐患。

为了生存和发展,在政府政策照顾不到的时候,人们自然会自寻出路。因此导致城中村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销售基地;甚至成为传销组织的大本营。原本作为城市发展储备区的城中村反而成了城市藏污纳垢的地方。在世人眼里成了“贫民窟”。

2013年12月12日到13日,中央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指明了我国城镇化在新时期的基本要求:以人为 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注意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既然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就必然要求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关注到为城镇化进 程作出贡献的人群—农民工,促进他们的 8

市民化进程。这个市民化进程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户口变化上,而是要真正让他们跟城里人一起享受同等社会福利和公共产品的服务;让他们的子女跟城里人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这样,城中村问题才能很好解决。城镇化和工业化结合,促进经济社会深层次发展,才有可能。

怎样让更多的农民工在城市安居乐业,在享受改革开放的共同成果的同时加速城镇化进程,是各级政府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2024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 篇2

关键词: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

1.引言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于2015年11月29日拉开帷幕。 与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相比,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的字面没有区别:命题原则仍然坚持分级分类, 以能力考查为导向对题目进行合理的设置, 作答时间仍然为180分钟。 但是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体现出了“命题更为科学、更加创新”的特点, 本文就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进行解析。

2.分级分类, 科学设置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过程中, 申论科目一直以来都发挥着分级分类考试的先锋作用。 自从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考试时间由150分钟延长至180分钟后, 申论试卷作答能够更好地体现出考生的个人能力与备考水平, 明显地提高了考生的区分度和申论考试的科学性。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仍然沿用这一观点, 希望能够将考生的作答水平和个人能力最大限度地在试卷中加以体现, 以便能够选拔出政府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仍然分为两类试卷, 分别是市 (地) 级试卷和省级以上 (含副省级) 试卷。 纵观历年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主题, 市 (地) 级试卷和省级以上 (含副省级) 试卷的主题在2011年、2012年是截然不同的, 但是从2013年开始渐趋相近, 只是关注同一类问题的层次不同, 以便能够将不同类别职位的能力区分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仍然会延续这一传统, 所以, 广大考试应该结合自身所报考的岗位进行有效复习。

3.能力导向, 要求更高

在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中, 仍然强调其主要目的在于考查广大考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未来从事机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而其考查形式和主要载体则是文案工作能力。

3.1阅读理解能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科目的作答依据是给定材料, 要求广大考生对给定材料予以读懂、熟读。 因此, 考生务必具备较强的“准确理解、二次概括”的阅读理解能力。

3.2文字表达能力

考生的文案工作能力可以通过其文字表达能力予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因此, 广大考生切不可大意, 务必要高度重视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 第一, 联系实际, 在作答过程中务必要注意避免出现“千文一面”的问题, 尤其是不能对资料原文进行大幅度的照抄。 考生要注意准确运用日常备考中的储备知识点对所希望表达的个人观点予以论证。 第二, 语言流畅。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对于“语言流畅”尤为重视, 为了能够更好地向阅卷者展现自身的语言把控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务必要确保“用语简洁”、“思路清晰”。

3.3综合分析能力

在省级以上 (含副省级) 试卷中, 往往都较为重视测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因此, 广大考生应该做到如下两点:第一, 理据结合, “理”是指广大考生在判断、推理、分析给定资料的过程中, 要合理充分地利用国家及党中央出台的重大理论和政策;“据”是指要“言之有据”。 第二, 观点鲜明。 考生要准确提炼出给定材料的观点, 然后在表达过程中务必做到表达鲜明,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4解决问题能力

基于我国政府对于公务员的要求标准来看, 国家公务员应该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这就需要广大考生在申论考试中学会从纷繁复杂的资料中准确地发现问题, 并且提出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多会选用当前的社会热点作为命题方向, 因此, 广大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务必了解近期出现的社会热点问题。

3.5贯彻执行能力

历年来,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对于考生的贯彻执行能力都极为重视, 考查载体则常采用应用文写作题的方式,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体现出应用文写作题所占的分值将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加。

参考文献

[1]梁爱清.国家公务员“申论”学习和应考答题的技巧[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2 (02) :111-114.

[2]陈祎.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浅析———谈申论科目的考试内容和测评技术[J].山东行政学院, 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34 (03) :100-103.

[3]李仪英.谈申论的写作[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21 (02) :178-180.

[4]郭五林.如何应对《申论》考试———从虚拟行政行为角度[J].写作, 2004, 30 (17) :135-138.

2024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 篇3

2013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解析

给定资料

1.自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来,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各地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引发海内外关注与好评。从改进调查研究到精简会议、改进会风,从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到规范出访活动。从改进警卫工作到改进新闻报道,从严格文稿发表到厉行勤俭节约,八项规定详细具体,令人耳目一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提问时强调:“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并做出“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的“约法三章”。要求“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

2013年3月26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等应邀出席会议。李克强从六个方面对今年政府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简政放权,二是管住权力,三是管好钱财,四是政务公开,五是勤俭从政。

2.“仅仅一天就有这么多中央部委公开了自家‘账本’,动作之快的确出人意料!”有人评论道。随着国家财政部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于2012年7月18日率先公布“三公”经费信息,2012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公开的大幕在7月19日全面拉开。截至8月28日,有95个中央部门公布了本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人们普遍感到,与2011年第一次公开“三公”经费相比,中央单位回应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更加积极主动、标准更加统一规范、内容更加详细具体。“三公”经费公开已经成为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向社会公开政府部门的预决算情况和“三公”经费,才能让群众知道政府究竟把钱花在了哪里,该不该花这么多的钱。2012年,北京、山西、黑龙江、陕西、新疆等9个省(区、市)公开了“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切实增强了政府施政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抗灾救灾、恢复重建以及筹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情况的信息公开,受到国内外广泛好评。各地区各部门在因地制宜地运用传统公开方式的基础上,还积极探索服务热线、政务微博、手机媒体、网络平台等信息手段,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注,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

3.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有关要求,近年来,国家财政部会同中央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儿项工作:一方面,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细化“三公”经费预算编制,规范预算口径,要求中央部门从基层单位逐级汇报“三公”经费预算,努力提高“三公”经费编制的准确性。强化“三公”经费预算执行约束,明确要求各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不得超过预算规模。同时,加强相关制度建设。随着《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的实施,“三公”经费管理的制度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根据国务院要求,2010年至2012年部门预算编制中,按照“零增长”原则,对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进行了严格审核和控制。201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支出93.64亿元。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84亿元。“三公”经费压缩了,“三公”账目数据更全面了,还增加了部分解释说明,人们在充分肯定中央部门晒“三公”经费细账的同时,也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4.2012年6月至7月,人民日报与人民网强国论坛联合推出了“晒晒公家的铺张浪费”系列报道。并邀请了知名专家学者,回答编辑和网友的问题,为“公家”的铺张浪费现象把脉。专家们指出:

在我国,政府成本过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问题,政府成本体现在政府自身消费方面,我国政府自身消费约占财政收入的20%左右。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降低政府成本。另一方面,政府政策性浪费也比较严重,由于决策的公开透明度不够,少数人或一人决策现象严重,因此决策失误造成的财政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从2006年以来,“三公”消费一直是政府“自身治理”的重点,但目前来看,效果仍不很明显。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在我国,公共收入究竟是多少不是很清楚。比如,2010年社科院财贸所白皮书显示,我国财政收入约为8.3万亿,但宏观税赋收入在14.2万亿左右。就是说,有6万亿左右没有被纳入预算管理体制,因此在体制外循环而大多成为滋生“三公”消费的温床。其二,即使在预算范围内,“三公”消费的数字也没有细化,我们无法判断哪些“三公”消费合理,哪些不合理,也就无法禁止一些单位用“三公”消费挪用或挤占公共财政资源。

5.2012年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过程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细化了“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了车辆购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看不懂”,也弄不明白“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甚至还有人把“三公”经费与公费旅游、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画等号。“公众的质疑说明对‘三公’经费的定义认识有所不同,也说明‘三公’经费支出管理制度的解释有待加强。”财政部财科所B副所长表示,建立完善的预算透明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政府把管理制度向公众公开,让公众监督政府有据可依。此外,“三公”经费的标准不明确。比如,车均运行费,有的十几万元,有的不到三万元,但老百姓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标准,去评说哪个多了哪个少了。还有,“三公”经费的标准也需要与现实相符,才能起到一个硬杠杆的作用。比如,外宾接待费和出国住宿费分别是1998年和2001年开始执行的标准,与现实情况有较大差距,造成超标现象比较普遍。

2011年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时,部门之间数额相差太大,有的部门“三公”经费支出为数百万元,有的却多达几亿元,甚至十几亿元。起初,有人提出疑问:部门之间支出差距这么大,是不是有的部门比较节约,有的部门大手大脚?“今年人们不再纠结数额的大小”W教授认为,绝大多数民众能够理性分析、科学判断。不同部门职能不一样,造成经费使用出现差距是必然现象。疑问年年有,2012年人们议论较多的,就是横比之下的差距。出国(境)人均费用,多的5万元,少的不到2千元;车均运行费用,高的10多万元,低的2万余元。差距为什么这么大?老百姓百思不得其解。媒体的报道是否准确?老百姓需要有个解释。或许有误读,或许是统计口径不一,或许是经费太大。人们迫切想知道个中原因,但老百姓不知道该问谁,媒体报道后,至目前为止,也没看到有相关部门出面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公开是好事,但面对质疑,如何调查?针对问题,如何查处?针对不良现象,如何改善?公开是一种进步,但公开不是目的”,有人这样评论。随着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账单陆续公开,大多数百姓给予肯定。同时,公开后能否对不合理的公务消费进行约束,迅速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在热闹的网络评论中,网友们一致希望“三公”经费规模要有所缩减,“三公”经费要合理规范。一位网友留言说:“不能单纯看费用多少,要看使用费用的合理性,必须花费的,1000万元都没问题,不能花,不该花的,一分钱都是问题,要有严格的精细化细分。”对此,M教授表示:“老百姓的话是有道理的,从前已经公开的数据来看,政府仍然是一个高价政府,公共支出还比较高。”同时,他说明公布确实是一个进步,让百姓进行监督,可以督促下一步的改进。

6.李克强总理履新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研究加快推进机构改革,抓紧把政府职能转变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把本地区、本部门的预算情况公之于众,本身就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应有之义。令人欣慰的是,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向社会“晒账本”,财政预算的神秘面纱正被逐步揭开。

据媒体报道,2013年北京公布“三公”经费和部门预算信息单位进一步增多,并首次单独列示“大额专项资金”。截至2013年3月21日,包括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在内的88家市级预算部门均“晒”出了本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共计公开预算总额近900亿元,其中安排“三公”预算近8亿元。相比去年,超过半数的部门“三公”预算持平或下降。88个单位共压缩“三公”经费50万余元。

今年北京市预算公共最大特点在于,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同时公布“大额专项资金表格”,金额高达273亿元。据了解,目前北京市的大额专项资金支出占到全市财政支出的16%至17%,其占比和资金额度都很大。备受社会诟病的不公开、不透明的“三公”经费,过去就常放到“大额专项资金”列支。

7.美国《信息自由法案》规定,不涉及国家机密或者安全的政府信息都应该向公众公开。在美国,所公开的“三公”经费信息必须十分详细。例如,政府部门所公开的公车信息,不但包括公车的数量、支出等总体情况,还包括具体费用明细,哪些人在用车等细节。

美国的“三公”经费中,差旅费的管理较为严格。美国《联邦旅行守则》规定,公务员只有在残疾、时间紧迫或有安全风险等情况下才可乘坐头等舱。残疾情况需有医院证明且每年复查一次。如果出于无法订到经济舱等原因,则须提供各大主要航空公司的票务信息。美国国务院《报销手册》规定,公务员出行时间在14小时以内的,一般乘坐经济舱,只有出行时间在14小时以上,且第二天需要工作的公务员才可乘坐商务舱。

日本虽没有“三公”消费的概念,但要求公款全部行政经费,经费的使用情况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交给国会和地方议会,并通过互联网对外公开。接受全民监督。

在政府经费开支方面,日本财务削减公务用车,公款宴请从简等政策。日本公会在2007年要求所有中央政府机关削减公务用车。目前,日本地方政府的公车分配给教育、总务等实际用车需求较大的部门,同时,日本政府机构举办活动时,除少数礼仪性场合外,大多数无公费宴请,活动参与者大多是吃食堂、套餐,即使有宴参活动,也会采取AA制。

在香港,政府各部门需要对各项开支做出预算,经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审核表决通过后才能获得财政拨款。拨款项目多产生的政府账目,才会由审计署独立审计。并将审计报告提交立法会的账目委员会审查,防止部门多用钱款。

各部门每年都会详细统计往年“三公”经费开支,并在此基础上对来年经费做出预算。每年二月,香港财政司公布各部门草拟的财政预算案,并交给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特别讨论,议员在立法会辩论财政预算案,并提出质询。各局局长要给予明确回复。如果政府“三公”经费预算数字变化太大或运作开支预算明显增加时,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在辩论预算案时就会要求作出解释,最终出台的财政预算案纲目详尽、条款众多,每项预算支出都会精确到个位数字。

8.2012年中央各部门陆续向社会公开了“三公”经费支出。某报纸发表的评论文章中说:“去年,各部门的‘三公’账本甫一公开,立即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尽管公众对公开‘三公’经费这一举动颇多褒奖和肯定,但是对‘三公’经费本身也存在诸多误解和偏见,甚至有人认为‘三公’经费就是‘腐败’经费,财政预算里根本就不应该允许‘三公’经费存在。而今年,对‘三公’经费的理性讨论明显成为主流。社会公众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三公’经费的具体项目、各部门账本的横向比较,以及与去年公布数据的纵向比较。当公众的目光开始聚集于细节,公开‘三公’经费这一举动所蕴含的打造”阳光政府“的深意,才有了对话和沟通的基础。社会公众更加专业的解读,也给政府部门的公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该文章中还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尽管与去年相比,政府部门的公开力度有所加强,但仍与公众的期待存在着不小差距。在各部门公开的账本中,虽然加上了一些解释和说明,但大部分公众仍有‘雾里看花’的感觉。不可否认,预决算信息属于比较专业的范畴,要做到让每一个人都能看懂,并不现实。但政府部门不能以”专业“为借口,抵挡社会公众要求透明公开的呼吁。”

9.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国财政收支规模连续迈上新台阶,财政支出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服务面向千家万户。社会各界不仅关注财政收入的规模,也更加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迫切希望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管住“乱花钱”现象,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实际上,关于一些政府部门“乱花钱”的报道近年来屡见不鲜:一些地方财政并不宽裕,但政府办公楼越盖越豪华,广场越修越气派;一些市政设施重复投资,“拆了建、建了拆”,折腾起来没完没了;部门办公花几千元买台平板电脑,来代替几十元一个的U盘;一块铁皮路牌写写字、喷喷漆,造价居然高达上万元„„

10、国家财政部数据显示,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近六成。地方情况基本类似,2013年北京88家单位公开的部门预算中,公车开支是“三公”经费的最“大头”,购买车辆及运营维护开支为5.9亿元,占比74%。广东省2013年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为8.64亿元,其中,公车类开支总计月5亿元,占比近六成。在公车费用中,公车购置7316万元,公车燃料、维修等运行维护费4.27亿元。“公车费用减不下去,‘三公’经费难以得到根本控制。”长期关注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叶某说。

事实上,公车的配备和使用在我国曾经被严格限制,1994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要求部长级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或相对固定用车。在这个规定的基础上。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本地的公车配备规定。但基本思路都是公务配车,“我们赋予公车太多东西无形中增加了严控公车的难度”叶某认为,不少民企老板放着正规车牌不用,一定要花大价钱、冒着风险用军牌,这种不正常现象,折射出了公车代表的特权意识。

叶某说,从1993年广东东莞沙田镇试点公车改革之间20年来各地开展公车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实践探索各地特色。“总结、借鉴其中的成功经验,将有助于我们推动公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制度,步出‘深水区’,触动即得利益者的‘奶酪’”。

时至今日,地方性车改已经进行了十几个试点,然而还是停留在试点、不少改革试点更是中途夭折,从许多首先“吃螃蟹”的城市的改革经验来看,货币化改革成为推进公车改革最主要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相对而言阻力不是那么大的方式,货币化车改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温州的“拍卖公车,进程货币化补贴、远程车改”基本上沿袭了杭州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买改为租”,即建立服务中心,所有公务用车集中至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单位公务用车可向其租用,同时按级别给公务员发放车贴。

11.R教授认为,经过多个试点的长期探索,基本符合中国特色的改革模式已经浮出水面,即走货币化补贴和市场化之路。但针对货币化改革的理念和其推行过程中出现的许多举措,一些专家并不那么看好。针对实行货币改革是否真的能减少财政支出,W教授持悲观态度。“以前配备公车的主要还是上层领导,而现在补贴要发到每个公务员手里,是否真的能节省支出还有待观察。”

中央党校L 教授认为,具体到个人的货币化补贴有其弊处。“采取个人补贴可能出现公务员之间的下乡或者外出工作的相互推诿,因为谁都不想花自己的钱去做公事”。“整个公务用车运行机制都必须在阳光下进行。要有明文规定、算好每一笔账,哪些可以报销,哪些不可以;还有拍卖的对象都是哪些人,资金流向哪里必须清清楚楚。”

“豪华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算是超标违法?目前还没有细则。但必须要有个数字的可以量化的东西来衡量。”国家行政学院Z教授说道。

2012年7月13日的一篇报道称,在近日的一次公车拍卖中,河南省某县纪委牵头、县国资局承办,公开拍卖了43辆超编公车,成交总价为39.11万元,实现国有资产增值53.2%。不少读者看到这一数字后大跌眼镜:43辆车成交总额只有39.11万元,均价不到9000元,被称为“公车卖出废铁价”,也让人质疑公车改革中的一些举措不够规范和透明。

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请概括“‘三公’经费公开”的基本内涵。(10分)

要求:概括准确、表述简明。不超过10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谈谈“晒‘三公’经费”的现实意义。(15分)

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

三、根据给定资料3~5,你认为公众对“三公”经费使用还有哪些方面的期待?

要求:提炼精当、表述完整。不超过200字。

四、根据给这下资料7,谈谈国外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在“三公”经费支出管理方面给我们的启示。(20分)

要求:理解全面、条理清晰,语言精炼。不超过200字。

五、根据给定资料10~11,你认为在推进公车改革中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20分)

要求:分析全面、表述简明。不超过200字。

六、“三公”经费公开后,一位网友在某知名网站开通的网络问政平台上发布了如下留言:“在一些地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现象还非常突出。‘三公’消费就是铺张浪费,是老百姓最能直接感受到的腐败。尽管‘三公’经费得以公开,但是有的单位公开的明细显得诚意不够,而且也看不懂。”假如你是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请你代表政府在网上对该网友的留言给予回应。(20分)

要求:针对性强,有说服力。不超过300字。

七、请参考给定资料,结合你对“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一句话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3.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

2013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根据给定资料,请概括“‘三公’经费公开”的基本内涵。(10分)

要求:概括准确、表述简明。不超过1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题目要求概括“‘三公’经费公开”的基本内涵,属于词语阐释题,这类题型作答的一般结构是“解释内涵——阐释外延——总结加工”。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给定资料1中李克强答记者问做出了“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的承诺,由此可以得出“三公”消费的概念。随后的反腐倡廉工作要求中,第四点政务公开提出了“今年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的目标。再结合给定资料2里提到的2012年7月中央单位“三公”经费公开拉开大幕,可以得到“三公”消费公开的实施情况。同一段也提到了“三公”经费公开的意义,可作为总结句。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以上要点梳理清楚,用简明的语句表达出来即可,注意将字数控制在100字以内。

【参考答案】

“三公”经费指政府人员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公务招待产生的消费。2012年7月中央单位全面公开“三公”经费,晒账本,2013年将逐步推行到县级以上政府部门。这成为我国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根据给定资料,谈谈“晒‘三公’经费”的现实意义。(15分)

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作答任务是根据给定资料,谈谈“晒‘三公’经费”的现实意义。作答要求包括“概括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本题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因此需要考生全面把握全部给定资料,概括并提取出与“三公”经费“现实意义有关的所有信息。”条理清晰“要求考生在作答中树立结构意识,答案具有一定的条理性。最后作答字数不超过150字。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给定资料1中第五段谈到对权力运行的约束和规范,从源头上减少和治理腐败;第六段和第七段都提到了人民对政府的有效监督;第八段谈到政府要学会过紧日子,勤俭从政。给定资料2介绍了”三公“经费公开”已经成为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增强了政府施政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及时回应社会关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给定资料8还提到公开”三公“经费对打造”阳光政府“的深意。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通过对以上要点进行概括,可以得出的现实意义有:减少和治理腐败;打造廉洁、勤俭政府;群众有效监督政府;打造”阳光政府“;打造服务型政府。

【参考答案】

一是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和治理腐败,成为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是有利于打造廉洁、勤俭政府,切实转变政风。

三是有利于群众有效监督政府,约束和规范权力运行和政府行为。

四是有利于打造”阳光政府“,增强政府施政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五是有利于打造服务型政府,及时回应社会关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三、根据给定资料3~5,你认为公众对”三公“经费使用还有哪些方面的期待?(15分)

要求:提炼精当、表述完整。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明确指出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3~5“,作答内容是说出公众对”三公“经费使用的期待,因而在阅读材料时需要着重关注”期待“、”公众“等字样,同时也可以从目前”三公“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反推出公众的期待。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给定资料3是引入部分,最后一句写道人们在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充满了期待,表明公众的期待是存在于后面两则材料之中。

给定资料4提到”我们无法判断哪些‘三公’消费合理,哪些不合理,也就无法禁止一些单位用‘三公’消费挪用或挤占公共财政资源“,结合给定资料5第一段”看不懂“、”弄不明白“、”认识有所不同“等内容可以得出公众需要政府能明晰概念、统一标准。

给定资料5第二段的关键句是”老百姓需要有个解释“”不知道该问谁“,由此可以得出政府应该建立回应互动机制,为百姓答疑解惑。第三段其实就提出三个疑问,如何调查、如何查处、如何改善,表明群众需要更多实质的行动,规范政府消费。第四段提到地方政府公开不力,需要向中央看齐。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以上要点进行提炼加工,即可形成答案,要注意控制详略,字数不能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公众对政府”三公“经费使用的期待有:

第一,明晰概念,完善标准。能将相关概念、合理”三公“消费的范围解释清楚,同时公开管理制度。

第二,建立回应互动机制。设立专职部门采纳合理意见,并进行合理引导,化解民众的疑惑。

第三,采取措施进行规范。公开只是手段,之后应该对不合理的公务消费进行整治约束,使政府的消费趋于合理规范。

第四,地方政府应付诸更多行动。地方政府须有中央部门的决心和勇气,加紧实施”三公“公开。

四、根据给定资料7,谈谈国外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在”三公“经费支出等方面带给我们的启示。(20分)

要求:理解全面、条理清晰,语言精炼。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这是一道启示型分析题。作答任务是根据给定资料7,谈谈国外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在”三公“经费支出等方面带给我们的启示。材料范围非常明确——给定资料7。作答要求包括”理解全面“、”条理清晰“、”语言精炼“、”不超过200字“。”理解全面“要求考生全面把握材料内容,阅读和提取关键信息无遗漏;”条理清晰“提示考生本题作答应有结构意识,要对提取出的要点进行逻辑加工,忌无序地罗列要点;”语言精炼“要求答案言简意赅,作答字数不能超过200字。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给定资料7第一、二段介绍了美国”三公“经费管理情况。第一段引述美国《信息自由法案》的规定,不涉及国家机密或者安全的政府信息都应该向公众公开。由此得出启示一:公布详细信息。第二段引述美国《联邦旅行守则》的规定,对何种情况下可乘坐头等舱、商务舱进行了细致的说明。由此得出启示二:严控差旅费用。

第三、四段介绍了日本行政经费管理情况。第三段提到日本全部行政经费通过互联网对外公开,接受各在野党和市民的监督。由此得出启示一:社会各界监督。第四段介绍了日本政府在经费开支方面,采取削减公务用车、公款宴请从简等措施。由此得出启示二:削减公费开支。

第五、六段介绍了香港行政经费管理情况。第五段提到香港政府各部门做出的开支预算,经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审核表决通过后才能获得财政拨款。政府账目需由审计署独立审计,并将审计报告提交立法会的账目委员会审查。由此得出启示一:审核机制严密。第六段谈到各部门每年都会详尽统计往年”三公“经费开支,并在此基础上对来年经费做出预算。由此得出启示二:预算各项支出。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提取出的要点进行加工、整理,分点作答,并采用”主旨句+展开说明“的形式组织答案,以符合”条理清晰“的作答要求。注意作答字数不要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国外及香港地区”三公“经费支出方面带给我们的启示有:

一是公布详细信息。不涉及国家机密或者安全的政府信息都应该向公众公开。

二是削减公费开支。如严控差旅费用,详细规定可乘坐头等舱和商务舱等的具体情况;公款宴请从简等。

三是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全部经费公开并接受社会各界和市民的监督。

四是严密审核机制。预算经审核表决通过后才能获得财政拨款。

五是预算各项支出。各部门每年详尽统计经费开支,并对来年经费做出预算。

五、根据给定资料10~11,你认为在推进公车改革中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20分)

要求:分析全面、表述简明。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作答任务是:分析在推进公车改革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10~11。在作答时,要注意分析全面,不要遗漏相关要点,表述简明。同时,注意字数不超过200字。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给定资料10第一段主要谈的是在公车支出中,购买车辆及运行费占最大比例。第二段谈到严控公车难度大的一个原因:按照单位和领导级别配车,赋予了公车某些特权。第五段谈到在推动公车货币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补贴不公平。

给定资料11第一段谈到在推动公车货币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补贴对象扩大,可能增加开支;第二、三段谈到在推动公车货币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公务员工作时相互推诿;公务用车运行机制不够透明、细化,缺少具体的监管措施和方案。第四段谈到在推动公车货币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公车改革的一些举措不够规范和透明。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以上要点进行合并、加工,梳理作答逻辑,整理出最终答案。

【参考答案】

推进公车改革中还需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公车购置和运行费用过高。各级政府公车消费比重大,占”三公“经费支出总数的近六成。

二是公车被异化为权力的象征。存在公车等级代表着领导的级别的不良思想,公车改革阻力极大。

三是货币化改革不够规范和透明。容易导致补贴不公平,财政支出加大,公务员之间相互推诿、不愿出差的情况;没有细则,对豪车、出行费用无具体数字来衡量;对公车运行机制缺少监督措施和方案;公车拍卖金额不合理。

六、”三公“经费公开后,一位网友在某知名网站开通的网络问政平台上发布了如下留言:”在一些地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现象还非常突出,‘三公’消费就是铺张浪费,是老百姓最能直接感受到的腐败,尽管‘三公’经费得以公开,但是有的单位公开的明细显得诚意不够,而且也看不懂。“假如你是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请你代表政府在网上对该网友的留言给予回应。(20分)

要求:针对性强,有说服力。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此题要求考生代表政府在网上对该网友的留言给予回应,要特别留意作答时的身份要求,即”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同时,要针对网友提出的问题进行作答,切不可答非所问,且要关注到”不超过300字“的字数要求。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给定资料9涉及了政府部门”乱花钱“的一些现象,如一些地方财政并不宽裕,但政府办公楼越盖越豪华,广场越修越气派„„公务吃喝现象浪费严重,等等。这就说明网友的观点并非子虚乌有,的确”非常突出“。

给定资料8第一段的后半部分讲到了很多人对”三公“经费存在诸多误解和偏见,甚至有人认为”三公“经费就是”腐败“经费,财政预算里根本就不应该允许”三公“经费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人们对”三公“经费存在诸多误解和偏见,简单认为”三公“经费就是铺张浪费,就是”腐败“经费有失偏颇,是对”三公“消费的误读。

给定资料5第二段提到”W教授认为,绝大多数民众能够理性分析、科学判断。不同部门职能不一样,造成经费使用出现差距是必然现象。“这就有力地反驳了网友观点,三公消费并不等于老百姓直接感受到的铺张浪费和腐败,”三公“经费是政府部门进行公务活动的正常需求,属于正常的财政预算。有些单位的”三公“消费是在合理范畴内进行的。

给定资料4最后一段介绍了”我们无法判断哪些‘三公’消费合理,哪些不合理“,由此可以印证网友的观点:”看不懂“。紧接着,在给定资料8第二段中谈到了”不可否认,预决算信息属于比较专业的范畴,要让每个人都能看懂,并不现实“,这涉及了”看不懂“的原因:预决算信息属于比较专业的范畴,让每一个人都能看懂,目前并不现实,此外,”三公“经费公开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但政府部门不能以‘专业’为借口,抵挡社会公众要求透明公开的呼吁“则是对政府部门的要求,我们可以反推出一些具体对策,如进一步明晰”三公“经费的概念和标准等。

而在给定资料5第一段中,引述了财政部财科所B副所长的话”公众的质疑说明对‘三公’经费的定义认识有所不同,也补充说明‘三公’经费支出管理制度的解释有待加强“指出了政府部门应如何进一步做好”三公“经费的公开,如何做到让老百姓”看得懂“。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经过提炼,将各个要点进行分析加工,并整合出答案,按照顺序对网友观点进行回应。注意作答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网友们好!

某些政府部门”乱花钱“,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现象在一些地方的确存在。但简单认为”三公“消费就是铺张浪费则是对”三公“消费的误解。”三公“经费是政府部门进行公务活动的正常需求,属于正常的财政预算,”三公“消费绝大部分是在合理范畴内进行的。

公开”三公“经费,是致力于打造阳光政府的体现。对于公开过程中出现的明细不到位、看不懂等问题,希望民众给予支持和理解,这毕竟是项系统工程,其推进需要循序渐进。同时,预决算信息属于专业范畴,让每一个人都能看懂,目前并不现实。

政府部门会继续严格推进该工作,督促各单位加强对”三公“经费支出管理制度的解释,明晰”三公“经费的概念和标准,欢迎大家继续监督。

七、请参考给定资料,结合你对”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一句话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3.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

【写作思路】

题目要求结合对”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一句话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这句话来自于给定资料1。给定资料讲的主要是”三公“消费问题,也就是说写作时要围绕”降低‘三公’经费“”‘三公’经费公开“来立意。

给定资料中提供了很多重要信息,包括政府领导人对降低”三公“消费做出的要求、我国在”三公“经费公开方面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财政部会同中央部门为降低”三公“消费做的工作等。考生可以从如何降低”三公“消费着手,写成一篇解决问题型文章,也可以从降低”三公“消费的必要性和意义着手,写成一篇分析问题型文章。当然,能力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写成一篇评论型文章。

参考例文采用评论型结构,将标题拟定为:降低”三公“消费 提高行政效率。第一段结合李克强总理的话,分析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以及”三公“消费与为人民服务的关系。第二段主要谈我国政府部门在降低”三公“消费方面做出的努力及存在的问题。第三段分析降低”三公“消费效果有限的原因。第四段提出改进降低”三公“消费效果的对策。第五段以孟子的名言开头,简要分析人民与政府的关系,照应开头,进而总结提升,收束全文。

【参考例文】

降低”三公“消费 提高行政效率

李克强总理说过:”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代表人民管理国家的组织。在政府行使管理职能时,不可避免的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而这些成本来自于财政收入,也就是说”取之于民“。管理成本越高,”用之于民“的部分就越少,就无法高效率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目标。这样一来,就会引起民众的质疑和否定,甚至可能失去民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在政府的财政支出中,不透明的”三公“经费受到公众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近些年来,在党中央的严格要求下,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向社会”晒账本“,公开的力度和细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仍与公众的期待存在较大差距。在公开的账本中,虽然加上了一些解释说明,但大部分公众仍然看不懂。

降低”三公“消费之所以效果有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很多部门,没有制定合理的消费标准。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消费标准的高低与相关领导干部的级别挂钩。同时,由于大量的资源掌握在主要领导手中,形成资源配置方式的垄断,也就是”人治。“二是公共收入不清楚。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公共收入中,大量的宏观税赋收入没有纳入预算管理体制,成为滋生”三公“消费的温床。三是”三公“消费数字不够细化。在预算范围内,由于消费数字不够细化,无法判断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从而无法禁止某些单位挪用或挤占公共财政资源。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要加强制度建设。要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制度,将政府的所有收支都纳入其中,让人民能有效进行监督。二要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要细化”三公“经费预算编制,规范预算口径,要求政府部门逐级汇报”三公“经费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强化预算执行约束,明确要求各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不得超过预算规模。三要深化细化”三公“经费公开。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各部门要逐步实现经费公开,并且公开的形式要通俗易懂。四要勤俭从政。要切实转变政风,倡俭治奢,学会在新形势下过紧日子。

2024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 篇4

一、根据给定资料,分析频繁出现井盖“吞人”事件的原因。(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简明扼要,语言流畅。不超过300字。

【作答思路】

题干要求根据给定资料分析频繁出现井盖“吞人”事件的原因,考生由此可以判定,作答该题需要参考的给定资料范围是全部资料,作答任务是分析井盖“吞人”事件频繁出现的的原因,且答案要达到“全面准确,条理清楚,简明扼要,语言流畅”的要求,作答时要注意把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阅读材料,可知导致井盖“吞人”原因分为表层和深层两方面,考生按照这两方面组织答案即可体现条理性。

【中公参考答案】

频繁出现井盖“吞人”事件的原因包括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

表层原因是井盖和地下管线管理混乱,井盖丢失等问题频发。一是井盖设计有问题。路面上井盖密集、排列杂乱,带来了极大的管理难题和安全隐患;排水能力预测不足,导致井盖遇大雨易被冲走。二是权责不明,管理缺失。地下管线管理方式传统落后;城市井盖分属于多个部门,管理责任不明确,井盖丢失后不能及时修复;监管、验收不力,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和补救。

深层原因是管理者存在短视行为。根治地下水道这类事情利虽长远,功不在当下。管理者缺少治本的动力和思维,往往任由问题积重难返甚至出了人命才会高度重视;只满足于应急之策,出现问题时只治标不治本。

二、资料6中说:“一座城市,看得见的,是面子;看不见的,是里子。”资料1中说“一个城市发展不能只重面子,不顾里子。”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何为城市的“面子”,何为城市的“里子”?二者是何关系?(20分)

要求:理解准确,分析得当,条理清晰,文字简练,不超过250字。

【作答解析】

从题干可知,问题要求对城市的“面子”和城市的“里子”进行解释,然后分析二者的关系。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两问与题干中引用的两则材料内容是相对应的,“面子”就是能

看见的,“里子”就是看不见的,“一个城市发展不能只重面子,不顾里子”很明显就是阐述二者关系时的立足点。

本题既然是两问,通常就分两段作答,第一段解释城市的“面子”和“里子”,第二段阐释二者的关系,从而满足“条理清楚”这一作答要求。

【中公参考答案】

城市的“面子”是城市形象的外在表现,显而易见且在短期内即可见到成效,如市容市貌等;“里子”则是城市形象的内在体现,不容易看见的且见效缓慢,如基础设施城市服务等民生问题。

“面子”与“里子”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就像穿衣服,不能只注重光鲜亮丽而忽视舒适度,城市的健康发展不应只停留于表面而忽视城市中的人。对民生的重视程度是评价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而城市“里子”的丰富完善对提升城市形象往往作用更大,所以只有通过夯实“里子”,才能真正赢得“面子”,二者的有机结合相互统一才是对城市形象最完整的诠释。

三、资料7集中介绍了国外井盖管理的做法。这些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20分)

要求:内容确切、全面,分析恰当、合理,语言流畅、简洁。不超过250字。

【解题思路】

通过阅读题干,我们知道,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题,题目要求回答“由国外井盖管理的做法,我们得到的启发。”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先归纳国外井盖管理的做法的基础之上,总结出启示。要注意,启示和做法的区别,总结出做法只是第一步,高屋建瓴地分析出启示才是本题的难点所在。由题干可知,作答要点集中在给定资料7中。

【中公参考答案】

国外井盖管理的做法,启发我们,城市管理必须提高安全意识,为公民安全出行担责。

一、重视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向公众宣传安全常识,避免其误入窖井。

二、加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力度。如,日本改善井盖设计的纹路,既增强摩擦力,又美观,更有助于区别行政主体;德国的井盖设计精密、严格。

三、加大智能化管理力度。如,日本在井盖上装上卫星定位系统,纽约安装电子监视器。

四、由政府担责,加大监管力度。如,德国调动居民参与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在事故现场,围起三道“防护墙”;美国地下通道的管理统一归市政一家,出现问题,由市政完全负责。

四、资料8中说:下水道作为城市的良心,井盖作为城市的名片,既是检验城市公共安全和公民幸福指数、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尺度,也是检验城市管理者有无智慧和人本情怀的重要尺度。请结合给定资料,以《“城市名片”与“城市良心”》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章。(40分)

要求:见解深刻,主题突出;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迹清晰。不少于1000字。

【写作思路】

2024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 篇5

给定资料

资料1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的经典论述和故事,《论语·颜渊》中,子贡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民信之矣”,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子贡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子贡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司马迁《史记》中的《商君列传》讲了一个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两。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接下来的商鞅变法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在此后的几年中,秦国在商鞅变法中日渐强大。公元前221年,秦国终于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发生过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将士们匆匆赶到,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诸侯们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美人一笑的花招后,愤然离去。五年后,犬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杀而身死国亡,褒似也被俘虏。

资料2

儒家把“信”作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地位十分重要。《论语》中多处讲到这一思想,如《论语·学而》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为政》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曾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广为流传。相传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儿子哭闹着要跟去。曾妻戏哄儿子说:“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烧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就不随母亲去了。曾子的妻子赶集回来,见曾子拿着绳子在捆猪,你准备杀猪,她赶快制止曾子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你怎么当真了?”曾子严肃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长大后他会成为怎样的人?以后你再讲什么话,孩子会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就不会再相信你了。”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这样的玩笑,于是协助曾子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书简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书简,说好是今天还的,再晚也得还人家。

资料3

公元1069年,北宋全面展开了以王安石主导的变法。其中一项“青苗法”,旨在打击高利贷资本、阻止土地兼并。北宋时一到春天,秋粮已经吃完,夏粮尚未收割,地里只有青苗,农民往往向富户借高利贷,等青苗成熟收割后再还本付息。假如自然灾害发生,收成不好,农民只能拿土地还债,宋朝严重的土地兼并多由此产生。为帮助农民,“青苗法”要求官吏在春天向农民发放低息贷款,既帮助农户免除高利借贷之苦,抑制土地兼并蔓延,同时也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一举两得。“青苗法”刚开始执行时,为鼓励“青苗法”推广,各级官吏层层设定贷款额度目标。在绩效考核的压力下,少数官吏为了多发放贷款给农民,以显示“政绩”获得绩效奖励,不管农民是否有需求,背着中央强迫农户一律接受官府贷款。而中央政府又无法掌握地方官吏如何执行“青苗法”的信息。逐渐,其他官吏担心吃亏,越来越多的官员效仿,于是大量不需要资金的农户被迫向官府贷款,当遇到自然灾害后就只能再向民间借高利贷来还官府贷款。“青苗法”的举措出发点很好,但在实践中忽视了对地方官吏的监督,导致执行者对上歪曲改革政策而失信于中央政府,对下强行向农户贷款坑害老百姓,最后“流民无数,天怒人怨”,改革被迫终止。

资料4

契约,英文为contract,中文又译为合同,英国著名法学家梅英考察了契约的起源和发展,强调契约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契约关系在古代就存在。在古巴比伦王国,由于商业比较发达,就产生了规范契约关系的法律条文。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商事关系、民事关系的发展,因而买卖契约、租赁契约、雇用契约、借贷契约、保管契约、合伙契约等契约关系也形成和发展起来,契约法律约束观念基本形成。近代,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统治地位的确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真正意义上的契约制度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都是契约经济,无论是商事、民事还是政事领域,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契约关系。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世贸组织的建立使契约关系、契约思想进一步向全球扩展。有学者提出,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规则。在制度环境中,宪法、产权制度和契约是正式的制度,而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文化习俗等则为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不仅是制度的重要构成要素,而且同样约束着人们行为选择的大部分空间。

在美国,一个农场主五岁的儿子不幸身亡。农场主十分伤心,为了纪念儿子,在庄内垒了一个小坟冢。几年后,家道中落,他不得不转卖庄园,但提出了唯一的要求,他儿子的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掉。买主答应农场主的要求,并写入了契约。时光流逝,墓地上野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土地的主人换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名字已无从查考,但是,孩子的墓依然完好无损。后来,这块风水宝地被政府圈定为美国第18届总统格兰特将军的陵园。当地政府依旧遵守契约,保留了孩子的坟墓,格兰特将军就安葬在小孩坟墓的旁边。一份普通的契约能够维持两百多年,不能不让人感叹。

每个人都有买票乘车的经历,乘客检票进了车厢后,就与客运公司建立了契约关系:司机有责任把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2012年5月29日,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司机吴斌驾驶从无锡开往杭州的大客车,在途经沪宜高速公路时,一块数公斤重的铁片击碎正在以每小时90公里行驶的大巴车的挡风玻璃,直接击中他的腹部。吴斌在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的情况下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跳灯等保障安全的动作,挣扎着站起来,疏导24名乘客安全离开,并且嘱咐:“别乱跑,注意安全。”最终,24名乘客无一受伤。6月1日凌晨,吴斌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8岁。吴斌受伤后靠惊人的毅力完成安全停车的76秒视频在网络上热传,他坚守岗位、履行职责、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整个中国,被人们称为“最美司机”。“最美司机”用生命履行了契约:安全行车,保障乘客乘车安全。

资料5

21世纪初,美国大公司的财务丑闻损害了公司投资者的收益和美国雇员的养老金收益(因为养老金都投资了这些公司的股票)。2002年3月7日,美国总统发表了“增进公司责任和保护美国股东的十点计划”的报告,这是美国政府对大公司财务丑闻所做出的反应。“十点计划”推动了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新一轮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提高了信息披露的要求,加大了信息披露的深度;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制裁和处罚力度,对公司信息虚假犯罪坐牢的最长时限增加了4倍,由原来最长的5年增加到25年;除了监禁时间增长,还有经济制裁和非经济制裁;提高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精确性和即时性;对违反财务报表披露要求的行为,对个人的罚款由原来的5000美元提高到10万美元,并且对判处监禁的期限由原来的1年延长到10年,对团体的处罚由原来的10万美元增加到50万美元。改革的主要内容还有:设立了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提高了对外部审计者的标准和要求;公司选择外部审计,必须由独立董事提出;负责审计的会计公司必须定期对每个客户安排一个新的审计员;注册的上市会计公司除审计服务外,不得再向客户提供其他咨询服务,等等。

当前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比如,食用农产品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小餐饮店、小作坊多,食品产业安全基础薄弱。越到基层,监管力量越薄弱,缺资金缺人员,而且食品安全检测覆盖面不够,拿一个县来说,一次蔬菜检测只有几百个批次,实际上进入市场的却成千上万。面对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在浙江省十一届人大会议上,有两条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建议均被列为重点建议。建议受到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浙江省人大开展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食品安全执法检查,针对食品安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地“边检查,边整改”,引发了全省范围的食品安全大整治。比如,调整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浙江省明确要建立上下对口、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体制。浙江省去年有了一个很了不起的突破——建起一个覆盖全省的责任网,全省划出114530个食品安全责任网格,每格150-200个生产户,责任网建成率100%。另外,对食品危害事件,浙江省还发动群众,建立全省统一的96317食品安全投诉热线。24小时不间断受理安全咨询投诉和举报,省市县三级还设立了举报奖励专项资金。2013年,浙江省政府已将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列为201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具体地说,将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增加监管能力,在风险管理、电子监管等方面要有突破;推进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深化风险隐患排查,围绕水果蔬菜保鲜剂、水产品中添加孔雀石绿、用工业明胶加工食品等13个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另外,对火腿、黄酒、茶叶、蜂蜜、食用植物油等5类浙江传统特色食品,将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

资料6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在杭州秀丽的吴山背麓,坐落着气宇轩宏、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群,这是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一手创办的胡庆余堂。是什么让胡庆余堂历经三个世纪成就百年老店?是“戒欺”、“真不二价”等经商理念在撑门立户。胡庆余堂的门楼上至今还悬挂着创始人胡雪岩亲笔所题的“戒欺”匾额,国药号大厅至今还悬挂着“真不二价”的横匾。在胡庆余堂的天井里有只大铜鼎,当时设立大铜鼎的用途是,如果有顾客因其一味药质量不好,要求退换,循店规验证属实,当班伙计就会把整包药扔入鼎内毁弃。一直以来,那只大铜鼎是胡庆余堂人心中质量至上的一根鞭子,一杆秤。

1947年,李嘉诚在一家五金厂做推销员,因为他勤劳、创新和业绩突出,很快就当上了部门经理,两年后成为总经理。1950年,22岁的李嘉诚用省吃俭用积下的7000美金创立了长江塑胶厂。塑胶厂蒸蒸日上,生产迅猛发展,这刺激了李嘉诚年轻气盛、急于求成的弱点,造成他一味追求产量,而忽略了企业信誉的关键——品质。因此,创业不久,长江塑胶厂遭到重大挫折,客户要求退货,银行催讨贷款。李嘉诚深为自己的盲目冒进痛心疾首,痛定思痛,他决定坦诚面对现实,力挽狂澜。李嘉诚的第一招是“负荆拜访”员工、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认错道歉,请求原谅,并保证放宽的期限内,一定偿还欠款。第二招是立即将库满为患的积压产品分门别类,选好汰劣,然后集中力量推销,使资金得以较快回笼。分头偿还了一部分债务,解决燃眉之急。第三招是利用缓冲的喘息机会,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筹款添臵先进的新设备,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到1955年,长江塑胶厂出现转机。正是这次反向的动力,使李嘉诚由一个余勇可贾、稳重不足的小业主,迅速蜕变为一个成熟的商人,形成了李嘉诚的生意经:做生意要以诚待人,不能投机取巧。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守信。

资料7

刘洪安,今年32岁,身高1.8米,由于患有风湿病,背有些驼。从2009年开始,每天早上,刘洪安都准时出现在保定市高开区银杏路,在他的早点摊前炸油条、卖豆腐脑。2012年春节过后,刘洪安在油条摊上贴了标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炸油条的时侯,他每天坚持用新油,不用复炸油,为此每天要倒掉十几元钱的剩油。为了让顾客监督,他还挂出“安全用油,杜绝复炸”的标语,并贴出验证方法,提供“验油勺”,谁有疑问,可随时验证。这件事在网上迅速引发围观,网友对刘洪安的做法大加赞赏,亲切地称其为“油条哥”,刘洪安成了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还上了央视,一时成了社会名人。2012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岔口安全论坛上,刘洪安的发言受到热捧,他说:“我没那么高尚,无非就是三点:从正规油料、原材料公司购买原料;保证每天都用新油炸油条;废油倒进专业回收桶里。我做的只是一件普通正常的小事,那就是用良心经营。”最初,刘洪安也担心“用好油会增加成本”,但现在,他的小摊最多时三、四十个人同时排队,盈利也比原来多了1/4。他的油条被誉为“良心油条”,一位老人说:“骑半个小时自行车来买„良心油条‟,不仅是为了品尝油条,更是为了支持„良心‟”。

某大学2010级会计班31名同学和2011级ACCA班(全球国际会计师项目班)的101名同学走进考场参加会计英语考试,考场门口,一张红色的会计学院关于“会计不做假账,从考试不作弊开始”的倡议书贴在醒目的位臵。和其它考场不同的是,他们的考场没有监考老师,但如果发现任何一名学生作弊,整个考场的学生都将被取消成绩,所以他们参加的不单是英语的考试,更是诚信的考试。考试开始后,考场静悄悄,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开性,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经过的路人,都可以对考场进行巡考,从教室后窗往里看,考生们都在埋头答题,没有交头接耳和偷看抄书的动作。考试结束后,有同学说,氛围很轻松像在做作业,从小到大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考试;还有同学说,老师信任我们,我们也不能辜负他们,正是有了老师们的信任,才更要杜绝作弊。用自己的能力完成考试。学院的老师说,学风建设是目前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会计学院围绕学风建设,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从业操守培养,大力倡导在考试中实行“免监考”,推行“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会计职业道德。学院老师还介绍,会计学院自2000年开始进行“免监考”试点,到2011年为止,共有35个班级的1500余人主动申请参加“免监考”,至今没有一人作弊,以实际行动兑现“诚信比成绩重要,做人比做账重要”的承诺。

资料8

个人信用、社会信用已成为市场经济的基础,西方的个人信用制度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个人信用体系发展得十分完善。个人信用状况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证据和事实来说明的,个人可以通过信用方式获得支付能力而进行消费、投资和经营。在美国,公民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会保障号,在欧洲国家,公民则有社会信用号,每个公民的个人信用状况都可以通过资信机构做出的信用报告而得到评估。这种报告为金融机构和国家管理部门的资金借贷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个人信用依据。同时也将终生地制约一个人的行为。在德国,如乘车逃票被查到,就会被写入个人信用记录,成为终生的污点,有过失约记载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将会遭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小吴在北京上大学时在某银行办理了一张信用卡,毕业找工作时透支了2000多元钱。2008年回家乡后,由于联系方式全部变更,他没有接收到还款提示,就将还款的事抛在脑后。2010年,他买房时准备向另一家银行贷款,银行却告知他有不良信用记录,无法办理贷款。无柰之下,他只能以父亲的名义买房,为此不但多掏了几千元的契税,每次需要办理其他业务时,总是要拿父亲的身份证去办,非常不便。他想重新申请信用卡,都因有不良信用记录被银行拒绝。近几年,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作答要求

第一题:请用一个关键词概括“给定资料”的主旨,并简要归纳“给定资料”是从哪几个层面来介绍这一主旨的?(2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洁;层次清楚;字数不超过450字。

第二题: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请你对当前如何建设诚信政府提出建议。(25分)

要求:观点正确;有针对性;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500字。

第三题:根据“资料2”和“资料7”,从基层公务员(微博)的角度出发,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

2.结构完整,论述深刻;

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在1000—1200字。

再次提醒: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指定位臵作答,不在指定位臵作答的一律无效!

2013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B卷参考答案

第一题:请用一个关键词概括“给定资料”的主旨,并简要归纳“给定资料”是从哪几个层面来介绍这一主旨的?(2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洁;层次清楚;字数不超过45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很明显,本题属于归纳概括类试题中的归纳概括主要内容题型,根据题目要求,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应该注意三方面内容。一是答案依据和范围,答案来源于资料,且是整篇给定资料;二是题目数量,题目分两个小问题,先要用一个关键词概括资料主旨,注意是关键词而非句子。而后具体归纳出资料是从哪几个层面来介绍这一主旨的,注意是哪几个层面而非单一层面;三是作答要求,要求中的“全面、准确、简洁”,提醒考生要点的提取一定要全面,对资料主旨的把握一定要准确、到位,语言表述上要简练忌拖泥带水。“层次清楚”这一要求则提示考生答案的组织一定要有内在逻辑,要点要清晰富于条理性;同时,要在规定的字数内作答,字数不可超过450字。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本题作答范围为全部给定资料,因此,需要考生逐一阅读资料,分别提炼出每则资料的主要内容。

资料1共三段。首段借《论语》中子贡与孔子关于治国的对话得出“民无信不立”的主旨。第二段介绍了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商鞅对民众坚守诺言,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从而推进了改革,并最终统一了中国。第三段介绍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为博取宠妃一笑而烽火戏诸侯,导致在诸侯中失信并最终身死国亡。

资料2共两段。首段介绍了儒家重视“信”这一思想,强调人要言而有信。第二段讲了“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曾子坚守对孩子的承诺,杀猪取信于子,孩子深受父母言行感染,深夜还书以示诚信。

资料3仅一段,北宋王安石变法中有一项“青苗法”,该举措旨在打击高利贷资本、组织土地兼并,其出发点很好,但在实践中由于缺少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导致执行者歪曲了政策并坑害老百姓。

资料4共三段。首段介绍了契约的起源和发展。第二段介绍了美国一份普通的契约维持两百多年的案例。第三段介绍了最美司机吴斌用生命履行契约,安全行车以保障乘客乘车安全的事例。

资料5共两段。首段介绍的是美国政府针对美国大公司财务丑闻而制定了十点计划,推动了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新一轮改革,改革重点从加强公司财务业绩和上市公司运行相关信息的披露、加强管理责任、加强审计独立三大方面进行。第二段介绍了浙江省政府针对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动”的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建立覆盖全省的责任网;发动群众参与,建立投诉举报热线并设立举报奖励专项资金;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等。

资料6共两段。首段介绍了杭州胡庆余堂诚信经营成就百年老店的案例。第二段介绍了李嘉诚经商的成功之道,由最初的忽略企业信誉而致失败,到后来的坚守诚信为本而取得成功,传达出商德至上、诚信为本的主旨。

资料7共两段。首段介绍了“油条哥”刘洪安坚持用新油,不用复炸油,良心经营获得社会认可的事例。第二段介绍了某大学学院加强学风建设,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从业操守培养,实行诚信考试的案例。

资料8也是两段。首段介绍了西方个人信用制度的相关案例。第二段借小吴的个人经历,折射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上述提取出来的要点进行归纳可知,通篇材料都围绕着“诚信”这一主题而展开,而梳理这8则资料的脉络可以清晰地发现,其是从政府、个人、企业三个层面对诚信进行论述、说明的。资料1、3、5为政府层面,资料2、4为个人层面,资料6以及资料7的“油条哥”案例为企业层面。资料8主要介绍了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性。由此,我们可以对各则材料要点进行加工,涉及诚信政府的内容归为一类,涉及个人诚信的内容归为一类,涉及诚信企业的内容归为一类,答案整体上可以按照“总——分”来展开,先给出关键词“诚信”,指出资料主旨,继而用总领句指出给定资料是从个人、企业、政府三个层面来介绍该主旨的,最后分别从三个层面对要点进行归纳、整理。务必注意作答字数不可超过450字。

【参考答案】

主旨关键词:诚信。

资料从个人、企业、政府三个层面对诚信这一主旨进行了介绍。

个人诚信层面:通过曾子杀猪取信于子;最美司机吴斌用生命履行契约,安全行车以保障乘客乘车安全;美国一份普通的契约因诚信而被维持了两百多年;某学院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从业操守培养,实行诚信考试等案例,彰显诚信为公民安身立命之本。

企业诚信层面:通过杭州胡庆余堂诚信经营成就百年老店;李嘉诚经商初期因忽略企业信誉而致失败,后来坚持诚信为本从而取得成功;“油条哥”刘洪安坚持用新油,不用复炸油的良心经营获得了社会认可等案例,彰显诚信为企业兴旺发展之道。

政府诚信层面:通过正面案例“商鞅因„立木为信‟推进了改革,并最终统一中国;美国政府制定十点计划回应大公司财务丑闻,推动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新一轮改革;浙江省政府多措并举确保食品安全而获民心”与反面案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因失信招致身死国亡;北宋在推行„青苗法‟的实践中缺少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导致执行者歪曲中央政策,坑害老百姓,改革被迫终止”的对比,彰显诚信为政府公正公信之源。

第二题: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请你对当前如何建设诚信政府提出建议。(25分)

要求:观点正确;有针对性;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5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考生对当前如何建设诚信政府提出建议。仔细审题不难发现,本题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因此作答依据为全部给定资料,考生需要对每则资料逐一进行分析,提炼出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建议的内容是针对建设诚信政府,而不是建设诚信社会,同时还要联系实际。此外,作答要求中明确提出“条理清楚”,因此在组织答案时,应体现出答案的逻辑结构。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通过阅读给定资料我们发现,资料1引用《论语》经典论述,并列举“立木为信”和“烽火戏诸侯”两则故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诚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地位十分重要。结合建设诚信政府,可提出建议:加强公务员(微博)的诚信教育。同时“烽火戏诸侯”小故事提示我们,政府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应遵循合法、合理行政的原则。资料3谈到在实践“青苗法”措施时,忽视对地方官吏的监督,导致执行者对上失信政府,对下坑害百姓,最终使改革被迫终止。由此得出,在建设诚信政府方面,我们应加强效能监察。资料5谈到了美国政府对大公司财务丑闻积极反应,通过发布报告,提高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制裁和处罚力度。这也是建设诚信政府的举措,即要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通过全面分析给定资料,提炼出建议要点,联系实际进行适当引申。同时还要注意采取总分结构来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建设诚信政府是推动社会信用、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提高政府施政能力的需要。建设诚信政府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强公务员的诚信教育。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对各级公务员进行诚信教育,增强公务员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使每个政府公务人员牢固确立诚信观念,养成诚信行为习惯,形成取信于民的良好风尚。

二、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应合法、合理行政,维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和政府的权威性,促进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取信于民。完善上下对口、权责明确的综合监管体制,并积极接受民众监督。

三、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原则,规范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行为。建立和完善各项配套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四、推进政务公开。着力建立公正透明的行政运行机制,使政务公开成为各级行政机关施政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制度,提高政务工作的透明度,实施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和完善公开的内容、方式、程序和监督保障措施,调动民众参与政府决策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

五、增强惩罚力度。严肃行政纪律,坚决纠正和查处不认真履行职责、不及时履行职责、拒不履行职责以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保证政令畅通。

第三题:根据“资料2”和“资料7”,从基层公务员的角度出发,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

2.结构完整,论述深刻;

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在1000—1200字。

【解题思路】

题目要求根据“资料2”和“资料7”,从基层公务员的角度出发,写一篇议论文,那我们必须回到给定资料中,从中找到资料核心内容来确定文章的立意和高度。

“资料2”以“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更要从自身做起;“资料7”以“油条哥”的诚信经营和会计英语的“诚信考试”则强调了诚信在每个人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引出了“职业道德教育”和“从业操守培养”的概念,强调将诚信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之中。

此外,题目还给出了我们写作的身份角度——基层公务员,通过阅读“资料2”和“资料7”我们可以认识到加强诚信建设对于基层公务员同样至关重要,基层公务员的诚信具有更强的社会示范性和社会导向作用,因此,文章的立意可以从加强基层公务员诚信建设出发,从基层公务员自身修养和工作中的诚信标准两个层面提出具体实施措施,来论证总论点,既源于资料,又高于资料。

考生在写作中还要特别注意写作要求,保证总论点的明确性、结合实际的有效性和逻辑的严谨性,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来增强写作色彩。

【参考例文】

以诚信之力 立公信之威

——大力加强基层公务员诚信建设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诚信为立身之本、立业之本、立政之本、立国之本。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其对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做出了明确要求。提升政府公信力,基层公务员个体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有每一名基层公务员都发挥好自我的作用,才能有效地维护政府形象,确保公信力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基层公务员的主流是积极、上升、进步的,大部分基层公务员能够忠于职守、实事求是、廉洁自律,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基层公务员队伍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局部道德失衡问题,一部分行政人员不讲诚信,造成“吏治腐败”。作为一名基层的公务员,如果个人行为失去诚信,必定会伤及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基层公务员一定要把诚信作为自身的职业操守,在去小恶从大善、积小善成大德中,不断提升个人的品行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诚信修养。公务员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其诚信形象对群众有着巨大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夫妻之间只有讲诚信,才能和睦相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朋友之间只有坦诚相待,才能推心臵腹,结成君子之交。基层公务员在与亲人、朋友的日常相处中,同样要讲诚信。要弘扬“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风尚,坚持实事求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成为日常生活中自觉坚守诚信的典范。

在基层工作中加强诚信修养。作为基层公务员,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是加强诚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道德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需要各级公务员管理部门将其融入到各项基层公务员日常管理机制中。一是将职业道德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开展职业道德专门培训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各级各类培训的必修内容,同时加强培训情况登记和培训结果评估,建立职业道德教育培训长效机制。二是将职业道德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公务员考核、任职、晋升等工作中,突出“德”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三是将职业道德作为激励约束的重要标准。在公务员评优奖励的条件设定上,明确提出职业道德要求,充分发挥公务员依法行政特邀监督员作用,吸收人民群众、服务对象作为监督员,加强对公务员职业道德表现的监督。

上一篇:《大瀑布的葬礼》的读后感下一篇:校园访友_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