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公务员考试

2024-10-14

广州市公务员考试(通用8篇)

广州市公务员考试 篇1

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公告解读

为满足广州市各级机关(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和《广东省公务员录用办法(试行)》规定,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了《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公告》。与往年相比,今年公告紧跟国考的趋势,同时体现了自身的特点。现将2012年广东公告出现变化的事项公布如下:

一、本科学历要求必须取得学士学位

此次招考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2年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上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以上人员。非广州市常住户口(生源)报考者限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取得学士以上学位的人员。

除2012年国内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须于2012年9月30日前取得相应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外,其他报考人员须于报名之日前取得相应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留学归国人员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境外学历、学位认证函,并有我驻外使领馆开具的证明材料方可报考。

二、放宽应届硕博研究生的报考年龄

2012年广州市放宽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的报考年龄,从以往的35周岁以下变为40周岁以下。

三、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时间调整

2012年的招考职位明确要求“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累计满2年的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截止日期为2012年5月9日。而 2011年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截止日期为2011年6月30日,这就意味着对考生的基层工作经历时间的限制更加严格。

四、报名时间延长

2012年的报名时间延长至一周,报名时间为2012年5月9日9:00 至5月15日16:00。请考生掌握好时间,不要错过报名的时机。

五、取消报名环节资格审核

报名环节不作资格审核,报考人员须对报名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凡提供虚假材料的,一经查实,取消报考资格或录用资格,并按《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处理。

六、笔试科目及成绩计算方法

今年的笔试科目仍为两科,分别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笔试成绩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成绩相加计算,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1位。

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2×60%+面试成绩×40%。考试总成绩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3位。注意:若同一职位考生总成绩相同的,则依次按照笔试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高低顺序确定名次。

专家提醒:本次招考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班,行测和申论可参考2012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 <>。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假借公务员考试命题组、专门培训机构等名义举办的辅导班、辅导网站或发行的出版物、上网卡等,均与本次考试无关。敬请广大报考者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广州市公务员考试 篇2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 公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 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中间力量, 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不仅关乎其自身素质的水平, 而且直接影响着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维护其身心健康, 提高综合素质, 促进政府成功转型, 是一个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国内有很多关于公务员的身心健康的调查[1,2,3], 但是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地区在这方面的研究却很少, 因此, 在兰州市做此项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象按照方便抽样的方法, 选取兰州市省直市直机关作为研究现场, 随机抽取其机关公务员作为研究对象。发放200份问卷, 收回191份, 有效率为95.5%。

1.2 调查方法

引用问卷[4], 根据研究目的稍做了修改, 最后设计成的《兰州市公务员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生活习惯、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对健康的重视度4个方面。

1.3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建立数据库, 统计方法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和检验,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质量控制

所有调查人员调查前均经进行2次以上的专题培训, 现场调查中实行调查人员签名制, 当日调查工作结束后由审核员对调查问卷进行复核, 及时发现问题并剔除不合格问卷, 确保问卷调查质量。

2 结果

2.1 基本状况

本次调查兰州市公务员男性116人 (60.7%) 多于女性71人 (37.2%) ;年龄分布见表1, 年龄以25~29岁最多 (31.9%) , 其次是30~39岁 (28.8%) ;婚姻状况已婚125人 (65.4%) , 未婚64人 (33.5%) , 无离婚和丧偶者。

2.2 兰州市公务员的生活习惯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 57.6%每天电脑前办公在5~8h, 47.1%每日办公期间饮水在800~1200m L, 一日三餐63.4%有时不规律, 40.3%饮食习惯为清淡的食物, 不太注重饮食营养和合理搭配有77.5%。52.4%睡眠质量一般, 每周锻炼时长为2h的人数占28.8%, 68.1%不吸烟, 13.6%吸烟在11年以上;12.0%每天吸烟11~20支, 每天1~5和6~10支很少, 20支以上最少。60.7%偶尔饮酒。见表2。

2.3 兰州市公务员身体健康状况

图1显示了兰州市公务员慢性疾病的患病状况, 其中最高的慢性胃肠炎为50人, 占26.2%;其次是咽喉炎有46人, 占24.1%;患有颈椎疾病有公务员有39人, 占20.4%;38人患有其他慢性疾病, 占19.9%;24人患有脂肪肝, 占12.6%。

2.4 公务员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公务员中, 对于生活中是否有幸福感, 72人感到幸福, 占总人数的37.7%, 119人感到不幸福, 占总人数的62.3%。感到没有工作压力的仅有23人, 占总人数的12.0%, 其余的人都有各种压力, 如来自工作强度, 人际关系, 岗位竞争, 应酬, 前途, 上级等方面。

在对公务员目前的心理状态研究中发现, 有快乐感的人数为63人, 占33.0%;有充实感的有63人, 占33.0%;有平淡感的有89人, 占46.6%;有烦躁感的有35人, 占18.3%;有孤独感的有14人, 占7.3%。见表3。

2.5 公务员对健康重视程度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 被调查者中有7人从不体检, 占总人数的3.7%, 19人2年以上体检一次, 占9.9%, 86.4%的人会在半年至两年的时间间隔中进行体检。每年用于健康消费500元以下的人数是80人, 占总人数41.9%, 3000元以上的有8人, 占4.2%, 其余53.9%的人每年用于健康的消费金额在两者之间。见表4。

3 讨论

3.1 生活习惯对公务员健康影响

大多数公务员生活习惯不规律, 在电脑前工作时间长, 一日三餐不规律, 不太注重饮食营养的搭配, 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 人际关系复杂, 大脑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锻炼机会少, 再加上过量的吸烟饮酒等, 这些都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所以充分了解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并进行仔细的分析, 促使公务员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些对于国家建设事业来讲, 都有着重大意义[5]。

3.2 心理状态对公务员健康影响

公务员心理健康的状况也不容乐观, 少数人在生活中感到很幸福, 多数人都缺乏幸福感, 而且公务员中普遍存在压力, 压力来源广泛。心理状态中, 公务员中存在多种负面情绪, 这可能与其缺乏幸福感以及压力大有很大关系。以上这些都与公务员工作环境复杂, 生活节奏快等因素有关, 对于如何提高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 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其次, 建议在公务员录用、管理中引进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最后, 为公务员提供适当心理宣泄的渠道[6]。

3.3 对公务员健康重视程度的讨论

大多数公务员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是很重视的, 他们会及时发现自己身体的不适并去找到解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健康与养生知识, 对健康体检的重视度和认可度也很高, 说明当前在兰州市的公务员当中, 他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很高, 但仍然要加强在公务员当中的健康宣传, 使他们对健康体检等更加重视[7]。

3.4 建议

健康是个体概念也是群体概念, 健康包括机体健康、精神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8]。国家公务员是党政机关建设的重要力量, 他们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首先, 科学地安排饮食, 少吃油腻食物, 限制吸烟饮酒, 并且特别注意限制高能量食物的过度摄入, 同时应当增加各种蔬菜、水果的摄入, 以便于及时补充膳食纤维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次,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 平时注意加强锻炼, 持之以恒地坚持适量的体育运动, 有益于身心健康;最后, 在繁忙的工作之中, 要多注意自己的心理调节, 灵活处理各种事件, 坦然面对压力, 时时保持良好的心态。

摘要:了解兰州市公务员的健康状况, 分析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 为提出有效地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兰州市省直市直机关200名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 收集相关公务员的身体状况信息。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被调查者生活习惯不良, 身体不适的各种症状在公务员中十分普遍, 多数人心理状况不佳, 但是大部分人对自己健康重视度很高。当前公务员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与多种因素有关, 主要应通过克服不良生活习惯, 加强体育锻炼, 调整饮食结构和定期健康体检来改善健康状况。

关键词:公务员,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赵淑莉, 潘虹玮.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2010, 10 (2) :55-56.

[2]巫晓芳.凉山彝族自治州公务员健康体检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18 (2) :49-50.

[3]孟筱, 张铁军.转型期公务员心理健康管理与自我调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 15 (9) :61-62.

[4]健康网保健专题.公务员健康状况调查问卷[N].南方日报, 2010-10-39.

[5]陆艳, 许军.广东省不同生活方式公务员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20 (4) :409-412.

[6]诸丽华, 沈建法.浙江省桐乡市公务员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 2011, 17 (4) :302-303.

[7]孙薇薇, 刘明.公务员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13, 18 (5) :47-50.

广州市公务员考试 篇3

关键词: 公务员;网络培训;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为进一步推动广州市公务员网络培训的发展,我们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小组访谈法进行了调研。其中,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了广州市公务员网络培训参训人员填写的调查问卷342份,其中有效问卷339份,问卷有效率99.12%。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对广州市公务员网络培训总结如下。

一、广州市公务员网络培训的现状

(一)网络培训的政策保障和学习平台逐步完善

2006年,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广州市人事局联合印发了《广州市公务员培训暂行办法》和《广州市公务员培训积分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提出了指令培训与自选培训相结合、具有广州地方特色的公务员培训新模式,要求对广州市公务员培训实施积分制管理。为适应公务员规模化培训要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2007年,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广州市人事局正式启动“广州市公务员培训网络大学堂”(以下简称“网络大学堂”)。“网络大学堂”与“广州市公务员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既能满足公务员培训的自主性、便利性需求,又能按照要求完成培训积分任务,一个开放、共享的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初步形成。

(二)“网络大学堂”成为公务员培训的主渠道

随着“网络大学堂”不断成熟和完善,“网络大学堂”已全面覆盖广州市所有区和市直机关,网络培训参训率达96.7%,“网络大学堂”已成为公务员培训的主渠道。据2015年11月8日“网络大学堂”官方网站数据,2007年8月至今,广州市公务员网络培训人数、选课门次、选课总学分、获得总学分都在逐年递增,截止当日数据分别为:培训人数54,941,选课门次4,745,237,选课总学分13,714,164,获得总学分12,677,737。

(三)“网络大学堂”获得了参训公务员的认可

根据问卷调查,公务员对“网络大学堂”的课程内容、课程质量、师资状况、后台服务,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总体上看,公务员对“网络大学堂”表现出了充分的认可,对“网络大学堂”持“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评价分别占比14.7%和64.3%,两者合计达79%,而持“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评价分别占比1.5%和0.3%,两者合计仅为1.8%。

二、广州市公务员网络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培训的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据小组访谈综述,公务员认为网络培训的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些感兴趣的课程找不到,一些学习过的课程不够精彩,这与我们问卷调查的结论相一致。通过对“网络平台亟待改进的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完善课程体系”的选择占比最高,高达38%。据小组访谈综述,公务员希望通过网络培训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建议完善课程体系,多设置一些高品质课程。

(二)网络培训的平台功能有待加强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网络培训的平台功能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在网络平台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课件经常打不开”“出现问题不知如何反馈”“操作流程复杂常出错”等选项的选择较为集中。据小组访谈综述,有关网络平台的问题还包括:网速不够快、系统无法登陆、服务中心无法进入、课间答题无法操作、课程进度无法记忆导致重复观看等。

(三)网络培训的吸引力有待提高

据小组访谈综述,网络培训对公务员的吸引力还不够高,主要原因包括:1.培训政策。现有的培训积分制还没有很好地与公务员晋升、奖惩相挂钩,其约束力更多地体现在年度培训积分不合格无法评优上,除此之外,政策的作用和约束力明显不足。2.学习氛围。网络学习呈现出单向传播的特征,缺乏互动,除非课程很精彩,否则很容易出现学习过程难以持续的现象,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网上学习存在的最大问题”进行调查,发现“缺少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过程不够生动”的选择最为集中,有效占比分别为45.70%和40.00%。

三、进一步推动广州市公务员网络培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网络培训的课程资源建设

1.丰富课程内容

网络的特征在于分享,网络培训的课程资源也要实现共享,要积极整合不同级别、不同地方的干部教育培训网络资源,从公务员个性化需求和组织要求等角度动态构建和调整课程内容,以方便不同职务级别和岗位类别的公务员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来选择需要的课程。目前可通过引进、购买、共建、自建等途径,加大对省内外、国内外课程资源的整合、融合力度,以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不断丰富培训课程内容。

2.创新课程形式

由于社会临场感过低,公务员相互之间缺乏学习支持,网络培训给人的感知和体验往往是孤独的,由此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甚至半途而废的现象时常发生。尤其是在一些传统的形式单一的课程上,由于采用机械式、灌鸭式教学方式,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学习过程难以持续的现象更为明显。因此,需要积极创新网络培训的课程形式,不断增加类似“财经大讲堂”“锵锵三人行”等含有主讲人与嘉宾互动等形式的课程,切实增强公务员网络培训的效果。

3.提高课程质量

公务员接受培训既是提高能力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因此网络培训的课程必须确保权威性和适用性,必须对网络培训资源进行甄别、筛选,从中整合出高质量的课程。为此,网络学习平台要大力引进优质课程资源,精选各个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事业管理人员的课程,务求使培训课程能够真正吸引住公务员的目光,使公务员能够主动学习。

(二)完善网络培训的技术系统支持

1.完善网络平台系统功能

目前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培训平台的系统功能,优化平台界面,提高平台操作的人性化程度。尤其要跟上浏览器、软件更新换代的步伐,通过网络平台服务中心收集的反馈信息,不断就新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测试、调整,避免因技术问题而影响网络学习效果。另外,为改善公务员网络学习的时间、空间限制,网络平台可借助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态势,开发手机、PAD等移动学习终端,积极开发公务员网络培训微课程,为公务员提供自由自在、随时随地的学习体验。

2.打造个性化学习系统

随着网络学习资源的日益丰富,网络平台需要关注类似于“超市导购平台”的学习支持系统,根据用户的“个性化信息”和“购买行为习惯”,帮助用户筛选、分类、排序适合自己的信息,有效减小“网络信息过载”给公务员带来的困扰。例如,建立完善的公务员个人信息库,通过对公务员信息库中的信息、公务员的浏览行为进行分析,提出关于公务员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建议,并利用信息技术推送给公务员,帮助公务员在众多的课程资源中快速找到合适的学习课程。

3.建设虚拟学习共同体

社会临场感低是影响公务员网络学习的难题,建设虚拟学习共同体、增强在线学习的交流互动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频率越高,学习者的社会临场感就越强,公务员在学习共同体中分享观点和看法,可以促进彼此的学习。通过网络学习交互工具(QQ群、微信群等)建设“网络学习共同体”“虚拟班级”,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增强公务员网络学习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三)强化网络培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1.完善政策法规

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网络培训的政策法规,增加政策法规的硬性规定,完善公务员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强化培训积分、成绩在公务员考核、奖惩、晋升等领域的导向作用,营造重视培训、重视学习的良好氛围。加强组织人事部门在公务员网络培训中的监督管理力度,健全网络培训的定期抽查、通报制度,坚持分阶段、分步骤地对参训单位的参学率、完成率、获得学分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通报,以确保公务员网络培训的进度、规模和质量。

2.扩大交流宣传

网络培训平台要坚持开放办学,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首先要“引进来”,积极与不同地方、不同级别的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干部网络学院等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做法,不断提高网络培训质量。其次要“走出去”,积极宣传“网络大学堂”,提高“网络大学堂”在全国干部教育网络培训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增强“网络大学堂”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为“网络大学堂”进一步深入开展公务员培训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广州市公务员考试 篇4

苏州公务员考试:2015年江苏苏州市公务员考试公告

更多请关注:苏州人事考试网

根据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印发的《江苏省2015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实施方案》,我市各级机关、参公机关(单位)及省垂直管理单位将面向社会公开考试录用担任科员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参公人员)720名,其中:市级机关84名、市参公机关(单位)81名;县(市、区)级机关(含参公)335名;乡镇(街道)机关153名;委托招录的省垂直管理单位67名。现就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招录范围

全市各级党委、人大、行政、政协、审判、检察、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省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机关以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二、报考条件和对象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年龄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即1979年2月6日至1997年2月12日期间出生);全日制普通高校2015年具有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应届毕业生(非在职)以及定向招录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的职位,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1974年2月6日以后出生);报考人民警察(含法院、检察院系统司法警察)职位的,年龄按照《关于调整公安机关和监狱及劳动教养管理机关录用人民警察招考年龄的通知》要求执行;4.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部分定向招录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的职位可放宽至大专学历;5.具有良好的品行;6.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7.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8.报考公安人民警察、法院和检察院司法警察职位的还须具备《苏州市公安机关2015年考试录用公务员(人民警察)简章》规定的条件;报考监狱、戒毒管理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还须具备《江苏省司法行政系统2015年考试录用公务员(人民警察)简章》规定的条件;9.具备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苏州中公教育

10.2015 年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报考不受生源地限制;具有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社会人员报考不受户籍限制;本科学历的社会人员限苏州户籍,可在全市范围内报考;大专学历的人员限苏州户籍;符合政策性安置等条件的人员(如:夫妻分居两地、父母身边无子女、符合随军条件的军人配偶等),可以报考配偶或父母户籍所在市、县市的职位;11.尚未就业、户籍仍保留在原就读学校的2013、2014年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苏州生源的毕业生视为具有苏州户籍,按社会人员身份报考;毕业后户籍仍保留在苏州高校的外市生源考生不视为具有苏州户籍;12.报考监狱、戒毒系统职位的人员,户籍按司法行政系统招警简章的规定执行;13.定向招录大学生村官的职位,职位代码“90”—“93”,招录对象为:我市聘期已满3年且考核合格,现仍在我市村(社区)任职的省、市组织人社部门选聘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面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的职位,职位代码“94”—“96”,招录对象为:经我省项目办选拔派遣,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西部计划”、“苏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含外省选派的江苏生源“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村(社区)服务满3年且考核合格的省、我市选聘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的职位,职位代码“98”,招录对象为:各县(市、区)辖区内工作表现优秀、任职满2年的现任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委会(社区)主任(不含大学生村官);14.经我省项目办选拔派遣的“西部计划”、“苏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含外省选派的江苏生源“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两年内,可不受户籍限制报考符合条件的其他非定向职位;省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在聘期内,可不受户籍限制报考符合条件的其他非定向职位;15.下列人员不得报考:2012年1月1日以后录用的公务员和参公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在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被辞退未满5年的公务员和参公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录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以及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人员;报考人员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与本人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的回避关系的职位;16.招录职位要求的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以聘用、劳务派遣等方式在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不具有公务员或参公工作人员身份)的经历,毕业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

苏州中公教育

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的工作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经历,不能视为工作经历;有关政策解答详见《苏州市2015年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

三、报名办法

1.报名方式:报名、照片上传、资格初审和缴费,通过网络同步进行。报考人员在全省范围只能报考一个职位,应按职位要求和网上提示,如实填写信息。报考时可选择在全省任一省辖市考区参加笔试。

2.报名网址:苏州市人事考试中心()信息,耐心等待。

十、纪律和监督

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必须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肃招录纪律,严格秉公办事,严把公务员“进口”渠道,杜绝公务员录用上的不正之风,一经发现予以查处。

十一、本简章由中共苏州市委组织部、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省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考录事项由省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原标题:苏州市2015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点击下载>>>

2015年江苏苏州市公务员考试职位表.xls

中共苏州市委组织部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苏州中公教育

2015年2月3日

更多江苏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请访问苏州公务员考试网

广州市公务员考试 篇5

6.行政决策机制的核心在于决策主体的复杂化和决策权力的分权式配置。错 7.在我国,国家主席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对

8.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分别设置。对

9.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对

10.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错 11.规范性文件可以设定临时性行政许可。错

12.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依法需要听证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期限内。对 13.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驶。对 14.《海关法》规定追究走私行为的行政处罚时效为3年。对

15.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其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对

16.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对 17.行政诉讼费用由原、被告双方分担。错

18.监察机关可以依法冻结涉嫌违反行政纪律的人员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错 19.监察机关对实名举报的,应当将处理结果等予以回复。对

二、单项选择题

1.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C A.法制政府 B.法治国家 C.法治政府 D.法制国家

2.《纲要》要求,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对与人民群众日常 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行政执法机关行使。B A.省、市两级 B.市、县两级 C.县级 D.乡、镇级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执法为民 B.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自由平等 C.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障 D.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服务大局 4.()年,新中国制定了第一部宪法。C A.1950 B.1952 C.1954 D.1956

5.党的()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C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6.我国《选举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闭会期间,本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或者常委会()以上组成人员联名,可以向常委会提出对由该级人大选出的上一级人大代表的罢免案。C A.1/3 B.1/4 C.1/5 D.1/6 7.在我国,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C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C.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大主席团 8.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的领导体制是()。C A.合议制 B.集体负责制 C.总理负责制 D.双重从属制 9.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B A.民族区域自治 B.单一制 C.联邦制 D.邦联制 10.我国《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负责。B A.上级人民法院 B.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C.本级人民检察院 D.本级政法委员会 11.以下关于公务员培训时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专门业务培训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七天 B.初任培训一般不少于十天 C.任职培训的时间不少于三十天 D.更新知识培训每人每年累计不少于七天

12.对公务员“德”的考核,主要考核公务员在遵守()方面的表现。C A.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B.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C.社会公德和职业品德 D.职业道德和个人美德 13.公务员在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应该()。A A.予以辞退 B.降级使用 C.降两级工资 D.撤职 1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是()。D A.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B.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C.扣押财物 D.责令停产停业 1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行政强制执行方式的是()。C A.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B.划拨存款、汇款 C.吊销许可证、执照 D.排除妨碍、恢复原状

16.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C A.6 B.12 C.24 D.48 17.行政机关实施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超过()日,经催告当事人仍不履行的,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强制执行。C A.10 B.15 C.30 D.60 18.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C A.10 B.15 C.20 D.30 19.下列可以转让的行政许可是()。B A.持枪许可 B.土地使用许可 C.律师职业许可 D.企业经营许可

20.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若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生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内不得再次申请该项行政许可。B A.二年 B.三年 C.五年 D.七年

21.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应当公开进行,但()除外。A A.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B.当事人申请的 C.听众很少时 D.听众很多时 22.下列“拘留”中属于行政处罚的是()。A A.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者的拘留 B.人民法院实施的司法拘留 C.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留 D.国家安全机关对危害国家安全但尚未构成犯罪者的拘留

23.违法行为在()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C A.六个月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24.一般情况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B A.30日

B.60日

C.90日

D.1年

25.下列对行政复议机关处理行政复议的申请,表述不正确的是()。B A.应当在5日内审查是否受理

B.对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但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 C.对不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

D.对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且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将有关复议申请材料发送被申请人

26.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申请人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可以撤回;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复议终止。A A.经说明理由 B.经复议机关批准 C.无须说明理由 D.经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批准

27.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A A.同一的事实和理由 B.同一事实 C.同一理由 D.新的事实和理由

28.行政复议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C A.5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29.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D A.可以自行撤诉 B.征得被告同意后,即可撤诉 C.经人民法院登记后,即可撤诉 D.经人民法院审查后,裁定准予撤诉 30.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作变更判决。D A.主要证据不足 B.违反法定程序 C.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D.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3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C A.法律 B.地方性法 C.国务院部、委制定的规章 D.自治条例

三、多项选择题

1.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规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ABCD A.学法 B.尊法 C.守法 D.用法

2.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规定,行政机关参与民事活动,要依法()。ABD A.行使权利 B.履行义务 C.勇于认错 D.承担责任

3.根据《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规定,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加快建立()的行政执法体制。ABCD A.权责明确 B.行为规范 C.监督有效 D.保障省力

4.根据《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规定,改革行政管理方式,要充分运用()等手段对经济和社 会事务实施管理。ABD A.间接管理 B.直接管理 C.动态管理 D.事后监督管理 5.行政决策,应遵循()原则。ABD A.科学性原则B.民主性原则C.保密性原则D.合法性原则

6.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是()。ABCD A.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B.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C.民事基本制度 D.仲裁制度

7.根据《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具体要求,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关键是实行()相结合的决策机制。ABC A.公众参与 B.专家论证 C.政府决定 D.舆论宣传 8.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有()。ABCD A.普遍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 D.秘密投票原则 9.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ABC 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自治乡 10.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有()。ABCD A.广泛性 B.平等性 C.现实性 D.一致性

11.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ABC A.综合管理类 B.专业技术类 C.行政执法类 D.国内专家类 12.公务员交流的法定方式有()。ABD A.调任 B.转任 C.下派 D.挂职锻炼 13.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务员的基本义务的是()。AD A.认真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B.在工作中提出批评和建议的义务 C.坚决服从和执行上级所作的一切决定 D.保守工作秘密

14.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可以依照()收取费用。AB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规章 15.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裁决行政处罚的情形有()。ABD A.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罚款 B.警告 C.暂扣许可证或者执照 D.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16.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向当事人告知()。ABCD A.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 B.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理由和依据 C.当事人享有的陈述权和申辩权 D.拟作出处罚决定的内容 17.下列措施中属于行政处罚的是()。BCD A.拘役 B.罚款 C.行政拘留 D.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18.行政复议机关发现原具体行政行为有()情形之一的,应当决定撤销具体行政行为。ABCD A.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B.适用依据错误的 C.违反法定程序的 D.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19.下列选项中,对于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CD A.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大于行政复议

B.对不是终局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C.所有的行政复议决定均可通过行政诉讼被判决撤销

D.对于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仲裁、调解等处理行为不服的,行政相对人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广州市公务员考试 篇6

2014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面试辅导简章【面授】

省考面试OAO冲刺预测课程上线,名师预测不过退费【6月28日前优惠500元】

按《关于安徽省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皖人社明电〔2014〕48号)、《宿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等规定,经资格复审、体能测评(警察职位)等环节,现将我市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入围人员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请入围人员于2014年6月22日9:00-17:00携带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笔试准考证到宿州市公安局东附楼礼堂(政务新区银河一路,市内乘8路公交到市公安局站下)办理面试确认手续、领取《面试通知书》,并缴纳70元面试费。如考生本人因故无法亲自办理,可委托他人代领,被委托人需携带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和考生本人上述有关证件或委托书办理。

面试工作安排在6月27日-29日举行,各考生具体面试日期请参阅《面试通知书》。联系电话:0557-3027464。

附件:宿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入围人员名单.xlsx

宿州市考录办

2014年6月17日

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研究 篇7

1 公务员考试热原因分析

1.1 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好

首先是公务员职业稳定。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对公务员的考核, 按照管理权限, 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 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在年度考核中, 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予以辞退。可从目前情况来看, 考核不称职的公务员有几个?即使有人第一年考核不称职, 第二年他就会想办法调整状态, 使自己称职。所以目前离开公务员队伍的, 除个别自动离职外, 就是违法乱纪被淘汰的, 因考核因素被辞退的微乎其微。其次是公务员待遇高, 各种保障体系健全。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地区附加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补助;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 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1.2 社会就业压力增大

最近几年, 国内外经济环境都不太好, 国内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 需要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外向型经济模式升级成高效率、高附加值创新型经济, 由此会剩余大量的劳动力;中国的高校连年扩张, 每年新增大学生70万左右, 给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国际经济因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而陷入重重困境, 国际市场的急剧萎缩进一步打击了我国的出口型经济, 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失业下岗;据国家统计局估算, 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达到两千万, 如果按照GDP8%的增长速度, 只能带来1200-1400万个新增就业机会, 也就是说每一年全国就有700万劳动力找不到工作。预计到2009年年底, 我国城镇失业率将高达12%-15%, 在当年毕业的600万大学生中将有150万遭遇就业困难。所以在如此恶劣的就业环境面前, 找一份如公务员这样待遇优厚, 环境稳定, 发展前景光明的工作显得尤为珍贵。

1.3 “官本位”思想的遗留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着强烈的“官尊民卑”的“官本位”思想, 在中国五千年封建礼教传统文化熏陶下的群众, 知道什么叫官, 现在官都改名了, 叫公务员, 你看那个企业的老总, 拥有身价千万还不是对一个主管局的副科长点头哈腰, 这一社会现象在人们脑海中形成一个共识:没钱的怕有钱的, 有钱的怕有权的, 谁有权?自然是国家公务员。

公务员社会地位高是大家公认的, 也是“官本位”思想影响的结果, 今天很多人同样认为, 当公务员可以获得比其他工作更高的精神享受。因为一个方面公务员多身处权力部门, 手持公共权力的支配权, 这为他们提供了权力寻租的机会。另外一个方面还体现在其他行业无与伦比的独一无二的公权力上, 并不是说公务员利用公权力去为自己谋私利, 而是强大公权力折射出的美丽光环起作用。对于广大的刚踏入社会的学子们来说, 与其说他们了解公务员职业, 不如说他们是羡慕公务员这个职业, 实际上他们是对公务员权力和荣誉的一种向往。

1.4 考生的“跟风”心态

“跟风心态”一方面表现在公务员考试带有盲目性,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公务员的职业在社会中处于强势地位、占据大量资源、竞争机制不健全、缺乏淘汰机制。激烈的竞争以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可利用的资源十分稀少, 使得大学生想尽快摆脱这种“漂泊”, 追求一种很稳定且资源相对很丰富的“铁饭碗”。考生还存在“唯利是考”的价值取向, 公务员的“热”也只是热在“热门”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 这样的地区或机关条件好、待遇优, 地震、气象、煤矿安全监察、边远山区一直是冷门, 大批气象局岗位报名人数不足开考的的最低人数要求。

另外一方面还表现在报考人数和实际参考人数的巨大差别上, 很多人在考试开始前“临阵脱逃”或者考试到一半就决定放弃, 从2001年到2008年的数据上分析, 参考率只有74%。还有一些考生缺乏对报考岗位最基本的了解, 导致在考上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这份工作。

2 公务员考试热产生的负面影响

2.1 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公务员考试调动了大量的社会成员, 同时也必将调用大量的社会资源。其中, 既包括国家为此付出的大量选拔成本, 也包括参考者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 甚至压力、努力等个体成本, 个别职位千人竞争一岗现象更是代价巨大。对于个人而言, 个别职位千人竞争一岗如同彩票中奖;对于国家而言, 为了录取一名公务员却需要在数十个城市设置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考室。公务员考试过热导致考试经济发达, 社会资源耗费严重。此外, 我国公务员考试存在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省级公务员考试、县市地方公务员考试等三大层次, 每参与一个层次职位的竞争就必须参加一个层次的公务员考试, 因此存在层层考、重复考的现象, 也存在社会资源的浪费。

2.2 造成人才消耗

在国外, 博士的培养目标是进入科研领域, 在国内, 不少理工科博士却争做公务员, 理工科硕士报考公务员更比比皆是, 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严重的是, 如果这种状况长期持续, 可能出现政治领域人才堆积并大量剩余, 其结果必然是加剧内耗。而在中国科研和教育领域, 在创造财富又需要产业升级的工业界, 在亟待加速的农业现代化领域, 都还缺乏吸引人才的环境, 商业金融领域更缺乏与国际接轨的高级别人才, 如果不能给相关人才必要的社会尊重和物质鼓励, 如果让他们中相当多的人感觉只有当官才能获得成功感和利益保护, 势必会动摇科教和经济人才的培育基础, 影响中国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2.3 造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下降

国外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比率是20%, 而中国不到1%。公务员热折射出年轻人普遍缺乏自主创业的激情, 某种程度上也吻合了他们的内在心理需求。数十年的应试教育, “成绩源自考试”扎根于许多年轻人的潜意识, 对考试以外的成功途径存在“先天”的畏惧和不适应。大批的高校毕业生投身于公务员的考试中来, 影响了他们正常的毕业、就业和创业。现代社会本是一个全民积极创造财富的社会, 广大的毕业生毕业后应该投身于社会财富的创造中来, 然而事实情况却恰恰相反, 广大的优秀学子的选择却是投身于财富管理和享受这个行业。缺乏拼搏创造精神的人, 只能使社会发展的脚步放慢。

2.4 造成“官本位”思想的强化

公务员职位受到公众的热烈追捧, 势必进一步强化中国社会结构中业已存在的“官本位”取向。“官本位”强调以官为本, 唯官独大, 官位不但成为决定权力配置和利益分享的唯一标准, 甚至也成了衡量一个人事业成就和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在“官本位”的强力导向之下, 众多社会成员为获得当官的资格, 先是千军万马过公务员考试的“独木桥”, 接下来又千方百计追求仕途上的步步高升, 各种跑官要官的“潜规则”、买官卖官的腐败伎俩很可能愈演愈烈, 社会风气将受到更大的毒害。

如果“官本位”取向因持续升温的公务员热而不断强化, 还将使公务员群体在社会上成为越来越强势的一个群体, 这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并非一个好消息。公务员群体越来越强势, 其主导改革的能力也将越来越强大, 这将导致包括普通人、农民及一些弱势群体在内的其他群体, 参与改革的空间就会越来越狭窄, 在改革中拥有的话语权和博弈能力也会越来越弱小。

3 如何让公务员考试理性回归

3.1 端正考生对公务员“官本位”思想

我们需要在公务员管理中加入更为致密的监督网络, 严格约束国家公务员的职务行为。理想主义的退场, 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 获得公职的精英并不都存在道德优势, 不少人是怀着权力和经济收益目的选择进入公务员队伍的, 没有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如果放松了监督, 公共权力就可能沦为他们谋取一己之私的工具。

3.2 科学管理公务员职位

一方面我们需要合理配置公务员职位管理中的激励要素, 让艰苦行业与无权单位具有吸引力。艰苦行业与无权单位同样需要优秀人才的加盟。只有提高那些艰苦岗位的物质与政治待遇, 给予报考者足够的激励, 才可能避免出现职位空缺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 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国家对公务员的素质能力要求提高的同时, 培养公务员实现公共利益的责任意识尤为重要, 更需要引起政府的注意。只有昂扬向上、奋发有为, 忠于职守、勤勉尽责, 才能适应新形势对公务员的要求。政府应当建立严格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 与收入挂钩, 健全淘汰机制, 对不称职的人员及早淘汰, 增补新人。使公务员能够在压力下工作, 彻底改善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3.3 我们需要正确引导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这几年, 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不断实施, 大学生就业市场压力不小, 但与我国目前人才规模偏小的现实相比, 扩招政策显然存在积极作用的空间。问题在于, 与招生数量的急剧扩大不相适应,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职业评价尺度却修正得很不够。择业是个人行为, 但却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一方面, 择业的集中度反映了社会职业的公众吸引力;另一方面,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 可以纠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偏差, 引导大批青年学生到国家、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矫正, 还要放在国家人才战略的大框架中, 当务之急是打破使用人才上的“二元”结构, 更加注重人才开发与利用的配套政策, 着力营造有利于青年人创业的软环境, 彻底化解因“下不去”所引发的就业梗阻问题。

摘要:最近几年, 公务员考试热度逐年升温, 录取比例由最初的十几比一到最近的几百比一, 其难度之高堪称中国第一考。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钟情于此, 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这上面,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 试图揭开其中的缘由和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热,研究

参考文献

[1]贾宇.如何看待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现象[N].光明日报, 2008.

[2]张义祯.公务员热说明什么[N].学习时报, 2005-11-30.

公务员录用考试怎样应对挑战 篇8

从1989年1月由国家人事部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在联合下发的《关于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行考试办法的通知》中确立了“凡进必考”的原则以来,数以十万计的青年才俊通过录用考试进入了国家政府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在通过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基本素质和政府工作效率方面,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公务员录用考试在维护社会公平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11年1月20日,在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杨士秋说,在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新录用的公务员中,来自工人、农民、教师、医生、工程师、自由职业者等普通家庭的报考者占93.2%。就是说,干部子弟所占比例不足7%。如果没有“凡进必考”的政策,如果没有考试录用,这一比例将不会是7%,而可能是20%或30%,甚至更高。

在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今天公务员录用考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994年《国家公务员条例》正式生效以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录用考试才正式被称为公务员考试。从1994年到1999年,6年中累计报考中央机关的考生不

过4万余人,报考人数与职位的比例大约是十比一。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报考比例已经增加到几十比一,几百比一,甚至个别职位达到几千比一。过于激烈的竞争,使录用考试被赋予“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过于沉重的压力。事实上,考试无力承担如此沉重的负担。

任何科学、公平的考试必须是标准化的,必须在命题、施测、评分等环节对每个考生一视同仁。但是,从来就没有一个“标准化”的考生,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一个考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以标准化的考试去评价不标准的考生,是考试最根本的局限。

由于公务员录用考试被赋予其自身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今天,考试的科学性已经开始受到质疑。在录取比例很低的情况下,由于考试对于高分段考生区分度不足,不少考生已经不是凭自己的能力水平入选,而是凭自己的运气入选。

公务员录用考试还面临辅导机构的挑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考试的设计思想,都是力图考查那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从而选拔出称职的政府工作人员。而针对考试进行的辅导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干扰因素,会降低选拔的信度和效度。今天的局面是,命题队伍主要由兼职人员组成,几乎所有的命题人员都同时承担着繁重的本职工作。辅导队伍却主要由专职人员组成,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考试辅导,专心致志。这种“业余”对抗“专业”的局面,使“考试成绩不受辅导影响”的初衷有时难以实现。在辅导教师的努力下,已经出现了一些短期辅导可以提高考试成绩的现象。

“辅导效应”所伤害的不仅是选拔效率,也伤害着社会公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个重要社会意义是为社会下层开辟向上流动的渠道,防止社会阶层的“板结”。“辅导效应”导致的结果是:能够支付昂贵辅导费用的有钱阶层,可以获得优先权。这种现象,显然不利于社会下层向上的流动。

此外,公务员录用考试还面临着高科技、集团化作弊的威胁。那些可以支付昂贵的购买答案和作弊器材费用的有钱阶层,有时也可以获得优先权。

今天,我们必须思考应对挑战的措施。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挑战。

强化试用期制度

在人员评价方面,再好的考试也不如“试用”更有效、更可靠。我们之所以采用笔试,是因为我们面对太多的申请者而不可能试用所有的人。

2006年1月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32条规定:“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今天的实际情况是,“试用期”基本成为一个“摆设”,一个“过场”,并未在公务员录用选拔中真正发挥作用。

近年来,不少用人部门已经发现,一些经过考试录用的新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胜任工作。虽然理论上可以在试用期结束的时候取消录用,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为了提高选拔效率,需要强化试用期制度。为此,需要形成一套能够考查试用期工作表现的科学的考核办法,需要配套完善相关的政策规定,需要疏通被取消录用人员重新就业的渠道。今天,试用环节在录用考试中所占比重实际上接近于零。我们需要通过相应的政策措施,适当提高这一比重。

强化对基层工作经历的考核

在国务院2011年5月31日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自2012年起,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这意味着,从2012年开始,省级以上机关将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收工作人员。

笔者认为,这是公务员录用考试面对挑战所做出的正确、及时的反应,这是克服考试局限性的必要举措。

“考绩为主”是人员评价的基本原则。在人员评价时,应主要看一个人“干得如何”,而不是一个人“考得如何”。由于大学毕业生尚基本上无绩可考,只好根据考试成绩来进行选拔。这实在是一种不得已的无奈之举。

2012年基本停止从应届毕业生中考试录用公务员

以后,这种情况将发生变化。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的经历属于可考之“绩”,可以成为考试录用中评价申请者的重要依据。

对于基层工作经验,不应将其仅仅视为一种报考资格,还应将其视为重要的评价依据。为此,需要研究怎样可靠有效地对报考者的基层工作经历进行评价。

以遴选取代省级以上

机关公务员的考试录用

从2012年起,省级以上机关将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作为报考资格。笔者认为,仅此是不够的,仅此尚不足以解决“德才兼备”的问题,仅此也不足以解决对“德”的考查问题。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可能比智力更重要。为了保证省级以上政府机关的公务员素质,今后,应逐渐取消省级以上机关的考试录用。所有省级以上机关的公务员,都从基层公务员中遴选产生。这样,不仅可以克服录用考试的局限性,也可以降低辅导机构对录用考试的公平和效率造成的损害,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德才兼备”的问题。在短期完成的考试中,很难对报考者的“德”进行有效的考查。通过若干年的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经历,我们可以对一个人的“德”做出更客观、更有效的评价。

近几年,在中组部、人社部的部署下,已经启动了从基层遴选中央机关公务员的工作,已经有一批在地方工作的公务员通过严格的遴选程序进入到中央机关工作。这是录用考试领域一种非常重要的改革尝试,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如何公正、有效地从基层政府机关为中央和省级机关遴选公务员,是今天值得国家公务员局和各省公务员管理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

取消省级以上政府机关的考试录用,与“凡进必考”的原则没有丝毫冲突。从基层遴选的公务员,都是通过考试进入基层政府机关工作的,入口没有改变。

从优秀工人、农民中遴选公务员

在2011年的公务员招考中,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拿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财务审计、金融管理、工业管理、商贸物流管理、综合管理等15个职位,定向面向优秀工人招考。2011年11月,陈宇晨等15名“80后”优秀工人已经被重庆市国资委录用为公务员。15人都来自国有大型企业,有的是生产一线的优秀员工,有的获得过企业“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笔者认为,重庆此举值得肯定。李瑞环、张百发等许多出色的领导干部出身于普通工人,他们的工作业绩显示,他们具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今后,我们不仅可以像重庆一样定向面对优秀工人、农民招考公务员,也可以从已经在实践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人、农民中遴选公务员。

允许港、澳、台居民报考公务员

笔者从福建省人事考试中心了解到,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已经开始尝试从台湾居民中考试录用公务员。这是很有意义的创举。各个省市都可以考虑允许港、澳、台居民报考公务员,中央机关也可以考虑允许港、澳、台居民报考公务员。

可以说,公务员录用考试是当代的“科举考试”。为了避免重蹈历史上的科举考试遭到进步思想家的痛恨并最终被取消的覆车之辙,我们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对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需要认真思考对策去应对公务员录用考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凡进必考”的政策已经实行了23年。今天,面对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对“凡进必考”的政策重新进行审视,拓展“考”的内涵和外延。

上一篇:中国好老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其实每个人都会做贼心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