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

2024-05-18

集体林权制度(共8篇)

集体林权制度 篇1

王 庄 村 集 体 林 权 改 革 方 案

王庄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尧都区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积极配合金殿镇政府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开展,结合我村实际,经本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制定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现状

经调查核实,公示后确认,王庄村共计347户1438人,参加本次林改以2010年11月10日前农业在册人口为准,包括在校大、中专学生10人,合同兵、义务兵3人。

(二)林权现状

全村共五个居民小组,347户居民,1438人,全村总面积5851.2亩,荒山荒坡面积4769.2亩,耕地面积1082亩。

二、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尧都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坚持森林分类经营方针,进一步明晰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创新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加快推进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改革的原则;坚持权益平等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坚持尊重历史、维护稳定的原则。

四、总体目标

全村集体林地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在2010年到2011年两年时间内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本着尊重历史、依法办事的原则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承包关系。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分配合理、流转程序规范、监督服务有效、配套机制完善的现代林权制度,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努力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五、林改的方式

均山到人、联户承包的方式。

六、林改的方法

(一)我村荒山荒坡面积4769.2亩,耕地面积1082亩。

(二)将本村分山户数347户,按照村现小组5个组,由农户自愿推出本组代表人,农户再将自己的林地委托给代表人,根据委托书和联户承包议事规则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本方案经全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表决通过后,报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执行。

王庄村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九日

集体林权制度 篇2

集体林权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集体林权制, 即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它包括:《土地改革法》规定的分配给农民个人所有的通过合作化时期转为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林地;集体所有的土地上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民种植、培育的林木;集体和国有林场等单位合作在国有土地上种植的林木;“四固定”时期确定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森林、林木、林地;林业“三定”时期部分地区将国有林划给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且已由当地人民政府发放了林权证的。

摘自《中国环境报》

集体林权制度 篇3

摘 要 《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解决了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构不灵活等方面的问题,为推进林业发展,增加农民和林业经济组织收入,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制。但林权抵押贷款各地推行情况参差不齐,有的金融机构根本就未办理该项业务。笔者就现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权抵押贷款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集体林权 制度改革 抵押贷款

自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各地先后实施了以明晰产权、勘界发证、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落实承包责任等为主要任务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决了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构不灵活等方面的问题,为推进林业发展,增加农民和林业经济组织收入,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制。同时,意见明确把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作为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求金融机构要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产品,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加大林业信贷投放,完善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大力发展对林业的小额贷款。但林权抵押贷款各地推行情况参差不齐,有的金融机构根本就未办理该项业务。笔者就现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权抵押贷款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发展林权抵押贷款创造了条件

改革前的林地林木属集体所有,农民没有收益权和处置权,农民不能用集体林权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支持,而2008年来推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好解决了产权和经营主体问题,改革落实到户的林权成为了合法有效的抵押物。

(一)明晰产权为林权设定抵押提供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利凭据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改革确权后的林权证具有法律效力,为金融机构放贷拓宽了合法有效的抵押渠道,破解了农民因为没有合法有效的抵押物而导致贷款难的问题。

(二)放活经营权有利于助推林业发展,使林权抵押成为可靠的信贷方式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国家对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管理,除公益林外,对明晰了产权的商品林,林权所有者可依法自主决定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对在林地上发展林木及其他经济作物可以自主销售,提高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有助于推动林业发展,提升林权价值,从而使林权抵押成为可靠的信贷方式。

(三)落实处置权,明确了林权可以依法办理抵押

《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依法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赋予了林农较大的自主处置权,从而使林权所有者用林权抵押贷款合法化。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其明晰的产权、灵活的经营权和处置权从理论上使金融机构在林权抵押贷款不能按时偿还时,可以依法处置林权偿还贷款,林权抵押成为金融机构在助推林农发展的一个新的贷款品种。

二、金融机构主动参与,强化服务,是做好林权抵押贷款的关键

在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明晰产权、勘界发证,解决了经营主体的情况下,助推林业发展,再造森林资源,解决林权所有者发展林下经济的瓶颈,帮助林权所有者发展致富的关键在于金融机构的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只是为林权抵押贷款创造了条件,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才可能使林权抵押贷款成为现实。笔者以为,要做好林权抵押贷款,金融机构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要从社会责任的高度来认识林权抵押贷款的深远影响

发放贷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是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也是金融机构获取收益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渠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林业资源相当丰富,林业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在当前强调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大背景下,国家对林权实施改革,为林权抵押贷款创造了条件。金融机构针对林权改革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创新金融品种,做好林权抵押贷款,是变农民的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切实解决农民融资难的一条新途径;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实施林权抵押贷款对于支持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实现增收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完善措施,强化服务,把林权抵押贷款做成破解“三农”融资难的一条新途径

1.明确贷款对象,适度放宽林权抵押贷款的用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的金融机构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但其贷款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农业经济组织,用途仅限于植树造林,购买树种、苗木、肥料和农药等,林权抵押贷款的用途较窄,资金支持面不大。

为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在贷款对象和贷款用途上要适度扩大。在贷款对象上,凡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作为贷款对象。只要是法律、法规或政策规章认可的合法、合规生产经营项目都可以支持,从而对农民以林权向金融机构融资提供最广泛的支持。

2.适度扩大林权抵押贷款抵押物的范围,使林权能够最大范围地抵押融资。金融机构在林权抵押物方面,不宜管得过多过死,除公益林、权属不清或未依法办理林权登记或存在争议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外的其他林权,金融机构都可以作为抵押物的范围,如家庭承包或流转方式取得的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林木及其林地使用权;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等都可以作为抵押物。

3.实行多种担保方式,拓宽林业融资渠道。由于农村林木、林地的多样性和林农、林业经济组织并存的客观事实,金融机构应结合当地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担保方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除传统的自然人用自身的林权作抵押贷款和第三人用林权为借款人担保贷款外,对林业专业合作社还可以采取社员承贷、专业大户承贷、专业合作社承贷的方式给予支持;同时,金融机构还可以积极引导林业中小企业、林业大户成立联保小组,由评估公司对联保小组所拥有的林权进行评估,金融机构按评估价值的一定比例对联保小组成员掌握发放贷款。

4.综合多种因素,科学确定贷款期限。不同的林木其生产周期可能会不同,不同的林木其价值也不一样。因此,林权抵押贷款应综合抵押贷款用途、林木种类、生产周期、抵押林权的现状和林地使用年限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而不宜人为主观臆断,随意定得过短或过长。

5.实行惠农政策,提供优惠利率。为鼓励农民增加对林业的投入,充分体现惠农政策,金融机构应适度降低林权抵押贷款利率,可以考虑按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执行,或上浮比例控制在30%以内,减轻农民的负担,助推林业发展。

6.分类管理,合理确定抵押率。金融机构在抵押率的确定上,应按林木、林地、花卉苗木等分类掌握,对林木、花卉苗木等根据其生长情况及种植时间长短、成熟程度等,按种植时间越长、生长情况越好、离成熟期越短其抵押率越高的原则分别确定不同的抵押率,以满足不同品种、不同时段抵押物的贷款需求。

三、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积极跟进配套措施推动林权抵押贷款

做好林权抵押贷款仅有金融机构参与是不行的,还需要林业部门、保险公司、评估公司、财政部门等多家单位或部门的共同协作,积极跟进配套措施,全力配合才能有效推动林权抵押贷款。

(一)政府牵头,统筹协调,推动林权抵押贷款工作

由于开展林权抵押贷款需要协作的部门较多,且需要协作的各部门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任何单方沟通都不能及时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这需要政府牵头,统筹协调,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要求各部门拿出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案配合林权抵押贷款的推进,并抓好督促工作,才能使各部门形成一种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良好机制,以利于有效推动林权抵押贷款工作。

(二)规范林权管理及登记工作,积极配合金融机构办理林权抵押贷款

林业部门应对全所辖林权建立规范的管理程序,对林权进行规范管理,严格登记,完善权证。对抵押物,要根据金融机构管理规定,严格登记手续和程序,并加强采伐等处置的管理,避免登记遗漏、重复登记或抵押后违规批准处置的现象发生,林业部门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有序地配合金融机构做好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同时,对逾期未偿还的林权抵押贷款,要积极配合金融机构处置抵押林权,化解贷款风险。

(三)设立评估公司,合理确定评估价值,严格收费标准

随着林权抵押贷款的逐步推进,林权抵押业务会越来越多,在县级设立有林权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对于方便客户评估,及时确定林权价值,提高效率非常必要。同时,评估公司要结合林权的实际情况,参照近两年的市场平均行情,合理确定林权价值,以便金融机构决策贷多贷少。对于林权的评估收费,评估公司要结合农村实际,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

(四)引进保险机制,降低林权发生灾害事故的影响

为降低灾害事故损害林权贷款的抵押物给抵押人和抵押权人造成的损失,建议对林权抵押贷款要积极引进担保机制,为林权办理保险,降低林权所有者的损失和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在林权保险方面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由金融机构和林权所有者协商,根据贷款金额大小和抵押林权状况办理火灾、盗窃、病虫害等保险,保险期限不得短于贷款期限,保险的第一受益人必须为抵押权人,保险理赔额度原则上不得低于贷款额度;二是在林权保险的收费方面,保险公司要考虑农民发展生产实际,给林权保险提供支持,适度降低收费标准;三是在发生灾害的理赔上,建议保险公司直接按林权损失情况给予理赔,而不需扣除一定面积或一定额度的损失后再理赔,使林农因灾受损的价值能得到有效补偿。

(五)财政贴息,减轻借款人负担,有利于增强借款人发展农业和林业生产的积极性

邗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结 篇4

扬州市邗江区林改办

邗江区幅员面积703平方公里,辖11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49个村。全区林业用地面积 143060.84亩,集体林地面积140004.94亩,国有林地面积3055.9亩。我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从2009年9月试点到2010年10月底,前后历时一年多,我区共完成林改面积11.97万亩,其中均股均利面积4530.57亩,发放股权证2651本,林权发证面积44019亩。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林改任务。总结全区的林改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林改方案

2009年省、市相继召开林业会议后,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下发《邗江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从我区农村集体林权的实际出发,对全区林改工作进行了统一布置,并安排林改专项工作经费。分管副区长朱跃龙亲自深入各镇调查研究,进行指导,确定李典、杨寿两镇为我区林改工作先行试点单位,2010年在试点基础上我区全面推开林改工作。为充分掌握各林改村组的集体林业资源现状,在区林改办的指导下,各村、组对集体林业用地面积、分布、所有权、使用权,集体成片林面积、分布、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其中的已改制、未改制面积,改制的主要方式、存在的问题,林权证发放情 1

况,集体林中公益林、商品林划分情况及经营现状等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进行了分类整理,为科学制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注重宣传培训,稳妥推进林改工作

林改工作比较复杂,为了吃透政策,把好事办好,我区通过制作宣传栏、宣传标语、编发《简报》等开展相关宣传工作,下发《致广大林农的公开信》2万多份,让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知晓林改政策,为林改工作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环境。区农委于2009年11月4日召开了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动员和培训会议,会上区农委主要领导作了动员讲话,对林改工作提出了要求,高邮市的林改专家针对林改的具体操作步骤作了详细讲解,与会人员进一步理解林改政策和任务、理清林改思路、掌握林改程序。2009年11月20日区林改办在李典镇小乾村召开林改现场会,对试点镇林改工作进行了交流总结,部署下阶段工作。2010年5月6日,我区召开了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训会议,对全区2010年林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序时进度,会上请扬州市林改办吴建华处长作了林改专题讲座。同时,区农委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辅导小组,林改办所有成员划镇包干,明确责任和分工,强化服务与指导。为确保各地能按时按质完成林改目标任务,2010年8月27日我区又召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会,会上,各镇对林改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打算等进行了交流,区林改办通报、点评了各镇林改情况,进一步促进林改工作。在林改过程中,区林改办

人员经常深入到镇、村指导林改工作,对林改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并帮助解决。

三、依法规范操作,确保林改符合实际

严格执行《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依法推进改革,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农村和社会稳定。在林改推进过程中:一是充分尊重和依靠群众。把林改重大问题的决定权交给群众,使改革集中民智、符合民心,体现民意。村组林改方案要公示,要通过村民民主议事的方式审议通过林改方案,实行“四签两公示”,即通知签收、与会签到、表态签字、决议签名,林改方案、股权登记表公示;实行两个“2/3”,即必须有2/3以上的村民或村民代表到会,实施方案必须有2/3以上的与会者同意。要形成决议报镇政府审批、区政府林改办备案。二是切实保障农民受益,让改革成果惠及农民。我区村组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林木主要采取均利方式,即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林木净收益的56%以股份的形式平均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户或个人),其余的20%作为公积金,用于扩大林业再生产,24%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公益事业。通过实施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

四、搞好自查整改,不断提高林改质量

在各镇开展自查的基础上,区林改办从10月28日开始分别对我区各镇林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一是听取林改工作汇报,了解、掌握各镇林改总体情况,通过检查,认定各镇

林改工作已按要求全面按时完成。二是查阅林改成果资料档案,对资料整理、装订规定了统一格式,确保合同手续齐全、程序合法。在林改档案整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江苏省林业局、档案局联合印发的《江苏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确定归档目录,由各镇(街道)负责提供林改各阶段文书资料,在区林改办的统一要求下,规范标准化的电子档案和文字档案。为规范表册的填写,做到准确、完整、整洁,全区确定由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的村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各村各组档案资料的收集与归档保存工作,对各组形成的相关文字材料、图、表、册等由组干部在镇林改办同志的指导下统一在村办公室填写,从而保证了各类材料的规范与完整。镇(街道)汇总后,我区集中林改办人员对各镇林改材料逐一进行过堂,每天1-2个镇,前后历时半个月,发现问题,则退回有关镇、村重新整理和补充。同时,多次邀请市、区档案局专家对我区林改档案的整理工作进行指导,确保档案符合相关要求。三是实地查看,确保林权证、承包合同中林地的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

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林改办精心指导,基层干部努力工作和群众积极参与,全区林改工作稳妥推进,程序完整,操作规范,符合实际。我区林改任务的顺利完成,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

1、加强领导,组织保障是前提

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我区各级均成立了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林改领导机构,并做到了“六到位”即:组织保障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责任到位、业务培训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确保了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2、依靠群众,机制创新是基础

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同时也是首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我区在林改中,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按《土地承包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由村民自主决定林改方案,从而使林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试点先行,调查摸底是根本

区林改工作在试点镇基础上,各镇、村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各镇的镇情、村情、林情,采取先行试点、先易后难、全面铺开的方式进行,为全面完成林改任务打下了基础。

4、严格质量,规范操作是核心

质量是林改的生命。在林改工作中,严格坚持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质量。为确保林改工作质量,全区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对照业务技术操作规范及相关的规定进行自检自查,做到时间、进度和质量的协调统一。

5、公平、公正、公开是保障

全区严格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开展林改工作,充分尊重民意,顺应民心,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为了巩固林改成果,我们认为在今后林业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森林资源保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 篇5

一、基本情况

***国土面积10265公顷,林地面积9467公顷,其中集体林地面积3150公顷,我区试点单位朱湖农场林地面积807公顷,其中集体林地面积100公顷。

二、进展情况

为确保我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我区成立了区长杨军安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区长谢东安任副组长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林业局局长魏金洲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项工作。根据省市集体林权改革工作安排和会议精神,我区根据自身实情,制度并下发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现正对照实施方案稳步推进。一是通过电视、报纸、宣传车、印发宣传单等形式,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广泛宣传,讲明这次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政策措施以及步骤办法。二是确定了朱湖农场为我区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力求通过抓好试点,积累总结经验,以便在全区全面推广。三是对各乡镇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专班人员开展了业务培训,让每个具体操作的.工作人员吃透精神,掌握政策,规范程序,确保林权改革工作起到实效而不走过场。四是各乡镇场对照方案,正全面进行调查摸底,对各村的宜林荒岗、荒地及有林地进行全面普查登记造册。下步我们将在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下重点做好确权发证工作。

二00七年八月二日

集体林权改革制度之思考 篇6

一、集体林权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落实“四权”, 即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实现“三还”, 即还山于民、还树于民、还利于民, 坚持五项原则, 即先行试点、逐步推广, 以民为主、体现民意, 先易后难、逐步推进, 兼顾各方、合理分配,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改革的具体做法:一是明晰所有权, 放活经营, 确保收益;二是进行林权登记, 发 (换) 林权证;三是完善流转机制, 规范流转行为;四是完善配套措施, 促进产业发展。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 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 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是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具体来讲, 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大创新和完善

中央做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战略决策, 在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 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 确立农民作为林地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 使农民真正拥有了林地的经营权、林木的所有权及处置权和收益权, 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这是农村家庭承包制度从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和延伸, 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 是农村改革的又一个里程碑, 必将极大地调动亿万农民耕山致富的积极性, 实现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二)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可以彻底解放山区的劳动力和林地生产力, 极大地调动山区农民开发多年沉睡的山林, 促进林木种植, 林本经济, 木本粮油, 竹藤花卉, 森林旅游, 生物质能源以及林产品经营加工等林业产业的大发展, 全面提升森林经营水平和林地产出率, 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必将对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三)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构建现代林业体制机制, 不仅可以充分释放林业巨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种需求, 而且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的生态承载力, 有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不能神化集体林权改革

我国政府做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战略决策, 决定把25亿亩集体林地承包到户, 实现山有其主, 必将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耕山致富的积极性, 实现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但是, 如果我们用生态的眼光来看, 用农民权力的眼光来看, 集体林权改革是不是真像想象的那样, 会成为一个既保护生态又实现农民增收, 既保证我国林业产品的供给, 又为未来生态复原奠定基础的美好政策呢?

(一) 照搬农业改革且一步到位, 问题凸现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路来自农村。由于农业改革极大地释放了农业生产力, 带动了我国改革的进程;政策制定者认为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释放“林业生产力”, 刺激农民的致富能量和生态保护能量。农村耕地制度的变革过程, 经过了30年的变革, 主要分为三大步骤来进行, 并且在这三大步骤的过程中, 中央和各地还进行了无数的土地制度改革实践, 并对土地流转等改革领域进行了谨慎的探索, 并至今仍然在试验之中, 并没有形成相对确定的政策制度。

然而相对于耕地制度的改革而言, 林权改革几乎是一步到位, 遵循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对30年农地制度的所有改革经验, 并有相当大尺度的突破。《意见》决定, 在5年之内于全国范围内完成林权改革, 而实际上, 福建、江西、辽宁等试点省份在《意见》出台之前已基本上完成了改革, 浙江、云南、河南等改革力度较大的省份也接近完成, 而大部分省市的改革都将在两三年之内完成, 换言之, 林权改革实际上是要在几年之内完成耕地制度改革几十年来形成的经验。而林权改革的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 改革的意见和方案明确鼓励林权的二次流转, 并为此鼓励搭建市场交易平台及政府软件, 市场化的取向是相当明晰的, 这一点, 已经远远突破了耕地制度改革的经验, 在农地制度的改革上是惊险一跃。如果说30年来农村耕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式的改革的话, 那么, 当前正在推行的林权改革, 则是相对激进的一步到位式的改革。

林权改革坚持了30年来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 但是, 却与30年来渐进式的农地制度改革多有相悖之处。事实上, 从已有的林权改革的试点和实践来看, 如此彻底的改革对农村社会所造成的震动是难以估量的。林权改革同时带来的是林业资源进一步转化为资金和资本, 从这个意义上看, 林权改革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几乎是必然的。而问题的关键还在于, 从林权改革的实际操作过程来看, 资源转化为资金和资本, 基本上依赖于市场机制的引入, 大规模的资本进入林业领域几乎是必然的趋势。这一点, 已经从林权改革的几个试点省份典型如福建省的试点中看出来。《意见》强调了林权改革中初次分配的公平公正性, 即均分到户, 但是同时规定落实处置权, 鼓励林地和林木的二次流转, 而相当多的试点地区在初次分配中就进行了招标的形式, 把集体林权一次性地过渡到少数人手中, 由此, 造成的分配不均等后果已在《意见》出台之时即已表现出来。在允许甚至鼓励二次流转的状况下, 林权的集中几乎无法避免, 这在事实上改变了30多年来农村社会的基本的生产关系, 纠纷和矛盾也日益凸现。

(二) 集体林权制改革带来了森林危机

“还山于民, 还树于民”的林权改革, 使得农民有了自主权, 同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也展开了大规模的“毁林种树”运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毁林种树”似乎是一对矛盾体, 但因为森林的独有特点, 使得这一对矛盾体得以并存。森林与农田是不同的, 农田从农业诞生的那一刻起, 就是功能单一的, 其目的是为了某种单一作物的生产。为此, 要把其他生物全部压制、杀灭和拔除。而林业本来就具备多重效益, 不仅具有经济功能, 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用农业改革的方法去推导林业改革, 以农业的方式来经营林业, 使林业完全“农业化”, 是用单一功能区的思维去经营混合功能区, 实际上是犯了农业病, 或者说是犯了经济病。

1、令人担忧的“全民种树运动”。

近60年来, 我国的森林面积似乎在扩张, 但同时, 由于过度重视人工种植森林, 导致人工纯林的面积越来越多, 天然森林的面积越来越少。一片森林要想有好的大树, 至少要有几百年很少经受人类的干预, 或者人类的干预不至于造成颠覆性的影响。但60年来, 我国这样的森林日益稀少, 据统计报告显示, 我国国土上未受人类干扰的森林, 只有5万平方公里左右, 是60年前的1/50左右。

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包括了政府的“为民做主”, 统一转让林权;包括了林业集团的集体收购、开发;同时很大的作用还来自于农民“自发替换”。当林权到了农民手中, 他们做的第一件事, 一定是把所有可能替换的天然林都替换为人工纯林, 低矮一点的、交通便利一点的地方, 种果树等农业经济林;交通不便一些的地方, 种杉树、杨树等工业经济林。

人工林正在全面快速地替换天然林, 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森林质量。无论是海南的农民砍天然林种桉树, 还是云南的农民砍天然林种橡胶, 其结局是完全一样的, 那就是天然杂木林正在快速蜕变为经济纯林。某种程度上说, 我国的生态恶化是砍树造成的;从另一个层面上说, 我国的生态恶化, 可能恰恰是热衷于种树造成的。种, 就意味着要对土地进行人工干预。种, 就意味着要把你认为有用的物种强行安排到某个坑位中。种, 就意味着为了保证你劳动的成果, 得不停地压抑其他的物种。

当前, 以培育木材为中心的森林抚育、以工业原料林为目标的单一种植、以产量为导向的营林措施以及砍好留差的森林逆向选择, 导致了我国集体林区的森林不断向人工化、单一化和低质化方向发展。

2、西双版纳的教训。

西双版纳堪称我国热带植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不到国土0.2%的面积, 却拥有1/4的野生动物, 1/5的野生植物,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地。西双版纳大面积种植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植胶农场的大规模发展。到2007年, 西双版纳10个大型国有农场有9个是植胶农场, 橡胶种植面积150万亩。这些农场几乎全部是斧砍火烧热带雨林开垦出来的。到了90年代, 随着国际橡胶价格猛涨, 橡胶产业呈爆炸式发展。一时间橡胶狂热升温, 倒卖胶园, 出售山林土地成为西双版纳最热闹的一道风景线。普通农民没有能力投资就把自留山、自留地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了胶园主。土地被炒作一空, 胶园主将之全部开发为橡胶林。不法分子乘机蚕食国有林和集体林, 出现集体毁林的恶性案件, 数十年的大树成片倒下。如今, 从景洪到国境线的公路两侧全都是清一色的橡胶林。仅2000年以来, 西双版纳新造橡胶林达300万亩, 全州植胶总面积从1988年的116万亩猛增到615万亩,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砍的热带原始林。这种发展势头所带来的生态恶果“令人恐怖”。

大规模橡胶种植严重影响了西双版纳的气候, 近十年间平均温度升高0.4℃-0.5℃, 同时湿度降低。景洪市1954年雾日184天, 2005年仅22天。橡胶林不仅无蓄水功能, 反而需要大量吸水, 每亩天然林每年可蓄水25立方米, 保土4吨, 而每亩橡胶林每年吸取地下水9.1立方米, 并造成15吨土壤流失。许多村寨已经遭遇地下水位降低, 泉水断流, 井水干涸。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更无法挽回, 老百姓说“橡胶林上不飞鹰, 下不走蛇”。有研究报告指出, 人工橡胶纯林的鸟类丧失70%以上, 哺乳动物丧失80%以上。橡胶林内, 没有灌木, 几乎寸草不生, 被生态学家称作“绿色沙漠”!

三、集体林权改革制度的完善方向

林权改革要立足于森林本身的特点及其独到的起承转合作用, 不能单单照搬农业改革的方法。因此, 本文建议从以下方面来完善集体林权改革:

(一) 立足生态保护, 寻求林业改革自有的方式

林业不等于农业, 将成功的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移植到林业搞林权改革未必能成功。森林与庄稼完全不同。森林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 其自身所具备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服务功能中, 最重要的无疑是生态服务与社会服务的功能。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山地高原、森林破坏严重、生态脆弱的国家来说, 尤为如此。森林的经济服务功能应从属于生态服务功能, 这同农业是大不一样的。因此, 将森林单纯作为经济开发利用对象, 用经营农业的惯性思维来经营森林、经营林业是不符合森林生态规律的, 也是不利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

当前, 林权改革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的问题几乎未作考虑。为此, 建议将集体林区天然林的保护、恢复与改善列入林权改革的工作目标。

(二) 不要轻率否定集体林和国有林制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分山 (林) 到户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分山后因为滥砍滥伐而重新收归集体的也不少见, 没有分而维持集体林体制的也有很多。现在如果还有保存完好、有保护性开发价值的大片山林, 一般都是集体林或国有林。另外, 正是因为江西等地有集体林存在, 90年代江西农村村民自治组织基本上没有发生负债, 而湖北等地平均每个村发生了数十万或数百万元不等的村级债务。

随着劳动力价格逐步上涨、城市化和国民对生态要求越来越高, 很多山区都将封山育林———国有林区或生态保护区, 这是大趋势。人少山多、生态脆弱的地区, 不是要分山 (林) 到户, 而是国家出钱逐步收购山 (林) 、转移山 (林) 民, 实施封山育林。

(三) 国家不可将生态建设责任推给农民

政府不要以为, 分山到户了, 山林“一分就绿”了, 这在绝大多数地区是不可能的。政府应做好整体规划, 加大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力度, 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

林权改革本应只针对集体商品林, 但是由于木材价格攀升, 将生态公益林改为商品林的呼声日高, 这是值得警惕的动向。列入保护的生态公益林, 包括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中的森林与林木, 还应当包括少数民族的神山、龙山等自然圣境中的森林和林木。在像横断山脉和西双版纳这样的生态热点和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地区, 政府应将尚存的天然林尽可能多地规划为生态公益林。不进行林权改革的集体生态公益林, 农民有权优先享用其收益 (如旅游和林副产品) 。已经规划的生态公益林, 可建立由农民自己管护的自然保护小区, 国家提高生态补偿标准, 或者学习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经验, 进行保护权的转让 (即购买“森林保护权”) , 让农民从森林保护中获得经济收益。

(四) 林权改革要因地制宜, 与农村治理相结合, 不可一刀切

很多地方的集体林是农村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经济基础, 切不要因为林改重要而否定了农村自治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村治理和公共服务对一家一户的小农而言, 是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林改一定要尊重农民自己的意愿, 同时要尊重地方政府的决策权, 各地对林业的功能定位可能不一样, 江西、福建是要通过竹林致富人民, 西北、北京的林业可能是为了生态, 因此, 江西、福建的林改做法就完全不能指导北京和西北。林改不能由国家林业局直接决策和指挥, 应该由地方政府自主改革。总之, 林改不能像1982年“分田到户”一样, 一刀切、一律化。分了就是“改革先锋”, 否则就是拖“改革后腿”。既不能用政治压力搞改革, 也不能编造神话诱导改革。

参考文献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原则[N].农民日报, 2008-07-1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资源调查探讨 篇7

关键词:梨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资源调查探讨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05-1

1 梨树县集体林业现状

梨树县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全县幅员面积366008公顷,辖21个乡镇,两个工业园区,313个村,2554个村民小组,1896个自然屯,70余万农业人口。全县林业用地面积67519公顷,立木蓄积3161971立方米。其中:集体林地28575公顷,立木蓄积1694932立方米。集体林地面积和立木蓄积储量分别占全县总的42.3%和53.6%。资源分布,南部低山丘陵区主要以天然次生柞树林、人工落叶松、樟子松、黑松水土保持林为主;中部平原区主要以杨树农田防护林为主;西北部风沙区主要以杨树、樟子松防风固沙林为主。“三大区域”林地面积和立木蓄积量分别占全县的61.4%和43.6%;9.6%和27.3%;29%和29.1%。

2 林改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林改资源调查是林改基础性工作,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摸清林地、林木权属,查清全县集体森林资源的总量和已被非法改变用途的林地。

以村、组为单位,查清纳入林改范围的林业用地各宗地界线、面积、地类、森林类别、林种、树种、蓄积、权属、是否已流转等因子,确定小班界线,绘制小班平面图,建立小班数据库。

3 林改资源调查工作的步骤

(1)由各乡镇、村向县资源调查工作人员提供林地、林木的使用权、所有权证明材料,确定林地、林木权属。(2)根据“三北”二期工程林相图、2002年二类资源调查林相图,以村、组为单位,以林地权属为基础,对村、组内的每个小班进行调查统计,对需要分成几块宗地的小班,采用小班号加横线,加阿拉伯数字标号来表示。现地调查发现林相图中没有的小班,要在图中标记位置,按该林班中最大小班号续编排。(3)组织相关权利人同时到达调查现场,确定是否转让,进行界线标记、面积测量,准确登记各类调查因子。如遇特殊情况详细填写备注。调查人员、权利人、四至人均在调查表上签字。当天统计汇总调查结果,输入微机。(4)以乡镇为单位录入调查数据,形成图表,统一装订成册,对各乡镇作出书面报告。

4 外业调查

4.1 林权的确定

确定林权的主要依据以1982年年县政府颁发的林权执照或1982年林权登记表为主,其次利用1984年 “三北”二期工程图,并参照相关资料、合同书等证据,组织相关权利人员现场对宗地界线进行勘查核實。

4.2 宗地的区划

宗地的区划以小班为基础,当小班地块中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权利人不同、林地使用权终止日期和类型不同、区划林种不同、森林类别不同时,应对小班再次划分,小班就是一个宗地,宗地只能小于或等于小班,

4.3 面积调查测量

要对每一块宗地的面积进行实测。宗地面积小于1公顷的采用罗盘仪闭合导线测量法,宗地面积大于1公顷的采取GPS面积测量法。面积单位为亩,保留小数2位,面积允许误差为±10%。测量宗地时参照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档案,实测面积小于资源档案的,要查清原因,以免森林资源丢失。林带面积的计算:林带面积等于林带长乘林带宽。林带的长为1个小班的长或1个小班被分成几个宗地后每个宗地的长。林带的宽按林台两侧从林台边算起每侧各加3米计算。只剩一行的残次林带,林台不明显或没有林台的,林带面积参照小班卡片或其他证明材料确定。

4.4 宗地的林木株数、蓄积的调查

宗地的林木株数采取全林调查。蓄积调查可以采用全林每木调查和标准地调查。株数、蓄积量的允许误差为±5% 。标准地的面积要求不要少于宗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标准地的选设必须有充分的代表性,树种、密度应分布均匀;标准地应离开林缘,不能跨越道路、河流、伐开线等;在山区的标准地设置方向应与等高线垂直。标准地测量,正方形和长方形标准地,用罗盘仪测角,测绳或皮尺量距(有坡度时改平),测量四个边线的长度,测线闭合差不能超过1/200。标准地四角竖旗或埋标,境界线外侧树上应作标记。带状标准地,宽度为4~10m,测量中线,量距误差不能超过1/200,中线必须垂直,测绳偏离中线不得超过10cm,每木检尺时,边线树木必须确定其境内树和境外树。

5 内业整理

5.1 面积的求算

对用罗盘导线测量面积的宗地,应用方格纸查算面积。用GPS面积测量的宗地,在计算机上用统一的面积计算程序进行计算。宗地面积按乡镇、村、组、小班层层控制的原则进行平差。

5.2 宗地平面图的绘制与打印

用GPS对宗地的边线拐点按顺序进行定位记录GPS数据,按顺序录入到计算机用地信息等软件落点连线成图。用GPS测量面积的宗地,在计算机上调出保存在GPS上该宗地的测量轨迹,用GPS自带的成图软件编辑直接打印成图。对1公顷以下的宗地,利用外业测量的角度距离绘制宗地示意图,标明边线长度和中心点坐标值。附图要求有比例尺、指北针、图例、面积和至少一个GPS值的标记等成图要素。成图大小一律是用A4纸打印。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篇8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我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认真按照州、县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乡的实际,制定林改工作流程,分级成立领导工作机构。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县林改指导组、巡回督导组及县林改办的精心指导下,在各村委会村组干部、林业站全体职工的辛勤工作和全乡各界人仕及广大

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历时10个多月的时间。整个林改工作紧紧围绕实现森林资源增长、林业产业发展、林农持续增收、林区社会和谐的目标,按照“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要求,严格把握改革的范围。从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大举措来开展工作,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宣传到位、措施到位、精心组织、稳步推进、狠抓落实。现将我乡整个林改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位于弥度县城东南部,距县城43公里,是两州三县的结合部,东与楚雄州南华县罗武庄乡、红土坡乡五顶山接壤,南与牛街乡,西与南涧县南涧镇接壤,北与祥云县鹿鸣乡接壤,辖区国土面积301.08平方公里,有13个村民委员会,122个自然村、151个村民小组、6787户、24712人,本级财政收入3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5元,全乡有林地面积344836.5亩,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99412.5亩,地方公益林99795亩,商品林145629亩,林木绿化覆盖率达71.7%。本次林改涉及13个村民委员会、151个村民小组6787户24083人。摸底调查农户数7651户,359338.14亩,自留山205户4570亩,责任山5964户281909.6亩,共管山31个村民小组62019.7亩,退耕还林1288户7512.2亩,四荒出让194户3326.64亩。

二、林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2006上半年,我乡在邑郎村委会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中,完成集体林股权到户面积490亩,483户1756人,完成确权换证1112宗24618.7亩,通过“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措施的落实,初步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起到了示范作用。

2006年8月12日全县召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动员大会后,我乡及时成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机构,吃透林改政策,合理编制工作流程,并于2006年8月16日召开全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宣传发动动员会,8月底全乡13个村民委员会151个村民小组都分别成立林改领导机构,掀起了林改政策宣传高潮,并开始了扎实的改革行动。举全乡各级之力,克服了林改资金、技术力量不足和历史遗留问题多的困难,统一思想、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乡督导组,以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矛盾调处中心、以乡人大主席为林改办主任、林业站全员参与唱主角,形成了党政一把手抓林改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签订责任状强化责任人的职责,切实加强领导,组建了一支素质过硬、纪律严明、管理有序、运转高效的林改工作队伍,抽调人员时,在全乡各机关站所中做到“硬抽人、抽硬人、强抽人、抽强人”的措施,力求把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扎实的年轻力强的机关干部派驻到第一线。同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请销假审批制度,配合好县下派的林改工作队和村委会两委班子,指导好、引导好、把握好、开展好各村民小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并坚持按上级提出的“时间服从于质量”的要求。严把质量关,乡党委政府要求各村委会林改工作“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的通碟令,加强领导、督导、指导,确保此项工作有序、稳步、高效的顺利开展。

(二)、宣传到位,通过各级开展的林改政策宣传业务培训,加大全乡林改宣传力度,通过召开群众会、户主会、党员会和各村民小组骨干分子及有威望的老干部等各界人士参与的林改动员会。利用广播宣传、简报发行、标语书写、致林农的公开信、入户走访、出黑榜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整个林改的目的、意义、范围、内容、把握的基本原则。在林改期间,全乡共下发致林农公开信6787封,林改政策解答300本,书写标语30条,出黑榜报54期,简报发行35期,发放林改宣传磁带14盘。在宣传发动上,做到了加大力度,推进深度和广度,不留死角,使林改工作走入农家,人人知道,形成全乡上下人人知林改、议林改,积极参与林改的良好氛围。

(三)、措施到位。根据州县的林改要求及相关的政策解答,在县指导、督导组的精心指导、督导下,结合我乡乡情、村情、林情的实际,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做到了改革的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四公开,并引导群众走一村一策、一组一策、一山一策,做到主体改革措施明确、政策明确、范围、内容明确、奖惩措施明确,目标、责任、时间明确加强领导和督查。

(四)、责任落实。建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主要负责人联系挂钩改革的工作

制度,党政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指导工作制度,分别与各村委会总支书记、各林改领导组成员签订责任状,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林改责任制度,并与村委会两委班子换届及提拔任用直接挂钩。

(五)依靠群众。改革方案的制定,重大事项的决策,都由村民多次讨论并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后才能实施,尊重了民意,合乎了民情,体现了民主,实现了

平稳改革,取得了成效,为我乡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这项改革,既符合上级的要求,又符合我乡林地占全县五分之一的农业林业大乡的实际,是一项务实之举、惠民之举,合乎民意,深得民心,实现绿色经济强乡的目标,就必须把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打牢。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是农村改革的延伸,是林业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突破和重大调整,是发展林业、繁荣林区、富裕林农的必然选择,是构建我乡林农增收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是破解当前制约林业发展的难题,是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乡紧紧围绕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抓住改革的关键和重点,研究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坚定不移地把改革推向前进。

三、摸清林改底数,制定方案

我乡与林业“三定”时两山到户及集体共管山、“四荒”出让等各类林地为依据进行摸底调查,由于当时工作粗放,底数不清,导致目前资料查找难的情况,通过广泛发动群众查找自家的两山依据及组织出面到县档案局查找,并完成一榜公示,二榜公示,三榜定案的两山及集体共管山的摸底调查工作,摸清了2006年6月30日全乡改革基准日6787户24083人的人口底数,确定参与分配对象。各村民委员会积极组织引导各村民小组召开群众会、户主会,制定本村组切实可行的林改方案,并经百分之七十、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及群众同意,逐级上报审批,根据批准的方案进行分类指导。如有的村委会集体林中的商品林面积小且远而分散的,不能均山到户的引导林农采取均股到户到人,并认真根据《森林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村规民约及管理方案和分配方案。又如有的村委会由于1982、1983年两山到户时工作粗放,工作不到位、不具体,导致四至不明确,底子不清,自留山、责任山存在着有山无证、有证无山、证证重叠等历史问题,加之近20多年来的管理体制责、权、利不明,尤其是处置权和收益权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林农管护积极性不高,集体林区造林难、护林难、防火难、科技兴林难,人地矛盾突出,农林烟矛盾锐化,干群关系处理难等一系列困扰林业发展的难题仍然突出,严重制约着我乡林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广大林农长期守着“金山银山”过紧日子,整个林业处于“大资源、小产业、穷林农”的状态。我乡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区乡,又是一个农业大乡,也是一个林业大乡,90%以上人口生活的农村,71.5%的为林业用地,林业用地是我乡常耕地的13倍,森林、林地是我乡农业农村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这对我们山区乡来说,“希望在山、潜力在林,吃饭靠耕地,致富靠山林”。实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塑林农经营主体地位,激活机制、盘活资源。我乡在制定方案时,重点把握两个原则:一是确保农民得实惠,二是确保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是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林业直接关系到全乡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维持生存生计的根本和增收致富的重要门路。通过这次林改,实现还山于民,使全乡广大林农真正成为集体山林的主人,让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敢于造林,大胆护林,依靠政策最终使群众真正得到林业资源给予的实惠,使之成为德政之举的民心工程。确保生态受保护,乡党委政府加强领导,认识到位,坚守一条底线,推进改革,决不牺牲生态环境,更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把管护森林资源与农民自身利益直接挂钩,变部门管林业为全民保生存,变少数人管理为全民护林。深知如果考虑不周,把握不好、防范不力,在改革中也可能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两山到户时就曾出现过分到户后森林被大肆砍光的惨重历史教训。教育全乡广大林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引以为戒。另外我乡在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时,认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摸清集体山林的基本现状和经营管理状况,了解群众对改革的想法和意愿,依靠群众确定林改的区域和界限,认真区划各类林地、两类林及其林种起源,依据全乡的乡情民意和村情林情,本着最大力度保护森林生态,最大限度保护林农利益的原则,把集体利益与林农利益、尊重历史与现实发展、统一部署与分类指导、群众意愿与规范操作、加强管理与放活经营很好地兼顾起来,一村一策、一山一策、一小组一案地认真研究,逐级合理科学地制定林改实施方案。

四、认真调处各类林权纠纷

充分发挥矛盾调处中心的职能作用是创造林改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林改期间,有的村委会,林地界限不清,林木权属不明,林权纠纷不断的问题十分突出,矛盾十分尖锐,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调处和化解,将势必影响改革的进程,农村的稳定乃至社会的和谐,深知处理好林权纠纷问题,是这次林改中不能回避和必须迈过的一道坎。针对这一情况,乡林改办及时制定矛盾纠纷分级调处责任制度,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并把要求下发到各村委会,随着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各村委会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各种矛盾纠纷大量显现出来。我乡充分发挥矛盾调处中心的作用,本着“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按照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依法依规的要求,在乡党委政府的加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民间组织和老党员老干部和村组干部的作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深入细致地做好调处工作,做到户与户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纠纷不出乡,对历史遗留问题认真查找历史凭证,认真踏勘争议林地,认真咨询历史证人,认真分析纠纷原因,认真听取不同意见,依照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做到各方满意,不留后患。全乡发生矛盾纠纷79起,纠纷面积9880.5亩,其中乡际1起,村际12起,组际9起,户与户际53起,县际4起,县际4起纠纷中有3起由于堪界勘出勘入,维持堪界撤出3起,不属于林地纠纷1起。经过多次调处尚未成功的新和村委会北朝南与多依村委会多依树、太平村委会陆瓦黑与青云村委会小里黑村共2起山界纠纷,面积451.5亩,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亲自到现场,直接组织调处,已于6月28日成功调处,双方均已达成协议,至此我乡的79起纠纷全部结案,调处成功率达100%。

五、严格规范操作,保证林改健康有序开展。

县委政府在2006年8月12日林改动员会上,县长从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到改革的主体范围、主要内容、政策措施、方法步骤和组织领导等,都全面而系统地提出了明确要求,乡党委政府在8月16日全乡林改动员会上,乡党委书记要求各村委会、乡林改办务必在林改工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操作中,要原原本本贯彻、认认真真执行,规规范范操作,切实做到改革不走过场,符合农民意愿,生态受到保护,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一要注意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对改革方案及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村民民主决策后实施,做到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四公开”。二要吸取“三定”时工作不到位、管理粗放的教训,内外业人员要高度负责,做到相关资料完整,做到记载的地块、地类、面积和四至界线“四统一”。三要认真细致做好确权发证工作,做到实际面积、承包合同、林权证面积和承包经营登记薄“四相符”,承包面积、承包位置、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林地标注“五到户”,让农民吃下“定心丸”。1月21日县林改办分配给我乡配合支援林改外业勾图的大学生16名,通过县林业技术工程师的精心指导、实地操作、培训下,22日由林业站8位技术人员分别带到我乡邑郎、新和两个村委会进行开展外业勾绘工作,通过实地勾绘,掌握技能后,林改办又将分为6个组,由林业站6位技术人员任组长,分别进驻6个村委会进行外业勾绘,通过林业站、村委会及大学生的艰苦努力,发扬顽强拼搏、勇于奉献及不怕苦、不怕累、大无畏精神,经过50多天,力尽千辛万苦,顶着烈日严寒,挑灯夜战,全乡13个村委会151个村民小组外业勘查勾绘工作于3月12日全面结束,共勘查勾绘宗344836.5亩,其中均山到户180601.5亩,均股到户164235亩,林业站全体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认真进行表格的填写,面积的计算、核对、内业整理确定无误后进行微机录入,认真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5月3日,在县指导组、县督导组、县林改办的指导下,在小里村委会租力村进行《林权证》《股权证》首发仪式,这次发证工作的起动,将推动我乡的林改工作向13个村委会的发证工作全面展开,我乡内业整理、微机录入工作于5月20日全面结束。乡林业站全体职工与于7月20日至8月13日到县林业局整理完善林权登记申请表,打印林权证及相关材料归档。

全乡林业用地面积344836.5亩,其中:公益林199207.5亩,商品林145629亩,应确权面积344836.5亩,已确权面积344836.5亩,确权户数6391户,确权宗地数4575宗,确权率达100%,均山到户面积164312.3亩,均股到户164235亩,集体商品林均山到户面积108721.6亩,均山率达74.7%。申请核发林权证户数2519户,面积344836.5亩,宗地4575宗,核发林权证2514本,制证、发证工作已于8月20日全面结束。

六、加强档案痕迹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我乡从林改动员会开始,一直把痕迹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求林改办及13个村民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有关林改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林改其间,县督导组带领县档案局工作人员,深入林改第一线指导村委会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材料收集归类、归档、装订工作,根据县林改办的要求,我乡于4月20日组织了档案管理业务员培训,并邀请县档案局局长、副局长及其它工作人员亲临指导并作业务培训,实地操作归类装档2个村委会的林改档案,做到标准、要求、规格、模式“四个统一”。在7月9日至18日组织13个村委会总支书记、副书记、副主任、村组干部到乡林业站进行档案材料整理、归档。对7月19日县对乡检查验收中提出的问题以书面形式通知各村委会限期整改。并于8月17日至20日集中档案管理员再次进行自查、整改、归档,将该档案变为历史资料依据永久保存。为我乡的档案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七、取得的经验

(一)、加强领导,组织保障是前提

为全面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我乡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乡人大主席任副组长兼林改办主任的领导机构,做到六到位(即:组织保障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责任到位、业务培训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确保林改工作顺利开展。

(二)、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关键。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林改工作放到站略的高度,摆在议事日程,保持思想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创新工作机制,激励奖惩机制,做到身体力行,亲自督导指导林改,为林改工作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依靠群众,机制创新是基础

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同时也是首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我乡在林改中,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按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由村民自主决定林改方案,从而使林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四)、试点先行,调查摸底是根本。

林改工作在13个村委会中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各村委会的村情、组情、林情,各村委会采取先行试点、先易后难、全面铺开的方式进行。

(五)严格质量,规范操作是核心。

质量是林改的生命。在林改工作中,严格坚持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质量,为确保林改工作质量,结合我乡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对照业务技术操作规范及相关的规定进行自检自查,做到时间、进度和质量的协调统一。

(六)、严格程序,依法办事是途径。

这次改革的主要依据是《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我乡各村委会及工作队员严格按程序依法办事,确保了改革,依法依规健康稳步推进。

(七)、强化服务,明确责任是核心。

这次林改是为全乡人民谋利的一件大事,县乡工作队员认真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严格要求自己,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整个林改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增强组织观念,明确责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全身心投入林改工作之中。

(八)公平、公正、公开是保障。

乡林改办、村委会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开展林业工作,坚持“三公开、四公示、六签名”的原则,充分尊重民意,顺民心,妥善处理林改中出现的各种纠纷和问题,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我乡的林改工作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林改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领导认识还不够到位,存在着事不关己,缺乏顾全大局意识,有的村委会干部对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缺乏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存在着“三怕”思想,怕乱、怕花时间、怕花钱,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二是一些村委会保障措施不力,组织机构不健全,林改工作经费不足及拉用仅有的经费用于其它支出,严重影响了林改的进度和质量。对林改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思路不清晰、办法不多。由于13个村委会改革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均山到户工作难以开展,确权到户率达不到要求。三是有的群众对林改的认识不足、不到位,参与林改的积极性不高,只注重耕田耕地,不注重耕山管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没有理顺,缺乏长远意识。

(二)几点建议

1、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坚持维护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地制宜地制定配套改革措施及方案,出台相关的惠民优惠政策,巩固主体改革成果。

2、党政一把手抓林业、抓生存,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山区农民的生存环境,关注林业发展,关注林农经济增收、生产发展,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关系,做到既要“绿水清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理念思路。在山区,不抓生态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不抓产业发展就会丧失活力,继续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严格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立足当地资源,壮大山区经济。

3、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方式,建立有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体系。

4、继续加强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要抓好村规民约的制定,提高村民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

5、是要引导农民自发成立民间护林组织,完善森林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和群防群治服务网络。

6、妥善处理集体公益建设与森林林地使用审批管理保护的关系。

7、加强基层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及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资金投入。

上一篇:苏教四年级上语文期末下一篇:准则和条例知识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