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

2024-06-01

北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精选10篇)

北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 篇1

北安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回头看” 暨“巩固深化改革大会战”工作方案

为全面巩固我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打牢集体林深化改革基础,认真贯彻省林改办《关于组织开展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回头看”活动的通知》(林改办字[2011]1号)文件精神和《黑河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回头看”暨“巩固深化改革大会战”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学习贯彻好今年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巩固主体改革成果,保证改革质量,确保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取得实效,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为林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确保国家法律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改革规范有序,确保改革质量经得起历史检验,确保工作失误和隐患不留给林权人,进一步维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三)总体目标:进一步细化责任、强化措施,以查促纠,以查促改,全面提升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整体水平。用近百天时间,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回头看”和“巩

固深化改革大会战”活动方案任务,明晰产权率达到100%,林权证发证率100%,发证合格率达到100%,档案管理合格率到达100%,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5%以上的总体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检查林改程序是否规范。重点检查村级林改方案是否经过报批,村民代表会议是否按要求召开,是否形成决议,有无代签现象,查阅村民小组痕迹资料,确认资料管理是否规范,合同手续是否齐全,改革程序是否合法等。

(二)检查基础材料是否完整。重点查看资源调查是否详尽,有无遗漏和错位现象,林改地块周边四至是否准确,检查人、地、证、图、表、册是否一致,填写是否详实,承包合同是否完善。

(三)检查林改档案资料是否建立、归档是否及时、管理是否规范。重点检查是否按照林改档案要求,建立林改档案并及时归档,有无专门档案室(档案柜),有无专人管理等。

(四)检查林改发证落实情况。重点检查资源底数是否准确,产权是否明晰,林改过程中林权证发放是否及时到位,发证程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林权证付卷材料是否齐全,山证是否相符,发证质量是否过关。

(五)检查林权纠纷调处是否得力。重点检查有林权争议的地方,在林改中的调处情况,林改中出现的新问题是否

得到有效处理,检查林权纠纷是否得到及时有效调处,重点上访案件是否解决,有无因不作为而引发越级上访情况,了解基层群众对林改的满意情况等。

(六)资源管理是否到位。林改期间是否发生哄抢国有林木现象,是否发生乱砍滥伐现象;林地承包到户后是否有林农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情况等。

三、工作步骤:

(一)组织准备阶段(3月10日—3月20日):各乡(镇)要在全面总结主体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和隐患的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并报市林改办备案。要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广泛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林权改革政策,调动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和支持林改。

(二)巩固深化阶段(3月21日—5月20日):集中时间和力量对主要工作任务逐一进行排查,全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巩固深化主体改革成果,保证“回头看”活动顺利进行,确保“巩固深化大会战”取得实效。

(三)总结验收阶段(5月21—6月10日):各乡(镇)要根据检查验收办法,组织自查,然后市林改办对各乡(镇)要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结束后,乡(镇)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行全面总结上报市林改办,然后市林改办进行总结、评比、奖励。

四、保障措施 :

(一)要切实加强对林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要加强对林权改革“回头看”暨“巩固改革大会战”活动全过程的组织领导,特别要在组织发动、规范操作、林权纠纷调处以及林权改革遇到的重大问题的研究解决上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深入实际督查指导,确保“回头看”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同时,各级林权改革领导小组要采取分片包干制度,层层落实责任。

(二)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在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林情、民情等实际情况,制定乡、村具体工作方案。在检查时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按程序操作的相关规定开展检查,务求实效。要让群众满意,把好事办好。

(三)要结合实际周密组织实施。各乡(镇)要按照工作方案,周密稳妥地推进,要把林改质量放到首位,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密切掌握新动态,及时发现新情况,指导和规范改革工作,切实解决好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要边“回头看”、边总结,把好的经验总结出来,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四)继续强化林权改革的专门队伍。按照政策引导、部门服务、县乡组织、村组操作的要求,要确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此项工作,要在完成主体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学习林改政策,切实掌握检查的政策要求、工作步骤、程序和

有关技术要求。在工作过程中的要严格按照林改的程序步骤,全面、深入地开展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林权改革的宣传和政策引导。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传媒,加大林权改革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方针和政策,把林权改革的政策规定、做法、要求等送到千家万户,送到林农手上。通过宣传,真正让广大林农和社会各界理解林改、支持林改、参与林改。

五、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北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 篇2

使用收益权分配给农民个体, 决策权归属农民集体产权, 通常被定义为以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系列权利的组合, 因此, 明确集体林有即指共同所有人基于某种关系不份份额平等地享有所有权, 对共有物的处分必须经过全体共有人的同意;总有是指多数人所结合的一种共同体, 按照团体内部的一定规则, 所有物的管理、处分等支配权能属于团体, 而使用、收益等利用权能分别属于团体成员。

在《物权法》颁布实施之前, 我国法律将集体林所有权界定为“农民集体所有”, 但没有进一步规定作为共同所有人的农民个体以什么方式享有集体林所有权, 而规定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经营管理。这种不规定物的享有方式而直接规定管理决策主体的立法在实践中必然将“农民集体所有林”演化成“村委会林”甚至“干部林”, 而村委会的泛行政化又使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可以决定集体林经营方向与经营模式, “农民集体所有林”又无异于“国有林”。立法的缺陷导致集体林排他性严重缺失, 为政策的制定者提供了充分的任意解释空间, 为政策的执行者带来许多权力寻租的机会。《物权法》修正了这一立法缺陷, 第一次明确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 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 并列举了依照法定程序由本集体成员决定的事项。显然, 这一规定将我国农民集体所有林定性为总有, 将使用收益权分配给农民个体, 管理决策权归属农民集体。《意见》对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要求与改革实践都落实了这一法律属性:

1) 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将集体林所有权中的使用收益权——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 在集体经济组织内“按人分地, 按户承包”, 确立农民个体作为集体林初始经营权主体的法律地位。

2) 管理决策权属于农民集体。结合《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的相关规定, 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 集体林是区别于国有林的一种独立的所有权形式, 其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决策权属于农民集体, 不属于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 所有政策应当且仅具有指导意义。以往将集体林视同国有林进行管理、将集体林地无偿或低价划拨组建国有林场、地方林业部门因合作造林而划拨部分集体山林、将自留山无偿划拨为公益林等做法, 按现行《物权法》是对集体林所有权的侵犯。因此, 《物权法》实施后必须逐步解决在集体林区普遍存在的此类林权冲突。

第二, 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是农民集体的代理人, 其代理人的身份要求其行为宗旨是农民集体成员利益, 如果“作出的决定侵害集体成员合法权益的, 受侵害的集体成员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物权法》否定了以往法律直接将经营管理权划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的做法, 明确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或村民小组作为代理人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基层组织以及村干部利用权力损害集体成员利益的法律定性与法律救济问题。

第三, 管理决策权属于农民集体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依照法定民主程序决策集体事项, 即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2 落实林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性质

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具有直接支配权与排他权的法律效力。根据物权理论, 物权分为自物权和他物权, 自物权即所有权, 他物权是权利人根据法律对他人财产享有的物权, 包括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相对于自物权, 他物权是一种限制物权, 也就是说, 除不能对他人财产所有权进行处分外, 有权依法对他人财产进行具有排他性的直接占有、使用和一定的处分权 (用益物权) , 或者有权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 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担保物权) 。

农户获得具有物权内容与效力的林地承包经营权:

1) 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对所承包的林地直接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并可以依法处分该权利。具体包括:第一, 依法享有自主经营权。林地承包人有权根据市场的需求自己决定经营的项目和树种, 林业部门只能提供技术指导, 而非统一实施。第二, 依法享有林木采伐权。收益是用益物权人占有使用他人财产的直接目的, 采伐权是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实现收益权的前置权利。按照现行《森林法》的规定, 这种前置权利要受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制约, 而该制度在实施中, 限额指标、复杂手续以及权力寻租等因素往往令普通农民的采伐权不能有效落实。限额采伐制度的废存与否或如何变革是《物权法》实施后面临的问题, 也是本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放活经营权”的主要任务。第三, 有权依法进行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意见》将其作为“落实处置权”的主要内容。

2) 林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对抗包括所有权人在内任何人的干涉。具体包括:有权拒绝任何第三人 (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部门) 强加的生产经营安排;在承包期限内, 发包人不得调整和收回承包地;承包地被征收时 (如公益林、自然保护区) , 有权获得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在内的足额补偿, 并有权获得社会保障费用和生活安排。

3) 林地承包经营权被侵犯时, 林地承包经营权人既可以按照承包合同请求法律保护, 也可以直接根据《物权法》获得包括物权确认、追及、妨碍、毁损救济以及损害赔偿在内的物权救济。

北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 篇3

关键词:集体林改;林业科技;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69-2

0引言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所以集体林改对解放生产力,也就是对林业科技开发必将产生内在的积极作用。——林业科技将在很大程度上由过去的在农村被动推广变为自觉作用于基层林业战线的最活跃因素。

1科技的自觉作用始发于配套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内容是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吉林省集体林改的第一步主体改革即明晰产权已全面完成。正在开展配套改革,即围绕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进行政策研究和工作开展。配套改革和科技的紧密关系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建立完善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林农需要引导和扶持发展自律性的组织和行业协会,加强互助合作、行业保护、自律管理,组织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一家一户难以办到的事情。其中重要的是离不开种苗、花卉、营林、森保、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动物养殖等林业专业化组织提供技术服务。

1.2建立科技引导型的林业产业体系

改革后的非公有制林业是以家庭承包为主体、辅以自发或自愿参与形成互助联合体的新型组织。林业管理部门有必要在时机成熟时扶持有特色的有必要注入科技要素的产业,形成示范经济体,以对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1.3建立规范的林业资源流转体系

建立林业要素市场是规范林业资源流转的成功经验。县级林业部门在大厅内设置的林业要素市场,包括有林权登记管理中心、森林资源评估中心、森林资源交易中心、林业法律咨询中心、林业劳动力服务中心、林业产业服务中心、林权抵押贷款中心等崭新的服务窗口。其中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业劳动力服务、林业产业服务、林权抵押贷款等无不充满着科技的内容,甚至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对林业科技工作者也提出了擴充相关学科知识的新要求。

1.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支持体系

为了解决林农缺少资金问题,需要林业部门与当地金融部门县级农村信用联社联系,修改符合农村林业新时期现实情况的林权抵押贷款实施办法,启动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此项工作也对金融部门的技术人员提出了金融与林业嫁接如何提高亲和力的新课题。

1.5建立科学高效的林业管理体系

林改后林农有了属于自己的致富基地,有了“增收致富”的基本条件。为了科学发展,各地有必要编制现代林业产业总体规划。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西部杨树人工林高效栽培、东部珍贵人工林树种培育、针叶林抗旱培育及林下资源开发等都应作为林业产业体系中需要提升科技含量的重点管理工作。

以上说明,科技服务林改不是林改办一个机构可以完成的,涉及到的业务多方面,林业部门各机构都有责任。

2科技作用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科学技术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劳动者是否迫切需要,劳动者获得拥有感,会将科学转化为自觉行动,由此能使科学技术扎根于生产。具体在以下各环节发挥作用。

2.1提高林业建设质量

改革的目的是促进林业提质增效,只有改革,才能使集体资产不至于继续流失,实现增值。实现改革的目的,是以承包(或联户承包)为保障的,承包的效益与放活经营权的政策和有效地科技手段直接关联。例如林木采伐年龄,从“十二五”开始国家放宽集体林业的林木采伐年龄限制,有利于自主经营。以四平市为例,最主要的人工林树种是杨树,却有大规模的低质低效林,放活经营权后,迫切需要改造,改造就可以使科学的高效栽培技术得以推广。

2.2提高耕地还林质量

集体林改取得的又一成效是清理收回了多年被侵占蚕食的林地。清收回的林地,通过重新承包和拍卖,归还了林业用地的使用权,恢复了林地面积,可用于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但是长期的农耕,不仅造成土地的荒漠化,而且使土壤生态发生巨大改变。比如在山地进行农耕,就使土壤发生水蚀荒漠化,造成土质严重退化;并且由于多年农耕,土壤生态发生变化,如果在这样的土壤上营造针叶树种就不易成活,本来松树适宜山地,不易成活的原因是原来天然存在于土壤中能够与松树共生的菌根真菌已经消失。如果在此种地类营造松树人工林,虽然完全可以成功,但必须有科技的手段介入。

2.3提高整地造林质量

林改的成功经验证明,“压力+激励”是保证不改变林地用途和提高造林质量的有效手段:一是实施造林抵押金制度,待整地、造林完成,经验收合格后,抵押金全部返还。由此使造林工作得到保证。二是在有“压力”的前提下由于收益权得到了保障,林农造林的积极性高涨,能够主动咨询研究栽什么树和怎么栽树的问题。以往一些地方整地、造林技术存在很多问题,但很少有人认真对待也很少有人掌握正确的技术。实际上正确的技术,成本一点也不高;错误的技术,成本一点也不低,甚至还可能高一点。林改后这一问题能够有效解决,能够使正确的技术在整地造林中发挥作用。

2.4提高营林护林质量

林改成功的经验证明,盗伐林木案件量的降低,除了消除了内盗外,与林木所有者主动巡查看护有关,说明责任感显著增强。那么也必然会使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林农们会关心幼林抚育、成林抚育、复合经营、林下产业、病虫害防治等提高林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出率的科技问题。

2.5提高森林防火功能

林权到户后,林农的资源防护意识明显增强。森林防火期、清明节、五一节林农能够自发地上山护林防火,林改经验证明,野外用火现象明显下降。群众防火意识的增强,将使曾经的森林火险等级预报这项技术重新回到林区发挥有效作用。

北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 篇4

整改完善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林改办:

针对省林改第四检查验收组指出的我县在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中,县、乡(镇)、村三级档案存在的9个方面的共性及8个方面的个性问题,我们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逐一进行了对照检查,整改完善,现将整改完善情况汇报如下:

一、扎实整改存在问题

针对检查组指出的问题,我县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对照各乡镇存在的具体问题,下发了整改通知书,限期进行了整改完善,要求各乡镇再开展一次林改“回头看”活动,围绕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组织领导、宣传培训、方案制定、勘界确权、纠纷调处、合同签定、登记发证、档案管理、群众满意情况等内容,本着“错什么、纠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村逐组、逐条逐项开展整改工作,查找梳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整改完善。

二、整改完善林改资料

对县、乡镇、村三级林改档案中查出的问题,尤其对会议 1

记录不详细、票决资料不完整、签字确认及委托授权不规范、操作环节时间逻辑关系不符、方案表决结果统计与实际签字逻辑不符、公示时间不够、案卷装订不统一等关键问题,要求基层林业站38名技术人员,包乡包片,蹲点指导,配合乡镇、村、组在一线解决问题,一线规范档案。尤其针对干城、黑松驿等乡镇存在的联户发大证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并重新进行了勘界确权、申请、登记、发证,共补发林权证397本,并按照归档标准和要求,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

三、督促检查落实

为了将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县上分管领导深入乡镇,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县纪委、林业局、档案局及县林改办及时跟踪问效,现场督办整改,先后多次进乡(镇)入村,督促乡镇及村组抓进度、抓落实,确保了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整改工作的质量。

特此报告

古浪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汇报材料 篇5

自2012年1月开始,我镇严格按照省、市、区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严格程序,认真组织,开展了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全镇上下的艰苦努力和广大群众的密切配合,我镇林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林改工作机构

首先成立了镇长任组长、相关部门组成的集体林权改革领导组,进一步加强对全镇林改工作的领导与监督,其次成立了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督查小组,由镇党委委员任各组组长,联系各村,同时还成立镇集体林权改革维稳组,协调处理林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

二、注重宣传发动,积极利用媒体广泛宣传

为确保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林改的积极性,完成全镇林改任务,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了由各村、相关部门参与的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传达上级林改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并邀请区林业部门专业人员对参会同志进行林改工作专门培训,会上还向各村发放《**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同时,根据会议部署,会后各村联系点分管领导赴各村,组织召开村林改动员会,向广大林农仔细讲解林改政策、法规,宣传林改工作的重要性。

三、精心组织安排,确保林改任务顺利完成(1)全镇抽调八名以选派村第一书记为主的机关干部,以全脱产形式参与林改工作,要求他们全身心投入到组织协调、人员安排、以及内业的整理工作中去,为林业技术干部的外业区划、勘界工作做好服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取消法定节假日,要求林改干部和林业技术人员,克服一切困难,做好外业区划与勘界。同时利用不能开展外业的空闲时间,加快进行内业的整理以及材料收集工作;

(3)对村组干部及林改代表进行集中培训,使林改代表掌握林改工作程序,熟练各种图表的填写;

(4)定期召开全镇林改工作调度会,由各组林改干部汇报林改进度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布置;

(5)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充分协调好村组关系,尽量做到不缺工。要求林改干部利用早晚时间召开村民组会议,进行统筹协调。对于山场在一起的村民组,尽量安排在一起进行外业区划及勘界工作,节省工作时间。

四、依法调处纠纷,积极维护林区社会稳定

维护林区秩序稳定是上级党政组织的根本要求,是整个林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镇党委、政府切实履行职责,将维护林区稳定工作贯穿始终,无论是村、组林改实施方案的制定,还是明晰产权、确权发证,无论是宣传发动,还是林改现状调查摸底,每项工作都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上,严格依法依规操作,不折不扣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重要指示。同时,着力排查调解林改中的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调处”的原则,努力做到户与户的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的纠纷不出镇,出现一起解决一起,截止目前,我镇未出现一起因林权改革发生的信访事件,为林改工作营造了和谐氛围。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由于去年冬天的长时间冰冻雨雾天气,影响了外业的区划与勘界工作;

二是今年3月份的村支两委会换届工作,我镇存在着村民组的换届工作,影响我镇的林改进度;

三是业务上的磨合期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约。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宣传标语 篇6

1、突破体制障碍,维护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

2、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

3、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

4、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权益受法律保护。

5、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6、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

7、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

8、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还山于民。

9、深化林权改革,增加林农收入,促进林区发展。

10、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1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12、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努力完成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13、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努力完成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任务。

14、强化组织领导,深化林权改革。

15、敢于突破,善于谋划,确保林权制度改革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16、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稳妥地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17、加快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18、健全林权管理制度,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19、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原则,鼓励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有序流转。

20、明晰林木所有权,放活林地经营权,落实林木处置权,确保业主收益权。

21、农民群众是深化改革的主体和主要依靠力量。

22、尊重历史、照顾现实、面向未来,公正调处林权争议。

23、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经营管理体制。

24、创新林业运行机制,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

25、严管公益林,搞活商品林,放开人工林。

26、发挥林业优势,做强林业产业。

27、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北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 篇7

1林权纠纷的基本情况

与耕地产权相比,林地的产权在划分上显得更加复杂,因此,林权纠纷相比耕地纠纷更加复杂,调处起来难度更大。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人心不服,酿出事故,甚至引起林农集体上访。制度的改革,其本质上就是对利益做一次调整或再分配,以求更加完善和公平。自建国以来,国家多次进行集体林地制度变革,造成的影响与它的出发点一直事与愿违,不能从根本上让农民满意,并由此衍生出地方性上访、打官司、打架斗殴等诸多问题。但是,如不改革集体林地,旧时存在的制度也是问题不断,从而直接影响集体林地的有效利用,消磨农民的积极性。每一次的林权制度变革,都会引发一些新的林权纠纷和争议,又会催生新一轮的林权制度变革,依次循环,却未从根本上理清集体林地的产权权能配置关系,解决林权纠纷,解放林业生产力,造成问题不断。

2林改中林权纠纷原因分析

2.1对利益的追求

结合实例来看,林权纠纷直接原因是因为林改在利益分配方面不均衡,使林权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林权过度集中的现象,而广大农民却在不同程度上失山失地。纵观这几年林地持续大幅度升值,农民认识到林地的财富价值空间,对利益的追求促使他们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抗争。结合利益本身而言,其纠纷涉及到方方面面,在调整时,可行性远不及预期。

2.2林权制度变迁与农民林权主体意识觉醒

林权纠纷与林权制度的变迁是互为因果的,站在深远的角度看问题会发现,在我国每一次的集体林权制度变迁中,都包含了制度期望这个调整内容。而制度期望不被接受或者没有给予农民积极性去完成这个期望,又会导致相应的制度进行再一次变革。此外,由于农民对集体林权认知的变化,也会存在林权纠纷,新时代下,他们不是曾经愚昧无知的廉价劳动力,而是一个有主体意识的农民经营者。在每一次新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施行中,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前一次集体林改中存在的问题,其结果是导致山林权属越改越混乱,并由此衍生出产权不清、经营主体缺位等一系列其它问题,农民因此失去了经营积极性,纠纷愈演愈烈。农民争夺自己主体地位的意识越来越地强烈,方法也越来越激烈,而政府在这方面又不能及时有效地出台政策,解决林改中出现的林权高度集中、产权不明等问题。

2.3林业制度落后

当前林权纠纷的产生,在于相关制度对林权纠纷的界定不明以及利益分配不均。一个涉及到新集体林改实施前后相关法律法规对集体林改的政策界定,另一个则涉及新集体林改的利益分配问题,这2个前提条件相辅相成。长期以来,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体系中,对于林业权利方面的规范都是模糊不全的,只有一个笼统的介绍,很多时候,国家管理林业权利方面以及林改都是按照耕地的模式进行,事实上,林地的管理也和耕地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2.4经营方式难选择是根本原因

客观上,林权纠纷根本症结是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与实行独立经营二者之间的矛盾,即使是国家,前后政策文件的规定都出现了明显的差异,给不了明确答案。

事实上,在实施新集体林改中,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都试图在规模集约经营和分散经营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但实际与理论相差太多,这2个制度目标之间有着本质性的差异。作为政府、林地经营大户、小规模经营的村民,他们都站在自身的角度考虑,有的倾向于促进集体林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有的实行“耕者有其山”模式。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两者必然会发生冲突。归根结底,所有的林权纠纷都是围绕这一矛盾而引发的。

3结语

林业纠纷的解决,有利于林业的发展和农民主体地位得到巩固。结合我国现在的现状和实例,做好林权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国家及相关人员长期研究和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自于.中国林权改革发展之路[M].当代中国,2015(5)

平原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 篇8

一、加强农田林网的生态公益林建设

新郑市按照林业功能,进行了林业分类经营,根据社会对林业、生态和经济的需求及对森林功能的不同,将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

(一)公益林处置权需要突破,以实现农户权益

新郑市利用多平原、少丘陵山地的特点在前一阶段林权改革中,将大量沟渠、路旁以各种方式将使用权和经营权交给了农户。这吸引了社会资金流入,促进了生态新郑的建设。但是这部分由个人投资形成的以防护林为主,占新郑80%的林分,目前不允许通过采伐获取木材收益,仅有少量财政补贴,经济回报极低。长此以往,不但不能进一步吸引社会资金流入,还直接影响现有林分的管护,降低现有林分的生态效益。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探讨公益林利用与保护的制度,探讨如何落实公益林经营、处置权利。应该开展生态公益林限制性利用试点工作,按照分区施策、分类管理和适度经营的原则,对生态公益林按保护等级采取相应的经营措施,发展林业,巩固平原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

(二)加大对生态公益林的资金投入,保证资源合理配置

生态公益林能发挥巨大的生态作用,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相应的资源配置应由国家直接投入,或由国家对生产者进行补助,使生产者获得正常收益。生态公益林的总量的增加需要政策倾斜,加大政府对增加生态公益林面积总量所需资金的投入。无论是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生态环境的要求,还是作为生态灾害频发地区的要求,所需生态公益林总量必须增加。

在保证总量的同时,要调整树种结构。结构的调整要求政策倾斜,加大政府对生态公益林树种调整所需资金的投入。目前新郑市的树种单一情况已经比较严重,病虫害问题也日益严重,森林的防护效能在降低。因此,在未来的生态新郑建设中要注意树种结构的调整,增加乡土树种并进行驯化改良,同时考虑传统树种的提纯复壮。这些高成本的投入必须有政策倾斜。

二、大力发展城市林业

新郑经济发达,城镇面积逐步扩大,城市林业建设具有重要地位。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1 世纪初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m2以上,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5~50m2。为此,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确立城市林业的重要地位,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城市林业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活动,逐步建立城市林业公共教育制度,让公众全面了解城市林业的重要作用和多种功能,提高全社会对城市林业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全民和全社会参与城市林业建设和保护。

(二)将城市林业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中

建立必要的机制,把城市林业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并理顺管理体制,把林业部门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协调好林业、农业、园林、环保、城建、市政、国土、交通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城市林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在城市建设中建立节点、中枢、廊道、斑块等绿网的结构模式,相互间实现可达性、渗透性、均匀性、循环性、资源节约与效益最优化等功能;在城市的各种废弃地,包括垃圾填埋场、废弃采石场等采用生态恢复技术;在城市绿地货币化计量中考虑林木价值,包括林木对土地利用、环境改善、房地产的增值,林木在地产拍卖、交易中的附加值等。

(三)将城市林业建设与水体保护结合起来

新郑市地处淮河流域,境内有双洎河、黄水河、潮河、姬水河等。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加之长期以来对河流资源环境缺乏有效管理和保护,河网水系存在着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河道普遍堵塞淤浅,引排能力严重衰减;非法填埋和盲目圈垦严重,导致河面大量缩小,调蓄功能大大减弱;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水资源,维护水生态,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四)大力发展景观林业

一是要将一些重要的旅游景点如具茨山、黄帝故里的林业建设与风景林建设工程结合起来,对贯通风景区的公路沿线进行绿化,恢复植被、文物、景观;二是造林绿化要从丘陵向平原地区发展,在以小城镇绿化、农田林网为重点的平原绿化达标建设中,实施城乡一体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骨干道路、河道两侧建成了宽幅绿带,建成生态良好的城镇、中心村,改善市区建成区的生态环境;三是扩大城市森林和绿地面积,提高城市森林资源、树木及绿地的数量和质量,利用生物共生互利原理,建立合理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城市绿地及城市森林景观结构,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点线面相结合的城乡一体绿化大格局。

三、加强村庄绿化建设

在当前生态新郑建设中,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扩大林地供给,村庄绿化建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措施:

(一)科学规划、分类指导

结合实际,制定村庄绿化总体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村庄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村庄分丘陵区、平原区,其中丘陵地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 ,平原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

(二)生态优先

把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作为首要目标,以绿化为主,建设结构合理的经济林果、观赏树种、乔灌花草科学配置的村庄绿化体系。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利益,实现绿起来与富起来、美起来相结合,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鼓励和支持发展庭院林业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三)实现生物多样性

大力开展庭院绿化,行政村区域内道路、河道宜绿化地段绿化,在农田林网防护林建设中,可以选择一些生长速度快、干型高大的乔木树种,加快村庄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同时,加强对村庄森林资源、古树名木和绿化成果的保护,以实现生物多样性。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增加林木种苗供给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形成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进而出现了多元的利益主体和多元的利益关系,体现出不同的利益要求。改革完成后,政府职能发生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其中如何充分利用种源、林分和个体选择,按照自然区划和树种特点,建立良种生产基地,以满足生态新郑建设的需要,是地方政府关心的问题。林木种苗是最基本、最特殊的林业生产资料,是林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承林木遗传资源、森林世代繁衍和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在这种变革时期,可以通过市场和政府解决苗木供给问题,以加强林木种苗发展,加快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建设现代林业,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原因,除技术上应该有所突破外,应该建立较为完善的财政政策体系,以增加林木种苗的有效供给:

1.加大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由于树种的适应性问题,各地应因地制宜发展本地苗木品种。由于目前苗木业发展过程中缺乏人才、资金、信息和有效的创新管理能力,林农个体还不能成为林业技术创新主体。而政府和科研单位、学校在研究与开发资源配置中处于主导地位,各级政府应投入更多的科研经费。

2.对苗木经营者财政扶持。由于苗木经营风险大,加上我国从事苗木经营者技术创新能力低,现阶段对种苗经营者财政扶持,有利于苗木产业化。政府财政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投融资及政府采购等手段,加大对种苗经营者的技术进步的扶持力度,并通过财政贴息、贷款担保等对种苗经营者给予资金支持,促进种苗产业的技术进步。

(二)完善投资、金融管理体制

在现行投融资管理体制下,政府按投资和融资额度的大小,由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审批权,而且项目审批制仅限于国有企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林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大,对这种项目的行政审批制的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使得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影响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投资企业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应完善投资、金融管理体制,确保投资和融资渠道畅通。另外,可以通过建立政府、银行、企业和社会等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充分利用社会上各种闲散资金,分散投资风险。

(三)按照规划,调整土地用途,增加林业用地

按照《新郑市林业生态建设规划》新政〔2007〕51号,到201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平均达到35%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37%以上),其中: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丘陵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6%以上,平原风沙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4%以上,一般平原农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2%以上。新郑市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为26%,实现以上目标,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政策保证,落实造林用地是完成造林绿化任务的前提,也是生态新郑目标实现的前提,因此,需要根据规划要求,调整土地用途,将重要生态区位重要地块的土地以结构调整方式预留为林业用地,并对沿路、沿河、沿村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用地早做准备,调整到位。

(四)完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

林业科技服务主要是为林业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资金、信息咨询等提供的“产前服务”,为林业正常生产作业提供的“产中服务”和为产品收购、储藏、加工、销售提供的“产后服务”。林业科技服务方式较为单一,目前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所提供的服务主要以无偿服务为主。而且这种方式一直延续了几十年,无论是服务的提供者还是服务的接受者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无偿服务。目前由于没有强大的资金作支撑,无法提供优质的服务,林业科技服务的功能正在减弱,有的乡镇已经没有林业科技服务机构和人员,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在生态新郑建设中,林业科技服务范围已经扩大,因此,政府应该提供财政支持,建立林木种苗体系、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森林防火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及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等较为完善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以实现建设生态新郑的目标。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制度1 篇9

一、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林业法律法规,学习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和相关业务知识,精通林改精神,把握政策尺度,并能具体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职工都要以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按时完成上级下达和单位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廉洁奉公,秉公办事,不吃拿卡要、贪赃枉法,不优亲厚友,徇私舞弊。

四、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团结协作,模范遵守公民道德规范。

五、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则,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六、工作人员在林改业务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出现工作失误或造成不良后果的,要通报批评并追究责任;工作踏实认真,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1、推进林权改革,构建和谐社会。

2、加快林权改革步伐,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3、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4、金钱河畔绿潮涌,林改春风润万家。

5、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

6、深化林权改革,还权让利惠民。

7、稳妥推进林权改革,确保林区社会稳定。

8、盛事兴林,改革当先。

9、深化林权改革,促进林业发展。

10、兴林之举,富民之策,和谐之本。

11、深化林业产权改革,构建生态和谐柞水。

12、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激发林业发展活力。

13、森林资源增长,林业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林区社会和谐。

14、尊重农民群众意愿,依法实施林权改革。

15、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

16、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配套改革。

17、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18、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19、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是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保障。20、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林权改革。

21、稳定所有权、明晰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护收益权。

22、政府引导,群众自治,打好林权改革攻坚战。

23、林改惠民暖人心,争当林改排头兵。

24、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还权让利于民。

25、完善林权制度,巩固林改成果,提高林改成效。

26、宜分则分,宜合则合,尊重民意,促进民富。

27、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8、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29、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30、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

31、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32、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33、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继续、深化和完善。

34、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35、林权证是林农依法经营取得合法收益的根本保证。

36、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

37、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38、林权制度改革要以《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依据。

39、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40、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实行民主决策的原则。

41、生态受保护,百姓得实惠,是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准则。

42、推进林权改革,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

43、搞好集体林权改革,还山还林让利于民。

44、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45、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生态经济,繁荣生态文化。

46、林权落实到户,植树造林致富。

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我镇严格按照省、市、县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严格程序,认真组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全镇上下的艰苦努力和广大群众的密切配合,我镇林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我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林改工作机构

首先成立了镇长任组长、相关部门组成的集体林权改革领导组,进一步加强对全镇林改工作的领导与监督,其次成立了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督查小组,由镇党委委员任各组组长,联系各村,同时还成立镇集体林权改革维稳组,协调处理林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

二、注重宣传发动,积极利用媒体广泛宣传

为确保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林改的积极性,完成全镇林改任务,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了由各村、相关部门参与的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传达上级林改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并 邀 请县林业部门专业人员对参会同志进行林改工作专门培训,会上还向各村发放《新杭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同时,根据会议部署,会后各村联系点分管领导赴各村,组织召开村林改动员会,向广大林农仔细讲解林改政策、法规,宣传林改工作的重要性。

三、精心组织安排,确保林改任务顺利完成

(1)全镇抽调八名以选派村第一书记为主的机关干部,以全脱产形式 参与林改工作...莎车县塔尕尔其乡2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材料

莎车县塔尕尔其乡2村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县林改办的统一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新政发[2010]118号)的精神和乡、村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现将塔尕尔其乡2村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塔尕尔其乡2村林业概况

通过前一阶段的摸底调查,塔尕尔其乡2村林果业总面积2632亩,其中:生态林313亩,经济林面积2319亩。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有1050人,有227户。

二、塔尕尔其乡2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情况 2010年3月,在乡党委、乡政府召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议之后,该村按照县、乡的统一部署,于2010年4月开始着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大队长为第一副组长、小队长为副组长的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配备了一套档案柜、两套办公桌等办公设施、并抽调了全村专业技术好、工作能力强和工作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及老党员充实到林改办公室,负责开展日常工作。在乡党委和乡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林业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及村林改领导小组的共同努力下,2村林改工作于2010年9月完成了林改主体改革工作。全村已申请登记面积2632亩,已基本完成林改工作任务。

(一)、林改工作的基本思路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2村林改村情、林情,一是将村集体1986年折价归户的生态林、经济林林地所有权属为集体,林木所有权为个人的纳入了本次林改改革的范围;二坚持整个林改工作以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为准绳,实行 “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三是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确立经营主体,明晰林木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充分调动农民和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生产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明晰产权,实现权、责、利的统一。四是2村的经济林多数都在基本农田内,为了不与国土部门发放的土地使用证发生冲突,对于承包到户的经济林,确权发证时,只填写林木所有权;五是以农村稳定为大局,认真调处各种林权纠纷,坚持做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乡。

(二)林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县、乡党委、政府及村委会对这次改革高度重视,乡长、村支部书记亲自抓,形成了两级领导抓林改,村干部、老党员齐参与,切实把林改工作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林改工作提供了强 有力的保障;二是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通过调查摸底,结合实际制定林改方案,根据农民意愿,结合村道路建设、防渗渠建设、新农村建设规划等暂不纳入;三是本着尊重历史、稳定政策的原则,对历史遗留的林地、林木纠纷,妥善进行调处,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了社会和谐、社会稳定;四是尊重群众意愿,在改革方案的制定,重大事项的决策,都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后才能实施,尊重了民意,体现了民主,实现了平稳改革;五是村干部、老党员,全力以赴,扎实工作,保证了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村林改工作流程

严格按照县、乡林改工作组的工作要求,按照以下几点开展林改工作:

1、召开村级林改动员大会(全村至少每户有一名代表),并由村民代表推举林改工作组成员。

2、摸底调查。将摸底调查表和申请表在外业摸底调查时一并填写、现场勾绘申请表中的简图(要求在图中标明比例、坐标、接界人),并由所调查农户及接界人现场签字按手印。

3、针对摸底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就存在的问题征求村民意见,提出解决的问题的措施,并依据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制定村级林改方案。

4、对摸底调查情况进行公示(如公示无异议则无需第二榜公示,如有异议,则针对村民提出的异议进行调查、调解后进行第二榜公示)。

5、签订林改合同。公示结果吾异议,开始完善合同。

6、合同签订后即可进行发放林权证前的第三榜公示。

7、第三榜公示无异议即可进行发放林权证(一本林权证可填写六宗地块)。

8、归档所需档案资料包括动员大会参加人员签到名册、会议记要、林改工作组成员名单、分工文件、开会时的照片、宣传资料、摸底调查表、申请表、林权所有人身份证复印件、公示原始资料、公示的照片、林改合同。

塔尕尔其乡2村共涉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面积2632亩,共68个小班。外业勘查登记表1600份,签订林地承包合同书227份,制定村级林改实施方案1份。

四、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经验

总而言之,塔尕尔其乡2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乡、林业局精心指导,县委、县政府周密部署的结果,也是村党委、政府支持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回顾林改工作开展情况,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概括起来主要有五条:一是必须坚持高位推动,两级领导推进林改;二是村级组织实施保障要到位。2村的实践证明,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协作特别是林业部门的密切配合,林改工作就难以得到正常有序开展;三是要搞好培训工作。由于林改工作政策性强、技术含量高、工作标准严,认真开展好培训工作,才能为林改工作的稳步、有序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四是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倾听群众心声、依靠农民推进林改;五是要经费到位。林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繁杂,时间跨度长,标准高、任务重,内外业所需的软硬件要求高,设备的配臵资金投入大,所以经费的足额、及时到位是确保林改顺利完成的重要动力;六是坚持依法依规办事,规范操作。工作中严格按照《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各项政策规定,规范操作;七是坚持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作为改革的基本原则,一切从村情、林情实际出发,做到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既尊重历史,又照顾现实。根据村组实际和广大农民愿望,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林改模式。同时,细化林改工作程序和步骤,对工作中涉及的表格、证书等统一范本,统一印制,切实加强各工作阶段资料的收集整理,确保林改档案的完整、规范和安全;八是坚持进度和质量相统一。在实际操作中,采取内业、外业同时进行,谁承担的外业由谁负责内业整理,既节省了工作时间,又防止了内业与外业的脱节,从而确保林改工作进度和质量相统一。

(二)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塔尕尔其乡2村的林改革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林改工作经费难以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量大,从成立林改试点机构、组织培训、确权勘查、内业整理、档案归档到下一步全面铺开均需投入大量的经费,由于村级财政困难,县级财政拮据,配套资金无法足额到位。经费保障能力不足,仍然是当前村林改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技术力量相对薄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实地区划界定中,不仅要求林改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还必须认真细致的开展实地认界和林界划定工作。从目前的情况看,2村林改技术力量总体薄弱,技术力量亟待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

3.林业历史资料不全。追溯该村林业改革的历史,由于在1986年林木折价归户时缺乏正规原始合同,部分林地没有明确界线且无图文资料依据,虽然通过各种途径渠道对此类遗留的纠纷得到了解决,但从2村历史遗留的纠纷问题上看,其他乡镇均会普遍存在类似情况。所以历史遗留问题仍然是我县今后林改工作的一大难点。

3.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员。塔尕尔其乡2村林改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虽已基本完成,但其间没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直接参与,档案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由林改工作人员自行完成,由于缺乏专职档案管理员,走了许多弯路。下一步的档案管理工作要达到完整、准确不留隐患,还需有县、乡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直接参与林改档案管理工作,并明确责任。避免在下一步林改工作中,因操作不当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和浪费。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篇10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我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认真按照州、县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乡的实际,制定林改工作流程,分级成立领导工作机构。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县林改指导组、巡回督导组及县林改办的精心指导下,在各村委会村组干部、林业站全体职工的辛勤工作和全乡各界人仕及广大

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历时10个多月的时间。整个林改工作紧紧围绕实现森林资源增长、林业产业发展、林农持续增收、林区社会和谐的目标,按照“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要求,严格把握改革的范围。从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大举措来开展工作,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宣传到位、措施到位、精心组织、稳步推进、狠抓落实。现将我乡整个林改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位于弥度县城东南部,距县城43公里,是两州三县的结合部,东与楚雄州南华县罗武庄乡、红土坡乡五顶山接壤,南与牛街乡,西与南涧县南涧镇接壤,北与祥云县鹿鸣乡接壤,辖区国土面积301.08平方公里,有13个村民委员会,122个自然村、151个村民小组、6787户、24712人,本级财政收入3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5元,全乡有林地面积344836.5亩,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99412.5亩,地方公益林99795亩,商品林145629亩,林木绿化覆盖率达71.7%。本次林改涉及13个村民委员会、151个村民小组6787户24083人。摸底调查农户数7651户,359338.14亩,自留山205户4570亩,责任山5964户281909.6亩,共管山31个村民小组62019.7亩,退耕还林1288户7512.2亩,四荒出让194户3326.64亩。

二、林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2006上半年,我乡在邑郎村委会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中,完成集体林股权到户面积490亩,483户1756人,完成确权换证1112宗24618.7亩,通过“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措施的落实,初步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起到了示范作用。

2006年8月12日全县召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动员大会后,我乡及时成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机构,吃透林改政策,合理编制工作流程,并于2006年8月16日召开全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宣传发动动员会,8月底全乡13个村民委员会151个村民小组都分别成立林改领导机构,掀起了林改政策宣传高潮,并开始了扎实的改革行动。举全乡各级之力,克服了林改资金、技术力量不足和历史遗留问题多的困难,统一思想、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乡督导组,以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矛盾调处中心、以乡人大主席为林改办主任、林业站全员参与唱主角,形成了党政一把手抓林改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签订责任状强化责任人的职责,切实加强领导,组建了一支素质过硬、纪律严明、管理有序、运转高效的林改工作队伍,抽调人员时,在全乡各机关站所中做到“硬抽人、抽硬人、强抽人、抽强人”的措施,力求把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扎实的年轻力强的机关干部派驻到第一线。同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请销假审批制度,配合好县下派的林改工作队和村委会两委班子,指导好、引导好、把握好、开展好各村民小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并坚持按上级提出的“时间服从于质量”的要求。严把质量关,乡党委政府要求各村委会林改工作“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的通碟令,加强领导、督导、指导,确保此项工作有序、稳步、高效的顺利开展。

(二)、宣传到位,通过各级开展的林改政策宣传业务培训,加大全乡林改宣传力度,通过召开群众会、户主会、党员会和各村民小组骨干分子及有威望的老干部等各界人士参与的林改动员会。利用广播宣传、简报发行、标语书写、致林农的公开信、入户走访、出黑榜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整个林改的目的、意义、范围、内容、把握的基本原则。在林改期间,全乡共下发致林农公开信6787封,林改政策解答300本,书写标语30条,出黑榜报54期,简报发行35期,发放林改宣传磁带14盘。在宣传发动上,做到了加大力度,推进深度和广度,不留死角,使林改工作走入农家,人人知道,形成全乡上下人人知林改、议林改,积极参与林改的良好氛围。

(三)、措施到位。根据州县的林改要求及相关的政策解答,在县指导、督导组的精心指导、督导下,结合我乡乡情、村情、林情的实际,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做到了改革的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四公开,并引导群众走一村一策、一组一策、一山一策,做到主体改革措施明确、政策明确、范围、内容明确、奖惩措施明确,目标、责任、时间明确加强领导和督查。

(四)、责任落实。建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主要负责人联系挂钩改革的工作

制度,党政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指导工作制度,分别与各村委会总支书记、各林改领导组成员签订责任状,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林改责任制度,并与村委会两委班子换届及提拔任用直接挂钩。

(五)依靠群众。改革方案的制定,重大事项的决策,都由村民多次讨论并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后才能实施,尊重了民意,合乎了民情,体现了民主,实现了

平稳改革,取得了成效,为我乡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这项改革,既符合上级的要求,又符合我乡林地占全县五分之一的农业林业大乡的实际,是一项务实之举、惠民之举,合乎民意,深得民心,实现绿色经济强乡的目标,就必须把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打牢。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是农村改革的延伸,是林业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突破和重大调整,是发展林业、繁荣林区、富裕林农的必然选择,是构建我乡林农增收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是破解当前制约林业发展的难题,是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乡紧紧围绕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抓住改革的关键和重点,研究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坚定不移地把改革推向前进。

三、摸清林改底数,制定方案

我乡与林业“三定”时两山到户及集体共管山、“四荒”出让等各类林地为依据进行摸底调查,由于当时工作粗放,底数不清,导致目前资料查找难的情况,通过广泛发动群众查找自家的两山依据及组织出面到县档案局查找,并完成一榜公示,二榜公示,三榜定案的两山及集体共管山的摸底调查工作,摸清了2006年6月30日全乡改革基准日6787户24083人的人口底数,确定参与分配对象。各村民委员会积极组织引导各村民小组召开群众会、户主会,制定本村组切实可行的林改方案,并经百分之七十、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及群众同意,逐级上报审批,根据批准的方案进行分类指导。如有的村委会集体林中的商品林面积小且远而分散的,不能均山到户的引导林农采取均股到户到人,并认真根据《森林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村规民约及管理方案和分配方案。又如有的村委会由于1982、1983年两山到户时工作粗放,工作不到位、不具体,导致四至不明确,底子不清,自留山、责任山存在着有山无证、有证无山、证证重叠等历史问题,加之近20多年来的管理体制责、权、利不明,尤其是处置权和收益权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林农管护积极性不高,集体林区造林难、护林难、防火难、科技兴林难,人地矛盾突出,农林烟矛盾锐化,干群关系处理难等一系列困扰林业发展的难题仍然突出,严重制约着我乡林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广大林农长期守着“金山银山”过紧日子,整个林业处于“大资源、小产业、穷林农”的状态。我乡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区乡,又是一个农业大乡,也是一个林业大乡,90%以上人口生活的农村,71.5%的为林业用地,林业用地是我乡常耕地的13倍,森林、林地是我乡农业农村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这对我们山区乡来说,“希望在山、潜力在林,吃饭靠耕地,致富靠山林”。实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塑林农经营主体地位,激活机制、盘活资源。我乡在制定方案时,重点把握两个原则:一是确保农民得实惠,二是确保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是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林业直接关系到全乡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维持生存生计的根本和增收致富的重要门路。通过这次林改,实现还山于民,使全乡广大林农真正成为集体山林的主人,让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敢于造林,大胆护林,依靠政策最终使群众真正得到林业资源给予的实惠,使之成为德政之举的民心工程。确保生态受保护,乡党委政府加强领导,认识到位,坚守一条底线,推进改革,决不牺牲生态环境,更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把管护森林资源与农民自身利益直接挂钩,变部门管林业为全民保生存,变少数人管理为全民护林。深知如果考虑不周,把握不好、防范不力,在改革中也可能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两山到户时就曾出现过分到户后森林被大肆砍光的惨重历史教训。教育全乡广大林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引以为戒。另外我乡在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时,认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摸清集体山林的基本现状和经营管理状况,了解群众对改革的想法和意愿,依靠群众确定林改的区域和界限,认真区划各类林地、两类林及其林种起源,依据全乡的乡情民意和村情林情,本着最大力度保护森林生态,最大限度保护林农利益的原则,把集体利益与林农利益、尊重历史与现实发展、统一部署与分类指导、群众意愿与规范操作、加强管理与放活经营很好地兼顾起来,一村一策、一山一策、一小组一案地认真研究,逐级合理科学地制定林改实施方案。

四、认真调处各类林权纠纷

充分发挥矛盾调处中心的职能作用是创造林改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林改期间,有的村委会,林地界限不清,林木权属不明,林权纠纷不断的问题十分突出,矛盾十分尖锐,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调处和化解,将势必影响改革的进程,农村的稳定乃至社会的和谐,深知处理好林权纠纷问题,是这次林改中不能回避和必须迈过的一道坎。针对这一情况,乡林改办及时制定矛盾纠纷分级调处责任制度,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并把要求下发到各村委会,随着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各村委会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各种矛盾纠纷大量显现出来。我乡充分发挥矛盾调处中心的作用,本着“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按照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依法依规的要求,在乡党委政府的加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民间组织和老党员老干部和村组干部的作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深入细致地做好调处工作,做到户与户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纠纷不出乡,对历史遗留问题认真查找历史凭证,认真踏勘争议林地,认真咨询历史证人,认真分析纠纷原因,认真听取不同意见,依照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做到各方满意,不留后患。全乡发生矛盾纠纷79起,纠纷面积9880.5亩,其中乡际1起,村际12起,组际9起,户与户际53起,县际4起,县际4起纠纷中有3起由于堪界勘出勘入,维持堪界撤出3起,不属于林地纠纷1起。经过多次调处尚未成功的新和村委会北朝南与多依村委会多依树、太平村委会陆瓦黑与青云村委会小里黑村共2起山界纠纷,面积451.5亩,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亲自到现场,直接组织调处,已于6月28日成功调处,双方均已达成协议,至此我乡的79起纠纷全部结案,调处成功率达100%。

五、严格规范操作,保证林改健康有序开展。

县委政府在2006年8月12日林改动员会上,县长从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到改革的主体范围、主要内容、政策措施、方法步骤和组织领导等,都全面而系统地提出了明确要求,乡党委政府在8月16日全乡林改动员会上,乡党委书记要求各村委会、乡林改办务必在林改工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操作中,要原原本本贯彻、认认真真执行,规规范范操作,切实做到改革不走过场,符合农民意愿,生态受到保护,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一要注意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对改革方案及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村民民主决策后实施,做到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四公开”。二要吸取“三定”时工作不到位、管理粗放的教训,内外业人员要高度负责,做到相关资料完整,做到记载的地块、地类、面积和四至界线“四统一”。三要认真细致做好确权发证工作,做到实际面积、承包合同、林权证面积和承包经营登记薄“四相符”,承包面积、承包位置、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林地标注“五到户”,让农民吃下“定心丸”。1月21日县林改办分配给我乡配合支援林改外业勾图的大学生16名,通过县林业技术工程师的精心指导、实地操作、培训下,22日由林业站8位技术人员分别带到我乡邑郎、新和两个村委会进行开展外业勾绘工作,通过实地勾绘,掌握技能后,林改办又将分为6个组,由林业站6位技术人员任组长,分别进驻6个村委会进行外业勾绘,通过林业站、村委会及大学生的艰苦努力,发扬顽强拼搏、勇于奉献及不怕苦、不怕累、大无畏精神,经过50多天,力尽千辛万苦,顶着烈日严寒,挑灯夜战,全乡13个村委会151个村民小组外业勘查勾绘工作于3月12日全面结束,共勘查勾绘宗344836.5亩,其中均山到户180601.5亩,均股到户164235亩,林业站全体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认真进行表格的填写,面积的计算、核对、内业整理确定无误后进行微机录入,认真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5月3日,在县指导组、县督导组、县林改办的指导下,在小里村委会租力村进行《林权证》《股权证》首发仪式,这次发证工作的起动,将推动我乡的林改工作向13个村委会的发证工作全面展开,我乡内业整理、微机录入工作于5月20日全面结束。乡林业站全体职工与于7月20日至8月13日到县林业局整理完善林权登记申请表,打印林权证及相关材料归档。

全乡林业用地面积344836.5亩,其中:公益林199207.5亩,商品林145629亩,应确权面积344836.5亩,已确权面积344836.5亩,确权户数6391户,确权宗地数4575宗,确权率达100%,均山到户面积164312.3亩,均股到户164235亩,集体商品林均山到户面积108721.6亩,均山率达74.7%。申请核发林权证户数2519户,面积344836.5亩,宗地4575宗,核发林权证2514本,制证、发证工作已于8月20日全面结束。

六、加强档案痕迹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我乡从林改动员会开始,一直把痕迹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求林改办及13个村民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有关林改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林改其间,县督导组带领县档案局工作人员,深入林改第一线指导村委会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材料收集归类、归档、装订工作,根据县林改办的要求,我乡于4月20日组织了档案管理业务员培训,并邀请县档案局局长、副局长及其它工作人员亲临指导并作业务培训,实地操作归类装档2个村委会的林改档案,做到标准、要求、规格、模式“四个统一”。在7月9日至18日组织13个村委会总支书记、副书记、副主任、村组干部到乡林业站进行档案材料整理、归档。对7月19日县对乡检查验收中提出的问题以书面形式通知各村委会限期整改。并于8月17日至20日集中档案管理员再次进行自查、整改、归档,将该档案变为历史资料依据永久保存。为我乡的档案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七、取得的经验

(一)、加强领导,组织保障是前提

为全面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我乡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乡人大主席任副组长兼林改办主任的领导机构,做到六到位(即:组织保障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责任到位、业务培训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确保林改工作顺利开展。

(二)、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关键。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林改工作放到站略的高度,摆在议事日程,保持思想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创新工作机制,激励奖惩机制,做到身体力行,亲自督导指导林改,为林改工作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依靠群众,机制创新是基础

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同时也是首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我乡在林改中,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按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由村民自主决定林改方案,从而使林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四)、试点先行,调查摸底是根本。

林改工作在13个村委会中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各村委会的村情、组情、林情,各村委会采取先行试点、先易后难、全面铺开的方式进行。

(五)严格质量,规范操作是核心。

质量是林改的生命。在林改工作中,严格坚持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质量,为确保林改工作质量,结合我乡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对照业务技术操作规范及相关的规定进行自检自查,做到时间、进度和质量的协调统一。

(六)、严格程序,依法办事是途径。

这次改革的主要依据是《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我乡各村委会及工作队员严格按程序依法办事,确保了改革,依法依规健康稳步推进。

(七)、强化服务,明确责任是核心。

这次林改是为全乡人民谋利的一件大事,县乡工作队员认真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严格要求自己,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整个林改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增强组织观念,明确责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全身心投入林改工作之中。

(八)公平、公正、公开是保障。

乡林改办、村委会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开展林业工作,坚持“三公开、四公示、六签名”的原则,充分尊重民意,顺民心,妥善处理林改中出现的各种纠纷和问题,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我乡的林改工作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林改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领导认识还不够到位,存在着事不关己,缺乏顾全大局意识,有的村委会干部对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缺乏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存在着“三怕”思想,怕乱、怕花时间、怕花钱,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二是一些村委会保障措施不力,组织机构不健全,林改工作经费不足及拉用仅有的经费用于其它支出,严重影响了林改的进度和质量。对林改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思路不清晰、办法不多。由于13个村委会改革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均山到户工作难以开展,确权到户率达不到要求。三是有的群众对林改的认识不足、不到位,参与林改的积极性不高,只注重耕田耕地,不注重耕山管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没有理顺,缺乏长远意识。

(二)几点建议

1、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坚持维护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地制宜地制定配套改革措施及方案,出台相关的惠民优惠政策,巩固主体改革成果。

2、党政一把手抓林业、抓生存,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山区农民的生存环境,关注林业发展,关注林农经济增收、生产发展,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关系,做到既要“绿水清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理念思路。在山区,不抓生态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不抓产业发展就会丧失活力,继续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严格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立足当地资源,壮大山区经济。

3、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方式,建立有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体系。

4、继续加强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要抓好村规民约的制定,提高村民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

5、是要引导农民自发成立民间护林组织,完善森林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和群防群治服务网络。

6、妥善处理集体公益建设与森林林地使用审批管理保护的关系。

7、加强基层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及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资金投入。

上一篇:为打造百年企业的目标下一篇:售后技术年终工作总结